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網絡與信息論文

網絡與信息論文

時間:2022-06-05 09:18: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網絡與信息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網絡與信息論文

網絡信息論文:淺議網絡營銷與信息交流

【摘要】:本文從信息交流的角度對網絡營銷興起和發展進行了探討, 分析了網絡營銷所面臨的問題, 并提出了解決辦法。

【關鍵字】:網絡營銷 信息交流

自從1995 年互聯網完成商業化以來, 利用互聯網及內聯網、外聯網開展網絡營銷逐漸成為信息時代市場營銷的一個熱點。全球網上交易額在2001 年估計為6000 億美元, 高盛公司預測到2005 年這一數字可以達到415 萬億美元, 而利用網絡進行信息傳遞和交流, 在網下完成的交易則數額更大。網絡營銷這一新的營銷方式為什么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如此迅速的發展; 如何更好利用互聯網開展營銷活動。本文擬從信息交流的角度對網絡營銷原理進行探討, 并對網絡營銷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筆者認為網絡營銷興起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交流在現代市場營銷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貫穿營銷的全過程, 而互聯網在信息交流方面又具有相當強的優勢。

1.信息交流是市場營銷的基礎

美國著名營銷學專家菲利蒲·科特勒認為, 市場營銷是“個人和集體通過創造、提供、出售并同別人交換產品和價值, 以獲取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這一過程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交換使交易雙方獲得所需所欲之物, 交換的前提是買賣雙方必須了解關于對方的信息: 賣方必須了解買方需求才能使自己的產品符合市場需要, 而買方也必須了解賣方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的信息, 并進行比較和判斷, 才能作出是否購買的決定。

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看, 整個營銷環境是一個不對稱的信息場。以消費品市場為例: 市場主體包括企業、消費者和政府。三個主體形成了三組經濟人對偶: 企業與消費者、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

企業與消費者對偶是主要矛盾。在交易活動中, 這兩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雙方都擁有不為對方所知的“私人信息”: 消費者知道自己的需求, 包括對產品品質、價格等的要求而企業知之甚少; 企業了解自己產品的質量、成本、服務等信息而消費者則不清楚。不對稱的信息損害的不僅僅是信息缺乏者也包括信息的擁有者, 因為不對稱信息所導致的不確定性將阻礙交易的進行, 從而雙方的目標都難以實現。信息的“對稱化”主要有兩種途徑: 一是政府管制, 要求明碼標價、產品質量認證、提供說明書等; 二是參與者“發信號”, 比如企業做廣告, 消費者向售貨員說明購買要求、接受廠家的市場調查等。“對稱化”的過程也是信息交流過程, 這種交流貫穿于營銷的全過程。企業在產品開發前所做的市場調研, 在產品開發階段進行的消費者測試和試銷, 在銷售階段所做的廣告宣傳和企業公關活動都是為了降低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以促進銷售的行為。同樣, 在市場營銷中還存在企業與企業之間(包括與競爭者以及與合作者之間) 的信息交流, 企業內部員工間的交流, 企業與政府的交流。從某種意義上講, 市場營銷活動就是信息交流活動。正是由于營銷活動依賴于信息交流, 而互聯網又是一種新的信息交流平臺, 這正是網絡營銷興起的根本原因。

2.信息交流工具的互聯網的優勢

在互聯網應用于營銷活動以前, 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以及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主要依靠傳統方式進行。傳統的信息交流方式在交流的及時性、廣泛性和深入性等方面往往難以兼顧, 而互聯網的應用集中了各種信息交流工具的眾多優點,這些優點主要體現在:

(1) 覆蓋面廣。目前, 互聯網已經成為連接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信息傳輸干道。到2001 年底, 全球已有5 億用戶上網, 而且增長速度相當驚人。我國的網民人數從1998 年底的210 萬已經增加到今年6 月底的4500 萬。這一特征使互聯網成為任何一種信息交流工具都無法比擬的溝通范圍最廣的媒體, 這為企業進行跨地區或跨國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覆蓋面廣的第二個表現是互聯網聯系著市場營銷的各種參與者, 生產者、消費者和其他主體都在同一平臺上, 這為在整個營銷過程中利用互聯網創造了條件。

(2) 交互性。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信息交流是市場營銷的基礎。在各種交流手段中, 口頭交流是雙向交流, 但范圍有限; 信函交流速度慢; 電話也是雙向溝通媒體, 但只能傳遞聲音信息; 電視、廣播屬于單向傳播媒體, 不能得到及時反饋。利用互聯網能夠交互式地提供信息, 交流雙方可以進行實時的信息交換, 大大縮短了用戶信息反饋時間, 使企業能迅速覺察到市場環境的變化, 及時調整自己的營銷方案并形成閉環營銷正反饋系統, 在操作中實施動態跟蹤監控, 企業的柔性和組織與環境的互適性也得到顯著提高。

(3) 信息可存儲。互聯網聯結的是計算機, 計算機具有存儲信息的功能。廣播、電視、普通電話無法存儲信息, 在傳遞信息時, 交流雙方必須同時在信道兩端, 否則交流無法進行。為提高接觸率, 廣播、電視都只能重復發送信息, 這又會提高成本。而網上信息是存儲在服務器里的, 只要服務器在工作, 對方可隨時接收, 這使交流具有了跨時空的特點,有助于擴大交流的范圍。

(4) 可傳遞多媒體信息?;ヂ摼W可同時傳遞圖象、文字、聲音和一切可以數字化的信息。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 信息需要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有的適合用文字, 有的用圖形效果好?;ヂ摼W的這一特點可以為各種形式的信息交流提供方便。

(5) 開放性和共享性。用戶無論背景如何都有權平等使用這一工具而不受限制。一般的大眾傳媒信息有很多障礙, 如身份、信息內容、財力等, 而互聯網的限制則很多。這可以讓更多企業和個人通過它和接收信息, 提高了信息接觸目標受眾的機會。在企業內部, 互聯網和內聯網、外聯網的使用使信息能被不同部門和合作伙伴共享, 信息的效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有利于企業更好適應市場的變化。

(6) 經濟性?;ヂ摼W上的信息交流是將各種信息轉換為二進制碼進行傳遞, 可以節省在現實世界進行信息交流時所需的大量印刷、場地、郵遞、交通、人員等費用。對制造商來講, 與顧客直接交流將減少對中間商的依賴, 從而使營銷鏈條縮短, 能節約銷售成本。交流成本方面的優勢對企業開拓市場也有幫助, 傳統的交流方法由于成本高, 商家為節省費用往往將顧客分為高價值客戶和低價值客戶, 與前者經常溝通, 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互聯網的使用可以讓低價值客戶也能得到這種服務, 從而吸引更多顧客。

(7) 功能集成?;ヂ摼W將傳統市場營銷中不同形式、不同階段的信息交流, 如廣告、市場調查、交易指令的傳遞等集于同一平臺, 使得市場營銷的大部分工作, 如信息收集、收款、售后服務等都可借助于互聯網、內聯網一氣呵成, 從而使互聯網成為一種全程營銷的渠道。對消費者來說, 互聯網讓復雜的信息交流簡化為簡單的點擊行為, 從而使他們的購物變得更方便, 商品信息查詢、比較、購買、售后服務都可坐在電腦前, 按動鼠標就能完成, 還能節省時間和交通費, 降低了購買成本。

(8) 一對一溝通。利用互聯網和數據庫技術可以分析客戶的行為, 針對每個客戶的特征和要求提供不同的服務, 客戶的意見能得到及時的處理, 讓客戶時時感到被關心和重視。這種溝通有助于滿足消費者對尊重和自我價值的需求,建立企業與消費者的良好關系。著名商務網站Amazon 業務迅速擴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9) 信息可檢性。在信息量呈幾何級數遞增的所謂“信息爆炸”的時代, 無序的信息對用戶來說是一種災難。用戶尋找信息時, 如果信息搜尋

困難, 成本太高的話, 他就可能放棄搜尋。這對于信息交流來說, 是一種重大的障礙?;ヂ摼W有大量的搜索引擎為用戶檢索提供方便, 可以降低信息搜尋成本, 這不僅對搜尋者有利而且使發送者接觸

目標的機會更大。

(10) 交流隱蔽性。在網上進行信息交流時, 雙方是不見面的, 也沒有第三人知道交流的內容, 因此交流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對用戶來說, 這有助于減輕心理壓力, 用于市場調查能提高數據的真實性。用于交易時, 使交易也具有隱蔽性,對于許多不愿意在購物時被別人打擾, 不愿讓別人知道自己所購商品的消費者來說, 這一特征是他們選擇網上購物的主要原因。 3.新的營銷環境需要互聯網

網絡營銷的崛起與全球營銷環境的新變化也有密切的聯系。進入20 世紀90 年代以后, 全球營銷環境呈現一些新的特點:

(1) 市場全球化。在這種背景下, 各國各地區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 交易的規模和范圍更大。廠商與購買者在時間、空間、質量、價格等方面的背離也更明顯。交易中個體的信息搜尋超出了國界, 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市場交易規模、范圍和環境的改變要求新的交易方式與之適應, 網上交易是人們對交易方式選擇的結果。

(2) 消費者更加強調自我。研究表明, 消費者對自身地位的認識與收入有著直接的關系, 在消費者收入較低的情況下, 大批量的生產有助于降低成本, 使產品廉價實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產品的豐富和消費者收入的提高, 人們對價格的敏感性降低而更加強調自身的價值, 重視個性化。技術的發展, 特別是柔性制造系統的應用又使這種個性化消費成為可能。消費個性化要求生產廠家與消費者建立一對一的信息溝通, 隨時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和差異。新的信息交流工具必須能同時進行大量的點對點的信息交流, 計算機網絡正是滿足這一要求的最佳選擇。

(3) 關系營銷理論被眾多企業接受。關系營銷強調的是廠家與用戶之間建立與維持長期的良好關系。由于競爭激烈、需求變化快, 爭取新的顧客比維持老的顧客困難得多, 據估計爭取一個新顧客的費用是維持一個老顧客費用的5倍,爭取更多的回頭客是新時代市場競爭的重要內容。對消費者來說, 購物不僅是生理需要, 更希望得到尊重與承認, 讓消費者感到被重視是留住顧客的重要手段。對廠商而言, 隨時與消費者保持信息交流, 讓他們感到被廠商關注, 自己的意見被廠家重視是有效的營銷手段。互聯網作為一種即時互動的交流工具, 具有這方面的優勢。

