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本科經濟學論文

本科經濟學論文

時間:2022-04-04 11:11: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本科經濟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科經濟學論文

本科經濟學論文:高校宏觀經濟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論文分析了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階段的特點,構建了宏觀經濟學教學理論分析框架,指出了現有宏觀經濟學本科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并分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教師方面、教材方面、考評考核方式方面、實踐教學方面以及教學目標理念等7個方面提出了完善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本科教學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內容

1引言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類和管理學類各專業的重要基礎理論課程之一,是金融學專業、投資學專業、國際貿易學、西方經濟學專業和管理學專業等必修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課程的兩個組成部分,兩者共同構成了現代經濟學理論體系。本課程的學習不但為了解其它相關經濟管理專業課程奠定理論基礎,而且能夠掌握宏觀經濟政策分析工具,用來認識和解決現實中的宏觀經濟問題,尤其是中國宏觀經濟問題。通過對宏觀經濟理論的學習,使當代大學生了解和掌握現代宏觀經濟理論的基本理論觀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經濟理論、發展動態、研究方法和前沿成果,并結合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來分析當前宏觀經濟中的熱點問題,學會應用宏觀經濟理論分析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探索經濟運行中所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對策措施。進而培養當代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之能夠分辨出能為我國政府借鑒和利用的理論觀點和宏觀調控政策措施。此外,通過對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學習,使當代大學生在掌握宏觀經濟學重要理論觀點和經濟政策的基礎上,熟悉經濟學科各門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對其他專業各課程的深入學習奠定基本的經濟理論基礎,并舉一反三地分析、解剖和解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宏微觀經濟問題。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以講授為主,以案例分析和課堂討論為輔。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結合案例分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自學相關的參考書,完成大量的課外習題,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201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了我國經濟新常態的幾個方面特征:①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③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了轉化,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④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產業組織新特征;⑤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余人口減少,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

3宏觀經濟學教學分析理論框架的構建

本課程以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理論為主體框架,并且融合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新增長理論。這意味著本課程的教學分析模型主要參考借鑒新凱恩斯DSGE模型。接下來我們忽略數學上的嚴格性,省略模型的具體推導細節和詳細推導過程,重點介紹新凱恩斯DSGE模型的演變、特點、總體框架、分析方法和研究思路。構建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進行政策分析首先要區分模型中的經濟主體,并描述和分析其經濟行為。由于將金融摩擦和金融沖擊引入到模型中是近年來新凱恩斯DSGE模型的一個最前沿的建模方向,因此我們在本文以一個典型的包含金融摩擦和金融沖擊的新凱恩斯DSGE模型為例來刻畫、描述和分析模型各個經濟主體及其行為決策。該模型的經濟主體主要包括:家庭部門、生產部門和政府部門。生產部門包括中間品廠商和最終品廠商。對這些經濟主體的行為決策筆者詳述如下:①家庭在勞動供給方面是異質的,但在其他方面都是同質的。這意味著勞動市場處于不完全競爭狀態,從而將工資粘性引入到模型中。家庭部門是廠商的所有者即股東,通過購買廠商發行的一期債券和權益為廠商提供生產活動所需的資金。家庭部門的收入包括因將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提供給廠商而獲得勞動工資、因持有廠商的股份而獲得的廠商發放的權益支付和廠商償還的債務和利息。家庭部門的支出包括通過向廠商購買消費品而進行的消費支出、購買廠商發行的用于融資的一期債券的支出、購買廠商發行的用于融資的權益的支出以及支付一期總額稅的納稅支出。最后,在預算約束下家庭部門通過選擇消費支出、勞動供給、廠商權益份額持有量及廠商一期債券持有量以使其預期終身效用最大化。②中間品生產廠商使用融資獲得的資金購買勞動和投資品,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下通過使用勞動和有效資本(資本利用率乘以資本)兩種生產要素并結合一定的技術條件生產出異質中間品,這些異質中間品最后銷售給最終品生產廠商。這意味著中間品生產廠商具有一定的產品定價權,處于不完全競爭市場。中間品生產中所投入的資本來自于中間品生產廠商的資本累積,在資本積累過程中面臨一定的投資調整成本和投資效率沖擊。中間品生產廠商為引入價格粘性使價格調整遵循Rotemberg機制。通過發行債務和權益中間品生產廠商為生產活動進行融資,債務融資相對于權益融資具有稅收優勢,也即債務融資面臨一定的稅收抵扣。中間品生產廠商在生產決策中同時面臨預算約束條件與借貸約束條件。在生產過程中,中間品生產廠商的收入包括中間品產出和借入資金,而支出包括購買勞動生產要素的工資支出、購買投資品的支出、權益發放支出、融資結構調整成本和償還債務的支出。中間品生產廠商面臨的借貸約束(強制約束)條件意味著,一方面更高的債務會使借貸約束更加束緊也即更加嚴格,另一方面更高的資本存量則會放松該約束。借貸約束還受反映每單位抵押品可以獲得的貸款量的金融沖擊的影響。金融沖擊值增加意味著單位抵押品可以獲得更多的貸款量即生產廠商借貸限制放松,反之則反是。最后,有家庭部門擁有的中間品生產廠商在生產函數、資本累積方程、預算約束條件和借貸約束條件下通過選擇權益支付、勞動投入、投資支出、債務發行量和資本投入以使得股東收益最大化。③最終品生產廠商購買異質的中間品,并將異質中間品作為生產要素投入生產出同質的最終品,這意味著最終品生產廠商處于完全競爭市場。最終品生產廠商將同質最終品分別銷售給其他部門(比如政府購買、中間品廠商的投資品和家庭部門的消費品等)。最后,最終品生產廠商的利潤最大化行為產生中間品的反需求函數也即中間品價格。④政府部門包括中央銀行和財政部門,中央銀行負責貨幣政策,財政部門負責財政政策。在財政政策方面,財政部門執行預算平衡政策,通過向家庭部門征收一次性總額稅為其購買支出和中間品生產廠商的債務利息支出的稅收抵扣融資。在貨幣政策方面,中央銀行采用利率規則形式的貨幣政策,且貨幣政策同時盯住通脹和產出增長率。當研究最優貨幣政策時,給定家庭部門和廠商部門等部門的最優化行為決策,憑借最小化不同貨幣政策下的福利損失函數,我們獲得不同的最優貨幣政策,通過比較不同最優貨幣政策下的福利損失,我們可以開展不同最優貨幣政策的比較和選擇。很多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經濟變量將最后可能收斂于一條均衡增長路徑,為此在開始求解模型之前,我們必須首先對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進行穩態經濟變換。

4我國高校宏觀經濟學本科教學改革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理論知識不夯實,偏離實際。課程設置不夠科學,課程門類有待進一步完善,教材內容不夠新,有點陳舊。宏觀經濟學教材內容有點脫離市場實際,停滯不前。宏觀經濟學實踐教學方面表面化,嚴格的執行和督導不足;宏觀經濟學教學資源不夠豐富,高校不夠重視宏觀經濟學實踐教學;對宏觀經濟學課程目標認識不完整,宏觀經濟學課程價值與實際教學不一致。[2]教學方法單一,不重視實踐教學。宏觀經濟學教師素質亟待加強,缺乏全面的理論經濟和應用經濟知識,實踐經驗比較缺乏,宏觀經濟學教師不但要具備深厚的全面徹底的理論功底,更要具備豐富的相關實踐經驗,真正具備“雙師型”高校教師的基本素質。[3]當前宏觀經濟學使用的教材內容顯得過于單薄,知識和容量不夠寬廣,內容缺乏必要的前瞻性、新理論、新知識在教科書很少有反映。宏觀經濟學教師專業知識面不夠廣,教與學兩方面積極性較低;專業知識不專業,沒有掌握相關的方式方法。[4]教師學歷層次有待進一步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方式手段單調呆板,說教式、單向傳送式、灌輸式的教授法使廣大當代大學生容易產生對宏觀經濟學抵觸不耐煩的情緒。較少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考核方式不夠豐富,匱乏呆板單一。許多學校宏觀經濟學主要集中在理論知識,缺乏必要的實踐知識。學習興趣不是很高,對宏觀經濟學課程缺乏足夠的認同感;宏觀經濟學教材水平較低,且反復出版。當前我國高等學校正式的宏觀經濟學教育手段教學方式非常單一匱乏,基本都是傳統教育單向傳輸的。教材選用不夠規范,不夠合理。說教式、單向灌輸式已經不符合現代宏觀經濟學教學理念,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應該是教與學之間的互動,教師應該成為主導,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以知識傳播為重中之重,相應專業教師明顯不足,當前從事宏觀經濟學教學工作的教師可以分為四種類型:[5]①教師的本專業就是宏觀經濟學,②教師本專業為理論經濟學方面的專業,③教師本專業為應用經濟學方面的專業④教師即非經濟學科班出身。其中教師屬于第一種類型的較少,屬第二、第三種類型的最多,屬第四種類型的教師也占一定的比例,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宏觀經濟學開設初期,絕大多數教師都屬于第四種類型,他們幾乎沒有從事宏觀經濟學教學經驗,他們教學內容局限于自己原來的教學領域,雖然有少數教師通過了宏觀經濟學相關的進修學習,但也難以完全達到宏觀經濟學教學的要求。

5完善我國高校宏觀經濟學本科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教學內容方面:改革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突出經濟學思想方法教學,幫助學生形成經濟學思維,重視智力因素,優化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完善宏觀經濟學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深化教學實力建設,選擇合適的宏觀經濟學教材。教學方式方法方面:改革、創新和優化宏觀經濟學教學方式方法,避免“滿堂灌”教學,重視宏觀經濟學的引導發現法教學,建立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機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運用現代化的科學的教學手段。強化宏觀經濟學教學管理與督導,借鑒集中與分散相統一的教學管理模式。增加案例教學數量,擴大案例的領域覆蓋范圍,加強宏觀經濟學案例引導,提高不同能力水平的大學生的案例參與度。考評考核方式方面:建立多方面能力理論指導下的大學生考評體系,改革創新考試制度,優化考核方式和教學過程。建立科學、開放、多元、全程化的新型考核評價體制機制,在評價形式的綜合性和評價主體的多面性方面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教師方面: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強宏觀經濟學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宏觀經濟學課程組的作用,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建立宏觀經濟學“雙師型”教師制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定期開展教師幫助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提升教師素質,建立教學保障團隊,完善課程設置。通過校外引入和校內挖掘等途徑強化宏觀經濟學教師隊伍建設。通過完善中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打造魅力教師和提供教師更多發展機會等途徑打造宏觀經濟學教學團隊。實踐教學方面:加強實踐教學力度,增加實踐教學活動,構建大學生主體平臺,激發大學生學習動力。將單一集中的實踐轉變為“全程式”的分散實踐,強化宏觀經濟學實踐教學基礎技能課。建構雙向共贏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優化教學設備和實訓基地,加強實踐教學的經費保障體制機制建設。增設實踐課程類型,培養大學生多項能力。理順理論與實踐關系,建立實踐環節培訓體系,培養大學生實踐操作技能。教材方面:加強理論型與應用型教材建設,挖掘優質教學資源,優化課程種類和課程體系結構,完善自編教材,建立科學的宏觀經濟學教材體系,強化教材建設,改善實訓條件,構筑新型的宏觀經濟學教材體系。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方面:更新教學理念,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準確定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方案。

作者:余建干 單位: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

本科經濟學論文: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研究

摘要:本文以安徽省宿州學院為例,對開設該課程的在校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指出新興應用型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的辦法.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認知程度;課程論文;調查分析

引言

1926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根據生物計量學biometrics仿造出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s.1930年12月,弗瑞希、丁伯根等人在美國克里夫蘭發起成立了國際計量經濟學會,并于1933年創刊《Econometrics》,標志著計量經濟學的誕生[1].計量經濟學是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學三者的綜合[1].從其性質來說,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科,或者說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是屬于應用經濟學范疇的一門文理滲透的交叉學科,而不是應用數學或應用統計學[2].計量經濟學作為開設的專業必修課,如何學好這門學科,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師也對目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建議[3-7].宿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在應用數學專業和統計學專業均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課程,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下,改進現有的計量經濟學教學體系以及相關教學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進一步探討如何進行計量經濟學的教與學,我們對全院開設計量經濟學的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對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中所涉及到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并從課程的認知程度上對課程學習效果進行分析,結合分析結果,對新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提出了幾點建議.

1課程的學習準備

本科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具有宏微觀經濟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等先修課程的良好基礎,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基礎知識是否扎實關系到本課程的學習質量,所以就相關課程的掌握情況對學好計量經濟學課程有著顯著影響的觀點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由圖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于各門課程對學好計量經濟學課程有著顯著影響的觀點表示有點同意或非常同意,只有極少數人對此觀點表示非常不同意.其中認為統計學的學習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有著顯著地影響,其次是相關的專業課程,認為對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影響最小的是西方經濟學.由于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同學認為在學習方式上主要以課堂認真聽講為主,課堂聽講與課后預、復習相結合、完成相應的習題以加強理解和上機實習理解所學的知識.

2課程教學內容情況

目前,計量經濟學的課程教授分為緒論、經典線性回歸模型和單方程回歸模型的擴展.我校使用的是龐皓主編的十三五規劃教材計量經濟學,對于計量經濟學的各章教學內容而言,同學們對各個內容的感興趣程度的情況如圖2:從上圖看出,導論部分感興趣程度的均值評分明顯較低,且調查者之間的差異較大,其他內容評分也有差異,但差異不明顯,相差不大.針對各章的內容,進行了難度調查,我們發現:(1)對于簡單線性回歸模型的內容而言,同學們認為回歸系數的顯著性檢驗內容難度最大,計量經濟學建模的基本思路內容難度相對最低.(2)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中,同學們認為多元回歸模型有關的數學公式的證明難度最大,多元回歸模型各類表達式以及參數估計等知識點難度相對較小.(3)在計量經濟學模型多重共線性的檢驗中,同學們認為最難以掌握的是多重共線性實例分析中的逐步回歸法和多重共線性的補救措施.(4)在計量經濟學模型異方差檢驗中,同學們認為最難以掌握的是異方差的幾種統計檢驗方法,最容易掌握的是異方差的基本概念及經濟意義.(5)在計量經濟學模型自相關的檢驗中,同學們認為最難以掌握的是Cochrane-Orcutt法及上機操作,自相關的基本概念及經濟意義、檢驗自相關性的基本思路相對而言最容易.

3課程學習情況分析

3.1單因素方差分析

我院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專業,學生文理兼收,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教學中體現了不同的學習特點.我們將完成計量經濟學作業方式分別對喜歡專業程度評分、教學內容評分、難易程度評分、理論性評分、實用性評分、課程期望評分、本課程喜歡程度評分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下:從方差分析表可以得出,完成計量經濟學作業方式對喜歡專業程度評分、教學內容評分、難易程度評分、本課程喜歡程度評分影響的顯著性檢驗的p值都小于0.05,因此可以得出結論,至少有95%的把握說完成計量經濟學作業方式對喜歡專業程度評分、教學內容評分、難易程度評分、本課程喜歡程度評分存在顯著性差異.

3.2學生對課程的認知程度分析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認知程度普遍不足.在成績等級為60分以下的大學生中僅20%的人認為計量經濟學是重要的,成績在60分到70分的大學生中有70%的人認為計量經濟學不重要或重要性一般,成績在70分到85分之間的大學生認為計量經濟學不重要的僅有10.3%,成績在85分以上的學生沒有人認為計量經濟學是不重要的,93.3%的人是肯定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的.由此,我們不難發現認知程度在不同的成績等級中的分布是不同的,認知程度高的一般分布在成績好的層次中.

