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鄉村醫生簽約工作總結
時間:2022-12-31 07:52: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醫生簽約工作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19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總結
為進一步推進我鎮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更好地為我鎮人民進行醫療服務,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我院根據上級家庭醫生簽約工作的要求,全面部署相關工作,按照工作進度要求穩步推進,基本完成2019年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工作要求,具體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積極部署
制定了《2019年度衛生院轄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同時成立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和簽約服務團隊,緊密圍繞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的基本原則、服務內容、服務對象、工作持續性等內容進行了充分研討,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為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的穩步推進奠定了組織基礎。為保障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的深入人心,向村民簽訂了家庭醫生式服務協議書。
二、廣泛宣傳,深入動員
為保障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的深入人心,我院統一印制了以宣傳家庭醫生服務理念和服務內容、服務形式為主題的宣傳單,并分發給本轄區各村衛生室,制作了宣傳橫幅,有效營造了家喻戶曉的宣傳氛圍,為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的順利推進奠定了輿論基礎。
三、調查需求,個
簽約服務的居民中,調查了居民希望得到的醫療衛生服務。包括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慢性病管理、孕產婦保健管理、嬰幼兒保健及其它服務,衛生院負責檢查、指導、協助
簽約家庭醫生,開展上門訪視服務和健康教育,做好健康體檢、逐級轉診、健康評估等履約服務。服務人群底數的清晰和需求人員數量的掌握,為家庭醫生式服務的扎實推進奠定了信息基礎。
四、明確對象,按需管理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為簽約服務的提供主體。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原則上由家庭醫生、鄉鎮衛生院臨床醫師或全科醫生及健康管理人員(護士、公共衛生醫師)鄉村醫生組成,團隊負責人由衛生院主管副院長擔任。家庭醫生由鄉鎮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中具備資質的鄉村醫生擔任。衛生院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的直接責任人,為進一步明確轄區人口分布,保證所有居民均能得到服務體系覆蓋。公示團隊服務人員、服務范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象為轄區內常住城鄉醫保居民,優先覆蓋65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孕產婦、0-6歲兒童以及貧困人口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成員等重點人群。根據居民所處的類別,明確服務內容及標準,提供針對性的簽約服務并保證服務的質量和可持續性。
五、優先簽約,有效服務
優先與轄區內的慢性病人、65歲以上老年人、0-6歲兒童、婦幼保健對象等愿意接受家庭醫生式服務的重點人群簽訂家庭醫生式服務協議書,并根據協議書內容提供建立健康檔案、電話咨詢、入戶訪視、健康教育等針對。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計劃生育特扶對象建立完善電子健康檔案,實現貧困人口、計劃生育特扶對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對65周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
人群免費簽訂協議包,提供有效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管理、預約轉診等服務。
六、順利完成2017年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及履約工作
2019年家庭醫生簽約工作我院共簽約44965人,其中貧困人口簽約率100%,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100%,普通人群簽約率達到98%,初步完成上級要求。
