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量子力學應用舉例

量子力學應用舉例精品(七篇)

時間:2024-01-04 16:12: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量子力學應用舉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量子力學應用舉例

篇(1)

當計算機遇到化學……

提到化學模型,我們可能首先會聯想到中學化學課上老師用塑料球和小棍搭起來的模型?,F在,建模則由計算機完成。當計算機遇到化學,便形成了計算化學這一新的交叉學科。

化學研究的核心在于“化”字,即分子之間的相互轉化,舊化學鍵斷裂、新化學鍵生成。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新材料,設計出新藥物??墒?,分子之間的轉化經常發生得很快,在毫秒瞬間,電子便從一個原子核躍遷到另一個,傳統的化學方式已很難捕捉這個過程,必須借助計算機這一工具。時至今日,計算機對化學家的作用已經和化學實驗手段一樣重要。因為計算機對化學反應的模擬能夠非常逼真,化學家們已經能夠通過計算機預測傳統實驗的結果了。

在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還未被普及的時候,馬丁·卡普拉斯、邁克爾·萊維特及亞利耶·瓦謝爾就打造了堅實的計算機程序基礎,為后人用于了解和預測化學反應進程作了強大鋪墊。近年來,因為計算方法和計算機軟硬件的飛速發展,在他們的基礎上取得了很多的后續成果,并得到推廣應用。

得益于他們的工作,我們將解開許多關于自然界的疑問。比如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光合作用是怎么進行的?如果能模擬出來,那么我們就將能制造出更加高效的太陽能電池板;催化劑如何加快化學反應?如果深入了解其中的機理,我們可以嘗試通過催化讓水分子分解,從而開發出清潔的能源;藥物如何在人體中發生作用?通過計算的方法,尋找出藥物的靶點以及可能的藥物干擾,我們就能設計出滿足我們特定需求的理想藥物。

諾貝爾“理綜”獎?

如果化學反應在氣相中發生,由于參與反應的分子受環境影響小,因此是理想的模型體

系(1986年,李遠哲等三人因為用實驗方法揭示氣相化學反應微觀細節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然而,化學反應更多是在液相,在生物體系中發生,體系自由度多,非常復雜,不容易弄清楚細節。而反映真實情況的多尺度模型可以用來研究復雜體系的分子行為,包括液相化學反應或者是生化反應。

為什么生物體系中的分子反應如此復雜呢?舉例來說,“人體的一個細胞內就可有上百億個蛋白質分子。一個大的蛋白質分子可包含上百萬個原子。蛋白質內每兩個原子間都有相互作用,這些原子處于不停的運動中,其情形就像北京城內同一時刻有兩百萬輛機動車行駛一樣。計算和跟蹤一個蛋白質的原子運動就像記錄和監控北京的車輛一樣。如此巨大的分析計算量必須借助計算機技術來存儲和分析?!边@番話出自中科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的盧本卓研究員,他的研究方向就與此次諾貝爾化學獎相關,而他原本是學物理出身。這是不是有點兒“亂套”了?當然沒有,而且還恰恰反映了本屆諾貝爾化學獎的交叉學科屬性,即計算機、物理、數學、生物學和化學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和融合。難怪本屆諾貝爾化學獎被戲稱為諾貝爾“理綜”獎。

這是化學的榮譽

雖然被戲稱為“理綜”獎,但這的的確確是屬于化學的榮譽。理論化學發展到今天,其最大的組成部分就是計算化學。計算化學的基礎理論大多來源于兩部分:量子力學和牛頓經典力學,這兩個學科在化學上的應用則分別誕生了量子化學和分子模擬兩個學科。涉及電子的化學反應需要用量子化學來解決,一旦涉及到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其量子效應往往可以忽略不計,使用經典力學就足以描述,從而大大地簡化了計算,這就是分子模擬。

當描述化學反應的過程時,量子力學的描述是小而精,經典力學的描述大卻精度不高。如果都用高精度的方法來描述化學過程,理論上當然不錯,但實際計算將難以進行。所以,多尺度組合的方法便成了最好的選擇。這也體現了三位獲獎者開創性工作之所在,即把兩種體系中的精華部分提取了出來,并且找到了適用于二者的研究方法。

篇(2)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說,宇宙源自奇點大爆炸。但這理論并不具備完善的時空量子結構,因此,我們無從得知物質緊密匯聚的極限與引力強度的范圍。物理學家需要一套新的量子引力理論,才能明了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

根據“圈量子引力理論”,空間可被細分為許多具有體積的“原子”單位。由于它們僅有有限的容量可儲存物質與能量,因此奇點是無法真正存在的。

若果真如此,宇宙產生的時間就有可能推到大爆炸之前。大爆炸前的宇宙或許曾非常劇烈地收縮成具有極大密度的一點,然后反轉整個過程。簡單地說,就是由大崩塌導致大反彈,最后才變成大爆炸。

由于原子的概念在現代已經是老生常談,我們很難想象它曾經是個多么荒誕不經的想法。幾個世紀前,當科學家第一次假設原子存在時,他們絕望地認為這么小的東西絕不可能觀測得到,甚至有許多人質疑原子這樣的概念是否合乎科學。不過,原子存在的證據逐漸累積,終于在1905年因為愛因斯坦分析了液體中微塵顆粒隨機跳動的布朗運動,達到了高峰。即便如此,物理學家仍然花了20年才提出解釋原子的理論, 也就是量子力學。又過了30年之后,物理學家米勒才第一次用顯微鏡觀察到原子的身影。今天,物理學各領域的發展,幾乎都以物質原子的特殊性質為基礎。

物理學家對時間與空間組成的理解亦經過了類似的過程,但還未達到成熟的階段。正如從物質的行為可看出它們是由原子構成的一樣,空間與時間的行為也暗示了它們具有某些細微的結構――可能是由類似 “時空原子”組成的馬賽克構造,或是某種網狀系統。物質原子是化合物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同理,想象中的“時空原子”是時空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一般認為它們的直徑只有大約10-35米,小到連當今可探測到10-18米的距離的最強大的儀器都無法看到。所以,許多科學家甚至質疑這種“時空原子” 的概念是否合乎科學原理,不過, 也有許多科學家不受影響,相繼提出間接觀測“時空原子”的方法。

看似最有希望的方式,與宇宙的觀測有關。如果能倒轉宇宙的時間,我們所見的星系會全都匯聚到一個無限小的點:大爆炸奇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宇宙在該點上具有無窮大的密度與溫度,一般認為,這是宇宙的起點,物質、空間與時間從此誕生。不過,這種詮釋有些過頭了,因為無限大的數值表示廣義相對論本身在此失效。為了理解大爆炸時究竟發生了什么,物理學家必須發展出一套超越相對論的、能夠捕捉到時空細微結構的量子引力論,以攻克廣義相對論完全無能為力的問題。

該結構的細節產生于太初宇宙的致密環境中,從現今物質與輻射的分布上或許能看出一些蛛絲馬跡。簡單地說,假如“時空原子”確實存在,我們將不會像物質原子一樣得花上好幾百年才找到證據。靠點運氣,我們或許就能在未來10年內知道此事的大致輪廓。

物理學家已經設計出一些量子引力的可能理論,每個理論都將量子原理以不同的方式應用在廣義相對論上。我的工作鎖定在“圈量子引力理論”,那是在20世紀90年代經過兩個步驟發展出來的理論。首先,理論物理學家以數學方法重新將廣義相對論公式化,讓它看起來很像古典的電磁理論;這一理論就是因為模擬于電場和磁力線而得名的。其次,依循某些與扭結數學相同的創新程序,將量子原理應用到環圈上,以此導出的量子引力理論,預測了“時空原子”的存在。

其他的理論,像弦理論與所謂的“因果動力三角形”等,并沒有預言“時空原子”,但認為有其他的方式可讓極短的距離成為不可分割的物理量。這些理論間的差異已引起了許多爭論,但對我而言,它們之間的矛盾并沒有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舉例來說,若想統一在微弱引力狀況下粒子間的交互作用,弦理論是非常有用的理論,但若想分析在引力場強大的奇點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圈量子引力”的原子建構則更為有效。

圈量子引力理論

“圈量子引力理論”是由阿貝?阿希提卡、李?施莫林、卡洛?洛華利等人發展出來的量子引力理論,與弦理論一起成為目前將引力論量子化最成功的理論。

物理學家阿貝?阿希提卡稱:“盡管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解釋宇宙方面表現出眾,甚至可以描述到宇宙的起源,但是在接近宇宙大爆炸時,物質密度變得極大,相對論就不再適用了。要解釋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我們就得應用量子理論,而在愛因斯坦時代,這種理論還沒有出現?!?/p>

阿希提卡和他的兩位博士后研究員托馬斯?保羅斯基和帕姆普里特?辛格,正試圖用量子理論解釋大爆炸前的宇宙形態。他們利用“圈量子引力理論”建立了數學模型,可以直接描述宇宙大爆炸,甚至解釋爆炸前的情景。另一方面,阿希提卡說,在大爆炸之前存在著另一個時空幾何的宇宙,與現在的宇宙十分相似,只是它不是在膨脹,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縮小。他還說,其實宇宙的變遷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大爆炸,而是一次量子跳躍。

