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畢業素質論文

畢業素質論文

時間:2022-05-11 04:07: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畢業素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畢業素質論文

畢業素質論文:淺談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從師任教的綜合素質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音樂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音樂教育在培養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功能已逐漸被全社會所認識。

一、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應主動適應基礎音樂教育改革

1. 應注重思想品德素質的培養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有正確的、堅定的思想觀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祖國;具有遠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能表明自己的音樂觀、教育觀和教育思想;能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來鑒別、評價音樂藝術作品,幫助學生從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形式美各個方面來欣賞、理解音樂,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2. 強化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

音樂教師應具有“講、寫、唱、奏、演”五個方面的能力。“講”是指教師具有較強的音樂課堂教學能力;“寫”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板書能力,二是指撰寫工作總結和科研論文的能力;“唱”是指教師的歌唱能力和自彈自唱的能力;“奏”是指教師的鋼琴伴奏能力和器樂演奏能力;“演”是指舞蹈表演能力,教師開展課外音樂活動和音樂“第二課堂”的能力。同時還要具有這樣的一些知識和技能:聲樂技能與歌曲演唱,鍵盤樂的彈奏與即興伴奏民族舞蹈與兒童舞蹈編導,合唱隊訓練,指揮常識,少年鼓號隊訓練,文藝晚會的排練,組織與節目排演,良好的樂理,較好的口才和組織能力等。

3. 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

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要懂得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熟悉各種著名的教育思想體系和方法,用以指導自己的音樂教育實踐;掌握并能運用基本樂理、和聲學、曲式學、中外音樂史等有關理論知識,來指導欣賞、合唱、合奏等能力;要掌握系統的音樂理論知識;具有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掌握一或兩門的外國語言;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進行工作和學習;具有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

二、改革建議

1. 建立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模式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應以中小學音樂教育為出發點。要改革不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課程內容與形式,建立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模式。例如:在聲樂教學中,要“唱”“教”結合,也就是說既要讓高師教育專業的學生自己會唱歌,又要學會教別人唱歌。不僅要掌握聲樂藝術規律,而更需要掌握聲樂教學規律,以適應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需要。此外,高師的聲樂教學課程應糾正重技能、輕理論的偏向,在適當開設原有的技能小課的基礎上,增設和充實以聲樂基礎理論和教學法為中心環節的教學內容。

2. 挖掘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潛能,改進教學方法

(1)高師音樂教育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是運用“傳授”和“灌輸”的方式,這種方法沒有把知識、技能技巧的學習和教學能力的培養有機的融合起來,貫穿在學習過程中,而且在時間安排上將課程學習和教學實踐分開。學生在大部分學習時間里很少主動意識到自己的未來角色及其與現在學習的關系,只是到最后一年的教學法課程學習和畢業實習時才開始體驗教師角色,才開始對自己是否已經具備教師素質和能力有所認識。作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僅會彈會唱是不行的,關鍵是學會怎樣教人會彈會唱。可根據學生的程度編成若干學習小組,相互講解、輔導,激勵學生的自我求知欲和主觀能動性。變“教會學生”為“學生會教”,求得知識與應用的統一。

(2)在高師音樂教育中,應提倡“基礎理論相互滲透,基本技能交叉運用”的教學原則,比如講“合唱”貫穿“和聲學”,融入“和聲”的知識;練“視唱”時增加鋼琴曲的“旋律”;上“鋼琴”課時鍛煉“視唱”的能力。這樣就使學生在單科知識的學習中,增加多維的視角,進而提高了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3)高師音樂教育應該是“通才教育”基礎上的專才教育。讓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需求尋找相關的結合點。這樣就避免了教學中偏于“專、深、窄”的現象。特別是技能課教學中,有些教師一味的求深,讓學生不合實際地練大型曲目,其結果只能是“一學期唱幾首詠嘆調,一年彈幾首奏鳴曲。”需要強調的是在多能的基礎上去實現“專”,力求“通才”與“專才”的統一。

三、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應結合新音樂課程標準,提高自身能力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教育教學結合音樂課程標準可采取以下措施:讓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了解基礎音樂教育改革的現狀及新教材的使用;了解“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綜合”等課程目標的學習;將新課程納入《音樂教育學》課程中。音樂教育學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重要的一門必修課,它涵蓋音樂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是理論和實踐結合,并和教育改革有實際聯系;要組織師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音樂課程標準》,并結合實際進行討論,在教學中結合新課程標準,實施自我掌握運用的能力。

畢業素質論文:強素質\重技能\拓市場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

摘要: 結合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的招生就業工作實踐,分析了職業院校業招生就業工作現狀,提出了應從明確學生定位、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學質量著手,強化就業市場開發,不斷提高學生就業質量,從而促進招生、就業工作進入良性循環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 就業;畢業生;大專;職業院校;政策研究

0引言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大力推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拓展就業市場,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實現招生、就業進出兩旺,推動學校穩步發展。

1近年畢業生就業情況

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為成立于1953年的西安電力學校,1994年3月升格為專科,是西北地區唯一的一所電力類普通高校。學校招生范圍為全國30個省區,總體生源情況良好。在計劃投放較多的省區(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等,占總計劃的85%左右),生源情況較為理想。以陜西為例,報考比例達到3:1左右,近三年理科錄取最低分分別為458分、462分、464分,平均分分別為477分、482分、488分,遠遠高于省控高職線。學校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95.94%、93.60%、92.88%,初次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

從近三年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來看,國有企業吸納學校畢業生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60%以上,而其他經濟形式企業占35%左右,并且其他經濟形式企業錄用份額出現逐年上升趨勢。情況表明,在目前我國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情況下,集體企業、民營企業和個體經濟也已成為安排大專畢業生就業的一個渠道。

從行業分布來看,學校近三年在電力行業工作的畢業生分別占就業總人數的77%以上,主要集中在電網企業、五大發電企業、其他發電企業及其他電力企業。

從就業區域分析,學校畢業生就業基本上是以面向西北的電力企業為主,但近年來畢業生選擇到沿海及其他地區工作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從區域就業比率上看,學校沿海及其他地區就業比率從2008年的20.81%,2009年22.08%,逐漸增長到2010年的41.98%,這不僅說明畢業生逐步轉變了就業觀念,也同時反映出畢業生就業市場開發工作日見成效。

2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強化技能培養,積極為企業輸送合格適用人才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職業教育在國民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出臺后,高等職業院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定位越來越清晰。

學校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加大教改投入力度,強化激勵和示范作用,扎實推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具體做法:一是加強教學改革力度。在強調“精、嚴、細、實”的教學傳統前提下,不斷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結合省級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按照“工學結合”的理念,進行“理實一體”的課程開發,從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學習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和試點,近三年來,學校投入150多萬(師均投入5000元)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保證了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二是強化技能實訓。學校結合教育部16號文件精神和國家職業教育定位,大力開展技能實訓教學,加大技能實訓基地建設投入,近三年投入資金1.2億,建成符合生產現場實際的發電、變電、輸電、供電、營銷、通訊、管理等21個實訓基地,并開展技能鑒定,強化學生生產技能實訓,提高學生就業前技能水平提高。根據學生就業后反饋的數據,學生在就業后3個月至半年時間即可達到發電廠生產運行崗位定崗要求,較電力企業要求提前半年到一年時間拿下工作崗位職責,為生產企業提供了高質量的技能型專門人才。三是強化學生管理。秉承六十年一貫的嚴謹管理,學風、教風、校風建設卓有成效。1999年以后,在高校大量擴招生源質量下降的情況下,學校積極應對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的狀況,結合電力企業生產特點,堅持半軍事化管理,加大學生管理力度,在學生積極開展素質教育、誠信教育、考風考紀教育,堅持違紀處理和學籍處理,近三年學生違紀處理人次數從2.3%降到0.67%,留級生由1.3%降到0.55%,對達不到學業要求的學生嚴格處理,從而保證學生質量。嚴格管理,鐵的紀律,強化了電力行業特點職業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在就業后很快適應企業要求,這也是學校學生在電力企業中普遍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

3在就業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年來,隨著國家加大對能源基礎工業投資,電力類企業人才需求也不斷增加,學校在堅持傳統電力類專業特色的同時,加大就業工作力度,確保學生就業質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不斷完善規章制度,保證就業質量持續提高。為使畢業生就業工作做到了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在原有就業制度的基礎上,對畢業生就業管理制度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和細化,制定出了《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辦法》,提高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針對性,突出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效性,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向縱深開展。二是建立就業工作激勵機制。針對近年來學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局面,學校于2009年3月頒布實施了《促進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暫行辦法》,建立就業工作激勵機制,促進就業市場開發,穩定畢業生就業率。該項制度充分調動了全校教職工參與就業市場開發的積極性,極大提升了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三是注重“市場導向”,積極開發就業市場。就業市場的開拓和建設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我國已建立起了“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針對這一現狀,學校積極開展畢業生就業市場開發工作,由校長及分管領導親自帶隊赴青海、陜北、內蒙、深圳、廣東等地開發就業市場,并建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市場開發團隊。根據學校學生專業特點,加大在能源產業聚集區的開發力度,如新疆吐哈地區、寧夏寧東地區、陜北地區等,在鞏固原有就業市場的基礎上,向西北以外地區不斷拓展,在沿海及其他地區也取得了較好的開發效果。四是加強信息溝通,建立畢業生反饋機制。畢業生就業市場也具有一般市場運行特點,及時捕捉就業市場信息,是做好市場開發的關鍵。學校依靠五十多年辦學積淀的影響力,充分利用校友資源,與用人單位間的信息溝通,開發就業市場。另一方方面,高度重視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及時準確的接收到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的評價,了解畢業生的工作現狀和發展狀況,以改進學校教育、教學的薄弱環節,不斷提高學生就業的競爭力。五是加大就業指導的有效性。學校在開設常規就業指導課程的同時,增設電力企業發展方向講座,向學生講解國家能源工業發展的特點,明確本校畢業生及就業工作的科學市場定位,積極引導學生到國家能源工業重點發展的西北地區就業。

畢業素質論文:“雙軌”規劃,打造高素質畢業生

摘 要: 為了讓畢業生更快地給自己定位、更好地找到合適的工作、更強地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我院采用“雙軌”規劃教育方法,從學院“育才規劃”和學生“成才規劃”兩個方面著手,雙軌其下,以把畢業生打造成綜合素質高、發展后勁足、理論和實踐能完美結合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 “雙軌”規劃 成長規劃 育人規劃

自1998年的高校“并軌”、擴大招生開始,我國高等教育邁入了空前的跨越式發展階段。在社會就業市場的吸納能力沒有相應增長的背景下,高校大規模擴招后的學生相繼畢業,一年多于一年。此時,畢業生就業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不僅關系到每個學生的前途,而且直接影響到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如何培養高素質的畢業生、如何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是高校重點研究的問題。

目前,畢業生盲目就業的問題十分嚴重。經常有大量畢業生直到臨近畢業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還沒有一個大概的定位,簡歷的制作基本處于一種無知狀態。招聘會上,許多應屆業生亂投簡歷現象屢見不鮮,簽訂三方協議后,毀約的現象也經常發生。針對畢業生就業競爭大、自我認識不充分、擇業盲目等不良現象,我院制定了新型的就業指導措施,利用“雙軌”規劃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步步為營”,以絕對的實力立足于競爭激烈的社會之林。

一、何謂“雙軌”規劃教育?

“雙軌”規劃即為學院的“育才規劃”加上學生的“成才規劃”。“育才規劃”是學院根據學校、系部及學生的特點制定的職業指導課程,全面、深入、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育才規劃旨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了解專業、了解社會、進而樹立正確的擇業、創業、就業觀念。育才規劃課程的構建以實用性、針對性、階段性、系統性為原則,對學生實行分階段職業指導:一年級開設擇業指導課;二年級開設創業指導課;三年級開設就業指導課。

“成才規劃”是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了解自己,為自己制定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二、“雙軌”規劃之間有何關系?