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部分村干部對簽約服務不知曉或理解不透徹;
2、簽約工作較草率,服務包內容等政策簽約時未做到告知義務,導致部分不理解、不配合履約工作;
3、部分村衛生室相關資料、臺賬管理較亂,因貧困人口名單因多次調整,導致部分村醫分不清最新臺賬;
我院在實施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工作中,始終堅持以抓重點、突薄弱、樹亮點,把工作做真、做實、做規范,爭創公共衛生先進單位為目標;按照分工協作、責任到人、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原則,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截止目前,全鎮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實施順利,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標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全鎮基本情況
全鎮幅員面積118平方公里,轄15個村、3個社區;戶籍總人口39514人,常住人口26017人;設有15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和3個社區衛生室,共有鄉村醫生34人;公衛科現有在編專職公衛人員6人,臨聘人員1人。
二、半年項目工作完成情況
一是在一季度完成了全鎮4所幼兒園3—6歲兒童844人次的體檢任務;對全鎮0-3歲兒童935人納入了系統管理,系統管理率達90.16%;認真開展了對全鎮上半年新生兒172人的隨訪工作,已隨訪162人,隨訪率達94.19%。
二是為維護社會穩定,加強了對全鎮104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按照重慶市嚴重精神病防控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及時配合相關部門開展了對肇事肇禍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以及學校周邊精神病患者的摸底排查等工作;建立規范健康檔案104人,建檔率達100 %;規范管理96人,規范管理率達92.31%;半年來全鎮未發生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禍和傷人事件。
三是深入各村扎實開展對65周歲老年人和其它重點人群的健康體檢工作。今年共完成了2854人的體檢,其中65周歲老年人2455人(完成下達任務指標86.6%),其它重點人群399人( 嚴重精神病患者、高血壓、糖尿病、建卡貧困戶);建立居民健康電子檔案 22260人,紙質健康檔案 24037人份。
四是認真開展預防接種工作,加強對疫苗的管控:半年來我院預防接種門診共接種一類疫苗 2548 針次、二類疫苗 315針次,其中狂犬疫苗111針次;無疫苗過敏和意外事件的發生。
五是加強對全鎮孕產婦的管理。截止目前,轄區內活產數172人,產婦數170人,孕產婦系統管理162人,管理率94.12%;產婦訪視 162人,訪視率94.12 %;篩查高危孕產婦99人,管理率100%,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全鎮無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
六是扎實開展了健康知識的宣傳。充分利用村村通廣播、集鎮廣場的電子顯視屏幕、文化長廊、各村的固定宣傳專欄以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農戶等方式,多手段、多形式的廣泛開展公共衛生知識宣傳,以此來提高社區和農村居民對公共衛生知識的知曉率;1-6月全鎮共舉辦專題健康知識宣傳專欄6期、專題健康知識講座7余場次、播放錄像,開展健康咨詢7場次;通過走訪調查和電話回訪,知曉率達95%以上。
七是加強了對傳染病的管理。1-6月全鎮發生乙類傳染病 1 種共 1 例;其中流行性腮腺炎1 例;門診日誌書寫合格率達 100 %,無遲報、瞞報、漏報案例發生,發生水痘聚集疫情1起。
八是加強了對結核病的管理。1-6月全鎮初篩轉診結核病人 4 例,規范管理 13 例,管理率為 100 %。
九是加強了對慢性病患者的管理。1-2季度共隨訪高血壓患者1547人次,規范管理1083 人;隨訪糖尿病患者309 人次,規范管理 217人。
十是加強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積極開展對場鎮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學校衛生、非法行醫等日常的監督協管工作,半年來全鎮無食物中毒、無非法采供血事件發生;下達監督意見書 192 份。
十一是加強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積極開展“你健康、我服務,牽手身邊的家庭醫生”主題宣傳活動。組建18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共計54名醫護及6名公衛人員。截止6月30日,全鎮共完成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2658 人,對重點人群、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在管高血壓、糖尿病和肺結核、建卡貧困戶的家庭醫生服務簽約實現了全復蓋。
