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陶行知的語文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語文教育思想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21 16:38: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陶行知的語文教育思想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陶行知的語文教育思想

篇(1)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小學語文教育;意義分析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及個人情操陶冶的基礎教學項目,在學生價值引導及成長成才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隨著素質教育推廣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小學語文教學與生活的結合更加密切,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中得到了有效的貫徹與實施,而陶行知則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先導,其生活教育理念與思想實現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與教學水平的拔高。新時期做好小學語文教育中生活教育的分析與貫徹顯得尤為重要。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提出與闡述

陶行知作為我國優秀的教育學家,其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成為當今小學語文教育的指導思想,尤其是其生活教育理論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學指導作用。而陶行知先生本人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也付出了畢生的精力,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貫徹自己的教育理論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最為核心與重要的理論體系,該理論堅持三大原理,分別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我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本質上是三大教育原理的體現,明確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色,將語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上。語文作為母語課程教育項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學難度大,教學周期長,教學過程潛移默化,教學影響深遠持久。生活教育理念就是弱化語文知識教學的系統性與完整性,將語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學生對現實語文材料的接觸上,鼓勵學生參與語文實踐并掌握語文運用的規律。語文教學不斷凸顯其社會性功效,總結說來,語文教學來源于生活并與生活同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要求我們以生活為教育內容,以生活為教育目的,以生活為教育過程。教育的對象、環境、最終目的都要圍繞生活而展開。小學語文教學應該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模擬生活化的教學場景,讓學生細心觀察,自覺感受,增強語文教學的社會敏感性,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品位生活。

二、生活教育對小學語文教育意義分析

(一)教學目標生活指向化,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

生活教育理論規定小學語文教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學生生活常識的培養與學生道德情操的提升,因此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質的提升。小學語文教育目標帶有明顯的生活化氣息,可以帶動教學理念與教學氛圍的轉變,一定程度上弱化語文系統知識的講解與灌輸,可以以新穎生動的生活化教學形式調動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增強小學語文教育的吸引力,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轉變。我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側重于語文知識,側重于課堂紀律,側重于應試考試成績,抹殺了小學生的個性,忽視了小學生特殊的生理與心理特點,不利于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如果教師引導有誤,很容易造成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心理陰影。我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還帶有一定的封閉性,與自由開放的時代特征相悖,長期開展下去造成小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的教學尷尬。因此生活教學理論對小學語文教育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通過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的生活化調動小學生語文學習與課堂活動參與的熱情與積極性。隨著教學目標與生活的緊密融合,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長期的語文學習體驗中積淀起語文學習的人文素養,從而實現自我道德水準的提升與改進。

(二)教學情境生活模擬化,增強語文學習生動與趣味

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與教學素材,生活當中處處存在語文教育。這也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論證。語文來源于生活要求我們在開展語文教育時,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育時必須做好教學情境的生活化模擬,為小學生營造真實生動的教學場景,通過再現教學場景,增強語文教學的生動性與趣味性。此外,通過教學情境的生活化模擬,可以幫助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借助“生活的回憶”與“生活的模擬”自然地融入到小學語文學習中。語文教學中的很多知識背后是生活現象與生活場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細心觀察,仔細留意就會發現生活現象、生活場景與語文學習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生活場景的模擬再現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把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生活教育理論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實現傳統課堂氛圍的積極改造,用更加生動與趣味的語文教育推動語文素質教育的改革。小學語文教育中情境模擬的生活化可以借助多媒體音視頻資料進行補充與完善。例如在學習《月光曲》時,可以搜集《月光曲》的相關音頻資料,讓學生在欣賞《月光曲》美妙旋律的基礎上增強對音樂的感受與把握,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營造月光下的靜謐唯美氣氛,讓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將課堂學習與生活中月光之美相結合,感受到生活與語文之間的密切關系,并在生活體驗中增強對文學的把握。強趣味性與生動性,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了有效的調動。

