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學生體育小論文

中學生體育小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0-21 04:38: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生體育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學生體育小論文

篇(1)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課程;研究性學習;高中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14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愛因斯坦)這是因為“提出問題”的過程更能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創新意識。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的意義以及如何通過國家課程標準促進探究性學習實施的問題,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發展是21世紀人才所應具備的能力,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基礎教育在課程結構改革上也有了許多新的變化,從重知識輕能力,到重視學生情感的發展;從封閉辦學觀的影響,課程忽視社會性實踐,到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加強了對學生與社會實際的聯系,特別是對社會需求的能力的培養。這些變化表明了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教育改革措施,已日益為教育者所理解接受并主動實施。

1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性質和內涵

研究性學習的本質是人類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一種活動,在學校教育的背景下,它既是一種具體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課程形態。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作為一種課程形態,“研究性學習課程”是在課程計劃中規定一定的課時數,以更有利于學生從事“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所以,“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初步學習、體驗科學研究的活動性課程。

2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有如下特征:第一,經驗性和體驗性。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積累實踐的經驗,并在親身經歷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這種經驗性和體驗性顯示出研究性學習與記憶書本知識的不同。第二,過程性和生成性。接受式學習是學生掌握即定的知識,但研究性學習則是在探究的過程中運用知識、建構知識、生成知識。第三,開放性和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在內容上具有開放性,學習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研究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同時,研究性學習具有明顯的實踐性,只要學生“投入”到研究性學習之中,學生便會自覺地認識到,這是一項認識客觀事物的實踐活動。第四,自主性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是研究活動的主體,學生的研究活動是自主進行的,他們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確定研究課題,學習計劃是自已設計的,學習活動是自已親身經歷的,其中的困難又是在個體的努力和同伴的協作下一起克服的。同時,研究性學習是基于問題解決的一種學習,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探求結論。

3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與實施

3.1 指導學生選題

學生研究課題的選擇與確定,通常要反映學生的生活背景和興趣,以及特定的文化傳統、自然資源狀況等,只要是與學生現實生活和社會生活相聯系,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就可以作為研究課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尋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材料,創設出特定的情景,向學生展示出要研究的領域,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興趣、認知、理解、應用的實際能力及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能性,提出一些研究性課題供學生選擇。為體現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性,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特長自行選題。學生的選題宜小不宜大,應盡量適合自身能力的課題。圍繞學生的學習、身邊生活的事物,切入口小的課題去引導學生選題。例如“中學生體能素質的現狀調查”、“肥胖學生的體質狀況及折因研究”、“ 高中學生生活方式的研究”、“學生睡眠狀況的調查”、“ 耐力跑對增強體質效果的調查”、“學生學習焦慮情緒的調查研究”等進行研究。廣東實驗中學研究性學習成果“廣州娛樂性體育場所舉隅”就是由余乃明老師指導,由何聰、陳翰波、張津冬等7位同學組成的課題組研究完成的。專家評價是學生一項很有意義的探究活動,是一項較好的研究性學習成果。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經驗的課題,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和取得研究成果。

3.2指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敗。制定研究計劃以引導研究過程,學生初步進入科學研究領域,缺乏科學研究的知識,難以把握研究的全過程,因此,確立研究課題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研究計劃的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意義,研究內容,調查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預期結果、課題組成員(中學生研究性學習可采用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的形式進行)和研究分工,研究進度,研究措施等。

研究方法是研究計劃中的核心部分,制定研究計劃,確定研究方法,就是組織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理論與方法的過程。收集資料、調查訪談、問卷調查、實驗、統計等科學研究中的一般方法也適用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圍繞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內容,要達到的研究目的,指導學生去選擇研究方法。資料研究、調查訪問是不可缺少的,至于是否要進行實驗、是否要測量,是否采用問卷調查,就要根據課題的研究內容來確定了。問卷調查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為課題研究獲取很多研究資料和信息,學生學習編制一份簡單的調查問卷,作一次問卷調查的實踐,是很有意義的。

3.3指導學生實施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實施階段,主要是學生根據課題研究方案中規定的具體安排,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具體的研究工作。

資料研究主要是指導學生圍繞研究目的和內容,閱讀有關理論知識,或邀請老師作專題講座,開拓理論視野,以理論去指導研究,并為撰寫論文提供理論支撐。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查閱相關的文獻信息和資料,收集相關歷史的、現實的資料,從歷史的、現實的資料中對研究象進行分析。調查訪問、問卷調查、實驗、測試等,都是觀察研究對象的狀態、變化、問題和與相關因素的聯系,收集研究資料。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典型資料收集,典型引路路最明,典型說話話最靈,典型資料對研究問題的闡述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調查訪問、問卷調查都要根據研究的需要,事前擬好調查問訪提綱,選擇好調查對象,進行訪談,收集研究資料;學生初次做問卷調查,問卷設題不宜太多,以封閉式問卷調查為主,目的在于學習編制問卷的方法,體驗問卷發放和回收的方法。

