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6 10:32: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多媒體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當今社會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滲透和發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幾年來,自己在不斷嘗試著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既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經歷了失敗的困惑。冷靜地分析成功和失敗的教學經歷,我體會到: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絕非一把萬能鑰匙,它絕不可能完全取代現行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只有深入研究和恰當地設計、開發、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使之與其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才能優化課堂教學,體現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真正價值。
一、巧妙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計算機多媒體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影視等各種傳輸手段為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內在動力。學生對某種事物的興趣越濃厚,其注意力越集中,致使其觀察細致、記憶深刻、想象豐富,從而呈現最佳學習狀態。如在學習《花的結構》一節課時,我截取了一段科教影片作為多媒體課件的開始,反復展示花朵開放的過程。學生們一走進教室,便一下子被屏幕上各種花蕾爭相怒放的畫面吸引住了。上課時,教師發問:“屏幕上的畫面顯示的是植物的哪一個生理過程?”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到:“是開花。”“那么什么是開花?”、“植物為什么要開花?”、“為什么開了花才會結果?”……一連串的問題從畫面上引出,學生邊看邊思考,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新的一課的學習中。
二、靈活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突破時間、空間以及微觀、宏觀的限制
生物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緩慢進行的生理過程,使人們無法在短時間內觀察到這個變化過程;也常有一些微觀世界的復雜變化,看不見摸不著。而這些教學內容靠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使學生理解掌握,而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比較直觀形象地認識微觀世界的運動變化,從而對生物現象、生理過程的本質能一目了然。如種子的萌發過程就是一個比較緩慢的變化過程,我們很難看到它連續變化的全過程。但利用超級解霸將用特殊技術手段拍攝到的種子萌發全過程的影片截取下來,就可以使學生在不足一分鐘的時間內看到種子萌發的連續的全過程。又如,在學習“植物細胞吸水及失水的道理”這一內容時,初一的學生對植物體吸水后變得硬而挺,而失水后變萎蔫的道理不是很清楚,此時如將通過顯微攝影拍攝到的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時的變化過程展示出來,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三、充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學生的“學習障礙”是教學的難點,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則能消除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障礙,從而降低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亦為其形式之新穎、畫面之精彩而耳目一新,進而學習興趣大增。如在《根對水分的吸收》一節課的教學中,“土壤中的水分是怎樣進入到根的導管中去的?”這個問題是本節課的難點,但通過運用課件模擬根吸水的這一動態過程,使學生很快就領悟到土壤中的水先進入根毛細胞內,進而通過細胞間的縫隙及逐層滲透到根表皮以內的各層細胞這兩條途徑到達根內部的導管這一過程。
四、借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模擬或演示一些學生實驗及演示實驗
在學習脊椎動物及人體生理衛生這兩部分內容時,有些動物的活體解剖實驗:如家鴿的解剖實驗、青蛙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收縮的演示實驗、脊蛙的反射實驗等。在大力提倡人與生物圈共存、保護野生動物的今天來進行這些實驗,顯然與時代精神相背。而借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模擬實驗或演示這些實驗,則既能讓學生了解實驗的全過程及觀察到實驗現象,又能對學生進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在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過程中,利用設計合理的課件,把復雜抽象的生物學過程生動、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便于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和仔細觀察,從中得出正確結論,改變了過去那種光靠教師單純口授,或應用掛圖、板書等傳統媒體進行“灌”、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成了學習的主體。這不僅加大了課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留給學生更充裕的思考問題時間,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與此同時,多媒體教學使課堂教學形式靈活多樣,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進一步促進了教學難點的突破。
多媒體教學優勢明顯,但也并非毫無缺點。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實踐也告訴我:只有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取得極佳的教學效果。因而,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 不能讓多媒體教學完全取代教師教學
記得在剛開始嘗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時候,我曾經利用了一個現成的課件進行了一次教學。我之所以選擇這個課件,是因為該課件內容豐富,不僅擁有大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及動畫,同時還有與畫面相關的詳盡的解說與分析,自認為它既能突出教學重點,又有利于教學難點的突破,同時也加大了課堂容量。教學進行得很順利,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只講了幾句導語,點點鼠標,學生看得也很專注。然而在檢查學習效果時,我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并沒有達到學習目標的要求。通過認真反思,我感悟到本節課的最大問題就是師生都喪失了自我:教師在點擊鼠標的過程中忽視了針對性的引導而丟掉了“主導”的位置,成了“放映員”;學生則在課件連續播放過程中沒有了思考而喪失了“主體”地位,成為“觀眾”。這次失敗的經歷使我感受到: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多媒體只能起輔助教學的作用,教師應把多媒體課件作為一個為我所用的教學工具以及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手段,決不能讓“電腦教師”取代自己。
二、計算機多媒體絕非可以取代其它媒體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確實有著其它教學手段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這種優越性絕不能取代其它媒體的一切作用。如在人體生理衛生的教學中,我曾做過這樣的嘗試:將學生分成兩個實驗組,甲組學生通過拆、裝人體模型來認識體腔內各種器官及其相應位置;乙組學生則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學習相同的內容。學習結束后,對兩組同學同時進行“看體腔結構圖,填各器官名稱”及“將各種器官組裝回體腔中去”的測試。結果,甲組同學不僅很快完成了人體模型的組裝,而且準確地完成了填圖任務;乙組同學則除了準確完成填圖外,沒有人能夠完成人體模型的組裝。這就是說,在學習人體各種器官(如心臟、肺、腦等)的形態結構知識時,再好
的課件也只能演示出其平面結構的特點,而此時如果出示各器官的標本或模型,其教學效果勝過其它一切媒體。可見,教學手段應為教學目的服務,一堂課媒體運用得是否恰當,唯一標準就看它是否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那種游離于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之外的媒體教學是不可取的。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對多媒體進行優化設計,更能優化生物教學。三、多媒體模擬實驗也不可以取代學生實驗或演示實驗
雖然可以利用多媒體模擬一些實驗,但絕不能讓多媒體模擬實驗完全取代學生實驗或演示實驗。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觀察、標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這些教學手段對于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學基礎知識,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科學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現象的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盡管多媒體模擬實驗的演示性和直觀性也都很強,但它充其量只能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而不利于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不應該取代板書內容
板書是教師運用黑板,以精煉的語言文字和圖表等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在教學中,教師科學正確地利用板書能充分協調師生活動,使學生思維與教師引導保持高度一致,因而能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鞏固學生的感知量,突出課堂教學重點。用多媒體課件中內容代替板書內容,雖然能節省大量時間,但是,屏幕上的內容一閃而過,不會給學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學生對整節課內容的掌握。如果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注重重點內容的系統化、條理化,讓其有順序地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上,給學生一個整體感,也能彌補其不足。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媒體會融入課堂教學中來。只要我們能夠擺正學生---教師---多媒體之間的關系,明確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輔助地位,合理使用多媒體,就會加大課堂教學容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從而使課堂教學進行得精彩,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多媒體課件在教育教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輔助語文學科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它突破師生之間僅憑語言、概念傳遞信息的成功之路,“媒傳”較之于教師單純的“口傳”,其優越性不僅在于它的信息傳遞效率高、形象直觀,刺激興奮,便于視聽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現代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學生由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尋求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創設情景,加強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一、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情景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營造或創建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性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景中發生,引起學生情感體驗,打開學生的認知思路,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理解教材內容。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文章相關的背景、歷史知識、文化蘊涵等融為一體,利用圖、文、聲、像等多媒體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知識信息,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背景篩選擇取所需信息,掃清閱讀障礙,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對學習對象發生興趣,進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如《蘇州園林》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的學習相對枯燥,學生大多不感興趣,況且對于一個偏遠小縣城的學生來說,他們沒有去過蘇州園林,對蘇州園林的美景也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為了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有一句諺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見蘇州之美;還有一句諺語“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 ,足見蘇州園林之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蘇州園林,領略它的美景。然后播放蘇州園林風光圖片,學生群情激奮,邊看邊發出一陣陣驚呼:“真美啊!”于是我因勢利導,讓他們以“蘇州園林真美,美在——”來說感受,學生情緒激動,踴躍發言,為下面的授課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拓展感性認識,發展形象思維能力
以多媒體課件為載體,合理處理感性材料,優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系統,為其形象思維奠定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接觸的雖是非常形象的語言描繪,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我們運用聲形兼備的課件,傳授知識,不僅使學生接觸抽象的語言符號,而且將學生帶進了一個形象的世界,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全面深刻。
