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4-01 05:01: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教育教學改革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檢察官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問題

我國檢察機關自恢復重建以來,十分重視檢察官的職業教育工作,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近年來,根據人員學歷結構的變化,檢察機關的職業教育將由學歷教育為主轉入專業培訓為主,因而在檢察官職業教育教學的許多方面需要重新進行設計和改進。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從事檢查干訓工作的實踐,試就檢察官教育教學工作改革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一些設想,供領導及干訓同行參考。

一、檢察官職業教育的正規化建設

檢察官職業教育工作的正規化建設,涉及到培訓類別設計、課程體系安排、師資培養、教材編寫以及教學評估等項內容。

(一)培訓類別設計

設計培訓類別,是科學地安排各類專業培訓教育的前提。筆者認為,培訓類別的設計涉及到的首要問題是檢察官輪訓制度的建立。我國目前還沒有關于檢察官輪訓的具體要求規定,只是在個別培訓計劃中針對特定檢察官規定了輪訓時間。我國法院系統規定,法官每年輪訓時間不少于半個月。日本檢察官平均每年輪訓一個月(三年輪訓一次,一次三個月)。目前檢察官專業輪訓的實際情況是,已經完成學歷教育的基層院中,只有少數檢察官可以達到每年平均輪訓半個月以上,有個別基層近年來已經超過了一個月,而大量基層院的檢察官長期得不到專業輪訓,平均起來每年不超過四天。筆者今年考察發現,檢察官參與輪訓的時間與檢察機關的績效成正比。因此,筆者建議高檢院建立檢察官輪訓制度,這是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培訓設計的前提。

筆者認為,檢察官培訓可按照任職培訓需求分為基本上分為上崗培訓和在崗輪訓兩大類。

上崗培訓,是指檢察官在擔任新的工作崗位時進行的與新任崗位業務有關的培訓。目前,我們已經實行的上崗培訓,主要是新任檢察長培訓、新任檢察技術人員培訓,個別的基層院進行過其它崗位的上崗培訓。未來上崗培訓,需要作為制度規定,并涉及到各類檢察官和輔助人員。分類方法:一是,新任職務培訓,即原來沒有從事過檢察工作的人員培訓;二是,調任職務培訓,即原來在檢察機關從事其他工作而轉任新職務的培訓。培訓時間:新任職務培訓應當不低于三個月;調任職務的培訓,不低于一個月。培訓內容:新任職務培訓包括各類檢察業務的普訓和崗位基本技能培訓;調任職務培訓,主要是新崗位涉及的基本專業技能培訓。

在崗輪訓,是指對在特定崗位已經工作一定時間的檢察官進行的專業輪訓。由于輪訓會涉及到經費、工作量等方面的限制,根據目前的情況,在崗輪訓平均每年應當不低于20天,即在一定崗位工作滿三年,應當接受為期兩個月的在崗輪訓。

在崗輪訓的培訓內容,應當根據崗位不同以及輪訓的層次不同進行不同的設計?;舅悸钒ǎ阂皇牵凑諏I崗位(如偵查、批捕、公訴、監所等)不同,設計出該崗位所需的知識點和技能范圍,并按照輪訓進次進行劃分,確定不同進次應當培訓的內容;二是,按照崗位的層次(如檢察院層次和干部層次等)不同,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崗位所需知識點和技能范圍,并按照輪訓進次進行劃分。在崗輪訓應當力求通過多次輪訓后,為骨干檢察官、專家型檢察官的培養從職業教育方面的提供必備的基礎素質。

(二)課程體系設計與教材編寫

與培訓類別設計有著緊密聯系的是課程體系設計問題。1996年,山東省檢察官培訓中心對檢察官培訓的課程設置和教材問題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適合檢察官培訓的課程和教材不多。從課程設置上講,重復培訓的課程較多,如憲法、刑法、刑訴法等;從教材看,專業課教材的通用內容多,檢察官的專用內容少;基本理論的內容多,實務理論的內容少。還有一種情形是,一些專業課程中基本理論與實務理論之間缺乏聯系。如職務犯罪偵查課程,基本理論部分基本上是從刑事偵查學中抄襲而成,缺乏職務犯罪偵查的基本理論,因而導致實務理論部分僅限于偵查經驗的無序堆積。

檢察官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具體設計,尚需要通過專門的調研后才能確定。但在骨干課程體系設計方面,筆者建議應當根據檢察機關人員知識結構的變化,進行調整。特別是應當區別于大學法學專業的骨干課程體系,建立具有檢察機關特色并適應不同類型培訓需要的骨干課程體系。

檢察官培訓的課程體系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科技等諸多方面。在課程體系的設計方面的基本思路應當是圍繞檢察業務的需求來設計課程類別。以輪訓課程設置為例:政治方面,主要考慮設置與新立法和執法環境變化有關的政治理論、社會形勢等項課程;經濟方面,主要考慮設置與檢察業務相關財務、會計、證券、期貨、稅收、金融等項課程;法律方面,主要考慮設置新出臺法律講座、各科法學新進展等項課程;科技及技能方面,主要考慮設置與搜查、司法會計、法醫、物證科技、信息技術等專用技術的應用以及偵查指揮等項課程。

具體的課程內容的設計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崗位和不同層次檢察官的需求。筆者以司法會計學課程成為例:司法會計學課程包括司法會計概論、司法會計檢查學和司法會計鑒定學三門,其中,一般檢察官只需開設一門,偵查人員需要開設兩門,司法會計專業人員則需要開設三門。就培訓所需時間而言,由于課程內容設計不同,司法會計專業人員的培訓需要300課時,偵查人員的培訓需要150課時,其它崗位檢察官培訓需要30課時,而檢察長培訓只需要8課時。

關于教材編寫工作,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教材的編寫工作應當根據課程設置的需要,做到體系科學化,內容系統化。從體系上講,不同類型課程的培訓均應有相應的專用教材或混合型教材;從內容結構看,在照顧到必要的知識點前提下,重點應當放在檢查實務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的解決思路,以保證一門課程內部以及與其他課程知識點的銜接。

第二,教材應當在保證內容適用性的前提下,具備一定的前瞻性。所謂適用性,即應當強調密切聯系檢察實務,并適應不同檢察官培訓的需要;所謂前瞻性,即教材中既要考慮到對現行法律、司法解釋的學理解釋,也應當適當指出現行做法中的一些不符合法律精神的做法,提出相應當解決方案,以指導司法實踐。

第三,在教材編寫方法方面,建議每一具體教材的編寫工作都應當通過申報課題的形式進行,避免過多的抄襲行為,這對于具有檢察官職業教育特色的專用教材形成也是有力的保障。

第四,在教材編寫的組織方面,建議高檢院根據國家檢察官學院及各地師資力量的特點,建立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學培訓基地,以促成具有不同特定科研目標的師資培養和教材編寫工作格局的形成。

(三)師資培養

師資培養涉及到師資的配備、培訓和管理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師資的配備問題。目前各地檢察官培訓中心(檢察院分院),統一配備高學歷人員擔任教員,從長期發展來講是必要的。但也應當看到,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高學歷者往往缺乏實踐經驗,而我們的培訓對象大部分是具備相當實踐經驗的檢察官,他們需要通過理論培訓掌握新的知識點和將經驗進行提升,

這一點對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員來講往往力所不能。因此,在目前檢察官專業化教育教學工作的創業期間,應當考慮將具備相當理論水平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檢察官充實到教員隊伍中,以老帶新,大約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培養建立一支適應檢察官職業教育工作的專職教員隊伍。

第二,師資培訓問題。師資培訓工作是檢察官職業教育工作正規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檢察機關的干訓部門,應當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根據師資的自身知識特點、工作經驗等,制定中長期師資培訓計劃,并利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師資培訓。師資培訓主要方法包括師資進修、師資集訓、科研和實戰鍛煉。師資進修,是指師資(在職或脫產)到相關大學進修相關專業;師資集訓,主要是指檢察機關組織的師資專項業務培訓;科研,是指通過課題研究、教材編寫等科研活動,提高師資的專業素質;實戰鍛煉,是指專職教員定期到實際工作部門通過參加具體檢察業務來增加檢察工作經驗,了解檢察官所需培訓內容、培訓重點等;另外,教學觀摩也是師資培訓的一種常用方法。

第三,師資管理問題。除了師資培訓外,師資的管理工作還包括職稱評聘、待遇等問題。檢察官專業教育培訓涉及的專業門類很多,省級及省級以下培訓中心很難配備門類齊全的各專業教師,目前各地培訓中心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包括專職教員的一專多能和配備兼職教員。檢察機關需要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這是建立具有檢察機關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前提。筆者認為,對于對專職教員的管理與檢察官的管理應當有所區別。專職教員的管理,應當參照大學教師的管理模式進行,以便于解決職稱、待遇等問題。同時,省級以下培訓中心(檢察分院)也應當十分重視兼職教員具體管理問題,與兼職教員所在單位加強溝通和協調,使兼職教員在知識結構、教學能力等方面能夠適應檢察官職業教育的需要。

(四)教學評估工作

教學評估工作是檢察官職業教育工作中一項新課題。這項工作的開展對于提高檢察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加強師資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關于教學評估工作筆者提出以下設想:

首先,教學評估的工作應當包括課程設置效果評估、教材適用性評估、授課能力及效果評估、學習效果評估等諸多方面。

其次,檢察官職業教育的教學評估工作,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具體評估,即針對每一次具體的培訓活動而進行的教學評估活動;另一類是綜合評估,即針對某一時期或某類培訓活動而進行的教學評估。具體評估只涉及教學活動本身,可以在具體的培訓中采用不同形式實施;綜合評估則應當結合檢察業務績效評估工作一并進行。

第三,為了搞好教學評估工作,筆者建議高檢院教育培訓部門根據檢察官職業教育的教學特點,通過調研,建立一套評估方法和評估體系。

二、關于強化專項技能培訓

檢察機關實現法律監督職能的主要途徑是進行各類訴訟活動,而訴訟活動的是一個在一定訴訟規則的指導下實施各種訴訟技能的過程。因此,檢察官職業教育培訓中應當十分重視各種專項技能的培訓。

檢察官的崗位很多,在專項技能方面,有些是共性的(即檢察官應當普遍掌握的),有些則是不同崗位專用的。因此,專項技能培訓也應當按照共性與專用的不同需求進行。這里筆者先以司法會計技能培訓為例來說明專項技能培訓的差異。司法會計技能培訓,根據崗位不同,應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稱為普及級培訓。培訓對象是所有檢察官。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司法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主要課程是司法會計學概論。培訓目的,是使檢察官能夠了解司法會計的科學性,掌握辦案中常用的司法會計檢查方法與程序,掌握基本的財務會計資料證據的收集、固定和審查手段。第二層次稱為業務級培訓。培訓對象是從事自偵工作的檢察官。培訓內容在普及級基礎上增加職務犯罪案件中進行司法會計檢查的手段和對策。培訓課程需要增加司法會計檢查學。培訓目的是培養能夠掌握發現線索、偵破案件的各種司法會計手段的偵查專家。第三層次稱為專業級培訓。培訓對象是從事司法會計工作的專業人員。培訓課程增加司法會計鑒定學。培訓目的是培養能夠適應各項司法會計業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實際上,技能培訓的差異表現在各種技能培訓方面。筆者再以預審技能培訓為例,刑事監督部門的預審工作內容主要是核實證據,其預審技能的主要表現形式對證式審訊;而偵查部門的預審工作內容,除核實證據外,其主要任務還包括發現破案線索,查明余罪,其預審技能的主要形式為挖掘式審訊,

目前存在專項技能培訓中存在問題較多的是職務犯罪偵查專項技能培訓方面。導致這一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多,包括觀念、培訓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式等方面。

從觀念方面講,傳統的認識中,職務犯罪與其他犯罪偵查的差異在于職務犯罪偵查的“人”,而其他犯罪偵查的是“事”,這不僅影響了檢察機關偵查制度的設計,也對職務犯罪偵查專項技能的培訓工作帶來不利的影響。筆者經過科研發現,職務犯罪偵查與其他犯罪偵查相比,其突出的特點是“歷史現場”多,而 “可視現場”少。這導致了許多刑事偵查專項技能(如現場勘驗)在職務犯罪偵查中很少應用。而檢察機關對如何解決“歷史現場”的偵查問題方面研究成果不多,即使有了成果(如司法會計技能)在職務犯罪偵查技能培訓中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職業教育角度講,需要加強轉變檢察官訴訟觀念方面的職業教育,否則,即使我們設計出新的技能培訓項目,一方面,可能因受訓人員認為無用而不愿接受培訓;另一方面,即使接受了培訓在實際工作中也很難用上。

在培訓課程設計方面,從技能類型分,偵查技能的培訓主要包括偵查謀略、預審、司法會計、現場勘驗、秘密偵查、搜查、跟蹤等課程;其次,要考慮到各類知識的歸并問題。職務犯罪涉及領域十分廣泛,要求偵查人員特別是偵查骨干需要掌握的知識面較廣(特別經濟和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筆者認為,這些知識的教學不一定非要通過開設相關專業課程進行,而是應當貫穿于偵查技能的培訓中。因此,在偵查技能課程設計中,應當考慮到相關知識的滲透問題,例如:證券知識,可以通過涉及證券業務案件的司法會計對策教學中一并進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在教學方式方面,上崗培訓采用教員授課為主效果尚可,但輪訓中,由于職務犯罪通常帶有一定的地域特點,單純采用傳授式教學模式,往往難以接受和消化。尤其是授課中涉及到的一些復雜案例,由于教學人員沒有參與其中,對一些偵查技能的使用方法、時機等缺乏體會,常常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筆者在偵查技能培訓中,就曾有受訓同志提出使用本地成功案例進行教學的要求。因此,在偵查技能培訓方面,筆者建議采用參訓人員自帶案例進行研討式培訓方式進行。

三、關于教學方法的改進

關于教學方法問題,筆者根據自身18年來進行檢察官培訓工作的經驗教訓,談幾點體會:

(一)關于目前教學方法的弊端

檢察官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包括教授方法和學習方法兩個方面。

目前檢察官培訓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從方式上講,主

要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授課方法是傳授式。大部分檢察官也比較習慣于這種形式。但是,由于學員通常比較注重培訓的測試成績,如果測試要求比較嚴格,且只能按照教師所講內容進行答題,學員聽課認真程度較高;而實際上,由于多年來的培訓測試往往很難進行嚴格的要求,因而無論培訓時間長短,學員的學習過程往往是先熱后冷,難以持續。

