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歷史學研究

歷史學研究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12 15:55: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歷史學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歷史學研究

篇(1)

歷史學是典型文科專業,在其教學活動中存在諸多文科共性問題,如: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知識性課程較多,方法論的課程很少;教學手段單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多重科研而輕教學,教學內容陳舊等。這些包括歷史學在內的文科專業所具有的通病,近些年來常常為學界所攻詰。毋庸置疑,在這種僵化陳舊的教學模式下,人才培養質量很難保證,專業培養目標能否實現也極為堪憂。許多高校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不斷通過推動教學改革來扭轉這種局面,力圖將研究型教學落到實處。總體看來,業已形成的規范性認識將“研究型教學”定位為三個主要特點:一是要有課題(專題、問題),師生共同研究、共同討論;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引導而學生自主鉆研;三是實現知識的“內化”,通過體驗,提升素質和能力。基于上述特點,很多高校圍繞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兩個層面展開了探索和改革,其中課堂教學改革是主要發力點。從教學氛圍的培育到學習興趣的培養;從教學主體的互動到課堂效果的評價;從教學過程的優化到教學手段的更新,探討不可謂不全面,不可謂不細致。各高校管理者和相關研究學者,考古鑒今、兼收中西,形成了大量的極具智慧的研究和探索成果。

相較而言,對于課外實踐這一環節卻長期疏于關照。古語有“紙上得來終須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之說,特別是對于歷史這門偏于理論和知識的學科,更是需要注重實踐,否則所謂研究型教學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研究型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精神,自主鉆研、自主創新,這種能力的培養只通過課堂是很難實現的,實踐環節不可或缺。人的能力總是在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運用所學知識,方能實現“知行合一”。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對于聽到的信息能記住25%,對于聽且看到的信息能記住45%,而對于聽到、看到且做過的事情則能記住70%。也就是說,雖然課堂有內外之分,但卻不應割裂開來,唯有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教學與實踐的良性互動,方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對于學生來講,課外實踐活動的實現形式是多元化的,比如參加甚至主持課題研究,或者自發參與一些社會活動,即便是做一些兼職也可視為實踐活動的一種。但上述方式均有局限性,課題研究從目前來看對于本科生而言機會還是比較有限,而自發參與社會活動或者兼職目的性不強且隨意性很大,這都難以收到實效。在這種情況下,體現在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包括課程見習、綜合實習、畢業論文等就顯得尤為重要。

2歷史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事實上,歷史學專業的管理者和教師對于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是有清晰而明確的認知的。但是限于各種主、客觀因素,這種認知大都停留在理念上,以致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并沒有落到實處,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按照培養大綱要求,歷史學本科專業在課堂教學之余,還設置有固定時間安排的實習活動,包括課程見習和綜合實習兩個方面。課程見習,顧名思義是針對于特定課程所安排的實習,如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考古學通論、史學論文寫作等課程,一般要安排至少兩天的單科實習。綜合實習,又稱為綜合認識實習,即提供給學生一個較長時間(一般為7天)去校外開展實踐活動。無論是課程見習還是綜合實習,其目的是相同的,就是通過重返歷史現場、開展田野調查,將文本知識與現場實況互為映證,使枯燥乏味的文字變為立體形象的鮮活材料,從情感上和學理上更為深刻地感受歷史背景、認知歷史事件,進而將所學知識與身處的社會、自然有機聯系起來,形成一種內化的體驗。這樣一種設置和安排,無疑是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具有開放性、創造性的一個平臺。

這樣一個平臺如若搭建規范完備,就能夠將合作性、問題性、實踐性三個維度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有助于其綜合素質的提升。然而目前許多高校的實習環節操作往往是流于形式,幾無效果。析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傳統教學理念的慣性作用,“重理論而輕實踐”,高校管理層面沒有予以足夠重視和支持,比如實習經費安排比較低難以有效開展活動;二是教師重科研而輕教學,“課題、論文”至上的傾向依然比較嚴重,不愿意投入精力于實踐教學;三是院系在運作中對于師生安全顧慮過重,往往簡化甚至改變實習形式,當下一種常見的做法就是將實習活動完全交由旅游公司打理,從而規避責任,但實踐活動卻變成了旅游觀光。實踐教學的另外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畢業論文寫作,其設置的目的在于檢驗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科知識、思維能力等各種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將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學習的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提高實踐能力和水平。但是近年來關于本科畢業論文的聲討之聲不絕于耳,有部分學者甚至提出廢止這一規定,其原因就在于東拼西湊、粗制濫造的論文嚴重浪費了教育資源,傷害了本科教育的形象。教育部曾多次下達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強本科畢業論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各高校也紛紛采取舉措,力圖改變這一現狀,如進一步規范論文寫作流程和制作要求,嚴格論文的考核和評估,加強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管理等。

但從效果來看,似乎難盡如人意。就歷史專業而言,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較低是有客觀原因存在的。一方面專業課程設置偏重于知識體系掌握和理論觀點介紹,而方法論課程設置較少,加之大學期間又鮮有機會參與科研活動、接觸乃至寫作科研論文,以致到大四階段畢業論文寫作時有手足無措之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嚴重不足,也就很難形成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另一方面,大四階段正是學生面臨擇業的關鍵時刻,考研、找工作成為核心內容,在目前的就業環境下,很多學生在重重壓力下沒有心思、也沒有精力投入過多時間在畢業論文寫作上,往往只是抽出幾天時間就草草完成,其質量也就可見一斑了。

