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茶文化傳播論文

茶文化傳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11-01 21:35: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茶文化傳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茶文化傳播論文

篇(1)

關鍵詞:“一帶一路”茶文化交際翻譯

中圖分類號:F1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b)-048-02

在翻譯界,有許多種翻譯理論、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豪斯的顯性翻譯和隱形翻譯,紐馬克的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萊斯、費米爾、霍茨和諾德的功能理論翻譯,奈達的動態對等翻譯等翻譯策略和理論在翻譯史上百花齊放,對語言翻譯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無論是歸化和異化之爭還是形式對等和動態對等之爭,為翻譯提供了巨大的理論支撐和實踐總結。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逐步超過許多發達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了打造屬于自己的中華體系,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在歷史上,有“絲之路”,很少提及“茶之路”,但是“絲之路”,和“茶之路”是并行發展的。由于茶葉的地域特色,以及北方民族的生活習慣,茶葉慢慢被當地化,那么在“一帶一路”這個全新的時代背景下,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特色也將被全面推廣。為了更好地傳播我國的傳統文化,茶文化的英文翻譯顯得尤為重要,在翻譯中,既要保持我國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又要準確體現中國茶文化的茶名和茶葉品性。在茶葉文化翻譯中,我們需要注意翻譯方法的多樣性和靈動性。因此,筆者認為,基于宣揚中國茶文化的文化內容和達到交際目的,紐馬克的交際翻譯理論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指導價值。

1交際翻譯理論和文本類型

著名的英國翻譯理論家,皮特·紐馬克(PeterNewmark)提出兩種翻譯模式,即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語義翻譯通常是在目的語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的形式上的翻譯,更注重翻譯文本準確地傳遞原文信息,比如科技文、說明文等。語義翻譯力圖在譯語語義和句法結構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準確再現原文的語境意義。交際翻譯具有相對意義。哈蒂姆和梅森(Hatim&Mason)指出,翻譯是“發生在某個社會情境中的交際過程”。而紐馬克指出:交際翻譯努力使譯文對目的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與原文對源語讀者所產生的效果相同。茶文化的交際翻譯目的在于通過讀者對文本的閱讀,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歷史[1]。翻譯是對文本的翻譯,因此紐馬克將所有的文本分為三大類:分別是表達型文本(expressive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text)和呼喚型文本(vocativetext),在將所有的文本類型分類的前提下,不同的文本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文學作品和權威性言論等為表達型文本,閱讀時不需要考慮讀者的反應;教材和學術論文等為信息型文本,強調文本的真實性和規范性;而通俗讀物等為呼喚型文本,起到號召和宣傳作用。茶文化的交際翻譯集歸化翻譯和意譯翻譯的優勢。

中國茶文化的相關閱讀資料,有《舌尖上的中國茶》、《大中國上下五千年:中國茶文化》、《茶經》等,以《大中國上下五千年:中國茶文化》為例,該書從文化角度對中國的茶文化進行了詳細生動的描述,讓讀者了解茶文化的認識和加強鑒賞能力。在外國友人閱讀時,簡單明了地理解我國茶文化和解讀源語言文化與信息,在翻譯過程中,詞語和句子要盡可能翻譯出源語言的文化特色。翻譯文本時不僅要起到信息傳遞的作用,還應將中國特色的藝術魅力和東方文化內涵傳遞出去,對不同的文化特色的詞語和句子根據不同的特點采取不同的翻譯方法。茶文化文本中多散句和短語,翻譯中要體現漢語散文形散意不散的特點,采用音譯、直譯、意譯等不同方法,對文本的句子進行拆分、整合。因此筆者認為,根據中國茶文化的文本類型,交際翻譯具有很強的適用性。

2中國茶文化翻譯技巧

將中國的茶文化通過文本翻譯的方式,不僅讓外國讀者不僅了解中國的茶文化,更了解我國的政治、經濟和其他文化等諸多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茶文化的翻譯是跨文化文本翻譯,涉及兩種文化,包括語言,是將源語言文本與目標文本嵌入到一定的情景中,因此屬于交際行為或者交際活動的一部分。翻譯的茶文化文本可以被視為交際情景中交際符號的綜合,但是文本翻譯的情景和翻譯文本接受時的情景是完全不同的。利用翻譯文本所要實現的意圖決定文本翻譯時所用的翻譯策略和翻譯技巧。主要有以下幾種翻譯手段。

2.1直譯

紐馬克認為特定的時間內與特定的文化所發生的事,適合采用語義翻譯,保留地方特色。這里所說的語義翻譯比較接近直譯。茶文化翻譯內容只要是包含民族特色和茶葉產地,茶葉形色時,可采用直譯法。比如西湖龍井,所產地為西湖,茶色嫩綠,茶味甘醇,形狀扁平挺直。這里的西湖龍井譯為“WestLakelongjingtea”,句子可翻譯為“Longjinggreencolor,aroma,mellowrefreshing,shapedlikeBuxus”。由于中國的少數民族有自己的生活習慣,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邊茶”,這里的邊茶翻譯為“bordertea”。在翻譯茶器名稱時,也可采用直譯法,比如紫砂茶壺,可譯為“purplesandteapot”,翻譯時點出了色澤、材質、器物等要點。

2.2意譯

對于中國茶文化中的神話人物和古代詩人的詩句可采用音譯的方式。音譯是看重原文,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譯。在中國茶文化中,有“斗茶”這一說法,如果采用直譯的方式,很容易讓人產生歧義,將“斗”誤解為打斗、斗爭的意思。但是歷史上,我們可知“斗茶”是一項文雅的活動。那在翻譯的時候,如何讓外國友人不產生誤會,而且又能將這一有中國特色的茶文化傳遞出去呢?因此,根據“斗茶”的歷史記載,我們可知,這是一項競賽,因此,我們可將“斗茶”翻譯成“teacompetition”。關于茶文化的詩句,比如白居易有“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的《兩碗茶》,所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就需要翻譯者針對詩句的意思,進行英文翻譯,向外國友人傳達更加準確的原文意思,表達獨特的美感。

2.3音譯加注釋

音譯是對中國茶文化中茶葉名稱、產地、區域適合的翻譯方式,有些茶葉名稱和茶葉品質體現了悠久的中國歷史,體現中國茶文化的內涵和文化魅力,可以增加注釋,例如武夷山的大紅袍,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因此在翻譯時,可譯為DahongpaoTea(WuyiMountainRockTea)。

3“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茶文化翻譯探索

3.1外宣翻譯理論策略

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外宣對于任何國家或地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外宣翻譯可以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貿易國家的文化傳播。因此要求外宣翻譯者潛心研究目的語國家的文化和思維模式,善于發現和分析中外文化的差異和特點,在抓住茶文化文本主旨、領會其精神的前提下,翻譯時對茶文化文本中的茶葉科學知識、茶葉文化進行直譯、音譯、整合、意譯等方式加詞、刪減等[2]。在外宣翻譯中,交際翻譯又是最主要的翻譯策略,其遵循讀者第一的原則,把讀者的反應和讀者的文化背景作為核心,力爭翻譯的文本通俗易懂,同時通過語義翻譯,最大程度地傳遞中國茶文化的語義信息和美學信息。