從學習方法看,由于缺乏輪訓制度,目前除檢察長外,大部分檢察官除了上崗培訓,很少得到連續、系統的輪訓。參與培訓的學員中,缺乏實踐經驗的,只能死讀書;實踐經驗豐富的學員,半數以上讀書熱情不高,聽課的精力集中程度也相對較差,但他們通常會采用比較學習法,在研討問題時十分活躍。

適應檢察官職業教育的特點,今后在教授方法方面,應當提倡發現式教學、案例教學、電化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在學習方法方面,應當提倡比較學習法和創造學習法。

(二)發現式教學

發現式教學,是以啟發式教學為基礎,由教員引導學習的方向,讓學員參與探索有關理論的形成原因、過程,探索有關技能的原理與運用方法的一種教學方法。發現式教學相對于傳統的傳授式教學而言,其優點是能夠調動學員的思維積極性,是其能夠知其所以然。

采用發現式教學,通常是由教員提出問題,學員利用案例或原理對問題進行闡釋并歸納出答案的教學方法。發現式教學中,要求教員在備課中應當考慮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不同結論,并事先分析不同結論產生的原因(如案例的個案性、原理的運用的恰當性、結論產生過程的邏輯性等),以便在課堂上能夠把握住討論的方向,控制住不同意見的之間的無謂爭論。

(三)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十多年前從國外引進的先進教學方法。筆者在一些培訓工作中,也在試驗將案例教學引入培訓課堂,但目前效果往往不佳。

案例教學中遇到的困難,主要是教員的備課不到位和學員的參與積極性不足。探究原因,一是,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一些學員認為參加培訓就是教員提出問題并給出標準答案的過程,因而教員不應當向學員提問;二是怕講錯,特別是在大課堂上,如果回答的結果與教員的答案不一致,會感到尷尬。

在未來的教學中,特別是輪訓中,案例教學應當成為主要教學方法之一。針對前述問題,筆者提出兩個解決方法:一是,由學員自帶問題找答案,而不是教員出問題要答案。筆者曾經設想過這樣一種偵查技能的輪訓教學模式:由受訓人員自帶案例,按照參訓人員的人數制作份數,事先交付培訓部門,教員根據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和順序,安排專題交流,并根據原理和相關規范準備點評,開訓時即將案例下發,這樣做可以增加學員考慮案例的時間。在教學中,案例由提供者介紹,其他學院就案例本身提出的問題由提供者負責解答。二是,縮小案例討論的范圍,將受訓人員分為若干小組,分組討論,再通過大課集中討論。

(四)電化教學

電化教學,是指利用多媒體、網絡系統的教學工具進行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這一方法比較適用于各類專項技能教學中。例如,在秘密偵查方法的教學中,可以在課件中增加一段秘密偵查的錄像;在技能講解中,增加有關技能適用對象的圖片等,使教學內容的形象化,并取代實物教學。

與其他教學方法比較,電化教學除了教學工具不同外,本質上并不屬于一種專門的教學方法。因此,在電話教學中,并不影響各類教學方法的使用。只有網絡教學不同,網絡教學中由于受到軟硬件方面的限制,目前還只能采用傳授式教學方法。

在檢察官職業教學培訓中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很多,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適用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關鍵是應當根據教學內容,采用最適當的方法。

四、關于促進檢察官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措施

為了促進檢察官職業教育及教學改革,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開展有關檢察職業教育培訓的調研工作。檢察機關的職業教育工作,既有一般職業教育培訓特點,也有其特殊的規律性。加強這方面的調研,主要是從當前檢察業務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并著眼于未來發展對檢察官素質的要求,探索檢察職業教育工作的規律和特點。通過調查研究,確定適合檢察職業需要的教育培訓內容及方式方法,為檢察機關職業教育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打下良好的基礎,也為檢察職業教育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子。

第二,重視檢察官職業教育工作在檢察人才戰略、培養專家型人才中的具體作用,改進干部教育培訓機制。檢察機關應當逐步改變功利式的干教機制,建立起專業化、實用型的干教模式,以造就一大批能夠適應當今及未來檢察業務需求的合格檢察官。

第三,充分發揮檢察教育職能部門的樞紐和服務作用。檢察職業教育工作的任務是提高檢察干部的業務素質。但是,這項工作僅依靠教育部門是難以完成的。干教部門應當加強對教育工作信息的收集和反饋工作,加強與各檢察業務部門的聯系。這包括:①及時了解和掌握各部門干部業務素質狀況,制定并不斷修正教育培訓計劃,使之適應各部門對提高干部業務素質的需求。②及時收集和反饋各類培訓信息,減少交叉培訓,提高干訓效果。如:收集各級各類培訓計劃及時反饋到各個部門,保證各部門能夠及時輸送干部進行培訓;收集培訓效果信息,及時反映給培訓承辦部門,以提高培訓質量等等。③通過有償培訓等途徑,籌錯積累干部培訓基金,為開展經常性職業教育活動建立一定資金來源。

第四,在檢察官中大力倡導研究業務之風,并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鼓勵檢察干部自學成材。判斷教育工作績效的主要標準是干部業務素質的提高程度。倡導研究業務之風,可以促使檢察干部在研究中,鞏固和深化已學知識,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訓練,提高各類培訓效果。各級檢察機關需要轉變觀念,并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激發檢察干部研究業務的積極性,這不僅有利于干部業務素質的整體提高,對干部(特別是業務骨干)隊伍的穩定、促進檢察官職業教育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山東省濟南市人民檢察院·于朝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民辦高校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教育教學改革淺析

1 我國目前民辦高校發展的特點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允許恢復創辦民辦學校以來,經過幾十年的迅速發展,民辦高等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我國民辦高校的辦學層次看,民辦高等教育仍然主要從事學術層次較低但實用型職業型特點較為明顯的教育。在這些教育中社科和人文專業所占的比重仍然較大。而會計專業是眾多民辦高校最受青睞的專業之一。絕大多數民辦高校都設置了會計相關專業,所招收的學生數量也較多。如何拓寬專業領域,在眾多民辦高校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成為擺在民辦高校面前的重大課題之一。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作為一個新的學科體系應當受到民辦高校的重視。

2 民辦高校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教育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已經在不少國內重點大學或財經類專門院校開設,也有少量民辦高校開設。本文通過調查開設此專業的相關民辦高校發現,無論是培養目標、培養模式還是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均存在不少的問題。

2.1 培養目標定位不清

從目前各民辦校的教學計劃中不難看出其培養目標存在定位不清的問題,許多民辦高校將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等同與注冊會計師專業的培養目標。顯然與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具有國際視野掌握國際會計準則的高級專業人才不符,無法凸顯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的專業特點。

2.2 課程設置上的缺陷

由于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作為一個新的專業體系,其專業課程體系所涵蓋的內容仍然存在較大爭議。從現有開設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的民辦高校來看,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無法突出專業特色,所開設的課程與會計專業或者注冊會計師專業的課程區別不大。從其開設的課程上看,無法體現國際會計和國際審計的重點地位。二是全面復制國外高校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從而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同時教材的選用也是五花八門,存在重制度輕理論的問題。這些問題顯然無法滿足培養熟悉國際財會知識、掌握國際會計準則、精通現代企業財務戰略規劃及國際化經營的高層次財務管理人才的需要。

2.3 教學方式的局限

目前我國的課程教學絕大多數仍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

這種教學方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可能抹殺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同時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仍然沒有被全面采用。從而導致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較少,教學效果欠佳。另外,針對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的實踐教學環節少而薄弱。

3 民辦高校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教育教學改革思路

為促進我國會計人才進軍國際市場,必須對我們民辦高校的民辦高校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的教育教學進行改革。改革的總體思路是:認真總結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教育教學的成功經驗,根據國際注冊會計師協會對其執業人員的素質基本要求為出發點,進一步明確合理的培養目標,改革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方式,提高教育質量,著重培養具有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人才。

3.1 培養目標上從學生實際出發,突出國際注冊會計師的基本素養的培養

目前我國民辦高校的學生主要招收“二本”和“三本”的學生。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基礎知識可能不像“一本”的學生那么扎實。但是這些學生思維相對比較活躍、實踐動手能力也相對較強。因此我們應當抓住學生的特點,將培養目標定位在“專才基礎上的通才”。即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的教育目標應定為在著重于學生分析和思考能力的提高而非記憶日新月異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上。培養學生將來能具備熟悉國際財會知識、掌握國際會計準則、精通現代企業財務戰略規劃及國際化經營的高層次財務管理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養。

3.2 課程分級設置,既能滿足會計職業的國際需求又要符合國際注冊會計師后備人才的需要

首先,課程設置滿足基礎性需要。課程體系的設置應當涵蓋會計專業和審計專業的基本理論(尤其是國際主流的會計和審計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文化素養方面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備國際視野的審計人員。其次,要滿足應用性和超前性的需要。國際注冊會計師是具有綜合性質的復合型人才。即“專才”基礎上的“通才”。因此在設置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時,在注重應用性的同時使學生具有自我再學習的能力。

3.3 革新教學方式使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1)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傳統教育模式下的“粉筆+黑板”式的教學手段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遠不能滿足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教育的大信息量和國際注冊會計師日新月異的工作方式的需要。在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下,課堂教育仍然是培養學生基本素養的主要渠道。在教學中,采用以計算機和多媒體為主的直觀、形象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既能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網絡為學生介紹最新的專業知識,提高單位教學時間內的知識含量,又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教與學的興趣。

(2)啟發式教學和案例式教學是教學方法改革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教師不是重在傳授知識,而是重在激發學生的思維。堅持“少而精、啟發式”,“學為主、教為導”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具體內容的講解過程中,盡可能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既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又可以實現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強實踐教學。國際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是集國際會計、國際審計于一體的實踐性較強的新學科。由于受經費、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經營的數量有限等因素的影響。現有開設此專業(方向)高校大都忽視了理論聯系實際這一環節,降低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因此,加強會計模擬與審計模擬教學成為實踐性教學的重要環節。各民辦高校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規模不同的會計、審計模擬實驗室。將跨國企業或國際企業的會計、審計資料置于其中,讓學生通過模擬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高校思政課信仰教育教學改革探究

【摘 要】高校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面對當前信仰教育的困境,本文通過分析思政課信仰教育的教學模式、內容、方法手段、考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創新,以此探討提升信仰教育實效性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思政課;信仰教育;教學改革

信仰,是人類的精神家園,是人類靈魂的支柱,決定著人類行為的取向。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化,大學生信仰危機已然成為不可小視的現實問題。

思政課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但由于教學理念的偏差,固有的“經院式”教學模式在信仰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和考評方式等方面陷入困境,教育的效果收效甚微。因此,對思政課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探究走出信仰教育困境的路徑,切實提升信仰教育的實效性,顯得尤為的必要和緊迫。

一、思政課信仰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

傳統的思政課大多沿用中學的教學模式,基本采用課堂理論教學為單一平臺,由此造成信仰教育過分倚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與社會現實、學生實際相脫節,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過分注重整體性、集中思維,而忽視信仰的個體性和擴散思維;過分依賴教師的“一言堂”,而忽視學生獨立思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必須從教學的組織形式,到授課內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創新,搭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大平臺,利用多種平臺和途徑將信仰教育全方位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開放、多元、立體”的教學模式。

所謂實踐教學,指根據教育的特點和內容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通過課后的網絡課程平臺、校園活動、調查調研、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親身參與教學活動,感知社會、感悟生活、理性思考。信仰教育實踐教學環節的開展,以其較強的現實性和參與性,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輔相成,可以極大增強信仰教育的內化效果。

二、思政課信仰教育內容的創新

當前,高校并沒有單獨開設信仰教育課,信仰教育主要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中,如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概論》、《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都有涉及到人生觀、價值觀、信仰等相關內容。但信仰教育的內容往往流于照本宣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理論灌輸,多是高度體系化、抽象化的原理觀點,既脫離社會現實,內容陳舊滯后,與時代脫節,又脫離學生實際,晦澀難懂,超越學生本身的認知和理解。

若信仰教育的內容脫離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生活實際、興趣愛好,就難以獲得理解和認可;若信仰教育的內容缺乏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若信仰教育的內容脫離社會現實,毫無新意和時代性,就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共識,甚至招致學生的厭惡和反感。尤其在我國高校連年擴招和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當代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生存壓力和心理壓力,造成不少大學生出現信仰危機,對思政課信仰教育的逆反心理越來越突出。

因此,思政課信仰教育的內容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完善。一方面,必須注重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關心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了解他們在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的困惑和難題,引導他們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信仰觀。另一方面,面對多元文化價值觀念的沖擊,信仰教育的內容還要牢牢貫徹一元性和多樣性并存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一元化,用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教育引領大學生信仰教育的全過程,同時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積極吸收、借鑒外來文化中的積極因素,構建具有科學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教育體系。

三、思政課信仰教育方法、手段的創新

傳統思政課信仰教育方法、手段刻板、單一,教師課堂授課大多照本宣科, 向學生“灌輸”空洞、抽象的原理、觀點,教學變成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變成知識的接收器,灌輸有余,啟發不足,導致學生在教學中參與程度較低,削弱了學生的主體性,影響了信仰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教學不僅要給學生“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更要“授之以欲”,要把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能動性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之以情景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多媒體教學、案例式教學、實踐教學等多種創新教學方法,實現最佳教育效果。

1、情景式教學。即教師根據授課內容的需要,通過提出問題,將學生置于特定的情景中,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法。情景式教學法的關鍵是教師一定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關心學生所想,真正走入學生內心世界來設置相應問題和情景。尤其是信仰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與學生真誠的分享人生經驗,將自己的人生閱歷和感悟融入到教學中,通過師生的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使教育效果“潤物細無聲”的實現內化。

2、探究式教學。即教師預先設計主題,布置問題,學生個體或團隊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充分的思考準備,然后課堂上相互探討、論證分析,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的教學法。探究式教學,通過給學生自主探究、自由討論的空間,實現在師生互動交流中引導學生對所授知識的理解和認同。例如關于大學生的信仰狀況,教師不必長篇闊論的講述,問題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由探究,變一言堂為群言堂,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使得學生在探究中實現對理論的認知和體悟。