“育才規劃”是學院面對全體學生的宏觀教育,而“成才規劃”則是學生個體對自身的微觀設計,兩者平行的發展,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首先,“育才規劃”是“成才規劃”的基礎。學生剛步入大學的校門,難免對大學生活感到新鮮,而對自己的學校,專業,甚至自己本身并沒有很深刻的認識,沒有能力準確地進行職業定位。在這種情況下,學院及時按階段給予“育才規劃”教育,即擇業指導,讓學生在入學適應教育以后,就對學校、對專業、對自身有整體的認識,能夠根據專業特點、自身能力、興趣等具體情況“量身定做”一個職業生涯規劃。由此可見,學生的“成才規劃”建立在學院“育才規劃”基礎之上。

其次,“育才規劃”調控“成才規劃”。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級的提高,基礎知識的豐富,自身能力的增強,學生會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將職業生涯規劃作及時的調整,學院的“育才規劃”教育在這個過程當中起著很好的調控作用。學院在二年級、三年級分別給學生“創業指導”和“就業指導”,在各種教育課程、專業講座等的教育、感染下,學生的思想可能發生一定的改變,從而改變自己原先制定的生涯規劃,向著另一個方向發展,或是對原來規劃作適當補充。如,有一名學生原來根據專業特點、自身評估給自己職業生涯定位為高級工程師,但在經過學院深入的育才教育,聽了老師的創業指導教育后,他改變了原來的想法,想在畢業五年后就開創自己的公司,職業定位由原來的高級工程師就轉變成了高級管理者。可見,學院的“育才規劃”教育確實給學生的“成才規劃”起到了一定的調控作用。

再次,“成才規劃”反作用于“育才規劃”。當今,大學生的“成才規劃”已經成為各大院校重點關注內容。職業生涯規劃這個話題也到處可見,許多院校已經開設了相關的課程或是專題報告與講座。但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于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這個時候需要學院給予相應的合適的“育才”教育,同時又根據成才規劃的獨特性與階段性對宏觀的育才規劃進行相應的調整。根據成才規劃的結果使育才規劃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細化,讓其更適合學生的發展。目的是在多次調整以后,找到一個最好的結合點,將學生培養成一個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術精湛、適應能力強、團隊精神足的優秀畢業生。

三、如何實施“雙軌”規劃教育?

“雙軌”規劃具體實施的過程是一個階段性的教育活動,學生在“育才規劃”的基礎下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成才規劃”,再根據學院“育才規劃”不同階段的教育對自己的生涯規劃作適當的補充和調整,目的就是將自己培養成高素質的畢業生。

“育才規劃”第一步:擇業指導。一年級的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是一次重大轉折。此時,大多數學生對大學感到無以適從,不知道如何學習,不知道如何走好三年的大學之路。雖然選定了專業,但并不一定了解它、熱愛它,對于所學專業相對應職業群的素質要求,更是一片茫然,因此,學院在大一開展擇業指導課顯得尤為重要。

一年級的“擇業指導”教育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應放在“學生所學專業今后就業情況以及所學專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上,重點應放在“未來社會和職業發展對學生的素質要求”,“全面認識自己和社會”等問題上。新生在入學適應教育期間,對他們進行學校、專業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職業學院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和基本要求,了解所學專業在社會經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認識本專業相對應的職業群及相關職業群的素質要求,從而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向,端正學習態度,鞏固專業思想,努力培養和提高自己的綜合職業素質。

如何在接受“擇業指導”教育以后正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呢?大一階段,應該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人才庫”檔案,記錄學生的特點、興趣、職業能力傾向等內容,然后正確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學院的育才教育已經使學生加深了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的認識,增強了大學生學習專業的自學性,使學生樹立了專業學習目標并讓學生初步了解了將來所從事的職業,為將來制定的職業目標打下了基礎。由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一般首先選擇的是大學生某專業方面的特長,大學生邁入社會后的貢獻,主要靠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來實現。如果職業生涯設計離開了所學專業,無形當中就增加了許多“補課”負擔,個人的價值就難以實現。因此,大學生對所學的專業知識要精深、廣博,除了要掌握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精深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拓寬專業知識面,掌握或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相近的若干專業知識和技術。

學生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對自我進行正確的評估,準確的進行職業分析,確定職業目標,制定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然后根據規劃的要求,一步一個腳印地、踏踏實實地學習,努力提高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

“育才規劃”第二步:創業指導。把“創業”作為學院育才規劃的第二步是時展的要求,是學生在激烈市場經濟大潮中,求生存、求發展的必經之路。一方面創業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就業思路提供了廣闊的成才天地,另一方面現代社會和市場已不可能再給學生一個現成、舒服的職業,學生要靠自己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謀取職業。本階段教育的內容是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品質和創業能力,重點進行必要的禮儀教育、人際關系教育、挫折教育,還包括創辦小型企業的基本條件和步驟,等等。

大二階段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鼓勵他們通過參加各項活動,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如鼓勵學生參加兼職工作、社會實踐活動,并要求具有堅持性,最好能在課余時間長時間從事與自己未來職業或本專業有關的工作,如參與學生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同時增強英語口語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通過英語和計算機的相關證書考試,并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以充實自己;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并要根據個人興趣與能力修訂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部分學生在創業指導后會改變其原先生涯規劃,而有的學生則堅持原來制定的生涯規劃,只是在某些細節方面做了更深層度的細化。

“育才規劃”第三步:就業指導。無論是育才規劃,還是生涯規劃都是為了學生的就業,這才是最重要的任務。現在勞動就業制度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這既給學生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和廣闊的就業渠道,同時也給學校、家庭和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就業指導必須正視這一現實。學生要實現就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之外,還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擇業觀,懂得求職就業的有關知識和技巧,以調整心態為主線,使學生充分認識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式,轉變落后的就業觀念,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理想與現實、主動與被動等關系。掌握求職就業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自謀職業的方法和途徑,在摸清社會經濟和就業市場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實際作出職業決策,盡快地適應社會,轉變角色,找到自己的職業位置。

這個時候再回首看看自己入學時候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自己有沒有根據學院“育才規劃”教育及時對“成才規劃”進行適當的細化或調整?自己是否按照規劃要求一步一步走來?是否達到了自己的預期要求?是否讓自己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優秀的畢業生?是否能夠以一定的能力立足于競爭激烈的社會之林?

學院實行“雙軌”規劃這樣的教育方式,將“育才規劃”和“成才規劃”完美結合,互相影響、互相滲透,進一步提高了畢業生的綜合素質,“雙軌”規劃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性工程,需要我們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不斷的實踐、謀和、創新;需要學生、家長、老師的共同努力。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把我們的畢業生打造成綜合素質高、發展后勁足、理論和實踐能完美結合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畢業素質論文:新時期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的要求與學校的應對策略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時期企業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將根據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的要求進行分析,為高職畢業生提供提高英語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以及為高職院校提供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企業 高職院校 英語 策略

一、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要求調查分析

1.專業知識需求

通過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要求調查分析,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要求基本包括專業知識、人才能力、崗位素質需求三個維度。從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要求中專業知識需求中可以看出,知識是對客觀事物認識的積累,對了解客觀規律有很大的幫助。企業中國際貿易類行業,對于一些高層次、高科技的系統化信息,需要以大量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因此,大部分企業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強、英語綜合素質高的畢業生。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要求的調查分析中,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勝任工作需要具備的最基礎的能力,而這就需要高職院校畢業生掌握充分的專業知識作為工作儲備。

2.人才能力需求

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的要求,還體現在人才能力的需求上,能力不僅需要專業知識作為基礎,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實踐活動,以及專業的培養與訓練。企業日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有關中英文工作的處理問題,這就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英語能力素質提出了挑戰,由此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畢業生需要具備處理日常工作事務的實踐能力以及實務操作能力。大部分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要求中最為看中的就是英語聽說能力以及營銷推廣能力,不少企業中的中外文化與經濟的交流非常頻繁,掌握英語聽說的實踐能力將有利于幫助企業開拓國外市場,因此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中對人才能力有著較高的需求。

3.崗位素質需求

對于崗位素質,是指在工作崗位上完成工作任務所必需的基本條件。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要求中對于崗位素質的要求則需要高職院校畢業生具備善于溝通與學習的基本素質,這樣在工作過程中才能不斷發展、不斷進步。此外,應變能力強、組織協調能力強也是需要高職院校畢業生所具備的素質,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能夠及時應變,組織協調好自己的工作。其中,企業最重視的是高職院校畢業生需要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在面對一些中英文工作時,能夠拿出堅持的態度,認真完成工作。其次,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要求中還比較重視團隊精神,在團隊合作中能夠善于協作,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

二、高職畢業生就業現狀及面臨問題

1.高職畢業生就業現狀的困境

高職畢業生是經濟發展的緊缺性人才,當前高職畢業生就業現狀的困境的根本在于高職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達不到企業用人單位的要求。由此可見,高職畢業生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不足,以及高職院校對于人才培養的力度不足。目前我國的高職畢業生就業方向基本是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地區經濟發展中對于英語綜合素質的要求比較高,但是由于高職畢業生自身能力不足,與企業用人單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2.就業過程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高職畢業生就業過程存在的問題主要在與高職畢業生自身英語能力不足,不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不夠完備,沒有完備的英語課程設置。造成高職畢業生就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對于英語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充分,實踐經歷少,以及師資力量較弱,教學方法與實際社會崗位需要脫節。

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應對策略

在國際化背景下,企業對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進行重新規劃培養方案,高職院校方面應當注意完善英語教學體系,對英語教學體系進行改革與發展,對于教師方面應當對英語師資力量進行強化及培訓。

1.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培養方案

高等職業院校需要明確認識到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是最大限度的符合未來職業崗位的需求,因此,在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培養方案中需要明確新時期企業的需求,進行高職英語教學思路的改革。當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內容缺乏創新精神,教學觀念落后,一定程度上束縛了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也很少根據企業需求進行教學,因此,在高職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培養方案中要注意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交流工具,在實踐運用中才能發揮出英語的使用價值,高職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僅是注重理論教學,更要注重英語實踐應用。高職院校應當以職業崗位需求的發展為目標,根據職業崗位需求相關的工作,創新高職院校畢業生英語綜合素質培養方案。

2.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體系改革與發展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應對策略中,還需要注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體系改革與發展,當前高職院校中英語教學體系課程十分單一,分為英語技能訓練課程和專業英語課程兩種。其中,基礎技能訓練課程主要是以英語語言運用教學為主,而專業英語課程專業性過強,理論知識過多,學生中在學習過程中常會感到課程偏難,詞匯量大,內容形式單一、枯燥,容易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也因此使得英語基礎教育與專業教育銜接出現問題。基于高等職業學校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在未來工作中更多的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因此,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構建符合企業用人單位需求的高職英語教學體系,強化學生職場英語運用的能力,調整英語難度,根據學生自身發展情況以及企業需要創新教學體系。

3.英語師資力量的強化及培訓

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模普遍較大,學校進行擴大招生,基于這種情形必將導致教師需求的增加,而在高職院校中,對于英語專業的教師相比于其他專業比較欠缺。目前高職院校中缺少英語教師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雙素質教師,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普遍存在著實踐經歷少,教學經驗與教學技能弱等問題,導致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較弱。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強化英語師資力量,對英語專業的教師進行培訓,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注重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而不是停留在教師學歷高低上。

畢業素質論文:論高職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與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