采用實驗研究,如“ 耐力跑對增強體質效果的實驗研究”、要指導學生做好實驗方案,內容包括實驗目的、任務、實驗時間、實驗形式(單組對照或雙組對照)、實驗施加因素、實驗測試指標、實驗分工、實驗步驟安排等,實驗法要與文獻資料研究、訪問調查、觀察等方法結起來,列入實驗方案,收集實驗資料,一步一步逼近研究目標。

無論采用什么方法,教師都要指導學生及時整理、分析資料,認識研究對象內部和外部各因素的關系,形成觀點,逐步達到對事物規律的認識。

3.4指導學生撰寫論文

在撰寫論文之前,要指導學生整理資料,學生結合親身實踐,得到的實驗現象、數據,進行分析、推理、判斷,從而得出初步的結論。在資料整理、分析過程中,認識研究對象的狀態、本質和問題,形成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撰寫研究性學習課題成果,是科學研究的一次總結,對學生邏輯思維、寫作能力都是一次很好的鍛煉,體育課程研究性學習成果,一般以調查報告、實驗總結(實驗研究報告)、小論文、研究論文等形式呈現。

不管什么形式,結構都要嚴謹,全文要有論點、論據、論證。指導學生提出的立論觀點鮮明,論證有據、指導學生充分運用收集到的資料,如訪談材料、觀察材料、文獻資料、實驗或測量的材料、典型材料等,作為論據去論證和支持自己研究提出的論點。

3.5指導學生總結交流和評價

研究性學習成果的交流和評價,是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最后環節,研究成果的處理可以有多種形式,最常用的是組織研究成果報告會,宣讀論文,交流心得體會,讓更多同學分享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征求同學們對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提出意見和改進建議,師生對研究成果做出評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可推薦到出版單位發表,發揮研究成果的作用。

4 結束語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人為本,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認知和學會發展的學習理念, 高中設置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我國教育的一項重要改革,讓中學生提早進入科學研究領域,接受科學研究的教育和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問題意識和科研素養。促進學校體育改革,提高體育課程的質量,以推進素質教育。

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知識經驗的建構者,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重在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而獲得感悟和體驗,重在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科研實踐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社會調查中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手段,開展研究性學習是中學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在中學體育課程改革中,體育教學研究性學習仍是一個比較簿弱的環節,我們有責任推進這項活動的開展,深化學校體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2001.

[2] 鐘啟泉,崔允潡等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美]斯特弗、蓋爾主編.高文等譯.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張華.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本質[J].教育發展研究,2001(5):16.

[5] 許鎮輝等.如何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20(6):62.

[6] 劉贊英等.構建研究性教學模式的難點和突破點[J].中國高等教,2008:(13),(14).

[7] 劉久成.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性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9:(1):68-70.

篇(2)

一、中學校園文化的特點

1 地域性。地域性指的是中學校園文化的范圍僅局限于中學,其參加者和創造者僅限于中學師生。既然稱為校園文化,自然應該是出現在學校,由中學師生參與的文化現象。這里應把“出現在學校”與“反映學校生活”區分開來。反映學校生活的文化作品,如果其作者不是中學師生,也不能稱之為中學校園文化。如小說《青春妙齡》雖然反映的是校園生活,但由于其作者劉淑巍是專業作家,而不是中學師生,因此,它就不屬于校園文化。所以說,地域性是中學校園文化的本質特征,是它同其他文化相區別的標志。

2 多樣性。多樣性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參與的人多,其二是指參與的項目多。這是由學校要求學生全面發展,要求教師一專多能這一情況決定的。在學校,每位中學生都在課堂上學習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這許多學科延伸開來就形成了由眾多師生參與的包羅萬象的文藝活動。而教師也一樣,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而且要懂得相關學科,這就必然形成了一人參與多種學科的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局面。

3 基礎性。基礎性表現在中學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多屬于基本觀點、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擴展和應用。這是由中學教育是基礎教育這一特點決定的,也同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關。中學階段,學生學的是各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他們的實踐經驗,人生閱歷,獨立創造能力等也都要受到其年齡的限制,因此,他們的文化活動必然帶有模仿的性質和初級的性質。如文學活動,多數都是應用語文課的知識技能,模仿名家名篇,寫些短文或劇本等。而教師雖然有比學生高得多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質,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而非專業創作。所以說,中學校園文化具有基礎性的特征。

4 課余性。課余性是指校園文化是正課以外的文化活動。這種課余性是由學校是教育機關這一特點決定的。如果中學師生置教學計劃于不顧,整日忙于寫文章,作曲,畫畫,這樣中學就不成為中學,也就無所謂中學校園文化了。各種征文比賽、音樂周活動、書畫展覽、手抄報和黑板報、文藝演出、田徑運動會、球類棋類競賽、數理化的競賽和小論文寫作、地理和生物科的野外考察和夏令營,還有攝影集郵、時裝設計和表演等等,雖同課堂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但無一不是在課余進行的活動。

