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1 10:35: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稅收籌劃的主要思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研究背景。在我國,稅收籌劃還是一門剛剛起步的學科,但企業的投資活動日益增多。目前,企業投資決策中主要考慮的因素是:(1)對外投資的盈利與增值水平;(2)對外投資風險;(3)對外投資成本;(4)投資管理和經營控制能力等。可見,在我國企業的投資決策中,我國企業很少考慮稅收的影響,把納稅看作是獨立于投資決策之外的事項。因此,本文主要對投資階段的稅收籌劃進行探討。
2.研究意義。⑴有助于減少企業的稅負,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對企業來說,無論納稅多么正當合理,都是納稅人經濟利益的一種喪失。企業在仔細研究稅收法規的基礎上,合理安排稅收籌劃,無疑可以是企業利益達到最大化。⑵有助于補充投資稅收籌劃理論,完善稅收法律法規。我國現行的有關投資方面的稅收政策也有某些缺陷、不足和漏洞。因而進行稅收籌劃可以及時了解稅收法規和稅收征管的不盡合理和不完善之處。
二、稅收籌劃的理論概述
1.稅收籌劃的內涵。稅收籌劃,又稱納稅籌劃,稅務籌劃,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與市場經濟日趨完善從國外稅收理論體系中引入的一個新概念。其中國外有代表性的幾種觀點如下:
荷蘭國際財政文獻局(IBFD)在《國際稅收詞匯》中的解釋是:“通過納稅經營活動或個人事務活動的安排,以達到繳納最低的稅收。”(IBFD,1992)
美國W•B•梅格斯博士在與別人合著的《會計學》中作了如下闡述:“人們合理而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經營活動,以繳納可能的最低的稅收。”
國內學者對稅收籌劃一詞的見解如下:唐騰翔、唐向在其《稅收籌劃》中指出:“稅收籌劃指的是在法律規定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地取得節稅的稅收利益。”(唐騰翔、唐向,1994)。于中一在其主編的《企業避稅與政府對策》解釋“稅收籌劃即應納稅人在實際納稅義務發生之前對納稅地位的低位選擇。(于中一,1995)。
綜合上述觀點,雖然各國學者的表述不一,在本質上卻有著共同的認識,稅收籌劃是指在遵循稅收法律、法規的前提條件下,納稅人依據稅法的要求和生產經營的特點,為實現最小的合理納稅而進行的設計和運籌。
2.稅收籌劃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稅收籌劃必須遵守稅收法律和政策,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才能保證所設計的經濟活動、納稅方案為稅收主管部門所認可,否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并承擔法律責任。
(2)有效性原則。有效原則要求所進行的稅收籌劃必須與企業的戰略目標相匹配,當稅收目標與企業目標發生沖突時,應以企業目標作為首要選擇,這樣既有利于被企業主管部門認可,也利于被稅務部門認可。
(3)超前性原則。企業進行稅收籌劃,必須準確把握將要發生的經濟業務的過程、環節所涉及的稅收優惠等政策,以便于對企業的投資、經營、理財活動進行籌劃和安排。
(4)成本效益原則。在籌劃稅收方案時,不能一味只考慮稅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籌劃方案的實施而引發的其他費用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因此,必須綜合考慮采取該籌劃方案是否能給企業帶來絕對的收益。
3.稅收籌劃的主要思路
⑴縮小稅基。稅基即課稅基礎,通常在稅率一定的條件下,稅額的大小與稅基成正比,稅基越小,稅額越低,因而縮小稅基可直接減少應納稅額。其途徑通常為使各項收入最小化或是成本費用最大化,這一種較為常見的籌劃思路。
⑵適用較低稅率。即稅率上的籌劃,其途徑通常為企業通過對投資地點、投資方向的選擇以及組織形式的規劃或者運用其他途徑方法而適用稅法規定的優惠稅率,從而獲得長期節稅的利益。
⑶利用稅收優惠。通常企業可以通過對納稅身份、設立地點、投資方向、新產品優惠等的安排選擇而享受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然而稅收制度的不斷改革,會導致稅收優惠政策也在不斷變化。
⑷延緩納稅期限。一般而言應納稅款期限越長所獲得的利益越大,并且短期稅款的減少有時可以緩解企業資金流動問題。
三、投資稅收籌劃的風險防范
1.確立風險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和涉稅事務中始終保持對籌劃風險的警惕性,應當意識到由于目的的特殊性和企業經營環境的多變性、復雜性,稅收籌劃的風險是無時不在的,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2.依法籌劃,力求使企業的稅收籌劃方案與國家的稅收政策導向保持趨同。稅收籌劃應當合法,這是稅收籌劃賴以生存的前提條件,也是衡量稅收籌劃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因此,在實際操作時,首先要學法、懂法和守法,準確理解和全面把握稅收法律的內涵。其次要處理好稅收籌劃與避稅的關系。避稅行為盡管不違法,但往往與立法者的意圖相違背。
[關鍵詞]稅收籌劃;個人所得稅;節稅
1稅收籌劃的含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提高,稅收籌劃在企業和個人間逐漸被我們所熟知。而對于稅務籌劃的定義,國內外均有研究,但卻不盡相同。荷蘭國際財政文獻局所編寫的《國際稅收辭典》提出:“稅務籌劃是指通過納稅人經營活動或個人事務活動的安排,達到繳納最低的稅收。”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在其《經濟學》中指出:“比逃稅更加重要的是合法地規避稅賦,原因在于議會制定的法規中有許多‘漏洞’,聽任大量的收入不上稅或以較低的稅率上稅。我國蓋地認為“稅務籌劃是納稅人依據所涉及的稅境,在遵守稅法、尊重稅法的前提下,規避涉稅風險,控制和減輕稅負,以實現稅后收益最大化的謀劃、對策與安排。”
2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的必要性
