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17:27: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要求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 指導思想:
為了貫徹市、區等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制定我校“勞動教育”實施計劃。培養學生勞動的意識,掌握初步的勞動技術。樂于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和社會實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二、教育目標:
1、在家能幫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務勞動。
2、在校能完成打掃衛生等基本的勞動。
3、通過勞動基地等勞動,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術及熱愛勞動的品質。
三、具體措施:
1、加強學習,確立勞動教育的地位,理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確勞動教育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同時,利用家長會,宣傳勞動教育的意義和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長協助學校開展這方面的教育。我們把勞動教育列入工作計劃,建立勞動教育檢查制度,保證勞動教育的正常性。從而確立了勞動教育的地位,促進了勞動教育的順利開展。
2、因地制宜,開辟勞動教育基地 勞動基地是進行勞動教育的物質保證。我們除在勞動課中認真進行愛勞動的教育和手工勞動實踐外,還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促進勞動基地的開辟與建立。 首先,開辟校內的勞動教育基地。我校的院區及綠化區,我們把這項工作作為學生進行勞動鍛煉的一項任務,全部由學生承擔,負責定期拔草、除蟲澆水、修剪等工作。其次,我們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打掃街道等公益性勞動。此外,積極倡導學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幫著做,及時了解情況,使勞動教育落到實處。
3、舉行競賽,激發勞動教育情趣
四、主要工作安排:
9月份:校內勞動。打掃校園衛生,給我們一個干凈整潔的學習環境。倡導學生開展“生活習慣五個一”活動。即每天做一次家務勞動;每周做一 次飯;每周洗一次衣物;每周倒一次生活垃圾;每周在校做一次服務性勞動。
10月份:開展秋季衛生、清掃校園活動。
1.用生動、形象的內容激發學生勞動的興趣
如何更廣泛深入勞動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勞動教育的興趣呢?那就得關注學生所熟悉的、喜歡的話題。所以教師在選擇勞動教育話題時,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這樣他們的創造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 如教學《快樂的春節》這一課時,一開始我就播放學生周圍親戚、朋友春節里熱鬧的場面,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有的說過年前打掃衛生的場面;有的說包餃子的場面,有的布置房間的場面;還有的編了順口溜:過新年,包餃子,吃團子,過年了,團圓了,唱歌跳舞真熱鬧!……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和思維,對學生有效地進行了勞動教育訓練。
2.在課堂教學中使勞動教育得以鞏固
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每一堂課都應為學勞動技能的發展提供用武之地。如對于勞動的課文,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抓住課文的特點,查找有關資料,自編解說詞,借助掛圖或課件向其它同學介紹課文中的勞動技能,并回答其它同學對勞動知識有關內容的詢問……在有趣的“介紹”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勞動教育能力。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勞動教育能力,更迸發出了創新實踐的火花。
3.用課前三分鐘使勞動教育得到延續
教師可以利用課前三分鐘,對學生進行切實有效地勞動教育訓練。由于時間的限制,所選擇的題材應該是短小精悍的。而不同年段的孩子,認知發展水平不同,所關注的事物不同,興趣的關注點自然也不同,所以使得題材的選擇要貼近兒童的生活尤為重要。由于學生個性的不同、認識、需要的不同,因此題材的選擇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確定。如:植樹節要到了,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的談話自然會提到植樹。抓住這一話題,讓學生說說如何植樹,讓學生說說植樹的方法。學生通過漫談,交流資料,了解了一些植樹知識,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勞動觀念得到訓練。
4.在日常生活中使勞動教育得到深化
一、基本情況
今年的勞動教育宣傳月活動以大力開弘揚勞模精神、抗議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發廣大學生以奮發有為的進取狀態,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的,以“愛勞動、愛人民、愛家鄉、愛祖國”為活動主題,我縣*所中小學,*名中小學生參與了此次活動,主要通過廣泛宣傳、創意制作、成果展示等形式開展了此次勞動教育宣傳教育月活動。
二、主要做法
(一)認真部署,明確要求。
*縣教科局向全縣各中小學下發通知,對自治區《關于開展2021年勞動教育宣傳月活動的通知》中的活動目的、活動主題、活動時間、和活動內容,以及《自治區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清單》向各中小學進行了傳達,并對勞動過程指導、活動材料上報等相關工作提出了具體建議和要求。
(二)各學校積極響應,確定方案。
各學校根據各學段學生年齡特征、針對實際學情,分年級選擇了合適的項目和內容,安排了適度的活動時間和強度,確定勞動教育宣傳月活動方案,并在各學校廣泛宣傳,通過勞動教育實踐,引領學生在勞動中健康成長。
(三)密切家校聯系,保障落實。
為提高學生活動的規劃和管理能力,各學校充分借力學生“家長”這一寶貴的教育資源,與家長協同育人。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家長的陪伴與呵護,避免安全隱患。老師悉心引導,家長近身“助力”,學生親身實踐,使勞動教育取得實效。
(四)落實有亮點,活動顯成效。
1、疫情專題篇。關注疫情、積極投入“疫情防控”,成為全縣中小學生成長的必修課。探究病毒來源、宣傳如何科學防護、記錄疫情人生百態、贊美勇敢的逆行者。學生們開動腦筋,做有創意的宣傳海報、繪制防護漫畫、制作“防疫”繪本;用手抄報記錄在疫情面前迎難而上的最美逆行者,傳遞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的家國情懷;“小主播說新聞”、“詩朗誦”為堅守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加油,為中國加油!
