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中歷史學科論文

初中歷史學科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0 16:17: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歷史學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初中歷史學科論文

篇(1)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初中歷史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各地方都在實施素質教育。對于初中歷史來說,也要在教學中體現素質教育,這樣才有利于初中學生文化修養的提高,全面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包括知識、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態度、價值觀等;同時,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人才。

1. 更新初中歷史教學基本理念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主要是學習歷史知識,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而對于學了歷史知識之后對學生有什么影響,教師很少關注。所以,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的基本理念,才能推進素質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

1.1初中歷史教學所追尋的是學生對歷史的建構和認識,因此教學的整體目標應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為基礎,并把歷史思維能力視為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從而把歷史教學的基本模式由傳授知識的類型轉變為發展思維的類型。

1.2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在于學生的歷史學習活動,而這種活動不應該是對歷史知識進行機械記誦的模式,而應該是學生對歷史原本進行分析與理解的模式,側重于學生正確地建構其心目中的歷史,使學生能夠識別各種對歷史的解釋,并提出他們自己的解釋。

1.3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方法運用,主要是圍繞學生對歷史的感受、了解和認識,側重于訓練學生掌握探究歷史的具體方法,尤其是通過師生對各種歷史資料的運用,培養學生在掌握史料的基礎上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

2. 采用與以往不同的教學方法

2.1設置問題,進行研究式教學。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一般直接把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時間長了以后,學生會產生厭煩的情緒,就不利于教學。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設置問題,進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有人曾說:正是問題才把只不過是小碎石的東西變成了歷史的證據。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是固定式的,對于學生來說,并沒有產生真正的探究性問題,或只有膚淺的問題,要不然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重復)。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使學生發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究問題而設計的,都要給學生創造機會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去深入探討。

2.2幫助初中學生在歷史課上提高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歷史的目的不僅僅是增加歷史知識,最關鍵的是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思維能力,讓歷史成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成才的一門重要的課。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歷史本身和歷史學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種僵化的模式中。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散式的思維、復合式的思維,需要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辯證的、變化的、發展的視野,尤其是對歷史上因果關系的思考,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檢驗。學生學習歷史,也是思維的訓練和強化,是思考的過程,是獲得思維成就的經歷,是積累經驗的機會。所以,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激活、調動、啟發學生的思維為主,促動學生歷史思維的活躍發展。

2.3讓學生多參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初中學生大部分不愿意參與初中歷史課的課堂活動。因此,初中歷史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鑒別力、理解力、創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2.4重視史料分析。

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幾乎沒有史料分析,而僅僅是知識的講授,甚至有的教師讓學生死記硬背歷史知識,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書呆子。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人們認識歷史的前提是獲取承載歷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獲取史料的過程也是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過程。在對歷史信息進行處理時,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儲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學習歷史的本來意義,甚至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對學歷史感到厭倦。所以,要改變歷史學習是對現成知識的記憶這種傳統的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使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得以統一,而不是分離。我們提倡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認識歷史,這就要訓練學生去掌握和理解歷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過對史料的匯集、整理、辨析、推論,把史料作為證據,用以解決歷史的問題。所以,歷史教學方法的運用,是離不開對史料的運用的,尤其是學生對史料的運用。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初中歷史教師,要首先讓學生“愿”學。這就要求初中歷史教師會“燃情”,要點燃每一位學生的情感,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全情投入到歷史課的教學活動之中。巧妙構思每一堂課的過程,用心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設計深受學生歡迎的活動……學生們的情感悄悄地被點燃。同時,教師還要會“煽情”,讓學生的情感更深、更持久。在學生需要幫助時,老師能正確地引導,及時地鼓勵,這樣有利于激發出學生更多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能力。比如,可以不斷優化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構建先進而科學的教學模式。

其次,讓學生“樂”學。這就要求提高歷史學科的課程實用價值。我們至少應該向學生顯示歷史學科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歷史考試方法,用寫作歷史小論文的形式,調動學生運用歷史思想、尋找歷史依據的積極性;也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內容,聯系當今世界所發生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運用歷史分析的方法,指導學生對世界形勢發展加以認識;還可以在校內多辦一些歷史學科的課外活動,如開設歷史講座、展示學生的歷史小文章、搞一些歷史大事紀念活動,等等。總之,校園要強化歷史學科的氣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受到感染,讓他們覺得至少在學校里,學好歷史還是有用武之地的,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會逐漸增加。