“圈量子引力理論”被認為是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學相統一的最有效手段。“這種理論假定時空幾何本身有離散的‘原子’結構,”阿希提卡解釋道,“與我們熟悉的時空連續性不同,‘圈量子引力理論’認為空間是由一維量子構成,在接近大爆炸時,這種構造被劇烈地打破,量子自身的屬性使得物質引力相互排斥,而非相互吸引。

篇(3)

關鍵詞:納米涂層;場發射;電子強關聯;軟凝聚態物質

2003年在國際和中國都發生了具有突發性的災難事件,但中國的GDP仍以9.1%的高速度在增長,達到了人民幣11.6萬億元,其中第二產業貢獻4萬多億元。中國現今的第二產業主要領域是冶金、制造和信息,在世界的地位是大加工廠,也是大市場。在國際競爭中所以有優勢是中國的勞動力廉價,這個優勢我們能保持多久?我們還注意到與化工有關的產品中,我們的生產效率是國際發達國家的5%,能耗是3倍,環境的破壞是9倍。這就是我們所付出的代價。不論形勢如何嚴峻,21世紀是中華民族振興的機遇期,制造業絕對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領域,是個急速發展變化的領域。2003年3月國際真空學會執委會在北京舉行,會議上討論了將原來的冶金專委會改名為“表面工程專委會”,當時也考慮了另一個名字“涂層專委會”,我想用涂層材料更合適,含有繼承性和變革性。20世紀70年代曾經說成是塑料年代,此后塑料科技和工業迅速崛起,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繼而是信息時代,通信網、計算機網、萬維網、智能網,信息流,日新月異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和觀念。我們這個時代是高速發展的時代,技術和觀念都在與時俱進地改變著。

本世紀初興起了納米科技,促進其到來的是由于微電子小型化的發展趨勢,推動科技發展進入納米時代[1],不僅電子學將進入納電子學領域,物理學進入介觀物理領域,各類科技,包括生物醫學等都在探索納米結構與特性。涂層和表面改性越來越多地增加了納米科技的內容,這是一種低維材料的制造和加工科技,將是制造技術的主流,將迅速地改變傳統制造技術的方法、理論和觀念,作為現今國際上的制造大國,世界加工廠,我們更應該注意研究制造技術的發展和未來。

1 突破傳統制造技術的觀念

納米科技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構造材料和器件,測量表征其結構和特性,探索、發現新現象、新規律和應用領域。與我們熟悉傳統的相比,納米材料和器件具有顯著的維數效應和尺寸效應。近幾年來,在納米材料制造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納米粒子粉材的制造,以及材料結構和特性測量、表征上取得了顯著成果[2~7]。接下來深入到納米線、納米管和納米帶的研究[8~14],出現了一些成功有效的制造方法,發現了一些驚人的結構和特性。在此基礎上,發展了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展現了非常有希望的應用前景[15~17]。近來人們在納米科技初期成果的基礎上挑戰某些產品的傳統加工技術,比如Al組件的快速加工。

T.B.Sercombe等人報道了快速加工鋁(Al)組件的新方法[18],這個方法的主要特征是用快速成型技術先形成樹脂鍵合件,然后在氮氣氛中分解其鍵和第二次滲入鋁合金。在熱處理過程中,鋁與氮反應形成氮化鋁骨架,在滲透過程中得到剛體結構。與傳統制造工藝相比,這個過程是簡單的快速的,可以制造任何復雜組件,包括聚合物、陶瓷、金屬。圖1是過程示意和原型樣品,(a)是尼龍巾鑲嵌鋁粒子的SEM像,中心有結構細節的是Mg粒子,白色是Al粒子,加入少量的Mg是為還原氧化鋁,它將不是鑄件中的成分。在尼龍被燒去時,這個結構基本保持不變。(b)是氮化物骨架,圍繞Al粒子的一些環狀結構的光學顯微鏡像,再滲入Al時將形成密實結構。(c)是燒結的氮化鋁和滲鋁組件,小柱的厚為0.5 mm 其密度和強度都達到了傳統鑄造技術的水平。他們還制作了公斤重量多種結構的樣品。這是一種冶金技術的探索,開辟了一種新的冶金和制造技術途徑。

2 納米材料的完美定律

描述材料結構的常用術語是原子結構和電子結構。原子結構的主要參量是晶格常數、鍵長、鍵角;電子結構的主要參量是能帶、量子態、分布函數。對于我們熟悉的宏觀體系,這些參量多是確定的常數,但對于納米體系,多數參量隨著原子數量的改變而變化。這是納米材料和器件的典型特征,它決定了納米材料的多樣性。其中有個重要規律,我們稱之為納米材料的完美定律,用簡單語言表述:“存在是完美的,完美的才能存在”。它包括了納米晶粒的魔數規則,即含有13、55、147…等數量原子的原子團是穩定的,對于富勒烯碳60和碳70存在的幾率最大,而對于碳59或碳71等結構體系根本不存在。這就是為什么斯莫利(Smmolley)他們當初能在大量的富勒烯中首先發現碳60和碳70,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獎。對于一維納米結構,包括納米管和納米線,存在類似的規則??梢阅P蜕险J為是由殼層構成的,每個殼層中更精細的結構稱為股,每一股是一條原子鏈,中心為1股包裹殼層為7股的表示為7-1結構,再外殼層為11股的,表示為11-7-1結構,等等,構成最穩定的結構,這是一維納米結構的魔數規則。對二維納米膜存在類似的缺陷熔化規則,即不容許存在很多缺陷,一旦超過臨界值,缺陷自發產生,完全破壞二維晶態結構。上述這些低維結構特征是完美定律的具體表述,進步普遍表述理論是正在研究中的課題。

完美定律是我們討論涂層材料的出發點,因為納米材料有更多的人造品格,是大自然很少存在或者不存在的,需要人工大量制造。在制造過程中,方法簡單、產額高、成本低是最有競爭力的??梢韵胂螅圃斐杀竞芨叩牟牧虾推骷苡惺袌觯欢ㄊ遣挥嫵杀镜奶厥庑枰?,有政治背景或短期的社會需求。因此在我們探索納米材料制造時,首先考慮的應是滿足完美定律的技術,如用甲烷電弧法制備納米金剛石粉技術[1],電化學沉積法制備金屬納米線陣列技術[19],以及電爐燒結法制造氧化物納米帶技術[20]等等。

3 涂層納米材料將給我們帶來什么?

涂層納米材料是納米科技領域具有代表的材料,或是低維納米材料的有序堆積結構,或者是低維納米材料填充的復合結構。兩者都比傳統材料有驚人的結構和特性。如新型高效光電池[21]、各向異性結構材料[19]、新型面光源材料[22]等,這里舉例介紹基于熱電效應的新型納米熱電變換材料。

熱電效應器件的代表是熱電偶,即利用不同導體接觸的溫差電現象進行溫度測量的器件?;跓犭娦梢灾瞥蓛深惼骷簾岙a生電和電產生溫差。前者可以用于制造焦電器件,即用熱直接發電,如將焦電材料涂于內燃機缸表面,利用缸體溫度高于環境幾百度的溫差發電,將余熱變作電能回收。后者可以做成電致冷器件。這類的直接熱電變換器件具有無污染,沒有活動部件,長壽命,高可靠性等優點,但塊體材料制成器件的效率低,限制了它的應用。納米科技興起以后,人們探索利用納米晶或納米線結構能否解決熱電效應的效率問題。認為用量子點超晶格材料有希望顯著提高熱電器件的效率,這是由于納米材料顯著的能級分裂,有利于載流子的共振輸運和降低晶格熱傳導,從而提高了器件的效率。T.C.Harman等人[23]報告了量子點超晶格結構的熱-電效應器件,他們制備了PbSeTe/PbTe量子點超晶格(QDSL)結構,用其制造了熱電器件(Thermo-electrics,TE),圖2(a)是納米超晶格TE致冷器件的結構和電路圖,(b)電流-溫度曲線。將TE超晶格材料,其寬11 mm,長5 mm,厚0.104 mm,n-型的TE片,一端置于熱槽,另一端置于冷槽,為了減小冷槽熱傳導而形成這同結接觸,用一根細金屬線與熱槽連接。當如圖2(a)所示加電流源時,將致冷降溫。對于這種納米線超晶格結構,由于量子限制效應,發生間隔很大的能級分裂,從而得到很高的熱電轉換效率。圖2(b)是TE器件的電流-溫度曲線,實驗點標明為熱與冷端溫差(T )與電流(I )關系,電流坐標表示相應通過器件的電流?!鰹闊岫藴囟萒h與電流I 的關系,其溫度對于流過器件的電流不敏感。為冷端溫度Tc與電流I 的關系,其溫度對于電流是敏感的。圖中A是測得的最大溫差,43.7 K,B是塊體(Bi,Sb)2(Se,Te)3固溶合金TE材料最大溫差,30.8 K。從圖中可以看出,在較大電流時,冷端溫度趨于飽和。采用這種致冷器件由室溫降至一般冰箱的冷凍溫度是可能的。