如學習余光中的《鄉愁》,由于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不多,對鄉愁的體會少,難以理解詩中蘊含的對故鄉的深切思念之情,對關鍵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理解也不到位。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四幅畫面:母子分別、夫妻離別、母子死別、游子與大陸分離,讓學生展開想象聯想,創造性的復述這幾幅畫面,讓學生進入詩人的再現的情景,從而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領悟詩歌感情。
三、化靜為動,突破難點
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在于它能夠最充分、最有效的傳達授課者所要傳輸的信息,傳達出授課者無法或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遠離我們生活的事物本相,幫助學生輕松突破學習中的難點。例如在文體知識的梳理中,學生對一些分類往往記不清楚。運用多媒體課件以樹狀結構在學生大腦中構建知識網絡。把文體做成樹的主桿,用動畫形式長出四根枝桿,分別是散文、詩歌、小說、戲劇。“小說”又分別長出三個小枝條,分別是人物、故事情節、環境。在“人物”這個枝條上又分別長出四個小葉片,分別是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依次類推,用動畫的動態效果表現其發展與分類,將更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強化學生的記憶。
四、圖、文、聲并茂,培養學生語文審美能力
傳統的課堂以口語為主,輔以黑板掛圖,以靜態形象為主,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感到單調、枯燥。尤其是散文,有較高的審美屬性。但僅通過老師的口頭講解讓學生感受美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多媒體課件具有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信息同步的特點,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優點,給學生以視覺聽覺上形成 沖擊力,學生的感觀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從而撥動學生興趣的心弦,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語文學習,在“視”中感受形象美,在“聽”中感受音韻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通過向學生展示教學情景,讓他們沉浸在一片美的海洋中。例如上《春》這篇課文時,分別展示了五幅圖片: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春人圖,展現了風柔柔,草青青、花燦燦、雨綿綿的畫面。讓學生欣賞時,朗讀配有音樂、文字、圖片,文字根據朗讀速度滾動,圖片隨著朗讀速度切換。音樂優美動聽,朗讀聲情并茂,畫面清晰逼真,它直觀形象地展現課文的藝術形象美、意境美 、語言美,讓學生感受“春光燦爛”“春意盎然”的同時,感嘆“春”的美麗,喚起美的情趣,撥動美的心弦,得到美 的熏陶,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也就是對語言信息輸入(聽、讀)和輸出(讀、寫)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一塊黑板,一枝粉筆,一本教科書。情景單一,老師授課的基本方式是講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狹窄,視野必然受到影響。聽讀的機會少了,讀寫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體課件能貯存大量的信息資料,能根據需要及時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現,快速反饋。學生聽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說和寫能力的提高。
多媒體課件創造了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融匯的教學環境,為教學提供了逼真的表現效果,擴大了人的感知空間和時間,提高了主觀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范圍;同時提供了圖形聲音語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使學習者可以通過各種靈通方便的交互界面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總之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課件將在優化語文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技術教學正逐步步入課堂,由于電化教學直觀形象、生動有趣,能充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歡樂的情景中獲取知識,因此,利用電化教學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實驗是自然教學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由于目前小學實驗室條件有限,實驗的科學性、直觀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在教學中很難充分體現。把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實驗教學,不僅能克服實驗條件的限制,還能提高實驗的演示可見度,增強演示實驗的有效性,加強實驗操作的規范性、正確性、為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的實驗知識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的作用,從而達到優化實驗的目的。現就我在自然實驗教學中如何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自實驗教學的幾點作法:
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觀察實驗、加深印象、激發興趣。
由于多媒體可以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演示,將教學內容按一定的結構,用文字、圖像等形式呈現在投影屏幕上,把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器官都調動起來,使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容易記憶、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觀察燒紅的木炭在純氧中燃燒時,我先做實驗,學生很咸興趣,然后應用軟件、有計算機將教學內容投影到屏幕上,燃燒時的動態,聲音、顏色顯示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和腦中。這樣學生就直觀,輕松的環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識,同時大大激發了學生自然的興趣。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加強實驗操作的正確性,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學生操作失誤,不僅會導致實驗失敗,造成儀器損壞,還會引起某些危險性,更會引起學生的恐懼心理,影響學考學習的興趣,采用多媒體技術對實驗操作進行模擬,這樣讓學生在計算機前進行模擬操作,以掌握正確的操作和對不正確操作的理解,再進行實驗,將大提高學生實驗的有效性。如做把細鐵絲燒紅后放入氧氣瓶里實驗時,應在燃燒的鐵絲的氧氣瓶中必須加一些水,或在瓶底上鋪一層濕潤的砂,不然鐵絲燃燒時產生的溫能使瓶底炸裂。我設計制作一個多媒體軟件、在課堂上學生進行模擬實驗操作,操作正確,計算給予提示鼓勵,一旦學生操作失誤,計算機對失操作所引起的后果進行模擬,使學生加深對操作錯誤會引起
害的認識,然后再行進實驗,這樣不僅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更能深刻理解正確操作的重要性。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強化學生實驗操作的技能。
對一些裝置和操作學生感困難的實驗,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先進行模擬操作,訓練實驗操作技能,然后再進行真正的實驗。如制氧實驗的操作教材中所述:①在試管里加入適量的高錳酸鉀,管口放一小團棉花,塞上有氣管的橡皮塞用鐵夾夾住試管口1/3處,合管口略往下傾斜,②把心瓶裝滿水倒立在水槽中,③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把導管放在水槽里;④待氧氣把水排出后,用玻璃片要水中蓋住口,把瓶移出水槽。⑤收售氧氣完畢,必須把導氣管移出水面,再熄滅燈火,不然水吸時試管內使試悉炸裂。這一操作技能,光靠課堂演示,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整個實驗過程,因此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全開放的實驗環境,讓學生在實驗中自由選擇實驗所需儀器藥品、二次錯誤選擇后,計算機給予正確提示,然后由學生自主地用所選的儀器搭建關驗裝置,整個裝置宛成后,由計算機給出評價,并對不正確的裝置給出實驗后可能產生后果的模擬,像試管口未向下傾斜產生水流到試管底部使試管破裂等。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集聲音、畫面、文字、顯示于一體,能展地微觀世界,微縮宏觀世界,模擬實驗現象,打破了學生認知中的時空界限,用各種感官來感知信息,有得學生的主動參與,激了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
實驗是自然教學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把現代教育技術與實驗相合,必將豐富實驗的內涵,增強實驗的功能,最大限度地了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與英語教學
都正街小學 黃凱艷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重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但是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上,由于小學生剛接觸英語,語言表達能力較低,于是許多教師會無意識甚至是有意識地喧賓奪主,。這樣的課不僅淹沒了教材內容的科學性、趣味性,還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我們的電腦和英語結合后,上述事實就可大大降低了。我們開始結合教材,挖掘教材,制作課件,從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游戲、競賽、問題,發展學生橫向、類比聯想等思維,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還能就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結合英語去創造、去探索,培養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因其具有能集成文字、圖像、影像、聲音及動畫等多種信息的功能而愈來愈受到歡迎。實踐也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產生教與學的最佳效果。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刺激學生的思維,讓孩子們一節課有多個興奮點;使教材和媒體之間優勢互補;課件中的跟讀、模仿、問答練習、角色扮演等交互式訓練,有利于學生認知發展和思維訓練。
2、多媒體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的優勢可幫助教師傳遞大量的信息,能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
3、多媒體的運用可使課堂教學容量相對增大。它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生動直觀,還能創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景,體現多媒體的綜合效果,能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結構。給學生提供的語言實踐機會更多了,有利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因此,英語課堂教學要真正達到良好的效果,必須注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非語言因素造成的理解難度,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外語的樂趣,進一步激發和保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小學英語教學重在加強基本功訓練,側重聽說能力的培養。教師應大膽運用多媒體技術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聽、多說,形式多樣,充分操練,從而使學生的詞匯量增多,會話能力得以提高。
傳統教學方式側重教師的教,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越學越沒興趣,越學越難,逐漸地失去了學外語的信心。而有的學生學了好幾年的英語,仍不敢開口講,學的是“啞巴英語”
。現代英語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學生學了以后就能開口講英語,并且能流利地表達出來,這就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借助計算機多媒體來學習語言,通過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計算機輔助的有機結合求得最佳學習效果。
一、對教師本身素質的影響。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教師大多數由很少接觸電腦(或根本沒有碰過電腦),經過校內組織培訓,加上各位教師抽出時間認真學習,現在都能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多媒體課件制作了。這一個轉變不是簡單的轉變,而是教師本身素質的轉變,從掌握單靠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學方法與手段向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手段轉變。這是一個飛躍,由不會電腦技術到會運用電腦技術,而且還會把先進的電腦教育技術觸入到教學工作中來。教師的這種飛躍,是由傳統教學向現代教學的飛躍。從而擠身到我國現代教育技術改革的前沿,緊跟社會步伐,緊跟科技的發展潮流……,走在教育現代化的前面。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教師的教學工作手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原來教師用筆寫教案。現在教師不僅會用電腦寫教素,還要把教案改編成多媒體課件腳本,然后根據課件腳本制作出多媒體課件。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過程,就是教師的學習和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過程。做一個課件并不是容易的,一個課件要凝聚教師的教育思想、業務水平、現代教育技術操作的基本功等。在多媒體技術應用實踐中,教師不僅制作課件的技術越來越熟練,而也相應提高電腦知識水平。并能處理簡單的電腦技術問題。所以現在我校的教師不僅是會教學有經驗的教師,還是一個會運用先進的教學思想和先進的教育手段進行教學的教師。加快了步入信息化時代的步伐。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改變教師以往上課的方式,比如,過去對抽象的、難理解的內容,教師要花費很多時間去講解,而運用多媒體課件就能能用形象具體化的手段,讓學生弄清楚。所以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教師的素質和教學都發生了影響。這種影響是好的。這種影響促使教師去掌握先進的教育思想和先進的教育技術。