(4) 營銷環境更復雜, 對信息處理的要求更高。經濟的發展使信息量激增, 對企業的信息處理與分析預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的出現和普及為信息處理提供了高效的手段, 處理手段的提高要求信息收集活動的高效率。傳統的信息搜集方法不僅范圍小、效率低而且不適應計算機處理, 計算機的處理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ヂ摼W的使用使這一狀況得到改變, 從網上收集信息來源更廣, 傳遞迅速, 更重要的是這些信息都是數字化的信息, 便于計算機處理。使得企業能做出更靈活的反應。

(5) 社會信息化程度提高。70 年代以來,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 社會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在企業, EDI、CAD 等技術使計算機在生產和管理的各個領域得到應用;在商業領域, PO S 系統被廣泛采用; 在金融領域, 金融電子化、數字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在制造業, 柔性制造系統的使用使網上定制成為可能; 而在家庭, 電話、電腦的普及率也不斷提高, 這些變化都為互聯網在市場營銷中的應用提供了較為充分的物質基礎和社會條件。

可以看出, 新的營銷環境所呈現的新特點需要一種能與全球消費者、合作者進行即時的雙向溝通并能即時處理各種信息的信息交流工具, 而互聯網正提供了這種可能性。

4.網絡營銷的缺陷和解決辦法

互聯網作為一種信息交流工具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網絡營銷在實踐過程中也面臨許多問題, 其主要表現有:

(1) 信任問題。在信息交流中, 雙方的信任程度直接影響交流的效果。如果對對方提供的信息缺乏信任, 很難想象這種交流有什么意義?;ヂ摼W為交流雙方提供的是一種虛擬的不見面的交流空間, 其開放性的特征更容易使人對網上信息產生不信任感。這成為影響網上營銷發展的重要障礙,CNN IC 在2002 年7 月的調查表明, 我國網民認為網上購物的最大問題是“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及廠商信用得不到保障”(占3619% ) , 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①讓消費者熟悉網站。熟悉是信任的必要條件, 許多網站利用傳統媒體和開展公關活動宣傳網站的目的就是建立信任。對網上購物的優點和網上購物者的親身體驗多加宣傳, 也能減少消費者的顧慮。

②采取一些符合消費者習慣的能增強信任感的措施, 如建立商店實體或與傳統商家合作, 以及完善售后服務等。著名網站Amazon 吸引客戶的重要經驗就是有完善的退款保證。

③發揮政府和其他社會組織的監督認證職能。建立認證中心是許多國家發展電子商務所采取的措施, 我國在這方面也開始起步。政府可以采取幾方面的措施來增加用戶的信心: 一是完善法律法規。對網上欺詐行為進行更明確的定義,并加大懲處力度; 對網上交易實行更嚴格的退換貨制度及其它質量保障制度。二是充分發揮政府網站的監督職能。政府網站由于具有權威性和唯一性的特點, 利用它提供網上企業的資信信息, 公布信譽良好的或信用不佳的網上企業名單以及接受消費者投訴,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用戶對網上購物的擔心。

④對上網商品的選擇。經濟學將商品按消費者在購買前對其質量的確定程度分為尋求性商品和經驗性商品, 前者指購買前可以確定其質量的商品, 如書籍、日用品等; 后者指購買后才能確定質量的產品, 如家電產品、服裝等。對于尋求性商品只需要提供價格、購買地點等信息消費者就可以決定是否購買, 而對經驗性商品除了提供信息外, 消費者往往還要試用才能作出購買決定。所以, 一般來說, 更適合在網上銷售的商品應該是尋求性商品。

(2) 信息安全問題?;ヂ摼W是一個開放式的網絡, 它所采用的TCP?IP 協議和UN IX 操作系統本身也有安全方面的漏洞。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存在信息被截取、篡改和濫用的情況, 最近幾年關于上網用戶的銀行帳號和密碼被人從網上竊取的報道很多, 而用戶上網購物的記錄被商家出售的新聞也不少。這造成許多用戶不敢進行網上交易。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法律和技術兩方面著手: 首先是加強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 比如隱私權保護法和打擊竊取網上信息的法規等; 其次是在技術方面通過加密技術、防火墻技術以及認證技術的應用或利用虛擬專用網來防止或減少信息被竊取和篡改的可能性。

(3) 費用問題。上網費用比較高, 對用戶來講就是信息交流的成本高, 這成為阻礙網絡營銷推廣的一個重要因素,CNNIC 的調查表明, 網民對互聯網使用中不滿意度最高的問題是費用高(14.3% 的用戶對費用很不滿意)。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依靠網絡服務業自身的發展, 網絡服務業屬于邊際成本遞減的行業, 用戶越多, 新增加一個用戶所需增加的成本越低。隨著上網用戶的增加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費用問文秘站-您的專屬 秘書!題應該能夠得到解決。在互聯網普及的初期, 電信部門可以犧牲一點部門利益, 降低上網費以吸引更多用戶, 從長遠來看, 這對用戶和電信部門自身都是有好處的。

(4) 物流問題?;ヂ摼W的主要優勢體現在信息交流方面,在物流方面, 除了數字化產品或服務可以通過網絡提供外,其它商品的傳送還需要利用傳統分銷渠道, 降低物流成本可以從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建立專門的物流企業負責商品的存儲和傳送。利用它們的規模優勢可以降低單位商品的物流成本, 這正是社會分工帶來的好處。二是可以利用互聯網降低資源浪費。據統計, 我國目前的貨車空載率達30% , 不僅極大的浪費了運力而且造成交通資源的緊張。互聯網作為信息溝通平臺, 用來及時撮合待運客戶與空載車對

合理分配運力、降低運輸成本都有好處。三是與傳統中間商合作。它們一般比較接近消費者, 與這些中間商合作不需要新的投資, 也是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種有效途徑。

互聯網在信息交流方面的優勢為網絡營銷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同時, 它的不足之處也使網絡營銷面臨許多問題, 但隨著網絡營銷實踐的發展, 人們一定能揚長避短, 網絡營銷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網絡與信息論文: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探討與研究

[內容摘要]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教育,是培養學生計算機意識、普及計算機文化、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的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性課程,網絡的發展,尤其是國際互連網(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現,將信息技術的教育向網絡化大力推進。本文是本人在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就基于網絡下的教學活動,介紹自己的實踐和體會。

[關鍵詞] 信息技術 網絡 Internet 交流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必修課程,和其他學科相比較,信息技術課有著兩個突出的特點:

1、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更新非常快。信息技術的變化日新月異,軟硬件技術的更新非??欤畿浖凶顬橹匾牟僮飨到y,當人們還未完全熟練Windows 95時,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Me 、Windows XP一個接一個的出現,使人們不禁要困惑自己是不是還跟得上知識的更新??梢赃@樣講,即使今天向學生教授的是今天最流行的東西,可能明天就已經煙消云散,而成了過眼云煙了;而硬件,幾乎是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要更新一次,曾幾何時,80x86的機器一統天下,PⅡ, PⅢ,PⅣ的相繼推出,不經意間就把它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計算機的軟硬件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更新,促使該學科的內容也要隨著不斷地更新。信息技術課程內容迅速更新換代的特點,要求整個教材體系和課堂教學必須跟得上更新換代后的需求。

2、信息技術教育集知識性和技能性于一體。信息技術課程的綜合性很強,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其他學科注重地是打好基礎,而信息技術課程則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能。

信息技術的這兩個顯著特點必然要求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要與傳統的其他課程不一樣。傳統的教學大都是在教室里采用"書本+粉筆"的模式,網絡的不斷推廣和普及,為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F在的中學,特別是達標中學大都有了自己的校園網,有著自己的網絡教室,這樣為我們更好地從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育提供很大方便:

一.在網絡教室上課

中小學地信息技術教育注重的是培養中小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與意識,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只有一條途徑,那就是多實踐,多動手。在中學的信息技術課程里,除了少量有關計算機的基礎理論知識的章節無需通過演示說明外,其他的大部分是實踐操作性的內容。在課堂上要強調的是學生操作技能培養,把上課地點設在網絡教室,教師以"任務驅動"方式,以某個實例為先導,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教授相關知識。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前,通過認真聽老師的講解、仔細觀察老師的操作演示,就可以馬上在自己的電腦較熟練地操作,消化吸收本課堂的知識,并及時反饋信息給教師。在網絡教師上課,教師也可以把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析及注意事項以WEB頁面的形式儲存在Web服務器上,供學生自學使用。

二.通過聯網的機器在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相互的探討與交流

現在的網絡教室一般都裝上了多媒體網絡教學軟件,如南京遠志科技的LanStar,北京深藍易思的EasyClass等,借助這類軟件,可以很好地實現學生與老師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探討。對老師提出的某個問題,學生可直接用文字或聲音與老師交流,也可以在同學之間形成一個討論小組,相互探討,學生還可以就個別問題單獨向老師提問,老師也可以方便地在教師機監視控制學生機的操作情況,在課堂的有限時間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指導性。這種學習方式,有助于教與學之間的雙向促進,集中體現了現代教學的開放性、針對性、合作性及情境創設的原則。

1、增加學生與老師之間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借助網絡這個虛擬平臺,在網上參與交流學習體會,可以使平時比較內向不敢發言、表現欲較低的同學積極大膽地發表自己地看法,通過網絡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寬松自然的學習環境。

2、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在網絡教師里,把全班分幾個小組,各小組成員的分配采用互補的形式,即層次高的、中等的、低的來搭配,使學生在上機學習時能互相帶動,互幫互學。讓每個小組出一版電子報刊,各個小組成員之間就要相互協調分工,有的要負責統籌,有的要文本輸入,有的要負責圖片處理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獨立思考和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非常有好處。