十二是加強了對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一是做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隨訪工作;二是免費發放避孕藥具50人次;三是進一步完善了免費避孕藥具管理的各項軟件資料。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人口流動性大,外出孕產婦、兒童較多,導致對全鎮的孕產婦和新生兒管理難度增大。(縣婦幼保健院是按照我鎮常住人口下達的任務指標,因此達不到管理率的指標數)
二是互聯網信息交流平臺建立不全,表現在區域信息不能互通,除我鎮在本縣范圍內的醫療機構分娩的產婦和新生兒信息反饋一部分數據外,在其他省市區縣醫療機構分娩的產婦和新生兒信息完全得不到反饋,基本上是要等到分娩產婦家中有事或返鎮給兒童上戶籍時才知道信息,導致產后訪視和兒童體檢工作不能及時到位甚至滯后,直接影響了各項管理率達不到指標。
三是老百姓對一年一度的老年健康體檢工作感到厭卷,不積極不配合甚至消極詆毀情緒較嚴重。
四是我鎮的大部分鄉村醫生已老年化,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下降,不懂計算機操作技術的村醫占80%左右,導致各項軟件資料不能規范完成。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扎實開展好各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通過宣傳一吸引一再宣傳,逐步轉變群眾觀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上門服務,促使人民群眾自愿參與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來。
二是要按照各項服務規范要求,建立完善各項考核措施,并在執行過程中不流于形式、講人情,做到獎罰分明。
三是要不斷加強對自身公衛專業隊伍能力的提升,熟練掌握各項規范,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和增強服務本領,讓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在下階段工作中,我們將針對本次檢查發現的亮點,予以發揚和推廣;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逐一進行剖析,建立好臺賬,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逐一進行整改,力爭圓滿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任務。
為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做好下步工作,現將2018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XX鎮基本情況
XX鎮位于文山市境西部,屬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鄉鎮之一。2006年5月,經省、州、縣批準,原老回龍鎮與樂詩沖鄉合并成立XX鎮。全鎮國土總面積263.07平方公里,地處兩州三縣(文山州、紅河州、文山市、蒙自市、屏邊縣)交界處,東接馬塘鎮,南連壩心鄉、小街鎮和屏邊縣和平鄉,西鄰蒙自縣老寨鄉,北與德厚鎮接壤。鎮衛生院駐地老回龍村委會老回龍街,距縣城42公里,距紅河州蒙自縣城83公里,文蒙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全鎮轄老回龍、新回龍、落水洞、白租革、幕詩沖、擺依寨、樂詩沖、期路古、五色沖、???、母雞沖、老屋基12個村委會,共有104個自然村137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壯、苗、彝、傣、回、白、蒙古8種民族。2016年上半年,全鎮共有7093戶31797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7.1%。境內大部份為山區、半山區,南部靠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地勢西高東低,全鎮最低海拔1320米,最高海拔薄竹山頂2997米,素有“文山屋脊”之稱。
(二)衛生院基本情況
XX鎮中心衛生院為原XX鎮衛生院和XX鄉衛生院合并而成,2008年轉成中心衛生院,現有職工83人(在職32人,臨時工48人,特崗醫師3人。),其中主治醫師3人、醫師4人、助理醫師9人、主管護師1人、護師6人、護士25人、檢驗士1人,其余人員無相關執業資格證。全鎮有12個村衛生室42名鄉村醫生(含今年新招聘12名)。衛生院支部共有正式黨員10名、預備黨員1名。發展至今天,全院有業務用房3691平方米,廉租房1000平方米。配備了D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呼吸機、麻醉機等設備,對外開放病床50張,能開展婦產科、普外科、骨科等簡單手術,能開展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測定、彩色B超、十二導聯心電圖、放射等輔助檢查。擔負著薄竹鎮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艾滋病防治和危急重癥的轉診等任務。
二、基本公共衛生工作
1、組織管理:為開展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衛生院成立了院長為組長的績效考評領導小組,每季度參照考核標準及考核方案進行自查評估,并將相關資料及時上報了市衛計局。