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同樣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學生學習語文課時,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春天到了,會有什么樣的變化?以前學生只能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通過抽象的想象去回答問題,這樣的學習,學生會覺得枯燥天味。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播放五、六幅春天美麗景色畫面,播放幾個鮮花綻開,植物破土發芽的動畫畫面等,教師以講解員的形式進行旁白。學生通過欣賞春天美麗的大自然畫面,傾聽老師的旁白,興趣頓生,萌發想象,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學習課文,求知欲受到激發,注意力被畫面和動畫吸引過來,學生就在愉悅的心境中,進入了學習的佳境。因而,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會使學生樂學,主動地學。
通過多媒體有聲有色的內容,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識,如,小學生在學習自然課動物這一章節時,以前教師講授的方式主要是以課本為主,教法也比較死板,很難讓學生接受,學生只是看一看書,聽聽教師對黑板上的板書的講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怎能激發呢?現在我們用多媒體對學生講授這一章節,采用這樣的方法構建,用現實生活中的逼真動物畫面讓學生看一看動物的外形,聽一聽動物的聲音。又選取一種動物作例子,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物的組成部分講解,如以獅子為代表,講組成部分頭的時候,把獅于的頭動起來,這樣既直觀,又生動的認識自然給學生深刻的印象,接著是四肢也在動……每講一部分,多媒體畫面就變化一次這種方式配合對課文的理解,學生自然能明白。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使抽象的東西化為具體,使難理解的東西變為容易理解的東西,而且還可以把空間放大或縮小,把時間的間隔縮短或延長。例如,在春天講解有關冬天的課文,肯定看不到冬天的景色,但通過多媒課件我可以讓學生在春天中欣賞冬天白雪飄飛的景色不僅可以欣賞南方的冬天景色,也可以欣賞北國的冬天景色,更可以看一看外國的冬天景像。學生視野變得更廣闊,學習不再是單一的知識點,而是從綜合的知識面上學習。
教師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拓寬學生的求知領域,而且拓寬了學生的求知視野,學生學習不僅有廣度也有深度,既發展形象思維,也發展抽象思維,學習也變得更輕松,更有興趣。
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與社會更接近,與自然更緊密地聯在一起,,更能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二、對學校的影響。
先進科學技術在學校的應用,促使每位教師自覺更新知識;更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緊跟時代的腳步。這樣有利于教育教學的改革,教師認識到要以多媒體計算機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存貯記憶、高速運算。邏輯判斷、自動運行的功能和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和視頻圖象等多媒體信息技術集于一體,提高教育質量。也促使教師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到德育、學科教學、藝術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保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以及學校管理等改革上,促進廠學校的素質教育。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改變傳統的教學原則,改變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也改變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二者之間的關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感知、理解、鞏固、運用融合為一體·改革教學過程中的教
學方法,把復雜的東西變為簡單,把抽象的事物化為具體,把時間和空間放大或縮小。在自然課、生產勞動課、環保教育課中把新科技、新信息、新發明充實到教學內容上,促使教學內容現代化,促進教學改革。多媒體技術在學校的應用,促使了學校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現代化。還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在遠程教育上,學生通過多媒體電腦就可以與學校電腦網絡相聯,查詢有關的學習資料,學習練習題,在網上做題,網上給分。把網絡技術應用到資料管理中去,實現資料管理電子化、資料信息查詢電腦化……一句話,多媒體技術使學校邁入了信息化的時代。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適應培養全面發展和具有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是每個教師應該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多媒體教學
20世紀末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迅速發展。隨著國家對教育體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水平已成為各類學校所關注的大事,把多媒體用于教學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發展的主流。一些有條件的學校相繼建立了一整套電教設備,要求教師充分利用,以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優勢。在這樣的一種發展形勢下,各學校相繼開展了各種教學軟件設計的培訓活動,以提高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能力,為多媒體廣泛運用于教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基于教育形式和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多媒體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之中。
一、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地理知識涉及面廣,有很多理論性的知識,學生難以掌握,抽象性知識也不少,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從而對地理課不感興趣,甚至產生畏難的情緒,對知識的學習極其不利。利用多媒體技術進入地理課堂進行教學,通過制作地理教學軟件,使講授的知識具有動態感,圖文并茂,再配上音樂,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上來,學生不必十分精通計算機技術和軟件即可獲取大量地理知識,這對地理教學是非常有幫助的。
2.有利于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
地理教學的一大特點是要求學生把地理事物的位置落實到地圖上,并能在空白填充圖上填寫出來。多媒體通過軟件控制,可把地圖任意放大、縮小,既能看到全圖,也可突出某個地點,做到點面結合,便于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如講到青藏高原,首先顯示一幅中國地圖;然后點擊青藏高原的位置,圖上出現青藏高原在中國的位置及其范圍,讓學生一目了然,再點擊放大,在高原上出現高大山脈,直觀地反映出“遠看是山、近看是川”,雪山連綿、冰川廣布的景象;接著設計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在電腦上做練習,即時檢查學生是否掌握這部分內容。
3.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加強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課中一些難點,如地震的產生、地震波的傳播,地殼運動,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恒星日和太陽日的不同等,內容較抽象,即使有模型也難理解。而通過看電腦模擬過程,學生能直觀地反映這些地理現象,那么難關就可以攻下。同樣道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可運用電腦軟件,突出重點的知識,便于把握重點知識。也可通過練習,讓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
4.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擴大課堂的容量,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地理課內容涉及的范圍廣泛,包羅世界各地、各民族,有眾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于時間和資金的問題,不可能學到什么地方,就去到當地親身體驗。而單憑教材和地圖冊,學生覺得知識是抽象的,有時還因國外的地名多而弄得暈頭轉向,從而害怕學習地理知識。通過電腦播放一些該國家或地方的資料,讓學生感受那里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把抽象的知識感性化,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該知識。如講授中國行政區劃的內容,以前差不多要用兩節課的時間,應用多媒體教學后,用一堂課的時間就可學完,還可進行相關
鞏固練習,通過練習反饋的信息得知,學生已較好地掌握了這方面知識。
二、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注意點
1.多媒體運用不能削弱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多媒體是現代化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確實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所以許多教師把多媒體看成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藥,過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體的使用功能,致使學生感覺是看老師演戲。多媒體是一種教學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為教師首先應當把握住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通過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多媒體發揮最佳教學功能,避免出現,教師成多媒體課件的解說員的現象。
2.多媒體教學應與傳統教學相結合,不能取代板書。
由于多媒體教學的推廣和運用,很多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已經脫離了粉筆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的教學功能是現代化教學媒體無法取代的。黑板即時重現能力強,隨寫隨看、隨擦隨寫,內容可以方便地增刪,教師在教學中時有靈感突來,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結合傳統教學手段,恰當運用好板書和多媒體的結合,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3.根據教學需要恰當選擇多媒體。
在地理教學中并不是每框內容都適合用多媒體,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應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處理好用還是不用,或是怎么用的問題,避免出現由于學校的鼓勵而運用多媒體的“盲從”誤區。如在進行“三圈環流”的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動畫不一定就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運用板書板畫更能夠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理解三圈環流的基本原理。
4.課件的制作應適用,避免出現“畫蛇添足”。
部分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片面追求課件的完整性,將教材中淺顯易懂的內容大段大段原封不動地搬到投影屏幕上,教學的每個環節都做成幻燈片,甚至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打在幻燈片上,整堂課是在教師不斷地敲擊鍵盤中完成,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多媒體課件是突破難點和重點的一種手段,不一定每個教學環節都得用多媒體。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適合用多媒體動畫、展示自然景觀圖進行突破。如在講“沼澤地”時結合沼澤地的景觀圖,講“太陽高度的變化”時用多媒體動畫,能形象再現抽象的教學內容。幾張簡單的幻燈片照樣可以上好一堂課,幻燈片之間不一定都得聯系在一起。另外,在幻燈片的空白區域很多教師習慣穿插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很花哨的動畫,這樣做是不可取的,與教學內容相比,它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注意力分散。
5.解決好課件的播放速度與學生記筆記的關系問題。
在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板書的同時學生也完成了記筆記的過程。在多媒體教學方式下,由于教師很少板書,就可能出現學生記了筆記忘了聽課,聽了課又忘記了做筆記。教師最好能事先把課件以講義的形式打印出來發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專心聽課而不用再想著記筆記的事情了;或者盡量調節好演示課件的速度,留下學生思考與記錄的時間,絕不要一味趕時間。
總之,多媒體在教學中應把握好“度”,避免為了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使用多媒體教學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被提到越來越高的地位,多媒體技術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得到了普遍的運用,現在,信息技術學科已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并且列入遼寧省學業水平測試必考科目。其課程體系已相當完善,縱觀全省中小學,多媒體技術被廣泛運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中。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教育教學
多媒體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使我們的接班人適應信息社會,中小學正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與實際操作能力,應重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那么,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呢?
