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09:05: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課外閱讀的練習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 文言文課外閱讀教學 組織策略教學實踐
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有機延伸和補充,語文教學歷來重視課外閱讀,但是,文言文的課外閱讀訓練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文言文的閱讀訓練如果只在課堂上進行,是沒有多大效果的。學生即使在課堂上把文言文學懂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也容易退步,結果勞而無功。因此,有必要加強文言文的課外閱讀,使學生把課堂上學過的文言詞語和句式運用到閱讀實踐中,并在運用中鞏固、加深、提高,使精讀和博覽相結合,這樣,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步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才能真正形成。筆者結合近幾年來文言文教學實踐,就目前初中文言文課外閱讀教學的組織策略談些粗淺的認識。
一、文言文課外閱讀的教學必要性
與傳統教材相比,新課程增加了文言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份量,文言文課文約占30%。但是現實中初中文言文教學卻處境艱難,基本表現有二:“學生畏難”與“效率低下”。學生畏難的原因主要在于對文言文的“陌生感”,不好理解、不易記憶、試題難做、實用性不大。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表現基本一致,“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目標達成者甚少。且不說《世說新語》、《史記》、《聊齋志異》,就是《三國演義》、《西游記》這樣的文言白話,很多初中生也看不懂。
一味依賴課內、忽視課外;過分注重語法規律,以練習代替閱讀、以講解代替感悟;閱讀面過窄、閱讀量過小,這是當前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最突出的三大痼疾。新課標把語文課的基本性質定位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但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處理這兩者的關系時教師卻往往只注重工具性而忘記人文性,使文言文教學變成文言詞句教學與文言語法教學。從社會大環境來說,當代初中生與傳統文化隔絕太深。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得不到有效的繼承。
基于以上原因,我認為在初中階段嘗試對學生進行文言文課外閱讀訓練,以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匯、培養文言語感、提高文言學習興趣、加強人文精神熏陶,將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和諧統一,為學生今后的文言學習奠定基礎,或許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二、我的實踐
錢夢龍先生在《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中說:“我主張中學里不但要教文言文,而且要適量多教一些,但不是像現在這樣的教法。”“我的意見是,既然規定中學語文課有文言文教學的內容,那就要教得像個樣子,適當多教一些。至于文言文課文以增加多少為宜,抑或不增課文而另編文言文(包括古代詩歌)課外讀本,都是可以討論的。”在前輩的觀點的指引下,我在近幾年初一初二的文言文教學中嘗試進行了文言文課外閱讀方面的摸索,積累了一些粗淺經驗,下面略作陳述。
1 課外閱讀材料的來源
在新課標背景及中考高考效應下,有關文言文課外閱讀的材料非常豐富。無論是傳統的紙媒材料,還是現代的網絡電子文本;無論是教輔材料的練習形式,還是閱讀專著的文本形式,都是可供選擇的材料來源。在古籍方面,《史記》、《世說新語》、《夢溪筆談》、《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等是公認的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優秀文言讀本。在專業的初中古文閱讀文選方面,本地區使用面較廣的有: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初中文言文擴展閱讀》(劉啟才、黃巨威、黃加平編著)、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學文言文助讀》(楊振中編)、西泠印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擴展閱讀(文言文)》(李勝建主編)、上海遠東出版社的《初中文言文課外閱讀與訓練精選》(楊振中編),等等。其中楊振中先生編著的《中學文言文助讀》是久經實踐檢驗的不錯選本,內容豐富、故事性強。具有較強的梯度性,而且是純文本閱讀形式,非常適合初一初二學生,因此我將它作為閱讀材料的首選。
2 課外閱讀材料的取舍標準(“質”與“量”的控制)
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往往會讓人產生“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對于如何選擇課外閱讀材料,我非常認同王榮生教授的觀點:“語文教學的主要問題是教學內容的問題。”“教什么、用什么教遠比怎樣教來得重要。”
3 課外閱讀材料的編排序列
從知識層面而言,初一以文言詞語學習為主,初二以文言句式學習為主;從情感層面而言,初一以培養興趣為主,初二以情感熏陶為主。降低門檻、趣味領先,分步推進、螺旋上升,這是閱讀材料編排的基本構思。在知識板塊上,遵循“實詞一虛詞―句式”的序列編排,盡量加強文言與生活(如了解古代文化常識)、文言與白話(如聯系成語釋義、聯系成語學習文言文語法、聯系成語學習文言句法)的聯系,并努力使學生養成自覺使用古漢語工具書的習慣。
