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6 10:17: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工程化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引言
《工程化學》就是建立在化學知識與工程實踐之間的一門橋梁學科,目的就在于將化學的基本知識以及一些新興學科和應用學科的信息傳授給學生。但是,工程技術具有非常廣泛的范疇,內容十分龐雜,這導致很多工科院校的工程化學教學存在著各種弊端,例如教學內容不夠系統、知識點比較零散、不同的專業區分相對較小,缺少與專業的銜接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到這門課程與自己的專業有什么關系,缺少學習動力等等,因此有必要打破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符合實情的新的工程化學教學體系。針對此現象,作者對我校紡織工程專業的工程化學教學進行了改革。
1整合教學內容,做好銜接
我校紡織工程專業是浙江省重點專業,其目的在于培養紡織品設計、紡織技術與貿易相結合的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高級工程技術與貿易人才。該專業特點決定了學生們將來涉及較多的是有機材料,鑒于此,對工程化學教學內容進行了如下整改:選用李成琴等主編的《紡織有機化學》為教材,重點講述與紡織專業關系密切的傳統有機化合基礎知識,以官能團為主線區分各類有機化合物,介紹其分類、命名、結構特點及物理化學性質,分析各種反應的發生機理和歷程;增加物質結構基礎知識,為隨后的雜化軌道和電子效應的接受和理解打基礎;將現代分析測試技術-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譜作為教學重點內容;增加表面活性劑、染料化學和高分子纖維等專業基礎知識,介紹專業相關的表面活性劑、染料和高分子纖維的結構、性質及應用,以便于更好的與專業課相銜接;學習過程中引入有機化學史和人名反應及相關小故事,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對該反應的印象。另外,在對工程化學教學內容的改革中,要合理安排化學理論基礎和工程技術在教學中所占比重,一方面,根據教學條件和專業實際,在理論基礎教學內容上適當取舍;另一方面,聯系工程實際,介紹現代有機化學在工程技術中的最新應用。
2與實際生產和科研相結合,激發學習興趣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化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十分緊密,尤其是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合物,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如果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者實際生產聯系起來,使學生們親身體會到知識的力量,將會對學生的學習帶來莫大的推動力。因此,在介紹到與課本相關內容時,可考慮引入一些實際生活或生產中的實例,例如在講解氨基酸和蛋白質時,可以引入鹵水點豆腐的機理和用雞蛋清來減少汞吸收的生活小知識;在介紹到表面活性劑的時候聯想到日常生活中去污清潔物質的使用等,使學生感到化學是一門滲透到我們生產、生活各個領域中的學科。
3豐富教學形式
由于工程技術的發展迅速,抽象的微觀結構和最新的儀器設備很難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直觀地表達和展示。為了適應新的教學計劃,又不降低教學要求,我們采用計算機輔助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大課堂的教學信息量,創造良好的授課環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鹵代烴的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過程中的瓦爾登轉化時,僅以板書或者口頭講解很難給出一個立體、形象的解釋,而將該過程用多媒體形式演示出來,會幫助學生理解,加深記憶。但是我們又不能完全摒棄粉筆板書的教學形式。有機化學中需要理解記憶的知識點有很多,課堂講解要對這些知識點進行詳細展開,這時候采用板書形式將有利于所講內容的邏輯組織和講解速度的控制,幫助學生達到理解性記憶。
4開設實驗環節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科學,其發展和對其反應機理的理解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因此,化學實驗是每個學習工程化學的學生必須要經歷的一個實踐性環節。我們利用有限的學時,安排了蒸餾、萃取、精餾和重結晶等實驗,并要求學生自己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操作,然后獨立撰寫實驗報告,這一系統的工作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面對問題,獨立思考、解決的科研能力,打破了化學學科的神秘感,使學生直觀地體會到化學的本質和價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結語
工程化學是我校今年來開設的新課程,因其新,故有很多地方還不太成熟,有待于改革完善。在采取了整合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銜接和滲透,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加強實驗環節等方法來對工程化學的教學進行整改后,學生們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興趣大增,在掌握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實驗動手能力。而在教學的同時,我也深深體會到有機化學學科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肩負的重任,這為我更加努力進行工程化學教學改革增加了信心。我相信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工程化學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會日趨完善,對其進行的改革和實踐研究還會取得更新的進展。
一、環境工程專業化學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傳統行政管理教育理念的制約
我國的高等教育是計劃經濟的產物,管理模式以行政管理為主,教學受到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等格式化條款的制約,只注重外在的教學形式,不重視課程內涵設計。且過度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使得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造成實踐教學課時少、實驗經費短缺等問題,不利于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
2.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設置不合理
環境工程和環境科學專業大都是高校擴招的新開專業,專業申請獲得批準后大規模招聘老師,匆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導致實驗項目不合理,缺乏內在連貫性,銜接性差。化學實踐教學課程較多,課時少,學生難以獲得充分動手機會,并且實踐教學內容以單元實驗為主,缺少綜合性實驗。
3.實踐教師教學綜合能力不強
實驗教師大多是年輕教師,沒有受到系統的師范技能培訓,且教學和科研經驗不足,導致教師綜合素質不高、動手能力不強。工作中,個別教師責任心不強,課前不預習,不預做實驗。實驗教師待遇普遍較低,缺乏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4.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夠
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學生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只關注實驗成績,而忽視實驗技能的學習;缺乏自主思考,創新動力不足;個別學生缺乏科學精神,還有偽造數據的陋習。
二、環境工程專業化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對策
1.調整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系統化實踐教學體系
積極開展實踐教學研討活動,認真聽取教師和學生對化學實踐教學的意見,總結教學經驗,對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大綱進行修改。調整不合理的實踐教學內容,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建立系統化實踐教學體系,并制訂完善的實踐教學授課計劃,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環境學院組織教師和學生,對無機和分析化學實驗開展研討活動,總結教學中的優點和經驗教訓,如:無機化學實驗原來設計為實驗周教學,在一個星期內連續進行五個獨立的單元教學實驗,由于實驗任務安排過于集中,學生對教學內容難以理解,教學效果較差。經過認真調研,把實驗周教學改為課內試驗,學習完基礎理論之后立即開展實驗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取得較好的實踐教學效果。積極調整實驗教學內容,例如:在無機與分析化學實驗課中開設有“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實驗,由于該實驗屬于微量分析實驗,用到朗伯-比爾定律,并且要配制標準曲線,用到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大一學生沒有學到儀器分析相關的理論知識,在課堂講授后無法理解實驗原理,教學效果很差。我院把“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更改為“EDTA標準溶液的配制與自來水硬度的測定”,既用到分析化學的理論知識又和水的硬度測定相結合,加深了對絡合滴定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常量分析的基本操作能力。
2.注重基礎操作能力的培養
經過調查發現:30%~45%的環境工程專業高中階段只學習過1年的化學,幾乎沒有上化學實驗課程,基礎操作能力普遍較差。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環境學院把基礎操作能力的培養作為實踐教學的重點,如:在無機化學實驗課程中,在硫酸亞鐵銨的制備與純度分析實驗中進行稱量、量取、加熱、常規過濾、減壓過濾和蒸發結晶等基礎操作的講解,教師親手示范,講解動作要領,使學生掌握操作要領。在后繼實驗課中,對相同的操作加以強化練習,學生操作不規范之處,一一加以糾正。有機實驗課中,講解蒸餾、精餾、回流和分液等基礎操作,要求學生掌握阿貝折光儀、旋轉蒸發儀、顯微熔點儀等設備的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在后繼的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儀器分析實驗課程中對學生的基礎操作進一步進行強化和提高。這種重視基礎操作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教學效率。
3.結合環境工程專業特色,開設綜合性實驗
根據環境工程專業特色,設計綜合性實驗項目,開展針對性實踐教學,加深學生對環境工程專業的理解。比如:針對電廠化學專業,在學完分析化學試驗后開設了葉綠素測定、全鐵測定、二氧化硅測定、全堿度分析和磷酸鹽分析等水質全分析試驗,既加深學生對電廠給水專業知識的理解又在水質分析過程中,強化了常量分析的基礎操作,進一步培養基本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4.改善管理方式,打造開放型實驗中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南京工程學院積極資助大學生開展創新科研活動,通過專項經費支持鼓勵大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環境學院實驗中心積極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服務,積極整合實驗室資源,改善管理模式,專門開設科技創新實驗室,為學生提供玻璃儀器和小型實驗器材,協助購買藥品。開展傅里葉紅外分光廣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等大型儀器的操作培訓,使學生在充分理解儀器原理的基礎上可以熟練操作大型儀器。實驗室對學生的全方位開放,打造良好的服務氛圍,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5.建立新型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在教學評價上,既應重視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應重視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對學生的考核既重視理論知識考試,也應重視實踐動手能力考核,理論測試成績應該與實踐能力考核成績同等對待。例如: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活動、小發明、小制作等,參加科研課題,計入實踐能力考核成績中,這樣不僅保護了那些具有創新能力學生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更客觀、全面和切合實際地評價和考核學生。
6.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提高實踐教學教師的教學水平
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和精密儀器,提高實驗中心硬件水平,大力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以適應新的實踐教學的需求。環境工程學院通過中央與地方共建項目的建設,購入或建設煙氣脫硫試驗裝置、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水質全分析儀、總有機碳分析儀、熱重分析儀和元素分析儀等精密儀器,并以大型儀器為核心,設立實驗課程,安排課程實習,促進化學實踐教學。加大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有必要進行教師職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高教師綜合教學能力。此外,應加強教師與外界的交流,提供在職進修學習的機會,提高其科研水平和綜合能力水平,更好地服務于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
三、結束語
通過積極研討,認真修改人才培養計劃,制定系統化化學實踐教學大綱,優化實驗項目。加大實踐教學的經費投入,提高實踐教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可以解決環境工程專業化學實踐教學的問題,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操作能力,為培養創新能力和全面發展的應用性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劉獻鋒張長飛張東平單位:南京工程學院環境學院
作者:張懷紅 黃連榮 單位:鹽城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目前,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可以用各種各樣的物理或者化學方法制備出類似荷葉結構的自清潔的超疏水性材料,例如,當前研究得比較多的納米二氧化鈦材料就具有自清潔功能。把物理化學的抽象理論和生動的生活聯系起來,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書中的理論結合,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增強了學生對現代技術進步的驚嘆和想往。2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物理化學內容結合問題可以促進思維活動。可以通過“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引入新內容-解決問題的理論方法”這一思維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及讓他們思維進行創新活動。比如,在相平衡中學習固液平衡體系時,舉例在2008年南方雪災大雪過后,環衛工人為什么在大街上灑鹽水,以及在化工生產中為什么經常用鹽水溶液做冷凍液;在講到相圖在藥學中的應用時,舉例說明為什么用氯霉素與尿素形成低共熔混合物可以改善氯霉素的溶解和吸收;從江河入海處三角洲的形成讓學生進一步知道膠體的聚沉作用;從城市晚上的霓虹燈現象引出丁達爾效應;通過測定血液中紅細胞的電泳率就可判定人體的肝功能是否正常;從樹干的高度引入滲透壓的概念;從高壓鍋的使用聯系克-克方程。通過這些實例的闡述,可使學生加深印象,從而改善教學效果,使教與學產生共鳴[3]。通過這種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還可以讓學生們感覺到物理化學知識不再是書本上的純理論的東西。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效避免“空”對“空”的課堂說教,使學生體會到處處有“物理化學”,處處需要“物理化學”的真情實感,可將抽象理論變成有趣的解決問題的鑰匙。另外,我們也結合科研中的一些親身經歷來講解一些問題,促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師生間的共鳴及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開展各種形式的討論現代教育