我國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至今,越來越多的納稅人認識到可以采用稅收籌劃的方式來為自己減輕稅務的負擔,使自己的實際收入盡量的多。因此,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籌劃也就有了其運作的必要性。第一,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籌劃有利于稅收知識的傳播,有助于納稅人依法納稅意識的提高。作為我國的公民或多或少都會與稅收發生聯系,可能我們最為熟知的是增值稅,增值稅是企業所繳納的稅種,對于我們公民個人,個人所得稅與我們關系最為密切。為了減輕納稅人個人所得稅的稅負,提高個人的實際收入,納稅人會不斷研究稅收政策方面的“漏洞”,由此,通過不斷的學習可以提高納稅人對稅收知識的了解和提高納稅意識。第二,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籌劃可以幫助納稅人實現收入的最大化,節約和減輕稅負。稅收籌劃可以在同樣的情況下,提出多個納稅方案,納稅人可以通過比較選擇稅負較低的方案,有利于保證納稅人個人的實際利益,同時不違反國家的法律。這樣提高了職工的實際收入,有助于納稅人在工作方面的積極性和保證納稅人的順利發展,避免了繳納多余的稅。第三,個人所得稅的稅收籌劃可以幫助國家不斷完善和規范個人所得稅稅收的法規和相關的政策。稅收籌劃主要是針對稅收政策方面的漏洞提出更優的方案,這樣從表面上看是有利于納稅人減少繳納稅額,但同時也是對稅收政策法律的一種反饋,國家可以通過收集和分析納稅人的稅收籌劃反饋信息,不斷規范現行的個人所得稅稅法,同時改進與此相關的稅收法律政策。
3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我國現在所實行的個人所得稅規定個人的11項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了不同的費用扣除標準、不同的計稅方法和不同的稅率,并且基于不同的原因和目標,設置了較多的稅收優惠。這就使得納稅人在稅收籌劃方面有了潛在的活動空間。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的思路和方法,已有的文獻已經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和總結,在此僅列舉幾種主要的籌劃思路。第一,通過有效利用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來實施稅收籌劃。稅收優惠是通過減輕特定納稅人的稅收負擔,達到鼓勵或支持納稅人的政策目的。就捐贈項目而言,稅法規定個人將其所得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以及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地區、貧困地區的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的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首次,通過一定的機構捐贈和直接捐贈是有明顯的區別,直接捐贈是沒有30%的扣除標準的,所以在捐贈納稅中一定要選擇規定的機構進行捐贈;其次,如果捐贈的數額超過了捐贈的扣除限額,此時應該找到捐贈的臨界點,選擇分次捐贈,這樣能夠有效的達到節稅效果;最后,納稅人如果有多個項目的收入來源,例如有工資、勞務報酬、中獎和稿酬所得,這四個項目的稅率是不同的,稅率分別為3%、30%、20%、14%,這時的捐贈額應該在各應稅項目間進行分配,納稅人應優先將捐贈額分配在適用高稅率納稅的項目上,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減輕納稅義務。第二,同樣的收入額按照不同額所得類別繳納的稅額是不同的。個人所得稅的所得項目之間有的可以互相轉化,納稅人可以利用不同應稅項目的轉化來恰當地進行稅收籌劃。全年一次性獎金是一個典型的案例。稅法規定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應先將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使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通過這個規定,可以計算出各個區間的臨界值,運用臨界值可以選擇分次發放獎金。通過計算表明,除一次性發放全年獎金外,同樣多的獎金隨著發放次數的增加,納稅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會逐漸減少,從而達到稅收節約的目的。對于勞務報酬所得的納稅籌劃,提供勞務的納稅人可以考慮,將本應由自己承擔的費用,改由對方承擔,同時適當降低自己的報酬,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納稅人的凈收入。稅法同時規定勞務報酬所得以每次收入減去一定費用后的余額為納稅所得額,針對“次”的規定,納稅人可以通過盡量增加“次”來增加費用的扣除,單次收入使用的累進稅率級次就會相應地降低,從而相應減輕納稅負擔。第三,個人所得稅法根據居住地標準和居住時間標準規定了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可以充分利用納稅人身份轉換來達到節約稅收的目的。居民納稅人的納稅范圍是境內境外所得均應納稅,而非居民納稅人只限于境內所得納稅,很明顯可以看出非居民納稅人的稅負較輕。因此,借助于納稅人身份的認定來減輕納稅義務,實現節稅效果是可行的。第四,個人所得稅都是采用比例稅率,但其中也有些項目也采用超額累進稅率,這使得稅率分級導致的臨界點的存在,每當突破臨界點,稅率就會相應地得到提高,稅負必然同時也會增加。納稅人可以很好的把握臨界點,將應納稅所得額合理地進行拆分,盡可能的靠近臨界值,這樣可以有效的起到節稅作用。
4結論
合理運用稅收籌劃,有利于納稅人個人的實際收入,也有利于公司對職工的鼓勵和獎勵,實現個人和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同時,也必須保證國家的利益,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通過以上的闡述,可以得知稅收籌劃是門很有學問,很有深度的學科,需要納稅人不斷的鉆研,不斷的學習稅法法規,實時跟蹤稅法法規的最新動態,才能使自己在同樣的勞動成果下獲得最大的收益。當然,個稅的稅收籌劃的精髓遠遠不止本文說闡述的這些內容,還有很多其他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韓明橋.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籌劃技巧分析[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28(2).
[2]岳希明,徐靜.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居民收入分配效應[J].經濟學動態,2012(6).
