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2 03:45: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數碼藝術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通過對傳統藝術形式和數碼藝術創作文化淵源的發掘,探討數碼藝術設計創作的視覺表現和美學趨向,及其藝術創作最基本的圖形、色彩、民族文化、數碼技術等方面的要素,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數碼藝術。用傳統藝術,尤其是民族的文化藝術來豐富數碼藝術創作,以彌補數碼藝術創作中藝術文化內涵的不足,解決在現代數碼藝術創作中存在的視覺表現,以及認識和發展方向的問題,是正確表現數碼藝術創作中傳統繪畫藝術美的關鍵。形成傳統藝術形式和數碼藝術創作審美情感的差異,首先是文化傳統淵源的不同。傳統繪畫藝術創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之上的,蘊藏著眾多的地域風情和民族文化。傳統的藝術精粹形式豐富,包涵著深刻的文化積淀、民族的心理情感、風俗習慣、審美觀念及審美情趣。傳統繪畫藝術所體現出深遠的歷史傳統,眾多的風格流派和博大的地域民族文化,以及傳統繪畫的筆墨造型和傳統藝術的文化淵源,都在人們的心理情感交流上造成親和力,產生心靈的共鳴。而新生的數碼藝術創作是在科技和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美學情感上缺乏傳統文化基礎,在表現形式和內容上有較大的局限,使人產生在文化遺傳上的陌生和疏遠。其次是因為現代科技的含量導致創作和表現的差異。
延續了幾個世紀的傳統繪畫,尤其是傳統的工藝美術,除了在技法和材料上的創新外,還沒有受到過像現代數字化所帶來的這樣巨大的沖擊。在人們還普遍認為傳統藝術只是存在于筆墨和傳統工藝的材料技巧之間時,數碼技術這一高科技的創作方式進入到藝術設計領域,就需要有一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傳統的創作技巧和繪畫筆墨造型,導致了人們對傳統繪畫藝術價值的認可,但是由于對數碼技術的創作形式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接納,引起人們對數碼藝術造型在情感上的距離。數字化圖形處理技術是數碼藝術造型創作的根本基礎。數碼圖形(COMPUTERGRAPHICS,簡稱CG)是指數碼化的作品。作為CG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矢量圖形具有數碼技術對圖形描述的“硬邊”表現風格,適合標志和標準字等方面的圖形設計,但是“硬邊”風格造成了圖形表現形式的冰冷機械。像素位圖是CG圖形的另一構成方式,是基于色彩學解決圖像的數碼基本技術,同樣,在數碼藝術創作過程中,由于數字技術的要求,視覺的感官色彩感受必須轉換到對其數字化的處理,也就造成數碼作品缺乏親和力,這些數碼技術的工整、精密導致的機械感,就是數碼作品缺乏親和力的關鍵所在,是現代數碼藝術作品所普遍存在的不足。
再次,作品的表現風格的差異也是造成情感差異的因素,傳統繪畫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演變,形成了眾多的表現形式和創作風格,這些傳統的藝術語言易于溝通,便于同觀眾產生共鳴,而數碼創作的機械條理導致缺乏表現語言的生動和表現形式的鮮活。申奧標志(見圖)是大家眾所周知的圖形標志設計,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就貫穿著一個傳統藝術風格與現代數碼藝術創作風格相融合的主題,最終使用韓美林先生手繪的筆墨表現風格來升華陳紹華先生的數碼圖形創作,為我們解決用傳統藝術精髓來豐富數碼藝術創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證。申奧標志陳紹華在數碼藝術設計表現過程中,吸收不同文化、各學科領域的相互補充、借鑒是數碼藝術發展的根本。結合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形式是不斷充實數碼藝術設計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數碼藝術創作也具有很多自身的魅力,她為傳統繪畫創作的表達和反映藝術家的創作構思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藝術家的思維和想象力。在近50年來久負盛名的設計師中,諾曼•塞斯萊維茲(ROMANCIESLEWICZ)、田中一光、靳埭強等可以說是具有代表性的設計師,他們的數碼視覺表現語言上都是獨樹一幟,為數碼藝術設計與民族傳統繪畫相互借鑒和相互發展都做出很大的貢獻。
諾曼•塞斯萊維茲的數碼設計作品表現出奇異的構思和超人的想象力,他將自然和非自然,現實和超現實,理性和反理性的事物及觀念交織、揉和在一起的非凡的創造力,他對人類自身和文化傳統的獨特思維和觀察,揭示表達主題的藝術手法,都令觀者感到激動和震駭。作SAINT-ECORCHE諾曼•塞斯萊維茲品“SAINT-ECORCHE”(圣徒的思維)通過視覺的夸張和超現實的手法表現抽象的理念,就體現了他那奇異的構思和非凡創造力的視覺語言。日本設計大師田中一光把現代設計觀念和數字藝術的形式美揉合到日本傳統藝術里,作品帶有明顯的優雅、素凈和單純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具備了強烈的現代美感,將現代意識和傳統精神融為一體,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視覺語言以及鮮明的個性在日本設計界掀起一場對傳統精神的再創新再創造運動。他的海報設計“染織新秀展海報”以日本傳統民族服裝和服作為設計符號,不僅體現了民族文化,而且在表現手法上又具備現代設計的形式美。
關鍵詞:藝術設計;數碼;藝術修養
中圖分類號:J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8-0156-01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出現,都要依賴于當時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數碼藝術設計這一藝術形式便是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而誕生的。著名藝術家羅伯特?勞申伯和設計大師喬治?開普斯(George Capps)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成立了專門機構研究數碼圖形與數碼藝術,從上世紀80年代美國蘋果電腦公司推出MACINTOSH電腦形成“桌面排版系統”(簡稱DTP)開始,數碼技術在藝術設計領域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數碼圖形技術的成熟帶動了CAD/CAM(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制造)的普及和發展,設計藝術與數碼技術才得以真正結合。隨著現代的數碼技術在藝術表現領域中開始形成自身獨特的視覺表現語言,體現出更高的藝術價值,數碼藝術設計開始進入到藝術的古老殿堂。但是當數碼藝術創作給藝術家帶來興奮和視覺的新奇的同時,卻發現因文化科技等諸多因素,產生了數碼藝術與傳統繪畫藝術美的情感差異和數碼藝術表現的不足,同時還存在一些對數碼藝術的模糊認識。通過對傳統藝術形式和數碼藝術創作文化淵源的發掘,探討數碼藝術設計創作的視覺表現和美學趨向,及其藝術創作最基本的圖形、色彩、民族文化、數碼技術等方面的要素,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數碼藝術。
