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法理學法律意識

法理學法律意識精品(七篇)

時間:2023-12-06 11:19: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法理學法律意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法理學法律意識

篇(1)

關鍵詞:法理學;教學改革;生活場景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0)12-101-02中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學教育取得了快速發(fā)展,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基本上都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和成熟的理論框架、教學體系。法理學作為法學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基本理論素養(yǎng)、法律思維方式具有非要的意義。但是長期以來,法理學課程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并沒有得到體現(xiàn),由于教學內容相對抽象,法理學的教學一直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教學效果無法提升。當下,一些高校在法理學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不揣淺陋,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我國法理學教學中的疑難癥結與改革理念

法理學是法學教育中的基礎課程,以介紹整個法律學科的基礎知識、法律原則為主旨,注重對法科學生進行法律概念、法律精神、法律素養(yǎng)的知識訓練。作為法學教育中為數不多的純理論課程,法理學致力于提升法科學生正確的法律世界觀和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認識法律、運用法律的基本方法。在我國目前的法學課程體系中,法理學一般被安排在一年級新生的第一學期進行學習,課時通常為70到90學時。由于中國大學法學院是本科式素質教育,所以從高中剛剛考取大學的學生大都沒有或缺乏關于法律現(xiàn)象的一般知識,缺乏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突然接觸到較為抽象的法學理論知識,一時無所適從,尤其對于高中階段理工科的學生來說,缺乏人文社會科學的一般知識,對于法理學課程所涉及到的概念、原則和精神難以有效地認知。根據筆者調查,法科學生對于法理學普遍存在陌生感,對于抽象理論知識有畏懼感,甚至由此而削弱了學習法律的興趣。同時,法理學的教學內容相對陳舊,與社會現(xiàn)實具有一定距離,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案例教學無法有效展開,這些外在條件也妨礙了法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對于中國的法學教育和法治發(fā)展來說,如果法律職業(yè)共同體沒有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正確的法律世界觀、扎實的法律理論基礎,就很難確立法律工作者應有的職業(yè)倫理和職業(yè)追求,更遑論成為一名具有良好法律思維并能準確運用法律規(guī)范調整社會沖突的法律人才。

所以,法理學作為整個法學教育的入門端,積極嘗試教學改革已經迫在眉睫。事實上,法理學應該具有一種不斷詮釋現(xiàn)實并解決現(xiàn)實法律問題的實踐指向。過去我們的法理學教材和課程設置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盡管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卻忽視了如何在教學中體現(xiàn)面向實踐的引導指向,使法理學留給學生們的印象多是“抽象空洞”、“脫離實際”。因此,在法律本科的教學中,如何使法理學擺脫這一尷尬境地,既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培養(yǎng)扎實的理論素養(yǎng),又能使學生對法律產生濃厚的興趣、掌握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問題的能力,成為我們近年來法理學教學和教材改革所要注意的核心問題。

從教學理念的改革方面來說,我們應該以法律職業(yè)教育為出發(fā)點,使法學理論課程教學改革體現(xiàn)思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的融合。我國法學教育歷來擔負著通識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任務,許多法學專家就認為我國“法學本科教育屬于素質教育”[1]。以大眾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法理學教育忽視了法律所特有的專業(yè)性、實踐性特點,不利于整個國家法治發(fā)展和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當下,建立以法律職業(yè)為目標導向的法律教育培養(yǎng)模式,從法科學生綜合的知識結構、職業(yè)技能、職業(yè)倫理等方面通盤考慮,培養(yǎng)出真正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綜合性法律人才,已經成為法學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共同愿景。在法理學的教學改革中,應該把握的理念是:增強學生的理論接受能力和學習興趣,注重教學方法中所包含的社會現(xiàn)實內容,真正把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實現(xiàn)教學方法服務于教學目的的宗旨,有效促進學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有關法律的知識體系、內在精神和原理,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思考法律問題的能力;注重知識講授和實踐能力有機結合,通過案例教學、診所式法律教育等多種方法,使學生能夠初步掌握運用法律規(guī)則解決實踐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和技巧,同時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世界觀和職業(yè)觀。

從教學改革的重點來說,我們應當根據法理學的學科特點,在傳統(tǒng)的突出抽象概念、注重邏輯聯(lián)系、講授知識體系的教學方式基礎上,適當變更法理學的教材結構和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方法上實現(xiàn)相應的變革,增加社會實踐性內容,以改變法理學教學內容空洞、課堂教學僵化枯燥的現(xiàn)象,凸現(xiàn)法理學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實踐或實證色彩,讓法理學教學往返于理論與實踐之間,發(fā)揮這一學科所應有的學科功能,使學生能夠有系統(tǒng)的知識積累和扎實的學術素養(yǎng),以及把這種知識素養(yǎng)運用于實踐問題的能力。

轉貼于中國

中國二、法理學教學改革的策略選擇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針對我國法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內容空洞、脫離實際,教學方法枯燥的現(xiàn)象,法學教育者們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嘗試。比如法理學教材的重新編排,增加與時代進步相關的新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增加案例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法;改革教學方式,嘗試診所式法律教育、建立法律援助中心等等[2]。總體來看,我國法理學教學上的主要變化趨勢是:教材內容一分為二,教學方法日趨多元,教學方式日趨靈活。例如,法理學教學內容上的一分為二:將法理學教材分為兩部分,低年級講授基本法律知識,抽象性較強的法律問題留待大二或大三進行。目前,浙江大學已率先進行此類改革并實驗教學多年。西南政法大學已經出版了此類教學改革的教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法理學課程從1999年秋季起已一分為二;西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以及其他不少學校也正在準備進行類似的改革[2]。同時,在教學方法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也開始推廣網絡教學、案例實驗、真實法庭模擬等教學方法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一分為二的教材體系改革。針對法科學生不同階段知識背景的差異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區(qū)別大一新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兩個不同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我們可以對課程設置體系的進行微調,將原來在大一開設的法理學課程一分為二,第一部分放在大學一年級新生的第一學期,開設法理學中較為淺顯的法律基礎知識,即“法律引論”或“法學導論”,旨在引導學生從易入難,逐步進入法律的世界,這一課程體系在我國臺灣地區(qū)和日本等一些地方較為常見。同時將法理學中較為抽象和思辨的部分留待大二或大三開始,即真正意義上的“理論法學”或“法哲學”,主要講授法律學科中經典的法律命題、法律方法和法律原則,旨在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法律哲學素養(yǎng)和完整的知識結構。由于這時的學生經過了兩年的法學專業(yè)知識學習,尤其是學習了部門法,對各種法律現(xiàn)象已經有了基本的認知結構,所以再學習法理學相對較為容易,教學效果也會有明顯的提升。