【關鍵詞】高新技術 企業納稅 籌劃
一、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思路
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范圍廣、差別大、方式多、內容豐富,因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的思路是多維的,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利用納稅人身份籌劃
稅法規定不同的納稅人享有不同的稅收待遇。例如,目前的內、外資企業的稅收待遇就不盡一致;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有不同的征稅方法。影響節稅空間的納稅人自身因素主要包括納稅人的經營地點、經營規模、組織結構、業務范圍、涉稅種類等。一般來講,企業的經營規模越大,組織結構越復雜,業務范圍越廣,繳納的稅種越多,則稅收籌劃的空間也就越大,獲取節稅利益的潛力也就越大。高新技術企業涉及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行為稅等多個稅種;在我國稅收政策存在地區差異;高新技術企業往往成為企業集團的組成部分,組織結構復雜。因此高新技術企業從這方面進行籌劃能獲取節稅的潛力大。
2、稅種籌劃(從節稅潛力大的稅種入手)
稅收籌劃可以是各個稅種的籌劃,但不同的稅種的性質不同,籌劃的方法、收益的大小也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言,可獲得節稅收益大的往往是那些稅負彈性大的稅種。所謂稅負彈性,是指某一具體稅種的稅負伸縮性大小。稅負彈性的大小:取決于稅源大小,稅源越大的稅種,其稅負彈性也越大;取決于該稅種的要素構成,主要包括計稅基礎、扣除、稅率。稅基越寬,稅率越高,稅負就越重;而稅收扣除越大,則稅負就越輕;稅收優惠政策的多少,也直接影響到稅負彈性的大小。高新技術企業涉及流轉稅、所得稅等主要稅種,稅源大,稅基寬。特別是國家大力促進、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在稅收方面給予了其他企業無法比擬的稅收優惠。因此,所涉稅種彈性大,節稅空間廣闊,稅收籌劃也主要在這兩類稅中開展。
3、利用稅率差別籌劃
稅率是征稅額與計稅依據之間的比例。稅率是稅收制度的核心和靈魂,稅率的設計體現國家政治、經濟政策口同樣的稅種,不同的納稅人稅率不相同,不同地區更有區別。例如:增值稅設計了基本稅率(17%)、低稅率(13%)、零稅率,還有6%和4%的征收率。營業稅按行業分別設計了比例稅率。企業所得稅率一般為33%,還有兩檔照顧性稅率27%和18%。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率則更加豐富,針對不同地區設計了不同稅率。由此可見,高新技術企業借此進行節稅籌劃還是有空間的。
4、課稅對象籌劃
課稅對象是指稅法規定課征稅收的目的物,即對什么征稅。課稅對象的重疊和交叉及不同稅項的交叉并立,使得納稅人可以尋找最佳課稅對象,因而有多種納稅方案。例如:對增值稅和營業稅中的混合銷售行為,兼營行為的處理;其次對大多數納稅人來說,財產收益和經營收入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以高新技術企業借此進行節稅籌劃還是有空間的。
5、利用納稅期限籌劃
納稅期限是納稅人向國家繳納稅款的法定期限,推遲納稅人納稅時間,雖然從絕對量上不能減少應納稅款,但可獲得資金的時間價值,就如同納稅人在納稅期限內從政府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在高通貨膨脹時期,推遲納稅時間能夠提前獲得收益,及時收回投資,因此,納稅人能夠從中獲得很大好處。而稅法每個稅種都按不同的情況規定了納稅時間;其它非直接的制度安排,例如固定資本折舊、存貨計價可有不同的方法,企業有充分的運作空間。
二、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應堅持的原則
1、合法
即籌劃必須遵守國家法律和政策,尤其是稅收法律和政策,這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籌劃方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二是方案實施過程也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只有兩方面都符合才能稱為合法,在這個框架下,稅務機關才會認可,才不至于被處罰。比如,企業為使超過計稅工資標準的工資在稅前扣除,采取虛增職工人數,增加稅前扣除額的辦法。這種辦法在內容和手段上都違反了稅法規定,是偷稅而不是籌劃。
2、綜合利益最大化
即籌劃方案不能一味地考慮稅收成本降低,而忽略其他成本的上升,必須綜合考慮采取該方案是否能給企業帶來絕對收益;要重視方案的機會成本;還要注重資金的時間價值;既要考慮當前利益,還要考慮未來利益。如果企業受片面性經濟利益的驅動,單純從稅收的角度去考慮或實施一些方案,結果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是得不償失。例如企業所得稅在企業納稅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企業開展稅收籌劃的重點,企業許多稅收籌劃都是通過減少本期利潤來達到減少所得稅目的,這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利潤指標下降的負面影響,特別是上市公司,較低的利潤會導致每股收益下降,這會使投資者產生不好的預期,引起公司股票價格下滑,公司價值縮水,不利于再融資。所以,在實際工作中,稅負最輕的稅收籌劃方案不一定就是企業最后確定的稅收籌劃方案。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要考慮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以及進行籌劃所投入的成本,而且要避免由于選擇某種方案減輕了一種稅負而引起另外一些稅負的增加,造成整體稅負的加重;更不能把稅收籌劃建立在犧牲企業整體利益的基礎上,必須要全盤考慮,綜合權衡。只有綜合效益最大化的方案,才是最優的稅收籌劃方案。
3、時效性
我國稅制建設還不完善,許多規定都由國家稅務總局以通知等形式,政策變化快。特別是我國己加入WTO,國內稅法受到國際稅法發展變化與國際間稅收競爭的挑戰,今后我國對稅制的調整將比以往更加頻繁。所以,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在強調現行稅收政策及運行環境影響的同時,還應對政策變化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必要的預測,對稅收政策與國家其他法規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了解,根據不斷更新的要求,及時調整稅收籌劃內容,充分防范籌劃帶來的風險。否則,一旦相關政策發生變化后,相應地,所進行的稅收籌劃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甚至有可能會突變成偷稅、逃稅行為,給納稅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就要求企業因時制宜,來進行稅收籌劃活動。
4、簡便可行
即凡能用簡單方法的,拒絕復雜;凡能就近解決的,拒絕舍近求遠;稅收籌劃要遵循財務上的重要性原則,爭取在獲得的稅收利益一定的條件下,籌劃支出的最小化。方案應該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要能在實務中實施,而不是紙上談兵。
三、加快引進和培訓企業稅務籌劃人才
納稅籌劃是一項高層次的理財活動,高素質的人才是成功的先決條件。這項專業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的能力條件有以下方面。
第一,精通國家的稅法及稅收相關法律,并時刻關注其變化。只有如此,企業才能選準節稅活動的籌劃點,了解什么是合法、非法以及合法但不非法的臨界點,在總體上確保經營活動和稅務行為的合法性,“用透”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
第二,不僅要了解企業所面臨的外部市場、法律環境,為企業爭取最大的外部發展空間,而且必然熟悉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能力,給企業自身的稅務籌劃進行一個準確的定位,因為好的納稅籌劃方法不一定對每個企業在任何時候都合適。納稅籌劃人員要在熟悉內外環境的前提下,針對企業自身的特點設計適當的納稅籌劃方法。
第三,近年來,國家稅制變動頻繁而復雜,參與國際市場活動的企業面對的各國稅制更是如此,這就要求納稅籌劃人員不僅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需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較高的操作業務水平。此外,納稅籌劃活動涉及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籌劃人員為此還必須具備財務、統計、金融、數學、保險、貿易等方面的知識及嚴密的邏輯思維、統籌謀劃的能力,否則,即使有迫切的納稅等劃愿望也難有成功的籌劃作為。
【參考文獻】
[1] 黃黎明:稅收籌劃理論的最新發展有效籌劃理論[J].涉外稅務,2004(2).