電熱效應的逆過程的應用就是焦電器件,即利用熱源與環境的溫差發電。對于內燃機、鍋爐、致冷器高溫熱端等設備的熱壁,涂上超晶格納米結構涂層,利用剩余熱能發電,將是人們利用納米材料和組裝技術研究的重要課題。

類似面致冷、取暖,面光源,面環境監測等涂層功能材料,將給家電產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將會極大地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觀念。

轉貼于

4 含鐵碳納米管薄膜場發射

碳納米管陣列或含碳納米管涂層場發射被廣泛研究,以其為場發射陰極做成了平板顯示器。研究結果表明碳管的前端有較強的場發射能力,因此碳管涂層膜中多數碳管是平放在基底上的,場電子發射能力很差。我們制備了含有鐵(Fe)納米粒子的碳納米管,它的側向有更大的場發射能力,有利于用涂層法制造平板場發射陰極。圖3(a)是含鐵粒子碳納米的TEM像,碳管外形發生顯著改變。(b)是碳管場發射I-V特性曲線,I是CVD生長的豎直排列碳納米管的場發射曲線,II是含鐵粒子碳納米管豎直陣列的場發射曲線,III是含粒子碳納米管躺在基底上的場發射曲線,有最強的場發射能力。根據此結果,將含鐵的碳納米管用作涂層場發射陰極,有利于研制平板顯示器。

5 電子強關聯體系和軟凝聚態物質

上面所講到的涂層納米功能材料和器件是當今國際上研究的熱門課題,會很快取得重要成果,甚至有新產品進入市場。當我們在討論這個納米科技中的重要方向時,不能不考慮更深層的理論問題和更長遠的發展前景。這就涉及到物理學的重要理論問題,即電子強關聯體系(electron strong correlation system)與軟凝聚態物質(soft condensation matter)。

在量子力學出現之前,金屬材料電導的來源是個謎,20世紀初量子力學誕生后,解決了金屬導電問題?;贐loch假設:晶體中原子的外層電子,適應晶格周期調整它們的波長,在整個晶體中傳播;電子-電子間沒有相互作用。這是量子力學的簡化模型,沒有考慮電子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在局域態電子的強相互作用。2003年又有人提出了金屬導電問題,Phillips和他的同事以“難以琢磨的Bose金屬”為題重新討論了金屬導電問題[24]。當計入電子間的相互作用時,可能產生的多體態,超導和巨磁阻就是這種狀態。晶體中的缺陷破壞了完善導體,導致電子局域化。電子與核作用的等效結果表現為電子間的吸引作用,導致電荷載流子為Cooper對。但這個對的形成,不是超導的充分條件。當所有Cooper對都成為單量子態時,才能觀察到超導性。這樣,對于費米子由于包利(Paulii)不相容原則,不可能產生宏觀上的單量子態。Cooper對的旋轉半徑小于通常兩個電子相互作用的空間,成為Bose子。宏觀上呈現單量子態,Bose子的相干防止了局域量子化。在局域化電子范圍內,超導性可能認為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這個觀點現今被很多人接受。從20世紀初至今,對于基本粒子的量子統計有兩種,一是Fermi統計,遵從Paulii不相容原理,即每個能量量子態上只能容納自旋不同的2個電子,而Bose子則不受這個限制。在凝聚態物質中有兩個基態:即共有化Bose子呈現超導態,局域化Bose子呈現絕緣態。然而,在幾個薄合金膜的實驗中,觀察到金屬相,破壞了超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直接轉換。經分析認為這是玻色金屬態,參與導電的是Bose子。推斷這個金屬相可能是渦流玻璃態,這個現象在銅氧化物超導體中得到了驗證。

軟凝聚態物質研究的對象是原子、分子間不僅存在短程作用力,而且存在長程作用力,表觀上呈現的粘稠物質形態,稱為軟凝聚態。至今,人類對于晶體和原子存在強相互作用的固體已經知道得相當透徹了,但對軟凝聚態的很多科學問題還沒有深入研究,21世紀以來,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軟凝聚態物質包括流體、離子液體、復合流體、液晶、固體電解、離子導體、有機粘稠體、有機柔性材料、有機復合體,以及生物活體功能材料等。這其中的液晶由于在顯示器件上的很大市場需求,是被研究得相當清楚的一種。其他軟凝聚態結構和特性的科學問題和應用前景是目前被關注的研究課題。這其中主要有:微流體閥和泵、納米模板、納米陣列透鏡、有機半導體、有機陶瓷、流體類導體、表面敏感材料、親水疏水表面、有機晶體、生物材料(人造骨和牙齒)、柔性集成器件,以及他們的復合,統稱為分子調控材料(materials of molecular manipulation)。其主要特征是原子結構的多變性和柔性,研究材料的設計、制造、結構和特性的測量、表征,追求特殊功能;理論上探討原子結構的穩定體系,光、電、熱、機械特性,以及載流子及其輸運。關于軟凝聚態物質,有些早已為人類所用,電解液、液晶等,但對其理論研究處于初期階段。科學的發展和應用的需求促進深入的理論研究,判斷體系穩定存在的依據是自由能最小,體系自由能可表示為F=E-TS,其中S是熵。對于軟凝聚態物質體系,S是重要參量。其中更多的缺陷,原子、分子運動的復雜行為,更多的電子強關聯,不再是單粒子統計所能描述,需要研究粒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統計理論。多樣性是這個體系的突出特征,因此其理論涉及廣泛、復雜問題。

物理學是探索物態結構與特性的基礎學科,是認識自然和發展科技的基礎,其中以原子間有較強作用的稠密物質體系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凝聚態物理近些年有了迅速進展,研究范圍不斷擴大,從固體結構、相變、光電磁特性擴展到液晶、復雜流體、聚合物和生物體結構等。幾乎每一二十年就有新物質狀態被發現,促進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和對其規律把握能力,推動了科學和技術的發展。21世紀仍有一些老的科學問題需要深入研究,一些新科學問題已提到人們的面前。特別是低維量子限域體系和極端條件下的基本物理問題。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介觀物理,后來發展成為納米科技所涉及的學科領域。與宏觀體系和原子體系相比,低維量子限域體系,還有很多物理問題有待解決,人們熟悉的宏觀體系得到的規則和結論有些不再有效,適用于低維量子限域體系的處理方法和理論需要探索,特別是將涉及到多層次多系統問題的描述和表征,將會有更多的新現象、新效應、新規律被發現。在納米尺度,研究原子、分子組裝、測量、表征,涉及有機材料、無機/有機復合材料和生物材料,這將大大的擴展了物理學研究的范圍和深度。涉及的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和重點發展方向有①強關聯和軟凝聚態物質,及其他新奇特性凝聚態物質;②低維量子限域體系的結構和量子特性,包括納米尺度功能材料和器件結構和特性;③粒子物理,描述物質微觀結構和基本相互作用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和有關問題,以及復雜系統物理;④極端條件下的物理問題,探索高能過程、核結構、等離子體、新物理現象和核物質新形態等;⑤生命活動中的物理問題,物理學的基本規律、概念、技術引入生命科學中,研究生物大分子體系特征、DNA、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等,其研究關鍵將在于定量化和系統性,必然是多學科的交叉發展,成為未來科學的重要領域。

6 結論

本文討論了納米線涂層的結構和特性,重點是納米線的復合涂層和其電學特性、光電特性。其中包括制造技術新觀念,納米材料的完美定律,納米涂層的熱-電效應,碳納米管的側向場發射,以及電子強關聯體系和軟凝聚態物質,展示了涂層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薛增泉,納米科技探索[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Pavlova-Verevkina OB,Kul’kova NV,Politova ED,et al.COLLLOID J+2003,65(2):226.

[3]Datta MS,T INDIAN I METALS 2002,55(6):531.

[4]Yamaguchi Y,J JPN SOC TRIBOLOGIS 2003,48(5):363.

[5]Hayashi N,Sakamoto I,Toriyama T,et al.SURF COAT TECH 2003,169:540.

[6]Pocsik I,Veres M,Fule M,et a1.VACUUM 2003,7l(1-2):171.

[7]Fan QP,Wang X,Li YD,CHINESE J INORG CHEM 2003,19(5):521.

[8]Araki H,Fukuoka A,Sakamoto Y,et al. J MOLCATAL A-CHEM 2003,199(1-2):95.

[9]Botti S,Ciardi R,CHEM PHYS LETT 2003,37l(3-4):394.

[10]Tian ML,Wang JU,Kurtz J,et al.NANO LETT 2003,3(7):919.

[11]Rajesh B,Thampi KR,Bonard JM,et al.J PHYS CHEM B 2003,107(12):2701.

[12]Fu RW,Dresselhaus Ms,Dresselhaus G,et al. J NONCRYST SOLIDS 2003,318(3):223.

[13]Kim TW,Kawazoe T,SOLID STATE COMMUN 2003,127(1):24.

[14]Nguyen P,Ng HT,Kong J,et al.NANO LETT 2003,3(7):925.

