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大學生培養職業技能的重要性
時間:2024-03-27 16:06: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培養職業技能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畢業生;就業;調查
一、調查背景和方法
大學生就業求職與中小企業招人兩難問題是當前社會熱點問題之一,作為人力資源供需的兩個方面,有必要分別了解大學生就業期望和企業對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期望,才能在此基礎上促進雙方的對接,從而解決就業和用人兩難問題。
本課題對浙江省不同行業以及用人單位內部不同層級人員對大學畢業生職業素養期望進行了調查,共收集了1771份書面問卷。
二、中小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素養期望調查結果
(一)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的調研從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意識兩個維度展開。
1.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職業行為習慣
從總體來看,用人單位最看重的6項職業行為習慣是:
統計表明用人單位人才最看重的職業行為習慣是要清楚掌握單位的“各種行為規劃與辦公流程”,這也是成為一名職業人的首要要求。同時“服從工作布置與安排,勇于承擔責任與風險被”認為是其次重要的選項,說明履行每個崗位的職責,承擔崗位責任也是普遍的要求。
根據被調研者的職務分類,不同層級最看重的職業行為習慣:
以上結果表明,在企業內不同的層級,對大學畢業生的行為習慣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的重要性排序與用人單位排序是基本一致的,但在重要性的程度的有所差異”一項在一線員工認為是第二位重要的,但在中層看來“工作筆錄與工作總結”是第二位重要的,這可能與不同層級的工作任務分工有差異有關的
2.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職業意識
從總體統計看,用人單位最看重的5項職業意識是:
根據被調研者的職務分類,用人單位最看重的5項職業意識是:
主動意識都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從而也告訴我們,在工作中,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團隊意識,始終是一致的要求的。這就說明做一個誠實守信,富有責任感,能團隊合作的人,才能讓職業生涯發展的更遠。
(二)職業技能
職業技能主要從三個方面緯度展開,一是與交往能力,包含組織領導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二是與機器設備交往的能力,包含計算機操作能力和機器設備使用能力,三是自身知識實踐能力,包括專業領域能力和外語語言能力。
從總體統計而言,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職業技能為:
這說明,57.99%崗位對溝通交流的技能有著重要求,除了各個崗位對應的操作技能之外,把計算機辦公應用軟件作為必須的要求,在現代化的社會,計算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根據被調研者的職務等級分類,統計結果如下:
統計表明,溝通交流始終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職業技能,而且隨著所在層級的上升,溝通交流的技能重要性是上升的,外語語言能力也具有同樣趨勢。
(三)不同地域用人單位對人才健康的標準
1.不同地域用人單位,認為最重要的職業行為習慣:
從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地域對于“清楚掌握單位的各種行為規劃與辦公流程”都很看重,金華、麗水、衢州除了在這個方面的重視度高于其他地區,在“工作筆錄與工作總結”方面的重視度也高于其他地區。
2.不同地域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職業意識:
三、結論和啟示
1.人才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小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有著較高的期望。在企業方面,想要獲得符合自身需求的大學畢業生,必須加強同高等教育單位的溝通,開展有效的校企合作,將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期望體現在大學生培養的環節之中。
【關鍵詞】職業素養 價值觀 職業道德 協作能力
職業素養受到越來越多現代企業的重視,在現代企業招聘應屆畢業生時現在更加關注畢業生的職業素養方面的內容,職業道德、職業態度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是企業考量一個畢業生是否符合企業需求的重要方面。
一、職業素養及其在工作中的地位
什么是職業素養呢?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一般來講職業素養至少包含兩個重要因素:敬業精神及合作的態度。敬業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將自己作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發揮出實力,對于一些細小的錯誤一定要及時地更正,敬業不僅僅是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給的每一份工作。態度是職業素養的核心,好的態度比如負責的、積極的,自信的,建設性的,欣賞的,樂于助人等態度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那么,職業素養在工作中的地位如何呢?
