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創新人才培養論文

創新人才培養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6-15 06:48: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創新人才培養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創新人才培養論文

篇(1)

1橫向課程模塊化結構劃分

該體系以科學基礎、人文素養、工程實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協調發展為導向,以基礎科學研究為人才培養服務,讓學生在課堂中拓展知識,在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在學習生活中養成優良的綜合素質,因材施教,以發揚學生個性為原則,開展個性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優化設計。其中全校通修課主要以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分析與判斷能力,和諧健全人格,并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與溝通能力和管理思維為目標,設置哲學、政治、體育、軍事等課程;學科通修課程以培養學生掌握GIS關聯學科知識為基本目標,開設資源、環境、生態、網絡通訊等相關課程;開放選修課以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為主要目標,設置GIS前沿和應用拓展的相關學科課程;而專業發展課程則體現其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包括6大基本課程模塊:GIS類課程、地理類課程、測繪類課程、計算機類課程、數學類課程和創新科研與實踐類課程。其中地理類課程模塊培養學生GIS基礎理論,數學類課程模塊培養學生的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測繪類模塊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計算機類課程培養學生信息化技能,GIS類課程培養學生空間思維和空間分析能力,創新科研與實踐類課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縱向菜單式、個性化GIS課程邏輯結構設計

在現有的模塊化、層次化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增加課程之間的縱向邏輯聯系,建立面向領域問題解決為目標的,橫向分層次、縱向分方向的課程結構體系,搭建菜單式GIS課程結構體系,以指導、發現和培育個性化地理人才的基礎。該體系包括4個縱向層次:全校通修課、學科通修課、專業方向課和方向拓展課,縱向層次間通過方向課程間的聯系,建立樹狀課程關聯結構體系。在該課程體系結構下,學生可以根據各自感興趣的學習方向/領域問題,方便選擇系統化學習的課程體系,如對于地理空間分析與數據挖掘方向感興趣同學,在學校通修課的基礎上,學習地理類、測繪類學科通修課,選擇性學習計算機類和數學類課程,并在方向課上修習空間分析、空間數據挖掘等核心課程,并選修本方向核心擴展課程——地理大數據挖掘。既體現了厚基礎、寬口徑的基礎教學要求,又充分滿足了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實現個性化人才培養的菜單式定制。

3面向領域問題的GIS實踐教學課程優化設計

實踐教學是GIS實現創新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全面提升GIS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為出發點的GIS實踐教育,也應體現層次性、模塊化結構特征。將實踐教學劃分為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創新性實驗3個層次,其中基礎性實驗著重基本實驗技能培養,主要為原理性實驗,強調驗證性,由各課程的實驗實習課完成。每門實驗課包含若干實驗內容,以驗證、鞏固課堂理論知識為目的,培養地學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綜合性實驗主要強調地理學理論、方法和技術的綜合運用,以解決地理學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主要包括數字測圖實驗、遙感技術與應用、地圖設計與編繪實習等。創新性實驗由學生自擬或自主完成具有創新意義的設計課題或項目,以強化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如網絡GIS開發與地理信息服務實習、自適應地圖可視化與位置服務實習等。該體系一方面便于學生全面了解地理問題解決的各環節,從而真正達到提高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教學與科研的互動,在教學中培養訓練創新思維以及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結語

篇(2)

論文關鍵詞:高校,第二課堂,創新人才,培養

 

面向21世紀的高等教育應該是素質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將突出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作為學生接受知識的主渠道,第一課堂教育歷來備受重視,但隨著社會對人才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高校第二課堂對培育創造性思維、養成創造性人格、鍛煉創新能力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其第一課堂無法替代的價值正日益凸顯。然而,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第二課堂的教育、管理和功能發揮的情況不容樂觀,如何有效發揮第二課堂對創新人才培養的作用成為新時期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第二課堂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優勢

第二課堂是在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程之外,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而開展的一系列有益活動的總稱,是建立在有形教育與無形教育之間的、在時間與空間上更加開闊的可以承載更為豐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摘要的作用,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1、第二課堂活動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豐富性

教育應該是在學生的互動參與中完成的,而不應是單向的灌輸。在高校第二課堂活動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育管理論文,學生對于參與過程有充分的選擇權、自主權,因此第二課堂教育內容與形式的豐富性和中和性可以彌補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第二課堂活動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互動性和靈活性

在傳統的第一課堂教學中,大都采用的是“一對多”的單向交流模式,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差,而第二課堂則多以團隊活動形態存在,較好地形成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之間的多重互動,使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個性、不同需求的團隊成員通過知識的互通、情感的交流、心靈的碰撞獲得相互的交融與促進。同時第二課堂活動突出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學生自主性強,學生既是活動的設計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因此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3、第二課堂活動的實踐性、創造性

與第一課堂的理論教學相比,第二課堂的活動更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讓學生在身親實踐過程中,鍛煉能力、體驗生活與社會、領悟人生哲理。利用第二課堂這一陣地,學生可以廣泛地參與社會工作,在人際關系、工作環境、社會心理等方面得到訓練。在獲得鍛煉和體驗的同時,學生了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適應當前社會競爭的形式和就業的需求,完成“學校人”到“社會人”的轉變。

