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6 20:56: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酒文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國;韓國;酒文化
古往今來,酒作為人們情感交流的載體,受到了人們的推崇和喜愛。因此,酒文化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中韓兩國更是對酒文化有著獨到的理解與發展。通過對兩個國家酒文化的對比分析,可以體會到兩個國家深厚的文化底蘊。
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中韓兩國的酒文化都強調尊卑有序,講究禮節。尤其是在敬酒時,這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考慮年齡大小。在家宴的時候,會有不同年齡不同輩分的親戚聚在一起,敬酒時晚輩要向長輩敬酒。首先敬輩分最高的,然后敬輩分其次的,以此類推。如果參加宴會的既有家里人也有作客的遠親,而且他們輩分又相同的話要先敬遠親,后敬家里人,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和重視。
其次,要考慮職位高低。在參加公司宴會或聚餐時,敬酒就要考慮職位的高低。職位低的人要向職位高的人敬酒。首先敬職位最高的、再敬職位其次的,以此類推。向同一個人敬酒時,應該等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敬過之后再敬,否則,會被認為是沒有禮貌。
最后,還要考慮主賓的關系。在參加婚宴、喬遷宴、滿月酒、升學宴等宴會時,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可以按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方向進行,也可以根據在座各位客人的身份高低,先敬身份高的再敬身份低的。如果同桌的人情況復雜,混合了以上的情況,要根據客人的情況和自身的情況斟酌考慮,沒有固定的模式。
但是,中韓兩國人同輩或同級別的人之間飲酒就比較隨意,在非正式的場合雙方都可以舉杯敬酒,并不用考慮以上的因素。
由于中韓兩國人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的發展不同。因此兩國的酒文化也有著很多的不同之處。首先,就酒而言,兩國就有明顯的差異。韓國燒酒名字雖然叫燒酒,但是酒精度卻與中國白酒有著天壤之別,完全沒有中國白酒那么“燒”。中國白酒最低的酒精度也要有30度以上,但是韓燒的讀數卻都在19.5~21.5之間,僅僅比中國的黃酒度數高那么一點。這就是為什么韓劇里面喝酒都是一口一杯的原因了。為什么中國白酒讀數沒有低于30度的?原來對于白酒而言,讀數越低,工藝越不可控,尤其是酒的清澈度更加難以控制,容易變得渾濁,所以韓燒酒的透明是以優質的過濾工藝為保障的。這一點,中國白酒任重而道遠,需要向韓國人學習。
中國人喝白酒,講究味香,單單香型,就要分為醬香、濃香、清香等多種香型,這是傳統也是習慣,所以導致中國白酒香料放得比較多。對于習慣了的國人來講,這是順理成章的。所以家里如果喝過白酒,那么屋里頭酒味三四個鐘頭都是不會消失的。韓燒卻沒有這么濃烈的酒味,不是湊到跟前,是不會聞到酒味的,并不是說韓燒不放香料,只是非常少罷了。這可能是為什么中國人喝韓燒在喝之前先聞一聞就對韓燒沒有好印象的原因吧。其實對于釀造的酒而言,酒精本身味道并不濃郁,沒有味道實屬正常,只不過中國人掉入香料的誤區罷了。歐美人喝中國白酒,其實講究一個新鮮,時間長了,就會覺得中國白酒的香料味太重,沖腦門子。為什么中國白酒在世界范圍內銷量不好,最主要可能就是這個原因。
韓燒入口不難,有酒精度數低的原因,但是韓燒后味都很甜,可能是使用的水質比較好的原因。韓燒不辣口,加上香料不弄,所以很多中國人說不好喝,這也是仁者見仁吧。實際上如果喝上口,實際上感覺喝韓燒還是可以作為一種享受的。中國白酒依據度數、工藝的不同,入口有很大差異,好酒入口比較綿,如果是純勾兌的話,咽下去肯定有苦味。
另外,在飲酒禮儀上,兩國也存在不同之處。韓國人喝酒有許多講究。在與韓國人的交往中,慢慢也懂得了一些韓國的酒道和禮節,與韓國人一起喝酒時,不能自己給自己倒酒,而必須別人為你倒酒,當然,你也得為對方斟酒。韓國人的解釋是自己給自己倒酒,喝了有害健康。但這只是一種說法,而實際上卻是通過相互斟酒來表示友誼和尊重。年輕人和長輩在一起喝酒,要首先敬長輩或前輩。長輩和前輩先喝,后輩則端起酒杯,側過臉去喝,以表示對長輩和前輩的尊敬。
為別人斟酒,一定要用右手拿瓶,即使你是個左撇子,也要暫時克服一下,因為在韓國人看來,用左手斟酒意味著看不起對方,就像主人向下人賜酒一樣,是不禮貌的。斟酒時,右手拿酒瓶,左手要扶著右手,以示尊重。而接受者也要雙手捧杯,以示謝意。韓國人喝酒不喜歡續酒,而喜歡一杯喝完再倒。這與中國人不斷地為客人續酒有很大的不同。
韓國人的敬酒也別具一格,向別人敬酒時,首先將自己杯中的酒喝完,然后把空杯遞給對方,對方接過杯后,再為遞杯者斟滿酒。遞杯者一飲而盡后,又把酒杯遞回去,再斟滿杯,回敬敬酒者。有時在酒席上,韓國的主人拿著自己的酒杯,繞著桌子向客人——敬酒,此時如不接受主人的敬酒,是不禮貌的行為,因此,即使不會喝酒,也要在征得主人的諒解后做一做喝酒的樣子。對于這種拿自己的酒杯向別人敬酒的方法,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很不習慣,覺得一個酒杯大家輪流用,很不衛生,容易傳染疾病。雖然這種敬酒方式不衛生,但這也是雙方信任和友好的一種表示,已經約定俗成,要改也難。
1四川彝族的酒文化