3研究型教學導向下歷史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與展望

研究型教學的宗旨是通過教學與研究、實踐的結合,激發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勇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在課內教學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搭建一座橋梁,以問題為導向,在師生平等而又積極互動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充分而又自由的探索空間。正如前文所述,課外實踐的全面開展和落實,主體環境尚不成熟和完善,目前有效的著力點就是抓好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活動。若要做好這一方面,需要來自三個方面的合力。其一,高校層面。高等院校要自上而下重視實踐教學活動,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扶持和激勵機制。在目前實習補貼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高校可以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免除師生后顧之憂;面對指導教師主動性不強的現狀,高校可以將實踐教學納入績效考核體系,或者可以通過課題等方式給予指導教師一定的物質獎勵。針對于歷史學的專業特點,高校應該積極引導具有豐富考古經驗或者田野調查經驗的高水平教師充實到指導教師隊伍中來,以優化師資結構。

在畢業論文工作方面,高校要采取有效舉措嚴把質量關,還可以結合實際進行適當變通,如將時間安排至學生在校的大四第一學期全部完成。其二,教師層面。無論是校外實習活動還是畢業論文寫作,都需要指導教師與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互動,可以說實踐教學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導教師的宏觀調控和微觀指導。這就要求指導教師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負責的敬業精神。以田野調查為例,一次大規模的田野調查活動往往需要極為耐心和周全的準備工作。事先要有具體的運作方案,包括確定調查主題、遴選合適田野點、制定詳細調查計劃、準備充足經費、培訓人員等方面都要面面俱到。調查期間,要結合實際情況把握好計劃進展的節奏,耐心細致地進行指導,保護好師生的安全,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

篇(2)

關鍵詞 翻轉課堂 歷史教學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60

Abstract College teachers use "flipped classroom"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of the specific practice, including 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teaching time and place such as rollover, seminar, library "reading frame, field trips, QQ group, circle of friends and other for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tudents should adapt to the role of active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teaching idea, do a guide role through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flip "the flipped classroom to play a more effective role in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history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傳統的高等院校本科生教學,多采取“教師―書本―課堂”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口頭語言講授或課件展示,系統的把具體知識傳遞或灌輸給學生。這種教學形式中,學生參與較少,教學效果一般,故在網絡上流傳了諸如“上課費流量”、“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為了到學校拿快遞,順便上了兩節課”等反映學生對課堂興趣不大的“段子”。為提高高等院校教學質量,許多教師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積極運用于課程教學中,值得認真關注。

英特爾全球教育總監Brian Gonzalez對翻轉課堂概念有較好的總結,他認為:“翻轉課堂也成顛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教室外,讓學生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室內,以便同學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①此定義較為全面地涵蓋了翻轉課堂主體、客體和實施過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源自美國的基礎教育領域,2011年重慶聚奎中學首次引進的,一時之間風靡全國。②現擬以河南大學歷史學本科教學為例,嘗試探討“翻轉課堂”與歷史學本科教學實踐互動的可能性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從而為提高高校歷史學本科教學質量水平貢獻自己的點滴思考。

1 歷史學本科教學“翻轉課堂”的實踐形式

歷史學是一門要求具有反思能力和質疑思想的學科,歷史學作為高等院校基礎學科,其專業教育與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區別是由教授具體知識教育到提升個人專業素養教育的轉變。這就要求高校歷史學科教師不僅僅給學生提供一些具體知識和所謂的正確答案,而要啟發和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答案的能力。就歷史學本科教學課堂而言,需要高校教師“翻轉”滿堂灌的講授式教學,轉變為啟發者和引導者,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筆者通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和旁聽其他同仁的課堂教學,總結出現階段較為常用的翻轉課堂形式:

第一,教師與學生角色的翻轉。翻轉課堂主要內容之一即是教師與學生角色的翻轉,教師從課堂的主要講授者成為聽眾和引導者,學生轉變成課堂教學的實施者。對于河南大學歷史學本科課堂教學而言,一些教師采取設置歷史學研討(seminar)課程環節。Seminar教學法起源于中世紀歐洲大陸的傳統大學,其較為通行的模式是:導師給學生指定題目;學生課前準備或初步研究,寫出發言稿;然后與同學交流,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或批評意見;學生再根據其他同學的意見撰寫一個完整的報告;最后在課堂中發言并和同學一起討論。③這種方式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學院一位老師開設的“宋史專題課”課程就利用4個課時展開seminar研討環節,在課程開始之初把選課學生分組,并開列史籍、論著、論文、工具書等參考文獻,要求他們小組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撰寫提綱和小論文,并集中匯報討論,筆者也參與其中,通過學生們的匯報能夠看出,大多數學生花費了很多精力、做了精心的準備,較為成功地做了課堂匯報,總體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第二,課程地點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的完成并不一定要借助黑板、粉筆和電腦完成,可以因地制宜地設置課程內容。例如,筆者開設的“史學論文寫作與訓練”課程,就有2課時帶選課同學到圖書館“讀架”,即把圖書館的館藏書庫作為課堂,讓學生較為迅速地掌握學術專著、學術期刊、報刊資料的相關信息,為他們能夠較快觸摸“學術”、觸摸“科研”奠定基礎。此外,合理利用地方歷史資源,對提高高校歷史學科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價值,④有些教師能夠立足河南大學位于古都開封歷史文化遺產豐富的區位優勢,通過對古跡名勝參觀考察的現場教學,有條件地開展田野考察教學,讓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培養歷史學專業學生服務。筆者曾隨河南大學宋史研習班本科生赴繁塔現場教學,通過觀摩繁塔石材、磚雕以及內壁上的文字,使學生們更深入地了解了宋代的建筑材料價格、匠人工錢、村鎮地名變遷、民間的崇佛觀念、佛像服飾特點等,取得了良好的授課效果。

第三,上課時間的翻轉。在大數據時代的當下,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課堂教學僅僅是教學的一種形式,而基于“互聯網+”基礎上的“微信公眾平臺”、“慕課”、“微課”、“QQ群”及“微信朋友圈”互動教學,可以和學生們隨時隨地討論問題,不受固定上課時間的限制,相當靈活。筆者主持的微信公眾平臺“宋史研究資訊”運行近一年時間,以宋史新著、專題論文、學術會議為主要內容,并配合課堂QQ群和微信朋友圈,學生在閱讀了相關內容后提出自己的疑問,大家共同討論,也相當有利于課程的開展和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