篇(2)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04-0187-01

所謂有效教學就是指通過教師的指導與課堂內外的師生互動,以最少的時間精力取得符合教學要求的效果,換而言之,就是在教學效益的整體格局上做到最優化。當下,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在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前提下,來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效率。以下我將從備課,上課,課后三方面入手進行闡述,并且最后進行簡單的總結與反思。

一、課前:做好備課工作

備課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知識板塊來設計上課的流程。初中歷史教師在進行備課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重視考綱與課標

歷史課程標準,作為歷史教學評價的一把標尺,在歷史課堂教學上看,也是基本依據,備課的基本工作就是先把握,后理解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內容。在研究歷史課程標準時,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鑒呢?例如,教師把重點放在研讀課程標準上,把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等要求層次細化,用來確定教學重點。有的放矢,才能為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打好基礎。同時,要及時把握教學重難點,合理規劃教學進度,對于重難點的內容一定要在課堂上解析到位,要減輕學生們學習的負擔。

2.以教材為綱,靈活設計教案

初中歷史經歷課改之后,教材內容本身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原來的通史體,變為以模塊、專題為線索的體例。與新課改之前的教材相比,新課改之后的初中歷史教材不僅在知識點的數量上有了增加,而且知識的容量有所拓展,針對這種情況,如何設計教學結構,顯得尤為重要。在備課之前,教師要先對《初中歷史課程標準》進行詳細地解讀,然后依據教學任務要求,對教材一些章節進行處理,如果有需要的話,要打破教材原有的編排,適當地融入教師個人認知,來重新設計課本中前后知識點間的聯系。

二、課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那么,備好課后,如何在課堂中有效地落實教案規劃呢?

1.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與認可度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必須在歷史課堂上靈活結合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用以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接下來簡單舉例。首先可以嘗試用提前設計好的情境導入課堂內容,如講到南北戰爭,黑人奴隸制問題時,可以引入美國文學名著《飄》的相關情節,或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馬丁路德金,奧巴馬等人物。可以在課堂上提問,如:假如奧巴馬生活在200年能夠當上美國總統嗎?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基本內涵是什么?通過這些導入式的問題,深入淺出地指出本堂課程所需要學習的內容,這不僅能制造懸念埋下伏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認真學習,認真思考,還能使師生進行良好活躍的互動,從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2.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根據歷史新課標要求,歷史課程的教學改革,要倡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參與學習,相應的,教師就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學生主體”的核心思想要落實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上。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認知邏輯、實施方式、處理方法等,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將新課改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游離于形式。一切的教學行為都要以學生為中心,要為學生個人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學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

三、課后:適當的作業設置

課后作業是對本堂課教學內容的補充,也能起到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的作用。作為教師要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完成作業,讀取反饋信息的能力。

1.精心設計作業內容

作業要避開難,繁,偏,怪,但在形式上要不斷嘗試創新。例如,在教學《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節后,可以讓學生以同盟國或者軸心國的不同視角來闡述戰爭歷史,反思戰爭,內容形式既可以以小論文呈現,也可以以視頻,PPT等。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歷史知識,更能在思想和人格上得到升華。

2.細致地檢閱作業情況

為了使學生找到真正的學習“病因”,教師要細致地檢查作業,因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及時獲取最確切、最具體的反饋信息。

四、反思

教學后進行反思,能使教師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教學實踐進程,對教學過程中的成敗得失進行思考判斷。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在反思中對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足進行理性的分析與思考,并且積極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力求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加以改進,使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趨于不斷優化。以下將從三個方面進行反思。

1.教學內容

教師要反思在課本知識講解、課堂內外師生互動、習題講解分析等方面是否準確到位。在整個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關注新課標動向,腳踏實地做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教學目標

新課標與舊課程相比,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在目標設置上增加了“過程與方法”目標,而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過程中學會學習方法,形成優秀的思維與品質,從而為學生今后養成“活到老學到老”、“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的理念奠定基礎。