一個人在職場上能力和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在職場要成功,最關鍵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與專業知識,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職業素養。一個人在職場中能否成功取決于其“職商”,而職商最終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素養。缺少這些關鍵的素養,一個人將一生庸庸碌碌,與成功無緣。擁有這些素養,會少走很多彎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很多企業之所以招不到滿意人選是由于找不到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畢業生,可見,企業已經把職業素養作為對人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如成都大翰咨詢公司在招聘新人時,要綜合考察畢業生的5個方面:專業素質、職業素養、協作能力、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其中,身體素質是最基本的,好身體是工作的物質基礎;職業素養、協作能力和心理素質是最重要和必需的,而專業素質則是錦上添花的。職業素養可以通過個體在工作中的行為來表現,而這些行為以個體的知識、技能、價值觀、態度、意志等為基礎。良好的職業素養是企業必需的,是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是大學生進入企業的“金鑰匙”。
二、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
當代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種種職業素質的缺失,讓我們感受到了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職業素質的提高不僅能夠幫助大學生提高就業競爭力,同時也能夠幫助大學生適應職業發展的要求,提高勝任工作的能力。
(一)大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技能是大學生求職的硬件條件,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工作經驗三個方面,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重視實習和社會實踐,積累工作經驗利用假期、實習,走向社會進行實踐活動,是鍛煉專業技能和積累工作經驗的重要手段,馬克思說過,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大學生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提高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大學除了參加由學校組織的實習活動外,還應該自己練習適合自己的單位進行社會實踐,使自己對社會和企業有一定的了解,為以后順利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打著社會實踐的旗號回家探親、和朋友出去游山玩水,學校應該加大實習學生的管理與教育,讓學生真正明白,實習不僅是業務知識與技能的實踐與鍛煉,更是工作態度與人際交往能力的鍛煉。
2、鼓勵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科技競賽活動大學生要積極參加各種性質的科技講座、科技理論研討會等科技創新活動。參加各種科技競賽活動,如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軟件大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這些科技活動,可以結合老師的科研課題活研發項目,在老師的指導下,使大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通過這些競賽活動,可以鍛煉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做事能力、團結合作的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精神與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大學生專業技能。
(二)大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的培養。大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是職業素質的內在表現,和職業技能相比,它體現的是大學生的品質特性,屬于大學生求職的基本條件。
1、在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現在的學科教育,只重視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而忽視或輕視學生道德方面的教育,這種教育思想在專業課教師中較為普遍,錯誤認為學生道德方面的教育是思想政治課和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或者認為大學生道德觀念已經成熟,不需要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了,從而形成專業課教師只管好本門課程,學生其他問題一概不管的不良局面,完全沒有意識到專業課教師在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方面所起的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職業素養強化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何為職業素養?職業素養就是勞動工作者在從事某種職業時所具備的內在規范和要求,是勞動者各個方面的綜合品質。各類研究文獻或有不同,但究其內涵,一般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作風、職業意識等方面。[1]新型社會下,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不再是單一的專業能力,而是要求全方位的綜合型人才,即高素養職業人才。在當今社會,人才的競爭就是職業素養的競爭,職業素養在人生成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1.職業道德是核心