2、鄉村醫生管理:村醫作為整個防保網的網底,在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衛生院根據《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薄竹鎮鄉村醫生考核管理辦法(試行)》及《薄竹鎮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對村醫的管理工作。衛生院防保人員分片掛鉤各村衛生室,2人掛鉤3個村衛生室,每季度深入到村督促指導、幫助開展工作,根據工作開展情況兌現各種補助經費。1-3季度共兌現村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經費205237元。
3、健康檔案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檔案29229人,建檔率91.92%;電子建檔29229人,建檔率為91.92%。目前我鎮居民健康檔案,本底臺賬基本完善,存在不規范檔案。
4、健康教育:全鎮共設置15個宣傳欄,宣傳內容每月均進行更新;結合每月冷鏈運轉,根據各村醫所轄自然村數及人口數,均讓村醫領取不等量宣傳資料下去開展健康教育工作。1-11月,共開展健康知識講座77期,培訓1878人次,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9次,參加人次為697人次;發放各種宣傳資料12種9742份,廣泛宣傳了各種健康防病知識。
5、兒童管理:全鎮2017年共有7歲以下兒童3491人,其中3歲以下兒童1430人,7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3214人,系統管理率為92.07%,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1316人,系統管理率為92.03%, 5歲以下兒童死亡8人,已上報,死亡率為14.57‰,已超標。嬰兒死亡7人,已上報,死亡率為12.75‰,已超標。篩查出高危兒童110人,篩查率為3.15%,已達標,新生兒破傷風發生0例。
6、新生兒疾病及聽力篩查:1-11月,我院住院分娩活產129人,對本院新生兒開展新生兒疾病及聽力篩查,完成新生兒疾病篩查129人(院外1人),篩查結果均為陰性;聽力篩查129人,篩查結果初篩通過83人,未通過46人(院外1人);復篩53人,復篩通過41人,未通過12人,轉診12人。
7、孕產婦管理:全鎮2017年共有孕產婦761人,其中孕婦213人,產婦548人,活產549人,雙胎2人,死胎死產1人,系統管理498人,系統管理率達90.71%,已達標,新法接生活產548人,新法接生率為99.82%,已達標,住院分娩活產546人,住院分娩率為99.45%,已達標,產后訪視533人,率為97.09%;篩查出高危產婦276人,篩查率為50.36%,管理276人,管理率為100%,住院分娩276人,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100 %,已達標;育齡婦女死亡4人,上報4人,無漏報,無產婦死亡。
8、慢性病管理:高血壓患者管理1203人,糖尿病病人管理203人,1至11月共完成了4次以上隨訪工作。隨訪糖尿病患者715人次、高血壓患者5208人次,并開展健康教育指導,血壓達標人數為537人,達標率為45%;血糖達標人數為110人,達標率為54%;血壓或血糖控制不滿意的已增加隨訪次數。累計體檢高血壓患者674人,體檢糖尿病患者132人。
9、重性精神病管理:全鎮重性精神病142人,管理142人,管理率100%;1-11月,組織村醫開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隨訪4次(病情基本穩定者隨訪12次,病情不穩定者及時轉上級醫院治療),隨訪142人,病情穩定人數為100人,穩定率為70.4%。體檢103人,體檢率為77.25%。開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費藥品救助工作,共救助69人,累計救助金額達10152.74元。
10、老年人管理:全鎮65歲老年人2628人,1-11月完成老年人體檢1875人,體檢率達71.34%;
11、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認真落實《文山市傳染病報告管理及獎懲辦法(試行)》,衛生院傳染病管理人員每日查看門診日志、出入院登記、放射登記及化驗登記,發現一例報告處理一例。1-11月,共上報傳染病33例,包括手足口病15例、急性出血性結膜炎10例(病例分散,未同時發病)、水痘2例、HIV6例。未發現傳染病遲報、漏報情況。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起,未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2、預防接種:工作以消除免疫空白及薄弱村寨為重點,按照上級部門要求,每月開展一次冷鏈運轉工作,1-11月,共運轉11次,并開展了麻疹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查漏補種工作,共接種8930針(劑)次,各種疫苗接種率均在95%以上。進一步減少了我鎮計劃免疫薄弱村寨,筑牢了防疫屏障,降低了計劃免疫疫苗針對相關傳染病的發生。
13、衛生監督協管:根據《文山市衛生監督協管工作考核標準》,我院衛生監督協管員,每季度對轄區學校、公共場所、供水單位、藥店、非法行醫情況進行監督。1-11月,開展飲用水衛生安全巡查52次,學校衛生巡查64次,公共場所巡查63次,非法行醫巡查13次,衛生室傳染病防控巡查49戶次.