一、自制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只有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而我們知道,信息技術課程有很強的綜合性,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理論知識較枯燥、抽象的學科。加上現階段的小學生學習任務主要都放在語文、數學等學科上,這就使得信息技術這門新課程的教學變得舉步維艱。實踐證明,如果單憑傳統的教學手段、方法去教學,學生學起來容易困乏,失去興趣。所以,在教學中,計算機教師更應注意發揮自己的特長,多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而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設計制作的課件,能夠創設形象、直觀、逼真、生動的教學情境,能夠把抽象、枯燥、難懂的計算機知識轉變成具體、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研究中,誘發學生觀察,引發學生思考。
譬如,教學《打字的基本功》一課,我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設計制作了集文字、圖形、動畫、聲音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課堂上運用該課件分別向學生演示:①為了讓學生弄明白打字時應養成怎樣的良好姿勢。我通過該課件向學生演示:“一位小學生正在聚精會神地打字。”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打字時應注意哪些姿勢?”②為了讓學生弄明白打字時雙手應輕放在鍵盤哪些鍵上。我通過該課件向學生演示一幅“鍵盤示意圖”并在顯眼的位置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打字時雙手各個手指應分別固定在哪些鍵上?”③為了讓學生弄明白打字時雙手是怎樣分工管理鍵盤的。我又通過該課件向學生演示一幅“鍵盤分工管理圖”,并在顯眼的位置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打字時各個手指對鍵盤的‘管轄范圍’怎樣?”形象、生動的課件演示,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引發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這樣,既節約了講解枯燥知識的大量時間,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設計,促進教改創新
多媒體的教學應用,重要的是教學設計。缺乏科學合理實用的教學設計,就會有教材不會合理應用,有條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有能力而無法施展。好的教材,通過好的教學設計,可以使它的應用價值升值。多媒體教學的教學設計,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 1、首先要把多媒體與其它多種媒體同樣看待,研究多媒體與其它多種媒體的有機組合,因為多媒體不是萬能的,有優勢也有不足,它只是綜合了其它媒體的優勢,而沒有達到其它媒體的最佳表現力。如幻燈的高清晰度和電視大容量的活動圖像和動態表現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合理設計、搭配、應用多媒體和其它媒體,共同發揮出綜合效益。
2、選擇適合發揮多媒體特性的教學內容,制作多媒體教材,如形態學內容,微觀、宏觀的教學內容,機理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實習教學內容,實驗技能訓練課內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關鍵的地方,好鋼用在刀刃上。
3、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科學設計多媒體教材的系統功能,如電子提綱型,綜合演示型,實驗操作型,考試測驗型,資料工具型,網絡教學型,充分發揮各種功能的優長,做到媒體優勢與效益的有機結合。
4、多媒體的各種特性的發揮,不應以花樣翻新或計算機技術的難 度來評定優劣,不能認為多媒體教材做的越復雜,技術難度越高就越好,其簡單和復雜的程度,應重在準確、簡捷和恰到好處的教學實用性,要盡量以少而精的計算機資源,制作出簡而優的多媒體教材。
5、研制多媒體教材要在創新上狠下功夫,創新,就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特性,了解最新理論和技術研究成果,廣泛征求任課教師的意見,努力取得教學中第一手的實驗資料和新的理論認識,積極探索精品制作與教學創新點相對應的良性循環路子。
三、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相結合,進行開放教學和協作學習
多媒體教學要發揮出更大的功能效益,開發網絡教學是21世紀的主題。實現實時交互的計算機多媒體遠程教學,與廣播電視大學不同的是,學生可以和教師進行在線式或離線式(E-mail)信息交流,提出問題,接受指導,達到一定程度上的面對面教學的效果,這是另一層意義上的交互式教學。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多媒體的教學應用,網絡教學比智能化教材的發展要快的多,發揮的作用也更大。一方面是智能化教材的制作難度大,普及慢,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只有在網上才能最廣泛地,最自由地被充分利用,應用范圍廣,見效快。
結束語
未來的教育是以科技為主導的教育,未來的教育模式是豐富多彩的,但是無論如何,其發展趨勢將會以計算機多媒體智能教育為主要特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只有在加強素質教育的同時,不斷加強和推進多媒體技術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合理運用。在實際教學中總結積累經驗的同時,不斷提高教學 效果和教學質量,才能真正地利用多媒體這一先進手段,提高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
總之,要針對多媒體教學中遇到的多種多樣的問題,摸索出新的教學方法,開發出新的教學模式,要開闊思路,啟發思維,強化多媒體意識,培養探索和創新精神。
近年來,隨著教育投入的加大,許多鄉鎮中學的教學設備更新速度也大大加快,我教學所在的市縣有些學校每個教室都裝上了多媒體教學系統,而學校也在努力想辦法給每位教師配備了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優越性突出,如何發揮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關鍵在于優化運用。我是一名剛轉正的特崗地理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已經三年多,下面是本人根據三年多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和探索,談談巧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地理課堂教學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 中學地理教學 多媒體技術 學習興趣 教與學
隨著新課改觀念的不斷改革和教育現代化的提出,現在的教學除了要求教師觀念現代化外,還要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我們這些年輕的地理教師也不甘落后,也充分地利用起幻燈機、投影儀、計算機等輔助器材即多種手段來使地理課,變得生動易懂。也正如此,我們學校現在許多地理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無不用上現代化的手段,結合我個人的教學實踐,談談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體驗中怎么樣更好觸摸地理的幾點教學反思。
一、 多媒體教學通過形象清晰的畫面,色彩鮮明的圖像,大大增強了表現力,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情景中完成地理學習。
新課標要求我們要以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為主,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網絡在此時就成了研究式學習的有利支持。在制作課件時,要盡可能采用易于操作的計算機軟件設計課件[1]。教學課件要從符號、圖形、色彩、聲音、節奏等多方位的視覺和聽覺心理功能進行設計和開發,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環節選擇最合適的媒體。如在講解海陸變遷一節時,我利用FLASH做了動畫課件,讓學生能更清楚地了解海陸的變遷過程,比教師講解學生接受的要好幾倍,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進行學習,加強了學習效果,在充滿愉悅、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中,師生的思維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狀態,此時,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答,進入了一種全新的思維境界,從而更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天氣與氣候”課件的片頭加入一段“天氣預報”視頻影像,當學生一進入教室,熟悉的畫面、悠揚的聲音,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
又如人教版的《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節“地球的運動”,這一 節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如果單從課本文字上看,學生根本不能理解。為此,課本上共配備了大大小小13幅圖,以及地圖冊,在上課時還要結合授課內容繪制一 些板圖,通過這些地圖的幫助,學生就可以較好地理解記憶相關的知識點了。但是,課本的插圖和地圖冊上的圖都是平面圖,而且有些圖的信息容量大,不便于學生進行讀圖分析。板圖雖然可以簡化信息,比較有針對性,但對教師繪圖技能的要求較高,如果教師繪制的板圖不夠標準,就會影響到讀圖的效果。而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為動態圖,讓學生從中觀察到地球運動的整個變化過程,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地球運動的方向、與太陽的運動關系、黃赤交角的變化及其影響等原本較抽象的知識[1]。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景,感染學生。
地理這門學科不像數、理、化,許多地方是要靠憑空想象來了解書中所描繪的情景的,這需要學生有相應的知識經驗。而有些課文中涉及的風俗文化、其他國家和地區,初中的學生是沒有經歷過的,甚至連間接經驗都沒有[2]。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配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圖片、一組恰如其分的鏡頭、一段恰到好處的音樂……都能創設一種情景、氛圍,讓學生先有感性的了解或是把他們引入到所創設的意境中來,這樣可以彌補學生知識或生活閱歷方面的不足。
例如:講“環境問題”時,把一段優美的自然風光錄像片呈現在學生眼前:藍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草木蔥綠、百鳥齊鳴、動物嬉戲,讓學生自由欣賞、自由議論、自由感嘆。僅僅幾分鐘,學生已陶醉在大自然神奇的美麗。
如在上七年級地理下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這課時,就用多媒體教學,我講述非洲極具特色地形區:撒哈拉沙漠、剛果盆地、好望角、東非大裂谷、乞力馬扎羅山時,我把這些地形區制成幻燈片連續播放講解。那些美麗的風光、童話般的仙境更是許多學生難以想象的,在教學中如果只出現插圖,就很難喚起學生的感覺美,難以激起他們學習知識的興趣,取得的教學效果將會十分有限。于是,我上網收集了大量有關非洲的圖片資料,在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利用多媒體能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進行綜合處理和強大交互式的特點,向學生展示了非洲的地理位置、名勝古跡和美麗的自然景觀,讓他們看到了清晨的好望角飄著薄霧;中午的撒哈拉沙漠美麗清晰;雨中的乞力馬扎羅山一片朦朧;把學生帶到了令人向往的非洲大陸,領略無限風光的撒哈拉大沙漠,刺激他們的視、聽覺神經,令他們目不暇接,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一開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發出了眾多的感嘆:“哇,多漂亮,金字塔真美呀!”“這么美麗的自然風光!要是我們能去就好了!”由此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要了解非洲、學習知識、探究非洲的欲望。這種教學效果是一般插圖絕不能達到的。因此,適時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靈活地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渲染氣氛,制造氛圍,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他們更加興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就更加強烈,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則必然使學習過程趣味盎然,學生自然愛學,樂在其中[2]。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三維呈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新課標要求,教學要達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要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他不僅能充分體現新課程“以人為本”的理念,而且能對一個人的一生發展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3]。