職業道德在職業素養中占據核心地位。在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長河中,美好的道德素質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職業道德也不例外,職業道德也是從事工作所必備的基本前提。在人的一生中道德必不可少,好的道德素養備受青睞。忠于職守,愛崗敬業是基本的職業道德。當代大學生在大學里不僅要學習有形專業知識,還要學習無形的職業道德素養,這是就業的基本。不管是當今的和平社會還是戰爭不斷的混亂時代,無不大力提倡敬業、愛業、勤業、精業等良好道德。在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在《論語學而》中提到“敬事而信”,后來《禮記學記》當中更是明確提出“敬業樂群”一語。其所為“敬事”、“敬業”均指的是聚精會神、全心全意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朱熹曰:“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蕩之謂也。”這種“不怠慢,不放蕩”正是之盡職盡責的工作,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明確提出把“愛崗敬業”作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重要規范之一。[2]從而可以看出職業道德在從事職業中的重要性。
2.職業技能是通行證
出了大學門,工作靠證件,而證件直接體現的就是各種技能。在這個日益激烈的就業形勢下,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掌握自己的專業技能,還有關注自己就業能力。職業能力是通行證,在人力資源招聘中各種技能證就是進入企業的前提資格,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階梯,是競爭者之間的基本武器。
3.職業意識是調節器
意識就是人的所思所想,人的意識是無窮的,它帶來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它也是人生成長中無形的手,鞭策自己走向理想的殿堂。積極的職業意識讓人走向成功,有了職業意識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才能在自己意識的調控下規劃人生,實現人生理想。人的潛意識十分重要,意識能讓職業者積極主動起來,不處于被動狀態。用人單位更看重職業意識,更關注職業者的所思所想,意識控制行動,是行動的調節器,有了好意識才能更好的行動,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狀況下脫穎而出。[3]
二、大學生職業素養現狀
1.人生目標模糊、人生價值觀淺薄
在新時展下,人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美的同時學生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復雜。當今學生是家里的嬌寵,無論做什么都有家長在后遮風擋雨,抗壓意識越來越薄弱,享樂主義越來越強,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在校期間人生目標模糊,每天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碌碌無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何,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沒有目標,沒有人生的規劃和打算,只有墮落和頹廢。
2.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意識薄弱,個性化很強,但心里承受能力弱
現階段團隊合作在職業工作中越來越重要,然而現階段大學生越來越有個性,獨立性很強,不聽他人意見。與此同時,社會責任感也越來越薄弱,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有做到當代大學生應該做到的職責。當代大學生賦予創新精神,接收新事物能力強,愛挑戰,然而承受能力薄弱。[4]
3.職業素養不足
在人力資源招聘時,往往沒有幾個大學生能找到理想的職業,而用人單位也很難找到所需人才,主要是大學生職業素養不足。在校大學生只有基本的專業知識技能,其他的無形技能幾乎沒有,在大學期間也沒去主動培養。
三、職業素養的培養
1.大學生的自我培養
作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素養對今后的職業生涯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學生在校園里理應積極主動的有意識的自我培養,不僅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也要培養好自己的職業素養,學會思考,能吃苦耐勞,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把自己培養成一個綜合型人才。
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習慣和職業技能。而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部分的占1/8,代表大學生的形象、資質、知識、職業行為和職業技能等方面,是人們看得見的、顯性的職業素養。而隱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體的7/8,它代表大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作風和職業態度等方面,是人們看不見的、隱性的職業素養。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共同構成了大學生所應具備的全部職業素養。
一、大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
通過對在校高職生的調查發現,不少大學生存在著集體主義思想淡薄、責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學習懶惰、紀律松弛、揮霍浪費、自我管理能力較為薄弱等不良品質。結果導致自身職業素養不高。通過走訪用工單位,我們還了解到多數企業認為近年來招入的學生職業素養不高,表現在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奉獻精神、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差、不具備團隊協作意識等。可見近幾年高職院校在就業率增長的同時,就業的質量并沒有隨著提高,企業的用工滿意度并不好,家長和學生對就業的滿意度也并不高。
原因一:一項調查表明,在學校里學生和教師對“職業素養”內涵有所了解的僅占65%,學生認為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加強職業素養培養的僅占24%,認為提高職業素養對就業起著重要作用的占80%,認為具備良好職業素養對人生發展起重要作用的占83%。由此可見,目前在高校內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還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未得到學生的重視。