3、有助于學生的創作性思維活動。教師通過創作適當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啟發、引導學生自行創作,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維空間,完成一定的作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最后老師還可以把學生完成的比較出色的作品在網上向其他同學展示,讓學生在自己同學中比較,從同學中學習,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方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時,我們一直主張這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整個教學的重點已經由老師如何教轉向學生如何學,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最有益、最有利、最有力的"教學工具",他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別是在學生放任自流的學習時,將起到最大的限制和控制作用。

三.通過Internet獲取更多的知識

Internet是個大課堂,它的信息包羅萬象。從Internet獲取知識,是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一種很重要的手段。網上的新聞、教育、科技、文化、娛樂等方面的內容正是學生很想了解的。在Internet上,學生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查找資料,而且這些信息都是比較詳實,比較全面的,這對擴大同學們的視野、豐富同學們的知識面是非常有好處的;網上的BBS論壇、留言本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與他人交流溝通的新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可以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學會向他人尋求幫助;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網絡知識競賽,組織個人網站的評比,可以發展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F在的Internet上,有很多的教育類網站,非常便于同學們補充課堂知識和自學,如K12教育資源網,我省的曙光網等等。針對現在的學生一旦上網,很喜歡上聊天室,玩游戲這一現象,要求我們教師要加強引導和管理,必要的時候,就切斷學生機器與Internet的連接。

在信息技術教育的時候,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要注意信息道德的培養。在當前網絡環境下,網絡病毒、網絡色情、網絡欺詐和網絡?客隨時出現,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要組織學生有關這方面的多種形式的討論,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信息道德觀。

信息技術的變化日新月異,目前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正越來越受到重視,但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還需要這方面的專家和我們信息技術課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作進一步的探討。

網絡與信息論文:淺析網絡言論自由與個人信息維護的平衡

論文摘要 現今互聯網在人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人們往往通過網絡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由于互聯網是一種虛擬的載體,且網絡用戶眾多,使得網民在網上發表的言論難以受到規制,于是網絡上濫用言論自由權致使他人隱私權被侵犯的現象時有發生。本文通過對言論自由和個人隱私權進行界定、對網絡言論自由特點以及二者產生沖突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遵循相應的原則,最終實現網絡言論自由與個人信息維護的平衡。

論文關鍵詞 網絡言論 隱私權 價值平衡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進步,民眾的維權意識不斷提高。言論自由與隱私權,兩者的沖突日漸加劇,由于互聯網的廣泛運用,網民的不斷增多,產生了一種新事物——“人肉搜索”。自2001年的“微軟陳自瑤事件”開始至今,“人肉搜索”發揮了巨大作用。如,2006年的“虐貓事件”,2010年的“小月月”案,2015年的被打女司機案,還有2008年號稱“中國人肉搜索第一案”的王菲因“人肉搜索”訴網站侵犯隱私權、名譽權案,這些案件引發了網絡言論自由與侵犯隱私權的熱烈討論。

一、網絡言論自由與隱私權

(一)網絡言論自由的特點

網民在網上發表的觀點、看法,是行使其言論自由權的一種方式,它與其他傳播途徑有著較大的不同。但傳統上公民獲取各種信息的途徑基本上依賴于大眾媒介。因此,其所提供的信息,準確可靠與否,都直接影響了公民的對社會問題等做出正確判斷。如果沒有大眾傳播,那么公民的思想、意見以及對某些社會問題的看法的表達都將受到限制,互聯網的出現,使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利更容易得到保障,且以更加快速便捷的方式,當然也漸漸擺脫了對于大眾傳播的依賴。在這種情況下,言論自由也產生了其自身的特點:

1.非規范性傳播較多。實際中大部分都是公民個體自覺的傳播,這種傳播缺乏規范性,因此信息的準確性、權威性往往較為缺乏。

2.迅達性和廣泛性。在網絡條件下,信息傳播大多不受限制且方便快捷,幾秒鐘的時間,所表達的信息就會有上百萬人知道,如之前網上引起熱烈討論的“香水門”事件中,當一位女學生買香水未付款的帖子一經貼出,人肉搜索引擎便能夠在短短的時間內將此人的諸如照片,身份證,手機號,就讀學校等個人信息公布在網上。

3.網上言論侵權類案件的發生率較高。一方面由于公民缺乏擅自發表有關他人個人信息的言論會侵犯他人隱私的認識;另一方面,所傳播的內容沒有經過事先的審查,而直接發表出來。這樣一來隱私權很容易受到威脅。 究其成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轄。

正是因為網絡言論自由的上述特點,又沒有明確的法律限制,公民的隱私權很容易被侵犯,產生二者間的沖突。

(二)隱私權

“隱私權”最早是由美國法學家路易斯·布蘭蒂斯和薩莫爾·華倫在1890年發表的一篇《隱私權》中提出的,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一項公認的并且是獨立的人格權。 隱私是指自然人不愿將其與公共利益無關的生活為他人干擾的私人事項。比如私人的一些活動,有關個人的信息以及屬于私人的空間。隱私權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隱私應當于公共利益無關,如果個人信息的維護妨礙了公共利益,那么這樣就不應當維護公共利益;第二,隱私應當是合法的。因此,違法犯罪的事實不屬于隱私的范圍,公民對其他公民違法犯罪行為的披露是不侵犯隱私權的。

我國對于隱私權的規制還是比較少?!睹穹ㄍ▌t》中對于公民隱私權無直接具體的規定,僅將其作為具體人格權的一種進行保護。而《刑法》則僅規定了非法出售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一項。

二、網絡言論自由權與個人隱私權的沖突的原因

(一)兩者的利益沖突性

隱私權和言論自由權分別表現兩種價值追求:第一種表現為隱私權人維護自己的信息,使其不被知悉,公開和傳播。第二種是盡量多的地獲得外部的信息,希望所關注的各種社會信息足夠透明。因此,不同的利益群體會因為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導致對隱私權的言論自由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特別是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的發展,新興傳播媒體日益發達,那些傳統上可能是鮮為人知的事件會出其不意的在公眾面前曝光,引起輿論的極大關注,這種關注也許對當事人來說是不愿任其發展的。但對于媒體,恰恰是其利益之所在。

因此,若國家保護一種權利,那么必將妨礙或侵犯另外一種權利,使得兩者的矛盾更加緊張。

(二)兩者本質的對抗性

權利均有利益追求,因此權利之間存在會一些沖突:1.權利具有涉他性。即要想實現權利要涉及他人,否則就不能實現。2.權利的排他性。也就是要實現自己的權利,就要排除他人的干擾。3.權利邊界的模糊性。即權利之間界定劃分不清楚,因而導致了沖突的產生。消極、被動、帶有防御性質是隱私權的特性,表現為排除任何人探知、傳播,網絡言論自由權是積極主動的表達權,公民可以公開披露并傳播。

(三)法律建設的滯后性

法律是社會各種關系的調和劑,通過一系列對權利義務的限定,來規范人們的行為。憲法規定了公民享有言論、出版等自由。同時也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包括隱私權)不受侵犯。這表明,憲法所保護的公民基本權利,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但在實踐中如果兩者發生沖突,權利間的沖突原因,并非法律自身有缺陷這一種。

三、對網絡言論自由權與個人隱私權的限定

公民的言論自由應當給予相應的保護,美國法院在“威爾遜”案判決中說到,“互聯網絡和其他類型傳播信息的網絡是一種新的傳播媒介?!币虼?,它應當遵守法律上規定的義務與承擔相應的責任。

事實上,我們需要在對言論自由限制的同時尋求對隱私權保護的一種平衡。當然,自由是存在于一定限度之內的。因此,對網絡言論自由也應當給它設定一定的限度。一方面,網名在行使其言論自由權的同時,不以對他人的信息安全和合法權益造成危害為前提,所以言論自由是在一定限度內的自由?!半m然言論自由是基本的權利,但這也是相對的。政府為保護政治、經濟或道德免遭重大損失,對于即將造成的或者試圖造成某種實際損害危險,憲法應予以限制?!?

另一方面,諸種權利價值均得到法律保護,使得平衡兩者顯得尤為困難。因而產生權利之間的沖突。自由與責任實不可分。如果一個自由社會的成員不將“每個人所處的境況乃源出于其行動。這種現象被視為是合法的,也不將這種情況視為其行為的不良結果予以承認。那么這個自由的社會就不可能發揮作用或維持自身?!?因此,通過法律對網絡上的言論加以控制,這符合保障公民基本人格權的憲法精神,但與此同時,由于網絡中言論傳播具有較強的廣泛性,所以對網絡言論進行控制還是較為復雜的。

四、網絡言論自由權與隱私權之間的協調與平衡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使人們盡情享受網絡便捷的同時,也在承受著濫用網絡所招致的麻煩。如果僅僅依靠網民和網絡服務運營商的相互自我調節,二者之間的矛盾將愈演愈烈無法調和。各種沖突和社會糾紛得以解決的制度化和非任意化,是我國現代法治社會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怎樣既維護了個人隱私,又保障了公民在網絡上的言論自由,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盡快完善有關網絡言論侵權的相關立法,運用法律的手段,調和網絡言論自由權與個人隱私權之間的沖突。在整個法律價值體系的架構下,通過分析二者各自的特征以及價值追求,且依據這些特定的價值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對優先保障何種權利作出權衡和判斷。

(一)法律合理設定權利界限原則

洛克認為,法律消減權利之間的紛爭最有效手段在于設定他們的范圍。 我國的許多學者也認為,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這一措施,對隱私權和言論自由權劃定嚴格的界限,二者的矛盾才應該會得以協調。我國在這方面的立法不夠充分。對言論自由的界定是被憲法所規范的,而我國的《憲法》司法化進程較慢,在實踐中很難使權利真正得到保護。

(二)公共利益先行的原則

公民所發表的言論應當是與公共利益相抵觸的。如當事人的言論違背法律或其他一些道德準則,而這恰恰是屬于公共利益的范疇。公民基于對言論自由的追求,公開或發表與人格尊嚴有直接關系的言論或信息時,不應當簡單地將其定義為對隱私權的侵犯。 蘇力教授認為,權力與權利之間存在位階與沖突,但言論自由在其他的多個國家均被認定為公民的基本權利,且是優先于其他非基本權利的。 但是,從權利價值方面衡量,這一原則應當仔細研究。言論自由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隱私權是公民基本人格尊嚴,二者從價值角度看,似乎沒有位階之分。