形成傳統藝術形式和數碼藝術創作審美情感的差異,首先是文化傳統淵源的不同。傳統繪畫藝術創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之上的,蘊藏著眾多的地域風情和民族文化。傳統的藝術精粹形式豐富,包涵著深刻的文化積淀、民族的心理情感、風俗習慣、審美觀念及審美情趣。傳統繪畫藝術所體現出深遠的歷史傳統,眾多的風格流派和博大的地域民族文化,以及傳統繪畫的筆墨造型和傳統藝術的文化淵源,都在人們的心理情感交流上造成親和力,產生心靈的共鳴。而新生的數碼藝術創作是在科技和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美學情感上缺乏傳統文化基礎,在表現形式和內容上有較大的局限,使人產生在文化遺傳上的陌生和疏遠。其次是因為現代科技的含量導致創作和表現的差異。在人們還普遍認為傳統藝術只是存在于筆墨和傳統工藝的材料技巧之間時,數碼技術這一高科技的創作方式進入到藝術設計領域,就需要有一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數字化圖形處理技術是數碼藝術造型創作的根本基礎。
在數碼藝術設計表現過程中,吸收不同文化、各學科領域的相互補充、借鑒是數碼藝術發展的根本。結合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形式是不斷充實數碼藝術設計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數碼藝術創作也具有很多自身的魅力,她為傳統繪畫創作的表達和反映藝術家的創作構思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藝術家的思維和想象力。日本設計大師田中一光把現代設計觀念和數字藝術的形式美揉合到日本傳統藝術里,作品帶有明顯的優雅、素凈和單純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具備了強烈的現代美感,將現代意識和傳統精神融為一體,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視覺語言以及鮮明的個性在日本設計界掀起一場對傳統精神的再創新再創造運動。他的海報設計“染織新秀展海報”以日本傳統民族服裝和服作為設計符號,不僅體現了民族文化,而且在表現手法上又具備現代設計的形式美。
西方的傳統繪畫從文藝復興開始經歷了古典主義、印象主義、現代抽象主義,中國繪畫也經過了很多流派的演變,現代設計從設計革命開始也經歷了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等時期,而數碼藝術設計創作是從單一的商業派生出來的,缺乏藝術創作的根基,造成人們對數碼藝術表現的認識還趨于膚淺和一些錯誤的看法,在這里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誤區,一是萬能說,認為電腦萬能是對數碼技術的崇拜和夸張,是對藝術的基本創作規律和表現形式膚淺所產生的錯誤觀點,以模仿的技術代替藝術的原創可以說是非常幼稚的認識,是對數碼技術模仿和創造的關系認識不夠。
隨著數碼藝術的不斷發展和藝術創作形式的更新,其藝術價值將打破自身本來的純商業性,在藝術創作領域占據更重要的地位。三是人們對數碼藝術價值缺乏正確的認識。傳統繪畫藝術創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之上的,蘊藏著眾多的地域風情和民族文化,傳統繪畫藝術的歷史傳承、民族風格等因素,受到廣泛的認可,其藝術價值也倍受尊重。和傳統藝術作品的惟一性相比,數碼作品批量生產的因素直接影響到對數碼作品的心理感受的不同和價值認可的降低,但是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到數碼作品不僅是體現一種科學技術,而是體現一種新興的藝術現象,她有著自身的視覺語言和傳達方式,所以數碼藝術價值是不可以用傳統的價值觀來衡量的。
(中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
中圖分類號:J61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9-108-02
摘要:通過對數碼噴印的發展現狀,以及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因素的分析,結合當前的趨勢,探討影響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因素。
關鍵詞:數碼噴印;藝術設計教學;服裝設計;影響因素
電腦的普及與互聯網的應用將人類社會推進到了信息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和數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現給高校的設計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方式帶來巨大的革命。以傳統的設計理念、設計方式所構成的教育方式也應必須亟待改革和從新進行整合。設計藝術如何教育?設計作品和服裝如何設計?服裝藝術設計人才如何培養?這一切也是我們教師對待特色專業思考和科學選擇迅速行動的大事。對此,我僅以個人觀點和以往的工作經驗從服裝設計的角度和傳統的“手繪”與現代的“數碼印花”具體工具使用,來呈報高校藝術設計和服裝設計教學引進數碼印花設備的迫切需要和數碼印花設備在教學中解決的問題。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知識化,信息化,數字化使計算機與掃描設備和噴印設備已滲透到各個相關領域。形成了新科技與行業技術的拓寬交叉與相容。快速的生產,現代的圖案,精品的制作業已成為現代人所追求的目標。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服裝的工藝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高科技新技術的浪潮沖擊下,面料的制作工藝,花型圖案的設計和印花領域中的印前技術的提高,印花材料的豐富和噴印技術的產生也帶來了相關技術飛躍的變化。其中傳統印花中的原稿采集,圖像處理,分色制版均由彩色桌面系統代替。速度快,精度高以及環保性等都顯示了現代高科技特征。
