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8: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巖土工程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字】巖土工程,勘察,常見問題,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K82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巖土工程的勘察在整個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總體而言,巖土工程勘察的最主要目的是根據建設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評價建設場地的地質、環境特征和巖土工程條件,并為設計和施工提供準確的地質勘察結果及各項巖土工程參數,巖土參數的合理提供直接關系到基礎設計的經濟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巖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內容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工程地質調查和測繪、勘探及采取土試樣、原位測試、室內試驗、現場檢驗和檢測等,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且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同時結合所勘測地區的經驗,才能確保勘察結果的精準性。但在實際勘察工作中,總是由于各種原因,在勘察中出現一些錯誤,最終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或者安全事故。因此,加強巖土工程勘察的問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巖土工程勘察中常見的問題分析
巖土工程在整個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強對巖土的勘察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通常情況下,由于工程整體勘察任務較重,且時間較短,加之進行勘察前缺少詳細周密的計劃,當問題出現時,很多時候施工已經結束,從而為工程建設埋下安全隱患。筆者結合多年的巖土工程勘察經驗,從下面幾個方面分析巖土工程勘察中常見的問題。
1.勘探點深度不足。在一般的巖土工程中,勘探的實際深度,一方面取決于基礎結構的形式,形式不同,則深度也不相同。然而,在實際工程勘探中,不按照規范進行勘探的情況屢見不鮮,特別是在勘察市場競爭較為激烈的地方,這一現象更為明顯。
2.取樣及原位測試不合理。按照有關規范中的規定,取樣及原位測試的件數應不少6組,并且應充分考慮取樣及測試的均勻性和代表性,這樣所得結果的數值才能準確。但在實際操作中,不按規范要求進行取樣及原位測試的現象較多,或是雖然滿足了件數要求,卻未曾考慮土層的均勻性及代表性這兩個關鍵因素,致使取樣及原位測試所得出的實際結果與實際不符。
3.地下水的測量不合理在巖土工程勘察的外業工作中,地下水的測量是一項較為重要的工作,地下水位將會直接影響工程的建設,一旦在勘察工作中忽視這一工作,必將為整個工程的建設埋下隱患,如在被勘察的地層中,既含有承壓含水層,又含有潛水含水層時,若未進行分層量測,則會導致勘察報告中地下水的性質不明確。
4.試驗和資料的整理不夠規范試驗不規范。如對于高烈度地區的粉土未做粘粒含量測試,從而導致將其錯誤的判定為可液化土。相關資料的整理不規范。如在統計分析中,未將異常值提出,致使標準差系數過大,最終造成所得結果出現嚴重偏差。報告書的內容編寫不規范、參數不完整、錯誤較多、重結論輕建議等。
三.巖土工程勘察中常見問題的原因分析
1.勘察市場不規范。《建筑工程勘察質量管理辦法》第五條、第六條對勘察收費和承攬業務有明確規定.但勘察單位沒有嚴格執行國家收費標準,互相壓價,互相競爭,中標的勘察費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選擇不合理和布孔不規范,巖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廣度上還沒有真正達到規范的要求,所以難以滿足規范和設計要求。
2.權責不明確。《建筑工程勘察質量管理辦法》第十六條對觀測員、試驗員、記錄員、機長等現場作業人員應當接受專業培訓,方可上崗的規定.但目前勘察單位大量雇傭農民工,而這些人員又不懂勘察,又未經過專業培訓和教育,就承擔起開鉆機、取樣、測試、量測地下水位,甚至還做起了野外對土層鑒定與記錄等重要工作。這樣就難免會出現原位測試、地下水位量測等諸多野外作業的不規范,難以保證勘察質量。因此對從業人員的必須經專業培訓和教育,取得合格證后方可上崗操作。
3.缺乏巖土工程專業人才。專業的技術人才是對巖土工程正確分析評價的關鍵。未經專業培訓和教育的人搞勘察,就會導致地基評價力度不足,基礎設計參數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費。因此勘察工程項目的負責人,審核人,審定人,國家也應劃定門檻,讓真正懂行的人員擔當,這樣才能提高勘察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工程勘察質量,使我們的工程建設真濺建造在既經濟,又安全的基礎上,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巖土工程勘察中常見問題的改進措施分析
1. 加強勘察市場的監督和管理,盡早推行巖土工程監理體制
第一加強對勘察合同、勘察綱要的審查和管理。防止越級勘察,加強勘察現場工作的監督防止打假孔及不規范的編錄、取樣及試驗等現象發生最后,加強對勘察報告的審核,加強對勘察報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質量、資料數據分析及結論建議逐一進行審查,特別是對基礎選址論證場地穩定性評價及施工建議等內容進行統一審核管理,防止在此過程中只是進行理論的描述而缺乏深入分析的現象發生。由此可見勘察單位自身必須健全和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同時還必須加強政府和社會監督機構對勘察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即盡早推行巖土工程監理體制。以確保勘察市場健康發展。
2. 加強計算機技術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伴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巖土工程的勘察和管理業逐漸得到了完善,從總體而言,我國的巖土工程勘察和管理逐漸走向標準化和規范化,但是,隨著各種工程建設的施工條件越發的復雜,使得巖土工程問題也逐漸的日趨復雜,簡單而言,在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很多傳統的巖土工程勘察方法已經難以完全滿足復雜的巖土勘察需要。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則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巖土工程的勘察走向了現代化。通過充分的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可以使得巖土工程在進行勘察過程中能夠得到更為科學和系統的管理,同時,可以 很大程度的提高勘察工作的效率;同時,將計算機技術也可以很好的運用巖土工程勘察資料的整合處理上,比如,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制作巖土工程模型,可以進行計算機統計指標的分析,同時,在遇到一些相對而言比較復雜的巖土問題時候,可以充分的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形象的模擬一些很復雜,很抽象的地址地貌的狀況,比如可以模擬巖土問題的產生演變過程,如此,可以更為直觀的對巖土工程作出更為明確的認識,可以更好的找到處理方案,總而言之,在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 通過現代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可以不不僅僅可以讓勘察工作效率提高,也很大程度上讓勘察的成本大為降低。
3.加大對勘察專業人才與勘察設備的投資力度
勘察人員與勘察設備都是影響勘察結果質量的重要因素。勘察公司要加強對勘察專業人員的培訓,提高勘察人員的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實施注冊土木工程師制度,以提高勘察資質門檻。要加大對勘察設備的投資力度,采購先進的勘察設備,減少因設備老化而出現影響勘察結果質量的現象。
