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5 15:29: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進出口貿易活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零關稅 進出口貿易 貿易壁壘
“零關稅”是指進出口商品在經過一國關境時海關不向進出口國征收關稅的政策。隨著零關稅的逐步實施,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整體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但是,伴隨進出口貿易活動的增加,進出口貿易過程中的摩擦也不斷增加,這也給經濟貿易的宏觀調控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因此,不斷擴大進出口并對其結構進行優化和合理配置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內容。本文針對關稅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零關稅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帶來的變化,并在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進行展望。
零關稅背景下我國進出口貿易現狀
從世界經濟整體發展的角度來看,科技的進步與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全球各個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貿易、投資和國際資本流動等,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發展趨勢益發鮮明。
我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就不斷降低對外進出口關稅,降低貿易壁壘,開放國內市場。經過連續四年的大幅度降稅,我國已經履行了絕大部分入世承諾的降稅義務。從2006年1月1日起我國進一步降低100多個稅目的進口關稅,涉及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產品,至今共降低了9000種商品的關稅稅率。其中,和東盟六國的一軌正常產品和二軌正常產品的關稅分別在2010年1月1日和2012年1月1日降為零,并實質性開放服務貿易市場。東盟新成員的一軌正常產品和二軌正常產品的關稅將在2015年1月1日和2018年1月1日取消。
在此形勢下,我國進出口貿易發展迅猛。2011年我國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3.6萬億美元,增幅超過20%。盡管國外需求減弱,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速度預計2012全年進出口額仍將在4.2萬億至4.32萬億美元之間,增幅在14%至17.5%之間。不斷增長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使我國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第二大進出口貿易大國。
我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的GDP增長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外貿出口帶動而實現的。①這反映我國的國民經濟增長對外依賴程度不斷提高,也是我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地位上升的表現,但另一方面又給我國的經濟發展敲響了警鐘。由于過分依賴于外國經濟的發展,一旦其他國家出現任何經濟危機,產生的“蝴蝶效應”很有可能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因此也造成了目前我國對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動蕩異常敏感。
零關稅背景下我國進出口貿易所面臨的問題
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進出口貿易的增長有效促進了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對我國內部經濟局面的穩定性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另一方面,進出口貿易對我國的國民經濟有著潛在的不利因素,一旦其他國家在經濟發展上出現任何問題,進出口貿易活動頻繁、自身經濟的發展過多依賴于進出口貿易增長的國家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目前,我國進出口貿易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進出口貿易增長速度趨緩,個別行業出現衰退趨勢。從2007年5月爆發次貸危機以來,我國的出口貿易額增速在2007年第3季度開始下滑,進出口總值也從2008年的增長18%下降至2009年的5%,雖然2011年的貿易增長額達到了22.5%,但總體發展前景還是比較嚴峻。當中受沖擊最為嚴重的是紡織與成衣產品。由于出口總額的明顯減少,許多外貿紡織企業也因此受到不小的沖擊,有的甚至因開工不足而倒閉。
其次,貿易保護主義的重新抬頭使我國產品遭遇的反傾銷案件急劇增加。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目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紛紛采取了貿易保護主義舉措來保護本國某些行業的發展,以避免其他國家對本國的沖擊。部分發達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經濟發展及某些特定行業的增長,或是對我國出口產品的標準提出更為苛刻的要求,或是增收反傾銷稅,限制我國產品的出口。例如,美國政府對中國輪胎征稅,進而抬高中國產品進入其本土市場的門檻。這些行為都使我國進出口貿易中的企業產品出口面臨著更加艱難的局面。②
最后,多種商品進口關稅持續降低,勢必造成大量進出口商品的進入,國內相關產業必然會受到損害,最終也會造成這些進口商品形成壟斷,進而使價格提高。以制鞋業為例,零關稅使進口鞋價格下降,從而引發國外鞋類產品涌入中國市場,在品牌及價格等方面對中國的制鞋企業形成挑戰,并且國際知名的品牌對國內正在發展的品牌形成的沖擊會更大。
零關稅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積極影響
入世以來,我國不斷下調關稅稅率和打開關稅壁壘,進出口貿易展更為暢通。零關稅政策使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活動呈現出可喜的發展勢頭。
一是整體規模及發展速度都在不斷增長,且增幅也在不斷上升。2011年我國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3.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2.5%。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國也不斷地推出相應政策,調整進出口貿易活動,以應對日新月異的國際市場變化。
二是形成一個比較理想的進出口貿易環境。優良的貿易環境為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奠定了堅實基礎,也使出口貿易環境得到優化,對市場的國際化、進出口產品結構的調整及產品發展的多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相對于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目前憑借零關稅貿易措施,進出口貿易活動由起初的單一性向多元化進一步發展,趨勢鮮明。
三是關稅對一國進出口貿易具有調節作用。進口關稅降低,可以減少進口商品的成本,使進口商品的價格適當降低,從而可以在一定時期內改善人民生活。2006年,我國降低了一百多種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產品的進口關稅,使國民得到實惠。
四是政府通過對貿易分類管理的不斷強化來構建一個“零關稅”的國際貿易環境。這改變了傳統上外資企業和國內本土企業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可以起到吸引外資企業的投資及入駐,帶動國內本土企業的發展,在提升國內市場整體實力的同時帶動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與優化,由此也帶動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五是零關稅政策的實施強化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這使我國能夠更加充分地與世界經濟接軌,從整體上促進了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并與進出口貿易活動形成良性互動。