原因二:盡管目前受日趨嚴重的就業壓力影響,有的學校也開始意識到當前教育的缺失所在,并采取相應措施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補強。但大多數學校側重于對學生顯性素養的培養,以求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例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講座,舉辦簡歷制作技巧、面試與求職技巧培訓等。這種以提高學校的就業率為目標的補強方式往往忽視隱性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忽視職場價值觀、職業思維、職業道德、職業習慣方面的學習,而這些恰恰是學生走上社會后企業所最看重的地方,因此很難從根本上彌補其缺失的職業素養。
二、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在學生工作中加強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是學生工作自身的要求。
1.學生工作者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大眾對高職教育的熱情主要是來自對學生的就業期望值比較高,學生畢業后都希望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如果學生職業素養不高,畢業時很難就業,家長的教育投資得不到回報,人們對高職教育的不滿勢必會增加,這必然不利于高職教育的發展,也影響社會的和諧。因此,學生工作者必須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切實為學生的發展和未來著想,將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學生,使學生從我們的教育中受益,實現個人的最大價值,這也正是學生工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
2.實現學生工作目標的需要。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大量的高技能合格人才,學生工作在其中擔負著學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及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和發展服務的重任。學生工作和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對象面對的都是學生,在教育內容上具有交融性,在培養目標上具有一致性。因而在學生工作中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有著先天的優勢。學生工作要把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納入其中,寓職業素養培養于學生工作的各個方面,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提高學生的素質,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才能夠實現學生工作的全部目標。
3.探索具有高職特色學生工作管理模式的需要。近幾年,高職教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特別是開展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以來,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有了一個新的提升,而國家示范性項目建設大多注重的是課程,學生工作很少被提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學生工作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存在著管理理念滯后、管理效果不高等缺點。將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納入學生工作之中,可以發揮學生工作部門的人力資源優勢,更好地利用已經積累的經驗,充分激發學生工作者的創造力,探索出具有高職特色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實現學生工作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雙贏。
三、在學生工作中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內容
職業素養培養的內容涉及面很廣,覆蓋的內容也比較多,與學生工作相關的部分主要是保證大學生身心健康、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團結合作、勤奮鉆研、言行有責。因此,職業素養的培養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品質的培養。許多單位在與學生簽訂就業協議時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其次才是個人能力。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主要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紀教育。
2.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團結合作意識是現代人的重要素質。現代社會大生產和快節奏的社會生活方式要求人們有高度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3.敬業精神的培養。美國心理學經過調查研究發現,致使―些聰明人事業失敗的重要原因是:盡管我們個人的才華和學識都很出色。然而無法彌補更為致命的缺陷――缺乏敬業的投入、缺乏由對自身的責任感激發出來的主動性。許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可以進一步證明勤奮、敬業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4.職業技能的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是高職院校的特色所在,具有嫻熟的專業技能是高職生從業的基本要求,它關系到未來勞動者素質的高低。
四、加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途徑
結合學生工作的職責,構建“五模塊”框架培養模式,寓職業素養培養于各個模塊之中。