4 課外閱讀材料的呈現方式
初一階段,課外閱讀材料應以誦讀和單純的閱讀文本的形式出現。誦讀僅限于經典文句,閱讀的文本加上簡要的注釋。部分難句可以配以適當的翻譯。初一上學期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語感為主,因此文意理解可只停留在口頭上,只做純文本的閱讀而不做書面的練習。初一下學期可增加相應的實詞練習和少量常用虛詞練習,再設置一定數量的書面句子翻譯練習,但練習量不可過多,必須使學生養成勤于查閱工具書閱讀古文的習慣。初二階段,材料以閱讀加練習的形式呈現,閱讀文本只提供簡要的注釋。一般不提供譯文,以防滋長學生的惰性。練了實詞、常用虛詞外,還應增加適量的句式、斷句、文意理解等方面的練習。
5 課外閱讀教學的時間保證
要讓學生完成每周200字左右的文言閱讀量,必須保證他們每周半小時的閱讀時間。它可以是集中的,也可以是分散的;可以是校內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可以是自習時的朗誦、閱讀課時的欣賞,也可以是平時“每日一句”的課前背誦,以及作業本上相應的配套練習。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效果。由于課外閱讀不是學習的主要任務,文言文相對于現代文而言也只能算是配角,因此文言文課外閱讀絕對不能喧賓奪主,不能過多占用課堂教學時間及學生的精力。每周半小時的課外閱讀時間是必需的,也是足夠的和可行的。
6 課外閱讀教學的內容指向
如前所述,就知識層面而言,初一以文言詞語學習為主,初二以文言詞匯和文言句式學習為主;就感情層面而言。初一以培養興趣為主,初二以情感熏陶為主。因此初一的閱讀教學應注重文言字詞的積累和文言語感的培養。初二則加以系統深化。先讀后講、先學后練,以讀為主、以練為輔,先“言”后“文”,由“模糊性閱讀”到“精確性閱讀”,這是初中文言教學的基本組織原則,也是進行文言課外閱讀教學的基本組織原則。
7 課外閱讀教學的組織形式
在知識與情感層面上,文言課外閱讀訓練可以采用四個基本模式:記誦型、解釋型、翻譯型、理解型。經典詩文采用記誦型,文言實詞學習采用解釋型,文言句式學習采用翻譯型,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采用理解型。四種方法按時間序列由淺入深地綜合呈現,初一上學期主要采用記誦型、理解型,初一下學期主要采用解釋型,初二主要采用翻譯型、理解型。在學生組織形式上,以班級集中學習為主,課內課外結合。在時間安排上,實踐證明集中教學比分散學習更為有效,因為反復強化有利于克服遺忘。因此,初一可嘗試分散進行,每周一次或每兩周一次文言閱讀課,第一階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文言語意,第二階段學生借助工具書自主理解文言語意,并用口頭翻譯作檢測。初二可嘗試集中進行,配合兩個單元的課內文言文教學集中進行文言文課外閱讀訓練。
8 課外閱讀教學效果的評價
第一,學生足夠的閱讀數量和充足的閱讀時間是取得良好閱讀效果的根本保證,因為課外文言閱讀的直接目的是消除學生對文言文的陌生感,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興趣。這是與現代文閱讀的最大不同。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130-02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課堂有限教學時間無法滿足《英語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學生所掌握詞匯量需要,也無法適應滿足學生發展需求。與此同時,很多初中英語教師忽視課外閱讀,只在課堂上講授書本知識,課外閱讀能力較低,影響了英語語言的運用,達不到語言教學真正目的。本文在基于初中英語自主閱讀調研的基礎上,分析初中英語課外閱讀的意義,并就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指導策略進行探討。
1.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意義
1.1與英語學習成績呈"正相關"。英語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英語的學習興趣,在傳統英語教學中,大量練習似乎成了提高英語成績的主要途徑。做閱讀練習,占據了英語學習的大部分時間。一味地做練習,讓原本生動有趣的英語學習變成枯燥乏味,逐漸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是許多學習者學不好英語的重要原因。通過開展英語課外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提高和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
1.2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廣泛的課外閱讀能使學生反復接觸課堂上所學的詞匯、短語表達和句法結構,從而達到潛移默化、自然吸收的效果。從而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課標中對于學生的學習策略的認知策略,調控策略,資源策略都有明確的要求,查字典,注意生活中的英語,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等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開展課外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課外閱讀英語可拓寬知識面,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
2.英語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