我國法理學這種一分為二式的改革自有自己的合理之處:因為傳統(tǒng)法理學教學教材體系中的確包含了許多非法理學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多屬于法律制度的知識,比較適宜于一年級學生。而法理學本身的內容,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卻過于深奧難懂。一分為二有助于合理區(qū)分兩者的界限。否則,前一個部分的內容無法安置,因此,這類改革的前提和歸宿最終會歸結為對法理學自身問題的理性把握,向有利于法理學學科的完整性、合理性、科學性的方向發(fā)展。盡管這一思路并不一定源于對法理學性質的自覺反思,但是它展示了一條將法理學與非法理學相區(qū)分的思路,并獲得各院校教學組織部門的支持,為最終解決法理學的內在科學性問題創(chuàng)造了一個必要的前提[2]。更主要的是,這一區(qū)分既凸現(xiàn)法理學作為理論法學應有的學科功能和價值意義,又滿足了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研究法學相關學科在自身知識基礎上的不同要求,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雙重目標。

轉貼于中國

中國2、生活場景的教學方法改革。法學作為一門面向社會生活的實踐學科,強調的是面對現(xiàn)實的生命力。相應地,法學教學是必然是將社會中的法律現(xiàn)象提升、凝練為法律知識的過程。在法理學的教學過程中推行“生活場景教學法”主旨在于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的知識傳遞方式,把法理學的教學置于日常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傳遞法理學知識就是采取一種講故事的敘事方式,把知識傳授的起點轉移到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或情景,并通過解釋生活中的法律問題來引發(fā)學生對法律問題的理論思考。例如許多法律電影毫無例外地給學生敘述了一個法律故事,我們可以以故事為切入點來啟發(fā)學生對法律問題的理性思考,在教學實踐中結合一線教學的實踐要求,精心挑選一些法律題材的電影和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熱點事件,比如《十二怒漢》、《費城故事》、《秋菊打官司》等著名的中外法律影片以及“孫志剛案”、“二奶繼承案”、“延安夫妻看黃碟案”等熱點和疑難案件,圍繞其中展現(xiàn)的法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和思考法理學中的理論問題。

3、交叉學科的教學內容改革。法理學作為法學的基礎學科,需要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作為支撐。我們應該加大法理學相關領域的深化教學,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讓法理學教學穿梭于法律與其他社會現(xiàn)象之間。法理學是一門涉及內容寬泛的法學基礎學科,哲學、歷史、文化、政治、經濟、文學甚至神學等知識體系都與有著密切關聯(lián)。其他學科尤其是其他社會科學對于法學的影響日益劇增,這也是由于法律現(xiàn)象與其他社會現(xiàn)象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具有一定共通性。因此,對法律問題的認識如果僅就法律來談法律,那么無論如何是說不清法律的。結合法理學的這一特點,嘗試在本科生中逐漸增加比如法律與文學、法律與語言、法律與社會、比較法學等相關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實際上仍然屬于法理學或者理論法學的范疇,是對法理學相關問題的進一步深化。

4、實踐導向的教學目標改革。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yǎng)職業(yè)化人才,是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yè)銜接的必然要求。許多學校已經開展了診所式法律教育、案例教學法、模擬法庭教學等等,但大多是零星進行,并沒有徹底融入到法學教育的整體進程中來,也缺乏各方面的保障。以法學教育理念的改革為目標,將實踐性教學方法貫徹到法學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我國法律職業(yè)背景下法律教育改革的重要步驟。例如案例教學法,法律職業(yè)訓練中的案例教學并非傳統(tǒng)的運用一個案例來解釋一個知識點,而是通過典型案例的研判來了解解決法律問題的方法和操作技巧,啟迪思維,進而達到使學生能夠獨立分析案例、提出可行性方案的學習目的。再如診所式法律教育,診所式法律教育是如同醫(yī)學院學生在診所實習一樣,設立某種形式的法律診所,使學生在接觸真實當事人和處理真實案件的過程中學習、運用法律的教學訓練,常見的是法律援助中心式的法律診所,它使參加課程的同學不僅學到了有關的知識,而且也學到了傳統(tǒng)課堂以外的技巧、能力、職業(yè)道德,學會如何把抽象的條文使用到具體的實施之中。中國-

參考文獻:

[1] 曾憲義,張文顯.法學本科教育屬于素質教育[j].法學家,2003,(06).

[2] 葛洪義.論法理學教學與教材的改革[j].法商研究,1999,(06).

作者簡介:

篇(2)

【關鍵詞】技校學生;法律意識;違法犯罪;和諧社會

提高技校學生的法律意識,需要學習法律知識,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重教育的相互整合與互動,讓學生自覺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才能有效預防犯罪,實現(xiàn)和諧社會的目的。

一、法律意識的涵義及其主要內容

1.法律意識的涵義

法律意識指人們關于法律現(xiàn)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xiàn)行法律制度的態(tài)度,對法律規(guī)定的理解,以及對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等。

法律意識既是公民自覺守法的內在動力,也是公民自覺與違法行為作斗爭的精神力量,更是理解、尊重、執(zhí)行和維護法律規(guī)范的重要保證。

2. 法律意識的內容

法律意識包括法律知識、法制觀念和法律觀點三個組成部分。

(一)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基礎

馬克思說“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應,任何人的意識都不可能憑空產生。法律意識也是客觀存在的法律的反應。因此,法律意識的產生,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法律知識的基礎之上。人們只有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才能具有相應的法律意識。