14、麻風病管理:完成73個無病人村寨13804人線索訪問,訪問率平均為99%;完成25個10年以上有病人村寨6532人線索訪問,訪問率平均為99%;對樂詩沖大寨、龍古舍、白租革、母雞沖下寨和新回龍、巖腳等6個重點疫村開展了入戶宣傳、體檢建檔工作:體檢1860人,體檢率達96.5%。發現一般皮膚病患者229人(上報可疑線索25條),本年度發現麻風病人1人(非本院發現)。每月按時上報月報表及開展相關工作。
15、中醫藥服務工作開展情況:完成老年人中醫藥服務1397人,完成率58.48%;完成兒童中醫藥服務654人,完成率41.03%。
16、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2018年累計管理項目病人13人,均按要求開展隨訪管理;完成病人篩查及推介轉診62人,轉介完成率為100%。
三、醫療工作:2017年1-12月共有門診病人48463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9000余人次,住院1923人次,完成業務總收入5204151.29元,較去年同期的4305788.04元增長898363.25,增長率為20.86。其中藥品收入(含疫苗)為2353306.72元。醫療收入為2850844.57元。外婦科已開展闌尾切除術、疝修補術、鞘膜積液翻轉術、坐骨結節囊腫摘除術、痔核切除術等手術共計20臺次。9月份以來開展胃鏡檢查42例。完成了年初計劃。
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按照上級要求做好合作醫療政策宣傳,今年我院的住院次均費用控制標準為1200元,無違規行為發生?,F在已完成三保合一。
五、基建工作
我鎮去年有3個村衛生室建設任務,母雞沖村衛生室和白租革村衛生室均已完工投入使用,新回龍村衛生室因建設用地未落實,今年才動工建設動工,目前已完工并驗收。擺衣寨村衛生室舊房子已全部拆完,目前正在打洞。
六、健康扶貧工作
XX鎮為我市3個貧困鄉鎮之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87戶5665人,其中2014年至2016年脫貧351戶1337人,動態管理后,建檔立卡戶1136戶4328人(新納入240戶878人,脫貧返貧19戶66人,擬正常退出746戶2905人,留檔戶131戶479人)。貧困發生率為15.69%,按文山市扶貧目標百日行動計劃,薄竹鎮2017年脫貧出列,計劃脫貧3520人。家庭醫生簽約5589人,建檔立卡戶簽約率為98.65%。因病致貧402人,其中慢病160人,大病242人(其中九類十五種大病30人),我院多次組織人員進村入戶,對因病致貧人員的健康狀況進行調查。我院嚴格執行健康扶貧相關政策,在門診設立了建檔立卡戶就診綠色通道,門診一般診療費由醫保支付;建檔立卡戶住院不設起付線,先診療后付費,報銷比例提高5%,達到95%。并實行一站式服務。9月份以來共收治建檔立卡住院病人114人次,總費用為181275.56元,報銷金額為169936.33元;門診就診人次為1248,總費用為68894.13元,報銷金額為43380.57元。因三保合一使用新系統,9月以前的數據已經不能查詢。
七、計劃生育工作
我鎮有已婚育齡婦女5192人。使用藥具人數592人,其中:口服短效十八甲153人,口服1號10人,口服2號19人;外用避孕膜11人;外用397人,外用栓2人,藥具應用率95%,隨訪率95%,有效率100%,在全鎮12個村委會宣傳藥具知情選擇知識,開展不定期的藥具服務回訪調查,群眾對計劃生育及藥具工作的政策知曉率90%。二查四查應查數1871人,實查1778人,實查率95.02%。葉酸發放任務450人,實際發放454人。孕前優生健康檢查任務240對,實際完成242對,并完成了相應的隨訪。
八、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人員嚴重不足。我院的編制為36人,有在職職工32(實際在崗在編30人)人。該編制為2006年定的,現在的工作量為2007年以前的3倍多。現在醫務人員都在超負荷工作,存在疲勞工作的不安全隱患,給醫患關系造成緊張影響。我院現有臨時工48人,但這些人員大部分無執業資格,醫院在花費巨大成本的情況下仍然得不到醫療安全保障,在醫患糾紛中院方很被動。我鎮總人口31797人,我院專職從事基本公共衛生管理人員為17人,除常規工作外,各種突擊性工作難度較大。尤其今年的健康扶貧工作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醫院人手太緊,不能按計劃派出人員外出進修學習,使醫院總體業務水平提升緩慢。臨時工不穩定,給各項工作開展帶來困難。