【關鍵詞】稅法 稅務會計 稅收籌劃 課程整合
目前,高校財會專業稅法相關課程設置、教學安排主要分布在《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納稅實務》等課程中,而與稅法聯系緊密的課程,也是高校常設課程則集中在《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三門課程。與此有關聯的教材更是層出不窮、五花八門。已經公開出版發行的有《稅法》《企業稅務會計》《稅務會計學》《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納稅申報與籌劃》《稅收籌劃》《稅務籌劃理論與實務》等。但是,課程體系的交叉、教材的繁雜,造成了學生學而不精、知識架構混亂的局面。這與培養兼具稅法和財務管理、會計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相沖突。因此,整合《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課程刻不容緩。
《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的教學現狀
1.課程設置方面
現行國內本科院校財務管理、會計學等經濟管理專業對《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等稅法相關課程的教學計劃安排主要有三種方式:(1)分屬于不同學期,先后開設《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三門課程;(2)將《稅法》作為先修課程,再將《稅務會計》與《稅收籌劃》整合后作為一門課程選修;(3)《稅法》《稅務會計》選其一設為必修課或選修課,《稅收籌劃》作為擴展學習,設為選修課。
2.教材建設與教學內容方面
《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三門課程中,《稅法》的教材內容主要包括:以18個具體稅種為主的實體法和以稅收征管法律制度為主的程序法。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課時緊張,加之程序法內容枯燥繁瑣,往往只重點講授具體稅種的相關概念、構成要素、稅額計算等,其他內容則一帶而過。
《稅收籌劃》教材的編排基本有兩種方式。一種以18個稅種作為籌劃對象,比如增值稅的稅收籌劃、消費稅的稅收籌劃、企業所得稅的稅收籌劃等。這種方式以《稅法》中的實體法作為編寫依據,有利于學生對《稅法》課程內容的鞏固和深入理解。另一種則以企業的經營活動作為籌劃對象,比如企業籌資活動的稅收籌劃、投資活動的稅收籌劃、企業收益分配的稅收籌劃等。這種方式以企業涉稅事項的資金流向作為編寫依據,便于學生對企業具體業務操作的理解。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稅法相關選修課程的內容體系安排、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的接受程度等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地選用合適的教材。
《稅務會計》教材的編寫體系主要囊括了具體稅種的計算、賬務處理及稅收籌劃。與《稅法》《稅收籌劃》等課程相對比,容易發現,“具體稅種的計算”屬于《稅法》的重點內容,“稅收籌劃”是需要單獨開設的一門課程,而“賬務處理”則是《財務會計》中強調的內容,比如所得稅會計。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稅務會計》課程的邊緣性、綜合性,導致無論如何安排《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三門課程都會造成課程內容的重復或缺失。
(1)《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三門課程同時開設時,由于三門課程的邊界很難劃分清楚,內容存在交叉,勢必出現兩種教學效果:一種情況是重復講解,造成課時浪費;一種情況則是“踢皮球”,認為其他課程中有類似內容就省略講解,造成學生學習內容盲點。(2)先修《稅法》,再修《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的整合課程,無法突出《稅務會計》的重點,同時由于課時緊張,容易將《稅收籌劃》變成擺設。(3)《稅法》《稅務會計》選其一,再修《稅收籌劃》。只修《稅法》,無法讓學生理解財稅關系,涉稅事項的會計處理欠佳。只修《稅務會計》,如果不給予足夠的課時,則使學生無法熟練掌握稅額計算,進而不能理解涉稅事項的賬務處理;如果給予充足的課時,內容的繁多同樣不利于學生對稅法相關知識的吸收掌握。
《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的教學整合
1.課程設置方面
目前,有關《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課程整合研究方面的文獻相對較少。姚愛科(2009)最先提出將《稅法》與《稅務會計》整合為一門《稅務會計》課程,以稅種作為主線,將基本稅制要素與會計處理聯系在一起,并指出整合后的課程安排有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蘇強(2011)強調采用“多元立體化理念”的教學模式,設計整合后的《稅法與稅務會計》課程。胡春暉(2014)認為《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三門課程應合并為《稅法、納稅籌劃與會計綜合(一)、(二)》,提出以18個具體稅種為縱線,橫向講解每一稅種的稅額計算、賬務處理、稅收籌劃的內容。整合課程加大課時后,分兩個學期進行講解。但考慮到教學內容的分量和學生的接受水平,筆者認為,將三門課程整合為一門課程,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其一,內容面面俱到,易使學生對稅法相關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雜而不專;其二,學習周期長,容易造成學生學習興趣的消磨與學習內容的遺忘;其三,內容繁冗細碎,無法使學生對稅法相關課程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綜合來看,《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三門課程的整合思路并不是將其簡單合并,而應合理劃清界限,突出各課程的重點。即《稅法》《稅收籌劃》的內容不變,主要以稅額計算、具體稅種的籌劃為主,而《稅務會計》則應取消與《稅法》《稅收籌劃》重復的部分,加入《納稅實務》的實踐內容,并強調其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如此整合可以使學生在《稅法》《稅收籌劃》中掌握稅法相關知識,在《稅務會計》中理解財稅關系,鍛煉實務操作能力。
2.教材建設與教學內容方面
(1)教材建設方面
目前,已經出版發行的稅法相關教材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考試用書,比如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的應試指導書;一種為高校的教學用書。考試用書由于其應試用途,理論性較強,與本科院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目標不符,而教學用書因其編寫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需求剛性等因素,導致權威性、時效性欠佳。另外,本科院校的學生對教材的依賴性較強。鑒于此,會計教育界、企業實務界、稅收征管界的稅務、財務管理、會計人才應聯合建立教材編寫團隊,以高校教育建設為平臺,從教學目標、教學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環節入手,設計、編寫與培養目標相匹配、適應學生理解程度的教材。