3.2“歸化翻譯”與“異化翻譯”互相補充策略

茶文化的文本翻譯中,“異化翻譯”是“歸化翻譯”的基礎,“歸化翻譯”是“異化翻譯”的補充。“異化翻譯”講究的是“在兩種異質文化存在的前提下,將不完全遵循目的語語言與語篇規范;關注國家間,民族間文化的差異,堅持茶葉文化的真實性,茶葉的品性或采用目的語中的特色詞語來解讀茶文化中的藝術美感,目的是為讀者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針對我國茶文化從屬于儒家文化,茶文化文本的翻譯應當堅持異化翻譯。而茶文化中包含了相當多的農業科技,這些科技論文采用歸化翻譯更加適合。

3.3交際功能翻譯策略

跨文化文本翻譯涉及兩種文化,包括語言,將源語言文本與目標文本嵌入到一定的情景中,因此屬于交際行為或者交際活動的一部分。茶文化翻譯的文本可以被視為交際情景中交際符號的綜合,但是文本翻譯時的情景和翻譯文本接受時的情景是完全不同的。茶文化譯本需要反映原茶文化的有關特征,讀者因為在不同的文化中長大,所以其對世界的了解、生活方式、對事物的觀點以及閱讀目標語文本時的體驗均有所不同。交際功能是中國茶文化文本翻譯的決定性標準,翻譯的文本的語義特征和句法特征都從屬于這一標準。

4結語

隨著我國茶文化在世界的傳播,中國茶文化的英文翻譯已經成為促進茶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中國的茶文化是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結合的產物。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下,茶文化也將走向更國際化境界。紐馬克的交際翻譯理論,為茶文化翻譯提供了新的視角,只有實現茶文化的信息傳遞,才能進一步弘揚我國悠久的中華文化,讓世界更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茶文化。

參考文獻 

[1] Newmark P.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西方翻譯理論精選[M].申雨平,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 

[2] 張健.外宣翻譯導論[M].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 

[3] 林治.以茶文化優化“一帶一路”人文生態環境[J].西部大開發,2016(7). 

[4] 喻霜霜.文化文本的英譯策略探索[D].湘潭大學,2015. 

篇(2)

修行是為了每個參加者自身素質和境界的提高,塑造完美的人格。早在唐代“茶之十德”就是茶修境界也是養生方法。其提出者劉貞亮言:“以茶散郁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驅病氣,以茶利禮讓,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體會茶之十德的關鍵在于品茶。靜心品茶的感受與結果就是十德,以十德為方向去體會和實踐,就是茶修。

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中國的儒生們以茶修德,佛教以茶修性,道家以茶修心。三教歸一攜茶已走過了千年,同樣也走在今天。茶修是介于茶藝與茶道之間一種以茶為載體,體現茶人精神修為的茶文化活動。它在形式上既追求環境、茶人的外在美,也引導茶人由外向內,覺察內心的寧靜規整,和諧圓融。

參與茶修的知名茶人有哪些?

茶人普遍參與茶修,在各地尋茶、參與茶事活動,抑或守著杯盞,度過茶中歲月。在舉國皆辦茶博會的大潮之下,茶人們更是按捺不住,每年開春時節就像候鳥一樣飛到茶區。而此時,現代意義上的茶修更多展示了在茶中旅行,以茶悟道、以茶修行的過程。比較有代表性的茶修人物有:

范增平—茶修一直在路上

范增平是第一位把茶藝帶進中國大陸的使者,深入參訪大陸18個省市產茶區及臺灣的茶園,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個城市公開演講和表演茶藝,推動并參與中華茶藝專業教育的設立和茶藝師認證考試制度的完成。曾應邀前往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港澳等地講學,開班授徒。接受中外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專訪,不計其數。也數次擔任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報告人兼主持人。現任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理事長,臺灣明新科技大學教授,安徽農業大學茶業系和中華茶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榮譽理事。出版《臺灣茶文化論》、《臺灣茶業發展史》、《中華茶藝學》、《生活茶藝館》、《生活茶葉學》、《喝杯好茶》、《臺灣茶人采訪錄》、《中華茶人采訪錄》、《臺灣茶藝觀》等多部著作,多篇。20多年來,專業從事茶文化研究發展,不遺余力。

范增平在臺灣東吳大學讀書時,曾一度鉆研哲學、禪學,在禪學公案中讀到“吃茶趣”的內容,很感興趣。此后,他對茶開始情有獨鐘。自1979年開始,他向臺灣茶文化大師林馥泉先生學茶。那段時間,他跑遍了臺灣各地的茶園,他住在茶農家里體驗生活。為了開闊眼界,他還先后去了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港澳等地考察茶文化。

范增平說,在臺灣時,大約有3年時間,他不看報、不看電視,只是潛心鉆研并領悟茶藝的精髓。作為研究的成果之一,就是他發明的茶藝“三段十八步”。據他說,這套很民族化的茶藝,是根據中國傳統,汲取日本、韓國等茶文化的精髓,有機結合而發明的。

20年來,他曾應邀赴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港澳等地講述茶藝學,并開班授徒,多次擔任過國際茶文化學術研討會的論文報告人兼主持人。他還著有《茶文化的傳播及其社會影響》、《喝杯好茶》、《臺灣茶葉發展簡史》、《臺灣茶文化論》等10余部著作。

研究并推廣茶藝成了范增平矢志不渝的信念。他說:“我的愿望,就是用茶文化溝通兩岸關系,讓兩岸人民通過品茶、談茶,增進了解,通過對中國傳統的茶文化傳播,加深兩岸人民同祖同根的血肉親情,從而攜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

范增平頻繁往來于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苦心孤詣地從事茶文化的教學與傳播,北京、上海、云南、廣東、廣西、福建、湖南、遼寧、內蒙古……祖國大江南北的18個省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跡。聽過他講授茶藝的直接聽眾數以萬計。

許玉蓮—約會茶修

《喝茶慢》的前言中悄凌所撰寫的很細膩地刻畫了許玉蓮老師的茶形象:愛茶,從來沒有間斷喝茶,是否像玉蓮那樣喝出豐潤的心呢?依我看未必,以茶為師,能像玉蓮那樣學到師父神髓的人不多吧,她是唯茶是命,處處留了心。從這么一杯茶里學會如何運用觸覺、視覺、嗅覺、味覺去感覺去生活。以前她任由不喜歡她的人不喜歡她,有茶作伴之后,“現在的我,比較像一個應門人,凡叩門的,我必為他開門。”有這么一句話,真是太好了。一杯茶不只是一杯茶,人生況味,盡人茶,才叫好茶,玉蓮乃此高手。“生活像泡茶,不一定要百年普洱,不一定要雨前龍井,只要有足夠對生活的善意,在普通的茶里有無盡的滋味”,泡茶喝茶則不只是生活,而是“走進自然美學的生活”。

許玉蓮是馬來西亞紫藤文化企業集團的茶藝老師,同時也是馬來西亞許多報刊的專欄作者,本刊專欄作者,已出版《約會中國茶》、《喝茶慢》、《茶人的第三只眼》等書籍。她以一位女性獨特敏感的視角品茶、講茶、說茶,傳達著茶人最真實和深刻的感受。