二是資金周轉困難。每年臨時工工資和社保約160萬元,業務收入大部分用于支付臨時工工資,職工福利難于解決。資金壓力較大。
三是救護車陳舊,我院2008年購置的東風風行已報廢。 2012年配備的金杯救護車,現已行駛接近10萬公里,難走的路就去不了,經常維修,出診壓力較大。今年3月份云南省醫療扶貧基金會配備救護車一輛,也是難走的路就去不了,購置救護車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結合我鎮道路情況,計劃購置福特全順救護車,現在公車辦已批,38萬元以內解決,但資金壓力較大。
四是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后,衛生院用藥局限,老百姓最喜歡用的、效果較好、價格便宜的藥品沒有,群眾意見較大。因藥物局限,尤其是急救藥和非基本藥物配備困難,給醫生用藥帶來困難,往上轉的病人較多,出現鄉鎮衛生院無病人而上級醫院人滿為患。今年以來部分藥品漲幅較大,如碘解磷啶、伊沙丫啶等漲了20余倍。
五是房屋緊張。我院業務用房雖然有3691平方米,但規劃設計不合理。我院將臨床綜合科分為內兒科、外婦科和中醫科,分科后門診輸液病人只能安排在內兒科,給病人和病房管理帶來困難,患者和家屬意見大。
九、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加強與上級有關部門溝通,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增加人員編制,減少臨時工人數,減輕我院資金壓力。
二是加強班子建設,讓醫院班子成員保持超前的發展思維。醫院領導在醫院建設與發展中起到核心作用,我們將繼續加強班子建設,讓每個班子成員都養成了解信息的習慣,及時掌握衛生新形勢,新技術、新變化,結合醫院實際,把醫院帶向先進快速的方向發展。
三是抓緊基本公共衛生工作不放松。基本公共衛生工作是農村衛生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公共衛生工作出問題將有可能使其他工作停滯或癱瘓。
四是加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輔助檢查設備的添置,尤其要解決救護車問題。基礎設施是病人到醫院的第一印象,它的好壞可以影響病人的去留,病人也用它來衡量對醫院的可信程度,更重要的是一流的基礎設施是醫生發揮才能的最好舞臺。明年進一步加強與鎮黨委政府和市衛計局溝通,落實衛生院整體搬遷建設用地,爭取項目支持。
五是規范做好鄉村一體化管理工作。我鎮目前有白租革、落水洞、???、母雞沖村衛生室能夠正常開展醫療業務,其他衛生室均不能正常開展。通過業務培訓,加強對新招聘的12名村衛生室醫務人員培訓,爭取所有村衛生室醫療業務開展正常。
六是重視人才培養。只有高素質高水平的醫生才能給醫院帶來高效益,因此,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培訓學習,派出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計劃明年內外婦科護士全部到上級醫院輪訓一遍,內兒科護士到市醫院急診科輪訓一遍。今年已派出婦產科、內科和器械護士等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現在已全部回院上班。
七是積極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以不同方式到本地或外地好的醫院學習好的管理經驗和方法,采眾人之所長為我所用。
八是加強中層干部培訓教育,擺正位置,理清思路,為醫院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大唐飛雪”為你整理了這篇2020年度脫貧攻堅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任城區2020年度脫貧攻堅工作總結
2020年11月30日
全市脫貧攻堅大會以來,任城區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核心指標,從養老、醫療、教育、住房、低保等方面集中發力,對扶貧對象全面落實各項基礎保障性扶貧措施。通過政策性保障和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分紅和帶動,全區1777戶4122人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觀,每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貧困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全面提升。全市脫貧攻堅半年考核取得第4名。