教師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要處理好課內與課外關系,做到課外閱讀對課內學習知識的補充和促進,使學生英語學習水平不斷提高。為了提高閱讀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閱讀材料時要有趣味性和適應性,并做到多樣化。材料內容的難易要適度,要結合課堂學習的內容由淺入深逐步升級。材料的生詞不要太多,篇幅不要太長,否則不會收到良好的閱讀效果。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推薦給學生閱讀材料。初一年級學生閱讀材料選擇,以短小精悍、幽默有趣為主。材料涉及天文、地理、文學、歷史、風土人情等方面,這些材料會使學生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如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Snow White《白雪公主》,Cinderella《灰姑娘》等備受初一年級學生的喜愛。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材料也要有相應的變化。初二的學生要選擇一些比較具有時代性、新穎性的 報刊閱讀。如《21世紀中學生英文報》《英語周報》等,這些都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涉及體育、娛樂、學習等題材,很受學生歡迎。對于初三的學生,因為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而且對自己的閱讀內容也有所偏好,教師要指導學生擴大閱讀量,并向學生推薦英語閱讀系列教材,鼓勵學生隨讀摘抄好詞句,甚至可以用英語寫短小的讀后感等,從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3.有效的閱讀方法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
學生英語閱讀習慣的培養,要從細微處做起。在學生剛走入初中上第一節英語課時,教師就要向學生說明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并在日常英語教學中適時加以指導。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從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材料,安排課外閱讀的時間,到具體的指導幫助,教師都要精心安排。例如,利用晚上和周末的部分時間安排一定量的閱讀。在英語課外閱讀中部分學生會產生心理障礙,缺乏信心,被動地讀書,因此,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逐漸增強閱讀意識。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在班級建立英語閱讀角,專門設立櫥柜,在里面放一些英文報紙、英文故事、英文連環畫等材料,學生可以隨時在教室里進行閱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在班級創建英語閱讀環境,讓學生體驗到了課外閱讀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在課外閱讀教學中,要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教師就要利用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要提倡朗讀,要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對于材料中的精彩段落要背熟,以訓練學生英語語感;要提倡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閱讀相結合,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提高。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即:默讀、略讀、細讀。在閱讀過程中尋找材料中的關鍵詞和主題句。
在初中英語閱讀訓練中,教師要側重指導學生尋找主題句的方法,要求學生在閱讀材料時綜觀全文,仔細體會章節、段落、語句之間的聯系,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回答一系列有關細節的問題。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材料的全部內容。從對篇章開頭的某些關鍵性詞語的認讀和理解,頭腦中立刻開始對全篇內容的預測。從閱讀開始到閱讀結束的全過程中,通過對關鍵性詞語的認讀與理解,或證實開始的預測,或否定開始的預測而產生新的預測,達到對全篇的理解,把握文章前后呼應以及章節段落之間的聯系。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篇章到語句,從大意到細節,達到對段落、句子、詞組、單詞的真正理解,從而使學生將其完整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在英語基礎知識教學的推動下具備了基本的前提,而其本身又能夠擴充學生的知識儲備,強化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因此,在現階段初中英語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應當積極地探究相關的教學措施,以學生基礎知識的強化、英語閱讀材料的整理、學生閱讀筆記的記錄以及定期的英語交流等形式不斷地促進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深入開展,以幫助初中階段學生獲得英語方面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對中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基本訓練,培養學生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能力的提高是聽、說、寫能力提高的關鍵。近年來中考英語試題越來越重視對考生閱讀能力的考查,其難度不斷加深,閱讀量不斷加大,中考閱讀題突出了基礎性、知識性、教育性、科學性、應用性、能力性、開放性等特點,從這兩方面可見英語閱讀在初中英語教學方面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究引導學生如何運用正確閱讀技巧獲取有用的知識信息來提高閱讀能力與解題水平。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應該從兩方面來解決: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