(2)教學內容方面
整合后的《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三門課程中,《稅法》側重對法律條文的解釋,《稅收籌劃》主要針對不同稅種的案例進行籌劃分析,《稅務會計》則強調涉稅事項的會計處理。在具體教學操作時,《稅務會計》可加入仿真實驗課,比如采用與《財務會計》相同的資料,將其中稅法與會計準則處理方式不同的涉稅事項進行調整,讓學生理解稅法規定與會計制度的不同。也可以將“納稅申報”部分的實務操作案例轉換為更為直觀的會計賬冊與納稅申報資料表,同時練習“電子報稅軟件”,讓學生掌握手工申報納稅、網上申報納稅的具體操作過程。
綜上所述,《稅法》《稅務會計》《稅收籌劃》課程的整合思路應以人為本,從合理劃分《稅務會計》與《稅法》《稅收籌劃》課程的邊界著手,輔以實務操作內容,區別于《財務會計》,最終達到高校培養復合型、應用型財稅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姚愛科:《試論〈稅務會計〉課程與〈稅法〉課程的整合》,《會計之友》2009年第6期。
[2]蘇強:《基于多元立體化理念的“稅法”與“稅務會計”教學模式設計》,《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7期。
關鍵詞:中小企業;稅收籌劃;路徑分析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行業進入的壁壘和成本降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實現可觀效益,成為中小企業共同關心的話題。稅收籌劃通過幫助企業進行稅務規劃,在合法的范圍內減少稅收支出,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減輕企業負擔。因此,稅收籌劃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企業戰略延伸具有積極意義。
一、我國中小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意義
(一)稅收籌劃幫助企業實現經濟效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小企業稅負較重,利潤空間較小,如何有效地提高市場收益成為企業最為關心的話題。企業合理地應用稅收籌劃,對企業的經營進行合法的稅務規劃,降低額外稅額,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利潤,實現經濟效益,提升企業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從容應對市場競爭。
(二)稅收籌劃幫助企業提高納稅意識稅收籌劃幫助企業在合法范圍內降低稅額,增加利潤,使得中小企業的稅負壓力減輕。企業無需再像之前那樣繳納高額稅款后,面對辛苦經營卻只獲得微薄收益或者難以維持企業生存走向破產的慘狀,中小企業不會再畏懼或回避稅收問題,而是會按期如實上繳稅費,盡到納稅企業的納稅責任,提高納稅意識。
(三)稅收籌劃幫助企業優化戰略部署通過稅收籌劃,企業可以節省下來一定金額的稅款。企業可以將這部分資金重新投入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現資金的再利用,提高資金的配置效率,制定有效的經營策略,優化戰略部署,實現企業的戰略延伸,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稅收籌劃幫助國家完成稅收工作中小企業通過稅收籌劃可以少繳稅、不繳多余稅,這會促進企業積極配合國家財政,企業完成納稅申報工作。稅負達到中小企業可接受的范圍,企業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就會減少,這也有利于國家如期完成稅收工作。
二、我國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發展現狀
(一)中小企業缺乏稅收籌劃的市場環境稅收籌劃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是一個較新的領域,對于從未接觸過稅收籌劃工作的企業管理層甚至不知道稅務可以進行合法規劃,幫助企業減少多余的稅負。國家在放寬對中小企業的政策約束時,也應加強對我國中小企業稅收籌劃意識的培養,例如定期邀請稅收籌劃方面的專家召開有關稅收籌劃的講座,下派專業人士到中小企業指導稅收籌劃工作,對企業管理層進行稅收籌劃意識培養,加大有關稅收籌劃政策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企業了解到稅收籌劃的好處優勢,鼓勵更多的企業應用稅收籌劃以求得企業長遠發展。
(二)中小企業缺乏稅收籌劃的專業人才目前來看,中小企業稅收籌劃存在難題主要在于企業缺乏與稅收籌劃相關的專業性人才。相較于中小企業而言,相關方面的專業人才更加傾向于就職于事務所、稅務局等部門機構,中小企業的自身條件難以吸引稅收籌劃的專業性人才,造成人才匱乏的局面。缺少專業人才,中小企業的稅收籌劃工作就難以開展,不能及時搭上國家政策的順風車,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
(三)我國目前稅收制度不夠完善我國中小企業進行稅收籌劃,一方面依賴于企業內部的稅收籌劃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依賴于我國稅收機構,如稅務師事務所等。但是過高的收費也使得中小企業望而卻步。國家應該完善我國的稅收制度,降低機構的收費門檻,健全稅收方面相關法律法規,同時,我國的稅務工作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并不是一個成熟、成型的業務模式,會存在因違規操作而導致籌劃失敗的風險。
(四)我國企業稅收籌劃基礎薄弱中小企業成功進行稅收籌劃的工作前提要求較高,一是企業要有了解掌握稅收籌劃的專業人才或管理層具有豐富的稅收籌劃經驗,二是企業的管理體系較為完善,管理制度較為健全,三是企業稅收籌劃要有準確的數據作為支撐。這三個條件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很難達到。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簡單,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企業缺乏相關人才,管理層缺少相關經驗,內部結構簡單,管理不規范,難以獲得準確數據作為保障。這些問題,限制了我國中小企業進行稅收籌劃,運營基礎較為薄弱。
(五)企業管理層缺少稅收籌劃意識結合市場實際情況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的管理層不具備稅收籌劃意識,不理解稅收籌劃在企業中的具體應用。作為企業的管理部門,掌控企業運營、加強成本管控、增加市場收益是其部門職責,能夠運用稅收籌劃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在如實、如期繳費的基礎上減少不必要的稅負金額,增加企業利潤,將資金投入到企業生產經營中,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但是就現狀而言,企業管理層很少具備稅收籌劃意識,中小企業稅收工作遇到難題。
三、我國中小企業稅收籌劃的路徑分析
