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2 14:55: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量經濟學的目的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論多元方法論框架下的計量經濟學觀
3.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局限
4.計量經濟學局限性研究
5.觀計量經濟學的局限性,望大數據背景下的計量經濟學
6.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
7.經濟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關系及發展前景
8.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
9.關于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思考
10.計量經濟學中的潛變量模型:一個方法論角度的考察
11.論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能力培養
12.計量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若干新近發展及展望
13.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14.計量經濟學精確性研究
15.我國計量經濟學發展的三個階段與現階段的三項任務
16.中長期負荷預測的計量經濟學與系統動力學組合模型
17.現代計量經濟學模型體系解析
18.空間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及其應用
19.基于WinBUGS軟件的貝葉斯計量經濟學
20.再談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論研究
21.中美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
22.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研究——兼論探索性實驗教學方法的運用
23.空間計量經濟學研究的最新進展
24.國外空間計量經濟學研究回顧、進展與述評
25.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功能與局限
26.注重創新能力培養的計量經濟學教改方案研究
27.空間計量經濟學研究綜述
28.本科計量經濟學“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研究——基于問卷調查的教學效果實證分析
29.健康計量經濟學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其在我國衛生領域的應用展望
30.關于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31.廣東省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評價——基于計量經濟學的研究
32.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33.空間計量經濟學理論體系的解析及其展望
34.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比較
35.計量經濟學的應用及其反思
36.我國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問題探討
37.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法及小而精案例探討
38.提高“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
39.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40.中國計量經濟學發展之路
41.基于計量經濟學的陜西省建筑企業經濟分析
42.基于空間計量經濟學的碳排放與經濟增長分析
43.計量經濟學研究范式:批判與超越
44.關于計量經濟學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思考
45.論PBL教學方法在經濟學各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以計量經濟學課程為例
46.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總體回歸模型設定
47.文科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問題與改革
48.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改革
49.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50.本科計量經濟學“任務驅動型”教學改革探討——基于問卷調查數據的分析
51.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模式研究
52.省域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擴展及其決定因素——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實證
53.計量經濟學探索性實驗教學研究
54.國內計量經濟學的文獻計量分析
55.打破應用計量經濟學的迷思
56.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思考
57.計量經濟學課程理論和實驗教學改革實踐
58.《計量經濟學》課程中“最小二乘法”的教學方案研究
59.應用蒙特卡洛方法輔助理解計量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基于Eviews程序設計的兩個實例
60.本科計量經濟學案例庫建設研究
61.計量經濟學的經濟學特性
62.案例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探討
63.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案例分析的整合
64.財經類高校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
65.注重應用能力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及反思
66.《計量經濟學》本科課程“三維”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實施
67.對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68.應用型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索——以三亞學院國貿專業為例
69.諾貝爾經濟學獎、計量經濟學與現代貝葉斯方法
70.我國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進與探索
71.計量經濟學高級課程的設置與內容體系研究
72.從本科畢業論文看《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改革方向
73.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探討
74.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視角下的線性回歸模型——再議線性回歸模型的設定
75.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對匯率預測的綜述
76.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77.論大學本科教育中計量經濟學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
78.關于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探討
79.灰色計量經濟學模型在中長期電力需求預測中的應用研究
80.基于“學、拓、化”架構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探索
81.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學術文獻可視化分析看計量經濟學的演進
82.《計量經濟學》研究生課程教學芻議
83.本科與研究生課程的教學銜接問題探討——以計量經濟學為例
84.現代計量經濟學中的非均值模型:一個方法論角度的理論綜述
85.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86.本科學生計量經濟學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87.計量經濟學實證項目的設計與案例分析
88.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的教學設計
89.網絡環境下計量經濟學課程實驗教學研究
90.合約計量經濟學研究綜述
91.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新思考
92.計量經濟學在中國服務業生產率測度中的應用
93.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
94.研究型大學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95.簡述現代計量經濟學及其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96.關于案例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實踐的研究