一、 課內閱讀
1.課內閱讀的現狀
課內閱讀教學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英語閱讀教學并沒有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及個性化行為。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是以講解生詞、句法、翻譯句子為主,對閱讀材料中的詞匯、語法、修辭等往往進行過于詳細的分析。久而久之忽視了在課內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不良局面。
2.課內閱讀的對策
我認為我們應該按照先理解文章內容后分析語言點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全篇通讀材料去掌握課文的“5W”——what, who, when, where,how, 之后再去細讀找出每段的主題句,并對全文進行結構分析,找出各段之間的聯系。對于詞匯的處理可以利用包括多媒體等多種視聽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文章中猜詞斷義,同時配以各種詞匯練習來理解它們的用法。對于文章中的長句難句要進行結構分析,達到深層理解文章。然后去做形式多樣的理解練習來鍛煉學生對通篇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閱讀后讓學生盡量去寫文章的要點或改寫課文或復述課文。這樣不僅反饋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訓練了學生們的概括綜合能力。
二、 課外閱讀
1.課外閱讀的現狀
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量不足,沒有形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和積極性,閱讀方法不對,對文章花費太多的時間,導致做閱讀理解時亂猜答案,錯題率很高。平時寫作文很少,導致很多閱讀活動不能延伸。
2.課外閱讀的必要性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課內閱讀多數是機械的、被動的強化訓練,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課外閱讀是通過自己的閱讀去主動獲取信息并掌握課堂知識的銜接能力。課外閱讀還可以培養學生欣賞各國風土人情的能力。課外閱讀也是課內閱讀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學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鞏固課內所學的詞匯、句法、語法等,并且開闊視野,從而提高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
3.課外閱讀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文教師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在倡導學生自主閱讀的同時,更應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使他們真正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首先,應慎選閱讀內容,調動閱讀興趣。閱讀內容應選擇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感興趣的寓言、童話、兒歌等,這樣的內容符合中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其次,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激發閱讀興趣。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思維的理解,需要以直觀形象來加以輔助。語文教材中插圖豐富,畫面形象、鮮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特點,巧用這些插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春天》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并按順序說出春天的特征,接著鼓勵學生質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我又將其拋給學生們討論,并及時結合插圖,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讓學生在展開討論的過程中與同學進行對話練習,整個課堂充滿了活躍的氣氛。這樣的質疑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更容易激發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學會靈活多變的、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
1.自學法
教師要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孟子曰:“學貴自得。”他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這些都有強調學生自學自得之意。閱讀教學的理想境界就是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學生有了自學的能力,掌握了自學的方法,形成了自學習慣,就可以受用終生,這是教育的目的和歸宿。