1.寓職業素養培養于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之中。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體現在學生在校園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的管理和教育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秩序意識。而秩序意識的培養是獲得良好職業素養的前提。學生工作者要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如:打掃寢室衛生、整理內務等可以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合作意識;按時起床、就寢等可以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不使用違規電器、出門遵守交通規則等可以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與職業素養提高的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主性。同時,學生工作者要加強引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體會、感悟,使這些良好素養深入人心而非流于形式。
2.寓職業素養培養于學生日常的思想教育活動中。學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是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它與職業素養也有緊密的聯系。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上嵌入職業素養教育的內容,能夠有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已有的平臺,如主題班會、社會實踐、黨團組織、社團等開展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勞動光榮、誠實守信、團結合作、愛崗敬業、服務奉獻、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等觀念。
3.寓職業素養培養于社會實踐之中。構建富有高職特色的內涵豐富、主題突出、形式活潑、規范有序、扎實有效的社會實踐體系,讓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落實到社會實踐的各個方面。具體地說,就是以校園周圍的社區為依托,讓大學生到企業、農村掛職,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以就業創業基地為依托,學生在就業創業基地定崗實習鍛煉,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以德育基地為依托,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以假期“三下鄉”為依托,號召學生用專業知識服務“三農”,開展社會調研,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4.寓職業素養培養于學風建設之中。學風建設是人才培養系統工程中的至關重要的一環。優良的學風能夠促使教育事業長久而健康地發展,不但能夠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而且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高職的學生工作必須致力于學風建設,盡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一是要把學風建設作為學生工作整體發展思路的一部分,通過學生工作的開展使學生達到“樂學、勤學、會學”。二是通過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個體學習的動力。如通過舉辦技能展演、讀書筆記評選、學習經驗交流會、誠信考試等活動,鼓勵學生通過技能訓練和資格證書考試培養職業技能水平。三是建立長效機制,大力開展優良學風班風創建活動,以點帶面,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
5.寓職業素養培養于社團活動之中。學生社團歷來是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它不僅能為大學生提供展示風采的機會,而且更是他們自身成長的平臺。因此,利用社團組織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成為高校學生工作需要面對的新課題。一是要發揮大學生社團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的作用,引導學生圍繞職業素養的能力培養項目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二是構建校、系、學生三級參與的職業素養類社團組織,由學校給予大力扶持,打造品牌社團。同時帶動其它類型學生社團的建設和發展。三是在社團活動中要主動滲入與職業素養培養有關的教育內容。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總之,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是新形勢下學生工作中一個新的方面,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當然,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離不開課堂教學和實習實訓的主渠道,也離不開大學生在職業素養方面的自我修養和自我鍛煉。
參考文獻
[1]董睿,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校企結合;職業素養;教育模式
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從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變成了一個社會難題。對于很多二本院校的部分畢業生來說,先不談找到好工作,即便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經比較困難了。同時,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被視為考察學校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標。為此,各高校都在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教育目標之一,希望通過綜合能力的培養來應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競爭壓力。但是反過來,很多企業反饋是有空余崗位卻總“招不到合適的人選”,可見,畢業生現狀和企業的期望值存在著一定差距,這一結果的造成從根本上講就是目前我們的大學畢業生的職業素養難以滿足企業的要求。因此,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關系到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更影響著高校生存和發展。