跟隨她的筆下可以到各地區茶修,馬來、歐美和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品味各種各樣的茶,認識各種各樣的人,體會各種茶文化,種種激蕩之后,最后是透徹心靈的茶修箴言:“我在想,有茶喝,能喝茶,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那怕你是惡婆娘、偽淑女、真好人或天涯淪落人,只要你喝,茶就能滋潤你干涸的心。”

的確,不是每個人都是天生愛茶的,愛茶是一個過程。希望你有空約會茶修:當我心疲倦,讓我心沉淀。

林治—茶修的境地

林治自從1969年從西安下放到福建武夷山茶戶插隊勞動,從此茶成了“窮通行止常相伴”的良師益友。1994年讀《金剛經》悟透人生“如夢如幻如露如電如泡影”,決心“潛花惜月惜情惜緣惜人生”,因此從福建南平地區財政局領導崗位上辭政下海,執著于自己心靈的追求,在武夷山創辦了六如茶文化研究所。十年來編著出版了《武夷茶話》、《中國茶道》、《中國茶藝》、《中國茶情》、《神州問茶》、《鐵觀音》、《中國茶藝集錦》。2004年當選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2005年當選為全國茶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同年回到西安創辦茶道養生中心。

茶修的主要方式

茶旅

隨著中國茶文化的復興和旅游產業發展,以茶文化為主體的茶文化旅游得到了飛速發展。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及其衍生藝術形式為主要吸引物,以了解茶文化、認識茶文化、欣賞茶文化為主要目的,融觀景、品嘗、參與、購物于一體的一種文化主題旅游。茶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為了解、鑒賞和體驗茶文化外涵,而對茶文化旅游區進行的旅行,從而使旅游者獲得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種旅游類型。

茶文化旅游具有很強的休閑娛樂性和文化性。在茶文化旅游中,主要是通過有關茶的藝術呈現形式來突出這一特點,特別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它在表演歷程中,所展示出來茶的休閑、養生的文化都能使旅游者得到身心的愉悅。除了茶道之外,茶文化旅游的其他形式所追尋的目的也是使旅游者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得以休閑娛樂。其次,茶文化旅游的文化性是有關茶葉的生產、加工以及飲用等方面而產生的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在這些呈現形式中,都是圍繞茶的這個核心來表達,如讓旅游者參加茶葉的采摘、炒制歷程,使游客體驗到茶葉的生產文化;通過茶藝表演,使旅游者體驗中國茶的“廉、美、和、敬”的茶德文化;通過旅游者欣賞茶詩、茶畫和茶歌等藝術,使游客體驗茶文化的精神外涵。

再次,節會旅游帶動茶文化旅游發展。近年來,節會旅游在很大程度下帶動了中國旅游業的發展,特別是我國的一些茶葉產區開展的茶文化節,吸引了小量游客前來參加。許多地方政府改變了過去“茶葉搭臺,經貿唱戲”的老傳統,紛紛在茶文化節時把旅游要素也整合進去,這樣達到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良性循環,在很大程度下帶動了茶文化旅游的發展。

禪茶的覺他

禪茶文化的精神“正、清、和、雅”;禪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將正氣融入感恩中,將清氣融入包容中,將和氣融入分享中,將雅氣融入結緣中;在弘揚禪茶文化的精神和落實禪茶文化的同時,發揮禪茶文化凝集人心、化解矛盾、優化自身素質、和諧自他關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弘揚禪茶文化的根本社會價值所在。

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寺藏名山,名山多名茶,茶葉生產的初期發展,得力于寺廟佛教徒的普遍種茶、飲茶。寺僧多飽學之士,對茶學、茶文化頻多學術貢獻。歷代迄今,古寺名剎均為旅游熱點。今海外來國內的游客中,臺胞、華僑、華人、佛教國度及漢文化圈之游客,頗熱衷去佛教勝地頂禮膜拜,有的游客、旅游社團是專為朝香、開光而赴大陸的。在旅游業中有意識地體現“禪茶一味”,對游客了解茶史、茶文化、豐富旅游內涵裨益匪淺。中國茶文化融儒、道、釋為一體,因此,如同佛教的寺庵,旅游區的道觀及孔廟等,亦可使游人接受茶文化的熏陶。

篇(3)

論文關鍵詞:文化傳播 旅游市場 促進作用

旅游與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從旅游業的表面看,其發展歷程帶有很強的經濟因素,但從需求上講,旅游業主要源于旅游者精神享受和發展的需要,任何旅游如果沒有深刻的文化形式和內涵。就無法激發人們的旅游動機,就不可能產生旅游活動。

旅游既然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在旅游市場的開發過程中,文化傳播就顯得至關重要,旅游市場開拓的過程實質是旅游文化的傳播的過程,旅游市場的開拓離不開文化的傳播。旅游市場的開發,正是通過傳媒廣泛的傳播旅游景區、景點的文化信息,促進受眾了解這些景區或景點,選擇這些景區或景點作為旅游目的地。

旅游市場開拓過程中的文化傳播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傳播,它有其特殊性。這主要是由兩個方面決定的:一是旅游的時間性,旅游是旅游者在異地的短期生活行為。二是文化的差異性,旅游是旅游者在感受和體驗另一種文化和生活。

正是由于文化的差異性,才促成旅游的發生。這種差異是由人類聚居的地域差異導致的,也就是說,人類聚居空間上的差異造成了文化空間上的差異,這種區域文化差異構成的恰恰是區域問旅游行為產生的巨大動力。為了更有效的分析文化傳播在旅游市場開發中的作用,我們用拉斯韋爾(Harold.D.Lasswel1)文化傳播“5W”模型來作為工具。

1948年,美國政治學家拉斯韋爾在其論文《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中,提出了人類的傳播活動是由:誰(who)——說了什么(savwhat)——通過什么渠道(inwichchan—ne1)——對誰說(towhom)——產生什么效果(withwhichef-fect)——五要素組成。這即是著名的“拉斯韋爾5W模型”。

“拉斯韋爾5W模型”總結了人類基本的傳播現象,說明了傳播學的基本框架,基本上概括了傳播過程中傳播者、信息、媒介、受傳者、傳播效果的幾個環節。進一步,演繹出“拉斯韋爾分析模型”。(圖1)

根據“五w模型”,我們從控制、內容、媒體、對象、效果五個方面的具體分析,來指導旅游市場開發中的文化傳播,以增強其傳播效果,促進旅游市場的良性發展。

一、通過控制分析。解決文化傳播由誰組織的問題

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是由開發商為組織者還是以政府為組織者來進行,這是一個應該首先弄清楚的問題。在我國各地的旅游市場開發過程中,由于政府資金的不足,大都采用了多種形式的開發模式,引進了民間資金進入。但是,從實際情況看,民營開發商在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中,帶有濃厚的商業,氣息,主要是基于經濟利益的商業炒作,在開發商的宣傳過程中帶來了很多的負責效應。因此,在旅游開發的文化傳播中,政府應起組織者的作用。從資源角度講,旅游資源是一種公共資源,旅游資源是特定國家、民族或者人群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積淀而成,反映了特定國家、民族或者人群的歷史與現實的社會狀況,是特定國家、民族或者人群的特性的文化積累,政府在其開發和利用中應該起到主導作用。當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導作用更應該體現在宏觀層面。在旅游市場的開發和利用過程中。不是包辦一切,指揮一切,而是側重于制度層面和政策層面的引導。具體地講,政府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這幾方面:

第一,政府是實際工作的組織者。

旅游市場的開發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沒有政府力量的參與,任何保護、開發、利用都是一句空話。應該說,這幾年,中國旅游市場開發、旅游產業的興起,出現這么速度的效果,沒有政府的積極組織和倡導,是不可能出現的。所以,在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過程中,政府還應該進一步加強組織和領導,對其進行控制和規范。

第二,政府是實際工作的指導者。

在具體旅客市場開發過程中,政府對其文化傳播在規劃、政策、法律等方面給予著具體的指導。政府承擔著文化傳播“守門人”的作用,必須要考慮開發什么?保護什么?用什么樣的戰略和速度進行開發?用什么樣的路徑和方法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一致?等等。這些都是政府必須要進行正面引導和指導的。不能完全由市場機制來調節文化,這樣勢必使文化淪為單純賺錢的工具,失去了文化價值,許多旅游景區或景點也就毫無價值。

第三,政府是各方利益的協調者。

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從大的方面講是一種公共資源和公共產品,但從其產生和使用的具體過程來看,是有其區域性、個體性的特征。也就是說,在旅游市場的開發過程中,各利益主體是不一樣的,旅游景區或景點有自己的利益、開發企業有自己的地方政府有自己的利益。政府在這種利益沖突中,應該充當調解人的角色。在文化傳播中要了解各方面的訴求,平衡各方面的關系,協調各方面的利益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使各方在旅游市場開發中,既使各方的利益得到照顧,又使旅游景區或景點在開發過程中得到應有的保護,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二、通過內容分析,解決文化傳播訊息內容的問題

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不可能是對旅游景區或景點的鏡像似的全面反映,而是經過了一定選擇的結果。這也是傳播的重要作用的體現。“當一個信息被‘放大’時,就意味著它引起了共鳴,即無意識的認同,它因此產生了~種新的意義:成為大眾心理歸宿的符號。”怛是。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引起高度重視,才能使文化傳播達到應有的效果。

1.要注意內容選擇的真實性

內容的真實性是傳播學的最基本原則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也不例外。旅游市場的發展,對文化傳播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挑戰。機會是帶來對旅游文化的重視,危機是為了追求商業價值,可能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不惜扭曲和改革原有的文化面貌,使其向某個方面或方向極端發展。如許多旅游景區或景點與歷史遺跡、神話傳說、宗教寺廟等聯系在一起的。如果不注意引導,就可能成了宣傳和擴散封建迷信內容。一些地方為迎合旅游者的需要,不惜歪曲歷史或虛構歷史,大量制造“文化贗品”。一些地方以保持和恢復傳統文化的本原面目的名義,不顧當地社會文明進化的事實現實發達的狀態,硬是保留甚至制造一些原始部落來,還煞有介事地標上正宗傳統文化的標簽,冠以“人類學的活博物館”的美名供人觀賞。

2.要注意內容選擇的層次性

旅游市場的傳播不能僅僅停留在“新”、“奇”、“怪”等表面層次,必須要注意深層次的文化傳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文化遺產旅游將成為一個熱點,文化內涵深厚的旅游項目和產品將受到青睞。高層的旅游活動應該“是一種主要以獲得心理上的為目的的審美過程和自娛過程。”僅僅只限于直接的感觀刺激,帶給旅游者的是低層次的淺薄的審美體驗,只有通過文化因素的加入,才能不斷提高旅游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才能使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真正達到賞心悅目的審美境界。所以,對于旅游市場深層次的文化傳播一定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要加大對旅游景區或景點中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蘭文化、儒家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性文化、民俗文化等等的宣傳和傳播,以提高旅游的檔次和水平。打造出叫得響的旅游品牌,增強其旅游業的競爭力。

3.要注意內容選擇的認同性。

從內容上講.旅游文化具有極強的地域性,其接受面往往會受到區域文化、民族傳統的限制,在甲地非常受歡迎的文化可能在乙地無人問津。這種文化上的差異性,一方面可能對旅游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使旅游者在感知和經歷這種差異時感到無所更從。難以接受。因此,我們應該通過有效的文化傳播去尋求傳播者與受信者之間的含義認同,即傳播者與受信者對含義的共同感受。

“旅游也是一種文化認同的過程。沒有文化認同,旅游就失去了意義。旅游文化是文化求異和文化認同之間的平衡,是不同文化的沖突交流所以發展旅游既不能不求民族和地域特色.又不能片面強調民族、地域特色,而是要慎重考慮古今中外文化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之間相容與不相容的關系。只有這樣,旅游業才能得到健康、快速地發展。”

三、通過媒介分析,解決文化傳播實施渠道的問題

文化傳播是需要一定的物質載體的,這個載體就是我們常說的媒介。從現有的媒介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紙質媒介(報紙、期刊、書籍等),又有電子媒介(廣播、電視、電影等),還有新型媒介(互聯網、手機短信等),這些媒介在文化傳播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旅游市場開發的文化傳播中,要根據媒介的特點來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媒介的優勢,選擇正確的媒介形式,來促進旅游市場開發過程中的文化傳播。

1.要根據不同的受眾選擇媒介

受眾作為受信者是為了達到某種滿足和需求而使用媒介的,而受信者的這種選擇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個人需求和興趣來決定的。受信者受其民族習慣、文化水平、職業、經濟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使他們對不同媒介的形式喜愛程度不同,對不同媒介內容的理解也不同,因此不同媒介在進行文化傳播中其訊息所能送達的顧客類型必然是不同的。電視、廣播、報紙及其各節目時段或欄目通常都有其相對固定的一部分觀眾、聽眾和讀者。因此,旅游文化傳播要針對不同需求和興趣的受信者,有針對性地選擇媒介。使文化傳播達到應有的效果。試想:如果用互聯網去傳播旅游文化,有幾個農民能夠知曉。在中國農村,電視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人們更多的是通過電視來獲得訊息的,因而,在農村通過電視加強對旅游的文化傳播應該是更有效。更能獲得這些居住區的人大多數人的接受、承認和信賴。

2.要根據不同的特性選擇媒介

各類媒介的特性是很明顯的,都有其優點和不足。而任何景區或景點的文化內容和樣式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在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中,應該把某景區或景點的文化特和媒介特性結合起來,有目的地選擇媒介。需要展示其文化樣式的形狀或動態,就盡量不采用普通黑白報紙和廣播來作為傳播媒介,而是盡量使用電視或網絡媒介乃至電影。電影《少林寺》生動形象去展示了少林豐富多彩的武術文化,讓人們知道了“十八羅漢”、“梅花樁”、“易筋經”、“雙節棍”等少林武術文化的精化,促進了中岳嵩山的旅游業的興旺和發展。需要展示其深刻的文化理念,在使用電子媒介的基礎上,還應加上一些紙質媒介,更能增加其效果。如對中醫文化的宣傳,在其電子媒介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紙質媒介(特別是醫學報紙、期刊)更能增加受眾的理性認識。

3.要根據技術的發展選擇媒介

互聯網的興起,使傳播媒介有了革命性的變化。互聯網對于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同樣具有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旅游景區或景點的文化傳播其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互聯網的超大容量,使旅游文化的傳播有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互聯網在傳播過程中構建起的立體的互動性強的感知環境,營造出的融合性強的文化氛圍,可以使旅游文化的傳播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四、通過對象分析,解決文化傳播向誰傳播的問題