摘 要:我國大學生的數量逐年攀升,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就業市場,各高校應盡快加快對現行教育模式的改革,一方面應繼續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教育,另一方面應進一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幫助畢業生更快地適應用人單位的用人要求,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與就業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綜合素質;核心競爭力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我國大學生的數量逐年攀升,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15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的總數達到了749萬人,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另一方面,對于許多學生而言,畢業即是失業已成為一個殘酷的事實。當然,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部分大學生的自身素質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需求。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就業市場,各高校本應盡快加快對現行教育模式的改革,一方面應繼續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教育,另一方面應進一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幫助畢業生更快地適應用人單位的用人要求。但是,現實情況不盡人意:用人單位反映部分大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掌握不夠,且存在功利性強、缺乏愛崗敬業奉獻的精神。由此可見,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與就業核心競爭力,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一、綜合素質的涵義

通常而言,綜合素質是指個人在特定的時期,所應具備的知識水平、道德素養、社會修為能力,以及對社會生活、工作、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應變能力和所體現的價值觀念等。人的綜合素質是人們自身所具有的生理、心理和外部形態以及內在涵養的比較穩定的特點,[1]是指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我國現行的大學生手冊上明確標明,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包含了德行素質、在校成績、文體素質及能力素質四個部分,而更有學者對大學生的素質做了更加細致的分類,即:思想道德素質、法律素質、科學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技能素質、身體素質這七個方面。[2]在當今知識經濟社會,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是社會發展的硬性要求。

二、增強綜合素質,提升就業競爭力

(一)加強專業知識學習

毫無疑問,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對其日后的職業生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其在從業后所從事的工作與其在大學期間所讀的 專業不是一個方向,但大學中所學到的專業知識也會對他的綜合能力和思維方式起到潤物無聲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雖然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在對事物的觀察方式、知識領域范圍、邏輯思維乃至個人的性格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是,不同的專業知識的教授過程對于所有學生而言,都是一個相似的人生體驗,它們會幫助學生做好知識、心理、價值觀念等各方面的儲備,即不同職業對所有從業人員的共同要求及專業人員本身所固有的職業素養。通過不勝枚舉的成功人士的實例證實,許多人可以在非專業的職業領域內之所以可以取得顯著的成就,究其原因,正是他們通過在某一特定專業領域內的學習獲得了有效的學習方法并提高了自身的綜合能力的培養,而這些方面都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大有裨益。由此可見,無論大學生在畢業后選擇什么職業,他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都會得到直接或間接的發揮和運用。[3]

(二)綜合素質的構成要素及相關能力的培養

經濟全球化時代下,無數的事實證明,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取決于國民綜合素質的競爭。作為當今時代的大學生,除了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在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時立于不敗之地。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正確的價值觀念主要包括誠實、守信、奮進、拼搏、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良好的道德品行等在內的思想道德品質。從近些年用人單位意見和人才市場的就業信息反饋意見來看,更多的用人單位在聘用人才時更多地是看重人才的品行。而這其中,愛國主義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價值觀念,只有牢牢樹立起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緊結合起來的理想與信念,才能使之成為個人人生奮斗方向和前進的驅動力。

2.增強法律觀念意識。當代大學生應該不斷加強自身法律知識的學習,樹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觀念、公平與正義觀念、權利與義務等基本觀念。[4]自覺養成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的習慣,特別要注重培養大學生權利與義務的觀念。

3.提高科學素養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大學生們應該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不斷培養自身的科學認知方法,在自身獲取和應用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逐步養成客觀冷靜的內在心理素質,樹立求真務實的做事態度,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4.廣泛獵取文化知識

科學巨匠錢學森曾說過:“我們要培養有科學創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5]文化知識中包羅萬象,涉及到文學、哲學、史學、藝術、宗教學等領域內的人文常識。古人曾講:“腹有詩書氣自華”,意識是形容一個人只要飽讀詩書、學識淵博,便自然會表現出文人的優雅舉止和翩翩風度。而要做到這點,可以通過誦讀經典名著和欣賞文藝作品等途徑培養。

5.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自我抗壓,解壓能力、向上進取的奮斗精神、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健全的人格等素質,這些素質的培養都是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外界教育環境共同作用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獨特心里特征、行為方式和能力等心理因素。而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克服自卑等不良情緒,增強自信心,養成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有助于培養個人良好的心里素質。

6.扎實的專業技術

牢牢掌握所學專業的基本理論、核心的專業知識及技能,著重培養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這些知識技能在學生畢業后的擇業、就業的過程中,都能為他們保駕護航。

7.強身健體,強壯體魄

身體素質是指大學生的體質、體魄、身體耐性和靈活性等,大學生在學校期間所養成的鍛煉身體的習慣,對其日后形成堅忍不拔的意志促進其身心康健和良好的社會適應力都大有裨益。

(三)儲備社會實踐能力

在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還要兼顧到個人興趣、愛好及個人特長的選擇,也更要注意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人際交往、組織協調、語言表述、開拓創新、團隊合作等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是一種無形的作用力,同時,它也是一種潛在的領導能力,這是因為,社會實踐能力是一種無形的作用力。這是因為,社會實踐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會形成一種獨特的競爭力,許多用人單位都認為,大多數大學生應聘者自身所具備的硬性條件往往不差上下,而能決定其成敗的是他們自身的綜合素質,尤其是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但可惜的是,在校園教育中,教師和學生往往更為重視英語能力、計算機應用等課程的學習,卻忽視了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而實質上,這些被人們所忽視的實際能力,卻恰恰成為學生們找工作及阻礙他們事業發展的障礙。因此,在不影響學生專業學習的前提下,鼓勵學生走進社會,積極投身于各項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和就業能力,盡快適應社會人才需求的最直接、最簡單的途徑。

(四)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現實中部分大學生缺乏正確的就業觀,不能客觀地看待自我。這具體表現為對求職崗位、薪金等期望較高,一味追問企業能夠給自己什么樣的生活待遇,而較少自問自己能夠為企業做什么。此外,在求職過程中,有的學生在遭遇挫折后,便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不是唱高調,也不是一味地不講個人利益,只講奉獻,而是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正確地看待就業市場的正常競爭。只有在這樣的就業觀指導下,大學生才可以根據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特點,盡快確定將社會與個人求職目標相統一起來,不僅如此,正確的就業觀能夠幫助大學生轉換角色,以便盡快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因此,大學生要及時、充分了解就業信息,實事求是地衡量自身專業水平與實踐操作能力,正確地評估自己的綜合能力,用陽光的心態應對職場障礙。

(五)提高求職面試技巧

求職面試的技巧是獲取用人單位青睞的秘訣之一。用人單位都在積極地找尋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綜合素質的應聘者擔任某一特定崗位,但是,求職者若想叩開職場大門,就必須將自己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通過特殊的技能展現給用人者,即求職技巧。求職技巧意義涵蓋廣闊,這包括口頭及書面溝通技巧、多視角分析問題的技巧、現代化辦公設備運用技巧、人際交往技巧、跨文化溝通技巧、組織策劃等技巧。【6】在求職者了解到用人單位的具體要求后,求職者就需要有目的地針對用人單位的要求,認真準備應聘材料和應答語言,并要精心設計自己的求職簡歷與面試材料,以期更有效地展示自我真實水平與風采。良好的求職技巧有助于求職者更加直接、更加有效地把自己的個人才能及素質展示給用人單位的負責人。這里所涉及的各項能力不僅在學生擇業時需要,這也必將在其整個人生職業生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學生要掌握這種對自己能力正確評估的技能,及時了解自身與用人單位用人要求的差距,同時不斷督促自己不斷進步,以期早日達到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此外,學生要根據招聘條件,逐步完善自己的應聘資料,這將會大大提高其應聘成功的機會。

深入進行綜合素質教育改革是進一步順應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和更好地適應新世紀人才市場競爭的硬性要求。它既代表了我國高等教育思想及觀念、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果。大學生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在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進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在就業競爭中把握機會,取得成功。

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接受了高等教育多年的大學生們,擁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如能給予其較為全面的綜合素質的訓練,培養其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及適當的求職技巧,就能助其早日找到適合自身的工作崗位。總之,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其就業競爭力,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對策及有效途徑。

畢業素質論文:適應市場需求的會計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模型研究探索

摘 要:隨著會計工作環境的變化、會計人才就業競爭的加劇,會計教育必須適應市場需求而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從畢業生角度開展調研分析,采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麥克利蘭開發的行為事件訪談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通過對會計專業往屆畢業生的面對面訪談,了解其過往幾年實際工作中正反面的工作事例,用專業技術分析總結出會計專業學生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會計專業學生建立有效的培養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會計專業 綜合素質模型 知識 技能 職業素養

如果把畢業生看做院校輸出的產品,其商品化后面的細分市場就是數量眾多的中小微型企業,要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就必須清楚地了解該細分市場的需求,只有真正把握住市場需求,圍繞需求去開展人才培養,我們的產品才具有市場生命力。

本文重點從員工(即畢業生)角度展開。課題組利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麥克里蘭創建的能力素質模型理論,采用行為事件訪談法,選取會計專業績優畢業生和績差畢業生進行了調研,收集有效數據,并以此為基礎對會計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素質進行分析。

一、會計專業畢業生素質現狀

在素質模型中,識別素質和能力應該從三個層面進行。知識:即包括從事某一職業領域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專業信息;技能/能力:指掌握和運用某項專業知識完成具體工作的技術;職業素養:指從事具體工作所應具備的深層次意識和習慣,它是決定個人職業潛能的重要指標,即冰山素質模型中水面之下的部分。

從本次受訪的畢業生實際陳述的其現實工作中的情況,提煉出影響其實際工作表現或業績的知識、能力和職業素養三個層面的現狀如下。

1.知識層面

在知識層面,受訪學生基本掌握了會計學原理、會計電算化、企業會計核算與賬務處理等財務知識,但成本核算、納稅實務、財務管理等知識的掌握比較欠缺。

知識的教學比較局限于財務專業領域,這當然是可以起到集中資源、集中精力重點學習好專業知識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知識的了解,導致學生在就業后理解企業業務的進度比較緩慢,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適應性。

2.技能/能力層面

在技能/能力層面,受訪學生在陳述自己做得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時,對于影響其工作成效的技能/能力的表述多集中在: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知識轉化能力、關注細節的能力等方面。

受訪學生相關真實語言表述節選見表1。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影響學生就業后工作成效的關鍵能力都是做為財會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最基礎的技能和能力。

3.職業素養層面

在職業素養層面,受訪學生對于影響其工作業績的主要素質表述集中在:責任心、主動性、成就動機。

受訪學生相應的真實語言表述節選見表2。

對于從事基礎會計工作的技工院校畢業生而言,責任心、主動性、成就動機成為影響其工作成效的主要職業素養。其中尤其以成就動機的影響最為明顯,而在素質模型三個層面的能力素質中,職業素養是最難培養和訓練的。

二、適應市場需求的會計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模型

綜合本次調研的結果,結合企業管理中對財務人員素質模型的研究和運用結果,我們對適應市場需求的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模型做如下總結。

1.知識層面

掌握基本的財務知識、稅務知識和企業管理知識。

2.技能/能力層面

(1)財務核算、稅務處理能力

①定義:收集企業財務信息并進行歸納整理,準確、及時地編制各類憑證和報表、計算并上繳應納稅款,完整反映企業經營實際績效的能力。

②需要達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獨立進行會計核算及稅務處理,并確保正確性、及時性、合法性。

b.優秀水平:能夠根據業務類型選擇正確的會計核算原則和處理方法;能夠審核他人的財稅業務處理,準確判斷正誤;能夠根據業務類型進行納稅籌劃、幫助企業合理避稅。

(2)學習及知識的轉化能力

①定義:主動學習專業知識,理解專業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將其轉化成實際操作步驟的能力。