彝族自古以來就有生以酒迎來,死以酒送歸的規矩。無論是社會政治、經濟、軍事還是民間活動,都離不開酒,有諺語說:“彝區貴酒,漢區貴茶”,“有酒便是榮,有酒便是宴”等等,這正說明彝族離不開酒,酒是彝族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凡事幾乎都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進行飲酒,彝族的酒文化是特有的并且是豐富多彩的。酒禮酒俗代表了彝族的文化意識、文化風貌,其中的酒俗文化一些是祖祖輩輩繼承的原始文化,一些是在歷史發展中逐步形成的。彝族酒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保留著彝族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是彝族人們世世代代努力積累的精華。彝族的飲酒方式是根據場合、對象、用途、條件等來決定的,每個飲酒方式都要遵循一定的飲酒規則。這其中的飲酒規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祖靈為大,行酒必先。凡是在節日里,宗教祭祀及家人親友在家飲酒時,第一杯酒一定要敬給祖靈和各神靈。該杯酒在祖靈供桌上放置一會,然后由主家人分別分享后,別人才可飲用;主人和客人分別使用各自的飲具,客人到彝族人家做客,彝族家主人倒酒先敬客人,自己也會陪著飲酒,主人與客人的分別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各自用各自的飲具,各飲各的酒;尊卑有序,長幼有別,凡是飲酒時候,都要遵循先尊者后卑者,先長輩后晚輩的順序,這其中有諺語曰“酒是長輩的,肉是青年的”;特殊的酒,還要貽贈。彝族人們尤其重視女性敬的酒,娃娃的認親酒、拜年酒等,這時候彝族人不會一家人獨自飲酒,會召集本村或者是本家族人一起來飲酒,并且飲酒者要向敬酒人贈送一些東西如錢、物品等等,以此作為紀念;見者有份,共分享,彝族人在飲酒時遇到很多人,那么這些人就參與進來,采用就地圍成一圈,一人分一口,酒杯依次傳遞給每個人,圍繞著輪流喝酒,見到的可以一起分享,這就是彝族有名的“轉轉酒”。除此之外,彝族還有很多酒俗酒禮文化,如寡酒成宴席,先酒后飯;一邊飲酒一邊談笑風生,不喝悶酒等等。彝族飲酒分很多種類別,如女性酒,在彝語中稱為“尼知嬈知”意思是女性敬的酒,不論是什么場合下,只要是女性敬酒,彝族人們看得很珍貴,被敬酒的人要回贈禮物,在火把節時候,姑娘們就會帶著自己釀制的“姑娘酒”,來到村中主要的交通要道,把酒分發給行人,前來參加的人都要給姑娘禮物,并且姑娘給的酒不能不喝,如果趕上姑娘的有情人,其贈的禮物不在于多少,但一定要有紀念意義;又如安慰酒,當親友有生病的、去世的時候,彝族人必帶酒去看望、安慰,若去去世人家,進屋后要用酒來祭奠去世的人,然后勸慰親人節哀順變,好好生活。如果沒有準備突然遇到了,那也要買酒再去安慰親人。除此之外,彝族的飲酒類別還與很多:成人酒、訂婚酒、娃娃認親酒、家支酒、開戒酒等等,不同的類別有不同的飲酒方式、飲酒規則,彝族最壯觀的飲酒類別當屬吊喪酒和送靈酒,它是彝族人重要的社交活動,參與飲酒熱的人數會達到成千上萬,時間上會持續數日或者數十日之久。
2四川藏族的酒文化
在藏族飲酒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習慣,尤其是青稞酒,藏族的青稞酒算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酒,青稞酒的制作很簡單,以青稞為原料,把請客洗干凈,用水浸泡一夜,然后放在大平底鍋內燒煮約兩個小時,然后將青稞撈出涼一下,去去水氣,再把發酵曲餅碾成粉末均勻地撒在青稞水中攪拌均勻,最后裝進壇子里面密封好,隔一兩天就可以取出飲用。四川藏族有個特別的酒俗,在四川嘉絨的藏族人們,平日里對來的客人先敬一壺酒,然后吧食物用盤奉上,客人一人一份。而在阿壩的藏民,凡是見到熟人從家門前經過必回請進屋內敬一碗酒,熟人若不進去,藏民就會把酒拿出來請熟人喝,以表示慰勞。四川阿壩的藏民對酒的鐘愛更是讓人驚嘆不已,他們用茶代酒,不論是吃糌粑還是吃干饃,他們都用酒代替茶或開水,甚至是吃烤土豆也要把土豆泡在酒里面。每逢盛大節日,藏族人民就會載歌載舞,暢快飲酒加以慶祝,唱歌是藏族飲酒是時不可缺少的環節,手拿酒杯載歌載舞,但酒還不能撒出來,在敬客人酒時,藏族人們先要擎著酒杯唱酒歌。藏族飲酒的酒具也很講究,有酒壺、酒杯、酒碗,其做工精湛,外觀晶瑩剔透,上面還繪有“八吉祥”圖案、“六字真言”等。藏民愛酒但不酗酒,飲酒是表達快樂,從沒借酒消愁之說,這就是藏族的飲酒的最高境界,值得我們學習。
二、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的傳播方法
1通過非物質文化收藏進行傳播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久遠,關于酒的文獻也頗多,因此,歷史文獻對酒文化的傳播具有極大意義。四川少數民族的酒文化豐富了我國的傳統文化,不論對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具有極大地吸引力。利用歷史文獻大力推廣宣傳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如在明代馮時化的《酒史》中就有“酒自儀狄、杜康始,”古今智者把酒作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為酒乃春也,所以自古以春給酒命名的頗多,如“五糧春”,司空圖《詩品.典雅》中有曰:“玉壺,賞雨茆屋”。還有關于酒的傳說、酒歌、酒令、文章、論著、禮儀風俗等非物質文化收藏。這些非物質收藏可以稱之為酒文化的靈魂。如苗族酒起源于一個傳說:有人把剩下的糯米反放在鍋里,然后就出遠門了,幾天后回來發現糯米飯表面長出來一層白毛,還發出清香味,此人就拿起來吃了,感覺味道不錯,后來人們就這樣開始釀酒了。