基于零關稅對進出口貿易的未來展望
零關稅的貿易政策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然而,零關稅措施的施行,有利也有弊。
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能源資源行業。零關稅貿易政策給能源市場帶來極大沖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某些外國企業利用資源獨占來形成壟斷,肆意抬高價格,國際能源價格的上漲將通過傳遞效應影響我國的國內物價,進而對我國國民經濟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這應引起相關部門注意,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長效運行的貿易協調機制, 及時磋商解決好經貿合作中出現的問題。③
其次,零關稅的貿易政策對我國高新技術進出口戰略的完善與優化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零稅率可以吸引一些特殊的外國企業,這些企業原本不愿意轉讓的核心技術,但是通過雙方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高新技術限制的枷鎖。
此外,零稅率貿易政策對一般貿易的發展也有積極影響。零關稅措施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國內產業貿易的結構優化和質量提升,減少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在貿易結構中所占的比重。在市場能夠充分發揮其調節功能的前提下,不斷鼓勵與支持國內企業進行相關先進技術與高新設備的研發與生產,通過設備更新不斷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將促進國外先進管理理念及方法的引進,進一步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長足發展。
(作者為海南大學管理學院校外碩士生導師,高級經濟師)
注釋
①胡紹山:“ 零關稅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中國商貿》,2012年第8期。
進出口貿易風險的主導因素已變更,由過去的自然風險主要轉化為人為風險。隨著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對進出口貿易的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政策變動;信用風險;風險防范
1 進出口風險的類別
1.1 進出口海上運輸風險
1.1.1惡劣的自然環境風險
在海上進行運輸的時候,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自然災害風險,最常見有海上暴風雨、大霧、臺風、雷電、海嘯、地震、火山爆發等;意外事故則主要包括船舶擱淺、碰撞、沉沒、失蹤等。這些自然災害和突發事故都是進出口貿易在海上運輸途中可能會遇到的。
1.1.2海盜風險
隨著國際格局的動蕩以及局部地區沖突的加劇,很多貧窮國家的一些不法分子就趁機進行海上劫掠活動,近幾年比較猖獗如索馬里海盜,海盜通過對商船的劫持進行相應的要挾,損害進出口貿易商的利益、威脅進出口貿易人員的人身安全,因此對國際貿易造成極大的阻礙。
1.2 國內外政局動蕩、政策變動風險
1.2.1政局動蕩風險
很多大規模的海外投資,可能會牽扯到政局動蕩的風險。近年來許多國家都出現政局動蕩的現象,如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也門、中東中亞等一些國家。許多海外企業因此而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所以在進出口貿易中一定要注意當前的國際政局及其發展形勢。
1.2.2政策變動
一些國家為了能夠在進出口貿易中取得主動有利的地位,就對國內的進出口貿易政策進行相應的調整。最常見的政策變動就是一些國家采取的貿易壁壘,技術壁壘、綠色壁壘及其他非關稅壁壘;一些國家為了獎出限入,出臺比如加大外資企業的稅收、提高國內設立國外企業的標準等政策。
1.3 金融風險
進出口貿易還要考慮金融風險,一國爆發金融危機既涉及到國內因素,也有國際環境的影響。其中包括市場機制和市民社會本身存有的金融隱患,國家和政府的干預也會誘發金融隱患。如果爆發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政府過多過濫地干預無法有效地將其預防或是化解,反而會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爆發起到加劇和推動的作用,腐敗行政、黑箱行政、低效行政本身就是金融隱患。
1.4 客戶風險
進出口貿易業務整個流程繁瑣、復雜,其中包括業務的商討、合同的簽訂、貨物的交接、費用結算等,風險的發生率也會相應提高,它既可能發生于業務流程鏈之外,也可能存在于業務流程鏈之中。其中主要有以下幾種風險可能發生。
1.4.1合同風險
在進出口貿易中,貿易合同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它影響全局的發展,貫穿于整個進出口業務的過程中,涉及的范圍也很廣泛。
1.4.2市場風險
使外貿企業受損失的另一種風險是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會受到各國地理環境、人文因素、時事政治和經濟多種因素的影響。
1.4.3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既包括合同項下的信用風險,也包括結算時因銀行信用及商業信用造成的風險。
2 應對進出口風險的主要措施
2.1 提高進出口貿易風險防范意識
要想在進出口貿易中更好的避免上述的各種風險,首先是要從進出口從業人員身上入手,提高從業人員的進出口貿易風險防范意、識風險管理能力等。進出口貿易工作人員需要對國際貿易專業知識、進出口貿易的各個環節熟練掌握,提高風險分析、風險提取等業務素質。
2.2 審慎研究合同的簽訂與執行,規避合同風險
在進出口貿易中合同風險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作為雙方的合同簽訂人員,一定要認真的審核合同的先關規定,不要在任何一個不明確的條件下簽訂合同,要認真的理清合同的任何一個規定所代表的意思,盡量避免因合同的模糊和漏洞而給對方以欺詐的可能。
2.3 建立自己的信息情報系統,降低市場風險
現代社會網絡發達,各類信息可借助于網絡快速、便捷獲取,但是網絡信息渠道多變、種類繁多,有關信息的權威性、時效性并非完全可信,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有可能導致外貿企業做出錯誤的決策。企業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情報系統,時刻關注與此相關的時事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動向,以及消費者增加的新需求和產品的供需狀況,對這些情況加以調查、研究,預測可能導致的風險事件,讓企業能盡早展開套期保值等業務來中和市場風險。
2.4 完善信用管理體系,弱化信用風險
通過逐步的建立規范的企業內部的管理以及企業外部相關客戶的規范來減少因為規范不合格而遭受的欺詐導致損失的行為。在世界的進出口貿易中我們會遇到形形的貿易企業,但是要想在貿易中起的勝利,首先就要有個規范的操作來取得好的客戶,有個規范的內部操作能夠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整個操作過程沒有漏洞。外貿企業可根據具體貿易業務情況來降低信用部門造成的收匯風險,其中包括出口信用、出口保理業務、銀行保兌業務等方式。
2.5 及時投保,防范運輸風險
可以通過對于風險的預測和在運輸船上做必要的風險防范,對于運輸船只和運輸的貨物進行相應的保險投保是最重要的。在進出口貿易中,運輸貨物多數有以下幾個特征:運輸程序復雜、環節眾多、運輸路途遠、運輸時間長,在貨物運輸的過程中風險事件發生頻率較高。因此,在這一過程中運輸貨物的投保問題一定要得到重視,及時做出決策。如果保險由進口方負責,那么出口方應將貨物裝運時間告知進口方。如果出口方被委托投保,那么進出口雙方應盡早溝通,將投保的險種、范圍、費用等問題確定下來,避免發生風險事件后兩方推卸責任。
3 結論
由于世事瞬息萬變,我們不可能預測到所有未知的事情,所以我國企業在進出口貿易方面要高度警惕,做好應急方案,防止非關稅壁壘引發貿易風險。企業要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有關商品的標準注意觀察和研究,并對自己的產品質量加以提高,看準時機避開灰色壁壘風險,使出口貿易順利進行。此外,進出口貿易離不開時事政治與經濟的影響,企業需密切關注各方面動向,及時做好防范工作。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進出口貿易企業對于各種風險的了解、預測以及防范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李靜.外貿企業如何防范出口業務中的風險[J].經濟視角(B版),2005,(07).