97.結合應用軟件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初探
98.計量經濟學模型對數據的依賴性
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非常重要,并且學習難度大,因此很多文獻對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學改進辦法等進行了積極探討。李均立、許海平歸納了該門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內容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教研教改建議[1]。馬成文、金露、魏文華強調案例教學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案例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2]。張檸認為在教學中應該加大實驗教學力度,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習效果[3]。項后軍、隗力從模仿性案例和綜合性案例教學兩個角度對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進行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4]。劉曉平結合教學實踐,闡述計量經濟學探索性實驗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改革[5]。董美雙認為應該從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實驗課教學及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改革[6]。柯健提出了“寫作前引導學生重視、寫作中精心指導、寫作后嚴格驗收”的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模式[7]。范曉男、戴明華,孫曉程探討了計量經濟學課程引入PBL教學方法的必要性、PBL教學方法的組織與實施及效果[8]。已有文獻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但是通過對有關文獻仔細地梳理后發現,現有文獻存在如下特點:其一,關于計量經濟學的教研論文大部分將實驗教學、案例教學作為提高計量經濟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強調弱化甚至取消課程中公式的證明推導過程。其二,將焦點聚焦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困難上。其三,雖然沒有指出,但是已有研究主要探討如何搞好課堂教學以提高教學效果。上述文獻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偏見,為此,本文將首先介紹計量經濟學的本科教學目的,然后從教學目的出發,引出教學中的困難、如何合理進行課堂教學、布置課外作業以及考核。
2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目的
本科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目的一般包含:學習并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研究方法,并能運用計量經濟學這一工具,針對實際經濟問題,建立簡單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對經濟現象進行定量分析。例如斯坦福大學指出,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計劃的目標之一是教會學生將數學作為經濟分析的一個基本工具去思考和描述經濟問題和政策。但是計量經濟學發展很快,大量新理論的出現使得所建立的模型更能反映實際情況,因此本科計量經濟學的另一個目的是夯實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使學生具有進一步學習與應用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與模型的基礎與能力。
3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差,不僅體現在教師不知道怎么教、教什么方面,而且體現在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學生應該怎么學、計量經濟學怎么考核等問題。一是學生的學習基礎差。計量經濟學覆蓋三門學科:統計學、數學、經濟學,而其基礎理論為統計學和數學,其研究對象主要涉及經濟學知識,當然現在其研究對象已經推廣到其他各門學科。一般而言,本科生尤其是文科類本科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并且在概率論的教學中,受課時限制,教師通常側重于概率論的講授,而對數理統計學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在計量經濟學學習中大量遇到的假設檢查和區間估計等知識點則一帶而過,課程安排在第五、六學期,而相當一部分學習差的學生對大一、大二學過的數學知識已經遺忘,這使得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更差,加大了學習的難度。而對于理科生,由于經濟學知識的缺乏,使得學生缺乏對計量經濟學研究的了解,學生不知道學習計量經濟學是為了什么,進而缺乏學習熱情。二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毫無疑問,明確的學習目標有助于學生認識到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動力。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由于部分學生缺乏長遠眼光,急功近利,不斷詢問老師計量經濟學中公式的推導有什么用、是不是考試內容。而且一些學生自學能力差,繼續沿襲過去依賴老師的學習模式,存在惰性,不能獨立完成作業。三是教師授課內容設置不合理。在教學中存在兩種極端。一種是純粹按照西方高等院校教授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從具體經濟、金融案例出發,強調利用計量經濟學工具去解決實際經濟、金融問題,較少涉及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知識,而對數學公式更少進行推導,一些老師甚至不講公式的推導,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從表面上看,經濟、金融案例方面的教學有助于改善計量經濟學的枯燥性,使得學生入門比較容易,大量的案例分析應該能夠提高學生運用計量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支撐,不少學生根本不知道為什么采用這樣一些統計量進行檢驗、為什么模型的建立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等等。同時,在沒有理清數學邏輯的前提下,對公式死記硬背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運用計量經濟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本科是最佳的學習階段,在思維可塑性最強的本科階段跳過數理推導,而將其推遲到思維模式基本固定的研究生階段,根本是一種逃避行為,其教學效果不可能很好。事實上,中國研究生在學術論文中存在計量工具濫用、錯用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和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理論基礎差有關。這種教學模式更不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與應用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與模型的基礎與能力。另一種極端是僅僅關注計量公式的推導,而對如何利用計量經濟學知識、設定模型、改進模型等方面的內容關注不夠,盡管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增強計量經濟學教學的邏輯性,但是大量枯燥的計量公式的推導不足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提高利用計量經濟學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四是考核與教學脫節。從培養目標來看,本科計量經濟學教育應該從理論學習與運用計量經濟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兩個角度進行考核,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學校這門課程的考核重點放在一些計量經濟學理論結果方面,而對教學中這些結果是如何得到的、怎么運用這些結論去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很少涉及。這使得學生認為,即使不學習,靠投機也可得到較高分數,這使得考核成為學生學習的推動力這一效果未能實現。
4教學方法改革
4.1課堂教學改革