此傳說在晉代文學家江統的《酒誥》中也有記載。又如土家族的咂酒文化,很多文人墨客都為咂酒寫下了很多詩歌,也為咂酒留下了寶貴的史書記載資料。唐詩人白居易有詩云:“巫峽中心郡,巴城四面風,薰草鋪坐席,藤枝注酒樽,蠻歌聲坎坎,巴女舞蹲蹲”。還有李煥春竹枝詞:“糯米新熬酒一壺,吸來可勝碧筒無?詩腸借此頻澆洗,醉詠山林月不孤。”等等這些詩詞描繪出的是土家族人們暢飲咂酒的熱鬧畫面,體現了土家人的熱情、豪爽的民族個性,也為咂酒注入了諸多文化內涵。對于咂酒的喝法也有一定講究,它不同于往日的喝酒方式,咂酒是用竹管吸飲,主人給客人倒滿咂酒后,前一個客人用竹管吸咂酒,后一個客人用毛巾擦拭下繼續吸飲,該喝酒方式又稱為喝“砸抹壇酒”,用咂酒招待客人是土家族待客的最高禮儀,有詩文曰“貴客臨門共咂酒”,說明咂酒是土家人最具誠意的待客之物。還有在飲酒時彝族會唱《酒禮歌》,苗族會給路人喝攔路牛角酒等酒俗酒禮。這些非物質文化的收藏對傳播本民族酒文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要充分保護這些非物質收藏品,通過這些收藏品來推動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的傳播,酒文化的收藏是酒文化傳播的橋梁。
2通過關于酒的收藏品進行傳播
酒的收藏品是一種比較特別的傳播媒體,酒文化的傳播方法多種多樣,其中關于酒文化的收藏品就是一種較普遍的傳播方法,酒文化的收藏除了上述歷史文獻的記載收藏,還包括關于酒的物質收藏如收藏白酒、紅酒、藥酒、民族風味酒等;還有酒器的收藏:酒瓶、酒杯、酒壺、酒盅、溫酒的器具、取酒的工具、造酒的模具模型、酒蓋等;還包括酒的標識、酒的說明書、酒的包裝盒、有關酒的廣告宣傳單及圖書報刊書畫等等,酒具也是一種傳播媒介,因為酒具承載著一個民族酒文化的特色,譬如很多酒具上的圖案、造型都很別致,圖案繪畫栩栩如生,色彩斑斕,一些圖案則是標有本民族的代表動物或幾何圖案等,從古就器酒具就有著極大的社會交際功能,隨著禮制的形成,酒器酒具也逐漸發展為具有禮器的象征,代表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及對客人的尊重程度,具有了等級的標志符號作用。因此,酒具也是少數民族酒文化發展傳播方法之一。除此之外,少數民族酒文化的傳播方法還有各種載體,如借助于家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宗教文化等,這些文化載體為酒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發展傳播的空間。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利用網絡媒介進行傳播,引領酒文化與國際接軌傳播到世界各地。
三、四川少數民族酒文化的發展策略
1)整合各民族資源,集中體現各民族特色。整合匯總四川各個少數民族釀酒方法、釀酒特色、酒器酒具等資料,向人們展示系統的民族酒文化信息。
2)建立系統的宣傳平臺,增強國際影響力。加大各民族酒文化的宣傳力度,利用現代化手段增強其國際影響力,可以建立系統的宣傳平臺,進行全方位的信息挖掘,讓世界都來認識四川少數民族的酒文化。
3)對非物質收藏品進行整理匯編。非物質收藏品對酒文化的傳播具有極大的價值,我們可以對其進行整理匯編,形成系統的資料信息,方便向世人展示,如整理相關的歷史文獻、詩歌、詩詞、書畫等,增強對閱讀者的吸引力。
4)做好酒的外在包裝,豐富酒文化內涵。“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要做好酒的宣傳工作,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對酒外在包裝要做精心研究,既要體現出本民族的特色,還能凸顯酒的特色,讓人一見就能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好酒包裝是促進酒推銷的關鍵,也是酒文化傳播的重要基礎性環節,讓四川少數民族酒包裝的形式呈現出豐富多彩的一面,不論從材質還是形狀等方面進行精心研制,使其成為世界上獨有的特色包裝。
四、總結
幾千年來,通過釀酒技術的日趨完善和成熟,以及改朝換代酒政和酒令的不斷變化,酒文化不斷從物質層面輻射到精神層面,進而形成了相對獨立、蘊涵豐富、完整而系統的酒文化體系。從形形的飲酒器皿到文人騷客的書畫詞曲,以及關于酒的典籍掌故等一系列事物中反映出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地大物博,少數民族眾多。當酒文化與少數民族的風俗禮儀相結合時便演變出五彩紛呈的民族酒俗。在西北遼闊的高原上,土族和藏族等少數民族在與這片神奇的高原融合的過程中演化出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和飲酒風俗。大自然的嚴寒殘酷,昆侖山的巍峨蒼茫賦予了高原人民淳樸自然、熱情豪放的性格。西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這片神奇的高原上,有回、漢、撒拉、蒙古、土、藏等多個民族。他們休戚與共,共同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孕育出獨具西北魅力的文化。在西北眾多民族中,最具獨特的為土族和藏族,西北的這片土地因為他們而大放異彩。土族廣泛分布在青海、甘肅、四川等地區。長期以來,他們獨特的文化藝術為這片高原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而關于土族的了解,很多人則知之甚少,而他們的民族文化卻讓人癡迷。他們將瓦藍色的青稞釀成了甘甜的青稞美酒,而美酒給予了他們勇敢和智慧。七彩的花袖,旋轉的輪子秋,熱情的安召舞,表達著土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青海互助這片美麗的土地因為土族人民的智慧而大放異彩,也因青稞酒的美名而聲名遠揚。關于土族的起源,在青海互助土族中,廣泛流傳著祖先成吉思汗屬將格日利特(格熱臺)率部留駐今青海互助縣一帶,以后與當地霍爾人通婚,逐漸繁衍而成土族的傳說。漢文史籍也有成吉思汗所部蒙古軍曾來西寧一帶的記載。據研究,土族傳說中的霍爾人很可能就是吐谷渾人,這與民和縣境內的土族人自稱“土昆”(音吐渾)相合。趨于統一的認識是:以歷史上的吐谷渾人為主體,在以后吸收了部分羌、藏、蒙古、漢等民族成分形成發展而來。土族早期從事畜牧業生產,這和土族來自游牧的霍爾人和蒙古人有關。后來轉到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業。至少在明初,土族人民已知農耕,農作物品種主要有小麥、青稞、土豆等。