二、開展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

1 堅持校園文化的正確方向。中學生年齡較小,識別能力和模仿能力強,他們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特別是逐步形成世界觀人生觀的時期。因此,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尤其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向,突出“以人為本,和諧育人”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如何堅持正確方向,筆者認為必須強調兩點。第一,要在各科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文化思想的教育。如語文課,可結合課文《我們的文藝是為什么人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等,講清文化的社會主義方向,政治課可結合《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講明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文化創新和與文化繼承的關系、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等。歷史課可講些文化史的知識,如戲劇,雕刻,建筑等的歷史知識,教育學生正確對待‘人體藝術’,音樂課也可講些文化知識,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流行歌曲”,體育課可講些健美健身方面的知識。第二,在開展各項文化活動時都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活動前既講任務也講思想上的目的要求,活動中既指導方法也端正態度。活動后既講思想上的目的要求,同時又不停留于活動本身,而是結合各項活動,培養他們崇高的理想,嚴謹的作風,艱苦奮斗和認真負責的精神。

篇(3)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調查相結合

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僅僅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方法是不夠的,還必須及時洞察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們會在每學年初運用問卷、訪談、觀察、心理健康量表等方法對初一至初三的學生都進行系統的心理調查,并依據調查的結果制定出本學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和實施方案。如對初一學生著重幫助他們解決從小學升入中學過渡階段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包括學習環境的過渡、學習方法的過渡、人際交往的過渡等,從而使他們盡快適應中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對初二學生著重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處理青春期出現的各種心理變化,包括厭學心理、挫折心理、性心理等,為使他們順利跨越青春期誤區邁出堅實的一步;對初三學生則主要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好成功與失敗、理想與現實、學習戰略與策略的關系,學會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以積極的心態迎接中考,從而大大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開設“心育”課程與學科滲透相結合

課堂教學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為此,我校堅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課堂,并做到了計劃、教材、教師、課時、評價五落實。為扎實有效地上好心理輔導活動課,我們堅持以“挖掘需要、開發潛能、促進成長”為宗旨編印了《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并采用情境設計、經驗分享、角色扮演、行為訓練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面向全體學生,在充滿和諧、寬松、互助的氣氛中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

除專職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以外,學校還要求其他任課教師都要自覺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者和維護者,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涵的心理教育因素,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使每一節課都成為心育的陣地,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培養和心理訓練,從而達到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

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優化校園環境相結合

環境能影響和改變人,它能使人振奮,也能使人頹廢。有序的學校管理,優美的校園環境,良好的班風、校風,和諧的人際關系,濃厚的學習氛圍,共同的理想目標,無不使學生在心理上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為此,我校堅持“以正確的方向引導人,以嚴格的管理塑造人,以優美的環境陶冶人,以健康的風氣鼓舞人”的教學理念,積極創建團結奮進、互助互愛、樂觀向上的班級環境和豐富多彩、輕松活潑的課外環境以及優美文明的校園環境。通過廣播、板報、校刊、網絡引導學生,通過凈化、美化、綠化校園陶冶學生,通過歌詠比賽、體育運動會、校園文化藝術節激勵學生,通過英模人物事跡報告會和法制教育報告會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在高雅文明的校園環境中不斷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四、助人與自助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助人達到學生自助,即幫助學生學會獨立地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而不是由老師越俎代庖。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扮演好一個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創設各種活動情境,突出學生的內心體驗,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如通過讓教師給學生寫評語,激發學生的自信,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通過讓學生寫心理日記,使學生及時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情緒體驗,促進學生自省和自悟;通過建立成長記錄袋,使學生不斷地展示自我、認識自我和超越自我;通過專題討論、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小論文評選等活動,使學生學會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春游、磨礪夏令營、軍訓等活動,增強學生團結協作、不怕挫折、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從而使學生在參與中、在“做”中得到心靈的凈化、情感的升華、意志的磨練和行為的矯正。

五、團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篇(4)

【關鍵詞】 生物教學 興趣 激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生物知識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中學生普遍對生物學有潛在的興趣,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與效果。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濃厚,那么他的學習成績一般都比較理想。因此,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

中學生物教學中,激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形式與手段很多,如野外實習、標本的采集與制作、生態調查、課外活動等等。本文僅就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談談個人的一些粗淺的體會。

1 增強信心,激發興趣

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有的學生在學習上興趣不濃,但在體育競賽、文藝活動、電腦游戲上表現卻十分活躍。在實際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在生物課上注重聽、說、唱、畫、游戲、表演、辯論等各種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并及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學生感到只要努力就有取得成功的希望。每一次活動都精心設計的,都有一定的目的性,知識性與趣味性,學生在參與和表現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增強了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2 精心設計新課導入,激發興趣