計量經濟學是數理統計學的一個分支,其理論部分仍然沿襲數理統計的數理理論邏輯。從相當大程度上講,計量經濟學原理的講授就是向學生傳授經濟變量之間的非確定性關系思想以及如何建立、估計它們之間的非確定性關系,幫助學生從以前的確定性關系分析、定性分析向非確定性關系分析、定量分析轉型,進而初步建立現實和理論之間的聯系。因此,計量經濟學課程主要是為學生打下定性分析、非確定性分析基礎,幫助學生建立起非確定性分析思維,而不是要學生精通計量經濟學理論,并能熟練、正確運用復雜的計量經濟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要達到后面的效果,需要長期的實踐訓練,而不是短短的課堂講授能達得到的。計量經濟學的講授,主要基于計量經濟學原理的講授,盡可能讓學生知道諸如t統計量、OLS估計量是怎么構造出來的、起什么作用,只有當學生掌握了基本原理,才能夠正確使用這一工具,準確地分析經濟現象,避免計量工具的濫用、錯用現象。盡管計量經濟學是數理統計學的一個分支,但又和數理統計存在較大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注重點不同。數理統計更多的是涉及變量的非確定性關系———如概率分布,較少涉及變量與變量之間的非確定性關系;計量經濟學注重在一定假定條件下精確估計解釋變量和被解釋之間非確定性關系,以及一些假定條件不滿足時如何進行修正。其二,數理統計應更注重理論傳授,計量經濟學教學更應該注重變量之間不確定性關系思想的傳授。其三,數理統計課后一般有一些與理論配套的習題可供學生訓練,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能力;計量經濟學理論具有一定的封閉性、連貫性,其課后習題基本上是如何運用計量經濟學原理解決實際問題,與計量經濟學原理論證、推導聯系不大。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研究工具,其最終目的是用來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因此,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很有必要引入一些與學生專業知識相符的經濟案例。一方面通過計量經濟學工具,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建立起所學理論知識和實際問題之間的聯系橋梁,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興趣,另一方面為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做示范,起到“師傅領進門”的目的。由于授課時間的限制,案例教學不可能占較大的比例,應該壓縮在合理的范圍內。
4.2課外教學改革
根據上述分析,實際情況使得課堂教學中的案例分析占時較少,那么如何提高學生運用計量經濟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呢?一些教師采用讓學生交課程論文的辦法,這一方面對學生起不到監督作用,很多學生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課程論文,從網上下載論文打印交給老師,另一方面不同學生課程論文題目存在較大差異,使得學生運用計量經濟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具有可比性。同時,也不利于學生之間進行有益的討論。為了解決上述不足,很有必要引入PBL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它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講完后,布置一個和學生專業知識聯系緊密的國際熱點問題,以此問題為導向,以計量經濟學為工具,對學生的專業縱深知識以及專業橫向知識進行挖掘,一方面拓展學生的專業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在實踐中驗證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運用計量經濟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結語
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其實際作用和意義不容忽視。而在新疆高校教育中,不僅存在內地高校計量經濟學的共性,而且存在一定的新疆特殊性。筆者以塔里木大學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提出新疆高校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
新疆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
一、引言
新疆高校與內地高校不同,其少數民族學生占據相當比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更多的抵觸與消極情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由于義務教育階段少數民族大學生并未接受英語教學活動,而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接受計量經濟學教育過程中對軟件的應用就十分吃力。從而影響到少數民族大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效果。如何改進新疆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質量,凝練適應本地區經濟管理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特色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探索本地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路徑,對于推動構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的課程教學體系具有重要的建設性作用。本文以新疆塔里木大學經管院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為例,提出了新疆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和教學改革的建議。
二、新疆高校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形式單一,學習積極性差
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更好地解釋說明問題,往往會對經濟模型公式進行步步推導分析。這樣的過程對于實際的計量經濟學應用意義并不大,學生受制于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影響了他們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習。新疆高校本科學生因此將高校計量經濟學與數學化為一等,學習枯燥乏味,抵觸情緒強烈。筆者在教授計量經濟學與學生的實際接觸中,了解發現學生們面對計量經濟學教材中與微積分、概率與數理統計、高等代數內容相關的數學推導,會產生恐懼與反感心理,學生很可能因為對這門課程性質認識的偏差,認為計量經濟學太難太枯燥,以后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也很少能用到這些知識,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此種認識尤為明顯。而計量經濟學是融合了數學知識、統計學知識以及經濟學知識的交叉性學科,歸根結底它是一門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的經濟學學科,復雜的理論公式推導并不是教學的目的,運用計量經濟學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才是根本,注重案例分析與軟件操作解決實際的問題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計量經濟學的學習。
(二)軟件應用障礙較大
計量經濟學實際操作軟件eviews中并未存在相當大的詞匯量需求,但是由于缺乏一個詳細的指導手冊,造成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英語水平相對較低的本科學生對其產生抵觸情緒。
(三)教學課程安排不合理
計量經濟學應當在高等數學(函數與極限,一元函數微積分,向量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多元函數微積分,級數,常微分方程等)學習之后安排,但卻存在有計量經濟學先于高等數學教學的現象。
(四)教學課時安排不合理
計量經濟學體系龐大,實際的教學中存在時間短而教學任務量大的基本情況。但是在此基本的情況下仍然存在繼續壓縮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課時的傾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束掉教學大綱的教室學習后準備要開始上機操作的時候就已經要結課了,留給學生自己進行實際上機操作的課時太少,致使新疆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通病是,學生貌似學了很多計量經濟學方法,卻不知道如何應用與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有的不知如何建立模型,該建什么樣的模型;有的是理解不了模型數據結果的經濟意義。因此,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時間安排不合理,是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欠佳的一大關鍵問題。
三、新疆高校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意見與建議
(一)教室上課與機房操作“間作”教學
高校教務管理層應當根據具體的課時安排,采取上課與上機間作式的方法進行課程安排,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兩個手段,及時反映問題,在良性互動中實現高效計量經濟學的學習。
(二)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不僅要對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同時要對高校教師的思想態度進行引導,要樹立學以致用的方法,并重計量經濟學理論來源與放大使用,同時以實際使用與操作效果為考核的根本。
(三)擴大計算機教室承載力
高校計算機教室實際承載能力的提升需要硬件與軟件的同時跟進,只有具備充足的實際承載能力才能更好地給高校學生的實際操作陣地,對于提升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操作應用效果意義重大。
