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31 11:12: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交流研討發言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經歷是最寶貴的人生財富
因為種種機緣,我曾有幸涉足過多個行業,這幾段截然不同的工作經歷,既讓我飽嘗了酸甜苦辣,更給了我無數的磨煉和啟迪,是我一生都用之不盡的寶貴財富。
正式步入社會之初,我被分配到新洲職高從事音樂教學工作。當時我還處在懵懵懂懂的年齡,卻要為人師表,教導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學生,我只能以無微不至的關心去接近他們,以不求回報的奉獻去感染他們,以過硬的專業知識去征服他們,并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教學成績。教師職業,讓我懂得了給予和付出的同時,自己也在收獲快樂。
三年多的軍旅生涯,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經歷。一次偶然的機遇,我憑著從小受過的系統專業訓練,有幸被47軍政治部文工團特招為文藝兵,專業從事鍵盤演奏。當時我所在的部隊剛從越南前線換防歸來,與這些經受過血與火洗禮的戰友們生活戰斗在一起,使我的靈魂得到了凈化和升華,明白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懂得了奉獻的偉大,并從一言一行做起,向他們學習靠攏,因表現突出,我不僅入了黨,當上了女兵班長,還多次受到部隊通令嘉獎。再回首,我特別感激這段人生歷程,在部隊這個大熔爐的鍛造下,我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由一個散漫的人變為了一名意志堅定、不輕易被困難擊垮的“戰士”。
基層工作經歷使我腳踏實地。1991年,因為父母要求,我無奈地脫下軍裝,離開緊張精采的軍營,復員回到地方,從絢爛歸于平淡。面對著天壤之別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狀態,我迅速深刻反思,積極調整自己,重新學習,努力適應,以勝任新的工作。這段經歷告訴我,在平凡的崗位上愛崗敬業,腳踏實地做好點滴小事,才是人生價值的真實體現。
1993年元月,我調到團縣委工作至今,十多個年頭的黨政機關工作,使我無論是在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上,都得到了重新塑造。在這里,我渡過了一生中最寶貴的黃金年華,真正從幼稚走向成熟,各種能力和綜合素質在磨礪中得到提高,我從內心感謝團委這個舞臺,給我提供了挖掘和展示各方面潛力的機會。
二、挫折是最難得的人生際遇
我從小學習、生活環境較好,經歷的挫折較少,人生之路整體上比較平坦順利,真正受到考驗是1991年至2001年的10年間,這是我在事業上、政治上進步最慢、挫折最多的階段,但同時也是我人生中收獲最大的階段。正是這個平寂枯燥的階段,讓我沉淀下來,蓄積了突破困境、成長發展的力量。
從本職工作的“門外漢”到“行家里手”。原來我從事文藝工作,無論思維模式、行為方式還是能力結構,都與行政機關有天差地別,因此,我經歷了一段漫長而痛苦的磨合期,10年中,我由辦事員、副科到正科,涉獵了共青團內所有戰線的工作,由做好收發公文、接傳電話、內勤雜務等小事學起,到能夠制定工作思路、起草文件、部署落實,直至多次成功策劃出在全國、省、市開風氣之先的工作“品牌”。這10年讓我一步步從無知走向成熟,知識結構不斷完善,能力結構不斷優化,駕馭工作的水平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有了一個質的變化。
為人處事上由隨性變為自律。剛到機關時,我總顯得格格不入,待人接物以自己的情緒為出發點,思想、言談、習慣、愛好甚至外表都讓人覺得別扭。但現實告訴我,必須改變舊的生活方式,進入新的生活軌道。最后,在經歷了長時間自我約束、自我改進后,我終于逐漸融入了社會,與同志之間也有了非常融洽的關系。
思想境界在現實考驗中得到提升。無論從縱橫向比較,共青團都是個干部流動提拔較快的特殊單位,但我在團委卻從事了8年多的基礎工作,僅正科崗位就干了6年。說實話,我也只是平凡人,眼看著一批批資歷年齡相近,甚至比自己資歷淺的同志紛紛走上領導崗位,但自己始終原地踏步,原創:我也有過很多困惑和迷茫,承受過很大的輿論壓力和思想考驗,但正是這段時期,不僅迫使我靜下心來,解剖反省自己,發現和改進了許多不足,更重要的,是使我擁有了一顆平常心,能淡然、坦然地面對個人的進退得失,排除干擾,集中精力做工作,一心一意謀事業,任勞任怨地干好分內的事,做到不留遺憾,無愧于心。
三、心態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課
情境與任務結合,驅動研究主體
一位德國學者曾做過這樣的比喻:將15毫克鹽放在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咽,但將15毫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毫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任務,猶如湯之于鹽。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任務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易于理解。
在對概念教學進行探討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明確任務——探討概念教學的有效教學模式。在每位教師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的基礎上,學校教研組開展研討,鎮大學科組再結合課例深入研究。最后,全市組織展評,探討形成概念教學的有效模式。為確保任務的有效落實,我們在各個不同的環節設置相應的情境,激發教師的參與熱情。
比如,每位教師在進入教室前都要在門口抽一張撲克牌。在研討過程中,組織者可以根據參與的人數或撲克牌的花色、數字進行分組;也可以隨機點撲克牌的花色或數字進行即時發言,讓每一位教師都有參與的機會。
再比如,在研究前有一個“研前滲透”情境,也就是提前讓教師了解活動內容,對研究有一個初步認識,基本能做到心中有目標、有方向。
開發有效的研究工具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始終強調每位教師都是研究者,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的教學,如何才能真正實現呢?