2、生活勞動篇。活動主題“ 家務小達人”、 “垃圾分類我在行”,低年級小主題“疊衣服”、“每天早早起床疊被子”、“整理我的房間”等等,讓家里干凈整潔;“護綠小衛士”讓綠色凈化心靈;“我是廚房小幫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讓一粥一飯表達對家人的愛;“一起來做老游戲”讓親情洋溢;“做時間的小主人”、“體育鍛煉我最棒”讓身體更健康。
3、設計制作篇。“居家小小設計師”、“變廢為寶小制作”、“ 心靈手巧我在行”等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利用各種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紙張、布塊、針線、盒子、一次性水杯這些小物件經過巧手后發生的神奇變化,培養了觀察力、想象力、創意物化能力。
4、藝術創意篇。“我眼中的秋天”主題活動中,孩子們用畫筆畫出了秋意盎然的美麗新疆,也畫出自己的童年、童趣、童真。有些學校開展了“寫中國字,做中國人”、“一日一字抗疫有我”主題活動,孩子們以書法歌頌逆行的白衣戰士和一線防護人員,實現了思想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和統一。
5、實驗探究篇。“生活中的圖形”、“趣味小實驗”、“我是小小科學家”活動中,學生們在科學實驗中學會思考,培養了動手能力,激發了創造力,認識到科學就在身邊。
四、存在的問題
在本次勞動教育宣傳月主題活動中,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教育意義,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活動時間短,宣傳力度不夠,活動教育意義持久度不夠。
2、勞動實踐形式單一,大多集中于干家務、整理房間等簡單的勞動形式。
3、社會勞動資源利用較少,沒有拓寬勞動教育活動途徑。
勞動是人的本源,也是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的源頭。大家知道,人是從猿進化而來的。猿通過勞動,能夠直立起來,解放了雙手,學會了制造勞動工具,同時在社會勞動中,通過互相交流,逐漸產生了交往的工具――語言,于是猿就逐漸進化成人。因此,勞動是區別人與動物的界限。猿已經知道使用樹干去采摘果實,但他不會制造勞動工具,因此還算不上有勞動的能力和勞動的表現。只有人能夠制造勞動工具,并用勞動工具通過勞動利用自然資源,改變自然。
科學技術的發展,減輕了人的體力勞動,增加了人的腦力勞動。因此,勞動和技術結合起來了,所以我們現在叫勞動技術教育。但是,不管技術多么先進,要生產實體產品,不僅最基本的勞動不能少,而且還要掌握先進勞動技能。現在我們都在講缺乏高級技工,還提到要培養國家工匠。這些國家工匠都是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通過勞動鍛煉出來的,充滿了體力和智力的結合。我們先進的火箭、高級的電腦,無一不是在工匠手上勞動制造出來的。因此,不能以為今天我們進入了信息社會、智能時代,就用不著體力勞動了。
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是創新時代。創造新的知識、新的技術,不是靠讀幾本書憑空想出來的,是在艱苦的勞動中創造出來的。正如所說:“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干,就是勞動,這里說的既包括腦力勞動,也包括體力勞動。
我們過去對教育方針的表述,講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現在只提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把勞動教育放到“等”里面去了。于是學校就不重視勞動教育。特別是應試教育的干擾,學校重智輕德、重智輕體,更談不上勞動教育了。
勞動教育其實對一個人的發展極其重要,是一個人得以發展的基礎。首先,勞動能使兒童的機體充滿活力,改善機體的各種生理素質,包括呼吸、血液循環、新陳代謝等機能,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
其次,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要做出努力、耗費精力,要做出勞動成果,需要有頑強的意志和精神,因而可以培養兒童的自信心和責任心、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質。從小培養兒童的自信、自強就要從勞動教育開始。過去許多家訓里講,“黎明即起,灑掃庭院”,就是培養兒童自己動手的勞動習慣,養成我能做,我會做的自信心、自強心。
第三,認識勞動是產生財富的源泉,從而培養起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品質。勞動沒有貴賤之分,只要是勞動,就能為社會增加財富,就是為社會服務。從而養成勞動光榮、不勞為恥的思想品德。
第四,勞動是創造的基礎。學生在勞動中既要動手,又要動腦,是一種創新的活動。我去年參觀考察了芬蘭的教育。芬蘭教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芬蘭是一個創新型國家,他們除了森林以外沒有什么資源,他們的發展就是靠人才、靠創新。所以學校非常重視兒童的勞動教育,認為勞動是培養兒童創造能力的基礎。我們訪問一所學校,一個孩子在木工車間一學期做成一件產品,或小板凳,或小書架,產品要他自己設計、自己制作,在教師的幫助下克服困難。這就培養了他的創造意識和精神,同時需要一定的科學知識和工程技術能力。我們訪問了芬蘭一所培養教師的教育學院,他們領我們參觀教育技術實驗室。開始我們以為都是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看了才知道,原來都是木工車間、金工車間、縫紉刺繡等手工車間。芬蘭要求師范生都要有這些勞動手藝,將來能夠去教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近年來西方國家興起STEAM課,把科學、技術、工程、美學、數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值得我們借鑒。