②需要達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根據各類交易的要求,正確分解并形成財務核算的具體操作流程。

b.優秀水平:能積極主動了解專業領域形成的新知識、新技能并運用到實際工作。

(3)溝通協調能力

①定義:能夠正確理解他人的意圖,與他人達成共識,并能以合適的形式(書面、口頭或其他)正確表達出來的能力。

②需要達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正確、清晰表達自己的意圖,掌握與他人的交流重點,能對可能影響達成一致的因素有準確的預判。

b.優秀水平:交流中能根據目標有意識地引導對方達成共識,對產生的矛盾能分析原因并提出解決的方案。

(4)關注細節的能力

①定義:了解實際工作中各個細節的具體工作,準確掌握各個細節的工作方法和內容,最大限度控制錯誤產生的能力。

②需要達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能夠細致地檢查憑證、賬簿、報表等,數據準確率不低于99%;對他人提交的數據資料的細節性問題能準確判別。

b.優秀水平:能有意識地從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系統性工作的建立方面去思考減少細節問題發生的可能性。

(5)自我激勵能力。①定義:指在沒有任何外界獎勵和處罰的情況下,能自行設定工作目標并努力去實現的能力。

②需要達到的水平

a.合格水平:在沒有外界激勵因素存在的情況下,面對復雜、多變的工作,仍能保質保量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

b.優秀水平:在沒有外界激勵因素存在的情況下,面對復雜、多變的工作環境,能自行設定工作目標并排除干擾去實現。

(注:優秀水平是在合格水平基礎上的能力提升,是在滿足合格水平之后的進一步的培養目標。)

上述能力只是列舉了與學生工作業績關聯度相對比較高的幾種核心能力,也是幾種需要重點培養和加強的能力。當然,要取得好的成績,是需要多種能力綜合發揮作用的。

3.職業素養層面

(1)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是一個人內心追求卓越的一種心理內驅力。在實際工作中,表現在以下方面。

①對自我績效目標的高標準設定,以及采用各種方法提高績效水平;

②愿意承擔更多職責,將事情徹底完成;

③不斷積累各種成就,對完成工作所需要做的一切事情都充滿熱情,努力達到標準或客戶(包括內外部客戶)的期望等。

這種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個人其他職業素養的水平,直接影響其自身能力的發揮。

(2)責任心。責任心體現在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所承擔的職責和義務,是基于責任而形成的一種應該承擔、敢于承擔的意識。對于財務工作者,責任心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際工作中,這種責任心體現在各個方面,比如:

①一種嚴謹務實、關注細節的工作態度;

②信守承諾,正確對待自己所犯錯誤的品質;

③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保證個人工作、行為符合規范等等。

對于剛步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來說,責任心的缺失必然直接導致其工作質量下降;假以時日,必然強化其“打工者”的心理暗示,從而加大其職業積累的難度。

(3)主動性。所謂主動性,是指人在完成某項活動的過程中,來源于自身并驅動自己去行動的動力的強度。積極主動的人會給人一種充滿激情的感覺,具備敢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品質。因此,主動性常常等同于超出工作需要或期望的某種努力。在具體工作中,主動性表現在:

①充分利用當前機遇,在尚未要求解決問題之前就積極了解問題,為將來解決問題提前做準備;

②對工作相關聯的甚至工作之外的問題進行思考;

③積極發起變革或是采取行動以提高效率,處理現有的或潛在的問題,滿足顧客(內外部)需求等。

(4)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種對自己的觀點、決定、能力的自我信仰。對于剛步入職場的畢業生,自信很大程度來源于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技能的熟練運用程度。而在實際工作中,自信心體現為:

①偏愛或熱衷于向工作中的某些難題發出挑戰;

②積極尋求獨立,愿意以獨立的姿態開展工作,對專業工作認真負責;

③在主要問題上表現出豐富的專業知識,愿意以一種明晰、自信的方式挑戰他人的想法;

④在那些更有經驗、更有知識的人面前也能有效工作;

⑤能妥善處理批評意見,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把握重心控制局面。

三、小結

在教學現狀中,由于教育體系重視理論知識教育,在技能培養方面尚處于摸索期,一直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而對于職業素養,基本沒有涉及。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合格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

從素質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個人要成為適應市場需求的合格人才,必須是在知識、技能、職業素養三方面都要符合市場需求。

根據調查模型和會計教學經驗,提出技工學校會計專業“企業化”的教學模式,教學以企業為中心,把企業的工作環境應用于教學,將實際工作所需的理論知識與企業會計實踐相結合,單獨制定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構建以技能應用為核心的培養目標。“企業化”教學模式采用項目式教學和案例式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即在項目教學的情況下以案例教學的形式教學,教學所使用的案例主要采用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將學生引入企業的工作環境之中。把教學的各個環節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可以就關鍵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開展反復、針對性訓練和評價的立體的教學實踐體系,以確保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單位:廣東省國防科技技師學院)

畢業素質論文:獨立學院畢業生綜合素質考核與校企合作的就業實踐研究

摘要: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了社會非常重視的現象,本文就提高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為目的,基于社會對畢業生的能力期望分析了獨立學院畢業生綜合素質及就業的現狀,探討了綜合素質考核的重要性以及綜合素質考核應該具備的基本內容。并以提高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深入研究了校企合作的就業實踐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綜合素質;校企合作;獨立學院;就業實踐

如今國內外的經濟增速放緩,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以及就業市場的供需較為嚴峻。要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就必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順應社會的發展,適應企業的人才要求。因此,考核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是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中的必要組成部分。此外,要提高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學校還要起到搭建橋梁的作用,推廣校企合作的就業實踐模式,與企業聯合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進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一、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從人才市場來看,高校畢業生擇業就業也變得更加民主,擁有更加多的選擇機會,從而人才的流動性也變得更加頻繁,就業壓力加大。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綜合型、復合型人才越發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因此,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部分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期望有如下幾點[1]:

1.良好的專業文化基礎和專業理論素質。要求高校畢業生在大學期間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本專業的現狀以及該領域的前沿展望有廣泛的認識。

2.具有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在招人的時候把思想道德列入考核的項目,是繼專業能力水平之后的第二大重點考核內容,希望能招納德才兼備的綜合型人才。具體上是考核高校畢業生是否愛崗敬業,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事業心。

3.更注重團隊精神。現在眾多企業十分重視團隊意識,一個好的團隊能帶來的貢獻遠遠比個體貢獻值相加還要大。要求畢業生有團隊意識和整體思維,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4.擁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擁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是觸發團隊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團隊氣氛。同時良好的交際能力,會對個人的就業和職業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5.有較好的動手能力,把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可以說是如今企業普遍擔心的一個問題,很多企業都擔心會招到理論知識強而動手能力弱的員工。動手能力涉及到個體的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

二、獨立學院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考核的重要性及其現狀

1.獨立學院畢業生綜合素質現狀。獨立學院是在市場經濟下順應我國教育改革趨勢的大眾教育辦學模式,在十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并且不斷得到了更多人們和企業的認可。但這種辦學模式仍然處在探索和發展階段,需要不斷地去革新、轉變。所以獨立學院的辦學模式在管理和教學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困難。由于獨立學院特殊的辦學體制和有別于其他公立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導致了獨立學院畢業生在整體就業競爭上處于落后地位,學生的綜合素質略低于公立院校。

2.高校畢業生綜合素質考核的重要性。高校畢業生進行綜合素質考核有利于培養綜合型人才。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大量高素質人才,高校對在校生進行綜合素質考核十分重要。通過多方面的鍛煉和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得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在以后進入社會、進入企業的時候,能適應該領域各個崗位。同時,綜合素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與畢業生就業好壞程度成正比,擁有較好的綜合素質更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3.現今高校畢業生綜合素質考核的局限性。如今高校在設定畢業生綜合素質考核的實施方案時,大多都是以學校的角度,主要為了更好地管理學生以及培養學生。并且在實際操作中,綜合素質考核的成績往往是用來作為黨員入黨考核、評選優秀學生干部或者是各類獎學金評定的標準。這種考核方式及考核項目很多時候都會出現運作大而實際虛,無法真正體現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無法順利市場趨勢,無法為學生做出更好的鍛煉、考核,進而無法為學生的就業擇業創造良好的平臺。

三、高校畢業生綜合素質考核的內容設置

高校在制定畢業生綜合素質考核方案時,所考核的內容應該以更利于畢業生將來進入企業后能更好地適應企業、適應社會為標準,能反映學生走上工作生涯所具備的綜合素質。作為21世紀的綜合型人才,除了擁有能自主刻苦學習的能力、扎實的專業基礎外,還應該具有良好的抗壓能力、學習能力、心理調節能力。因此,高校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考核應該包含以下內容:

1.熱愛祖國,熱愛社會。如今國際形勢風云變換,社會形勢日益嚴峻,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和轉型的特殊時期,受到來自世界各國各種各樣的挑戰。當代大學生更是肩負著祖國偉大復興的重大使命,正受著來自世界其他不同文化的沖擊,容易被這些文化所迷惑。因此,考核高校畢業生是否有正確的愛國觀念、熱愛社會觀念,不可忽視。

2.思想道德修養。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能為高校畢業生產生正確的人生指導。當代大學生經過了多年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有正確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能很好地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因此,思想道德修養的考核內容可以包含以下幾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社會責任感、法律基礎意識;職業道德精神等等。

3.專業文化水平與素養。我國現在正經歷著快速發展的時期,高校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文化水平的高低間接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影響著世界科技水平的發展。同時,對學生個人而言,高校畢業生在進入企業時,由于工作經驗的缺乏而導致工作能力難以全面發揮,因此,這要求學生必須在在校期間努力地學習本專業領域的知識,全面系統地認識到行業及其行業發展的趨勢,合理地規劃好自己的人生。積極參與行業相關的調研,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所以,專業文化水平與專業文化素養也是高校畢業生綜合素質考核的重要部分。

4.健康的心理素質。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進入社會、進入企業不可或缺的必要素質。如果就業形勢不佳,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在擇業創業中難免會遇到挫折,這時候就要求學生在挫折到來之前有相應的心理準備,或在經歷挫折時,有能調節自我心態的能力,使得自己能從容冷靜地處理所遇到的困難。因此,健康的心理素質是高校畢業生綜合素質考核中的一個重大課題。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就業實踐中的探討

要提高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除了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之外,還必須要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把理論知識聯系到實際生活中去。因此更需要注重和加強學生的就業實踐,提高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

1.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是就業實踐的可行模式。我國現行高等教育產業化存在許多的弊端,一是注重理論學習,輕視實踐環節;二是人才培養“同質化”傾向嚴重,沒有體現其“專門人才”特色;三是實踐環節薄弱,學生實踐應用能力較差。實踐表明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的就業實踐模式在大學教育環節中顯得十分重要。

校企合作實際上是由教育行業和大中專院校等職業教育院校與用人單位共同培養學生的教學模式逐漸進行發展而來的。這種培養模式既有利于學生健康的成長,又能培養社會和市場需要的專業人才,是高校和社會雙贏互動的模式之一。加強大學和企業的合作,教學和科研的結合,校企雙方相互溝通、相互促進、相互滲透、共同發展,是提高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實現高校與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選擇,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2.校企合作可獲取全新行業信息,拓展就業的渠道。校企合作能夠促進學校學生對外交流的機會,了解市場和各行各業的實時信息。學校以企業為對外交流的紐帶,認識社會和市場的實時狀況,不但增強了學校在本領域的知名度,而且提高了信息接收范圍。同時校企合作還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讓學校和企業得到廣泛而有效的宣傳,它不僅是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還是企業獲得優秀員工的重要渠道。學生能盡快接受企業的文化理念,進入工作角色,產生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其團隊凝聚力。