4結論

通過對我校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情況的調查分析,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對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知度.作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本科院校,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其實際應用能力,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是十分必要的.充分意識到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是保證教學效果的良好前提.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由于計量經濟學是一門與實際應用密切相關的學科,在教學中加大案例教學,通過實際案例引入理論知識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模型的認識,以便更好的加以應用.在案例教學中,可適當增加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討論,從而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升教學效果.合理使用課程論文,使課程考核多樣化.在計量經濟學的課程考核中,除了對理論知識的考核外,還應該增加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核.引入課程論文考核,在學期中對學生進行分組,不僅能夠鍛煉他們在理論應用分析、模型構造、軟件使用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還能夠在日常學習中增強同學們的交流,促進大家的團隊協作.考核時通過PPT答辯,更進一步的加深對該課程的學習體會.

作者:武以敏 高鳳偉 單位:宿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

本科經濟學論文:本科經濟學專業模塊化教學分析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對經濟學畢業生要求的變化,經濟學學生要兼顧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要使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因此必須對經濟學專業課程進行模塊化教學方法改革,了解應用型本科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經濟學專業模塊化設計,以及完善模塊化教學的應用條件。

【關鍵詞】應用型;經濟學專業;模塊化教學

模塊化教學是把課程的內容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再根據其內在邏輯把這些知識點組合成相對獨立的單元,然后按不同專業培養和職業能力需要,將相關的單元編排成教學模塊,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調整可以通過增刪單元和調整組合方式實現。模塊化教學是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由以學科知識輸入為價值取向轉變為以專業能力輸出為目的的新模式。經濟學專業的模塊化教學體系構建是否科學,并不取決于設計者的主觀意志,而是取決于社會對經濟學專業人才的能力結構需要。

一、應用型本科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專業缺乏特色優勢。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經管人才,經濟學專業隨之成為熱門專業,很多高校都開設了經濟學專業。但這些高校經濟學專業的開設課程、培養方案、培養大綱基本相同,缺乏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究其原因是在創辦經濟學專業時,沒有考慮自身所在地區、所在行業的特點。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課堂講授式教學是經濟學專業課堂教學中最常采用的方式,即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主要目標是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照本宣科、信息量少,不注重啟發學生思考的現象非常普遍,忽視了學生主動參與的重要性。這種以教師為導向的傳統教學模式,必然導致事倍功半,教學效果不理想,無法培養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

(三)重視理論課教育而忽視實踐課教育。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是應用型本科經濟學專業的目標,所以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側重于理論,像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國際經濟學等這樣的理論經濟學的課程開設較多,課時量也比較大,學生的理論經濟學功底比較深厚,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強。大多教師在教學中都多多少少忽視了實踐教學在經濟學專業中的重要性,實踐教學成了經濟學專業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學生認知社會、熟悉職場環節、培養實際工作能力都是通過實踐教學實現的,具有理論教學無法取代的作用。因此,應用型本科經濟學專業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更要突出實踐,強化應用。

(四)實踐流于形式。雖然許多經濟學專業都開設了實踐課程,但大多重形式而輕內容。實驗室實驗、專業見習、畢業實習和假期社會實踐是經濟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實驗室教學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而畢業實習、專業實習基本是由學生自己找實習單位,實習效果沒辦法具體衡量,實踐教學的目標無法實現。

二、經濟學專業課程模塊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是模塊化教學的首要環節,應用型本科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具備基本的英語、計算機、經濟學的基礎知識,更要具備經濟環境分析能力、財務分析能力、管理與組織能力、經濟預測和分析能力、市場調研能力和營銷能力,房地產市場分析和操作能力。通過多方面的調研,根據經濟學專業需具備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把經濟學專業課程分成五個模塊,每個模塊由四、五個子模塊構成。按照經濟學專業的教學計劃和經濟學實際崗位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對具體模塊課程進行設計。再根據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把相關課程進一步整合成相應的子模塊,在具體每一門課程教學中就可以采用子模塊教學。

(一)經濟理論與基礎應用模塊。該模塊要求學生掌握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具備運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分析國內外微宏觀環境的能力;掌握財政基礎理論和財政分配的基本政策手段;掌握經濟、貿易和金融的基本原理,能夠運用基本經濟原理和經濟分析工具,分析解決現實中的經濟問題。

(二)統計與財務分析模塊。該模塊要求學生掌握經濟數據搜集和整理的方法,具備運用相關工具,根據統計指標分析企業、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狀況的能力;掌握企業利潤核算、效益分析和系統性財務分析;具備運用會計信息進行經營決策,評估財務風險的能力;具備分析企業稅收的能力。

(三)管理與組織模塊。該模塊要求學生掌握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具備靈活運用相關理論對企業經營管理相關費用與環節進行計劃、協調與控制,從而把控并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能力;能識別和評估企業經營風險,具備風險預判與規避的能力;鍛煉團隊合作精神,具備項目管理的相關能力。

(四)市場調研和營銷模塊。該模塊要求學生掌握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及從事市場營銷活動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具備分析和解決市場營銷管理問題的能力;能夠撰寫市場調研報告并作出企業決策;具備開拓市場、開展廣告宣傳、營銷策劃的能力。

(五)經濟工程應用模塊。該模塊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房地產基礎理論處理房地產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掌握房地產經濟發展與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聯系,理解我國現行房地產政策和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和意義,會分析市場可能發展趨勢;掌握房地產價格評估的基本方法,具備確定房地產價格的能力;了解房地產開發程序,具備對房地開發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的能力;掌握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具備運用資產評估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房地產轉讓、房地產租賃、房地產抵押的基本操作流程和相關合同的內容,重點掌握房地產中介業務、業務等基本業務;具備編制房地產投資分析報告和參與房地產投資項目調研和策劃的能力。

三、模塊化教學法的應用條件

(一)結合實際、突出特色,強化學科優勢。為了服務地方經濟和行業經濟發展,應用型本科經濟學專業根據自身所處的地區、所在行業經濟發展狀況,制訂具有自身特點和優勢的經濟學專業模塊化教學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具有自身優勢和學科特色的課程體系。

(二)加強經濟學各教學模塊的聯系。每一個教學模塊都是針對不同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設計的,為了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要點,并能將這些知識要點應用到具體的領域,必須把每個模塊集中起來。因此在模塊教學計劃和工作任務的設計過程中,應該由淺入深,加強各教學模塊之間的聯系。只有模塊之間的聯系清晰、明確,才能避免課程信息的分割,才能靈活運用經濟學專業知識。

(三)加強模塊化教學教師隊伍建設。模塊化教學強調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并重,任課教師不僅需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為此,一方面要加強任課教師的實踐經驗,任課教師可通過到企事業單位掛職的形式接受實踐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任課教師還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到基層或參加社會實踐鍛煉,提高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另一方面,邀請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企事業工作人員走進課堂,給同學們傳授實踐知識和實踐技能。通過這種“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可以提高應用型本科經濟學專業任課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完善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經濟學專業五個模塊中有四個模塊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性,通過模擬實驗操作和實地演練可以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但沒有仿真實訓基地教學任務是很難完成的。為了滿足經濟學專業模塊化教學的需求,必須逐漸建立和完善校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增加資金投入,推進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與此同時,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創建校外實踐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為學生自主創業創造有利條件,增強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實現從學校到社會有效對接。

四、結語

經濟學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應掌握的實踐技能整合在一起是經濟學專業中運用模塊化教學的要求,這種教學法節省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果,是應用型本科經濟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因此經濟學專業要進一步進行模塊化改革,完善模塊化教學的條件,讓模塊化教學發揮更大的效用。

作者:周榮蓉

本科經濟學論文: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問題與對策

摘要:計量經濟學作為高校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已經成為學生就經濟問題定量研究的重要分析工具。本文立足于計量經濟學本身的學科性質和特點,對該課程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同時,本文針對教師、學生及教學等角度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課程特點;對策

計量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成為我國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生必修的三門經濟學核心理論課程。近年來,計量經濟學的應用與教學受到國內眾多學者、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然而,基于筆者的教學經驗以及對其他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工作的調研,發現現有的計量經濟學在其教學開展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對于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學科理論基礎、學科性質等問題未能形成清楚的認識。此外,在課時安排上仍存在不足現象,而學生的統計學、數理經濟學乃至宏微觀經濟學的先修知識不足。這些問題對于計量經濟學的課程教學效果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如若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對于計量經濟學的教育教學目標、學生的培養目標將事倍功半。為此,本文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科特點以及結合本人在教學及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相應的梳理,基于此,提出本人對于提高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的解決方案。

一計量經濟學的界定與學科特點

Frisch(1933)對計量經濟學的定義給出了一個較為明確的界定,他認為將統計學、經濟理論與數學結合起來構成了計量經濟學的研究理論體系。進一步說,基于現有經濟數據、構建經濟理論回歸模型、估計模型參數、參數檢驗以及對相關實證結果的具體應用構成了計量經濟學的基本框架。而時間序列分析、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非參數計量經濟學以及微觀計量經濟學構成了現代計量經濟學的四大分支(李子奈,劉亞清,2010)。此外,學者們基于對計量經濟學理論基礎的研究或者將計量經濟學模型應用于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的角度,將計量經濟學劃分為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計量經濟學。對于大部分本科院校,其對學生的培養定位或者理念就是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因此,在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注重計量經濟學在現實經濟問題分析中的應用,而對其諸如模型構建、參數估計、參數檢驗等理論基礎未作深入探討。整體而言,計量經濟學具有綜合性、數據依賴性以及理論與應用結合的特點。首先,對于其綜合性,正如Frisch(1933)指出的那樣,計量經濟學融合了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的研究體系或方法。這也對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不僅要掌握經濟理論以及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等理論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編程基礎。其次,計量經濟學對經濟問題的分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據的質量,以及數據的可獲取性。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能夠充分利用各種統計資料、數據庫、互聯網采集大量的數據,而且對于數據的處理、特征提取、缺失數據等諸多工作也有較為嚴格的要求。數據的質量以及數據的數量對于計量模型估計結果的穩健性、準確性影響較大,這就是所謂的計量經濟學的數據依賴性。最后,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應用的緊密結合特點,經典的計量經濟學研究體系,其模型建立的理論基礎就是傳統的經濟學理論,通過模型的建立,數據的采集,參數的估計、檢驗等一系列計量經濟學理論,最終達到分析經濟問題間的數量關系的目的。即進一步將計量經濟學應用于解決、服務實際問題,完成經濟問題定量關系的探究、經濟預測等目標,而這也是經濟學學科研究本身的最終目標。因此,計量經濟學的綜合性、數據依賴性、理論與應用結合的特性決定了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說是一門較為綜合的學科。但也充分反映了計量經濟學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對學生理論、應用研究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基于筆者計量經濟學的授課經驗以及相關調研,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列舉了較為突出的幾項問題。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問題分析

(一)先修課程有待完善

計量經濟學具有綜合性的特點,不僅要求學生對經典的經濟理論體系具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對于學生的統計學與概率論基礎,以及計算機編程等內容要求也較為嚴格。然而,部分高校在大學二年級就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生對于經濟學內容、數學內容未能形成深刻的認識,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較大難度。同時,由于本科生注重計量經濟學的應用,學生對于采用諸如Eviews、Stata、Matlab等工具進行計量經濟學模型的估計甚至模擬過程中對于缺乏一定的計算機編程知識,導致其入門難度大。這些問題不僅會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計量經濟學,也會導致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學習興趣的缺失。此外,姚福壽等(2010)指出,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尤其是文科生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方法等了解較為困難。因此,在整個課程的設置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例如,高等數學、線性代數以及概率論等課程應成為經濟學專業學生較為重視的先修課程。

(二)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方式

隨著計算機、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教學在高等院校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多媒體教學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吸引學生對授課內容的興趣,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效率。但是,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模型的估計、參數的檢驗等需要較為復雜的數學推導過程,而將這些內容仍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無疑會出現較多的問題。例如,學生對于公式的推導過程未能形成深刻印象,教學內容展示過快。這些問題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率以及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因此,多媒體教學在表面上看來提升了教師的授課效率,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因此,計量經濟學的課程應注重多媒體教學與板書的結合,以達到最高效的授課方式。

(三)計量經濟學軟件掌握較差

現在的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注重對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的講解。王少平、司書耀(2012)指出,計算機已成為計量經濟學課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相關知識的仿真實現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該課程的學習興趣。然而,教師大都通過計算機實驗室對案例演示操作,使得學生不能熟悉的掌握操作,影響了計量經濟學實驗的效果(鄭兵云,2010)。

三改進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對策與建議

(一)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該學校在計量經濟學的師資條件、硬件設施等是提高計量經濟學授課效果的重要保障。例如,對于以理科為主的學生要注重其對經濟學理論相關知識的強化,否則,計量經濟只是作為數學與統計學的結合,學生對現實經濟問題不能形成很好的分析能力。而對于文科背景的學生,應注重其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數學知識的強化。否則,學生對于其模型的設定、參數估計問題一知半解,更無法將其應用于經濟問題分析與預測中。綜合而言,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必須以經濟學、統計學、數學結合的特點為前提展開。否則,會導致學生不能真正把握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與應用分析。

(二)優化課程設置

在某種程度上說,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這就要求學生的經濟學理論知識、數學基礎,計算機基礎都應較為扎實。因此,在教學方案以及培養方案的設定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對于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筆者認為將計量經濟學和經濟學、高等數學及統計學等相關學科的設置綜合規劃、考慮,優化教學課程體系;其次,將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開設置于經濟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等計量經濟學支撐課程學習之后;再次,在以初等計量經濟學為教學重點的同時,以專題模塊的方式適度開設高等計量經濟學相關內容的介紹,引導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前沿理論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計量經濟學這門課有一個全面的、系統的認知。

(三)注重學生基礎課程的學習

高等數學以及宏微觀經濟學等內容是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是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的要求,對于學生知識的把握以及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都至關重要。因此,必須注重、強化學生對于這些基礎課程的學習。同時,注重學生對于基礎課程應該的訓練。尤其對于計算機軟件的熟悉,例如最為容易掌握的EXCEL、SPSS、EViews等數據處理等方面的基礎訓練,這也為計量經濟學等應用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注重計量經濟分析軟件的學習

學生熟練掌握計量經濟分析軟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計量經濟學課程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提高其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因此,計量經濟軟件在整個課程設置中具有重要地位,不應忽略。鑒于此,每個學期的計量經濟學課程我們分配了三分之一的課時給實驗教學,就是在鍛煉學生對軟件的學習運用能力的同時加強對計量經濟學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做完每個模型的模擬,我們在課堂上都會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成果進行展示,通過做報告,學生的反饋是學到了很多有用的,課本上沒有的軟件應用知識。這對于掌握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五)因材施教,學以致用

計量經濟學課程融合了經濟學理論、數學知識以及計算機的相關內容,學生在這三方面的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計量經濟學理論體系的講解,對其應用分析以及在現實經濟問題上的應用也該給予充分重視。同時,根據筆者教學的經驗,應該針對不同的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將計量經濟學模型和實際的經濟活動相結合,并且應用模型去分析探索相關問題的解決,同時請學生將分析的結果在課堂上展示,通過筆者的嘗試,這樣的教學活動效果較好,學生反映可以做到“學以致用”,同時這也符合我們“應用型人才”高校辦學的基本宗旨。

作者:劉亞清 吳福鎖 單位: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本科經濟學論文: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探析

摘要: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其實際作用和意義不容忽視。而在新疆高校教育中,不僅存在內地高校計量經濟學的共性,而且存在一定的新疆特殊性。筆者以塔里木大學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提出新疆高校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新疆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

一、引言

新疆高校與內地高校不同,其少數民族學生占據相當比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更多的抵觸與消極情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由于義務教育階段少數民族大學生并未接受英語教學活動,而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接受計量經濟學教育過程中對軟件的應用就十分吃力。從而影響到少數民族大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效果。如何改進新疆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質量,凝練適應本地區經濟管理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特色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探索本地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徑,對于推動構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課程教學體系具有重要的建設性作用。本文以新疆塔里木大學經管院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為例,提出了新疆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和教學改革的建議。