[2]毛小明.淺論我國中小企業對國際貿易風險的防范與規避[J].企業經濟,2007,(08).
[3]陳金姝.淺談出口業務的風險防范和控制[J].對外經貿財會,2007,(12).
[4]高偉光.試論國際貿易國家性風險及防范對策[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7,(03).
關鍵詞: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
隨著國門的打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發展眼光放到了國外,紛紛開展進出口貿易。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 進出口貿易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然而在進出口貿易中,對產品的要求非常嚴格。對于化工產品,它屬于危險性產品,處理不當,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就我國化工行業而言,在技術、規模、經營管理等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也就決定了化工產品進出口貿易中處于劣勢地位。而我國化工行業要想發展進出口業務,在進出口貿易中獲得更好的效益,就必須做好進出口戰略規劃工作,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作為指導,從而推動進出口業務的更好發展。
一、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現狀
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后,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了,通過世界貿易組織這個平臺,我國化工行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化工行業進出口貿易保持良好的勢頭,全年,化工行業進口1864.8億美元,同比增長0.6%,出口1621億美元,同比增長11.1%,其中,有機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分別進口553億美元和723.6億美元,合計占化工進口的68.5%;橡膠制品出口523億美元,增長9.2%,占化工出口的32.2%。化肥實物出口2959.4萬噸,增長52.4%;農藥出口116.1萬噸,增長6%。雖然我國化工進出口業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如質量問題、節能效果以及科技含量等。我國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而化工行業要想更好地發展進出口貿易,就必須認識到當前化工行業發展進出口業務中存在的困境,加大技術的投入,研發高質量、節能環保的化工產品,從而在出口貿易中脫穎而出。
二、制約化工產品進出口業務的因素
(一)科技因素
在進出口貿易中,產品致勝的關鍵因素就是科技,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其在進出口競爭中處于一定的優勢地位,然而就我國當前化工產品來看,產品的科技含量還不夠高,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受科技水平的制約,我國化工產品在進出口貿易競爭中就處于一定地劣勢,難以獲得好的經濟效益。
(二)質量因素
對于產品而言,高質量的產品自然受到廣大消費者、客戶、商家的歡迎;反之,質量差的產品就會失去市場地位。然而在這個以利益為核心價值觀的社會里,許多企業盲目的追求量,追求利潤,對生產了一些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對于化工行業而言,在發展進出口業務中出現了這些不合格的化工產品,就會對企業的名譽造成損失,使得企業失去市場,嚴重的還會面臨著倒閉的風險。
三、世界貿易環境對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影響
(一)全球經濟一體化對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影響
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下,世界各國先進的技術、經營理念逐漸進入到我國,使得我國化工產品生產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化工產品科技含量不斷增加。同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 資金的流入,跨國公司的直接投入活動和本國產業機構的改造,使得我國出口商品結構逐漸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也在不斷上升。但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使得我國化工產品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大,稍有不慎,就會被市場給淘汰。
(二)世界貿易組織給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影響
世界貿易組織是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它取代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主要職責就是防止貿易保護主義的出現,保證貿易組織各國之間公平、公正、公開的進行貿易往來。世界貿易組織通過規定各成員政府所應承擔的主要契約義務,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動能夠在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中進行,促進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貿易量的增長。但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我國化工行業在進出口貿易長期處于逆差的行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化工行業處于利好的地位。同時,世界貿易組織逐步削減進口關稅,進口將大幅度增加,對國內化工產品帶來一定的沖擊。
四、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措施
(一)加快對外開放,加強對外聯系和交流
對外開放是一個偉大的戰略決策, 對外開發使得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緊密。為了促進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發展,國家就應當加快對外開放,加強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尤其是貿易伙伴的合作與交流,從而促使我們根據國際市場決定分工,揚長避短,學習他人的經驗,少走彎路,從而促進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更好發展。例如,我國可溶性鉀鹽資源有限,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投入較大的成本,通過對外開發,可以讓我們充分利用國家市場的鉀鹽資源,進而減少成本。
(二)堅持走可持續發展戰略
化工產品的危害性較大,尤其是對環境的危害。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下,保護環境是我國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中,應當注重環境保護,在產品生產中,要全面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優化生產工藝,減少環境的破壞,從而促進我國化工行業的更好發展。
(三)制定科技戰略
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技水平還比較低,化工產品科技含量偏低,在競爭中往往就會處于不利地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誰掌握了先進的科技,誰就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獲得更好地發展。故此,在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中,應當重視科技,要制定科技戰略,一方面要加大自主科技的研究和創新,不斷優化化工產品生產工藝,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外聯系,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科技,產品生產工藝,從而促進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發展。
(四)協調產業結構發展
為了促進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發展,對我國化工行業的產業機構進行調整十分必要。對產業機構進行重組和優化,可以更好地優化生產工藝,生產出高質量的化工產品,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首先要強化核心優勢業務,精簡無競爭力或者盈利較差的非核心業務,加大重組和改造傳統工業的力度。其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著眼于市場,建立具有市場前景的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發展配套產業,促進產業鏈整體轉移,營造局部優勢,壯大優勢產業群,形成產業鏈。
(五)加強產品質量管理
質量問題的產生歸源于質量監管工作的不到位,一旦這些有質量問題的產品銷往市場,就會引起巨大的負面效應和損失。故此,在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中,針對化工產品,要強化質量監管。化工企業要對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全面的加工,對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檢查,確保質量過關;相關部門也要發揮自己的職責,對化工產品的質量進行監管,對那些不合格、不規范的生產工藝、行為要進行嚴厲的懲處和打擊,從而提高產品質量,促進化工產品進出口的更好發展。
五、結語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以及對外開放的實施,進出口貿易活動也越來越頻繁,國門的打開給我國化工長夜既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面對機遇,我們要善于把握,面對挑戰,我們要勇于接受,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國際貿易環境來制定科學、合理的進出口戰略,從而促進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譚超.中國化工產品進出口戰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0.