(一)積極營造中小企業稅收籌劃運行環境政府部門應當積極營造中小企業稅收籌劃運行環境,為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的稅收籌劃應用環境。市場環境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政府部門應當適度對中小企業稅收籌劃加以支持,中小企業也應當積極配合政府工作。譬如,政府可以聘請相關的事務所專家、高校教授為中小企業開展關于稅收籌劃的系列講座,擴大稅收籌劃的宣傳力度和影響力度,讓企業充分意識到稅收籌劃對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政府可以派遣部分專業人士去中小企業進行工作指導,例如稅收籌劃工作如何開展,怎樣合理地進行稅務規劃,具體應該怎么做。與此同時,政府應該加大有關稅收籌劃政策的宣傳力度,讓企業充分了解稅收籌劃對企業發展的優勢,鼓勵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到稅收籌劃中來。
(二)加大對稅收籌劃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現如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是人才資源的競爭。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自身條件很難吸引到專業人士加入企業,參與企業經營管理。面對這樣的不利情形,中小企業應加大對企業內部人才的培養力度。企業組織相關人員外出考察,到相關企業進行觀摩學習,學習其他企業稅收籌劃的方法與模式。同時,企業應選拔優秀的內部人員接受機構的專業培訓,學習稅收籌劃原理、方法與具體應用,掌握稅收籌劃技能,幫助企業完成稅收籌劃工作。其次,企業可以邀請專業的稅收籌劃人士來企業進行實地指導,組織企業相關成員跟隨學習,了解稅收籌劃在企業中的工作思路,努力提升自身能力與專業素質。
(三)加強稅收籌劃的工作基礎為加強稅收籌劃的工作基礎,中小企業應完善企業內部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確保其與企業實際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相符合,不存在不匹配的現象,特別針對財務核算方面的管理,要符合實際情況。同時,與其他各部門展開合作,保障稅收籌劃工作合理有序地開展。其次,企業還應制定科學的績效管理制度,用制度來督促企業員工按照要求完成工作,為企業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開展稅收籌劃做好保障工作。
(四)積極培養企業管理層稅收籌劃意識目前,在我國中小企業中仍有一些企業存在“家族式”管理,這類企業管理思想較為傳統落后,企業發展緩慢,不能適應當下市場競爭形勢,不符合當今的社會經濟發展態勢。企業應積極培養管理層的稅收籌劃意識,接受新思想與新理念,鼓勵企業管理層參加系列講座,了解稅收籌劃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并組織管理層進行實地考察,親身體會進行稅收籌劃企業的發展態勢與成功轉型,大力倡導企業管理層參與到稅收籌劃中去,幫助企業擺脫稅負困境,實現可觀收益,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立腳、贏得一席之地。
(五)完善我國稅收制度與體系不成熟、不完善的稅收制度讓不少中小企業望而卻步。企業在缺乏專業人才或面對復雜問題時會選擇向稅收機構求助。然而機構高額的收費卻違背了政府給予中小企業優惠政策的初衷。因此,政府部門應盡快完善我國的稅收制度,建立完整的稅收體系,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讓稅收有法可依,而非任性為之。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幫助企業清理稅收籌劃障礙。
(六)充分利用稅收優惠相關的政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為鼓勵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市場競爭,促進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出臺了一系列關于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此時,中小企業應當抓住機會,充分利用國家這些政策為企業帶來的優勢。企業可以通過網絡渠道或服務平臺及時掌握國家給予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組織企業財會人員進行學習,充分了解并掌握政策的相關資料,并整理好相關資料去主管稅務部門進行備案,盡量減少額外的稅負支出。充分利用稅種及地區差異,減少稅負,節約資金流出,增加企業利潤,提高資金配置效率。
關鍵詞: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研究
一、房地產開發企業實行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國房地產行業受到市場發展規模及趨勢的影響,已經逐步邁入分化與調整的階段當中。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房地產行業面臨的庫存問題以及泡沫問題嚴重加劇。針對于此,我國相關政府部門針對這一問題,實施多次稅制改革,以期徹底消除上述問題帶來的不良影響。然而,僅憑借稅收改革政策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各級各類的房地產企業需要不斷優化內部建設體系,最好以增值稅稅籌劃為重點實施對象,以期進一步推進行業的發展進程,實現預期的發展目標。首先,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實施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基本上可以提高企業自身的稅收效益,并且可以將其視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途徑。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理解的偷稅行為、漏稅行為。而是根據房地產實際發展情況,依法依規地行使自身的權利,并爭取合理的權益,為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合理保障。其次,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強化增值稅稅籌劃,基本上可以達到強化并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與此同時,還可以達到提升企業納稅意識與強化財務籌劃能力的目的。根據實際情況來看,房地產企業面臨的資產規模、稅收成本均要比一般企業高得多,因此通過強化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能夠加強財務風險的防范能力,并且可以進一步解決以往財務管理效率不高的問題。最后,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強化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利于企業內部經濟效益的有效提高。與此同時,房地產開發企業根據市場經濟情況,及時調整與優化企業自身的戰略規劃,并且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內容。最好可以在商業模式方面,集中體現長足發展目標。如此一來,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內容基本上可以得到充分貫徹與落實,并且在某些程度上可以進一步加強企業的發展水平。
二、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問題的建設思路