1 開發研究程序與工具。
作為研究的組織者,我們首先開發了概念有效教學模式的主題研究程序。該研究程序包括三個環節:①課前,學科教研員搜集和分析教學模式的文獻資料——界定專題性的有效教學模式研究主題——提出明確的基于問題的假設模式;②課中,設計課堂教學有效模式的觀察表;③課后,匯總觀察結果——執教者講教學意圖——基于觀察結果展開集體研討——形成改進建議——二度教學設計。
研究程序的開發使研討內容更為具體,如課前提出明確的基于問題的假設模式,便于大家有針對性地討論,避免了研討過程空、散、漫的情況,也為課中觀察提供了載體。課后的二度設計,為研討結果的實踐提供了保障。
另外,為了提高研討的針對性,我們開發了課堂觀察表,引導教師進行課堂觀察。我們把重點放在觀察學生的“學”,從觀察一個小組或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投入程度等方面來觀察、分析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科學、有效。
為了讓每位教師都學會研究、觀察和思考,觀察表中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提示。比如,有沒有提前完成任務的同學,完成任務后他們做什么?再如,小組交流時,組內有沒有話語霸權現象,如果有,其他同學是什么表現,弱勢群體是否參與討論,后面發言的同學有沒有針對前面同學的發言進行補充,小組匯報的內容是小組意見還是個人意見,等等。這些細致的觀察為有效的研討提供了支點。
2 制定研究的實施進程。
針對研討的具體環節,我們與各個研究小組一起制定可操作的“進程板”,提示大家把握研討進程,不偏離主題。
一是總進程板。假設模式分析(交流各環節的觀察結果)——小組研討(各環節實施策略討論)——交流匯總,并形成改進建議。
二是小組發言進程板。我觀察到的——我分析到的——我提出的建議。每名教師輪流發言,不能重復,大家相互補充。
三是小組匯總進程板。提出組內認可模式——結合日常教學形成模式的實施策略(簡潔語言,逐條呈現)——對模式實施的風險預測及策略推薦。
“進程板”的提供,讓教師明確了不同環節的研討目的,知道自己該怎樣發言,怎樣討論,怎樣形成結論。
3 在研究過程中適時加以引領。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既要調動參與者的主體性,也要發揮組織者的主導作用,觀察各組的研究進程及研究內容,適時進行調控。如,在小組研討環節,我們發現,盡管一些教師能夠按照“進程板”中的提示進行交流,但所談問題多浮于表面,缺乏實例支撐,有些想當然。發現這一情況后,組織者適時進行調控,統一進行了以下的“捕捉課堂中的研究點”的研究策略引領:
請各研究小組暫停一下。我發現各小組在討論的時候空對空發表看法的比較多,究竟該如何深入地思考,進而形成自己的看法?我們一起來研究概念有效教學模式中的一個“小”環節——“自主建構”。我捕捉了《認識周長》一課中的一個鏡頭,我們一起回憶一下:教師指著學生課前制作的毛線畫,其中的一幅是大石頭圖。學生紛紛說“它沒有周長”。這個鏡頭或許就是一閃而過,可是在討論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捕捉住,這是學生自主建構的“周長的概念”。請老師們想一想,為什么學生會認為這樣一個彎彎曲曲的線圍成的大石頭圖案會沒有周長呢?