3、多媒體教學。即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諸如多媒體課件、視頻、圖片、音樂、網絡等多種輔助教學形式,給學生帶來直接的感觀體驗和視覺沖擊的教學法。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干癟的文字形象化,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選擇歷史人物的紀錄片,如《走近》、《情歸》、《小平,您好》等視頻資料,以偉人的傳奇經歷和崇高人格魅力鼓舞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好的多媒體資源的的運用遠比教師的單純講授更能啟迪學生。

4、案例式教學。即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法,通過精選相關的案例,使學生掌握具有普遍意義的原理和知識。這種方法一般經過以下幾個環節:教師精選案例——教師講解案例——互動討論案例——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理解掌握原理和方法。

案例式教學法的關鍵是教學案例選擇必須堅持“真、精、近、新、多樣”的原則,既緊密結合國際局勢和時展要求,又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還要緊密結合大學生思想實際,努力回答學生普遍關系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如信仰教育可以借助大量的正反案例輔助教學,如錢學森毅然回國的故事、黨的思想理論工作者方永剛的感人事跡、打工青年張立勇折服北大清華學子的勵志故事、云南大學馬加爵殺人案、藥家鑫殺人案等等,以此生動、鮮明的說明信仰的力量、重要性。

5、實踐教學。即在對學生進行課堂理論知識教育的前提下,通過各種實踐性的手段,包括參觀考察、專題調查、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知社會,思考人生。信仰教育的理論性、實踐性,決定了必須重視實踐教學環節,遵循知行統一原則。既要系統傳授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理論觀,又要組織和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內化,在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生人生的感悟。脫離社會實踐的信仰教育,注定是虛無飄渺的鏡花水月。

上述教學方法、手段的的使用,需要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教育對象和教育目標靈活運用,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變被動接受到主動思考,提高教育的實際效果,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

四、思政課信仰教育考評方式的創新

教學效果的考評,在教學中起到重要的導向作用。通過考試或考評,促使學生認真復習,深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檢驗和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檢查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又會反饋到教學環節中,促進教學的改革和完善。然而,傳統的思政課的考評機制過于單一,更多是針對于學生的知識性考查,考核的是學生的“背功”和對理論的記憶能力。新的考評機制應該采取學生知識能力考查與實際思想政治素質表現考核相結合,應當注重考查學生通過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后,對人生理想、終極

價值的認識和內化程度。

實現“綜合考評法”,旨在改變過去以一次理論考試定學業成績的簡單做法。一方面,將學生的知識能力考查納入整個學習過程中全方位綜合考核。成績評定注重過程性評價,強化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和行為習慣的考核,引起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重視。采用平時考核、論文寫作、閉卷考試以及根據實踐教學撰寫的論文、調研報告、課堂演講、互動參與情況等多種方式綜合評定學生的理論考查成績。另一方面,加強學生對知識內化程度的考查,即實際思想政治素質表現的考核。成績評定可以采用教師評定、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重在促成學生將理論知識向自身素質修養的轉變,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理想和價值取向,這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目標所在。

綜上所述,實現高校思政課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提升信仰教育的實效性,是走出大學生信仰教育困境的有效手段,必須重視思政課主陣地的作用。然而化解大學生信仰危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聯動,形成教育的合力,多管齊下,才能重塑大學生信仰價值體系。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如何推動初中歷史教育教學改革

正是由于歷史教育中所包含的廣闊的視野、豐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社會經驗,使得它贏得了人文社會學科的核心課程地位。如今,各國普通把歷史教育作為公民教育的主渠道,力圖通過歷史學習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環境的各種形態,理解不同階段的人類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征、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意義,以及作為有形的和無形的人類文化遺產對現今社會發展的影響與價值,并由實際生活體驗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以養成新時代公民的人類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參與能力和自信力。因此,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將會影響到我國公民個體素質的提高和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從而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影響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進程。

一、初中歷史教育教學目的及其目標

在新的歷史時期,歷史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指記住或懂得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之后能產生的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內在的東西,如思想方法、情感、意志和人格,具體地說,就是要讓學生養成責任心,樹立自信心,有智慧地參與社會生活,有能力地選擇生活方式,解決現實中可能遇到的這樣那樣的生存問題、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等等。這就決定了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的兩個目標,一是在歷史思維技能方面,使學生們能夠評價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和因果分析、解析歷史記載、創建合理的歷史論點和看法,并以之為基礎,在現代生活中做出見多識廣的決策,二是歷史理解能力方面,使學生了解本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中包括社會領域、政治領域、科學與技術領域、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哲學、宗教、美學)中的抱負、成功與失敗的經歷,以便能在分析當今公民所面臨的問題和難題時作出明智的決策。

二、初中歷史教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的改革

要求學生最大限度地迸人歷史情境,走進歷史人物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去感受歷史的的靈魂并與歷史人物的心靈溝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參與和體驗歷史真實,使自己融入整個人類的潮流中,從而形成與人類整體和諧持續發展相一致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實現人類理想和精神的傳承,實現人本身的健康發展。強調歷史學習的批判性。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于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結合學習的實踐和對未來的設想,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問題、新設計、新途徑、新方法。對歷史客觀事實的追求,有助于學生尊重客觀公正的思維品格的養成,對歷史現象的評析,有助于學生整體性、形象性、科學性等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批”與“判”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觀點或結論,將直接關系到學生歷史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作為整體人類群體和作為個體的個人而畜,不斷地反思過去和現實,并能不斷追問我們過去或現實的生存方式、狀態是否合理,如何改善,這樣人

類才能保持一種有活力的求真、真善、求美的精神,從而不斷推動人類在反思和剖析自我的基礎上實現自我超越。

三、中學歷史教育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

教師對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隨時表現出來的創新信念和欲望(如好奇心、探究欲)、創新靈感(如新觀點或新方法)、創新意志品質(如獨立批判精神、嚴謹科學態度、自知自控能力)、創新思維品質(如思維的新穎性、發散性、獨特性),等等,應及時發現與評價,在掌握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同時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在以考試形式檢查學生學習結果時,應盡量減少記憶性和理解性題目,增加考查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題目,包括變封閉性題目為開放性題目,變常規性題目為變式題目,變脫離實際題目為著重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性題目等。教師在評價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時,應承認個性發展的差異性,不以統一的標準尺度抹殺和阻礙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四、初中歷史教育教學改革對歷史教師素質的要求

新時期歷史教育教學的改革,對中學歷史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歷史學無所不包、無不涉獵,這彰,要求歷史教師知識面要廣,無論是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體育,還是天文、地理、時政,甚至民風、民俗等都要有所知曉,以便在教育教學中信手拈來、游刃有余。具有健全的人格、扎實的政治理論修養。尤其是要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有關理論并自覺將之應用于日常歷史教學中,形成客觀、理性、全面的歷史觀。具有現代教育思想、教學方式。教師必須經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學方式,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索意識和責任感作為歷史教學的核心目標,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具有堅實的語言文字功底。它包括標準的普通話、較富有感染力的表達能力、較有條理的科研寫作能力,等等,這是人文學科教師所必備的基本素質。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歷史教學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豐富素材,將歷史圖片、影視作品、考古成就、史料、遺跡等制作為多媒體課件的素材,只要應用得當,就能為歷史教學增添光彩,提升歷史課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我們有理由相信,歷史課程所體現出來的人文性及衍生出來的民族性,隨著世界政治經濟一體化和社會觀念、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化的進程,將不斷得到加強,而歷史課程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將會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明顯。因此,順應時展需要,推動中學歷史教育教學改革,是歷史教育發的必由之路。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試析以就止為導向,促進高職教育教學改革

論文關鍵詞:就業導向 教育教學改革 培養模式

論文摘要:文章從目前高職院校就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思考,提出高職教育在實施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進行思考和改進的地方,以提高高職學生的教學質量和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從而真正實現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導向的一種教育培養模式。

每年的10一11月份,對全國各地高校應屆畢業生來講,將決定他們一生中最為重要的選擇。何去何從?這對許多在“雙選會”上進行就業選擇的學生來說,有歡喜亦有悲傷。2001年教育部統計,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率超過85%,然而隨著各大高校大規模擴招計劃的進行,這一數據在2004年下降到了72%,并呈逐年下降趨勢。同時,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人數達413萬,比2005年增加75萬人;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比2006年增加82萬,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壓力更加突出。有關專家分析指出,隨著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的持續上漲,明年的就業形勢仍將嚴峻,失業人數將相應地增加。是“讀書無用”,還是“人才過?!?一場席卷而來的“中國教育危機”似乎不可避免。大學生就業難,開始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和關注焦點。

同時,從2004年各高校就業人數比例來看,全國有普通高校畢業生280萬人,其中150萬為高職畢業生。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73%,而高職(???生就業率為61%;2005年全國一次平均就業率為72.6%,其中,本科生一次就業率為81 .7%,??聘呗毶淮尉蜆I率為62.1%。此外,據悉教育部今年將投放20億資金致力于高職、中職的招生,全國高職、中職的招生人數將擴大50萬,總規模達800萬,中職和高中學生比例將調整為1:1在這種情況下,隨著高等職業教育規模不斷的擴大,畢業生人數不斷的增加,也帶來高等教育發展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就業難與高職院校擴招的矛盾,也說明了目前的高職教育還不太適應社會的需要。在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眾多與會代表指出,增強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必須解決好高職的定位問題,面向市場,進人市場,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培養應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類型上是職業教育,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具有“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茖W歷的職業教育。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尚處于發展期,呈現出不斷發展、變化的狀態,尤其是其中的職業教育部分,從教育教學的各個層面上看,都可以說尚未定型。這些都需要我們客觀認識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正確分析高職生就業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認真研究、總結、分析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情況、新經驗、新問題,因勢利導,科學應對,積極探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途徑和方法,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一、把握好市場動向,建立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培養模式

在總體辦學思路和辦學目標明確的基礎上,我們應將學生培養與學生就業有機的結合起來。首先應加快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提高以動手操作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教學質量、加強素質教育,是增強并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最基本保證。這就要求在相對固定的教學規律中去尋找能適應我們高職院校,同時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學生的培養計劃中下功夫,以就業需求為依據來確定學生的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應與社會的需求同步,在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方面,積極推進教學改革。以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根據市場需求及崗位變化,及時調整專業結構,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要求;在制訂學生培養計劃時,應在我們的專業教學計劃中將全部的課程體系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的對學生進行培養。在在教學計劃制訂中做到了解行業特點、掌握市場運行規律,教學計劃中應充分體現我們的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的統一性、相融性。在教學中應注意將最新的市場信息帶到課堂上來,讓學生了解社會經濟市場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做到教學的針對性與職業性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創新精神,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作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教學,追求實效;打破自我封閉的辦學模式,與社會接軌,與企業結成親密聯合體,重視“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一方面可以共享企業的資源,為學生的實習實踐提供優越的條件,實現與市場的零距離接觸,同時,還可以通過企業反饋,及時了解社會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略。

二、以能力培養為中心,職業素質培訓作為特色

職業教育非常強調能力特別是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這是實質也是特色。我們應找到適合職業教育的特色,在學生的培養模式上動腦筋,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培養方式,在確定培養目標時應了解專業的實質。我們的職業教育應根據專業需求不同,在基礎課程體系和專業課程體系中,在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體系安排上確定不同的比例。做到從實際出發,靈活多樣。按突出應用性、實踐性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踐教學要占到50%左右,減少不必要的驗證性實驗,增加技能實訓,提高實踐教學的知識、技術含量;同時要把職業素質培訓作為特色,在職業教育的實質下培養學生專業化的實踐操作水平??傊?,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需要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并在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

三、以企業為依托,建立校外實踐實訓基地,加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從職業教育的特點出發,培養學生最終是培養他們的實際實踐能力。所以一般在安排整個課程體系時學生的實踐教學的比例應大于純理論的教學比例。從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在職業技術型學院實驗實訓設備嚴重缺乏、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不能光是“等和靠”。學院的系部應結合自已所辦專業特色,尋找間接的教學資源,想辦法和企業掛鉤,在互利的原則上校企結合,以彌補學校教學資源的不足,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這樣也給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又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熟悉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特征,了解市場對人才需求的最直接的信息,實現“零距離”教學模式。只有這樣,學生才可能自覺的、有目的的去適應社會的需求,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四、提高學生崗位競爭力,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現代社會對職業崗位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如果我們的學生不具備這種崗位適應能力,就不可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找到合適的就業機會。因此我們的學生除了必須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崗位能力外,還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

我們應在學生一走進校門就強化綜合素質教育,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來完成學生的素質教育。如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組織課外社團活動、在部分專業中增加選修課體系、組織大型講座等形式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另外,作為職業學校的特色還應鼓勵學生“一專多證”強化職業技能的訓練,在學校學習期間就擁有崗位的“上崗證”。使學生在畢業前就成為一名專業技能較強的專業技術人員,最終增強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五、轉變就業觀念,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和就業調查

在全國大學生就業形式極其嚴峻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認清形勢,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角色,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們應從長遠的培養目標中做好準備。在學生剛人校時就應當進行就業形勢的教育課,分析就業形勢,介紹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現狀,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確立學習目標,增強對本專業的多方位的理解,這樣使學生更能在現實中安排好三年大專學習生活。

在面臨就業時,還應該給學生進行就業前的指導工作,讓學生掌握就業技巧、感受就業體會。同時,要重視對學生的職業規劃設計,加強指導,讓畢業生求職不能停留在自己的想象中,要和現實相結合,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技能、經歷等進行客觀自我評估,對職業環境和社會環境進行分析,確立務實、可行的職業方向。其次,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實際能力和社會需求制定有效的實施步驟,實施階段性就業。這樣學生在面臨就業時就能認清形勢、找準目標,不會好高鶩遠、盲目擇業。

此外,在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的同時,也應加強對畢業生在用人單位就業后的反饋信息調查,有助于及時發現教育教學內容與目標和用人單位的差距,有助于及時進行專業設置、培養目標、教學內容等的調整,保障高職教育與社會需求的一致性。

總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應貫穿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育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進行改革,才能真正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保持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的發展;只有學生就業率提高了,才能說明高職教育取得了成功,適應了社會的要求,高職教育才有更大的發展和提高。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淺析新經濟形勢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初探

論文關鍵詞:經濟形勢;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分析了高職教育教學的現狀,闡述了新的經濟形勢下高職教育應根據政府對行業發展的規劃、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結合自身的條件對高職教育的教學進行有效的改革,以達到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目的。