[2]沈根榮.進出口戰略聯盟――入世后我國國有外貿企業競爭戰略探討[J].國際商務研究,2000(06).
[3]趙亮.歐盟REACH指令對我國化工產品進出口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0(18).
[4]劉國林.2014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出口貿易分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15(03).
[5]劉國林.2013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出口貿易分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經濟分析,2014(03).
關鍵詞:進出口貿易;國內生產總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Eviews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基于計量經濟模型的我國進出口貿易定量分析
收錄日期:2016年12月22日
一、引言
當前,全球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之中,依然處于經濟危機陰影之下,總體持續下滑趨于穩定,情勢依舊不明朗,世界經濟面臨重大挑戰,反全球化趨勢漸漲。世界經濟復蘇能力就目前而言較弱,政府債務尤其嚴重,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欠熱,新興產業發展前景不樂觀,收入分配不均,投資增速削弱,經濟貿易大環境不穩定。隨著經濟復蘇,美國勞動力市場恢復明顯,貨幣寬松量化政策終結,加息帶來的外溢效益助長全球金融市場利率,可能引起新一輪金融市場波動。失業率提高,工業化進程加大,多邊貿易體制嚴重受挫。
國內經濟面臨增速滯緩,房地產去庫存情況不容樂觀,進出口總量下跌,但對外貿易情況有所進益,總體呈穩中上升態勢,發展走向新常態。2001年我國加入WTO,從這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得到了飛速提升,其相關依存度也越來越高,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也越發重要。
進出口貿易總額作為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的重要指標,基于我國進出口貿易在放眼國民經濟領域之中占據了不容小覷的地位,研究進出口貿易對于整體國內經濟的宏觀平衡和動態增長的把握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二、進出口貿易模型設定
本文根據中國經濟信息網的宏觀統計數據資料,收集我國2000~2012年各年份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數據。利用單方程線性計量經濟模型對我國及出口貿易情況做出定量分析。(表1)
(一)指標假設。Y:進出口貿易總額(億元);X1:國內生產總值(億元);X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2000年=100)。
(二)模型建立。y=β1X1+β2X2+μ,模型中μ代表隨機誤差項。
三、進出口貿易參數估計和統計檢驗
(一)參數估計。假設模型中的隨機誤差項滿足單方程計量模型的1~5項所有基本假設,由普通最小二乘估計(OLS法),利用Eviews軟件得出結果。(表2)
y=-469240+0.047995X1+5245.841X2+μ
由上述分析可得,進出口貿易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存在著近似的線性關系,可以利用上面得到的模型對進出口貿易總額進行相關的預測。國內生產總值每增加1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就增加0.047995個單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每增加1個百分點,進出口貿易總額就增加5,245.841單位。
(二)統計檢驗結果如下:(1)擬合優度檢驗:R2=0.938901,擬合優度比較高;(2)方程顯著性檢驗:F~Fa(k,n-k-1),方程顯著性好;(3)變量顯著性檢驗:在顯著性水平a=0.05時,由表2可知,變量不顯著,小概率p大于顯著性a。
(三)計量經濟學檢驗
1、異方差性檢驗:本文采用White檢驗,采用White交叉項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表3)
因為伴隨概率p=0.369115,故認為模型無異方差性。
2、自相關性檢驗:本文采用DW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表4)由表4中DW檢驗結果可知,模型不存在自相關性。
3、多重共線性檢驗:R2=0.990069,VIF
我國應該適當調節相關產業經濟結構,把握機會,逐漸削弱貿易經濟成本和增加高附加值貿易產品出口率,為調節穩固市場經濟,大力發揮貨幣與財政政策的積極作用,使得我國經濟能夠在國際市場的風雨中平穩快速發展。
四、進出口貿易模型的不足和展望
(一)模型的不足。本文采用的是最基礎的線性回歸方法,構造的模型較為簡單,考慮的各類影響因素可能會不夠完善,也許存在一定的偏差。對于出現的這一系列問題,針對經濟研究對象提出的模型筆者認為可以進一步加以拓展,比如考慮非線性的回歸模型進行擬合,對于影響因素可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等多角度進行探索。
(二)進出口貿易發展建議
1、進出口貿易發展需要進出口企業積極配合引導,盡快調整其多方面經營方法理念,針對國外的中高端市場,提高企業技術研究開發技能,降低產品經濟成本,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盡可能配合地方情況利用各企業的自身優勢。
2、改良商品出口內部結構體制,加快完成出口商品從粗制造、低附加值商品為主到精制造、高附加值商品為主的轉變,提升其非價格市場競爭能力,提升貿易加工的普遍增值率。
3、拓展發揚各大自主品牌,更深層次優化提高出口產品的結構,加大改變改良出口盈利模式的力度,以高附加值、高產高質的產品優勢迅速搶占登陸國際市場。
4、認真處理與各大國的經貿往來,向外拓寬我國經濟的發展領域。美國、日本、歐洲、俄國、東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貿易合作伙伴,不僅僅是國際貿易大國。促進和多方大國及各地區的貿易合作關系更高更好地發展,這是我國對外經貿的一大重頭戲。
5、努力發展促進與各區域間經濟產業合作和多邊經貿協作關系,創建促成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情況的全球范圍下的自由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區域間經濟合作,并加合國組織等多方國際經貿活動,以加強我國在聯合國等多邊機構中的有力作用。
6、加快推動發展區域間經濟產業合作和多邊經貿協作關系,重點在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服務業出口產業發展。
五、結語