4.規范巖土工程勘察市場行為
要提高巖土工程勘察結果的質量,單靠勘察公司的自覺行為是不夠的,還要通過法制和政府力量來加強對勘察市場的監督、檢查與引導,規范勘察市場行為。即加強對勘察市場中的原始資料、原始數據的監督檢查,有效防止掛靠、造假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當然,檢查監督行為不能僅以檢查報告作為依據,還要將檢查拓展到野外源頭勘察中去。
5.強化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規范性
加強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規范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規范勘察準備工作。在正式開始勘察工作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僅要通過現場踏勘對勘察對象的詳細資料進行收集,還要根據收集得來的材料編寫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綱要,明確勘察工作的主要矛盾問題、技術問題與設計方案,使勘察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應選擇適當的勘察手段與方法。不同的勘探方法有其不同的優點與缺點,而在勘察工作中要根據不同的地基選擇適當的勘探方法與手段,并嚴格規范。如鉆孔是最為常用的勘探方法,在軟土地質條件下利用靜探孔的手段進行勘探,則可以客觀、正確地反映出地基土的強度及性質。又如,在土質較粗的山前沖積地層中,則不適宜使用靜探孔的方法進行勘察。當然,對一些地質較為復雜的地基,可以綜合使用多種勘探方法進行勘察工作,這樣有利于提高勘察結果的準確性。
五.結束語
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巖土工程勘察是一切建筑工程開展的基礎,只有打好這個基礎,才能保證整個建筑工程的安全運營。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種風格迥異的公共建筑物和現代超高層建筑物層出不窮,給勘察專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只要對勘察中存在的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并找到相應的處理措施,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就肯定能做好,從而為整個工程建設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康朝勇 淺析巖土工程勘察中常見的問題及對策[期刊論文]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1年14期
[2] 宋雙貝 淺談巖土工程勘察中常見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期刊論文]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1年24期
[3] 蔣斌斌 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9期
[4] 趙景琳 對當前巖土工程勘察的綜合探討 [期刊論文]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12年3期
【關鍵詞】巖土工程;數字化勘察;應用方法
1. 引言
巖土工程勘察是工程設計的先決條件。一般巖土工程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層界面、斷層、地下水位、風化層厚度以及各種物探、化探資料,這些資料只是一些離散的數據,巖土工程技術人員較難直接利用它們再去分析場地中工程地質參數的分布規律,更何況傳統的巖土工程資料分析和解釋一般都局限于二維、靜態的表達,這種表達描述空間構造起伏變化的直觀性差,往往不能充分揭示它們空間變化的規律,難以使人們直接、完整、準確地理解,也就越來越不能滿足工程的空間分析要求。 隨著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的完善,已經完全可以集成以巖土工程建模、巖土工程數字化、巖土工程數據庫管理、巖土工程特性分析、巖土工程地質解釋以及空間分析和預測、地學統計和圖形可視化的一體化系統,繼而發展成為現代化、信息化為一體的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新體系。本論文就將主要對數字化的巖土工程勘察進行簡單的探討,以期和同行分享。
2. 巖土工程勘察方法概述
2.1 傳統的巖土工程勘察方法存在的問題。
(1)勘察資料過于地質化。 由于部門長期的條塊分割,勘察、設計分散作業,加之巖土工程規范制定和新技術、新方法應用的滯后,以及專業設置過細,巖土工程本身的特殊性等原因,設計與勘察之間脫鉤多,使得勘察提供的巖土工程信息通常以設計人員難以理解的形式出現,而且勘察也較難參與設計的全過程;設計人員也因知識的局限,很難深層次理解巖土工程勘察信息,因而勘察成果在設計中的轉化率較低,造成許多不應有的浪費和損失。
(2)數字化地圖與數字化設計系統間不夠貫通。 地形圖是設計系統的底圖或稱基礎數據,由于數字化地圖中的某些環節技術條件不成熟,與CAD設計軟件的接口不匹配,很難順利實現對接,設計系統不得不重新將勘察資料數字化,影響了設計系統CAD的推廣應用。
(3)勘察信息數字化程度低。 勘察部門提供的勘察信息往往以圖紙、表格、文字等形式為主,內容上定性描述較多。這一方面造成設計人員對于勘察信息難于準確理解,另一方面造成對勘察信息處理、利用上的困難。
2.2 數字化勘察技術概述。數字化巖土工程勘察是指應用當代測繪技術、數據庫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CAD技術,通過計算機及其軟件,把一個工程項目的所有信息(勘察、設計、進度、計劃、變更等數據)有機地集成起來,建立綜合的計算機輔助信息流程,使勘察設計的技術手段從手工方式向現代化CAD技術轉變,作到數據采集信息化、勘察資料處理數字化、硬件系統網絡化、圖文處理自動化,逐步形成和建立適應多專業、多工種生產的高效益、高柔性、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設計體系。該技術體系用系統工程觀點,把勘察、設計的圖紙、圖像、表格、文字等以數字化形式存貯,供各專業設計使用。
3. 數字化巖土工程勘察應用實現的關鍵技術探討
3.1 巖土工程數字化建模方法。
(1)巖土工程地質建模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表面模型法,表面模型法(也叫數字表面模型)的歷史較早,它的基本內容就是通過精確的表示出工程地質體的外表面來表示均質地質體的建模方法,也是目前廣泛使用的建模方法。表面模型法的數據來源是通過測點獲得的一系列離散的測點資料,包括測點的幾何特征數據和屬性特征數據,然后利用數據解釋結果重構地質體界面。可以抽象為把一系列同屬性的點按照一定的規則連接起來,構成網狀曲面片,進而確定整個地質體的空間屬性,有很多方法用來表示表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數學模型法和圖示模型法,本論文主要討論圖示模型法。常用的圖示模型法有邊界表示法、規則格網法、等值線法、不規則格網法等,其中不規則格網法是本系統選用的模型表示法,將做詳細分析討論。
(2)不規則格網法(TIN)是將區域內有限個點將區域劃分為相連的三角面網絡。區域中任意點落在三角面的頂點、邊上或三角形內,如果任意點不在頂點上,則該點的數字屬性值通常通過線性插值的方法得到(在邊上用邊的兩個頂點的高程,在三角形內則用三個頂點的高程),所以TIN是一個三維空間的分段線性模型,在整個區域內連續但不可微。有許多種表達TIN拓撲結構的存儲方式,這里采用一個簡單的記錄方式是:對于每一個三角形、邊和節點都對應一個記錄,三角形的記錄包括三個指向它三個邊的記錄的指針,邊的記錄有四個指針字段,包括兩個指向相鄰三角形記錄的指針和它的兩個頂點的記錄的指針;也可以直接對每個三角形記錄其頂點和相鄰三角形。每個節點包括三個坐標值的字段,分別存儲X,Y,Z坐標。這種拓撲網絡結構的特點是:對于給定一個三角形,查詢其三個頂點屬性和相鄰三角形所用的時間是定長的。它在沿直線計算地形剖面線時具有較高的效率,當然可以在此結構的基礎上增加其它變化,以提高某些特殊運算的效率。
3.2 數字化巖土勘察工程數據庫系統。基于GIS的巖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原始數據主要為地理信息方面的空間數據和非空間數據,數據來源包括:
3.2.1 基礎地理數據這些數據主要包括:
(1)自然區劃圖。 該圖反映被研究區域的地理區劃、河流、道路、居民區、山川、公共設施等等自然地理信息。
(2)地形、地貌圖。 該圖反映被研究區域的自然地貌情況。