好的開頭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新課導入。如生物教學中有大量的觀察、實驗,在講“魚的形態”時,先讓學生觀察活鯽魚的外形、體色、體表結構及其運動狀態,然后分別剪掉,它們的胸鰭、背鰭和尾鰭,再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狀態的變化。學生們看到剪掉背鰭的魚會失去平衡而側翻,剪掉胸鰭的魚只能向前游動而不會轉彎,剪掉尾鰭的魚游動速度明顯減慢、身體搖擺不定。這些現象使學生們異常興奮,自然激發了他們對理論學習的濃厚興趣。

再如,講“伴性遺傳”時采用提問式導入課題:“咱們班有沒有同學患色盲?”真巧,一個男生站起來說,“他患色盲。我又問他家里還有誰患色盲,他說他舅舅也是色盲。這時我告訴他們,我以前的一個男學生是色盲,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學生們議論紛紛:“這是怎么回事?”我不急于解釋,又進一步發問:“你們聽說過哪個女孩患色盲嗎?”學生們面面相覷,搖頭擺手,接下來又是一片議論聲:“真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學生們充滿期盼的目光中,教師真切的感受到他們強烈的求知欲,這樣導入新課,效果可想而知。

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精心設計好新課的導入,一開始就能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3 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激發興趣

每堂課的設計都要面對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強烈欲望,使那些基礎差的學生在課堂上也能“笑一笑”,時時刻刻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同時有能讓基礎好的同學進一步獲得更多知識,感受到自己攻克難關后的喜悅。例如在講“酗酒的危害”時,把它設計一節辯論課,事先把學生分成男、女生兩組,正方的觀點是反對酗酒,反方的觀點是贊成酗酒,要求每個學生必須為自己的一方提供至少兩條論據,由于男、女生雙方各自想獲勝,大家爭先恐后地翻報紙、去圖書館和網上查資料,雙方都提出了有力的證據,比如反方說:“酗酒能表現一個男子漢的英雄氣概”,正方針對這一觀點說:“但前提條件是損害了身體,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學生對課本中的論點更加清楚,很多學生說,長大后一定不喝酒。這種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群體意識和競爭意識,同時又貼近生活,每個人都有參與進來的切入點,營造了一個人人平等,人人參與,暢所欲言,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

這樣設置教學情景,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新知識,又迎合了中學生好動的性格特點,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變單一的知識講授為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主動參與,從而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主動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 活變教學方法,激發興趣

生物教材中的內容有知識性、實驗與探究、調查與思考、思維拓展,如果我們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興趣索然。為了使每一節課都有新鮮感,一定要活變教學方法。如:講生態系統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小生態瓶的制作,一方面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整個“生態系統”的知識。又如:講生物與環境時,可以使用電教,播放一些有關的畫面,提高學生的興趣。還有讓學生撰寫小論文,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5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興趣

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是以活動為中介的,在活動中表現主體性,形成主體性,因此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接近大自然,在這個環境中增長知識,擴大視野,培養品德,陶冶情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介紹蚯蚓的運動方式時,如果教師采用常規的教學方式教學,教師內實驗,觀察,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但是如果我們在室外進行實驗,效果會截然不同,學生會尋找蚯蚓,就會知道蚯蚓的生存環境,生活習性,在親自觀察的過程中,會引發學生許多方面的好奇心,為什么蚯蚓沒有足,但是會運動?為什么蚯蚓的頭部比較大?為什么蚯蚓有環帶等。

參考書目

1 黃濟等.現代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2 生物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生物學教與學.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篇(5)

論文摘要:人文教育的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是一種以人格完善為最終教育目的的教育。在生物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有著豐富的素材。在中學生物教學工作中開辟生物科學的德育論壇,發掘生物科學的人文價值理念,是生物學教育改革、自我完善的必然選擇。滲透人文教育有平等尊重原則、滲透原則和統一性原則。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根據其學科特點,開辟生物科學的德育論壇,發掘生物科學的人文價值理念,是學科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生物學教育改革、自我完善的必然選擇。同時在生物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有著豐富的素材:自然萬物的千姿百態,使人們產生生活美感,追求、向往和諧科學的社會生活,生態學對生命與自然的意識是最樸素也是最震撼的環保意識的吶喊,而眾多科學家身上那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更是留給后人的無價之寶。因此,生物科學不僅是人類智慧的偉大結晶,更是一座不朽的道德豐碑。