二、新疆高校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形式單一,學習積極性差

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好地解釋說明問題,往往會對經濟模型公式進行步步推導分析。這樣的過程對于實際的計量經濟學應用意義并不大,學生受制于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影響了他們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習。新疆高校本科學生因此將高校計量經濟學與數學化為一等,學習枯燥乏味,抵觸情緒強烈。筆者在教授計量經濟學與學生的實際接觸中,了解發現學生們面對計量經濟學教材中與微積分、概率與數理統計、高等代數內容相關的數學推導,會產生恐懼與反感心理,學生很可能因為對這門課程性質認識的偏差,認為計量經濟學太難太枯燥,以后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也很少能用到這些知識,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此種認識尤為明顯。而計量經濟學是融合了數學知識、統計學知識以及經濟學知識的交叉性學科,歸根結底它是一門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的經濟學學科,復雜的理論公式推導并不是教學的目的,運用計量經濟學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才是根本,注重案例分析與軟件操作解決實際的問題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計量經濟學的學習。

(二)軟件應用障礙較大

計量經濟學實際操作軟件eviews中并未存在相當大的詞匯量需求,但是由于缺乏一個詳細的指導手冊,造成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英語水平相對較低的本科學生對其產生抵觸情緒。

(三)教學課程安排不合理

計量經濟學應當在高等數學(函數與極限,一元函數微積分,向量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多元函數微積分,級數,常微分方程等)學習之后安排,但卻存在有計量經濟學先于高等數學教學的現象。

(四)教學課時安排不合理

計量經濟學體系龐大,實際的教學中存在時間短而教學任務量大的基本情況。但是在此基本的情況下仍然存在繼續壓縮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課時的傾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束掉教學大綱的教室學習后準備要開始上機操作的時候就已經要結課了,留給學生自己進行實際上機操作的課時太少,致使新疆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通病是,學生貌似學了很多計量經濟學方法,卻不知道如何應用與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有的不知如何建立模型,該建什么樣的模型;有的是理解不了模型數據結果的經濟意義。因此,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時間安排不合理,是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欠佳的一大關鍵問題。

三、新疆高校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意見與建議

(一)教室上課與機房操作“間作”教學

高校教務管理層應當根據具體的課時安排,采取上課與上機間作式的方法進行課程安排,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兩個手段,及時反映問題,在良性互動中實現高效計量經濟學的學習。

(二)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不僅要對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同時要對高校教師的思想態度進行引導,要樹立學以致用的方法,并重計量經濟學理論來源與放大使用,同時以實際使用與操作效果為考核的根本。

(三)擴大計算機教室承載力

高校計算機教室實際承載能力的提升需要硬件與軟件的同時跟進,只有具備充足的實際承載能力才能更好地給高校學生的實際操作陣地,對于提升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操作應用效果意義重大。

(四)合理安排課程與課時

計量經濟學是高校經濟類專業的重點課程,對于經濟類專業學生的論文答辯以及考研升學或畢業工作意義重大,應當適當壓縮非核心課程而加大高校計量經濟學課程學時,增強高校大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掌握與應用能力。建議將總學時增加到64—72學時之間,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學時分別占總學時的二分之一。實驗教學學時應當穿插在理論課教學之間,通過軟件應用與操作及時消化各章節的理論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另外,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必須要有一個堅實的課程基礎,在開設該課程之前,先修課程的協調與銜接尤為重要,必需的先修課程有微觀宏觀經濟學、統計學、微積分、高等代數、概論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打破各課程主講教師各自為教的局面,增強彼此間教學信息的溝通交流,使得這些數學學科以及計量經濟學學科作為經濟學工具為經濟學服務。

作者:連旭 單位: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本科經濟學論文:本科生“經濟學”課程教學實踐與思考

摘要:隨著經濟學知識應用日趨廣泛,以及高等院校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越來越多的高校非經管類專業開設了“經濟學”課程。討論當前高校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教學問題,研究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通過問卷調查和訪問調查,發現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教材缺乏適用性、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低等突出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提高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對策:增減優化教學內容、精心編寫適用教材和豐富課堂教學方法。

關鍵詞: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課程;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探討式教學

近年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在專業結構上呈現多元化的特征,而且在人才質量上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經濟發展對各專業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僅僅掌握某一專業技術,還要求具有經濟學、管理學基礎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強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寬廣型、應用型人才。隨著經濟學知識應用日趨廣泛,以及高等院校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越來越多的高校非經管類專業開設了“經濟學”課程。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必須要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經濟學是關于選擇的科學,為非經管類專業學生開設“經濟學”課程,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經濟學基本原理并結合本專業加以運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經濟管理能力和人文修養。因此,討論當前高校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教學問題,研究如何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作者所在教學團隊自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通過問卷調查和訪問調查的形式,對河北農業大學非經管類的10個專業600名學生的“經濟學”課堂授課、教材選用、學生聽課、教學效果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同時走訪了河北師范大學、河北地質大學經濟學專業相關教師,總結了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代表性問題,以及不同專業學生對經濟學知識的需求,為教學內容的優化和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依據,最后為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教學提出綜合性的課程改進建議。

一、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教學狀況調研

(一)學習意愿

調研結果顯示,非經管類的本科生大約70%的學生認為開設“經濟學”課程很有必要,認為能開拓視野、拓展知識結構和知識面,對將來步入現實經濟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20%的學生對學習“經濟學”的意義認識不清,認為非經管專業的學生學習“經濟學”不一定有用。10%的學生認為“經濟學”課程與本專業沒有關系,學不學無所謂。

(二)教材選用

非經管專業本科生“經濟學”教學中,一般選用《簡明西方經濟學》或《西方經濟學原理》作為教材,河北農業大學選用了專門針對非經管類本科生編寫的《簡明西方經濟學》教材,該教材側重于最基礎經濟學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現實運用。教材基本做到了重點突出、深入淺出,用最簡單、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抽象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并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三)授課方法

非經管類專業開設“經濟學”課程的課時一般為48學時,在相對較少的課時內講授的內容過于龐雜。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課下作業為主,缺少案例教學和課堂討論等教學方法的使用,學生參與度低,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很好調動起來。成績評定主要是在期末考試時對于“經濟學”課采用閉卷考試方式,平時成績占20%,期末成績占80%。這樣的考核方式往往導致學生在考試前兩周前搞突擊、死記硬背,因此,考核結果不能很好反映學生對這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綜合素養。

(四)教學效果

調研結果顯示,90%的非經管類學生由于對于傳統經濟學知識較為陌生,認為難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聽課效果和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認為“經濟學”課程理論性較強,盡管老師在授課時盡可能結合案例深入淺出的進行簡化分析,學生仍舊感覺公式復雜、概念晦澀難懂。另一方面,教學內容太多,授課進度稍快,對課程整體理論體系框架難以掌握。

(五)學生們的開課建議

對“經濟學”課程開設建議歸納如下:一是強調“經濟學”知識對于該專業學生的重要性和實用性。聯系該專業就業和行業發展的實際,盡可能多加入相關案例,讓學生感受到“經濟學”知識的有用性;二是建議在課堂上改變“滿堂灌”的講述方式,運用各種方式與學生一起互動,鼓勵參與式學習;三是建議精簡授課內容,盡可能少些公式推導,降低專業性和理論性以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二、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教學中存在問題

(一)教材缺乏適用性

在缺乏專門針對非經管類專業學生編寫教材的情況下,目前不少高校的非經管類專業對“經濟學”的教學采用了基本上與經管類專業一樣的教材[1],任課老師一般選用“經濟學”課程中最簡單的教材,忽略了傳統教材是根據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編寫的,與中國的實際情況聯系的不夠緊密,很多章節還穿插了復雜的數學公式與圖形。學生學完“經濟學”課程以后,了解了西方國家經濟體制是如何運行的,卻不知道中國的經濟體制是如何運行的,這便強化了學生學習無用的想法。而且,傳統“經濟學”教材中有一些理論公式是非經管類專業學生不需要熟悉和掌握的,照本宣科無疑會增加非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學習難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感到枯燥無味、缺乏興趣,教學效果自然就會降低。

(二)教學模式單一

對于非經管類大學生,“經濟學”課程被認為是純粹的基礎理論和模型的學習,很少主動去了解和搜集與課程有關的資料和信息,“經濟學”的教學中,模型和公式所用到的經濟術語大多是英文字母,但非經管類學生對于專業英語有抵觸心理,往往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忽視了其內在的經濟含義[2],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基于這種情況,師生很難在課堂上互動,偶有案例教學或教師提問也基本是要求學生復讀老師講授的理論內容。大部分任課教師仍然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即“滿堂灌”的單一教學模式。這種“填鴨式”式教學,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主動參與的重要性,其結果就是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累,學生的主動性沒有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自然不會好。

(三)學生的參與度低

“經濟學”教學的初衷是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自我規劃和管理的應用能力。因而,教師如果忽略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偏重于概念和理論的解釋,就會造成理論和實際的脫節,形成教學雙方都感到困惑的難題。經濟學是一門集各種經濟變量關系聯結在一起的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其中的數學模型和定量分析比較多。對于非經管類的學生來說,圖形、公式、數學推導部分難以接受,尤其是難以把這些圖形和公式的經濟學含義與文字描述統一起來,為此,學生們很難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很難完全理解經濟理論的含義和現實應用。另外,由于開課的年級較低,學生對社會各方面的認知度低,尤其是對市場經濟發展的了解較少、理解比較膚淺,這些因素都造成學生參與度低,也制約著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

三、提高非經管類專業“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對策

(一)優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

首先,要明確學習經濟學的目的。對于,非經管類專業學生,開設“經濟學”課程并不是為了讓其全面掌握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以便將來在經濟學領域有所建樹[3],而是為了讓他們了解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學習經濟學的思維方式[4],以便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的一系列經濟現象、明白政府各種經濟政策出臺的原因,以達到開拓思維、拓展知識面、提升綜合素質的目的,滿足其對社會發展的需要[5]。其次,一定要把“經濟學”的學習與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學習“經濟學”的目的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現實生活,使學生在社會中能更好地生存與發展,脫離實際工作和生活而學習的經濟理論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因此,需要對“經濟學”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增加經濟學原理與現實經濟生活、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與學生所學專業的行業發展的聯系,增加相關案例分析。刪除那些理論性過強、復雜的數學推導和圖形分析等內容,從而通過教學內容的優化,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較多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需要“教”與“學”的互動。單純的“教”,不管“教”的多好,頂多也是教師在課堂上演獨角戲,學生參與不進來,參與的少,教學主體“學”的不好,教學效果必然提高不上去。只有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其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好了,教學效果才會提高。

(二)精心編寫適用教材非經管類專業開設“經濟學”應定位于培養

經濟學的思維、了解市場經濟運行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突出“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理論的應用。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理解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與基本問題,建立現代經濟管理的理念,培養經營管理的意識,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商學素養,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拓寬就業領域。教材的編寫應該明確目標、準確定位,合理安排“經濟學”各層次的教學。首要問題是要打破以往以理論推演為主的教材寫作模式,采用在理論簡明介紹的基礎上側重實例分析,突出理論運用,強調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對經濟學范疇的理論解釋和實例分析,不是對西方經濟學的簡單歸納,因此,需要加強對經濟學知識點的重新組合,主要內容可以設計成包括市場經濟學、消費經濟學、管理經濟學、營銷經濟學、博弈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投資理財經濟學、貿易經濟學的核心知識。同時,教師要為學生推薦具有代表性、適合學生使用的參考書以及習題集等。教師還要時刻關注本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擴展和豐富教育內容,確保教學內容跟上學科發展前沿,不斷把相對前沿的內容及時補充到教學中去。

(三)豐富課堂教學方法

加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豐富教學方法是提高“經濟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教師應該堅持開放性原則,不拘泥于傳統的課堂教學,積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突出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以求能夠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熱情。建議靈活運用如下教學方法:一是問題教學法,該方法的理念是“發現問題的能力孕育著創新能力,突出強調學生的經濟學直覺的培養”,在系統講授基礎理論的同時,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于課堂教學的最后10分鐘提問題,其形式有如專家、學者講座后回答專業人士提問的形式,學生問題多數有見地,也很尖銳。二是案例教學法,在“經濟學”的教學中貫穿富有啟發性的生活小品和典型案例,尤其是要使用與學生專業有關的實際案例。主講教師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形成與課程內容、學生專業聯系密切且生動活潑的小品和案例,并靈活運用于教學過程。并運用經濟學原理來分析,這樣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理論與現實生活得到有機結合。三是開展對話式、討論式教學,鼓勵學生嘗試運用前期的知識儲備來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懷疑權威觀點,勇于做出自我判斷[6]。在課時允許的條件下大量訓練學生的抽象思辨能力、邏輯判斷能力和規范表達能力,促使學生養成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規范的表達習慣。四是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幫助學生超越課堂傳授的局限,鼓勵他們大量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為某一問題提供盡可能多的解釋或答案,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并圍繞學生提出的具有代表性和創新性的觀點再組織課堂討論或專題研討,以此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個興奮點,使學生保持對“經濟學”理論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作者:路 劍 王印華 張曉芳 趙君彥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

本科經濟學論文: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教學分析

1當前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的突出問題

1.1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比較差

經濟學課程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在分析的時候要通過數學公式、圖表和曲線等工具,而且部分理論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在分析的時候需要借助大量的數理實證和圖形,這就要求學生有扎實的數學理論基礎。但實際上,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卻恰恰相反,人文知識比較豐富,而數學的基礎卻很薄弱,導致了學生更傾向于學習經濟學的定性分析,而對經濟學的定量分析卻不感冒,不愿意深入研究定量分析的步驟和方法,不習慣利用數學公式、圖表和曲線等工具來分析經濟學課程中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以及理論。因此很多經濟學學生在學習方面覺得有難度,認為經濟學課程枯燥、抽象,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不高。[1]

1.2因為國內外差別,學生學用脫節

經濟學是在市場經濟條件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制度下產生以及發展的,因此經濟學的理論和我國的歷史背景相差很大,與我國的國情也有很大的差別,很多經濟學理論以及觀點如果站在中國,根據中國的國情去分析的話,很難理解透徹。因此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常常出現理論和實際嚴重脫節的現象,學習的經濟學知識和理論無法運用到社會經濟實踐之中。往往都是從概念到概念,從原理到原理,對于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和一些經濟問題沒有辦法用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這即是所謂的學用脫節,也是目前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2]

1.3學生的經濟學素養不足

高校本科的經濟學課程一般都是在大一下學期或者大二上學期開設,學生還處在本科的低年級,由于進入高校的時間并不長,應試教育的影響還并未完全消除,因此在學習上還處在一個較被動的地位,而且高等院校的學生也沒有工作經驗,對企業和社會的了解也比較少,因此經濟學的素養不足,對很多經濟學知識點的理解都不透徹。即使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課,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點,但是因為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對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也沒有感性的認識,甚至存在一些經濟學的學生,對國家的基本經濟方針都不了解或者只是掌握一些皮毛。

2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進行創新教學的對策

2.1應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之一,因此,經濟學老師應當對課堂教學方式不斷進行創新,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經濟學的教學效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如下幾種:(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很多門學科都運用這種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經濟學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采用案例教學法來對學生進行教學。經濟學老師根據經濟法教學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目的,通過引用一些典型的經濟案例,來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分析研究案例中的材料和問題,然后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通過判斷給出決策,學生在這個基礎上,提高了運用教材知識或者所掌握知識點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在講經濟學中某一個基本原理的時候,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學生通過分析案例,加強了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3](2)討論教學法。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尤其是高校本科的學生,更應該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作為課堂上的指導者,經濟學老師也應當不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堅持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在經濟學課堂上開展經濟學活動,并且不斷鼓勵學生參加和談論,學生之間的觀點不同,這些觀點相互補充和修正,強化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并且還能指導學生去發現和探討經濟學教材中知識的規律,深化研究的力度,思維得到了開發。在討論交流活動的最后環節,經濟學老師可以就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加強學生的理解以及加深學生的記憶。(3)綜合案例討論教學。知識點相互之間是存在聯系的,因此經濟學老師在經濟學的講學過程中,也不能只對某一個單一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可以通過鞏固和復習前面的知識點,來引進新的知識點。