0引言

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從1998年發展至今,高等職業教育已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新經濟形勢下,為建設有地區特色和行業特色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輸送高質量人才的目的,高職教育工作者必須對現有的教學不斷進行改革和探索。

l新經濟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現狀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市場對人才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近幾年來,為把握發展機遇,各高職院校競相擴招,短短幾年間,萬人規模的高職院校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準備工作跟不上需要,辦學投入嚴重不足。大多數的高職院校在師資、實驗場所、實習基地、人才培養計劃、教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去年全球經濟危機時,中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同樣遭受著生存的危機。一方面,高職院校要為自己的生存打拼,另一方面還要為市場培養合格的人才不斷進行硬件設施的投入,資金在此時就顯得捉襟見肘。地方政府出資,企業聯合辦學,這些給養對于在困難中前行的高職院校都只是杯水車薪。在這種情況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現狀是:

(1)高職教育固定學科制度難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高職院校大多數專業幾乎無一例外的是三年學制,即便緊跟市場,研究制定出一份符合當前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計劃,但市場瞬息萬變,經過三年的高職教育學習后,也許市場的需求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2)人才培養計劃的改革力度受資金的制約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人才,對教學設備的仿真性和先進性要求很高,所以,高職院校的硬件設施的資金投入較高。而資金來源不足,嚴重制約了這些辦學條件的實現。即使加大對人才培養計劃的改革力度,將實踐課時與理論課時按60%與40%的比例進行改革,但由于硬件設施等條件的限制短期內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實現這一要求,尚需進行艱苦的努力。

(3)課程體系和課程形式仍停留在傳統模式中

大多數高職院校教育的人才培養計劃仍在沿用學科形式的課程體系u;在教學中,教師仍將傳授理論知識作為專業的核心,技術能力的培養基本還停留在概念層面。在人才培養計劃的課程設置上,只注重強調單一課程本身的嚴密、完整、系統性,忽視了與專業技能知識需求的對接,忽視學習者未來崗位的需要,忽視了對學習者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與高等職業教育對理論課程所界定的“必需、夠用”原則大相徑庭。

(4)缺乏“雙師型”教師,職業特色難以體現

高職院校大多數的教師是從學校畢業直接到授課講臺,未經專業崗位實訓和鍛煉,給學生傳授的只能停留在書本的知識上,無法實現專業技能的培養。

(5)無互利共生運行機制,校企合作無法真正實現

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缺乏良性互動的潤滑劑,兩者之間互利共生的運行機制沒有形成,使得行業、企業真正參與辦學沒有源動力,校企合作舉步維艱。

(6)教學考核方式一成不變并且單一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對學生考核方式幾乎是一成不變的卷面考試形式,并且所有課程基本都采用課程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核中學生取得的成績,作為判斷學生該門課程成績的重要根據??己瞬皇前磳W習者量身定做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進行授課的課程內容進行,自然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2新經濟形勢對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及人才的要求

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大力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產業等。這是宏觀經濟形勢對未來專業發展的要求,那么具體到市場中的企業對高職人才有些什么要求呢?企業是以經濟效益作杠桿的,從取得的效益上來看,企業要求高職院校輸送的人才應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最大的效益,那就必須是招來即能用的人才,企業無需浪費時間和精力再進行二次回爐和再培養??偨Y企業對高職技術人才的要求,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有專業技術能力且能在最短的時問內認同企業文化;②有敬業精神和職業素質,綜合素質好;③對企業忠誠,有團隊歸屬感并且溝通能力強,有親和力;④有工作激情,有團隊精神和協作力。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留得住、用得上、上手快”。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企業,他們更則注重的是人才專業技術能力之外的一些素質,這些素質體現在認同企業文化,個人綜合素質等方面。隨著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競爭的加劇,由于人才是為企業的發展及贏得利潤的主要因素,因此,企業更加關注人才的質量。

3新經濟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

鑒于新經濟形勢下企業對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要求以及現階段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存在的種種狀況,尤其是在資金投入短時不到位的情況下,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如何在自身現有的條件下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進行有效的改革,培養出符合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需求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是高職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課題。筆者根據多年來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的實踐,就目前狀況下的高職教育的教學改革談以下幾點體會。

3.1對人才培養計劃進行改革

本著高等職業教育理論課程“必需、夠用”的原則,始終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主線,鎖定專業培養目標。以能力為本位構建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大幅度整合課程內容,建設好專業平臺課程,圍繞專業需求定制模塊教學,將基礎理論課程嵌入專業模塊,不必拘泥不合實際的基礎理論課程的教學大綱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促進教學系相近專業“一個公共技術平臺,多個專業方向”的發展模式,形成“以特色專業為龍頭,以精品課程為主線,以職業資格證書為紐帶”的培養特色。

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人才培養計劃改革的另一個重點。根據企業對高職生的要求,除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培養外,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計劃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嵌入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模塊,是值得高職教育者們深思的。高職技術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高等職業教育是終身學習教育的一個階段。因此,高職教育者要改變觀念,使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向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的方向傾斜,使培養的高職生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是人才培養計劃改革的重點內容。

3.2實踐教學方式的改革

由于各高職院校在硬件設施的投入上受資金和時間的制約,短期內各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設施難以到位,在這種情況下,可利用短期內就能見效的多媒體網絡、視頻教學對實踐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創造性地模擬制作與現場實際相符的專業工藝技術的視頻教學,應用于實踐教學。在2006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就提到“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不斷推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擴大受益面?!币虼耍瑹o法到現場或用仿真設備進行的實踐教學可采取用多媒體、網絡、視頻教學方法進行,現在的多媒體技術先進,模擬性強,自己動手制作或到現場采集實踐操作圖像不失為暫時克服實訓設備缺乏的良策。

3.3轉變用人觀念,積極引進人才

在短期內高職院校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還難以見成效的情況下,積極引進大量專業人才,引進具有實踐和實際工作經驗的企業專業技術人才或具有企業管理經驗的高級人才。讓他們把企業的優勢和特色帶進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中來,取長補短,拓寬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辦學思路和教學方法。

3.4建立以能力測試為中心的考核制度

由于高職生錄取批次靠后,大多數進入到高職的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礎較差的特點。面對這樣的學生,在教學中除了注意因才施教,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觀念去指導學生學習外,同時還應在考試考核方法上加以創新。高職培養的人才是以能力培養為主線而展開的,建立一種以能力測試為中心的考核方式,更能符合高職生的實際水平。改革傳統的單一的卷面考試形式,采取形式多樣的考試方式,除了使用較多的動手操作考試,還可以突破現行的閉卷筆試,適當采用一些開卷或半開卷的形式,甚至可以考慮面試和答辯的形式,課堂評價也是重要方式之一,對于高職生來說,考核的標準應以能達到某種技能為標準。

3.5打破傳統學科制度模式。適度進行學制改革

新的經濟形勢下,需要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各行業所急需的技術應用性人才,以滿足社會工業大發展的需要。適度將一些專業改制為二年制,則具有周期短、效率高、靈活、快捷和適應性強等特點,更能滿足新形勢經濟條件下企業所急需的緊缺人才的迫切需求。

3.6牢牢把握新的經濟形勢下政府對行業的規劃

緊跟市場,目前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新形勢下,要依據政府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產業幾個方面,根據學院自身的師資隊伍和硬件條件,穩定自己的特色專業,極力向以上幾個專業方向發展,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

4結束語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等職業教育者不斷地探索,認清社會對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要求,新的經濟形勢下社會發展的前景,不斷創新,邊實踐邊改革,才能實現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成功,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才能培養出市場經濟條件下需求的人才,國民經濟的發展才會在高等職業教育的助力下以更高速度前行。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正確認識歷史教育的重要地位,推動中學歷史教育教學改革

論文關鍵詞:歷史教育 重要地位 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歷史教育在國民教育和公民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必須推動中學歷史教育教學在目標、教學方式、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

(一)正確認識歷史教育的重要地位

各國教育界普遍認為,歷史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美國教育界認為,“歷史知識是在政治方面具有明智才能的前提。沒有歷史,社會就不能分享如下的共同記憶,人們曾經在哪兒、人們的核心價值觀是什么,或歷史上哪些決定至今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沒有歷史,一個人無法明智地研究社會中的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而且,沒有歷史知識以及它所支持的歷史研究,一個人就無法成長為見多識廣、獨特的公民。這恰恰又是有效參與民主制管理進程,以及所有公民履行國家民主制理念所必需的?!?引自《美國國家歷史課程標準》,1996年版)

澳大利亞教育界認為,“歷史學習對于培養見多識廣且積極主動的公民是必需的。通過由歷史學習中培養出來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學生將會主動思考其權力、責任以及在公民社會中應做何種貢獻。歷史提供了一個參考框架,學生利用它能夠進行批判性思考,而且能夠形成對于當今國際事件有見地的看法?!?引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歷史課程標準》(1998年版)

我國史學教育專家趙亞夫也認為,“歷史教育既是綜合的人類文化的‘傳承者’,又是人類文化的‘解釋者’。它面對人類的文化實施人類的有文化的教育……歷史教育與公民教育在傳承文化、發展文化方向相統一,形成了現代歷史教育的新動力,從而能夠幫助人們有智慧、合乎理智地解釋人類的文化影響與真諦,培養人們共同生存、共同發展的態度,涵養關心、寬容、反省、自主、公正和自由探索的品質,這便是新歷史教育的價值所在?!?引自趙亞夫《公民教育,新時期歷史教育的重要功能》

正是由于歷史教育中所包含的廣闊的視野、豐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社會經驗,使得它贏得了人文社會學科的核心課程地位。如今,各國普通把歷史教育作為公民教育的主渠道,力圖通過歷史學習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環境的各種形態,理解不同階段的人類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征、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意義,以及作為有形的和無形的人類文化遺產對現今社會發展的影響與價值,并由實際生活體驗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以養成新時代公民的人類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參與能力和自信力。

因此,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將會影響到我國公民個體素質的提高和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從而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影響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進程。

(二)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目的及其目標

在新的歷史時期,歷史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指記住或懂得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之后能產生的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內在的東西,如思想方法、情感、意志和人格,具體地說,就是要讓學生養成責任心,樹立自信心,有智慧地參與社會生活,有能力地選擇生活方式,解決現實中可能遇到的這樣那樣的生存問題、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等等。這就決定了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的兩個目標,一是在歷史思維技能方面,使學生們能夠評價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和因果分析、解析歷史記載、創建合理的歷史論點和看法,并以之為基礎,在現代生活中做出見多識廣的決策,二是歷史理解能力方面,使學生了解本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中包括社會領域、政治領域、科學與技術領域、經濟領域和文化領域(哲學、宗教、美學)中的抱負、成功與失敗的經歷,以便能在分析當今公民所面臨的問題和難題時作出明智的決策。

(三)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的改革

為了切實達到新時期歷史教育的目的和實現中學歷史教學的目標,中學歷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應該著重突出以下幾點,

(1)強調歷史學習的體驗性。要求學生最大限度地迸人歷史情境,走進歷史人物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去感受歷史的的靈魂并與歷史人物的心靈溝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參與和體驗歷史真實,使自己融入整個人類的潮流中,從而形成與人類整體和諧持續發展相一致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實現人類理想和精神的傳承,實現人本身的健康發展。

(2)強調歷史學習的批判性。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于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結合學習的實踐和對未來的設想,獨立思考、大膽探索、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問題、新設計、新途徑、新方法。對歷史客觀事實的追求,有助于學生尊重客觀公正的思維品格的養成,對歷史現象的評析,有助于學生整體性、形象性、科學性等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批”與“判”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觀點或結論,將直接關系到學生歷史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

(3)強調歷史學習的反思性?,F代社會要發展,要更和諧地全面發展,這就要求現代人具有縱貫古今的洞察力、對現實社會和生活特征與本質的準確判斷力。現實社會是過往社會的延伸體,對過往歷史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現實,可以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反之,對現實社會了解得越深刻,對歷史的洞察力和反思力就越精密。作為整體人類群體和作為個體的個人而畜,不斷地反思過去和現實,并能不斷追問我們過去或現實的生存方式、狀態是否合理,如何改善,這樣人類才能保持一種有活力的求真、真善、求美的精神,從而不斷推動人類在反思和剖析自我的基礎上實現自我超越。

(4)強調歷史與其他邊緣學科的聯系。歷史與許多邊緣學科如哲學、政治、經濟、法律、地理等有著密切聯系,這種聯系主要體現在歷史再現了這些學科的發展軌跡,在教學實踐中挖掘這種聯系,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綜合型人才具有重要價值。

(四)中學歷史教育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

與中學歷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改革相配套的教學評價,應以創新能力發展為基本點,以過程評價為重點,具體要求,

(1)教師對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隨時表現出來的創新信念和欲望(如好奇心、探究欲)、創新靈感(如新觀點或新方法)、創新意志品質(如獨立批判精神、嚴謹科學態度、自知自控能力)、創新思維品質(如思維的新穎性、發散性、獨特性),等等,應及時發現與評價,在掌握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同時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

(2)教師在以考試形式檢查學生學習結果時,應盡量減少記憶性和理解性題目,增加考查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題目,包括變封閉性題目為開放性題目,變常規性題目為變式題目,變脫離實際題目為著重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性題目等。

(3)教師在評價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時,應承認個性發展的差異性,不以統一的標準尺度抹殺和阻礙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

(五)中學歷史教育教學改革對歷史教師素質的要求

新時期歷史教育教學的改革,對中學歷史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具有廣博的知識。歷史學無所不包、無不涉獵,這彰,要求歷史教師知識面要廣,無論是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體育,還是天文、地理、時政,甚至民風、民俗等都要有所知曉,以便在教育教學中信手拈來、游刃有余。

(2)具有健全的人格、扎實的政治理論修養。尤其是要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有關理論并自覺將之應用于日常歷史教學中,形成客觀、理性、全面的歷史觀。

(3)具有現代教育思想、教學方式。教師必須經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學方式,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索意識和責任感作為歷史教學的核心目標,切實推進素質教育。

(4)具有堅實的語言文字功底。它包括標準的普通話、較富有感染力的表達能力、較有條理的科研寫作能力,等等,這是人文學科教師所必備的基本素質。

(5)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歷史教學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豐富素材,將歷史圖片、影視作品、考古成就、史料、遺跡等制作為多媒體課件的素材,只要應用得當,就能為歷史教學增添光彩,提升歷史課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我們有理由相信,歷史課程所體現出來的人文性及衍生出來的民族性,隨著世界政治經濟一體化和社會觀念、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化的進程,將不斷得到加強,而歷史課程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將會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明顯。因此,順應時展需要,推動中學歷史教育教學改革,是歷史教育發的必由之路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淺議深化教學改革 創立適應我國國情的中職教育教學模式