(三)適用利益平衡、知情同意原則

二者協調是處理沖突的有效方法。對于這兩種基本權利,其兩者的位階基本相同,因此就需要使其的消極影響最小化。知情同意,是指即隱私權主體在告知其個人信息將在何時、何地、何種范圍內被利用,就此作出自己的決定,并且這種決定不應當以默示的方式作出,應當主動積極的做出決定——明確許可或者不許可,及時決定和回復。

綜合來說,知情同意是一種在維護公民網絡言論自由、隱私權的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并從這三方面最終尋求調和與平衡的產物,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對策。

(四)完善網絡侵權的法律規制體系

自網絡侵權案件頻發以來,對于由誰承擔具體責任,并且如何對其追究責任的問題等都因網絡自身的特點而復雜化。為此,有必要明確責任,建立有力的侵權責任追究機制。使網絡侵權案件在司法過程中能夠獲得適當的處理,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在確保兩者利益都得到維護的前提下,應當完善法律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保護機制,形成一個憲法為核心,各個部門發相互協調補充的法律體系。這樣才能使網絡言論自由與隱私權的沖突得以調和,從而達到平衡的狀態。

網絡與信息論文:試論網絡信息資源相關問題的研究與探討

論文關鍵詞:網絡信息資源 環境 組織 管理 傳播

論文摘要:網絡信息資源的迅速發展,其在為人們提供大量可利用的信息資源的同時,在傳播中也會產生各種負面作用,因此,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管理,不斷加強對其的監督與控制,是營造良好信息傳播環境的必要保證。

一、引言

為更好地滿足時展、社會需求,我國信息管理的過程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經歷了傳統管理時期、技術管理時期、信息資源管理時期,現在正逐漸向網絡信息資源管理階段演進。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信息以其驚人的數量和速度增長,其在為人們帶來便利、快捷信息服務的同時,無序和混亂的信息傳播使得人們逐漸認識到加強網絡信息資源組織和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網絡信息資源的特性與面臨的諸多問題又決定了網絡信息資源組織與管理這一命題的復雜性和關鍵性,為此,如何對網絡中復雜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配置及利用,是需要亟待解決的。

二、網絡信息資源的含義及特點

(一)概述。網絡信息資源又稱虛擬信息資源,其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是由數字化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信息存儲技術以及超媒體、超文本技術所支撐的信息資源,具體地講,是將信息資源以數字化形式記錄、以多媒體形式表達,存儲在網絡計算機磁介質、光介質以及各類通訊介質上,并通過計算機網絡通訊方式進行傳遞信息內容的集合。簡而言之,網絡信息資源就是通過計算機網絡可以利用的各種信息資源的綜合。

(二)類型。鑒于信息來源的廣泛性,致使人們目前對網絡信息資源類型的劃分還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為此,可通過多個角度對其進行劃分。如按網絡信息的知識單元組成形式可以分為結構化數據資源和非結構化數據資源;按開發主體劃分可以分為政府機構站點資源、企業公司站點資源、學校站點資源、科研院所等;按信息內容的范圍則可以分為政府信息、教育信息、文化信息、學術信息、有害和違法信息等;按信息傳播和交流的方式可以分為非正式信息、半正式出版物等。

(三)特點。隨著互聯網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網絡信息資源無論在數量、結構、載體形態、內涵傳遞,還是在分布和傳播的范圍等方面都顯示出了新的特點。具體地講,從內容上,其有著內容豐富、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增長迅速、格式多樣以及資源易于復制,存儲數字化、傳播網絡化,信息源復雜,分布雖然開放但內容之間關聯程度強的特點;從形式上,其有著動態性、非線性、交互性的特點;從效用上看,其有著開放性、共享性、時效性、強選擇性、強轉移性、高增值性的特點。

(四)缺陷。網絡信息資源雖是如此的豐富、方便、快捷,但其自身的存在與傳播、發展中仍存在諸多值得重視和管理的問題,如內容雖然豐富但龐雜無序,質量良莠不齊;大量信息雖得到快速的產生與傳遞,但卻得不到長久保存;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版權保護、隱私保護等都缺乏必要的法律制約和管理措施;通信線路的資費偏高,致使用戶對網絡信息資源使用的經濟承受能力有限等等,這些問題及隱患在某種程度上嚴重地制約了網絡信息資源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

三、網絡信息資源的組織與管理

鑒于網絡信息資源的優缺點并存,在大量的網絡信息資源中篩選出高質量的信息則顯得尤為重要,這必然要求人們對其所使用的資源予以正確、合理、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所謂的網絡信息資源組織與管理是指按照一定原則、采用一定方法和模式,對因特網上某一領域大量的、分散的、雜亂的原始信息以及經過加工的信息材料進行搜索、分析、篩選、判別、評價、標引、排序、著錄、存貯等處理,進而有效地排除其他不必要的信息、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一)入口控制。首先,通過網絡信息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倫理道德的宣傳教育等工作,即將法制手段、行政手段、精神文明予以有效結合,來使廣大網上用戶群中的信息生產者可以更規范、更有序地約束自己的行為,進而盡量避免各種不良信息、污染信息的與傳遞,以此形成健康、良好的網絡文化和信息生存、發展空間。

(二)采集管理。對網絡信息資源的采集,一方面要注意用戶潛在的未來信息需求,懂得用戶信息的需求特點、信息行為習慣、獲取與吸收信息的機理與規律,使信息資源的描述、表現、傳遞符合用戶口味;另一方面要通過人工采集(利用瀏覽因特網、查詢有關書目、報刊等或與他人交流)和智能采集(利用專用的信息搜索軟件)的方式,在遵循計劃性、針對性、科學性、預見性原則的基礎上,實現信息采集的個人化、專門化,并由選擇檢索點轉向最相關信息,從以文獻信息利用為中心轉為以知識利用為中心。

(三)資源重組。為使用戶在獲取和利用信息系統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更方便、更快捷的檢索和利用,可運用各種科學的理論、方法、技術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重組,如建立一定數量的、公認的檢索質量高的網絡信息資源指引庫、搜索引擎機制、主題樹網絡信息資源導航等,使整個網絡成為一個虛擬的、單一的、有組織的、有結構的信息集合,這對網絡信息資源的組織起了一定的作用,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網上信息的控制,另一方面在邏輯上優化了網絡信息資源。

(四)良性循環。信息價值是有生命周期的,原來有用、有價值的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會失去其價值而變成信息垃圾,所以,一方面通過一些網絡管理機構定期的組織利用問卷的方式進行用戶投票評選來鑒別哪些信息有用及其所具有的價值,哪些信息無用;另一方面刪除無用信息,剔除某些滯后的信息服務,以保證網絡信息資源有一個良性的循環。

網絡與信息論文:淺析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網絡道德教育的探索與嘗試

論文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 網絡道德 德育滲透

論文摘要:隨著因特網的廣泛應用,網絡生活越來越成為中學生的重要生活方式,如何在信息技術課中加強德育滲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文章主要介紹了作者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網絡道德教育的幾點嘗試。

隨著因特網的廣泛應用,網絡生活越來越成為中學生的重要生活方式。據最新調查表明,目前在中國的網絡用戶中青少年學生占21%,上網沖浪已成為學生的時尚。網絡的開放性、隱蔽性、無約束性和虛擬性營造了青少年道德成長的新環境,同時也對培養青少年學生正確的道德觀提出了挑戰。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它與網絡的不可分割性,所以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成為信息技術教師責無旁貸的任務。

一、滲透網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我們對本校高一年級245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網絡在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消極的效應,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網絡信息的復雜性易對中學生造成“信息污染”

網絡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學術信息、娛樂信息、經濟信息以及各種各樣的黃色、暴力信息常?;祀s在一起。中學階段是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們是非辨認能力還很差,經常瀏覽黃色和暴力內容的網站容易使一個人的性格扭曲,嚴重者會出現人格分裂和精神變態。據不完全統計,60%的青少年學生無意中接觸過網上的黃色信息。

另外,互聯網上還有許多政治上極為反動的信息,在調查中發現,68%的學生曾收到過反動的不明電子郵件。這一切對自制力和分辨力不高的青少年學生都有很大的危害。

2.網絡的虛擬性造成中學生社會化的“不足”

青春期的中學生,成人意識很強,自我意識很重,盡管他們在很多方面還顯稚嫩,然而,他們普遍感覺自己已長大成人,對來自學校、家庭的不同意見持強烈的對抗心理。雖然我們的調查中有高達53%的學生承認父母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但是很多中學生不愿意和長輩談心里話,他們反感長輩的居高臨下和對自己缺乏理解,網絡成為部分學生宣泄情感的重要場所。在這個虛擬化的社會里,每個人的“臉”都是統一的顯示器,每個人的“話”都是顯示器上的一排排文字,似乎比現實社會更“純潔”。但是,這個虛擬的社會與現實社會有較大差距,并不同步。如果習慣性地“生存”在這個虛擬化的社會里,必然會影響、甚至改變其思維、生活方式和人際交往,使其對現實生活產生一種冷漠感、距離感,失去傳統的親情、友情等道德情感與平等互助、和諧一致的道德關系。

3.沉湎網絡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中學生上網的目的是聊天和玩游戲。

漫無目的的聊天在時間上很難控制,游戲的興趣持久性長,再加上青少年愛玩的天性,而中學生的自制力又很差,因此很容易造成上網成癮。不少中學生成了小“網蟲”,沉湎于網上,將90%的時間用到網絡游戲上,做了網絡的俘虜,為網絡所累,癡迷于“網吧”、“聊天室”不能自拔。迷戀網絡世界,一方面擠占了課余體育鍛煉和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有的甚至擠占正常的學習時間,不利于煉就健康的體魄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也不利于學習。另一方面,在生理上中學生正處于快速發育階段,若過長時間與電腦相處,不僅眼睛超負荷運轉,危害視力,也使得脊椎變形,情緒不振,身體的健康受到威脅。