(四)合理安排課程與課時
計量經濟學是高校經濟類專業的重點課程,對于經濟類專業學生的論文答辯以及考研升學或畢業工作意義重大,應當適當壓縮非核心課程而加大高校計量經濟學課程學時,增強高校大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掌握與應用能力。建議將總學時增加到64—72學時之間,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學時分別占總學時的二分之一。實驗教學學時應當穿插在理論課教學之間,通過軟件應用與操作及時消化各章節的理論知識,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另外,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必須要有一個堅實的課程基礎,在開設該課程之前,先修課程的協調與銜接尤為重要,必需的先修課程有微觀宏觀經濟學、統計學、微積分、高等代數、概論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打破各課程主講教師各自為教的局面,增強彼此間教學信息的溝通交流,使得這些數學學科以及計量經濟學學科作為經濟學工具為經濟學服務。
作者:連旭 單位: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張長青.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4).
1.教學方法單一,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都比較強的課程,經典線性回歸部分的內容前后之間邏輯聯系較為緊密,因此教師教學過程中會較為注重課程內容的系統與連貫性。這對于學生全面掌握經典回歸模型的體系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如此,部分教師在講授普通最小二乘估計相關知識時,十分重視其中的公式推導與邏輯關系,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基本以理論講授為主,依然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式方法,啟發式教學、學生課堂討論采用得較少。這樣的教學方法較為呆板,上課氣氛沉悶,很難引起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興趣,難以激發同學們的求知欲,導致的后果是部分基礎稍差、自制力不強的同學由于理解相關知識存在困難,上課時精力不集中,或玩手機或睡覺,有的干脆以逃課來逃避學習壓力;而基礎較好、求知欲較強的同學可能會將側重點放在計量經濟學相關的公式推導和邏輯關系上,忽略其具體的應用。這種現象不僅嚴重影響“傳授知識”這樣一個基本目標的實現,更重要的是可能會偏離“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不利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應用回歸分析的知識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
2.案例不夠豐富,沒有考慮專業差異目前的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教師都會直接運用教材上的案例進行講授。案例主要涉及一元、多元線性回歸及放寬古典假定的內容,一般都是經濟問題分析,如居民消費問題、財政收入影響因素等。這些案例的突出特點是適用性廣泛,只要學生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知識,都能很好地通過案例掌握相關數據分析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這些案例的不足之處在于沒有和學生的專業基礎密切結合,不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部分同學會誤以為計量經濟學只能應用于經濟學,而對于以后如何在自己的專業中應用相關知識缺乏相應的了解和實踐。
3.課程難度大,學生重視程度不一由于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三門學科的結合,在經典線性回歸理論部分,需要用到矩陣、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的大量知識。對一般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而言,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并不輕松,文科背景的同學學習起來更加困難。調查問卷中關于計量經濟學難度的問題中,有28%的同學選擇了很困難,有43%的同學選擇了比較困難,選擇一般困難的有27%,只有2%的同學選擇了不困難。從調查結果看,選擇比較困難和很困難的學生高達71%的比例,充分說明對一般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計量經濟學課程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重要性方面,有41%的同學認為計量經濟學對以后的工作學習有用,高達54%的同學認為用處不大,5%的同學認為沒有用。當今學生學習有一定的功利性,如果學生認為某門課程在目前對就業、考研沒有直接作用,往往不太重視,也不會投入太多精力。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目的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通過考試,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需要注意,選擇通過考試的同學中,有10位同學除了通過考試外,其他的選項均沒有選擇,說明這部分同學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考核,拿到學分;還有5位同學選擇了所有的選項,說明這5位同學是希望通過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習能掌握相關知識。排在第二位的是為以后學習數據分析方法打基礎,當今是大數據時代,許多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數據分析,學習計量經濟學能為數據分析打下基礎,學生對此也有較清晰的認識。此外,掌握計量經濟學基本理論和軟件使用方法排名在第三和第四,而運用計量經濟學理論進行實證分析排在最后,說明學生對如何運用計量經濟學的理論信心不足。
4.先導課程基礎差異大為了探明學生畏難情緒的原因,在之后的調查中,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計量經濟學課堂上,您能否跟得上授課老師的思路,教學內容能否及時消化?從學生調查的結果看,選擇完全跟得上的只有9%,選擇勉強跟得上的有58%,有33%的同學選擇了跟不上。說明在課堂上計量經濟學的授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占比例最大的是每節課信息量太大,其次是沒有及時預習和復習課堂內容,第三是先導課程沒有學習,理科基礎不好。由于計量經濟學的課程特征,上課會用到線性代數、數理統計的知識,學生只有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才能有效地掌握相關知識。實際情況中,一般院校都將計量經濟學安排在第5或者第6個學期,正是學生大量學習專業課的時間,課程壓力較大,因此,學生沒有充裕的時間進行預習和復習,導致學生對于每節課的信息不能充分接收。此外,目前本科院校中,各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安排有一定的差異,大多數專業是在第3個學期學習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課程,但數理統計部分由于課時的限制,在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部分授課教師一般不作深入介紹,學生也很少去主動自學這部分內容,掌握程度不是很理想;更有個別院校,將計量經濟學和數理統計學安排在同一學期學習。這樣的教學安排,導致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時,由于存在大量的數學符號,本來就心存畏懼,加上數理統計知識不夠扎實,容易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產生厭學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對教師而言,在上課過程中需要專門抽時間補充介紹數理統計基礎知識,影響教學進程。
5.課時安排偏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一般的本科院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為48個學時,其中包括40個學時的理論授課,8個學時的上機實驗。一些重點院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學時安排多一些,如清華大學的計量經濟學課程為54個學時。鄭州航院計量經濟學安排了48個學時,這樣的學時安排,調查中有14%的同學認為課時夠用,而有39%的同學認為理論課時不夠,有47%的同學認為上機時間不夠。計量經濟學既需用到大量的矩陣和數理統計知識,又需要一定的經濟學基礎,同時又是一門操作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將理論知識講授與軟件使用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面對數理基礎和經濟學基礎程度不一、接受能力有別的學生,教師在有限的學時內,將經典的回歸理論能夠全面、系統地給學生介紹清楚,已屬不易。通過短短幾個學時的上機實驗,讓學生能掌握相關的軟件操作技能,也顯得勉為其難。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缺乏充裕的時間進行案例分析和介紹前沿的研究成果,這種拓展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增強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興趣,但因課時限制,一般得不到實施。