1.大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是企業招聘的人才的關鍵
現在,企業單位招聘人才的標準,已不再是以單純高學歷、高分數的標準來衡量,而更多的是注重所聘人才的優良品質、團隊意識、奉獻精神、堅持不懈的學習能力等等,對是否具有優良的職業素養,即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技能等等視為其任用人才的主要標準和尺度。
1.1 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內涵
職業,在《現代漢語字典》中描述為個人在社會中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素養,即為素質和修養,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組合而成的。職業素養在鼻祖San Francisco 在其著作《職業素養》中這樣定義:職業素養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是職業內在的要求,是一個人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職業素養是個很大的概念,概括劃分,職業素養一般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四個方面。對于大學生來說,專業是永遠是第一位的,但除此之外,道德、文化、精神是不可或缺的,體現在職場就是職業素養,而在生活中我們通常稱之為個人素質。
1.2 企業對大學生職業素養的要求
對于企業來講,在衡量一個職業人成熟度高低的時候都把良好的職業素養作為硬件考核之一。因此在企業招聘大學畢業生時,往往在關注專業成績的同時,更看重畢業生的職業素養能力。通過調查, 企業對大學生職業素養的要求大致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2.1 優秀的職業道德品質
對于企業而言,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而它的塑造來自于員工道德品質的好壞。世界潛能大事吉米?羅恩說過,做人比做工作更重要。正所謂做事先做人,德才兼備方成事,這是對每一位大學畢業生的都應具備的基本要求。在實際大學生招聘過程中,很多企業首先選擇在校表現出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學生,其次關注專業知識水平。他們認為員工可以做事能力差些,但做人不能差,做事能力可以通過各種企業培訓、繼續深造等方式彌補,而道德品質低劣的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1.2.2 良好的職業意識精神
職業意識,也就是我們常稱的主人翁精神。具體表現為:責任心、事業感、團隊精神、創新意識、競爭能力等等。企業和社會非常欣賞具有職業意識的年輕人,希望招聘的大學畢業生能把工作當成自己事業,能吃苦、敢擔當、懂合作、善進取、不斷創新,和企業共成長。
1.2.3 規范的職業行為習慣
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企業都有自己的組織紀律和員工行為規范,統稱為職業行為習慣,有時稱之為工作及個人表現。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員工遵守企業制定的各種規范制度紀律,無論是對工作、對企業、對同事、對客戶、對自己都要有一個行為標準。所以在招聘大學畢業生的過程中,對在期間不能遵守校規校紀的同學是一票否決的。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行為習慣,在校不守紀,工作后也不會有大的改變。
1.2.4 過硬的職業技能水平
企業招聘畢業生就是為了上崗工作創造效益在招聘中,雖然企業未把學習成績作為用人的唯一標注,但職業技能水平高低仍是企業對應聘人員最為關注問題。具有良好專業知識基礎、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能夠畢業就上崗的同學備受企業歡迎。因為,這樣的畢業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適應工作,減少了企業培訓成本,提前為企業創造效益,受企業青睞是不言而喻的。
2.校企結合完成大學生職業素養能力教育培養的有效途徑
作為高等院校培養大學生目的不是為了在校期間的學習,而是最終要為國家、社會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培養的大學畢業生能否真正完成大學階段的社會化的任務,提高就業競爭力,使其順利的從“學生人”成功轉化為合格的“職業人”;能否真正符合企業的用人需求、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梁,職業素養能力培養教育尤顯重要。而職業素養能力的教育不是關起門來就能完成的,校企合作辦學不是新鮮事,但是校企結合單就大學生職業素養能力的培養進行共同育人為主要目的的,不是每個高校和行業企業都能認識到的。而這個共同育人目的的完成主體仍然是高校,充分利用行業企業的資源是完成大學生職業素養能力提高的關鍵。
2.1 大學生思想品德與行業、企業員工道德教育相融合,提升大學生職業道德品質
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是運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來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目的是提升大學生群體的思想品德素質水平。而企業對員工道德修養的要求,恰恰是以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為基礎的,雖然社會對職業道德品質有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等要求的統實,但不同專業的行業、企業對職業道德的用人需求的側重點卻也有區別。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準,比如教師有《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標準》,公務員有《公務員職業道德規范》,會計專業有《會計職業道德》、藥學專業有《藥學職業道德》等等。因此各大學不同專業在學生的教育和培養上應該根據該行業、企業用人的思想道德標準,結合大學生在校的期間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品質的培養。
2.2 大學生日常行為要求與行業、企業員工行為規范結合教育,提升大學生的職業行為意識