二、滲透網絡道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網絡的負面作用對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如何在信息技術課中加強德育滲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針對問卷調查所顯示出的學生網絡道德的缺失,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嘗試在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和利用網絡。

1.開展主題辯論,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

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你對網上黑客的態度”這個問題中,56%的學生表示“反對”,33%的學生表示“無所謂”,還有11%的學生表示“支持”,這表明有些學生對“黑客”的定義還不是很清楚,對“黑客”充滿著神秘感,甚至把他們當作偶像來崇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信息技術課上開展了“‘黑客’是‘俠’,還是‘盜”’的主題辯論會。讓學生通過兩個星期的資料搜集、整理以及課堂上針鋒相對的辯論,使他們了解到相關的法律知識,認識到黑客行為對網絡社會的危害,從而自覺維護和保持這個“社會”的正常秩序,自覺遵紀守法。

在介紹有關計算機的知識時,讓學生講述自己曾經遇到的電腦病毒,以及病毒造成的種種損失,大量的實例使學生意識到病毒的巨大危害性,從而增強他們的防毒意識。同時,通過向學生征集“防毒小技巧”、讓學生評選“最佳殺毒軟件”,促使學生主動獲取有關防毒知識,使他們在感性中形成道德認知,進而樹立良好的道德觀。

2.利用論壇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文明上網

在調查中,我們讓學生列舉網上的一些不文明現象,經過統計主要集中在:色情廣告、網絡欺詐、使用不文明用語、盜用他人信息、垃圾郵件等幾方面??梢?,學生們有一定的文明意識,對網上的不文明現象也表示反感,只是沒有統一的行為規范來約束自己,容易受到壞人的誤導。為此,我們帶領學生利用網上論壇展開“制訂中學生文明上網規范”的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由于網絡論壇的時間優勢,整個討論活動持續了一周,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發表觀點,給了學生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

為了能把自己的發言放到論壇精品區,每個學生都作了充分的準備,對的內容認真閱讀與分析,一些平時不善言語的同學也積極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還有一些同學在看到其他同學發表的見解之后,進行了深入討論,在“短兵相接”的思想碰撞中,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提升,行為規范的熱點、難點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在這個活動中,學生不再是單方面的受教育者,他們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也加入到了德育組織者、實施者、支持者的行列中來,達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公開電子郵件地址,做學生的“知心姐姐”

每學期的第一節課上,教師都會向學生公布自己的電子郵件地址,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與學生溝通,及時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我們認為為學生答疑解惑、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在這樣一個網絡無所不在的社會中,更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學生解答心中的困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電子郵件具有匿名、隱蔽的特點,它能充分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減少顧忌,真實地表汰自己的內心情感。學生們最開始的時候只是問一些學習問題,在經過一個時期的試探和相互交流以后,學生的話題越來越多。有的學生為了更好地與我們交流,還為我們申請了QQ號碼。電子郵件這個得力的網絡聯絡工具,既縮短了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又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使我們能夠盡快地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保證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4.共建班級主頁,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有些學生因迷戀于計算機游戲、網絡,缺乏與同學的交往,在感到孤獨時僅僅與計算機交流思想,以至于發展為嚴重的心理障礙。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學生主動與同伴合作、積極與他人交流,并樹立學生敢于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信息。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觀念,養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我們的問卷調查中有一道題目“如果你們班已建立班級網站,你會經常光顧嗎?”有60%的學生表示很感興趣,會經常光顧;另外34%的學生選擇偶爾光顧;只有6%的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表示不會光顧。了解到大部分學生支持創建班級網站,我們便帶領學生開始著手籌建各班的班級主頁,并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特長,分別成立了資料組、美工組、技術組等,利用課余時間,投人到這項展示班集體建設成果的活動中來。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班級網站凝結著每個參與者的智慧和勞動,充分發揮了每個人的特長,每個人都收獲了自信和成功。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提高了學生對社會的認識。

最初在調查中表示“不會”光顧班級網站的學生,據了解大部分是因為在班級中與其他同學的關系不太好或者性格孤僻,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調動這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創建班級主頁的活動中,創造機會使他們與同學一起為共同的目標奮斗,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相互幫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間的友誼和真情,從而愿意與他人進行交往與合作,改善同學關系。

5.推薦適合中學生的優秀網站和論壇,引導學生上“健康網”

網絡雖然包羅萬象,有著豐富的信息資源,但在問卷調查中,大部分學生認為現在適合中學生的網站并不很多,33%認為比較少,11%認為非常少。

為了引導學生上網,我們整理了一個網站收藏夾,其中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如學習類、娛樂類、新聞類、心理咨詢類等,每一類中都向學生推薦了很多適合中學生的優秀網站和論壇,然后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將這個收藏夾發送給每一位學生。學生們收到這份特殊的禮物后,都迫不及待的想看看老師推薦的究竟是什么樣的網站,通過瀏覽各個網站的優秀資源,參與網上論壇的討論,很多學生慢慢養成了上網查詢學習資料、自主上網學習,在論壇發言求助或主動幫助他人的習慣。同時,學生們還不斷地向我們反饋信息,向我們推薦優秀網站,使網站收藏夾內容不斷擴充更新。

6.營造積極健康的信息科技氛圍,感染和引導學生

為了使學生“學以致用”,激發他們對網絡的興趣,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網頁制作比賽,并協助其他學科教師制作學習網站。這種有目標的邊實踐邊學習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取得好成績,拿回一個又一個的獎項,對其他學生也形成了無形的激勵,激起他們的成功意識,使越來越多的學生投人到這項展示個人才華的活動中。

同時,我們還鼓勵學生在校園網上創建自己的個人網頁、開辦網上論壇、創辦網絡雜志,努力營造積極健康的信息科技氛圍,從興趣、成就感方面感染和引導學生,增強教育的實效性。這樣,當學生發現在知識海洋中暢游的極大樂趣時,就不會被不健康的網絡內容吸引,信息技術的正面教育功能也就凸顯出來。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必須認清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有機地進行網絡道德教育的滲透,使信息技術學科諸因素與德育內容和諧統一,如春風化雨,育人于無形之間。

網絡與信息論文:構建多元性會計信息網絡系統的理論與技術設想

一、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將現有單一性會計信息系統改造成多元性會計信息網絡系統只是一個觀念上的問題如果說同一屬性的會計信息很難同時滿足真實性和相關性的雙重質量特征的話,那么,同時提出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屬性的多元性會計信息要求,也許并不會出現太多的困難。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企業出現兩種不同數字規格的利潤,企業管理當局就必須判斷應以哪種規格的利潤進行分配會更好或者是更安全。但是,如果這個數字不是用于企業財富分配,那情形就極有可能發生一些變化。事實是,越來越多的企業由于存在跨國投資問題而必須使用不同國家的會計核算標準,從而產生不同規格數字的利潤也就并非只是個別現象了。盡管這種現象是一些會計專家所不愿看到的結果,但越來越多的企業仍在源源不斷地生產著大量的模擬會計報表,同樣,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也仍然在不斷地生產著不同規格的利潤。因此,是否接受多元性會計信息只是一個觀念問題,并非會計信息是否真實的性質判斷問題。

在當前的會計領域,人們更多地是關注會計信息質量,基于此類問題解決的會計控制理論也是多年來一直爭論的焦點,而會計信息品種的自由選擇空間拓展及會計信息節目的精彩程度如何,還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對于那些墨守陳規的人們來講,會計進步只是武裝一下現代化計算工具,至于會計節目是否會吸引眾多觀眾,或者說會計信息是否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要,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從近些年來會計電算化技術的發展來看,不管是否架設了網絡應用平臺,都并沒有離開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這些傳統的紙張作為媒介的會計信息存儲和傳遞方式,只不過是多了一些手段而已,對于整個會計信息系統的改造并未觸及根本。本文構建多元性會計信息網絡系統問題的提出正是出于對此類問題的考慮。

在多元性會計信息網絡系統下所提供的會計信息首先是具有多重屬性,這就如同在一臺電視上可以看到不同頻道的電視節目一樣,它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同時,基于網絡基礎之上的系統建設能夠使會計數據的存儲和傳輸遍布國內外所有角落。同以往單一會計信息系統相比,多元性會計信息網絡系統只將原始數據加工成標準編碼的源數據,取消了傳統意義上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實現了會計數據的真正共享。基于上述要求,構建多元性會計信息網絡系統,需要對現有會計核算系統實施業務流程重組,并采用分布式對象技術解決整個系統的動態問題。同時,也預示著將更多地采用事件驅動、網絡和多媒體技術。

二、多元性會計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需要借助業務流程重組技術對現有會計業務流程進行徹底改造業務流程重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在國際上非常流行的一種新的管理觀念和方法。業務流程重組的概念及具體定義有很多,其中,漢默(Michael Hammer)所提出的概念較具有權威性,并被廣泛接受。他認為:業務流程重組是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徹底地重新設計。重組的過程是要從客戶需求和企業戰略目標出發,以信息技術、人與組織管理作為重新設計和實現的手段,通過對企業原有業務流程的徹底變革,達到滿足現代企業降低成本、改善產品和服務質量、適應客戶多變需求、提高企業整體績效的業績需求。從一定意義上講,會計信息本身就是會計活動的產品或結果,會計活動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因此,如何提高會計信息產品的質量,特別是如何更好地為會計信息客戶提供多樣化服務,降低會計信息生產成本、提高會計信息生成速度,是目前會計核算系統改造所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诖朔N理由,對現有會計核算系統實施業務流程重組,是尋求會計發展和飛躍的重要途徑。