2.2良好把握課程教學的核心

高校的經濟學課程包含兩個部分的內容,一是微觀經濟學,還有一個是宏觀經濟學。前者重視資源的配置問題,“價格理論”是主要的核心理論。而后者重視資源的利用問題,“國民收入”是主要的核心理論。很多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分不清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很難將兩者區別開來,導致學習吃力。[4]針對這方面的問題,經濟學老師應當為學生分別理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學習主線,讓學生在掌握這兩條主線的基礎上再將全部的經濟學內容串聯起來,繼而全面掌握經濟學的課程內容。例如宏觀經濟學含有較多的理論派系,經濟學老師可以根據經濟學中的三大模型,給學生詳細闡述各個模型的內涵,并且讓學生在深刻理解模型內涵的基礎上掌握模型與模型之間的聯系。

2.3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欲望,學生也就有了巨大的學習動力,會全身心投入到經濟學的學習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經濟學老師首先要有課程意識,并且要有開放的課程資源觀念和教材觀念,在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之中要充分考慮到課程的個性化和多樣性,并將其完全結合起來。在學生的培養模式制定上,要根據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將其與學生的素養緊密結合起來,再確定培養目標和教學手段,經濟學老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積極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經濟學老師要通過多種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經濟學產生創新欲望,情感得到培養,思維得到激活,在此基礎上,經濟學老師除了要有課程意識,還要有目標意識,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教育效益三個方面充分結合起來,缺一不可,既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考慮到教育效益,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據經濟學專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條件,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學習經濟學的主動能力。[5]

2.4全面結合我國國情

經濟學是在市場經濟條件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制度下產生以及發展的,因此經濟學的理論和我國的歷史背景以及我國的國情相差很大,如果從中國的國情角度去分析的話,很難做到透徹理解,經濟理論脫離了生活實際,也就變得毫無意義。如今本科經濟學的教材內容撰寫背景都是以發達國家的經濟實踐為主,而我國的經濟生活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經濟體系尚未完全建立。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我國可以利用“洋為中用”這一方式,根據我國的國情,適當借鑒國外的經濟學課程和案例,將中國的實際經濟和系統教學有效結合起來。[6]例如經濟學教材中在分析三大貨幣政策時,主要強調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相比,法定的存款準備金率將會取得最佳的效果,一般來說使用較少。但是在中國,存款準備金率的使用次數就比較多,其目的是為了降低通貨膨脹的威脅以及抑制經濟的過熱現象,這樣與國外的行情則大不相同,中國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也會產生很多疑問,經濟學的老師在這個時候就應該根據中國的國情,結合當前開放的經濟背景,從利率和匯率之間的關系、金融環境以及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來給學生解釋。

2.5落實技能培訓

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是一門理論課程,并且是純理論,除了介紹經濟學的有關概念和原理,就是介紹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點,但是經濟學的教學則不一樣,如果經濟學老師僅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而忽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那么學生的專業化能力得不到培養和提高,也就沒有辦法將經濟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對于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經濟問題也就沒有辦法進行解決,這樣的經濟學課程教學也就變得毫無意義。因此,經濟學老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點,還要落實學生的技能培訓,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應用到專業化能力,并且經濟學老師要掌握當前社會的經濟發展形態,了解到當前社會經濟行業的規范和需求,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用技能,對感性認識進行深入研究,將感性知識轉變為理性知識。[7]

3結論

綜上所述,高校本科的經濟學課程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化需求,培養經濟型人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針對當前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中還存在的諸多問題,經濟學老師應當結合我國國情,運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并且在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復合型經濟人才。

作者:唐麗君 單位:遼東學院經濟學院貿易經濟系

本科經濟學論文:經濟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一、文獻綜述

由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的教育改革是最近一兩年內才逐步推出并上升為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國家戰略,因此關于轉型背景下經濟學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適應這一改革趨勢的研究并不多見,大多數研究都是針對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在轉型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以及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進行了分析,如馬玲等(2013)、蔣月定(2014)等,而涉及到在轉型背景下特定專業如何適應這一轉型的現實需要并在課程設置中體現出來的研究文獻并不多見,而由于提高學生的就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一直以來都是高校學歷教育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因此相關研究文獻也比較多,如張靜(2014)對如何將案例教學作為提高經濟學專業本科學生的就業能力進行了分析。劉生、李桃(2014)從課程體系設置、課堂模式創新和多元化實踐教學運行機制的角度提出了培養應用型經濟學人才的實踐體系構想。楊晶(2011)按照就業導向的思路提出了提升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想。吳迪(2014)基于課程群的視角對高校經濟學本科專業的教學改革進行了分析。然而,人才培養方案是培養和教育學生的總綱,無論是課堂模式創新還是實踐教學機制的改革都需要圍繞人才培養方案來進行,“綱舉”才能“目張”。因此,如何適應高校轉型的新形勢,從人才培育方案和課程設置的角度來切實提高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學習技能是一個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二、高校轉型對地方高校經濟學本科教育的挑戰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擴張式”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98年的9.8%上升至2013年的34.5%,也標志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與此相伴隨的是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畢業生特別是地方高校學生的就業率卻屢創新低。一項調查顯示,我國2012年高等學校學生就業率最高的是“985”高校與高職院校,其次是“211”大學與獨立學院,而排在最后的是科研院所和地方高校畢業生(王春雷,2015)。“211”、“985”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排名居前可以理解,但是地方高校培養的畢業生就業率不僅落后于高職院校,也遠遠落后于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就有點讓人大跌眼鏡。細致梳理地方高校的本科辦學歷史可以發現,地方高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高校大多是在1999年以后由幾所專科院校合并或者一所本科院校合并若干所專科院校形成。這些學校成為本科院校以后,由于既無本科辦學歷史經驗可供借鑒,師資力量又相對薄弱,因此多數高校辦學定位向“學術型”大學的辦學目標看齊,相應的其專業培養方案也照搬學術型大學的專業培養方案,“重科研、輕教學”、強調專業基礎的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忽視相應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陳舊的課程設置和辦學模式使得地方高校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既跟不上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腳步,也使得課程體系僵化、缺乏對現實需要的適應性。地方高校這種人才定位和培養模式長期實行的結果是使得其培養的畢業生在學術造詣方面缺乏與“211”、“985”高校畢業生競爭的能力,在實踐技能以及職業素養上又缺乏與高職院校與獨立學院畢業生競爭的能力,同時其薪水期望值又高于一般的高職院校畢業生,結構性矛盾使得地方高校本科畢業生結構性失業的風險大為增加。以湖北科技學院經濟學專業為例,湖北科技學院是在國家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背景下于2002年由原咸寧醫學院與原咸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并成立,而經濟學本科專業則于2003年獲得招生權并于2004年9月開始招收第一屆經濟學本科專業學生。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經濟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也主要參考學術型高校經濟學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以理論課為主,如《跨國銀行管理》、《世界經濟》、《制度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課程以較多學時在培養方案中出現,而側重于學生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課程如《證券投資學》、《外貿電函》等課程雖然開設,但是由于實習和實訓等硬件設備沒有跟上教學的步伐,而導致應用型課程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經濟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教育是為社會培養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社會對人才的標準是高校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最重要參考,各種教育活動都要圍繞培養目標來開展活動。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和學生素質等方面都達不到研究型大學所需要的基本要求,因此新建地方高校往往將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作為自身的辦學定位,即人才培養目標立足于為地方經濟服務,其人才培養目標也要努力貼近當地產業結構與人才需求,圍繞高校所在地的地緣優勢來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對于地方高校經濟學本科教育來說,科學確定其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并與其所在高校整體人才培養目標相銜接,其根本前提是要對社會特別是高校所在地對經濟學人才需求并結合經濟學學科自身特點來整體把握。首先,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與經濟學學科專業特點相銜接。經濟學是一個大的學科門類,在教育部對經濟學學科分類中屬于理論經濟學的范疇。正是由于經濟學屬于“理論”學科,使得經濟學本科教育一開始就帶有濃重的“理論”色彩,如經濟學本科專業的基礎課程《西方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財政學》等課程在經濟學本科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課程相對而言其理論性較強而應用型不足,即都是對經濟運行規律和運行狀況進行理論闡釋和研究的學問,同時由于經濟學專業研究的邏輯起點建立在對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的定義和研究基礎之上,因此經濟學不僅是整個經濟學學科門類的基礎,同時也是工商管理等其他經管類專業的學科基礎。由于兼具上述兩項特征,經濟學專業的理論性、基礎性和綜合性要更強。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的約束下,地方高校經濟學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厚基礎、寬口徑”且具有向經濟學相關專業進行滲透和擴展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其次,經濟學人才培養目標要符合社會特別是高校所在地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知識經濟和全球化時代,科學技術的綜合應用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此背景下,經濟活動的拓展更加依賴于人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社會對于經濟學專業的人才需求不再是掌握了經濟學理論知識、知曉在一定假設條件下的經濟運行趨勢和規律的經濟學人才,而是具有較高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因此,“厚基礎、寬口徑”是現階段社會對經濟學本科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也是地方高校科學培養經濟學人才培養的落腳點。對于地方高校而言,由于高校所在地一般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更顯其重要性。以湖北科技學院經濟學本科專業畢業生為例,其本科畢業生除了少部分進入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以外,大部分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因此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大大高于培養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需求。最后,經濟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與地方高校自身的戰略定位相銜接。在高等教育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國絕大部分地方高校都將“為地方經濟服務”作為高校培養人才的根本目標和戰略定位。因此,地方高校經濟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首先,要重視對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學生根據多變的人才市場來調整知識結構,為適應社會發展奠定基礎;其次,要通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可以在畢業后盡快適應學生實際工作的需要。相對于學生理論基礎知識的教育和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難度更高,因為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并不是運用某個特定的經濟學理論來解決某一個專業的經濟學問題,而是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通過學生綜合素質來體現。在現階段全社會都在鼓勵“創新”、“創業”的背景下,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經濟政策的研究和制定需要更高層次的人才來完成,對于地方高校而言則顯得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基于上述認識,我們認為湖南科技學院經濟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堅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與寬廣的視野,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年能力的人才,可以在各級政府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從事經濟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四、“寬口徑、厚基礎”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措施

1.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校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從學生入校起就為學生設計的知識、能力等素質結構以及促進這種素質結構得以實現的教育、教學方式。隨著我國市場化取向改革不斷深入以及全球化對我國全方位的影響,大學畢業生不僅應該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創新實踐能力,而且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實現終生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尤其重要。因此,修訂經濟學本科專業培養方式時,特別強調知識學習的系統性和靈活性,在繼續堅持“一專多向”的基礎上,強化學生外語交流能力和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確保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可以獲得必要的就業技能,而且可以學習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去解決問題,使得培養的人才更好的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

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措施

①優化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優化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展開。構建了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集中實踐課程體系等。在課程體系中,即要重視學生經濟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體來說,將理論性較強而對學生能力提升無太大幫助的課程如《世界經濟》、《產業經濟學》等課程從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刪除,增加和完善了實踐課程體系。由于經濟學專業學生在大三要劃分為“金融”和“貿易”兩個方向。因此,在“金融方向”這一模塊,強化學生對于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貨幣市場等不同資本市場的聯系和區別,同時利用學校試點“第三學期制”的機遇,通過引入模擬炒股軟件來增強學習對于股票市場的運行及不同資本市場之間聯系的了解。在“貿易方向”這一模塊,強化學生對于外貿報關流程的熟悉以及外貿電函英語和外貿電函公文的寫作和解讀能力,確保學生可以實現高效和企業的無縫對接。

②重構專業課程群。專業課程設置以“應用性”和“實踐性”為基礎,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具體來說,主要通過壓縮一部分理論性課程來減少必修課程學分,增加有利于學生就業和創業的實用性選修或者專業課程如《公司法》、《市場營銷》等課程來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增加學生課外自我只配和自我發展的時間,給學生更多時間來發現自己的特長和興趣,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提供時間。

③改革選修課制度。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增加學生選修課課時與學分。其中,選修課又包括專業選修和公共選修課兩種。公共選修課設置目的主要是為了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和人文素養,如《市場營銷》、《中醫養生》、《音樂欣賞》、《書法》、《辦公自動化》等課程,而專業限選課則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特色和就業技能,如金融方向的學生必須選修《證券投資學》而貿易方向的學生必須選修《外貿函電》等課程。

④強化學生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高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為了完成經濟學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湖北科技學院將實踐教學作為培養方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納入培養方案,與理論教學即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從相互聯系角度來說,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統計學》、《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針對特定的知識點如數據整理和表達,要求教師在這一環節開設相應的實踐課程,并且實踐課程中所使用的數據應該是開放的,即教師只要求學生通過“數據搜集、整理和表達”的操作實現“發現一般規律性”的目的,具體搜集哪一方面的數據則取決于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通過這種開放式的實踐,不僅讓學生了解課堂相關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好和學習興趣。從相互區別的角度來說,由于湖北科技學院開始試行“第三學期制”,即在每學年末(一般為兩~三周)集中開展各種實踐性教學環節,因此可以將專業實踐如《企業沙盤模擬》、《外貿函電》、《模擬炒股大賽》等放在這一時間段來集中完成。

⑤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提升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要手段來完成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教學手段日漸多元化,多媒體教學也得到了普及。然而,必須看到,很多課程進行多媒體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多媒體教學科研綜合應用聲、光、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課程的教學,而一部分課程特別是數學類課程需要嚴謹的推導和證明才能對結論有一個完整把握,如得出這個結論需要哪些假設,為什么要有這些假設等。如果完全使用多媒體,數學結論的證明過程一帶而過,學生對結論的理解根本不深刻,也沒時間去思考得出結論的必要假設在結論證明過的中的作用,其教學過程可想而知。因此,我們提倡實行多元化的教學并不是提倡所有課程都實現多媒體教學,針對性的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是實現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

⑥優化師資結構隊伍。合格的師資隊伍是實現專業良好發展的基礎。由于“老師”也是從“學生”走來,而注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是最近幾年來引起教育界重視并貫徹到實踐工作中去的。因此,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于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對于湖北科技學院而言,由于地處非省會城市,區域經濟相對落后,很難吸引一流教師來校工作,同時落后的經濟也難以為教師提供實習的崗位。因此,為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我校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針。具體來說,首先要把好用人關,讓真正有能力和實力的人才充實到我校的教學和科研一線。同時,選派和鼓勵優秀教師到國內外高校進行短期訪問和交流或者進行系統學歷教育,完善教師師資結構。同時,利用政府部門和企業推出的實習機會如高校教師深入企業等項目鼓勵教師去企業短期掛職,增加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感性認識,增強教學針對性。

作者:田濤 單位:湖北科技學院

本科經濟學論文:本科院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改革論文

一、當前《西方經濟學》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西方經濟學》的學習需要一系列的先期課程作為支撐,比如《經濟史》、《高等數學》等課程。比如通過學習《經濟史》,讓學生了解經濟學說的發展過程,理解現代經濟學的產生意義。在接觸《西方經濟學》時,對微觀經濟學以及宏觀經濟學理論的理解會加深。現代經濟學中有大量的數學計算、公式推導以及圖形,需要以《高等數學》的相關知識為鋪墊才能完成這些知識的講授。比如在微觀經濟學中消費者均衡理論以及生產者均衡理論,都離不開《高等數學》中的函數求導運算、函數求極值運算。許多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多是剛剛升本的院校,缺乏對西方經濟學課程體系的深層次理解,在課程設置上忽視《經濟史》,有的院校雖然開設《高等數學》,但是卻將其開設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之后,造成學生在學習《西方經濟學》時缺乏必要的數學儲備,教學效果不理想。