貿易占很大比重的當代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多邊貿易關系都產生重大影響。2016年底我國進口較大幅度增加,表明不僅海外需求上升,并且國內需求也在加速增長,這些都顯示中國內需堅實回暖。對于國內相關經濟政策實施和產業結構改革致使需求走強,拉動進口回升是必然現象。特別是針對民營企業的政策措施使得進出口向好。總的來說,宏觀政策應該繼續向進出口發力。我們應該把握和利用進出口貿易的多方影響因素以及宏觀層面的條件控制,深刻認識和把握進出口多邊貿易的發展特征和走勢。我們要辨證地對待我國當下所面對的國際經濟貿易環境,不僅要認識到機遇中蘊藏的挑戰,還要把握住挑戰中隱藏的機遇。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一個國家經濟要發展應該要開放和自由,同時充分利用每個國家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及國內國外兩種資源。所以,對于當下的我國經濟,應當倡導自由進出口貿易,繼續積極推動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綜合利用經濟貿易有利條件,實現“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2016~2020年維持6.5%年增長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在開放的貿易經濟條件下,我國的經濟與各國多邊經濟貿易有著密切關聯,各經濟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各國應該積極調控國內外經貿環境,經濟與貨幣政策和國情環境相適應,確立正確的改革方向,加強周邊經濟往來,實踐和改進貿易經濟措施,大力宣傳貿易監管政策法規,降低金融危機發生概率,促成世界貿易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白冰.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經理人,2006.21.
【關鍵詞】進出口貿易;碳排放;廣東省
1.引言
近些年來,由于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對于能源的消費迅猛增加,由此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日漸嚴重。為了整個地球的未來,國際社會先后召開了“里約會議”、“京都會議”、“哥本哈根會議”等多次全球性氣候會議,簽訂了《京都議定書》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議書,力圖找出協調世界各國經濟增長、能源消費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利益平衡點。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長以及國際貿易量的迅速擴大導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急劇增加。如何協調經濟增長以及二氧化碳排放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已經成為我國政策當局面臨的重大挑戰。中國是進出口貿易大國,大規模的進出口貿易一方面為我國創造了巨大的經濟產值和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大量的能源資源消費和碳排放,給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在如今中國被譽為新“世界工廠”的情況下,進出口貿易對二氧化碳排放的影響如何、關系怎樣,也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2.文獻綜述
在有關經濟增長與二氧化碳排放的關系問題上,現有的研究集中點都在考察經濟增長與二氧化碳排放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的倒U型關系曲線上,以期檢驗“環境的庫茲涅茲曲線假說”(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是否成立。“EKC假說”是指,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隨著經濟的增長,環境質量的惡化程度就會逐漸加深,而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搞得以后,環境的惡化程度就會開始隨著經濟的增長而減弱。貿易會影響庫茲涅茲曲線的斜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庫茲涅茲曲線也反映了對外貿易與環境質量之間的關系。
我國對環境庫茲涅茲曲線的研究起步較晚。范金和胡漢輝(2002)對EKC運行機理進行了數學證明,并建立了中國城市EKC。吳玉萍等(2002)、楊凱等(2003)、陳華文等(2004)、高振寧等(2004)和高蓓蕾(2009)分別考察了北京、上海和江蘇等省市環境污染與經濟增長的EKC關系,李飛等(2009)則運用全國30個省級數據驗證EKC關系。任力等(2011)將我國分為東、中、西三大區域,分區域研究了對外貿易密度、人均收入與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間的關系。
本文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做出幾點改進:第一,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區域之間的進出口貿易量和環境質量差異較大,并不適宜將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而廣東省作為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大省,同時也是碳排放量的大省,更加適合用來分析二者的關系。第二,由于我國統計年鑒中沒有提供明確的碳排放數據,所以本文計算出廣東省的碳排放量,以克服以往沒有單列碳排放量的問題。
3.數據分析
3.1 廣東省碳排放總量的計算
本文的數據主要來源于1990-2010年《廣東省統計年鑒》中廣東省歷年的原煤、原油以及天然氣的消費量,并且這些數據都已經折算成標準煤。具體的碳排放量公式為:
其中,C為碳排放總量,為第i種能源的碳排放量,為第i種能源的一次能源消費量,為第i類能源的碳排放系數,的取值見表1。
表1 各類能源的碳排放系數①
項目 原煤 原油 天然氣
(噸碳/萬噸標準煤) 0.7559 0.5857 0.4483
由表1及廣東省統計年鑒可計算出1990年-2010年碳排放量和進出口總額的相關數據②。
3.2 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以及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由于兩變量屬于時間序列數據,所以對它們進行單位根檢驗。ADF單位根檢驗的結果顯示,二者滿足一階平穩條件。用Johansen檢驗法對其進行協整檢驗,結果也顯示它們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二者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最后,本文進一步運用格蘭杰因果檢驗來確定兩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③。由于樣本數據小于30個,格蘭杰檢驗容易出現低估,所以本文采用較高的顯著水平系數0.2。結果顯示,進出口從滯后4期開始對碳排放產生顯著影響,而碳排放對進出口貿易始終沒有影響。滯后多期的原因可能是從生產到出口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較長時間,這種影響在當期甚至近期都不可能得到全部的反應。