其中,青稞作為青藏高原獨有的農作物賦予青藏高原上的少數民族獨特的飲食風俗和習慣。麥思如、雜面搓魚兒這些獨具特色的美食都是以青稞為原料。而關于青稞在青藏高原的種植歷史可以考證為:在距今35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昌果溝遺址內發現的青稞炭化粒,說明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雅魯藏布江流域中部已經形成了與長江、黃河流域遙相呼應的以青稞為主要栽培作物的農業。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原文化的傳播,以青稞為原料的釀酒業在青海河湟谷地逐步發展起來。據史書考證,青海有4000年的釀酒歷史。《青海通史》記載:“青海早在卡約文化和齊家文化時期就有陶制酒器。”而在青海湟水河畔出土的漢代灰陶瓷釀酒器也證明早在漢代,青海河湟地區的釀酒技術已臻于成熟。公元1264年,青海的釀酒業進一步發展,土族先民一直都有釀造青稞酒待客的習俗。他們將青稞煮熟作為原料,用當地草藥拌和做曲子燒出一種白酒,稱為酩餾酒。青稞和青稞酒豐富了土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當青稞酒與土族文化相遇時便迸發出獨特的酒文化。人們在與大自然的斗爭和磨合中總是伴隨著對自然的敬重和崇拜。從赤山黑水間長途遷徙跋涉而來的土族先民逐漸從游牧生活轉變為從事農業生產,他們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收獲了青稞,并用土法工藝釀造出了清香甘美的青稞美酒。為了感謝上天對土族人民的恩賜,土族人民賦予青稞和青稞酒神話般的色彩。
從西王母身邊的大青鳥噙食飛過,播下五彩的青稞拯救苦難中的百姓,到八仙之一的鐵拐李感謝老嫗施茶之恩,將瑤池盛宴中帶來的美酒倒入威遠古井,井水便可釀造青稞美酒等神話故事,無不反映出土族人民對青稞和青稞酒特殊的感情。青稞和青稞酒在土族人民的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土族眾多的祭祀禮儀中,都有用銀碗向天和神敬奉青稞酒的禮儀。在土族納頓節的表演和慶祝中,先以舞蹈形式表現的啞舞劇《莊稼其》反映父親向兒子傳授農業生產技術的情形,表演生動、細膩,滑稽逗人。接著往往表演三國故事《三將》和《五將》等,最后為表現土族祖先從事畜牧業生產時期的生產生活、再現土族先民與大自然頑強斗爭精神的面具舞———《殺虎將》。在祭祀中,最為重要的是向神敬獻青稞酒,表示對神的敬意,青稞酒取青稞之精華,人們認為酒是人和神溝通以及自身溝通靈魂的最好介質,通過酒,人們向神示以最崇高的敬意,而神的旨意也通過一滴滴撒向天宇的青稞酒和五彩的風馬傳遞到人間。在神秘的青藏高原,每逢納頓節和其他重大的祭祀節日,都會看到人神共飲的壯觀畫面,在祭祀活動結束后,人們載歌載舞,不停地用大海碗向對方敬酒,以此助興,人們在舞蹈中陶醉了,喜慶和歡樂的一浪高過一浪。所有對美好生活的祝愿、豐收后的喜悅在一杯杯清澈甘甜的青稞酒中得到傳遞。青稞酒在土族人民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僅體現在祭祀慶祝活動中,更體現在他們生活的藝術中。“敬你一碗青稞酒,遠方的好朋友,一泓泓清醇的海子喲,映醉了你雙眸;敬你一碗青稞酒,遠方的好朋友,一簾簾甜美的瀑布喲,飲醉了你的歌喉……”在青海悠揚的民歌“花兒”中不乏與青稞酒有關的曲調,如果說“花兒”是盛開在高原人民心中的一朵奇葩,那么青稞酒就是滋潤這朵奇葩的雨露。不管是酒醉時的即興傳唱,還是“花兒”會的擂臺比賽,青稞酒與“花兒”總是形影不離,“花兒”唱出了土族人民的靈動婉約,而青稞酒則喝出了土族人民的熱情與豪放。“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無論怎樣,土族人民的生活都要直接或間接地與酒搭上關系。這種關系的物化還在于酒趣。酒趣富于酒令之中,酒令則純是以文化入酒的,是酒文化中的文化精粹。
土族人喝酒時喜歡行酒令,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遠方客人到訪,主人都會端出大碗的青稞酒,主人和客人圍坐一起,開始行酒令,從客人進門時的下馬三杯酒到桌上的行酒令的大碗酒,都表達出主人對客人的尊敬。酒場合中的酒令以曲調的形式唱出,酒令中最多的就是祝福的詞語。如四季發財、六連高升、八福長壽等,在一首首酒令、一杯杯美酒中,土族人民互相表達著對對方美好生活的祝愿。在酒令中有的則蘊含著七竅探梅、七賢鬧竹林、八仙過海等精彩的歷史典故,有趣的酒令不僅體現出土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也將他們對中華古文化的良好傳承體現得淋漓盡致。酒陪伴著中華民族一路傳承至今,也隨著人們生活的變化而富有了新的特色,無論怎么變化,中華酒文化都是那樣的博大精深。酒豐富和滋潤了人們的生活,更成為藝術和文化發展的活力和源泉。