現有會計業務流程是建立在會計分工下的一種順序化業務流程。勞動分工需將一定的過程分解為具體的個別作業,并認為管理活動的重點是在于提高個別作業的效率。基于此,在會計業務處理中,通常將會計系統分解為原材料核算、工資核算、固定資產核算、成本核算、報表編制等若干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又包括一些具體核算模塊,形成一個類似“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然而,這種所謂詳細周密的組織結構也造成了各個子系統之間的相對分割的事實,形成了特有的“孤島”現象?!皢我坏?、順序化”的會計業務流程所帶來的結果,只能提供“屬于會計基本業務的東西”,且在此基礎之上所形成的會計軟件技術只能是對手工會計的簡單模仿,起到的作用無外乎就是減輕手工強度、提高會計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而已。而真正體現決策和控制導向的現代會計理念,就必須打破單一的、順序化的會計業務流程,而代之以面貌全新的“多元”和“事件驅動”,會計信息處理采用事件驅動(Event Driven)方式即意味著平時不在進行順序化信息處理,存儲在計算機中的只是一些原始性信息,當使用者需要某類或某種專用信息時,只要驅動相關專用信息代碼,就能滿足其各種“特殊需要”。這時,會計系統作為一種高度集成化的系統而存在,它既是業務和會計兩大系統的綜合,也是財務管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統一。在集成化系統內,各個子系統不再是彼此孤立的信息孤島,管理會計將成為主體,財務會計則主要是用來對外提供信息和為管理模型提供資料。與此同時,集成化系統還突破了會計核算中記賬和算賬的諸多框框限制,增加了大量的非貨幣性信息輸入和輸出。

需要說明的是,會計業務流程重組更像是一種經營哲理。它和在分工論下會計業務流程相比,既是一種工作方式再造,同時也是一種補充?;诙嘣詴嬓畔⒕W絡系統下所提供的業務流程并不是對傳統單一會計信息提供的業務流程取而代之。隨著Internet技術不斷完善,架設在網絡平臺之上的所有數據倉庫,都可以實現遠距離的標準編碼的源數據信息的傳輸、搜索和控制。每個能夠進入Internet的客戶,只要建立了加工模型庫,就能按照重新分類匯總模型、財務報告模型、預測模型、決策模型等,采用事件驅動原理,收集、分析和提取數據倉庫中的信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會計信息頻道將會滿足眾多不同口味人們的觀看需求。

三、多元性會計信息網絡系統建設,需要基于網絡上的信息集成系統進行支持,而采用分布式對象技術就是解決整個系統的動態問題基于網絡上的信息集成系統是包含有不同計算機及設備通訊、不同數據庫信息共享、不同應用軟件間數據交換等所有技術的集成總和。它對提高企業整體運行效率,實現多元性會計信息資源共享具有重要作用。在集成化系統的基礎上,對企業各種資源和制造過程進行優化、利用、排序及其重新調整,是進一步挖掘企業潛力、實現生產經營低耗、優質、高產的技術保證。20世紀70年代初期,哈林頓(Dr.Joseph Harrington)提出的CIM理論,其核心就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系統觀點和信息觀點,也即使用計算機采取信息集成方式來實現現代化生產制造,以求得企業整體效益提升。

系統的充分集成實際上就是解決系統的動態化問題,而要使整個系統真正能夠動起來,就必須采取分布式對象技術(Distributed Object Technology)。系統的動態性是企業能夠有效實施實時控制的前提和保證。由于現有會計系統大多是在一系列子系統的層面上被組織或集成起來的,換句話說,現有會計系統的功能劃分是基于子系統這樣一種粒度相當大的層次上,整個系統的劃分是將其所有功能性內容切割成若干個功能包,而所有功能包實際上又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企業業務流程是由企業中不同角色的一系列活動所組成。因此,動態企業模型要求必須實現業務流程再造,即要求在活動這個功能層次上對系統進行集成改造,形成一種小粒度的功能劃分。但正是這種功能劃分粒度上的矛盾,使得現有系統的體系結構成為實現動態化的障礙。因此,要實現多元性會計信息網絡系統的動態,就必須找到這樣一種軟件集成技術:它能夠把各種小粒度的軟件功能單元靈活地組織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那些軟件單元又能夠自由地運行在網絡環境中。分布式對象技術正是這樣一種先進的軟件集成技術。

Internet技術與分布式對象技術的發展具有彼此捉進的作用。作為一個通訊框架,Internet為分布式對象技術廣泛應用提供了理想的平臺,并由此可以推動類似技術應用的蓬勃發展。分布式對象技術改善了基于Web應用的質量,大大增加了Internet價值。這種共生關系正在創造出一種新的模式,它使得應用系統在設計開發及維護等諸多方面都已經不同以往。其主要技術特征包括:可以靈活地混合和搭配來自不同客戶的相互操作的軟件對象:可以集中管理和監控軟件對象;由數據倉庫集中存儲會計信息,使得配置和維護客戶端系統所需費用大大減少。

實現基于分布式對象技術的動態系統,還必須完成如下一些任務:將組成系統的各個模塊分解成一些基本任務或活動的功能單元;依照分布式對象技術標準將這些功能單元封裝或設計為標準對象;定義業務流程集及其角色;建立業務功能模型、業務流程模型、業務組織模型和系統配置模型,同時,建立工作流程控制機制;建立分布式計算環境,其中,主要是建立分布式對象管理機制。

四、隨著電子數據互換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以及多媒體技術的介入,多元性會計信息網絡系統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將無須再借助傳統的以紙張作媒介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格式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利用,會計憑證淡出歷史舞臺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如果會計憑證能夠淡出歷史舞臺的話,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的退出也便是一個觀念上的問題。也許我們現在還很難想象未來的會計核算將是一個什么樣了,但肯定無疑的是,它與現在的會計核算系統肯定是面目全非。一切會計數據處理和存儲都將通過自動控制來完成。而實現這一特征的重要手段就是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技術的介入。電子數據互換包括計算機、通訊網絡、資料標準化體系三大技術,是將貿易、運輸、金融、海關等業務信息用一種國際公認標準格式,采用計算機通過通訊網絡來實現企業之間數據的相互傳輸和處理,并完成貿易全部過程。與傳統會計手工處理系統相比,電子數據互換不再將業務單據或資料書寫或打印好后進行寄送,而后再輸入計算機,它是將會計數據從一臺計算機直接傳送到另一臺計算機,整個過程并不需要重復錄入和檢查。這種方式不僅流程加速,而且會計成本降低,其數據誤差也隨著環節減少而大大降低。利用電子數據互換系統,企業既可以直接和政府部門取得聯系,也可和國外進行聯網。

據有關資料統計,全球已有超過20000多家企業使用電子數據互換技術,不乏大名鼎鼎的美國福特汽車制造公司和美國IBM公司。福特汽車制造公司已經通知其57家零件供應商:他們都必須使用電子設備同主顧交換運貨時刻表、物資調撥單、發運單和收據;IBM公司早在1993年初就明確提出了要在年內與2000個零件供應廠家實現電子數據互換,其訂單處理率要求超過80%.可以想象,徹底摒棄依靠會計憑證收集會計信息的傳統會計核算方式已經為期不遠。隨著Internet技術日益成熟及其經濟效益優勢的體現,大量的電子數據互換業務將被安排在互聯網上進行。而事實上,各國企業通過Internet的各種網上資料檢索或信息搜尋已經屢見不鮮。在更廣的涵義上,多元化會計信息系統下的會計人員無須再經過復雜的會計操作過程,如記賬、算賬、對賬和結賬。此時,會計成本將被賦予新的涵義和內容。

當會計信息采集采用計算機程序后,會計報表無紙化將不再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而只是一個觀念上的轉變問題。即使是未來會計報表和現在會計報表在格式與內容上并無太大差別,人們也可以通過各種軟件來快速讀取計算機屏幕所顯示的各種會計數據。在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支持下,未來會計報表將能夠更加直觀、更加形象和更加豐富地表達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損益和現金流量,會計報表也將以最恰當的表達方式去適應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從而從根本上消除客戶閱讀和理解企業會計報表上的諸多困難。

網絡與信息論文:淺析信息網絡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論文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網絡;教育策略

論文摘要:通過論述信息網絡的特點及對青年身心發展所帶來的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抓住時機,對原有的方式方法進行創新,實現教育觀念轉變,注重新形式下的工作研究和思考,認真研究信息網絡文化特點,加強網上宣傳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使信息網絡在充分發揮教育與服務功能中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載體。

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特別是稱為“第四媒體”的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使現代社會越來越進入“信息網絡時代”,信息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據統計,到2000年2月止,我國網民已達890萬,居世界第8位,而固特網使用者的平均年齡是35歲,比電腦使用者的平均年齡40歲還低5歲。這說明青年是我國互聯網發展的主要社會群體。而大學生又是網絡的受眾主體之一,這個日益壯大的以青年大學生為主體的網民群體的思想政治素質如何,對我國未來發展關系巨大,有人說: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它為青年帶來機遇,幫助青年步入了成長和發展的“快車道”,與此同時,它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使許多青年在互聯網中消極沉淪、誤入歧途。如何認識和利用信息網絡對于青年的影響,是社會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嚴峻課題,也對做好新世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1信息網絡的特點及對青年身心發展的影響

1.1信息網絡的特點

人類創造了信息網絡,信息網絡反過來又以自己特有的價值和意義滲透到人類活動的各個角落,影響著人類的社會生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①與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相比,基于個人電腦的信息網絡更富有共享性、廣泛性和民主性。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使整個世界更緊密地連結在一超,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信息成為全球共享的資源.信息網絡使人的交往方式更具廣泛性,人們可在幾千萬甚至更多的人員中選擇交往對象,并同時可和其中許多人交往,同時信息網絡弱化了個體對社團及他人權威的相對依附,使更多的個人和群體享受到民主和平等。

②信息網絡具有快捷性和很強的滲透性。

網絡技術使生產力更趨向于高度扯會化、全球化方向發展;信息憑借網絡的高速專遞,使萬里之外的人們可以“當面交談”、研討學術、交換信息,提高了人類信息和資源的利用率。同時信息網絡在不斷演進自身的基礎上還迅速地與其他文化特質相結合.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文化叢,其應用滲透到教育、政治、經濟、科技等眾多領域.具有很強的滲透性。

③信息網絡具有虛擬性和不可控制性。

由于網絡行為具有虛擬性或數字性的特點,在網絡交往的現實生活中人們自然或社會的特征如年齡、性別、種族、宗教信仰、社會地位等都被隱去或匿名化,同時因為網絡上運行的信息是公開的、共享的,只要通過一臺聯網的計算機,就可以接受或傳播各種信息,其過程無需登記,完全匿名,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而且也沒有傳統媒體的“把關人”,因此其個體行為和引發的后果難以控制。