(三)教學內容生活氣息化,加深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

教學內容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學內容的選取與安排直接關系著語文教育的最終成果,因此必須主動做好小學語文教育內容的布置與設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體現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最主要的教學指導意義則是使得教學內容富于生活氣息,通過與生活的結合實現學生情感體驗的加深。語文教育具有自身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知識性學科,更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的升華,以情感的體驗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小學語文教學承擔著低年級學生價值引導的關鍵作用,加上低年級學生思想的不穩定性與性格氣質的可塑性等特點,語文情感教學任重而道遠。大量的教育調研發現,做好語文教育中的情感教學主要依靠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語文教學內容應該突破既有局限,以廣闊的生活天地為背景,從自然人文生活中尋找語文教學內容的素材。小學語文教育應該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現實生活。報刊、影視、電視、網絡廣播及各種形式的演講與辯論會等都可以成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來源渠道。這些貼近生活,富于生活氣息的語文教學課程資源對現有的語文課堂知識教學起到有效的補充,學生面對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對知識產生既有的熟悉感,更容易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此外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與把握更到位,他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既定的語文教學知識,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踐教育,其思維與動手能力得到雙重提高的背后是語文情感體驗的升華。例如陶行知先生給母親買的手表需要修理,他為了增強學生對求知與探索的科學精神的情感體驗與把握,帶領學生觀察修表的全過程,生活案例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效素材。例如在學習《火燒云》時,可以選擇有火燒云的天氣帶領學生在操場上觀看火燒云,邊觀看邊記錄,對比蕭紅的描寫,從而獲取對火燒云變化多姿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四)教學開展生活實踐化,增強學生動手與操作能力

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決定了語文教學內容的延伸性。語文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時間、課上內容,語文教育更應該延伸至課下的實踐活動中。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理論教學與基礎教學階段,那么實踐教學則是語文教學的延伸與有效補充,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兩者缺一不可。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忽視了實踐教學,實踐教學一直被當作可有可無的輔助教學,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再次強調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將實踐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結合起來,通過有效的課堂補充,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增強學生的動手與操作能力。他所遵循的理念是打開學校這個“鳥籠”,讓學生像小鳥一樣自由翱翔于天空,讓學生自由地感受實際生活和實踐,可以說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另一意義體現。要想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有效組織與開展,必須發揮教師引導作用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動手操作積極性。通過課堂的字音、字形、詞語、寫作等知識的系統學習,教師善于發掘發現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點,以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點為指導組織小學生課外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小學生通過書籍的閱讀、活動的參與豐富語文學習,并養成自覺綜合性學習的好習慣。例如在學習《錢學森》這篇文章后,小學生在課前預習階段就通過查閱資料了解錢學森的各種事跡與事件,在完成課堂基礎教學后,教師可以以小學生對錢學森事跡的了解與把握開展“學習名人,走近偉人”的班級主題活動,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心目中的名人與偉人,講講喜歡名人或偉人的理由等,可以是班級演講會,也可以是班級辯論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通過每位學生的參與,讓學生把握更多的名人事跡,豐富自己的語文學習視野并增強對偉人的品行認可。小學生在分享與交流的過程中明白更多的道理,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這樣的語文實踐教學活動比教師單方面的知識灌輸要有效果的多,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增強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學生的實踐參與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再例如學習《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自己養爬山虎或者其他植物,小學生在呵護照顧植物的過程中會更容易地發現植物的點滴變化,可以引導小學生將植物的變化用文字及圖片記錄下來,利用集體作文課的時候進行點評分析,小學生在親自參與植物種植及呵護的過程中,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單純追求語文課堂的知識性教學,對實踐教學過分忽略將導致語文教學的不平衡性,也不利于小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要求我們必須做好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教學,用生活實踐貫穿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與操作能力。

三、結束語

陶行知作為我國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其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豐富的語文教學經驗,其部分教學理論對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還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其中備受社會關注的當屬其生活教育理論。作為其理論的精髓,對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逐漸成為語文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之一。本文在闡述生活理論的基礎上,從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內容及教學開展四個方面提出了生活化的嘗試,明確了該理論對當今小學語文教育的指導意義,也為小學語文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作者:岳婷婷 梁玉敏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何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對高職語文教學的啟示[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張英云.徜徉生活:語文教學的新境界———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德育,2010,12:32-33.