2 “翻轉課堂”中師生的理念轉變

有學者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從技術層面進行了理性反思,認為“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的架構中,微視頻、在線作業、自主學習環境、混合學習構成它的四大關鍵技術,一旦這些關鍵技術遭遇瓶頸,很可能導致課堂的效能性與科學性受到嚴重影響”。⑤除了諸如朋友圈互動的WIFI環境和時間保證、田野考察現場教學的資金支持等技術層面的限制外,有“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師生的理念轉變屬于更為重要的限制性因素。

(1)高校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互聯網+”時代,如何改變傳統教師“滿堂灌”、“一言堂”式的教育,需要認真思考,尤其是要求有較為成熟教學經驗的高校教師們思考。學者抽樣研究表明,許多高校教師對“翻轉課堂”參與熱情不高。據統計,參與“翻轉課堂”的一線教師,大都為講師及副教授,年齡主要集中在30~39歲之間,40歲以上的教師,參與度不超過20%,并隨著年齡升高遞減。而在30~39歲高校教師中,贊同并能夠親自實踐“翻轉課堂”模式教學的教師也不超過50%。⑥甚至部分高校教師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有抵觸情緒。筆者曾與一些高校教師交流,不少人認為,讓學生分組討論后上臺展示小組成果,教師僅作為點評者而非傳授知識者,是作為高校教師不負責任的表現,言語之中透出自己對此種教學方式的不認可。上述情況的出現,說明了部分高校教師沒有對“翻轉課堂”有更為清楚的認識和認真的應對,需要深入反思。

(2)學生要適應角色。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此期間,要根據課程內容查閱相當多的文獻資料,相關論著等等。如在宋史研習班繁塔現場教學時,有學生查閱了許多包括正史、宋人文集、明清方志等在內的數十種文獻,并就文獻記載的繁塔“七級說”、“鏟王氣”等與老師交流。還有學生查到了北宋著名文人梅堯臣和蘇舜欽登繁塔和詩,在沿著古人足跡登上繁塔時,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悟到古人作詩的意境。不過,也有部分學生較為懈怠,分組中較少承擔查閱資料、議題設計、PPT制作等,把田野考察當作旅游,不做提前準備工作,單純為了取得學分而選課,在翻轉課堂期間收獲不大。

3 結語

通過在歷史學本科教學中的翻轉課堂實踐,能夠發現其確實能夠調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從“要我學什么樣的知識”逐漸轉化到“我需要學什么樣的知識”。在此期間,作為高校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的角色,并不因為在課堂上講授較少而趨于弱化,而是蘊有形與無形之中,運用各種手段加以充分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歸納總結出現的問題并及時找尋解決方案,加強師生之間良性互動,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導師”角色。

有學者指出,“作為一種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引入了多樣化的‘翻轉’方式,如翻轉師生角色、翻轉課內課外、翻轉學習流程、翻轉學習時空等,但無論如何翻轉,它只能改變學生知識習得的流程,改變知識呈現的方式,而不可能完全改變真正的人的教育過程”,可謂一語中的。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能為創新而創新,為翻轉而翻轉,既要注重形式,更需注重內容,通過師生之間良性的“翻轉”,使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注釋

① 李允.翻轉課堂中國熱的理性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4(10):18-23.

② 王東杰,戴偉芬.美國“顛倒課堂”及其在我國的運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5):42-45.

③ 劉榮.案例教學法與seminar教學法綜合運用與法學本科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10):60-62.

④ 張艷.地方歷史資源與高校中國近現代史教學――以河南省為例[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1(11):136-138.

篇(3)

首先,同學們一定要樹立自己是學習的主體的學習觀念。

一個不容否認的常識是,學習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在學。因此,作為學生,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不要一味依賴教師,而應該在教師的“教”中主動構建自己的“學”,取人所常,為己所用。

其次,同學們應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校的學習中,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包括預習習慣、上課習慣、復習習慣等基本環節。

一、預習是首要環節。預習的目的在于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了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用筆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上課的時候,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言,要積極思考,課堂上回答問題和討論問題,都要積極踴躍,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要記課堂筆記,若有疑問,可以及時提出或課后探討。

三、課后要進行及時的復習。

(一)、要有固定的復習時間

要提高歷史學科的復習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復習時間,以每天不少于50分鐘為佳,太多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復習,太少又沒效果;時間宜安排在就寢前的一小時(這段時間是一天中大腦的四次記憶之一);一般來說,在每天固定的復習時間里,對中國古代史、中外近現代史都要有明確的量的規定,具體辦法如下:

1.確定在一定的時間段里對教材的復習遍次,再根據每冊教材內容的多少確定每天對五本教材的復習量(即每天復習多少頁)。

2.針對中國古代史內容相對較少,而中外近現代史的內容較多且理論性較強的特點;在固定的50分鐘時間里,安排中國古代史的復習時間可用10分鐘,另兩本教材各用20分鐘,再根據每天所規定每本教材的復習時間、所要復習的量來確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復習多少頁。

3.在《中外近現代史》上冊復習完后,再復習下冊,每天所用時間、復習量、方法與上冊相同。但此時《中國古代史》已經復習了一遍,是否還要接著再復習?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中國古代史》的史實記憶相對較多,而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側重于理解,因此中國古代史的復習遍次應多—些,且每天分配的時間只有10分鐘,要記住并理解其內容也應多看。