4.進出口與碳排放關系的模型估計
4.1 模型的構建
關于EKC的研究,國際上常用二次多項式和三次多項式(可以包括常數項或時間項)這兩種形式做簡化研究,根據二次式或三次式中各系數的大小推斷出EKC的形狀。由于進出口對碳排放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因此本文將分別基于二次多項式和三次多項式構造兩個進出口與碳排放關系的方程,以考察進出口對碳排放的影響。
基于二次多項式的方程為:
基于三次多項式的方程為:
其中,代表碳排放量,代表進出口額,代表影響碳排放量的其他控制變量。由于技術進步會使得舊的技術為清潔技術所替代,從而減少碳排放量,因此,本文選擇了科技投入與進步作為控制變量,并估計它與碳排放的關系是負相關。由于數據的可得性,我們選擇廣東省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總額(用ky表示)來間接衡量科技進步對碳排放的影響。
4.2 估計結果
模型估計結果如表2和表3:
表2 估計結果(基于二次曲線)④
lnexim lnexim^2 lnky
-2.5274 0.1048 0.0490
(-5.4702) (6.2369) (0.9180)
調整后的 0.9788
表3 估計結果(基于三次曲線)
lnexim lnexim^2 lnexim^3 lnky
38.6781 -2.8742 0.0713 0.1451
(2.9480) (-3.0310) (3.1020) (2.7383)
調整后的 0.9861
表2中,該方程,即進出口量與碳排放之間呈現正“U”型曲線,說明隨著進出口量的增加,碳排量也會持續增加;表3中,,即進出口量與碳排放量之間呈現“N”型曲線,且系數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顯著性檢驗。“N”型曲線反映出碳排放隨著進出口量的增長先惡化——然后得到改善——最后又進一步加劇惡化的關系。從擬合優度來看,三次曲線方程的擬合優度也更佳。因此,基于三次多項式的方程模型相較于基于二次多項式的方程模型更為合理。但在兩個方程中,科研經費對碳排放的影響都不顯著,說明二者之間不存在二次曲線關系以及三次曲線關系。
5.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得到以下結論與相關政策建議:
第一,碳排放量與進出口總額呈現正“N”型的特征。這說明隨著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溫室氣體的排放在一段時間的減少之后,又趨于上升,這與廣東省在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發展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對環境保護與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不(下轉第144頁)(上接第111頁)夠重視是密切相關的。另外,廣東省經濟發達,國際加工代工產業繁榮,但資源匱乏,也會使得生態系統超負荷運轉。
第二,科研活動經費的使用對碳排放量沒有顯著影響。廣東省大多數對外貿易都屬于外包加工代工業務,處于產業鏈環境污染嚴重以及碳排放量較大的下游。這類企業通常在生產過程中缺乏資源與環境保護意識,對環保以及控制碳排放問題投入的科研力度及經費有限。另外,對于碳排放治理與環境保護的科研活動并不是全部科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只是總科研經費的很小一部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廣東省應該在科研的結構和方向上給予環境保護以及控制碳排放量更多支持,以期經濟增長與對外貿易增長更加綠色健康。
第三,通過擴大進出口貿易和加速經濟增長以期超越EKC假說倒“U”型曲線臨界點,并不是控制碳排放量的最優政策選擇。一方面,治理碳排放及污染的成本會隨著碳排放量的增加和環境的惡化而遞增,另一方面,環境的自凈能力是有限的,人類的經濟活動會受到環境的限制,環境治理力度和能力的提高也無法再讓環境恢復,經濟增長也就很有可能無法持續,人們的收入與福利反而會下降。
注釋:
①來源于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指南》,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1.1 introductions。
②具體數據如讀者有興趣,可向作者索要相關資料。
③如讀者對檢驗結果有興趣,可向作者索取相關資料。
④括號內為t統計量。
參考文獻:
[1]Cole, M.A.; Rayner, A. J. and Bates, J.M.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n Empirical Analysis.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2: 401-416.
[2]Dinda, S.,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Is a Survey. Ecological Economics,2004,49:431-455.
[3]Galeott,i M.; Lanza, A. and Paul,i F. Re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CO2Emission: A Robustness Exercise.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 57: 152-163.
[4]He, Jie and Richard, P.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CO2 in Canada. Ecological Economics,2010,2:1083-1093.
[5]丁繼紅,年艷.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系剖析——以江蘇省為例[J].南開經濟研究,2010年第2期.
[6]范金,胡漢輝.環境Kuznets曲線研究及應用[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2年第06期.
[7]高蓓蕾.江蘇省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的動態關系研究[J].污染防治技術,2009年第06期.
[8]李飛,董鎖成,李澤紅.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關系的再檢驗——基于全國省級數據的面板協整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09年第11期.
[9]劉強,莊幸,姜克雋,韓文科.中國出口貿易中的載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8第08期.
[10]劉曉沛.中國各省碳排放量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中國證券期貨,2011第10期.
[11]任力,黃崇杰.中國對外貿易與碳排放—基于面板數據的分析[J].經濟學家,2011(03).