[15]Li Q,Wang CR,APPL PHYS.LETT 2003,83(2):359.

[16]Chen YF,Ko HJ,Hong SK,Yao T,APPLlED PHYSICS LETTERS,2000, 76(5):559.

[17]Jin BJ,Bae SH,Lee SY,Im 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2000,(71):301.

[18]T.B.Sercombe and G.B.Schaffer,SCIENCE,2003,301:1225.

[19]薛增泉,等.新型納米功能材料[J].真空,2004,41(1):1-7.

[20]Z.W.Pan,Z.R.Dai,Z.L.Wang,SCIENCE,200l,(291):1947.

[21]W.U.Huynh,J.J.Dittmer,A.P.Alivisatos,SCIENCE,2000,(295):2425.

[22]P.Nguyen,H.T.Kong et al.NANO.LETT.2003,(3):925.

篇(4)

關鍵詞:新課程 新教材 物理學史 四條原則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全面實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對物理學科而言,在實施新課程和新教材過程中,不斷地有許多新的觀點,好的做法出現,并且也涌現出成功的典型。但是,也有許多嘗試偏離了物理學科發展的原則,值得我們共同來關注和探討??v觀物理學史,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在實施新課程和新教材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淵博的綜合性知識之外,還必須遵循以下四條原則:

一、敢于質疑

20世紀物理學革命告訴我們,科學的每一次嶄新境界的開辟,都必須要有敢地向舊理論說“不”的勇氣。愛因斯坦,玻爾用他們年輕的心,沸騰的血和活躍的頭腦,帶領海森伯等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勇敢地向舊理論思想挑戰。在此期間,每一個“不”字的出現都響徹云霄,宛如春雷一般。普朗克提出能量是“不”連續的;愛因斯坦更深入地提出了輻射也是不連續的;海森伯更是提出了量子力學中最關鍵的一個關系式即“測不準關系式”;此外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又向守恒說出了“不”,提出了“宇稱不守恒”。每一個“不”字都給物理學以飛躍,可見,挑戰孕育了創新,勇氣孕育了力量,信心帶來了成功。

在實施物理新課程與新教材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在物理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們用一個開放的,喜歡探究和充滿活力的頭腦去不斷提出新觀點,否定舊理論。充分發揮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樹立理性的權威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學生提供了廣泛攝取知識與鍛煉思維的機會。因而他們也完全可能在某方面甚至是本學科領域領先于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學生會常跟老師談及他們從網絡信息中獲取的一些知識與信息,其中可以有很多對教師來說是全新的感受?!奥劦烙邢群?,術業有專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態度。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應自覺地接受學生的“教育”,并把自己置身于終身學習的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表現出嚴謹務實,批判進取的科學精神,努力展示自己的教學智慧及內在的精神氣質,教師的熱情和同情心,教師善于鼓勵和想像的傾向性,為學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遠大的理想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要有熱情洋溢、情緒飽滿、富于激情的想象力,并以此來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勇于爭辯

通過研究物理學史,我們不難得到這樣一個啟示:科學的每一次重大發現和突破的背后都隱藏著激烈的爭論。其中最令世人注目的是愛因斯坦和玻爾曠日持久的世界性論戰。愛因斯坦拒絕把量子力學接受為終極理論,并對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的正統解釋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這場爭論使世人明白,量子力學的理論是非局域性的理論。它涉及到類空關系,即比光速還快的信號傳播,而狹義相對論則是局域性理論。這場世界性的科學爭論,無疑對科學和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玻爾和海森伯的散步,普朗克和愛因斯坦的爭論都對20世紀的物理學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討論并沒有完,現在在牛津和劍橋,科學怪杰霍金和彭羅斯的討論還在繼續著,物理學還將有著重大發展,因為“科學扎根于討論”。

教師在實施新課程和新教材過程中,必須轉變傳統教育中的師生觀,構建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的,平等的,合作的新型師生觀,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教師在課堂教學組織中要達到“四個允許”:錯了允許重來;不完整的允許補充;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辯;老師錯了允許提意見。教師要切實把教學活動看成一個不斷面臨新問題的過程,是一個知識不斷擴展的過程,是一個與學生不斷共同學習的過程。從而真正做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相互啟發,相互推動,也就是要做到教學相長。同時,教師要積極創設條件,準備一些辯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辯論。讓學生自己擺觀點,舉例子,講道理,用事實說話,從而促進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實現新課程的目標,用好新教材,培養學生勇于討論的習慣。

三、善于思維

我們讀過《物理學史》之后會發現:科學神奇之樹的每一次萌芽、成長、開花、結果都有著孕育它們的科學土壤。值得一提的是哥本哈根大學物理理論研究所。在這里既有22歲當講師、27歲當教授、31歲獲得諾貝爾獎的海森伯,有作為“上帝的鞭子”不斷地指出他人論文缺陷的泡利,有開玩笑不講分寸的朗道,還有“幾乎把畫漫畫和打油詩作為主要職業而把物理當成副業”的伽莫夫,哥本哈根大學的氛圍使人感到繁忙、激動、活潑、熱血沸騰、無拘無束、和藹可親,充滿著挑戰。他們的年輕和倔強,使他們不斷地有新的想法,新的觀點,新的思潮,新的認識如同一股股清泉涌出。在那漫長、艱辛、曲折的探求科學真理的道路上,有無數年輕人的貢獻和創舉。究其實質,人類科學的進步就是一個不斷否定舊理論和提出新觀點的過程,而他們的年輕就注定他會有一個開放,喜歡探究和充滿活力的大腦,為他們取得成功提供了條件。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實施新課程和新教材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思維是創新的靈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

①尋找思維的起點。就是能引起思考,推動思考不斷深入并成為解決問題突破口的信息群。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異大多表現在尋找思維起始點的速度快慢上,教師若能幫助學生學會尋找思維起始點,學生的學習便易獲得成功。

轉貼于 ②設立思維中間站。初中生思維能力弱,跨度小,學習過程中不會適時設立思維中間站,而對大量的信息,不會篩選、整理、剖析,抓不住有用的信息,把握不住問題的實質,這樣就出現了一知半解,隨意湊合,應付了事的情況。針對初中生的上述思維特點,在教學中要采取小步子,搭臺階的辦法,在思維之間增設思維中間站,及時幫助學生排憂解難,抓住關鍵,把握重點。開始時思維站間距可短些,慢慢地擴大,漸漸加大思維跨度。當問題抽象,學生具體經驗少時;當問題涉及面廣,學生知識能力存在缺陷時;當問題內部結構復雜,學生綜合能力差時,需增設思維中間站。

③已設立的各思維中間站之間需要架設思維連接線加以聯系,使各思維中間站能順序地有效地協調運行。這種聯系方法既有點與點之間的串聯,線與線之間的交織,又有面與面之間的網絡化。圍繞重點知識尋同類,舉實例,找反例,思錯例,將每一個思維中間站都納入有效的思維控制范圍內,形成有序的思維網絡,使各知識點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從而達到提高思維效率之目的。

④變換思維審視角。用原有的思維方法不能求得問題的解決時,應及時變換思維審視角。變常規思維為突躍思維,直線思維為平面或立體思維,收斂思維為發散思維,一般思維為極端思維,正向思維為逆向思維。往往能提高思維效率。

⑤設計開放性問題。新穎的問題能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問題,尋求眾多的適當答案,使學生找出以前沒想到也不敢想的各種奇妙的好方法,而且是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探究的好方法,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勤于實驗

值得注意的是,百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重大獲獎項目中絕大多數都與物理實驗有關,純理論研究很少,就是獲獎的重大理論研究也是大量實驗事實的總結,再用數學公式簡潔表達的結果。即使是理論項目,也要在實驗證實后才獲獎。如:1927年電子衍射實驗證實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理論的德布羅意才于1929年獲獎;1957年,吳健雄實驗證實了弱電相互作用,提出宇稱不守恒的楊振寧、李政道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73—1978年實驗上發現中性流存在,提出弱電統一理論,預言中性流存在的、格拉肖、溫伯格、薩拉姆于1979年獲獎等。事實證明,物理學的理論大廈是由實驗支撐的,沒有實驗,物理學大廈的基礎就不牢固。

不僅僅如此,實驗是檢驗物理理論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是各種爭論的最公正的裁判,是修正錯誤的依據,更是發現新理論的起點。事實上,無論理論有多美好,無論它的形式有多完美,只要與實驗不符就不可能成為物理學的組成部分。這表明,最后還得實驗說了算,形式邏輯和完美的數學代替不了物理。因此,我們特別強調物理學研究要把理論基礎和實驗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重視實驗研究,重視物理實驗室的建設,加大投入,更新實驗設備,巧妙地設計實驗方法,精心地分析實驗現象,在實驗中尋求新的突破和新的發展。對物理教師而言,我們應尤其注意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動腦能力,設計能力,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要在實驗中讓學生充分的交流合作,并且提出一些激發思考的問題,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引導學生看到與其論點相矛盾的觀點的事實,或者組織持不同見解的學生進行討論,自行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觀點。要讓每個做實驗的同學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他們各自對某種問題有不同的假設和推論,通過小組交流,辯論,分工與合作等形式,促進學習者之間的溝通,而面對各種不同的觀點,實驗者要學會整理、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接納,贊賞,爭辯,互助,他們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評判。平常定期開展科技小制作,小實驗,小創新,小發明以及實驗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實踐操作,如安裝照明電路,鑒別黃金首飾等。在物理教學中加強“STS”的研究,培養學生從生活中學物理,又把物理應用于生活的能力。真正做到“in life,by life,on life”。