2.體系過于龐雜。《西方經濟學》旨在研究整個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從內容上看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微觀經濟學又包含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均衡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以及市場理論、生產要素分配理論等。宏觀經濟學包含了經濟總量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通貨膨脹理論、失業理論以及國際貿易理論等。這么龐雜的內容,有的學校將其壓縮為一個學期講授,只能淺嘗輒止。即使在一個學年講授,學生學習起來難度非常大,因為在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數學演算能力,知識點環環相扣,一個知識點掌握不好將影響后面的學習。在許多學校,《西方經濟學》課程考核往往出現高分率低、不及格率高的現象。

3.教材選用不合適。當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學習《西方經濟學》時,往往選用國家規劃級教材,比如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這本教材理論難度較大,而且數學推導、數學公式非常多,有些地方甚至達到了中級西方經濟學的難度。國外經濟學教材中結合生活實際的案例非常多,而我國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多是對理論、模型的書面闡述,案例非常少,即使有案例往往是從國外教科書上搬下來了,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距離較遠。比如在說明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時,國內教材多用大炮和黃油的產量來說明,黃油不是我們中國人熟悉的東西。在說明消費者均衡時,總是在咖啡和茶葉兩種商品間進行選擇,都和我們的生活實際有所差距。這樣案例分析將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4.教學手段相對單一。《西方經濟學》課程的講授依然是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模式,教學中側重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記憶,忽視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多數高校的經濟學課堂,已經實現了多媒體教學,教師利用制作精美的課件講解相關理論,但這種方式僅僅是在經濟學圖形方面清晰,又由于其信息量過大,學生往往跟不上節奏。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依然不能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時始終是被動地接受,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二、對《西方經濟學》課程改革建議

1.優化課程設置。作為經管類學生的專業基礎課,《西方經濟學》可以在第二學年開設,在第一學年學校可以開設一些先期的支持課程,比如說《經濟史》、《經濟學說史》、《高等數學》等課程,為學生后續的《西方經濟學》的學習奠定基礎。《高等數學》課程應該與經管類專業的學科特點相聯系,多增加一些經濟應用知識,有利于學生以后經濟學學習中的數學公式推導和演算。一些管理類的專業由于課時有限,可以將《經濟史》課程開設為選修課程。在課程設置上要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積極開設學術講座。授課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科研項目,為學生開設專題性質的學術講座,使得學生可以了解當前經濟學的發展前沿。學校也要積極聘請企業、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為學生開設講座,使學生獲悉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改革和企業改革發展的現狀,激發其對經濟學的學習興趣。

2.科學選定教學內容。經濟學經歷上百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其系統而完整的理論。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即使用完整的一個學年來學習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從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來看,教學中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的關聯,突出重點和難點,緊緊把握注重實踐的教學原則。所以在《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安排上,要做到合理劃分重點與非重點內容,堅持以講解重點和難點內容為主,非重點內容簡單一提或者讓學生課下自我閱讀,增強實踐性。以微觀經濟學的講授為例,講解內容涉及均衡價格理論、彈性理論、消費者均衡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理論、市場理論以及生產要素分配理論等內容,但是每一部分要突出重點,重點的多講,不重要的少講或者不講。比如彈性理論要重點講解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的收入彈性、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以及供給價格彈性可以少講或者不講。在講解需求價格彈性時,重點講其計算、分類,特別是需求價格彈性在實際中的應用。要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詳細講解“薄利多銷”、“谷賤傷農”問題,讓學生用抽象理論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3.本著“基礎、實用”的原則選擇教材。《西方經濟學》教材的選擇也要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要以“基礎、實用”為原則。一方面教材要注重對基本原理、概念、模型的解釋和闡述,對于一些很復雜的數學證明可以適當省略。比如在介紹利潤最大化原則時,注重對原則的理論解釋,極限求導運算可以忽略。在介紹短期生產時邊際產量與平均產量之間關系時,可以通過舉例來講解,沒有必要構造生產函數通過求導來運算。有些教師在講解中過分注重對數學公式的推導,而忽視了模型本身的經濟含義。以文科生為主的經管類學生本身數學基礎比較差,對數學推導接受起來難度大,又不理解模型的經濟含義,進而對《西方經濟學》課程產生畏懼心理。另一方面要注重教材的實用性,教材中的案例要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微觀經濟學的消費者均衡理論時,不一定非要用咖啡和茶葉作為消費者抉擇的商品,完全可以換成同學們更加熟悉的商品,比如是饅頭和大米之間的選擇、雪糕和飲料之間的選擇等。宏觀經濟學中在講解就業理論時,應該多講講我國的就業現狀。在講宏觀經濟政策時,財政政策要給學生講清我國近年來政府支出的規模、稅率的變動,貨幣政策要給學生講清楚我國非市場化的利率變動歷史,引導學生思考政府這些政策的目的所在。這樣學生會感覺經濟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經濟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地掌握有關理論,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必須進行改革。在教學過程中要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一切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等。一是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教學。這類教學模式首先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然后再講解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取一些經濟熱點問題如社會收入分配、大學生就業等問題進行講解,促進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在實踐中也可以采取《西方經濟學》課堂實驗的辦法。《西方經濟學》課堂實驗是對實際經濟環境的一種模擬,由學生來扮演不同的經濟角色來做出不同的經濟抉擇。比如通過市場均衡價格實驗,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領會相關經濟理論,這往往是單純的理論講授無法達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進行《西方經濟學》課堂實驗,學生增強對經濟學的興趣,同時其團隊合作能力、口才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一定提升。二是注重案例分析教學。案例是溝通抽象的理論與客觀實際之間的橋梁。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要注重兩個原則。一是所選用的案例應是生活熱點,廣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案例講解中融入有關經濟理論。比如“公交車讓座”問題近來一直是社會爭論的熱點,教師可以從經濟學的效率與公平角度去分析。年輕人是納稅人,他購買了車票,理應有座位;老年人免費乘車,如果將座位給老年人,似乎有悖于效率原則。但是長遠來看,老年人為社會做了一輩子貢獻,如果不讓座給他,似乎也不公平。二是所選案例要貼近大學生的生活。比如講商品效用時,可以講大學生看電影的效用來的快,時間短暫;而努力學習的效用來得晚,時間長久。將機會成本時,可以給大學生算一下其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是多少,提高其學習興趣。

作者:張艷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本科經濟學論文:有關中國本科層次經濟學教育的若干思索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對經濟管理類人才需求越來越大,經濟管理類在校生在我國普通高校中所占比重也日益擴大,這既有助于我國經濟學教育發展,也對我國經濟學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們的經濟學教育仍存在不少問題,我們將借鑒美國和日本的經驗,對我國本科層次經濟學教育作些思考。

關鍵詞:本科經濟學傾向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對經濟管理類人才需求越來越大,經濟管理類在校生在我國普通高校中所占比重也日益擴大,這既有助于我國經濟學教育發展,也對我國經濟學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經濟學教育曾經側重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現今仍有不少院校稱為西方經濟學的現代經濟學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處于可有可無的地位,然而時過境遷,當前現代經濟學在我國可謂如日中天,各種國外教材和理論紛至沓來,讓人眼花繚亂,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經濟管理類人員(簡稱海歸)炙手可熱,人們寄希望于他們來縮短中國經濟學與國際水平的距離,確實,現代經濟學在中國能有今天的地位,海歸們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的經濟學教育仍存在不少問題,我們將借鑒美國和日本的經驗,對我國本科層次經濟學教育作些思考。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我國各類院校的經濟學教學計劃趨同、教學內容趨同。這種趨同的原因是國內重點大學要向國外看齊,并將之稱為國際化或與國際接軌,但問題是中國的現實環境并沒有與國外接軌,結果必然造成教學內容與社會需要的脫節。例如,我國的金融體系與美國的金融體系有非常大的差異,我國是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而美國是以市場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因此我們在培養金融類人才時必須讓他們掌握我國現有金融體系中的理論與政策,包括操作層面上的具體知識與技能,按照適合我國需要的知識體系去培養學生,就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適應我國經濟領域的實際工作。而且,我國本科教育定位在培養專業人才,經濟管理類學生經濟學原理學得不扎實,具體業務課程卻學了很多,導致學生原理一知半解,缺乏分析問題的能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沒有創新能力。我國培養專業人才的定位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專業分得很細,一到崗位就能從事具體業務,高校包攬了企業應該進行的職業培訓,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專用性,本科生畢業時往往選擇對口專業單位,選擇面很窄,不利于就業,跨專業就業又會造成學生在校期間專業學習所費時間資源配置錯位,形成浪費,增加人力資源成本,不利于勞動力資源流動,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是高校教師科研成果存在從國外照搬脫離中國實際的傾向。2005年6月27日,在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清華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梁晶工作室共同發起的“中國經濟學教育回顧與展望”主題研討會上,就有一些學者提到了類似現象。廈門大學張馨認為,不管什么經濟學都有本土化的問題,本土化是跟國際化相聯系的,現在大家都在講國際化,真正本土化的問題到現在來講還沒有真正地解決,連我們傳統的政治經濟學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人民大學方福前提到,他發現一個現象:不加分析,不結合中國的實際而一味用西方經濟學的大有人在,比如宏觀經濟學的IS-LM模型,但IS-LM模型的前提是利率市場化,而中國的利率是高度管制的,IS-LM模型不能完全照搬。從我們院系已經發表的科研成果來看,這種傾向也不例外,不少成果不同程度地存在利用國外理論而沒有對前提假設加以修正,特別是前沿理論,往往直接將我國數據代入國外模型得出結論。從我們舉辦的兩次全國性經濟學會議入選征文來看,這種傾向更加明顯,我們粗略地進行了統計,存在這種傾向的論文占所有文章的比例達到30%左右。可能后果:第一,由于沒有做好本土化工作,導致我們利用中國數據得到的結論容易發生偏差,無法得到有價值的理論,這就制約了中國經濟學理論的發展,使得我們中國經濟學在主流經濟學國際舞臺上沒有自己的聲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的鄰國印度,雖然經濟不如中國發達,但卻出現了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為代表的一批自己的經濟學家。第二,由于我們的經濟理論多數是引進的,缺乏中國實際,用于指導中國,政策效果很差,甚至會造成失誤,使得我們經濟理論界在我國經濟政策方面缺乏話語權,無法參與重大經濟問題的決策,這將進一步造成理論研究脫離實際,形成惡性循環。這方面我們教訓很深,前幾年海歸派在國內很吃香,但由于有些海歸沒有做到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照搬國外的一些理論指導我國經濟工作,結果出現水土不服,帶來了一些政策失誤,付出了昂貴的學費,也使人對海歸產生了懷疑,于是出現了海待。比如在中國股票市場發展問題上,有些人沒有考慮中國國情,機械地按照國外標準提出推倒重來,導致股市與宏觀經濟發展嚴重背離,根本沒有發揮晴雨表的作用。

三是課堂教學內容存在與實際業務部門實踐脫離的傾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些老師感到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比較虛,因為他們一直在高校學習工作,缺乏實際經驗,希望能有機會到實際工作部門實習,而部分有實際工作經歷的老師則感覺教科書的內容有不少和實際差別較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普遍對實際工作中究竟怎么樣操作更感興趣,特別是通過社會實踐,不少學生初步有了接觸實際的機會,而在實習過程中普遍感到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性不強,由于涉及商業秘密或內部管理規定,經濟管理類學生實習時往往很難接觸實質性業務,因此他們的理解還比較模糊。但是,不少已經參加工作、經手具體實際業務的畢業生反饋信息揭示,我們的教學內容與實踐脫離很大,使得他們參加工作時很多業務不知如何下手,感覺大學沒有學到什么有用知識,甚至有些老師在課堂上講的與實際相反。這可能導致:第一,由于學生認為課堂學習成績和今后工作能力關系不大,導致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校期間比較放松,部分精力放到談戀愛、看電視、玩游戲、兼職打工上,部分同學有不少課程重修,無法獲得學位證書,特別是在畢業找工作時,盡管女生學習普遍比男生好,但就業情況還是不如男生,畢業后有些平常在校學習很一般的學生反而發展順利,成績優異。第二,由于學生所學和所用脫離,導致企業選拔人才時無法發揮學歷的信號機制,出現高分低能現象,使得部分企業采取其他考核方法招聘人才,甚至出現某些極端現象,對某些院校畢業生一概不招,或者用提前見習的方法考察畢業生,造成畢業生最后一年無法正常學習,不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使學生無法安心撰寫畢業論文,更為嚴重的是部分不良企業利用這種狀況剝削乃至欺騙準畢業生,進一步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是我國大學現在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因為我們的職稱晉升主要取決于學術研究水平而非教學效果,而職稱又與福利待遇掛鉤,在這樣的激勵制度下,教師自然將精力主要用于科研,至于所寫文章和專著的原創性和實用性則另當別論。這樣一來,我們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寫出來的研究文獻缺乏原創性或實用性。

二、美國與日本經驗

美國本科教育定位是基礎教育,所以美國本科生入學時不需要分專業,先采取通識教育,然后實行主修。各個院校在其教學計劃中都貫穿培養目標必須追隨社會需求這一基本教育理念,在制定切實可行培養目標基礎上,圍繞目標富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各具特色。美國的經濟學本科培養比較簡單,課程不多,但很精煉,而且有層次。美國大學經濟學本科生一年級的核心課是經濟學原理,二年級學中級宏觀和微觀、計量經濟學,三四年級選兩門經濟學專業領域課。這樣,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學到經濟思想,學會利用經濟學原理考慮和分析問題,而不是學會具體技能。主修經濟學的本科生就業時選擇面很廣,而且作為本科生,就業時其實也沒有什么選擇,只能被動地等待雇用單位選擇,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勞動力市場完成的,通識教育培養的準同質本科生有利于競爭機制的發揮,激勵學生在校認真學習,所培養的學生比較適合市場調節,到具體崗位后由企業完成職業培訓,從事具體崗位。

美國經濟學研究目前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形成了完整的學術規范,特別強調理論研究的前提條件,很多經濟學理論是根據美國實際得出的,比如戈德斯密斯通過美國的數據提出了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理論,弗里德曼根據美國的貨幣流通規律提出了貨幣主義學說。當然,也有不少美國經濟學家根據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數據比較分析,提出了很有影響的理論假說,如肖和麥金農的金融抑制論等。

美國的經濟學教育特別強調教學內容的實踐性,不僅通過案例教學將現實中的典型案例搬上課堂,體現了經濟學經世致用的價值,為幫助學生領會所學理論的應用價值,教師往往從經濟咨詢、政策分析和理論研究中提煉歸納出各種經濟模型、真實數據,將其編為例題、習題或思考題。而且,每隔一段時間還根據經濟發展和實業界人士對經濟人才的培養要求,對教師教學內容和質量進行監督考核。在海外學生申請入學時,有些大學經濟系還會特別問學生有哪些實踐經歷。

教學和學術研究在美國教師的職稱晉升中占有相同的權重,平均來說,美國大學的教師將52%的精力花在教學上而只將30%的精力用于學術研究。為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美國還專門讓一流的教授給低年級學生上經濟學基礎課,并實行嚴格的輪換上課制度,這樣既可以發揮一流教授的示范作用,也有利于優化基礎課教學。