理論告訴我們,教學方法已經由注重教法向注重學法轉變,這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大學時代所學的知識只是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更多的知識需要學習者日后持續不斷的自學來積累,所以,雖然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很重要,但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大學的學習過程來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和學習方法[4]。在物理化學教學中我們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激發和指導學生由被動的受體轉變為自主學習、積極思維的人。由于物理化學理論性和邏輯性強,相當一部分內容學生們難于直接開展討論,我們便注意引導學生分析熟知的典型事例,或從學生己有知識邏輯中提出問題,并提供討論問題所必須的感性材料和相關學科知識以及進一步思考問題的線索和依據,創造便于探索問題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熱力學第二定律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系統和環境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熱功轉換關系,我們以熱得快在暖水瓶中燒開水作為實例,這樣的實例是同學們熟悉的,便于同學們展開討論。暖水瓶相當于一絕熱恒容容器,其中盛有水,水中放有電阻絲,由電源給電阻絲供電。同一過程,如果分別以水和電阻絲作為系統,系統和環境問的熱功轉換是不同的。若以水為系統,由于水吸熱Q>0,水溫升高,則U>0,在加熱過程中水的體積變化很小,可近似認為體積功W=0;若以電阻絲為系統,由于電阻絲接受了電功,所以其W’>0,電阻絲將電功轉化為熱能,并放熱給水,所以Q<0,同時電阻絲溫度升高,則其U>0。將熟悉的生活實例作為討論題材,同學們不會感到陌生和抽象,討論起來有興趣。在介紹理想氣體的膨脹做功時,有些同學無法理解為什么經常會練習理想氣體膨脹和壓縮過程的體積功,鑒于此,我們布置了“汽車是如何奔跑的”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課后合資料。課上討論時,學生很有興趣。通過討論大家明確了早期的火車和輪船上用的蒸汽機是外燃機。利用燃料煤燃燒產生的熱,使水在高壓鍋爐內變為高溫、高壓水蒸汽,然后進入絕熱的氣缸膨脹,從而對外做功,而膨脹后的水蒸汽進入冷凝器降溫并凝結為水,循環使用。外燃機效率低、體積大。目前多用內燃機,內燃機是油或氣在氣缸中燃燒產生高溫、高壓氣體,氣體對外膨脹做功產生動力。相比之下,內燃機比外燃機的效率高。對于問題的創設可以考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形成適當難度梯度,并注意趣味性、藝術性和邏輯性。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以上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教學媒體日趨增多。由于計算機的人機交互功能以及它的圖、文、聲、色、光、動畫等強烈地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了以往物理化學教學枯燥的特點,讓一些抽象的或很難想像的現象變得形象、具體可感,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創造出最佳的學習環境和最好的教學效果[5]。例如:氣體膨脹過程、精餾過程、Langmuir吸附過程、丁達爾現象、滲透壓現象、結晶分離提純等,利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透過黑板、教材、掛圖等只能看到它們的平面圖或結構圖,學生所學內容與實際聯系不起來,感覺很枯燥。而利用PowerPoint和Flash將上述素材制成相應的課件,因其圖畫形象逼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講授起來輕松,學生也理解得很清楚。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以及網絡課程和網絡資源進行網絡環境教學,可以實現課堂教學中教與學的交互以及課程的互動教學,利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且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利于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6]。
一、環境工程專業化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對策
1.調整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系統化實踐教學體系
積極開展實踐教學研討活動,認真聽取教師和學生對化學實踐教學的意見,總結教學經驗,對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大綱進行修改。調整不合理的實踐教學內容,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建立系統化實踐教學體系,并制訂完善的實踐教學授課計劃,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環境學院組織教師和學生,對無機和分析化學實驗開展研討活動,總結教學中的優點和經驗教訓,如:無機化學實驗原來設計為實驗周教學,在一個星期內連續進行五個獨立的單元教學實驗,由于實驗任務安排過于集中,學生對教學內容難以理解,教學效果較差。經過認真調研,把實驗周教學改為課內試驗,學習完基礎理論之后立即開展實驗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取得較好的實踐教學效果。積極調整實驗教學內容,例如:在無機與分析化學實驗課中開設有“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實驗,由于該實驗屬于微量分析實驗,用到朗伯-比爾定律,并且要配制標準曲線,用到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大一學生沒有學到儀器分析相關的理論知識,在課堂講授后無法理解實驗原理,教學效果很差。我院把“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更改為“EDTA標準溶液的配制與自來水硬度的測定”,既用到分析化學的理論知識又和水的硬度測定相結合,加深了對絡合滴定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常量分析的基本操作能力。
2.注重基礎操作能力的培養
經過調查發現:30%~45%的環境工程專業高中階段只學習過1年的化學,幾乎沒有上化學實驗課程,基礎操作能力普遍較差。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環境學院把基礎操作能力的培養作為實踐教學的重點,如:在無機化學實驗課程中,在硫酸亞鐵銨的制備與純度分析實驗中進行稱量、量取、加熱、常規過濾、減壓過濾和蒸發結晶等基礎操作的講解,教師親手示范,講解動作要領,使學生掌握操作要領。在后繼實驗課中,對相同的操作加以強化練習,學生操作不規范之處,一一加以糾正。有機實驗課中,講解蒸餾、精餾、回流和分液等基礎操作,要求學生掌握阿貝折光儀、旋轉蒸發儀、顯微熔點儀等設備的使用原理及操作方法。在后繼的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儀器分析實驗課程中對學生的基礎操作進一步進行強化和提高。這種重視基礎操作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教學效率。
3.結合環境工程專業特色,開設綜合性實驗
根據環境工程專業特色,設計綜合性實驗項目,開展針對性實踐教學,加深學生對環境工程專業的理解。比如:針對電廠化學專業,在學完分析化學試驗后開設了葉綠素測定、全鐵測定、二氧化硅測定、全堿度分析和磷酸鹽分析等水質全分析試驗,既加深學生對電廠給水專業知識的理解又在水質分析過程中,強化了常量分析的基礎操作,進一步培養基本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4.改善管理方式,打造開放型實驗中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南京工程學院積極資助大學生開展創新科研活動,通過專項經費支持鼓勵大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環境學院實驗中心積極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服務,積極整合實驗室資源,改善管理模式,專門開設科技創新實驗室,為學生提供玻璃儀器和小型實驗器材,協助購買藥品。開展傅里葉紅外分光廣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等大型儀器的操作培訓,使學生在充分理解儀器原理的基礎上可以熟練操作大型儀器。實驗室對學生的全方位開放,打造良好的服務氛圍,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5.建立新型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在教學評價上,既應重視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應重視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對學生的考核既重視理論知識考試,也應重視實踐動手能力考核,理論測試成績應該與實踐能力考核成績同等對待。例如:學生參加各類科技競賽活動、小發明、小制作等,參加科研課題,計入實踐能力考核成績中,這樣不僅保護了那些具有創新能力學生的積極性,也有利于更客觀、全面和切合實際地評價和考核學生。
6.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提高實踐教學教師的教學水平
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和精密儀器,提高實驗中心硬件水平,大力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以適應新的實踐教學的需求。環境工程學院通過中央與地方共建項目的建設,購入或建設煙氣脫硫試驗裝置、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水質全分析儀、總有機碳分析儀、熱重分析儀和元素分析儀等精密儀器,并以大型儀器為核心,設立實驗課程,安排課程實習,促進化學實踐教學。加大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有必要進行教師職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高教師綜合教學能力。此外,應加強教師與外界的交流,提供在職進修學習的機會,提高其科研水平和綜合能力水平,更好地服務于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
二、結束語
通過積極研討,認真修改人才培養計劃,制定系統化化學實踐教學大綱,優化實驗項目。加大實踐教學的經費投入,提高實踐教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可以解決環境工程專業化學實踐教學的問題,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操作能力,為培養創新能力和全面發展的應用性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劉獻鋒 張長飛 張東平單位:南京工程學院環境學院
環境工程專業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思路
依據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目標,按照“基礎-應用-開放”的思路,建立了“三模塊”的課程體系;實驗教學內容改革充分考慮環境工程專業特點,通過優化整合實驗項目,力求體現化學實驗技術在環境工程專業中的具體應用;增加研究型開放性實驗,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建立環境工程專業基礎化學“三模塊”實驗課程體系
打破了傳統按四大化學各自組成實驗的教學模式,重新進行規劃設計,組成在化學一級學科水平上的獨立的基礎化學實驗課程體系,并由三個模塊構成。
1公共基礎模塊
凸顯基礎性,充分考慮化學實驗技術的共性要求,突出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訓練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地位。對應課程《基礎化學實驗Ⅰ》,32學時,第1學期開設。
2方向應用模塊
凸顯應用性,設置與環境工程專業方向緊密相關的實驗項目,不僅增加學生專業興趣,而且更強調實驗技術的在環境工程專業中的應用,適應專業人才培養定位與要求。對應課程《基礎化學實驗Ⅱ》,48學時,第2學期開設。
3拓展開放模塊
凸顯開放性,強調化學技術拓展,培養環境工程專業學生化學實驗技術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注重與實驗開放平臺相結合,實驗項目以綜合型、設計型和研究創新為主,突出化學實驗技術的實際應用。對應課程《基礎化學實驗Ⅲ》,16學時,第3~4學期開設,
更新環境工程專業基礎化學實驗項目,優化實驗內容
1《基礎化學實驗Ⅰ》實驗內容設計
本模塊實驗重點是培養和強化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學生一般化學原理的實驗方法和一般分析問題的能力。如玻璃儀器的洗滌、物質的稱量、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物質的分離與純化、電導儀和分光光度計等基礎儀器的使用等。在教學過程中須嚴格強調這些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規范性。《基礎化學實驗Ⅰ》實驗項目設計見表1。
2《基礎化學實驗Ⅱ》實驗內容設計
本模塊盡量設置環境工程專業結合緊密的實驗,體現實驗技能的應用和實驗內容的拓展。針對環境工程專業特點,實驗項目以環境分析化學實驗為主,突出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技術在環境科學中的應用。比如,“廢水中鉛含量的測定”、“水樣中化學耗氧量的測定”、“溶解氧的測定”、“鉬酸銨分光光度法測磷部”等實驗以環境污染指標為測定對象;通過開設“氣相色譜法測定酚類組分的分析”、“用反相液相色譜法分離芳香烴”、“廢水中鉛含量的測定”等實驗項目,讓學生掌握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操作方法及其在環境化學分析中的具體應用;通過開設“有機染料廢水柱層析分離”、“陽離子交換樹脂交換容量的測定”等實驗,讓學生掌握環境污染物處理及分析方法。《基礎化學實驗Ⅱ》實驗項目設計見表2。
3《基礎化學實驗Ⅲ》實驗內容設計
該模塊實驗主要來源于科學研究和生產實際,以綜合設計型和研究創新型實驗為主,學生可以結合專業特點和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3~4個開放性實驗項目來進一步拓展實驗技能。在方案設計階段學生通過查詢大量科技文獻,了解該領域研究熱點、研究難點及最新技術發展趨勢等信息,從實踐效果來看,可以把學生引向科學研究和生產實際的前沿領域,激發學生研究探索熱情和創造性。《基礎化學實驗Ⅲ》實驗項目內容設計見表3。
實踐效果與展望
通過近3年的改革與實踐,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基礎化學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由于實驗內容強調與專業實驗相結合并求體現化學實驗技術在環境工程專業中的具體應用,學生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操作技能、創新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問題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從而最終實現學生以被動實驗為主向主動實驗為主的轉變,實現以常規儀器實驗為主向大型現代儀器實驗為主的轉變,實現由驗證型實驗為主向綜合型、設計型和專業特色型實驗為主的轉變。
作者:王崇均傅敏古昌紅吳四維林兵單位:重慶工商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摘要:從化學植筋的施工方法和質量控制、化學植筋的質量檢查與驗收、化學植筋錨固承載力的現場檢驗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化學植筋的質量控制。
關鍵詞:建筑工程;化學植筋;質量控制
建筑工程化學植筋,簡稱植筋,又叫種筋,是目前工程上的一種后錨固連接技術。化學植筋在框架結構與填充墻的連接;磚混結構混凝土柱、梁與后砌墻體的拉結;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板、梁結構調整的鋼筋補強;以及房屋建筑的抗震加固和建筑裝修中得到廣泛采用。
化學植筋后錨固相對于鋼筋預埋(即先錨固),具有施工方便,使用靈活等優點,其連接技術得到較快發展,已成為目前不可缺少的一種新型施工技術。其工程原理是:在已有的混凝土結構或構件上根據工程擬需用的拉結鋼筋位置,鉆適當的鉆孔和深度,用高強度的化學粘合劑,使拉結鋼筋或螺桿等與混凝土通過粘結達到鎖鍵植筋作用。化學植筋不會產生植筋位移,其密封性能好,也無需作防水處理。由于其通過化學粘合固定,不會對基層產生膨脹破壞,更適合邊距、間距小的部位的拉結需要。施工簡便迅速,是建筑工程中鋼筋混凝土結構加固、結構變更、追加連結的最有效的方法。
化學植筋,其工程原理不復雜,施工工藝簡單,但拉結植筋對建筑工程的質量、房屋抗震設防非常重要,涉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必須對其施工工藝、工程質量給予高度的重視。
實際工程中,常出現植筋定位不準確、孔深和孔徑不足、鉆孔不清理、數量不足、錨固膠的質量達不到規范要求;錨固后現場拉拔檢測結果不合格等質量問題。因此,必須十分重視化學植筋的施工工藝和施工過程,加強錨固質量檢查與驗收,確保建筑工程化學植筋的工程質量。
1化學植筋的施工方法和質量控制
1.1鉆孔和質量控制。(1)施工前的準備:熟悉施工圖要求,認真清理干凈結構表面,按圖紙要求,準確放線標明鋼筋錨固點的鉆孔位置,鉆孔位置標明后由現場質量負責人驗收。(2)孔徑及錨固深度:根據鋼筋或螺栓的錨固位置,確定成孔的直徑及錨固深度。若孔位處有受力鋼筋,鉆孔位置可適當調整,但均應植在箍筋內側或分布筋內側(若產生廢孔,應清凈廢孔后用植筋膠填實)。鉆孔直徑為D+4~10mm(小直徑鋼筋取低值,大直徑鋼筋取高值),同時,最小錨固深度應滿足《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25:90)和《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JGJl45-2004的要求。
1.2錨固孔的清孔。(1)鉆孔完成后,將孔周圍半徑0.5米范圍內灰塵清理干凈。用氣泵和毛刷清孔,要作到三吹兩刷,清刷完畢后,用棉絲沾丙酮液清刷孔洞內壁,使鉆孔洞內達到清潔干燥;如遇較潮濕的情況,還須用加熱棒,進行干燥處理。(2)若為水鉆孔,用清水將孔內泥漿沖刷干凈,用棉絲將孔擦凈,等孔晾干、干燥后(可用加熱棒進行干燥處理),再進行下一道工序。(3)鉆孔工作完后,用干凈棉絲將清潔過的孔洞封堵,防止灰塵和異物落入。(4)現場質量負責人檢查清孔工作,請監理驗收,做好隱檢記錄。
1.3拉結鋼筋清理。(1)在鋼筋端部相應位置上做好標記,標示出除銹清理的長度范圍(除銹清理的長度大于錨固深度50mm)。(2)用磨光機或用鋼絲刷將除銹清理長度內的鋼筋表面打磨出金屬光澤為止。(3)將除銹清理好的鋼筋加墊整齊碼放在干燥處。(4)用棉絲蘸丙酮,將除銹清理長度范圍內的鋼筋表面擦拭干凈,將所有處理好的鋼筋碼放整齊。(5)拉結鋼筋清理完,報請現場質量負責人檢查。
1.4鋼筋埋植。(1)鋼筋錨固用膠的配制和使用方法,按照錨固用膠產品說明,并根據現場技術質量負責人要求,按比例配制且攪拌均勻。(2)盲孔鋼筋埋植:先將錨固用膠注入孔深2/3;將處理好的鋼筋的除銹清理端朝向孔洞,邊向同一方向旋轉,邊緩慢將鋼筋插入洞內,直至到達孔的洞底部為止。插筋到底,如無錨固膠從孔內溢出,說明注膠量不夠,須將鋼筋拔出,重新注膠,再次插入鋼筋,直至有錨固膠溢出洞口為止。(3)通孔鋼筋埋植:先將處理好的鋼筋插入孔內,孔的兩端用環氧砂漿封堵(封堵時,須在一端留出注膠孔,另一端留出出氣孔);待環氧砂漿凝固后進行高壓注膠。將配制好的錨固用膠裝入打膠筒內,安裝打膠嘴;將錨固用膠通過注膠孔注入孔洞內,直至另一端出氣孔溢出膠為止;然后,用環氧砂漿或其它材料將注膠孔及出氣孔封堵死。(4)垂直通孔植筋:方法同通孔鋼筋埋植,只是注膠時應從孔底部的注膠口向上注膠,以孔上部出氣口出膠為止。(5)已埋植好的鋼筋要做好保護工作,埋植完成,掛明顯標志牌,以防錨固膠在固化時間內,鋼筋被搖擺動或碰撞,影響埋植的效果。(6)用棉絲蘸少許丙酮,清理孔周圍遺留的膠,清理工作面的垃圾。(7)植筋膠有一個固化過程,具體時間以植筋膠的品種而定,在錨固用膠固化前,應對埋植好的鋼筋進行必要的圍擋保護。(8)鋼筋埋植工作完成,報請現場質量負責人檢查驗收。
1.5施工中需注意的事項。(1)植筋膠在每次使用前應檢查包裝桶內膠有無沉淀現象。(2)施工過程中要注意:孔內塵屑是否清凈、鋼筋是否除銹、植筋膠配合比是否準確、攪拌是否均勻。孔內植筋膠是否密實充溢,決定錨固效果的好壞,要特別注意。(3)施工現場溫度過低時,應對植筋膠及錨固位置預熱。2化學植筋的質量檢查與驗收
2.1植筋施工時必須嚴格遵守《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和《混凝土結構后錨固技術規程》的施工要求進行施工。
2.2鉆孔位置中心線偏差應符合規定、深度不得低于設計要求。
2.3植筋數量不得低于設計數量。
2.4如受結構構件的尺寸、鋼筋、預埋件等影響,鉆孔位置、深度、數量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及時向監理、設計單位反映,做相應的調整。