目前國內面料印花行業印前工藝上有印前設計制版,照相制版,激光照排,計算機制版(后兩種為數字化制版)幾個過程。數字噴印設備的產生和技術發展中的微電壓技術把墨頭噴出小墨滴直接噴在親墨層上,輸出結果可以達到l00%的色值傳遞。數字噴印的圖像解析率較高。使具體工藝操作者不再擔心圖像因曝光過度或不足,顯影不足與過度造成圖像反應在面料上色彩單調。數字噴印還避免了傳統印花程序上對于環境濕度,溫度等要求,對操作程序和工作經驗的依賴性大大降低。消除了偏色,拖漿,堵版,爛花等圖像反應在面料上問題的出現,并且保證了重復打樣的圖像結果穩定性。把錯誤消除在噴印前的程序中。使成品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傳統,落后,低質的狀況,不再停留在粗線條,色彩簡單,沒有半色調過渡色,低圖案畫質的情況。尤其可喜的是不再由于網版印刷的自身特點避免了“龜紋”的產生。這些都是行業從業人員的理想和目標。
許多兄弟高校以及行業內人士包括設計師;品牌商;服裝廠;印花廠都曾幻想著隨著布料印刷過程的非技術化經驗的依賴性大大降低。數不清的行業內人士都把采用數字化噴印作為理所當然的擴展方向。服裝企業重點也越來越投向這門新的技術領域和大市場。作為應用市場,這些行業內人士也越來越轉向知識經濟,專業技術,高新技術也是目前服裝行業的大勢所趨。通過這幾年在東南亞的考察以及幾年的歐美外貿服裝印花加工生產的經驗了解的國內外此類相關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其過程也是隨著知識提高,技術改革,機械設備以及材料的發展而發展或普及。現代化的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并不斷的有所創新。逐步取代目前落后的設備,材料和老工藝。最終贏得市場。
但數字噴印并不是簡單的操做過程,也不是一個印花廠和服裝廠或新的公司使用數碼噴印機就能讓市場完全產品轉化。而是要有一批有著豐富的服裝生產經驗,敏銳的服裝市場頭腦,具有多項技術競爭力的高級服裝人才貫穿整個生產過程才能贏得服裝市場。數字噴印與傳統工藝的不同主要是數字印刷的生產過程。它的服裝數字噴印過程使服裝生產過程集數字印前,通訊和圖像技術到輸出為一體。具有更方便操作和更有前瞻性。數字噴印以獨特的魅力和自身的特點在服裝紡織印花和藝術設計中發揮著獨特的生命力。
服裝生產數字噴印技術使服裝印花步驟簡單,技術要求降低,但在生產過程中如服裝設計,顏色管理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員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圖像存儲格式的不同和不兼容,墨水的應用性能和圖像色彩還原能力也使很多設計師無法正常有效的方便操作。噴印過程中套印套準線的對位問題也使得服裝裁片生產者工作起來很困難。噴印設備還要克服有關噴印墨水,色相,飽和度以及介質牢度的問題。
服裝生產數字噴印市場,數字技術和相關配套產品關系也與服裝生產傳統工藝的行業有著一些內在問題。比如服裝生產設計師,品牌商,服裝公司和印花廠在目前的生存狀態上很少競爭而是鏈接的相互補充狀態。因為他們各自都在以不同的技術和手段應對各自不同的服裝客戶群。這就需要高校的學生必須有團隊精神和行業有著深刻地認識才可以被社會所承認。否則將被市場所淘汰。
因此。促使我們在教學中要解決幾個棘手的問題,即:藝術設計和服裝專業1―2年級的重點培養應該是以“手繪”(包括電腦手繪)的方式來培養基礎造型上的創造力、扎實的手繪表現力和藝術美的鑒賞力;藝術設計和服裝專業3-4年級的培養重點應該是能快速接受與靈活應用新的設計手段(電腦)能力,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設計方式上能迅速走入以“數碼紡織”為標志的信息時代的“大紡織”舞臺中,并能創造個性化強的、市場需求高的和創造流行美的紡織藝術產品來。
―、完善學生的設計思想
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化的時代,高校設計教育如何利用最新的數碼印染技術,將給高校的設計教育理念帶來一次巨大的推動。發展高校專業設計教育,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通過數碼印染設備的技術和所形成的產品應用于教學,不論是藝術設計專業和服裝設計專業還是紡織品藝術設計專業,都使學生明白設計是最重要環節。數碼印染設備的提供,是最佳體現設計的“工具”手段,它將原有的大機器設備無法替代的小型印染程序,跨越到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設計,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思想空間及設計空間。
二、新的學科交叉教學模式
從國內幾個兄第院校在發展數碼印花教學并通過數碼印染設備應用于教學來看,給教學帶來一個全新的設計與實踐結合,方案與生產的結合。設計教育的模式,也形成了學科與學科之間專業與專業之間交叉融合,形成了“互聯網模式”數碼印染設備,它可以為服裝專業設計面料。
三、專業教學的內容縱深擴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面料花型和服裝樣式也越來越要求高,以前大多數我們的學生和設計師是到市場上選購服裝面料,學生和設計師只能將市場上出現的或現有的面料進行服裝設計,能見到的面料服裝設計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數碼印花先進的設備技術,給教學帶來了生機,給學生有機會地將設計的色彩以及圖案應用于數碼印染技術,因此我們從設計教學入手,在畢業設計中及相關的設計課程中,力求學生做到個性化及品牌化的設計,借助設備的優勢,創作空間的靈活性避免了受面料,色彩,質感的局限,同時也避免了設計作品被模仿的可能性,所以說借用于數碼印花技術手段;真正的在服裝設計上實現了個性化服飾的設計,并且,可以全方位的將個性化設計的特點、風格、包裝等―系列整體體現出來。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出現,都要依賴于當時社會和科技的發展。數碼藝術設計這一藝術形式便是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而誕生的。著名藝術家羅伯特·勞申伯(RobertRauschenberg)和設計大師喬治·開普斯(GeorgeCapps)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成立了專門機構研究數碼圖形與數碼藝術,從上世紀80年代美國蘋果電腦公司推出MACINTOSH電腦形成“桌面排版系統”(簡稱DTP)開始,數碼技術在藝術設計領域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數碼圖形技術的成熟帶動了CAD/CAM(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制造)的普及和發展,設計藝術與數碼技術才得以真正結合。隨著現代的數碼技術在藝術表現領域中開始形成自身獨特的視覺表現語言,體現出更高的藝術價值,數碼藝術設計開始進入到藝術的古老殿堂。但是當數碼藝術創作給藝術家帶來興奮和視覺的新奇的同時,卻發現因文化科技等諸多因素,產生了數碼藝術與傳統繪畫藝術美的情感差異和數碼藝術表現的不足,同時還存在一些對數碼藝術的模糊認識。通過對傳統藝術形式和數碼藝術創作文化淵源的發掘,探討數碼藝術設計創作的視覺表現和美學趨向,及其藝術創作最基本的圖形、色彩、民族文化、數碼技術等方面的要素,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數碼藝術。用傳統藝術,尤其是民族的文化藝術來豐富數碼藝術創作,以彌補數碼藝術創作中藝術文化內涵的不足,解決在現代數碼藝術創作中存在的視覺表現,以及認識和發展方向的問題,是正確表現數碼藝術創作中傳統繪畫藝術美的關鍵。