4、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潛能,激發創造精神

第一課堂多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問題,而第二課堂的問題主要是學生自己在實踐中遇到的。通過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學生受到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良好訓練,將第一課堂中學到的理論聯系實際,加深理解、開闊視野,培養自學能力、組織能力和想象能力,發揮創造力和潛能,激發創造精神。

二、現階段第二課堂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的不足

現階段,高校第二課堂育人體系尚不成熟,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規范運行機制當前教育管理論文,第二課堂教育活動的開展還存在諸多不足。

1、第二課堂活動與教育發展趨勢的不適應性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類生活、交往、學習、工作的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變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將更加突出“以人為本”,突出個性化教育,注重人的全面發展。然而,第二課堂活動由于傳統觀念的束縛,不太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許多活動的開展是就活動而搞活動,缺乏系統考慮與設計,沒有將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作為統一的整體進行統籌規劃與設計,且許多活動的內容呆板、形式單一、層次不高,往往與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步調不一致。

2、第二課堂活動與學生成長需要的不適應性

教育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與發展,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大學生主動參與高等教育,發揮主體作用的意識越來越強。不僅在第一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師生的互動作用越來越多,而且在第二課堂活動上,大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目前許多高校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存在著許多與學生成長需要不相適應的弊病,也存在著滿足不了學生發展需要的問題。如,缺乏活動場所、經費短缺、活動內容不豐富、層次不高,活動多而雜、系統性不強等現象。

3、第二課堂活動與第一課堂活動相結合的不適應性

第二課堂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學術科技、文化娛樂、體育活動、社會實踐等社會適應性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各方面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課堂活動不同于第一課堂教學活動,它存在著盲目性、隨意性、主觀性強與計劃性、穩定性、連續性差等缺點,特別是由于一些高校沒能把第二課堂活動列入教學計劃,與其他教學工作系統考慮,使得第二課堂活動往往與第一課堂教學發生時間上的沖突,導致教學與學生工作的矛盾,學生不能合理安排學習與活動的時間,第二課堂活動受到影響與沖擊。

4、第二課堂活動的評價機制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不適應性

許多高校的第二課堂活動目前還處于一種松散的運行狀態,對各種學生組織(含社團)的管理也是松散的。第二課堂活動開展的自由度較大,缺乏系統性、規范性的管理手段與管理機制,目的性、科學性不強,對學生參與活動的效果沒有比較與評價,什么樣的活動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什么樣的學生適合什么樣的活動,這些很少有人去思考,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沒有跟蹤、調查與反饋,即沒有建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機制。

三、優化高校第二課堂建設的措施

1、促進學生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動,進一步提高第二課堂的參與度

有關調查表明,第二課堂主要是部分學生骨干和積極分子組織的,雖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是仍然有相當部分同學沒有參與第二課堂,參與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可以采取如學習互助小組、“一助一”結對幫扶等措施,促進兩個群體之間的互動交流,使更多同學參與第二課堂,切實擴大第二課堂的影響力。

2、滿足學生的多元化思想需求,進一步創新第二課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大學生的思想需求已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在保證不偏離社會主義大學政治方向的前提下,滿足大學生對第二課堂的不同需求,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第二課堂必須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從組織、宣傳到內容、形式等方面都需要不斷進行創新,更加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比如,可以挑選學生感興趣的焦點、熱點問題,緊緊抓住學生心理特點,解決他們思想和精神上的困惑。

3、提供活動開展的資金保障,進一步改善第二課堂的物質條件

資金是第二課堂組織自身建設和活動開展的重要物質保證。第二課堂組織的資金有多種來源渠道,其中主要途徑是學校院系撥款、企業贊助和參與學生自籌。要擺脫單一依賴撥款的被動方式,積極主動地通過外聯、自籌、節儉等方法自主解決問題。同時教育管理論文,設立課外活動創新基金,并科學引導和規范企業贊助,使第二課堂開展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多元化的發展模式。

4、建立和完善評價與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強第二課堂的制度保證

就評價體系而言,建立科學規范的評價體系有助于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構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值得注意的是,對創新環節的評價,要有方向性、可行性和先進性,不僅要評學生,更要評教師,不僅要評結果,更要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某些學生第一課堂成績不好,就剝奪他們在第二課堂展現自己的機會。高校還應更多地注重對過程的評價,如創新態度、表現和各種能力等,而且應該把大學生是否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放在首位,尤其要注重看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于結果的評價則應該放在其次的位置考慮。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2010年7月

【2】魏保立.大學生第二課堂與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途徑探討[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6).

【3】陶麗.第二課堂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措施[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

【4】周玉,黃金珠.“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實踐探討[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14(3).

【5】羅偉.探索第二課堂教育模式,推進高校創新人才培養[J].北京教育(德育),2009,(Z1).

