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策略
時間:2023-10-07 15:44: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策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學音樂課是小學課程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藝術課,它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力、感知力和表現力,還可以使學生在音樂中學會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時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在當今很多學校中,教師還未跟上新課改的步伐,在教授音樂時,尤其是在歌唱教學時,教學方法非常單一,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長此以往,小學生就會對歌唱失去興趣。
一、情景教學法,讓小學生感受歌曲意境
情景教學法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法,主要運用一些圖片和視頻以及言語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和感知文章或者案例的內容。雖然情景教學法主要運用在語文等科目的教學中,但是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也可以借鑒,以豐富音樂課的教學體系。在歌唱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時,主要是感知、理解、記憶這三個步驟。
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家鄉》這首歌時,教師就可以使用情景教學法幫助學生學習。首先,教師在上課前播放《美麗的家鄉》這首歌曲,讓學生整體感知歌曲的節奏以及歌詞的意蘊。其次,教師帶領學生朗讀歌詞,在朗讀歌詞后,教師讓學生閉上眼睛,通過的教師的解讀,讓學生感受歌詞里的景色。如:“在家鄉有燦爛的陽光灑在你的臉上,質樸的風迎面吹來,絢麗的彩霞悠悠飄在天上,你聽見了涓涓的流水聲。還有家鄉的人們為你講傳奇的故事。”通過這樣的言語引導,學生很容易記住,并且很快理解意境。
二、律動教學法,讓小學生感受歌曲節奏
律動教學法是瑞士音樂家、教育家達爾科羅茲所創,這種教學法就是新體系中的一種,在音樂教學中具有重大的作用。音樂是一門藝術,它是聲音有節奏、有規律的波動而產生的。然而在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僅僅是單純地教學生如何唱歌,如何掌握簡單的樂理知識,卻忽略了音樂具有律動性的這個本質。這種只教授如何唱歌而不結合身體律動的教學方法,對小學生而言,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教學生唱歌時,要讓他們知道音樂是律動的,并且他們可以用肢體表達音樂歌曲的律動。
例如,在學習《小螺號》這首歌時,可以運用律動教學法進行教學。愛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在使用律動教學法時,先讓學生聽一遍歌曲,在聽第一遍歌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跟著音樂的節奏揮手,讓學生初步感知歌曲的律動,這樣也容易吸引學生學習歌曲。在第一遍歌曲播放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拿出雙手,跟著老師邊聽歌曲邊拍手掌,以加強對歌曲節奏的理解。如:“小螺號”拍一次手掌,“滴滴滴吹”拍一次手掌,以@樣的節奏,讓學生學唱歌曲的同時感受歌曲的節奏。之后再讓學生手、腳和嘴一起配合,讓歌曲的律動通過演唱和動作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教授小學生歌唱,不僅對學生藝術感知力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而且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整體平衡有著重要作用。
三、表演法教學,讓小學生感受歌曲魅力
表演法教學在音樂教學中并不是特別常見的教學方法,但不可否定的是,這種教學方法對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談起表演法,想必大多數人會覺得表演法應該多用于戲劇、影視學校中。其實不然,表演法在很多學科中都有運用,比如英語和語文等。在小學歌唱課上運用表演法,要求教師在教授歌曲演唱的同時,也要教授學生如何演唱。除此之外,一些歌曲也可以配上簡單的舞蹈動作教授給學生,讓學生邊唱邊演。
例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時,教師就可以使用表演法。首先,在學習這首歌曲前,教師應當在網上找一些關于歌曲的表演視頻,并且應當從諸多視頻中挑一些比較簡單的視頻,進行學習。其次,在學完歌曲時,就可以看著這些視頻學習,讓學生觀看歌唱演員的動作,并且模仿。最后,下節課老師教授學生舞蹈動作,并結合歌曲邊跳邊唱。
隨著近年來新體系教學方法的不斷推進,各個學科的教學目標、培養方式和教學方法等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音樂課的歌唱教學,不能再用以前舊的方法去教。在音樂教育新體系的背景下,要想教好音樂歌唱課,就要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并且教師也要多學習一些才藝充實自己,這樣才能在小學課堂歌唱教學中教好學生,讓學生對音樂感興趣。以上是筆者對新體系下小學課堂歌唱教學策略的幾點感想,如有不足,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音樂教學 引導性學習 自主學習 實踐分析
在如今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轉換自身教學模式,也就是擯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開創適應學生學習特點、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正確認知,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這是他們自主學習的基本動力。在后續引導式教學中,要讓學生理清自己的學習思路,確定確切的學習目標,讓音樂學習深入日常生活中。筆者結合自己近幾年在音樂教學中的學習實踐經驗,就音樂教學現狀談談如何具體有效地在課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步驟在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這種自主學習意識主要來源于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找到自己學習的動力,興趣比起其他學習因素往往是最為有效的學習動力。尤其對于音樂類這種藝術性學科來說,興趣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的根本因素。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聆聽優秀的音樂作品激發對音樂的興趣。但是在優秀音樂作品聆聽與鑒賞過程中,教師面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學生采取的教學手段應該是不同的。對于低年齡階段小學生來說,更傾向于介紹旋律輕松、簡單、愉悅的曲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以此類型音樂作品為主進行音樂教學。而對于高年齡階段小學生來說,他們能夠介紹較為復雜的曲調,在音樂欣賞上更上一層樓。
例如,教學小學二年級學生音樂時,樂曲是《拍手歌》,這首歌旋律簡單,而且曲調輕快。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學習活力,筆者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除了進行必要的歌曲練習以外,還編排了一些與音樂歌詞相符的拍手動作,讓學生在音樂練習過程中跟著做一些簡單的動作。這種動作的編排就是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力,調節課堂教學氛圍。
二、開展豐富的音樂活動,展示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需要通過一定的活動開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的能力有平臺可以發揮。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習內容開展趣味性的教學活動,而且這個活動可以由學生選定和組織。一般活動開展形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完全由教師作為整個活動組織與主導者,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需要主動展示自己的學習水平就可以;第二種是教師作為觀察者,學生作為整個活動的組織者與主導者,由學生自己開展整個活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做的是維護好課堂基本秩序及適當調節課堂教學氣氛。
例如,筆者在三年級音樂課堂上開展過“我是歌唱小能手”的活動。這個活動開展的目的是給班級中熱愛歌唱或者有愛好音樂的提供一個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活動的開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歌曲表演――學生投票――得出前十名優勝;這個活動的主持由學生擔任,活動具體流程由學生負責人設計。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大大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還能讓學生獲得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機會,鍛煉他們在學習上的其他能力。而且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收獲在音樂學習上的成就感,讓他們的學習變得自如。
三、鼓勵學生參與課后音樂學習,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觀察班級中一些有較高音樂天賦的學生,讓他們課后發展自己的音樂天賦。如,參加一些課后音樂聲樂班的培訓,或者學習一樣自己喜歡的樂器,對學生整個學習狀態提升都是有著很大幫助的。而且課后更為深入地音樂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了解音樂中的文化與不同音樂種類的豐富多彩。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會給學生額外開設一些教學課程,如,就某個國家的音樂文化、音樂家讓他們進行探討與學習,拓寬音樂方面的學習視野;或者給學生介紹不同類型的樂器,讓他們了解一首音樂的曲調與聲音來源。
小學時期的音樂教學是學生整個音樂學習階段的主要啟蒙階段,學生在這個時期形成對音樂的基本概念與喜好。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合理的引導教學,激發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自主學習意識。在音樂自主引導式教學中,激發學生自主性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如何激發學生自主性,需要教師結合具體教學情況進行課堂教學內容與方法設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