3.教學方法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于歷史教師本人的教學方法選擇。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何種方式,都要以教學內容為參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也要符合學生學歷史學科的認識規律,以及一般的教學大方向原則。在多元化的當代信息社會中,學生獲取知識渠道同樣也在走向多元化。那么,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就必須與時俱進,從當下的“素質教育”觀點出發,在課堂內外靈活結合多種教學形式,落實學生能力培養。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進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礎上努力探尋在初中歷史課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的積極性,增強對歷史學科的認同感。

參考文獻

[1]宋秋前.有效教學的涵義和特征[J]. 教育發展研究. 2007(01)

篇(3)

【關鍵詞】初中歷史 新課程 興趣培養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68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到,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以及環境意識。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擺在我們歷史教師面前重要的課題。那么,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學如何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思維精神呢?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此問題發表一孔之見,以求教于教育界同仁。

一、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發學生創新思維

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我們可以采取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達到目的。比如講點課外知識以擴大知識面;講點有趣的典故以引發思考;講點歷史變化變遷的原因;開歷史故事會讓學生自己講述歷史;組織學生編個歷史劇等。這樣使學生始終有興奮點,思維一直圍繞歷史轉,從而冒發思想的火花。

在教學各個環節中都要注意興趣的激發,一是結合時事,激發學生的興趣。上課時,可利用時事資源,引發學生對當今世界各個地區發生的熱點問題感興趣。如朝鮮核問題、我國舉辦奧運會、伊拉克戰爭等,讓學生對國內外的形勢變化發展的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對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利用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對比,探究中華民族的一些發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實物、圖片等教具創設相關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和興趣。如動員同學們從家里帶來珍藏的各朝代錢幣,學生平時買的文物古跡宣傳片,以及在名勝風景區拍的相片等,在課堂展示出來,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引發了創新思維。

二、創設問題情景,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義是問號”。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我給學生設置一個質疑的平臺。如在“有問題要問”的環節中,根據學生的自讀情況,我設置了六個問題:1.你知道西域指哪?2.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第二次出使西域有什么不同?3.你認為張騫出使西域對漢代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4.你能說出漢代絲綢之路的大致路線嗎?5.班超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出使西域的?6.歐洲同我國首次交往的標志是什么?用質疑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學生用搶答的方式來回答問題,既解決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給學生注入了質疑、思考的學習理念。教學調查表明:學生喜歡并愉快的接受這樣的學習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總是站在歷史發展的旁觀者角度,即使再感人的歷史事實,也無法激起他們內心的波瀾。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最大限度的走入歷史人物的內心,以至“觀史如身在其中”。誘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走進歷史情境,體驗人物心靈,思考歷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進而發展“言之有據,論者符實”的科學態度以及“理解偏見、容納悖論”的人文精神。要實現這一點,可以通過情景假設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講左宗棠時,我采取討論的方式,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及相關材料,然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該如何?讓學生積極討論,課堂效果良好。當然,還有很多的方式:如讓學生走上講臺當老師,就某一個專題的分組開展辯論賽,編排和表演歷史短劇,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學唱歷史歌曲,編寫家庭史、社會史,舉辦故事會,撰寫學生小論文等等,都會讓學生感到有趣,也就會讓他們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

在開發歷史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以其信息量大、簡潔靈活、動態感強、傳遞迅速、形象直觀、聲畫皆備等特點被廣大歷史教師所采用。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有利于歷史教學中創設情境,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同時也加強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的整合。

多媒體技術對歷史學科而言,它不僅使歷史學科豐富生動的特點直觀的體現,而且能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歷史理論和歷史內容,對實際的教學工作起了較好的推動作用。首先,歷史是所有學科中與學生現實距離最遠的學科。因為歷史教學所傳授的知識都是過去發生的人和事,而對學生特別是初中生來說,他們對現實了解的知識面和接觸事物的經驗還不夠廣泛和深遠,對于一些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就更不用說了。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為學生營造歷史環境,實現跨時空的直觀感覺。這不僅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當今歷史教學所面臨的尷尬局面,而且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節省歷史教師的枯燥文字表述時間,學生也可以從這些畫面中不知不覺領悟歷史的真諦和歷史發展的真正規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篇(4)