3.2.2 巖土工程勘察數據這些數據主要包括: 所研究區域的工程地質勘探資料。 經過篩選、處理的各勘探點包括地理、環境、土的物理力學指標在內的所有信息。 各類建筑場地的地層信息,比如液化等級、液化指數、特征周期、年代、沉積相等。 結合上述分析,數字化巖土勘察工程數據庫系統可以按以下幾個步驟實施構建:
(1)巖土工程勘察數據庫的概念模型設計。 巖土工程勘察數據庫管理作為巖土工程勘察數字化系統的一項基礎工作是一個數據密集、處理復雜的數據庫應用問題,為了能獲得反映信息世界的概念性數據模型,將與實體和聯系相關的功能與行為剝離出來,僅從現實世界中實體的數據側面來建立模型即研究數據對象與屬性及其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相對應的數據庫表結構。
(2)數據庫建立實現。 巖土工程一體化系統的數據有三類:用戶輸入的原始數據、系統生成的中間數據及最終數據。原始數據由測點數據組成,而測點數據又由測點幾何屬性數據(位置)和測點信息屬性數據;中間數據包括根據原始數據系統自動生成的地層層面等值線模型、三維表面模型、剖面模型等,根據這些模型可以生成用戶需要的各種圖件,還可以進行各種信息查詢操作;最終數據種類繁多,主要是根據用戶需要由中間數據生成,包括圖形資料和文檔資料(如地質勘察報告等)。
[關鍵字] 巖土工程 勘察技術 思考
[中圖分類號] TU9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3)-2-146-1
對于工程建設來講,巖土工程的勘察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其勘察,我們可以看出工程的地理環境與開發條件,還可以模擬出的實際方案來實現對于巖土工程整體的評價與定位。地基的設計與巖土工程的準確性都有著一定的符合標準。對于工程建筑的施工而言,將工程的發展達到順利是勢在必行的。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對于巖土工程勘查技術的思考,模擬出更優良,性能更高的環境。
1巖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就目前而言,巖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由于現在競爭的激烈,不少單位都用低廉的價格承辦一些工程,從而使得在高科技方面沒有了資金的投入,導致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無用武之地。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我們將在下文分類探討。
對于界面程度的綜合利用與劃分,往往存在著紕漏。由于巖土體和其風化程度是不同的,導致地質構造和結構都存在差異,很多關于巖土的參數問題都需要細致的分析與整合,這就需要一批具有素質較高,質量過硬的工作人員加以解決開發,利用整體性能解決其問題。同時,還應該加強總結歸納的能力,將建筑問題與結構設計問題綜合利用,類比分析。目前來講,現在很多工作人員的素質還不過硬,從而導致對于這方面的知識的熟練程度不高,如何設計,怎樣開發成為了一大難題,這就需要開展一定的素質強化拓展訓練,將工作人員擇優培訓,培養優質的骨干力量,狠抓質量,將如何辨別不同的地質與怎樣加強一定的技術素質進行開拓與緊密結合,達到綜合防治的能力。同時還應做好幫扶帶的工作,上下級之間緊密聯系結合,加強共同發,遇到問題比較多,項目比較復雜的工程時,應該加強聯系,緊密溝通,從而實現最大程度的解決。
此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問題,在于缺乏生態保護。很多勘察單位在進行工程設計的時候,忽視了對于生態的保護,沒有做到可持續發展的工作,這樣來看,損失的不僅是生態利益,更是失去了經濟利益。在對于勘察單位將四周的緊密建筑進行檢測時,經常只注重自己的建筑是否會受到傷害來考慮全局,而沒有顧全大局,忽視了周圍的影響,這樣做,對于設計施工不僅僅達不到要求,反而會增加了一定的經濟成本,因為特碼忽視了周圍工程建筑設施的運營是否會有安全隱患,所以,對于周圍城市的影響是有著一定的重要意義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技術要求的難度增加,經濟損失也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在這里,我們淺談一下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首先,在勘察過程之中,專業的人員相當重要,如若沒有專業的培訓,那么對于地基的行程與發展分析不清楚,就會導致參數不準,甚至材料利用的不合理,在項目的實施開展過程之中,需要向其他地區學習,積極實踐,努力嘗試,確保過程萬無一失,提升整體的質量。
其次,勘察的技術也有一定的落后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改善,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繼續學習新的知識,原有的手段已經落后,無法再滿足原來的需求,對于地理的勘察問題,野外的勘測問題,收集資料過程之中遇到的整理與整合為難題,以及資料的利用問題,都存在著一定的阻礙,多以我們需要安排相關的人員專門對不同的資料分類匯總,并加以整理。
2巖土工程勘察中技術問題的解決辦法
在遇到上述問題是,我們應分層次分質量的做好每一部分問題的解決。首先,對于勘察的工作人員應該開展一一段時間的培訓周、培訓月,并且不定期的舉辦知識講座,知識競賽,從而達到目的,此外,應該加強科技的開發與精準性的校正,對于產生的問題,我們需要回到源頭去尋找答案,找出工程設計的參數的準確性,從而解決一定的問題,對于各種巖土工程出現的差異,我們一你給改分門別類的去處理,采用各種手段與方法,來增加勘察的準確無誤,利用所需的物理知識,化學知識來解決其不足與問題,同時,對于過時落后的手段,我們要學會溫故而知新,打開新的渠道,通過信的方法加以改善解決,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最優化方案。
對于地質勘探的控制過程,應該增加一定的地質測繪技術,來增加其物探作用,完善的選擇合適的流程,解決不同的地理信息,達到優質的勘探程度,此外,還需要重視整個過程的控制與檢查,需要專門增加專業的工程監管,來達到對于原有的巖體與地層的抽樣檢測,取樣分析,達到技術性的要求。
此外,我們應該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對于巖土工程的勘查程序進行嚴格合理的安排。在政府部門的協調幫助之下,對于工程的監督檢查實施嚴格的防范與加強。對于相關的單位我們也應該增強一定的監控力度,盡量避免不當行為的發生,從而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礎上,對于企業的相關投標和勘察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監管,強化科學研究,重視可持續性發展,達到雙贏。對于環境的保護也是需要重視的,很多工程往往不夠重視環境保護,忽略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導致了“先污染,后治理”這樣的不良局面的發生,這時我們需要遏制的,對于環境中產生的不足,我們要有針對性的解決,開展一些列防治的工作,加大步伐。防止污染,并且盡力將產生的污染保持在一定范圍之內,并且回收,將做到極致。
在經濟效益方面,我們還應加強市場的管理,防止不良競爭導致的經紀上的所縮減,加大財政投入,深化改革與工程管理,對科研的資金投入加大力度,盡可能找到更好更優的方法來加快前進的動力。從而將勘探工作做的有成效,并且去的良好的經濟利益。
3結語
對于巖土工程來說,勘察技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市場中表現良好,具有充足的發展空間,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其中也隱藏著非常多的問題,我們需要在工作中善于發現問題,找到問題,針對不同的現象具體分析,總結禁言,吸取教訓,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巖土工程的勘察技術會做的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P62文獻標識碼: A
1.巖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問題
1.1勘察工作的安排不合理,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