(教師陷入了思考)
師1:這可能是學生下意識作出的反應,說明他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就是這樣的。
師2:可是,孩子對周長的概念是第一次接觸,盡管孩子們有一些生活的經驗,但是聯系他們的生活經驗去認識數學的周長是第一次,這個時候老師提供的讓學生自主建構的感性材料就非常關鍵。我覺得這與老師之前提供的感性材料有關。
師3:我也這么認為。老師之前提供的感性材料全是直的圖形,一個是三角形,一個是普通的四邊形,還有就是五邊形,其邊都是直的,通過這些得出了“周長”的概念,所以才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印象,周長都是直的。
(老師們都點頭認可)
主持人:是啊,這就是說在自主建構環節,教師所提供的感性材料要豐富、全面,避免學生構建錯誤的概念。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任何表現都不是沒有緣由的,希望大家能借鑒剛才的思路,在真實的案例中去深入剖析、提煉觀點。
交流分享,碰撞教學智慧
為了保證研究的深入,我們有意識地將研究內容分得更為具體、細致,讓教師自主結成研究小組,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在組內研究的基礎上,各個小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成果的展示以實施策略的方式進行,避免理論講解。在交流的過程中,其他小組的成員可以進行實施策略的補充,直到大家都認同,形成較為完善的策略為止。以下就是經過研討,碰撞出的概念有效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 前置滲透。教師提前一天給學生布置“前置作業”,探明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生活基礎,發現與利用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
前置滲透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調查類。讓學生進行有意識的調查。如在學習新數之前,教師先讓學生調查“生活中的大數”、“身邊的小數”、“我見到的百分數”等。課上,教師以檢查作業的方式,利用這些調查內容導入新課。②操作類。讓學生進行操作實踐。如學習圓柱表面積前,教師請學生“找一個圓柱體,為它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課堂上,在學習圓柱表面積的過程中,學生就能主動地聯系“前置作業”,理解圓柱的表面積。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前置作業”能幫助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③復習類。安排學生練習與新知相關的題目,為新知學習作準備。如學習“百分數應用”前,教師可以讓學生練習對應的分數應用的題目。
2 情境導入。教師圍繞提出新概念的必要性和概念的本質去創設簡單的、有現實背景或數學背景的情境。在合理的情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驗概念、揭示概念的本質屬性,指導學生聯系已有經驗建構并遷移。
3 自主建構。在充分的感性材料中,學生自主建構概念構成的要素和相互之間的關系。
教師既可以“自主活動”為主體,為學生提供感性活動材料,組織觀察、操作等活動,也可以“問題串”為主導,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的思維。
4 交流理解。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活動,深入理解概念,從而豐富概念的內涵,擴展概念的外延,把分散學習的各個概念串成線,織成知識網絡。
5 應用發展。教師設計應用練習題,有目的性、針對性、成效性地進行訓練,形成“基本練習一變式練習一綜合應用”的結構。
基本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概念的基本屬性。變式練習可以引導學生發現概念各要素之間的新關系。如在“圖形的周長”概念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求正方形變式圖形的周長,學生會得出形變周長不變的結論,這樣的綜合應用可以使學生在概念的發展中理解概念。
6 后置測評。下課前,教師對學生進行當堂的概念學習檢測,一般提前5分鐘。教師可以用2~3分鐘的時間進行檢測,利用2~3分鐘的時間進行反饋和查漏補缺。
研后反思,踐行常態教學
就像我們在每個小組的展示紙上所寫的“從這里開始——我們作為研究者”一樣,研究不是隨著活動的結束而結束,而應該是新的開始。之后,每位教師所要開始的第一項任務就是進行二度設計,針對課例進行后續設計,上傳到網上共同分享,并開展進一步討論。第二項任務就是將研究成果在自己的課堂中去實踐,進行深度的實踐研究,每周上傳一份教學案例。第三項任務就是踐行研究的方式與方法,捕捉教學中的問題,尋求解決策略。
按照市委統一安排,8月28日,滿城區就學習宣傳貫徹市黨代會精神進行交流研討。區委書記劉永勝主持會議。
會上,各位區領導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圍繞學習宣傳貫徹市黨代會精神,圍繞“激情奮進‘十四五’、再造一個新保定”分別進行交流發言。
劉永勝指出,大家的發言,既談認識、談體會,又談目標、談舉措,做到了在研討中提升認識,在交流中激發熱情,達到了預期目標。大家要把學習宣傳貫徹市黨代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政治任務,大興學習之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從中汲取新動力,煥發新氣象,展現新作為,在全區形成比學趕超、爭創一流的濃厚氛圍。
劉永勝要求,要充分認識重大意義,進一步提高站位,找準定位。這次市黨代會,是在全市人民為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品質生活而繼續奮斗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極具時代意義、戰略意義、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大家要深刻認識學習宣傳貫徹市黨代會精神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提振精神,砥礪作風,以昂揚的斗志和有力的措施,努力把市黨代會描繪的美好藍圖鐫刻在滿城6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劉永勝指出,要強力推動學習宣傳,進一步掀起熱潮,濃厚氛圍。大家要著眼于推動市黨代會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重點抓好面向領導干部、面向基層群眾、面向社會各界的學習宣傳工作,著力營造濃厚的政治氛圍、輿論氛圍和社會氛圍。要深入農村、企業、社區、機關,開展集中宣講、面對面宣講、互動式宣講,采取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和生動鮮活的語言,增強宣講的針對性、實效性,把市黨代會精神講清楚,講明白,讓廣大黨員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重要作用,利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形成全媒體、立體化傳播態勢,多角度宣傳闡釋市黨代會精神,著力用市黨代會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力量。
科學概念: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用網狀圖展現對水的認識,對水的概念進行梳理;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表有根據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加深對水的認識,滲透節約用水教育,學習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全班同學根據人數4人或6人分為一組。
2、學生分組材料:7個編號的不透明黑色塑料袋(已封口,里面已裝三種液體:水、牛奶、白醋;三種固體:1塊石頭、1塊木頭、幾片樹葉;氣體:空氣。其中三種液體先用無色透明保鮮袋裝好密封),記錄單,分類圖紙。
3、教師演示材料:7個與學生同樣的袋子,課件。
4、學生自帶材料:記錄用筆、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猜謎語
師說,學生猜。
一種東西真奇妙
無形無色無味道
動物植物離不了
竹籃裝它全漏掉
學生猜出后,課件出示:水
二、學習探究新知
(一)說說水
1、水有什么特點?師課件展示圖片:(1)一杯清澈透明的水。(2)清澈見底的小河流水。(3)綠樹間飛流直下的瀑布。
學生觀察,小組交流。
學生發言,說說水的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字幕出示:無顏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會流動。
2、水在大自然中是怎樣存在的?