確定了傳播組織者,弄清了傳播的內容,選擇了傳播的渠道,就是要進一步明確向誰傳播的問題。也就是要明確旅游文化的傳播面臨的對象是誰?這里可以確定的回答.就是旅游者。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與一般的文化傳播是有區別的,它在進行普通人群傳播文化的同時,更側重于對特定受眾一旅游者的傳播。從這個角度講,在旅游市場文化傳播對象的選擇過程中,選擇哪些人比簡單地選擇人數多少更為重要,也即使是說,選擇哪些人最終可能成為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才是最重要。

第一,以提高旅游者素質為目的,確定對象。

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對象就是旅游者,通過加大旅游文化的傳播,提高旅游者的素質,提升對旅游景區或景點的文化內涵的認識,不僅可以提高旅游參與的人數,而且有利于旅游品質的提高。文化內涵深厚的、文化特色越突出、鮮明的旅游項目和產品將受到青睞。

第二,以細分客源市場為目標,確定對象

旅游文化的傳播要針對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經歷下的旅游細分市場,確定對象,傳播不同特色的旅游文化。從地域角度出發可以把旅游的客源市場分為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海外客源又可細分為以日本、臺灣、港澳、東南亞、韓國等東方文化圈客源市場和美國、歐洲等西方文化圈客源市場。因此,在進行旅游市場文化傳播時,對于東方文化圈市場的游客可以進行一些具有深厚的東方文化內涵的文化內容和樣式的宣傳和傳播,而對于西方文化圈市場的游客就以介紹一些簡單的東方文化內容和樣式的宣傳和傳播。就國內市場而言可以以年齡把文化傳播的對象分為處于不斷成長的青年人市場、數量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市場、活躍在經濟社會舞臺的中年人市場,文化傳播要根據這三個市場客源的不同文化經歷,分析他們的旅游消費心理,分別針對層次、不同年齡乃至不同國籍的人、因時、因地。靈活的的需要,傳播不同特色的旅游文化,推出不同的旅游產品和服務。

第三,以客源組成形式為目標,確定對象。

從游客在旅游活動中的組織形式來看,我們一般把它分為團體市場和散客市場。對于團隊市場,旅游文化傳播的對象重點是它的組織者一旅行商。旅游文化的傳播要通過各種傳播渠道影響旅游商,由他們去對游客進行再傳播。對于散客市場,旅游文化傳播的復點就是有可能接受某種旅游產品或服務的潛在游客受眾。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交通基本設施的改善,自備交通工具的普及.旅游市場越來越向個性化發展,旅游者開始由團隊組織方式向自助組織方式轉化,自助方式已成為一種時尚。所以在旅游文化的傳播過程中,應該更加重點觀注散客市場,針對散客市場,組織和開展有效的旅游文化傳播,開發散客旅游市場。

五、通過效果分析,解決文化傳播完成好壞的問題

拉斯韋爾模型主要注重對傳播過程的描述和控制。拉斯韋爾認為傳播是一種目的行為。因此,拉斯韋爾模型對其傳播效果非常重視。對于旅游市場的文化傳播而言.“成功的旅游市場的意識傳播,就是對傳播進行有效的控制、對文化進行全方位的傳播、利用各種媒體優勢、針對不同興趣的受信者、以統一鮮明的形象、積極主動的文化旅游文化傳播,達到長期的效果,促進旅游業良性發展。”它所取得的效果主要看以下幾方面:

第一,旅游市場文化傳播的組織者是否明確。

第二,旅游市場文化傳播的內容是否在真實的情況下吸引受眾。

第三,旅游市場文化傳播的傳播媒介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種媒介的優勢。

第四,旅游市場文化傳播的傳播對象是否明確和具有針對性。

第五,旅游市場文化傳播的是否提高了旅游者的素質。對旅游文化的認識是否有提高。

篇(4)

論文摘要:我國與東盟各國在發展經濟合作同時,必須積極推進文化交流與合作;在構建泛北部灣經濟圈的基礎上,構建北部灣文化圈。文章論述泛北部灣文化圈構建中四個主要的理論問題,以期為文化圈構建的實踐提供理論上的支持與參照。

一、經濟合作呼喚文化圈建構

我國與泛北部灣東盟各國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正蓬勃開展,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必須緊跟其后,積極推進。這既是經濟發展的呼喚,也是國際潮流所使然。

(一)經濟與文化既各自獨立,又交互作用。共同發展

人們往往受認識上片面性的影響,認為經濟與文化是互不相連結的、分屬兩個領域的社會活動與社會現象;加上傳統觀念中有重文化而輕經濟的傾向,遂使這種觀點長期以來頗有市場。這其實是錯誤的。經濟是文化得以產生的基礎,這一的命題已無需證明,而文化則是推動經濟順利發展的重要力量。

其實,經濟對于文化的產生并不是漠不關心的,它作為基礎需要產生自己的文化。能不能產生文化以及產生什么樣的文化,對經濟而言都至關重要。社會的經濟行為歸根到底都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物質需要才發生的;而就經濟行為本身而言,任何一次發生,無論其規模之大小或結果之成敗,都是人類的本質向社會的訴求;因而都可以也必然產生文化。譬如商人在市場條件下從事產品的銷售活動,必然會催生包括廣告文化在內的商業文化。如果某一商業運作過程純然是經濟性的,與文化毫不相干,也沒有催生商業文化;那么,不僅意味著此經濟不是完整意義上的經濟,甚至其作為經濟活動能否得以進行下去都值得懷疑。因此,可以說經濟行為與行為進行中文化的介入和新的經濟文化的產生,彼此之間具有必然性。

(二)經濟要求產生屬于它自己的文化,即能為它服務的文化

人類的文化有不同的內容,如政治的、軍事的、科技的等等;其原因在于它們有不同的產生途徑和產生目的。經濟所要求產生的文化必須具備為經濟服務的功能。

首先,要能為經濟的發展嗚鑼開道。社會生活中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是突然間就實現的(突然間實現的事物往往就是突發事件,它是災難性的而不是正常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也不例外。正常的經濟發展必須是過程性的發展,即有開端、成長、成熟、轉型等等必經的階段。這里說的“鳴鑼開道”,就是要求文化為這個發展過程的起步階段造輿論、釀氛圍,使人們對經濟發展帷幕的正式拉開有個心理準備,甚至產生期待。那么,由誰來擔當這一角色呢?由文化,也只能由文化。譬如常見做法之一是在某具體的經濟項目正式運行之前,要做市場調查,要做廣告宣傳,而這些都是文化行為。缺少了文化和文化媒體,就不能把這個“勢”造