(二)法制觀念是人們對法律制度的看法和態(tài)度及自覺遵守的程度。

由于人們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的不同,對法律的重視和自覺遵守的程度不同,構成不同的法制觀念。

法制觀念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要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

(三)法律觀點是法律意識的靈魂

法律觀點是人們對法律的本質、產生、發(fā)展規(guī)律、作用一系列基本問題的看法。由于對法律的本質、產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和作用的看法不同,所以出現(xiàn)了不同的法律觀點。通過學習法律知識和參加社會法律實踐活動,增強法律觀點,提高法律意識。

二、犯罪的概念、特點和預防

1.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指觸犯了刑法,依據刑法的規(guī)定應當受到刑事處罰的行為。

法罪的特征:第一:社會危害性是主觀和客觀的統(tǒng)一。

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

第三: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處罰性。

2.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14—18周歲的公民,實施了危害社會且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其犯罪特點為:

第一:犯罪動機的具有偶發(fā)性、模仿性強。

第二:暴力侵害、偷盜侵財的案件居多。

第三:團伙犯罪較多,社會危害增大。

3.預防犯罪從自身做起

第一:牢固樹立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增強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警覺性,實現(xiàn)預防違法犯罪的目的。

第二:自覺控制不良心理的影響,要注意對逆反心理、義氣心里、報復心理、利己心理、尋求刺激心里的調控,實現(xiàn)預防違法犯罪的目的。

第三:自覺預防不良行為的發(fā)生,在社會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下,逐漸養(yǎng)成的一些不良行為是引發(fā)違法犯罪的重要誘因,應當預防和校正不良行為,實現(xiàn)預防違法犯罪的目的。

三、提高法律意識,預防違法犯罪的對策

提高技校學生的法律意識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教育工程。技校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提高技校學生的法律意識顯得十分的迫切和重要,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綜合培育,是預防技校學生違法犯罪的有效對策。

1.提高法律意識的家庭培育

家庭既是學生的誕生地,又是第一課堂,正確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及其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的每一個微小行為都是孩子的活教材。孩子耳濡目染,受父母和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法律素質的高低對子女的法律意識培養(yǎng)至關重要。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如果能將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會為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及法律意識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家庭教育是提高學生法律意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場所。

2.提高法律意識的學校培育

學校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搖籃,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陣地。學校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和途徑,學校堅持開展法律意識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一環(huán)。建立完善的法制教育體系,實現(xiàn)法制教育的系統(tǒng)化,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觀念。

第一:要積極學習各種法律知識,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道某種行為是合法行為還是違法行為,是一般違法行為還是犯罪行為,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應當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

第二:通過案例教學法、聘請資深法律工作者進行課堂講法、舉辦法律意識的專題講座,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法庭辦案,激發(fā)學生學習法律意識的積極性。

第三: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傳媒的重要作用。包括法律書籍、報紙、刊物等出版物的熏陶;包括法制內容的板報、校刊、校報、櫥窗等形式的熏陶。包括法律內容的電影、電視、戲曲、曲藝等藝術形式的熏陶。

通過我們的視覺、聽覺,形成對法律意識的滲透,達到提高學生法律意識的學習興趣目的。構建良好的校園法律意識教育是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的客觀要求,是預防學生違法犯罪的有效途徑。

3.提高法律意識的社會培育

社會是提高法律意識的重要陣地,強化社會治安的綜合治理,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加大對社會環(huán)境的整治和治理力度,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huán)境。把社會大環(huán)境真正建設成為牢不可破的法制教育陣地。讓學生懂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形成良好法律意識的社會培育環(huán)境,是實現(xiàn)社會和諧的有力保障。

技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育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法律意識教育綜合培育,需要教育、立法、司法部門相互配合,只有長期堅持,循序漸進,多管齊下,方法得當,對癥下藥,采取綜合治理,才是不斷提高技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動力和源泉,才是有效預防和減少技校學生違法犯罪,最終實現(xiàn)社會和諧穩(wěn)定,人民生活安康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孫國華.《法理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篇(3)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中職 德育課 運用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案例本質上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不像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人,扮演著傳授知識者角色。此種方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所倡導,其案例大都是來自于商業(yè)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到1980年,受到師資培育的重視,而我國教育界開始探究案例教學法,則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案例教學法以學生積極參與為主,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例的思考,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他真正重視的是求出答案的過程。在德育課上,運用該種教學方法課堂效果顯著。

一、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德育課上的作用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案例教學法對中職德育課的作用不言而喻,德育課本身枯燥、理論性強,一節(jié)課下來,通常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睡的不亦樂乎。而案例教學法能提供真實生動的案例,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加深感性認識,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二)提高學生團隊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群體活動,師生一起討論,能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在討論的過程中樹立團隊意識。在組織討論的過程中,先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充分發(fā)表各自的意見,,達成共識后選出代表闡述本組觀點。對闡述最完善的一組給予肯定和表揚,能增強本組成員的集體榮譽感。

(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案例教學法為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組織語言提供了平臺。通過聽、說、討論,

學生能學會理性思考問題。每位小組成員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不僅鍛煉了學生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促使他們勤動腦、勤思考,養(yǎng)成在 “做中學”中獲取知識,增進才干。

二、案例教學法的教學過程

案例教學法的教學過程包括精選案例、展示案例、探究討論、歸納總結和思想升華五個步驟。本人僅以教授過的《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課為例,重點闡述。

《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中職教材《職業(yè)道德與法律》中第八課的第二個框題。本課的重點是“學會依法維權”,難點是“增強證據意識”,而關鍵在于運用案例教學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一)精選案例

案例的選擇關鍵在于典型性,即案例內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而不是實踐中根本不會發(fā)生的案例。例如,在《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教學中,我共選擇了5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非訴訟途徑的教學中我分別選取了發(fā)生在同學身邊的三個案例宅基地糾紛、勞動爭議糾紛和500轉刑第一案例加以展示,該案例不僅是調解、仲裁和行政復議的典型代表,而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尤其第三個案例的選取,對迷戀于網絡的青少年更有警示意義。在民事舉證責任上我精選了建筑物上的懸掛物致人損傷的案例,在增強證據意識的知識講解中我精選了教材第95頁案例。這些案例往往涉及的關系比較全面,涵蓋的法律知識較多,有助于學生從各個方面對所學理論加以驗證。