形成傳統藝術形式和數碼藝術創作審美情感的差異,首先是文化傳統淵源的不同。傳統繪畫藝術創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之上的,蘊藏著眾多的地域風情和民族文化。傳統的藝術精粹形式豐富,包涵著深刻的文化積淀、民族的心理情感、風俗習慣、審美觀念及審美情趣。傳統繪畫藝術所體現出深遠的歷史傳統,眾多的風格流派和博大的地域民族文化,以及傳統繪畫的筆墨造型和傳統藝術的文化淵源,都在人們的心理情感交流上造成親和力,產生心靈的共鳴。而新生的數碼藝術創作是在科技和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美學情感上缺乏傳統文化基礎,在表現形式和內容上有較大的局限,使人產生在文化遺傳上的陌生和疏遠。其次是因為現代科技的含量導致創作和表現的差異。延續了幾個世紀的傳統繪畫,尤其是傳統的工藝美術,除了在技法和材料上的創新外,還沒有受到過像現代數字化所帶來的這樣巨大的沖擊。在人們還普遍認為傳統藝術只是存在于筆墨和傳統工藝的材料技巧之間時,數碼技術這一高科技的創作方式進入到藝術設計領域,就需要有一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傳統的創作技巧和繪畫筆墨造型,導致了人們對傳統繪畫藝術價值的認可,但是由于對數碼技術的創作形式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接納,引起人們對數碼藝術造型在情感上的距離。數字化圖形處理技術是數碼藝術造型創作的根本基礎。數碼圖形(COMPUTERGRAPHICS,簡稱CG)是指數碼化的作品。作為CG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矢量圖形具有數碼技術對圖形描述的“硬邊”表現風格,適合標志和標準字等方面的圖形設計,但是“硬邊”風格造成了圖形表現形式的冰冷機械。像素位圖是CG圖形的另一構成方式,是基于色彩學解決圖像的數碼基本技術,同樣,在數碼藝術創作過程中,由于數字技術的要求,視覺的感官色彩感受必須轉換到對其數字化的處理,也就造成數碼作品缺乏親和力,這些數碼技術的工整、精密導致的機械感,就是數碼作品缺乏親和力的關鍵所在,是現代數碼藝術作品所普遍存在的不足。再次,作品的表現風格的差異也是造成情感差異的因素,傳統繪畫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演變,形成了眾多的表現形式和創作風格,這些傳統的藝術語言易于溝通,便于同觀眾產生共鳴,而數碼創作的機械條理導致缺乏表現語言的生動和表現形式的鮮活。申奧標志是大家眾所周知的圖形標志設計,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就貫穿著一個傳統藝術風格與現代數碼藝術創作風格相融合的主題,最終使用韓美林先生手繪的筆墨表現風格來升華陳紹華先生的數碼圖形創作,為我們解決用傳統藝術精髓來豐富數碼藝術創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證。
在數碼藝術設計表現過程中,吸收不同文化、各學科領域的相互補充、借鑒是數碼藝術發展的根本。結合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形式是不斷充實數碼藝術設計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數碼藝術創作也具有很多自身的魅力,她為傳統繪畫創作的表達和反映藝術家的創作構思提供了形象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藝術家的思維和想象力。在近50年來久負盛名的設計師中,諾曼·塞斯萊維茲(ROMANCIESLEWICZ)、田中一光、靳埭強等可以說是具有代表性的設計師,他們的數碼視覺表現語言上都是獨樹一幟,為數碼藝術設計與民族傳統繪畫相互借鑒和相互發展都做出很大的貢獻。諾曼·塞斯萊維茲的數碼設計作品表現出奇異的構思和超人的想象力,他將自然和非自然,現實和超現實,理性和反理性的事物及觀念交織、揉和在一起的非凡的創造力,他對人類自身和文化傳統的獨特思維和觀察,揭示表達主題的藝術手法,都令觀者感到激動和震駭。作品“SAINTECORCHE”(圣徒的思維)通過視覺的夸張和超現實的手法表現抽象的理念,就體現了他那奇異的構思和非凡創造力的視覺語言。日本設計大師田中一光把現代設計觀念和數字藝術的形式美揉合到日本傳統藝術里,作品帶有明顯的優雅、素凈和單純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具備了強烈的現代美感,將現代意識和傳統精神融為一體,以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視覺語言以及鮮明的個性在日本設計界掀起一場對傳統精神的再創新再創造運動。他的海報設計“染織新秀展海報”以日本傳統民族服裝和服作為設計符號,不僅體現了民族文化,而且在表現手法上又具備現代設計的形式美。靳埭強的數碼設計作品也同樣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如:“漢字主題系列”,明顯表達了對我國文化藝術的深刻理解,他通過對水墨、書法等中華藝術精粹的準確把握,形成自己那種帶有很強東方文化的表現風格,完美地把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揉和到現代設計觀念里面。同時在他的作品中也同樣體現出了他對數字藝術創作美的準確把握和正確認識,使得兩種觀念相得益彰,相互輝映。數字現代藝術設計是一種新生的藝術形式,她需要多學科、多知識層面的融合才可取長補短,因此了解數字化基本原理,熟練掌握數字創作的技巧,具備藝術創作能力和藝術設計的修養,是數碼技術與藝術創作設計的完善結合,是“數碼藝術家”的基本素質。
西方的傳統繪畫從文藝復興開始經歷了古典主義、印象主義、現代抽象主義,中國繪畫也經過了很多流派的演變,現代設計從設計革命開始也經歷了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等時期,而數碼藝術設計創作是從單一的商業派生出來的,缺乏藝術創作的根基,造成人們對數碼藝術表現的認識還趨于膚淺和一些錯誤的看法,在這里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誤區,一是萬能說,認為電腦萬能是對數碼技術的崇拜和夸張,是對藝術的基本創作規律和表現形式膚淺所產生的錯誤觀點,以模仿的技術代替藝術的原創可以說是非常幼稚的認識,是對數碼技術模仿和創造的關系認識不夠。只有正確認識數碼藝術設計創作和再創造的表現特點,才能更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二是純商業性,由于電腦是從科技和工業中產生的,“數碼藝術”這個概念在這里缺乏藝術的遺傳根源,不具備純粹的藝術因素,商業是數碼技術的最本質的發源因素。藝術文化在數碼技術表現的時間不長,以至于至今還很難把數碼藝術上升到一個更高的藝術美學地位。隨著數碼藝術的不斷發展和藝術創作形式的更新,其藝術價值將打破自身本來的純商業性,在藝術創作領域占據更重要的地位。三是人們對數碼藝術價值缺乏正確的認識。傳統繪畫藝術創作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之上的,蘊藏著眾多的地域風情和民族文化,傳統繪畫藝術的歷史傳承、民族風格等因素,受到廣泛的認可,其藝術價值也倍受尊重。和傳統藝術作品的惟一性相比,數碼作品批量生產的因素直接影響到對數碼作品的心理感受的不同和價值認可的降低,但是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到數碼作品不僅是體現一種科學技術,而是體現一種新興的藝術現象,她有著自身的視覺語言和傳達方式,所以數碼藝術價值是不可以用傳統的價值觀來衡量的。