1.2信息網絡對青年身心發展的影響

青年作為信息網絡的最大的受眾群體,由于其傳統的文化承襲較為薄弱,更少文化惰性,因此更具有文化變革的適應性,更易接納文化潮流的時代變遷,因此更易受到信息網絡的各種影響?;谛畔⒕W絡的上述特點,它對青年受眾的身心有以下積極影響:

①信息網絡的的共享性、廣泛性和民主性特征使文化作為無形資產瞬間擴散到各地,達到了文化增值,激發了青年們的創新意識。

全球信息網絡的連通使得出現了跨國家、跨時空、跨民族文化傳統的大交流,它使得人們在交流中產生思想的火花,容易激發受眾創新知識和探索求知的念頭,阿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受眾擺脫了對知識權威的從眾心理,更有利于創造性的發揮,而信息阿絡的高科技特點進一步使他們意識到腦力勞動和創造性勞動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培養其創新能力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②信息網絡的陜捷性和滲透性開闊了其受眾的知識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

由于信息網絡是一種高速、百科全書式的資源.有關政治、經濟、教育、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信息的數據庫充滿整個網絡空間,青年學生一旦進入網絡世界,只須具備一定的檢索方法,即能快捷方便地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邀游。信息阿絡降低了學習成本.節約了學習時問,提高了學習效率.這是其它任何教育媒體所無法比擬的。

③信息網絡本身營造的網絡環境符合青年的身心持苣,易激發他們的自主意識,培養自我教育的能力。

青年時期是人的心理“斷乳期”、自我發現期。他們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急劇增強,自我意識和行為的自主性比較突出。在網絡環境中.青年人越來越認為,雖然他們在不斷地接受教育,但卻是依靠征服信息獲得教育和知識的,而不是知識的消極接受者。他們既可以參考教育者和家長的意見,但亦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按照自己的價值觀需要選擇自己適合的知識結構。這樣就形成了學習自主化的一種趨勢.更有利于促進青年的個性發展.調動他們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精神。信息網絡對青年身心發展的消極影響表現為:

①信息網絡的全球性、不可控制性易造成青年思想的混亂,導致人生觀、價值觀的申突與失范。

信息阿絡具有開放性,它完全打破了國界,而且由于信息網絡的基礎語言是英語,主導國家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其運行的信息大多隱含著不符合中國國情的意識形態,因此在給我們帶來了大量信息的同時也可能消解中華民族精神和優秀的民族文化,這對于世界觀、價值觀并沒有完全成熟的青年來講,很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亂,同時使青年價值觀產生傾斜、思想被同化,甚至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此,在這多種觀念相互激蕩、多種思潮相互影響、多種文化相互融合的信息網絡時代,如何正確和有力的引導青年發揚傳統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

②信息網絡的匿名性和大量信息垃圾易弱化青年的道蔣法律意識。

由于在信息網絡上個人的自然、社會特征被隱去或匿名,因此其意識形態和道德觀念也可隱匿而不受任何社會監督管理和他人約束,這極易形成道德、法律意識的弱化同時,信息網絡中散布的信息垃圾如黃色、暴力信息以及低級趣味的網上游戲極易使青年謾入歧途。青年人固有的特點也可能引起電腦行為、網絡行為的出軌,導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淪為“網上黑客”,走上違法亂紀的犯罪道路。

③信息網絡的廣性、虛擬性特征,易導致青年“網絡上癮”,從而造成人際交往障礙。

因特網技術彌補了其它聯絡方式的不足,具有廣性、間接性和安全性。在網絡中,人們聯系的方式是網絡,不用直接面對面,這就激發了彼此之間的神秘感,促使人們有美好的想象和交往熱情,在網絡上人們也不用擔心圍泄露秘密而失去面子和自身利益,因此人們很容易獲得為人處世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價值的極大化。與這種虛擬世界相比,現實世界的缺陷十分明顯。因此每當在現實世界中受到挫折后,就自然會把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網絡中去尋找虛擬的完美人生。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網絡中到處都是新鮮事物,對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來說有著無限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往往會導致他們對網絡的過分迷戀,甚至染上“網絡毒癮”,上網后出現焦慮、憂郁、人際關系冷淡、情緒波動、煩燥不安等現象.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嚴重危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2面對信息網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應對策略

傳統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都局限于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如今信息網絡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進行了無限的拉大,對其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同時也為其發展和完善創造了新的契機。面對信息網絡,思想教育工作必須抓住時機,積極應對信息網絡的挑戰,對原有的方式方法進行創新,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領網絡陣地,揚網絡之長,避網絡之短,使信息網絡在充分發揮教育與服務功能中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載體。

2.1實現教育觀念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整個教育過程。實現自我教育

面對撲面而來的經濟時代、信息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幫助青年學會分析復雜的各種現象,獲得一整套的知識和能力,學會正確地觀察和分析事物,用批判的態度對待大量的信息,增強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指出的那樣:“未來的學校應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這種個人同他自己關系的根本轉變,是今后幾十年內科學技術革命中教育所面臨的最困難的一個問題?!币虼?,針對信息網絡時代的特點,教育者要樹立起受教育者主導地位和引導其自我教育的觀念,構建成一種新型的師生互動關系;認識并尊重他們的主體性,調動和引導他們的選擇性,成為他們知識的開門人和心靈的守護者;喚起他們的興趣、熱情和好奇心,引導受教育者將其命運掌握到自己手中,使受教育者學會學習、工作、研究、發明,學會參與整個教育過程。

2.2注重工作研究和思考,利用信息網絡的優勢開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領域

面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已初露端倪的大趨勢,思想政治工作應當注重工作研究和思考。這就要求我們用現代科技知識與觀念來武裝我們的頭腦,認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與網絡的結合點,更好地按照科學的理論方法和網絡傳播規律來開展工作。在充分發揮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的基礎上,研究網絡受眾的心理,利用網絡技術,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領域,實現科學化、現代化,以增強實效性和針對性。主要措施有:進一步提高教育網絡基礎設施的水平,加強教育網絡信息資源的開發。在高校中加快校園網的建設步伐,加大投資,擴大開放度。比如可在現行網絡上開辟思想政浩教育工作管理同站,將各種信息資料輸入網絡,并可利用網絡收集學生對學校事務的建議及學生關心的問題。認真挖掘網絡的正面教育功能。依靠學生的主動參與,成立包容學習、教學、生活、娛樂為一體的學生網站。高校亦可開發出一些德育軟件。把有關教育內容編成寓教于樂的電子軟件,以吸引學生主動使用。還可在同上設立談心室、開辦電子刊物、舉辦同上征文等,逐步把網絡建成重要的思想教育陣地。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不是孤立的枯燥說教,而是要與學生成才、發展緊密結合,將主流文化、價值和意識形態貫穿在學生的成才發展中,使學生在網上瀏覽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目前已有一些高校開始注意利用校園新聞的交互性.鼓勵訪問者參與網上討論,對網上消息發表看法,或對學校的工作提出建議。并針對熱點問題組織部分學生骨干和教師在網上闡述正面觀點,加強正面宣傳。比如。北京大學在“邱慶楓事件”中組織專門力量在網上正面消息.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了同上負面信息的影響,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3研究信息網絡文化的特點,把網絡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在構筑健康的校園網絡文化的同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拓展校園文化內涵

校園文化是以大學生為主要對象,以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具有校園特色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它所形成的傳統風氣.實際上是一種潛在的物質力量,可以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它所具有的教育優勢可以對信息網絡文化的消極影響起著抑制作用。在學校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如:開設社會科學、文藝、美育等選修課,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有計劃地聘請一批著名藝術家、社會科學工作者開設系列講座和報告,內容可涉及戲劇賞析、音樂美學、文學漫步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各個方面,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填充青年學生們的自由空間,吸引學生的參與,營造一個思想作風正、引人向上的外部環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

2.4加強網上宣傳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強化網絡道德建設和網絡法制教育

信息網絡時代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是新時期思想工作的一個新課題,要抓好此項工作,關健是要有一支思想上、技術上過硬的隊伍。因此,高校領導應當把此項工作列入議事議程。健全機構,明確職責。既要加快培養一批既懂網絡技術又有較高思想政治覺悟的專職網絡宣傳教育工作隊伍,又要建立一支覆蓋面廣、政治覺悟高、立場堅定的兼職隊伍。并把網絡培訓作為一個經常性的建設計劃。同時,要嚴格要求廣大師生遵紀守法,根據現在國家制定的有關網絡技術傳播的法規,結合本校實際,對青年學生進行網絡道德與網絡法制教育。用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標準和切實可行的制度,來約束學生同上行為,增強學生同上的自律性。

2.5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指導思想政治工作

信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全新的社會工作,追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有許多新的課題,如:網絡社會的特點及其與現實社會的關系問題、網民的思想特點及對網絡行為的影響問題、網絡道德建設問題、網絡規則、法制教育問題與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相結合的切入點等等。只有從理論上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提供指導,從而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結束語

總之,信息網絡為我們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為青年一代的成長與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課題。我們只有以科學的態度和戰勝困難的決心,高度重視、正確對待.發揚信息網絡的積極影響,及時剔除和轉化網絡帶來的負面效應,正確引導青年,才能使信息網絡成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發揮其培養、教育、服務功能的新載體。

網絡與信息論文:試析信息異化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論文關鍵詞:信息異化 大學生教育 網絡思想 政治教育

論文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社會由工業化社會開始向信息化社會過渡。人類創造了信息,信息可能因異化而成為奴役、支配人類的一種手段。網絡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最主要果填,信息異化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防止信息異化,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21世紀,信息技術革命全方位、多層次地滲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人類社會開始進人“信息時代”。黨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的決定,我國正處在建設工業化、進人信息化社會的關鍵時期。網絡作為信息的重要載體和主要傳播途徑,是幫助大學生獲取知識、增強本領、順利成才的重要渠道。信息憑借網絡給大學生提供高效便捷服務的同時,其異化現象也日益凸現,如何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信息異化與大學生信息異化