在西北這片神奇的高原上,從遠古時期傳承而來的青稞美酒如同日夜滋養這片高原的雪域圣水一樣讓這片高原散發著獨特的人文氣息和藝術魅力。高原人民在旋轉飛舞的安召舞里領略著生活的真諦;在一聲聲響徹天宇的天籟之音中,找尋著真實的自己;在一杯杯美酒的陪伴里,感悟著高原造物者的神奇,領悟著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酒的釀造過程是一種美的享受。春天撒下青稞的種子,在不經意的等待里破土而出,長出稚嫩的身體,又一陣陣谷雨的滋潤下,終于迎來了那個讓人看到希望的盛夏。只輕輕的一個轉身,聞到了秋的氣息,是十月厚重的霜給了收獲的訊息,于是成捆成捆的青稞收入人們的懷抱。在顆顆細粒入倉的夜晚,在凝視的目光里,青稞酒以最美的姿態向我們陳述了她放肆的美麗。可以聞到的是酒的醇香,看到的是高原酒文化的源遠流長,可以感受到的是漫天雪花里我們心中的那片暖陽。青稞以其頑強生命力昭示著高原人民的頑強與自信,而青稞酒以獨有的甘甜和醇厚象征著高原人民的淳樸和厚重。#p#分頁標題#e#
本文作者:王莉
編者的話
中國酒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中華民族以獨特超人的智慧,釀制了無可計九的獨具特色的種種名酒,這也是中華民族對全人類飲食文化的特殊貢獻。
“飲酣視八極,俗物多茫茫”。提高生活品位,調劑生活情趣,這是酒文化進入了以美為價值取向的新境界。
為弘揚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酒文化,豐富和充實現代人的精神生活,我們將從本期起,向讀者系統而有重點地介紹酒的文化。酒的養生,酒的風俗,酒的禮儀等方面的知識,若有缺憾之處,望提寶貴意見。
白酒
白酒以前叫燒酒,高糧酒,建國后統稱為白酒、白干酒。為什么叫白酒、白干和燒酒?白酒就是無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摻水的意思,燒酒就是將經過發酵的原料入甑加熱蒸餾出的酒。
中國白酒的特點
中國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餾酒之一(其余五種是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和金酒)。它在飲料酒中,獨具風格,與世界其它國家的白酒相比,中國白酒具有特殊的不可比擬的風味。酒色潔白晶瑩,無色透明;香氣宜人,五種香型的酒各具特色,口味醇厚柔綿、酒體諧調,回味無窮,給人以歡愉和幸福之感。
中國白酒的分類
一、按使用的主要原料可分為:
1.糧食酒,如高梁酒、玉米酒、大米酒等
2.瓜干酒(有的地區稱紅薯酒、白薯酒)
二、按生產工藝可分為:1.固態法白酒2.液態法白酒3.調香白酒4.串香白酒
三、按糖化發酵劑可分為:1.大曲酒2.小曲酒3.麩曲酒
四、按香型可分為:1.濃香型白酒2.清香型白酒3.醬香型白酒4.米香型白酒
五、按產品檔次可分為:1.高檔酒、如特曲、特窖、陳曲、陳窖、陳釀、老窖、佳釀等。2.中檔酒,如大曲酒、雜糧酒等。3.低檔酒,亦稱大路貨,如,瓜干酒,串香酒、調香酒、糧香酒,散裝白酒等。
六、按酒精含量可分為,1.高度酒(主要指60°左右的酒)。2.降度酒(一般指降為54°左右的酒)。3.低度酒(一般指39°以下的白酒)。
中國白酒的香型
中國白酒的香型,目前被國家承認的只有5種:即醬香、濃香、清香、米香和其它香型。
一、醬香型白酒。亦稱茅香型,以茅臺酒為代表,屬大曲酒類。其醬香突出,酒體醇厚,清澈透明,色澤微黃。
二、濃香型白酒。亦稱瀘香型、五糧液香型,以瀘州老窖特曲及五糧液為代表,屬大曲酒類。其特點可用六個字、五句話來概括:六個字是香、醇、濃、綿、甜、凈;五句話是窖香濃郁,清洌甘爽,綿柔醇厚,香味協調。
三、清香型白酒。亦稱汾香型,以山西汾酒為代表,屬大曲酒類。其入口綿,落口甜,香氣清正。清香型白酒特點的標準是清香純正,醇甜柔和,余味爽凈。總之,清香型白酒可概括為清、正、甜、長、凈五個字,清字當頭,凈字到底。
四、米香型白酒。亦稱蜜香型,以桂林象山牌三花酒為代表,屬小曲酒類。小曲香型酒,一般以大米為原料。評酒專家認為,用蜜香表達這種香氣較為確切,概括為:蜜香清雅,入口柔綿、回味怡暢。
五、其它香型酒;亦稱兼香型。復香型,混合香型,屬大曲酒類。此酒的代表酒――國家名酒董酒、西鳳酒,其特點:綿柔、醇甜、味正。
營養物質和有害物質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和水。但乙醇不是酒的主要營養成分,也不是酒的有害成分,酒有著高熱量。據有關部門測定,每毫升純酒精可產生熱量7卡,明顯地高于糖類、蛋白質的產熱量。適量的酒精對人體是有益的。白酒內的乙酸、乳酸、乙酸乙脂,丁酸乙酯,乳酸乙脂,異戊醇等物質都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因此說,白酒是有營養的。
白酒中的有害物質,一是甲醇,它是一種有麻醉性的無色液體,能溶于水和酒精中,毒性很大,對人體健康有害。10毫升甲醇可引起嚴重中毒,眼睛失明。按衛生部規定,每百毫升谷類酒含甲醇不得超過0.04克,薯干及代用原料酒不得超過0.12克。二是醛類。它有較大的刺激性和辣味,其毒性最大,飲含量10克的甲醛即可使人致死。其次是乙醛和糠醛。人們經常喝乙醛含量高的酒,容易產生酒癮。乙醛毒性相當于乙醇的10倍。糠醛的毒性相當于乙醇的83倍。因此,它在白酒中的含量必須是極為微小的。三是雜醇油,從衛生角度來看,它是一種有害物質,含量過高,對人體有害。要求雜醇油在酒中含量一般不超過每毫升0.15克。四是鉛。白酒中的鉛主要來自釀酒設備,盛酒容器,銷售酒具。鉛對人體危害極大。國家對白酒含鉛量的規定,為每升白酒所含的鉛不得超過 1毫克。
白酒的度及其測定
白酒的酒度,指的是白酒中酒精容量的百分比,也就是酒精的含量。如60°的白酒,就是指含有60%的酒精,剩余的40%基本上就是水。
第十七講 酒與藝術境界 (三)