2.精讀法
所謂精讀,就是對書報刊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句閱讀,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的基本的手段之一。
三、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視野
課外閱讀既可以拓寬學生視野,增加積累,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其終身閱讀和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最重要的是,課外閱讀是學生在自由、無拘束、無負擔的心理狀態下進行的,所以學生對課外閱讀興趣盎然、如癡如醉,充分享受著閱讀的自由、閱讀的快樂。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指導。
1.指導學生選擇書籍,推薦優秀的課外書
開卷未必就有益。讀書要有所選擇,只有讀好書才能陶冶情操、凈化思想、提升修養、擴大知識面。因此,教師要向學生推薦思想健康、知識性強、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文質兼美的讀物:名著如《三國演義》《西游記》《安徒生童話故事》《童年》等,報刊如《讀書》《課外閱讀》《兒童文學》《少年文學》《語文報》等。
2.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培根說:“筆記不但可以加強記憶,而且使人精明。”因此,我們應讓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養成讀書時摘抄好詞佳句、記錄讀書心得的習慣。讀書筆記還可以督促自己認真閱讀、理清思路、把握閱讀內容。讀書筆記的形式有許多,如摘錄式、剪貼式、手抄報式、提綱式、質疑式、體會式等。
3.指導寫讀書心得
新《課程標準》強調“讀寫結合”。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博覽群書,開闊了視野、積累了知識,“厚積”自然就“薄發”了。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寫好讀書心得:或是三言兩語的評論,或是感受最深的人、事、段及其對寫法等的點評,或寫寫讀后的感想體會。點點滴滴都是學生的收獲,都應該記下來。久而久之,有助于學生習作和閱讀能力的提高,更能讓學生感受到與文本對話的樂趣。
四、為學生創設更優的閱讀條件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多做一些服務性工作,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幽雅的環境中舒舒服服地進行課外閱讀。
1.學校辦好圖書室
圖書室是學生閱讀的主要來源。有了圖書室,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圖書室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海洋的好場所。
2.班級辦好圖書角
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以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位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教師也可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可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3.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外閱讀;閱讀載體;閱讀方法
一、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現狀
1.閱讀材料匱乏
現階段,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閱讀材料匱乏,且非常忽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2.以課堂精讀為主
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多數是重“精讀”、輕“泛讀”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求學生掌握課本及練習冊上的閱讀材料,較多地注重語言形式。而學生也往往只注重教材上的文章,很少涉獵課外讀物,理解性語言的輸入量十分有限。
3.重視書面練習
學生通常只注重題海戰術,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書面練習,忽視了學生的閱讀及口頭練習,導致學生閱讀面狹窄,對英語語言本身敏感度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表現地較為薄弱,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及高考對閱讀能力的要求。
4.閱讀量少,閱讀習慣差
學生課外閱讀自主性不強。許多學生的課外學習主要圍繞課堂教學和應試進行。其知識面狹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閱讀習慣差,能力弱,速度慢,詞匯量較少。因而學生英語語感較弱,對英語國家人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及相關的文化背景不甚了解。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動手能力較差,創新意識缺乏。
二、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必要性
1.語言習得理論