6.實驗教學效果難以保障現有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主要是驗證性的,教師講授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SAS等)操作方法,給定學生數據,學生驗證經典回歸模型的估計、檢驗方法。這樣的教學過程對學生掌握具體的軟件操作過程是十分必要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也是使學生掌握相關軟件操作方法,學會利用軟件實現數據分析,但對學生而言,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和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尤其是將計量經濟學的知識應用于專業相關的數量分析,缺乏實踐。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建議
1.做好課程銜接和課時安排從調查的結果看,許多學生覺得計量經濟學課程困難的原因一方面是信息量太大,另一方面是先導課程沒有學習,基礎不好。因此,在前期的課程安排方面,一定要做好課程的銜接,學生后期要學習計量經濟學,一定要在前期安排數理統計學的課程內容。可以采取增加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時或者專門開一門數理統計學課程來解決。從課時安排看,條件允許的學校可以適當增加計量經濟學的課時,尤其上機實驗的課時。增加理論課時一方面可以講授如時間序列的平穩性、協整、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等非經典線性回歸的內容;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簡要介紹計量經濟學前沿知識,如向金融學專業學生介紹金融計量、向經濟學專業的同學介紹空間計量經濟學等,開闊學生的視野,走上工作崗位后學生可根據實際需要自學相關知識,有條件的院校可將計量經濟學理論課時增加4~8個。從上機課時看,一般8個課時的上機基本能保證學生熟悉一個軟件的基本操作,完成經典線性回歸的相關驗證性實驗,如能增加2~4個學時,學生會對軟件操作更加熟悉,對相關分析結果的分析更加深入,以后的應用較為得心應手。
2.改革教學目標在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本科院校,學生畢業后一少部分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是直接走上工作崗位從事經濟管理類的工作。根據調查結果,學生多數認為計量經濟學課程難度較大,主要是課程信息量太大,難以取舍,因此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目標上,應當定位在使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相關的軟件操作方面。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當介紹計量經濟學相關方法的基本背景,在授課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介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應用范圍,尤其是這些方法的經濟背景。在介紹普通最小二乘估計和相關檢驗方法的時候,要把側重點放在思路和結論方面,而盡量減少或者簡化相關的推導過程,要求學生“知其然”即可,而對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通過課下自學的方法“知其所以然”。
3.改革教學方式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是要教給學生學會利用相關知識進行數據分析,因此,要把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等教學方式充分結合起來。理論教學部分,要更多地采用啟發式教學、課堂討論等方式。啟發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課堂討論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提前定下討論內容,要求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前做好課下準備,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案例教學則需要任課教師提前做好準備,選擇與學生專業相關的案例。案例分析過程要盡量讓學生參與進來,教師提前選擇好專業方面的問題。可以安排部分同學進行前期的理論分析,部分學生搜集相關數據,最后在教師的帶動下完成案例分析的全過程。
4.改革實驗教學計量經濟學應以學生掌握相關軟件的操作為目標,對于基本的操作,可以通過教師演示,學生進行驗證性實驗加以學習。而學生若要真正掌握具體的應用,必須經過一個完整的搜集數據、建立模型、估計和檢驗、模型應用的一個過程,只有這樣以后才能學以致用。因此,實驗教學不能僅僅包含學生在實驗室里完成驗證性實驗的過程,建議增加課程論文。在學期初就給學生布置好任務,要求就本專業的相關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分成小組,依據經濟理論,選擇相關變量,搜集數據,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進行一個完整的數據分析過程,最后以課程論文的形式提交實驗結果。這個過程中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和監督。自己動手進行實踐的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由于整個過程是結合理論教學逐步進行的,也對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起到了有益的補充。
1.1存在的困難。如前所述,計量經濟學要求學生具有較堅實的理論基礎,張益豐、周衛民(2010)通過序次Probit模型,得出學習統計學等前期課程對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貢獻顯著。對于一般院校經管類專業學生來說,大多數學生數學基礎薄弱,更有一些學生是以文科生身份進入大學學習的,數學基礎不扎實進一步導致學生在經濟學、統計學上的欠缺,尤其是繁冗的數學推導過程,估計參數的多種方法的差異,模型結構的復雜關系等都使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望而生畏,同時正是由于自身相關理論基礎薄弱致使學生缺乏學習計量經濟學的勇氣和興趣,這些均制約著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
1.2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脫節。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方法論科學,其教學一般包括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兩個環節,我校《計量經濟學》課程共計40學時,其中理論學時30,實驗學時10,通常情況下,理論教學完成后安排實驗教學。課堂教學側重理論知識講授,一方面數學公式繁多、邏輯推理冗長,另一方面理論學時不足,課堂講授僅能安排最為基礎的內容,有時,為完成教學計劃,課上任務過多,學生接受起來難度較大。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踐掌握主要體現在相關計量經濟學軟件的應用與估計結果的統計分析上。實驗教學通常是在理論學時完成后根據實驗室應用情況安排,理論與實驗教學上的時間斷檔使得學生在進行實驗操作過程中由于理論知識模糊導致實驗教學效果欠佳。
1.2.2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脫節。計量經濟學教學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驗環節注重的都是方法的講授,而假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經濟學、數學以及統計學基礎,尤其是經濟學,然而實際情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對學習該門課程的目的以及實際應用并不清晰,并且,在實際研究中,應用的計量研究方法并非30學時理論教學中的基本內容所能滿足,真正涉及的是更為高深的計量經學模型方法,如時間序列分析、面板數據模型等,有些學校針對這些具體模型設置了專門課程,僅計量經濟學相關課程多達幾門。因此,理論與實際應用的脫節致使學生對這種以模型分析為主研究實際經濟問題的方法更難掌握,因此,教學任務完成后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基本入門,很難收到滿意的效果。
2計量經濟學分層教學模式
胡靜波(2014)認為分層教學以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為條件,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根據不同群體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對分層教學概念的理解有不同的認識,但其共性即是突出學生個體差異與因材施教。計量經濟學的學科特點與學生基礎的差異性決定了對該門課程有必要進行分層教學。