[3]陳志祥.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性———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2,08:51.

篇(2)

關鍵詞 語文教學;陶行知思想

陶行知先生堪稱‘萬世師表”,他提出了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為中心的生活教育理論,主張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與生活相結合。他反對“死讀書,讀死書”,讓學生從生活中獲知,在大自然及社會中受到各種知識的陶冶,增長才干,培養手腦并用、富有創造能力的人才。陶行知的這些思想對當代語文教學的完善和語文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有著極強的指導意義。

在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中有這樣一種現象:教師教得好,學生有可能學得好;教師教得不好,學生未必覺得不好。學生想學,有好教師教,他會學得更好;學生不想學,有好老師教,他照樣覺得學不好。學生學不好的關鍵不在老師而在學生。從哲學的角度看,教師是學習的外因,學生是學習的內因,教師的教這個外因只有通過學生的學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陶行知先生一向反對死教、死學、死考。他明確指出,學生應該以學為主,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應該“教學做合一”。在平時的教學中如何把陶行知思想與實際聯系起來?下面我就談談我的一點淺顯的認識。

一、堅持“教學做合一”原理,首先要提高教師素質

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做一個實踐型,創新型、研究型的教師。

陶行知強調,“真正的教育確實應該幫助造就手腦都會用的人。我們需要的一種教育,是造就腦子指揮雙手、雙手鍛煉腦子的手腦健全的人。”否則,“教書的人是‘教死書’、‘教書死’;讀書的人是‘讀死書’、‘讀書死’。充其量只是做一個活書櫥,販賣知識而已……”語文教學是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具有工具性、實踐性很強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教師只有身體力行,親自去“做”,并且做好,才有資格去“教”學生。“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學高為師,身正是范”,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如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這些最基本的技能,語文教師應率先實踐并做好垂范。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學做合一”模式還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實踐機會,從而在本質上是一種知識創新教育的模式。確實,創新精神應該是教師必備的素質,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發展,只有不斷創新的教師,才能有不斷創新的學生。

語文教材內容不斷變化,學生素質不斷提高,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以達最佳水平,以使自己成為研究型的語文教師。正如陶行知所言:“教師要有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改造社會的精神”。

二、密切聯系實際生活

陶行知先生說過:“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的教育;不了解社會需求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社會即學校,學校的一切教育活動應延伸到大自然和社會的每個方面去。生活是一部特殊的“書”,是永遠向每個人打開的,我們在教學中就應該用好生活這部書。比如在學校中的一次“告別錯別字“的活動中,學生們靠死記很難改掉一些錯別字現象。我就要求他們平時在生活中多留心觀察,在街頭巷尾,家庭生活中,遇到錯別字,及時記下來,并及時改正,到活動結束時竟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經常給學生留看電視作業,可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對焦點訪談中的焦點內容寫出提要并把自己看完的所感所想記錄下來,這樣無形中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還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提高了認識現實的能力。還可開展辯論會,讓學生唇槍舌劍進行有理有據的辯論。在每一課的教學時盡量與生活聯系起來,尋找生活當中的影子,因為脫離實際的知識是很難讓人理解的。

三、注重培養實踐能力

篇(3)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改革;思想

【中圖分類號】G62.2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一、生活教育

所謂文學的基礎,都來源于生活的。讓語文的教育充分的融入生活,并在生活中找到教育。教育的對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環境是生活的,教育是為了生活服務,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要從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現實,感受精彩,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孩子去留心觀察。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敏銳的感悟能力,尋找生活與語文的結合點,讓學生不僅是在學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領悟生活,讓生活成為學生的大教材。