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歷史 切入點探究

一、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要實現新課程目標,歷史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由傳統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這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教師怎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筆者認為以下做法值得借鑒。

1.范式引領。教師在課堂上選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歷史內容進行講解,以此作為范例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地理解學科知識中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原理,并借助于這些原理和學習方法的“遷移”實現活學活用。如“評價漢武帝”“評價唐太宗”“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歷史作用”“列出秦始皇、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過”。教學時,教師可以漢武帝為范例,將漢武帝參與的重要活動分為政治、思想、經濟、文化、民族關系等方面,以事實為依據對漢武帝進行評價;也可以將漢武帝的重要活動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分別予以評述。還可以將漢武帝的重要活動按照所起作用的積極與消極性分別評說。學生掌握了歷史人物評價的方法,就能夠對歷史上諸多的重要人物一一評價,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目的。

2.激發興趣。歷史課程中有許多豐富精彩的片斷和內容。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片斷和內容,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形式,如創設故事情境、媒體情境、表演情境和對話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在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多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開闊歷史視野,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啟發學生的思維,不斷鼓勵學生的學習表現,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使學生在激勵性評價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3.鼓勵并指導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收集、篩選文獻資料的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因是初中學生,教師不必對論文的寫作規范和篇幅作過多要求。在論文的選題和立意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同時,教師要注意教導學生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杜絕不合邏輯推理的“標新立異”。教師要有意識地教導學生,所謂創新,只能是科學的創新,而不是缺乏充分事實基礎和理論根據的所謂“標新立異”。學生完成小論文后,教師應及時、認真地閱讀和講評,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贊揚,對于小論文中的不足與缺陷,教師應單獨予以輔導,幫助學生糾正。例如,史書記載孔子有三千求學弟子,成材七十二人。對于這一記載,就有學生發表看法,認為孔子培養的學生成材率非常低,稱其為偉大的教育家是不正確的。對此,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糾正這種錯誤觀念。

二、教師要提供歷史與現實對話的平臺

目前,學生不重視歷史、不喜歡上歷史課的現象在許多地區普遍存生。歷史課程和教學與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嚴重脫節,可以說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狀況?《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課程內容的選擇應“增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這就要求歷史教學緊密聯系現實,提供歷史與現實對話的平臺。

歷史與現實的對話,其實質就是在現實社會這一獨特的“情景”氛圍下,基于已有的社會認知,通過人和人的思想碰撞,理想與現實的交流,歷史與現實的貫通,實現社會個體對歷史內容進行現代“意義”的自我建構。

司馬遷寫作《史記》,其原則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其目的為“鑒于往事,以資于治道”;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更是明確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可見,歷史與現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學習歷史就應從現實生活開始,而不是割裂歷史與現實的聯系,為歷史而講述歷史,對于這一點,中學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在現實這一大的社會“情景”下解讀歷史,我們會獲得更為廣闊的理解歷史的視角。

進行歷史與現實的對話,在現實的背景下解讀歷史,不僅鍛煉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使其切身體會到了“以史為鑒”的真正含義,還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借助現實解讀歷史,借助歷史提示現實,其實質就是一個對歷史再學習和再認識的過程。

三、教師要了解學術動態,更新知識結構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滲透了許多史學界研究的新成果,更具有科學性。但《初中歷史課程標準》作為教學標準又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由于歷史研究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這就使得歷史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滯后性。怎樣才能克服課程標準和教學的這種局限?這就要求歷史教師一方面要用心體會課程標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另一方面要積極關注歷史學界的研究動態,更新知識結構,適當地把史學研究的新成果引入課堂教學,彌補課程標準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滯后。

篇(5)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歷史  理念與方法

        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家基礎教育課程加快了改革的步伐。高中歷史學科伴隨著新課改也掀起了新一輪的變革。歷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接受新的理念,并付之于教育教學之中,并昭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作為主要實施者的教師在理念與方法應該進行更新。   