(二)、每一遍復習都要有側重點

教學中我們常聽到有些學生反映:我已經將教材看了好幾遍,但還是記不住;有些同學認為每天面對的都是熟悉的內容,感到很枯燥。固然,時間是記憶的保證,但記憶效果的高低與投入的時間量并不完全成正比。就記憶而言,以理解為前提的記憶效果比單純的記憶要好;為此,要掌握知識應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復習不能簡單地循環往復,要有側重點、針對性;這樣可使復習以及對知識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最終達到理解并記住的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遍復習以教材內容為主,包括教材標題、大小子目及具體的內容,做到事無大小、輕重,均一一過目,理清各標題之間的關系。目錄是知識的框架,只有把握了歷史框架,才能將零碎、非有序的具體知識點歸屬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規定的內容后,臨睡前應將白天復習過的內容在大腦里像放電影一樣過一遍,不要求將所有的內容都回憶出來(其實這也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將當天復習過的大小標題及彼此間的關系回憶出來,這樣既能鞏固主干知識,又不至于因精力過于集中而使大腦興奮影響睡眠。

第二遍復習以理清歷史線索并進行知識拓展為重點。從目前高考試卷看,歷史學科的試題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強調對歷史發展沿革(即歷史基本線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及創新能力。選擇題一般是對同類知識進行設問。在考查學生創新能力時,命題者往往會提供一個陌生的背景材料,再從歷史學科的角度設計問題,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的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這類試題大都涉及學科間的知識滲透。復習時要注重對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整理并力所能及地進行學科間的知識滲透,然而學生因能力所限,復習時很難深化與拓展。第二遍復習以解決上述問題為主,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復習的重點放在歷史事件間的內在聯系上,力求分析得出教材中各目錄、標題之間的內在聯系,采用回憶法進行(即在翻開教材前,先努力回憶教材每一章的大小標題以及每個標題下所講的重要事件、這些事件的聯系如何),回憶不出來再翻開教材,這樣既抓住了主干知識,又能在第一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知識框架的理解。

2.若覺得正在復習的內容與已復習過的內容相似時,應立即去回憶與此相似的內容是什么。例如,看到明朝的手工業就應聯想到宋朝、元朝手工業發展情況,看到景德鎮制瓷業便應想到教材中其他相關的內容,通過這種有意識的串聯式回憶,逐步把握歷史的基本線索,形成有序的知識結構。

3.注意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延伸與拓展的知識主要是教師補充的知識。教學中,教師會經常就某個具體知識點,給學生提供一些新材料、新觀點或進行一些學科滲透。如從歷史、地理、政治等角度,看創立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分析三大決戰首戰東北,而東北戰場又首戰錦州的原因;對這些教材沒有直接涉及的知識深層次分析,學生往往會記下來,復習時還必須去看乃至去記憶,這是學生拓展知識較為有效的途徑。考試中往往會出現一些與教師平時補充內容相關、相似甚至相同的背景材料,雖然試題設問角度會有所不同,但由于學生對背景材料已有所了解,因此并不會感到陌生,分析解答時也不會無從下手。

最后,學會學習,關鍵在于學會如何讀書。

就歷史知識而言,歷史知識可以分為歷史背景、歷史經過、歷史影響等。歷史背景又可分為動機、條件和原因。原因又分為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內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歷史經過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政黨、團體、階層、階級、事件、現象、著作、制度等。

歷史影響包括結果、性質、功績、經驗、教訓、意義等等。

歷史知識還可分為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特征、歷史線索等。其中最為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是歷史概念。

第二部分:掌握方法,增強信心。

許多同學頭疼歷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歷史需要大量的記憶。的確如此,學好歷史的基礎就是記憶。人的智力系統包括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等等。其中,記憶力是基礎,思維力是核心。

對于歷史學科的記憶來說,有以下一些具體的方法:

(1)順序記憶法:按照事件本身的發展的順序依次記憶。

(2)特征記憶法:對于內容相似的知識,通過細致地觀察和全面地比較后,找出所要記憶內容別容易記住的特征。

(3)規律記憶法: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具有規律性的東西加以記憶。

(4)隔年記憶法:將發生時間具有某種特定規律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記憶。

(5)重復記憶法:通過反復閱讀來鞏固記憶。

(6)回憶記憶法:將學過的內容,經常地、及時地嘗試回憶,在回憶過程中加強記憶。

(7)諧音記憶法:將要記的東西,變成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詞組、短語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記憶。

(8)形象記憶法:對于較抽象的內容,可用圖、表等形象地描繪出來。

(9)討論記憶法: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夠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見與同學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正確的東西就比較容易記住。

(10)口訣記憶法:將記憶內容編寫成口訣或歌謠,是一種變枯燥為趣味的記憶方法。

(11)詞頭記憶法:將要記憶材料的詞頭連成句子。

(12)練習記憶法:一些可以通過動手來記憶的內容可以自己親自練習、檢測、實驗,增強記憶效果。

(13)聯想記憶法:利用聯想是促進記憶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種感官參與記憶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記憶活動,可大大提高記憶的水平。

(15)信息壓縮記憶法:先記住大體輪廓,然后逐漸記住每一細節,由粗到細進行記憶。

(16)對比記憶法:在記憶相類似的事物時,可將兩種事物進行對比,找出異同。

(17)歸類記憶法:把要記憶的內容列出提綱,分門別類整理歸納,然后進行記憶。

(18)重點記憶法:記住整個內容中的公式、定理、結論、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點,作為記憶的“鏈條”來聯系全部內容。

(19)理解記憶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識才能牢固地記住它。

(20)推理記憶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關系的事物來記憶。

(21)網絡記憶法:如能把所學的各知識點連成線,組成面,編成網的話,那么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也就清晰可見了。

最后,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重復是記憶之母。我國當代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80多歲高齡還能熟練地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后一百位以內的數。有人向他請教記憶訣竅,他的回答是:“重復!重復!再重復!”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記憶就是如此。

第三部分:結合高三歷史特點,培養能力。

篇(4)

關鍵詞:沈陽大學;歷史學;應用型人才培養

本文為沈陽大學專項教改課題《基于轉型發展戰略部署下的歷史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階段性成果