(二)展示案例

教師把精選的案例以恰當的方式適時展示給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探究案例的熱情,讓學生帶著案例問題(或情境)去探討課本理論知識,為學生學習課本理論知識打開思路的大門。展示案例的方式主要有書面形式、視聽形式和表演形式。書面形式往往過于乏味枯燥,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而言,視聽形式往往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而表演形式讓學生參加到案例的二次創(chuàng)作中,而且直觀、形象,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在《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教學中,我指導學生改編教材第95頁案例并以微小品形式表演出來。該種呈現(xiàn)形式既有利于培養(yǎng)同學的服務和奉獻意識,通過表演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他們“我服務、我奉獻、我快樂”的精神,加深對該案例的直觀感知,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為未來參加工作做好思想準備。

(三)探究討論

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根據案例和教材內容,設置能體現(xiàn)教學重、難點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案例問題去探索課本理論知識,嘗試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案例問題。在《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教學重點上,我設置了角色扮演這一環(huán)節(jié):李某請了律師,律師搜集到:在王某借錢的現(xiàn)場李某6歲的兒子當時正在玩手機,無意中錄下了借錢的全過程。律師將這一證據提交法庭,但一審判決結果明顯對李某不公平,而且李某發(fā)現(xiàn)本次審判員張某是王某的表姐。同時設置問題1、如果你是李某,你將怎么辦?2、結合借錢案例,你能說出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有哪些嗎?在問題的設置上我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設置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課內到課外,由案例到教材內容,難度適中,有針對性。然后開展小組討論,達成共識后選出代表闡述本組觀點。

通過這一案例,讓學生對證據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對什么是上訴、什么是申請回避,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等知識進一步深入。

(四)歸納總結

教師總結點評是案例教學法的歸宿。我在《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中涉及到的案例討論的總結點評中對學生討論中暴露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點撥,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社會熱點、時政焦點及自身實際問題,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延伸、應用,內化為自己的具體行動。

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討論中互相啟迪,從中得到啟發(fā)教育或產生新的知識,培養(yǎng)能力,,在實行智育的同時實施德育,既教書又育人。

(五)思想升華

在歸納總結的基礎上,回顧《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知識要點,幫助學生增強法律意識。對于處在現(xiàn)代社會的每一個人而言,不但應該學習法律知識,而且還應該像意大利18世紀著名的法理學家切薩利·貝卡利亞所說的那樣:“讓法律的力量跟隨著我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時刻約束并指導著我們的行為,讓法律變成我們的生活方式。”總之,只有懂法,才能增強法律意識,才能守法用法,依法護身。最后,以一段普法三字經結束本節(jié)課,并與同學共勉:“不懂法,害處大;如盲人,騎瞎馬;學法規(guī),長知識;心明亮,走天下。”

參考文獻:

[1]教育大辭典,第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篇(4)

一般認為, 法律人才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素質: 一是堅信法治、尊重法律的品格; 二是進取創(chuàng)新的精神;三是扎實的法學基礎知識;四是較強的工作實踐能力和環(huán)境適應能力;五是廣博的知識儲備;六是終身學習的人生理念和能力;七是國際競爭與合作意識;八是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法學教育應該從改革現(xiàn)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入手,培養(yǎng)高素質的法律人才。

一、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法學教學能否達到既定的目標, 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課程體系的制定。法學教學的課程設置,在課程體系上要體現(xiàn)課程體系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在課程結構上要增加專業(yè)課、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的比例, 賦予學生根據個性、興趣及社會需要自由選課的權利;在課程理念上應體現(xiàn)培養(yǎng)具有法律精神、法律理念與法律思維方式的人才的時代特點。

1.重視計算機和外語教學。網絡的迅速發(fā)展使法律信息資源實現(xiàn)了共享。通過網絡開設的法學教學和案例分析討論,使師生間的交流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對計算機的熟練操作和運用成為學生進行學習的基本前提。所以,法學專業(yè)的課程設置應重視計算機教學, 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在現(xiàn)代社會中,外語不僅是人類進行知識交流、文化交往和政治經濟合作的手段,也是學生獲取一般知識,從事各種工作的重要條件。因此,法學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必須重視外語教學,培養(yǎng)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具有全球觀念和國際化寬闊文化視野的人才。

2.樹立法律國際化意識,突出比較法教學。各國在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加關注西方文化中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法制的研究。因此,法學教育應樹立法律國際化意識和比較法研究意識,加強國際法、比較法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可采取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形式增設諸如比較民法、外國民商法、英美法、WTO 規(guī)則等相關課程,在文化分析與綜合中培養(yǎng)具有國際意識和視野的創(chuàng)新型法律人才。

3.重視與法律密切相關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的課程設置。正如美國法學家博登海默所說的那樣:“如果攻讀法律的學生對其本國歷史都很陌生,那么他就不可能理解該國法律制度的演變以及該國法律制度機構對周圍的歷史條件的依賴關系。如果他對世界歷史文化不是很了解,那么他在理解可能對法律產生影響的重大國際事件時便會處于不利地位。如果他不大精通一般政治理論,不能洞察政府機構及其作用,那么他在領悟和處理憲法與公法等問題時就會遇到障礙。如果他未接受經濟學方面的訓練,那么他就無法認識到法律問題與經濟問題的緊密關系,而這種關系在許多法律領域都存在著。如果他沒有接受過哲學方面的基礎訓練, 那么他在解決法理學和法學理論的一般問題時就會感到棘手, 而這些問題往往會對司法和其他法律程序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法學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可通過選修課等形式開設政治學、經濟學、哲學、歷史等與社會科學相關的課程,體現(xiàn)對法律人才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