        一、改變傳統觀念,樹立新課程理念    

        "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著眼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要必須改變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本,改革授課的方式、方法,構建先進而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廣泛借助現代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教學內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師提高科技含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再單純地讓學生記憶并儲存歷史結論,而是結論與形成結論的過程并重。新教材在這方面給師生們留下了較大的思維空間。""這一節,新教材有意識地留下了對的評價不寫,卻通過課后"結合史實,談談你對的評價"的練習題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學過程,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來得出歷史的結論,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教師必須借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在過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考歷史、詰問歷史、評判歷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強調師生互動,化被動為主動。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以改革歷史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營造一個實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圍,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看法、觀點不隨便斥責或施加壓力,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學生的稟賦可潛在自由、充分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盡可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將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學生發展自己、學會學習的過程。新教材增加的閱讀課和活動課,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歷史教師可以在組織指導這兩種新課型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當然還可根據新大綱要求開展好其他類型的研究性學習,比如課堂討論、辯論,收集歷史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編演小歷史劇,制作歷史題材的音像作品或計算機課件等。

      二、把握關鍵,強化學生歷史學習情結高中歷史教學大綱把歷史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而必修課只有高一年級開設,這實際上使大多數高中生接受歷史知識學習的時間就只有寶貴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學習就顯得頗為重要了。重視高一歷史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情結",也是勢所必然,歷史教師雖難上加難,但卻責無旁貸。    

       調查統計表明,學生因主課學業繁重緊張,把學習歷史當作類似看小說看電視等緩釋緊張情緒的功能,目前高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層次還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歷史情節中(這可能受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影響),也就是停留在直接興趣這一層次上。我們知道,直接興趣是不穩定的,常會因各種因素而減退,比如知識簡單易懂、概念重復講述、結論不易理解、內容難記難背等,再加上其他學科學習壓力,一旦學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難時,直接興趣就會衰減、消失。改善之法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要優化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環境,構建科學教學模式,讓學生"愿"學。其次是提高歷史學科的課程實用價值,讓學生"樂"學。我們至少應該向學生顯示歷史學科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歷史考試方法,用寫作歷史小論文的形式,調動學生運用歷史思想、尋找歷史依據的積極性;也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內容,聯系當今世界所發生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運用歷史分析的方法,指導學生對世界形勢發展加以認識;還可以在校內多辦一些歷史學科的課外活動,如開設歷史講座、展示學生的歷史小文章、搞一些歷史性的紀念活動,等等。總之,校園要強化歷史學科的氣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受到感染,讓他們覺得至少在學校里,學好歷史課還是有用武之地的,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會逐漸增加。     

篇(6)

[論文摘要] 探究當前基礎教育改革中,中學歷史教師面臨的新挑戰,提出了一些新的設想,指導歷史教師切實轉變角色地位,以應對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潮流。

國家基礎教育改革已全面啟動,新的7-9年級各學科課程標準(實驗稿)及配套實驗教材已在全國38個實驗區試用。7-9年級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與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歷史教學大綱》相比較,無論從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還是從課程目標、內容標準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提出了許多新思路、新要求。這是對傳統教學的一次反思和洗禮,它對中學歷史教師的角色地位提出了新挑戰。新課程中歷史教師角色有哪些轉變呢?筆者認為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一、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教育觀念是教育思想、教育教學模式、教育策略、教學目的等諸方面的集中體現,它反映出教育發展的方向。7—9年級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是國家教育部制定的綱性標準,它關注學生的生活與現實,貫徹了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它與過去為教師制定的《歷史教學大綱》相比有質性的區別。因此,歷史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才能適應新形勢下課程改革發展的要求。

1、改變中學歷史教材觀。傳統的九義初中歷史教材是為教師設計的教材,過分地重視知識的系統性和專業性,歷史知識結論化、定性化,與政治課的《社會發展簡史》重復現象嚴重,其特點是繁、難、偏、舊,超越了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缺少趣味性和可讀性。教師在授課時,“模范”地按順序講解教材內容,按教學參考書圈定教學重、難點,師生都成為教材的奴隸。而歷史新課程標準是根據時展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制定的一本宏觀教學標準,它倡導一標多本,特別強調新的實驗教材必須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目前的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歷史》上、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歷史》上、下冊等教材,都較好地執行了這一方針。這些教材的內容已經不再是一種知識的說教,它為學生留下了許多思維活動的空間,要求歷史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敢于質疑,不惟書,只惟實,勇于創新。