例如在講授《地理必修1》“水資源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及《地理必修2》“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時,按課標要求,應該在課堂上向學生
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課文的文字敘述比較詳細,學生閱讀后能夠理解,但印象肯定不深。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具播放一 些環保方面的漫畫及視頻資料,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更深刻地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保護環境的迫切性。 又例如,在《非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與保護》這節課中,通過多媒體在屏幕上顯示出《夢溪筆談》和沈括的圖片,讓學生強烈地感覺到地理的歷史感,從而引導學生分析占主要地位的世界能源消費由柴草到水力、畜力到煤炭再到石油的演變過程。用兩幅漫畫導入,一幅是“油慌”、一幅是“兄弟連”,用幽默夸張的方式,讓學生產生較強的沖擊感,從而點擊當前的熱點問題:油價高漲,相關產業受到沖擊。這樣的導入都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出發,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體會地理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和地理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地理審美情趣與鑒賞力[3]。
四、相對傳統的地理教學,如何讓學生更好的觸摸地理。
傳統的地理教學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主要在于只強調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記憶,忽視了對地理知識的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4]。采用的各種教學手段也往往是以教師操作為主、學生觀看為輔,從而影響了學生創造能力的發揮。體現在課堂上,學生只是機械地聽老師講,記筆記、劃重點,忽視了學生的“想”和“做”;體現在學習態度上,則認為學習就是看書、做練習題,從書本上尋找試題的答案;體現在應試準備上,為了提高分數而在復習時猜題、壓題,忽視了對知識系統地掌握。而新課標要求我們要以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為主,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網絡在此時就成了研究式學習的有利支持。在制作課件時,要盡可能采用易于操作的計算機軟件設計課件。教學課件要從符號、圖形、色彩、聲音、節奏等多方位的視覺和聽覺心理功能進行設計和開發,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環節選擇最合適的媒體。如在講解海陸變遷一節時,我利用FLASH做了動畫課件,讓學生能更清楚地了解海陸的變遷過程,比教師講解學生接受的要好幾倍,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進行學習,加強了學習效果,在充滿愉悅、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中,師生的思維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狀態,此時,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答,進入了一種全新的思維境界,從而更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4]。
另外,利用網絡教學,既能進行整體協作教學,又可以進行個別化教學,具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改變了以往單一的學習形式和學習環境。利用多媒體教學速率明顯加快,教學環節和信息變換頻繁,學生必須作出快速反應,學習習慣隨之而來。地理是一門文理兼備的綜合性學科,融理論與實踐于一體。教學中利用網絡鏈接,能夠讓學生了解國內外的時政熱點、焦點問題,如臺灣問題、西部開發、WTO等,激發學生問的欲望,引發他們提出問題的好奇心和興趣。在地理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聯想習慣,發散機智,采用一話多說、一圖多問、一題多變、一問多答等辦法,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反思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地理多媒體教學往往套用某些優質課課件,針對性不強,無法適應所有的學生 。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對某些問題提出質疑,教師套用的課件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更何況課件是早已設計好了的,無法現場答疑和應變。還有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地理教學只要使用多媒體就是“改革”,學生喜歡聽的就是一堂好課。因此讓多媒體主導了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成了“看戲”者,課堂成了“滿堂看”。整節課都不用手板書,全在屏幕上切換,教師完全被機器取代,顛倒了主次[5]。
我們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燈片,或是用flash軟件制作的動畫。在幻燈片的制作中,一 張幻燈片的容量有限,一 般都會把圖片和文字分開(十字之內的圖片說明除外),給學生播放時,學生往往看到圖就看不到文字小結,要求學生做筆記的話就要在圖片和文字之間進行切換,這既不便于學生做筆記,又不便于學生進行圖文結合的記憶[5]。所以我認為,一 些重要的板書依然應該寫在黑板上,便于和幻燈片中的圖片相對照。
六、結束語。
多媒體現代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同地理中的地圖一樣,將滲透到地理教學當中。作為地理教師的我們更應當利用好這個“活”地圖,讓它在地理教學中發揮其獨特的魅力。 但不能停留在多媒體本身的優化組合上,使之與正確的現代化教學觀念脫節,要從地理學科的實際出發,正確對待、恰當使用多媒體,并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科學結合才能發揮其獨特有效的功能。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 多媒體技術 教學應用
對于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很多教師都著眼于其本身的生動形象性,停留在加快課堂教學進度,擴大學生視野和課堂容量方面。其實,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還不僅僅如此,還在于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探究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與應用意識,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下面筆者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開展創新教育的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對如何創造性地使用多媒體技術,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體,讓數學課堂更生動
對于多媒體技術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正面影響,無疑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起。首先,小學生活潑好動,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而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數學知識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而這些思維特征正好是小學生所缺乏的,利用多媒體技術,我們可以很大程度上將數學知識的學科特征與學生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在兩者間尋到一個巧妙的平衡點,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畫面:一只小花貓在冬天寒冷的街道上不斷地顫抖。教師旁白:在這么寒冷的冬天,小花貓需要一座溫暖的小屋。用多媒體出示一座漂亮的小屋,讓學生觀察并找出小屋中的各種圖形,并用電腦勾畫出各種圖形。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圖形進行分類。這樣,通過多媒體技術創設了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產生學習興趣,并且通過自己對圖形的觀察和分類,輕而易舉地認識了三角形。
二、多媒體,讓數學課堂更新穎
一般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都是依據教材例題進行講解,然后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練習,最后進行拓展性練習。在沒有多媒體技術的參與下,這種授課模式的周而復始對于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培養是一種阻礙,不能給學生以創新的榜樣。在多媒體技術有效地參與進來之后,我們對于導語的設計,對于課堂環境的創造,還有教學模式的選擇,乃至課堂練習的題目與容量制定就具備了更大的彈性,增加了多種選擇,一方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譬如,筆者在教學統計初步知識時,就撇開教材中的事例,選取學生津津樂道的動畫片及他們課下所熱衷的游戲活動等展開統計活動,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多媒體,讓數學課堂更輕松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特征之所以以形象思維與直觀感受為主,是因為他們的生活閱歷有限,對于社會生活中一些抽象復雜的現象與情況不能有精準的把握。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巧妙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夠有效突破這一教學難點,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譬如在講“除法的意義”這一章節的知識時,筆者就制作了一個Flash動畫,展示學生喜歡的慢羊羊村長的形象。桌上擺放著6捆青草,慢羊羊村長要把它們平均分給美羊羊、懶羊羊、喜羊羊,只見慢羊羊先一只羊發了一捆,然后又一只羊發了一捆。這時,教師再給學生講授,這就是除法,要把6捆青草分給3只小羊,保證它們手里的數量保持一致,這就是除法。如此一來,不僅使得學生清晰地理解了除法的含義,而且延長了他們課堂上有意注意的時間,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對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四、多媒體,讓數學課堂更廣闊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其作用在于給學生打開一扇了望世界的窗戶,但要真正欣賞到自然的美景,還需要學生自己睜開眼睛,用心靈去體驗。數學教學自然亦是如此,教材中的內容只是一個開頭,還需要學生用心靈感悟整個世界的五彩繽紛,豐富多彩。多媒體課件在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譬如在講授《圓的周長》一課時,對于教材中的圓周率的推導過程,很多教師都覺得單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很難講解清楚,于是就采取了忽略不講的做法,直接告訴學生結果。這種做法扼殺了學生對于數學領域深邃奧秘的魅力的好奇心,降低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筆者則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了圖形演示,先出示圓,再依次出示圓內接正六邊形、圓內接正十二邊形、圓內接正二十四邊形、圓內接正四十八邊形、圓內接正九十六邊形……正六邊形的周長正好是圓直徑的3倍,正十二邊形的周長是圓直徑的3.105828倍,正二十四邊形的周長是圓直徑的3.1320628倍……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給學生以極大的想象空間。
五、多媒體,對它的使用要更科學
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設備,它的使用也是有局限性的。一方面,雖然多媒體技術的表現手法靈活多樣,但一旦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就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小組合作交往能力等進行培養,也就是說,它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還不能達到多元的要求,所以必須慎重選擇,科學利用。另一方面,教材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的局限性。如在教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教學目標是學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提高計算能力,對此利用傳統教學手段劃劃、標標,再讓學生說說、練練就能很好地達到目標,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反而顯得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總而言之,與常規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在表現力、重視力、接觸面、參與性、受控性等方面,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優越性。在日益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今天,多媒體教學無疑給素質教育的實施帶來了明媚的春光。探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方法,構建多媒體教學體系,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和育人質量的提高,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隨著當今社會知識信息激增和“減負提素”工作深入開展,使傳統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已勢在必行。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媒體技術給傳統教育帶來巨大影響,引教育工作者深思。