因此,勞動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而且能促進人的體力發展和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許多學校教師怕學生參加勞動而影響知識的學習,影響升學率。其實勞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智力,而且把教育和勞動結合起恚體腦結合,就能夠提高學習的效力,提高學習的質量。
一、 勞動有益于思維發展
這種教育信念的形成源自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經歷中的長期觀察。他發現“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明的,好鉆研的智慧”。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許不是因為智力原因,而在于他們看不見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系(依存性),而復雜的創造性的勞動,可以將其中的環節、步驟、操作之間的依存性展示在兒童面前,有助于兒童注意力的集中與思維活動的激發。蘇霍姆林斯基在勞動教育方面突出貢獻之一,是他發現了兒童思維生長與勞動教育之間具有相互建構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勞動,并非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而且他認為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對學生有害。“缺乏動腦的勞動,也跟隨便讓人去搞一點什么體力勞動(以免他無所事事)一樣,都是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很有害的。我在十年期間對140名學生(從7歲到17歲)的智力發展和智力生活進行了觀察,這些學生都是由于家庭生活的原因而不得不每年花幾個月時間去從事不需要任何技能的、單調而沉重的體力勞動的。這種缺乏動腦的勞動的情況,在青年人的整個智力面貌上留下了痕跡。”“我想,有些思維品質是只有在雙手從事精巧勞動的條件下才能發展的。”在他看來,“思維的本源和刺激就是讓學生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和相互聯系。”因此,他提出利用設計和裝配各種裝置、機械和儀器的勞動,促進兒童發展那些用來發現因果聯系、機能聯系、時間聯系的思維能力,使兒童思維處在不停地運動與持續地探索中。在這種勞動中“信號多次地由手傳到腦,又由腦傳到手;腦教會了手,手也發展和教了腦”,精細化的勞動操作,從神經生物學意義上與“習得”的心理機制等方面不斷促進兒童的思維走向細致化。為了進一步提升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水平,促使兒童的“思維裝備”從“單核”升級為“雙核”,他強烈推薦我們“教給兒童用左右手都會工作”,并且欣喜地告訴我們,那些學會了用雙手工作孩子的典型特點就是“不斷產生新的構思和具有發明創造精神”。
非常可貴的是,蘇霍姆林斯基并不是神經生物學家,但他通過長期的經驗觀察,準確地發現了復雜勞動在智力訓練之間的交互關系,并且像一個系統工程師那樣,規劃出一個全面鍛煉思維能力的勞動教育體系。
二、勞動豐富完善學生的精神生活
“勞動從童年起就進入了他們的精神生活,成了他們的理想,喚起了他們的最深刻的歡樂感――發現世界、進行創造的歡樂感。”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并沒有停滯在思維/智慧的層面上,而是跨進了精神領域。帕夫雷什中學那些小小“設計者、育種者、電工和無線電工”們,在各種各樣的創造性勞動中,檢驗著各種設想和猜測,而從中獲得的發現,“能給人以人格尊嚴的內心感受”,個體的價值在一次次發現中得到切身的體驗。那些經歷著構思、設計、檢驗、修改過程、充滿失敗挫折甚至艱苦的勞動,則“考驗著人的性格,鍛煉著人的意志”,“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是勞動、堅持精神、意志力、克服困難的勇氣和遇到挫折不氣餒的精神”。那些對勞動缺乏興趣的學生,在輔導員的努力下,勞動激情被喚醒,產生了為自己所做到的事的自豪感。那些迷戀上勞動的學生,在愛上一樣東西的同時,“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思考精神,特意安排所有的小組都按照自己的獨立性原則進行活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我們努力使每一個少年學生都成為勞動者、思考者、探索者,使他們在有趣的、令人鼓舞的創造活動中來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各種各樣的勞動角落點燃起關于未來的幻想的火花。
“我們的光榮的、艱難的而又扣人心弦的目標,就是在每一個人面前揭示勞動的偉大,努力把每一個人培養成勞動的創造者、詩人和藝術家。”
蘇霍姆林斯基清醒地認識到:“緊張的體力勞動從來就不是最終目標,而只是實現既定意圖的手段。”這個既定意圖,就是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勞動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兒童思想品德、智力智慧、審美能力(或創造美)的能力等素質的全面提高。舉例來說,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孩子們從創新勞動中獲得的感悟,竟然能夠從學生的角度,用馬克思與但丁的話語寫下這樣的反思:“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在學業方面,豐富的勞動教育并沒有讓學生的成績下滑,相反,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框架中,勞動教育開啟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點綴,也不是用來調節令人疲倦的課程學習的手段,更不是做做手工那么簡單,它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們的品德、智力、身體、心理的沃土中,并以反哺方式滋養著孩子們的靈魂,涵養著孩子們的智慧,促進著孩子們身心的和諧。