日本的經濟學教育也曾經存在和我國相類似的問題: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很不明確;經濟學課程內容存在著與現實經濟生活相脫節的現象;大學教師存在著忽視教學的傾向。1985年成立的日本經濟學教育學會借鑒美國經濟學教育經驗,對推動和發展日本經濟學教育起了重要作用,目前日本的經濟學教育已形成以下幾個特點:1在專業口徑與培養目標設置方面,強調寬口徑和專業適應性。日本大學經濟學專業的寬口徑設置,不僅為日本在國際市場上取得優勢地位提供了支持,而且還適應了日本特定的勞動就業市場需要。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注重應聘者的基本素質而非具體技能,一般信息處理能力及可塑性而非深窄的專業知識。日本企業都有一套培訓員工的教育制度,大學畢業生就業后通過企業培訓可以勝任各種工作。2在基礎知識及其結構方面,重視一般基礎課程的教育。日本對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結構,通過立法程序從原則上提出要求。日本大學普遍強調學生基礎課程學習,重視學生社會文化知識及素養的培養。日本在二戰后就注重綜合研究,在社會經濟領域產生了一批新的邊緣課程和學科。3在學校自主權方面,自主性大,培養方案靈活。雖然日本文部省通過教育立法對大學生應具備的基礎知識結構有統一規定,但對大學經濟學類專業的教育培養方案卻未做硬性規定。各大學可以自主發揮優勢,因材施教,根據本校的師資條件,開出具有不同特色的專業課和選修課;學生也可以在老師指導下,根據本人的特長和志愿制訂選課計劃,不強求統一。日本經濟學教育與其國情和實踐結合得比較好,對日本經濟發展發揮了很大作用,目前日本的經濟學研究在亞洲名列前茅,部分經濟學家在國際上都得到了認可。

三、幾點思考

解決前面第一個問題的實質就是各校經濟學本科人才的培養在保證基本規格的前提下,如何根據社會的需要來體現自己的特色,使得我國經濟學人才具有多樣性,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美國和日本的經驗對此作了很好回答,不再贅述。解決第四個問題實際上就是如何協調好高校的教學與科研這兩大職能問題,也是老生常談了,美國的實踐已經說明了問題,從高校三大職能的排序上我們也可以得出孰是孰非來。下面我們側重談談理論研究如何與中國現實經濟問題相結合和理論教學如何與實際業務部門相結合。

正如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才能指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勝利所揭示的一樣,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濟理論,經濟理論必須來自現實經濟,具有特定的前提假設,我們只有借鑒國外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國的實際問題,并提煉出與中國實際相符合的前提假設,對相關理論進行修正,歸納出符合中國實際的理論內容,進而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中國的經濟學才能在國際舞臺有立足之地,已故華人經濟學家楊小凱在超邊際分析方面取得成績就是明例。要想實現這一點,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鼓勵中外合作培養經濟學理論研究人才,畢竟發達國家經濟理論比我們成熟的多,要想縮短我們與國際主流的距離,必須要走出去,直接接觸理論前沿,但一定要強調中國實踐,不能完全依賴國外單獨培養,解決好本土化的問題。二、走出去的同時,還要堅持請進來,請一些對中國或者亞洲國家/地區頗有研究的國外專家學者來我國訪問交流,甚至作為經濟顧問,通過他們的示范為我們研究中國經濟問題提供指引。三、加強國內交流合作,不僅僅科研人員要加強交流合作,還要促進科研人員與實際業務部門的聯系,鼓勵人員流動,特別是鼓勵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流向科研部門。

一旦經濟理論能夠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我們的課堂教育便會不再與實際業務部門相差太遠,因為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要求我們從事理論研究時必須關注實際部門的業務,研究實際問題,并指導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我們的課堂教育與鮮活的實際業務緊密相連,學生就不再感到所學知識無用,英雄有用武之地,這種激勵會促進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企業也不再認為我們的學生是高分低能,學歷的信號機制得到體現,從而步入正常的良性循環。為真正實現這一點,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請一些有專業理論水平較高的實際業務部門人員到高校擔任兼職教師,講授應用性的實務課程,能夠將最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單純讓教師去實習,然后再回來傳授給學生效果不會太好,畢竟很多保密性業務學不到,而且短短的實習無法得到一些需要積累才能有的經驗,另外教師的精力有限,也沒有條件一直跟蹤最新的業務進展。二、開發設計模擬現實業務部門流程的軟件,甚至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情景模擬,將一些枯燥的實務課程開發成游戲軟件,讓學生寓教于樂,邊學邊玩,這樣可以彌補由于保密性使得學生實習流于形式的弊端,以次優的方式實現實習的主要內容。三、鼓勵學生在校期間保留學籍,大三和大四期間參加工作1至2年,積累經驗,然后再學習專業知識。有了感性認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會更強。

本科經濟學論文:論文的格式:經濟學本科畢業論文輔導

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學業的最后一個環節,它是學員畢業的標志性作業,目的在于總結專業理論的學習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衡量自考經濟學本科畢業生是否達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專業相同層次的學力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許多學員由于缺乏平時訓練,往往對畢業論文的獨立寫作感到壓力很大,心中無數,難以下筆,因此,對經濟學本科學員就如何撰寫畢業論文進行必要的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一、畢業論文及其寫作要求

(一)什么是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從文體而言,它是對教學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價值的論說文.從側重點不同,分為學術論文和理論論文。經濟學本科的畢業論文一般為理論論文.理論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來探討、論述理論問題,表述理論研究的成果,或應用理論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說明、提出對策辦法,并提升到理論高度的一種著述文體.由于畢業論文的寫作,具有總結理論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性質,就不能簡單地重復已有的結論,而是從已知求未知,具有一點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觀點、主張。

(二)撰寫畢業論文的目的

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考核是取得高等教育畢業文憑的重要環節之一,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完成學業的最后一個環節,它是學員畢業的標志性作業,目的在于總結專業理論的學習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衡量自考畢業生是否達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專業相同層次的學力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員要有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絕不可應付了事。

(三)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

1、首先畢業論文應符合社會學科類論文的基本要求,這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性:社會科學各學科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它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所以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看待我們周圍的客觀事物,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學術性:學術性是學術論文的基本特征。畢業論文的論點和論證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事物的外部現象,而應在立論和論證過程中盡可能觸及事物內部較深的層次,深入剖析事物的內在本質揭示出事物的規律性。

(3)科學性:畢業論文的撰寫應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以科學理論和科研實踐為基礎,采取嚴謹的態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結論。論文的科學性還體現在論文的立論要客觀、正確;論據要可靠、充分;論證要符合邏輯,嚴密、有力;表述要嚴謹、準確。

(4)創造性:創造性的核心是創新。在畢業論文撰寫時要注意對所研究問題采取新的分析方法,得出新的觀點,不能只重復前人的研究或人云亦云,不要大段復述已有的知識。當然,創造性并不排斥繼承性,事實上,創造性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

2、除了以上四點外,畢業論文還應達到一些特定的要求:

(1)符合本專業教學的基本要求,應圍繞自己所學專業進行。

(2)不能偏離經濟學專業所要求的經濟管理范圍。

(3)正文字數5000-7000字。

(4)已發表的論文不能再用。

二、畢業論文的選題

(一)畢業論文選題的重要意義

選題是論文撰寫成敗的關鍵。因為,選題是畢業論文撰寫的第一步,它實際上就是確定“寫什么”的問題,亦即確定研究的方向。如果“寫什么”都不明確,“怎么寫”就無從談起。題目的好壞不能不能離開一定時代的社會需要和作者自身的主客觀條件,做到量力而行、量體裁衣。

(二)畢業論文選題的方法

我們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切實可行的課題。

第一、要堅持選擇有現實意義的課題。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必須緊密結合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以促進科學事業發展和解決現實存在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選題要符合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要具有新穎性,有創新、有理論價值和現實的指導意義或推動作用。一項毫無意義的研究,即使花了很大的精力,表達得再完善,也是沒有絲毫價值。具體地說,學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選題。

1.從“熱點”問題選題。在社會進步、國民經濟發展和學科研究中,尤其是在我國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經常出現集中關注的“熱點”問題,學者等各方面人士關注度非常高,各種形式的討論相當的熱烈。“熱點”問題一般在某個時期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如曾經出現過的“國有企業承包制”、“國有企業產權問題”、“資產重組問題”和當前的“經濟是否過熱問題”等等。相對來講,“熱點”問題引人注意,一定時期集中討論“熱點”問題的文獻資料也比較豐富,從中確定自己論文的選題也是比較容易的。關鍵的是,自己對“熱點”問題的把握能力,即知識、信息、理論水平及分析提升的能力。“熱點”問題有大有小,要選擇自己綜合能力可以駕馭的論文選題。

2.從現實的弊端中選題。學習了專業知識,不能僅停留在書本上,而要在理論聯系實際上下一番功夫。理論聯系實際就是用已掌握的專業知識,去尋找和解決工作實踐中急待解決的問題。如“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居民收入差距問題”、“行業壟斷問題”等等。

3.從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問題選題。在傾向性問題的苗頭出現時,用理論觀點分析,預見它的生命力或后果,這樣具有前瞻性的選題往往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如“居民富了要增加智力投資”、“居民收入增加了要外出旅游”、“亂劃開發區破壞擠占耕地”等等。

第二、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題目。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不但要有個人的見解和主張,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由于個人的主觀、客觀條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選題時,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并根據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來選。具體地說,學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首先,要有充足的資料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缺少資料的情況下,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的。選擇一個具有豐富資料來源的課題,對課題深入研究與開展很有幫助;其次要有濃厚的研究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可以激發自己研究的熱情,調動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以專心、細心、和耐心的積極心態去完成;最后,要能結合發揮自己的業務專長。每個學生無論能力水平高低,但能發揮業務專長的課題對順利完成課題的研究,展示出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才能大有益處。

第三、要選大小適宜題目。現實性強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問題,當然是好題目,但由于自己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題目如果太大往往不容易寫好.因此,一般來說,題目還是小一點具體一點好.如果學員在工作中對某一方面的問題熟悉,材料豐富,對問題的理解有深度,小題目也能發揮理論水平,寫出好文章。選題可以大題小做,如論述工資制度改革,可以限定為論機關工資制度的改革;也可以小題大做,如從某企業看國有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等等。總之,題目的選擇應是與自己的能力相適應,大小適宜為好。

第四、要擬一個好的標題。標題是給文章標的題目,即取個名字。畢業論文的標題是論文的眉目,應仔細推敲,盡可能從各個角度充分考慮,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好的標題應是確切適宜、簡潔明白、醒目引人。標題不可過長,盡量在20個字以內。常用的擬標題的方法有:一是直接揭示或概括主題,如“應正確看待當前物價的上漲”;二是引人注意的標題,如“房改的出路在哪里?”;三是形象化暗示主題,如“大地超載----論我國的人口形勢”;四是直接指明主題的所屬范圍,如“安徽省地區第三產業水平評價及發展戰略”等等.

(三)獲取最佳論文選題的途徑

1、選擇你有濃厚興趣,而且在某方面較有專長的課題。

2、要善于獨辟蹊徑,選擇富有新意的課題。

3、選擇能夠找得到足夠參考資料的課題。

4、征詢指導老師的意見,在導師指導下選題。

5、利用圖書館、電子網絡中的資料選題。

三、畢業論文的結構

畢業論文結構布局的基本格式由標題、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四個方面內容構成。

標題要求直接、具體、醒目、簡明扼要。

中文摘要要以不多于200字的語匯摘出論文中的主要觀點,便于讀者一看就能掌握論文內容的要點。目前比較通用結構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內容摘要放在論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讀者閱讀,所以要簡潔概括。

正文是論文的的核心內容,包括導論、正論、結論三大部分。導論部分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并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導論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通常幾百字即可。正論部分是論文的主體,作者要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論證、闡明自己的觀點和依據。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闡述觀點,要準確把握文章內容的層次、大小段落間的內在聯系。

結論部分是論文的歸結收縮部分,要寫論證的結果,做到首尾一貫,同時要寫對課題研究的展望,提及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或可能解決的途徑等。

在一篇論文中,導論、正論和結論都要有,但卻不一定是三部分三塊。有的論文三部分齊全,導論提出提出問題,正論分幾層進行論證,最后得出結論;有的論文把結論提前融進導論,以解決問題導入,正論再一層一層地分析論證,最后沒有結論,或只有一個結尾;還有的論文導論提出問題,正論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后,然后提出對策,再寫個結尾。

本科經濟學論文:對能源經濟本科專業“能源經濟學”課程建設的思考

摘要:針對能源經濟本科專業的“能源經濟學”課程建設,本文從多角度分析和概括了能源經濟學理論體系框架。在此基礎上,概括了能源經濟學理論特點及其教學要求,簡述了國內外能源經濟專業設置及“能源經濟學”課程建設情況,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最后,基于模塊化設計思路提出了課程內容設置的原則、模塊內容劃分、學時安排和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希望能為國內的課程建設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能源經濟學;戰略性新興產業;課程體系;內容模塊

當前,能源生產、分配和利用方式正面臨深刻變革,能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基礎性作用日益突出。能源產業也在經歷從傳統壟斷和計劃為主的管理模式,通過管制放松和競爭進行的市場化改革進程,能源相關資源配置將更多通過市場機制實現。這一進程中有大量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回答和解決。

能源經濟學就是以能源生產、分配和利用全過程中的經濟問題為核心,闡釋能源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與相應經濟規律,為實現能源及相關資源在社會經濟中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提供理論和方法論支撐的一門應用經濟學,是能源經濟管理研究和實踐的基礎理論。2010年,教育部啟動包括能源經濟專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建設,“能源經濟學”課程普遍作為該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

一、對能源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理解――基于課程知識框架的角度

當前,能源經濟學的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能源與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的關系;能源與環境和氣候變化的關系;能源資源的優化配置;能源價格、能源市場和稅收;節能與循環經濟;能源替代;能源國際貿易和能源金融;能源政策等[1,2,4,5]。總體上,能源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和有關理論來源,包括新古典經濟學和資源環境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管制經濟學、能源技術經濟學、金融學等理論,所采用理論分析工具主要是運籌學及數學規劃、應用統計與計量經濟學、可計算一般均衡(CGE)理論、系統科學及系統動力學、博弈論及信息經濟學等。

對能源經濟學理論體系的構成,可以從對能源經濟的不同認識角度理解。

1.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多層面(圖1)角度

宏觀層面內容側重總量分析,有關政策分析考慮經濟環境因素,主要有宏觀能源供需及平衡分析、能源市場、能源環境管制政策、能源安全等;中觀層面內容主要是能源產業政策與管制;微觀層面內容涉及能源價格形成機制、能源供需均衡與配置優化、能源生產消費的外部性等。相對而言,能源技術經濟則強調圍繞能源生產消費過程或項目,更具有與技術特征相結合的管理學特征,如投資決策分析、能源管理機制、生產消費過程(或設備)的能效分析等。現在部分開設的“能源經濟學”課程,涵蓋了能源技術經濟學部分內容。

2.從產業鏈及其技術經濟特性角度

考慮不同品種能源,結合從作為礦權的資源到勘探/開采/生產、輸配和利用等環節(圖2)的技術經濟特點進行區分,如煤炭經濟學、石油經濟學(勘探開采、石油市場等)、天然氣經濟學(勘探開采、管道輸配等)、電力經濟學(發輸配、電力市場)、新能源經濟學等。現有能源經濟學體系就是以以國際石油市場為背景的石油經濟學為肇始,在原有各品種能源的專門經濟學基礎上拓展、融匯和深化形成的。

3.從研究方法論角度

以規范的定性和數理模型為方法的研究,為能源經濟相關分析提供理論基礎,如能源供需分析、能源環境稅收、能源環境資源配置優化等;采用實證分析方法的研究內容,為能源經濟分析提供實證方法和必要證據,如能源供需定量分析、CGE模型應用和能源市場建模等內容。

與資源環境經濟學、能源技術經濟等周邊支撐理論相比,能源經濟學理論具有以下特點:

(1)與經濟學結合更為緊密:緊密圍繞能源的生產、分配和利用過程,有更鮮明的針對性,側重闡釋能源在能源、經濟和環境(3E)系統中的作用,研究能源與經濟和環境諸要素之間的關系及相互影響、政策涵義。從宏中微觀層面,為能源經濟研究和實踐提供理論支撐和方法論支持。在當前主流能源經濟研究中,實證分析占有主要地位,重視實際應用。相比而言,資源環境經濟學更具基礎性,而能源技術經濟理論則側重于更微觀的工程經濟實踐。(2)兼具基礎性和應用性:能源經濟學為能源經濟研究提供相對基礎性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支撐。但是,如能源平衡表、能源CGE模型、3E系統理論等有關方法和工具,以及相關實證方法及其研究提供的實證證據,也能夠直接用于能源經濟管理決策和實踐;(3)交叉融合性、動態發展性和創新性:能源經濟學的理論來源多樣,現代能源經濟學內容實際上結合了經濟學、管理學、技術經濟學和能源工程等不同學科的理論方法,不斷進行交叉、融合和發展,不斷在深入和拓展研究領域,不斷為回答和解決能源經濟發展問題提供創新的理論、方法和工具支撐,逐步成長為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

但是,無論從研究還是從教學的角度,目前對能源經濟學涵蓋范圍的認識尚不統一,理論體系本身遠未成熟完善。

二、能源經濟方向專業和課程設置情況

能源經濟研究方興未艾,國內外高校設置能源經濟相關專業,培養能源經濟管理和研究人才,歷史不長,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及教材編制、都仍處于起步階段,各具特色。以前多作為研究生層次專業,設置于環境或能源相關系(學院),或能源環境相關跨學科專門研究中心,依托所在院系的專業及研究基礎,教學內容的工程和管理學特征較強。依托理論和應用經濟學科開設能源經濟專業的相對較少。考慮到學科交叉性,專業生源主要來自于理科和工科生源。

美國特拉華大學能源環境政策中心,于1983年最早面向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設置了能源經濟及管理專業,2012年開始招收能源經濟及管理本科專業。近年來,由于能源經濟及其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專業人才需求增加明顯。國外的著名高校如MIT、加大伯克利分校、南加大、科羅拉多礦業學院等,國內很多高校,如國內的中科院、清華大學、廈門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江蘇大學、南京郵電大學、西安財經學院等,也都相繼招收能源經濟方向研究生。2011年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重慶大學、山西財經大學、晉東學院等高校陸續開設能源經濟本科專業。

目前,國內已出版的教材[2-6]中,筆者認為魏一鳴主編的《能源經濟學》(第2版,2011年)較為符合當前專業教學要求,其它教材多適合研究生層次。國外多數院校多采用講義形式,也沒有正式教材。知名教材中,《Energy Economics:Concepts, Issues, Markets and Governance》較適合本科教學,但內容程度偏淺;《International Book on the Economics of Energy》更適合研究生層次使用。

從多數課程開設的情況來看,由于能源經濟學覆蓋面寬和研究視角多樣,對能源經濟學及其體系的認知差異較大,課程內容也因為銜接課程的差異和依托專業不同,差異較大,深淺不一。目前存在的明顯問題有:

(1)課程內容體系欠規范,與相關課程內容重復和沖突的情況突出:例如,資源環境經濟學對可耗竭資源開采、環境經濟的分析,在本課程中也會講授。在“能源經濟”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方面,前者有關內容作為能源經濟學理論來源之一,完全可以簡化和有針對性地納入能源經濟學課程內容之中,作為基礎理論模塊的內容;還有,能源經濟學與環境經濟學、氣候變化經濟學等教學內容存在部分重疊。(2)缺少一致認可的成熟教材,也是一個突出問題,教學多采用課堂講義和教輔資料結合的方式。(3)教學手段和方法有待創新。對非工科背景的經濟類專業學生,學習具有較強技術關聯性的能源經濟專業課程,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可考慮選擇多媒體課件、有關能源生產過程和技術的視頻、現場參觀及專業實習等多元化輔助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反之,依托工科專業建設能源經濟專業,需要增加開設經濟和管理有關課程,加深學生從經濟管理角度對能源經濟的理解。(4)教學學時數偏少。在目前高校本科培養體系規范下,多數高校可分配給專業課程的學時僅約占總學時的10~15%,單科課程多不超過60學時,中國石油大學等在能源經濟專業建設中具有較長辦學時間的高校,專業培養環節約占總學時的20%。教學學時普遍偏少,多是32或48學時。既要符合現有本科培養規格要求,又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受能源和經濟管理等多學科交叉的知識傳授和素養培養,以滿足未來從事能源經濟領域實踐與科研工作的要求,需要把握教學規律和專業學習特點,更為合理安排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方式,課內課外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

總之,從國內外發展動態來看,本科層次“能源經濟學”課程的規范化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教學體系建設存在諸多需要探討的問題,包括教學內容、輔助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評價等。本文主要對教學內容和輔助教學方法、手段進行探討。

三、對“能源經濟學”課程建設的思考

1.建設思路

作為創新型專業核心課程,“能源經濟學”課程的建設,從教學體系建設角度,特別是教學內容組織方面,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體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能源經濟本身屬于新興領域,新的技術、理論方法和問題層出不窮。這要求能夠把握能源經濟理論及發展動態,在內容上采取教材(講義)和科研文獻相結合方式,不斷充實、拓展和創新課程教學內容,包括教學內容及其結構、課件和實驗環節等,反映該領域的新動態新發展。(2)特色定位:應充分結合原有教學和研究基礎,在目前國內能源經濟專業尚不多的情況下,各專業應找準自身定位,有的放矢,根據各品種能源及其子產業的技術經濟特點,有選擇地突出某一兩子產業或部分教學內容,單獨開設相關特色課程,形成自身特色和優勢。如石油大學單獨開設了“國際能源市場分析方法及應用”、“國際石油經濟學”,反映出了自身特色。(3)重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源經濟專業設置的直接目的是要培養面向能源經濟實際,能夠回答和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緊迫能源經濟問題的人才隊伍。因此,應注重課堂教學與實驗實踐培養環節相結合,豐富教學手段和方式,特別重視對專業素養和實際能力的培養。需特別指出的是,出于數量實證方法在能源經濟分析中的重要作用,能源平衡表、計量分析、投入產出分析、SAM及CGE模型編制的工作量大和比較復雜,有關教學內容最好安排獨立實驗課程。(4)區別不同能源品種及其產業鏈:在對能源經濟總量概念及有關分析理論的把握之外,應在能源供給、能源市場與價格、能源產業管制等具有明顯子產業特征差異的內容部分,根據不同能源品種的技術經濟特性劃分教學內容模塊,如可大致分為煤炭、油氣、電力和新能源等和能源市場、能源金融等細分內容模塊。在此基礎上,按照專業特色定位進行適當側重和取舍。(5)教學內容的靈活組合和調整:應從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分析應用和政策應用的維度,對內容模塊的設置仔細分析、靈活剪裁和設計,反映專業定位及特色,區分主干和外圍拓展內容。(6)注意與其它課程的銜接承遞:明確課程之間的序貫承遞關系,合理設置教學計劃,盡量減少課程內容的重疊冗余,提高不同課程內容之間的相互支撐度,最大限度節約教學資源。適當考慮與研究生階段有關課程的銜接。

2.課程教學內容的模塊化設計

從各高校課程開設的情況來看,“能源經濟學”課程多設置于第4或5學期,課程學時多是32或48學時。課程預備知識,主要有:能源概論、宏微觀經濟學、應用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運籌學等。課程內容的設置,應是對這些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深化。參考有關《能源經濟學》教材內容,從便于學生消化吸收的教學需求出發,筆者認為該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應適當增加學時至60學時,內容模塊可大體劃分如表1所示。

對教學內容的取舍,基本思路和原則是:(1) 以“能源供需分析―能源市場與能源價格―能源產業管制―能源政策―能源與經濟增長、環境的關系”的有關概念及其理論闡釋為核心脈絡,組織和展開教學主干內容。(2)在理論和分析方法論的教學中,注重與有關課程內容銜接:理論分析部份,應注重在經濟學理論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以講授和深化,注重提高學生運用經濟學理論分析能源經濟問題的能力;注重講授3E領域應用廣泛的主要量化方法,包括指數理論與因素分解、DEA效率評價、投入產出分析、CGE模型和計量分析等方法,最好能夠結合典型文獻和課程實驗環節,深化學生對有關方法及其在3E領域應用的理解。該部分內容有一定深度,可選擇另外單獨開設實驗教學環節或課程,實驗課時也可適當增加。(3)考慮內容深度、專業課程培養體系及教學安排和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強調學生對“能源-環境-經濟”基本問題及知識的掌握和準確理解,突出特色定位,有所側重,兼顧理論和方法論教學,進行內容取舍或單設課程。

3.輔助教學手段和方法

由于學時有限,學生對于跨經濟學和能源科學的課程內容理解上會有一定難度。因此,在教學上,既要安排對能源學科特別是能源工程領域知識的預備課程,也要結合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可包括:(1)以專業研究報告和學術文獻作為補充,較全面、細致和及時地反映能源經濟實踐和學術研究的進展,反映能源經濟研究的主要方法和重要結論。(2)能源經濟與工程技術的教學視頻、動畫等多媒體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直觀和感性認識。(3)能源經濟模型及其分析工具,如CGE模型、3E系統模型,能夠為學生更為深入和準確地理解能源系統提供模擬或仿真環境。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能源學科專業實驗室,提供能源工程教學的輔助仿真實驗。(4)安排課程認知實習環節。(5)有組織地開辦課外能源經濟專業講座,增加學生課外的知識獲取渠道等。

四、對重慶大學“能源經濟學”課程建設的思考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CEBA)于2011年獲批在現有應用經濟二級學科下籌建“能源經濟”專業,于2012年開始招生。在專業建設上,CEBA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依托技術經濟及管理國家重點學科,傳承電力技術經濟特色方向,以打造輻射全國的特色專業為目標,為西南地區及至國家相關行業部門輸送急需的能源經濟及管理專門人才,并為相關專業研究生階段的教學科研培養輸送人才”的專業建設目標。從人才培養角度,提出了培養符合國民經濟建設和能源經濟研究急需的“懂能源,精經濟,會管理”的創新和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

在“能源經濟學”課程建設上,課程教學學時規劃設置為48學時。根據我院本科教學總體課程規劃,梳理“能源經濟學”課程與其它課程的銜接關系如表1。對有關教學內容作出了相應安排:(1)在課程內突出能源經濟實證研究方法內容,設置實驗教學環節。(2)相對突出電力技術經濟特色,單設“電力技術經濟”、“電力市場與電力經濟學”課程,安排“電力工程概論”課程作為預備課程。(3)建立與能源企業的教學培養合作關系,安排能源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舉辦講座,安排課程認知實習、專業認知實習和專業現場實習等環節。

五、總結

能源經濟專業的設置和能源經濟學理論體系本身都是新興事物,需要不斷開拓創新。國內“能源經濟學”課程建設處于初創階段,有待規范化和經驗積累。本文基于對能源經濟學理論體系的理解,結合國內能經專業辦學的實際,探討提出了“能源經濟學”課程內容設置模塊化設計及其原則與必要輔助教學手段,希望能夠為能經專業的下一步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本科經濟學論文:職教本科“西方經濟學”課程創新研究

摘要: 職教本科作為近年來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出現的新本科教育層次,其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仍處于摸索階段,西方經濟學教學也不例外。本文首先基于培養目標探討了職教本科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定位,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分析總結了當前職教本科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職教本科生在西方經濟學學習中的優勢,最后提出了若干教學改革建議。

0 引言

職教本科生是近年來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出現的本科生群體,他們來自技校(技工學校)、中專(中等專業學校)或職高(職業高級中學或高級職業中學),經過單獨對口統一考試合格后,進入一些地方高等院校接受本科高等教育的特殊群體。

西方經濟學作為職教本科財經管理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在地方本科院校職教本科財經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中處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對于職教本科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并沒有針對理論基礎相對薄弱但實踐技能相對強的職教本科生的這一最大實際,而是照搬普通本科的教學設計,或者在職教專科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上簡單增加教學內容與課時。這樣不可避免地造成西方經濟學課程學習效果的偏差,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嚴重偏離了職教本科的培養目標。

1 基于培養目標的職教本科西方經濟學教學基本定位

1.1 職教本科不同于普通本科

職教本科與普通本科共同構成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全日制本科層次。但二者的區別,不僅在于生源不一樣,而且在于培養目標不一樣。高等職業本科是2014年國務院提出的一個新的教育體系,主要目的是為了順應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的總趨勢,解決我國高級技能人才緊缺的迫切問題。職教本科教育則區別于過去的普通本科教育,理論和實踐兩手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學生畢業之時即具備一定工作能力,畢業生以其理論和實踐并重的綜合素質在人才和勞動力上獨樹一幟。而我國普通本科目前仍主要是以理論教育為主,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所以在培養目標上,職教本科培養的是適應經濟實踐和生產實踐第一線需要的高級應用性技術人才,而不是傳統的理論型、學術型或研究型人才。

因此與普通本科相比,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上,職教本科教學的側重點不在于過多的理論假設和模型推演,而在于基本概念與經濟實踐的融合講解、基本原理在經濟實踐中的應用分析等。

1.2 職教本科不同于職教專科

從上述也可以看出,職業本科教育既重視理論塑造又重視實踐訓練,一方面通過擴大理論視野、豐富理論知識,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理論素養、培育嚴謹的理論思維,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實踐技能的訓練,讓他們形成比普通本科生更強的工作適應能力、持續的操作能力及創新素質。而職教專科主則主要面向企事業單位,培養一般性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特別是面向車間及生產線的操作性人才。所以,職教本科在課程設置上,應在專科課程技術性、實操性和實踐性的基礎上,適當加強理論思維的訓練,拓寬學生的理論視野,讓學生在全面的理論知識的武裝下,具備強適應性,避免因理論知識的不足而形成的思維局限,從而在畢業之時,可以快速適應工作,并在此后的職業生涯中擁有可持續的創新能力。

因此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上,與職教專科相比,職教本科教學的側重點不在于西方經濟學基本概念的簡單介紹和基本原理的簡單應用,而在于經濟學范疇的較深入理解,并讓學生掌握專科階段可能未深入理解的西方經濟學原理,從而既避免職教專科生單一的模仿執行狀態又避免普通本科生的理論與實踐可能脫節的現象發生。

2 職教本科生在西方經濟學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基礎知識水平底,對數學內容難以接受

每個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體系,西方經濟學這門學科也不例外。職教本科生在中職院校沒有接觸過西方經濟學這門課,但西方經濟學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高等數學知識。而大多數學生雖然在大一第一學期都學過“微積分”這門課,但到第二學期問他們具體學習了什么內容,很多同學都說不上來了,總的來說高等數學的基礎知識他們已經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現在一些西方經濟學教材的內容,對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的職教本科生來說很難理解,所以需要對職教本科生進行理論基礎知識的補缺補差。

2.2 對大學教學方式變換不適應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講究教師主導的“滿堂灌”,同樣一門課安排課時多,許多知識點教師反復精講,而且大部分教學內容的教學都在課堂中進行,可以說基本上沒有體現出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而大學教育,特別是大學本科教育提倡的是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起一個引導作用,因此大學教育,特別是大學本科教育,相比于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而言,教學內容更多,教學進度也更快。因此至少對大學一二年級的職教本科生而言,由于他們仍然喜歡填鴨式學習和題海戰術,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均已根深蒂固,故對大學的授課模式很不容易適應,也不愿主動改變。

2.3 對西方經濟學學習難以提起興趣

西方經濟學雖然名為經濟學,但其實很抽象,與經濟實踐并不直接“融會貫通”,特別是微觀經濟學部分。因此多數學生普遍有這樣的心理:西方經濟學如此抽象、晦澀難懂,與我所學的專業沒什么關系,與我畢業以后從事的工作沒什么關系,而且,西方經濟學學習的好壞也不影響我今后的生活,所以聽不懂就聽不懂,順其自然吧。也有的職教本科生,囿于他們的知識視野和思維局限,認為自己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不用知道為什么這么做,能掌握一定的實踐技能就足夠了。