一、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
國際貿易亦稱“世界貿易”,泛指國際間的商品和勞務(或貨物、知識和服務)的交換。它由各國(地區)的對外貿易構成,是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國際貿易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已發生,并隨生產的發展而逐漸擴大。到資本主義社會,其規模空前擴大,具有世界性。
二、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
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加迅速。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制度所決定。
三、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商品結構: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進出口貿易中各種商品的構成,即某大類或某種商品進出口貿易與整個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以份額表示。
國際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大類商品或某種商品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構成,即各大類商品或某種商品貿易額與整個世界出口貿易額相比,以比重表示。
為便于分析比較,世界各國和聯合國均以聯合國《國際貿易商品標準分類》(sitc)公布的國際貿易和對外貿易商品結構進行分析比較。一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可以反映出該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科技發展水平等。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可以反映出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狀況和科技發展水平。
四、對外貿易值與對外貿易量:
(一)、對外貿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對外貿易值是以貨幣表示的貿易金額。一定時期內一國從國外進口的商品的全部價值,稱為進口貿易總額或進口總額;一定時期內一國向國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價值,稱為出口貿易總額或出口總額。兩者相加為進出口貿易總額或進出口總額,是反映一個國家對外貿易規模的重要指標。一般用本國貨幣表示,也有用國際上習慣使用的貨幣表示。聯合國編制和發表的世界各國對外貿易值的統計資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進口總額或出口總額用同一種貨幣換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進口總額或世界出口總額。就國際貿易來看,一國的出口就是另一國的進口,如果把各國進出口值相加作為國際貿易總值就是重復計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國進出口值相加,作為國際貿易值。由于各國一般都是按離岸價格(fob即啟運港船上交貨價,只計成本,不包括運費和保險費)計算出口額,按到岸價格(cif即成本、保險費加運費)計算進口額。因此世界出口總額略小于世界進口總額。
(二)、對外貿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貨幣所表示的對外貿易值經常受到價格變動的影響,因而不能準確地反映一國對外貿易的實際規模,更不能使不同時期的對外貿易值直接比較。為了反映進出口貿易的實際規模,通常以貿易指數表示,其辦法是按一定期的不變價格為標準來計算各個時期的貿易值,用進出口價格指數除進出口值,得出按不變價格計算的貿易值,便剔除了價格變動因素,就是貿易量。然后,以一定時期為基期的貿易量指數同各個時期的貿易量指數相比較,就可以得出比較準確反映貿易實際規模變動的貿易量指數。
五、貿易條件(terms of trade)
貿易條件又稱交換比價或貿易比價,即出口價格與進口價格之間的比率,也就是說一個單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換回多少進口商品。它是用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來計算的。計算的公式為:出口價格指數/進口價格指數x100。 以一定時期為基期,先計算出基期的進出口價格比率并作為100,再計算出比較期的進出口價格比率,然后以之與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貿易條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則表明貿易條件比基期不利,交換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務貿易
根據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達成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是指:“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商業存在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務。”服務部門包括如下內容:商業服務,通信服務,建筑及有關工程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與旅游有關的服務娛樂、文化與體育服務,運輸服務。
七、直接貿易與間接貿易
(一)直接貿易(direct trade)
直接貿易是“間接貿易”的對稱,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直接買賣商品的行為。
(二)間接貿易(indirect trade)
間接貿易是“直接貿易”的對稱,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通過第三國進行買賣商品的行為。其中,生產國是間接出口;消費國是間接進口;第三國是轉口。轉口貿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通過第三國所進行的貿易。即使商品直接從生產國運到消費國去,只要兩者之間并未直接發生交易關系,而是由第三國轉口商分別同生產國與消費國發生的交易關系,仍然屬于轉口貿易范疇。
八、總貿易與專門貿易
(一)總貿易(general trade)
總貿易是“專門貿易”的對稱,是指以國境為標準劃分的進出口貿易。凡進入國境的商品一律列為總進口;凡離開國境的商品一律列為總出口。
在總出口中又包括本國產品的出口和未經加工的進口商品的出口。總進口額加總出口額就是一國的總貿易額。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原蘇聯、東歐等國采用這種劃分標準。
(二)專門貿易(special trade)
專門貿易是“總貿易”的對稱,是指以關境為標準劃分的進出口貿易。只有從外國進入關境的商品以及從保稅倉庫存提出進入關境的商品才列為專門進口。當外國商品進入國境后,暫時存放在保稅倉庫,未進入關境,不列為專門進口。從國內運出關境的本國產品以及進口后經加工又運出關境的商口,則列為專門出口。專門進口額加專門出口額稱為專門貿易額。德國、意大利等國采用這種劃分標準。
九、有形貨物貿易
這10類貨物分別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0);
飲料及煙類(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礦物燃料,油及有關原料(3);
動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學品及有關產品(5);
主要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6);
機械及運輸設備(7);
雜項制品(8);
沒有分類的其他貨物(9)。
在國際貿易統計中,一般把0到4類貨物稱為初級產品,把5到8類貨物稱為制成品。
十、復出口與復進口
(一)、復出口(re-export)
復出口是指外國商口進口以后未經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稱再出口。復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經營轉口貿易有關。
(二)、復進口(re-import)
復進口是指本國商品輸往國外,未經加工又輸入國內,也稱再進口。復進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貨)所造成。
十一、知識產權貿易
根據關貿總協定烏拉土回合達成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知識產權包括如下內容:版權、專利、商標、地理標志、工業設計、集成電路、外觀設計(分布圖)等,是一種受專門法律保護的重要的無形財產。
十二、當代世界市場發展的特點
(一)世界市場上國際類型的多樣化
戰后,在世界市場上,出現了三種類型的國家,即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發展中國家或 地區和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約占70%左右,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約占20%,而社會主義國家和原蘇聯、東歐國家約占10%左右。
(二)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
出現了一些新貿易形式,主要有:補償貿易、對外加工裝配貿易、租賃貿易等。
(三)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四)世界市場上的壟斷與競爭更為劇烈
戰后,世界市場由賣方轉向買方市場,壟斷進一步加強,使得市場上的競爭更為激烈。為了爭奪市場,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式:
1、組織經濟貿易集團控制市場。
2、通過跨國公司打進他國市場。
3、國家積極參與世界市場的爭奪。
4、從價格競爭轉向非價格競爭。非價格競爭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產品質量、性能、改進產品設計、做好售前售后服務等。
5、開拓新市場,使市場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場的概念
世界市場是世界各國之間進行商品和勞務交換的領域。它包括由國際分工聯系起來的各個國家商品和勞務交換的總和。可見,世界市場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內涵兩方面構成的。世界市場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圍。世界市場的內涵指的是與交換過程有關的全部條件和交換的結果,包括商品、技術轉讓、貨幣、運輸、保險等業務,其中商品是主體,其他業務是為商品和勞務交換服務的。