計算機不是人腦,但是來自人腦,應該認識到計算機是人腦的延伸和擴展。任何一門藝術的表現形式都不能說是盡善盡美的,電腦美術也同樣有其不足,但具備藝術修養是電腦美術的根本前提,電腦表現形式的不足可以改善,而藝術修養的匱乏就決定了電腦美術作品的命運。今天,我們不僅需要藝術設計者能熟練地掌握計算機各類圖形軟件的使用,而且也需要尊重藝術創作的規律,以人為本,注重美學修養,電腦美術是一門新興藝術,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才能使其健康成長,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多的好的電腦美術作品。
參考文獻:
(1)〔美〕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廣州:新世紀出版社,1995.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攝影教育走過了幾十年的歷程,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教學體系,主要有三個部分:攝影技術方面的課程,包括照相機的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感光材料、曝光技術與技巧、攝影濾光鏡、暗房技術與技巧、數碼攝影技術等;攝影藝術方面的課程,包括攝影構圖、攝影的光線處理、攝影色彩構成、人像攝影、風光攝影、新聞攝影、廣告攝影等;相關修養課程,包括藝術概論、攝影美學、繪畫、中外攝影史、大眾傳播學、計算機、語文寫作、外語、哲學、法律等等,是一個知識面寬、綜合性知識強的龐大體系。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攝影只是其中的一門必修課,總共64學時,相對于攝影這一龐大體系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再加上學生在開課之前沒有任何攝影基礎知識作鋪墊。攝影又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作所需掌握的創作手段之一,要求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基本掌握攝影這門技術和藝術,為以后的專業創作奠定基礎。所以教師通常把重點放在攝影技術方面,多少涉及部分與專業相關的攝影藝術方面的知識。這一教學體系在一定時期發揮了它的作用,也顯示了一定的優越性。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攝影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這一教學體系顯然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了。自1839年達蓋爾發明攝影術以來,攝影領域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從黑白膠卷到彩色膠卷,從手動相機到自動相機再到數碼相機,從暗房操作到“明室”擴印再到電子暗房,從“銀鹽留影”到“數碼記像”。每一次變化無不烙印著時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痕跡,每一次變化無不更新人們對攝影本質的認識,推動著攝影藝術和攝影教育不斷向前發展。攝影是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結合,它在某種程度上十分依賴于技術,因此,又是一門發展變化特別快的專業。攝影創作是構建在技術的載體上,技術的發展可以使人的思維空間加大,手段增多。在高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隨著數碼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徹底改變了傳統攝影的百年模式,使傳統的攝影方式受到極大的沖擊。新的一代青年人已對銀鹽、感光材料等沒有興趣,取而代之的是數碼相機、電腦制作以及噴墨打印。數字化在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創作自由的同時,也對現代攝影教學體系、攝影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世紀,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數碼”一詞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人類進入了數碼時代。數碼時代的到來給攝影領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掀起了攝影技術的革命。對數碼時代帶來的沖擊再采取漠然置之的態度,對于現代攝影教學來說,已是萬萬行不通的。攝影教學也應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如何進行攝影課的改革?如何培養攝影人?要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要考慮藝術設計專業結構的調整,還要考慮到社會對藝術設計專業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普遍提高的趨勢,以及專業人才需求多樣的趨勢,并根據這些綜合性考慮構建人才培養模式。“體制改革是關鍵,教學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觀念的改革是先導。”這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其核心就是教學改革。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生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國民的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努力把人口壓力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推進教育創新,優化教育結構,改革培養模式,提高質量,形成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教育體制。”
筆者試就改革內容提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可忽視傳統攝影技術教學