在二語習得研究領域,美國應用語言學家S. D. Krashen (克拉申) 提出了可理解性輸入假說(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此假說認為,決定外語習得的關鍵是接觸大量可理解的、有意義又有關聯的目的語。在外語教學中,能否做到向學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是關系到外語教學成敗的關鍵。
2.新課標對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新要求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課外閱讀量提出新的要求。在量上的規定,除教材外,高中英語七級的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23萬詞以上;在質上的規定,七級要求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策略與技巧,能閱讀適合高中生的英語報刊或雜志,能根據需要從網絡等資源中獲取信息。因而教師不能僅靠課本閱讀材料來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3.時代與社會發展的要求
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傳輸著巨大的信息。學習和掌握英語對人們獲取和處理信息有極大的便利。因此在這個信息化社會中,英語語言學習者要學會用英語語言去獲取大量信息,不斷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及人文素質。
4.高考對閱讀的要求提高
縱觀近幾年高考的閱讀理解題目,可以發現高考對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明顯地愈來愈高,閱讀量逐步加大,閱讀“提速”,考查學生在語篇層次上的整體把握能力及創新思維能力,而且選材上貼近生活,富有時代感。這些信息都說明了擴大學生閱讀量以及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三、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實踐與探索
1.課外閱讀載體
開展英語課外閱讀活動,首先面臨的就是英語閱讀載體的選擇。面對紛繁蕪雜的閱讀載體時,學生們往往感到無所適從,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在課外閱讀選材上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
認知心理學認為,如果輸入到大腦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真實性和時效性,那么它到達大腦這一中心加工器時,會產生出興奮的情感,輸出活躍的思想與行為,有助于激發學習者的參與積極性,并且參與者產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想說”的沖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根據學生的實力向學生介紹適合他們的閱讀材料,并且將有聲讀物與無聲讀物相結合。我們可將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學年(高一階段)
高一階段是起點,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使學生會讀、愛讀。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有聲讀物,如《瘋狂英語》,《Outlook English》,這類有聲讀物趣味性強,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模仿跟讀有聲讀物,并錄成磁帶,或者將所學的整理成筆記、寫日記或觀后感。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推薦學生報刊類讀物,如《中學生英語》、《英語周報》、《21世紀報》高中版,報刊英語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實用性,內容豐富多彩,學生能通過報刊了解語言變化的日新月異,了解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動態。
第二學年(高二階段)
高二是高中英語學習階段的“重中之重”,它要為高三做準備。有高一閱讀興趣的培養,習慣的養成及英語學習的基礎,高二學生對閱讀的需求量增大,教師應注重學生閱讀速度的提高和閱讀量的增加,在學生通過大量閱讀大幅度增加詞匯量的同時,加強對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介紹,不但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更要有理性的思考,提高英語思維能力和英語語感。教師可選擇其它優秀的課外閱讀載體,如《學英語》、《英語通》、《英語世界》等等,教師應制定閱讀的進度,對不同的閱讀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學生進行限時閱讀,或縮寫、續寫,或背誦優秀時文或優美詞句等等。
第三學年(高三階段)
高三階段主要是對英語閱讀進行強化訓練,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技巧的掌握,使學生能夠借用詞典閱讀原著,閱讀速度顯著提高,為應戰高考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許多簡易讀物都是極好的閱讀材料,如“Oliver Twist” “A Tale of Two Cities”等等,以及各種英語時文選讀。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蟲系列”,有《呼嘯山莊》、《霧都孤兒》等共50種,這類讀物的特點是故事性強且題材廣泛。
此外,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興趣選擇內容健康、知識性、趣味性強的課外閱讀材料;教師組織在班級內進行閱讀材料交流活動,這樣就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不斷提高英語知識水平。