論文關鍵詞:教學改革 中職教育 原則 措施

論文摘 要:中職教育,是為了能夠為國家、社會培養出技能型的專業人才,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我國的中職院校也必須積極的實施改革,并且主動的借鑒國外的優點,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主動的深化教學改革。

中職院校,是為國家、社會、人民培養以及輸送人才的重要機構,也是我國中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構成元素。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類型也發生了質的改變,而傳統的中職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再滿足于國家、社會以及崗位的要求。正是因為這樣,我國的中職院校必須及時的、正確的認識到社會這個大環境,并且盡早的實施改革、貫徹改革以及深化改革,在借鑒國外或者是一些其他優秀中職教學優點的同時,還必須嚴謹的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而展開教學改革,促進學生、教師以及學校的全面發展。

一、目前中職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不重視職業素質教學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而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人才的需求類型也是在不斷的改變,傳統的中職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于社會的需求了,最為明顯的就是中職人才的職業素質。在傳統的中職教育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不夠重視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有的教師甚至還沒有正確的認識到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之間的差異,而這樣的教學模式,自然是不能夠滿足現代社會、崗位要求的。

2.不重視實踐教學

中職院校所重點培養的是技能型的人才,而這種人才在掌握好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必須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以及實踐能力,因為國家、社會、崗位所需要的是能夠切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質人才,而不是只會說不能動手做的表面人才。然而,就我國中職院校目前的教育教學模式來看,對于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甚至忽略了對中職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進而直接影響了中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

3.教學內容脫離了現實

實施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口號雖然已經在耳邊響了很久很久,但是大多數的中職院校仍然還沒有從本質上去認識這一點,更不用說在行為上去貫徹。比如說一些教師仍停留在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以自身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斷地通過課堂板書、課外作業等等來完成對學生的教學。而這種過于落后、過于自主、過于封閉的教學模式,不僅阻礙了教學改革的實施、貫徹以及深化,更直接地造成了教學內容嚴重脫離實際的現象,進而影響到中職學生的發展。

4.學生的文化水平低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多的家長只重視自己的事業、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學業,甚至認為考不上大學也可以花錢繼續讀書,而越來越多的私立中職也應需求而產生。這些學生既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沒有較高的文化水平,甚至連學習態度也沒有端正,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中職教育教學自然是難以順利實施、成功實施的。

二、我國中職教育教學模式的制訂原則

1.堅持全面培養與定向培養的統一

中職院校作為我國中等教育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為重要、最為沉重的任務是就為國家、社會培養出技能型的人才以及輸送全面性的人才。正是因為這樣,中職院校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培養,又要著力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比如說在國外的同等教育中,校方往往非常重視學生在教學之外其他能力的培養,并且能夠有效地將其他能力的提高有機的轉換、融入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上,從正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又從側面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可以說是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定向的培養并不意味著不能夠展開全面培養,而全面的培養也并不代表不能夠從中貫徹定向培養,只有堅持兩者統一,才能夠培養出適合國家、社會、人民以及崗位要求的人才。

2.堅持學科教學模式與職業能力教學模式的統一

中職教育存在著雙重性,而正是這個雙重性決定了中職教育教學模式計劃、制訂的特點,那就是既不能夠完全的通過模塊式來展開具體的教學,又不能夠完全沿襲普通中等教育學科化的傾向。所以,應該根據具體的培養目標,借鑒cbe教育思想,進行合理的、適合的教學模塊設計以及切實的課程設置。必須在能夠突出中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同時,重視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性。中職教育的職業性,還決定了中職教育教學的計劃制訂必須以崗位職業能力為重點,并且以職業素質為中心,正是因為這樣,必須主動地、積極地借鑒cbe的教育思想,以模塊教學為主要的課程設計方法。除此之外,中職教育教學還存在著多層次性,而這個特性決定了在展開中職教學計劃制訂的過程中,必須重視相對比較系統的職業訓練以及相關的基礎知識教學,從而建立完善具有穩定性的文化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平臺,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由于生產技術不斷進步而產生的崗位遷移以及崗位擴展性的要求。

三、深化中職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措施

1.建設、充實教學資源

要想成功的深化中職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就必須先積極的、大力地引進并且培養中職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因為人才才是信息化建設的靈魂所在,如果沒有了人才這個重要的載體,即使擁有再多的資源或者是再好的硬件設施,也不能夠完全的、有效的發揮出作用。另外,就是要加強中職院校軟、硬件的建設,就我國中職院校目前的形式來看,雖然大多數的教學設施正在不斷的改善,但是卻仍能夠滿足實際教學的要求,所以必須更進一步地加強中職院校軟、硬件資源的建設、完善,這樣才能夠從本質上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

2.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在中職院校中,教師不僅肩負著理論教學的任務,而且擔當著實訓指導、技術推廣等任務,這就要求在高職院校中任教的教師是適應時展要求的“雙師型”教師。學校要不失時機地推出政策,培養一些本身基礎較好,且理解和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在教師的教學中,要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教學或到實訓基地開展演示性教學,都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形象、生動地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培養語言能力,掌握至少兩門以上的語言,在課堂上可以利用雙語教學,使培養出來的高職學生也可以適應國際人才的需求。

3.注重實踐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和生活相結合,把生活中有意義的現象和實驗帶進課堂并進行改造和創造利用,有利于創造良好的課堂效果,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根據教學內容開展啟發式創新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把學生無形的想法轉換成有形的物品,這一過程就是創新。鼓勵學生多參加活動,如: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小設計等。教師可根據自己和學校的情況舉辦各類課題研究活動,吸收感興趣的學生共同學習和探討。

總而言之,中職教育教學是我國教育機構的重要構成部分,而面對逐漸暴露的教學問題,中職院校必須及時地、積極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改進中職教育教學模式以及深化中職教育教學的改革,這樣才能夠從源頭上消滅這些負面影響,才能夠引導中職教育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關于信息網絡化背景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論文摘要:互聯網作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已融入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也成為大學生獲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和平臺。面對信息網絡化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給大學生造成的積極和負面的雙重影響,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應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充分運用信息網絡化的優勢,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進網絡,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論文關鍵詞:信息網絡化 馬克思主義 理論教育 教學

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事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社會主義事業的頭等大事??倳浿赋?,意識形態領域歷來是敵對勢力同我們激烈爭奪的重要陣地,如果這個陣地出了問題,就可能導致社會動亂甚至喪失政權。當前,我國大學生在意識形態領域,大多數同學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據《西部地區大學生政治行為現狀調查與分析》一文的調查報告指出:29.25%的大學生信仰“共產主義、社會主義”,28.44%的大學生信仰“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21%的大學生信仰“資本主義”,2.73%的大學生信仰宗教,3.99%的大學生信仰“實用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23.86%的大學生信仰“自由主義”,6.79%的大學生信仰“其他”。以上調查的數據表明,盡管前兩項加在一起有57.69%的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但仍有相當一部份大學生在意識形態領域呈現出非馬克思主義化,這種現象不能不令人擔憂。造成大學生意識形態領域多元化的原因是復雜多變的,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部分大學生是通過網絡平臺,受到西方發達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滲透的影響所致。面對西方社會利用其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以互聯網為載體,有意識、有預謀、有步驟向我國的終端用戶美化、灌輸他們的意識形態,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者應義無返顧,責無旁貸,沉著應戰,勇敢地肩負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新工作,著力回答大學生關注的重大理論課題和實際問題,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信息網絡化的優勢,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

一、信息網絡化給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帶來的嚴峻挑戰

截止2005年7月21日,我國互聯網上網用戶已達1.03億,居世界第二位,網絡對社會各階層特別是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了重要深刻的影響。

1、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旋律地位面臨著挑戰

盡管我國的科學技術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從全球范圍來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科學技術仍處領地位,尤其是蘇東劇變以來,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化作為強勢文化,一直處于攻勢地位。而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化作為弱勢文化,一直處于被攻擊地位。兩者地位極不平衡,這種現象在短期內仍將難以改變。西方敵對勢力在嘗到了新聞媒體促使蘇東劇變的甜頭后,又把矛盾指向我國,以互聯網作為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主要渠道。他們利用網絡論壇、聊天室、電子郵件、博克數字廣播技術以及qq即時通訊工具等,發表蠱惑人心的反動文章,惡意制造輿論,肆意傳援謠言,詆毀和攻擊我們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和新聞出版制度,任意曲解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的經濟政策,片面夸大我國現階段出現的某些深層次的矛盾,竭力鼓吹私有化和資產階級的民主化,一味灌輸他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進而否定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西方敵對勢力的這種圖謀,必將對思想文化理念尚未最終形成的大學生產生非常深刻的負面影響,甚至動搖大學生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大大降低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熱情,沖淡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為此,加大了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旋律的教育難度,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面臨著一系列的嚴峻挑戰。

2、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強烈沖擊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依靠一份講稿,一支粉筆,一張嘴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灌輸”。在“灌輸”的過程中,以課本知識為主,從理論到理論,從概念到概念,偶爾才聯系一下實際。一堂課下來,老師講的津津樂道,臺下學生聽得沒有滋味,從而制約了馬克思理論課本應發揮的作用,消減了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興趣,抑制了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而信息網絡化,使得網上的學習資源既豐富又多彩,既直觀又生動,既具體又形象。與網絡資源相比,再博學的老師也只能自嘆不如。大學生通過網絡接受的撲天蓋地的文明和不文明的信息,使教師難以把握。學生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和復雜化,使教師難以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要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難以體現。

在認清了信息網絡化給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楚認識到,信息網絡化作為傳播信息的載體,其負面影響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就信息網絡化自身而言,它只不過是人們傳遞信息的工具,它同樣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2000年教育部下達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是從整個國家利益的高度,從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高度,利用和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二、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進網絡的思考

1、利用信息網絡化的多維性,實現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高校應舍得花大力氣大本錢加大網絡教室建設的力度,提高網絡教室的利用率,盡最大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安排在網絡教室里授課。這樣一來老師就可以利用網絡把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融為一體,營造一個立體的、動態的、活潑的全新教學氛圍,增添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育教學的趣味性、科學性,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育教學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使學生在直觀逼真的新學環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獲得啟迪。

2、利用信息網絡化的共享性,加快實施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工程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是從事賦予大學生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支柱的使命,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的特殊性,即共享性和交互性。各高校不應以知識產權為借口,把各自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領域,取得的教學經驗、科研創新、學科成就秘不外傳。應該通過中國教育網,沖破校園圍墻,向兄弟院校輻射,實現資源共享。以增加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的信息量,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內容,提高馬克思主義教育教學的藝術手段,使所有高校從事馬克思主義教育教學的參與者都從共享中得到收獲,從交互中得到提升。

3、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化的即時性、互動性,打造現代化教育教學的網絡平臺

利用信息網絡化的便捷特點,抓住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惑和矛盾,真正履行教師答疑解惑、傳道授業的職責。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的教師應把自己的郵箱公開,讓每一個所教的學生能夠及時地把自己看不準、摸不透、道不明的疑難問題告知你。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及時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動態,使教學實現雙向溝通和相互交流,利用構建的釋疑解惑的網絡平臺,增強授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加大紅色網站和校園網建設的力度,構建和諧的校園網絡文化環境

只有加大紅色網站和校園網建設的力度,才能充實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內容,真正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有車有貨”。也就是說,既要有網站,又要有內容,既要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又要有學生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對不良網絡、不文明的垃圾信息要堅決“防與堵”,對學生思想的疙瘩要采取“疏與導”,使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真正成為主旋律、最強音。

5、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懂網絡的教師隊伍,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

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的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弘揚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從理論上研究網絡給大學生帶來的種種影響,及時地從思想上正確引導學生,從方法上正面指導學生。教師應積極踐行,具備熟練使用網絡的技能,對不良信息具有鑒別力,能充分利用網絡,使馬克思理論教育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在創新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破除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自覺抵制各種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觀點。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只有不斷探索和推進新思路、新舉錯,才能全面落實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大學生、教育大學生的戰略任務,才能把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落到實處。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論析關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幾個問題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教育教學改革;企業參與;職業價值觀;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論文摘要: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呼喚著新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而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則是促進這一新的改革實踐的必由之路。培養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態度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和要求,開展創業教育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與導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保證和基礎。

我國職業教育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績,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2007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一項重大變革和歷史任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加快發展機遇,也肩負著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重任。

一、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呼喚著開展新的教育教學改革

據統計資料說明,中等職業教育在曲折發展中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2100萬初中畢業生中有870萬人進人普通高中,750萬人進人職業教育,中職招生在高中階段的比重已達46%;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1809萬人,超過了41%。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已成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5年底高職高專院校1091所(其中獨立設置的高職學院921所),占普通高??倲?792所的60.9% ; 2005年招生數占普通本專科高校的53%,在校生占46%。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人有了明顯增長,職業院校的基礎能力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許多院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改善。2005, 2006年中央財政已經重點支持了763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446個縣級職教中心、468所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的建設;啟動了100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已有28所院校首批獲此殊榮。中等職業學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取得突破,設立了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2006年中央財政安排8億元,資助了80萬人。

當然,我們仍需保持清醒的認識,從總體看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有關數據表明,2006年中等職業教育生均校舍面積、實驗實習設備和專任教師的生師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教育資源的擴大跟不上規模發展的需要,與普通高中更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在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呼喚著深人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教育部,2006年底下發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將啟動新一輪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工程。

為適應教學改革、提高質量的需要,中國職業教育學會大力組織開展了職業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在完成2004-2005年度100個課題立項基礎上,最近又批準公布了2006-2007年度140個課題立項。同時,在完成了2005-2006年“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系列教學研究課題基礎上,正在組織2006-2007年課題申報工作。學會堅持把教學改革、教學研究工作的重心下沉,重點放在教學、教師第一線,逐步在中觀、微觀層面上推動職業院校教學改革。我國職業教育將走上深化教學領域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二、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是促進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