篇(3)

關鍵詞:拔尖創新人才 培養模式 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b)-0012-01

1 我國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問題根源

近年來,政府和高校加大了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改革力度。教育部啟動了“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并在北大、清華等十所頂尖高校進行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試點。雖然我國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改善,但縱觀世界一流大學,我國在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上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培養思路同時也存在著一定問題。

1.1 教師創新意識薄弱,制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核心所在,而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則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2]我國高校在人才的培養上很大程度上沿襲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創新的文化環境得到制約,學生的個性得不到施展,創造力逐漸減退。

1.2 科研條件缺乏,拔尖創新人才不能有的放矢

與我國相比,美國更加注重科研的投入力量,在科研條件、科研經費、科研人員數量上,均占主導地位。同時,美國政府十分注重與企業間的密切合作,產學研資源的整合度較高。而我國高校科研工作的開展卻迫在眉睫,經費的短缺、設備得不到更新換代、技術的落后、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等都是導致資源得不到優化的癥結。

1.3 理論與實踐脫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校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建立專業理論體系,培養專業人才,尋求知識創新,但專業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更好的應用于實踐。而在我國的教育模式中,過分的強調了對理論知識的繼承和傳授,忽視了理論結合實踐中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中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2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路徑

2.1 著眼選拔,引進推薦入學制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中華民族是蘊育著豐富文化的民族,中國擁有大量的優秀人才,缺乏的是善于發現人才、讓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伯樂。在本科階段,導師應注重尋找有志于做學術研究的拔尖創新人才,重點培養,推薦本碩連讀、本碩博連讀機制。善于并且能夠投身做科學研究的人才往往是專才、奇才,而中國式教育往往希望培養的是全才、通才,無論是搞科研的還是經濟管理的,都需要有很強的溝通協調與組織能力,可是許多專心搞研究的人并不擅長溝通與組織,只是專注于科研工作,這樣,抹殺了很多投身于科研事業的拔尖創新人才。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形成導師制與學分制相結合的雙軌制教學培養模式,導師主要關注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以及做學術科研的能力,努力發現拔尖創新人才,借鑒美國高校以調查書、推薦書來權衡新生是否被錄用為標準,這對于全面了解學生,特別是對發現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極為重要。引進美國的學分制,專業教學計劃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各校開設數量眾多的課程供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這樣可以加強不同學科同學間的交流,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具有積極的作用。

2.2 以學生為主導,興趣與學術研究并存

中國式教育過分地強調知識傳授的重要性,專家學者在講臺上講的津津樂道,聽者則感覺事不關己,更多的是填鴨式教學,誤以為學生學的知識越多,能力就越強,創造力也越大,殊不知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的是自由、寬松的樂土。在高校的教學中,應更多地引進演講、討論、試驗、辯論等多種各具特色的教學手段,以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自由思考,激發討論激辯的氛圍,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2.3 淡化對研究生的要求,重視論文質量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均規定,研究生階段需要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才可獲得學位。這樣的規定一方面培養了學術研究能力;一方面也給研究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學術的數量多了,但質量卻下去了,研究生一味地追求完成論文,不注重創新意識,寫論文只是為了畢業學位,導致我國數量居世界之首,但是能在世界頂尖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卻少之又少。因此,必須加強的質量,重點培養出更多高水平的創新拔尖人才。

2.4 高校與研究院交叉培養,加強國際交流

拔尖創新人才一方面需要有獨特而新穎的創造力,同時,還需要有廣博的跨學科知識、洞悉國際學術前沿的敏銳性,這樣才能不受知識和思維的禁錮,將創新精神發揮到極致。在夯實學校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高校還應加強與中科院研究所之間的學術交流,這樣學生們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真偽,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在實踐中不斷創新。與此同時,開展高水平的國際交流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也非常必要,開展高水平的國際交流可以開拓學生的全球視野,在不斷的討論與實踐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的火花。

學校還應該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重點發展領域,圍繞企業技術創新的重大需求,大力加強與國家部委、大型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加快培養技術緊缺人才,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及推廣應用,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2.5 提高科研人員待遇,改善教育體系功利性價值觀

與各省高考狀元爭相報考經濟、金融類專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潛心投入科研事業的創新人才少之又少,搞研究的人才少,并不代表著有科研能力的人才少。大量擅于科研創新、學術研究的人才,在擇業時更多地考慮就業,而不是投身于研究事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科研人員在物質基礎上得不到保障,從而放棄自己喜歡的科研事業,投身到畢業就業形勢好,薪酬高的行業。這就無形中給科研事業帶來的很大的隱患,因此,提高科研人員待遇,改善教育體系功利性價值觀勢在必行。

科研創新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研究人員長期致力于科研崗位,在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過程中,不僅耗費時間久,補助相對于就業薪資也只是九牛一毛,因此,即便是對科研很有熱情的學生在本科畢業時也選擇了就業,而非考研、考博。在這種情況下,提升研究人員福利待遇亟待解決,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只有給研究人員提供良好的學術研究土壤,讓他們無后顧之憂,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當中,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便有了成長的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本碩一體化;國內外;對比分析

創新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是一國長期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大潮的不斷深入,科技創新在人類生活、經濟發展乃至社會進步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一國的創新能力己成為衡量此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年平均保持9%的快速增長,但這種資源型、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經濟高速發展的要求。面對這種發展瓶頸,我國政府提出必須大力推動創新型國家的建設。2012年7月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時任總書記強調,要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并提出中國要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的目標。時代呼喚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創新人才。