4.重視環(huán)境資源法律部門對學生進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教育。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由于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口的不斷增長,資源危機、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失衡的問題日益突出。而這些問題, 僅僅依靠科學技術本身是不可能得到解決的,需要加強對環(huán)境法律的學習和研究, 提高人們的環(huán)境意識、道德水平。因此,面向21 世紀,法學教育要重視對環(huán)境資源保護的國內法及國際條約的課程內容的學習,在價值觀和道德倫理觀上培養(yǎng)學生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培養(yǎng)能夠協(xié)調經濟、環(huán)境、社會、文化、政治、法律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型人才。

5.重視體現(xiàn)人權保護的法律課程。現(xiàn)代社會的法律首要或根本價值在于保障人權、自由,促進社會全面進步,通過對人權的保護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人的潛質,使生產力獲得解放和發(fā)展。因此,法學教育要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幫助學生樹立公平、平等、法治、自由、正義、秩序、效率等現(xiàn)代法律意識,強化學生的人權保護理念。通過加強對法理學、憲法學、法史學的學習,直接引導學生樹立人權民主思想和現(xiàn)代法律意識;通過對刑法、民法、行政法、國家賠償法等滲透人權民主思想的法律部門的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權理念。

二、完善法學教學模式

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構建完善的法學教學模式:

1. 開展與課堂教學相適應的應讀書目推薦活動。教師應向學生開列包括人文、社經、科技等方面的課外應讀書目, 同時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 并定期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進行檢查, 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

2.指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的范疇極其廣泛,可以包括諸如社會治安狀況調查、法律文化調查、法行為調查、法實效調查、風俗習慣調查等;社會調查方式多種多樣,如普遍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個案調查等。開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和檢驗各種理論命題,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引起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還為掌握法學這一學科的具體研究方法奠定了基礎。

3. 改革教學評估系統(tǒng)。只有科學合理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模式, 才能準確反映出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為此,應根據課程內容、實踐環(huán)節(jié)等諸多因素,確立和建構考核模式。在試題的設計上,應盡量減少記憶類試題,增加綜合性試題和能力考核試題的比重;在考核方式上,實行開卷、閉卷相結合,并且把課堂討論的發(fā)言情況、模擬法庭及實踐活動的參與情況等也作為考核內容,調動學生日常學習的積極性。

三、提升法學教師的素質和能力

培養(yǎng)高素質的法律人才,必須首先培養(yǎng)高素質的法學教師隊伍。

1.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法學教師應具備法學家的風采和教育家的胸懷,不僅要教授學生準確地掌握法律知識、靈活地運用法律方法,更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高貴的法律品格。這要求法學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知識、提升能力。

篇(5)

關鍵詞 法律素質 大學生 培養(yǎng)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當代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不容樂觀,在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法律能力方面都有較大欠缺,要通過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法制環(huán)境和進行有效的法律觀念教育來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法律素質。

1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意義

1.1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迫切需要

一個國家現(xiàn)代化的過程,往往也是其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過程。當代大學生不僅是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的棟梁,同樣也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的法律素養(yǎng)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因此,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也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

1.2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需要

一般來說,凡是為法所制裁的行為,大多是為當時的社會道德所否定的;凡是為法所鼓勵的行為,基本都是為當時的社會道德所肯定的。法通過準確表達社會所肯定或否定的行為來展示法的道德要求,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可以促使大學生通過對法律的學習來認識社會的道德要求,通過自身對法的遵守,促進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1.3自身全面發(fā)展的要求

現(xiàn)代教育要求把人培養(yǎng)成具有高素質的社會人。對大學生進行法律素質教育,有助于大學生依法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積極發(fā)揮國家主人翁的作為,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也有助于大學生運用法律,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他人利益和自身利益,運用理性的方式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糾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通過提高法律素質來完善和提高大學生其他各方面的素質,進而促進其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2大學生法律素質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主流上是好的,大學生學法、用法、守法的觀念正在逐步養(yǎng)成,但大學生的法律素質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2.1法律知識匱乏

大學生法律知識的匱乏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受實用主義的影響,他們傾向于學習民商法、刑法、行政法等實用性較強的法律知識,喜歡聽案例分析和怎樣打官司,對法理學和憲法等理論性較強、較抽象的法律知識不感興趣。事實上,理論性法律知識是實用性法律知識的基礎,沒有一定的基本理論知識,對法律事件的認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很難做出較為合理的分析判斷,這樣的選擇傾向不利于大學生形成完整的法律知識結構。其二,大學生對部門法的掌握情況不容樂觀,具體表現(xiàn)在有的大學生在碰到實際問題的時候不知道有相關的法律規(guī)范可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還有的大學生因不知法而犯法,直到實施了犯罪行為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觸犯了法律。

2.2法律意識淡薄

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大學生普遍存在厭訴的心理。由于受東方“和為貴”的傳統(tǒng)思想影響,在問到“當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你會想到去嗎?”這一問題時,大多數學生都不愿意選擇訴訟的方式。而一個國家訴訟利用率的高低,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公民法律意識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第二,法律至上的觀念尚未形成,權力、關系等仍影響部分大學生的思想,把這些看成是凌駕于法律之上的東西。第三,沒有形成正確的權利義務對等觀。法律觀念的核心是權利義務對等觀,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然而受功利主義的影響,大多數大學生都有強烈的權利意識,但缺乏義務本位意識。最后,在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關系問題上,大多數學生往往是重實體而輕程序,他們都知道實體法很重要,但卻不知道現(xiàn)代法治認為“遲來的正義非正義”,程序正義往往比實體正義更為重要。

2.3法律能力欠缺

法律能力是體現(xiàn)大學生法律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守法能力、用法能力和護法能力三個方面。而目前,大學生在這三個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首先,大學生守法的自覺性不夠。近幾年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的行為在不斷地上升,在我們的大學校園中,盜竊、詐騙、性犯罪、人身傷害這一類的案件時有發(fā)生,狀況令人堪憂。其次,大學生的用法能力較弱,不善于將法律運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例如,在消費時不向商家索要發(fā)票,當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時,往往因缺乏有效的證據而投訴無門。在擇業(yè)方面,因缺乏“契約意識”,常常會陷入一些合同陷阱”中,對用人單位提供的格式合同中的一些模糊條款毫無戒備心,一旦發(fā)生糾紛,就使自己陷入不利的狀態(tài)。最后,在大學生中能積極主動維護法律尊嚴的行為還不夠普遍,多數大學生缺乏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勇氣和決心,護法能力尚弱。