其次,要能為經濟發展拓寬市場。市場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但文化對經濟市場拓展所起的作用,就不是每個人都懂得了。一般人會認為經濟市場得靠經濟的力量去拓展,其實并不盡然,也得靠文化的力量拓展。譬如美國的百貨店沃爾瑪打人中國市場時,中國市場里并不缺乏這類商店。甚至恰恰相反,我國國營的百貨商店遍布全國大中小城市,牢牢占據著日用商品零售市場的最高份額。但太平洋彼岸的沃爾瑪畢竟進來了,并在不太長的時間內獲得了社會各階層消費者的青睞。難道這僅僅是因為它是洋人開設的店,消費者有崇洋心理嗎?個別消費者可能是這樣,但絕大多數并不然,或者說人們第一、二次進此店消費時可能懷著此心理,以后的多次進店消費就不然了。那么,是否它出售的商品特別適銷、價格特別相宜嗎?也不完全是這樣。其他的百貨商店這些方面的情況也差不了多少。主要是因為沃爾瑪在帶來琳瑯滿目的商品的同時,也帶來了講衛生、重文明、著力營造人性化購物環境的西方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正是我國目前城市眾多百貨商店所欠缺的。我國城市中的百貨店鋪店面狹小,貨架充塞其中,室內空氣流通不暢,與沃爾瑪的冬暖夏涼相反,是冬冷夏熱。顧客雖也能買到所需的東西,但毫無精神上的愉悅可言。沃爾瑪店內整潔、舒適的環境和便利顧客的設施體現了購物的文明。正是這一企業文化理念吸引了廣大的中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它幾乎每天都顧客盈門,所謂的文化招徠力量,由此可見一斑。

再次,文化通過價值觀念,推動經濟的發展。文化為經濟服務,誠如上文所論述,可以做的事不少;但從深層次看,最重要的就是價值觀的培育。即通過文化使經濟體的所有成員形成一定的價值態度和價值取向,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如日本的豐田汽車制造這樣的企業,曾以文化養成職工,使其把積極勞動、節約成本、以廠為家、以廠為榮等等理念作為自身的價值追求。這樣的團隊其高度的凝聚力和生產熱情是用金錢買不到的,它對發展生產的積極意義不言而喻。

(三)就泛北部灣經濟圈而言,除了自身的發展需要構建相應的文化圈之外,國際潮流也在推動著這泛北部灣文化圈的建構

所謂的國際潮流,就是國際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在全球化的當今世界,任何國家的經濟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地發展,必須置身于國際大格局中。像世界五百強之類的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投資經營,辦廠開店就是很好的證明,也是很現實的挑戰。即不僅要具有很強的經濟實力,還要有文化儲備,要能夠“入鄉隨俗”。而“入鄉隨俗”就是文化認同。此外,在國內,它也還必須與社會中的其他力量相配合。而這“其他力量”可以是科學技術,可以是政治軍事,但最重要的還是文化。

總之,文化通過自身的跨國家、跨民族的傳播可以帶動了經濟的發展。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例如早在我國漢唐時日本人就學會了喝茶,相應地推動了我國茶文化向日本民族的傳播。時間一長,日本民眾也興起了“茶道”這樣一種充滿東方情調的文化生活方式,至今仍長盛不衰。這一中日間的文化生活交流對中日間茶葉貿易的促進是顯而易見的。又如泛北部灣各國由于早就接受了我國漢文化的影響,使這些國家在風俗習慣和文化心理上與我國有許多接近之處,這就有利于彼此間經貿人員的往來和貿易的開展。尤其是農副產品、中醫藥材的貿易和旅游業的開展,更是明顯地得到文化之協助,獲益良多。

二、“自我構建”三原則

建構泛北部灣文化圈的意義已如上述,但泛北部灣文化圈將如何建構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解釋“文化圈”。

“文化圈”是一個文化學的概念。所謂“圈”指的是一定的地理范圍;生活在這個一定范圍內的人民群眾,在文化上表現出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特征;尤其是在物質文化上,其共同性特征十分穩定,世代相傳,且不會逸出這一既定的地理范圍——這就是“文化圈”這個概念初期被賦予的內涵。它一開始并非被用于文化學,而是一個人類學的概念。在人類學者看來,“文化圈”與文化的傳播行為分不開,是傳播的文化與接受者的文化相互結合的產物。后來此概念移用于文化人類學、文化史學和文化學等學科領域,其內涵也有所擴展,即不僅僅限于物質文化及其特征,更重要的是指這一地域內的文化在品味上的獨特性和文化構成要素關系間的緊密性與制約性等。它是文化現象存在的一種基本結構,具有持續、聯結、發展和整合文化的作用。文化人類學家斯賓格勒把全世界的文化分為文化圈,歷史學家湯因比把全世界的文化分為三十七個文明圈(其實就是文化圈),都是對這一范疇的具體應用。本文所論述的文化圈問題不屬于這一類的為世界文化劃范圍的宏大問題,而是針對泛北部灣經濟圈的構建所作的有關文化問題的思考。

如何建構泛北部灣文化圈?本文提出“自我建構”的原則。所謂“自我建構”,它包含以下三個內容:遵循文化傳承的規律建構,遵循文化傳播的規律建構和遵循經濟與文化互動的規律建構。

(一)按文化傳承的規律建構

文化傳承的規律要求面對歷史和尊重歷史,歷史上在泛北部灣國際區間的文化生成,是今天構建泛北部灣文化圈的基礎。

泛北部灣諸國文化圈的建構固然是今天建構泛北部灣諸國經濟圈建構的必然要求,但同時也應該理解為是該區域各國歷史上生成的文化在當代延伸與發展的結果。我國與泛北部灣諸國的文化交流歷史悠久,其中一次最具影響力的交流活動,當推明朝永樂三年(1405)到宣德五年(1430)這二十五年間鄭和率領龐大船隊八次下西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蘇丹、東帝汶、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是船隊多次停泊與訪問的地方。如今在這些國家中,尚流傳與“三寶太監”(即鄭和)相關的習俗和民間故事,記載相關內容的文獻、古跡、文物等也很多。此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大批的中國民眾移居海外,其中在東南亞各國僑居的占多數。他們的移居或為了謀生,或為了避禍、避戰亂,即主觀上并未具有傳播文化的初衷;但到了這些國家之后,也都同時把華夏的文明帶了過去。如現今柬埔寨的語言中,借用了許多中國潮洲話的詞匯,泰國的語言中也有不少漢語的借用詞。又如外國的考古專家發現,老撾的石斧文化來源于中國,老撾民間的葫蘆文化,深受中國原始葫蘆文化的影響。再如早在公元802年,當時的緬甸王朝就派譴歌舞團到中國來,學習唐朝宮廷的音樂和舞蹈。如今緬甸的許多傳統樂器,就是那時傳過去的。又再如中國的古典文學對泰國的文學創作產生過重大影響。《三國演義》就曾被泰國作家譯成泰文,在泰國文學界廣為傳播;并由此而影響了泰國作家的創作風格,形成一種新的流行文體叫“三國文體”。

我國傳統文化對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影響面更廣。越南李朝時(約公元10世紀)把漢字定為全國通用的文字。李朝的最高統治者李公蘊把國都遷往河內(當時此城市叫升尤)時,向全國人民的一個文告《遷都詔》就是用漢字寫的。這篇詔書也是越南古典文學中的名篇之一。阮朝時,明命帝于1839年奏請中國道光帝頒發《康熙字典》,以便越南人學習漢文。1867年,越南的嗣德皇帝曾說過:“我越文明自士燮以后,蓋上至朝廷,下至村野,自官至民,冠、婚、喪、祭、理政、醫術,無一不用漢字。”