面對內外復雜的形勢條件,各級各類房地產企業應該及時采取相關策略,達到強化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的目的。結合實際情況來說,房地產開發企業實現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要求,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往往需要全體人員不斷推進與努力,才能夠達成預期的籌劃目標。總體來看,基于新形勢下我國各級各類房地產企業最好應該通過貫徹與落實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內容、掌握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確保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得以順利實施。以下是本人結合相關經驗,總結與歸納的關于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問題的總體建設思路,僅供參考。一方面,我國各級各類房地產企業最好立足于國家最新頒布的財經法規,尤其是與房地產行業發展緊密相關的政策內容。結合具體財經法規內容,致力于做好解讀與分析工作,目的在于為后續稅收籌劃工作提供合理的經濟保障。近些年來,我國“營改增”政策基本上得到全面貫徹與落實。管理局為進一步促進相關政策內容的順利落實,針對稅收政策問題形成了較多財經法規措施,如今年頒布的《關于調增增值稅稅率的通知》等。與此同時,國家稅務總局結合行業整體發展趨勢,頒布《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18號》等法規。面對眾多的條款內容,建議房地產企業應該緊密結合最新動態,優化內部資源內容,確保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得以有效貫徹與落實。另一方面,我國各級各類房地產企業應該放眼市場環境的整體發展趨勢,重點做好關于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的業務管理工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房地產企業的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工作,往往需要融合財務、法務、成本等多方面知識。若想切實達成預期的籌劃目標,需要內部人員具備專業的知識能力。針對于此,建議企業管理人員最好加強對內部人員的培訓與管理工作。與此同時,積極強化各部門溝通與交流能力,緊抓實干、合力推進,共同為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問題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期盡早完成任務。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員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及時獲取相關資料,規避企業內部的財務風險問題,從根本上提升籌劃質量。
三、關于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的相關建議
(一)貫徹與落實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迎合“營改增”策略內容
新形勢下,國內各級各類房地產開發企業在稅收籌劃方面,主要將重點放在增值稅業務籌劃方面。自“營改增”政策的全面實施以來,增值稅與土地增值稅問題逐漸成為我國房地產企業實現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的重要部分。針對于此,各級各類房地產企業在實行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國家現行的稅收政策法規,從選擇計稅方法、提高精裝房開發比例與運用銷售策略等方面入手,切實貫徹與落實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內容。一方面,國內各級各類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實行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過程中,最好立足于本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以及未來某段時期的發展規劃,選擇合理的計稅法方法。另一方面,根據房地產行業發展規模,適當提高精裝房的開發比重值。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國內房地產市場精裝房比例基本上很難超過35%,這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根據現行的稅收法規來看,房地產企業若想實現精裝房的大規模開發,就必須獲取更多的固定資產、以及物料增值稅發票等資源,目的在于通過疊加使用進行抵扣,并實現合理避稅目的。
(二)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合理使用土地增值稅稅收優惠政策
一般來說,房地產企業經營的最大特征在于不動產性。所謂的不動產性主要是指集中體現國有土地房屋或者集體土地房屋的不可移動特點。可以說,稅收籌劃土地增值稅基本上能夠視為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的核心內容。根據我國現行的法規內容,各級各類房地產企業需要從合理利用土地增值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合理增加或者扣除項目兩個方面入手,才能夠達到土地增值稅收籌劃順利落實的目的。除此之外,房地產開發企業還可以通過適當加強基礎設施方面的籌劃力度進行加強,目的在于進一步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位置,確保土地增值稅稅收籌劃內容得以落實。
【關鍵詞】納稅籌劃 風險 防范和管理
稅收籌劃,是納稅人在實際納稅義務發生之前對納稅負擔的低位選擇。納稅人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事項的事先安排和籌劃,以充分利用稅法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從而獲得最大的稅收利益。實際工作中,企業以追逐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因此實現稅務成本最低化亦成為企業追求的目標。然而,風險與收益永遠是相伴而生,納稅籌劃在帶來節稅利益的同時,也存在政策性、意識形態等方面因素帶來的風險。一項成功的納稅籌劃必須考慮周全,防止風險蠶食甚至侵吞收益的情況發生。
所謂稅收籌劃的風險,是指稅收籌劃活動因各種原因失敗而付出的代價。由于稅收籌劃經常在稅法規定性的邊緣操作,而稅收籌劃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納稅人實現稅后利益最大化。在我國,納稅籌劃起步晚,發展水平低,加之意識形態、政策變動等主客觀因素的存在,必然蘊涵著較大的風險。
一、風險來源分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納稅籌劃作為一項與企業經濟活動息息相關的經濟決策,具有極強的目的性、籌劃性,它主要建立在對現行及未來稅收政策合理預期的基礎上,不僅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的組織形式、資本運作模式以及新項目的行業、地區選擇等根本的經濟決策因素,還需要考慮固定資產折舊方法、費用攤銷方法、存貨計價方法等細節方面的問題,是一項極其嚴謹細致的決策。要保證納稅籌劃得成功,必須深入分析其風險來源,方可防患于未然。綜合分析其風險主要來源于內外兩個方面。