一、忽視勞動教育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社會層面,受傳統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影響以及改革開放以來不健康非主流的思想的侵襲,人們貪圖安逸享受,就業以“白領”而驕傲,以“藍領”而自卑;學校層面,眾所周知,由于片面追求升學質量,勞動課或者實踐課程基本被考試學科占用,名存實亡;家庭層面,家長(包括隔代親)“護犢”情深,不愿小孩受苦,凡事包攬包干,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灌輸的是“只要學習好,就能考取好大學,找到好工作,過上好日子”的思想。
二、闡明勞動的意義所在
高爾基說:“我知道什么叫勞動,它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美好事情的源泉!”
要重視孩子的勞動教育,家長們不僅要自己轉變觀念,同時也要向孩子說明勞動的重要性。
從大的方面來說,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成就了社會的發展。說過,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勞動和創造。國家復興民族振興的責任要求祖國的下一代有良好的勞動態度和勞動技能。
從個體發展來說,勞動可以促進孩子的全面綜合發展。孩子通過勞動能早日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勞動技能,有利于將來的就業;通過勞動促進手腦的協調發展,既增強體質,又發育智力;通過勞動能促進意志品質的培養,提高抗挫折能力,使心理更加穩定,有利于健全人格;通過勞動促進良好道德養成,如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腳踏實地等品質,有利于思想境界的提高;通過勞動促進孩子文化成績的提升。勞動可以激發一定興趣,可以激發孩子的創新意識,激發孩子去了解相關的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因此勞動奠定了孩子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三、家庭勞動教育的操作點
1.培養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
小的時候,盡早培養孩子自己穿衣、穿襪、洗臉、刷牙的能力,父母做家務的時候讓孩子看著,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勞,也可以讓孩子做遞遞抹布、倒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勞動;大一點,要灌輸進行自我服務的勞動思想,樹立“自己的事自己來做,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的勞動觀念,洗洗自己的手帕、襪子、衣服等,學會整理自己的臥室;再大一點,可以教會孩子做飯,幫父母打掃衛生,收拾屋子,清洗廁所,替父母分擔家務。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千萬要注意,不能把“勞動做家務”作為處罰性措施,錯誤地把勞動教育當作“勞動改造”,使孩子鄙視、厭惡勞動。對孩子要進行耐心的技術指導,多鼓勵少批評,要從小事做起,點點滴滴地積累,要加強督促檢查。
2.培養孩子的專門勞動技能
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家庭的客觀實際,利用家庭現有特長進行專業性培養。如有的父母烹飪手藝好,可以加強孩子廚藝的培養;有的父母喜歡種花養草,可以培養孩子的園藝,還有諸如手工編織、繡花、電器修理等等。農村的父母,還可以劈出專門的自留地給孩子種植。
在這一環節,家長們要注意的是安全,有些勞動技能的培養帶有一定的安全風險,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范。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適當地引導。要把勞動技能和孩子的學習聯系起來,引導孩子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或者主動學習文化知識去解決問題。
3.拓展孩子的勞動教育
鼓勵孩子走進社會進行勞動的教育。在一些歐美國家,中學生打工是普遍現象,家長也普遍支持:“孩子打工掙錢,家長都不反對,甚至還鼓勵,不僅可節約一些開支,更重要的是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讓孩子知道錢必須用勞動去換取。”家長可以動員孩子參加公益勞動、志愿者活動、勤工儉學等。可以結合職業規劃參加職業體驗活動。
關鍵詞:高職學生;勞動素質;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0-0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9-0160-02
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提出:“勞動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但勞動還遠不止如此,它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馬克思和恩格斯把勞動的意義提高到前人所沒有認識的高度,這也是我們深刻認識勞動素質教育在整個素質教育中地位的根本出發點。20世紀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了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造人類生活和文化幸福的基礎,勞動教育具有普遍性。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對學生的勞動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一、勞動素質教育在高職教育中地位和意義