3.校企合作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的重要特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的不斷深入,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作用。學校作為人才輸出方,要讓培養的人才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就應該以市場為導向。校企合作增強了領域和學校的溝通和理解,有助于培養真正意義的實用技術人才。(1)正確樹立新的、科學的人才培養質量觀和監控體系,全力為學校的人才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使之能深刻地認識到市場經濟對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能力的需求,從而正確衡量適應市場經濟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同時以此為根本進行有用的專業配套設置和有關的課程調整,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多維實踐體系。(2)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管理,促使企業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視,讓學校的教學手段逐漸以學生成才需求為主線進行轉化,對課程與課堂的教學改革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促進作用。

畢業素質論文:陜西省會計畢業生專業素質狀況的調查研究

【摘要】我國大學會計教育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學者認為,我國高等會計教育基本上是封閉的應試教育,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忽視職業道德和誠信教育。針對此問題,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陜西省會計人才的專業素質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深入了解了會計畢業生的專業素質狀況,并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會計專業素質 會計專業畢業生 問卷調查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會計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勝任職業的會計人員,即培養會計人員所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近幾年來,我國大學會計教育取得顯著成績,但仍存在許多突出問題。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陜西省會計畢業生的專業素質狀況進行了研究,以期能夠對陜西省大學會計教育的不足和為提升陜西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提供幫助和建議。

二、問卷設計及樣本描述

(一)調查問卷設計

此次調查問卷設計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關于會計人員各專業素質重要性方面,二是關于對陜西省會計畢業生專業素質滿意度方面,三是對學校教育需要改進提出建議以及對學生自身提高專業素質提供建議方面。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文將調查對象分為四類:一是從事會計教學或學術研究的教師;二是實際會計工作人員,包括在企業、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等;三是公司高層管理者;四是會計專業大四學生。調查方法:紙質問卷和電子郵件問卷相結合。

(三)樣本描述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包括紙質問卷和電子郵件),剔除沒回和無效的,實際有效問卷384份,樣本數據如下:

按職業,會計教育或研究人員30人,會計實務人員212人,非會計專業管理人員52人,大四學生58人,其他32人。

按學歷,碩士及以上51人,本科234人,大專99人。

按從業時間,0年的58人,0-1年的69人,1-5年的114人,5年以上的143人。

三、調查分析及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人員各專業素質分析

結果分析,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為職業道德素質、技能和職業判斷能力、知識;受訪者認為職業道德素質對于會計人員最重要,而知識最不重要。按評價結果看,受訪者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均不太滿意;其中,對知識素質最滿意,而對職業判斷能力最不滿意。

(二)陜西省會計畢業生專業素質中存在的問題

1.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調查中顯示,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不太滿意。會計人員知識陳舊、懶得學新知識,跟不上會計知識與技能的更替,導致業務處理的估計和處理出現錯誤,嚴重影響了會計的工作質量。有些會計人員缺乏認真負責的態度,使得企業往往賬實不符,出現問題;有的對參加繼續教育不夠積極,主動考取專業職稱和會計師證書的意識十分淡薄。

2.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不完善。目前,陜西省大學會計課程體系存在著一些問題:側重知識理論教育,輕視綜合素質教育和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課程設計中往往重視專業知識,如設置初級會計、中級會計、管理會計、稅法、審計等課程,而忽視對職業判斷能力、職業道德的教育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課程中教師較少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育,幫助其進行職業判斷能力的提升,也較少插入具體案例進行實際分析。在實踐方面,學校學習與單位實習結合較少,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不強,直接影響了學生就業時的綜合素質。

3.教師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教學方法上,教師仍然以課堂講授書本知識為主,添加案例較少,與學生互動少,使得學生學習被動,知識變得抽象和枯燥,難以發掘其主動性。很多院校的會計實踐課很少或者沒有,導致學生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難以學以致用,與實踐相結合。這樣就造成了會計畢業生綜合能力較低,會計職業判斷能力不強,畢業從事會計崗位的職業素質自然就低了。

四、對于提升會計專業畢業生專業素質提出建議

(一)調整會計培養目標定位,制定好專業教學計劃

大學會計教育應該定位與提高學生的綜合專業素質,而不是單一的專業知識和強調應試教育。所以,在教學課程設置中,要強調綜合專業素質,包括專業知識、職業道德、社會關系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師應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不是僅就科論科,而應把所學過的知識進行綜合與運用。因此,老師應該具有多方面專業知識與能力,不能總讓某些老師長時間帶某一門或幾門課程,應定期給老師換課,使其知識充分。老師應讓學生養成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具有誠信為本的職業道德,為他們將來步入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推進教學改革,加大實踐力度

在教學改革中,要合理安排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和課時分布,增加一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如會計實訓模擬、會計實操訓練、電算化操作、會計案例分析、畢業實習等;在實訓課程中,可以邀請校外的會計、稅務、審計等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指導與講學,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強業務水平。同時,行業或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或技術等級證書應引入學校的課程中,使職業培訓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學生畢業時同時拿到學歷證書和專業技能證書,增強其社會競爭力。

(三)改進傳統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法結合運用

在會計教學方法上,必須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改變為啟發式和培養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運用啟發式、討論式、案例分析、學生來講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授課過程中,要增加與會計職業判斷相關的內容,強調培養職業判斷意識的重要性,使學生慢慢養成職業判斷的思維習慣。

(四)安排學生參加社會實習

學校應在學生大三或大四期間抽出時間安排其參加實踐學習。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實習單位或者學校選擇某一實習單位進行長期合作。學生到實習單位兼職會計相關崗位,可以使所學的專業知識得以運用,又增強了實踐能力。學校要把課程學習時間和實習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可以分開并各自集中在某些周進行,也可利用周末或長假時間安排實習。

(五)加強財會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

首先,各級部門和單位要重視繼續教育這項工作,將其作為人才建設的重要工作來抓,把繼續教育和企業的持續發展結合起來,合理安排時間對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切實幫助員工提高綜合素質。其次,會計人員應當主動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和掌握國家最新的財經法規及審計、稅務、會計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

畢業素質論文:音樂專業畢業生素質的培養

摘 要:音樂人才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專門人才,我校音樂學學生臨近畢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給畢業生們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們必須緊跟時代,與時俱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適時改變我們的培養模式和人才標準,才能造就出一大批現代優秀合格的音樂專業畢業生,從而繁榮我們藝術的園地。

關鍵詞:底蘊;音樂修養;聲情并茂;情感優化;市場包裝

音樂人才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專門人才,他們對繁榮社會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時代主旋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的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尤其是經濟形態的不同,便必然出現對音樂人才的不同素質要求,我校音樂學學生臨近畢業,我認為,為了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了能夠順利實習試講,再此對音樂畢業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歸結如下:

一、堅實厚重的文化底蘊及貫通的音樂修養

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音樂畢業生,必須要了解歷史、文學、哲學、地理等多門綜合的文化知識。有一些音樂工作者(包括音樂教師、歌唱演員、樂手等)在拿到一首歌或一部音樂作品時,僅僅是演唱匯了作品的旋律,對作品所要表現的思想內容不甚了解;某些音樂教師也只是會教唱曲調、節奏,講不出作品的含義。近幾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電視歌手大賽,測試項目中加入了素質測試。對這一舉動,社會反映褒貶不一。筆者認為,這樣要求音樂工作者音樂畢業生不僅不是對他們的額外要求,而正是社會在發展中向專門音樂人才提出的更高標準。堅持這樣的培養方向才可能逐漸減少以至于以后的音樂人才不要成為“音樂匠人”。

音樂素養指的是音樂畢業生個人綜合素質,綜合能力。是衡量音樂畢業生的一個重要標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音樂文化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國外,大量以前鮮為人知的音樂文化領域。如西方的藍調、布魯斯、偶然音樂、噪音音樂等等。這些西方音樂的涌入不僅拓寬了我們的視野,而且還引導了我們同國際音樂主流接軌,并將中國傳統音樂推向了國際舞臺。正如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有效的結合形成了我們獨具特色的“中國唱法”。在器樂上,民族器樂與西洋樂器的相得益彰,使中國民族樂團一次次出現在維也納的新年音樂會上。因此,作為一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音樂畢業生,必須具備中西音樂文化貫通額素養。

二、聲情并茂的表演風格

在社會主義經濟市場下,音樂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這就必然要求音樂人才也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所謂音樂人才的多元化發展是指不僅在技巧上、理論上,而且在實踐上,在表演上都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音樂藝術只有當“聲”與“情”完美結合在一起,并使之聲情并茂,才能將樂曲的內容、作者以及演唱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充分而完美地揭示出來,并將之流進聽眾的心靈,使觀眾得到真正的藝術享受。“聲”與“情”兩者在音樂藝術中始終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費爾迪南-愛斯坦說:“表情是歌唱的靈魂。因此,只有當聲音加表情同樣完美時,歌唱才能被稱為藝術”。現在很多音樂工作者具有較高的技術技巧和較強的教學能力,但一上臺參加表演就覺得無論是動作、舉止還是抒發作品情感上都有欠缺,音樂本身是時間的藝術,它要求表演者在一段時間內將多年積累的技術技巧及經驗表現和發揮出來。因此這就需要表演者在具備較高的技巧的同時,具備相當多的實踐經驗,以情帶聲,做到聲情并茂,已達到較好的舞臺演出效果。要達到聲情并茂,先要以聲傳情,“聲”即指音樂技巧、技術理論、歌者的演唱技巧、樂手的演奏技術、作曲家的作曲配器理論等。再以情帶聲,“情”是音樂家的思想感情,豐富淵博的文化知識和音樂修養,對音樂作品思想內容的理解。情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聲”無“情”,那是沒有靈魂、沒有意義的音樂,同樣,只有“情”而無“聲”那只是頭腦中的思維、情感而已。現代音樂人才只有“聲”“情”結合,才能使音樂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只有“聲”“情”并茂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才能達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音樂畢業生的素質要求。

三、情感的優化效應

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健康,以情感教育維系素質形成,是音樂學畢業生教育理論和實踐創新的重要課題,是社會發展對現代音樂學畢業生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在音樂教育中進入特定的環境。以情感訴求為基礎和紐帶,可以促進音樂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產生一系列的優化效應。

傳統的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呆板的教學模式。這種教條、注入式的教法形成了學生思想上的依賴、創造力的凝固。音樂教育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演唱、節奏、節拍的重復及律動的配合,乏味的教法必然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音樂學畢業生要學會貫穿情感,創造引人入勝的形象化氛圍使學生用“心”去學。音樂學畢業生在音樂教學之始就要把本源的歷史文化、風格特點以及蘊藏其中的思想感情向學生做生動的介紹,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環境。同時,走出課堂,調動學生的“經驗”感覺,進進入一個情感的真實環境。這是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聯系,本源環境和現實環境的聯系。教學的著力點必須始終放在調動學生“經驗的興趣和同情的興趣”上,使學生處于萌發情趣的氛圍之中,這里面,關鍵是音樂學畢業生的教學中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使學生由學唱的單純模仿進入藝術形象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述,進入自己的探索。要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過程,必須精心編創教案,調動多種手段,開展組合式教學,動靜結合,銜接配套。具體到音樂教育,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唱歌與律動結合,是歌唱與情感表達互為作用。

四、熟練的電子音樂技術及自覺的市場包裝意識

將電子技術運用到音樂藝術中去,打破了以前音樂只能由人演出或由人演奏,傳播途徑只有口傳心授的單一模式,不僅加快了音樂文化的傳播速度,而且造就了音樂的多樣化形式。尤其在電腦音樂出現以后,一些電腦軟件的使用,可以使我們在電腦上制作出具有任意一種音色、音量,時值的音樂,由電腦制作出來的音樂里有相當高的精確性并且具有修改方便的特征。就傳播途徑來說,通過電腦及電子信息技術可以使音樂沖破地域和國界的局限性。加強音樂的傳播速度和力度,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音樂人才,應當將電腦多媒體及電子信息技術等作為一種工具,加強電子技術在音樂制作和流通過程中的運用,將多媒體,電子信息技術與傳統音樂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我國的傳統音樂的革新與傳播。