2.5嚴格按照施工圖和相關規范的質量要求進行施工。
2.6各項技術指標應達到規范規定的數值。
2.7錨固用膠應有產品合格證,質量要有保證。
2.8鋼筋錨固工作完成后,自檢合格,并填寫分項工程報驗單報請監理、總包單位驗收。
3化學植筋錨固承載力的現場檢驗方法
3.1基本規定。(1)混凝土結構后錨固工程質量,應進行抗拔承載力的現場檢驗。(2)錨固抗拔承載力現場檢驗可分為非破壞性檢驗和破壞性檢驗。對于一般結構及非結構構件,可采用非破壞性檢驗;對于重要結構構件及生命線工程非結構構件,應采用破壞性檢驗。
3.2試樣選取。(1)錨固抗拔承載力現場非破壞性檢驗采用隨機抽樣辦法取樣。(2)同規格,同型號,基本相同部位的錨栓組成一個檢驗批。抽樣數量按每批錨栓總數的l‰計算,且不少于3根。
3.3檢驗方法。(1)加荷設備支撐環內徑D0。應滿足下述要求:化學植筋D0≥max(12d,250mm)。(2)錨栓抗拔檢驗可選用以下兩種加荷方法:a.連續加載:以勻速加載至設定荷載或錨固破壞,總加荷時間為23分鐘。b.分級加載:以預計極限荷載的10%為一級,逐級加荷,每級荷載保持1~2分鐘,至設定荷載或錨固破壞。
3.4檢驗結果評定。(1)非破壞性檢驗荷載下,以混凝土基材無裂縫、錨栓或植筋無滑移等宏觀裂損現象,且2min持荷期間荷載降低不大于5%時為合格。當非破壞性檢驗為不合格時,應另抽不少于3個錨栓做破壞性檢驗判斷。(2)對于破壞性檢驗,該批錨栓的極限抗拔力滿足規范的要求。
3.5常見的幾種破壞形式。(1)混凝土錐體破壞;化學植筋受拉時混凝土基材形成倒錐體破壞形式。(2)混合型破壞:化學植筋受拉時形成以基材混凝土錐體及深部粘結拔出的組合破壞形式。(3)膠筋界面破壞:化學值筋粘結型錨栓受拉時,沿膠粘劑與混凝土孔壁界面的拔出破壞形式。
建筑工程化學植筋,是一種便捷、使用靈活、成本低、質量可靠的新型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得到較快的推廣和發展。也因為其在建筑結構中的重要作用,應該對其設計、施工、檢測個各環節的工程質量給予充分的重視。目前專業的化學植筋人員較少,人員素質也有待提高。應該加強從業人員的技術規范培訓,重視施工過程的管理,加強工程質量檢測,使這項新型施工技術得到更快更好的推廣和運用。
如今,化學實驗教學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傳授知識和技能、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提高創新意識與能力、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的有效形式,更是服務社會的一種重要試驗手段。分析化學實驗的應用性、實踐性較強,它對于學生獲取新知識、實現知識和能力的轉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2]。目前,環境問題頻頻發生,社會對研究環境方面的人士寄予“厚望”,希望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研究并解決其中的問題。因此,培養環境工程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職責。而從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方面,可以與環境學科融合,做出一些方面的改革或改進。文章融合環境工程專業的理論知識對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提出改革,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技術能力,為分析化學和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提供參考,為新世紀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定的指導方法。
1結合環境專業特點,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傳統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單調,驗證性實驗多,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少[3],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受到了影響,極大地限制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如果實驗教學以社會關注的環境問題為背景,將相關科研項目引入到實驗教學中,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優化實驗教學內容,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培養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能力,還將引起學生的科研興趣[4],促進了分析實驗教學與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例如,河池學院教師申請了有關廣西南丹礦區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項目,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將項目中測定礦區中的微量重金屬銅和鋅含量引入其中。先向學生介紹銅和鋅的物化學性質,及其對環境的污染、危害等。然后簡單介紹南丹礦區重金屬污染的情況,銅鋅的監測方法,可選用絡合滴定法,也可選用原子吸收法,教師順著科研的思路進行講解,然后對其測定過程進行講解與演示。這樣,學生從中學習到了滴定法中的絡合滴定,以及儀器分析法中的原子吸收法的設備和操作方法等等,對該測定的過程中不僅產生了較多的興趣,還接觸了科研項目,將知識學以致用,為以后的畢業設計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2增加環境方面的綜合設計性實驗,提升學生綜合實驗素質
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性實驗技能,來提高扎實的專業基礎素質。另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和創新能力,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的設定。基礎性實驗技能是片段式的,大多是驗證性的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可將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者與本課程相關的課程知識有機地綜合在一個實驗當中,從而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擴大化,更高效地去理解、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提升學生的綜合實驗素質[5]。例如,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可以結合河池學院承擔的廣西東蘭坡壕湖的水質監測項目,開設對其水質科學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研究。教師可根據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及實驗方法,設計“水體特性分析與質量評價”、“坡壕湖水質測定與建模”等實驗。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和有關書籍設計實驗方案,獨立完成實驗,寫出實驗報告。有時候不可能一次成功,在多次的失敗與嘗試中找到最佳的方案,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探索性,自覺性,提高了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環境監測的主動性
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環節中,學生初次接觸的儀器較多,缺少感性認識,針對這種現狀,有時候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無不是一種好的方法。比如多媒體。科技的進步使得多媒體教學普遍進入課堂中,是現代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相比傳統的黑板板書的教學,多媒體減少了課堂的板書量與板書花費的大量時間,同時可以通過圖片、動畫、錄像、視頻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像分析化學實驗中,學習分光光度計的使用時,教學可以以對亞硝酸標準溶液系列進行測定相應的吸光度為例,而這也是測定環境空氣中氮氧化物實驗的一部分。教學過程中可以先從大氣中氮氧化物講起,介紹其測定方法,若選用甲醛吸收法時,教師對實驗原理和過程予以講解,通過視頻讓學生感性地認識大氣采樣器,觀看采樣器進行氮氧化物的采樣,規范操作步驟,然后通過動畫演示如何將配置標準溶液,以及標準溶液以及樣品溶液的吸光值在分光光度計中測定的過程,同時對關鍵步驟不斷強調,以及強調一些注意的事項。整個過程顯得內容充實,拓寬了學生的環境知識面,全面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再比如現代教學手段中的實地參觀考察。這項過程是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相結合的過程,可開闊學生的環境視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實驗教學中,有些大型儀器是模擬工業企業設計的,教師應參與指導學生到校外實習,在認識實習階段以調查為主,在中期實習和生產實習階段,帶領學生去參觀,由實習單位負責人給學生進行細致地講解,讓學生系統地認識設備,掌握設備的完整操作流程,把課堂知識與生產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
4舉辦實驗技能競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綠色化學理念
分析化學實驗操作技能是得到分析數據的基礎,也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關鍵[6]。盡管努力提高學生實驗的研究性和綜合性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視了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平常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弱等現象。為了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強化環保意識,可以開展以競賽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強化綠色化學理念。這種技能競賽是面向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選擇監測污染物為對象,尤其是對污染元素的定性和常量組分的定量分析,來真實地反映學生對基本分析化學操作和基礎理論的掌握情況,找出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使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提高質量[7];同時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動手能力,加強學生理解化學原理理論,一舉兩得。在競賽中可適當增加一些綠色化學的知識點,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綠色化學理念。
5結語
通過以上提出的實驗教學改革,可以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性和應用性能力。通過與環境工程學科的融合,堅持實驗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對學生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方向,并不斷積累經驗,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會更上一個新的臺階,會更好地服務社會,為環境保護工作做出一份努力。
作者:齊國翠 單位:河池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摘 要:工程化學是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課程教學質量對學生今后工作的影響極大。任課教師要根據高職或三本大學生的培養目標、知識體系結構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從選擇和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化學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廣泛涉獵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果、新材料、新技術及環保技術新進展,確定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和總結出科學教學方法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工程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工程化學》是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一門重要專業必修基礎課程。學習工程化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建立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的觀點,提高大學生化學方面的基本素質和專業創新能力。力求從化學原理上弄清楚化學研究對象是原子和分子等結合態單元,各種建筑材料均由原子結合態單元組成的事實。一方面要求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接受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認識到化學在土木工程專業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求他們能從化學的角度更多地認識材料、能源、信息、環境、生命等科學技術在土木工程具體實踐中的作用。要順利達到上述教學目標,可通過實例教學手段來增強大學生的宏觀認識,通過工程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來不斷探索和深入研究,才能找到適合高職院校和三本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最佳的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一、工程化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工程化學》課程是高等學校非化學、化工類各專業培養現代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必修專業基礎課程。《工程化學》從物質的化學組成、化學結構和化學反應出發密切聯系現代工程技術中遇到的化學問題,如材料的選擇和壽命、環境的污染和保護、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信息的傳遞和生命科學發展等問題。深入淺出地介紹有現實應用價值和有潛在應用價值的化學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能有意識地運用化學的觀點去思考、認識和解決問題。
《工程化學》課堂教學必須以化學原理為經,通過對物質的化學組成、化學結構和化學反應三條主線進行系列分析、探討和摸索其內在規律來展開教學活動,突出化學知識在實際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化學在土木建筑工程實際應用為緯,從材料、能源、環境、信息和生命五個領域入手,突出化學原理、化學知識在土木工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化學與土木工程學的相互滲透、相互聯系和相互柔合。
《工程化學》課堂教學在選擇教材體系和教材內容上的取舍,要突破化學學科的框架和體系,要根據土木工程建筑專業學生未來工作實際需要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來組織和取舍教學內容;課任教師在備課時要注重基礎、突出重點和有利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采取有利于課程教學需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給教師留下更大的空間,特別是在聯系實際把教學搞活方面提供了方便。
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教材選擇是選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并根據高職院院校學生的實際,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要不斷置換、積累和融入最新和最先進化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突破傳統教材的局限,進一步解決了《工程化學》教學理論與實際相脫離的現象,將《工程化學》理論知識與土木工程建設實際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采用滲透、交叉的方式處理好兩者關系。
目前,國內外已經開發出了不少《工程化學》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其中不少為《工程化學》精品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但是,針對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則非常少見,急切需要教學研究和管理部門加大《工程化學》課程課教學課件開發力度,開發出適合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課程多媒體教學課件來滿足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課程課堂教學需求。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建筑材料等行業技術的發展的最新成果,不斷更新和優化《工程化學》課程資源體系,同時要加強新常態下《工程化學》課程課堂教學更為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只有通過高職院校《工程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才能建立該課程科學地、完整的和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才能科學地制定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課程課堂教學實施方案,最終實現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課程資源體系的科學配置,提升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優化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化學知識結構和涵養。
二、工程化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力量薄弱