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編制的系列各學科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教學手段改進提供了新的機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教學效果。下面就中學數學教學,談談多媒體技術在其教學中的積極應用。
作為一門中學主要學科——數學,教學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單調,黑板加粉筆,偶爾加一些模型。由于學科自身的特點,的確沒有某些學科形象、生動、具體。難怪學起來有點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此身為數學老師也不得不苦思瞑索,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與愿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數學改革帶來一片生機,值得數學教師積極推廣。
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很廣,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動畫模擬
采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例如:在平面幾何中講解三角形全等有關知識時,可制作一個課件,使滿足全等條件的兩個或幾個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標的控制下,通過旋轉、平移、重疊、閃爍等系列動畫模擬過程,形象生動描述圖形全等內涵,便于學生切實理解。又如:在講述立體幾何中的對各種柱體、錐體、臺體、球體認識和面積、體積計算公式推出時,就可以利用空間圖形的分、合、轉、并、移、裁、展等多種形式的動畫,再結合有關必要的解說和優美音樂,使學生能身臨其境,產生立體效應,同時通過啟發性提問,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自我挖掘各圖形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有關計算公式的推出。動畫模擬不但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憑空想象、似有非有、難以理解之苦,同時還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能動主觀性,化被動為主動,產生特有教學效果。
二、分層顯示
利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技術可以對有關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顯示,誘導學生深入淺出,從而達到提綱揭領、融會貫通,系統地掌握有關知識效果。例如:在數的分類、多邊形分類、四邊形的分類以及三解公式復習等都可以編制帶有提問與引導解答相結合的課件,引導學生系統學習,這特別適宜于學生自我復習。
三、演示實驗
利用多媒體技術中圖文并茂、綜合處理功能,可以將例題編制成一題多解的形式,讓學生有選擇性加以示演比較,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一題多解、靈活運用已學知識的好習慣。如: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就要引導學生用代數中因式分解、不等式有關性質等知識來解或用一元二次函數圖象來解。又如:求過兩點直線的解析式時,也有一般式、頂點式、兩點式等多種解題方法。
四、控制模擬
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交互性特點,可編寫出較強帶有控制性的模擬演示,充分體現數學中的數形結合的動態效果。例如:一元二次函數中的各參數與其圖象的關系,圓與橢圓關系,方程、不等式與有關函數圖象關系,錐體與柱體的關系等等。通過帶控制性的模擬演示,使學生深深體會各知識之間內在聯系,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五、影視演播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中,中學物理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值得關注。把多媒體技術引進到中學物理教學之中,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增加了課堂密度,拓展了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對于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物理水平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物理教學 作用
隨著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快速發展,生產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學生每天面臨的知識量日益增大。學生在短短的在校時間內,要學到大量的知識,這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物理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加大課堂知識信息量,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筆者從多年高中物理教學實踐出發,從四個角度分析探討了多媒體技術對物理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教學水平讓學生產生興趣,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內容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在教授“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這節課時,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課堂信息生動、形象,配有畫面和聲音,可以增加直觀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計算機網絡,讓學生學會并能運用洛侖茲力的有關知識。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手腦并用,不斷探究,學習成功的滿足感始終促使學生產生向更高目標追求的動力。學生能夠愉快地接受新知識,并能自如地掌握、運用所學的新知識,而且所學的東西經久不忘,印象深刻,主要是因為學生對物理知識本身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加大學生在課堂內所接受的信息量,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使用課前做好的課件,不用教師直接在黑板上板書和作圖,縮短了時間。事實上,這樣的教學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增加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學習新內容,進行強化訓練,還能使課堂結構緊湊,學生學習過程連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內容。在物理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使學生在真實、直觀的氛圍中進行學習、體驗,學生能夠把抽象的、正常情況下無法觀測到的現象具體化。學生對學習的對象成生了濃厚的求知欲望,并對學習對象印象深刻,理解透徹、記得牢固,學生很快完成學習目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發揮演示實驗作用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物理學習的趣味性,但有的物理概念和定律很抽象,學生學起來難度較大。比如,在“電磁感應現象”的教學中,物理現象進行得太快,學生看不見運動過程,學生學起來非常吃力,教師也感到困難。由于受學校設備水平、實驗難度的限制,一些實驗無法完成,即使實驗能夠完成,學生也很難觀察到實驗結果。實驗教學引進多媒體,用解說、用文字、用動畫等形式開展教學,使實驗教學由難變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能夠讓學生看到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演示實驗,而且多媒體輔助實驗,能夠將瞬間的實驗固定,并反復讓學生觀看、分析。這樣,多媒體教學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實驗形象化,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并能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
四、優化教學過程
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是教師帶著一張嘴,手里一支粉筆,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和教師之間很少有互動和交流。這樣的教學越來越不適應新課改現代教學的要求,也很難讓學生對物理教學和物理知識本身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物理教學中引進多媒體后,教師可以利用取之不竭的網絡資源,下載物理教學課件,也可以網上與其他物理老師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動畫課件,通過聲、光、形、色,讓學生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去感受分析,學習新知識,掌握新規律,促進學生認真探索,積極與教師互動、反饋,積極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效率。在物理課后,物理教師可以留些實際生活中常見現象揭秘的作業,指導學生利用校園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廣泛收集資料,分工合作,讓學生去探索、去實踐,從而掌握物理原理,培養學生搜索、發現、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在探索發現中體會物理學習的樂趣。這樣,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學生放在了課堂主人的位置上,啟發了學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又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用簡捷有效的方法掌握物理學科知識,優化物理課堂教學過程,完成了物理教學目標。
總之,現代多媒體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優化物理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授課效率,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物理教師應加大對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力度,努力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論文關鍵詞:云技術 多媒體技術 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 教學資源的整合 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論文摘要:在云技術架構下,建立強大的多媒體教學資濠庫。這樣可以集中整合各方優秀的教學資源,建最好的和最豐富的教學課庫,讓各奏學生均可找到適合自己,而且自己感性趣的課程和課件。建立了多媒體教學資涎庫后,既可以垴小東西部教育差距,又能保障教育資濼的均衡發展。
大部分教師(尤其大學教師)的工作應該相應的從向學生灌輸知識,轉向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找到激活學生學習智門的鑰匙。
放在云架構內的這些教學資源,隨著不斷的更新、增加,必將成為一筆極大的資源財富,不僅可以供在校學生學習使用,也可以提供給全社會需要再學習、需要更新知識的人士使用,為全社會形成一種不斷學習的氛圍,提供一個強大的資源保障。
一旦形成全社會不斷學習的風氣,社會就會和諧,文明程度的程度就會不斷提高,人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就有了源動力,人們就會從更多的追求物質財富轉而進入追求精神財富。
前文我們探討了利用“云技術+多媒體技術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話題意猶未盡,還想進一步探討一些教學模式改革的細節。當然我們暫且討論的教學對象為大學以上的學生,或部分高中生,因為絕大部分高中生的教學活動還是基本圍繞著高考指揮棒在轉。
在云技術架構下,建立強大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這樣可以集中整合各方優秀的教師資源、教學設備資源,建最好的和最豐富的教學課程庫,讓各類學生均可找到適合自己,而且自己感性趣的課程、課件和學習參考資料。
制作這些課程資源可以分工,高層次教師撰寫課程內容,配套各類教師,可以有的整合內容、有的應用多媒體素材加工制作課件、有的制作各類課程教程、而有的則準備相關參考資料以及考試題庫系統等教學資源。
這時的教學資源就不是屬于某個學校、某個團體、某個局部組織,而是屬于國家或全人類的資源,為全人類所共享。
這樣,可能有人會擔心是否教師或相應的人員都要下崗了呢?否!