在新加坡,華人占人口總數的76%,中華文化在這里深深扎根,傳承延續。尤其是中華文化中的傳統道德理念,更是有力地促進了新加坡經濟的發展。1982年8月至9月,新加坡邀請海外38名著名儒學專家來講學,然后在全國范圍內就如何進行儒家倫理思想教育進行大討論。討論的結果是確認了儒家倫理為國民的核心價值。他們把“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確定為新加坡人必須保持和發揚的“八種美德”,并結合新加坡今天的實際情況予以新的闡釋,賦予新的內容。

在馬來西亞,華人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以上,是僅次于馬來人的第二大族群。因此,漢語言文字和中華傳統文化在這里的影響相當大。僅以它的新聞傳媒報紙為例,在全國50家公開出版發行的報紙中,華文報就有24家,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其中以著名僑領陳嘉庚在上個世紀20年代創辦的《南洋商報》,著名華商胡文虎在同期創辦的《星洲日報》、在30年代末創辦的《星檳日報》等三家報紙影響最大。這些報紙不僅在為馬來民眾與島外世界溝通信息上起了重要作用,對中華文化的傳播也產生了持久的影響,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按跨文化傳播的規律建構

泛北部灣區域各國、各民族間的跨文化傳播,是建構泛北部灣文化圈的邏輯中介與必經過程。作為邏輯中介,一頭連結著泛北部灣地區各國、各民族文化體,另一頭通向泛北部灣文化圈;作為必經過程,要解決好共同話語空間和文化形態可塑性這兩個問題。

1.泛北部灣文化圈的建構離不開文化傳播,但這種傳播的性質不是某一種強勢文化在不同地域間的傳播,而是不同的文化體在不同的地域間的傳播,即跨文化的傳播。歷史上不乏強勢文化傳播導致文化強行認同的例子,但這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文化傳播,因為它的本質是文化殖民。文化殖民是錯誤的,是霸權主義者之所為;而跨文化傳播則是以承認各文化體的相對價值為前提的。

世界上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這些文化無一不烙上了這個國家、民族獨特的思想和情感的印記。為什么他們的思想和情感是獨特的?因為他們所處的自然環境、所面臨的歷史命運、所走過的生活道路以及他們文化的傳承等等都是與別人不同的,而且就他們自己而言,則是不可重復的。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這些文化都具有獨特的價值。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圈,就應該包容這些有獨特價值的文化。換言之,就是跨文化傳播以各文化體的獨立與平等為前提。獨立是指該文化體已然發育成熟,擁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平等就是指國家或民族無論大小,也無論其發展水平高低,其文化的地位和價值是一樣的。

2.跨文化傳播必須在不同的文化體中尋找能夠彼此認同的文化平臺和話語空間。首先要論證的一個問題是能否找到這樣的平臺和空間,回答應該是肯定的。因為地域的接近、自然環境的類似以及歷史上和平地與非和平地交往(后者指戰爭、劫掠之類),都能促成文化認同和共同的地域心理的形成。以泛北部灣各國為例,我國華南沿海、西南的部分省份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由于自然環境的類似(如地形、地貌、土質、氣候、植被等等),形成以水稻種植為基本內容的生產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培育了稻作文化——又稱“那文化”。毫無疑問,在泛北部灣文化圈的建構中,這將是一個重要的平臺和空間。圍繞著這個核心內容,可以進行從科學技術到民間文化的廣泛交流與認同。

3.在跨文化傳播中,各參與傳播的文化體,必須具備文化形態的可塑性。任何一種文化都是在本土涵養、發育的;因而任何一次跨文化的傳播,都是兩種異質文化的碰撞。碰撞的結果不外兩種:一是外來的文化被拒斥,二是經過磨合,外來文化被接納。這時,那被接納的外來文化已不復是原來的形態,但文化中的基質卻得以保留。兩千多年前印度的佛教傳入我國的過程,是個很好的例子。東漢后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國,而這時在人們的精種生活中,已經形了以天帝和祖先崇拜為特征的信仰,其內容包括陰陽、五行、五德、五帝、鬼神、讖緯等多種觀念。早期的一些佛教僧人如佛圖澄、慧思等,為了迎合中國社會文化,也采取了流行的陰陽、五行等概念,附會宣傳。史書曾記載后趙的名僧佛圖澄,用道術感化過后趙的統治者石勒,阻止了他對老百姓的殘酷殺戮行為,吸引了眾多信徒。又如印度佛塔作為佛教高僧逝世后的墓,通常由方形臺基和其上的半圓形墓身組成;傳人中國后,受秦漢時流行的神仙思想影響,所謂“仙人好高樓”,于是與我國重方形的傳統的閣樓建筑文化相結合,成為樓閣形的塔:下部為我國固有的樓閣,上部保持印度的樣式。南北朝時代的木塔基本是這樣建筑的。到了唐代,把印度的半圓形與我國的方形進一步融合,成了八角形。這之后,遂成為最常見的中國佛塔造型。

(三)按經濟與文化互動的規律建構

經濟與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系已如上文所論,因此,在文化圈的建構中,不能脫離經濟去進行單一的文化圈建構。但是,這里所論的結合經濟進行的文化圈建構卻不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一類的舉措。因為如果文化的作用僅限于搭臺、造勢,以此為經濟招徠顧客,那還是停留在“經濟、文化兩張皮”這一膚淺的理解上。只有深入認識經濟與文化在本質上的關聯性,才能理解它們之間的互動性以及互補共贏的建構意義。

經貿活動中的物質對象(產品),就是社會的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文化本體結構來看,這些物質產品是處于整個文化的最外層。它們一方面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負載著文化體的思想觀念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呈現出活躍的個性,隨時準備著遷移到其他的文化體中,成為被消費的對象。而后者恰恰是使這一層面的文化成為可以通過經濟手段互相交換,并且在互相交換中實現文化交流的本質原因。

篇(5)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引導居民熱愛鄉土、熱愛社區、熱愛家鄉,增強居民社區意識、社區歸屬感和社區凝聚力,樹立居民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規范,形成淳樸的人際關系和社區風尚。

2.充分展現家鄉的風采,提高居民對本土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程度,增強居民愛護鄉土文化資源的意識,促進區域內鄉土文化資源的保護以及開發、利用的力度。

3.深層挖掘家鄉的深厚文化底蘊,加快社區教育校本課程開發步伐,建設具有鄉土文化特色的社區教育。

4.開發出具有地域特色,可供社區居民培訓,又能為廣大居民接受的鄉土教材,并基于此開展居民教育培訓,以點帶面輻射周邊,豐富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提高居民的創業能力,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1.開展區域內鄉土教育資源的調查研究。

2.開發鄉土教育資源,開展特色培訓項目教材的研究。具體包括依托農科教結合示范基地,開發茶文化教材;貼近街道中心工作,開發鄉村旅游服務教材;研發出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教材。

3.開展諸如以《紅樓夢》藝術賞析為主的傳統文化傳播與教育的研究,探索將當地文化現象與特色培訓相結合的有效渠道。

研究的過程與舉措

1.社校聯動,聚焦鄉土挖資源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加強與轄區內各中小學校、社區居民學校的聯動,在各校中聘請“鄉土教育資源開發”聯絡員,每月定期集中交流匯總。