2.1分層走班模式的實施。所謂分層走班指學生在進行某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打破原有行政班的限制,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自己在本科中學習程度的不同層次以及對該學科的不同學習能力和興趣等,自主選擇不同層次的教學班,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同一科目同時授課,學生分別到相應的班級進行上課的一種不固定班級、流動性的學習模式。我校計量經濟學一般為大三、大四年級開設,并且每學期均安排此門課程開課,一般情況下,每學期5-6個行政班,分層走班模式的想法是可將這些行政班分成3個層次,分別對應高、中、低層學生,劃分標準兼顧學生意愿與其理論基礎,但應以前者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分層走班并不打破原有行政班建制,它本身就是一種運動式的、大范圍的分層(劉樹仁,2001)。三個層次中,第一層次設置1個班級,學生數量可規定為學生總數的20%(并可依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第二層次2個班級,約占學生總數的35-40%,第三層次2-3個班級,學生數量約為總數的40%-45%。第一個層班級人數最少,屬于小班制授課,根據學生數學、經濟學、統計學課程成績進行綜合排名,并結合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興趣進行組合,課堂講授與實際應用都要求精求深。鑒于學生基礎較好,因此可以適當增加講授內容,設置不同的教學計劃,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利用所學知識達到分析、解決經濟問題的目的,以及為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激發同學們的科學研究興趣,可以考慮增設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的研究性論文的講解與撰寫,切實提高該層學生的科學研究興趣與能力。對于第2層次班級與第3層次班級,原則上理論授課內容一致,但要求掌握的知識深度會有所差異,第3層次班級教學以計量經濟學基本入門為目標,少一些理論推導,多增設一些應用所學基礎的實際案例的講解。
2.2班內分層模式。同一班級,學生的理論基礎、認知能力、學習興趣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分層走班模式可以使班級內部人員差異縮小,教學效果更容易體現,但學生整體差異仍然存在。對于公共基礎課程實施分層走班模式的高校較多,而對于專業課程則相對甚少,有時源于條件不足分層走班模式并不容易實施,此種狀況下,可以考慮在原有教學班級內部進行分層。具體分層的環節涉及目標分層、授課分層、訓練分層、評價分層等。所謂目標分層就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要求,高層次高標準當然也要高要求,具體分層目標可以結合本專業學生實際情況而做出相應調整。無論是分層走班還是班內分層模式,其共同點就是承認學生差異,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進而因材施教。通常情況下,會將學生分成三層,即高、中、低層。對于高層學生,(1)適當擴大并加深課堂教授內容,梳理、明晰計量經濟學知識結構,為學生進一步學好《計量經濟學》指引方向;(2)增加使用計量經濟方法的研究性論文的講授與撰寫,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3)加大課后練習,強調軟件應用在計量經濟學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對應的軟件操作能夠熟練掌握,由于課堂理論與實驗學時均有限,若要達到預期目標,學生需適當利用課后時間進行練習。對于中、低層學生,不太容易區分與定位,但課堂講授應盡量避免繁瑣的原理推導,學生應能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軟件應用。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
0 引言
計量經濟學是被教育部確定的經濟類各專業8門核心課程之一,在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已經得到普遍認可。由于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高等數學、統計學三大學科的有機結合,在課程教學內容上主要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其中,理論教學主要是講解計量經濟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實踐教學主要是利用相關軟件對現實中的具體經濟問題進行計量分析。近年來,從事計量經濟學教學的相關老師對計量經濟學怎樣開展實踐教學進行了大量的探討和研究。比如,在教學模式上葉霖莉(2014)、李磊(2013)提出了問題導向型和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1,2],在教學內容上姚壽福、劉澤仁、袁春梅(2010)、肖小愛(2013)研究認為要盡量簡化數學推導教學,強化經典案例教學[3,4],在教學方式上李曉寧、石紅溶、徐梅(2011)研究指出要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教學和多媒體的應用[5]。
現有研究雖然就怎樣加強計量經濟學的實踐性教學進行了大量探討,但是其研究的核心內容主要集中在實踐教學的一般模式、方法或內容上,而對于怎樣通過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并沒有進行系統深入的闡述。本研究認為,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是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的基礎,計量經濟學的實踐教學也必須以應用為導向。但是在對應用型人才的認識上,由于不同學校、不同老師的觀點不一致,進而導致實踐教學中所期望的應用能力培養與學生應該掌握或期望掌握的應用能力出現偏差。基于上述認識,本研究首先從計量經濟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出發,分析應用導向下計量經濟學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困境,進而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提出應用導向下計量經濟學實踐性教學構想。
1 計量經濟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應用型人才一般是指將技術或理論應用到各種社會經濟活動實踐中的專門人才。就概念而言,應用型人才是相對于理論型人才的,但他們只是類型的差異,而不是層次的差異。前者強調應用性知識,后者強調理論性知識;前者強調技術應用,后者強調科學研究(周谷平、徐麗清,2005)[6]。而事實上,對于經濟學類人才而言,純粹的理論型人才是不存在的,無論是從事科學研究,還是從事實踐工作,都必須將前人理論或技術成果與各種現實問題或現實工作相結合。基于此,可以將經濟學類的應用型人才劃分為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和職業技能型應用型人才。職業技能型應用人才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將要從事職業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學生具有從基礎性工作崗位向高層次工作崗位邁進的知識素質和發展潛力;創新型應用人才與單純的理論型人才不同的是,要求學生在將來的實踐工作中能夠創新性的解決現實問題,并形成創新性的技術或理論成果。而計量經濟學教學在兩種類型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存在差異的。主要體現在:
首先,對于創新型應用人才而言,計量經濟學是通過分析現實經濟問題,進而發展和創新經濟理論的重要手段。發現新的經濟問題,解釋新的經濟現象,進而推動經濟理論創新發展,是經濟學類創新型應用人才的首要任務。由于經濟理論本身是對現實經濟現象、經濟問題的運行規律的科學總結,因此發展和創新經濟理論必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案例分析,即通過一個或多個案例,對新的經濟問題、經濟現象進行研究,進而得到新的研究結論,促進經濟理論發展創新。但是,案例分析方法很難建立在大樣本基礎上,一旦樣本數量達到成百上千個,案例分析方法沒辦法解釋清楚變量與變量之間的內在關系。與案例分析方法不同的是,計量分析法能夠突破樣本容量的限制,可以通過統計學理論,以大樣本為基礎,揭示各種經濟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進而為驗證和發展經濟理論提供有力支撐。由此可見,在經濟學類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計量經濟學是必不可少的科學分析手段,借助這一手段可以更好的提升經濟學類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創新能力。
其次,對于職業技能型應用人才而言,計量經濟學是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各類數據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科學合理對策建議的重要工具。與創新型應用人才不同的是,職業技能型應用人才的主要任務是如何更好的解決現實中的各種經濟問題,提出更好的對策建議,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而對現實經濟問題的解決,必須建立在對現實經濟問題的科學分析解釋之上。而對現實經濟問題的科學分析解釋,一方面可以根據現有的經濟理論進行分析解釋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另一方面則必須對現實經濟問題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驗證經濟理論的合理性和適用性,進而提出更好的政策建議。對現實經濟問題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雖然單純的統計學方法可以較好的實現,但是統計學是完全以數據為中心,而忽略了數據背后的經濟學內涵,進而不能很好的反應各種經濟問題直接的內在因果關系,也就很難真正發現導致現實經濟問題的各種原因,或現實經濟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也就不能較好的提出對策建議。與單純統計分析方法不同的是,計量經濟學可以建立在經濟變量之間的合理關系之上,分析經濟問題的各種影響因素,發現導致經濟問題的各種深層次原因,進而為解決問題提供更好的對策建議。由此可見,在職業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計量經濟學是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工具。