音樂作為知識產業的一部分,發揮著促使社會全面發展的作用,它將通過自己特有的性格,以多種形式、多種媒體方式,把一種形象、精神、潛移默化地根植到社會中,使人們在商業文化、美學文化中得到更多的美的享受和更多健康文化的參與。高水準的音樂沙龍、交響音樂會以及新興的音樂美學文化將取代很多諸如電子游戲廳、低下賭場E不健康的社會現象。例如近期在社會上興起的一種新酒吧,除了高品位的室內設計和優雅的消費環境,更重要的是直接引進音響視聽器材,在這里可以聽到、買到最好最新的音樂作品。所以音樂也就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產品的不斷升級,提高社會文化生活質量作出了貢獻。音樂包裝了市場,同樣現代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音樂畢業生的自我包裝意識也要不斷提高,從開初的一支笛子、一把口琴到每晚十九點聽到新聞聯播上演奏出莊嚴雄偉的《國歌》,感受到音樂和聲的魅力與震撼,歌唱演員從以前單一小電聲樂隊伴奏演唱,到現在氣勢龐大的樂隊演奏,我們也感受到了音樂通過包裝后強大的感染力。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員簡單的裝束、舞臺單調的設計到現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容光煥發的演員出現在華麗輝煌的舞臺上,這一切讓我們耳目一新。這一切都說明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音樂以及音樂人才包裝的重要性。

總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音樂的發展創造了無限的空間,同時也給音樂畢業生的培養成長,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們必須緊跟時代,與時俱進,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適時改變我們的培養模式和人才標準,才能造就出一大批現代優秀合格的音樂專業畢業生,從而繁榮我們的社會主義藝術的園地。

畢業素質論文:職業化教育背景下畢業生素質與企業需求匹配度研究

【摘 要】隨著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逐步增多,就業形勢也日益嚴峻。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的現狀,應以企業的需求為出發點,并深入分析大學畢業生素質與企業需求匹配度。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僅關系著高校的就業效果,同時也與企業日后的發展密切相關,職業化教育已成為必然。因此,如何以就業為導向開展全方位的職業化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現已成為各學院思考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企業需求;畢業生素質;匹配度

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中,大學畢業生與企業需求匹配程度是決定其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僅包括自身的知識技能,同時也包括自身素質及實踐經驗等,這些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匹配度。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形勢,要想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就應讓學生明確自身的素質,并清楚自身在就業中的優勢與劣勢。由此可見,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職業化教育背景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一、大學畢業生素質現狀

(一)在身心健康及個人修養方面,大學生普遍缺乏運動,對于身體素質也不是特別重視,同時,也不是特別注重穿著打扮等禮儀問題。

(二)在社交能力方面,多數大學生的交際圈子過于狹窄,交際能力比較薄弱;團隊協作能力也很弱。首先,學校所提供的團隊環境對此有一定的影響,社團組織有限,其次,多數學生沒有培養自身團隊協作能力的意識。

(三)就適應社會能力來講,隨著如今社會發展的開放化,大學生在假期結伴外出旅游早已司空見慣,因此,大學生的適應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但在創新能力這塊,如今的大學生空有創新意識,卻缺乏創新的能力,一方面,我國高校存在不利于創新意識培養的諸多因素,另一方面,當前國內高校部分學生缺乏大膽求新的精神,局限于書本知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創新能力的提升。

(四)在實際操作能力方面,在校成績在影響大學生就業方面占一定比例,而大學生在校成績現狀卻不容樂觀;另外大學生雖然都有過兼職的經歷,但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卻很少,所以工作經驗是大學生的一大薄弱環節;最后,令人擔憂的是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由于學校對理論學習的偏重和學生實踐意識的缺乏導致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相當匱乏。

(五)在自我決策能力方面,領導能力是最差的,調查顯示,多數大學生僅僅想當次要管理者或者服從命令的群眾。這充分體現大學生的領導意識不強。但在自我管理和獨立方面還比較樂觀。

二、企業對大學生素質需求

(一)人際交往:一個人能夠與他人準確、及時地溝通,才能建立起人際關系,進而能夠使得自己在事業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終取得成功。現代社會,不善于溝通將失去許多機會,同時也將導致自己無法與別人的協作。只有與他人保持良好的協作,才能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源,才能獲得成功,所以企業重視人際交往是無可厚非的。

(二)實踐能力:工作與學習最大的區別是,一個是實實在在的實踐,一個是紙上談兵;而這恰巧也是我們從校園進入到工作崗位所必須面對的;同時,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最看重的無非也是你的實踐能力,因為這關系著公司的利益,所以,實踐能力是我們進入社會進入工作崗位所必備的。

(三)團隊協作能力: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懂得協作,敢于協作,放下身段去與團隊中的他人協作,是生活中的你、我、他必須具備的能力。而在如今的企業當中,對于團隊協作能力也越來越重視,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應該著重培養自己的這種能力。

(四)領導能力:每個人都希望有所作為,都追求成功、渴望成功。渴望當一名受人尊敬領導者,想要作一名領導者,就需要你具備領導能力。而領導能力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一個人的領導能力決定一個團隊是否成功。企業當然也希望大學生能夠具備領導者的素質。

三、建議

(一)職業能力和企業需求制定校企合作模式。從高職院校來看,可以依托企業技術人員充實師資隊伍,彌補”雙師型和師資的不足,完善辦學條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根據企業需求制定校企合作模式;從學生能力角度看,讓學生提前進入企業,進行職業實踐活動,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接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能。同時,通過掌握職業技能與學生就業相掛鉤,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使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得到增強。

(二)教育與職前培訓一體化。一個新員工從一種環境到另一種環境中,往往會受到各方面的沖擊,如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協調、學識和經驗與工作的不適、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等,會感到較大的壓力。這導致員工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既不利于企業的經營,又不利于員工的自身發展。因此,職前培訓不可忽視。因此可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設置相對應的職前培訓必修課。

(三)大學生素質拓展。第一,以非業務素質為重點,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點、愛好和能力,對他們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進行設計指導,并就學生完善素質的具體方法和途徑提出合理化建議,幫助學生建立成才目標,引導他們有意識、有選擇地參加各種素質拓展活動;第二,以學生為本,根據不同階段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成才需求,廣泛開展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社會實踐以及其他有益于學生素質提高的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訓練和幫助。

綜上所述,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大學生就業形勢,應充分考慮大學生素質與企業需求匹配度的高低,并基于企業的需求分析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提高匹配度。有些學校由于忽視了企業的需求,僅僅從大學生自身出發,致使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企業無法滿足人才需求。由此可見,在職業化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提高匹配度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必經之路。

畢業素質論文:民辦高校畢業生素質拓展訓練與就業創業工作分析

摘 要: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本文提出了將素質拓展訓練運用到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中去,為做好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對于保持就業形勢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畢業生 素質拓展 就業創業

1.畢業生素質拓展訓練

素質拓展訓練是以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核心,以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普遍提高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為目的,為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進行科學規劃、個性化培養和綜合性開發的訓練。素質拓展訓練可豐富畢業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實踐和創新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畢業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拼搏奮斗精神,最終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素質拓展訓練是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迫切需求,也是更好地服務和促進民辦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措施。

2.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49萬人,比2014年再增加22萬人,創下歷史新高,畢業生就業面臨新的挑戰,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2014年創業大學生人數比2013年增加了超過3成,今年,又有48萬大學生在工商部門登記創業,比去年多了12萬。民辦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放在今年就業工作的突出位置,發揮市場作用、著力改革創新,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力爭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比例雙提高。

在國務院辦公廳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2014年至2017年,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通過提供創業服務,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提升創業能力,幫助和扶持更多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逐步提高高校畢業生創業比例。民辦高校要廣泛開展就業創業教育,通過以下措施提升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

2.1積極開發創新創業類課程

創新創業類課程是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基礎,屬于通識性教育。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有效載體,因此正確理解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關鍵。我國大學創新教育較多停留在對創業計劃和就業層面的指導上,系統性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不足,而“創業計劃大賽”和“科技創新項目”等多為臨時性的安排,并未采取規范性的課堂模式,很難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綜合素質。從這個層面講,創新創業類課程具有雙重性質,一方面它是整個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基礎層,是實踐層的有效支撐;同時從實踐的角度看,它又是比當前慣常采用的創業計劃大賽等更規范和更高層次的形式。總體來看,創新創業類課程是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基礎,對于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就業能力,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是指:民辦高校有計劃地位培養畢業生創新創業精神和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所組織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

2.2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創新創業類教育體系應包含基礎層、引導層和實踐層三個方面。其中,前兩個層面屬于課堂教育,第三個層面為實踐能力培養。基礎層的課堂教育指的是“創業管理”、“創新管理”等性質的課程;引導層指的是帶有導向性的課堂教育,比如“風險投資運作”等具有強烈創業導向性的課程。部分民辦高校已形成一些成熟的創業培訓模式,如“GYB”(產生你的企業想法)、“SYB”(創辦你的企業)、“IYB”(改善你的企業);民辦高校畢業生可選擇參加創業培訓和實訓,并可按規定享受培訓補貼,以提高創業就業能力。

2.3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分管理

教育部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面向全體大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納入學分管理,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實際效果。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學分管理,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建好一批實訓實踐基地。同時建立成果和學分轉化制度,實行彈性學制,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資助創新創業項目。民辦高校首先在課程設置和專業上要進行調整,要積極開創性的開設創業指導課程,聘請創業導師;其次要推動高校建好一批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實踐基地,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活動;再次要改革教學管理,允許學生休學創業;最后再加大經費支持力度,建立學生創新創業基金。

3.通過素質拓展訓練,有效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素質拓展訓練是“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中心環節,是大學生能力和素質實現和獲取的有效途徑。這個環節關鍵是要梳理和構建我校“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訓練項目,讓每個學生能夠按照個人需求,自主選擇、合理排列,形成符合特點、張揚個性的素質訓練方案。

3.1畢業生素質拓展訓練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民辦高校應加強對畢業生的指導,幫助畢業生建立就業目標,引導他們積極參加各種素質拓展訓練,積極開展各種素質拓展和創新能力培養訓練,廣泛開展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社會實踐以及其他有益于提高畢業生素質和能力的活動,為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條件。畢業生素質拓展和創新能力培養實行學分制,進行量化管理。民辦高校的素質拓展訓練應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即課內外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參加大學生素質拓展學校組織的“第二課堂選修課”和“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取得相應的“第二課堂”學分,不僅達到極拓展自身素質目的,還可以提升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促進民辦高校完備的素質拓展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建設。

3.2畢業生素質拓展訓練有利于團隊意識的培養

團隊協作是一種為達到既定目標所顯示出來的自愿合作和協同努力的精神。“一根筷子容易斷,十根筷子抱成團”,團結就是力量。在拓展訓練,團隊協作意識及精神總是運用得淋漓盡致。比如:過雷區、過電網、越障礙、過獨木橋和珍珠島任務,這些項目都不再困難,關鍵就是要運用集體的智慧,充分發揮團隊協作的優勢,將每個人的力量集中到集體中,共同完成每一項任務。這些項目主要是培養我們的團隊合作意識,還有水上訓練(扎筏求生),它的訓練項目是積極參與、合作的團隊精神。其成功的基礎是合理的安排活動,注意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一切行動聽從指揮,有全局觀念、協作意識,積極投入并有必勝的信念。