我們從了解社區內教育資源現狀出發,利用繪圖的形式進行統計分析,形成社區資源分布圖,標明各種社區教育資源的具置,使研究者能清楚掌握這些資源。

為了準確了解陸人民的抗日歷史,我們還走訪抗日見證人,詢問知情者與當地農民;到區檔案館、街道黨史館查閱資料和地方志,搜集整理了比較全面的素材。

2.走進社區,開展活動煉資源

帶領學員實地調查,了解“娘娘墳”的由來和花塘一帶關于“紅樓遺跡”的傳說;以家鄉名人為榜樣,追尋家鄉名人成功之路,探討人生價值。

走訪調查社區今昔經濟變化,體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新面貌;品家鄉美食、嘗家鄉名茶、聽地方名曲,體會古老民族的傳統風情。

牽手相關部門建立了以“神山頭古文化遺址”、“陸郎后陽烈士墓”、“江寧濱江敬老院”為核心的中小學生德育基地和黃龍峴、朱門人家、南山湖等新型農村旅游基地。

3.立足本土,定位課程編資源

我們將搜集來的大量資源進行歸納整理,形成了風景古跡類、民俗風情類、特產美食類、名人成長類、抗日史實類、經濟發展類等類別。我們對各種歷史資料進行認真研究、對照,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力求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觀察、研究歷史人物和重大事件,力求使編寫的教材符合歷史事實。

根據居民學校教學實際,我們提煉出了“抗日文化、茶竹文化、紅樓夢文化、農家樂文化”四大重點鄉土主題,編撰了青少年教育讀本《鄉韻》(茶韻、竹韻、氣韻)、《紅樓夢與花塘文刊集錦》、《朱門農家》、《茶經》等系列讀本。

4.點面結合,開展教學傳資源

街道社區教育中心采用“選點實驗與全面推廣”相結合的實驗方式,從街道22所居民學校中挑選了15所辦學基礎較好、志愿者教師素質相對較高的學校作為“試點校”參與鄉土教材教學實驗工作。

我們除對參加實驗活動的志愿者進行了三次集中培訓外,還從2013年1月開始,與街道老年協會聯合舉辦基層學習型組織負責人(志愿者)培訓輔導活動、教學示范觀摩活動,并組織經驗交流。

5.跟蹤管理,保課程有效實施

建立專門的校本課程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制訂課程實施計劃,指導校本課程的實施,并給予必要的人財物保障措施。

建立完善的課程實施考評機制,既保證檢測過程、考評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又促使參與課程的學員有活力、有動力、長見識。

邀請課程專家來校指導工作,不斷總結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及時充實課程內容,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使校本課程的開發成為本校的教育特色。

多次召開座談會、交流會,了解實驗工作進展情況,為實驗研究工作積累了翔實的數據。

研究的成果與效益

1.改變了傳統教育教學觀念,鍛造了科研型服務型教師隊伍

經過課題研究,教師激起了教科研的熱情,一批教科研骨干脫穎而出。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參與研究的教師有多篇研究性論文、案例發表或獲獎。

2.教育在鄉土資源上生根發芽,居民在鄉土教育中茁壯成長

在研究過程中,學員通過課題的引領,加深了對家鄉的進一步了解,陶冶了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操。通過開發社區鄉土資源,豐富了學習內涵,達到了傳承鄉土、熏陶情感、提升能力、塑造形象、發展經濟的目的。

(1)優化鄉土資源,傳承鄉土文化。

鄉土資源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其教育價值也是難以估量的。應該說,當前青少年甚至成人確實存在著對鄉土資源的淡忘或者漠視的情況。無論是從實驗教師的角度還是從學員的角度來看,挖掘、整理鄉土資源的過程就是一種認識的過程。鄉土資源里面包含的文化意蘊,是滋養本土鄉風文明的精神養料,開掘就必須注重優化,優化的就要加以利用,利用就是熱愛,就是傳承。

(2)推動鄉風文明,激活真摯情感。

推動新農村建設,社區教育中心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搜集整理利用鄉土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于促進鄉風文明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與時代文明的節拍吻合。課題研究的過程對于社區居民進一步認識鄉土文化、熱愛鄉土文化、保護鄉土文化、宣傳鄉土文化起到了推動作用。

(3)創新德育形式,提高居民素質。

鄉土資源的整合、開發和利用的行為就是在豐富德育形式,就是德育形式的極大創新。居民在學習、開掘、整理、利用鄉土資源的過程中鍛造了品格,培養了交際能力、禮儀素養和心理品質,培育了鄉土文化的傳承精神、熱愛意識、責任意識。

3.明確了開發基本原則,形成了校本教材體系

我們在挖掘鄉土教育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實踐中,提煉出了一定的理論經驗。我們感覺到:校本課程開發必須首先解決三個最基本的問題,即在什么基礎上開發,為什么開發,怎樣開發。只要抓住這幾個基本的關鍵問題,樹立開發基礎以校為本、開發目標以人為本、課程實施以生為本的理念,就能夠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于鄉情、校情的校本課程開發之路。

4.激活了學校辦學潛能,凸顯了社區教育特色

開放性、體驗性、主體性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三個關鍵詞,也是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理念。重實踐形式和內容的開放性,讓學員樂于實踐;強調實踐過程和方法的體驗性,讓學員善于實踐;尊重實踐主體的自主性,讓學員敢于實踐。

(1)解決了居民學校“缺教材”的辦學難題。

我們結合本地區傳統與特色,自己動手編寫鄉土教材,開辟了一條解決居民學校“缺教材”難題的有效途徑,有力地促進了居民學校的發展。同時,我們還制訂了編寫鄉土教材的規范制度,為今后繼續編寫教材打下了基礎。

(2)增強了居民學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由于本地區的鄉土教材講的是家鄉歷史、自己“身邊”的人物和故事(有些事件許多中老年人曾親身經歷過),傳統特色文化藝術更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學習、活動內容,所以這些課程和教材深受廣大市民群眾的歡迎,激發了他們參加學習、堅持學習的興趣。

(3)彰顯了社區教育的特色與品位。

目前,我們開發編寫的青少年教育讀本《鄉韻》正在街道各中小學中廣泛使用;《茶經》讀本正為廣大茶葉種植戶傳經送寶;《朱門農家》成了新農村建設中農家人發家致富的秘籍;而《紅樓夢與花塘文刊集錦》也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到了“讀紅樓、探紅樓、說紅樓”的隊伍中來。

研究的思考與展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久久久| 色94色欧美sute亚洲线路二 | 日日噜噜夜夜爽爽| 玩肥熟老妇bbw视频| 少妇乳大丰满在线播放| 三上悠亚av影院在线看| 日韩丝袜欧美人妻制服|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爆乳美女脱内衣18禁裸露网站| gogogo韩国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丰满熟妇bbb久久久 | 免费的黄页网址直接看| 女人被狂躁的高潮免费视频 |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 18禁止午夜福利体验区| 亚洲av日韩av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公与淑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 | 欧美颜射内射中出口爆在线| 尤物爆乳av导航|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校园 春色 另类 激情| 成人内射国产免费观看| 肉蒲团春到肉蒲团冬重燃| 天堂资源最新在线|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а天堂8中文最新版在线官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欲妇荡岳丰满少妇岳|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永久免费看 | 中国女人内谢69xxxx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男同帅gay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