教師課件出示圖片:海水,冰川,水蒸氣,雪景。
學生仔細觀察,小組交流。
師指名說水在自然界是怎么存在的。
師生共同總結并課件出示:冰、雪、海水、淡水、水蒸氣等。
3、水和生物有什么關系?
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
欣賞有關圖片并概括發言。
4、水有什么用途?
教師屏幕播放,生活中用水的情景和生產中用水的場景。
學生認真觀看后,自由發言。
師生共同總結并課件出示:生活中,洗衣、做飯、洗澡、飲用等。生產中:灌溉、發電等。
導語:同學們,水有這么多用處,大自然離不開水,人和動物不能沒有水,生產中也要用的水,可是我們國家的水資源緊缺,中國約有600多座城市,有400座缺水,100多座嚴重缺水。
接著屏幕出示缺水的畫面.
生看完后,師問:你們看了這些情景有什么想法?
學生回答(節約用水)。
5、節約用水教育
師:水是生命的源泉,任何生物都離不開水,因為有水,花兒開的更艷,因為有水,草兒長的更綠,離開水世界將變成荒漠,生命將消失。所以我們要保護水源節約用水。
課件出示:
節水歌
洗米洗菜水莫到,
用來澆花生長好。
洗手洗臉洗衣水,
用來拖地沖廁所。
全班齊讀
6、填寫課本上的網狀圖。
(二)識別水
1、導語,同學們,石頭、木塊、樹葉、水、醋、牛奶、空氣這七位小朋友很調皮,他們各自躲進一個袋子中,老師想把水找出來,你們幫老師找找。
2、提出要求:不能打開袋子看。
3、各小組拿出桌斗里準備好的七個袋子和記錄單,進行分辨那個袋中是水的活動。師巡視指導。
4、活動結束后,小組代表拿著記錄單上臺展示并全班同學進行交流。
5、師生共同進行驗證
(1) 驗證各小組意見一致的幾個袋子。
師演示并概括總結:石頭、木頭、摸起來比較硬,不會變形。樹葉摸起來較軟較輕,但不會流動。空氣會流動,最輕最軟(生也同時驗證)。
(2) 驗證各小組意見不一致的幾個袋子。
①師演示:打開“牛奶”、“醋”、“水”袋問:不用眼睛看,能找出水在那個袋中嗎?用什么辦法?(生答:聞),為什么聞得出?(生答師出示:沒有氣味),除了聞,還有什么辦法?(學生發表意見并出示:嘗),為什么嘗得出?(學生回答師出示:沒有味道),
②共同小結。
(三)給物質分類
導語:現在我們已經把袋子里的物體都一一分辨出來了,如果請大家給這些東西分分類,你會怎么分?先請各個小組討論一下,我們可以按什么標準分,分成哪幾類?
1、小組討論,并交流分類方法。
2、匯報、交流,并說明分類標準是什么。
3、學生操作并填寫分類圖紙,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組代表屏幕展示分類圖紙,全班交流。
5、總結分類依據,課件出示關鍵詞及分類圖。
三、聯系生活
交流: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是氣體、固體、液體嗎?