《工程化學》課程雖然是土木工程專業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值得注意的是,課任教師的來源,往往不是本院(系)教師,更多地來自化學化工學院和校外,學院(系)如果有自己的《工程化學》專任教也是極為少數,這校的師資配置,存在以下幾個明顯的缺陷,首先從化學化工學院(系)來的教師由于受化學化工學院實際工作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偏重理論和偏重化學知識的教學,往往和土木工程專業的實際需求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校外聘請的教師更多是通過關系介紹而來,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一時也難以評定;三是學院(系)自己的專任教師由于是個別現象,集體備課共同研習教學經驗的機會必然稀少,難以做到,互相提醒,互相幫助,最終影響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第四,缺少傳幫帶,總是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來獨自探索該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因此,師資力量配置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工程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材內容局限
通過對國內大多數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課程教材選擇情況的統計結果表明,大多數高校采用由浙江大學陳林根主編的“十二、五”規劃《工程化學基礎》教材。由于陳林根主編的《工程化學基礎》教材本身不是針對高校單一的土木工程專業編寫的,而是面對整個非化學、化工工程系列專業為對象而編寫,故教材內容雖然也涵蓋了土木工程類專業所需要的內容,不僅知識面涉及廣,而且從理論到應用自成體系。但是,正因為如此才難以凸顯土木工程專業所需要的相對全面的建筑材料的結構及相關知識內容,據分析可知該教材相對土木工程專業存在不少關聯度不大的內容。其次,教材教法缺乏實驗演示實例教學模式。內容需要更新和優化,教學方法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要根據學校不同層次和學生不同基礎進行可行性改革。
(三)教學脫離實際
不少高職院校教師受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受學校工作重心導向的影響,如有些學校特別重視科研工作,制定了很有誘惑力的傾斜政策,主要是對科研成果的獎勵幅度較大,導致不少教師花大量的時間放在自己并不善長的科學研究上。而必須用在履行崗位職責認真鉆研教材,潛心備課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很有限,嚴重影響了優質課或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導致不少人在思想認識出現滑坡,錯誤地認為課堂教學對一名課任教師來說已經不是第一要務,而只是一種義務,故此不少教師很少把課堂教學當作一名教師的第一責任。不少教師在處理課堂教學內容時,很少做深入地調查研究工作,對本專業學生具體需要什么并不清楚,故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課堂教學與專業實際需要相差甚遠,這是新常態下高校教學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必須引起教學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問題。
(四)教學模式刻板
據對高職院校當前教學現狀的調查了解和分析評估,不難發現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模式不僅呆板而且缺少生氣,不少年青教師只能照著課件上課,對教學課件的依賴程度相當嚴重,幾乎到了沒有課件就沒有辦法上課的狀況。有些教師板書也缺少必要的演示和推論,教師的示范作用受到較大的限制。這種教學模式,很難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效果不好。
(五)教學手段單一
雖然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大大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為豐富了教師課堂教學手段,實現了超時空和空間的知識傳送。但是,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不少年輕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層次偏低,實際應用停留在較低的層次,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同時又失去了傳統教學優勢,教學手段顯得十分單一,對課堂教學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六)實驗教學缺乏
《工程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專業基礎學科,因此,必須配置相應的實驗教學用場地和設備。高校土木工程專業開設《工程化學》課程,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開設與教材內容關系密切的實驗課程教學,通過科學實驗來證實化學原理,通過實驗教學讓學生有個直觀和感性的認識。但是,不能不看到,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課程很少設置實驗教學課程,基本上是采用課堂理論教學模式,使得《工程化學》課程教學不能取得真正的教學效果,學生也沒有親身的感受,影響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三、工程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優化師資力量
《工程化學》和其他學科一樣,在教學上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師資力量是首要問題,因此,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課程師資是否科學配置也是教學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內容,嚴把師資師進口關,在引進師資時,必須注意從畢業學校、所學專業、學業成績和思想品行都應列入考核范圍內。一方面要盡可能招收優秀的985學校的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可考慮從外聘教師中擇優選擇,從這個方面考慮就要注意事項高校本專業專任教師名師中選擇優秀的《工程化學》課任教師,外聘專業課任教師一定要做到寧缺勿濫,杜絕引入教學能力差、責任心不強、水平一般,沒有發展潛力和空間的師資。第三是學校要創造良好的進修條件,將在職在崗的《工程化學》課任教師送到條件好的、《工程化學》專業教學、科研水平高特別是建立了精品課教學基地的高校培訓,從高位切入,大幅度提升專任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從根本上優化《工程化學》師資力量。
(二)精練課程內容
目前,可供選擇的《工程化學》教材不乏精品,但是在用于高職院校三本院校土木工程專業時,就存在明顯的取舍問題,因為每一部教材,在編寫時都是根據編者學校學生的專業性質組織實施的,內容分布較全、較廣,不僅有化學基本原理,也涉及到化學基本粒子的性質和結構知識,同時也和物質的具體應用關系密切,特別是材料的性質和應用較為全面和具體。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增減完全取決于教師對學生需求的把握。為了實現對教材的科學地處置,教師必須熟悉教材、熟悉學生所學專業的實際需求,花時間精講課程內容。
(三)深入聯系實際
《工程化學》課程教學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需要有師德修為和職業道德素養,因此必須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不僅要抓好業務工作,更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宣傳和普及《高等教育法》,依法辦學,要教育教師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全身心投入學校的教學事業之中。高職院校應該時刻把握正確的教育方向,把人才培養工作列為學校工作第一要務抓好落實。任何時候都不能沖擊正常的教學工作,為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學校要審時度勢,抓住教師的心理動態,采取積極各種有效措施鼓勵教師愛崗敬業,認真履行好教師的崗位職責,建立符合高校實際的激勵機制,促使每一位教師都成為本專業的行家里手,把每一門課程盡可能建設成為精品課程,把每一堂課都成為示范課,這樣《工程化學》課堂教學也將獲得成功,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
(四)優化教學模式
《工程化學》課程教師要根據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特點,認真鉆研課程內容,分析上課對象的特點和基礎條件,采取合理的工作模式,以傳統教學模式為基礎,積極學習和掌握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根據課堂實際需要大力改革和優化現有的課程教學模式。
(五)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工程化學》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明顯的缺陷就是理論分析不易展開,推理過程過于復雜,不利用大學生學習吸收和消化,教師的黑板演示時間過長,工作量大,效果反而不好,學生也學得很累,教師也很累。而現代多媒體教學可通過光、電、聲、像和動漫等技術手段,將復雜難以理解的數字公式做到直觀化、形象化和具體化,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但其中也存在明顯不足,師生之間的聯系淡薄了,教學互動環節往往也被忽略了,不少利用多媒體手段教學的教師錯誤地認為只要做好多媒體課件,課堂教學就不成問題的錯誤認識,離開了多媒體就不知如何上課了。對不少青年教師來說,不是個例,可見這一問題必須引起教學管理部門的重視。
(六)密切學生的實際開展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工程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課程內容設計好易于開展的化學實驗活動,通過親身經歷化學實驗整個過程,加深同學們對原理及過程的認識和理解。
工程化學課任教師綜合素質如何,靈活掌控課堂教學的能力如何是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只有課任教師熟悉高職院校土木工程專業整體知識結構體系和工作實踐的經歷,才能對工程化學上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把握恰當,將土木工程專學業所必須認識和了的相關化學原理和各種各樣建筑材料的有一個客觀的了解,客觀地說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只要掌握普遍性的化學知識和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就完成了課程的教學任務,完善了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其順利開展專業工作奠定堅實的化學基礎。
摘要:基于“產―學―研”高校創新平臺,構筑本科生集中授課與個性化學習相結合的辦學模式,旨在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通過“產―學―研”與教師的科研相結合,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加強實踐教學來突出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鑒于此,本文以深藍學院的《工程化學》新課程教改為契機,從課程體系與教師隊伍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實行重點章節“模塊化”、解決問題“模型化”、專業問題“形象化、實踐化”、工程實踐與案例教學并進的教學形式來彰顯機械化工專業的特色。實踐表明,《工程化學》新課程改革遵循“產―學―研”模式的教學改革,教學效果顯著提高。同時,有利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還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實踐中及學術問題的思考,全面推進“產―學―研”模式的課程教改。
關鍵詞:“產―學―研”模式;工程化學;課程教改;教學實踐;深藍學院
鑒于目前高校教學型的辦學模式,考慮到本科生就業難以及現代社會對技能性人才的需求,2015年教育部啟動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宗旨是面向工程應用培養創新專技人才。一直以來,高校習慣以“灌輸―填鴨式”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致使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受到束縛,培養出來的學生已不再適應用工單位的職業要求。針對上述問題,高等教育須審時度勢,重新定位是培養科技人才還是培養工程技能人才,以便對自身的辦學模式及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改革[1,2]。教學工作是學校的首要工作,但高等學校的辦學思路要脫離傳統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與時俱進,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辦學模式。隨著技術發展和創新形態演變,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正致力于向“產―學―研”教學模式轉變。
何為“產―學―研”教學模式?“產―學―研”即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等相互配合,優勢互補,形成強大的研發、教學、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通常是以企業技術為向導,以科研院所供給為合作方式,為科技創新服務,促進科研成果轉變,其實質是促進技術創新所需各種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3-5]。本文以江蘇科技大學深藍學院《工程化學》教改課程為藍本,立足于教學課程與科研相結合,以激發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尋求科學問題為出發點,應用專業知識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進一步分析了“產―學―研”模式在新形勢下對高校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畝探討出一條在學術科研與實踐技能背景下的新型教學形態。
一、“產―學―研”高校教學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國企業職工文化素質,技術水平較低,已成為生產效率不高的重要制約因素,目前僅有少數國有大型企業開始重視崗位培訓,把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同培養人才結合起來,使企業產品更新快。這說明“產―學―研結合”也是發展生產力,是提高勞動效率的客觀要求。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環節,以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反映了“產―學―研結合”的重要性。當前,中國正積極而慎重地推進“產―學―研結合”,其宗旨是通過企業、高校學校和科研單位緊密結合、有針對性地培養專技人才,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產―學―研結合”戰略性課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加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然而,受傳統私塾教育的影響,中國高等教育一直遵循老師的“教”為主的教學模式。現如今,實踐是創新之源,實踐教學是課堂理論教學的外延,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手段,學生在實踐中直接獲取工程實際經驗來達到學習的目的,遠比僅僅聆聽教師關于書本知識的介紹和講解理解得更深刻,實踐教學起到了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產―學―研”模式的教學便是一種新的教育形式,是一條兼顧理論專業學習與技能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思想,是在“教育產業化”、“教育社會化”“教育戰略性”等觀念上產生的。已有部分大專院校進行了一些嘗試,如實行“3+1“制(學制4年,學生前3年在校學習基礎理論,1年在有資質的實習單位進行專業實踐);又比如,一些大學借鑒了研究所的培養模式,對碩士研究生進行“訂單式”培養;此類改革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體現了我國“產―學―研結合”教育的多種途徑和美好前景。
二、“產―學―研”高校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基于“產―學―研”模式的高校教學改革,居于首位的是“產”,何為“產”?“產”即是企業的市場經濟,企業尋求技術以及理念方面的新型合作,以科研院所、高校科研成果輸出作為企業發展的推動力,從而使得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為科研院所提供實習基地和人才開發的資源。在當代“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中,“產”是一種聯合與互通,使企業和高校之間能夠做到以技術和理念的輸入與輸出,讓“產”成為“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原動力。同時,教師應重視校企間的科研工作,當取得較好的科研成果時,可進一步將成果服務于地方,與當地企業進行密切合作,進行優勢互補,共同承擔一些科研項目。更多的情況下,是學校和(合作)企業共同創造條件,為教師更好地“教”和學生實踐性地“學”提供教學基地,促進“產、學”的有機結合[6]。實現實踐教學,不僅要有一流的實踐基地和科研設備,更需要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支責任心強、水平高和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能在指導過程中熟悉企業生產過程,洞悉生產工藝不足,在成品開發、工藝等方面做出技術改進,并開展科研攻關,著重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職業素養。“產―學―研”高校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其次,是“學”的層面。“學”即是高校對人才的教學培養,是高等學校的本職所在。強化基礎教學,觸發創造性思維,積極創造實踐機會,意在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是當前眾多高校改革的方向。牢牢把握“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廣泛開展“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的教學模式。同時,教師要認清任何一門課程都有其特點,必須把握住定位,是理論課程還是專業實踐課程。比如《工程化學》這是一門專業基礎課(大一新生課),由于章節間連續性差,理論性強,且部分章節偏于工程實踐性。于是教研室討論決定,重點章節“模塊化”,解決問題“模型化”,專業問題“形象化、實踐化”。具體實施是,第3章(物質的結構與材料的性能),主要研究固體物理、原子電子排布規律及化學鍵能等,該章節理論性強,由專任教師授課,由形象化的PPT組成;第6章(化學反應與材料的保護),主要研究材料的腐蝕與防護技術,涉及到電化學工作站測試Tafel及EIS阻抗譜等曲線,這部分內容偏實踐性,邀請實驗中心老師給學生們授課,配備課內實驗:不銹鋼的晶間腐蝕傾向試驗,由此可對章節中的曲線(Tafel曲線,陰、陽極化拐點)有了本質認識。眾所周知,電化學工作站是目前研究所、電子廠研究材料電位與抗腐蝕的通用儀器,此方式可在學習理論的同時掌握電化學工作站的操作規范及相關技能,提高了就業競爭力。