無論詩人還是作家,通過聯想把現實生活虛化和升華。在這種過程中,他們憑借自己的審美經驗和聯想能力,把原來現實生活中的經驗打破了,經過一種神奇的重新組合,構造了一幅與現實生活有著較大距離的藝術世界。美國萊昂內爾?特里林對夢與藝術創作在心理學上的共同點作了一些概括,他在《弗洛伊德與文學》一文中寫道:
那么,夢和神經病在一方,藝術在另一方,其間究竟有什么區別呢?顯然,它們是有某些共同點的。沒有一個詩人或批評家會否認無意識過程在兩面都起作用,都具有幻想的成分,只是程度不一樣,但是它們之間有一個重大區別,查爾 斯?蘭姆認為真正的天才精神必定健全這一論點時曾清楚地看到了這個區別:“……詩人是醒著做夢。它不為自己的主題所左右,反能控制它。”
在這段議論里指出了一個重要事實,即無意識在藝術創作中起了作用。同時又指出了詩人、作家并非被非理性所操縱。這也正如特里林最后所歸納的:“整個區別就在這里,詩人能主宰自己的幻想,而神經病的標志恰恰就是被幻想迷了心竅。”有了這個結論,我們這里的引文顯然就不會被那些片面強調“創作無意識論”的論說鉆了空子。我們同樣贊成在藝術創作中無意識活動的參與,這不僅適用于夢境,更適用于酒醉之態的創作。也正因為如此 ,才使詩人、作家創造的藝術境界具有相當的神秘性質,而且可以說明藝術境界的創造為什么不可以重復,更不可以由別人來代替。人在酒醉之后使一部分理智層失控了,潛意識于是跑出來發揮了作用,不僅把埋藏在詩人、作家內心深處被壓抑的感情釋放出來,也把由這種感情所造成的幻想釋放出來,從而造成一種凝聚著作家審美經驗和他的熱情的、美麗的顯像,通過筆端展示在我們面前。由此,給我們提供了一幅美好動人、發人無限聯想并回味無窮的藝術境界。酒醉之境,也是如弗洛伊德所說的詩人白晝夢,對藝術的幫助也是理所當然的。通過這樣的闡明之后,我們再回過頭去讀前面課程中引錄的詩文,就更加明白了。
酒醉不止對文學創作有作用,對其他藝術創作也顯現其神奇的功能。書法家、畫家也有很多好飲酒,而在醉態之中尤其有神奇的創造。如大書法家王羲之善飲,據說他于公元三五三年,曾邀集孫統、孫綽、孫放、王獻之、謝安、郗曇、耿友、王玄之、王凝之等四十一位名流、隱士,集于蘭亭臨水飲宴。以漆制羽觴漂于清溪之流,觴到誰人面前須賦詩一首,不能賦者罰酒一觴。結果共得賦詩三十七首,王羲之乘著酒興以蠶繭紙用鼠須筆寫成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蘭亭集序》,即后世稱《蘭亭帖》。其筆法變化多端、隨類賦形,各盡其態;凡有重文者,則字體悉異,沒有一字雷同的。第二天他酒醒之后,又一連揮筆寫了幾遍,都不及原書的神韻。唐代大書法家張旭也好飲酒,被稱為“草圣”,杜甫《飲中八仙歌》中道:“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可見酒使他達到了藝術境界。懷素是個僧人,但卻嗜酒如命,每寫字前痛飲得如醉如癡,于是縱筆馳騁,寫得一筆好字。錢起評論他說:“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知。”宋畫家米芾也好飲酒,據《語林》載,蘇軾一次在維揚置酒招待諸名士,共十余人,米芾也在座。酒喝得快醉時,米芾忽然站起來自贊說:“世人皆以芾為顛,子贍以為如何?”蘇軾說: “吾從眾。”米芾好畫,好書法,好飲酒,如狂人,因號米顛。他的《滿庭芳》詞:“雅燕飛觴,清談揮塵,使君高會群賢。密云雙鳳,初破縷金團。窗外爐煙自動,開瓶試,一品香泉。輕濤起,香生,雪濺紫甌圓。嬌鬟,宜美盼,雙擎翠袖,穩步紅蓮。座中客翻愁,酒醒歌闌。點上紗籠畫燭,花聰弄月影當軒。頻相顧,余歡未盡,欲去且流連。”寫的酒醉情態,如畫如詩,令人沉醉。
關鍵詞:朝鮮族;酒
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3省的朝鮮人。他們定居下來以后,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的一個民族,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我國朝鮮族的主要聚居區。朝鮮族人比較愛喝酒,一是氣候的原因,延邊地處東北,寒冷天氣較長,喝酒可生暖氣;二是生活習慣,就像愛吃狗肉一樣。朝鮮族的特色酒是米酒,當地稱為“麻格里”。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酒在延邊朝鮮族生活中占獨特的地位。
一、酒與朝鮮族節日
朝鮮族一年主要的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老人節、中秋節。此外還有兩個家庭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
春節是朝鮮族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早上喝特制的“屠蘇酒”,“屠蘇酒”是用桔梗、防風、山椒、肉桂作原料而釀制的一種藥酒。習俗認為,春節喝這種酒可以祛邪陵災、增壽長命。元宵節清晨要空腹喝點酒,認為可使人耳聰目明,一年不得耳病,常能聽到喜訊,故叫做“聰耳酒”。 朝鮮族在清明到親人的墓地,先圍著親人的墳走上一圈,看一看這一年里墳土是否有坍塌和破損,然后是“加土”,即到墳前祭奠死者添土。接著進行墓前祭,祭品擺在墳前的石階或土堆前的鋪紙上,先倒上三杯酒,向墳塋鞠躬3次,再開始敬食。中國傳統的中秋節,這是朝鮮族傳統的慶祝豐收的節日。這一天,人們用新大米做打糕,并帶著酒和新鮮水果到自家的墳地除草,給古人敬酒祭祀祖先,以示對故人的哀思。朝鮮族聚居村還舉行全村性體育比賽,有摔跤、蕩秋千、跳跳板等項目。傍晚人們成群結隊地聚在一起飲酒賞月,載歌載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自1984年起定農歷八月十五日為老人節。這一天, 60歲以上的老人佩戴大紅花,接受人們的祝福。從長子夫婦起,到孫輩止,要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視福,感謝老人的辛苦操勞及養育之恩。政府專門組織祝壽大會,請60歲以上的老人坐在臺上,為他們獻花敬酒,請他們與年輕人同歌舞,到處回蕩著《媽媽,祝您長壽》的歌曲。