生發言。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發言。
五、布置作業
一、會議名稱
首屆《新編汪氏通宗世譜》編修研討會
二、舉辦時間、地點
時間:2013年6月16 日
地點:武漢市江漢假日酒店
三、會議主要任務
總結前期工作,研究和安排下階段工作任務。
完成三項具體任務:成立《新編汪氏通宗世譜》編修管理委員會及編修工作室; 討論和通過編修方案及編修工作室相關的管理辦法;籌措編修經費。
四、參會范圍
各地宗親會會長、支系代表、企業家、知名人士和家譜研究者等。
五、會議議程
1、舉辦方致歡迎辭
2、大會主題發言
3、前期工作通報
4、學習和討論《新編汪氏通宗世譜編修方案》、《編修工作統一認識提案》、《編修工作室財務管理辦法》
5、大會研討發言(亦可提交書面發言稿)
6、電腦及網絡應用培訓
7、會議總結
六、會議日程
6月15日上午9:00 開始報到;下午18:00 接風洗塵
6月16日上午(8:30―12:00)和下午(14:30―18:00) 研討會;下午18:00 晚宴聯歡
(就間:早餐7:30―8:10;中餐12:00―13:00;晚餐18:00―19:00)
七、籌備小組分工
(一)秘書組
負 責 人:汪新才 汪瑞林 汪世維 汪利文 汪國春
工作職責:
1、完成研討會邀請通告
2、準備會議文件:編修方案、統一認識提案及財務費用管理辦法、大會交流材料、會議指南(會議須知、會議日程表、通訊錄、住宿安排表)以及原譜光碟等等。
3、制發大會文件袋及胸牌
4、會議大門及展廳布置
5、攝影攝像及宣傳報道
(二)總務組
負 責 人:汪少青 汪宏慈 汪運力 汪作文 王惠蘭 汪靜
工作職責:
1、來賓接送、住宿與就餐安排。
2、貴賓簽到,會議證件文件袋發放。
3、會場布置:桌椅、橫幅、座位牌、音響、茶水等。
4、大會期間交通工具安排。
5、其它服務工作。
(三)財務組
負 責 人:汪振耀 汪紀元
工作職責:
1、會議經費預算
2、收取捐贈款項及物質
3、會議費用結算
《新編汪氏通宗世譜》編修研討會籌備小組
二零一三年六月三日
附:《新編汪氏通宗世譜》首屆編修研討會第一次籌備會議紀要
為了確?!缎戮幫羰贤ㄗ谑雷V》首屆編修研討會順利召開,受大會組委會和大風委托,今天下午,汪振亮老先生在江漢假日酒店主持召開第一次籌備工作會議。
參加會議的有:汪振亮、汪振耀、汪少清、汪封林、汪宏慈、王惠蘭(汪家媳婦)、汪利文、汪作文。
經過討論,會議決定如下事項:
一、關于編修研討會籌備小組機構及分工問題。按照《新編汪氏通宗世譜》編修研討會策劃方案的要求,會議決定成立秘書組、總務組和財務組三個專門機構。秘書組由仙桃汪新才牽頭,主要負責參會人員邀請、會議文件準備及宣傳報道等工作;總務組由孝感汪少清牽頭,主要負責大會期間參會人員食宿安排、會場布置等工作;財務組由漢陽汪振耀牽頭,主要負責會議經費收支管理、捐贈款項管理等工作。
二、關于參會人員食宿管理方式問題。由大會籌備小組統一收取參會人員生活費用,統一安排就餐和住宿。交費標準,每人基本費用270元,其中住宿費100元(兩個晚上),餐費170元(一個午餐50、兩個晚餐100、兩個早餐20)。其他酒水、用品、資料及會場租賃等費用由大會籌備處開支。
三、關于會議資料印制、用品采購等問題。會議提出,要本著節儉的原則,嚴格控制會議公用費用開支。會議對資料印制、用品采購等開支進行了詳細預算,并確定了印制、采購的具體渠道和方式。
會議還要求,籌備小組人員要明確職責,加強配合,竭盡全力,做好會議各項預備工作,為全國各地遠道而來的宗親提供最滿意的服務。
按照大會組委會提出的“堅持務實、節儉的作風”的要求,本次籌備會費用由參會人員共同分擔。
一、完整、充分地表達和交流,確保交流研討的清晰性和層次性
要提高學生實驗后的交流研討這一環節的活動效率,首先要給學生充分的交流研討空間,保證學生完整地表達與交流。教學中,交流研討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師只限于讓學生交流觀察到的現象或探究結果,那是不全面的。
學生在完整的實驗后,除了交流研討“觀察到的現象或探究的結果”外,還可以研討實驗的過程,分析實驗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反思設計方案的能力,記錄、分析數據的能力是否提高;與同學合作的體會感受;對別的組探究情況的評價等。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深入理解教材,不僅挖掘教材顯性的東西,還要挖掘教材中對學生發展真正有用的東西,挖掘能夠提升學生的生命價值的東西,挖掘能夠讓學生感悟的內涵……有鑒于此,筆者在《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鹽》的交流研討階段有意識地在學生匯報完實驗結果后引導他們分析溶解鹽量的數據,找一找溶解鹽量不同的原因,還引導學生反思整個實驗過程,說說小組同學是怎樣合作完成這個實驗的,在具體實驗中有還有哪些具體的發現和感受等。這樣,極大地豐富了科學探究的內容,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科學知識,科學技能,態度、價值觀也會得到提高,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二、循序漸進,培養學生良好的交流研討習慣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科學探究的自主性,還學生盡可能多的自主,但并不是任學生為所欲為、任其自流。任何地方的“自主”、“以學生為本”,都是建立在有序的規則之中。同樣,要提高交流研討的質量,也是建立在學生有著良好的交流研討的習慣基礎上的,良好的交流研討習慣則是順利進行學習活動的保證。