在實施新課程和新教材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們可能會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改革,但是我們始終要堅持敢于質疑、勇于爭辯、善于思維、勤于實驗這四條原則不動搖,不能偏離這個方向。我們只要堅定不移地遵循這四條原則,飽含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在物理教學中時時刻刻想到,并努力做到、做好、做扎實,我們就一定能在教學中取得成功,就一定能培養出千千萬萬個牛頓和愛因斯坦,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夢想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夏磊、徐洪海等:《20世紀物理學革命的啟示》,《現代物理知識》,2002年第2期

篇(5)

關鍵詞 泛函 公理化方法 Banach空間 Hilbert空間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Discussion about Functional Analysis Teaching

HUANG Sui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about how to contact content of functional analysis with mathematical analysis, advanced algebra, real function knowledge, developing students' abstract thinking ability and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functional; axiomalization; Banach space; Hilbert space

泛函分析是應上世紀量子力學等學科的需要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迄今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可以說泛函分析既集了經典分析的大成,又架起了通往現代數學的橋梁,成為解決方程、控制論等其他數學問題的有力工具。泛函分析作為大學本科的一門課程,向數學專業的學生初步展示了數學既抽象又和諧的美。

泛函分析所講的泛函二字從字面意思來解釋就是更為廣泛的一類函數。它不再是我們在數學分析或復分析中所講的從實數到實數、復數到復數的函數,而是可以將任何集合中的點“變成”實數或復數的映射。這樣的集合可以由函數構成(例如連續函數空間、平方可積函數空間),也可以由序列構成(例如有界數列、收斂數列等),因此有人說,泛函分析可以看成是函數空間上的函數論。這門課程是大學本科數學專業叔叔所要學習的最為抽象的課程,不僅大量涉及到了數學分析、實變函數、復變函數、拓撲學的知識,也與高等代數等課程的知識有聯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空間的幾何性質。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將同學們所學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到泛函分析的學習中來?如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講解,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在教學中向學生展現數學抽象、和諧的美,使其對數學的認識理解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呢?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意識到并加以解決的問題。

泛函分析這門課程主要討論了Hilbert空間與Banach空間上算子與泛函的各種性質。我們首先要在一般的集合上建立起各種各樣的結構,例如拓撲結構、線性結構,其中使用了大量公理化方法,將我們再現實生活(一、二、三維空間)中兩點距離的性質抽象出來定義到一般集合上形成度量空間。然后就象在數學分析中所做的一樣,在這樣的空間上利用“距離”定義空間中點的鄰域,點列的收斂、空間上的連續映射(即算子)等,從而研究空間的分析性質,例如空間是否完備化,如果不完備,如何利用類似實數完備化的方法將其完備化。同理我們可以在空間上附加線性結構成為線性空間。接著將距離這一概念抽象成范數,得到泛函分析中討論最多的賦范線性空間。因此在教學中應適當地將數學分析關于距離、數列的收斂、函數的連續性等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并與泛函分析中的定義作相應的比較,一次向學生展示泛函分析所研究空間的廣泛性。

Hilbert空間的性質及其上算子、泛函的討論是泛函分析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首先我們以學生熟悉的歐氏空間威力討論其具有的性質,例如歐式空間上的內積,標準正交基,其上的變換與矩陣成一一對應關系等。由此如果將內積的性質公理化,以此定義出一般的內積空間;將歐氏空間中的標準正交基進行合理推廣,得到一般內積空間上的規范正交系。這樣我們就得到Hilbert空間的規范正交系,其作用類似于歐氏空間的標準正交基。因此可以看出,Hilbert空間是有限維歐氏空間最自然的一種推廣。Hilbert空間的幾何性質是教學中一個非常有趣的內容。我們知道點到線段或直線的距離是點到線的垂線段的長度,那么如何將這個幾何性質反映到Hilbert空間上,并用抽象的數學語言表述出來呢?這就是極小化向量定理及其一系列推論,其中Hilbert空間的正交分解尤為重要。Hilbert空間上的算、泛函的性質有時怎樣的呢?我們可以利用歐氏空間上的矩陣與之類比。

Banach空間是將Hilbert空間中對內積的要求去掉,剩下范數以后得到的完備賦范空間,這是更大更抽象的一類空間。Banach空間仍具有線性結構和拓撲結構,那么其上的算子、泛函的性質是怎樣的呢?Banach空間上有三個重要定理回答了一個問題。這三個定理是:Hahn-Banach延拓定理、共鳴定理和閉圖像定理。首先Hahn-Banach延拓定理處理的是線性空間上的泛函問題,它要說明的是如果空間上的泛函足夠多,就可以用泛函來區別空間中任意不同的兩點,更進一步,得到分離性定理。其次共鳴定理或一致有界定理的本質是由算子列的逐點有界性得到一致有界性。這與數學(下轉第71頁)(上接第60頁)分析中函數列的逐點有界但未必一致有界是相悖的,因此在教學中要進行適當的對比。

在泛函分析的教學過程中,對定理證明的分析尤為重要。如何將定理的條件與結論有機地結合起來,找到聯系兩者的紐帶,然后找到證明的入口。對例題的講解也應注意同樣的問題,教材中的舉例往往都是非常經典的問題,例如如何證明一個賦范線性空間的完備性,雖然具有一定技巧,但是其方法都是學生在數學分析、實變函數中使用過的一些方法,因此要讓學生作適當練習,理解掌握這些基本方法。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因此應從多方面出發,難易結合,抽象與直觀聯系,不僅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也能使其感受到數學的嚴謹的美。

基金項目:重慶師范大學博士啟動基金(No.10XLB041)

參考文獻

[1]程其襄,張奠宙等.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基礎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徐宗本.從大學數學走向現代數學.科學出版社,2007.

[3]定桂光.關于《泛函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的試探.高等理科教育,2001(3):8-10.

篇(6)

【關鍵詞】高校數學教育 因材施教 專業知識 專業能力 專業態度 就業指導

中國教育在線12月13日的《2011高招調查報告》顯示,伴隨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生源在2008達到歷史最高的1050萬,2009年開始全面下降,最近3年累計下降了130萬,并呈現出持續下降趨勢,這種態勢將延續至2017年到2020年前后。在高考生源持續下降的情況下,部分高校將因生源枯竭面臨嚴峻生存挑戰。生源危機,給高校帶來了招生的壓力,也增加了高校的競爭意識,打破了傳統的高校高高在上的現象,讓高校為了爭取生源,會對自己的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都進行完善,而要提高競爭力關鍵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培養出的學生是適應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才是學校永遠不會被社會所淘汰的硬道理。

一、提高教育質量,教師是根本基礎

凡人類之所在,必有文明;凡文明之所到,必有教育;數學是所有理工科的學生在大學階段所必修的一門課程。有人說它是一種語言,從它的結構和內容來看,是一種比任何國家的語言都要完善的語言。實際上,數學是語言的語言。通過數學,自然界在論述;通過數學,世界的創造者在表達;通過數學,世界的保護者在講演。數學為其他學科提供了一種嚴密而簡潔的語言,能夠有效地描寫基本結果以及自然現象。丘成桐說:“數學是基本語言,時空語言是幾何,天文的語言是微積分,量子力學要透過算子理論來描述。而波動理論則靠Fourier分析來說明”……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活之迷、日月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痹谖覀兊娜粘I钪?,數學無處不在:像CD機、汽車、計算機……從天氣預報到股票漲落,到處充斥著數學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任何一種技術、儀器沒有了數學都將無法想象。盡管如此,這門學科卻并不是那么受人歡迎。許多人從學生時代起就特別懼怕數學,認為數學枯燥無味、遠離生活,難以理解,不少學生害怕、討厭數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了“習得無助感”,并認為除了考試,數學毫無實際用處。數學教育的不景氣是世界范圍內近幾十年的事情,當然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數學太難,花了很大力氣去學,學了后又覺得不劃算。

如果把學習的過程比作不斷雕琢打磨的加工過程的話,那么大學生就是還未下線的半成品,作為學習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高校教師就是生產一線上的工人師傅。如何把其塑造成優質產品打入市場呢?