3高校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路徑

3.1努力培育良好的校園法制環(huán)境

法律知識的教育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受教育者也總是能從環(huán)境中尋找到能夠對應教育內容的實際材料。因此,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校園法制環(huán)境。學校應堅持按照法治社會的要求,規(guī)范辦學和管理行為,明確學校與教師之間、學校與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逐步形成良好的校園法制環(huán)境氛圍,讓學生體驗法就在身邊,讓自己置身于法律之中。首先,學校要依法建章,嚴格依照《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制訂學校的校規(guī)校紀;其次,要依章管理,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尊重管理的對象,平等對待學生,對學生違規(guī)違紀的行為,要照章處理,決不因人而異、因人而改,同時,對于違規(guī)違紀學生的處理,要設立必要的、暢通的申訴途徑,給學生訴冤的機會;另外,學校可充分利用校園網、宣傳欄和廣播等輿論陣地,構建起學校學法的輿論氛圍,加強校內法制宣傳教育,以此促進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形成、鞏固和發(fā)展。

3.2增強法制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加強法制課程建設是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yǎng)的關鍵。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增強法制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以達到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素質的目的,是擺在高校兩課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

3.2.1緊緊抓住教學重點

實踐和研究表明,想通過法律基礎課的教學使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都具有很全面的法律知識,幾乎是不可能的,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今天,也是沒有必要的。大學法制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法律意識與法律信仰,養(yǎng)成依法辦事的行為習慣,因此,法律課程的教學,更注重的是法制觀念的培育。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正確處理法律知識傳授與法律素質培養(yǎng)的關系。一般來講,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法律知識的傳授,但是,法律知識的多少與法律素質的高低并不必然成正比,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并不能僅僅以對法律知識的掌握程度來衡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牢牢抓住觀念的培養(yǎng)這一教學重點,不要單純追求大學生法律知識掌握的多少,而忽視對法律意識和法律信仰的培養(yǎng),要以必要的法律知識的傳授為中介,加強對大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

3.2.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法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依靠傳統(tǒng)的枯燥無味的課堂說教,很難達到讓學生認識、接受和認同法律規(guī)范的效果。所以,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采取一些能激發(fā)大學生情感的教學方式、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可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得出最佳的答案,教師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有關的事實材料和法律規(guī)范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思索如何遵守以及為什么要遵守這些法規(guī),這樣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會更為牢靠、更加深入。也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案件模擬等多樣化方式,對真實或模擬的案例進行課堂分析和討論,讓更多的同學通過觀察、評論、角色轉換和辯論等方式參與到對案件的分析中,引導學生從群策群力的多種方案中進行鑒別、篩選,產生出最佳方案。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促進大學生將掌握到的具體法律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法律意識,又能夠促進大學生將這種意識外化成為他們自覺的行為習慣。

3.2.3開展多渠道、多層面的課外輔助教學

僅僅是依靠有限的課堂教學,并不能達到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的理想效果。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通過多種渠道給學生開展多層面多形式的法律課外輔助教學。如可以定期給學生開設有關法律知識的系列講座;可以從增加學生的興趣性和針對性出發(fā),開設一些公共法律課程和與學生所學專業(yè)密切相關的法律課程供學生選修;還可以在校園內設立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為大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法律咨詢和學法輔導等,指導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通過這些方式,不僅能有效彌補課堂教學課時不足的問題,還能滿足對法律學習有不同層次需求的學生的需要。

3.2.4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大學生法律素質培養(yǎng)的根本保證。大學生法律情感的發(fā)展依賴于教育工作者個人的人格魅力以及與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作為高校法律課程的教師,應首先提高自身法律素質,在教法、守法、用法、護法過程中以身作則,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和感染學生。其次,在教學中,還要有較強的法律情感和較為全面的教育教學技能,在課堂講述中,通過辯證的道理、生動的語言和飽滿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震憾學生的心靈。

3.3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教育是法律教育的有效輔助形式。在校大學生,其心理發(fā)展正處于所謂的心理斷乳期。在這一時期,他們的人生觀呈現(xiàn)出多元化、多層面的特點,情緒處在最強烈、最復雜、最動蕩的時期,對事物的判斷常常較主觀,容易偏重陰暗的一面。他們年輕氣盛,自我約束能力差,感情往往比較脆弱,易沖動,稍有不順往往就表現(xiàn)得過分失望、焦慮和沮喪,如果缺乏正確的心理引導,就會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fā)生。因此,要將法律教育與心理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廣泛開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活動,通過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幫助大學生擺脫心理困境,形成良好的法律心理。

參考文獻

[1] 李瓊.論大學生法律援助在高校法律素質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yè),2008(35).

篇(6)

【關鍵詞】法律基礎;法制教育;教學質量

依法治軍是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必然要求,為切實貫徹依法從嚴治軍這一根本方針,就必須加快軍隊法制建設的進程,造就一支具備較強法律素養(yǎng)的新型軍事人才隊伍。而軍校學員作為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主體,加強法制教育,培養(yǎng)其法律意識,對依法從嚴治軍顯得尤為重要。《法律基礎》課作為一門武警部隊院校根據總政治部的規(guī)定開設的,對學員進行法律基礎知識和法制觀念教育的必修課,應該在提高學員法律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綜合素質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本文中,筆者結合近年來在《法律基礎》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對如何提高本門課的教學質量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一、科學認識《法律基礎》課的性質和作用

要提高《法律基礎》課的教學質量,首先要對這門課的性質和作用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法律基礎》課作為武警院校教育改革后,在學歷教育階段針對非軍事法律學專業(yè)學員開設的唯一一門法制教育必修課程,與另一門法律選修課《官兵涉法問題》相比,其教學要求更為嚴格。《官兵涉法問題》更多的是一種普法教育,是對一般法律知識的傳授,其教學目標是實現(xiàn)學員的知法、守法;而《法律基礎》課則更重視法律理論的學習,強調對法律思維方式的傳播,根本上是為了培養(yǎng)具備較高法律素養(yǎng)的現(xiàn)代化軍事人才。這就需要教員在教學過程中,對各章內容進行整合與提煉,在講授相關法律基礎理論的同時,盡可能地用理論背后蘊含的法律思想影響學員,增強其學法、守法、護法的意識,使學員能夠在先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指導下把握好自己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培養(yǎng)出一支具有較高法律素養(yǎng)的、符合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要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最終實現(xiàn)《法律基礎》課的根本教學目標。