巖土工程勘察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需要監測和研究分析多種具體數據,其受到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大,所以在進行巖土勘察工作時,常常涉及到方案變更的問題,這些臨時的改變因素會給勘測人員帶來許多困難。工作人員如果在實際工作時疏忽了某些方面的問題,就會導致勘察的數據可靠性、參考性、可控性就會降低。許多的工作人員為了加快工作的進度,刻意的減少野外的工作時間,在進行數據采集與記錄時不夠細致,對資料的審查和編錄也不嚴格,這樣會使資料的質量嚴重下降,勘察的數據不能真實的反映出勘察地區的情況,會嚴重威脅到建設施工的安全性。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對所需數據的質量要求很高,但是目前很多的勘察單位在進行巖土勘察工作時的前期的準備工作并沒有十分的充分,具體工作的安排也不盡合理。
1.2相關人員的專業性差,勘察結果不準確
巖土工程勘察不但需要在室外采集準確的數據,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在室內對數據進行檢查與檢驗。在進行數據的檢查時,實驗人員要具備專業素質和技術手段,這樣才能保證勘察結果的準確性與可信性。但實際上,我國巖土工程勘察方面的高端人才一直處在供不應求的階段,為了不影響工作的進度,許多勘察單位會將專業不達標的工作人員人用到實驗室內,這些人員無論是在專業水平上,還是技術手段上都沒有達到實驗室檢查的規定與要求。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實驗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手段對整個數據檢查的影響,一旦在檢查時出現技術上的疏忽與紕漏,這不僅會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產生很強的負面影響,還會對巖土工程勘察的整體工作質量產生不良影響。
1.3勘察技術手段較為落后
巖土工程勘察需要進行實地的地質勘察,但在目前的巖土工程勘察中,許多的勘察單位仍舊使用老式的勘察手段進行地質勘察工作,沒有做到勘察手段的及時進步與更新,也沒有將新舊方法相結合;有部分勘察單位雖然在勘察工作中使用了許多高科技,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仍舊存在一些差距,計算機信息技術并沒有在實際的勘察工作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與其配套的應用軟件在創新的速度上停滯不前,而且部分應用軟件的可靠性與穩定性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工作軟件的功能較為單一,這是我國勘察工程計算機技術面臨的普遍問題之一,如果不能增加集成化程度,這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十分不利,在許多方面存在的局限問題,會令巖土勘察與施工陷入一定的盲區。
1.4勘察報告內容不完整,形式不規范
巖土勘察工作結束之后,工作人員要勘察的結果以及整個過程進行總結,并且寫一套完整的勘察報告,但大多數情況下,由于編寫人員對于勘察報告缺乏詳細的認識與了解,不具備巖土勘察工程的專業性,對巖土勘察工作沒有系統的認識,所以導致勘察報告編寫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像報告專業性不強,勘察報告內容不詳細,表達形式不夠規范等,有的報告僅僅寫出了勘察的結果,對于勘察過程以及勘察中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措施卻只字未提,或是一帶而過;許多的工作人員工作時毫無條理性,使得整理出的勘察結果和數據錯亂模糊,這些都使巖土勘察工程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2.巖土工程勘察問題的解決措施
2.1提高相關人員的素質,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
勘察單位要想完善勘察市場體系,建立健全的勘察體制,就要不斷地加強巖土工程勘察人員的培訓及管理。勘察人員的專業素質是整個巖土工程勘察的質量保證,也是勘察工作的前提和基本條件。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對勘察數據的準確性和建設工程的制度都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應該從各個方面加大投入,充分的保證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參與勘察工作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及學習。勘察單位可以采取崗位輪換制度,這樣不但可以促進勘察技術的深入交流與知識滲透,還能使工作人員參與到更多的學術活動和講座中,從而擴大勘察人員的知識廣度與深度,提高他們的綜合技術能力。加強勘察人員的主業技能,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使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準確性更加有保證,提高整體的勘察工作水平,加快勘察工作的效率。
2.2提高巖土工程勘察的科技含量,選擇合理的勘察手段
在進行勘察工作時,勘察人員要對勘察手段和裝備進行充分的了解,并且不斷增加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的科技含量,運用先進的技術和高科技手段來提高勘察的質量與工程進度,優化勘查信息,使數據更具可信度。所以,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及時的學習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技術以及原理,并將知識運用到國外先進儀器與設備上,合理運用高科技設施,以此來提高勘察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一些勘察單位由于選擇了合理的方法和裝備,在勘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靜探孔勘察法,工作人員通過運用靜探孔法,對河床河漫灘進行勘察,科學合理的勘察法不但可以準確的反映出地質的實際情況,還能減少工程的成本。這種方法雖然成本低,但卻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運用時,勘察單位要根據勘察地形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勘察方法。
2.3加強監督與管理,完善勘察管理體制
在巖土工程的勘察中,要對勘察市場及時的進行檢查與監督,完善每個勘察環節的管理體制,盡可能的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對勘察合同與相關勘察剛要進行嚴格的審查與管理,避免盲目、無效的勘察現象發生;其次要做好勘察現場的監督工作,減少勘察工作中資料編假、報告出假的狀況,避免打假孔與那些不規范的編錄實驗;最后一點,要加強審查工作,尤其在勘察報告的審查方面,嚴格的審查報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質量、資料數據分析以及其他的相關建議,特別在基礎選型的論證過程、施工建設、低價穩定性評估等方面,要尤為重視,將其視為重點的審查內容,盡量避免勘察報告中只有描述而無深入地分析,重結論輕建議這種報告形式是不可取的。除此之外,巖土工程勘察單位自身建立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與此同時政府部門與其他相關監督機構要對整個勘察市場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理,以此來維護勘察市場秩序的穩定,提高勘察工作的整體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巖土工程勘察是一項系統極其復雜的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了許多的方面,每個環節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每個方面都有很多的影響因素,所以要嚴格的按照相關規定認真執行,采取必要的勘察措施來防止各種問題的發生,以此來保證勘察質量,因為巖土工程勘察質量的合格是整個建筑工程質量的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建筑工程水平突飛猛進,巖土工程勘察技術也在不斷地提高,在勘察工作中雖然存在著許多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我們要制定出合理的應對方案,以此來促進我國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順利展開。
【參考文獻】
[1]郭小紅等,在山區高等級公路勘察與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巖土工程問題[J]國際隧道研討會暨公路建設技術交流大會,2002.