大部分教師(尤其大學教師)的工作只是從向學生灌輸知識,轉向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大部分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深有體會,好學生不完全是教出來的,而且通過老師啟發性的引導,激活了他們的興趣,或打開了他們的智門,使他們自己要學習,只有激活了學習者的源動力,才能使他們朝著一個一個目標不斷攀登。
那么,教師教學要包括哪些內容呢?我認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應該圍繞中如何能激活學習者的興趣和以如何能打開他們的智門為衡量指標。方法可以各不相同,因為人是個性化的,當然方法也應該因人而異,當然可以對個性相近的學生采用類似的方法,但還是需要有微調。
具體做法可以不斷摸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開發、創新活動,可以組織各種競賽活動,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專題討論活動,讓每個學生均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很多思想的火花是在交流中產生的,是在實踐過程中綻放的,所以要多提供一些機會讓學生經歷各種活動的鍛煉,活動的過程是最能鍛煉人能力的,如果省略了過程,結果也是不豐實的。
我們提倡多開展各種創新活動來鍛煉學生的能力,而現在學生這方面的鍛煉機會太少,應該增加相應的比例。那么是否就不考試了呢?當然不行!期間,我們的學校大多不考試,結果中學畢業生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都不會,這樣社會如何發展?考試還是衡量學生學習掌握程度的標尺,當然考試形式可以的筆試,也可以是操作過程,更可以寫論述文章、論文之類形式;考試時間可以是期中、期末考試,可以是融入平時的多次抽查中,也可以羅列各類課程統考時間安排表,學生學習到一定程度,可以報名參加考試,來檢驗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形式可以通過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改進。總之,有助于學生更有效掌握知識、能打開學生智門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學生通過考試,當然需要有一系列學分累積機制,最好將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按不同學分比例分別統計,保證不同學科對理論和實際操作的要求不同。
這樣的機制,對教師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要求教師積極思考,尋找能與學生更好溝通,激活學生心智的鑰匙,這是沒有一個統一模式可循的,教師也必須不斷摸索、創新。
有了這種師生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關系機制,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不是遠了,而是更近了,社會也會更和諧。因為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必須了解學生,走近學生,才能找出適合他們學習自嘶方法,才能激活他們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有問題、有心結就可以及時與他們所喜歡的教師溝通、請教,盡快排除障礙,琢磨出適合自己學習的好方法。要使學生學習效果好,教師與學生是一個整體,只有雙方的努力、協調,才能找到最佳的教學方法。
如果學生太多,老師顧及不了怎么辦?老師可以到學校與學生面對面的談話,也可以出現在各種活動場合,如:各類研討會老師可以當組織者,讓學生大家來準備內容、暢通各自的觀點,但教師更多的時間可以利用現有的網絡環境、3G環境,老師可以規定時間在網上,利用視頻、語音交流與學生好似面對面的交談,也可以利用手機、短信等的形式及時進行一些師生對話。不遠的將來電腦、手機、電視三網合一,利用任何IT工具都可以及時溝通,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具備了技術上的條件,問題是我們需要尋找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強化師生間的溝通。
放在云架構內的這些教學資源,隨著不斷的更新、增加,必將成為一筆極大的資源財富,不僅可以供在校學生學 習使用,也可以提供給全社會需要再學習、需要更新知識的人士使用,為全社會形成一種不斷學習的氛圍,提供一個強大的資源保障。
一旦形成全社會不斷學習的風氣,社會就會和諧,文明程度的程度就會不斷提高,人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就有了源動力,人們就會從更多的追求物質財富逐步進入追求精神財富,那么社會的發展也就更穩健。
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應該摸索和尋找一種更理性和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體制,讓學習者獲得獲取知識的樂趣,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人類發展方向是朝著地球村的方向發展。我們開始可以建立教學資源的私有云,局部范圍的試點,逐步擴大范圍,最終使我們的教學資源轉而成為全社會的財富。
我們國家的教育資源本來就不夠,建立了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后,既可以縮小東西部教育差距,又能保障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一、教育手段現代化是信息化、全球化時代對教育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
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正日益顯現出兩個相互關聯的基本特征:
信息化與全球化。信息化標志著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全球化標志著人類社會群體或個人之間的交往空前加深與拓展。而這最主要的標志就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正日益介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并逐步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引發了人類生活中的一場深刻的變革,表現在思想觀念、技術手段、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對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須現代化,也就是說,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一項意義重大而又必不可少的艱巨任務。
二、多媒體技術運用于語文課堂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
l、最主要的: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利用計算機的交互科學性、反饋性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融圖、文、聲、像于一體,是具有智能化的雙向教學活動過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時也大大地簡化了教師的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于教學本身,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1)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形象、直觀的效果,解決難點。
《蝙蝠與雷達》是一篇常識性課文,其教學的難點是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是如何辨別障礙物和方向的。這一原理源于蝙蝠,用語言進行描述的話很難使學生全面、正確地理解。為此我們制作了動畫,將“蝙蝠——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發出超聲波,超聲波遇到障礙物立即反射回來”這一原理直觀地再現出來,使學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決了學習中的難點問題,提高了課堂效率。
(2)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變靜畫為動畫,引導學生作文入門。
看圖作文訓練中,有不少圖畫展示的是一種瞬間的動勢,盡管動感強烈,可畢竟無法展示過程.若學生對該內容缺乏直接經驗,在表達時勢必束手無策.我們設計的軟件將有些過程制成三維動畫展示出來,可大大提高課堂教育效果.如是一個由三幅圖組成的童話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騎自行車,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辦法而改用滾動的辦法呢? "小黑熊騎車"的畫面是靜止的,對于大部分兒童來說,認識上述這一點是有困難的.我為了突破這一難點,便設計了"小黑熊騎車時,車輪在轉動"的動畫特寫鏡頭以及"車輪滾動"與南瓜"滾動"的比較,使參與教學活動的兒童也和小白兔一樣產生一個類似的思維過程一腦子里想到的"滾動"這一形象.這次的教學與我以前掛圖.幻燈的教學相比較,從學生的參與面與表達的流暢性看,都說明三維動畫的運用為突破教學難點起了關鍵性作用,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輕松地邁進作文門檻。
(3)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超時空功能,再現歷史,培養情感。
講述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日理萬機的工作精神,培養學生對的敬佩、愛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體課件。我們將的一組照片制成“連環畫”,配上音樂和教師的解說,再現一天的生活和工作。學生從中了解到一天的生活和工作,進一步激發起對的敬愛之情。
(4)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加強句的訓練。
詞句訓練是最基本的訓練。我們借助計算機直觀、形象、生動、可重復與交互的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方法的大容量的訓練,提高學生的組句能力。在句子訓練中,我們用比較法,讓學生明白句子怎樣寫具體。先在計算機上顯示2個句子,讓學生在比較的基礎上,按“+”鍵,電腦就會在寫具體的地方以閃爍的方式引起學生注意,再按“ Enter”鍵,電腦就會出現正確的答案。通過反復比較、分析,讓學生掌握了怎樣把句子寫具體的一般規律。我們又用選擇法,讓學生學習把句子寫具體。用電腦顯示要寫具體的句子,再出示可以選擇的內容,讓學生按相應的序號鍵,選擇正確的內容,選對了,電腦會給予獎勵。由于加入了動態畫面,學生興趣特濃,再也不覺得句子訓練枯燥了。我們還用綜合快速訓練法,讓學生學會把句子寫具體。學生在電腦上用填空、擴句、補充或改寫等形式,練習把句子寫具體,動腦又動手,在屏幕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2、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就是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是優秀的專家系統,它以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為依據,力求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特點,是教師的經驗和現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有機結合。
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能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促使學生手腦并用,思維集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力把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1)圖文并茂,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計算機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獨具優勢。計算機可將文字、聲音、圖像直觀形象地顯示出來,教師可根據教學要求把圖中的事物作從小到大、從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從表面到本質的處理,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反復觀察,從而使學生的觀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細致。如在指導學生寫“可愛的小動物”時,先在電腦上顯示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白兔”,再用“閃爍”的方法,按從整體到部分或從部分到整體的順序向學生顯示,把觀察順序和寫作順序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時再讓學生說一說小白兔可愛的外形,由于學生觀察有序而細致,因而個個言之有序。