二、實現(xiàn)提高《法律基礎》課教學質量的條件

(一)全面提高教員隊伍綜合素質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法律教員隊伍,是提高《法律基礎》課教學質量,全面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法律教員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員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以敬業(yè)精神和職業(yè)道德為內在驅動力,教員靜下心來埋頭鉆研業(yè)務,自覺提高業(yè)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其次,教員應具備對信息資源的收集、分析能力。在教育信息化條件下,教員應當能夠通過圖書館、互聯(lián)網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資源,并能對為數眾多的信息資源進行去偽存真、加工整理,最后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再次,教員應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知識高速更新的信息時代,法律的滯后性決定了需要不停地對其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教員只有自覺學習新知識,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除此以外,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是法律教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二)充分了解教學對象基本情況

《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對象是武警合訓院校非軍事法律學專業(yè)的學員,了解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加強對其特點的研究,才能在授課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增強教學的針對性,獲得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就武警警官學院而言,作為武警“合訓分流”教育模式中的學歷教育院校,學員的組成比較復雜,大部分是應屆高中畢業(yè)生,但士兵考學生、士兵提干生也占了一定的比例,甚至還有部分干部子女特招生。一方面,他們處于從未成年人向成年人過渡的特殊階段,在心智和行為上體現(xiàn)出一定的思想性和獨立性;另一方面,他們的文化基礎和認知能力又參差不齊,雖有一定的法律常識,但缺乏對法律理論知識和社會主義法制觀念的系統(tǒng)培訓。這就要求教員掌握學員的特點,正視學員的差異,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以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牢固樹立“主體教育”理念

對《法律基礎》課而言,確立“主體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員喚醒學員的主體意識,承認并尊重學員在法律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主體地位。弗萊雷指出:“真正的教育不是為誰的教育,也不是關于誰的教育,而是學生必須參與到教學的形成過程中的教育”。因此,在法律教學實踐中,教員應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手段,力爭形成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同時,應把學習的主動權徹底交還到學員手中,激發(fā)其學習法律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體驗探索而獲取知識,增強學員積極主動參與法律學習的意識,從而真正從學習的“奴隸”轉變?yōu)閷W習的主人。這不僅是學員獲取法律知識,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的需要,更體現(xiàn)了信息社會對創(chuàng)新型軍事人才的需要。

三、著力提高《法律基礎》課教學質量的舉措

(一)優(yōu)選教材內容

根據教學大綱的安排,目前,《法律基礎》課的實際課時為50課時,但就課程內容來看,涵蓋了法理學、憲法、實體法、程序法、軍事法規(guī)、武警法等方面的內容,知識點涉及面廣,要求學員掌握的知識量相對較大。要處理好課時安排和課程內容講授這樣一對矛盾,就要求教員在教學過程中,從優(yōu)化學員法律知識結構的角度出發(fā),對教材內容進行一定的取舍和整合。若面面俱到,就會造成教學重點不突出、缺乏針對性,什么問題都講,卻什么都講不清、講不透。因此,建議將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劃分,形成必講內容、導讀內容、自學內容和補充內容四大板塊,這樣既能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又給學員留下了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空間。教員在講授法律知識的同時,還應重視《法律基礎》的育人功能,將法治教育與德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二)豐富教學方法

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員的學習熱情,保證知識傳遞的有效性,極大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法律教學中,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除了常見的灌輸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外,還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1.啟發(fā)式教學法。“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這是大教育家孔子對啟發(fā)式教學法的精辟論述。啟發(fā)式教學法的核心精神是強調對學員進行引導,激發(fā)學員的求知欲和學習自主性,在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學員所掌握的具體知識并上升為能力的過程中,促進學員綜合素質的提高。2.情境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強調在法律教學過程中,教員應在一定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結合特定教學內容和學員的特點,有針對行地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并引導學員參與其中,從而培養(yǎng)學員的科學思維方式,提高其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研討式教學法。教學并不僅僅是教員對學員的單向知識灌輸,更重視教學雙方在平等基礎上進行互動交流。研討式教學法由教員預先設計選題,并給予學員一定的課前思考時間,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員的組織引導使學員針對該選題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最后再由教員進行總結和提升。該教學法能通過學員的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學員的教學主體作用。當然,具體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還需要法律教員根據課程內容和學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

(三)擴展教學手段

除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外,教員還應適時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做到課堂教學與開展法律興趣小組活動相結合,法制教育與學員日常行為養(yǎng)成相結合,以進一步增強和鞏固《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如,可以利用興趣小組活動時間,組織學員觀看《人生警戒線》法制教育光盤,以部隊發(fā)生的真實案例給學員以啟示;可以組織學員開展模擬法庭活動,使學員親身體驗案件審理的全過程,增強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應變能力,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組織學員走出學院,有選擇性地參觀一些法制展覽,或者到法院參加旁聽,甚至參觀附近的看守所、監(jiān)獄等場所,將學員對法律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有機結合起來。此外,還可利用每年五月的“普法宣傳月”活動,集中學員進行普法教育,并開展法律咨詢活動,使學員牢固樹立遵章守紀和依法處理涉法問題的觀念。

當然,在當前教育信息化的大環(huán)境下,教員還應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質,充分運用校園網、多媒體教學設備等現(xiàn)代信息教學手段,使學員開闊視野、啟發(fā)思維,增加課堂授課的信息量。應注意的是,信息教學手段僅僅是法學教學的一種技能而非教學目的本身,教員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將過多的精力用于追求對相關信息設備的操作上,而忽略了對自身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末倒置,勢必對教學效果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法律教員只有認清了本門課的課程性質、地位,較好地把握以上提及的條件和具體措施,才能進一步提高《法律基礎》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大學生;法制教育;現(xiàn)狀;對策