[2]葉海東,張立輝,梁進.關于巖土工程勘察中幾個問題的討論[C]全國建筑工程勘察科技情報網華北站2008年會論文集,2008(9).
[3]陳水龍.淺談市政工程勘察鉆探中對城市地下管道線的保護[J].安徽建筑,2012(06).
關鍵詞: 案例式教學模式 巖土工程系列課程 工程實踐能力
1.引言
近年來,隨著教育部“質量工程”、“卓越計劃”的實施及土木工程行業的發展,我校作為省屬一般性本科院校將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調整為:為地方經濟和土木工程行業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其中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
巖土工程系列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系列課程的教學與實踐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為實現土木工程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我校巖土工程系列課程教師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以改革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為重點,在教學質量與效果、教學環境與教學條件建設等方面均取得較好成績,其中案例式教學在巖土工程系列課程理論教學中取得較顯著的教學效果。
2.案例式教學的實施
巖土工程系列課程(包括工程地質、土力學、地基與基礎工程等課程)是土木工程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工程實踐性較強的工程技術類課程。系列課程教師在保證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下,與精品課程建設相結合突破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通過案例式教學將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相互融合、理論教學中滲透工程應用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這項研究與實踐開辟了綜合素質與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新途徑。
在教學實踐中,巖土工程系列課程的案例式教學以工程應用為導向,與教學內容結合適時引入工程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案例式教學模式從真實的工程案例出發,注重“主導―主體相結合”,既重視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系列課程的案例式教學已形成兩個教學層次,即工程案例引入式教學模式與工程案例探究式教學模式。
2.1工程案例引入式教學模式
巖土工程系列課程均為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果只按教材的章節按部就班地介紹成熟的基本理論和設計方法,則學生會感到抽象和枯燥,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違背課程的學習規律。為此,收集整理國內外土木工程建設、防災減災及軟弱地基加固等工程問題及所運用的技術方法,以實施這些技術方法形成的真實而完整的典型工程案例為教學資源,結合相關教學內容進行介紹與分析,將理論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工程案例引入式教學是以激發學習興趣和增強感性認識為核心的案例教學,已經成為巖土工程系列課程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學模式。
2.1.1結合重大地質災害開展教學
在工程地質課程的地震部分引入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和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等重大地震災害。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8.0級特大地震,震中位于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而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氣象廳宣布,日本于當地時間11日14時46分發生里氏9.0級地震,震中位于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并引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教學中,及時將這些典型地質災害引入課堂,并在此基礎上介紹地震的形成原因、類型及地震的危害等相關概念與知識,以幫助學生建立防災減災的意識與責任感,促使學生探索防災減災的工程措施。
2.1.2結合社會焦點和熱點工程問題開展教學
在土力學課程的地基變形與穩定部分曾引入“成都樓歪歪”事件和“上海市閔行區蓮花河畔景苑小區在建住宅樓倒塌”事件等社會關注的工程事件。2009年7月17號,成都“校園春天”小區6棟和7棟兩棟樓發生傾斜,兩棟樓越向上貼得越近最窄距離為6厘米,6棟、7棟相鄰的墻壁呈20度夾角,屋內墻面出現細微裂痕、房門變形,鄰近的8棟樓業主家里也陸續發現了細細的墻面裂縫。而在這3棟居民樓的樓下,道路路面出現多條縱橫交錯的裂痕,最寬達1厘米以上。道路與兩邊綠化帶相交處,出現最寬達14厘米的裂縫。路邊就是小區的圍墻,上面也有五六條裂縫,最寬的一條達到4厘米。經過分析認為是相鄰的“德馨苑”小區開挖基坑,影響到“校園春天”小區樓房的穩定性。此事件被網友稱為“成都樓歪歪”事件。而在2009年6月27日,上海閔行區蓮花南路羅陽路口一幢13層在建商品樓發生倒塌事故。事故發生后專家分析事故原因與該商品樓的地基基礎問題有關,此事件的發生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將這些社會的焦點與熱點工程問題作為案例引入教學,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加學生對工程問題的感性認識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2工程案例探究式教學模式
工程案例探究式教學模式以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對工程案例的介紹,引導學生了解工程實踐背景,對當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索,為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2.2.1課內探究式教學模式
此方法在學生已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針對具體的工程問題提出觀點,課堂上學生可以各抒己見,互相啟發、集思廣益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這種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比如,曾在工程地質課程中的地下水危害部分引入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內容,以此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其中地面沉降問題是區域性地面高程下降的一種環境地質現象,也是一種對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構成威脅的地質災害。地面沉降成因復雜,公認是由于抽汲地下流體,而引起松散層內液壓降低,是導致區域整體性沉降的主要原因。隨著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速,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我國的地面沉降問題越來越突出。目前,我國的地面沉降主要發生在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斷陷盆地這三個地區。而海水入侵問題則以大連地區為例,大連市作為海濱城市長期以來由于布井不合理,地下水開采量過大,漸漸引發區域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資源衰竭、海水入侵等問題。這些發生在身邊的事件增強了學生對地下水引起的地質災害問題的認識,促使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深入思考。
又如在地基與基礎工程教學中結合經典工程案例“意大利比薩斜塔”開展教學。教學中向學生介紹幾個世紀以來,比薩斜塔傾斜的原因始終是廣泛關注的問題,各種解釋眾說紛紜。進入二十世紀后,“地基原因”逐漸占了上風,這種解釋認為,比薩斜塔傾斜的主要原因是塔本身的重量較大,塔基北部的地下的土質較松軟,無法承受塔的壓力而導致塔身發生不均勻沉降。同時,列舉拯救“意大利比薩斜塔”的歷次地基加固方案,如環形基坑卸載、灌漿加固等引導學生開展課堂討論。
2.2.2課外探究式教學模式
此方法由教師布置課外綜合性作業,考查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以此作為評定學生成績的依據。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內容,課外積極查找資料完成作業,事實上學生查找資料的過程就是再學習的過程。通過課外的自主探究學習,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學實踐中,一般結合重點工程問題布置課外作業,要求學生以小論文等形式提交學習成果。近年來,曾結合大連地區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等普遍存在的滑坡問題及地鐵、隧道工程存在的坍塌問題,以“建筑工程中滑坡的防治措施”及“地鐵、隧道工程坍塌問題產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等為題目,引導學生探究綜合、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法。
3.結語
教學實踐證明,在巖土工程系列課程中進行案例式教學模式的嘗試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有利于提高巖土工程系列課程的教學質量,有利于實現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徐輝,等.大學教學概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白明洲,等.工程地質課程教學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93-96.