最后是“研”的層面。“研”是高層次要求,是在“學”的基礎上的演變與升華,是對研究生的要求。然而,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卻片面強調“實踐技能”在培養模式中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專業理論”基礎。鑒于此,《工程化學》新課程改革必須用科研來指導教學,并不斷更新和完善課堂以及實踐教學內容,最后將教學中所得出的結論回歸專業理論,從而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一個密閉循環的完整的知識體系。積極要求學生參加本科生創新計劃(簡稱“本創”),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在遇實際問題時用專業知識來解決,體現“學-研”結合[7]。
三、“產―學―研”教學模式在《工程化學》新課程教改中的應用
浙江大學陳林根《工程化學基礎》第二版,教材內容非常綜合且章節連續性差,具體涉及固態物理學與原子晶體(第2,3章),化學反應與能源(第4章),水溶液酸堿平衡(第5章),化學腐蝕與高分子保護(第6章)等。此外,苦于實驗課時有限,32節課時中僅安排4節實驗課(2節塑料注射成型+2節不銹鋼的晶間腐蝕傾向實驗),這樣的教學計劃依舊堅持的是傳統的“灌輸-填鴨式”模式教學,經過2學期的考核,結果很不樂觀,不及格率在15%左右,優秀率也僅有10%,教學效果不理想。2次課內實驗,也僅有少部分頭腦靈活的優等生掌握了電化學工作站的基本操作規范及相關原理。
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新學期對《工程化學》進行了課程改革,實行模塊化教學,分章節解析,同時利用實驗中心的資源進行多樣化教學,避免枯燥單一課堂教學。具體改革措施是:(1)理論課堂。采用形象化案例教學,注重工程實踐與實例來層層剖析,將抽象概念與易懂的物理模型對應來進行解釋,例如2.1章節“配合物”定義及命名時,同學們感覺比較抽象難懂,我們采用的是模塊化教學,階梯式深入,對于配合物的復雜組成進行層層剖析,外界原子價態、配位原子個數等核心知識點,通過分類舉例形式展開教學以尋找規律;(2)實踐課上,例如2.3章節表面活性劑,陰陽表面活性劑與潤濕性(親、憎(疏))兩者聯系起來講解,用液體表面張力來解釋表性活性劑的作用(結合示意圖進行理論推導),并用潤濕角大小來定量判斷授潤濕性好壞,當潤濕角θ
四、結束語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改革發展的宗旨所在,特別是像江蘇科技大學這樣的普通工科院校,必須樹立“面向工程應用,培養創新人才”教學宗旨,要求“雙師型”教師不斷充實和豐富自身專業知識以及實踐技能的平臺和載體,在授課過程中,實現“產―學―研”角色的轉換,激發同學們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產―學―研”模式的提出,是高校教W模式改革的旗幟,要求理論教學與工程實踐相聯系。
因此,深藍學院老師《工程化學》授課時,采用“大班授課、小班研討”形式的教學模式中,建立多種考核方式以及評價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第一線觸發學生的“思考問題”能力,實行重點章節“模塊化”,解決問題“模型化”,專業問題“形象化、實踐化”,執行工程實踐與案例教學結合的形式來突出機械化工專業特色,使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在學習過程中分析問題,在科研過程中解決問題,真正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摘要: 針對目前工程化學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問題,結合紡織工程專業的特點,作者采用整合教學內容,注重與專業基礎課之間的銜接,加強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生產以及科學研究之間的聯系,采用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形式教學,并開設實驗環節等多種手段對工程化學的教學進行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紡織工程;工程化學;教學改革
0引言
《工程化學》就是建立在化學知識與工程實踐之間的一門橋梁學科,目的就在于將化學的基本知識以及一些新興學科和應用學科的信息傳授給學生。但是,工程技術具有非常廣泛的范疇,內容十分龐雜,這導致很多工科院校的工程化學教學存在著各種弊端,例如教學內容不夠系統、知識點比較零散、不同的專業區分相對較小,缺少與專業的銜接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到這門課程與自己的專業有什么關系,缺少學習動力等等,因此有必要打破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符合實情的新的工程化學教學體系。針對此現象,作者對我校紡織工程專業的工程化學教學進行了改革。
1整合教學內容,做好銜接
我校紡織工程專業是浙江省重點專業,其目的在于培養紡織品設計、紡織技術與貿易相結合的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高級工程技術與貿易人才。該專業特點決定了學生們將來涉及較多的是有機材料,鑒于此,對工程化學教學內容進行了如下整改:選用李成琴等主編的《紡織有機化學》為教材,重點講述與紡織專業關系密切的傳統有機化合基礎知識,以官能團為主線區分各類有機化合物,介紹其分類、命名、結構特點及物理化學性質,分析各種反應的發生機理和歷程;增加物質結構基礎知識,為隨后的雜化軌道和電子效應的接受和理解打基礎;將現代分析測試技術-紅外光譜和核磁共振譜作為教學重點內容;增加表面活性劑、染料化學和高分子纖維等專業基礎知識,介紹專業相關的表面活性劑、染料和高分子纖維的結構、性質及應用,以便于更好的與專業課相銜接;學習過程中引入有機化學史和人名反應及相關小故事,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對該反應的印象。另外,在對工程化學教學內容的改革中,要合理安排化學理論基礎和工程技術在教學中所占比重,一方面,根據教學條件和專業實際,在理論基礎教學內容上適當取舍;另一方面,聯系工程實際,介紹現代有機化學在工程技術中的最新應用。
2與實際生產和科研相結合,激發學習興趣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化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十分緊密,尤其是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合物,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如果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或者實際生產聯系起來,使學生們親身體會到知識的力量,將會對學生的學習帶來莫大的推動力。因此,在介紹到與課本相關內容時,可考慮引入一些實際生活或生產中的實例,例如在講解氨基酸和蛋白質時,可以引入鹵水點豆腐的機理和用雞蛋清來減少汞吸收的生活小知識;在介紹到表面活性劑的時候聯想到日常生活中去污清潔物質的使用等,使學生感到化學是一門滲透到我們生產、生活各個領域中的學科。
3豐富教學形式
由于工程技術的發展迅速,抽象的微觀結構和最新的儀器設備很難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直觀地表達和展示。為了適應新的教學計劃,又不降低教學要求,我們采用計算機輔助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大課堂的教學信息量,創造良好的授課環境,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鹵代烴的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過程中的瓦爾登轉化時,僅以板書或者口頭講解很難給出一個立體、形象的解釋,而將該過程用多媒體形式演示出來,會幫助學生理解,加深記憶。但是我們又不能完全摒棄粉筆板書的教學形式。有機化學中需要理解記憶的知識點有很多,課堂講解要對這些知識點進行詳細展開,這時候采用板書形式將有利于所講內容的邏輯組織和講解速度的控制,幫助學生達到理解性記憶。
4開設實驗環節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科學,其發展和對其反應機理的理解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因此,化學實驗是每個學習工程化學的學生必須要經歷的一個實踐性環節。我們利用有限的學時,安排了蒸餾、萃取、精餾和重結晶等實驗,并要求學生自己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操作,然后獨立撰寫實驗報告,這一系統的工作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面對問題,獨立思考、解決的科研能力,打破了化學學科的神秘感,使學生直觀地體會到化學的本質和價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結語
工程化學是我校今年來開設的新課程,因其新,故有很多地方還不太成熟,有待于改革完善。在采取了整合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銜接和滲透,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加強實驗環節等方法來對工程化學的教學進行整改后,學生們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興趣大增,在掌握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實驗動手能力。而在教學的同時,我也深深體會到有機化學學科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肩負的重任,這為我更加努力進行工程化學教學改革增加了信心。我相信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工程化學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會日趨完善,對其進行的改革和實踐研究還會取得更新的進展。
摘要:針對大一新生和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重視第一堂課、理論聯系實際、改進教學手段和改革教學模式四個方面就如何提高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的教學質量淺談了幾點體會和認識。
關鍵詞:工程化學;土木工程專業;提高教學質量
工程化學作為培養“基礎厚、口徑寬、能力強、素質高”的高級工程人才必需課程,是我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基礎必修課,是該專業學生大學期間所學的唯一一門化學課程,因此,該課程的開設對于學生在今后能夠有意識地運用化學原理去思考、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科學思維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化學對于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存在著內容多、學時少、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等因素,因此筆者針對我校土木工程專業認證(評估)中對《工程化學》人才培養的要求等特點,就如何讓工程化學的教學得以更好地實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教學質量這一課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體會和認識。
一、重視第一堂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每一位剛剛踏入大學的新生來說,大學是一個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學生對周邊的事物存在著新鮮感與好奇心。緒論課作為一門課程的第一堂課,是課程的開場白和宣言書,是師生之間的第一次接觸。俗話說:美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第一堂課在整個學科教學過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影響。筆者認為,為了上好這第一堂課,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教師的言談舉止和儀表風范。學生對任課教師的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態度,因為學生對教師本身也存在著一定的好奇心。教師若能著裝整潔得體、儀表端莊大方、教態自然,并以精練、準確、幽默的語言把知識講授給學生的話,定會吸引學生并提高教師形象,進而縮短師生心靈之間的距離,達到“親其師,敬其人,信其道”的目的。
2.明確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拿到教材后,難免會有些困惑和不解,比如大部分學生會想“為什么要學這門課?”、“學什么?”、“學了有什么用?”等問題。說到底,這就是我們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問題。因此,上課之前,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的,做到心中有數。針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筆者認為可以根據土木工程注冊師基礎考試大綱的要求講起,這樣既能很好地回答學生的這些問題,又能讓學生明白如果不學該學科或沒學好該學科會帶來什么后果,會給自己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什么影響,通過這種反證法說明該學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對該學科的重視并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
3.了解學生的基礎,因材施教。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學生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特別是新疆、西藏地區少數民族學生因為高考的時候沒有選擇化學,所以化學基礎比較薄弱甚至還停留在初中階段。因此,在第一堂課上,有必要了解一下學生的真實情況,對他們的化學基礎做好充分調研,為后續的教學工作做好準備。筆者所在學校針對新疆、西藏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的課程管理中,規定任課教師應對民族生增加課程輔導,并安排一定的測試,以便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二、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當代大學生都是“90后”,他們對于知識的學習常常是按照興趣而進行的,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化學基礎知識的講解,還要介紹一些與專業相關的科技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材料的腐蝕是建筑工程務必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其中鋼筋的腐蝕對工程影響較大。因此,在氧化還原與電化學章節的教學中,可以從電化學的原理出發,介紹混凝土對鋼筋的保護作用以及鋼筋腐蝕的電化學性質等內容;再如,在講解溶液和離子平衡時,可以從化學的角度分析水體的污染源以及對廢水的處理方法等,結合酸堿理論介紹用中和法處理酸性或堿性廢水,或者利用溶度積規則來判斷廢水中的某種金屬離子是否已經完全除去,使其達到排放標準等等。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工程化學對他們進一步深造和未來從事的工程設計施工或管理行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穿插一些貼近生活的教學案例以豐富學習內容,從而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在熱力學中引入描述混亂度大小的物理量――熵時,可以多舉例一些從有序到無序的生活案例,如水自動地從高處往低處流;再如在一杯水中滴入幾滴紅墨水,則紅墨水就會自發地擴散到整杯水中等。在講解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時,要讓同學們了解催化劑有正催化劑也有負催化劑,如橡膠中的防老化劑、食品中的防腐劑等都是負催化劑;此外,通過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橡膠粉,不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韌性、變形能力、抗沖擊性能,而且還拓展了廢舊橡膠的應用領域,實現了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再利用。通過以上種種講解,使學生真切感受到化學知識可以廣泛應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
三、注重教學手段的改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一方面可以采用大量的圖片、視頻等生動形象地展示與知識點相關的化學原理或實際工程,使同學們對土木工程中化學知識的應用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還可以將工程化學中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在講解雜化軌道理論時,可以將整個雜化過程用三維立體動畫的形式表示出來,能使學生直觀地看到雜化前后軌道的數目不變,但是雜化后軌道的伸展方向和形狀卻發生了改變。
任何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利有弊,多媒體教學也不例外。在公式推導等章節,如弱酸或弱堿的解離平衡、緩沖溶液pH值的計算以及能斯特公式的推導和應用等,筆者認為則宜用板書書寫,適當地放慢教學進度,可以方便學生跟進思考,便于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學效果。