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和以政府為主導、行業企業等多方參與的辦學體制和模式,確認了我國職業教育正確而可行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機制。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革命和科技迅速發展,以及行業企業技術崗位的變化、行業企業的社會需求,要求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與之適應,并受到這種強勁需求而驅動。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需要在辦學制度和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式、教學裝備和實習實訓條件、教材和教師、教學評價和考核等方面符合職教特色的要求。著重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傳統人才的培養模式,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要依靠行業企業參與教學改革,與學校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要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因此,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是當前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應堅持的正確方向和根本途徑。沒有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的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是不可能成功的,或者只能是事倍功半。

最近一份抽樣調查表明,有36.8%的企業都把希望職業院校做到“了解企業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培養職業技能”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選項。但是,問卷中卻只有8%的企業愿意“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表明企業尚對參與教學改革缺乏熱情和責任意識。在目前校企合作總體上是學?!耙活^熱”的狀態下,非常需要各級政府采取措施,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和教學建設。

首先,職業教育戰線必須提高自身認識,行業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共同參與教學改革將是保證教學改革正確方向的必由之路。應當承認,十多年的實踐我們有過猶豫或走過彎路,因為缺少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實行校企合作,職業教育發展遇到了許多困難;行業企業不能深人參與教學改革,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無法緊貼行業企業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

第二,總結近年來已經涌現出的一批校企合作舉辦職業教育、開展教學改革的職業院校和企業的成功經驗,進行大力扶持、宣傳和推廣。中國職業教育學會管理工作委員會將在去年揚州校企合作會議的院校、企業互動交流經驗基礎上,今年繼續開展“校企合作”調研工作,摸索和推廣典型經驗,建立、完善校企合作開展教學改革的機制。配合教育部、中國職教學會與其它機構將于6月在重慶市舉辦“2007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大賽”,這是職業教育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的一種形式,也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有效方式。

第三,建議政府抓緊研究制定落實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具體制度和辦法。盡管我國《職業教育法》對此已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但落實的責任很重、差距很大。特別是,目前還缺少法律實施辦法和細則,缺少企業落實法律 的利益機制和優惠政策。中國職業教育學會要在去年紀念《職業教育法》頒布十周年開展執法調研基礎上,繼續組織相關的調研工作,以配合今年國家將要進行的“修改完善職業教育法”的有關工作。

三、培養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態度是教學改革的盆要任務

幾十年來,國際間一直將培養價值觀和態度作為各類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所追求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幾個“準則性文件”,包括1989年該組織頒布的國際公約《關于技術與職業教育的公約》都把“學生的人格培養”、“道德觀念、社會和職業的價值觀及責任心的培養”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國政府在多次的有關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都對職業教育中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態度,提出了十分明確的要求,始終把德育作為職業教育工作的首位。

導向就業、服務社會和能力本位,指導著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也培養了一大批生產、服務、管理一線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F代職場對職業人才的社會適應性、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要求也不斷提高。突出的表現是,職業崗位所要求的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核心能力等方面職業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成為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的首要標準。

最近,一份對用人單位的抽樣間卷顯示:企業對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能力和態度的多項要求中排在前兩位的,一是職業態度(積極好學,敬業精神,工作態度和工作責任心),二是職業意識(安全生產意識,注重質量、效益的意識,協調合作能力,法紀觀念)。同樣,該報告還顯示,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素質最為關注的是“職業道德與工作態度”。然而,目前我國的教育,包括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與這種社會的要求尚有一些距離。另一份調研報告顯示,不少用人單位反映我國職業教育的畢業生“與人合作精神和能力”、“與人交流”、“吃苦耐勞的精神”、“責任感和敬業精神”以及“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都還比較弱。因此,培養職業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和職業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誠實守信和負責精神,是當前我國教學改革的最為重要的任務。

作為國家“十一五”教育部重點課題,參考、借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組織的《學會做事》研究成果,中國職教學會已在部分職業院校開展《職業價值觀、職業態度的比較研究與實驗》,目前已有38所院校、20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了課題研究工作。在該課題研究中,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正確處理與其他有關課程、課題的關系。該課題研究,特別是課題的研究實踐過程,將推進職業院校培養學生樹立良好職業價值、職業道德和職業態度的實施進程。

四、開展創業教育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和導向

鼓勵自主創業是當今世界一種重要的就業形式。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世界就業形勢做出過預測:“在一個‘學位二工作’這一公式已不再適用的時代,高等教育培養未來的畢業生不僅是求職者,而且還應該是成功的企業家和就業創造者”。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會議發表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世界宣言:展望和行動》,提出“把培養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問題”。1999年漢城第二次國際職教會議上國際勞工組織專家曾明確預測:“現行的職業教育畢業生有50%將難以獲得掙工資的工作機會,自營職業是大多數青年人獲得經濟獨立的最大機會所在”。因此,把培養“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納人各類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之中,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一種重要趨勢。

我國的就業形勢,包括大學教育、職業教育畢業生的就業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面臨嚴峻挑戰。我國高等學校畢業生連年增加,2007年將達到495萬,占國家當年新增加900萬個就業崗位的55%,首次超過社會新增加就業崗位的半數。如果再加上去年30%左右沒能就業的畢業生,2007年需要就業的畢業生將占新增加的900萬個就業崗位的65%以上,顯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將成為我國社會就業中非常突出的矛盾。我國每年還有數百萬的中職畢業生進人就業市場。因此,如果教育系統不能培養畢業生具有創新、創業能力,不能創造新的職業和新的就業崗位,就業問題將嚴重困擾我國經濟和社會持續穩定發展。有報告顯示,發達國家培養畢業生自主創業已經走在了前頭,有報告說美國大學教育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為30%,而我國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卻只有1%,顯然差距很大。教育部有報告顯示,2006年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中有10.40%是合法從事個體經營的畢業生。顯然,如果這10%的個體經營的學生,不僅是自謀已有的職業崗位,而且能夠創造新的職業、創造新的企業和更多的就業崗位,則可為社會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

解決畢業生就業難問題,除了培養教育學生樹立起正確就業觀外,開展教育教學改革、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并自主創業,是解決我國就業問題的根本之策。我國已把自主創業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就業政策,把自主創業作為更高層次的一種就業,并為勞動者開展創業活動和自主創業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事實上,最近全國人大向全社會征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草案)》中的第八、十七、二十一和三十六條,都將要對勞動者開展創業培訓,實行自主擇業、自主創業,提高創業能力等內容做出法律規定。在我國大學教育、職業教育中,應進一步加強培養畢業生實現自主創業能力和技能,要把就業、創業理念引人教學環節,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開設創業課程,實施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引導、幫助學生自主創業和成功就業。去年底以來,中國職教學會已與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美國創業指導基金會合作,在部分職業院校開展創業教育試點工作,目前該項工作已在北京等地部分院校中開始,我們期望在試點中摸索經驗,能在我國職業院校教學改革中把創業教育逐步落到實處,以培養職業院校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教學改革的根本保證

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已成我國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績,但離我國職教事業規模發展和質量提高的需要還有很大的距離,嚴重制肘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有關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高職高專在校學生已占46%,而其專任教師27萬人,僅占普通本??平處煹?0%;其2006年的生師比18.3:1;“雙師型”教師的比例為25.5%;外聘教師占專任教師和外聘教師的15% (2003年數據)。2006年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41.1%,其教師78.3萬人,占高中階段教師的36.1%;教師合格學歷為74.28%(普通高中為86.46% );生師比為23.94%(普通高中18.13% ) ;“雙師型”教師占14.26% ;外聘教師占專任教師和外聘教師的10%左右(2003年數據)。從總體看,專任教師數量不足、知識結構不合理、企業和兼職教師少是影響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嚴重困難。

解決職教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是,認真貫徹落實好《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人事部等國家七部門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加強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教育和職教教師隊伍重要性的認識,吸收更多有志者參加到職教師資隊伍中來;制定符合實際需要的中、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職務的評聘辦法,發揮職教教師的特色和積極性;堅持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提高教師實踐技能;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建設,提高教師的學歷、學位水平;完善職業教育兼職教師聘用政策,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教師,改善職教教師結構等。

幾年來,中國職業教育學會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師資專業委員會配合教育部,開展了一系列師資隊伍建設調研工作,發揮了咨詢和參謀作用。只有建設好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優秀、結構合理、企業參與的職教師資隊伍,并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智慧和力量,動員他們投身到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教學建設中來,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保障我國職教事業健康持續地發展。

職業教育發展任重道遠。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淺析新形勢下中職學校實驗教育教學改革

摘要: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的現代職業教育形勢下,中職學校應如何加強實驗教育教學改革,以不斷適應形勢、在改革創新中求發展?本文主要從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和加強實驗課的教學改革等方面略談淺見。

關鍵詞:實驗;教育教學;改革;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上對實用型、技能、操作型的勞動者和技術人才的需求量日趨增加,因此,國家正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滿足社會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在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的形勢下.如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實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中等職業技術人才是中等職業學校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課題。實驗教學作為實踐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職學校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在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實踐技能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現代職業教育的新形勢下,中等職業學校應如何加強實驗教育教學改革?本文主要從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和加強實驗課的教學改革等方面略談淺見

1中職學校加強實驗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加強實驗教育教學改革,是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基本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繼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實現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舉措,中等職業學校要以學生能力為本位,實踐是關鍵。在《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改善教學條件,加強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建設。很顯然,校內外實習基地對中職學校學生能力培養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建設是加強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而校內實驗室是實踐教學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驗證知識和培養基本操作能力的主要場所。加強實驗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是中職學校繼續深化實踐教學改革,突出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目標的主要措施之一。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形勢下,如何繼續努力創設條件,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實踐機會。給學生提供實踐發展的空間,以提高學生實踐技能,仍是中職學校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題之一?!吧罨逃虒W改革,適應社會和企業需要”是中職學校適應形勢、改革發展的目的。因此,加強對作為校內實踐教學場所之一的實驗室的教育教學改革,對確保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尤為重要。

2中職學校加強實驗教育教學改革的措施

2.1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能適應形勢發展的實驗教師隊伍

眾所周知,教師隊伍對學校生存和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只有建立一支扎實工作、銳意進取、勇于創新、努力開拓的教師隊伍才能保證中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使學校不斷適應形勢,在不斷地創新中獲得生存與發展。而實驗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思想觀念、知識素質、實踐能力水平等對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深刻的影響。

2.1.1要促使實驗教師轉變思想觀念,增強危機感,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增強敬業意識和奉獻精神。(1)組織實驗教師學習國家當前有關發展職業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了解職業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發展勢態,促使實驗教師自覺樹立起現代職業教育的教育觀、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終身學習觀,自覺地增強危機感。(2)組織實驗教師學習新時期關于師德建設的有關精神,并通過測評等方式,對實驗教師進行師德考核,切實加強實驗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從而提高他們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增強他們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3)不斷修訂完善有關規章制度,如實驗教師的工作崗位職責、工作質量考核評定辦法等.促使實驗教師增強責任感以及“按質取酬”的意識,同時讓實驗教師感受到市場經濟的挑戰,增強危機感,從而推進實驗教育教學改革,最終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服務。

2.1.2通過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實驗教師的專業素質。學校應創設各種條件,促使實驗教師專業素質提高:(1)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鼓勵實驗教師提升學歷。針對部分實驗教師學歷偏低的現狀,出臺一些支持和鼓勵實驗教師提升學歷的政策,如在時間上給予適當的自由度,在經費上給予有力地支撐,以鼓勵學歷未達標的教師盡快提升學歷、學歷已達標的教師考取第二學歷,提高他們的知識素質。(2)鼓勵實驗教師參加各種對口專業或相近專業的“資格證書”等級考試,努力打造“雙師型”、“一專多能”的實驗教師隊伍。在當前的中等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目標下,很多實驗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往往是跨學科、綜合性的知識.單一知識型的實驗教師已不能適應以能力為核心、多樣化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此,對實驗教師實行“雙證制”、“多證制”成為必然趨勢。(3)有計劃地組織實驗教師到區內外各地考察、培訓。通過有計劃地組

織實驗教師到區內外各地考察培訓,既可以開拓視野,借鑒他人經驗,為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和實驗教學的創新奠定基礎。(4)轉變實驗教師角色.使實驗教師由專業教師的“助手”向能在實驗課堂上獨當一面的“能手”,提高實驗教師的專業素質。

2.1.3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實驗教師參加生產實踐和科研項目研究,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1)鼓勵實驗教師積極到校內外實習基地鍛煉,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如:學校應提倡讓實驗教師“走出去”的做法.讓實驗教師到相關的企業、公司等校外實習基地去學習生產前沿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鼓勵實驗教師積極參加校內實訓基地的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并將實驗教師到校內外實訓基地鍛煉的質量作為實驗教師工作質量考評的依據之一;組織實驗教師每年舉行1~2次的實踐技能競賽活動,促使實驗教師專業技能提高。(2)鼓勵實驗教師參加“產學研”相關課題和各級專業科研活動。目前,參加課題和科研項目研究工作的教師大部分是專業教師,實驗教師當中參加課題研究工作的人數相對較少,這不利于實驗教師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的提高,因為教師在參加課題研究和科研工作中,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經驗積累,從而提高他們的實踐經驗。(3)充分發揮學校的“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積極作用。通過“以老帶新”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應拓展到對年青的實驗教師的培養中。目前,學校對教師的培養比較注重專業教師這一塊,而很容易忽略了實驗教師這一隊伍,而學生基本操作和實踐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往往離不開實驗教師的指導。因此,中職學校應注意實驗教師與專業教師并重.兩手一起抓,重視青年實驗教師各方面尤其是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

2.2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完善實驗設施,充分發揮實驗室的作用實驗設施的好壞,對保證實驗教學質量至關重要。中職學校應創造各種條件,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完善實驗設備設施。

2.2.1以學校的專業為導向以及實踐教學的實際需要.及時調整學校實驗窒的設置結構。(1)對于新開的專業或比較熱門(招生人數較多)的專業,如計算機應用、汽車、模具、電子等專業,要及時增設專業實驗室,以保證有充足的實驗場所供給學生進行實驗,為提高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提供基礎條件。(2)根據生產實際和教學 的需要 ,增設新 的實驗室 ,使實驗室細化、專門化、實用化,如將家電維修實驗室分解細化、增設牧醫解剖實驗室、組織培養實驗室以及一些選修課實驗室等。(3)對招生人數明顯減少的專業.可通過整合,相應減少其實驗室的設置,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教學資源,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2.2.2不斷完善實驗設備,提高實驗設備性能,確保實驗教學質量。