2、歷史教學目標觀的改變。初中《歷史教學大綱》將歷史教學的目的定勢化,即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德育滲透。也就是我們常講的歷史教學三大任務。這是幾十年來,國家的“鐵定”要求,它不容質疑和改變,只能規范執行。這種陳舊的教學目標有嚴重的重教輕學,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已經明顯不適應新時代對學生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制定了動態的課程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具有明顯的層次感,由重知識變為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改變那種偏重說教的思想教育的現象,關注學生的人性化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

3、改變歷史教學觀。舊的歷史教學觀念束縛了教師的教學可塑性,據《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的統計,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義初中歷史教材出現了幾百處“硬傷”。有些細心的教師發現了這些錯誤,但是只能堅持“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信條,不能超越大綱和教材的定性規定。歷史教師只能是文化遺產的傳承者,人類文明的傳遞者,學科知識的傳授者,《歷史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模范執行者。歷史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改變這種陳舊的教學觀。歷史教師應該是教學的主持者、導演者、平等的參與者,是歷史新課程的研究者。

4、改變陳舊的人才觀。舊的歷史教材偏重智商的培養。即培養學生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底蘊,了解祖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借古鑒今,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塑造知識型、能力型的人才。而歷史新課程的改革,則在重視培養學生智商的同時,更關注學生情商、心商的培養。即培養綜合運用型、創新型、多元智能發展型的人才。

5、歷史教學價值觀的變化。《歷史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具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具有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類的和平、進步事業而獻身的歷史責任感。這種價值觀的要求不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是學生的“終極”追求。同時,也造就了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個人權威,惟我獨尊,師道尊嚴。歷史新課程所追求的價值取向是要求學生了解中國國情,認同祖國的歷史與文化,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一種較為務實的培養方向,它更重視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將培養目標現實化、實際化。同時,這就要求歷史教師民主參與教學,師生共同建構歷史知識的意義。

二、教師教學地位的轉變

長期以來,我們的基礎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從教學大綱的制定,各學科教材的編寫、教師用書(教學參考書)的應用、課堂氣氛的營造等諸方面,教師都處于主角地位。常言“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會教出怎樣的學生。”仿佛教師決定了學生的一切,“天地君親師”是千古不變的信條。這種教師的絕對權威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湮沒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扭曲了學生的心靈,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個性化知識的建構。它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必然是啃教材的書蟲,教師的應聲蟲。中學歷史學科在這些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幾千年的文明史,而教材選取的內容僅是滄海一粟。同時,歷史知識具有過去性、客觀性、綜合性和不可再現性等特征,學生根本不可能感知歷史知識的真實情境,教材的表述和教師的陳辭就成為歷史知識傳承給學生的正確結論。但是,歷史知識的傳襲帶有明顯的階級烙印,尚有許多質疑、設想、考證、研究的空間,以教師為中心的傾向必然扼制學生探究歷史的可能,不能還給歷史真、善、美的面孔。歷史新課程的實施,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歷史課程標準和配套實驗教材,都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考慮了學生的需求,是為學生設計的標準和教材。因此,歷史教師的教學地位將發生重大轉變,教師獨霸課堂的教學權威感將消失,教師應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對話、平等參與教學活動,真正樹立學生主體的觀念,認同學生的觀點,指導和組織學生的活動,與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營造民主教學的和諧課堂氛圍,增加師生之間的親和力,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三、教師知識結構的變化