面對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的現狀,自立能力差、自我約束力差、對規范的作用認知模糊等問題也凸顯出來。而任何單位和組織都有自己的組織和紀律,對員工的行為要求嚴格而規范,提高大學生對規范紀律要求的認知水平非常關鍵。要把大學生當做員工來培養,要把行業企業所需的本專業的人才行為規范意識,利用宿舍建設、班級建設、社團活動和重大節慶四個平臺,以各種方式宣傳、灌輸、引導,從入學到畢業全過程不斷線的進行教育,把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守則和行為規范之養成教育作為一項教育課程,除日常的一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外,聘請相關專業企業、行業育人教師來進行教育,將會大力提升大學生職業行為習慣的意識。
2.3 大學生校園文化和行業、企業文化建設相配合,提升大學生職業文化水平
高校不能關起門來辦學,先進的行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引入,對大學生的既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更是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的最好平臺。行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充分發揮行業文化、企業文化的育人功能,讓大學生在校就能提前感受到社會的文化,是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相融合的最好辦法。在校園文化建設上,不管是校園建筑的風格還是學業上的文化的指導,都要和企業、行業文化相結合。比如,建筑專業類院校,除了通過課堂教學向學生傳授中華建筑史,進行建筑專業的大學生素養教育外,還應該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強調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設計風格和引領的文化,體現(下轉第244頁)(上接第242頁)建筑行業的特色。從學校的大門到各個樓群都要有古今中外的設計理念在里面,一進入這個學校,不用上課就了解了建筑的知識和文化。這樣,從校園外部到宿舍內部,共同構建有“建筑元素”的特色校園文化體系,展示建筑專業的辦學特色,會加深師生對建筑文化的理解,從而激發了對建筑這個職業的熱愛。
2.4 大學生校內專業技能養成和進入企業實踐學習結合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
一般情況無論專本科,都有一定的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的教學內容安排。校內和企業的結合技能培養一直在進行。但是,目前有些院校的高職專業采用了“2+1”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樣的模式即在大三一年步入社會進行頂崗實習或直接就業。因此,在校僅有的兩年的專業技能培養在理論教學占主導地位的模式下,學生的專業技能不扎實、基礎不牢、創新能力差。所以,為提高大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應該在正常教學任務外開展第二課堂實踐課,注重圍繞技能相應的知識面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專業實驗室開放,有專任教師定期指導;帶學生在課余時間深入企業參觀、學習、實踐;定期聘請行業、企業相關專業人士進校開展“專家實戰技能”講座;舉辦職業技能大賽等等。通過這樣的結合教育,使大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有一個實質性的提高。
2.5 實施專業職業素養證書制度,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相融合的評價機制
大學生的職業素養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不是搞幾個單項活動就能完成的。而且,任何一種培養,都應該有個機制和標準,以此來檢驗最終的結果。建立職業素養證書制度,不同的專業要有自己專業的職業素養考核評價標準,并同時實施職業素養證書制度,作為學生最后畢業時一個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素養能力的一個綜合評價。可以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以及所有職業素養能力課程、講座、實踐、大賽、活動等參與情況、取得成果,給予一個評價標準,達到標準的學生在畢業時在獲得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同時,也可以獲得本專業的職業素養證書。
參考文獻:
[1]任雁敏 大學生職業素養重要性及培養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17).
[2]張希玲 論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途徑和方法[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3).
【關鍵詞】“互聯網+”;職業素養;網上平臺
一、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現狀
目前,大多數高校已經充分認識到了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通過頂崗實習、社會實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并專門開設了職業素養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及職業行為習慣,但是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依然存在不足:1.企業參與度低。職業素養源于企業,服務企業[2]。但多數高校在職業素養教育過程中,沒有與企業高度互動,將行業需求真正的融入校園和課堂,企業只有在學生實習實踐時,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向學生展示企業文化,崗位要求等,這一現象導致學生即使掌握了職業技能,仍存在專業學習與職業規劃相脫節的問題。2.師資隊伍薄弱。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職業素養教師隊伍不穩定,并且多由政治教師兼任,職業素養應緊貼行業需要,但是擔任教學工作的教師對行業動態及崗位需求的了解很少,這也反映出了高校對職業素養培養質量的認識錯位。3.教學環境單一。目前,在職業素養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采用了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示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但依然將教學局限于課堂上,將課堂局限于教室上,沒有將職業素養的培養真正延伸到崗位上。