隨著攝影高科技的發展,技術問題似乎變得比以往反而更容易解決,其技術的發展也越來越趨向于傻瓜式的軌跡延伸,數碼時代的到來,對于傳統的攝影教學來說無疑具有顛覆性的挑戰。傳統與現代教學模式的碰撞,是當今攝影教育面臨的首要問題。有了新型的照片拍攝與加工手段,很多教師和學生就不愿意在攝影基礎上下工夫,照相機的高度自動化使攝影簡單到幾乎所有人都能拍照,攝影似乎變得越來越簡單。在新技術不斷涌現的今天,傳統的攝影教育如何繼續,如何發展,是攝影教學中面臨的新的課題。筆者認為,攝影教學應在引導學生接受新技術的同時,加強傳統和基礎教育,打好堅實的攝影基礎,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才能拍出好的攝影作品。美國密爾沃基地區技術學院的馬克·薩克遜教授說:“學生必須修完作為學習數碼攝影先決條件的傳統攝影課程才能上數碼攝影課。”他將傳統的攝影技術和數碼成像技術形成了有機的關聯。南京大學謝白老師在《人民攝影報》主辦的第三屆大連攝影理論研討會上說:“數碼相機只是換了一個膠卷。”我國臺灣視丘攝影藝術學院院長吳嘉寶先生認為:“越是數碼時代,越需要讓學生了解影像本質的東西,黑白暗房恰恰起了這樣的作用。”傳統的黑白暗房技術,對于訓練學生的視覺關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黑白暗房對于手工的制作調整有很大的拓展余地,學生在經過嚴格的黑白暗房訓練之后,(轉第93頁)(接第54頁)不僅學到的是暗房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訓練了敏銳的視覺發現能力和處理能力。從這一點上看,這是其他方式所無法替代的。
二、加重數碼成像技術的教學比例
數碼成像技術的出現,數碼攝影器材日新月異的發展,使人們驚訝地發現,數碼相機取代傳統相機已經指日可待。尼康在2006年初也決定膠片相機全面停產,全線進入數碼時代。4個月后,佳能也停止了傳統相機的生產。作為135傳統相機代表的徠卡,2006年末也走上了數碼之路。全球傳統影像業巨頭柯達公司也宣布放棄傳統的膠卷業務,將未來寄托于數碼產品市場。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今后學生在進行攝影實踐時將不再使用膠片成像的傳統相機。
與傳統相機相比,數碼相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當時就可看出成像效果,省去了購買膠卷、沖洗等額外費用,傳輸和保存非常便利。不僅如此,數碼相機的設計也越來越輕巧、時尚,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人們在使用數碼相機極大便利的條件下,逐漸地改變了對數碼相機的態度。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攝影課程的設置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在攝影課程中加重數碼成像技術的比例,使攝影教學與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相適應。在美國,數碼成像早已列入專業的攝影課程之中。
三、加入電腦等輔助設備使用、電腦軟件部分的教學內容
傳統的攝影包括拍攝、顯影、制作三個方面。著名的攝影大師亞當斯就認為這三點是衡量一幅照片是否成功的標志。隨著近年來數碼相機的迅速普及,數碼技術在各個傳播領域中成為主流已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建一個電子暗房的開支遠比建一個彩色暗房節省得多,電子暗房將是未來發展的主流。除此之外,現在用數碼相機的學生越來越多,除了立拍立顯、不用膠卷等優點以外,數碼攝影還有很大的自由處理空間,不用暗室,只要電腦和合適的軟件,就能對照片進行進一步的處理甚至藝術加工。電腦制作、電子暗房技術已成為許多攝影作品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必須具有更為前瞻的目光,為將來的數碼空間奠定堅實的基礎,以培養適應現代攝影需求的人才。
四、仍要重視攝影藝術的培養
“攝影就是用光作畫”。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習攝影最關鍵的就是要和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創作意識的訓練。在攝影構圖、攝影色彩構成等方面發揮專業特點,提高藝術修養,真正把攝影這門技術加以消化吸收,為己所用。
教育的職能是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于社會。攝影技術的發展必然帶動攝影教育的改革。如何在藝術設計專業攝影教學中體現數碼時代的特點,才是我們針對專業特點改進攝影教學的關鍵。真正實現攝影課的數碼化,才是教學改革的真正出路。面對新世紀攝影藝術的發展,要提高攝影教育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效果,攝影課必須以新的科學技術為背景,依據專業的需要,確定培養目標,制訂教學計劃,適應時展的要求,以培養更多服務于社會的高層次人才。
內容摘要:科技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數碼時代。數碼時代的到來,給攝影技術帶來了顛覆性的挑戰。如何培養適應數碼時展需求的攝影人才?數碼時代沖擊下藝術設計專業攝影課該何去何從?傳統的攝影教學該如何改革?文章從四個方面論述了面對數碼時代的沖擊,藝術設計專業攝影課改革的內容。
關鍵詞:數碼時代藝術設計專業攝影課改革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當今社會已進入數字信息時代,計算機給藝術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歷史又一次重現當年包豪斯的情形,一批數學家、物理學家、計算機專家、藝術家、設計師、建筑家、音樂家、心理學家和大眾傳播專家,又一次緊密合作,他們的研究領域跨越了藝術與科學的界限。而新媒體藝術已日漸成為一種具有獨立審美價值和時代特色的新的藝術形態。
當今社會已進入數字信息社會,計算機已經給藝術帶來了深刻的影響。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明和應用的普及,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開始了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從工業社會的物質文明向后工業社會的非物質文明轉變。從電腦視覺藝術、全息成像、數碼音樂、人機界面設計、電子出版、數碼娛樂游戲到虛擬設計與制造、網絡社區設計,以及未來教育等各個領域。他們的共同目的就是,突破現有技術的限制,以創造性的發明與設計滿足人類在信息社會的生活與工作需要。藝術及藝術設計將在信息社會中發揮其重要和特殊的作用。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包括虛擬現實藝術、聲音環境作品、交互影視媒體、回應式表演、數據可視化和游戲以及其他數字形式的作品均屬于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藝術的形態構成