法制教育是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法律品質、增強法制觀念的有效途徑。大學生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生力軍和社會未來的主體,其法律素質將直接影響到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近年來頻頻涌現(xiàn)的大學生犯罪現(xiàn)象足以證明:現(xiàn)行高等學校的法制教育既沒有讓大學生真正懂法,更沒有達到對他們予以觀念改造的效果。深入分析當前大學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加強法制教育的有效對策是高等學校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有必要進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一、現(xiàn)狀掃描

(1)思想認識不到位。與專業(yè)課相比,法制教育是一種素質的培養(yǎng),其根本理念是培育學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yǎng),很難對學生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當前高等學校對實施法制教育規(guī)劃部署不力、措施不硬,對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主要是通過教學計劃中的法律基礎課程設置來實施,簡單地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教學,而未將其作為一種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納入學生素質教育的整體規(guī)劃中。

(2)授課教師不專業(yè)。許多非政法類院校沒有單獨成立法律教研室,有的只是眾所周知的德育教研室,法律課師資大多由德育處、學工處、社科部、宣傳部、團委的工作人員擔任,或由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課教師來擔任,他們有限的法學專業(yè)知識影響了法制教育的教學效果,其直接結果是法制教育工作很難得到切實有效的開展,給法制教育效果打了折扣。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不能細致、深入、到位,多是要求學生背誦法律知識,而忽視了法律能力、法治理念和行為習慣的培育。這實際上是一種“知識教育模式”,而沒有上升到“素質教育”的高度,不利于形成以知識傳授、觀念引導和能力培養(yǎng)“三位一體”的素質教育新模式,造成學生法律意識較淡薄、法律信仰較缺失。

(3)內容設置不合理。2005年,和教育部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合并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一門課程,極大的壓縮了本來就十分有限的法律基礎課學時,導致教師上課只能蜻蜓點水,以讀代講,很難起到良好的授課效果。且該課程內容的編寫過于抽象深奧,理論性強,內容較復雜,其中法律部分內容明顯瘦身,僅在第七章、第八章中有所體現(xiàn),且各章的法律內容很簡略,難以滿足學生對法律知識的需求,嚴重影響了學生法律認知的建立、法律行為與習慣的培養(yǎng)。

(4)實踐教學不重視。法制教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不僅需要法律知識的普及教育,還需要經常性地法律實踐教育。目前高等學校法制教育大都局限于教師在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偏重于法律理論知識的傳授和灌輸,忽視法律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法治精神的培育,很少開展具有學生特質和時代氣息的法制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對法律內在的精神價值缺乏直接的心理體驗和真實的法制實踐,極大地影響了法制教育的實際效果。

二、路徑探討

(一)轉變教育理念,增強法制教育的影響力

法制教育是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一要轉變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理念和思路,重新正視法制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逐步將法制教育從附屬于道德教育的陰影中解脫出來,改變法制教育被道德教育擠壓和取代的現(xiàn)狀。二要端正辦學指導思想,重視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將其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把法制教育納入學校素質教育的整體規(guī)劃中,推進法制教育的系統(tǒng)化和科學化。

(二)精選授課教師,提升法制教育的感染力

充實師資力量、優(yōu)化教師隊伍是提升高等學校法制教育質量的關鍵。法制教育是一項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教育,教師不僅要熟悉高等學校法制教育的特點,還應該具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不一定在某個領域研究多深,但必須是法學方面的通才。一要定期對法制教育師資隊伍進行培訓和考核,提高他們的綜合法律素質和教學水平。二要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相對穩(wěn)定的法制教育師資隊伍,改變法制教育師資由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教師統(tǒng)一代勞的現(xiàn)狀。

(三)提高教材質量,加深法制教育的滲透力

只有加強法制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才能滿足學生守法的需要,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根本目標。作為應用性很強的法律基礎課,在本質上不應定性位為思想品德課的一部分,而應獨立于原有的兩課體系,與現(xiàn)行課程體系中的英語課和計算機基礎課具有同等的地位。要注重法制教育內容的相關性,除開展法理學、憲法、刑法、民法等普及性法學知識的宣傳外,還要圍繞怎樣預防大學生犯罪,結合大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制教育,既要考慮到全國性的普遍需求,又要照顧到不同地區(qū)、學校、專業(yè)的具體情況。如針對經濟類專業(yè)學生,可開設預防經濟犯罪的專題講座,使法制教育貼近學生的生活,滿足學生的內在需要。

(四)注重實踐教學,擴大法制教育的輻射力

法律基礎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強化該課程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是在教學中可采用案例教學等方法,多用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使學生不再是簡單的教育教學對象,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參與者、組織者。二是教師在傳授法律知識過程中,應該緊密聯(lián)系社會實際,圍繞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講解分析,聯(lián)系學生和社會生活的實際來分析問題,提高他們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三是在課堂教育之外,還應當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動,營造出濃厚的校園法制文化氛圍。如舉辦法律知識競賽、模擬法庭、引庭入校、旁聽法庭審判、去勞教所(戒毒所)進行警示教育等活動,讓大學生感知到法律就在自己身邊,引導他們自覺學法、懂法和守法,增強法制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的毛片| 欧美草b内射在线aaaaaa|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国产女人天天春夜夜春| 把腿张开老子臊烂你多p视频软件 一女被多男玩喷潮视频 | 亚洲色图片区|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av制服丝袜在线| 欧美丰满大乳高跟鞋|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忘忧草www中文在线资源| k频道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强插女教师av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么公的好大好硬好深好爽视频|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亚洲另类无码专区| 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手机版 | 2021国产精品国产精华|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东北女人啪啪对白|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三人同眠| 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 欧美最顶级丰满的aⅴ艳星| 亚洲jlzzjlzz少妇|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法国性经典xxxxhd|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精品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少妇又色又紧又爽又刺激视频 | 亚洲日韩国产成网在线观看| 少妇一边呻吟一边说使劲|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av麻豆| 日韩在线 | 中文|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