應用型人才是指能將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與所從事的專業生產和專業實踐相結合,并直接轉化為社會生產效益的技術或專業人才。[1]應用型人才培養有別于傳統高校教育的學術型人才培養。越來越多的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諸多地方高校將辦學定位于應用型本科教育,并確定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使我國高等教育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多規格和多類型需求。本文以沈陽大學歷史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經驗為依托,探究地方高校歷史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1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依據

沈陽大學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主要依據。沈陽大學作為沈陽市屬的地方綜合性大學,以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為辦學理念,以培養綜合素質好、實踐能力強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中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的原則,把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相結合、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

歷史學專業作為基礎性人文學科,就業面相對狹窄。隨著招生擴大帶來的后果,歷史學研究型和學術型人才需求基本飽和。這對于基礎薄弱、教育資源不足、教育教學層次較低的地方高校來說,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高素質的要求,在夯實學生專業知識基礎上,突出技能培養和實踐教學,培養出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是必然之路。

2 沈陽大學歷史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沈陽大學歷史學專業以服務地方為基本理念,把握師范類人才培養的主旨,結合歷史學專業的發展和就業前景,在對地方人才需求規格和層次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構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1.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教學的科學指針,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環節,直接決定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2]沈陽大學歷史學專業在歷年的人才培養方案修改和完善中,立足專業現狀,結合師資隊伍和生源特點,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同行業論證的基礎上,突出強調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對課程結構、課時分布、學分分布等方面不斷優化。

以2015級人才培養方案為例,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設置了有關地方歷史文化的系列課程和實踐系列課程。在兩大通史的基礎上,注重知識的分布拓展和實效。在通識教育課程中,突出英語聽說訓練,將大學英語分為聽說和讀寫兩個部分,并增加了就業指導和創新創業訓練等課程,對學生就業亟需的相關知識和能力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培養。

2.強化教師技能和素養的培養

沈陽大學歷史學專業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其師范性。在學生教師技能培養方面,主要包括公共技能和專業技能兩個方面。在公共技能培養中,側重培養學生的板書和說課能力;在專業技能培養中,制定了專門的專業技能訓練大綱,有針對性培養學生教師職業素養,如《中學歷史教學法》、《中學歷史教師技能訓練》等課程。這對學生到中學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3.建立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

建立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對應用型人才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沈陽大學歷史學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四個部分。第一,理論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環節。部分專業理論課在課程內容設計中包含了具有較強實效性的實踐教學形式。例如,《遼沈文物考察》課程中設計了參觀新樂遺址和清代福陵等內容,《奉系軍閥簡史》課程中設計了參觀張氏帥府和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等內容,《明清政治制度文化史》課程中設計了參觀沈陽故宮和清代昭陵等內容。第二,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沈陽大學歷史學專業現已和遼寧省博物館、遼寧省檔案館、撫順清永陵、沈陽市培英中學、沈陽市杏壇中學、沈陽市滿族中學、沈陽市127中學、沈陽市95中學等簽訂了實習實踐基地協議,將這些單位作為歷史專業學生考察和實習的基地。第三,加強專業實踐。為了加強歷史學專業能力的培養,歷史學專業設置了社會調查、口述調查訓練、承德專業實習、田野考察等專業集中實踐活動。第四,加強教學能力訓練。將教育見習和教學實習同時納入培養方案,并將教育實習從原來的1個月時間延長為1個學期。由學校在第七學期統一組織為期十八周的教育實習活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

4.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

應用型地方高校之所以有別于研究型高校,在于其以教學為主,因此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是提高其應用型人才質量的有效途徑。在沈陽大學歷史學專業的教學中,創新課堂教學手段和方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是其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方法。歷史專業在專業選修課中率先嘗試利用慕課資源進行課堂教學,突出學生在教學中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沈陽大學歷史學專業通過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按照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規定,夯實學生專業基礎,突出實踐教學和學生技能培養,拓展學生就業和發展口徑,有效緩解了招生難、就業難的問題,為歷史學專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這對地方高校歷史學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曄,林鏗,孫忠梅.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高校科技,2012(4).

[2]趙金輝.新建普通本科高校歷史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9).

篇(5)

【關鍵詞】初中歷史 興趣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68

學生從初中階段開始系統接觸歷史知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發展學生綜合素養的要求之一。初中階段的歷史知識相對于高中來說比較簡單淺顯,更多的是對于歷史基本事實的了解和掌握,極少有深入分析歷史成因的題目。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在于,了解我國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文化歷史以及國外文明發展,解決人類共同的疑問如人從哪里來等問題。經過歷史考證進行大膽假設,同時做到對人類的歷史有所了解,能夠做到以史為鑒,不斷總結發展的經驗,反思人類過失。使學生能夠利用有限的學習時間把握人類自古至今的歷史,站在前人知識的肩膀上,吸取前人的文明成果,不斷發揮其引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作用。

所謂歷史,就是人類過去生活的總和,它是一個時間概念,是相對于“現在”和“未來”而言的。歷史是不斷發展的,它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道理很淺顯,如果人類存在的時間是一條不斷向前發展的時光軸,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被稱為現代,在我們前面的被稱為未來,在我們身后的時間就被稱為過去,即歷史。時間無大小之分,只有重要與否之別。由于人類不能像科幻小說中虛構的那樣穿越時空去關照歷史,所以很多時候歷史具有不確定性和猜測性。因此歷史既有正史之分,又有野史之別。但是,初中歷史課本中的知識基本是經過了考古學家的反復考證才得以謹慎得出的結論,基本是有科學依據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要時刻保持有一顆好奇心,做到不唯書不迷信只唯實,做到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斷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自己對于歷史的興趣。