3 職教本科生在西方經濟學學習中存在的優勢

3.1 對經濟實踐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職教本科生來源于中職學校,他們在中職階段學習了一定課時的專業課程,有的甚至參加了一定的生產生活實踐,因此,相比較于普通高中畢業生,他們對經濟實踐積累了一定的感覺和感性認識。而西方經濟學作為財經類課程,作為對經濟實踐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如果學習者具備一定的生產生活經歷與經驗,無疑有助于學習者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所以說,相比較于普通高中畢業生,職教本科生學習西方經濟學乃至其它財經類課程,在可接受性這一點上,是有一定優勢的。

3.2 思想較為活躍,學習思路較為開闊

同樣源于他們的學習與接受教育的經歷,他們較之于普通高中畢業生,較少經受應試教育的訓練,雖然在基礎理論以及數學訓練上遜色于普通高中畢業生,但正由于較少經受應試教育思維固化的影響,他們思想較為活躍,學習思路較為開闊。

據筆者的觀察以及與他們的交流,了解到他們之所以在課堂學習中顯得較為沉悶,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基于自己出身(學校)的自卑心理。而實際上,當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形成更貼近他們的教學氛圍時,他們對西方經濟學的學習“感覺”就會被適時激發出來,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 職教本科“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建議

4.1 因人制宜,改進教學手段

職教本科生雖然來自中等職業學校,但具體來自技校(技工學校)還是中專(中等專業學校) 或者是職高(職業高級中學或高級職業中學),他們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到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按照學習者不同的個性,開展課堂教學,就顯得異常重要。而且如果輔以良好的教學方法,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效果會更好。因為良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而且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內在動機發揮作用后的學習成就感。

筆者在一次西方經濟學的期末考試后,與職教本科生交談時得知,他們中大部分之所以西方經濟學考得較差,固然由于他們自身的知識基礎較為薄弱,但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手段的落后:有些西方經濟學教師在課堂中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僵化呆板――先講概念,再展開原理,接著畫出圖形,最后進入課后練習(有的甚至連課后練習都沒有),套路固定,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教師為中心,基本沒有體現出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學和考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實際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并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西方經濟學學習熱情。

4.2 發揮經濟學的實踐性,增加授課的趣味性

西方經濟學體系包含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大類,其中微觀經濟學中的消費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以及宏觀經濟學中的宏觀經濟政策理論所涉及的有關消費、生產、經濟政策等知識,職教本科生在中等職業教育中都已經或多或少接觸過一些知識。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他們大多數認為以上相關章節內容,他們較為感興趣,但同時也覺得教材編寫過于抽象,從而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學習效率。所以筆者建議,在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中,開場白宜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案例,引起學生興趣,引發他們的思考與辯論,再開始講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此外,西方經濟學教育中存在很多的知識點,教學大綱中并未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穿插這些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引導的過程回歸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這樣可以降低學生的畏難和急躁情緒,提高學習效率。

4.3 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改變教學模式

“互聯網+教育”以其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學習空間的泛在化以及學習內容的豐富化等特點使高校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現在的互聯網為大學生提供了微課、MOOC、精品資源在線課程、網絡公開課等各種優質在線教學資源,使越來越多的學習者渴望現代教學手段能對他們的專I或非專業學習帶來一定的幫助。在面向職教本科生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大學教師應結合職教本科生興趣廣泛、喜歡尋求變化的特點,及時利用“互聯網+教育”提供的的時代機遇。

筆者在實際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就發現利用了互聯網視頻和音頻的現代教學手段的課堂教學效果某種程度上遠遠超過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的課堂,從而提升了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效果。

本科經濟學論文: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創新教學分析

摘 要 經濟學課程是高校本科經濟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核心課程。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傳統教學模式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這對于高校本科經管類學生的未來發展和社會的經濟發展均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高校本科的經濟學課程教學要摒除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實行創新教學,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提高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高校本科 經濟學課程 創新教學

0 前言

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經濟型人才,但是當前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還存在諸多突出問題,如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比較差、學用脫節以及學生的經濟學素養不足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學生的經濟學課程學習效率,也會影響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鑒于此,筆者在此基礎上對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創新教學方式展開詳細的論述。

1 當前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的突出問題

1.1 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比較差

經濟學課程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在分析的時候要通^數學公式、圖表和曲線等工具,而且部分理論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在分析的時候需要借助大量的數理實證和圖形,這就要求學生有扎實的數學理論基礎。但實際上,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卻恰恰相反,人文知識比較豐富,而數學的基礎卻很薄弱,導致了學生更傾向于學習經濟學的定性分析,而對經濟學的定量分析卻不感冒,不愿意深入研究定量分析的步驟和方法,不習慣利用數學公式、圖表和曲線等工具來分析經濟學課程中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以及理論。因此很多經濟學學生在學習方面覺得有難度,認為經濟學課程枯燥、抽象,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不高。

1.2 因為國內外差別,學生學用脫節

經濟學是在市場經濟條件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制度下產生以及發展的,因此經濟學的理論和我國的歷史背景相差很大,與我國的國情也有很大的差別,很多經濟學理論以及觀點如果站在中國,根據中國的國情去分析的話,很難理解透徹。因此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常常出現理論和實際嚴重脫節的現象,學習的經濟學知識和理論無法運用到社會經濟實踐之中。往往都是從概念到概念,從原理到原理,對于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和一些經濟問題沒有辦法用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這即是所謂的學用脫節,也是目前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

1.3 學生的經濟學素養不足

高校本科的經濟學課程一般都是在大一下學期或者大二上學期開設,學生還處在本科的低年級,由于進入高校的時間并不長,應試教育的影響還并未完全消除,因此在學習上還處在一個較被動的地位,而且高等院校的學生也沒有工作經驗,對企業和社會的了解也比較少,因此經濟學的素養不足,對很多經濟學知識點的理解都不透徹。即使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課,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點,但是因為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對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也沒有感性的認識,甚至存在一些經濟學的學生,對國家的基本經濟方針都不了解或者只是掌握一些皮毛。

2 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進行創新教學的對策

2.1 應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之一,因此,經濟學老師應當對課堂教學方式不斷進行創新,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經濟學的教學效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如下幾種:(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很多門學科都運用這種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經濟學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采用案例教學法來對學生進行教學。經濟學老師根據經濟法教學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目的,通過引用一些典型的經濟案例,來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分析研究案例中的材料和問題,然后提出一些自己的見解,通過判斷給出決策,學生在這個基礎上,提高了運用教材知識或者所掌握知識點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在講經濟學中某一個基本原理的時候,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學生通過分析案例,加強了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2)討論教學法。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尤其是高校本科的學生,更應該在課堂上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作為課堂上的指導者,經濟學老師也應當不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堅持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在經濟學課堂上開展經濟學活動,并且不斷鼓勵學生參加和談論,學生之間的觀點不同,這些觀點相互補充和修正,強化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并且還能指導學生去發現和探討經濟學教材中知識的規律,深化研究的力度,思維得到了開發。在討論交流活動的最后環節,經濟學老師可以就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加強學生的理解以及加深學生的記憶。(3)綜合案例討論教學。知識點相互之間是存在聯系的,因此經濟學老師在經濟學的講學過程中,也不能只對某一個單一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可以通過鞏固和復習前面的知識點,來引進新的知識點。

2.2 良好把握課程教學的核心

高校的經濟學課程包含兩個部分的內容,一是微觀經濟學,還有一個是宏觀經濟學。前者重視資源的配置問題,“價格理論”是主要的核心理論。而后者重視資源的利用問題,“國民收入”是主要的核心理論。很多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分不清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很難將兩者區別開來,導致學習吃力。針對這方面的問題,經濟學老師應當為學生分別理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學習主線,讓學生在掌握這兩條主線的基礎上再將全部的經濟學內容串聯起來,繼而全面掌握經濟學的課程內容。例如宏觀經濟學含有較多的理論派系,經濟學老師可以根據經濟學中的三大模型,給學生詳細闡述各個模型的內涵,并且讓學生在深刻理解模型內涵的基礎上掌握模型與模型之間的聯系。

2.3 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欲望,學生也就有了巨大的學習動力,會全身心投入到經濟學的學習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經濟學老師首先要有課程意識,并且要有開放的課程資源觀念和教材觀念,在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之中要充分考慮到課程的個性化和多樣性,并將其完全結合起來。在學生的培養模式制定上,要根據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將其與學生的素養緊密結合起來,再確定培養目標和教學手段,經濟學老師要做到因材施教,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積極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經濟學老師要通過多種手段,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經濟學產生創新欲望,情感得到培養,思維得到激活,在此基礎上,經濟學老師除了要有課程意識,還要有目標意識,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教育效益三個方面充分結合起來,缺一不可,既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考慮到教育效益,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據經濟學專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條件,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學習經濟學的主動能力。

2.4 全面結合我國國情

經濟學是在市場經濟條件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制度下產生以及發展的,因此經濟學的理論和我國的歷史背景以及我國的國情相差很大,如果從中國的國情角度去分析的話,很難做到透徹理解,經濟理論脫離了生活實際,也就變得毫無意義。如今本科經濟學的教材內容撰寫背景都是以發達國家的經濟實踐為主,而我國的經濟生活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經濟體系尚未完全建立。針對這方面的問題,我國可以利用“洋為中用”這一方式,根據我國的國情,適當借鑒國外的經濟學課程和案例,將中國的實際經濟和系統教學有效結合起來。例如經濟學教材中在分析三大貨幣政策時,主要強調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相比,法定的存款準備金率將會取得最佳的效果,一般來說使用較少。但是在中國,存款準備金率的使用次數就比較多,其目的是為了降低通貨膨脹的威脅以及抑制經濟的過熱現象,這樣與國外的行情則大不相同,中國學生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也會產生很多疑問,經濟學的老師在這個時候就應該根據中國的國情,結合當前開放的經濟背景,從利率和匯率之間的關系、金融環境以及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來給學生解釋。

2.5 落實技能培訓

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是一門理論課程,并且是純理論,除了介紹經濟學的有關概念和原理,就是介紹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點,但是經濟學的教學則不一樣,如果經濟學老師僅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培養,而忽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那么學生的專業化能力得不到培養和提高,也就沒有辦法將經濟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對于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經濟問題也就沒有辦法進行解決,這樣的經濟學課程教學也就變得毫無意義。因此,經濟學老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點,還要落實學生的技能培訓,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應用到專業化能力,并且經濟學老師要掌握當前社會的經濟發展形態,了解到當前社會經濟行業的規范和需求,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實用技能,對感性認識進行深入研究,將感性知識轉變為理性知識。

3 結論

綜上所述,高校本科的經濟學課程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化需求,培養經濟型人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針對當前高校本科經濟學課程中還存在的諸多問題,經濟學老師應當結合我國國情,運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并且在給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復合型經濟人才。

本科經濟學論文:關于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探討

摘要:文章闡述了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和特點,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從四個方面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改革進行探討,旨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計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重要內容,是應用型經濟管理人才必須掌握的基本方法論。計量經濟學教學有幾大特點:一是學科的交叉性,計量經濟學是“統計學、經濟學和數學的結合”,數學、統計學作為其研究的方法論基礎,理論知識講解必不可少,而學生普遍對此有畏難情緒,導致教師授課比較被動。二是應用性強。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開設是為了應用型經管人才將來能運用計量經濟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經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教學側重于應用,需借助大量的應用實例來輔助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三是計量經濟方法論的掌握和用離不開實驗教學,這就要求學生掌握、熟悉相應的分析軟件。以上這些特點使得計量經濟學的教和學都有難度。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大多采取“滿堂灌”的方式,學生學起來感覺較抽象、枯燥,缺乏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方法急需改革。筆者基于計量經濟學教學特點,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和經驗,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一、完善先選課程設置,適當增加課時量

計量經濟學本身并沒有自己固定的經濟理論,方法和技術大多來自數學和統計學,因此,學習計量經濟學前提是具備經濟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的基礎知識,先選課程未開設或者開設后講授內容有限,都不滿足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需要。因此,要提升教學效果,首先應完善先選課程的設置。計量經濟分析步驟缺一不可,所涉內容多,需要的課時量大,但很多本科院校的計量經濟學課時量已經被壓縮到極限。而且部分經管類專業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差,需要花時間對預備知識進行復習。教師講授計量思想和方法時,為了讓學生易于接受,應給予學生一些時間思考、討論甚至現場實驗演示。實驗課,學生熟悉應用軟件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充足的課時來支撐。因此,不管是講授課還是實驗課,都應該加大課時量,才能滿足課程教學的需要。

二、強調經濟學科實質,加強應用能力培養

[JP+2]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科,授課時除了介紹方法和模型以外,還需注重計量經濟模型和其假設的經濟含義,并指導學生從經濟學的角度去解釋所估計的模型,體現該課程的本質,提升學習興趣,不能讓學生感覺是在學數學或統計學。

大多數本科院校的計量經濟學以應用教學為主,重在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應適當減少煩瑣的理論推導,增加案例分析,讓學生覺得易學、有趣、有用。案例分析課與實驗課的安排時間要恰當。據以往上課的情況看來,將案例分析的內容貫穿于理論知識講解中,學生更容易聽懂。而實驗課應安排在理論方法講解之后且間隔時間盡量短,避免學生遺忘理論方法。

三、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興趣

計量經濟學涉及大量數學符號和公式,學生翻開教材的第一反應是難且抽象,尤其文科生源大多有“畏數學”情節,缺乏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改變傳統的單一講解模式,采用多樣化方式教學。如,講解理論方法時演示實驗操作過程,減少枯燥感,必要的時候,讓學生上臺演練;適時增加案例分析內容,以學生討論、教師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在趣味中掌握經濟計量方法;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可省略部分理論推導,讓其從例子中體會出原理;必要時采用板書教學,可以放緩教學節奏,留時間引導學生思考,使其集中注意力,還能避免多媒體大屏幕翻頁讓學生難以上下銜接等。經驗表明,如正規方程組的推導,聯立方程組模型中使用階、秩條件進行模型識別的例子等內容,使用板書講解的教學效果更好。

四、重視課程論文環節,豐富考核方式

課程論文的寫作可培養學生建立計量經濟模型、軟件應用、結合經濟理論對模型進行分析、模型優化等綜合能力。以往教學中大多沒有講解課程論文的寫作,其弊端體現在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上。據了解,經濟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中,大多數學生對實證分析有畏難情緒,計量經濟學課程中增設課程論文寫作培養環節,能極大提高實證分析的能力。

課程論文環節可分組進行,組員間相互討論可擴充學生的思維,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團體合作的魅力,激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考核方式上,多種考查方式相結合可讓學生擺脫單一的應試學習,有助于培養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平時成績中,還可納入案例分析討論與課程論文的完成情況,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遵照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試卷題目應偏重應用分析能力的考核,盡量避免煩瑣的數學推導和公式計算。

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探索的過程,這期間,教育理念的更新、培養方向的定位、教學內容的增刪、教學方法的變更都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索,這不僅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離不開學校的其他改革配套措施。對此,我們應沿襲建設精品課程的精神,繼續深入該課程的教學改革,使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更加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就色| 不卡av中文字幕手机看| 动漫av纯肉无码av在线播放|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导航|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人妻聚色窝窝人体www一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少妇扒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欧美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日本乱子人伦在线视频| 性色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艳妇av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五十六十日本老熟妇乱|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精品|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老妇小说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在线| 人妻夜夜添夜夜无码av| 男人添女人下部高潮全视频| 女的被弄到高潮娇喘喷水视频|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软件| 婷婷午夜天| 电影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老熟女高潮喷水了|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麻豆一区二区大豆行情| av永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