在朝鮮族的人生儀禮中,嬰兒的一周歲紀念日最受重視,擺很多酒桌互相敬酒進行非常隆重的祝賀活動。一則為了祝賀嬰兒度過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春夏秋冬,二則為了預祝有美好的未來。這一天,宴請親戚、鄰里、朋友,給幼兒換新裝,在生日桌上面擺放書、筆、錢、刀及各種食品之后,讓幼兒隨便抓取,以最先抓取的東西來判斷其將來的志趣。朝鮮族老人60大壽稱為“花甲大壽”。要聘主持人、請樂隊、定酒店、錄像。擺壽臺是朝鮮族習俗,在壽星座前放桌,上面擺放各種糕點水果,豐盛美觀。壽辰這一天,親朋友好友與壽星相伴,乘車到公園觀賞景色,游玩照相后,拉到酒店依次落座,壽星老端坐在壽席臺的正中,男左女右,兩邊坐的是同輩的至愛親朋。酒店正廳壁掛金光閃躍的“壽”字。花甲壽禮,敬酒是重要的必經的程序。樂隊置于一側,主持人宣布儀式開始后,樂聲響起,在祝壽歌的樂曲中,壽星的兒子、兒媳、姑娘、姑爺依次依次向老壽星叩拜敬酒。敬酒后,有的賦詩、有的獻舞,如果沒有敬酒的程序簡直不敢想象壽宴的氣氛會如此真摯和熱烈。
二、酒與朝鮮族婚姻習俗
作為擁有悠久的釀酒歷史的朝鮮族,酒貫穿婚姻的整個過程。
(一)提親酒和定親酒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說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愿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訂親后,選吉日。由男方攜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親友共同飲酒。至夜幕降臨,方撤下酒席奏樂。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歸家,以表不忍女兒即將離家外嫁。朝鮮族無女方向男方索取財物的陋習,只由男方買些服裝和姑娘所愛之物相贈,以表訂親之意。
(二)喜酒
在結婚當日,男方先備車,新郎偕同二三名儐相,身穿禮服胸佩紅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進一無人的房間,室內擺放一桌豐盛酒席,女方給新郎連斟三杯酒。其后,新郎將酒菜各選一點,用一張白紙包上,帶上一瓶白酒,請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愜意,女家招待甚豐。接著女家又給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飯,里面埋上三個雞蛋。新郎要剩半碗飯一個雞蛋給新娘,象征此后共吃一鍋飯,有難同當,有福同享,永成鸞鳳之好。儐相于席間也選一點菜肴,帶回家中,以示同喜。儀式結束后,新娘向父母行跪拜禮敬酒,這叫“感恩酒”;新郎敬酒,這叫“認父母酒”。后新娘帶妝奩上車與新郎上婚禮廳。在新式婚禮中,有宣讀結婚證書、新郎新娘交換禮物、相互敬酒跪拜、新郎新娘向雙方父母跪拜、雙方家族代表講話、擺設酒筵席祝賀等程序。
三、酒與朝鮮族喪葬習俗
朝鮮族自古以來,將孝道視為萬行首,因而在喪禮與祭禮中,比其他禮儀更徹底的體現了崇拜祖先的觀念。朝鮮族喪禮包括臨終、招魂、收尸、發喪、襲臉、成服、吊喪、葬禮、三虞祭、卒哭祭以及小祥、大祥等。祭禮包括忌祭、時祭、俗節祭等。在整個喪葬中,酒是最重要的祭品。
病人臨終時,家人守護在其身邊,注意聽取其遺言。病人死亡后,用紗布纏12道,抬上搭好的木床,用藍布或屏風擋住尸體,設供桌擺酒和飯食,并且點燃蠟燭和香火。前去吊唁的親友帶酒或挽幛,將酒倒一杯放在供桌上。喪主還得在一個大盤子上準備三碗使者飯、三杯酒、三只草鞋和三枚硬錢幣,放在上房門外臺板上,意義在于慰勞前來認領死者的“冥府使者”。后由一名平時與死者的關系比較親近的男子,站在院子或屋頂上,雙手持著死者的上衣,朝西北方向揮動著衣服,呼喊死者姓名。招魂過后,死者仍不復醒過來,喪主便換穿孝服,給遺體穿上壽衣,包裹、捆綁保管在殯儀館。并朝奠見日上酒上食,午奠正午上酒上食,夕奠落日上酒上食。在即定的出喪日凌晨子時,進行夜奠。在眾人的哀號聲中,首先是喪主出來斟酒三杯,并向祭桌上的神位或遺像跪三拜,拜畢退下,護喪人把酒都倒在推酒缸。其余的喪制和服人們均按輩分的順序,以此類推。特來吊喪的客人們也可以敬酒磕頭。等候人家用餐完畢,護喪人再斟上三杯酒后,宣布;“一行上路!”,屋里的所有人一起跪三拜,再把遺體送到殯儀館,進行追悼儀式和告別儀式。進入吊唁廳后,死者的主要親屬站前排,參加追悼會的來賓站到會場的正中,面向死者的遺像和遺體。在緩慢的哀樂中主持人宣布追悼會開始,所有與會者默哀3分鐘緬懷故人。默哀過后,主持人宣讀悼詞介紹死者的生平,然后是來賓致辭,宣讀唁電、唁函。接著眾人緩緩繞遺體一周,向遺體告別。接下來,死者就要火化。遺體告別儀式結束后,按照傳統的民俗,家屬焚燒死者的遺物和花圈冥幣等物品。殯儀館專門設置了一個祭奠場,死者家屬按照死者生肖選擇不同的焚燒位置,擺上祭品,以喪主,子女,親屬,單位,客人等順序給死者敬酒作最后送別。
此外,朝鮮族拜訪以酒為禮,迎客以酒為敬,感激以酒為謝,報恩以酒示情。酒在朝鮮族人的交往中所顯示的不僅是物質贈饋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達人際交往和精神需求。可見朝鮮族豐富多彩的飲酒習俗與民族風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酒文化氛圍,很值得我們探究。
(作者單位:延邊大學社科部)
參考文獻:
[1]萬曉艷 .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解讀中西方酒文化[J]. 甘肅科技縱橫, 2009.