[3]崔武文,等.案例教學在土木工程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07(5):51-53.
[4]師旭超.在土力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電力教育,2009(154):101-102.
論文關鍵詞:采礦工程;本科教學;改革
世界上科技、經濟發達的國家.如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的采礦高等教育均采用重基礎、寬口徑的培養模式.教學中體現培養方式的靈活性和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多學科交叉,培養學生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因此,為適應我國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迎接世界知識經井的到來,采礦工程本科教育應進行徹底改革。
一、我國有美高校采礦工程本科教育改革情況
目前,孢國大多數設有采礦工程專業的高等院校,其專業設置、教育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均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例如.中南工業大學,原采礦系經調整、改造后.現為資源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包括地質工程、采礦工程、測繪工程、城市規劃工程及土木工程等專業采礦工程專業本科1999年招生30名,其中1/3在湖南省單考單招,2/3在全國統考生中招收。學校對采礦、選礦、地質及測繪等四個艱苦專業的學生,在專業獎學金評定上實行優惠政策凡學科各科考試合格的學生都可評為A類獎學金,在教學內容上增加巖土工程有關內容,重點是地下工程、道路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同時添加會計、金融等經濟類的選修課程。中國礦業大學仍設采礦工程系及本科教學中的采礦工程專業。1999年采礦工程專業奉科招收四個班,計劃1~3年級合為大班教學,4年級分為四個專業方向,即地下開采、露天開采、通風與安全及工業工程等專業方向。學生在校期問均獲專業獎學金,教學內容主要圍繞礦山進行。重慶大學原有的采礦工程專業發展起來舶礦山工程物理專業和礦山環保專業現已分別發展成為土術工程專業和珂=保專業采礦工程專業新設巖土工程及檢涮技術方向.單考單捂,年招收25名本科生.教學內窖增加爆破、地基基礎、邊坡工程和地下工程等有關巖土工程知識。北京科技大學原采礦系現改為資源工程學院,采礦工程專業改為礦物資源工程專業。教學內容包括采礦,選礦、石油等方面。教學改革目標是拓展專業面.由金屬礦開采改為以金屬礦開采為主,同時包括石油、煤礦、非金屬礦開采及海洋采礦。學生在校期聞加強CAD教學、計算機繪圖等計算機應用方面的課程及部分巖土工程方面的課程。1999年該專業本科招生33人。武漢工業大學為原武漢建材學院,其采礦工程專業現改為礦物資源加工工程。1999年本科招生一個班。教學非金屬礦開采為主.增加化學化工、礦物資源深加工及利用方面的內容。
采礦工程本科教育進行了較大改革的高校還包括東北工業大學、山東礦業學院、湘潭工業學院(原湘潭礦業學院)等高等院校。
前述高校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選謦課改革后涉及的課程門效達150門,涉及的專業實習、實驗及設計等實踐性環節16個。原有的采礦工程專業課程門數減少或合并,學時減少。在校生所授課門散增加較多。總之,各有關高校根據自身的教學基礎和人才需求特點,均在不同程度上擴大了專業范圍,在學生招收、培養方式和教學內容等方面做了較大改革。
二、相關專業的教學改革情況
采礦工程、地下工程及地面巖土工程等均屬“工程”類學科,處理的對象同為巖土.有非常接近的專業特點,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相同或相近.且實踐性強困此,了解這些相關專業的教學情況.有助于采礦工程的教學改革。
我國清華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長沙鐵道學院、長沙交通學院等高校的土術工程、交通工程、隧道工程及地下建筑工程等專業或專業方向的教學改革也各有擇重。倒如.清華大學課程門數少,每門課擇重基礎知識教育;中南工業大學課程門數多,內容細.著重地下工程及地面工程有關知識的教學;長沙鐵道學院重點在于隧道、橋粱與道路方面的教學。
課程設置中.前述諸高校開設的與巖土工程有關的課程有碧恂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材料、建筑掩工、基礎工程、工程項目管理、道路工程、地下結構設計與掩工、路基與路面工程、工程勘測、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基加固與處理、地下鐵道、地下空間利用、掩工組軹與概預算及防災硪災導論等課程及相應的實刪生環節。
三、傳統的采礦工程專業教學培養特點
多年來,采礦工程本科教育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第一,數學力學知識較多,還涉及機械、電工電子技術等知識。因為采礦工程專業是采礦業的主導專業,畢業生在礦山主要從事礦山生產技術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基礎知識扎實,綜合性強,因此,學生在校時需學習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彈性力學等基本的數學力學知識,及大學物理學、工程制圖、電工技術、液壓傳動及采掘機械、礦山提升運輔及壓氣排水機械等相關領域知識。在今后的教學培養中.可適當減少這些課程的學時.增加專業改造后其它所需知識的學時數。
第二,專業基礎知識還包括巖土工程所需的地質測量等方面的知識。課程包括地質學基礎、礦山測量、爆破與井巷工程、地質實習及測量實習等學生必須掌握和了解地球概況、礦物與巖石、地層、古生物、地史、地質構造、礦井水、巖落塌陷、巖土層的工程地質、礦山地質勘探等地質方面的知識,礦山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測量、聯系測量、井巷貫通測量及施工測量等測量方面的知識,及鑿巖爆破、井巷斷面設計、支護及掩工等井巷工程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均可應用于其它行業的地面及地下的巖土工程中。
第三,專業課程門數多.專業知識劃分太細。在70年代以前的采礦工程專業基礎之上.進一步細分為露天開采專業、地下開采專業及礦山安全與通風專業等,因而涉及的專業知識更多、內容更細,導致畢業生專業適應面更窄。因此,有必要進行專業譚程及其內容的調整、綜合,在近幾年進行專業教學改造的基礎上.可進一步減少專業課的門數和學時數。
第四,本專業實踐性及實習、設計環節多。大學四年,學生需經過盤工實習、電子實習、地質實習、測量實習、專業認識實習、專業生產實習及專業畢業實習等許多實習環節.機械零件設計井巷工程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及專業畢業設計等許多工程設計環節.及許多相關課程的實驗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今后,可對現有的實驗實踐性環節作適當調整增加巖土工程等方面的實習設計。
總之.傳統的采礦工程專業教學內容及培養方式已難以適應當前及今后國民經躋建設發展要求,在已有的改革基礎之上,還有進一步調整、改革之必要。
四、21世紀對采礦工程教學的要求
目前,各學科知識滲透日益顯見,學科領域日益擴大.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層出不窮另外.當前許多礦山企業嚴重不景氣,資源枯竭,生產技術落后.安全環保問題突出,生產成本高.經濟狀況差,對技術人才的需求發生較大變化。采礦工程專業的人才需求減步,對巖土、機械、化工、電子及環保等方面人才需求增加,要求更高素質的復合型采礦工程技術人才。因此,我國采礦工程本科教育也應摒棄過去專業劃分太細、專業面太窄的局隈,以適應世界經躋發展競爭和國民經濟鴦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21世紀對采礦工程本科教育的總要求:重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采礦工程專業的專業知識教育應與地下工程、地面巖土工程的知識和能力培養結合,達到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交叉、滲透,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此,應切實落實以下四點
第一.生源質量和特殊政策相結合是采礦工程專業培養
高素質畢業生的重要條件。采礦工程專業本科教學,首先應有高素質的學生.即該專業的學生中小學基礎知識扎實,素質高。其次,學生在校期間,國家對采礦工程等艱苦專業應有優惠政策,如學費減免、獎學盤增加等措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撮性,也有利于吸納高質量的學生。
第二,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采礦工程專業教學拓展到巖土工程領域。目前,在國家對礦山沒有特殊政策的情況下,各有關的高等院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在采礦工程本科教學中增加有關巖土工程的教學內容和實驗實踐性教學環節,以利于增強學生畢業以后的社舍適應能力。
第三,加強計算機應用船力的培養。計算機應用已深入到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在企業的生產管理、技術開發和科學研究等方面.計算機已成為一種有用的工具。采礦工程專業本科教學中.應注意計算機知識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第四,加強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在更高層次上的學習和對外交流。在加強基礎外語學習的同時,應增加專業外語及專業課程外語教學的比重.逐步提高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外語教學的門數.全面提高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的外語能力.