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本途徑,是創新人才成長的奠基工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既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本科教育的必然選擇。近年來,為了應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十分迅速,原有的人才培養體制發生相應的變革。如何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現有的高校本科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2010年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將人才培養體制改革作為難點、重點和亮點內容,并明確提出: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近年我國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培養創新人才,也都取得了一些經驗,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也沒有形成普遍有效的培養模式。而培養創新型人才,一直是國外高等教育的突出特點,不管是從創新人才培養的理念還是效果來看,國外高校本碩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學習借鑒世界教育強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成功經驗,對深化我國本科教育改革,完善課程體系建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美國高校與中國高校的對比分析

在本碩一體化創新型人才培養體制上,由于歷史文化傳統和高等教育制度的不同造成中美高校在培養本碩一體化創新型人才體制上的差別。

1.1 理念:創新人才培養目標

美國高校本碩一體化創新人才的培養一般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強調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同時,突出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美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普遍表達了一種有延續性的發展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綜合性的全面發展,為的是使學生可以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有進一步發展。

中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更多的是培養“人才”,也強調學生的綜合能力,但較少注重學生的個性和創新品質的培養。此外,在已經開展創新人才培養的33所院校中,有一半以上的{校將創新人才定義為學術型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重教學輕實踐、重科研輕能力”的培養理念,不利于我國本科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深入開展。

1.2 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美國高校本科創新人才培養注重學生的興趣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課程設置十分重視給學生廣闊的知識面,并給與學生自由選擇權利。并且開設形象思維課程和創業教育課程,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其創新能力。在教學中,美國的高校普遍采用研討課方式,課堂講授與自學時間的比例約為1:4,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學時很少,教師只起提示和引導作用;學生要在課外進行大量的閱讀、調查、研究、寫作專題報告等,以培養其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等。并且,一些高校通過開展本科生科研計劃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通過科研活動為本科生提供參與科研的機會,鍛煉其創造力和探索精神。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實施的“本科生研究機會方案(UROP)”、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實施的“本科生科研學徒計劃”等。同時,美國高校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采取多種多樣的產學研合作形式,注重與企業的合作,讓學生能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學習成長。

中國高校過分注重專業教育給學生的學習視野和基礎能力都會產生嚴重束縛,從而嚴重影響了對學生思維的開拓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課程改革里然在各高校受到了很大的重視,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總體深度不夠。高校往往重視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課程內容專業化程度高,缺乏個性化,并且學生自由選課的權利受到了很大限制。而當下創業教育還沒有成為一級學科且并沒有創業學科,學生創業課程大多設立為《職業規劃》、《就業指導》之類的課程。此外,我國當前高校創新人才培養體制改革中,教學方式多樣化成為了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一些高校倡導啟發式、探究式教學,并積極形成產學研協同培養模式,雖然仍處于初級階段,但有利于為學生營造自由探索實踐的良好氛圍,為日后改革的深入進行起到鋪墊作用。

1.3 方式: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國外大學對學生課程的考核方式靈活多樣,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美國大學的課程考核一般每學年要進行2至3次,考核方式靈活多樣,如論文、演講、報告等;其考試試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實用性和綜合性。考核方式的多樣化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有助于全面掌握課程知識及提高實際應用能力,也可以有效監督學生平時的學習。

而國內高校現在主要還是采取閉卷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一門課主要依靠期末一次答題來衡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使得培養出的學生往往只具備較高的考試能力或者固定式的答題能力,而其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相對較弱,與市場的當前需求相脫節。

1.4 制度:創新人才培養保障制度

教學質量評價是評估創新人才培養成效的一種方式,旨在總結培養經驗,進一步探索人才培養規律。美國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注重考察教師教學的創新性。從教學態度、教學方式、課堂及課后輔導等全方面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創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這些評價指標的設定充分體現了其培養創新人才的理念,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為使學生不但具備學術精神還具備人文相融的全面素質打下基礎。以學生為評價主體,更能真實有效地反應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有利于了解學生學習中的真實需求。而多元化的人才評價制度一方面有利于更真實地反應教師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更體現了美國高校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的理念。

中國高校傳統的教師評價指標顯示出“重科研輕教學、重數量輕質量”的傾向,從而改變了教師的工作動機。教師們不再注重于改進教學質量、了解學生需求或發現新事物、吸收新思想,而是致力于數量等方面。這在抹殺了教師的創新精神的同時,也造成了創新人才培養的制約因素。同時,教學質量評價時缺少學生評價,也不利于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等情況。近年來我國一些高校在人才評價制度中摒棄了以考試分數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做法,加入了多元化評價方式,旨在科學地評價學生掌握知識及解決問題能力等。

2 德國高校與中國高校的對比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無論在質還是量方面卻難以滿足新時期社會發展對我國工程師人才的需求。德國在工程師培養模上有著鮮明的特色,可以說是引領著世界工程教育的發展方向,盡管我國與德國的經濟、政治、文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但是可以依據我國基本國情,辯證的吸收與借鑒德國工程師培養模式的先進經驗,從而改革和完善我國的工程師培養模式。