四、多種教學模式的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課程面向的是大一的新生,他們大多數人還處于初入大學的迷茫期,通常表現為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能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能力、實踐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比較欠缺。而科學的教學模式是實現教學目標、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教學內容若能與不同的教學模式相匹配必能相得益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一定要善于巧設問題情境,或將需要教師主講的一些內容轉換成思考題的形式進行教學,盡可能采用啟發式、互動式、探索式、研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將結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來改變“填鴨式”的傳統教育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每1―2次課設立一次3分鐘左右的學生講授環節,選擇一位或兩位同學對已學或即將學習內容的一個知識點進行講授;或要求學生在學習某個知識點前,走進圖書館去尋找和構建貼近自己專業的生動教學案例,鼓勵同學們主動面向全班同學進行闡述。因此,學生為了講解清楚課堂內容必須認真預習,做好充分的準備,也達到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結語:
在結合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第一堂課,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合理組織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改革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和傳統板書有機結合,增加實際工程或生活案例,這些方面都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以上即為筆者講授工程化學課程中的一些體會和認識。
摘要:工程化學是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今后實際工作中能有意識地運用化學觀點去思考、認識和解決問題。本文通過闡述對新疆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化學課程理論教學內容的優化、實驗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完善以及課程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改革內容的教學探索,希望能為工程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積累一些經驗。
關鍵詞:工程化學;教學實踐;教學改革
工程化學課程是針對高等院校非化學化工專業本科生開設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在工科大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工程化學教學在專業培養中的定位是傳授基礎工程化學知識、健全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訓練學生掌握專業工程實際應用中涉及的基礎化學知識和實驗操作的技能[1]。工程化學課程從物質的化學組成、化學結構和化學反應出發密切聯系現代工程技術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選擇和壽命、環境的污染與保護、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生命科學的發展等有關化學問題,使學生掌握有現實應用價值和有潛在應用價值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促使學生在今后實際工作中能有意識地運用化學觀點去思考、認識和解決問題[2]。因此,工程化學課程的學習對非化學化工專業學生的全面培養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由于高考化學課程所占比例有所降低,過去原本在中學化學課程中講授的內容放到大學來進行學習,工程化學基礎課程對于現在非化學化工的大學一年級學生來說,存在著內容多、學時少,新名詞新理論多、跨度大等問題,學生學習起來普遍感覺吃力、抓不住重點、掌握不住方法[3]。因而,在大學里工程化學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新疆大學建筑工程學院自2014年通過國家教育部土木工程專業評估后,為提高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化學素養及基本化學實驗能力,將工程化學課程教學課時從原來的28學時調整為36學時,并增加了10學時的實驗課課程教學。因此,如何在這有限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中提高我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化學素養,讓學生能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有意識地運用化學觀點去思考、認識和解決問題,是擺在工程化學課程授課教師面前的緊迫任務[4]。對此,筆者結合我院土木工程專業講授工程化學課程的經驗,結合我院大一新生特點,根據工程化學課程的內容并結合土木工程專業后續課程內容的需要,對工程化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實踐與思考。
一、優化課程教學內容
目前,工程化學課程使用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賈朝霞教授主編的《工程化學》一書,全書從物質的聚集狀態、化學反應的基本規律、溶液的離子平衡等基礎理論出發,結合了無機材料、有機材料、常用油品和化學與環境保護等內容,適用范圍較廣。
結合我院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對工程化學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知識的講授比例進行了優化,在保證基本知識和原理內容的教學課時的基礎上,通過增加課程學時的辦法,較大比例地增大了課程的專業性和技能性。當然,要想在有限的學時數里讓學生掌握工程化學課程中涉及的所有內容,這是不現實的。因此,就需要教師在有限的講授課時中,讓學生真正領悟到化學是一門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產生一股潛在的驅動力讓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他們愿意將其學好、學透。
工程化學課程相較于化學化工專業的普通化學課程而言,是讓非化學化工專業學生從較為具體和實際的化學角度認識和分析解決工程技術中的問題,這是一種通向學以致用的途徑。因而工程化學課程應該有明確的專業針對性。因此,在基礎理論的講解過程中,對于應用量子力學的知識去理解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這部分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筆者認為應重思維而輕具體內容,只需要求學生對量子力學解決原子結構問題的思路即可。講授過程中可以較為系統地介紹人類認識微觀世界的發展過程,從道爾頓提出的原子學說到盧瑟福的含核原子模型,由波爾理論、鮑林規則到量子力學理論的產生后,人類是如何逐步深入的探究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化學鍵和分子結構。使學生認識微觀世界的本質,了解和掌握波粒二象性、測不準原理以及化學鍵的成鍵本質;再從微觀本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化學變化的宏觀現象,介紹如何運用這些原理來指導實際的科學問題。如可以現代液晶電視中分子間作用力是如何被表征的;混凝土中減水劑分子是如何通過表面化學現象實現高減水的等等。這樣可使知識的講授環環相扣,也避免了枯燥的理論滿堂灌。
二、實驗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完善
工程化學實驗是工程化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工程實踐基本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為將來運用工程化學知識解決和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打下一定的基礎。以往工程化學課程的實驗項目多為驗證性實驗,如化學實驗儀器的基本操作、酸堿滴定等,實驗內容比較單一,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偏少,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并且對于土木工程專業學生來說也無法突出專業特點,與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銜接性不好。
目前,我院對工程化學實驗課的開設提出要積極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的實驗項目,壓縮驗證性實驗項目的要求。對此,實驗室將原有化學實驗儀器的認識和電子天平的使用、雙指示劑法測定混合堿液中組分含量、水質檢驗及水硬度測定、氧化還原與電化學、固體氯化銨生成熱的測定等五個實驗調整為化學實驗儀器的認識和電子天平的使用、粗食鹽的提純、水泥熟料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測定和金屬的防護與防腐等四個與今后專業課程內容聯系更為緊密的實驗項目。而且我院在實驗室規定的開放實驗時間內,學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擬定方案、設計實驗并和老師討論后可進實驗室進行實驗項目工作的開展,讓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更大。
新開的實驗課項目在滿足實驗的基礎性和創新性的前提下,注重了實驗的設計與綜合。大學實驗課較為強調作為主體地位的學生在實驗過程要有發散性的思維,敢于試錯。指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再以教師為中心或者以知識權威者的身份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把學生作為中心,圍繞學生的特點需要,以幫助學生學習不斷進步為目的,與學生商討問題,解決問題,把工程化學實驗室建造成為大一新生步入的第一個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場所,讓他們學會利用大學的有利環境,鍛煉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心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通過實際教學發現,根據專業需求設置實驗項目內容,在大一新生掌握他們所需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還可使他們對今后所學專業的應用前景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三、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當前,工程化學課程在大一入學第一學期開設,我院對于土木工程專業將其設定為考查課。這對于大一新生來說,考核方式與高中一場接一場較為狹隘的學習目標有所不同。大一新生對大學的學習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但經過對大學課程的接觸后就會發現大學教學內容、方式和手段與中學時有很大差異,對于長期習慣于學生和老師捆綁式的鳥兒喂食的教學方法的大一新生開始感到茫然,很難在短時間里找到適應大學階段的學習方法。而工程化學課程內容多、學時少、跨度大,入學的大一新生往往稍不努力學習,就會感覺學習吃力。高考勝利所帶來的良好感覺將逐漸消失,精神壓力也感覺較大。對此,筆者認為在授課過程就應指出大學工程化學課程與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巨大差異性,其中,課程的考核方式不在是單純依靠期末的卷面成績,而是要更多考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評價。
考勤(5%)+作業(5%)+實驗成績(10%)+期終卷面成績(80%)這種傳統的理論課考核權重方式和大一新生高中階段的學習考核方式相仿,比較側重于終結性的評價,筆者感覺這種方式由于與高中學習考核方式的相仿而不利于調動大一新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我院工程化學課程考核方式調整為考勤(5%)+作業(5%)+實驗成績(10%)+期終卷面成績(40%)+個人專題論文(20%)+團隊創新實驗(20%)這樣六部分構成。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改革是希望學生逐步提高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在這種新體系的考核方式中,更突出了過程性考核,有利于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后的職業發展。
四、結束語
通過實際教學發現,化學作為一門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的基礎科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好基礎理論,更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思考、解決所面對的生產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由于當前工程化學課程設置的教學時數和實驗課時數相對較少,有限的學時往往也限制了部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使用,這些問題和不足,筆者認為隨著今后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信息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今后可在網絡教學平臺上搭建出一個不受教學時間和空間限制并且教師與學生能夠良好互動的24小時教室。
總之,工程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相關教師在當前學校以教學為基礎、以科研為導向的政策支持下,付出更多的努力。
摘要:本文根據西北工業大學理學院普通化學教研室面向全校非化學化工專業學生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與體會,分別從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模式兩個層面介紹了我校由普通化學向工程化學轉變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取得的教學經驗。旨在與國內兄弟院校相互交流教學經驗及體會以共同提高工程化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工程化學;教學模式;考核模式;教學改革
《普通化學》是一門介紹化學領域及其分支領域中的基本化學原理及物質結構的課程。在我校,該課程多年來一直是面向全校各工科院系的公共基礎課。由于是全校面上課程,因此一直采取全校統一教學大綱,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的教學及考核模式。在多年的對不同院系的《普通化學》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各個院系對化學知識的需求不盡相同。以材料學院為代表的非化學類院系專業在以后的工作或科研中對化學知識的需求較多,所以他們希望學到更加系統更加深入的化學知識,目前《普通化學》教學內容滿足不了他們對化學知識的“大胃口”。而以機電學院、電子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等為代表的這些學院的學生工作后雖然也需要化學知識和思維作支撐,但是他們對化學不需要系統的純學科教學,系統地教學會使他們“吃的太撐”,“消化不良”而產生“知識過剩”,進一步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1,2]。因此,如何針對各個學院對化學知識的不同需求對《普通化學》課程進行改革,讓學生做到“為用而學”、讓老師做到“為用而教”是該門課程亟需解決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我校基礎化學教研組在經過詳細的調研、分析、討論后,乘著我校本科培養方案改革的春風,對《普通化學》課程開展了一系列的改革,針對不同院系開設“私人定制”式的教學計劃。如:對我校機電、電子、自動化等學院開設《工程化學基礎》課程,以“少而精”為原則,避免一味強調化學的系統性,突出以這些院系的工程應用為基礎,講授化學原理、化學知識在工程中的應用。針對特定的專業將化學教學由《普通化學》轉變為《工程化學》后,如何在教學手段及內容上進行改革國內兄弟院校已有不少報道。如王艷芝等人[3]提出在教學中需要反映當代科技前沿并滲透環保意識及可持續發展思想。楊華玲等人[4]提出在教學中需將板書與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起來。王斌等人[5]提出應在教學中引入前沿知識、設置創新實驗進而充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幾年來,關于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建立良好師生互動的改革也有所報到。如:吳芳輝[6]提出通過設置疑點或懸念誘發學生質疑能有效發掘學生的潛能。原長洲等人[7]提出通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岳彩波等人[8]提出的“引誘式”教學方式可增加師生互動環節,在調節課堂氣氛的同時也加深了師生之間的友情。鈕金芬[9]也介紹了如何讓教學內容“動”起來的經驗。上述文獻中關于師生互動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但是關于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屬性還沒有真正體現出來,另外師生互動也僅局限與課堂上,課堂外的師生互動模式還少見報道。因此,本論文本著與國內同行交流的目的,從教學方式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介紹我們在《工程化學基礎》教學方面的一些經驗及改革措施,重點突出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地位”特性。
一、教學方式的改革
1.橫向交互式授課模式。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與現代教育理念已經格格不入;因此如何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為主動的知識學習者尤為重要。這就要求老師要相應地從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參與者,指導者。近年來在《工程化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我們探索了“橫向交互式”教學模式,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①在老師講課過程中學生隨時可以提問,并討論。這樣,有效增加了師生互動,使學生的問題及時得到解決。但是,這種模式需要老師對學生提的問題做宏觀把控。即學生提的問題如果是共性問題,那么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大家討論并在最后給出老師的意見。如果老師認為學生的問題太過簡單,則為了避免耽誤大家的時間,則可以告訴學生下課找老師解決。②讓學生參與授課,老師作為聽眾,為學生做點評。即:老師可以找一些與最新科研動態相關聯的選題,讓學生分組去搜索、閱讀、整理資料、形成報告,并參與到課程的講授中來。如下頁圖1所示。