1.鉆研學生,因材施教

學生這一群體具有發展的連續性與突變性、發展的階段性與個體差異性等特征,又是由一個個充滿無限發展可能的鮮活生命個體組成的。每個學生都擁有不同的稟賦和個性,在發展來源上有先天、后天之別,在出現程序上有初始、后繼之別,在階段上有共性、個性之別,在內容性質上有自然與社會之別,在載體上有身體、心里之別等。每個學生都是復雜唯一的個體。教師的工作是“一對多”,對學生的認知較為復雜和困難,即便把學生按照是否升本(專科生)或是否考研(本科生)的意愿并參照數學成績的好壞分成不同的教學班進行分層次教學,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學生各學科發展間的不平衡,也會涉及到不同學科上課時的混亂。而且即便是同一分層的學生之間在自身的學習能力、潛力和預備知識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施教即因材施教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收到實效。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對教師來說很難,每個教師可以做的就是不斷接近因材施教的最高境界。無論學生發展存在怎樣的階段性與共性特征,每個教師面臨的學生總是千差萬別、鮮活生動的。教師的工作是“一對多”,對學生的認知較為復雜和困難,只有沉下心來客觀全面地去鉆研自己的學生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從而不斷突破對其認知和駕馭的限度。

2.關注學科前沿,拓展專業知識

教師的任務是把知識的學術形態轉化為教育形態?!敖虒W水平較低的教師照本宣科,把書上的內容重復一遍,抄在黑板上,就算‘教’過了。好的教師,就不只是講推理,更要講道理,把印在書上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態。教育形態的數學知識,散發著數學的巨大魅力。教師通過展示數學的美感,體現數學的價值,揭示數學的本質,感染學生,激勵學生。這,才是美好的教育?!币簿褪钦f,除去一定的教育素養與數學素養外,數學教師還應具備這樣三種特殊能力:(1)善于舉例。教師不僅應當通過適當舉例為學生較好地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提供必要的基礎,在學生求解問題時也應通過適當舉例為他們提供原先不具備的經驗和方法,做一定數量的有代表性的題目是學好數學所必需的。(2)善于提問。這不僅是教學工作啟發性的主要標志,也是數學思維的具體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思維特征提出問題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同時將善于提問和思考的習慣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形成其受用一生的專業態度。(3)善于比較與優化。這可以被看成是由數學思維發展的基本性質直接決定的:“它必須重新組織、重新認識,有時甚至要與以前的知識和思考模式真正決裂。”從而,數學思維的發展也就必然地有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例如,一元函數連續與可導可微間的聯系,多元函數的微積分與一元函數微積分對應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關于一元函數的結論在多元函數上的推廣等等。

當然,以上所有的一切都要求教師自身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正所謂“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教師可以不研究學科知識的前沿,但需要去關注和了解,需要在關注與了解的基礎上,引領自己專業知識的發展,站在更高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關注學科前沿知識對于夯實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整合輸出即提升教師自身的學術意識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避免其因缺乏引領而被僵化,因缺乏聚合而被低端化,因缺乏學術思維而被固化。教師需要對所教學科前沿知識的關注,來保持一種學術思維,養成優良的學術品質,以此不斷突破教師專業知識的權威與發展局限。

3.改革教學方法,提升專業能力

在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素養的基礎上,還要與好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合理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增加課堂信息量,增加數學圖形的動態和直觀演示。數學建模是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最直觀的應用,可把其思想融合到數學主干課程、結合數學建模講解相關例題。比如,講解用微分方程建立的數學模型、線性代數與解析幾何中用矩陣建立的數學模型,概率統計與隨機過程中用統計建立的數學模型等,使數學建模教育在數學主干課程中不斷線。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對選編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利息、股票、利潤、保險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通過建模訓練,可以讓學生

體會到數學中的定義、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從現實世界中經過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數學模型,與現實世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并且可以反過來應用于現實世界解決各類實際問題。

4.發揮自身長處,養成教學風格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特定情境或基于特定靈感的創造,而創造應是基于自身長出的極致發揮。教師獨特而有優秀的教學風格的養成無疑是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歸宿。優秀的教師都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他們的區別只是這種較強的專業能力依附于不同教師所表現出來的教學風格。發揮自身長處,不斷養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是教師不斷突破專業能力轉化與遷移限制的必由之路,俗話說:“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皟炐闶且环N習慣”,最終的成功是依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達到的,從量變上升到質變。

5.安貧樂道,甘于奉獻

如果說教師的專業知識解決的是教師能不能進行教學,教師的專業能力解決的是教師會不會進行教學的話,那么教師的專業態度解決的則是教師愿不愿進行教學。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在教師專業化不斷推進的今天,相比教師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而言,教師專業態度的提升顯得尤為迫切。在這個充滿浮華與誘惑的時代,能夠做到問心無愧是一種難得的境界。教師的陣地在課堂,教師的幸福首先來源于課堂。走進課堂。教師的能量在噴發,學生的潛能被開墾,情感在交流,智慧在碰撞,師生的生命都在躍動;書本里冰冷的文字被激活,文化的生命在傳承,每堂課、每個環節、每次問答,都是創造性勞動,都是教師的幸福之源,我們學習中收獲智慧,在感動中體驗幸福,享受著遠離鉤心斗角、爾虞我詐、物欲橫流的純潔校園帶給的寧靜與安逸。

二、提高教育質量。學生是根本對象

時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如果通過以上的程序,我們的學生已經成長為知識面比較開闊、學習研究能力比較強、愛崗敬業的優秀人才,那么又如何才能使其在社會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并最終找到各自心儀的工作呢?

從就業角度來看,必須把用人單位、社會的需求和評價,及時反饋到學校的招生培養環節。我們的目標是在維持較高就業率的基礎之上,以提高就業質量、提高成才率為主。以指導為主進行職業指導,主要是注重培養能力,培養職業生涯設計的能力。建立一個廣義的服務體系,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結對幫扶關系,老師花一定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學生。當然首先且關鍵的問題就是拓寬學生的思路。在報考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同學中,不少人把自己的就業定位在高校數學老師方面,這也是對專業就業方向定位不準的一個誤區,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聯系數學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及信息、管理、經濟、金融、社會和人文科學的一個重要橋梁,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和借助功能日益強大的計算機,應用數學的研究范圍更加廣闊,包括應用數學的基礎理論、具有廣泛應用可能的數學方法、利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等。同學從這個專業畢業后,可以勝任科研機構、政府機關、企業的相關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工作。更有很多畢業生在大型軟件公司從事編程工作,與計算機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區別并不大。另外。由于此專業的同學數學基礎扎實,繼續攻讀研究生也會有比較寬的選擇方向。

解決了后顧之憂,那么數學便能真正成為不但實際上很美、有內涵美的一門科學,而且看起來也很美、有外在美的一個專業,成為人人爭搶的香餑餑!我想所有的基礎學科都應與時俱進求發展,那么高等教育基礎學科的振興與繁榮便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莫里茲,數學的本性[M].朱建英譯,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篇(7)

[關鍵詞]情報學理論 哲學 哲學

[分類號]G350

1 作為情報學基礎的幾種哲學觀點

情報學的發展史表明,情報學界的研究者一直在不斷地探索適合情報學發展的哲學基礎,從布魯克斯利用波普爾“三個世界”的哲學思想提出有關情報改變人類知識結構的情報學理論開始,陸續出現了許多其他的情報學哲學基礎理論,例如,以庫恩的“科學范式”、“科學革命發展的動態模式”及以托卡拉斯的“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為哲學基礎;以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為哲學基礎;以矛盾論為哲學基礎等等。本文主要探討情報學界認可度較高的三種哲學基礎。

1.1波普爾“三個世界”理論

1983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圖書情報學家布魯克斯在《情報學》雜志上發表“情報學基礎”一文,直接引進了英國哲學家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這是圖書情報學界引入“三個世界”理論的開始。在此之前,1981年羅馬大學圖書館與檔案學院Alfred Serrai教授曾在其著作中指出了“三個世界”理論在圖書情報界應用的可能性。

布魯克斯將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作為情報學的哲學基礎,他認為人們要探索“世界1”,就需要同時探索“世界3”。人們從“世界3”獲得所需知識,并利用這些知識將“世界1”和“世界2”聯系起來,“世界2”作用于“世界1”的結果,記錄下來又成為“世界3”的一部分,整個這一過程就是情報過程,情報就是這種過程中的動態知識。

然而,布魯克斯的情報學觀點在我國并未取得一致的認可。穆安民等認為,波普爾是個多元論者,其“三個世界”理論屬于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不能將其作為情報學的哲學基礎,只有哲學才是情報學真正的哲學基礎。朱奎華指出,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雖然對情報學哲學基礎的研究產生了很大影響,但它作為唯心主義的多元論仍不能成為情報學哲學基礎。楊啟全等人也認為,應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波普爾“三個世界”理論,不能單獨將其作為圖書館學、情報學理論的哲學基礎。靖繼鵬等人也指出,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認為“世界1”、“世界2”、“世界3”三個世界是并存的,并不存在反映與被反映的問題,是一種多元實在論,因此能將其視為情報學的哲學基礎。

國內對其持肯定態度的學者也不在少數,如,嚴怡民教授指出,波普爾提出的“世界3”(客觀知識)這一新范疇,把人類精神產品從以往的精神范疇中劃分出來,視為精神財富而予以強調,是可取的。因為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客觀知識是認識過程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是人類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中間環節。波普爾的客觀知識概念對于加深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和拓寬科學研究領域具有現實意義,他所提出的“三個世界”的相互作用機制,也基本符合宇宙直接運動、發展的客觀規律。謝先江系統分析了波普爾“三個世界”理論對情報學的指導作用,并將其視為情報學哲學的本體。靳娟娟中指出,波普爾三世界理論可作為情報學的本體論基礎。劉植惠教授指出了波普爾“三個世界”理論對情報學學科建設所產生的重大影響。