我們所提及的新媒體藝術的形態構成是在語言代碼作為本源的基礎上,以交互為藝術的表現方式和手段,從技術層面、計算機語言層面、表現形態方面等角度進行分析的形態構成,我們所強調的是一種思維方法,也是一種工具,與計算機結構化編程思想不謀而合。對于藝術設計師、工程師及藝術院校的學生來說。這種思維方法和這種工具是必須具備的。
對于新媒體藝術形態構成的研究,我們可以以交互性為核心,從科學實證視角來研究形態構成的技術核心、表現形態、載體、存在方式、藝術語言、構成要素、組合法則等等。它是跨學科、跨領域、文理通融的,需要一大批人來共同研究和推動。
一、技術核心
新媒體藝術作品的創作是藝術設計人員與編程人員及自動化設計人員共同協作來完成的,它體現了學科的交叉性和團隊的合作性。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學科。它的展示與完成最終效果也較為特殊,是通過傳感器接收信號,再通過程序處理來完成作品的最終形象的,它與人積極互動才能最后展示作品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它的技術要求很高,而且涉及面較廣,技術的掌握與表現整合是其根本。信息時代文化的形成更多取決于技術成分。所以我們所看到的藝術作品更多體現高度復雜技術,觀念性、個性化的東西已經退隱其后。技術的因素更加突出。新媒體藝術的創作工具、傳播載體等是數碼化設備如電腦和網絡,其形態是數碼化的信息流,而其本身是沒有實體的意識形態。因此新媒體藝術的創作和展示可以利用更多的科技手段來創造新穎而富感染力的表現形式和效果。
二、存在方式
新媒體藝術作為空間中的藝術,它是視、聽覺,聲、光、電、多方位、多感受的,它運用聲、光、電、信息等各種媒介進行藝術造型表現。這種造型不一定是靜態的,同時也不一定能觸摸到,但是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其存在的方式可以在虛擬空間中。過程性也可以是其存在的方式。它是以二進制的數碼符號存在,我們稱為比特,也叫位。比特沒有顏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傳播。它就好比人體內的DNA一樣,是信息的最小單位。比特一向是數碼化計算中的基本粒子,但在過去25年中,我們極大地擴展了二進制的語匯,使它包含了大量數字以外的東西。越來越多的信息,如聲音和影像,都被數碼化了,被簡化為同樣的1和O。這種存在方式的特點,更多是交互性。瞬時的,非線性的,因而這些都會促進藝術概念和思維的轉變。
三、形態構成載體
計算機包括兩大部份,即:軟件,硬件。新媒體藝術是以windows為開發平臺,用VB、VC、C++等語言作交互編程來搭建構架和流程,以三維軟件來建模、渲染場景和構建角色,以非線形編輯軟件制作片頭和動畫等等。軟件是新媒體藝術作品產生、展示和存在的重要載體之一。
基于新媒體藝術的形態特征,它的創作工具也主要是各種數碼化設備,包括計算機、掃描儀、數碼相機(攝像機)、電子繪圖板、各種數碼化終端、藝術設計創作和編輯軟件等等。毫無疑問。這套工具系統的基礎和核心是電子計算機。計算機實現了互動裝置藝術最根本的創作過程,即由藝術設計創意和思想到新媒體藝術作品的計算和轉換過程。
四、表現形態
關鍵詞 數碼藝術 數字技術 廣告攝影 創造性 表現力
一、數碼藝術概念及其特點
數碼藝術是數碼技術在藝術領域內的具體應用所產生的一個新的藝術門類.是數字化時代新興的產物。如何將數碼藝術與傳統藝術包括廣告攝影藝術更好地結合.是當今藝術設計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數碼藝術是數字化時代新興的藝術形式。發掘數碼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藝術淵源。是豐富數碼藝術語言和正確表現數碼藝術形式美的關鍵。正確認識數碼藝術的產生和發展,以及數字技術的特點和表現風格,同時吸收不同文化.各學科相互補充,相互借鑒是數碼藝術得以健康發展的根本所在。
數字化技術使信息和載體的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在數字領域,信息對載體的選擇變得靈活多樣,突破了傳統的運用和習慣的界限.尤其在現代藝術設計當中更是如此。
二、數碼藝術的發展歷程
上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藝術家羅伯特?勞申伯和設計大師喬治?開普斯就開始成立了專門機構研究數碼圖形與數碼藝術。從上世紀80年代美國蘋果電腦公司推出MAClNTOSH電腦形成“桌面排版系統”(簡稱DTP)開始.數碼技術在藝術設計領域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數碼圖形技術的成熟帶動了CAD/CAM(電腦輔助設計/電腦輔助制造)的普及和發展.設計藝術與數碼技術才得以真正結合。隨著現代數碼技術在藝術領域中的廣泛運用并形成自身獨特的視覺表現語言.數碼藝術這一形式開始進入到古老的藝術殿堂。
在國內.人們對數碼藝術的認識還不夠深刻.特別是數碼藝術的創意。據調查,在我國高校開設的藝術類型設計專業課程中。傳統課程的教學占的比重還是比較大,而數碼藝術的教學和設備投入卻顯得比較薄弱。尤其在數碼攝影和圖像方面.許多的學科和課程還在抱著一種觀望和懷疑態度在等待。
三、數碼藝術的商業應用
數碼藝術的運用首先是從商業市場開始的,因為經濟市場也是檢驗技術和藝術好壞的一個尺度和標準。
雖然數碼藝術的發展還處在上升階段,但是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到數碼藝術不僅是體現一種科學技術,更是體現一種新興的藝術觀念。它有著自身的視覺語言和表達方式,所以數碼藝術巨大的市場潛力是不可以用傳統的價值觀來衡量的
對于一個習慣于傳統藝術形式的創作者來說。數碼藝術是一個嶄新的領域。但是.當他開始觸摸并且利用數碼技術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運用數碼技術在短時間內能創作出適合干作品的不同效果,因此也會發現數碼藝術給他帶來了更多的驚喜和更多的藝術創意。
傳統藝術和數碼藝術無論是觀念上還是表現手法上都存在著區別.盡管結果都是以視覺形象再現。傳統藝術注重的是腦和手的結合。而數碼藝術注重的是腦和現代科技的結合。因而出現很多的行為方式和審美觀點的差異。
數碼藝術是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發展的過程中它顯現出自己特有的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面對同一題材的創作.無論是時間上或者是成本上數碼藝術都具有自己的優勢。
數碼技術對圖形的處理是一項先進技術.它改變了傳統的觀念。傳統圖形的處理是一項非常耗費精力的創作過程,而且技術的局限也特別的苛刻。數碼圖形的設計和處理則要輕松的多。它把所有的技術包括應用工具都集中在計算機的軟件里.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原始圖形和設計圖形進行加工處理以達到創作者和商家所期望的效果。例如申奧標志,這是眾所周知的圖形標志設計。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創作者們就是貫穿了一個傳統藝術與數碼藝術相融合的思想。最終將陳紹華先生的數碼圖形創意與韓美林先生手繪的筆墨表現效果進行了合理的融合。不僅豐富了表現,也使得內涵到了升華。同時也為我們解決用傳統藝術來豐富數碼藝術的創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證