一、歷史教學現狀分析

長久以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因為歷史這一學科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較少,外加學校甚至任課教師的不重視,導致學生想當然地認為學習歷史只需要考前臨時突擊背誦就可以。不可否認,這樣做固然可以取得優秀的成績,但是課標對學生的要求并沒有得以實現。學生在經過考試之后,靠死記硬背記住的歷史知識會逐漸淡化,學生對于相關的文明發展史還是一無所知,無論是歷史課程的學習還是歷史學科的考察都顯得沒有意義。發揮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才是學好歷史的正確途徑。

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首先,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教師以及學生要先端正學習歷史這一門學科的態度,糾正以往教師和學生對歷史課程的錯誤認知。學校領導也應給予相關重視,應明確規定其他學科的教師不能占用歷史學科的時間;初中歷史教師們也應該端正教學態度,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只要讓學生把重點內容劃下來背過就可以了;學生也不能因為歷史學科在中考中分數比重小就忽視了歷史的學習,課上的時候要做到調動自己的興趣對課程進行預習,對教師講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不能認為只要把教師要求畫下的部分背過就可以了,更不能有在課上學習其他課程的壞習慣。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應該有一個整體的知識體系,如果僅僅是將教師要求畫下的重點背過,其結果必然是只見樹木不見樹林。學生也不可能將歷史知識系統的串聯起來,這對高中歷史的學習必然是一大隱患。知識無高低貴賤之分。人存在的意義之一就在于不斷地學習。無論是英語知識,數學知識還是歷史知識,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的一部分,其培養鍛煉人的能力也不盡相同。說到底,學生學習的是知識,而不僅僅是課本教材上的理論,一定要做到將歷史課本上的知識活學活用,讓歷史學科生動豐富起來。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興趣,第一節課尤為重要。教師應該在上課之前認真備課,積極找到所講授內容的切入點,做到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每學期的第一堂課不講授任何知識,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起來自由發言講他所熟知的歷史人物。學生在談論歷史人物的過程中,我也會集中注意力認真聽學生說的內容,在他講完之后對其進行表揚之外,還能夠做到在他欠缺真實性的地方進行糾正,將歷史真實地還原出來,使學生能夠產生深刻的印象。

第三,學習歷史的方法多種多樣,靠學習課本知識算是最傳統最規矩的一種方法。盡管歷史是一門關于過去的學科,但它的意義卻指向現在,歷史可以說充斥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經常接觸的文學作品里有太多太多的歷史故事,我們平時看的影視劇作品中的歷史故事更是數不勝數。盡管許多作品里面的歷史包含進了野史和臆造的成分,但一般情況下歷史的大方向是正確的,當然,歷史紀錄片最具有真實性。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自己學習和教授歷史的熱情傳輸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感染和鼓舞。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將課本上的知識講活,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在講歷史課本知識的同時,可以先通過講相應階段的歷史故事或者傳說作為切入點。比如教師在講唐代的歷史的時候,可以對唐代的歷史人物侃侃而談,講一些關于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女皇武則天、神探狄仁杰、唐明皇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故事等歷史事件。由于這些事件都是婦孺皆知的歷史,并且他們都與影視劇緊緊掛鉤,很容易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這一點加強學生對于唐代歷史的客觀認知。學生上課的態度也必然有所轉變,在教師與學生輕松的互動中,學生很輕松地學到了課本上的知識,而且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

篇(6)

[關鍵詞]雙河古城;考古;觀察

[中圖分類號]K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12 ― 0058 ― 06

黑龍江省湯原縣境內的雙河古城,因靠近湯原縣香蘭鎮雙河村,被當地人稱之為雙河古城。《吉林通志》載:“此城周圍五里,地名公木納,俗因曰公木納城,即固木納古城。”①因以被學界稱之為固木納古城。目前關于雙河古城的文化性質,多數學者認為該古城“遼為五國部盆奴里部治所,金為屯河猛安治所,元為桃溫軍民萬戶府治所,明為屯河衛及海西東水陸城站的托溫城、滿赤溪站故城,清為布爾哈噶珊。”②筆者于2014年6月10日,隨哈爾濱市社科院歷史文化資源考察組到湯原縣,在湯原縣當地文化工作者的引導下,對雙河古城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考察。筆者認為該古城被國務院以元代桃溫萬戶府故城,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至為準確。至于是否為遼代五國部“盆奴里部”治所,或為金代“屯河猛安”治所,本文展開了深入的探討,以此推動雙河古城文化性質的研究走向深入。不當之處,敬請同仁、專家、學者指正。

一、雙河古城的地理位置及建筑形制

雙河古城位于湯旺河下游沖擊平原。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29°43′―44′,北緯46°40′―41′,海拔98米。南距香蘭鎮6華里、西北至雙河村3華里。據陪同我們考察的縣政協郭主席講,湯旺河經過幾次洪水改道,已把古城沖刷掉三分之二,大部分都已塌陷于河道之中,現在所能看見的僅是古城西邊部分的三分之一。距離雙河古城東北100余里的湯原縣振興鄉振興村,有“兩處朗君古城遺址,兩城之間相距3華里,西城周長1370米,東城周長700米。”③根據其出土文物,可以認定為遼金古城。在雙河古城的西北伊春市金山屯區北郊,湯旺河右岸,有一處大型橫山金代遺址。據《金山屯區(林業局)志》載:“1956年,除出土了石桌、石凳、八面樂舞浮雕石幢、輪制陶罐、銅鏡、小木鞋、缸胎釉陶橋狀耳罐、鐵鍬、銅錢、玉石鳥、金質符牌。金牌外包金箔,上面有陰刻的女真文字,及都統所銅印一枚。”④這些出土文物表明金山屯橫山遺址,當為遼金時期古城遺址。雙河古城西南,松花江南岸依蘭市境內,有被史學界認可的金代胡里改路故城遺址。在依蘭縣城北一里許的古城遺址,普遍認為“遼代五國部越里吉故城,金代沿用為胡里改路故城。”⑤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釋文匯編(東北卷)》認為胡里改路治所為“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喇嘛廟。”⑥孫秀仁則認為,今依蘭縣城南90華里“土城子古城為金代胡里改路治所。”⑦雙河古城周圍這些古城遺址文化性質的確定,對考證雙河古城的文化性質,起到至關重要的佐證作用。