2.1 夯實工程基礎

德國的基礎教育十分具有特色,在基礎階段就非常重視激發學生對科學、工程技術知識的興趣,力爭為學生進入高等工程院校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要經過幾次分流才能進入高等工程院校學習,這種嚴格的篩選人才的機制使德國的學生在進入高等工程院校學習之前,就具備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從德國的例子中不難看出,注重基礎教育階段的工程教育與高質量工程師的培養之間是有著密切聯系的。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加強培養青少年科技知識方面制定了一些計劃,從政策上給予了保障,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仍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配合。當前我國工程師的培養任務還主要由高等工程院校承擔,部分工程院校甚至擔負著激發學生對工程知識的興趣、教授基礎工程知識的任務。與德國相比,由于人口及教育結構等因素的制約,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工程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存在著諸多問題。

2.2 制定特色目標

高等工程教育以高等工科院校為主要的培訓場所,德國的高等工程院校自身定位明確,并且立足自身特色制定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無論是培養內容還是培養方式都按照既定的目標進行培養,從而為工程師的培養指明了方向。

而我國的部分工程院校還存在著自身定位不明確及培養目標較為模糊的問題,對院校的建設及人才培養質量也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例如一些國家重點大學和部分普通工程院校都把培養研究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而部分職業技術學校卻把培養目標定位為應用型人才,由于定位的模糊,這些院校在諸如培養內容、培養方式及評估方面也就存在著錯位的模式,各院校沒有形成符合自身情況的發展特色;同時,部分工程院校為了招生及就業等進行盲目攀比,這些都不利于各院校依據自身情況形成特色,同時也不利于我國工程教育的長期發展。因此,我國的各工程院校應立足實際,明確自身定位,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培養目標,這也就成為當今改革我國工程師培養模式的首要問題。

2.3 培養實踐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工程教育與企業聯系更加緊密。德國的工程師培養模式是工程院校與企業建立了密切的聯系。例如:德國的慕尼黑工業大學、亞深工業大學及斯圖加特大學都與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工程師不僅具有扎實的工程基礎知識,而且也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正因為如此德國培養的工程師才能在世界高等工程教育領域享譽盛名。

而我國的工程師在實踐能力方面較為欠缺。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各類教育機構都重視理論的傳授,相對而言卻忽視了對學生技能方面的培養。特別是在高等工程教育領域,工程類院校相對重視科學及工程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通過理論考試就可以獲得學位。因此,需要改革現有的這種狀況,這就有必要學習美國和德國的相關經驗。隨著時代的發展,德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嘗試走校企合作之路,這種方式無論從學校角度還是從企業角度,都受益豐厚,這種方式創造了巨大的社會效益,且難能可貴的是,德國的企業在與院校合作中,顯現出較大的積極性。因此,德國的工程院校在通過與企業合作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所取的成功經驗,為我國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應該努力借鑒。

參考文獻:

[1] 薛煒,中美高校本科創新人才培養比較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05

[2] 張紫杭,中美工程碩士培養的比較研究,中原工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2.03

篇(5)

二、活動主旨:

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普及材料學基本知識,培養科技創新意識;

進一步優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室”管理,著重培養學生創造性地運用課堂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寬基礎、高素質、動手能力強的創新人才,選拔優秀科技作品參加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與挑戰杯比賽;

深化高教改革,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討論科技創新與人文、歷史等各方面人文學科的聯系,激勵同學們從各方面進行科技創新;

鍛煉出一批理論基礎好、能力強的青年師資隊伍,實現教學相長;

三、主辦單位: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分團委、學生會

四、活動時間:xx年11月——xx年3月

主要活動時間:xx年11月——xx年12月

五、主要活動及簡介:

本著“拓展科研素質、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創新能力、加深文化底蘊”的宗旨,樹立“攀登科學高峰,做新世紀英才”的活動理念。本次活動主要從人文與科研、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創新人才培養這四個方面展開,以期能在校內外激起強烈反響,壯大“愛科學,學科學,做科學”的青年隊伍。

我們的走向科研系列活動分四大版塊,十一大項目。

簡介如下:

走進科研系列活動之——集人文素質揚科研精神

1、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科協主席何繼善教授作“人文與創新”知識講座;

講座時間:十二或十三周

地點:新前106或特冶229

負責人:張素文

2、邀請中國創造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創造協會副會長、中南大學高教所所長、“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室”顧問肖云龍教授作“思維創新”講座;

講座時間:十三或十四周

地點:新前106或特冶229

負責人:李雄佳

走進科研系列活動之——參與科學實踐 培養創新精神

1、邀請材料學院知名教授易丹青院長作“材料學前沿知識”講座;

講座時間:十二或十三周

地點:新前106或特冶229

負責人:張素文

2、邀請材料學院知名教授蘇玉長副院長作“材料學基本知識普及創新精神培養”講座;

講座時間:十二周

地點:新前106或特冶229

負責人:張振峰

3、與博士面對面——教你做科研;

邀請材料學院全國優秀博士畢業論文獲得者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學習與科研心得。

活動時間:十四或十五周

地點:新前106或特冶229

負責人:張振峰

走進科研系列活動之——樹科學理念普科學知識

1、“我從xx大看科教興國”演講比賽;

比賽時間:十三或十四周

地點:特冶229

負責人:王婷、邵瑜

2、“走進科研”科普問卷調查:

時間:十二——十三周

負責人:王婷、邵瑜

3、flash動畫大賽

時間:11月

依靠單位:材料院信息部

負責人:肖豐強

4、“有了夢,就把它畫圓”征文比賽

時間:十二——十四周

負責人:王婷、邵瑜

走進科研系列活動之——創新改變世界,材料構筑未來

在前幾期的“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室”的活動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彌散強化銅高溫塑性研究》運用了目前國內先進的gleeble-1500熱模擬機,對彌散銅合金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對當前工業生產有較強的指導作用;運用超低溫液氮處理方法使rm80鋼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其實驗手段屬國內前沿等等。

在XX年11月13日至17日舉行的中南大學第一屆“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材料院“創新人才實驗室”選送了17件作品,其中有5件獲得了校極大獎,使我院列理工農醫類團體總分第二名。

1、第五期“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室”啟動儀式,暨第四屆論文報告會;

講座時間:十二周——十三周

地點:新前106或特冶229

負責人:李雄佳

2、第五期“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室”人才選拔和過程管理:

時間:xx年11月——xx年3月

負責人:李雄佳

六、活動報道方案:

邀請校電視臺、校廣播電臺作實況報道:

團總支、學生會宣傳部將就本次活動在校園內外作全方位的宣傳報道,制作大量的宣傳板、宣傳橫幅、宣傳海報、網絡報道進行宣傳。

七、活動影響及效果:

激發廣大學生科研熱情與創新意識,增強專業信心。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充實科研知識、管理知識和其它人文知識。

本項活動引起校、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并積極予以支持。校團委將本項活動作為重點項目并進行“基地化”建設。

材料學院學生會科實部

篇(6)

關鍵詞:專業學位;實踐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7-0229-02

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技術、新理論、新知識日新月異,職業分工越來越細,職業的技術含量和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對專門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大批量、多規格、高層次的特點。隨著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碩士研究生的就業去向已更多地從教學、科研崗位轉向實際工作部門。同時以工科為主體的高校,面臨著原有部屬院校資源優勢逐步喪失,需要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等諸多困境。而擴大發展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無疑是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積極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教育的必然結果。但是如何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卻成為了很多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從筆者所在的以信息學科為特色和優勢的院校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際出發,以電子信息學科群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為例,探析了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體系的構建。

一、適應電子信息行業特點,明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定位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以來,電子信息技術幾乎無處不在,以電子、信息、通信、控制等領域的多個學科所構成的電子信息學科群的相關研究領域逐步擴大,研究重點不斷變化,學科自身也不斷發展、延伸和擴展,學科內容與分支急劇膨脹。同時電子信息產業又是以人的智力勞動為主的高技術產業,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本。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面臨著人才總量嚴重不足和人才層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缺乏高端技術專家和復合型人才。隨著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壯大,競爭的加劇,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復合型人才成為電子信息企業緊缺人才,也是各企業爭相搶奪的資源。國家對電子信息行業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急劇增加,必然要求高等院校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借鑒國內外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經驗,可以確立電子信息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應該以“實踐能力”為重點任務,堅持“以生為本,創新為先”的電子信息領域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并將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貫穿于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

二、理順教、學、研關系,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

研究生培養方案是制訂培養計劃、開展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工作的最基本性、綱領性文件,也是進行研究生培養質量管理、檢查與評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據,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標準,指引著研究生培養的方向,影響著一定時期內所培養研究生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綜合素質以及研究生就業競爭力和學校的聲譽等。所以首先要制訂符合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案。面對社會多樣化需求和學生能力發展需要,在“以生為本,創新為先”電子信息領域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的指引下,需要進一步理順教、學、研的關系,構建一套適合于電子信息學科群專業學位研究生成長的人才培養體系方案。培養體系方案中,要注重研究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基石,就是實踐能力。圍繞“實踐能力”這一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核心競爭力,創建“雙創并重,三環一體”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電子信息領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雙創”即為“創新”“創業”。將實踐能力培養上升到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培養的高度。信息通訊技術的融合與發展推動了社會形態的變革,催生了知識社會,使得傳統的實驗室邊界逐步“融化”,進一步推動了創新模式的嬗變。研究生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教育,圍繞“不斷提高國民素質、培養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要的人才”這一教育總體目標,以新思維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是為了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需要,運用已知的信息,不斷突破常規,發現或產生新穎、獨特的有社會價值或個人價值的新事物、新思想。運用創新思維可以找到多種解決方案,跳出傳統思維的框框,洞察發展趨勢,建立新的思維方法。創業是一項卓有抱負的選擇。創業是艱辛的,必須具備不怕吃苦、不怕失敗、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創業更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有精心的準備,更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創新是創業的精神基礎,創業最好引用創新的成果,而創新又最好融合到創業的實踐中,這樣才能有利于發展。并以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為核心,構建“三環一體”。

“三環”則是“教學、科研、論文”。在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社會實踐等教學環節中滲透和強化實踐理念,構建創新教學課程體系,注重學生形式邏輯思維、辯證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靈感思維、發散思維、收斂思維、逆向思維、系統思維的培養。在教學環節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有助于培養研究生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生產應用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幫助研究生進行自我認知,激發創新意識。