十四、世界市場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單純的進出口貿易方式
買賣雙方自由選擇交易對象,通過函電往來或當面談判,達成協議簽訂合同,進行交易活動,這是國際貿易最普遍的一種交易方式。
(二)展覽交易方式
舉辦定期或不定期的、長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點或無固定地點的各種類型的展覽會、博覽會、貿易中心、為本國和其他國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場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場上進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種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種有組織的商品市場。其經營活動是根據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規定的條例進行的。
(四)國際拍賣
國際拍賣是經過專門組織,在一定地點定期舉行的一種公開競爭的交易方式。
(五)補償貿易
補償貿易是與信貸相結合的一種商品購銷方式。買方用進口設備開發和生產的產品或用其他產品或勞務去償還進口設備的貸款。
(六)加工貿易
加工貿易是把加工與擴大出口或收取勞務報酬相結合的一種購銷方式。
(七)租賃貿易
租賃貿易是把商品購銷與一定時間內出讓使用權相聯系的一種購銷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給承租人在一定時期內專用。承租人根據租賃時間長短付出一定的資金。
十五、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一)對外貿易地理方向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又稱對外貿易地區分布或國別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個國家或區域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們在該國進出口總額或進口總額、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來表示。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國出口商品的去向和進口商品的來源,從而反映一國與其他國家或區域集團之間經濟貿易聯系的程度。一國的對外貿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經濟互補性、國際分工的形式與貿易政策的影響。
(二)國際貿易地理方向
【關鍵詞】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 人民幣升值 進出口貿易
一、引言
2012年9月13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實施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英文縮寫為QE3)。美國在國內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推出QE3,目的在于拉動國內長期投資和消費,解決國內經濟下滑和失業率居高不下等經濟問題。由于美國經濟在當今世界經濟格局的特殊地位,其政策效應必將通過大宗商品價格、利率和匯率的波動,影響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貿易。而美國作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之一,其實施QE3后必然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產生重大影響。
二、QE3實施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狀況
進出口貿易亦稱“對外貿易”,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與另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進口是對于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或者地區來說,出口則是對于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或者地區來說。外貿對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無可替代,其重要性不僅在于直接創造了多少就業、貢獻了多少GDP,更在于能為“保增長”的宏觀調控措施創造實施的前提條件。因此,對外貿易對中國有著重要的意義。
2012年,中國外貿總體增速出現回落。與2011年相比,進出口增速回落了16.3個百分點。據海關數據統計,2012年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6.2%。尤其是8月份,進出口總值為3292.9億美元,增長僅0.2%。其中,出口1779.8億美元,增長2.7%;進口1513.1億美元,下降2.6%;貿易順差266.7億美元。
(一)一般貿易平穩增長,加工貿易增長乏力
2012年的前8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3207.5億美元,增長6.2%。其中出口6381.7億美元,增長7.7%;進口6825.8億美元,增長4.9%。一般貿易項下貿易逆差444.1億美元,收窄23.6%。同期,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8657.1億美元,增長2.3%,低于我外貿總體增速3.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566.4億美元,增長3.5%;進口3090.7億美元,增長0.4%。加工貿易項下順差2475.7億美元,擴大7.6%。
(二)對歐盟、日本貿易下降,對東盟的出口增長較快
前8個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3650.5億美元,下降1.9%。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3129.7億美元,增長9.6%。前8個月,我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2528.7億美元,增長7.7%。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2187億美元,下降1.4%。同期,我國與俄羅斯和巴西雙邊貿易總值分別為584.1億和574.1億美元,分別增長14.9%和6.3%。
(三)機電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穩定增長
在出口商品中,前8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7488.4億美元,增長8.3%,高出同期我外貿出口總體增速1.2個百分點,占出口總值的57.2%。同期,服裝出口994.8億美元,下降0.7%;紡織品出口625.1億美元,下降0.7%。服裝、紡織品、鞋類、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值占我外貿出口總值的20.3%,比重較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
三、QE3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一)QE3對中國進口的影響
1.人民幣升值,進口商品價格下降
OE3帶來的人民幣升值壓力,雖不利于中國的出口商品但對中國的進口商品而言,價格由外幣計價轉化成以人民幣計價后,將會發生相同幅度的下降,從而降低進口商品成本和在進口環節支付的相關費用,有利于我國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設備,從而加快產品生產開發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完善產業鏈,促進企業產業結構快速轉型,實現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擴大規模。
2.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升,提高生產成本
在美元多年稱霸的背景下,美元一直充當著世界貨幣。國際上的大宗商品交易都是以美元來結算,這使得大宗商品的價格與美元的購買力呈反比關系。美國實行QE3后,在短期內,人們會預期美元的流動性泛濫,導致黃金、鐵礦、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的價格迅速提高。2012年9月份以來,黃金和有色金屬的價格持續上升,10月12日,黃金價格由1695每盎司震蕩上漲到1753.8每盎司,有色現貨價格指數由887.02震蕩上行到911.86。而我國對于資源、能源類大宗商品在短期內具有剛性需求,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會給我國帶來輸入性通貨膨脹,增加企業對這部分商品的進口成本,影響企業的經濟發展。
(三)QE3對中國出口的影響
1.美國內需的提升將拉動中國出口
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旨在促進美國的經濟復蘇,美國經濟的復蘇會帶動美國國內消費的增加。在國內消費中有一部分是進口商品的消費,美國又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美國的進口商品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中國。可見,美國與中國這種互利互惠的貿易伙伴關系使得美國的經濟復蘇在中短期內能夠拉動中國的出口行業,從而促進中國經濟增長。
2.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出口商品價格上漲
QE3實施后,大量美元在短期內進入外匯市場,美元供給大量增加,美元貶值。而決定人民幣匯率的一籃子參照貨幣中美元擁有很大的權重,相對于美元,人民幣勢必在短期內升值。2012年10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6.27,創匯改以來最高值。較高的匯率意味著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的出口商品價格上升,而我國的出口品需求彈性較大,價格上升,利潤下降,國際競爭力下降,削弱了中國的出口能力,從而進一步惡化出口企業;而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外匯資產縮水也減少了企業的外匯收益,從而拖累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白云輝.美國QE3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我國應采取的對策[J].中國證券期貨,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