二、重點教育

學生在學新知識時,首先讓他們了解知識的表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以后,再去進行深層次的理論知識的教學,僅僅為了趕進度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要處理好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關系,使學生學懂學深學透,掌握真知識。在教學上把握住重點和難點,精講多練。教不在多而在精,容易的知識可以給學生自學,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重點、難點不可忽視,把握住重點、難點是教學的關鍵所在。為教而學?之先生要在,學?中變成小孩。變成小孩?既是學的基點,又是學的最高境界。

三、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給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養創造力要像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現在國際社會已經處于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先進的教育方法不斷出現。一方面教育要和國際接軌,運用高新技術使受教育者接受的信息廣而多、新而快;另一方面教育仍然要注重基礎教育,有了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才能使我們因材施教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加適應祖國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在對學生的教育方式上,陶行知先生更加具體地說:“跟學生學,你要教你的學生做你的先生。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學生虛心請教,你便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導他。”陶行知先生的話字里行間揭示著教育教學規律,如果教育教學工作者不去充分了解教育教學對象,那么你就無法使學生聽從你的教誨;如果你不了解學生的特點,你就不會知道如何發揮他們的長處,也不能彌補他們的不足。就像針灸醫生給病人針灸一樣,要根據病人的病情,找出其有效穴位,才能針到病除。好的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之后,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那么他們的學習效果將會更加顯著。

四、教學合一

陶行知先生還對“教學合一”下了個定義:“教員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業能力的長進,要把我們的教材教法一天長進一天。”陶行知先生實質上把教師對業務追求、業務提高、業務進取心劃定為教學合一。只有教師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學生才能夠從教師那里學到更多的知識。陶行知先生教學合一的觀點,充分說明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是學生是教學的根本,教師的一切做必須圍繞學生來進行,離開學生的要求,脫離學生的實際,不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那么你的工作做得再多,也是沒有實效的。所以教學工作的成功與否最終要合一到學生,從學生那里得到驗證,這樣才能教有所成。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學生主動、活潑的全面發展,必須實施“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敢于沖破束縛,大膽的想;解放兒童的時間,讓他們擺脫繁重的課業負擔,去思考人生,著意創造。

五、解放教育

在教學中,解放兒童的大腦和眼睛,讓他們自己去自由地觀察、思考,而不是一切都按照老師的指令去做,是非常不容易的。新課程要求我們,把學生看成一個發展的人,獨立的人,有自己思考的人。在教學中,解放兒童的嘴巴和雙手,鼓勵兒童大膽地說話、評論、交往,正是改革傳統教學的突破口。我校李老師和史老師在上課時,專門抽出時間讓學生談自己的想法,老師沒有做出標準的范例,也沒有限制應該怎樣說,不應該怎樣說,只是創設一個交際環境,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介紹自己。老師既擔心學生受拘束,課堂不活躍,又擔心學生太隨便,說起來無邊際。結果卻不是這樣,學生理解了老師的意圖,紛紛上臺發言,內容豐富多彩,充滿了個性。解放兒童的時空,給他們提供廣闊的活動天地,讓他們去展示、鍛煉自己,把封閉、沉悶的課堂變得生動、真實,在那里懂得“事怎樣做便怎樣學”。

為此,今后我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求真求實求創造的教育理念,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并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六、小結

小學語文要想在新世紀的改革大潮中不落人后,從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來看,主要是以上五個方面,在現時代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我想只要能夠做到上訴五點,那么小學語文就一定會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陶行知思想 小學語文教育創新 方式方法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is the current Chinese implementation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the key, we must master the methods and went to implement. Education teaching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nnovation education will be implemented. Training education and kind of flowers and trees, first to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ers and trees, different cases to fertilization, watering and cultivation education, this c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ao's