一、實行戰時工作機制。成立任城區脫貧攻堅戰時指揮部,由區委副書記任指揮長、區政府副區長任副指揮長,實行戰時機制。組建戰時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決戰脫貧攻堅統籌協調、政策落實、信息匯總、迎評驗收等相關工作。成立綜合協調、政策落實、項目管理、數據信息、督導檢查、宣傳輿情、庭院環境等8條工作線,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全力推進核心問題、重點問題、一般問題的整改提升和脫貧攻堅的深入開展。全面強化督導力度,倒逼責任壓實,采取“一天一督導、一天一通報”的跟蹤督導模式,同時不定期開展“暗訪抽查”、“模擬測評”,對鎮街開展情況進行排名,對行業主管部門政策落實情況進行通報,切實提升各鎮街、各行業主管部門保持決戰決勝的壓力感、緊迫感。
二、全面提升脫貧質量。一是壓實幫扶責任,推進問題整改。3月16日啟動“百日清零”活動以來,共排查問題4907條,化解問題4907條,問題化解率達到100%。在問題清零的基礎上,7月份按時啟動 “百日保零”活動。區委、區政府與各涉農鎮街簽訂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責任書,進一步夯實鎮街責任。按照市辦培訓會議精神,結合我區實際,梳理制定工作要點和工作指南,3月份以來,先后開展業務交流會、培訓會22次,全面提升全區789名幫扶責任人的業務水平。指導貧困戶認可收入、熟悉政策,對自己的情況“一口清”。進一步強化工作督導,優化人員配置成立督導工作專班,聚焦脫貧質量、“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行業扶貧政策落實、扶貧工作群眾滿意度,采取“四不兩直”方式直接到村到戶到現場,現場反饋問題,能夠現場整改的,要求立即整改到位。對每天督導查實問題當天反饋鎮街,確保問題“即時發現、即時整改、動態清零”。二是高標準整理2020扶貧年度檔案資料。針對“三單一冊一袋”的整理工作,區指揮部召集涉農鎮街業務專班,利用一周的時間進行集中學習、梳理、培訓。按照市里的精神,結合我區實際,提煉總結出工作指南,精準指導每一名幫扶責任人掌握工作標準、正確填寫“脫貧成效清單”、“享受政策清單”。鎮街工作專班采取集中辦公的形式,逐戶對照、逐項核算,確保高質量完成2020扶貧年度收入核算工作;行業部門認真梳理2020扶貧年度所有需要兌現的政策,建立詳細的工作臺賬,與鎮街信息進行詳細比對,確保政策一項不漏、證明材料精準無誤。
二、推進扶貧政策全面落實。突出“兩不愁三保障”、安全飲水等核心指標,組織教體、醫保、住建、殘聯等11個行業部門,對全區建檔立卡戶的政策落實情況,與各鎮街的臺賬信息進行比對,推進扶貧政策落實兌現。教育扶貧方面,對全區所有貧困家庭就讀學生,實現了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資助政策全覆蓋,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在上級規定1250元標準的基礎上,每人每年再增加1000元。財政兜底列支275萬元,為310名貧困學生落實高校免學費、雨露計劃、五免一享政策。健康扶貧方面,全面落實“六重”醫療保障,實現了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貧困人口享受門診慢性病待遇1970人,為全區貧困戶購買以醫療商業保險為主的扶貧特惠保險,為1539人次貧困人口理賠413萬元,實現了住院費用和醫療商業補充保險“一站式”結算。住房安全方面,全面完成貧困戶房屋安全等級鑒定和掛牌工作,完成改造233戶C、D級危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在上級獎補資金的基礎上,改造所需資金不足部分由區財政兜底,總計每戶最高可補助6萬元。兜底政策落實方面,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3337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307人,落實孤兒、困境兒童救助143人。殘疾人政策落實方面,為符合條件的1560人辦理了殘疾人證,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1303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747人,實施家庭無障礙改造1130例,推進殘疾人康復服務全覆蓋。飲水安全保障方面,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徹底解決自來水“村通戶不通”問題。