3.3畢業生素質拓展訓練有利于增強自主創業就業的意識和能力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按照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的思想和理念,為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進行科學規劃、個性化培養和綜合性開發。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既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增強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業的能力,也有利于增強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適應能力和在社會中的綜合競爭力。

畢業素質論文:關于大學畢業生就業心理素質培養的思考

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不少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心理方面出現了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在大學生中常見的一些心理問題,提出針對這些心理問題的解決方法,并就如何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心理素質提出了設想。

一、求職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求職擇業是大學生人生的重要轉折。目前,社會要求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心理方面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艱苦奮斗的精神,正確的擇業觀,在實踐中,能夠主動適應環境、自覺調節情緒以及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等等。然而,準備踏進社會的大學生們,顯然還沒有做好這方面的準備。畢業在即,面對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和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狀況,大學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工作待遇、工作環境、能否找到自己既喜歡又擅長的工作、在擇業的過程中能否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初次涉入社會的大學生們本來正常的心態變得敏感起來,反映在就業心理上,主要有下列幾點。

1.焦慮心理

焦慮是由于個體的心理沖突或者挫折而引起的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主要表現為恐懼、不安、憂郁及某些心理、生理的反映。就業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經過“十年寒窗苦讀”,每名學生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但是,在激烈競爭的社會實踐中,每名學生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殘酷的現實,對畢業生們產生了有形或者無形的強大壓力,導致習慣了父母呵護的大學生們產生焦慮的就業心理。工作待遇、工作環境、能否找到自己喜歡的又是自己擅長的工作、在擇業的過程中能否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初次涉入社會的大學生們本來正常的心態變得敏感起來。過度焦慮是大多數畢業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適度的焦慮是正常有益的,并可以產生動力,促使個體不斷向著預定的目標前進,但過度的焦慮則會影響個體的正常社會功能和身體機能,使大學生精神負擔加重、緊張煩躁,嚴重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焦慮程度發展嚴重時,個別畢業生可能會產生“就業恐懼癥”,一提起就業就緊張、恐懼,對前途沒有信心,害怕離開學校,極個別學生還會出現極端行為。因此,過度焦慮這種心理現象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2.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

成功擇業的首要步驟是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大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家長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體。自我定位比較高,成才期望強,這是正常的,一名求職者只有堅信自己有實力勝任某項工作,才能展現出堅定的態度和從容不迫的風度,才能贏得用人單位的賞識和信任。因此,自信心對于大學畢業生就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自信不等于自負,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當今的社會在充滿機遇的同時也充滿著嚴峻的挑戰,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人們必須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的學生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對自己估計過高,認為自己在選擇職業中具備種種優勢:學習成績優秀,政治條件好,學校牌子響,專業需求旺,求職門路廣……因而盲目自信,選擇職業時胃口吊得很高,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對困難估計不足,盲目自信是一種幼稚的求職心理,也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種表現。其實,用人單位往往反感急功近利和過高估計自己的人。到頭來,這些人會因為對自己的劣勢估計不足反而在擇業中受挫。所以,畢業生除了要客觀地分析就業環境外,最重要的是正確認識、評價自我。正確認識自我是畢業生合理定位的前提。

3.缺少充分的心理準備

畢業生就業的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要想獲得就業的成功,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不行的。心理素質在一般情況下主要是指“人在認知、情緒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識、價值觀及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等方面的素養。”它是個體在環境的熏陶下,經過有意識的修養,逐漸內化成的一種心理結果。作為初涉社會的求職者,既要有成功的準備,也要有落聘的準備。面對落聘的現實,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落聘并不等于失業,更不等于事業無希望。它只是失去了一次選擇職業的機會,也許還是好事,因為以后找到的工作可能會更適合自己。從實際情況來看,大學生們在這方面的表現是不盡如人意的。他們在就業時出現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盲目自信、自卑畏怯、急功近利、目標游移、依賴、從眾等幾個方面。

二、從“心”開始,創造美好的未來

求職就業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一次大考驗。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畢業生表現出的不同心理特征,對就業也造成了不同的結果。“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是國家把大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人力資源,通過市場調控,使用人單位能夠錄用到滿意合格的人才,畢業生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實施優化配置的一項就業政策。在這種雙向選擇中,畢業生要想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就必須與其他的畢業生展開激烈的競爭,且若想在競爭中不斷成長和進步,就必須避免上述錯誤的產生,從“心”開始,創造美好的未來。

1.認識自我,確立積極主動的求職意識、培養強烈的競爭意識

美國職業指導專家帕森斯認為職業選擇包括三個主要步驟:一是認識自我;二是了解職業環境;三是決策。可見,在職業選擇中,正確評估自己的特征與職業活動的相關因素,是正確選擇職業的重要前提。

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學校教育與社會對學生的職業要求聯系不是太緊密。在大學生就業的實踐中,專業不對口的現象并不少見,而且還有許多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選擇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因此,一些學生對自己將來要從事的工作并不是很了解。所以,為了盡快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適應社會改革的步伐,大學畢業生必須培養積極主動的求職意識,了解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發展方向,注意收集社會各個方面的用人信息,不斷調整自己的職業取向,多角度、多方位地主動出擊,來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職業。

2.要有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

作為初涉社會的求職者,既要有成功的準備,也要有落聘的準備。面對落聘的現實,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沒有人喜歡挫折,但是漫長的人生路上難免遭遇挫折,狹路相逢該如何應對?如前所述,作為初涉社會的求職者,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落聘并不等于失業,更不等于事業沒有了希望。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選擇職業的機會很多。客觀結果已定,能夠改變的只有主觀的態度和行動,要切切實實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要學會從失敗中尋找教訓,從教訓中學會“重新做人”,放下包袱,再上征程。

3.正視現實,自信豁達

大學畢業生要進行職業選擇,就應該對自身所處的就業環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且有勇氣面對這種現實,采取靈活變通的態度。

“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豁達地面對擇業當中的困難,才能夠戰而勝之。自信是大學生擇業成功應當具備的重要心理品質。自信是對個人自我價值的表達,是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估計。“自信的人力量強大,懷疑的人力量薄弱”。求職者只有堅信自己有實力勝任某項工作,才能展現出堅定的態度和從容不迫的風度,才能贏得用人單位的賞識和信任。在充分了解用人單位的要求后,只要自己符合條件,就要充滿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大膽地接受挑選。

三、結語

大學擴招、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種種因素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客觀看待社會、正確看待自己,按照上述的幾個的基本要求從“心”開始,來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就業心理素質,及時排除就業過程中的心理障礙,才能順利就業,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者單位:深圳市羅湖區翠竹街道新村社區工作站)

畢業素質論文:從畢業設計入手提高軍校合訓學員綜合素質能力

【摘 要】針對當前軍校合訓學員的培養模式與特點,提出改進一種開放式的畢業設計模式設想,并對具體的執行方式和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闡述。

【關鍵詞】合訓學員 畢業設計 綜合素質

當前全軍院校正在深入推進任職教育改革,教育模式的轉變對于當前部分學歷教育院校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本科學員經過四年的培養,參照原有專業進行二次分流,重新分配專業進行為期一年的任職培訓。學歷教育的側重點不僅在于打牢學生的科學文化基礎,還需要培養畢業生全面的綜合素質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崗位任職培訓。

本科畢業設計是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前接受課題任務,在教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科學研究或工程實踐并取得成果的過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更是提高其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潛在的專業變化、學員自身能力素質差異、現有教學計劃、執行模式的弊端等,都使得畢業設計這一最后的實踐環節出現了許多問題。

為滿足崗位任職培訓對應屆畢業學員的能力素質要求,充分發揮畢業設計這一實踐教學環節的重大作用,鍛煉和提高應屆學員的綜合素質能力是擺在全軍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 當前畢業設計的現狀分析

通過對海軍幾所學歷教育院校畢業設計執行情況的調研和學習,并結合近年來畢業設計教學工作的經歷,我們發現當前畢業設計教學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1.畢業設計實際執行時間較短

每年3月開學后,學員選題與導師分配,通常在4月底之前完成;5月開始進行畢業實習,大約2~3周時間,5月下旬返校;實習結束后,全面投入畢業設計和論文撰寫階段;最后由各教研室組織所屬相關專業教員進行畢業設計的答辯工作。

由此可知,留給學員的畢業設計工作時間在一個月左右,同時畢業臨近各項活動也相應增加,因此實際的時間可能還不足一個月。畢業設計的實際執行時間較短,再加上一些行政性活動占用時間和日常作息時間的要求等,時間問題是當前畢業設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2.分流專業變化影響工作熱情

當前的分流模式是全海軍院校統一分配,指揮類、政工類、機械類、電子類等專業交叉分流,盡管在分流的問題上,各院校均能依照盡可能貼近原有專業的原則,但每年的任職培訓專業計劃與當年應屆畢業本科生的專業出入仍然很大。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2010年畢業的兵器工程專業20人,有一半的學員畢業時分流到其他專業,專業崗位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即將畢業學員對于畢業設計的投入與熱情。

3.自身素質能力差異較大

軍校畢業學員相比地方大學生畢業時的工作壓力要輕松得多,卻帶來一個問題:同一個班的學生經過四年的大學學習,彼此之間綜合素質及能力相差卻很多。一部分積極上進的學員綜合素質較高,知識全面、思維敏捷、應變能力強;也有一部分學生能力較差、心理素質差、應付思想嚴重、基礎素質低,只會讀死書,缺乏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所有這些問題在畢業設計過程中表現為: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意識薄弱、知識與能力分離嚴重、具有較強的依賴性、缺乏協作精神。總之,學員自身的思想認識、能力水平等差異也對畢業設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4.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

過程控制是保證工作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規范的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與匯報、多級答辯等形式都可以有效提高畢業設計及論文的質量。然而,對于現有的畢業設計模式而言,采用中期匯報等形式的過程控制手段已經不是很現實了。主要受進度安排與時間的限制,具體有兩點:(1)畢業設計的前期展開由于學員缺乏足夠時間進行題目的消化與理解,很難得出行之有效的研究結論,因而進行階段性總結缺乏基礎;(2)完整的畢業設計執行時間原本就不多,很難再給學員分配出單獨的階段性匯報與檢查的時間。

5.答辯及成績評定存在人情分

在畢業考核、論文和答辯等多重壓力下,畢業設計中一籌莫展的學員開始向指導老師訴苦,指導老師無奈于學員的前途與畢業模式的限制,最后給出近似于捷徑的畢業設計幫助,使得學員可以順利完成畢業設計,而這一做法正是對于學員綜合能力與素質鍛煉的極大偏離,違背了畢業設計的初衷。

上述幾個問題雖不夠全面,但在當前畢業設計過程中卻比較普遍,有針對性地解決或避免這些影響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當務之急。

二 改變現狀的途徑和方法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把影響畢業設計質量和水平的因素分為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類。主觀上有學員自身能力素質差異和心理的不確定性因素;客觀上有教學計劃與實施模式、嚴格有序的過程監管和綜合全面的成績評定機制。對于這些問題,除了加強日常思想教育、強化文化知識學習以外,還需要強化以下幾個方面:

1.加大課程體系改革的速度和力度

為使學員能夠適應信息化條件下戰場環境的復雜要求,必須建立體現能力素質要求的新型課程體系,打破傳統課程體系“三層樓”結構(基礎課――工程技術科學基礎課――專業課)。新型課程體系可以采取模塊化設計,“底層”為共同基礎課面對所有專業的學員,包括思想政治基礎、軍事技能基礎、理工文化基礎等;“上層”則主要拓寬專業平臺,以專業主干和專業方向的模式設置。專業主干課程主要考慮搭建學員們的專業素質平臺,不直接面對未來的專業方向;專業方向課則可以采用選修或公共選修的形式,目的是擴展學員的專業認識、開闊眼界,同時為進一步的專業選擇提供參考和幫助。