Keywords: tao'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innovation thought method

創新能力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擔負著這一歷史任務的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偉大使命。本文擬對小學創語文育創新的認識和實施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1 夯實基礎是小學語文教育創新的必要條件

創新并不是異想天開,而是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上掌握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運用創造思維,舉一反三,發現和創造新的知識。即寬厚的基礎知識是一個人創新的必要條件。對一個人來說,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知識,才能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觸發聯想,產生遷移和連結,形成新的觀點和新的認識,達到質的新的飛躍。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給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強調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性還體現在開展創新教育的定位問題,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把目標定在基礎上,如前所述,即以培養學生的基礎創新素質為主,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思維等。切不可起點太高,大搞攻關創新和創造發明。

2 還學生以自由是小學語文教育創新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 要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首先要解決兒童頭腦、雙手、嘴、空間和時間五個方面,唯有這樣,兒童才能大膽地想象、大膽地思考;其雙手才能在大腦的指揮下大膽地去干;才能大膽地提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拓展感性的視野,擴大認識的眼界,發掘內在的創造力;才能有時間去接受大自然和社會的寶貴知識,提高實踐的能力。可見自由是創新的前提,教師要解放思想,解放學生、創設適應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高度自由的學習環境。還學生以自由,首先要為學生提供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

3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是小學語文教育創新的開始

教學過程既是學生的認知過程, 又是學生的發展過程, 主動參與便是學生創造性成長的開始。主動參與即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認知、情感與行為各方面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的全部過程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要注意以下兩點。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們發現,當一個學生對某種事物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自覺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動參與,并不覺得所從事的活動是一種負擔,甚至會為攻克某一難關而廢寢忘食。可見,興趣是一個人主動參與某種活動的動力機制。教學中, 我們刻意通過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興趣;通過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 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在競賽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渴求欲望,從而能夠主動參與,積極探究。

(2)讓學生體驗成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然而,學生的這些傾向或心理素質, 最初只具有潛在的而非真實的動機性質, 還沒有特定的內容和方向。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盡量創造讓學生“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參與的意識。

4培養創造性思維是小學語文教育創新的關鍵

創造性思維不僅能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 而且可以產生新穎獨特的想法,至少能提出創造性的見解。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創新教育的關鍵。首先,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多種思維訓練。在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要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加強多種思維的訓練,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其次,教師自身要具有創造性。小學語文實施創新教育,教師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才能的學生。創新型教師是指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學成果, 將其創造性地運用于教育教學之中, 并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個性特色,有獨到的見解,教學中能夠發現并較好地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的教師。作為創新型教師,應具有以下基本素質:要擁有新的教育觀念和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 要有真摯的教育情感;要具有創新精神和機智的應變才能;具有開放的人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要具有民主的組織管理藝術, 善于啟發學生的創造活動,鼓勵和喜歡學生的求異、創新等。

總之, 小學進行創新教育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 小學語文教育創新有時這個重點中的重點,是關系到培養世紀人才的百年大計,不是一個簡單而輕松的話題,更不能隨著人的意愿一蹴而就。它涉及面廣,需要社會各界與教育界的聯動, 更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付出長久不懈的努力,使我們的創新教育結出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陶行知全集》第1卷 第2卷

篇(5)

一 、落實"養成教育",激活課堂氛圍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及遵循"行--知--行"的原則,葉圣陶先生也明確指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缺乏主動參與意識,這與學生學習習慣的關系是密切的。要改變目前語文教學的現狀,教師要適當地將"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在課堂教學中交替互換,通過"有意注意"落實來樹立培養學生養成圈、勾、劃的好習慣,使學生的精力集中到課堂上來。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從學生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知、情、意、行,最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動"起來。