一、生物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1 弘揚民族個性的人文教育

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自己在精神上的主體性,就失去了獨立存在的價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就會成為別人的附庸。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們國家已經逐漸站到了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有許多值得中國人自豪和驕傲的成就,在生物學科知識的教學中,應該注意對這些素材加以利用,進行弘揚民族個性的人文教育。例如:1965年中國在世界首次人工臺成結晶牛胰島素;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二系法雜交稻。掀起全世界水稻增產的“綠色革命”;中國作為唯一的一個發展中國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承擔了該計劃的1%的工作,但是這個空前絕后的1%,對中國科技的發展,對中國人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它表明中國已有能力參與全球的高科技重大攻堅項目,通過對這1%(3000對堿基的測序)的研究,說明我國的生命科學研究已經站到了世界前沿,在21世紀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相關領域,已經有了中國人的身影;目前全球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的國家就有十幾個,種植面積最大的前四個國家中就有我們中國……在生物教學中,讓學生了解這些有中國參加的重大生物學事件,既能增強民族自豪感,又能激發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畢竟只有1%,畢竟在四個國家中我們中國還只處于第四位…一我國生物科學的發展,比起許多先進國家來,還是相對落后的,實事求是地對學生講清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以危機感激發更深的愛國情感,激發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知不足而發奮,從而能讓學生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決心,充分地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個性。

2 提升個人素質的人文教育

教育的首要任務是還學生以人的地位。以一個真正的人的要求來教育他們,陶行知先生說的好:“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正的素質教育應該是對人整體素質的培養,應該從小處做起,從學生的言談舉止、日常行為規范做起,全面提升個人素質。

2.1學會生存和自我保健

在生物學教學中,及時滲透生理衛生和自我保健知識,有利于學生一生的健康。例如講解細胞內的分子這部分內容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系列講座——《營養與健康》、《心理健康知多少》、《與不良情緒說再見》……與學校醫務室共同開展展板宣傳青少年時期營養要全面合理、體育鍛煉對各大系統的作用與影響、青春期個人衛生與保健、優生優育等知識,讓學生學會生存與自我保健,擁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

2.2培養信心、耐心、恒心等意志品質

信心、耐心、恒心等意志品質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心理素質。生物教材中涉及的許多科學家身上就集中體現了這些意志品質。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進行生物學史、生物學家的經歷和史實介紹,利用好教材中的《科技探索之路》和小字部分的閱讀材料,教學中,不能把這些內容簡單地只讓學生作為課外閱讀資料,否則會失去極好的滲透人文教育的機會。例如進化論的創始人——拉馬克,一生勤奮好學、堅持真理,晚年雙目失明,飽受病痛折磨,但他仍然堅持借幼女的筆錄進行寫作;遺傳學的奠基人孟德爾歷時8年,在教堂一隅辛勤地做豌豆雜交實驗,統計了難以記數的種子、植株,才寫出《植物雜交》一文,揭示出傳宗接代過程中基因傳遞的兩大定律;自然選擇學說的創立者——達爾文歷時二十三年才寫出《物種起源》一書……通過對這些科學家的介紹,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沒有人不經過千辛萬苦便能獲得成功的,成功需要不懈的努力、扎實的拼搏、充分地積累,成功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其次,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還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設計和安排一些實驗來培養學生恒心、耐心和信心等品質。例如:在講動物行為的知識時,可提前布置學生收集、觀察家養動物的一些行為并記錄,讓有條件的學生分組觀察螞蟻和蜜蜂的社群行為、再分組總結、完成小論文并在全班或全年級交流,這些訓練不僅能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學技術,還能使學生的恒心、耐心、信心在堅持實驗觀察和記錄中得到培養和鍛煉。

2.3學會溝通、學會感恩、學會做人

人的本能——即人性存在于人的生命體內。不是游離于表面的教育能誘發,而是通過實踐的體驗、切身的感悟步步深入而生發出來的。“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這個稱呼告訴我們:教師工作就是要從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落實教育。而現實中的教育沒有真正地用一種溫情去貼近每個孩子的心靈,開啟潛在的人性,沒有深入地思考怎么教,在怎么做上沒有去下苦功夫。呂型偉老先生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示之以范。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理,告訴我們言傳身教以行為本的重要性。人文精神的培植像春風化雨需要持之以恒從各方面加以引導、啟發和培育;人文教育要使每個教育活動去滋潤學生的心靈。激發童心對美好人生的追求;人文精神是靠優秀文化的熏陶,是通過心靈的感悟和實踐的體驗發展起來。如果人文教育也采用說教的方法,脫離實際的感情,那么學生人文知識的因素接受了,心靈深處沒有得到感化,人性因素越來越遮蔽,說一套,做又是一套,以后的發展是多么可怕。所以在教育活動中,我們要避免說教式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內容中用心去感悟,得到情感的體驗。例如:我在講《胚胎發育》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就組織學生討論在孕育胚胎時期,從一個受精卵到呱呱墜地的嬰兒,母親的雙重負擔是什么?再讓學生結合自身的體會談談日常生活中父母為我們做了些什么,自己又為父母做了些什么?自己是如何對待父母的養育之恩的。使學生體會、感悟、認知,很多同學發自心靈深處的體驗、情感的升華深深地影響著其他學生。