2 應用導向下計量經濟學實踐性教學的困境
(1)繁多的數理推導給學生以計量經濟學脫離實際、脫離應用的假象,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學與經濟學三者的有機結合,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大多是以數理統計學的分析方法為基礎。因此,要對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的深入理解,就離不開必要的數理推導。但是,在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教學中,由于大多數報考經濟學類專業的學生,數學基礎比較差,進入大學后開設的數學課程又不多,這就導致在老師的講解過程中,學生要想聽懂,并有深入的理解,就顯得格外困難。此外,在數理推導過程中,由于是從數學符號到數學符號,而缺乏結合具體的實際經濟社會現象的講解,進而導致數學推導過程非常抽象化、理論化,與實際經濟問題脫離。而學生要想理解這一過程,也僅僅靠自己的動腦思考。如果有些學生的思維跟不上老師或課本的思路,又或者某些學生動腦的能力差,主動性不強,那么學生要想理解計量經濟分析方法便成了難上加難。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便因為難以理解而降低,進而使老師的教學效果不理想。
(2)實驗項目具體經濟問題的選擇,以課本為主,或以老師關注的為主,忽略學生的興趣和職業傾向,進而應用能力培養受到削弱
計量經濟學的實驗教學,主要是以實驗操作為核心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學的理論性,增強了教學的應用性。但是,在計量經濟學的實驗教學中,對于實驗數據或實驗項目的選取非常重要。實驗數據或實驗項目,應該是根據具體經濟問題選擇的,實驗數據是具體經濟問題或經濟現象的現實反映。但是在計量經濟學的實驗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在對具體經濟問題或實驗數據的選擇上,主要以各種類型的課本為主。之所以選擇課本為主,主要是因為,課本上的數據是經過許多老師的反復驗證的,計量分析的結果與計量經濟學知識講解中所要求的結果,剛好相符,具有問題針對性。另一方面,老師實驗講解中,也會選擇自己曾經研究過或關注過的經濟問題和實驗數據作為素材。主要是因為,選擇這些作為素材,老師比較熟悉,可以給學生很好的展示在計量經濟的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老師是怎樣解決這些問題的。但是,上述兩個方面的選擇,都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或者學生將來的職業偏好。比如,學生可能對老師所關注的或者課本上的經濟問題,并不關注,也不感興趣,老師所關注的或者課本上的經濟數據分析,在學生的今后工作中也不一定經常遇到。這就需要試驗教學中,具體經濟問題和經濟數據的選擇需要進行變革。
(3)學生的自己動手能力較差,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強,不善于發現問題,不善于應用計量工具分析問題
首先,在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教學過程中,老師主要按照自己或課本的思路進行講解分析。而在講解分析過程中,缺乏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導致學生要么跟著老師與課本的思路走,遇到不懂的地方只能向老師請教。而學生自己缺乏比較相對獨立的思考,對老師的依賴性增強,不善于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也不能更好的加深自己對計量經濟問題的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靈活應用能力,特別是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不能將計量經濟作為一種分析工具,廣泛的應用于各種領域。
其次,在計量經濟學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是按照老師講解的或者實驗指導書的實驗步驟,一步一步的實際操作。對于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也原封不動的按照老師講解的或實驗指導書的步驟進行操作。而學生自己缺乏對實驗操作的探索,也缺乏對于為什么要這樣操作的深入理解。學生自己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后,便萬事大吉,不會主動的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經濟問題,應用相應的經濟數據進行分析。由于老師和課本的操作步驟,都是標準化的,其并沒有考慮實際應用的各種問題。這就導致,學生所遇到的經濟數據或經濟問題,始終是與老師講解的計量經濟問題對應的,而自己在實際分析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就不知道該怎樣處理。因此,長期以來學生對老師或實驗指導書的嚴重依賴,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削弱學生對計量經濟分析方法的實際應用能力。
3 應用導向下計量經濟學實踐性教學的構想
(1)計量經濟學原理的講解必須體現理論聯系實際
對于本科層次教學而言,在對計量經濟學原理的講解過程中,對于比較繁多的數學推導可以有選擇性的省略。更多的是要結合實際的例子,說明計量經濟學的本質性、適用性,計量經濟分析方法的現實依據,對現實問題的解決能力。比如,對于利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分析的原理講解中,可以結合到回歸分析方法的來源及其產生背景,說明這種分析方法所反映的本質,使學生能夠理解到回歸分析揭示的是變量與變量之間的平均變化關系;在對回歸模型的檢驗講解中,必須結合到具體例子,分析各種檢驗的主要目的,各種檢驗所反映的現實經濟意義;在對異方差性、多重共線性、自相關性的講解中,必須結合到現實的例子,分析現實經濟現象中為什么會存在這些不滿足經典回歸模型的假定,讓學生理解到,對于這些問題的處理,不是為了使計量分析更加復雜化,而是為了是計量分析的結果更加能反映經濟活動的真實情況。
(2)實驗項目的選擇必須切合學生興趣和職業傾向
對于一個具體的實驗項目,老師在講解過程中,除了按照實驗指導書與同學一起操作外,還需要增加一些學生關心的或將來工作中可能用到的予以講解。在具體的經濟問題選擇上,應該結合學生興趣和職業傾向。比如,當前許多經濟學類專業的學生都對通貨膨脹問題、經濟增長中的環境保護問題感興趣。那么老師在實驗項目的選擇上,就應該針對這些問題,搜集相關的數據,結合計量經濟學各章的具體內容,對該問題進行計量分析。最后,能夠使學生通過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后,對這些問題又更加深入的了解。再比如,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就應該更多的選擇今后其在工作中可能會接觸到的匯率、進出口等問題進行計量經濟學實驗項目的講解。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計量經濟學與其今后所從事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也進一步提升了計量經濟學在其今后工作中使用的可能性,進而增強計量經濟學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3)教學方式上應增強學生自主性、互
為了更好的體現學生在計量經濟學學習中的自主性和互。在計量經濟學基本原理的講解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對書本和老師的一些觀點,提出疑問甚至是反對。通過老師和學生的有效互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計量經濟學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職業傾向劃分成若干個組。讓各個組的學生能夠獨立自主的選擇自己比較關注的問題,搜集相關數據,應用相關分析方法,進行計量分析。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許多計量中的問題,除了可以內部交流解決為,還要進一步增強與老師的互動合作。在老師的協助下,讓學生更好的解決這些計量分析問題,也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計量分析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計量分析能力,以及鍛煉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葉霖莉.PBL 教學模式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7);173-175.
[2]李磊.本科計量經濟學“任務驅動型”教學改革探討[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3(01);62-67.
[3]姚壽福,劉澤仁,袁春梅.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10(02);45-48.
[4]肖小愛.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11);143-145.