1.強調"手與腦"并用

傳統的教學觀把課堂教學過程簡單化為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機械呆板,導致課堂沉悶、無效的現象。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性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精選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必備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學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通過探究性、參與性、體驗性及實踐性等多種學習方式來促使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角色,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養成勤于動手與樂于動腦的好習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扮演好課堂教學主導者的角色,培養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養成勾、圈、劃、寫的好習慣;在解決問題時,要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整合材料的能力;在回答問題時,要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為此,在執教《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探究"哪些細節體現了林黛玉進賈府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為了避免學生捧著資料書照本宣科的現象,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分三步解決:一是檢查學生勾、圈、劃、寫的過程;二是聆聽學生整合材料的結果;三是比較不同層次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如此答題設計雖然多此一舉,實踐表明,教師不僅要善于提出問題,還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有疑才能打破頭腦中的平靜,激起思維活動的波瀾,學習才不會淺嘗輒止、滿足于一知半解。學生能夠按要求有條不紊地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掌握解答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養成解答問題的良好習慣。

2.培養"口腦"并重

在執教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當教師提問時,原本抬頭看黑板的學生一個個都低下頭,課堂顯得異常沉寂,教師處于無奈點名回答,學生回答后,整個課堂開始"動"起來。針對這一現象,我曾與學生進行過談話,很多學生覺得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一是擔心答非所問;二是站起來心里緊張,影響答題思維。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明白在教學時應多給學生嘗試的機會,打消學生心中的疑慮,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動口與動腦的能力,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手、口、腦"都動起來。

強調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養成書寫發言提要的習慣,有助于學生提高信息梳理能力、知識概括能力,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去發現問題、概括問題,同時也幫助學生擺脫了回答問題時的尷尬,增強了他們學習的成就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情趣,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語文課堂教學的參與度。久而久之,使他們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改變了他們對待語文課堂學習與考試之間的關系,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 "生活即教育",高中語文教學要面向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生活即教育"理論給我們高中語文教學的啟示是:高中語文教學要面向生活,要反映生活的內容。這無疑與當前高中語文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是一致的。

我們知道一個人語文素養的提高,不僅靠積累,還要靠應用、拓展。只有在積累、應用、拓展的不斷循環中,語文素養才得以提高。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明確指出:高中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能在生活和其他學習領域中,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同時還指出:"應注重在生活和

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語文,在廣泛的實踐中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學習和生活中的語言文字現象。"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這個目標其實就是讓學生學習語文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而應回歸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因為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活水源頭,語文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會枝繁葉茂。

語文教育教學要體現教育回歸、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切實面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實施生活教育最重要的是語文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這是語文教育教學行為的先導。生活教育是高中語文新課改的核心之一,高中語文教師要結合高中語文新課程要求去思考:教師應該怎么教,學生應該怎么學,生活教育應該怎么在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中真正落到實處。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只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我們必須轉變觀念,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

高中語文教學,只有從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才可以消除學生對高中語文學習的畏懼感和倦怠感,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高中語文教學要面向生活,就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情景、優化教學資源、組織教育活動,要克服過多的接受性學習,提倡探索性學習,讓高中語文教學"生活化""趣味化",這無疑與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是一脈相承的。

三 "社會即學校",高中語文教學要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

"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命題。陶行知先生認為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就是學校。如果從大眾的立場上看,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校",以此來推動大眾的普及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校",在于要求擴大教育的對象、學習的內容,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他指出:"我們主張'社會即學校',是因為在'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里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學生、先生可就多起來。"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校"的主張和"生活即教育"一樣,也在于反對傳統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相脫節、相隔離。他認為"學校即社會,就好像把一只活潑的小鳥從天空里捉來關在籠里一樣。它要以一個小的學校去把社會所有的一切東西都吸進來,所以容易弄假。"而且這種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成了一面高墻",把學校與社會生活隔開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校"是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墻,把學校里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應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讓生活時時處處伴隨語文教學。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高中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所以,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成了學生創新的廣闊天地。高中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結合,表現在兩方面:聯系生活,由生活導向新知;走向生活,由生活決定教學。新知的呈現方式寓于生活現象之中,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更為自主,更為積極,更為活潑。一方面,由生活導向新知,通過再現生活這一環節走向課堂。另一方面,由生活決定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以他們感興趣的,他們今后發展所需要的內容為重點進行教學。實際上,短短45分鐘,是無法把所有的知識全面講透的,我們應該刪繁就簡,把常用的、必需的知識與方法教給學生。這樣,實用性與有效性相結合,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生活處處是語文",讓語文走進生活,讓生活走進語文,給學生一個開放的、多元的學習平臺,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就會不斷提高,而語文也會因為其強大的生命力而魅力無窮。將高中語文教學與社會實踐相銜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高中語文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學習高中語文如身臨其境,就會產生強烈的親近感和認同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