建國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先后進行了七次課程教材改革。但是,改革的幅度不大,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材課程的模式和內容,只是進行一些局部的修補。九年義務教材初中歷史課本在20世紀80年代初進行了一次重大調整,但是,一直沿用了20多年的初中歷史教材在格式、體例、內容等方面都沒有大的變化。換而言之,歷史教師只要具有較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儲備,就可以幾十年如一日應付現行的歷史教學。這是多么的可悲和可怕啊!當今信息社會,人的知識結構以三至五年的速度更新一次,難道歷史教師不思上進,守株待兔還能混下去嗎?歷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無疑將促使教師的知識結構發生深刻的變化。新的課程標準和配套教材,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現實和生活,采用最新的學術成果,歷史知識的實用性、綜合性趨勢更突出。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加強理論和業務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注意汲取最新的歷史學術成果,構建通識性學科知識體系,注意學科之間知識的整合,加強社會綜合知識的積累,注重將長期以來的科學素質、人文素質的積淀運用到歷史教學中去。同時,歷史教師還應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升華自己的教學教育水平。

四、教師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

應試教育的惡習之一,就是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打天下。陳舊的灌輸式、填鴨式主宰教學,不重方法只重結果,“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有些老教師發出這樣的感嘆:“從教三十年,桃李滿天下, 一無所有,重復了三十年的循環勞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被當作知識的容器,教師嚴格控制教學,教學中缺乏合作。反映在中學歷史學科則更為可悲。由于初中歷史學科不是中考科目,學校、社會、家長、學生都不重視歷史學科,在學校屬于副科,任何教師都可兼教歷史課,初中歷史教師沒有地位,評職稱、評先進都該讓位,這就嚴重挫傷了歷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同時,有些歷史教師不思上進,得過且過,也極大地影響初中歷史教學的發展。在教學中,采用一些實物模型、掛圖、自制的簡單圖表,已經是難能可貴了。歷史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歷史教師實現從重教到重學,從重結論到重過程,重育到重差異教育,重模式化教育到重個性化教育的轉變,倡導教學方法多樣化,提倡啟發式教學、活動教學、情境教學、創新教學、合作教學等具有時代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同時,更新教學手段,盡可能地將現代科學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充分利用現代傳媒、遠距離教學、互聯網等教學工具,提高教學效率。

五、重建教學評價體系

對傳統教學的評價,主要是關注教師的教學表現。評價的重心是教師的教學水平,評價的標準是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儀表、教態、教學的條理性、對教材的處理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成績(考試)等諸方面,極少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評價的方式單一。歷史新課程的實施改變了傳統的評價體系,要求評價多元化,它不但要求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及組織能力,更注重評價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程度和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評價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同時,教師還應做好教學自我反思,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學。此外,還應該重視評價的多維性,讓學生、社會、家庭、學校、教研部門共同參與評價。

總之,歷史新課程的實施給中學教師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提出更大的挑戰。努力實現教師角色地位的轉變是保障歷史新課程推行的關鍵。只有真正落實了教師角色的新定位,才能推動歷史新課程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 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大出版社.

[2] 新課程與評價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3] 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北師大出版社.

[4] 新課程與學生發展[M].北京:北師大出版社.

篇(7)

1.更新教學觀念,構建先進而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所以著眼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正是我們教學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本,改革授課的方式、方法,構建先進而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1.1 改革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多樣化和科學化。所謂多樣化,即教學內容呈現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歷史多媒體教學及電子課件的制作與使用上。所謂科學化,就是不再單純地讓學生記憶并儲存歷史結論,而是結論與形成結論的過程并重。新教材在這方面給師生們留下了較大的思維空間。例如“”這一節,新教材有意識地留下了對的評價不寫,卻通過課后“結合史實,談談你對的評價”的練習題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學過程,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來得出歷史的結論,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這一節對舊教材中評價前期成就進行了刪除,而設計了一道課后習題對“打倒孔家店”口號的評價,并建議學生通過翻閱資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設問向開放性試題發展。類似例子有許多,歷史教師必須借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在過程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考歷史、詰問歷史、評判歷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1.2 改革師生互動方式,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以改革歷史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營造一個實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圍,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看法、觀點不隨便斥責或施加壓力,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學生的稟賦可潛在自由、充分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盡可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1.3 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學生發展自己、學會學習的過程。新教材增加的閱讀課和活動課,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歷史教師可以在組織指導這兩種新課型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當然還可根據新大綱要求開展好其他類型的研究性學習,比如課堂討論、辯論,收集歷史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編演小歷史劇,制作歷史題材的音像作品或計算機課件等。