圖1(a)為鄭同學將化學與能源工程相結合講授關于太陽能電池方面的知識,體現了《工程化學》這門課程的工程特色。圖1(b)為王同學結合我校的國防特色,給同學們講解化學武器方面的知識,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對化學的興趣,同時也提升了同學們對我校作為一所國防特色院校的熱愛程度。圖1(c)為任同學講授太陽帆材料的選取及相關原理,與我校三航特色密切相連。圖1(d)為趙同學講解食品制作中的化學原理,并結合我校3D打印技術的優勢講解了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食物,該同學的講授極大地引起了班上“吃貨”同學們的興趣。另外還有同學將化學知識與人的不同情緒相結合,講解了引發人們不同情緒的一些生物物質如梅拉多寧、乙酰膽堿、多巴胺等對人情緒的影響及其相關化學原理,使同學們認識到化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這種互動式的教學凸顯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踐表明,這種互動教學方法成效顯著。這種改革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①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②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③通過讓學生參與講課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信心。
2.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在我們的教學中,除了采用傳統的郵件,電話等方式與學生交流外,還建立了QQ群,QQ群的建立與傳統的郵件或電話通訊相比,具有以下特點:①隨時隨地都可以解決學生的問題,而且一個學生提問的問題其他在群里的學生也可以看到,所以避免了同一個問題很多不同的同學來問的難題。②傳統的電話郵件只限于師生互動,而QQ群中除了師生互動外,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討論,相互交流。③QQ群的建立有助于學習資料的擴散,老師可以將一些與學習相關的講義、課外輔導資料及最新的文獻等與學生共享,為教與學提供了很好的課外互動平臺,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成效。
如圖2(a)所示,學生之間可以通過QQ互動群進行討論,交流,同時,其討論內容群內所有同學可見,進而能夠使具有相同疑惑的同學也從討論中受益,圖2(b)所示為學生通過QQ群與老師交流,學生可以很方便地通過手機照相并發到QQ里來向老師請教問題,老師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給學生答疑,這樣突破了傳統的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答疑的缺陷。圖2(c)所示為通過QQ群可以與學生共享學習資料,同時也可以共享學習以外的一些資料,比如:有一些勵志的,或者能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具有指導意義的一些資料,也可以在群眾共享,進而在學習之外,也給學生一些人生觀價值觀等的培養與指導。
二、考核模式的改革
改變以往單獨以期末考試分數作為學生對本門課程掌握程度的標準,建立更加全面科學的考核方式。將課堂提問、分組討論、專題調研小論文、自主講課、課后作業等環節納入考核范疇。分組討論主要是選擇一些工程案例,讓學生分組進行資料的收集、搜索、整理,而后討論,最后應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工程中的問題,并形成小論文,論文分數計入考試成績。該措施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自主講課是指在該門課程中留出1~3次課給學生,選取比較簡單而又與工程應用比較緊密的內容讓學生經過預習、制作PPT并在課堂上講授,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也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自信心。最后的考試成績由幾個部分組成:實驗成績+平時作業成績+科研小論文成績+期末成績+互動成績等,與單純地以期末成績作為考核方式相比,這種考核模式雖然給老師帶來了較大的工作量,但是卻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同時能夠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做一個更加客觀、科學的評價,能夠更有效地考核學生的整體素質。
教學容易,但要教好卻并不容易,需要老師以高度的責任心去潛心思考,像搞科研一樣去研究。簡單而言,我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建立有效的互動機制,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去學習;(2)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提升教學效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3)教學需與時俱進,需要與科研相結合,隨時關注國內外最新的科研動態,并將其與教學內容相融合,穿插到課堂教學中,往往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摘要:由于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及發展,新綜合學科也在不斷的涌現。化學科學更是廣泛的和生物學、土建學、采礦學等學科進行了相互的滲透。現今社會競爭的核心就是對人才的競爭,而現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就是基礎知識要扎實,知識面要寬廣,并且全面發展的人員,也需要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及勇于創新的人才。工程技術的人員,不但要求其擁有專業的技能,還需要在面臨實際問題時可以綜合多方面的知識來解決。本文就對在工程化學中實施工程教育的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工程化學;工程教育;探索
引言
工程化學就是在普通化學的課程教學中不斷完善及改革的成果,是我國高等院校中對于非化學工程技術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它設置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學生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把化學中的基礎知識、基礎原理、基礎技能及和化學專業相關部分的交叉學科信息。由于工程化學的授課對象是非化學專業的學生,所以我們就要根據其專業特點,更新教學的觀念,對于傳統教學的模式進行改革,在工程教育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的手段進行積極的探索,以適應現在社會對于工程化學教學的新體系。
一、化學工程在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
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指在培養學生系統工程技術能力,尤其是項目的構思、設計、開發和實施能力,以及較強的自學、組織溝通和協調能力。因此,課程體系的建設要突出課程之間的關聯性,這就必須打破教師單打獨斗的傳統教學方法。
1、化工核心課程團隊的組織與教師團隊建設
核心課程團隊由化工熱力學、傳遞過程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分離工程、化學工藝學、化工設計6門課程組成,構成了化學工程與工藝核心專業課的主體。化工設計以其他五門課程為基礎,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工程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加入課程專業的前沿知識,加強學生的求知欲
在工程化學的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入其專業的前沿知識,是把教師在科學研究中積累的新知識融入到工程化學課程教學當中。這不但能夠開闊學生們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還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意識以及科研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們在學習工程化學中的動力。比如,在對醫學專業的學生進行講解分散的時候,引入“納米磁性藥物”這樣前沿的知識,指出了把磁性的藥物注射到人體的血管中,就可以在磁場的指引下正確的到達人體病變的部位,這就可以避免口服的藥物在消化中不能充分的分解,又可以預防藥物在病人治療過程中起到的副作用。實際的教學表明,對于專業的前沿知識進行引進不但可以使學生可以充分的掌握理論的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們對于科研興趣及求知欲。
3、采用講授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的原則
“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在傳道,授業,解惑中起著重要作用。但這種“灌輸式”教學方法加重了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被動的跟著老師的思路學習,以老師的理解方式去理解問題。對于從未遇到的問題,茫然不知所措,缺乏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不是結束了學習,而是一邊學習一邊工作。此時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工程化學的教學過程中,由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式個體學習轉化為團隊合作。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分工明確。改變得分方式變為“搶分”,增加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做到“我的地盤我做主”。
在授課過程中,對于部分章節的學習,可以開展團隊討論式、啟發式和參與式教學,建立新型的教與學的互動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研究的積極性,引導養成接受知識、發現知識、應用知識、探索新知識的習慣。在課堂討論中,通過師生、學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學生自學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得以保證;在啟發式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和對問題的鉆研,從中學會自學方法,這對學生在今后工作中不斷地主動學習新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將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參與式教學的學習,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學生的想法也和老師的思路有了更多的碰撞,學生學會了多方面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對學生走向社會,多角度,多方面分析解決問題,提供了很好的鍛煉過程揮出各自最大的優勢。
4、融入科研成果,教學科研相互促進
高校教師可利用自身的研究成果為課程內容不斷注入活力,自身經歷的研究,會常講常新,還會激發研究的靈感,使教材中的理論得以體現,兩者相輔相成。因此,只有教師自身科研水平提高了,才能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科學的思維方法,介紹先進的科研理念,使課程具有先進性、時代感,充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例如,在介紹配合物的內容時融入筆者在配合物方面的調查和研究成果,使學生意識到仿酶配合物的合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體當中活性酶的作用機制,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如果教師在某些方面沒有條件開展相關實驗,也可以檢索大量國內外的研究與改革動態,查閱文獻資料反復研討,形成工程化學基礎理論的輔助性資料,豐富講課內容,另外,鼓勵學生加入到教師的科研團隊中,開展少量簡單的科研活動,不失為是培養學生學習,研究探索和創新能力的一條主要途徑。
5、強化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知識是學無止境的,學習知識正是為了運用知識,只有把所學的知識運用起來,才算學到了知識,否則便成了死知識。而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可以學會的,這也是發揮創造力的關鍵。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能夠根據某些信息有針對性地調動所學的知識,并作出科學的思考和分析;能夠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推理和解決某些問題;能夠結合所學知識及生活經驗,辯證的、唯物的發現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學會運用知識也是學生走向社會,立足社會所需要的一項重要技能。
二、建立適合工程理念的考核制度
正確、公平、合理且科學有效的考核制度對本專業的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應當是對教學效果做出真實和客觀的評價,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現行的課程考核方法主要是通過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定,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以及教師上課的教學效果,但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部分學生比較反感現行的考核制度,這是因為現行的考核方法存在比較單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上投機取巧也能獲得高分而影響其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全面反應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等問題。工程教學模式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其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理論知識、職業技能、人際交流等方面,評價方法則應側重能力的考核,能力本位的教學觀貫穿課程設置和教學實踐的全過程。我們進行教改,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工程實際能力,因此我們的考核將使用過程能力評測替代以往單一的成績評定。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上是筆者在工程化學的教學中積累的一些經驗和看法。近幾年來,筆者對于學生不同的情況和各學科不同的特點進行了不斷的探索,收到比較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對與教學的方法認識及探索是需要不斷完善和創新的,這就需要學校以及教師投入更多精力去進行實踐及完善,也是需要在校的大學生們進行積極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工程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摘要:工程化是應用化學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以許昌學院應用化學專業教學實際為例,通過分析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從創新培養方案、靈活師資培養、案例法教學、實踐教學改革等四個方面論述了培養學生工程化素質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工程化素質;培養;應用化學;教學改革
應用化學專業是以化學學科為基礎的應用型理工科專業。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明確規定:應用化學專業屬于理科專業,畢業生可根據所在學校教學計劃及培養目標授予理學或工學學士學位。這說明應用化學是以理為主的理工結合專業,是研究化學理論在相關領域中應用的理科專業,是產品開發或技術應用型專業,而不是工科專業。但是,從應用化學學位授予現狀來看,學士一般授予理科學位,碩士則可授予理科或工科學位。說明應用化學具有工科專業的特點。另外,目前全國有近400所高校開設應用化學專業,覆蓋本、專科不同層次和理工、農林、師范等不同類型高校。其中大多數是新辦或改辦的。大量的應用化學專業畢業生除了小部分從事教育、研究和質檢等行業工作外,其余的勢必要進入企業從事產品開發和工程管理工作。而當前相當數量的本科生畢業后在工作中感覺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差,進而影響到創新能力的提升,最終勢必限制其職業發展。因此,在本科階段,應用化學專業學生應該具有一定的工科或工程化素質,對其研究生深造或工作實踐打下工程化基礎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當前,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此類高校大多能夠把握形勢、明確定位,以地方性、應用型為辦學方向,走特色化發展道路。此類高校更要防止一味追求大而全、趕研究型大學的時髦、進而陷入同質化的境地。因此,此類高校在特色發展中,工科專業的培育和發展更應從基礎抓起,在使學生掌握基本工科課程知識的同時,應使學生具有基本的工程化素養。
針對目前國內應用化學專業數量多、方向雜、規范性不足等問題,參照近期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教學基本要求,結合許昌學院應用化學專業多年來的建設體會,發現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首先,沒有特色,或沒有按特色化發展去設置培養方案;其次,師資力量薄弱,實踐教師人員匱乏,雙師型教師幾乎沒有;第三,教學方法仍流于說教;第四,實踐環節不符合工程化素質人才培養。本文相應地從創新培養方案、靈活師資培養、案例法教學、實踐教學改革等四個方面論述了以工程化素質培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以期為規范和辦好應用化學理科專業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一、創新培養方案
從當前我國地方高校中應用化學專業設置的范圍來看,有趨同的傾向。對于像許昌學院這樣的地方新升本院校,如果不走特色化道路,勢必在激烈的競爭中慘遭出局,對應用化學專業來說更是如此。我校的定位為地方性、應用型、服務中原城市群建設、依托地方經濟發展、目前通過校企合作、服務經濟對改造專業建設、推進學科建設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對以往單純旨在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方案加以調整,注入了工程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元素。首先,將“工程實踐”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能寫進培養目標中。其次,在培養規格中增加“工程實踐”能力一條,具體闡述為“具有將產品實現從實驗室規模到工業規模的認識和初步能力”。最后,最根本的是課程設置目標更加明確、為專業特色服務的目的突出,凝練了專業方向,加強了專業課分量和深度。