教學實踐使我們體會到:社會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社會生活中去實踐,切實感受高中語文在生活中的原型,才能讓學生真正地理解語文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語文知識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高中語文學習。

四 "教學做合一"--教學要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話說,就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就在田里學,在田里教。在陶行知先生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陶行知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

篇(6)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育思想;人格;情感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語文教育思想,高中語文教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手段,創新與探究新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體味語言的無窮魅力,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以人為本,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個性都得到展現,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和諧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生活教育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思想是尊重生活本源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體現,生活提供給人們豐富的教育資源。生活世界是直觀和豐富的,是人們生存的基礎,生活體現著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高中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實現生活化的回歸,把教育重返生活,豐富生活。例如,學習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后,課后教師讓學生收集三國故事,整理生活中與三國有關的成語典故,開闊學生思路,富于啟發性的問題,抓住課文的關鍵,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學會多層次、多角度思考問題,增加閱讀文學名著的興趣,提高文學素養,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教師在教學活動里要清楚語文源于生活。像流行歌曲、春聯、廣告詞、電視作品等語言都是很豐富的,尤其是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充滿智慧和魅力,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生活里欣賞語言文字的優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引來源頭活水,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老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對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要想讓學生領略語言的精彩,提高語文能力,需要讓學生走出課堂,投身于課外閱讀,通過大量的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讓閱讀與生活聯系起來,如通過閱讀《魯濱遜漂流記》,培養學生的探險與創新能力;《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一部青少年戀愛指導書,通過閱讀指導學生如何把握情感;《昆蟲記》提供給學生了解大自然的機會。教師要挖掘名著與生活的關系,發揮文學作品中的積極因素,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創新。

二、情感教育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

感情是語文教育的靈魂,失去情感語文教育就失去了靈性,情感教育是心靈碰撞的教育,學生感化、陶冶中升華品格。通過語文教學熏陶、感染、塑造學生的心靈,語文教育肩負著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雙重任務,語文教師要以情激情,為學生創造一個情感世界,塑造學生的心靈。語文教學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寓教于情,聲情并茂,例如,《琵琶行》教學,被貶潯陽的白居易偶遇一琵琶女,落魄的境遇使得二人成為知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詩人筆下的畫面,學生在想象中進入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對琵琶女的同情,理解詩人所表達的“同是天下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思想情感,體會詩歌的社會意義。學生的心靈為之感染,體會詩歌蘊含的真情實感,讓學生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領略詩歌意境美,提高審美情趣。例如,《長江三峽》課文詞語優美,描寫了波瀾壯闊的三峽景色,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雄偉瑰麗的三峽特色,然后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熱愛之情,以及自豪與喜悅的情懷。通過體驗三峽的美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形象,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

三、人格教育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

語文學科是基礎學科,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通過優秀文化的感染,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朱自清認為學生不僅要學知識,更要學做人,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教育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人格培養,對學生進行自尊、自強、自立的教育,使他們形成良好人格,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獨立的人格,例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感受作者不屈不撓的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讓學生學會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激發學生為祖國的繁榮而努力讀書的意志,構建和升華學生完美的人格。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語文教育思想,加強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在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形成高尚的品質,實現素質教育教學目標。

作者:趙靜 單位:河北省南宮中學

參考文獻:

[1]尹靜,齊軍.淺述葉圣陶語文教材觀及其對當今語文教材建設的啟示[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08(2).