(一)異化與人的信息異化。異化一詞源于德國哲學禾語,指主體在一定的發展階段分裂出其對立面,變成外在的異己力量。黑格爾認為,絕對觀念經過邏輯發展的階段,再把自身異化或轉化為外部世界,然后又回復到自身。費爾巴哈則用“異化”來說明人如何借助于幻想把他的本質‘古異化”為上帝并加以膜拜,而只有當人認識到人是人的最高本質,上帝質就是人的本質的時候,才能消除丁這種‘異化”現象,破除對上帶的迷信。馬克思建立在對黑格“絕對精神”異化和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異化批判和繼承的基話上,提;出了勞動異化理論二,渭出異化是“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護縱觀異化思想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異化的一般意義是:主體創造了客體,但客體卻不受主體支配,演化成為一種不受主體控制的,甚至成為敵視和控制主體的異已力量。

在信息時代,人們可以自主選擇信息,自由傳播信息,自行加工信息,自由創造信息,信息在無數個體的自主選擇、運用、創造過程中,在量與質兩個方面無限擴張與提升,導致新概念、新知識、新理論層出不窮。同時,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信息豐富但伴隨著魚目混珠,信息有利但混雜著有害信息,信息交流便捷但伴隨著低級庸俗,信息交往多向但伴隨著感情冷淡,娛樂方式繽紛但伴隨著誘惑成癮等。人們創造了信息,信息卻失去本真面目,不但不為人本身服務,卻反而成為奴役、支配人類的一種新的手段,這便是人類社會面臨的一個嶄新問題—人的信息異化。尤其互聯網技術使信息突破了時空的界限,隨時隨地為人們所瀏覽、利用。但是,正是由千網絡信息來自四面八方,體現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它有加速信息交流、促進知識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積極的一面,但也有信息控制不利導致異化的一面。

(二)大學生信息異化及其表現。調查顯示,50的大學生認為網絡使他們開闊了視野、給他們帶來了便利,62%的學生把網絡作為獲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徑,40%的學生把網絡作為發表言論的最主要場所,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知識、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場所大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又處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數字化生活環境中。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乃至語言的方式。面對著網上海量信息、復雜信息、誘惑信息的沖擊,面對著現實世界、理想世界、虛擬世界的碰撞,大學生的判斷選擇能力還難以適應,無所適從,甚至不能自拔,影響了其健康成長成才,這就是大學生信息異化。

大學生信息異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信息恐慌。在信息爆炸的社會里,很多大學生害怕在信息競爭中處于劣勢,總感覺有找不完的信息,拼命下載資料,缺乏學習思考,滿足目圈吞棗,陷于信息獲取的惶恐與疲勞中。二是信息依賴。信息時代,信息的取得快捷、簡便。上網輸人一個關鍵詞,古今中外所有相關信息全部搜索出來。很多大學生由習慣變成依賴,不上網搜索資料就無從下筆,不敲鍵盤不會寫文章。獲取信息太過簡單,文章可以速成,但不很深刻。三是信息崇拜。信息技術給人們前所未有的便利快捷,一些大學生對這種高技術頂禮膜拜,以為一切勝利都歸功于掌控信息,忽視主體能動性的發揮。網絡里流傳的關于專升本、考研和等級考試“強化班”、“押題班”、“內部資料”之類的小道消息,成為大學生中的時尚。有的大學生對這些信息的信賴程度超過對學習本身的態度,抹殺了自我的主體能動性,成為“網蟲”、“網迷”。四是信息毒害。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對信息的鑒別、是非的判斷能力不強,容易為網上黃、毒、賭等信息所惑,陷人其中不能自拔,也容易在敵對勢力利用網格進行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價值觀念的滲透面前迷失方向。五是信息犯罪。信息犯罪是信息社會中一種新的犯罪類型,一般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故意或無意中實施的嚴重危害社會、危害公民合法權益并應負刑事責任的行為。有的大學生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制造傳播有害信息、網絡盜竊、信用卡犯罪、濫用電話網等犯罪活動。大學生信息異化這五個層面是遞進的關系,往往由最初表現為信息恐慌,由輕到重,最后發展到信息犯罪。

二、大學生信息異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

大學生信息異化,實質上是信息主體與客體之間關系的顛倒,是大學生作為人在作為物的信息當中的同化,是大學生價值目標的喪失與錯位。高校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要根據信息時代的特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防止大學生信息異化,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一)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有利于在時間上預防信息異化。信息憑借網絡傳遞的速度,幾分鐘內就可以傳播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針對大學生把上網作為獲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且上網地點分散、時間不固定等特點,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就會充分利用網絡這一載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以及鑒別是非和應對問題的能力,使大學生在思想上及早筑起預防信息異化的堅固“堤壩”,面對網絡信息做出科學判斷與正確選擇,真正做到利用網絡信息為自己健康成長成才服務。

(二)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有利于在空間上規避信息異化。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使信息克服了時空限制,在更廣闊的范圍迅速傳播。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優勢,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大學生能在同一時刻、不同地點進行“面對面”的工作,這就突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空間的局限性,開拓了開放性的教育空間,形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和新陣地。網絡這個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主旋律的東西不去占領,非主旋律的東西就會去占領??刂七@個領域,占領這個陣地,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在空間上有效規避信息異化的需要。

(三)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有利于在手段上屏障信息異化。與手段單一、方法陳舊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利用色彩鮮艷的圖片、悅耳動聽的音響、生動活潑的畫面等構成一幅立體化的教育形式,從視覺、聽覺、甚至觸角等方面刺激教育對象,使他們如臨其境,把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變得生動活潑,最大限度地調動大學生獲取正面信息的主動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從而對負面信息的影響進行有效屏障。

(四)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進人21世紀,敵對勢力同我們爭奪接班人的斗爭呈現新的特點。他們利用網絡等現代科技手段和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背景,通過政治蠱惑、經濟往來、信息傳播、文化交流等更加隱蔽的途徑和手段,向大學生推銷其政治制度、價值觀念、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必須認真對待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網絡進行意識形態滲透這一挑戰,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承擔防止信息異化、培養合格人才這一艱巨歷史責任。

三、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防止信,急異化的措施

信息異化的根源不在信息而在人自身。防止大學生信息異化,就要從做好大學生自身的工作人手,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他們充分認識信息異化的實質和危害,克服信息活動的自發、片面、畸形狀態,正確地獲取、選擇、利用信息,科學地整合、轉化與創新信息,促進自身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樹立主體意識,引導大學生在人與信息的關系中準確定位。信息本是人的創造物,為人所用,是人的客體。人應當以主體身份選擇、利用信息,為人的生存、發展服務。人如果不能駕馭信息,沒法把握自身的主體地位,必然產生信息異化,從而導致喪失主體地位走向對象化和工具化。要把培養大學生的主體意識作為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防止信息異化的前提基礎,教育引導大學生明確自己與信息的關系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一方面要適應信息社會,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這是在信息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也要克服對信息、信息技術的過分依賴與迷信,充分利用信息而不為信息所左右,始終掌握在信息社會中學習、發展、成才的主動權。

(二)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樹立政治意識,增強大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面對網絡提出的嚴峻挑戰,要防止大學生信息異化,就要增強大學生自身的政治敏銳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們在享受網絡傳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時,在思想上筑起有效的“防火墻”。一是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二是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其在西方腐朽生活方式信息的誘惑面前,能自覺地加以抵制。三是提高大學生的法制意識,自覺地遵守有關信息網絡法律和制度,規范自己的行為,做遵紀守法的優秀“網民”。

(三)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樹立陣地意識,把校園網作為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根據《山東高校2005年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報告》,有32.3%的大學生是在校園周邊網吧上網,顯示了高校網絡建設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網絡文化陣地同任何思想陣地一樣,如果不用先進文化、積極向上的思想去占領,那些非主流的、腐朽的、低級頹廢的精神垃圾就會乘虛而人。高校要樹立強烈的陣地意識,加強校園網絡建設,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一個寬松的上網環境的平臺建設,將是防止信息異化、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首要條件和基礎前提。要積極推進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網絡,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服務,建設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體教育網站,開展生動活潑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思想、貼近生活的方針,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積極回答和解決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樹立時代意識,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信息使用能力。信息技術的發展、更新不僅速度快,而且向社會各個領域滲透,也不斷改變著大學生的學習、工作與思維方式。只有不斷提高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掌握新的信息技術手段,提高信息使用能力,大學生才能主動適應并駕馭信息社會,否則就會在信息技術迅速更新、信息快速變化中陷人被動,甚至可能出現新的異化現象。因此,提高大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培養信息使用能力,是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防止大學生信息異化的重要條件。

(五)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樹立法制意識,用法律的強制力來約束信息活動。法律是調整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也是規范網絡行為的重要方式。由于互聯網無中心控制點,且信息源太多,在技術上難以完全控制網絡信息的和傳播,因此,必須加強信息立法,制訂和完善各種信息法律、法規,加大司法執法力度,不斷健全信息政策和法規體系,嚴格規范和控制信息活動行為,用法律武器打擊信息犯罪,約束信息泛濫,這樣,才能從源頭上控制信息異化現象的產生。高校要加強大學生法制宣傳教育和制度規范,嚴格審查校園網絡信息,防止不良信息從校園網格傳播。要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培育大學生文明上網意識,做到自律與他律的有機結合,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防止信息異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app |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女人脱了内裤趴开腿让男躁|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软件| 不卡av电影在线| 国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的使用体验|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少妇三级全黄| s级爆乳玩具酱国产vip皮裤|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久久|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红一片| 四虎影院海外永久| 十八岁以下禁止观看黄下载链接| 少妇无码av无码一区| 亚洲日韩色在线影院性色| 两个美女大乳喷奶水| 中文在线а天堂中文在线新版|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丰满人妻被黑人猛烈进入|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免费a级毛片无码a∨免费| 爆乳女仆高潮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亚洲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y | 一本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久青草久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6在线 | 免费| 台湾佬综合网| 大ji巴好深好爽又大又粗视频|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动视频| 特黄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小说| 欧美丰满大乳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