二、“互聯網+”模式下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體系研究
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體系中,共有五個重要的參與角色,即企業、學校、教師、學生及教學資源。企業與學校共同合作,進行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師針對企業需求,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與素養。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體系也迎來了巨大轉變,企業、學校、教師與互聯網相結合實現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1.“互聯網+企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互聯網+企業”模式可以有效的解決企業參與度低的問題,緩解由于地理環境、工作環境等因素造成的學校與企業溝通少、學生職業素養與行業企業需求相脫節的局面。通過互聯網,學校可以實時獲取行業企業動態,企業也可以隨時關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情況,并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評價及意見反饋,并在招聘時,對學生具備的職業素養進行全面掌握。2.“互聯網+教師”培養學生職業素養。“互聯網+教師”模式可以解決職業素養教師隊伍薄弱的問題,學校可以聘請行業企業中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職員作為企業教師,使用互聯網將實際工作狀態展現給學生,通過企業教師的言傳身教,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教師借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下,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溝通,利用計算機網絡特有的數據庫管理和雙向交互功能,對每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過程進行記錄與跟蹤,針對不同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培養計劃。3.“互聯網+教育資源”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過程中,學生不能時刻在企業中進行學習,而線上共享解決了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企業將員工的實際工作環境、工作過程、工作狀態通過視頻、課件等形式在職業素養教育平臺上,滿足了學生隨時隨地、反復感受、反復學習的實際需求。
一、工作目標和任務
1、農業大、中專“雙證制”學歷教育。一是積極配合市、縣(市、區)農辦做好大專涉農專業學歷招生工作,配合浙江農林大學做好農業領軍人才培養工作;二是完成農廣校種、養和涉農專業學歷招生1000名,確保完成800名。培養的重點對象是具有大專、高、初中文化,年齡在45歲以下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服務實體和農業產業組織的骨干,農業科技示范戶、農業種養大戶,鄉村干部、非農業專業回鄉創業大學生和大學生村官等。
2、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計劃完成1500名,確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的重點對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齡一般在55歲以下的農產品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骨干、農業種養大戶,農村能源、農機操作與維修、植保、村級動物防疫等領域從業的職業型農民。通過從農業專業技能培訓到農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的轉變,來進一步實現農民科技教育培訓重心的戰略性轉移。
3、農村實用人才(包括農業專業技能)培訓。計劃完成20000名,其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12000名,農業專業技能培訓8000名。培訓的重點對象是種養能手、捕撈能手、加工能手、企業經營人才、農村經紀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技能帶動性人才、文體藝術人才,農業科技示范戶、農業種養大戶,鄉村干部、非農業專業回鄉創業大學生和大學生村官等。
4、組織現代遠程教育培訓。一是市本級舉辦“農業大講堂”宣傳培訓活動3-6期,培訓農民10-15萬以上人次;二是縣(市、區)舉辦“農業專題”宣傳培訓活動20-30期,培訓農民30-40萬以上人次。
5、舉辦第二期回鄉創業大學生創業指導培訓班。培訓內容包括現代農業建設、農產品營銷、合作社建設、農業品牌建設、農作制度創新、農業項目組織實施等課程。繼續探索回鄉創業大學生向農業創業領軍人物(現代職業農民)轉變的培養工作,通過雙學歷教育,提高他們農業專業知識水平,成為新一代職業農民。
二、工作要求和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根據面臨的形勢和困難,我市農業部門及其培訓機構必須提高對農民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堅定信心,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創新意識、責任意識,增強做好培訓工作的使命感。
2、加強領導,健全機構。要繼續加強對農民培訓工作的領導,把農民培訓工作列入全局工作之中,決不能視作可有可無、無足輕重的工作,分管領導對這項工作更應該傾注必要的精力,主動聽取培訓部門的工作匯報,共同研究培訓工作;要努力爭取,使現有職能、任務與機構、人員編制嚴重不適的狀況得到改善。
3、深入調研,周密部署。深入調研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現代農業發展和“兩區”建設對農村實用人才、現代職業農民、大學生村官和大學生農業創業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這些人員對教育培訓內容的需求,實現農村農業發展需求與個人教育培訓需求的對接,在此基礎上制定好“十二五”農民科技教育培訓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部署組織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