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學生對實驗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而到了交流研討階段,經常會陷入“無序”化狀態,有的學生擺弄實驗器材不肯放手,出現插嘴,不認真傾聽,對同學的意見不屑一顧等現象,導致交流研討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只有交流研討建立了一定的規則,學生才能在課堂中按照一定的規則開展秩序井然的交流研討,幫助學生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學會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從而獲得更正確的認識。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從上第一節課起,就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科學探究各環節的習慣條例,在教學中逐項滲透,有意識地逐項攻破。其中有關交流研討的習慣有:①在交流研討時不能動實驗器材;②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能吸取別人的精華;③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對別人的意見進行修正;④當意見出現分歧時,不能出現“敵對”情緒;⑤在交流研討前要先進行獨立思考。
一種習慣的養成不可能立竿見影,會出現循環往復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本,循序漸進,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直至形成自主的合作交流研討的風氣和習慣。
三、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使交流研討層層深入
小學生的思維往往趨于表面,深入思考的主動性不夠。心理學表明,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大致處于復合思維和前語言思維的層次上,會出現語言思維障礙,出現交流研討內容與實際操作迷路的狀態。如果教師任憑學生回答哪里算哪里,在研討時單往結論看,會使匯報研討處于膚淺的狀態,極大地扼殺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造成學生揣摩答案,不能進行理性的思考分析。相反,如果教師能把握學生的特點,充分相信孩子們的潛在能力,抓住學生的一個個思維點,創設師生、生生互動的狀態,就能使研討層層深入,從表面深入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我們以教科版六上《增強抗彎曲能力》交流研討的片段為例:
小組1:我們小組第1種形狀預測7個,實測8個,第2種形狀預測3個,實測4個。發現形狀改變后抗彎曲能力真的變強了,說明改變形狀能增強抗彎曲能力。
小組2:第1種形狀預測5個,實測5個,第2種形狀預測9個,實測11個。與沒有折的紙進行比較,抗彎曲能力增強,說明改變形狀可增強抗彎曲能力……
師:實驗說明我們剛才的猜測是正確的,改變形狀可以增強抗彎曲能力。
師:讓我們再次觀察那些增強了抗彎曲能力的各種形狀,又有什么發現?
生:每種形狀抗彎曲能力是不一樣的。
生:同樣是波浪形,它的抗彎曲能力也不一樣。
師:為什么都是波浪形,它們抗彎曲能力卻不一樣呢?
生:是波浪形折得厚度不一樣。
生:我發現像“三角形、正方形”抗彎曲能力比較好,比較穩固。
師:形狀改變增強了抗彎曲能力,形狀不同抗彎曲能力就不同。你們能不能試著解釋:為什么改變形狀后抗彎曲能力會增強?像瓦楞紙改變形狀后引起什么發生了變化?
生:形狀改變引起了厚度也發生改變,在效果上等同于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生:形狀改變是一種變相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因此抗彎曲能力增強了。
師:使用這種方法增強抗彎曲能力有沒有優點呢?
生:能節約材料。
在交流研討階段,教師要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從中不斷“挑釁”,不斷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領悟科學探究的真諦,切勿被所謂的“標準答案”所束縛,即使有些學生的交流研討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也要尊重學生讓其講完,然后再慢慢引導,最終達成理想的目標。
四、關注學生的精彩生成,使交流研討得以延伸
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由于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眼光不一樣,肯定有一些“意外”的東西。這就需要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對有價值的“意外”“小題大做”,挖掘交流研討中更深層次的東西,從而產生更高的教育價值,達成更高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學《混合身邊的物質(二)》一課時,學生在完成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實驗后,小組匯報有條不紊:
生:我們發現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后都不見了。
生:我們發現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后會產生大量的泡泡。
生:我們發現兩種物質混合后杯子中的液體溫度降低了,感覺比原來冷。
生:我們組發現在杯底還有一些白色的顆粒。
……
對于“我們組發現在杯底還有一些白色的顆?!钡陌l現,同學們引起了一陣激烈地議論,有的學生埋怨那個小組怎么這羅嗦,這么簡單的現象還會觀察錯誤,哪里會有白色顆粒,有的組用懷疑的眼光看著他們,想馬上看到證據,有的同學干脆等不及了,跑到那一組探個水落石出。筆者頓了一下,馬上醒悟,這是準備小蘇打太多的緣故。但是,又不能把答案強加給學生,怎么辦?