3 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的人文教育

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造福于人類,又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向科學技術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面

對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雙重使命,人們開始探詢和尋找一條既能滿足當代社會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的需求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因而,在生物教學中,我們應大力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觀。在高中生物學課程中,可持續發展教育應具體體現為生態道德的培養。

所謂生態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生態道德觀點出發,引導受教育者為了人類的長遠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覺地養成愛護自然環境和相應的道德文明行為習慣。它要求在受教育者的思想上樹立一種嶄新的人生觀、自然觀和生存發展觀,并合理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有意識地控制人對自然的盲目行為。

當代自然資源和自然生態系統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人類活動對它施加的壓力和破壞。工業文明的巨大力量,未能充分用于對它的保護、維持及促進它的平衡,相反,常常是過度地開發利用、干預和破壞,終于危及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對可持續發展的威脅。因此,生態觀點、生態意識、生態行為的教育和養成,已經上升到現代人應具有的基本道德行為素養的要求上來。未來公民應該建立起追求人、自然、社會和諧統一的觀念,并付之實踐,用相應的道德和法律來規范自身的行為,除思想教育外。還應伴之以遵紀守法的教育。

二、生物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幾點原則和體會

1 平等尊重原則

人文教育是時代的要求,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體,義不容辭地承擔起這一責任。教師更要做到言傳身教,培植人文精神首先要從每位教育工作者自身做起,并不斷地加以修煉,以教師良好的人文素養去感染學生。不能只是簡單地將學生作為教育的受體,應該把學生看作一個有思想感情的能動的主體,一個發展中的人,尊重學生的獨立性,信任學生,把學生看作發展的主體,重視學生的可塑性。

2 滲透性原則

生物教學工作的任務重、容量大,滲透人文教育應該是一項“源遠流長”的工作。教師要把人文教育的真切性、實踐性、細微性融入于教育改革中,融入于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探索與實踐人文教育的途徑、方法,在完成學科知識傳授的同時,講究“滴水穿石”,將人文教育的內容滲透到教師的言行舉止,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內容和課外作業中,滲透到師生交往、班級氛圍營造等方面,使人文精神成為每個人的精神動力。

3 統一性原則

篇(6)

論文摘要:文章從兒童認知規律及實際教學現狀入手,提出小學科學課程作為綜合性課程的典型代表,應積極引用其他學科成功的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如采用數學統計圖表、語文口語和書面語相結合、音樂和美術等,加強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系,用綜合性學習的理念來指導科學課的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專家研究發現:兒童他們所認識的周圍世界不是以學科的形式出現,而是綜合的、整體的自然事物或社會現象。而我國中小學課程設置門類偏多、分科教學過細,各學科之間沒有進行有效的聯系與整合。如此現狀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不利于培養兒童綜合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小學是兒童由原始地認識世界向科學地認識世界過渡的起步階段,課程適度綜合更符合兒童認識事物的特點,更有利于兒童認識能力的漸次發展。小學科學課作為綜合性課程的“典型代表”,學科學習必然走向綜合化。

一、將“數學方法”融入孩子們的科學探究

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錢學森教授在《現代思維與改革漫談》中早就提出思維的基礎是大量的感知。觀察是感知的最重要的途徑,觀察中的“質”是重要的,但只注重“質”的觀察而不注意“量”的觀察則是不完全,不確切的。以“數量”觀念去思考事物,用一定的數據來描述事物可以幫助人們忽視某些無關因素,對具體事物進行數學把握,思考更為本質的問題。我有幸聆聽了全國著名科學特級教師、人稱科學教學“三劍客”之一的路培琦老師親自執教的課例,并與他作了現場交流,發現路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是非常提倡“用數學方法學自然的”。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定量觀察能力的培養,更不用說其他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了。所以課堂教學往往成了單向傳授的“靜堂教學”,學生更多地是在看,在聽,教師也是反復地在提醒學生要注意“聽講”。

針對這種教學狀況,我在平時教學過程別注意挖掘教材中有利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借用數學方法發現規律,研究問題,讓學生人人有事干。如在《水到哪里去了》教學中,教材設計實驗取兩支同樣的溫度計,將其中一支的水銀球部分用濕布包好。然后,同時向兩支溫度計吹風,過一會兒看看兩支溫度計的讀數是否一樣。為了便于學生建立豐富的感性認識,對水分蒸發時要吸收熱量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我設計讓學生小組進行分工,一人記錄時間,二人觀測讀數,一人記錄和統計數據,同時將統計圖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把每個數據標記在坐標紙上,并將相鄰兩點連成直線,做成一幅溫度變化的折線統計圖,學生在快樂的實驗過程中分析了數據,學會了繪制統計圖,并且從對比非常明顯的圖象中真切得感覺到空氣流動加強可以使水分蒸發得更快,水分蒸發時會吸收熱量。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探究科學的方法,又提高了發現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二、用“語文方法”豐富科學課的教學手段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科學教學中也同樣有著重要的地位。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大膽借用語文方法將會使課堂中的探究活動更生動,探究內容更豐富,學生的探究興趣更濃厚。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