在科學研究環節中,密切產學研用相結合,拓寬研究課題渠道。搭建主動與國家級科研院所合作的“院地合作”、主動地向高新技術開發區、微電子工業區、特色工業園區等新興園區靠攏,與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合作的“走進園區”、推進特色優勢學科與相關技術領域的重要創新型企業的戰略合作的“校企聯盟”以及利用學校重大科技成果、深厚的學科基礎和人才優勢,與政府投資機構、企業和社會投資家,聯合創辦獨立面向市場的股份制高科技企業等的“創辦企業”等產學研合作教育平臺,構建創業式研究實踐體系。

論文環節是研究生“教學、科研、論文”三環的核心。碩士學位論文工作的目的在于培養碩士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知識解決本門學科內的理論或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碩士生研究生在進行科學研究方面受到比較全面的訓練,以獲得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技能。尤其是專業學位研究生,一定要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工作應結合工作實際,注重論文工作應用價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必須強化應用導向,論文選題應來源于社會實踐或工作實際中的現實問題,有明確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論文可以采用調研報告、規劃設計、產品開發、案例分析、項目管理等多種形式。

通過前面的教學環節、科研環節的訓練,在論文環節達到交叉融合,相輔相成,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均衡有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體系。課程學習和科研工作為完成高質量學位論文打下了良好基礎。論文環節貫穿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始終,在教學和科研過程中,尋找論文的亮點工作,并以完成論文來指導課程的選修和科研過程。

三、創新教育管理方式,完善人才成長保障機制

通過研究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和政策,圍繞“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采取強有力措施,凝聚師生團隊、構建學科科研大平臺等多重保障,解決電子信息領域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實施的環境與保障問題,支撐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培養,切實保障人才實踐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大力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含創新成果獎勵、國內外訪學交流、高水平研究生創新團隊培育、研究生科技創新基金等獎勵支持計劃),出臺助管、助研、助教“三助”支持計劃、研究自主創辦品牌學術活動支持等相關文件,引導和激勵研究生教育教學工作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并對研究生教育進行規范管理,建立和逐步完善“多維立體,保障到位”的電子信息領域創新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為培養研究生實踐能力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通過創新團隊,創新生師隊伍建設,為培養研究生實踐能力提供良好的團隊人員保障;通過一系列面向電子信息產業鏈的科研、教學大平臺的建設和完善,為培養研究生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環境條件。

四、結語

篇(7)

【關鍵詞】創新實踐;創新人才;實踐教學;科研項目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CHANG Hui-qing WANG Hao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03, China)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is the targe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is the carrier of the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e source of innovation practice lies in the reform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management and system, and guide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other practiceal research projects, and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nnovation practice and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Innovation practice; Innovative talents; Practical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目前創新人才的培養已成為各國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標之一[1]。而培養人才的培養實踐是關鍵。通過其中以實踐為基礎的大學科研訓練,可以讓學生掌握科學實踐的基本知識、方法和技巧,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思維方式和創新精神,以及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因此以科研為基礎的實踐教學具有重要的創新能力培養作用。

以項目為載體實踐內容,可以讓學生模擬研究者的研究活動,始終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能力。整個創新性實踐項目過程,從搜集資料、確定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到最終形成階段性成果,創新性實踐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研能力,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但創新型實踐是和高校教學的各個環節有密切的聯系,并且融入到教學體系的一個系統工程。因此提高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 深化教學改革,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平臺

1.1 推出精品課程,加強特色課程的培育與建設

精品課程是一個專業,乃至一個學科的基石,打造一批精品課程和優質課程。精品課程的推出可以更加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發現值得了解和關注的研究內容,然后學生才有思考的方向。因此,在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中發現、培育具有特色的特色課程,可為創新人員的培養提高支撐體系。

1.2 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

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特點、發展方向和興趣。如何能根據學生的上述特征,在實踐的過程中指導教師能為學生量身定做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學習計劃,對一些特別的學生專門為他們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增加特殊訓練環節,勢必激發其創新的潛力和動力;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雙語教學結合國外原版教材采用啟發式、研討式、案例式等探究式教學方式,通過開設專門的科研訓練課、盡早進入教師實踐室或課題組等途徑更多地將科研活動與社會實踐引入教學過程,積極探索科研訓練課程教學的新方式[3]。

1.3 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加強推廣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

教學方法的不同,會起到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必須把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相結合。在普及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發揮互聯網為基礎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意識,擴展教學資源,擴展教學時空,進而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4]。如引進教育部新世紀網絡課程優秀教學課件,建立校內網絡教學平;學生也借助自己網站設留言板,建立網絡學習園地,作為師生溝通和交流的渠道。另外在實踐學習中,充分體現學生以一個主動參與者的身份進行學習,學習興趣獲得極大的提高,并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技能,團隊合作能力,獲取和評價信息的能力。

2 構建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

明確學科大類平臺課程之后,應將理論課程和實踐活動相結合來強化學生學科知識結構。因此,構建學科平臺課程的實踐環節,從實踐教學、畢業專題實踐、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科技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不同形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并注重在具體的實踐環節中落實創新人才的培養特色[5]。