2010年之前,應用化學專業完全按照理科專業模式設置,專業課除了四大化學、儀器分析、化工基礎等必修課之外,選修課則是按照四個模塊設置,具體為,納米材料模塊:納米材料學、納米材料的檢測與表征、應用X射線衍射技術。光電材料模塊:新能源材料、太陽能電池材料、光功能材料。工業分析模塊:色譜與分離、光譜分析、環境分析。化工模塊:化工制圖、反應工程基礎、化工分離技術。其它的選修課則有催化、有機合成設計、應用電化學、無機合成化學、精細化學品化學、化學工藝學、化工產品開發概論等以及一些必修課選論(主要為考研學生開設,主要是講解典型例題,如物理化學選論等)。從上述課程設置來看,課程模塊太多,每個模塊課程單薄;必修課基本完全是專業基礎課,而專業課則直接過渡選修課,專業課設置薄弱,顯然不能滿足專業特色方向設置對課程的要求。因此,2010年后,我們對應用化學專業設置了兩個方向,分別是精細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相應地設置了必修課(專業基礎、專業課)和選修課(專業課),加深了專業課程基礎,凝練了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為,精細化工模塊:精細化工工藝學、精細有機合成單元反應、精細化工過程及設備、精細化工實驗。相應的選修課有化工產品開發概論、分離工程、表面活性劑、涂料、膠黏劑、香精香料、紡織助劑等,可任選。高分子材料模塊: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高分子實驗、高分子材料加工。相應的選修課有化工產品開發概論、分離工程、材料學、塑料、橡膠、纖維等,可任選。
二、靈活師資培養
教師給學生上課,并不是簡單地照本宣科、傳遞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掌握的就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多的應該是見識,即真正的工程實踐經驗、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實例。
當前,地方高校處在高速發展和擴張之際,每年都會招聘一批新教師。但是,限于政策,這些新教師主要是剛畢業的博士、碩士,基本沒有教師的從業經歷,更沒有企業實踐經驗。因此,教師自身對實踐教學、企業生產等沒有基本的認識。我院同樣面臨此類問題。我們的解決方法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即理科向工科轉變;攻讀學位和專業培訓結合,以專業培訓為主;企業技術人員兼職承擔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以實踐教學為主。
第一,理科背景教師向工科轉變。首先要明確專業建設的需要,讓理科教師產生我要轉變的原動力;其次,從政策和經費上支持理科教師的工科能力進修和培訓。第二,在企業內進行專業培訓。比如,新教師報到入校后,在第一學期被派往企業定崗實習,期間對車間工藝、設備和部分工段操作基本掌握。在學期開始后,還安排其在老教師帶領和指導下赴實習單位進行指導學生實習工作。另外,在第二年該新教師即將承擔實習指導任務前的暑期,學院會安排其先期赴企業進行輪崗實習學習,掌握實習的第一手資料,提高其指導和教學水平。經過這樣兩年的學習、培訓和指導訓練,到第三年該新教師獨立指導學生實習時,已經具備能夠圓滿完成實習指導任務的能力。該教師自身的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無疑為學生工程化素質培養提供了保障。第三,充分利用好企業師資。由企業技術人員兼職承擔實踐教學任務。我們對實習單位的技術人員作為師資的利用包括幾部分,除了在學生實習時給學生講解之外,還在對我方新進教師進行師資培訓、來我校進行課程輔導和講授中承擔重要角色。我們采取靈活的待遇方案,使企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我院的教師和學生均得到全面的培訓和輔導,對提高實習水平和效果起到很好地促進作用。
三、案例法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再現案例實景,把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通過深入角色,提高學生實際運用知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實踐結果表明,該方法對促進學生更快、更深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有明顯成效。
應用化學專業講授的專業課不但有理論性強的課程還有實踐性強的課程。前者如物理化學、反應工程;后者如精細化學品化學、工業催化、表面活性劑化學等。國外教育界有句名言:告訴給我,我會忘記;演示給我,我會理解;讓我參與,我會學會。但是,讓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點不可能完全通過實驗來實現。所以我們通過案例教學法有效實現了此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規律,我們采取了從“告訴”“演示”“參與”的模擬步驟,循序漸進,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當然,其中的“參與”步驟更多地仍是通過課堂模擬講述或結合實驗實踐課程來實現。首先,在一系列活生生的案例基礎上提出學生感興趣且切中基礎理論核心的問題;然后回答問題,逐步深入,反向推理,最終使學生對物理化學的基本原理很輕松、很自然地理解、掌握、接受;最后要強調掌握部分重要的參數和指標。這樣的結果就使學生掌握了基本且必要的產品作用原理和重要性能參數,符合教學要求和就業入門的目的。
該步驟示例如下:首先引出案例,例如提到農民鋤地的原因,有的學生認為是松土,而正確答案應是保墑。因為土壤中有很多氣孔,類似于毛細管,由于附加壓力的作用,導致水分和養料喪失,鋤地可以破壞毛細管,起到保留水分和養料的目的。接下來分析該案例,提出涉及的原理和知識點,即毛細管的附加壓力及其產生原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從土地水分喪失聯想到毛細管產生附加壓力,再到拉普拉斯公式和開爾文公式,從生活化的案例到理論知識的輕松理解和掌握。
其次,用生活中的多個實例來顯示表面活性劑的其它作用。例如,透明狀、水溶性注射針劑生產中表面活性劑的增溶作用;化妝品和農藥乳狀液產品中表面活性劑的乳化作用;墨水的制備中表面活性劑的分散作用;漿料中表面活性劑的消泡作用;在新型紡織品材料中的防水、防污作用等。從這些實例繼續講述膠束、表面活性劑的兩親性結構、性能參數(CMC值、HLB值)等重要理論知識就很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掌握了。
以“表面活性劑”部分為例。首先引入肥皂和洗衣粉的實用案例。肥皂和洗衣粉是人們日常生活經常接觸的化學品,可謂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例子,雖然可能部分學生對這類洗滌劑有初步的認識,但真正了解其洗滌作用原理的并不多。因此,此案例滿足“聽說過但不熟悉”的要求。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可在肥皂和洗衣粉的種類、造型、顏色以及使用對象和部位等方面充分展現其多樣性,使學生認識到該類日用品還有很多“高端產品”,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和前景。在此過程中還可以簡要說明肥皂的來歷等科技發展歷史。
四、實踐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改革分別從實驗課、實習實訓和畢業論文(設計)三方面開展。
傳統的實驗課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且內容陳舊,達不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我們的做法是改進傳統實驗項目、引入教師科研課題和企業課題。
首先是內容陳舊,部分實驗項目已被證明不適合本科實驗訓練、鍛煉動手能力,或難以體現知識重點,需要改進。比如,物理化學實驗中測定電勢-pH曲線項目主要的考查目標為理解一定條件下能斯特方程中濃度的負對數即pH值與電勢φ成正比,并掌握pH值測定的原理。但事實上學生對此興趣不大,感覺這是必然的,老師在講的時候已經把結果給展示了,沒有創造性。因此,我們增加了電極的原理和組裝、pH計的原理和組裝實驗,放在測定電勢-pH曲線實驗之前,使學生親自組裝了電極、pH計,到測定電勢-pH曲線時自然理解清晰、操作得心應手。
引入教師科研課題和企業課題。首先使學生接觸實際存在或生產中的問題,對培養其求知欲和提高探索的興趣具有顯著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自信;其次鍛煉了教師,增強其將理論與實驗實際相結合的能力。
實習實訓按一般常規情況就是帶領學生去工廠實習幾周,請工廠的技術人員講課,然后參觀生產車間,就算完成生產實習任務。結果是每年學校都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學生實習則走馬觀花,成了走過場,效果自然難以體現。
目前,在前述加強師資的前提下,使得我們擁有了一定的工程化素質的教師隊伍,結合企業技術人員,為做好實習實訓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資源基礎。另外,我們采用了新的管理模式和綜合實習實訓考核方式,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為:管理采用封閉管理、集體上下班、隨時考勤等,保證學生的實習時間和在崗率;考核不但要參考其實習報告,還要引入筆試和面試、單獨崗位操作和答辯等,保證了學生真正掌握、理解生產過程,起到實習的目的。
畢業論文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由于要備考研究生,導致實驗時間難以保證。我們的改進做法是:其一,嚴格畢業論文(設計)出口機制,讓達不到要求水平的畢業論文(設計)作者延期畢業,重新答辯,使學生重視,教師認真對待。其二,一部分學生在大二或大三即進入教師實驗室,進行科研創新實驗。每年學期初由年級輔導員、班導師向有需求的教師推薦一些學有余力、感興趣的學生去進行科研創新實驗。對學生鞏固實驗課所學的技能和知識有顯著作用,還可培養其實踐動手能力,另外還可以為畢業論文寫作打下基礎。其三,畢業論文或設計可以與畢業實習結合。通過延長企業實習時間,并提煉出課題或模擬出設計任務讓部分感興趣的學生選做,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提前了解了課題的背景,為做論文或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節省了時間。
五、效果與探討
2010年以來,我院應用化學專業通過上述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
第一,青年教師投身于教學改革的熱情更加高漲,并從工程化素質提升和教學過程中得到成長。3年來,青年教師積極總結教學經驗并申報教學研究項目,共獲立項校級教研項目4項,發表教研論文5篇。同時,有2位教師獲聘副教授,2位教師獲聘講師,其中有2位教師獲聘雙師稱號。
第二,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首先在后期實驗中,學生的動手能力顯著提高,比如物理化學實驗,90%的學生能夠在3個學時的規定時間里保質保量完成實驗任務,而在過去則一般需要延長1個學時才能完成;其次,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創新實驗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畢業論文質量也相應大幅度提高;最后,3年來,學生參與“挑戰杯”創新大賽、企業獎學金項目、校級創新課題等立項、獲獎共計35項。
第三,學生學習成績提高,考研錄取率顯著升高。從2002級到2009級,考研錄取率從最早的10%上升到60%。這固然與學生的刻苦學習有關,但顯然與上述教學改革有一定關系,尤其是實踐教學改革結出了碩果,比如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增強了其考研面試競爭力這一結果,勢必會提高學生被錄取的機會。
【摘 要】本文針對工程化學學科特點,從四個方面探討了高校工程化學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心得和體會。闡明在工程化學教學中,通過精選教學內容,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設置創新型實驗,融入科研成果等措施,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
【關鍵詞】工程化學;基礎課程;教學方法
工程化學基礎是工科院校學生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在工科大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工程化學教學在專業培養中的定位是傳授基礎工程化學知識、健全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訓練學生掌握專業工程實際應用中涉及的基礎化學知識和實驗操作的技能[1]。課程體系從物質的化學組成、物質的結構和材料的性質出發,介紹化學熱力學、化學反應的基本理論,密切聯系現代工程技術中遇到的如材料的選擇和保護、水體的污染和保護、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生命科學及高分子材料發展等有關化學問題,使學生掌握有現實應用價值和有潛在應用價值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促使學生在今后實際工作中能有意識的運用化學觀點去思考、認識和解決問題[2]。因此,工程化學的學習對工科院校學生的全面培養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工程化學基礎課程對于現在非化學非化工類的大學本科生一年級學生來說,存在著內容多、學時少,新名詞新理論多、跨度大等因素,學生學習起來普遍感覺吃力、抓不住重點、掌握不住方法[3]。筆者結合給我校土木工程專業講授工程化學基礎的經驗,根據工程化學基礎的內容結構和大一新生特點,對工程化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4]。
1 精選教學內容,引入課程專業前沿知識,激發學生興趣
要想在有限的學時數里讓學生掌握課本中涉及的所有內容,這是不現實的。我們根據大一新生已有的知識、教學目標和課程設置,對工程化學基礎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如教材中有關生物大分子、固體吸附劑、液晶、高分子材料等內容適當取舍,提高課程教學的針對性。
為激發學生興趣,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我們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則側重介紹新建筑材料的組成以及堅固阻燃和綠色環保等內容。另外,在講到環境保護時,我們給學生宣講化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關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必修課程,進而產生一股潛在的驅動力使他們愿意將其學好、學透。
2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
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特點和教學內容,合理制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將多媒體和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有效發揮各種教學手段的優勢。多媒體教學有助于解決教學內容多的問題,可把一些抽象的、難理解的知識通過高科技電子手段直觀地展現給學生。例如,晶胞和晶體的概念,多媒體動畫的設計便于學生直觀、深入地理解,另外,這些動感的展示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一些理論計算的知識內容,例如,教材中熱力學、動力學和電化學中有關計算的內容,多媒體和傳統的黑板板書教學充分地結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針對教學內容中前沿知識更新較快的問題,可對所學內容進行分類和整理,通過網絡搜索,制作知識鏈接,可鏈接基礎理論知識,也可鏈接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出和研究這些知識的人物。這更有利于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對學生將來的就業和深造有所幫助。
3 設置創新型實驗,培養學生綜合技能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工程化學的教學要注重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一方面,我們精選具有一定的驗證性和操作性的實驗,以滿足輔助課堂教學的需要和讓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目的。另一方面,我們選擇一定數目的研究性創新型實驗作為實驗課內容,力求在工程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引進新意,提高學生對實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工程化學實驗課中,我們新設了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的研究及純度鑒定的內容,將無機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和分析化學實驗統一起來,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通過訓練學生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實驗室做實驗、數據分析和總結報告等一系列教學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
4 融入科研成果,教學科研相互促進
高校教師可利用自身的研究成果為課程內容不斷注入活力,自身經歷的研究,會常講常新,還會激發研究的靈感,使教材中的理論得以體現,兩者相輔相成。因此,只有教師自身科研水平提高了,才能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科學的思維方法,介紹先進的科研理念,使課程具有先進性、時代感,充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能力。例如,在介紹配合物的內容時融入筆者在配合物方面的調查和研究成果,使學生意識到仿酶配合物的合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體當中活性酶的作用機制,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如果教師在某些方面沒有條件開展相關實驗,也可以檢索大量國內外的研究與改革動態,查閱文獻資料反復研討,形成工程化學基礎理論的輔助性資料,豐富講課內容,另外,鼓勵學生加入到教師的科研團隊中,開展少量簡單的科研活動,不失為是培養學生學習,研究探索和創新能力的一條主要途徑。
以上是筆者在工程化學教學中的一些體會,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及學科特點不斷探索,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對教學方法的認識和探索是無止境的,需要學校學院和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實踐和完善,也需要大學生們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