筆者下意識地走到那組同學的跟前,拿起杯子在實物投影上進行了放大,在實證面前,學生開始安靜下來。“他們組為什么有這樣的顆粒呢,這些顆粒是什么呢?”一雙雙求助的眼光向我看來。筆者連忙把繡球拋了過去:你們認為白色顆粒是什么呢?
“可能是另外生成的新物質”。
“可能是小蘇打,老師放太多了,與醋沒有混合?!?/p>
“肯定是多余的小蘇打,要是生成的新物質,那別的組為什么沒有呢?”
“對,對!”教室里一陣應和。
“那你們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嗎”?筆者順水推舟,又把難題拋給了學生。
故事是幼兒期的精神食糧,幼兒在和故事人物的對話中成長,通過故事宣泄情感、習得智慧、感受希望。講故事這種教育手段因簡便、有效在幼兒園廣為使用,但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師講故事水平普遍較低,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這樣兩個典型案例:
案例1:A老師給小朋友講故事,目光始終定格在某個地方,用無起伏的語調講著,大半幼兒能認真聽,小半幼兒面帶倦色,個別幼兒甚至打起了哈欠。
案例2:B老師拿一本幼兒讀物照本宣科讀故事,半數幼兒在認真聽,剩余幼兒有的嬉戲打鬧、有的竊竊私語、有的做小動作……老師見此情景勃然大怒:還聽不聽?不聽的人請你來講故事吧!幼兒聞聽此言,立刻安靜下來,可一講故事又故態復萌。
在農村幼兒園,到底如何講故事才能吸引幼兒,真正發揮講故事的教育價值呢?基于這樣的困惑產生了本次研討活動:如何講故事,幼兒才愛聽?
活動目標
1.通過研討,反思講故事的教育價值,發生思維碰撞從而豐富和完善講故事的技巧,學習講故事的方法。
2.通過教研活動,調動教師們的研討熱情,學會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逐步營造相互學習、相互合作、擅于鉆研的教研氛圍。
活動準備
1. 整理好兩個案例的文字材料。
2. 拍攝兩段幼兒聽故事的視頻錄像,每段各3分鐘。
3. 人手一張統計表、一支筆。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剖析案例 理性分析
我:首先,請大家聽兩個案例(講述案例1和案例2)。
接下來,請看兩段視頻,是我上周隨機走進兩個大班錄的聽故事情況,大家邊看邊數專心聽故事和非專心聽故事的幼兒各是多少人,看完后填好統計表。
友情提示:案例和視頻僅僅是用于客觀分析存在問題的隨機取樣,不針對某個老師和班級,請不要對號入座。(播放兩段視頻)
看完視頻交流統計數據如下:
剛開學時,我翻閱幼兒園的教研活動記錄發現:活動內容缺乏針對性,流于形式。通過進一步的訪談,我了解到教師們對教科研有畏難情緒。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選擇了案例研討的方式,輔以看視頻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的科學手段,期望教師們在親身參與、直觀感受中打消顧慮,學會針對性地展開研討。
我:聽了案例、看了視頻,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開始三分鐘有些冷場,教師們可能不太適應這樣一針見血的研討方式。為了緩和氣氛我開玩笑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今天誰是我們中間“吃螃蟹”的人呢?年輕的李老師在我的鼓動下開始發言。
李老師:幼兒聽故事有不同的狀態,有的漫不經心,有的專心致志,案例B里處于前狀態的居多。
王老師:在人們印象中幼兒是喜歡聽故事的,但案例里的故事都沒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好多孩子顯得心不在焉。
韓老師:案例中兩位老師的講故事都沒有發揮教育的作用,是一種無效教育,類似這樣講故事的情況在我們周圍常常能看到。
張老師:在這兩個案例里造成幼兒聽故事不感興趣的根本原因在老師,老師講故事水平不高、技巧不夠。
我:老師們分析得都對,面對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辦? 請大家結合我們幼兒園的實際思考一下,找找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梢越Y合經驗獨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討論(約30分鐘)。這樣的研討是第一次,教師沒有思考的空間很難進行有效研討,所以這里留了30分鐘,讓大家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為研討發言做好準備。
基本部分:交流討論 尋找對策
李老師:故事要能吸引幼兒,關鍵在于講故事的人要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運用合適的技巧把故事好。比如,幼兒喜歡富有變化的事物,如果用一種語調講故事就顯得很呆板,幼兒不會喜歡;但如果語調抑揚頓挫富有變化,立刻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李老師能從關注幼兒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很好,但具體如何操作說得比較籠統,其他老師聽了可能還是不知道該怎么做,于是我說:李老師說得很有道理,接下來的發言如果能結合一些實例說出具體做法就更好了。