2.目前高中歷史教學,高一年級是關鍵,培養歷史情結是重點。

高中歷史教學大綱把歷史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而必修課只有高一年級開設,這實際上使大多數高中生接受歷史知識學習的時間就只有寶貴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學習就顯得頗為重要了。重視高一歷史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情結”,也是勢所必然,歷史教師雖難上加難,但卻責無旁貸。

有人進行過問卷調查,調查統計表明:表示很喜歡上歷史課的學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學生占553%,而明確表示不喜歡上歷史課的學生僅占28%。學生沒說不喜歡歷史,可教師卻在抱怨學生對歷史學習不感興趣。原因何在?無外乎兩個因素:(1)因主課學業繁重緊張,把學習歷史當作類似看小說看電視等緩釋緊張情緒的功能。(2)某些歷史知識通過教師引人入勝的講述,激發了學生的新鮮感,使他們產生了一時的沖動。這些統計表明,目前高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層次還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歷史情節中(這可能受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影響),也就是停留在直接興趣這一層次上。我們知道,直接興趣是不穩定的,常會因各種因素而減退,比如知識簡單易懂、概念重復講述、結論不易理解、內容難記難背等,再加上其他學科學習壓力,一旦學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難時,直接興趣就會衰減、消失。改善之法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如前所述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創設積極的學習環境,構建先進而科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愿”學。

2.2 提高歷史學科的課程實用價值,讓學生“樂”學。我們至少應該向學生顯示歷史學科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歷史考試方法,用寫作歷史小論文的形式,調動學生運用歷史思想、尋找歷史依據的積極性;也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內容,聯系當今世界所發生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運用歷史分析的方法,指導學生對世界形勢發展加以認識;還可以在校內多辦一些歷史學科的課外活動,如開設歷史講座、展示學生的歷史小文章、搞一些歷史性的紀念活動,等等。總之,校園要強化歷史學科的氣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受到感染,讓他們覺得至少在學校里,學好歷史課還是有用武之地的,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會逐漸增加。

2.3 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成功心理,使學生“喜”學。高一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與初中比較,普遍感到困難,出現“怕”的情緒。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強學生的成功心理,這對穩定學習興趣有極大作用。我們可以結合教學由淺入深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對每一層次的內容,作出達標的要求,對學生每達到一個層次,進行及時的評價和鼓勵,讓學生覺得自己是一個成功者,有信心進入下一個層次學習。再比如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讓他們在不同的場合獲得不同的成功感覺,可以對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正確的學生作出當眾表揚;可以對作業中有出色解答或獨特見解的學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讓學生在校內辦的刊物或壁報上發表一些作品,如歷史小論文、歷史漫畫等;或者將學生的優秀作品推薦到公開發行的報刊雜志上。總之,教師要對學生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勵,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抱有信心,最終保持歷史學習的穩定興趣。

當然,對歷史理論的學習,更是必須重視的,其目的正在于幫助學生“會”學。不過在基本歷史理論的教學中有一點要注意,那就是要控制好“度”。高一學生畢竟不是高三學生,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如果要求過高,理解不了,對學習歷史就懷有畏難情緒,就會“厭”、“怕”。因此,教師要深入細致地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材施教,根據學生接受能力限度,不能加重學生學習負擔,更不能使他們不堪重負而喪失學習信心、興趣。

3.在中國近現代史教學中滲透世界近現代史教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美女裸体丝袜喷水视频| 欧美极度残忍变态另类电影|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变态另类先锋影音|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软件| 又大又粗又长的高潮视频| 把少妇弄高潮了www| 久久精品国产首页027007 | 含羞草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 午夜免费国产体验区免费的| 超碰97人人射妻| 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 大地资源网最新在线播放| 无码骚夜夜精品|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国产精品一在线观看| 日韩a∨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绝顶大高潮|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成人aaaaa毛片|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午夜成人理论无码电影在线播放| 全部孕妇毛片丰满孕妇孕交| 国产国语在线播放视频| 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av|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窝|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免费大片黄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郑州公司| 久久精品国产日本波多野结衣| 亚洲色爱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