(1)要加大資金投入,購置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這是增加實驗設備的首選途徑,只有配備有與專業設置相適應的實驗設備,實驗教學質量才能得以保證。(2)根據一些專業實驗室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方法,充實實驗設備。如對家電維修、汽車與摩托車維修等專業實驗室.通過號召師生員工向學校捐贈廢舊家用電器、摩托車等,或向社會上一些單位或個人購進舊摩托車、汽車等途徑,增加這些專業的實驗設備,既能滿足實驗教學需要.又能達到經濟實用的目的。(3)通過鼓勵師生動手制作實物標本、或利用現成的實踐教學素材進行拍攝錄制成音像教學資料。以增加實驗設備。

2.2-3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為目的.創設創新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生實踐技能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學校應在保護學生刨新思維的基礎上,創造條件.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學校應有目的地創設倉新實驗室,如為學校的各專業社團提供實驗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探索新知識、新方法,并安排實驗教師進行指導,增強為學生服務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的提高。

2.3加強實驗課的教學改革,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2.3.1切實加強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隨著職業教育由以學科為中心向以能力為中心的轉變,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也發生相應的變革:(1)及時調整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將過時或復雜的理論性太強的驗證基本原理的實驗知識大膽刪除,確定各專業、學科的重點技能,強化重點技能的訓練與考核;(2)引進一些反映生產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的實驗內容,提高實用性實驗課的比例,讓學生學有所用;(3)教師根據需要,自編有本地區特色的、實用性強的實驗指導書.從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2.3.2加強實驗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在提倡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形勢下。在實驗課中教師應注意樹立“學生本位”觀念,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1)改革實驗課教學方法。以往的實驗課顯得“公式化”:教師根據實驗指導書寫出實驗步驟,并講解、演示一遍,然后學生按步驟“重演”,缺乏靈活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實驗課變得枯燥乏味,教學效果較差。因此,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在課前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在實驗課中多采用啟發、討論等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并注意精講多練,讓學生在輕松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2)注意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實驗課也變得精彩。教師應通過積極制作多媒體課件、利用實驗教學錄像或cd光盤的演示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2-3_3完善學生技能考核制度,提高實驗教學質量。要切實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離不開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1)加重平時實驗課成績在技能成績中的比例,可將平時實驗課的成績占技能成績的60%以上,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2)采用靈活多變的考核方法,實行技能考試、考查與平時的實驗結果驗收相結合,將對學生的技能考核貫穿于平時的實驗課中。(3)改變技能考核的方式。在對學生的技能考核過程中,考核內容采用臨場抽簽,實際操作與簡要的口試與筆試相結合,此外,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技能考核要逐步實施分層次考核。

3結束語

中職學校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不斷地確保其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加強實驗教育教學改革是中職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只有在實踐中堅持不懈地深化實驗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才能不斷地適應現代職業教育形勢,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改革

摘要: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種方式、多種手段組織教學環節,增強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改革的問題加以探討。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方法;改革

學校思想品德課是系統地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環節,是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是確立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陣地。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進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學改革,重點進行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是當前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亟待解決的重要新課題。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改革的問題,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樹立科學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觀念

新課程實施以來,仍有一些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把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任務限制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這些教師的思想品德課教學觀念至今還停留在“知識第一”的層次上。鑒于此,擯棄陳舊的思想品德課教學觀,樹立科學的思想品德課教學觀,便成為深化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

科學的思想品德課教學觀,即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知識傳授、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相統一的觀念。思想品德教師只有樹立這一觀念,才能真正明確思想品德教書育人的作用,才能為完成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任務打下思想基礎。

二、改革抽象的理論教學模式,使理論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

初中學生年齡尚小,思想還很單純,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如僅給以理論的說教,難免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所學知識、現實生活和學生的思想實際來進行教育教學。

如講“孝敬父母”這一內容時,可列舉現實生活中孝敬父母和虐待父母的典型事例,通過對比,使學生明確虐待父母、不孝敬父母不僅是不道德的,而且也是違法的。同時,針對學生思想中可能存在“我們年齡太小,孝敬父母是我們長大以后做的事”的觀念,教師要結合書本內容對其加以糾正,并借機教育學生:要關心父母,為父母分擔家務,父母生病時要盡力照顧等。這樣來教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獲得了教育。

三、改革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

課外活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輔助形式,它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使他們成為言行一致的人,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外活動是促進學生把各種理論知識轉化為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自身素質的中心環節和動力源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安排相當分量的課外活動,積極主動地帶領學生通過如主題班會、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參加公益活動等多種形式,斷強化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保證“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這一方針得以認真貫徹執行,以此來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堅持保護環境基本國策”這一內容后,可安排以“我為環保作貢獻”為內容的主題班會。要求每位學生為環保做一件好事,提一個合理化建議。這樣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又能增強他們的主人翁責任感??傊?,豐富的課外活動能彌補課堂教學枯燥、單調等方面的不足,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育力度,實現思想品德教學的知、信、行的統一。

四、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使思想教育具有生動性

1.廢棄注入式,采用啟發式

這是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參加討論,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

2.創設情境

學生情感的觸發,與一定的情境有關,有生動感人的情境,又會增加學生內心的體驗,引起思想共鳴。新課程倡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如講“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內容之前,教師先讓學生觀看改革開放帶來巨大成就的錄像。這樣,上課伊始,學生就能通過多幅畫面對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有個生動的認識,從而體會到黨的基本路線的正確性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3.把小品等文藝形式引入課堂

如:講“學會拒絕不良誘惑”內容時,教師可擬就“在上學路上””、“交朋友”等幾個小品題目,教師對小品中的人物、情節等進行簡單提示,讓學生自愿報名、組合,當堂編演,然后讓學生對小品中的人物的言論、行為對照書本進行討論。運用這種形式來教學,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受到了教育,還能在很多方面得到鍛煉。

4.恰當地利用事例進行教學

教師在教學時,可結合所學內容,舉一些身邊大家都熟悉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如在講“網絡的危害”時,可舉本校的某某同學,以前學習成績很優秀,后因沉迷網絡游戲,而導致成績下降。這樣真實具體的事例,學生很容易認識和理解,能起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教師還要使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通過各種渠道錄制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的影視片,配置幻燈片和圖片,爭取與教材內容同步形成系列,以深化教材內容,增強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

五、采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方法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組成了德育的主體。學校教育主動向家庭教育滲透,有利于教育合力的形成,對于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著很重大的作用。

當前的中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家長溺愛遷就,物質刺激,身教不嚴,言教不慎。這樣就與思想品德教育脫節,甚至起抵消作用。為此,思想品德教師一方面要利用學校召開家長會的機會,把思想品德課的主要內容及要求告訴家長,這樣才能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從而配合品德教師共同教育學生;另一方面,多與學生家長個別接觸,對情況特殊的學生還要進行家訪,及時掌握學生情況,交換意見,以便解決學生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教師還要善于利用社會上的各種教育力量,有機結合課文來對學生進行教育。一是要與當地的革命前輩、先進模范等典型人物建立聯系,邀請進來現身說法,介紹自己是如何發發奮學習,無私奉獻的等。充分發揮這些英雄模范人物對學生的強烈影響作用。二是要積極爭取社會團體及其他方面力量的支持,共同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如可請司法工作人員來校上法制教育課、舉辦法制講座等。

六、擺脫學科教學框架,使學科教育融于學校德育工作整體

思想品德課是中學德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教師只有把自己的工作與學校德育整體相結合,才能發揮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與班主任工作這條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相結合。一方面要把學生中的一些思想動態、行為表現及時向班主任反映,與班主任齊抓共管學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教師要主動配合班主任完成德育工作。其次,要積極配合團委會、政教處等部門開展教育工作。如:可配合這些部門舉辦時事政治講座、搞“法律、國情知識競賽”等活動。

此外,提高思想品德教師的素質和按思想教育、知識掌握、能力培養相統一的原則來改革考試的方法,也是深化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總之,21世紀國際競爭激烈,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即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生理素質等競爭,其中最關鍵的又是思想政治素質競爭。因此,學校在強化學生素質教育時,要把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放在首位,切實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思想品德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感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一代新人。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淺析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探索

作者:高吭 李玉柱 姬江濤 賀智濤 李心平 貌建華 羅四倍

論文關鍵詞:行業人才;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論文摘要: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致力于為社會培養農機專業人才,具有明顯的行業背景。面對我國新農村建設對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調整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人才隊伍已勢在必行。通過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構建農機專業教學人才隊伍,建立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教育模式是本次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本次教育教學改革通過人才隊伍的調整與完善,構建新型的人才培養方案、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實現為行業和地方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在長期產學研合作教育探索與實踐的基礎上,本專業教學團隊于2003年起,在“河南省教育廳高校創新團隊”計劃項目和河南科技大學教改課題的資助下,以河南科技大學具有50年辦學歷史的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為試點,以“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國家級建設點建設為契機,系統地開展了“農業機械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創新與實踐”項目研究。

教學團隊在國內外進行了廣泛調研,走訪了日本筑波大學、吉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江蘇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國內外同類高校。在查閱大量資料和參加國內外教育教學會議交流經驗的基礎上,剖析了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多種典型模式,樹立了產學研合作教育新觀念。走訪了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收獲機械有限公司、河南省坤達農業機械設備有限公司、鄭州三中收獲實業有限公司、河南強豫農業技術裝備有限公司、洛陽卓格哈斯機械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業,發放調查問卷1000多份,對畢業生的狀況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進行調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提高認識,明確教學改革思路

樹立產學研有機結合的合作教育新觀念,進一步提高對產學研合作教育的認識。確定了“一條主線、兩個突出、一個強化、一個目標”的教學改革思路。以產學研合作教育作為主線,貫穿于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突出學科基礎,加強學科基礎教育;突出工程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強化專業方向特色,凸顯辦學特色優勢;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為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工學、農學、管理學齊備的多學科優勢,拓寬專業發展空間,開設具有明顯行業特征的專業課程,培養學生農業機械設計制造及經營管理的綜合能力。

二、全程互動,探索產學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結合多年的校企合作辦學經驗,提出了“校企全程互動”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全程互動主要體現在招生計劃、培養方案、理論實踐教學、基地隊伍建設、課程教材建設、科學研究和就業創業等環節的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緊密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推動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高和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具體實施方式有:(1)利用科研與生產提升辦學條件。自2000年以來,本學科共計入校經費1000余萬元,在進行科研的過程中,研制成功各類實驗樣機如切割器實驗臺、風扇實驗臺、犁體外載測定裝置等12臺,價值60余萬元。通過設置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開發項目,內容涵蓋專業課實驗內容的50%以上。(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生產實踐能力。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一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夾具設計、沖壓模具設計、畢業設計等38周的實踐環節,強化了實踐環節,提高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加強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同時,還建設了若干個滿足專業教學要求的、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保證學生受到與現代生產技術水平相對應的崗位實習訓練。(3)生產實踐發現的問題反饋于科研。針對我國玉米機械化收獲存在的問題,對玉米收獲機械、玉米秸稈處理、玉米根茬處理等技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玉米聯合收獲機的作業功耗,解決了雙行背負式玉米聯合收割機配套主機寬度較大,田間作業開道困難等問題,正是生產實踐對科研的反饋為科學研究提供了不竭的動力。(4)利用科研成果和生產實踐豐富教學內容。專業教師將科研和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穿插到本科生課堂教學中,以實際積累的工作經驗和科研心得豐富本科生教學內容。(5)用科研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專業教師十分注重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本科生到研究項目中來參加課題工作,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學有所用。要求專業教師在進行校基金與校實驗技術開發基金的研究中要有本科生參與,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與實踐能力。

三、校企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新方案

針對農業機械行業的新發展、新需求,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研究教學計劃,制訂了“厚基礎、精專業、重實踐、強能力”的人才培養方案。低年級學生統一開設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術基礎課程,構建高素質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完備知識結構,以利于學生長遠發展,使學生就業后能迅速勝任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高年級學生主要強化實踐環節和動手能力。

建立了與生產實際、農村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二平臺+專業方向+創新教育”的課程體系。二平臺是基礎課程教學平臺和農業機械綜合實踐教學平臺?;A課程教學平臺由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兩個模塊構成,開設課程主要包括科學基礎、人文社科基礎、工程學基礎和專業基礎四大部分,占總學分的65%,實現厚基礎教育。農業機械綜合實踐教學平臺由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和專業實驗室構成,為學生基本技能訓練、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專業方向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2個模塊,占總學分的8.5%。創新教育包括全校公選課、素質教育和綜合創新3個模塊,占總學分的9%。將創新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滲透到教學科研、工程實踐和公益活動等各個環節,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

四、強化能力,優化實踐教學新體系

建立與理論課程體系相適應的“四層次、八模塊”實踐教學體系。四層次由基本素質、基礎技能、專業技術和綜合訓練組成。八模塊由素質拓展、科技創新、科研訓練、工程訓練、專業技能等模塊組成,構建了學生基本素質、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框架,占總學分的18%。

充分利用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教學科研基地,以現代農業裝備設計技術和先進農機制造技術為基礎,以農機設計與制造信息化技術為紐帶,整合、充實、提升原有實驗室資源。同時,依托形成的行業合作優勢,校企聯合建立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全方位構建集農機設計與制造、智能控制、農業機器人技術、測試測量技術為一體的開放式農業機械綜合實踐教學平臺。

五、專兼結合,形成教師隊伍新結構

學校為企業舉辦不同層次、不同模式的農業機械學習班,教師在行業協會兼職,到企業進行技術指導、講學或短期工作、實踐進修,聘請企業院所高層管理和技術人員為兼職教授,為學生開設專業課和學術講座、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等,企業設立專項獎學金。校企雙方互動,相互滲透,形成一支了解社會需求、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熱愛教學工作的高水平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堅持走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道路,立足培養,重點引進,盡早規劃,分步實施,使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擁有學術造詣較深、基礎理論雄厚、專業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逐步打造一個教學科研能力強,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的教師團隊,從而帶動整個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情況采用具體情形具體分析的策略,鼓勵碩士學位的教師讀博的同時加強對在職人員的培養。鼓勵和支持教師到國內條件好的重點實驗室去進修學習、參加科學研究,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支持教師出國進修。在學校人事部門統一籌劃下,加強人才引進工作,提高引進人才的質量。對青年教師予以扶持,吸收青年教師進入科研梯隊,鍛煉其科研能力。做好骨干教師的培養工作,使他們在培養期結束后,都有較大的提高,成為合格的學術、學科帶頭人。