2.課外閱讀技巧
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理念必須建立在人的發展概念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有正確的閱讀技巧,擁有主動學習和合作的精神,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根據提示做好預習工作,如體裁,判斷依據,主要內容等等。隨著難度的加深,教師可適當轉化形式,給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閱讀任務,如學生間自由提問;學生之間進行角色扮演活動,續寫故事,故事接攏,開展辯論會等。要求學生快速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找出關鍵句,并根據上下出適當的推斷,理解文章深層的隱含意義,不斷提高他們的推理能力、分析與歸納能力。
四、結語
加強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可以為學生創造大量獲取語言知識和大量運用語言的機會和條件。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培養審美情趣,學會欣賞英語文學作品的美,通過自然滲透,陶冶學生良好的情操,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過程真正變成了他們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自我提高的過程。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促進學生由知識型向智能型轉變,使學生將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課外閱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9-0245-02
近幾年來,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很有生氣。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出現不少研究成果,唯獨對課外閱讀的研究不多。鑒于此,筆者對農村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及指導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課外閱讀的意義
如果對課外閱讀指導得法,將對小學生有很多益處。首先,能夠激發閱讀興趣。小學生有著旺盛的求知欲、強烈的好奇心和充沛的精力。他們對各類游戲十分感興趣,而對以文字形式表現的課外閱讀興趣不大。因此,老師應通過積極的引導,激發他們的興趣。其次,可以提高閱讀質量。蘇聯教育家蘇程姆林斯基提出“要教會學生真正的閱讀”。他認為:真正的閱讀,就是要深入思考讀物的含義,使閱讀成為一種智力游戲和藝術享受。只有這種閱讀,才能激發起小學生對周圍世界和自己的深思。要使書籍真正成為“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生活的教科書”,是離不開教師的循循善誘的。
二、農村低年級學生面臨的閱讀問題
我國農村小學歷來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不夠,不少學校和班級處于放任自流狀態。在信息猛增、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學生的課外閱讀面臨著一些新問題。
1.沒有書看。有調查表明,由于借不到書而不看課外書的兒童在農村占近60%。我國城鎮公共圖書館少,對少年兒童開放得更少。書價偏高和學校購置圖書的經費不足,導致學校圖書館(室)的圖書數量不足,更新困難。近年來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家庭開支中用于購買書籍的支出比重反而下降。多數家庭沒有藏書或不常購書。一部分對教育比較重視的家長為孩子購買一些書,但主要是跟學業直接有關的教輔讀物,如練習冊、復習用書、學生作文選等。由于上述原因,小學生常常沒有課外書看。
2.沒有時間看。毋庸諱言,我國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仍相當重。調查顯示,有22.5%的學生認為不看課外書的原因是作業多,沒時間看。其中三年級15.6%,四年級21.5%,五年級30%,呈逐年上升趨勢。隨著年級的升高,作業太多成為農村學生不看課外書的主要原因。這些作業有相當一部分是機械重復的,如大量抄寫字詞,做各種練習卷等。由于機械繁瑣的作業太多而擠掉了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時間,實在是得不償失的。
3.看電視、玩游戲機擠掉了課外閱讀。在我國,電視幾乎已經普及到家家戶戶,甚至不少家庭擁有計算機和網絡。電視是有聲有色的活動圖像,其吸引力遠大于書籍,對兒童來說更是如此。有些孩子上網玩電子游戲更是樂此不疲。電視和電子游戲對兒童的成長有一定的作用,但只看電視不看書,對孩子的發展無疑是不利的。
4.看的書格調不高。目前我國的出版事業空前繁榮,但出版的圖書也良莠不齊。少數出版社和書商以贏利為目的,出版的兒童讀物格調低下,市面上甚至有內容不良的“口袋書”出售。由于兒童鑒別能力和抵制誘惑的能力比較低,不良讀物的流傳對兒童精神有毒害作用。這些問題不能等閑視之,因為它涉及一代人的精神營養。教師應采取有效對策,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三、農村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針對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和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教師的課外閱讀指導策略也應作相應的調整。在課外閱讀指導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策略:
1.興趣性。課外閱讀是一種學生自主的、非強制性的活動,興趣性是第一位的。兒童如果沒有興趣,不愿意閱讀,還有什么熏陶感染作用可言?為此,課外讀物的選擇、推薦,都要充分考慮兒童的興趣和年齡特點。一項研究表明,少年兒童的閱讀興趣大致可作如下劃分:6~8歲是寓言故事期,他們對寓言故事有更濃厚的興趣;8~10歲是童話故事期,他們對像《安徒生童話》一樣的基于生活現實寫照的虛構故事更感興趣;10~13歲是傳記及傳奇故事時期,他們對那些充滿傳奇色彩或具有冒險精神的趣事更感興趣。誠然,這只是針對小學生普遍性而言,具體到不同的性別,閱讀興趣也存在一定差異。
2.廣泛性。課外閱讀的范圍十分廣闊,小學生課外讀物的選擇也應該有一定的廣度,不僅要看文學作品,還要看科普、歷史及文化方面的作品。單指文學作品而言,不僅將視野聚焦于感興趣的童話、寓言、傳奇故事等,還要嘗試閱讀詩歌、散文、小說等。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對各種類型、各種風格的作品兼容并包,只要是有價值的讀物,都可以嘗試讓學生接受。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讀物越來越多,老師應提倡學生上網瀏覽。
3.自主性。應該讓學生自主選擇課外讀物,并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方式,這方面老師要有足夠的寬容。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重在培養學生愛讀書的習慣,教師和家長都不應太急功近利。所以,不要過早和頻繁地要求學生摘錄好詞佳句、做讀書筆記,以免使學生對課外閱讀望而生畏。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課外閱讀環境。教師可以通過交流讀書心得、朗誦自己喜歡的片斷、講書中的故事、相互介紹圖書等形式,形成愛讀書、讀好書的氛圍。
4.發展性。教師要關注課外閱讀對兒童精神和語言的影響,推動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要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如用眼衛生、愛護圖書的習慣等。而學生對閱讀發生興趣后,應讓他們保持這種興趣并向深度和廣度發展。適時地向學生推薦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讀物,讓他們“跳一跳,把桃子摘下來”。隨著年級的升高,要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品的人文精神和語言特色,有意識地吸收讀物的精華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總之,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沒有捷徑可言,只有通過合適的方法不斷引導他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一、抽樣調查
在所任課的班級里就英語閱讀情況進行過抽樣調查,在大約100名被調查的學生中,大約有60人幾乎從來不做任何英語閱讀,原因是學習負擔重,時間不夠,沒有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其余同學雖然進行了一定的課外英語閱讀,但實際情況也不容樂觀,一部分學生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查字典看懂課文內容上,而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課外閱讀的學生最多不過10人或8人,老師也建議學生們在課外多看英語刊物,但發現不少學生不能堅持,時而一看就看幾個小時,時而一連幾個星期都不看一次。總而言之,如果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的量得不到保證,僅通過課內講解和有限的操練,幾乎不可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只有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才能有足夠的語言的輸入,也就是說從根本上培養語言的能力。
二、閱讀英語報刊的益處
(一)其真實性強
閱讀英語報刊,學生們能體會到用英語了解世界和社會的樂趣,他們會被文章的內容所吸引,不會意識到正在學英語,因此沒有過多的壓力和負擔,讓學生領會到使用英語直接交際的感受和樂趣,激發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英語課外閱讀的看法,能夠讓學生留下美好回憶,成為一種美好的體會實現實用與興趣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
(二)英語報刊內容較豐富
它在內容上包含了政治、社會、經濟、科技、體育、文學、環境、校園生活等不同方面,為課外閱讀提供了全面的材料,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主動思考。另外這些閱讀材料語言地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可以逐漸培養習慣的英語表達方式,在將來的英語寫作中將不會出現太多的中國式的英語句子,并且能夠體會寫作技巧和風格,為進一步提高寫作水平做準備。
三、長期的課外閱讀有利于學生提高英語水平
將課外閱讀進入中學課堂的嘗試,可引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從閱讀中攝取營養,從而提高英語水平。課外閱讀這一形式有助于詞匯的記憶和運用,促進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考,有助于提高考試成績和綜合英語技能。現在一部分老師和學生開始認識到,課外閱讀是一種實用的語言鍛煉形式,其作用不僅僅體現再培養預感、提高閱讀能力上,還在于為學習用英語表達思想提供了能力。如果我們能夠把課外閱讀作為一種習慣,堅持不懈的話,就會逐漸會用英語來表達,然后主動的在相應的場合下加以運用,這也正是英語教學理念所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