雙河古城形制,基本上呈長方形。東西長750米,南北長500米,周長2500米。掘壕疊墻,夯土版筑。墻基底寬8米,頂寬2米,高3米。南門甕城僅存3座土包。西墻有馬面5個,間距80米;南、北城墻各有馬面1個。古城西北角和西南角筑有角樓,北城外面設有兩道城壕,西城外設有1道城壕。東城垣及南、北城垣大部無存。城內已墾耕地面積約45畝。地面散布有大量板狀碎石塊、長方青磚、灰色布紋瓦、輪制灰陶殘片、獸面瓦當等,出土了銅鍋、銅鏡、鐵鍋、鐵鏃和宋錢等文物。從古城的建筑形制和出土的文物來看,雙河古城是典型的遼金時期古城。

二、五國部各城的建筑年代考辯

目前在松花江中下游,諸如雙河古城《黑龍江省志?文物志》記載:“遼代為五國部盆奴里部,金代為屯河猛按,元代為桃溫萬戶府,”①說雙河古城是遼金時期的古城,這只是大致的建筑時間范圍。作為五國部各治所的古城,應該始建于遼代,為其后的金元所延用。我們判定古城的文化性質,首先要了解古城的建筑時間。目前被學界稱之為五國部各古城,是否建于遼代五國部時期,這不僅要看這些古城的建筑形制,更要看古城是否出土了能夠佐證古城建筑時間的文物,這樣,才能斷定松花江中下游這些古城的文化性質。

篇(7)

論文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受市場經濟和社會多元文化的沖擊影響,中國高校歷史學專業的教育目標“脫節”,教學方式“陳舊”,難以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為此,明確歷史學科教育目標,優化歷史專業課程設計;改進歷史學科教學方式,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成為新時期高校歷史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

歷史學是我國高等教育專業設置中極具傳統特色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受市場經濟和社會多元文化的沖擊影響,我國高校歷史學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漸與其人才培養的目標脫節:歷史學專業的社會功用和教化作用日漸降低;史學專業學生就業難、待遇低;歷史教育教學欠缺生機,鮮有學生熱愛,難于學以致用……上述種種尷尬已成為阻礙我國高校歷史學專業教育教學科學化發展的瓶頸,克服這些不足,探索一條歷史學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之路,對今后我國高校歷史學專業的發展,乃至整個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歷史學專業教育教學現存不足

縱觀我國高校歷史學專業教育教學的發展現狀,其主要不足突出表現在歷史學科教育目標“脫節”,教學方式“陳舊”這兩個方面。

1.歷史學科教育目標與社會發展需求脫節,導致“歷史無用論”泛濫

任何學科的設置,都將“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作為教育的主要目標,歷史學科的教育目標應符合這一標準。然而,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文化日趨多元化的今天,整個社會對歷史學科培養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標準和需求。這已然不同于傳統時代史學人才培養相對獨立、重意識形態、強理論積淀的要求。新時期的歷史學科教育目標,不僅要培養出理論知識完備的人才,而且還要求每個史學人才能從社會實際出發,用所學向社會發展提供有益見解,并增加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互動。也就是說,新時期的歷史學教育,需要將歷史學科擺在一種社會“顯學科”的地位,通過人才的培養最終實現社會的直接、現實需求。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依舊按照傳統歷史學科教育目標培養人才,歷史學科教育不但現實應用性差,不占有“顯學”學科地位,而且人才的培養也與“服務社會”理念相互脫節,這種明顯滯后的教育觀念與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嚴重脫節,在傳統與實際需求的矛盾中,歷史學科的實用性大打折扣,進而影響其教化功能,很多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甚至不是出于對歷史學科的熱愛,他們或者是由于專業調劑,或者是僅僅為一紙文憑,那么,對于本身對歷史缺乏興趣的學生而言,傳統的培養模式是無法達到“育人”的目的。于是,歷史學科喪失了本身的社會實用價值,“歷史無用論”日漸泛濫。

2.歷史學科教學方式機械單一,人才培養活力盡失

我國高校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一向寬泛龐雜,面面俱到,授課內容涉及大量的史料和史實。然而高校歷史學科的教育方式卻與中學歷史課無異,即采用機械式“灌輸”的方式為主,教師上課一味地將龐雜的知識點講授給學生,學生則是被動地聽課、記筆記。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課堂教學呆板乏味,偶爾出現一些課堂討論和學習互動,也多是一些根本無法激發學生創造性的陳舊話題,或者討論和互動本身就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并不見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簡言之,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出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主動性,更不用說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此外,我國高校長期以來歷史學科單一的考核評價方式,多以一份試卷、一次考試來考察學生的學業水平,考核內容基本上都是死記硬背的知識,考完試做完試卷之后,那些短期內突擊背誦和記憶的知識,因為得不到有效的實踐應用,基本上就又“還給了書本”。長此以往,學生表面掌握了歷史學科的理論知識,實則得到的只是將自己禁錮在有限的歷史事件的記憶中,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嚴重制約,人才培養活力盡失。

二、對高校歷史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針對我國高校歷史學專業在教育、教學方面的突出問題,需要從根本上轉變當前歷史學科教育、教學的思路,突出歷史學科的社會現實意義,對其進行適當的改革,培養真正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史學人才。

1.明確歷史學科教育目標,優化歷史專業課程設計

當前歷史學科的教育目標,不斷滲透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種要素,它要求史學人才不僅具備傳統意義培養模式下豐厚的理論積淀,更要求他們能將歷史與社會現實相結合,提出有益社會發展的見解,同時加強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效互動,從而促進其自身的建設與發展。