三、傳統的采礦工程專業教學培養特點
多年來,采礦工程本科教育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第一,數學力學知識較多,還涉及機械、電工電子技術等知識。因為采礦工程專業是采礦業的主導專業,畢業生在礦山主要從事礦山生產技術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基礎知識扎實,綜合性強,因此,學生在校時需學習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彈性力學等基本的數學力學知識,及大學物理學、工程制圖、電工技術、液壓傳動及采掘機械、礦山提升運輔及壓氣排水機械等相關領域知識。在今后的教學培養中.可適當減少這些課程的學時.增加專業改造后其它所需知識的學時數。
第二,專業基礎知識還包括巖土工程所需的地質測量等方面的知識。課程包括地質學基礎、礦山測量、爆破與井巷工程、地質實習及測量實習等學生必須掌握和了解地球概況、礦物與巖石、地層、古生物、地史、地質構造、礦井水、巖落塌陷、巖土層的工程地質、礦山地質勘探等地質方面的知識,礦山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測量、聯系測量、井巷貫通測量及施工測量等測量方面的知識,及鑿巖爆破、井巷斷面設計、支護及掩工等井巷工程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均可應用于其它行業的地面及地下的巖土工程中。
第三,專業課程門數多.專業知識劃分太細。在70年代以前的采礦工程專業基礎之上.進一步細分為露天開采專業、地下開采專業及礦山安全與通風專業等,因而涉及的專業知識更多、內容更細,導致畢業生專業適應面更窄。因此,有必要進行專業譚程及其內容的調整、綜合,在近幾年進行專業教學改造的基礎上.可進一步減少專業課的門數和學時數。
第四,本專業實踐性及實習、設計環節多。大學四年,學生需經過盤工實習、電子實習、地質實習、測量實習、專業認識實習、專業生產實習及專業畢業實習等許多實習環節.機械零件設計井巷工程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及專業畢業設計等許多工程設計環節.及許多相關課程的實驗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今后,可對現有的實驗實踐性環節作適當調整增加巖土工程等方面的實習設計。
總之.傳統的采礦工程專業教學內容及培養方式已難以適應當前及今后國民經躋建設發展要求,在已有的改革基礎之上,還有進一步調整、改革之必要。
四、21世紀對采礦工程教學的要求
目前,各學科知識滲透日益顯見,學科領域日益擴大.邊緣學科、交叉學科層出不窮另外.當前許多礦山企業嚴重不景氣,資源枯竭,生產技術落后.安全環保問題突出,生產成本高.經濟狀況差,對技術人才的需求發生較大變化。采礦工程專業的人才需求減步,對巖土、機械、化工、電子及環保等方面人才需求增加,要求更高素質的復合型采礦工程技術人才。因此,我國采礦工程本科教育也應摒棄過去專業劃分太細、專業面太窄的局隈,以適應世界經躋發展競爭和國民經濟鴦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21世紀對采礦工程本科教育的總要求:重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采礦工程專業的專業知識教育應與地下工程、地面巖土工程的知識和能力培養結合,達到多學科多領域知識的交叉、滲透,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為此,應切實落實以下四點
第一.生源質量和特殊政策相結合是采礦工程專業培養
高素質畢業生的重要條件。采礦工程專業本科教學,首先應有高素質的學生.即該專業的學生中小學基礎知識扎實,素質高。其次,學生在校期間,國家對采礦工程等艱苦專業應有優惠政策,如學費減免、獎學盤增加等措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撮性,也有利于吸納高質量的學生。
第二,順應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采礦工程專業教學拓展到巖土工程領域。目前,在國家對礦山沒有特殊政策的情況下,各有關的高等院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在采礦工程本科教學中增加有關巖土工程的教學內容和實驗實踐性教學環節,以利于增強學生畢業以后的社舍適應能力。
關鍵詞:土力學;創新能力;教學;巖土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2-0106-02
一、引言
錢七虎院士指出,19世紀,人類為了經濟發展需要,建造了很多橋梁,所以19世紀是橋的世紀;20世紀,人類建造了大量的高層建筑,所以20世紀是高層建筑的世紀;而21世紀,為了節約能耗、保護環境,人類必須大量的利用地下空間,因此,21世紀對人類來說是“地下空間”的世紀[1]。可見,21世紀是巖土工程飛速發展的世紀,專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目前,沈陽建筑大學已增設了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完善了本校的土木工程教育教學體系,同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土力學作為城市地下空間專業的主干課,在教學方面亟需專業內容的調整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培養高素質的巖土工程創新性人才是現階段沈陽建筑大學巖土方向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圍繞這一任務,作者進行以下幾點思考和討論。
二、土力學教學內容
土體是一種不均勻摩擦材料,兼具粘彈塑特性。巖土體的復雜性決定了一個巖土工程問題在處理時可以有多種方案,具體工程更具有明顯的經驗性。所以,在面對實際工程問題時,僅僅依靠某個土力學基本理論很難將問題詮釋清楚,需要創造性地耦合多種因素,體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每個工程看成一個獨有的特例[2]。故而土力學的教學目的應是培養學生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和水平。首先,使學生掌握土力學的基本知識;其次,將其與應用聯系到一起解決問題;最終,提出創新和預測前沿問題。現有的土力學的教學內容從教材角度講差別不大,沒有針對結構工程、巖土工程等專業進行區分,所以教學內容上比較一致。作為巖土的專業課教師在進行土力學授課時應該與時俱進,內容上以基本理論為基礎,不能墨守成規,可以進行一些必要的刪減,根據工程實例進行講解,并且應該隨著專業的發展適當增加前沿性的了解內容,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授課內容中沒有與實際工程相聯系的知識,學生就會感到枯燥,變為被動的“填鴨式”教學。從歷年教學經驗來看,學生對與實際工程和發展前沿的知識求知積極性很高。今后,可以適當增加工程案例,強調自學內容,培養自學和思考的能力。土力學教學除了教授基本理論知識,還應該讓學生有自學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在實踐中影響土力學問題的因素很多,沒有完全一樣的設計和工程,光靠背誦書本上的理論公式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需要全面系統地看待問題。針對專業培養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可將土力學放到地下空間的應用中去,地下空間的開發與規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地鐵、地下停車場、地下共同溝等,要開發和建設這些公共設施都離不開和土體打交道,所以土力學是地下空間規劃和設計的基礎。針對城市地下空間的土力學學習內容應與傳統土力學有所區別,要不斷更新,除了講授基本知識,教師還應該對本行業的前沿知識和發展趨勢有一定了解,使自身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這樣不僅教會了學生解決基本的土力學問題,而且能夠對學生將來的繼續深造和就業做出正確的指導,更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在這個層次上,不僅要求教師要掌握最新的理論和最新的規范要求,還要多參加實際工程的成果應用。教學內容的擴展和延伸是對教師能力水平的挑戰,要求教師要努力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學習提升,掌握專業和學科的最新動態。所以教師在課下的時間要多參與科學研究提高學術高度,多參與工程實踐了解新方法,堅持理論和實踐兩手都要硬,才能在課堂上將講解的理論知識與現場工程實踐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3]。