1.2“四個世界”理論

“四個世界”理論的出現是國內學者從哲學觀點出發,對“三個世界”理論加以批判、繼承的結果。劉植惠和秦鐵輝分別提出了各自的“四個世界”的理論。劉植惠認為在自然物質世界和人類精神世界外,還存在著人工物質世界和精神產品世界,而秦鐵輝將劉植惠的后兩個世界統稱為人工創造物世界,又將語言單獨地作為準人造物世界,這兩種理論都吸收了波普爾在哲學上細分世界層次的獨到之處,試圖為情報學提供一個辯證唯物主義的本體論基礎。嚴怡民教授指出,“四個世界”理論的劃分比“三個世界”的理論更符合的世界觀,但對情報學而言,它們并未提供新的視角和內容。因為它們所繼承的“三個世界”的方法論從根本上不適合人類情報實踐的特點。這種方法試圖為情報學對應的情報實踐尋求一個“實體世界”,而事實上情報實踐并沒有一個獨立的實體領域,圖書館、大眾傳播、教育活動的實體是相互重復交叉的。

1.3信息哲學

20世紀末信息哲學的興起為解決信息社會各種問題提供了哲學基礎,也為情報學帶來了一個建立自身理論基礎的機遇。L.Flofidi分析了信息哲學、圖書情報學、社會認識論之間的關系,指出情報學是應用信息哲學,并強調在哲學和圖書情報學之間存在一種天生的關系,這種關系是社會認識論所不能為圖書情報學提供的。賴茂生教授指出,通過分析圖書情報學的研究方法、層次、研究對象與規模和研究目標,可以得出信息哲學能夠作為圖書情報學的理論基礎的結論。國內學者張福學也指出:“作為應用信息哲學的圖書情報學是一門研究文獻、文獻生命周期與程序、文獻管理技術與設施的學科,它應用信息哲學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方法去解決待定的實踐性問題和現象。同時,圖書情報學所進行的以服務為導向的經驗研究,也有助于信息哲學中基礎研究的開展。國內學者陳憶金認為信息哲學是現代情報學的理論基礎,有利于促進情報學建立起科學的理論體系,為情報學確定整體觀和基本發展方向起到有力的指導作用。

2 哲學對情報理論與研究的指導

2.1對立統一觀點

嚴怡民教授指出,認識情報和情報現象的對立統一關系是使情報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問題的分歧能夠得到廣泛理解和有效融合的基礎,靖繼鵬、馬費成等也指出了情報和情報現象中的對立統一關系,主要體現在:①情報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②情報的主觀性和特殊性;③情報的可能性和現實性。

對立統一關系對于理解情報學具體領域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問題等有著指導意義,例如,在信息檢索領域中,國外學者對信息檢索中的辯證思維、對立統一關系進行了相關研究,對信息檢索領域中存在的一些具有對立統一關系的概念進行了研究,如相關性、查全率和查準率、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以及信息檢索的實證方法和實用方法等。這些研究都證明了對立統一關系在情報學研究中的重要指導意義。

2.2可知論觀點

可知論是指世界上一切客觀體都可以接受科學研究,都可以被人認識的世界觀。在科學研究領域,情報研究本身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揭示規律的方法,在情報領域,沒有什么是不可獲得的。例如,通過獲取競爭對手的市場信息、專利信息、用戶信息等,對其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便可判斷競爭對手的研發方向、經營策

略、產品和技術優勢;通過對國外相關媒體報道的新聞或采訪記錄或其他信息的獲取途徑,獲得國外軍事武器裝備的最新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掌握國外武器裝備情況。再者,利用反求工程,搜集某類產品的技術信息,并對其進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可以掌握該類產品的市場行情和技術發展概況。查先進教授在“情報研究的哲學思考”一文中論述了情報研究與世界的可知性之間的關系。

2.3聯系和發展觀點

從普遍聯系的角度來看,情報研究對象所涉及的內容通常是多因素、多角度、多層面的,情報研究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要從大量搜集來的表面上看來不相關的散亂信息中發現其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系,透過現象看本質。查先進教授對情報研究與事物發展的聯系性進行了詳細介紹。從繼承和發展的角度來看,情報研究追求的是從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跳躍,但這種跳躍又并非無科學道理的,其基本依據是事物發展的繼承性和相似性。正是借助于這種思想,情報研究人員才能觸類旁通,通過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達到類推未來和未知情境的目的。

2.4能動性觀點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是以主體的能動性為前提的,認識主體的能動性主要體現在目的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上。查先進教授論述了情報研究與認識的能動性之間的關系,并進行了舉例介紹。

從目的性來看,情報活動目的是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社會團體或個人用戶提供決策所需要的各種情報信息。從主動性來看,在情報研究過程中,研究對象的發展變化盡管有規律可循,但如果情報研究人員不積極、主動、大膽地揭示它,是不可能認識到的。任何情報并不是等著你來獲取,而是需要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獲取,否則該情報可能喪失它原有的高價值。從創造性來看,情報研究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信息整序和科學抽象勞動,其中的歸納整理、去偽存真、演繹推理、審議評價和預測都融入了情報人員的智慧成果和腦力勞動,情報研究工作是智能化工作,只有創造性人才才能夠勝任。

3 情報學的哲學研究方法

哲學為所有科學提供方法論指導,本文主要以常用的三種哲學研究方法為例展開討論。

3.1歸納法

歸納法或歸納推理,也叫歸納邏輯,是論證的前提,支持結論但不確保結論的推理過程,與演繹法共同構成了哲學中的基本方法之一。歸納,即情報研究將思維擴展到各種新的事物和情報中,從中提煉和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所謂邏輯歸納,即采用邏輯的方法對情報進行分析組合,使分散無序的知識變為有序的知識,對其進行歸納。靖繼鵬、馬費成等等指出,情報科學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由個別到一般、由一般到個別的反復循環和無限發展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歸納法在情報學研究中的應用。莫作欽將情報研究中的邏輯歸納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內容歸納:在文獻調研過程中,把相關類問題,從學科內容的角度加以歸納。把蘊藏在大量文獻中的知識和信息邏輯加以條理化,文獻內容分析就是這種思維方法的一個典型代表。通過內容歸納,發現本學科的研究熱點以及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情報學的跨學科特性強調了對內容歸納方法的需求。

累積歸納:我們所需要的情報不是固定地出現于某一載體或停留在某一時間等待我們發現,而是需要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地挖掘,從中找出對情報研究有用的情報。情報工作的順利完成都是通過對微小數據的收集、分析達到的。

推理歸納:將眾多的、靜態的文獻活化為情報,在掌握現有信息、情報的同時,對其進行充分理解分析,推理出新的、潛在的情報,這就是推理歸納。如我們要研究目前我國情報學的研究現狀,我們不可能直接通過一些綜述或展望類文章進行分析總結,而是需要目前情報學中研究比較多的一些熱點問題、關注比較多的論文、著作人手,探析其受關注的原因,從這些文章或著作中反映的主題或內容,推斷或總結目前我國情報學的研究現狀。

3.2反饋法

反饋法的核心是循環,在哲學中也就是“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的過程,這個過程體現了反饋法的精髓。反饋機制可以說是情報學的一個核心所在,任何情報活動都是一個反饋過程,無論是情報研究還是情報實踐,反饋法都必須加以應用。莫作欽提出將反饋機制作為情報研究的哲學方法,簡要進行了介紹。在情報理論研究中,我們通過反饋法從引文中看情報研究成果的社會運用情況,從已發表的情報研究文獻或報告中發現哪些最適合科研需要等等,反饋法貫穿于情報實踐的整個活動過程中,從用戶情報需求的確定到情報活動的效果或滿意度等,都是反饋法的具體應用。一個完整的情報研究過程需要不斷地反饋不斷地探索,即“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的循環思維過程(見圖1),情報過程的每一階段或步驟都存在著循環、反饋過程,充分體現了反饋法在情報學中的應用。

3.3選擇法

在西方哲學史上,圍繞“選擇”這個哲學命題展開了長期討論,選擇學吸收了西方哲學關于“選擇”討論中的有益部分,運用量子力學、相對論、分子生物學、一般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突變論、協同論、耗散結構論等學科的研究成果,集東方的思辨哲學與西方的實讓哲學于一身,形成了雙向選擇理論。雙向選擇理論在情報中的應用主要是用來分析情報過程中的選擇問題。雙向選擇理論是主客體之間關系的集中體現,它既包括主體性的一面,又有客體性的一面,選擇是主客體的統一;選擇是雙方的,既有主體對客體的正向選擇,又有客體對主體的反向選擇,主客體選擇是相互制約、相互規定的,雙向選擇實現的過程既是客體規律體現的過程,也是主體目的性實現的過程,雙向選擇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統一。在情報研究中,選擇法在情報選擇中的應用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李法運在文獻中系統論述了選擇法在情報選擇中的應用。