三、突出抓好項目規范提升。目前任城區共建有10個產業扶貧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145.2萬元,每年預期收益77.19萬元,覆蓋貧困人口266戶,帶動每戶每年增收2000元左右。一是做好前期項目的整改提升。對照省、市出臺的50條“是否”的評估驗收標準和33條紅線問題,對2016—2019年度建設的14個產業項目進行全面整改,嚴格把控確權登記、運營管理、收益分配、公示公告四個關鍵環節,逐個項目“過篩子”進一步規范檔案資料,確保資產確權到位、收益分配到戶。14個產業項目,累計發放分紅141.11萬元,帶動受益的貧困戶戶均年增收600元以上。按照市、區工作部署,回收2016—2019年度建設的10個注資類項目資金691.69萬元,保證了產業扶貧項目投入資金的安全。對保留的4個建設類產業扶貧項目,開展項目現場環境衛生整治,確保項目現場整潔、資產齊全、標識清晰、運營正常、管理規范、監管到位。二是做好2020新項目的建設運營。為進一步實現長效收益帶動貧困戶增收,統籌運用往年項目收回資金和市級專項資金共889.75萬元,投資建設2020年度6個項目。嚴格按照省定標準高規格編制實施方案,對2020年新建的6個項目,實行鎮街黨(工)委書記包保制度,簽訂責任狀,及時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目前6個項目均已按期完工實現運營。
四、大力實施專項扶貧。在就業扶貧方面,累計開通精準扶貧就業直通車15車次,接送扶貧對象和就業困難人員430人次,發放職業技能培訓補貼9萬余元,組織精準扶貧專場招聘會18場,促進扶貧對象就業55人,開發70個鄉村精準扶貧公益性崗位。金融扶貧方面。實行“政府、銀行、擔保、保險”多元化貸款模式,在幫助增收脫貧、提高扶貧成效上起到了積極作用。截至2020年9月,共發放“富民生產貸”2800萬元,帶動320人次,年增收1500元;發放“富民農戶貸”61萬元,扶持13戶貧困戶創業。
五、開展扶貧工作群眾滿意度提升行動。一是轉變作風,提高工作執行力。充分借助全區正在開展的干部作風大整頓活動,積極動員全區扶貧干部,提升宗旨意識,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觀念,真正把扶貧工作滿意度作為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以貧困戶滿意、貧困群眾精神狀態轉變為工作的初心,以優良的工作作風、扎實的工作態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情懷做好扶貧工作。開展幫扶責任人入戶活動,準確掌握貧困戶家庭情況和扶貧政策,及時幫助貧困戶辦理相關業務,真正實現用心、用力、用情幫扶,確保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二是強化宣傳,營造扶貧工作良好輿論氛圍。充分利用國家扶貧日活動,各鎮街、各部門結合工作開展情況,積極籌備扶貧日各類活動,通過新聞媒體,及時扶貧日活動開展情況,著力營造全社會了解、支持、參與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三是引導社會參與,共建大扶貧格局。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社會資源的積極作用,樹立政策兜底為主、社會力量參與為輔的理念,形成社會共建扶貧工作的氛圍。認真總結扶貧工作過程中的典型事例、感動人物、扶貧公益活動等,尤其是貧困戶自我發展、自我革新的鮮活事例,營造全區積極向上的社會正面輿論導向。
六、完善防貧工作機制建設。把轄區內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的排查管控放在重要位置,把動態監測和防貧機制抓緊抓實,特別鰥寡孤獨、殘疾人等生活困難人員、特殊群體,各部門、各鎮街認真排查,建立臺賬,對發現有返貧風險的群眾,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加大救助力度,確保應保盡保,提前消除返貧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