當然。數碼圖形的處理目前在完美性上尚處在一個發展階段,還不盡人意。如矢量圖形工具在對圖形描述的表現中,只適合標志和標準宇等方面的設計。如果是一些自由和優美的圖形.它的“硬邊”風格會造成圖形的冰冷和機械。同樣,在數碼藝術創作過程中,由于所有影像都是數字化的轉換.形態和色彩的視覺感受就顯得單薄一些。這也是導致數碼作品缺乏親和力的關鍵所在。
四、廣告攝影和數碼藝術之間的相互關系
傳統廣告攝影和數碼藝術在許多的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首先是文化傳統淵源的不同。傳統的藝術形式豐富多彩,包涵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民族的心理情感、不同的風俗習慣、各自的審美觀念。譬如傳統繪畫藝術所體現出的深遠歷史傳統。眾多的風格流派和博大的地域民族文化,以及傳統的筆墨造型和傳統的藝術淵源,都在人們的心理情感交流中造成親和力,產生共鳴。而新生的數碼藝術創作是在科技和現代大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美學情感上缺乏傳統文化基礎.在表現形式和內容上有較大的跨度,使人在文化遺傳上、使用習慣上會產生的陌生感和疏遠感:其次是因為現代科技的含量導致創作和表現的差異。延續了幾個世紀的傳統繪畫,尤其是傳統的藝術設計.除了在技法和材料上的有所創新外,在表現形式和表現力上根本沒有什么突破。更沒有受到過像現代數碼藝術所帶來的這樣巨大的;中擊。當人們還普遍停留在傳統藝術的運用和欣賞的過程中時,數碼技術這一高科技的產物一下子就來到了所有人的視野中。這確實需要有一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
傳統藝術的創作方法和表現形式.導致了人們對傳統藝術價值的認可。但是由于對數碼藝術的創作方法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思想準備,也導致人們對數碼藝術價值的認同和欣賞在情感上存在著距離。
要想實現所有傳統藝術和數碼藝術接軌,尚須一個時間和科技再發展的過程,更需要人們放棄成見去重新認識這一新生的事物。當認識加深和切身感受后觀念肯定會發生變化,就象當初愛迪生電的發明一樣需要人們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認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運用。
理順傳統藝術和數碼藝術在各個方面的關系.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數碼藝術。數碼藝術是新生事物,是今后藝術和技術發展的主流,它無損干傳統藝術.只會使傳統藝術更健康的發展。用傳統藝術,尤其是民族的文化藝術來豐富數碼藝術的創作,會彌補數碼藝術創作中文化內涵的不足,解決數碼藝術在創作中存在的過分注重視覺化表現的問題。
在現代藝術設計中,頻繁運用數碼技術的藝術形式莫過于廣告攝影了。
廣告攝影是以商品為主要拍攝對象的一種攝影形式。它是傳播商品信息、促進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廣告攝影通過反映商品的形狀、結構、性能、色彩和用途等特點,從而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的日趨加劇.廣告攝影手段已被廣泛應用于廣告作品中。廣告攝影的特殊的視覺造型,使它準確、真實地再現被攝物,具有強烈的直觀性和可信性。
廣告攝影作品的特征,一是必須圍繞廣告的最終目的。定向、定位地設計拍攝方案,在內容表現上常常有限定:二是它傳達的信息必須清晰易懂,明確無誤,防止誤導:三是其作品問世必須通過具體的媒介。
廣告攝影又分動態和靜態兩種類型。動態如電視、電影、動漫,靜態如報刊、雜志、戶外等等媒體。廣告作品成功的好壞主要在于廣告的創意是否得當,它是靈魂。廣告創意又是文案設計、圖形設計、攝影實施和后期制作的中心和前提,它要按照市場目標要求,把圖形和文字做到引人注目、準確傳達的目的。最終整體完成廣告推銷與介紹的任務。因此,廣告攝影不僅是攝影技術的表現,也是攝影藝術的表現。
五、數碼藝術和廣告攝影藝術的結合
要想通過數碼藝術來完善和提高廣告攝影的藝術價值,就要求創作者必須具備豐富的生活積累和熟練的操作技能以及較強的審美感受能力。廣告攝影創作必須由創作者親臨現場,在觀察體驗生活的同時,面對被攝影對象進行選擇與判斷。這一選擇與判斷的過程可能是非常短暫的,但無論如何短暫.仍要完成處理主題與環境的關系,選擇合理的視角和表現手段。
傳統的廣告攝影整個程序非常的復雜和繁瑣.費用也相當的大。尤其拍攝的過程和后期效果合成,其技術性相當的嚴格。例如進行一個汽車廣告的野外拍攝,要動用相當的人力和物力,還不能有任何的閃失,否則工作會前功盡棄。但使用數碼技術和藝術的手段,拍攝同一題材的內容,在各個方面卻會顯得輕松和便利的多,成本和風險也大為降低。例如主體汽車和客體背景可以分別拍攝,當場把握效果,不行可以刪掉重拍。然后再回到計算機上利用專用的軟件進行藝術化的處理,不受場地、光線、時間的限制。遠距離的資料拍攝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數據快速傳遞,大大地節約了成本和時間。
如作品《不覺人問路不平》就是一件運用數碼藝術于廣告攝影的成功案例。它采用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廣告的主題是德國著名品牌奔馳汽車的在華宣傳。為了改變高級消費者的印象,梅賽德斯――奔馳強調:奔馳是一家綜合的汽車制造公司,不僅生產高級的城市商用車.也生產高性能的山地越野車。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廣告公司著力于研究目標人群的消費心態和價值觀,同時,著重研究中國社會和文化環境對廣告信息的影響。創意則特別注重文案的力量,追求各種車型、各種廣告中文案的共同品牌DNA及“差異性語感”.以文字之美創造傳播力。在共性和差異性的平衡中,實現品牌與車型的良性互動。它的廣告詞是這樣寫的:“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值得前往.恰恰因為那里人際罕至。梅賽德斯一奔馳M級越野車籍助卓越的越野性能和先進的操控系統,時刻呼應您的心意。不論崎嶇還是平坦。M級越野車都會載您駛向更高遠的前方。
梅賽德斯一奔馳M級越野車攜ML350運動型和尊貴型、ML500一同為您繪就從容足跡,輾轉間風度翩然。動感的車身線條。煥發剛中帶柔的高貴豪情。先進的發動機輸出強勁動力,與獨創的7速自動變速箱(7G―TRONIC)相輝映,帶來隨心所欲的順暢駕馭。集成了防抱死制動系統(ABS)與制動輔助系統(BAS)的動態操控系統(4ETS/ESP)等,令您泰然應對來自各種路況的挑戰。無論是跋山涉水,還是在都市間穿行。M級越野車將帶您一同體驗風度越野的樂趣。”
廣告畫面是在陡峭崎嶇的高山中,一輛華貴的奔馳車正行進在彎曲的山路上。車身雖然傾斜卻讓人覺得安全可靠。整個畫面結構合理,主次分明,環境和主體自然融洽。在現今和過去都是一幅很好的廣告攝影作品。如果是行家仔細分析:這不是現場一次性拍攝的作品.而是經過藝術加工合成的作品。由于技術和藝術運用合理,它營造的“假象”我們看起來卻感到很真切。這就是典型的“藝術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