1.勞動素質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把“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列為“五育”,并作為教育方針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予以落實。高職學生要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離不開較高的勞動素質,必須通過一系列的理論學習和校內校外的實習實訓來培養,例如,通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培養學生科學的勞動價值觀,加大實習實訓在教學中的比重,通過勞動生產實踐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真正將勞動素質教育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部分。
2.勞動素質教育是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高職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高職學生要成長成才,自然包含了提升其勞動素質。高職學生需要在學校教師的引導下,克服自身惰性,增強勞動意識,培養勞動技能,提升勞動就業和創業能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自身全面發展。
3.加強勞動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提升內涵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高職教育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必須在辦學理念、辦學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做出調整,深化教育改革和教育實踐,加強勞動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就業為導向,加快形成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
盡管勞動素質教育意義重大,但是各高職院校在執行的過程中卻不盡如人意,部分學生勞動素質低下,亟待查找原因,采取科學的對策。
二、高職學生勞動素質低下的原因
我們通過對日常生活觀察、問卷調查、帶隊實習收集的相關情況進行研究,發現目前部分高職學生勞動素質一般,甚至個別同學勞動素質較差。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勞動教育的缺失是導致高職學生勞動素質低下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現在高職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例很高,他們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過分溺愛與縱容導致他們勞動觀念淡薄、不尊重勞動成果、不懂得感恩,甚至好逸惡勞,對體力勞動懷有偏見,沒有良好的勞動意識與習慣。一些學生眼高手低,出現了學機械的不愿意下車間,學建筑的不愿意跑工地,學管理的不愿意跑市場之類的現象,缺乏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部分家長對學校組織的頂崗實習等教學環節不支持、不配合,少數學生不愿意參加,家長也縱容學生的做法。
其次是學校教育的缺失。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等方面沒有將勞動教育落實到位,勞動考核的機制沒有形成。比如,實習實訓的考核上沒有更多地考量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以及學生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而主要拿實習實訓報告作為評分的依據,無形中抹殺了勞動教育在高職教育中應有的地位。另外,頂崗實習的重要作用沒有真正實現,校企協同育人的局面沒有形成。
2.高職學生勞動理念上存在偏差。一些學生在勞動認知、勞動價值觀上存在偏差,不懂得勞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首要條件,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甚至連自我服務勞動的意識都沒有,更談不上吃苦耐勞的精神。一些學生片面地認為勞動就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缺乏社會公益勞動的理念,對要求全員參與的志愿者活動不聞不問,功利意識很強。由此可見,他們對勞動及勞動素質的認知還比較膚淺,沒有真正將具備良好勞動素質作為自身全面發展的內在需要,缺乏通過各種措施來進一步提高自身勞動素質的意識,加上沒有一定的勞動實踐活動作為保障,良好勞動習慣的形成和提高也就無從談起。
3.高職院校對學生考核評價不夠科學合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推優入黨、評優評先、評定獎學金等方面更多地注重的是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課業成績,并未對學生的勞動素質進行綜合評價并納入評價體系之中。如果學校從人才培養目標上設計出勞動素質教育系統方案,并制定相應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一定能引導學生對自身勞動素質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三、高職學生勞動素質培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