2.1 改革原有實踐教學模式,創建新型實踐教學中心平臺

2.1.1 參與實踐教學,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實踐內容一般分為驗證性實踐和創新性實踐內容。通過提出和提供創新性實踐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新型實踐教學中心應依靠各學科帶頭人和專家教授的力量,轉變教學觀念,改進實踐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教學模式,形成合作性、自主性、研究式的學習方式。

高校教師,尤其是科研學術帶頭教師在實踐指導的過程中,按照課題研究進度和計劃,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研究內容和要求,達到師生共同探索,一遍老師可以有充足的時間與學生共處,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增加了交流機會多。此外,項目在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為學生傳授知識時,可以激發學生活躍的思維、求異的精神,同時拓寬帶教人員科研研究思路的源泉;由于學生參與科研的熱情高、積極性強,在實踐過程中有時會提出帶教人員知識范圍以外的問題,這樣可能啟發導師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與能力,積極申報課題,出成果,以滿足學生更高層次的需要,從而實現教學相長。

2.1.2 開放實驗教學中心,鼓勵學生自主創新

提倡學生提出新穎的課題,利用本校實驗教學中心,鼓勵他們大膽創新。學生按照科研小組的形式,自行選題,提出科研思路,確定研究內容和設計實驗方法和技術路線。并且撰寫項目申報書,通過專家審核、論證其可行性。如果方案得到專家認可,還可申請一定數量的經費資助,并將其實踐結果進行總結匯報,寫出科技論文,力爭公開發表。通過開放實驗教學中心,讓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實踐,不僅可使學生初步建立科研思路,進行科研工作的整體體驗,培養了科研團隊協作精神,并在初次的研究實踐中學習到了文獻檢索、資料收集的方法和學術規范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了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優秀者脫穎而出。

2.1.3 依托畢業實習基地,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高校實習基地不僅是教學、科研的場所,同時也為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畢業實習基地。學生進入實踐基地實習后,導師給出基本課題,啟發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課題進行充實。首先,通過查閱和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對課題內容,目前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初步了解,課題組的教授、博士生、研究生進行指導。然后,在大量文獻閱讀的前提下,確定科研內容、設計技術路線。同時,在科研完成的過程中,能熟悉一流儀器設備的操作和規范使用。在同研究員、教授和研究生一起工作的過程中,他們科學求實的科研態度,嚴謹周密的科研作風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科研素質的培養。

2.2 強化畢業專題實踐,注重創新能力培養

2.2.1 重視畢業實踐

畢業實踐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學習的深入與升華。在畢業前,組織學生進行一段時期的強化訓練,把大學階段所學專業課程進行回顧與總結,根據學生的實踐單位性質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配備一定教師根據實踐單位性質對學生進行“模擬實踐”。

2.2.2 調整教學計劃

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實際表現,進行了教學計劃的調整。例如可以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提前進行。這樣,避開學生頻繁參加畢業工作面試,學生可以安心在校進行畢業實踐、畢業論文的撰寫;二是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為畢業論文(設計)的撰寫做準備,寫出質量較高的畢業論文。

2.3 利用課外科技實踐活動,開發創新性實踐教學的有效載體

為了更加有效地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開發創新性實踐教學的有效載體,形成了以“挑戰杯”、“大學生訓練計劃”等學生科技作品展為載體,以創業大賽等為主體的課外科技實踐活動體系,并在一系列的科技實踐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和渴望解決問題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研究、實踐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4 結合科研,加強實踐基地建設

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和完善生產實習基地,創建“零距離”產學研結合示范實踐教育基地。加強與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溝通、聯合與共建,將實踐教學真正延伸到社會,實踐與創新并舉,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建立穩固的、更廣泛意義的產學研結合實踐基地。

3 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設立創新人才單項獎學金、對創新人才推免研究生名額單列等創新人才獎勵制度,繼續設立學生創新基金和實施大學生科研培訓計劃,進一步加大實行創新教育學分制的力度的基礎上,努力健全和完善創新人才的獎勵與資助制度;通過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教師的文化修養,為創新人才培養塑造更濃郁的文化氛圍;通過繼續開辦專門化、系列化的高水平學術講座和論壇,為創新人才創辦學生刊物提供更好的條件,積極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本專業、跨專業、跨校、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學術交流活動等,努力形成一種有利于學科交叉和知識碰撞、有利于形成學生更為廣闊的發展視野、有利于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發展環境的創新人才培養氛圍,同時使各類創新人才成為全面開展創新教育實踐的典型和樣板,從而激勵更多、更好的學生成長為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

總之,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創新實踐的提出需要與高校相關方面配套的改革措施作為支撐,而且高校教學始終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基礎,通過創新的實踐加以鍛煉和熏陶,必定能為培養創新人才大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卓.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視界,2013,16:14.

[2]李麗潔,施瑞,陳樹森.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中的實踐教學[J].實踐技術與管理,2011,28(3):163-165.

[3]許家瑞,周勤,陳步云,等.構建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實踐技術與管理,2009,26(5):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igao视频| 真实的国产乱xxxx|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 两个人的www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 被几个男人用按摩器折磨 |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h动漫|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青青青草国产线观| 欧美人与禽2o2o性论交|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 熟女体下毛毛黑森林| 鲁丝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小12萝8禁在线喷水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av天堂永久资源网| 国产怡春院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