(2)以說促寫出,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計算機進入課堂,為學生的說創設了的情境。還是以指導學生寫“可愛的小動物”為例,當學生觀察了小白兔后,教師很自然地用一句過渡句:“其實,在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活潑可愛的小動物,不信你們瞧!”“空格”鍵一按,屏幕上顯示出40多種小動物。頓時,教室里沸騰起來,學生面對這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歡呼雀躍:“呀!怎么有這么多小動物?”“有趣!”教師緊接著問:“想不想給大家介紹?”“想!”學生的表現欲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躍躍欲試。這時教師再因勢利導:“請你按剛才的觀察方法加以觀察,然后選一只你最喜愛的小動物向大家介紹比一比誰是最佳解說員。”!鮮明生動、聲情并茂的畫面,把學生的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愿望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這時教師再讓學生同桌對說,小組討論,大家交流,學生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個個說得開心,這也為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推動社會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以多媒體技術為靈魂的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賦予傳統教育新的內涵,正如宋代詩人朱熹在《觀書有感》所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多媒體作為新生事物,進入課堂已經顯示了它強大的生命力。
多媒體技術服務于教學主要有以下優點:(1)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有機結合,多種感官刺激,易于激發學生興趣。(2)傳輸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可隨機調節,以及操作的可重復性,易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3)交互性強,有益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培養。正是基于此,在運用多媒體進行化學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一)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在教學實踐中永遠流行。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往往忽視了興趣的培養,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生動、直觀、有啟迪性的演示,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學生通過感悟,體驗,內化為內心深處的需要傾向,會逐漸激發出學習興趣,會從情境中發現問題,進而針對性地開展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經過這樣良性循環,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的能力會大大加強。在化學教學中,主要從科學史實、化學家的貢獻、小故事、圖片以及剪輯影片、動畫等方面出發,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適時播放,豐富了表達方式,同時讓教師從大量的重復勞動或危險操作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研究學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帶著學生走向知識,避免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的傾向,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第一節化學課上,通過播放四大發明圖片及其解說、工業煉鐵的影片片段、各種性能優異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簡單說明、五彩繽紛的焰火,這樣大容量的信息傳遞,對學生化學的學習已經具有潛在的吸引力。再如,講到稀釋濃硫酸的操作時,播放了錯誤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動畫,加深了學生對該實驗正確操作的認識。化學課還有許多微觀知識,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筆,一張嘴”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多媒體教學在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拓展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
現實生活中,許多中學生成為“歌迷”、“影迷”等,除了它們存在一些不成熟認識的因素外,另一因素是他們能走進學生的生活,產生共鳴。初中化學由于學科特點,章節間知識相對獨立性較強,并且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知識又較少(與衣、食、住、行相關的知識多為有機化合物知識,而初中化學有機化合物知識較少),這樣隨著學生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學習的熱情會慢慢衰減,最后感到索然無味。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適量的與衣食住行相關的化學物質、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真正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這一句話的含金量。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收集報紙、刊物上與化學相關的新聞報道或資料,剪輯下來,在相關章節及時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STS”(科學—技術—社會)教育思想。例如,講到“生鐵和鋼”時,播放1996年我國為紀念鋼產量突破一億噸而發行的郵票;講到空氣時,播放一艘銹跡斑斑的輪船(延伸出問題:如何防止生銹?),城市霓虹燈夜景等,既讓學生開闊了眼界,又鞏固了學習內容,同時讓學生感悟到:“知識就是力量”,正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改善了我們生活的環境。
(三)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
初三學生已經具備了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在化學工藝的貢獻,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通過能源、材料、健康、環境等方面知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化學工業在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逐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化學現象和化學本質的辯證認識,樹立物質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化學家化學探究活動的嚴謹與艱辛,探究過程中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當然,要真正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在教學中不斷豐富教學經驗的同時,還要注重教學新思想的學習,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在學習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古語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真正讓學生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喜悅,教師既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業務能力,還要正確看待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千萬不能把優勢變成劣勢,犯了畫蛇添足的錯誤,不考慮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像學生實驗,通過播放影片取代實驗教學,抑制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多媒體是通向知識的一座橋,在教學中應起到雪中送炭、錦上添花的效果。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技術教學正逐步步入課堂,由于電化教學直觀形象、生動有趣,能充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歡樂的情景中獲取知識,因此,利用電化教學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
實驗是自然教學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由于目前小學實驗室條件有限,實驗的科學性、直觀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在教學中很難充分體現。把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實驗教學,不僅能克服實驗條件的限制,還能提高實驗的演示可見度,增強演示實驗的有效性,加強實驗操作的規范性、正確性、為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的實驗知識等,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的作用,從而達到優化實驗的目的。現就我在自然實驗教學中如何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自實驗教學的幾點作法:
應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觀察實驗、加深印象、激發興趣。
由于多媒體可以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演示,將教學內容按一定的結構,用文字、圖像等形式呈現在投影屏幕上,把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器官都調動起來,使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容易記憶、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觀察燒紅的木炭在純氧中燃燒時,我先做實驗,學生很咸興趣,然后應用軟件、有計算機將教學內容投影到屏幕上,燃燒時的動態,聲音、顏色顯示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和腦中。這樣學生就直觀,輕松的環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識,同時大大激發了學生自然的興趣。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加強實驗操作的正確性,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學生操作失誤,不僅會導致實驗失敗,造成儀器損壞,還會引起某些危險性,更會引起學生的恐懼心理,影響學考學習的興趣,采用多媒體技術對實驗操作進行模擬,這樣讓學生在計算機前進行模擬操作,以掌握正確的操作和對不正確操作的理解,再進行實驗,將大提高學生實驗的有效性。如做把細鐵絲燒紅后放入氧氣瓶里實驗時,應在燃燒的鐵絲的氧氣瓶中必須加一些水,或在瓶底上鋪一層濕潤的砂,不然鐵絲燃燒時產生的溫能使瓶底炸裂。我設計制作一個多媒體軟件、在課堂上學生進行模擬實驗操作,操作正確,計算給予提示鼓勵,一旦學生操作失誤,計算機對失操作所引起的后果進行模擬,使學生加深對操作錯誤會引起
害的認識,然后再行進實驗,這樣不僅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更能深刻理解正確操作的重要性。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強化學生實驗操作的技能。
對一些裝置和操作學生感困難的實驗,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先進行模擬操作,訓練實驗操作技能,然后再進行真正的實驗。如制氧實驗的操作教材中所述:①在試管里加入適量的高錳酸鉀,管口放一小團棉花,塞上有氣管的橡皮塞用鐵夾夾住試管口1/3處,合管口略往下傾斜,②把心瓶裝滿水倒立在水槽中,③點燃酒精燈加熱試管,把導管放在水槽里;④待氧氣把水排出后,用玻璃片要水中蓋住口,把瓶移出水槽。⑤收售氧氣完畢,必須把導氣管移出水面,再熄滅燈火,不然水吸時試管內使試悉炸裂。這一操作技能,光靠課堂演示,并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整個實驗過程,因此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全開放的實驗環境,讓學生在實驗中自由選擇實驗所需儀器藥品、二次錯誤選擇后,計算機給予正確提示,然后由學生自主地用所選的儀器搭建關驗裝置,整個裝置宛成后,由計算機給出評價,并對不正確的裝置給出實驗后可能產生后果的模擬,像試管口未向下傾斜產生水流到試管底部使試管破裂等。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集聲音、畫面、文字、顯示于一體,能展地微觀世界,微縮宏觀世界,模擬實驗現象,打破了學生認知中的時空界限,用各種感官來感知信息,有得學生的主動參與,激了學習興趣,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
實驗是自然教學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學手段,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把現代教育技術與實驗相合,必將豐富實驗的內涵,增強實驗的功能,最大限度地了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