科學課以科學探究活動為載體,《科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經歷親身的典型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理解科學。而“體驗”“理解”是在學生的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中進行的。原先“靜”式的課堂將變成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式的課堂。而要提高學生“動”的興趣的前提條件是學生有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也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表達的自信心,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參加討論,在交談中善于傾聽,充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不同的意見與人溝通,與人商討,在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興趣的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二)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觀察實驗課中常見到學生在充分地觀察后(課內、課外觀察)匯報自己觀察結果時往往詞不達意或表述不全的現象。學生對自己所觀察的結果并不能正確地進行描述,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全國著名科學特級教師章鼎兒歷來主張學生應能對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生動、形象、準確的描述。基于上述認識,我要求學生在觀察時視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語文學習方法,采用書面記錄的形式與口頭表達相結合,用自己的筆將觀察所得記一記,并作整理、取舍,將最有價值的所得(發現)匯報出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三)加強學科知識橫向聯系

《科學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設計科學課的教學目標時應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科學課堂教學內容應是開放的、多元的。語文課中有很多的知識是與科學緊密相關的,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認知實際入手,有意加強學科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這樣既豐富了學習的內容,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蜻蜓》、《動物的牙齒》時,在學生對相關內容作充分探究、討論后,我將課堂引伸到與蜻蜓等動物相關的成語上,學生很快就能舉出蜻蜓點水、豺狼當道等成語,在學生了解成語的比喻意義后,再引導學生去分析成語的本意,學生自然而然饒有興致地研究起了蜻蜓為什么點水,是否所有蜻蜓都點水,豺狼這么兇狠是否與它的牙齒有關等相關問題。

(四)讓學生寫一寫典型的有意義的經歷

科學探究非常重視學生親身經歷一些典型的經歷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這些典型經歷活動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培養科學態度。而學生對自己親身經歷的活動的興趣是非常濃厚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有的甚至是終身難忘的,面對如此有意義的親身經歷,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會象模象樣的做起“學問”,寫出科學小論文、研究小報告。如我在教學《蚯蚓》時,為了滿足學生充分探究的欲望,我沒有直接準備蚯蚓讓學生觀察,而是讓讓學生找蚯蚓、看蚯蚓,并且從找蚯蚓中出現的問題——蚯蚓變成兩段后會怎樣入手,讓學生充分研究了蚯蚓的再生情況。學生興致勃勃地研究了蚯蚓后寫出了科學小論文。學生把研究過程、方法、感受記錄下來,這樣既可以擴展延伸學生所學知識,又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索創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

三、用“音樂、美術方法”優化科學課的教學環境

音樂、美術等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可以發揮學科揚長補短作用,優化科學課教學的探究過程,使課堂活動形式顯得更為生動活潑、豐富多彩。

音樂、美術許多素材即來源于大自然,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對大自然的理解及責任感、自身科學探究成果展示等都可以借助音樂、美術方法來實現。如我在執教《有益的小動物》時,我將培養學生關心愛護有益的小動物視為重要的情感目標。簡單的說教或討論很容易使情感教育流于形式,變成一種空洞的“口號教育”。而MTV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敘述了一個女孩從小愛養丹頂鶴,大學畢業后她仍回到了養鶴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為了營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而滑入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的真實故事。為此我先向學生動情地講述了這一個“真實的故事”,再請學生觀看MTV《一個真實的故事》,課前請音樂、舞蹈老師幫忙,讓有歌唱、舞蹈特長的學生結合音樂創編符合歌曲情境的舞蹈并在課堂上進行歌伴舞小節目表演來結束課堂教學,學生的心被震撼了,在特有的情境中學生覺得保護好有益的小動物是那么的有意義。

在執教《蚯蚓》時,我首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課前先讓學生自己畫一畫記憶中的蚯蚓(學生只能畫出大致輪廓,蚯蚓外形顯著特征很少涉及,很多學生甚至搞不清蚯蚓究竟是一個頭部還是兩端都是頭部)。學生觀察探究后再讓學生畫一畫新認識的蚯蚓(此時學生能畫出頭部環帶,身體環節,細心的小組甚至畫出尾部小黑點——),兩幅蚯蚓圖一做對比,再做交流,學生恍然大悟。學生原有的認知不斷地被修正和完善,學生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感。

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趨勢,也是我國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國小學自然教學前輩劉默耕老師在論述其著名的“三性”理論(自然教學全息性、模糊性、兼容性)中的兼容性理論時,也曾明確提出小學自然教學不僅僅是自然科學的內容,也包含有數學、語文、社會、音樂、體育、美術、勞技等各學科的教學,是向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的綜合課程。科學課中綜合性學習的素材還可以進一步挖掘,研究范圍還可以進一步拓寬,只有如此,科學教育才能方興未艾,學生科學素養才能真正得到全面提高和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環境保護對于科學發展,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之一。保護和改善環境,取決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奮斗,不懈努力。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也是未來環境的主人。逐步樹立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文明意識,既是現代中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歷史和社會賦予我們的義務和責任。