情報研究中的情報選擇不只是對信息實體本身的選擇,還應包括傳遞方向(用戶)、傳遞時機和傳遞方式等其他方面的選擇。情報選擇的準確、合理‘虧否,直接關系到情報活動的其他環節,所以,情報選擇過程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各個方面,兼顧到各個環節,雙向選擇理論為之提供了可能。雙向選擇原理是情報選擇的基本依據,在情報過程中,情報機構與用戶的信息需求是這一關系得以建立、維持和發展的前提。

4 情報學理論研究中的幾種哲學理論

4.1認知理論

在20世紀下半葉世界范圍內的情報學范式轉移過程中,布魯克斯將認知理論引入情報學,所提出的“情報認知理論”成為情報學的主流范式,情報認知理論隨即發展起來。

英國的布魯克斯(Brookes,B.C)、加拿大的貝爾金(Belkin,N)、美國的德爾文(Dervin,B)被歐美情報學界公認為情報認知觀的三個杰出代表性人物。布魯克斯“情報認知觀”真正的哲學來源是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他認為,作為一種基本范式,他的“情報認知范式”是超越機構范式和情報運動范式的,但并不排

斥其他范式的科學成分。作為一種范式轉移,他的情報科學認知范式包括四個主要因素:①客觀知識的組織;②數據公開化、方法客觀化;③情報知識是存在于認識空間的超物質的實體;④用新的定量方法研究認識空間。貝爾金的情報認知范式的理論主要是知識非常態理論,他提出,情報是文本結構,情報需求在于解決知識非常態,建立“情報檢索認知溝通模式”,他的理論支撐是現象學和解釋學。德爾文情報認知觀的理論為意義構建理論,提出情報利用是構建的過程,建立“情景一差距一使用三步模式”,其理論支撐為構建主義。

認知觀在情報用戶、文獻分類法、信息檢索等研究領域都有重要意義,情報認知觀的研究及其進一步發展將促進認知主義在情報學中的應用,用來分析情報科學中實際的理論。

4.2后現代主義

后現代主義思潮是盛行于西方的一種綜合性哲學與文化思潮,總體上看,后現代主義的本質特征是反二元論、不確定內在性、反對實質化、去中心和反整體性。

美國情報學家Gemot Wersig提出了后現代科學知識變遷的概念,包括知識的非個人化、知識的可信度、知識的零碎化以及知識的理性化等。由此他認為,情報學要想成為一門學科,應當成為一門后現代科學,即不應當像傳統科學那樣企圖完全了解外在世界的運作,而是以問題為學科導向,并以解決科技引發的問題為發展方向。中國臺灣學者賴鼎銘先生在其著作《資訊科學的思考》中引人后現代社會的概念,他指出,后現代社會對圖書資訊服務的沖擊表現在三個方面:對經典作品的解構、數字化技術對于教育和學習體制的虛擬化沖擊以及數字化技術對圖書資訊服務的質量、可得性和可用性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葉乃靜較系統地論證了后現代社會下圖書資訊服務面臨的新問題及其對策。其核心觀點是,后現代社會的出現,要求圖書館學從傳統精英視角導向轉化為大眾服務導向。

中國大陸學者王知津等率先將后現代主義引入情報學研究中,認為情報學發展所表現出來的非表達特質、不確定性、多元性和去中心化等是后現代主義的典型特征,后現代主義是情報學發展的既成事實。他全面闡述了情報學發展中所表現出來的后現代主義趨勢,指出當前情報學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情報學發展的后現代主義趨勢的體現。情報概念的模糊所凸顯的非表達特質,學科邊界的游移所體現的不確定性,研究對象與領域的不斷變化所體現的去中心化的趨勢,研究內容從實體到信息、智能的過程,實際上是對不同時代的研究目標的解構和重構過程,而擺脫技術至上的傳統也體現了在后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中科技信仰的一種背離和反思。拋開上述問題,情報學現在所具有的跨學科的多元基礎、人文和經濟色彩的逐漸濃重、人工智能、知識管理等領域無一不體現了后現代主義的特色。賴茂生教授在“數字化時代的情報學”一文中批評近年來情報學界存在的自我貶損太多、不愛護學科形象的問題時指出,這些現象都是“后現代主義思潮的一種反映”。俞傳正認為后現代主義階段的科學哲學的新走向――關注語境――必將繼續給情報學的研究和發展帶來更為深刻的影響。季翔等論述了后現代主義思潮對于情報學信息素養教育的影響。

4.3批判現實主義

批判現實主義是對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作為科學哲學和社會理論的批判現實主義,有其獨有的特征,主要包括現實存在的獨立性和社會現實的層次性。

國外結合批判現實主義和情報學進行研究起步較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Hjorland提出的人類信息查尋綜合模型和Bates提出的信息查尋和搜集模型都與批判現實主義觀點相吻合并證實了批判現實主義在人類信息行為研究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Marianne Wikgren指出批判現實主義觀點能夠為跨學科研究領域奠定富有成效的基礎,尤其在用戶研究方面,他在文中系統介紹了批判現實主義如何應用與情報學中的用戶研究。國內學者王知津等人率先將批判現實主義理論引入到情報學研究中,從批判現實主義與情報學的淵源談起,論述了跨學科研究中的批判現實主義方法,研究了批判現實主義的主要特征,如層次性社會現實、語境化的重要性、環境和活動者之間能動關系等在信息行為研究中的應用,并對批判現實主義視角下的情報學研究進行了展望,指出了批判現實主義在情報學的意義所在。作為現實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批判現實主義對許多實證研究影響很大,而且在跨學科研究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它的這些特性都足以引起情報學界的關注。

4.4設計學

設計科學又稱為設計方法論或設計哲學,設計體現了藝術性和功能性的統一。

國內學者王爍、武夷山等率先從設計學的視角研究情報學,從理論基礎、研究流程和任務特點三個方面探討了從設計學視角看情報研究的可能性,指出不管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情報學與設計學存在著諸多的聯系和交叉,從設計學視角看情報研究會對豐富情報研究方法起到一定的啟發作用。2005年普賴斯獎得主Howard D.White所提出的情報博采學將人定義為一束興趣和問題,情報提要學將文獻定義為一束對人之興趣的滿足和對問題的解答。所謂情報科學的任務就是實現這兩者之間的適配。由此可見,如果將情報學的任務看成一種工程,那么情報研究就有理由借鑒工程設計的理念了。澳大利亞Edit Cow-an大學的博士后T.Love提出了設計理論“元理論”機構,并參考了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認為任何設計理論都必須與物質世界和主觀世界保持一致。

4.5闡釋學

闡釋學是一門對意義的理解和解釋的理論和哲學,闡釋學研究的焦點是傳播、語言、知識的理解和解釋,這同樣也是情報學關注的現象。闡釋學研究的目的是確認一個詞、文本的真正意義,揭示其普遍規律,情報學同樣關注記錄知識的傳播。所以有學者將闡釋學視為情報學研究的基礎,是指導情報學研究的元理論。

20世紀80年代末期,闡釋學進人情報學研究的視野,歐洲幾位專家掀起了闡釋學在情報學中的應用熱潮。1986年,Winograd和Flores率先提出采用以人為主的闡釋學方法來設計信息系統。20世紀90年代之后,在“圖書館學與情報科學理念”國際研討會上,Hoel、CapulTO、CorneliuS和Brier分別就情報科學的闡釋學研究方向進行了論述,提出可將闡釋學應用于信息分析、信息組織及信息檢索等方面。1992年,在丹麥舉行的國際圖書情報科學學術研討會上,闡釋學和行為科學在情報科學與圖書館學中的影響和作用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成為繼認知科學之后的情報科學又一研究取向。

周慶山教授指出,情報交流活動的基本原理是交流與闡釋原理,對文本信息的交流和受眾接受與闡釋活動的辯證統一認識,是對情報交流從現象到本質、從個別到系統的整體規律的把握,并以此建立起情報交流研究的新“范式”。

5 展望

一直以來,國外情報學者都非常重視哲學在情報學中的應用,不斷引入一些新的哲學視角來研究情報學中的具體問題,同時關注情報學的哲學基礎,從哲學角度來研究情報學的發展。隨著國外這方面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擴展,國內學者也逐漸開始關注情報學中的哲學問題,本文在對情報學的哲學研究進行梳理、總結的過程中發現,國內學者雖然進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但尚不系統,學者之間的研究聯系性不強。筆者認為,國內在從哲學視角研究情報學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兩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无码人妻精一区二区三区|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18禁美女裸体无遮挡网站|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美女裸体十八禁免费网站 |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久久|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www国产精品内射熟女|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国色天香| 亚洲黑人巨大videos|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男男啪啪激烈高潮cc漫画免费|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 国产又爽又粗又猛的视频|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 一个人看的www片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最新75| 丰满少妇被猛男猛烈进入久久 |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真实老熟女无套内射| 国产zzjjzzjj视频全免费|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香蕉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老妇女|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