2.因材施教,提高全體學員的綜合素質

在教育實施過程中,因材施教是最難的。由于學習條件、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同,學員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知識基礎等方面各有差異。學分制是很好的一種模式,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卻需要更多的關注。努力設計和改進科學合理可行的學分制課程模塊,以學員為中心,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酌情建立個人能力模型,針對不同特點的學員,側重不同的教育培養模式。

3.加強教員的主導作用,增進師生交流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員不僅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更應該是學員的親密導師。筆者所在單位正在開展的“導師制”教育模式改革,就是加大師生交流,強化教員主導作用的有益嘗試。導師制培養是近似“一對一”的培養模式,本科學員從進入高年級開始指定相關教研室或相關專業的教員作為學生的“導師”,為學員提供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心素質等全方位的指導與幫助,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匯報與交流的方式建立師生之間的聯系。教員與學員的深入交流,不僅有利于學員科學文化基礎的培養,更重要的經過教員的言傳身教,教員的自身素質會對學員的成長產生有益的影響,而且對于學員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和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具有重要意義。

4.創新畢業設計模式,強化學員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畢業設計不同于各種競賽、創新大賽等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競賽參與者的選拔與培養更多傾向于精英模式,因為競賽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學校的聲譽;畢業設計則更傾向于一種普適教育和鍛煉的過程,每一個取得學士學位的本科學員都會經歷一次畢業設計的考驗。創新畢業設計模式,以學員為中心,在真實的工程環境中培養其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 開展開放式畢業設計的設想

針對軍校大學生的培養目標和能力素質要求,設想一種以學員為中心的開放式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目的在于通過不斷的實踐、交流與合作,最大限度地培養和提高應屆畢業學員的綜合素質能力,同時利用科學合理的監管方法和成績評定機制,保證整個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開放式畢業設計模式以學員為中心,設計開放式的教學實施過程和嚴格的過程控制機制,概括來說,主要包含:一個開放式的選題平臺;相對自由開放的畢業設計時間;開放交流的設計過程;嚴格的監管機制。

開放式的選題平臺是指在畢業設計的選題過程依托網絡化平臺,建立一個開放式的選題環境。即將進行畢業設計的學員,通過網絡瀏覽等方式了解課題背景和要求,并進行選題和交流。

相對自由開放的畢業設計時間安排基于如下考慮,雖然教學計劃是相對固定的,但可以將畢業設計的時間向前延伸,在四年級開始時結合專業課的學習同時開展;或者在四年級下學期開學時同時開展。在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通過提供充裕的時間,使得整個過程相對自由,避免由于進程緊張所帶來的匆忙。

開放交流的設計過程是指畢業設計過程中的幾個階段性任務,主要指開題報告、中期考核、畢業答辯等采用開放式的實施方法,不僅提供給應屆畢業學員之間交流的機會,同時允許低年級學員參加,使得他們對于畢業設計有一個預先的充分認識和了解。開放式的報告會將提高學員對于階段性工作匯報的重視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促進畢業設計的進行。

嚴格的監管機制是對畢業設計過程質量的保障,為避免人情分和臨時“抱佛腳”等行為和現象的出現,將畢業設計過程進行分解,同時設計對應的評分機制。開題、中期匯報、導師評定、評閱意見評分、答辯小組評分等分別記分,綜合后作為整個畢業設計的總分。各部分有明確的評分標準,基本上反映了畢業設計的質量。為避免導師有給高分、評閱教師評分有隨從導師的傾向,同一專業指導導師可以采取課題小組交叉答辯。申請優秀的學生還要實行兩級答辯,以確保優秀論文的公正性,同時也給一般答辯者起示范和導向作用。

四 畢業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

開放式的畢業設計將為應屆畢業學員提供一個自由展示的平臺,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從而使得這個平臺在學員綜合素質與創新精神的鍛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與幫助。

1.注重課題的實用性、教學性

學習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應用。與實際結合的課題能激發廣大學員的學習動力,產生強烈的愛好。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課題應盡可能地貼近部隊實際、裝備發展現狀。課題的教學性能使知識得到傳承,強化理論基礎,重視實際應用,有助于學員在未來的崗位上融會貫通、開闊視野、鍛煉技能。

2.充分考慮學生實際能力的差異

每一期學員不可避免地在理論基礎和動手能力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課題的預備應有層次性。課題的分組設計要合理安排,充分考慮基礎不同的學員的課題方向問題,盡可能符合每一位學員的實際能力。

3.指導教師應投入更多的精力

畢業設計既涉及理論知識又涉及實際操作技能。因此,指導教師既要從理論上給予指導,又要從實踐上給予幫助。這就要求指導教師應投入更多的精力,設計課題、控制課題進展、把握課題質量。

4.兼顧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與文化培養

軍隊大學生不同于一般的地方院校,學員的特殊身份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在整個指導過程中,教員不僅要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需重視道德品質與文化的熏陶與培養。通過言傳身教,樹立學員的愛國奉獻精神、精武愛軍精神等。文化的傳承其意義遠遠大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

五 結束語

素質教育泛指一切提高個體適應性的教育,一切有利于提高個體的社會適應性與職業適應性的教育都可以稱為素質教育,而這種教育正是高校素質教育的實質和核心。全軍院校正在開展的任職教育改革對于應屆畢業學員的素質能力要求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畢業設計作為普遍且重要的實踐教學手段,需要進行適當的調整才能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通過對當前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的分析,提出的開放式畢業設計模式有利于創建一種實踐技能和創新精神的鍛煉平臺,對于提高應屆畢業學員的綜合素質有著一定的輔助意義。當然,具體的執行效果還需要在進一步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地修正和改善,但我們相信,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努力,軍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精神必將在全體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堅持下得到成長。

畢業素質論文:注重素質教育培養機械類本科畢業生的專業技術能力

摘要:作者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對多所學校機械類本科畢業生進行調查統計,分析了大學畢業生專業改行的原因,相當數量的大學生改行原因是一直找不到專業感覺,難以擔當專業技術工作,所以注重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素質教育,培養能力是極其重要的。

關鍵詞:改行;就業; 素質教育; 行為導向教學理念

作者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進行了調查統計,發現有相當數量的工科大學畢業生改行了,專業改行浪費了人才資源,本文提出了在工科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注重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改革思想。

1. 調研樣本選擇、調研結果統計分析

(1) 選擇調研樣本

對多所學校工科機械類本科畢業生網上發放問卷,委托企業人力資源和技術部門統計,借大學生返校聚會的機會,向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608份,共收到問卷496份作為樣本。

(2) 對改行的界定

考上研究生的不在統計之內,在企業從專業技術工作做起,走上管理層崗位的不算改行;跨越一級學科的專業才算改行。

(3) 對改行與畢業年限關系統計分析

對496個樣本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圖1所示專業改行與畢業年限關系統計結果,畢業就改行的162人占32.2%;工作一年改行的178占35.8%;工作一年改行的178占35.8%,以后改行的可能性很少,可以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占32%;可見超過一大半畢業生改行了。

2. 改行原因分析

對一年內跳槽的166人的原因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圖2所示結果:在企業心理落差很大,與自己理想狀態的工作相差很遠的占26%,而這些人大部分還沒有接觸真正專業技術工作,半年內就跳槽;業務能力不適應單位需要,不能承擔專業技術工作的占70%;總感覺工作太累待遇低的占18%,這三者百分比大于100%是因為部分跳槽者原因占二或三項,為此以由重到輕的順序統計跳槽的原因依次為:E、D、F,可見跳槽第一位的原因是在原單位業務技術能力不足,在比較大的程度上不適應專業技術工作。

可見:機械類大學生在企業工作一年基本就是決定是否跳槽的關鍵時間節點,而在校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在企業第一年工程實踐能力的鍛煉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是否跳槽,也決定了大學生職業技術生涯發展前景。

2. 反思機械類本科實踐性教學環節存在的弊端

大學生專業技術能力不能適應原單位崗位技術工作,原因如下:

(1)很大原因是在校學習期間沒有比較好地培養起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尤其是做為把學校教學向企業專業技術工作過渡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偏離了工程自然的正確道路,做了脫離工程實踐的純理論性設計,沒有起到把學校教學向企業專業技術工作過渡的橋梁作用。

(2)學校政策上缺乏青年教師到企業工程實踐能力鍛煉的機制,影響了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

(3)大學畢業生實踐創新能力差,與我國高校長期過分偏重理論和學術性專業教育,忽視了基于行為導向教學理念為特征的實踐教學和專業工程能力培養,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嚴重滯后于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3. 機械類本科教育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工程實踐能力的思路

(1)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貫徹行為導向教學理念組織教學,即把知識點和企業實踐工作過程融入教學,讓學生“看實物、看工作過程、動手做、置于工作現場發揮耳、眼、手、動作全部投入的教學過程”,拉近理論與工程實踐之間的距離,形成大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2) 教師在指導實踐性教學環節過程中,如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要注重選擇來自企業工程應用題目,注重把知識點、實物、實驗和企業工程項目案例弄明白,掌握的原則是只要是真刀實槍設計、安裝、操作的實實在在課題就認為與企業工程實踐接軌。通過企業工程案例獲得感性認識之后再進行設計,即使學生照圖冊抄也明白為什么這樣設計,避免閉門造車和就畫圖而設計,不能提高大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

4. 企業要以項目的形式加強畢業生實習期工程實踐能力的鍛煉

大學生畢業進入企業首先面臨半年左右的實習期,調查發現,不少企業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高,沒有安排學生以工程項目為切入點進行實習,而讓學生全廠逐個車間工段觀看實習,很容易走馬觀花,難以達到應有的實習效果。如調查發現某企業三位機械類畢業生在機械加工車間實習了四個月,問及某臺立式銑床相關技術問題時,只知道銑軸上鍵槽,其他如工序尺寸、定位基準、測量基準、設計基準、銑床傳動鏈和電氣控制等問題一概不知,這樣實習期滿根本承擔不了軸的加工工藝設計和銑鍵槽工裝設計。

建議企業對新來大學生分組進行項目實習:每組給具體的實習項目,已經設計成功投入使用的項目(一道工序為主)即可,如A組軸銑鍵槽項目、B組精車削軸項目:均涉及加工設備、工裝、工藝規程、加工工藝尺寸鏈計算及電氣控制與維修等實習,把書本知識和前人的設計理實一體化認真學習通一遍,把電氣控制原理圖再對照實物畫一遍,畢業生以項目成果和實踐為導向,深入學習、理解、學習項目的內容,組與組之間再互相交流學習,達到實習一個項目有多個項目的收獲。項目實習結束可轉入另一項目。有的企業就這樣以項目為切入點安排新到大學生實習,明顯提高了實習效果,實習期滿學生感覺有承擔技術工作的能力了。

作者在2013年指導專業課程設計設計進行了文獻[2]所述的實踐性教學改革,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大學畢業生進行項目實習,實際就是基于行為導向教學理念的項目教學法在企業實習的延伸,實踐證明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很快就能擔當起專業技術工作,有效地培養了人才,跳槽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使人才資源充分發揮作用。

孫哲:男, 1986年5月生,碩士,山東淄博新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工程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软件|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岛国久久久久|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内射后入|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裸身美女无遮挡永久免费视频| 香港日本三级在线播放| 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 欧美黑人粗大xxxxbbbb|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乱公和我做爽死我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 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国内最真实的xxxx人伦|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狂野av人人澡人人添| 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2022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夜夜爽| 婷婷成人基地|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av天堂久久天堂av色综合| 少妇被又大又粗猛烈进出视频| 久久精品黄aa片一区二区三区 |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四川少妇被弄到高潮| jizz在线观看中国少妇| 久久www免费人成一看片|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系列|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