1、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指企業在生產與銷售過程中所面臨的由于管理、市場與技術變化等引起的種種風險,表現在經營失敗和財務風險兩方面。納稅籌劃方案主要建立在對企業未來經濟活動的合理預期上,如果基礎發生重大變化,那么建立其上的納稅籌劃勢必受到重要影響。如:利用財務杠桿效應而確定利息費用節稅籌劃,可能會因為利率或企業資金面的情況變化,導致企業背上沉重的財務負擔,從而形成對企業利潤的侵蝕。它對納稅籌劃方案的影響是重大的、也是根本性的。
2、政策風險。納稅籌劃建立對現行及未來稅收政策的合理預期基礎上,則政策性變化勢必對納稅籌劃方案的選擇和確定產生重要影響。如:在房地產企業中,2006年之前可以采用一方以土地出資,另一方以貨幣出資聯合建設房地產項目,則出地一方以投資收益的方式獲得利得,可以不用繳納土地增值稅、土地轉讓所得的營業稅及附加等稅種;但在2006年1月1日后,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房地產開發業務征收企業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此種納稅籌劃方式則不再適用。
3、意識形態風險。意識形態風險是指征納雙方對于納稅籌劃的目標、效果等方面的認識所引起的風險。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嚴格意義上的稅收籌劃應當具有合法性,在實務操作中,企業負責人往往對納稅籌劃報有太高的期望值,甚而至于將納稅籌劃與偷、漏、欠稅混為一談,使相應的方案具有較大的稅務機會成本;二是稅收籌劃針對的是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行為,而每個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都有其特殊性,而且籌劃方案的確定與具體實施都由納稅人自己選擇,稅務機關并不介入其中。稅收籌劃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稅法規定,是否會成功,能否給納稅人帶來稅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稅收籌劃方法的認定。如果稅務機關與納稅人在對稅法精神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可能認定稅收籌劃的具體實施方案和方法不符合稅法精神。加之,納稅籌劃本身就存在追求邊緣效應的目標,一些“打球”的做法,有可能被稅務機關視為避稅,甚至當作是偷逃稅,納稅人將為此遭受重大損失。
不同的風險來源決定著風險類型,也決定風險的大小及防范管理模式。針對上述納稅籌劃過程中存在的主要風險類型,結合納稅籌劃本身的預期性、主觀性、條件性、成本效益性特征和風險管理概念,筆者認為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風險管理模式和方法。
二、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模式
按照現代風險管理概念及理論,實務中,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通過對納稅籌劃風險識別、評估和分析,可以將稅收籌劃風險管理基本模式分為三種:風險減低、風險規避、風險轉移。
1、風險減低。風險減低是指那些用以使風險程度和頻率最小化的控制方法和措施,減輕風險損失的程度,包括風險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稅收籌劃的前瞻性特點決定了納稅籌劃風險控制應采取事前風險防范,事中、事后的控制往往效果較差或偏離原有目標和思路。
2、風險規避。風險規避是指為避免風險的發生而拒絕從事某一事件。這實際是不作為的一種思路,是避免風險最徹底的方法,但適用范圍小。因為企業不能因噎廢食,為避免風險而徹底放棄籌劃思維與籌劃行為。
3、風險轉移。風險轉移是將風險轉嫁到參與風險計劃的其他人身上,一般通過合約的形式將風險轉移。譬如在聯建的房地產項目中,可通過聯建協議在一定程度上轉移城鎮土地使用稅等風險。
三、風險防范和管理
納稅籌劃的風險會給企業的經營和財務帶來很大的危機,所以對其進行防范與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可從四個方面對其進行防范和管理。
1、提高稅收籌劃風險防范意識,增強溝通與協調。企業要樹立稅收籌劃的風險意識,立足于事先防范。在具體籌劃過程中,要注意相關政策的綜合運用,從多方位、多視角對所籌劃項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企業的綜合效益進行充分論證。另外,由于無論什么稅種,在納稅范圍和應納稅額的界定上,法律都賦予稅務機關一定的職業判斷權力。因此,在稅收籌劃中,企業除了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注意稅務風險的控制外,還應密切保持與稅務部門的聯系與溝通,在某些模糊或新生事物的處理上及時得到稅務部門的認可,盡量降低風險,爭取最大的收益。
2、及時、全面地掌握稅收政策動態。稅收政策作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在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一些細則會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進行適度調整,如個人所得稅中利息稅稅率的調整等。而且稅務管理細則量大、面廣,這就大大增加了納稅籌劃的難度。稅收籌劃之所以有風險,與經濟環境、國家政策及企業自身活動的不斷變化有關。尤其是那些立足長期的稅收籌劃,更是蘊涵著較大的風險性。這些都要求籌劃人員不僅要時刻關注稅收政策的變化趨勢,及時系統地學習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掌握稅法的細節變動,建立稅務信息資料庫,而且要不斷研究經濟發展的特點,及時把握宏觀經濟動態,合理預期稅收政策及其變動,科學準確地把握稅法精神,確保納稅籌劃方案的合法性、合理性、預見性和準確性。
3、綜合衡量籌劃方案,降低風險。好的籌劃方案應該合理、合法,能夠達到預期效果。但是,實施籌劃方案往往會“牽一發而動全身”,要注意方案對按體稅負的影響;實施過程還會增加納稅人的相關管理成本,這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還要考慮戰略規劃、稅收環境的變遷等風險隱藏因素。
4、合理把握風險與收益的關系。籌劃方案的好壞不僅要關注其最終的節稅效果,而且必須時刻關注風險變化情況并進行全方位監控,時刻進行成本效益比較。如果方案的風險成本、實施成本超出了收益,則應根據企業經濟運行狀況適時對方案進行優化或放棄。
四、小結
好的納稅籌劃方案可有效整合企業資源,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現在社會各界已逐漸意識到納稅籌劃的重要性,作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一把“雙刃劍”,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充分發揮納稅籌劃的效能,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 謝訪玲:影響稅務籌劃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財政與稅務,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