六、人才培養質量跟蹤調查

通過近兩年對用人單位的畢業生情況調查發現,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總體評價中,優秀與良好占90%以上。普遍認為本專業的畢業生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較高,基礎扎實、踏實肯干、動手能力強。在對畢業生的隨機抽樣調查中發現,畢業生對所學專業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及教學效果的總體評價優秀與良好占91%。畢業生對多個教學環節的教學效果也比較滿意。從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可以發現,除了考取研究生的畢業生之外,近三年本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都達到100%。這幾方面肯定了本次教育教學改革路線的正確性。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淺談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

論文關鍵詞:教育理論 管理手段 教學方法 課程體系

論文摘 要: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社會, 我國高校教育只有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各級人才,才能持續、健康發展。文章針對我國高校的教育現狀,提出了應從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體系、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的措施。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高校的教育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大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動手實踐能力。怎樣保障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培養出有創造性思維的高素質人才,提高高校教學管理水平,是我國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點工作,也給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教育理論及管理手段的改革

管理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21世紀的管理水平、理念、模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以下根據高校的教育管理特點,分析教學管理應采取的策略。

(一)教育管理理論多元化

1. 校本管理論?!靶1尽本褪菍W校本位,學校相對教育部門而言,回歸學校本位,是管理學校的主體,具有獨立性、開放性等,校本管理理論設計到了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教育行政體制和辦學機制等問題。

2. 以人為本管理論。學校管理的主客體都是人,對即是管理主體又是管理客體的人進行管理,實現發展人、培養人的目標。

3.權變領導論。綜合以上管理理論,可以現代管理理念是通過對人管理調動人的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的使人活的更有價值更有尊嚴。

(二)教育管理手段現代化

現在社會互聯網絡已經非常普及,融入我們到生活和生產中,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ヂ摼W中的學校,在虛擬的、現實的世界與作為人主體的人的世界互相融合交織,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校園存在形式,教育管理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復雜。學校管理在互聯網時代要追求“實質管理”。學校管理要關注教師所想、所感、需求,引導和排除他們心中障礙,確保他們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

二、管理制度的改革

與傳統教學管理制度相比現代教學管理制度更突出“人文性”特征,功能是:公正、激勵、創新、發展、最終目的是“發展人”。

(一)高校管理要體現高校現展要求。 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的學籍管理、成績管理、考務管理、教學秩序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要注重“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二)高校管理要處理好學生和高校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公正性,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努力調動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積極性,實現教與學的和諧。

三、 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創新人才的培養

未來是知識經濟的社會,創新性人才必定是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教育創新勢在必行。而課程體系作為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已刻不容緩。

(一)找出現存教育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然后對這些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是創新教育的首要任務?,F在教育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有:課程內容相對陳舊、過分分割知識、學生被動接受、課程安排不合理、學生實踐能力弱等。

(二)優化的課程體系應促使人才從以下幾方面得以提高

1.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2. 培養學生養成自學能力。高校課程改革必須關注學生自學能力。要給學生預留充分思考時間,這也是創新人才必備的一個條件。不僅在時間上留給學生自學時間,此外還應在物質上給予保障,例如學校實驗室、圖書館的建設等。 3.注重塑造學生人格品質。大學生不僅要學好知識學會做事,更要學會做人。課程改革中要注重塑造學生人格品質的培養。4.課程教學改革要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5.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所以,高校課程改革具體可以做到如下幾點。人文社會課程、科學課程、實踐課程、現代信息課程等方面。

四、教學方法的改革

分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之后,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得當、有效,直接關系到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影響到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培養、能力的開發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教學方法改革對于教學目的的實現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一)教學方法改革的方向

傳統教學中只注重傳授知識、忽視培養學生能力,這是其不利方面。在教學中應使用有助于發展學生智力、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改革不利方面,保存正確合理成分,以此為基礎,研究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不斷更新變化的,是伴隨著時展、教學內容的更新而發展的,要用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學方法,不斷改革教學方法。

(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堅持啟發式教學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必須有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深入研究學生學習方法和過程,摸清學生學習特點,不斷改進、研究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教學要避免灌輸式,采取指導啟發式。啟發式不是教學方式,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教學中不論使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要富有啟發性。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必須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育的對象確定,在教學中還可以把幾種教學方法進行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教學效果。

(三)要講求實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現在高校教學中,還存在著拖延教學時間、加重學生課業負擔來實現教學任務的情況。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需要教師在提前備課、認真研究教材、明確課堂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教學要求要切實把握。

總之,在當今的高校培養人才的模式中,如果我們把上面的各種改革方法及措施付諸實踐,相信我國能培養更高素質的人才,這對于提高我國的整體國民素質,對于我國的快速發展,對于提高我國在世界各國中的競爭力大有裨益。

教育教學改革論文:抓多媒體教育教學、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九十年代以后,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和蓬勃發展,應用己遍及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正在對人類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革。特別是由于多媒體的特點,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它必然會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多媒體教育能開發人的創造潛能,提高人的創新意識,所以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小就要讓孩子受到創造環境的熏陶,創造力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創造的潛力。創造能力,創新意識不是一兩天就能培養起來的,必須從長計議,從小打好基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培養創造型人才的良好氛圍。

我們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以期在知識經濟時代能有大批創新能力的人刻苦研究,占領科技的制高點?,F由應試教育向索質教育的轉軌,必須改革“應試教育”下形成的課堂教學方法。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改造傳統的教學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是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時空限制,把那些無法感知的世界在課堂上活生主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F代教學法注重激發學主的學習興趣他們認為具有這樣一種能力對于培養能適應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的新型人材是至關重要的,而基子1nternet的教育肉絡則丸培養這種信息能力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

21世紀對教育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我國教育將成為實現“兩個轉變”和國際競爭的依靠者,教育在促進社會全面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將更加突出;科學技術的革命,信息將成為重要的資源,開發信息資源將更加依靠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教育要迎接21世紀的上述挑戰,就應在培養什么樣素質的人才上進行探索。高等學校培養人才的主要途徑是教育教學,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的是教育思想,因此,轉變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人才的先導。我們通過學習和實踐深深體會到:

1.轉變以繼承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培養創新精神的教育觀念

實行這個轉變的實質,是要從傳授已有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育轉變為著重培養學車創新精神的現代教育。教育的任務,是與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相聯系的,面向未來的變化速率更快的信息社會,對其成員的創新精神的要求是更高的,這就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而缺乏創新,是我國科技界的關鍵弱點,這是與我國教育的弊端緊密聯系的。社會發展到今天的信息時代,越來越突出地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但是,我國教育的傳統,是以繼承前人的知識為中心的,這種教育思想,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包括: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教學制度和管理方法考試制度和評分標準;教育哲學和評價人才標準等。

我國的教育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過分注重演繹法,忽視歸納法。演繹法的缺點是不引導學生去創新;歸納法是進行探索的方法,是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教育方法。我們的升學考試制度,特別是高等學校入學考試制度,也是一種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教育制度,我們的管理制度和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也有意無意中,扼殺了青年人的創造精神。很顯然,不轉變這種以繼承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不樹立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觀念,就不能深入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當然,這種轉變,并非要把傳統的以繼承為中心的教育統統丟掉,構造一個創新性教育,而是要通過對繼承性教育進行選擇、繼承、改造和發展來實現。

2.轉變以學科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整體化知識教育觀念

這個轉變的實質,是要從以學科為中心進行分割知識教育,轉到進行整體化知識教育,

3、轉變以做事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做人做事相結合的教育觀念

要重視“做人”教育。如果忽視“做人”教育,把“做事”教育與“做人”教育割裂開來,對立起來,這不僅給社會造成種種嚴重問題,也給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很大干擾。在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負面作用的影響下,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方面所引發的問題是不能忽視的。在嚴酷的事實面前,有遠見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都大聲疾呼,學校要強化“做人”教育,要把“做事”和“做人”教育結合起來,要重視和加強人文教育,重視德行的培養。只要我們認真探討、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加以提高,我們完全有可能創造出一套在新的形勢下把“做人”教育和“做事”教育結合起來的寶貴經驗,、為高中教育的全面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在實踐中對多媒體電子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性、必要性,現實性我們認識到:(1)從學生學習知識與人的生理器官的關系來看,味覺為1%,觸覺1.5%;嗅覺3.5%;聽覺11%;視覺83%;聽力、看可達94%。從認知心理學看,經專家實踐表明,讀過文字可記住內容10%,聽過語音可記住20%的內容,視頻圖像可記住30%的內容,又聽又看可記住50%的內容。從信息論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觸覺信道帶寬為1,聽覺為100,視覺為10000,所以要交換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視覺信息。正如美國電腦科學家“捷拉爾德、埃斯特林所說:“電腦能使一個青年在幾個月內達到如果沒有電腦就永遠也不可能達到的水平”。當前軟件市場中的ca1軟件,為各校制作自己cai軟件提供了便利。利用cai計算機的輔助教學有著明顯的優點:(1)學生從被動狀態變成主動操作式的教學。(2)可以實施因材施教。(3)教師可以擺脫重復性的勞動,減輕教學強度。(4)教學課件可以集中全國優秀教師的智慧,共享資源,(5)cai軟件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它的實施是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的方向。ca1是學校創立,書面語言應用,印刷技術發明以后的第腺四次教育革命,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是了個強有力的有效載體,開展多媒體電子計算機教學有其必然性,它是當今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必然變革。信息時代中教育改革是以推行多媒體教學為其本質標志,它綜合體現了現代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實施多媒體電子計算機教學是優化教學過程,促進教育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它能發揮現代教育技術作用,、擴大卸識的傳輸量,增大教學容量和密度,可用聲、光、形、色多種信號使人類積累的知識再現。高度的可變性??煽匦缘奶攸c,可開闊學生視野,調動多種感官,充分開發大腦的認識功能,發展形象。抽象思維的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它的必要性更加凸現出來。發展多媒體電子計算機教學是實現教學現代化、深化教育改革的緊迫任務。多媒體電子計算機教育為廣大教師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也向廣大教師提出新的要求。不抓緊學習現代化教育理論、掌握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方法,就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利用多媒體電子計算機實施教育管理、學生學籍管理等,有著其他工具不可比擬的優越性。為迎接21世紀至到來,應用多媒體電子計算機進行管理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信息時代的知識結構不再是單純的線性聯接,而是呈綜合網狀性。未來的教育將是,無“網”而不勝。“世界上無論哪一個地區的兒童都應該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這樣將來才能有平等競爭的機會”——美、克林頓。人們常說計算機是進入21世紀的通行證,掌握網絡知識,學會利用網絡資源能力才算是拿到21世紀的免簽證,“控制與掌握甲絡的人,將是人類未來命運的主宰”,網絡已經來到我們身邊,網絡將無處不在,無所不能,趕快學會在網絡海洋中沖浪,否則將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沒。

利用因特網輔助教學我們作了嘗試并收到明顯的效果。我校從1995年開始購置多媒體電子計算機并開展學生的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四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普及“二機一幕”的前提下,在多媒體電子計算機的管理、教育、教學,取得長足的進步,學校開設了三套網絡,即給學生使用的novell網絡:教育教學管理的網絡;intent網絡。學校開辟了四個多媒體電子教室,既有聯接29寸彩電的教室,也有大屏幕投影儀教室。1998年我們利用普通投影儀與電腦聯接,成功地進行了大屏幕投影教學。(費用不超一萬元),現在四個教室共開了近30堂多媒體電子計算機課。如已開設的多媒體語文、政治、數學、英語、物理、生物、化學、電腦課等。利用多媒體活教活用internt網資源開展政治課教學,獲省有關領導的好評。

我校是1997年10月9日上因特耐特網的,二年來利用網上信息進行教育教學,嘗到了甜頭。一是利用網上遠程教育網,下載有關例題和試卷,二是下載打印有關與各科教學密切聯系的新資料。三是利用網上信息量大,快的特點,作為教學的補充內容,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把教學改革信息和中共中央最新信息傳達給教師。四是讓學生直接上網,瀏覽世界,體會信息高速公路滋味。指導學生對教育信息的內容篩選,要有較高層次地分析,教師要以思維心理學取代記憶心理學,重點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校還采用電子表格對學主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排隊。98屆高中學生從95年三合一入學考成績開始,將三年統考、會考。高考成績進行排列。最后將估分,填報志愿學校均輸入。高考成績揭曉后,又將成績,錄取的學校輸入,形成了一屆完整的教學資料。(例表)采用電子表格對教師個人資料、學校的師生獎懲作了明確的記載,我們還將學校圖書目錄,光盤目錄均輸入電子表格,都收到了明顯的效果,顯示電子表格的強大威力。99屆高中畢業生統計表[例]1

實踐結果,我們認為利用電腦分析一是便于教學管理,易于班主任提出學生階段性目標,學習成績在電子表格上形成明顯的動態軌跡,學校針對個人可提出符合實際的趕超目標。二是可以準確地向家長匯報學生學習情況,準確地預測學生能否考人大學。三是為學校留下較完整的教學檔案資料,為高中教學與高考的關系,尋找其規律,提供了良好條件。

今后打算:1,運用電腦資金繼續添置硬件設備。電子教室添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計算機二人一臺,實現人機對話式教學。添置資料光盤,為cai教學軟件的制作提供更好的條件。2,加強網上教學,拓寬教學思路。購買域名設置網頁,建立以教學為中心的主頁,與全國兄弟學校及時溝通信息。3,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學科庫。重點是多媒體信息,要呈現三維空間。4,建立和完善多媒體電子計算機三支隊伍,即領導班子隊伍,實施決策、規劃、經費、監督管理,建立完善信息班子隊伍,實施開發、收集、篩選,加工、集成工作,建立完善網絡維護、管理人員隊伍。5,做好建網、建庫、建隊的工作,三中的多媒體電子計算機工作一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主站蜘蛛池模板: 18禁裸乳无遮挡自慰免费动漫|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国产浮力第一页草草影院|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18禁无遮挡真人网站|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水蜜桃av无码| 国产乱码一二三区精品| 色偷偷av老熟女|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动态图| 国产免费丝袜调教视频|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不卡|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画质优化|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 | av色欲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成人做爰www免费看视频韩国| 老熟女多次高潮露脸视频|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性色av私人影院无码 |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色| 国产裸体舞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专区|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综合亚洲另类欧美久久成人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 丰满人妻被两个按摩师| 民工把奶头吸得又大又长|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大全|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