[2]鞏玉麗 .酒仙氣質與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較[J]. 康定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8.
[3]周衛東.中國酒文化大典[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
一、傳承歷史,突出特色,重視文化遺產
一個城市的魅力在于其是否有特色,而特色的基礎又在于它的文化。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其特色內涵的重要集中表現。它可以表現為獨特的城市風俗民情,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痕跡,富有創新性的個性特征等。它從某種程度上是超越國家和民族的,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城市文化特色就是它的文化品格,是城市的名片,是整個城市文化、歷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集中體現,是城市形象的客觀展示與城市的魅力所在。酒在我國有著7000多年的歷史,自從酒出現之后,作為一種物質文化,其形態豐富多彩,其發展歷程與經濟的發展史同步。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也是一個酒文化大國。從已出土的文物來看,殷商時代就有很多關于白酒的文字記載和相關實物;春秋時代的《詩經》,里面有大量飲酒、祝酒、祭酒的記載和故事;可以說,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酒的歷史和社會文明史是同起源并且同步發展的。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一方的人民創造了一方的文化,一方的文化又哺育了一方人民特有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氣質。因此,一個地區酒的歷史越長,其文明程度就越高。中國酒文化蘊涵豐富,既是一種藝術文化,又是一種社會文化,更是一種政治文化。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酒類文化占據著重要地位,作為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酒不僅僅是滿足人類生存所需的飲品,更可以以酒興邦、以酒交友、以酒賦詩酒既是科技進步的產物,又是人類感悟美、欣賞美的結晶。瀘州地處川南,素有“中國酒城”的美稱,“百年老窖”、“國窖1573”、“青花郎”“紅花郎”、“沱牌曲酒”等酒名更是人盡皆知。瀘州釀酒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兩三千年以前的秦漢時期。有關瀘酒的典故傳說舉不勝舉,如呂洞賓醉臥江陽、諸葛曲藥制酒、三仙醉酒等。每一段傳說都體現了瀘酒的歷史,給瀘酒增添了神秘和傳奇色彩,也是瀘州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大量出土文物考證,秦漢時期,瀘州就有“以酒祭祀”、“以酒宴樂”等社會禮儀活動。蘇軾、黃廷堅、張船山等文人墨客也曾在瀘州留下“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佳釀飄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間”、“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余”等千古佳句。發展現代瀘州酒文化,應充分發掘歷史沿革和人文內涵,結合瀘州獨特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突出酒城文化的悠久歷史和濃厚的酒文化氣息,打造瀘州良好的“酒文化”城市形象。只有了解歷史、傳承歷史,珍視瀘州寶貴的文化遺產,將新舊文化結合、傳統與現代交匯,才能賦予瀘州酒城文化鮮活的靈魂,煥發它無限的生命活力。
二、深挖內涵、豐富外延,拓展瀘州酒文化
酒城瀘州地處長江、沱江匯合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人文薈萃,交通便利,又是通往滇黔的門戶,為川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瀘州市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可以打造的文化品牌有許多,如紅色文化、長江文化、奇石文化、軍事文化、苗族文化、漢棺文化、夜郎古道文化等等。在這些文化品牌中,酒文化因其鮮明的特色而獨樹一幟。瀘州老窖現擁有全國唯一被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瀘州老窖池群,距今有420多年的歷史。瀘州酒不僅有“國窖1573”、“紅花郎”等高端品牌,也有“仙潭”、“國粹”、“巴蜀液”等知名品牌。瀘州酒文化是瀘州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最具開發潛質和品牌效應的優勢特色資源。研究瀘州酒文化的歷史發展與內涵特色,將瀘州酒文化與其他文化融合在一起,打造出“醉美瀘州中國酒城”的品牌形象,是十分有意義的。要打造瀘州“醉美”特色的酒城形象,品牌文化的定位必須要明確、內涵一定要厚重,才能擁有強大而深厚的社會心理基礎,以及較高的認可度。因此,只有深入挖掘瀘州酒文化的豐厚內涵,同時豐富它的外延,才能拓展瀘州酒文化,提升其品位和特色。同時,還可借鑒中國云南麗江古城與福建廈門鼓浪嶼的建設風格,將瀘州的某一區域、某幾條街,建成具有古典風格、特色酒文化的標志性酒文化區域,把酒文化這樣一種非物質形態用直觀的風格彰顯出來,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瀘州酒文化,提高瀘州“中國酒城”的知名度。
三、整合資源,體現優勢,樹立品牌形象
瀘州是一座酒城,一座山城,也是一座水城,因此可以說瀘州是一座山水之上的酒城。將酒的激情,山的厚重,水的靈動,渾然天成地交融在一起,才能彰顯出水的風情、山的氣質、酒的性格。瀘州有許多保留比較完好的文化遺址,如報恩塔、鐘鼓樓、龍泉井、百子圖、龍透關等,每一個地方都是瀘州悠久文化的見證,蘊含著瀘州厚重的人文文化。要打造瀘州“醉美瀘州中國酒城”的品牌形象,要在傳承歷史,深入挖掘酒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整合地域資源,拓展優勢,樹立個性化的品牌形象。以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瀘州老窖池群為中心,打造酒文化一條街,將與酒相關的文獻資料、詩詞歌賦做一個詳細的陳列與解說,并將瀘州酒文化的歷史展示在街道的兩旁,建成可視化墻面,讓更多的人了解瀘州酒的釀造過程。另外,通過電腦軟件做個性化的瓶體及外包設計,打造一些品味高雅的小店讓客人停留、休憩、品酒,讓他們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充分感受瀘州酒的香濃、瀘州人的熱情、瀘州酒文化的厚重,如魯迅所說“越有地方性就越有世界性”,只有樹立具有地方性、民族性、互動性的特色酒文化為基礎的“中國酒城”的良好形象,瀘州城市形象的品牌效應也才更強,文化價值才更高。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