劉老師:講故事的語言必須生動形象才能吸引幼兒。講故事主要有描述性、抒情性和角色對話三類語言。描述性語言要樸實、自然,適當采用聲音的抑揚頓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比如,故事《小猴的出租車》,開頭可以用喜氣洋洋的上揚聲音交代背景:小猴新買了一輛出租車,它可開心了!接下來就用平和的描述語言講述;抒情性語言則要用朗誦技巧去表現情感,用充滿感情的聲音去講述。還是前面的故事,每當小猴圓滿完成送客任務后,那些小結的話語就要表現出自豪、快樂的情感,故事結尾一段要用飽含贊賞之情的聲音來講述;角色對話語言要富有個性,就剛才的故事而言,小猴可以處理成活潑、熱情的童聲,小熊則用遲緩、穩重的聲音,蛋寶寶則用纖細、柔弱的聲音,聲音處理盡量表現出角色的特征。
劉老師的發言博得一陣掌聲,看得出大家已經把拘束感拋開,漸漸放松下來。討論的話題涉及到了核心內容,交流開始熱烈起來。
王老師:除了語言技巧外,講故事還要善用眼神、表情吸引幼兒的注意。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教師要用眼神關注幼兒、用眼神傳達感情、用眼神交流、互動。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的眼神要和全體幼兒交流,不能總是定格在某一處或某幾處。相對于聽磁帶而言,孩子們更喜歡聽老師講故事,這是因為面對面的講述有豐富的表情配合,聽來更賞心悅目。講故事的時候,表情要注意和故事情節、人物情緒相吻合,故事人物是高興的,講述者表情要喜;故事人物是傷心的,講述者表情要悲。
孫老師:講故事輔以適當的動作能幫助幼兒形象感知,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小猴的出租車》這個故事里,“小熊站在十字路口東張西望”這里的“東張西望”孩子不容易理解,老師可以邊講故事邊用動作來表現,這樣孩子就能直觀地理解了。但動作是輔助的,要盡量簡練、傳神,因為過多的手舞足蹈會分散幼兒對語言因素的關注。
韓老師:幼兒注意發展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優勢,有意注意較薄弱,這樣的特點決定趣味性是讓幼兒真正喜歡聽故事的決定性因素。除了剛才大家談到的講述技巧之外,變化講述方法也可以增強趣味性。比如,采用用人偶表演法講故事,效果會很好。選擇故事人物的木偶或將故事里的人物做成簡單的小指偶,用人偶進行故事表演,孩子會被可愛的偶人牢牢吸引,從而身心投入地傾聽故事,并借助人偶形象、生動的表演對故事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韓老師是老教師,能把幼兒的認知特點放在首位,她的發言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我也覺得“有趣”是吸引幼兒的根本因素。
張老師:我贊同韓老師的觀點,在短時間里無法很快提高講述技巧的情況下,改變講述方法可以讓幼兒耳目一新、饒有興趣。我曾試過圖片配合法講故事,講故事的同時配一張或幾張故事圖片,用圖片做輔助工具幫助孩子想象、理解故事的內容,還可以把主要故事人物做成活動圖片,邊講邊演示,就有了一點“動畫片”的感覺,幼兒非常喜歡。
毛老師:簡筆畫演示法講故事效果不錯,教師一邊講故事,一邊用簡筆畫畫出主要故事情節,這種震撼人心的藝術化表現手法在影視廣告中也見過。我認識一位美術功底強的老師,她常常邊講故事邊根據故事情節畫出相應的簡筆畫,她因此成了孩子最喜歡的“故事大王”。如果基本功過硬,用這種方法講故事一定很美妙。
胡老師:任何形式的教育活動都要以幼兒為主體、充分尊重幼兒,才會贏得幼兒的喜愛。講故事活動也不例外,我認為只有讓幼兒充分思考、充分參與才能真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所以關注趣味性的同時,還應該關注幼兒的參與性。
被動地聽效果肯定不如主動地聽好,做傾聽者不如參與講述。讓幼兒參與講故事更能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家一致贊同這個觀點。
朱老師:我贊同胡老師的觀點,我用接龍法和幼兒互動講故事效果很好。我將故事書做成適合集體閱讀的PPT,老師講故事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讓幼兒先看圖畫,再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接著講下去。在每個孩子講的基礎上,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示范講。
酈老師:我喜歡用情節預測法講故事,許多童話故事的情節可以多方向發展,遇到這樣的故事,老師說到情節發展的關鍵處賣個關子,讓幼兒猜測情節發展,猜完再聽后面的內容。還可以說了大半段故事,留個結局讓孩子猜。這樣講故事既提高了師幼互動的有效性,又對培養幼兒的預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益。
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在不知不覺中,大家的思考越來越有針對性,交流漸入佳境。
結束部分:留下任務 期待改進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