2011年,學校將繼續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校園”的總目標之一和創建“綠色學校”的要求,組織開展全校性的環保教育活動,普及環保知識,不斷提高環保知識水平,增強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以此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

二、   環境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家鄉的環保事業,幫助學生進一步增長環保知識,掌握環保基本方法,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參與環保實踐,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習慣。

    以創建國家綠色學校為抓手,努力建設生態校園,為最終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三、   中心工作

(一)        努力爭創綠色學校

    繼續綠化校園,使校園綠化覆蓋率高標準超省標。整體優化校園環境,利用宣傳陣地(櫥窗、黑板報等)宣傳環保知識,教師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創文明辦公室,師生共創“綠色學校”。

 (二)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師資隊伍

1.為了使學校的環境教育落到實處,要調整和充實環境教育領導小組,要構成我校環境教育的組織機構,全方位、立體式地推進環境教育。

2.強化師資隊伍。要想使孩子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具有較高環境教育素質的老師是關鍵。我們決定采取以下措施:

    a.加強對教師的環保培訓,在教學業務培訓的同時結合環保培訓。

    b.創造機會,組織校領導和教師參加環保專題培訓班。

    c.訂閱環境報、雜志和書籍供教師學習。

d.定期交流環保信息。

(三)抓好四個結合,加強環境教育

a.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環境教育具有綜合性、邊緣性的特點,諸多學科都涉及到環境教育內容,所以要求相關科目教師積極滲透環境教育,具體要落實到教學計劃、教案中,并進行環境教育教案的常規檢查和好課評比,將環境教育與學科教育有機地結合、滲透、拓寬、深化,使環境教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從而增強學生對環保的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b.與環保紀念日相結合。積極利用環保紀念日及時對學生環保教育,“3、12”開展植樹節活動,上街開展護綠活動,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無煙日等要上街做好宣傳工作,發放環保宣傳品,開好主題活動。

    c.與行為習慣相結合。學校將根據校本教材<保護環境從身邊做起>和<小學生環保行為規范>要求做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訓練教育,要求學生愛綠護綠,不亂扔亂拋雜物,不在墻上桌上亂涂亂畫亂刻;學校和教師要經常檢查學生的學習活動環境,如教室、班級環保區、自行車車棚等,以整齊干凈為標準,評比打分,作為班級常規管理,使每一個學生在愛環境的每個具體行為上檢查自己“做好事”,“不做壞事”,在公共場合,如街道、醫院、公園等不隨地葉痰,不拋任何雜物,不損壞一草一木。[1]

小編推薦與 中學2011年環保教育工作計劃 關聯的文章:

【返回 欄目列表】

  d.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教育是一種做的哲學,學校環境教育只有與課程相結合,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學校將以綠色環保作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以凸現學校文化特色。

四、   每月工作安排

 九.十月份:

1.  班級環境評比。

2.  出好環保主題宣傳黑板報。

3.  結合環保教育,開展“我愛大自然”綜合實踐活動。

   4.  環境教育知識講座。

 十一.二月份:

1.  迎接上級綠化驗收。

   2.  評選環保先進個人。

   3.  “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環境教育輔導。

   4.  匯總一年度環保教育資料。

5.  寫好環保教育年度總結

 

 三.四月份:

1. 進行環保教育,開展植樹公益活動和綠美化校園活動。

2.  學校出好環保主題宣傳櫥窗。

    3.  學生環保知識競賽活動。

    4.“我和父母談環保”活動動員

五.六月份:

  1.  教師環保滲透優秀教案評比。

  2.  請專家進行環保講座。

  3.  防止河水污染學生小論文評比。

  4.  綠色環保主題中隊觀摩活動。

【2】 小編推薦與 中學2011年環保教育工作計劃 關聯的文章: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學生會工作計劃

學校公益服務隊2010年工作計劃

學習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階段工作計劃

蓬勃志愿者協會工作計劃

學生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2010年文化體育工作計劃

“實驗物理”名師工作室工作計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亚洲无码电影|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免费| 小12箩利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性视频|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 变态 另类 欧美 大码 日韩| 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亚洲av无码专区色爱天堂|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无码aⅴ在线观看| 日本护士毛茸茸高潮|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好深好爽办公室做视频| 精品影片在线观看的网站| 成人免费直播|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天干夜天天夜天干天| 久久久亚洲精华液精华液精华液| 失禁大喷潮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天然素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日本老熟妇毛茸茸|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色诱久久久久综合网ywww|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丰满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两男吃我奶头一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