三、土力學教學方法
土作為一種特殊復雜的建筑材料,在實際工程中要求設計師具有很強的經驗性,所以土力學是非常感性的一門課程。在教學方法上要求更加對其深刻的理解。首先,要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觸摸建立最初的理解,作為一種材料從力學角度來認識土。其次,通過一系列的室內和原位試驗來測試土的特性。最后,總結土的特性形成理論體系,理解后指導實際應用。傳統的土力學教學大多是“教師主講,學生坐聽”;教學手段則是多媒體課件為主,板書為輔。教學形式單一,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都有影響。這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教學要開放和互動。目前,土力學實驗教學基本是依附于理論教學,呈現理論課與實驗課“混搭”狀態,教學實際中存在理論教學與試驗教學分離的現象,不同的教師講解,互不干涉;實驗課本應與理論課結合,使理論講解的指標關系用實驗認識得更加深刻,但目前多數實驗內容分散,缺乏系統規劃,造成學生對同一理論的學習出現重復和延遲。學時安排上理論課40學時,實驗課8學時,重視試驗程度不夠,而且試驗課程內容主要是驗證性實驗教學,沒有理解性發揮和現場原位試驗安排。這種試驗安排與土力學的強實踐性不相符。土力學實驗教學過分依賴于《土力學實驗指導書》,它的內容多是從《土工試驗方法標準》摘錄而來,過于條框、生硬、抽象,很多同學不知其中緣由。應該將實驗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安排實驗進行演示和驗證,或者獨立進行課程設置,健全成績考核體系。這樣一方面可以將實驗項目集中或者獨立成課,更容易加強認識;另一方面,除了基本室內實驗,有條件可以結合實際工程增加現場原位試驗。另外,還可以結合大學生創新計劃等增加研究性的科研項目,鼓勵學生自主完成試驗方案的制訂,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步驟的操作,最后分析實驗結果并提交報告。這個過程綜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信學生能夠通過一門課程而有更多的收獲。此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土工計算機仿真技術和數值模擬技術也飛速發展。基于此可以考慮加入一部分自學內容,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自我提升的空間。目前有大量的巖層數值分析軟件應用于土力學的教學和實踐中。如Plaxis系列軟件、GEOSLOPE系列軟件等。一方面,教師可將其運用到教學中增強教學效果;一方面,學生可以自學一些簡單的設計軟件,為畢業設計和將來就業打下基礎。比如土力學中的經典問題,地基承載力和沉降過程、邊坡的穩定性、擋土墻的穩定性和土壓力問題等,都可以通過數值計算軟件進行計算,將各種云圖結合理論規律展示給學生,亦可生成動畫[4]。另外對不方便試驗的土力學問題進行演示教學。
四、土力學教學效果評價
我國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適應能力強和具有嚴謹科學態度及強烈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土力學的教學以培養目標為依據,不僅要加強理論聯系實踐,還要不斷改進和發展,理論和試驗都要抓,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通過一張試卷決定學習的效果。要達到最佳的效果,教學效果的評價或考核方式也應靈活多樣,如寫讀書報告、課堂討論答辯等。考核不是目的,而是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要激勵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增加這方面的權重,如增加第二課堂、興趣實驗的考核權重。在第二課堂中開展原位試驗觀摩、自主設計和參與研究方案、以及數值計算技術的學習等,鼓勵學生做自己感興趣與本學科相關的探索性學習活動,進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5]。這樣既提高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去探索理論教學沒有深入的問題,實現學生的針對性培養。在第二課堂可以實現階梯式培養,鼓勵基礎牢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大學階段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為他們繼續深造打下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學會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調動本身可以利用的資源,如圖書和網絡等,團隊合作,組成課外小組,大家分工查資料、做實驗或者寫報告和學術論文。也可以與學校科研教學團隊,加強能力和素質培養。積極參與這類的活動都將成為考核或評價教學效果的一項內容。
五、結論
我校地下空間專業要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需要所有教師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全面素質教育放在專業教育的首位。教師要將知識傳授與創新能力培養這兩方面協調好,二者缺一不可。針對土力學這門課程,必須將基本理論與實際工程相聯系,這就要求教師自身要熟悉與土力學相關的土木工程學科,包括結構工程、巖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交通工程等學科。即土力學教師本身應是一個具備能夠創新性地學習能力的學者,不斷學習和積累,持續地獲取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術,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錢七虎.21世紀是“地下空間”的世紀[EB/OL].2011.http://
[2]師旭超.在土力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電力教育,2009,(145):101-102.
[3]王安明,李小根,姜彤,黃志全.土力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25(4):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