[5]李曉寧,石紅溶,徐梅.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1(02);33-36.
1、課程教學定位不明,缺乏專業針對性。以我校為例,《計量經濟學》是工商管理、國際貿易、信息管理、會計、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的必修課程。然而不同專業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要求不同,如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國際貿易等專業要求定量分析較多,應以理論方法為主,而工商管理、會計、市場營銷等專業則應以實際應用為主。并且,每個專業都有其專業特點和要求,必然導致計量經濟學在各專業的應用和應用程度有較大的區別。然而,現有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設置、教材建設、教學大綱的規范都過于泛化,難以適應專業需求。特別是教學案例的分析,此專業學生聽彼專業的案例,往往會聽得云里霧里的,結果不能激發學習的興趣,所以學校在安排課程時應盡量一個專業一個班,而不是多個專業一起,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設置教學案例。
2、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單一化。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大體經歷了由黑板教學到黑板與多媒體結合,再到多媒體教學的過程。黑板教學多側重于計量經濟學基礎方法的數學推導和邏輯推理,而多媒體教學則更多以PPT的板書方式、計量軟件輔助教學來展開計量經濟的學習。現在比較受推崇的教學方式是黑板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只有在必要時才會用黑板表達相關方法的基本數學原理。一般院校要求計量經濟學課時至少要48課時,有的甚至要96課時。那么,對于如此復雜的課程來說,要想在短短的48課時內講完一元或多元線性回歸、非線性回歸、虛擬變量、異方差、自相關、多重共線性、聯立方程和時間序列等內容,來配合事先擬定好的教學進度計劃,就算是從事多年計量經濟教學的教師也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掌握教學內容、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重點和難點,何況那些專業基礎知識不是很扎實、剛剛接觸計量經濟學的學生,他們只能被動地去接收老師所要傳達的所有信息,難吸收、理解這些信息的內容和作用,更無從談其應用。
3、輕能力培養與實際應用。學習計量經濟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學會應用。然而,現在普遍存在的現象:大多數學生不會應用倒還算是小事,更甚者是根本就忘記計量經濟學內容。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1)缺乏研究創造性培養,這一點主要體現著案例教學上。現有計量經濟學所提供的案例都是與章節內容緊密相連的,但多數案例仍然過于簡單化和抽象化,沒有給予學生充分挖掘的計劃,而使案例教學流于形式。我們知道,計量經濟學講究的是由問題入手,然后選擇變量—設計模型—收集、處理數據—建立模型—模型檢驗的過程。以GDP數據處理為例,學生首先應該判定GDP是按可比價格計算,還是按現行價格計算的;然后要檢驗這個數據是不是存在異方差性、自相關性等問題;最后,通過相關方法的解決處理,才能用這個數據去分析問題。而事實是,我們把所有可能面臨的問題都想到了,都提前做好了,那么學生在做案例時就像填空一樣,機械地完成教學內容的每一步,仍過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既達不到計量經濟學習的目的,也不能鍛煉學生研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2)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課與實踐課銜接性不強。應用計量經濟學除了要學會計量方法,還要學會相關計量軟件(如Eviews,Stata,SAS等)操作與分析。然而,現在問題是計量經濟的理論課與實踐課銜接性不強:一方面是由于教學計劃導致的,48課時除了要上理論課,還包括實踐課,這就很難兩者兼顧;另一方面就是學校的教學條件跟不上,如實驗室太小,計算機太少,一次安排不下很多人上機等情況,這樣分批次就會影響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再者,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互動環節較少,學生演示機會不多,也會降低其學習計量經濟的興趣,課后不愿動手去練習操作。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的若干改進建議
1、合理安排課程設置。《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具有宏微觀經濟學、高等數學、矩陣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濟統計學等先修課程的良好基礎。許多老師都會有“難教”的感覺,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但作者認為也與專業培養方案的設置有關。比如大一、大二期間學習高等數學、宏微觀經濟學、矩陣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和統計學的學習,大三第一學期就應該緊接學習計量經濟學,而不是將計量經濟學安排在大四,這樣學生就會很快投入到計量經濟學的學習中,容易理解和吸收,而不是找尋或重拾學過但已忘記的內容。再者,我在教學中就碰到過將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安排在同學期同時開課,甚至統計學比計量經濟學晚開課,這樣就給計量經濟學老師授課時帶來很大的困難,在講授過程中還得兼顧統計學基礎知識的講解,不但占用計量經濟學的授課時間,也會打亂教學大綱安排,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2、強調專業教學。這樣做主要是比較有針對性,將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內容與專業案例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了解計量經濟學在本專業哪些領域應用,如何應用,怎么實踐等,從而克服計量經濟學“難學”、抽象而模糊或無從下手的局面。以國貿專業為例,就會根據專業背景選取實際利用外資額(FDI)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影響等問題來研究,既從定量角度讓學生真正了解貿易對中國的影響情況,又將所學計量經濟的內容融會貫通,并且一個案例的分析還能啟發、衍生出新的問題,就可以跟學生共同探討、研究,增強相互之間的溝通,有利于促進學生自發去學習本門課的興趣。3、重視啟發教育。計量經濟學本質上是一種分析問題的工具,那么就需要去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才能充分展示計量經濟這門工具的有效性。為此,要重視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協作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如展開課程論文研究與寫作等形式。老師通過有針對性地講解哪些是好的選題,哪些是不好的選題,這一選題的目前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然后以問題出發,結合所學的計量經濟內容讓學生參與、判斷、分析這些問題,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就會改被動變主動,積極去學習。此外,計量經濟學教材的選取也是很重要的,一本好的教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因此,對于非統計專業學生來說,教材的選取應當注意以下幾點:(1)內容簡練,深入淺出,避開復雜的數學推導過程;(2)重點介紹計量經濟方法、計算結果的統計與經濟意義分析;(3)詳細介紹計算機軟件操作步驟,幫助學生理解計算結果,學會計算操作;(4)教材結構和內容設計要具有繼承性和集成性,要能兼顧國內外同類教材的精華,介紹計量經濟的前沿知識,體現計量經濟學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