在這種學科教育目標的要求下,高校歷史學專業既要改善傳統意義上的教育目標,又必須科學合理地優化歷史學專業課程設計,從而為社會輸送適應性史學人才。

首先,要從課程理論改革出發。眾所周知,歷史學科的理論知識抽象程度高,思辨色彩濃厚,又極為駁雜和枯燥。現有的理論專業課程設計,大多是空洞地闡釋某一理論,就理論本身來講解理論;或者就是“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花大量的時間全方位展開某一門通史或專門史,而忽略學生乃至社會的實際需求。這樣的結果,就是使得當前的歷史學科教育教學難于聯系實際,進而讓整個歷史理論課程枯燥無味。

對其進行改革,主要是強調歷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倡通過具體歷史事件的分析來審明某一歷史理論,結合一些“開放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模式,并利用現代化信息化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一種相對自由和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自主地吸收歷史理論知識,并運用這些理論知識來分析現實問題,再嘗試去應對和解決現實問題。這樣不僅能變“乏味”為興趣,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且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所學轉化成了實踐應用知識,真正達到培養人才的教育目標。

其次,歷史學科專業課程的優化,要以就業導向作為參考,即以學生的社會應用和服務性為參考。歷史學科的教育目標是“人才”的培養,而所謂“歷史人才”,就是其歷史專業教育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并能滿足其個體未來發展的需要。當前中國高校里,極少有專業的設置能直接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而歷史學作為一門當下普遍認為“偏冷”的專業,尤為直接地面臨同樣的尷尬:歷史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待遇不高、專業特色應用能力不明顯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幾乎很少有高中畢業生能主動選擇學習歷史專業,加之存在“歷史無用論”的不良社會認識,學生的歷史專業學習興趣不斷降低,教師也隨之喪失了歷史的教學熱情。破解歷史專業的就業難題,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是當前歷史學科教育目標實現的本質需求。一方面,在歷史學科的課程設置上要不失傳統,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前提下,達到歷史學科自古以來的教化功能:陶冶學生情操,教會學生做人;另一方面,全面考察社會對歷史人才的實際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人才,從學生入校起,就幫助其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制定合理的大學發展規劃,讓學生對擇業、考研、考公務員、自主創業等不同的就業發展目標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全方位鍛煉學生的專業職業能力,讓他們真正看到歷史的魅力,能站在自己的專業角度完成對相關職業的定位和追求,最終使自己達到社會“人才”的標準。

此外,還必須選拔理論功底厚、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教師,擔任歷史學科的專業教學工作。規范授課,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是明確歷史學科教育目標,優化歷史專業課程設計的必要前提。

2.改進歷史學科教學方式,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

現代教學理論提倡“以學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專業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去”,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研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這有別于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主導、為權威的知識傳播模式,強調教師只扮演“引導者”和“知識推薦者”的角色,而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具體到歷史學科本身,則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這種教學方式的變革。

一是有針對性地改革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歷史熱情。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博大龐雜,但并非全部內容都與現實需求和學生的需要相適應。從“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出發,對當前歷史學科教學內容應予以優化,突出重點,合理取舍,做到通史和專門史的相互協調,既不能花費大量時間去細致入微、面面俱到講通史,又不能把專門史完全交給學生去自主學習。要合理地根據學校的特色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合理安排通史與專門史的學習,是二者有機結合,相互搭配,相得益彰。此外,對一些前沿理論和研究成果,也要及時組織學生探討學習,在一種開放式的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生的歷史熱情。

二是改變現有的歷史學科考核評價方式,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歷史學科考核評價方式一直難以突出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本著“培養綜合型人才”的要求出發,對歷史學科的考核評價方式,應進行多角度的綜合,試卷考試類的考核方式要占有學業評價體系的一部分,同時也要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情況進行評定:采用研究報告、課程論文、實踐調查、小組討論等形式,達成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考察。

三是讓高校歷史教學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實現歷史學科的社會服務價值。當前歷史學科教育旨在培養能為社會發展提供有效見解的人才,那么就要求我們史學專業的學生必須走向社會,對社會建設發展中具體存在的問題進行史學研究,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踐所需,服務社會全面建設發展。讓歷史學課程教學走出教室,讓學生們深入實地調研,再適時相互交流、開展討論,并分析整合學習研究成果。這一過程使得歷史學科的學習變得更加開放,也更加貼近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讓史學專業的學生能直接體會到歷史研究的重要價值,有效地加強了學生對自己專業方向的認同,能促進史學專業學生做出有價值,令社會滿意的研究成果。

當然,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針對歷史學科的改革也在不斷探索和深入,并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歷史學科教育教學的改革,是歷史學科自身發展的基礎,也為培養高素質史學人才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永不衰老的主題,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唯有通過一定的改革,才會促使一門學科不斷發展,才能培養出全方位的高素質人才,使其真正符合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并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張雅妮.合作學習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2011, (5).

[2]王紅信.就業導向與高校歷史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技導刊,201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黄又爽又高潮免费毛片 | 大地资源网在线观看免费官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7奇米|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午夜毛片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高清内射无套| 日99久9在线 | 免费| 大尺度无遮挡激烈床震网站| ā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老妇高潮潮喷到猛进猛出| 内射中出无码护士在线| 国产三级国产经典国产av| 亚洲欧美综合区丁香五月小说|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第一页|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超清纯白嫩大学生无码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中文在线а√天堂官网|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久久人人玩人妻潮喷内射人人 | 乳乱公伦爽到爆| 女人色熟女乱|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 欧美变态口味重另类在线视频| 欧美老妇性bbbbbxxxxx盗人| 国产艳妇av在线|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欧美v国产v亚洲v日韩九九|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一区二区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 婷婷无套内射影院| 97超级碰碰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