篇(7)

合作教學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我們發現,在我國古代的教育教學思想中,有許多值得我們繼承的東西。首先,我國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凸顯,這在先秦的孔子等教育家的著作中可以見出。《學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教育論著。在這部論著里,就提出了“教學相長”的教育原則和一系列的教學過程,主張對于許多學生的學習,教師應該“通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十分重視學生自主學習,重視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教師的作用是“導”、“強”、“開”,禁止“牽”、“抑”、“達”。這里面就有十分重要的合作學習的教育思想。我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十分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和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知識的建構。他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學生的自我學習,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原則。《子路,冉有公西華侍坐》章,就是一堂典型的合作教學,孔子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同時,對他們的觀點不多加評論,只以吾與點也做結。作為教師,直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困惑,有了疑問,才去給以必要的幫助,否則,不要輕易的去主動開導學生,可見他是十分重視學生的自我學習過程的。新課標也把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建構知識作為一個重要學的習過程來看待,提出要在合作和探究中來學習知識,重視學生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認識。教學的本質就是促成學生知識的生成和學生內在的認知結構的改變。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就是要通過自己的教學,促成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發揮;通過教學過程,促成學生內在認識結構的改變,當學生在學習中有困難的時候給予解疑答惑。學生也只有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才能產生困惑,才會有疑問產生。首先,孔子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學習,教師不要急于把知識傳授給他們,直到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惑,碰到疑難,選擇有針對性的問題給以幫助。孔子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和現代主義的教學理論不謀而合。孔子還十分重視相互之間的學習,相互之間取長補短,他提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教育思想。雖然孔子的這一說法更多的是從每個人的不同說起,從取長補短這一角度提出來的,但是對我們現在的教學還是有很大的啟發。合作教學就是取長補短的教學形式,就是在合作中相互啟發、相互激勵,從而更新自己的觀念、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孔子還是合作學習的先驅,后來,韓愈進一步發揚了這一思想。在《師說》一文中,他大力提倡師和弟子之間平等的關系,主張師生之間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些都為合作學習奠定了思想基礎。到了漢代,王充反對“信師是古”,主張“極問”,反對“記誦章句”主張“貫通”,同時提倡“見聞為”、“開心意”。宋代的大教育家朱熹更是明確提出“讀書是自家讀書,為學是自家為學,不干別人一線事,別人助自家不得”,同時他還認為“作為教師,某只是做得個引路人,做得個證明人,有疑難處,同商量而已”,這里面就包含了許多合作、探究教學的思想。他的讀書六法,都是從讀者這個角度來論述,把學生的學習作為重要的活動,同時他還十分重視體驗感悟在文本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到了清代的顏元開始關注實學,對傳統的空疏之學提出了強有力的批判。他提出以“實學”代“虛學”,以“動學”代“靜學”,以“活學”代“死學”,強調要“習動貴行”,提出“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的主張,他把通經使用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顏元的這些主張,和美國當代教育家杜威的教學主張何其相似!張之洞的“西體中用”的思想,和“師夷長技以制夷”,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他們之間的繼承關系也很明顯。因此縱觀中國古代教育思想,我國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學生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的發揮,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又不忘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

到了近代,西學東漸,在全新的理論指導下,許多教育家都積極探索,大膽革新并引進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論。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及自由民主思想的傳播,個性發展和重視實用人才的培養成為教育的主旋律。許多教育家主張從教育入手來改變社會,啟迪民智,其中,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實驗最為有名,效果也最為顯著。先生的教育思想值得關注,他十分重視發展學生個性,健全學生人格,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他說:“學校教育注意學生健全人格故處處使學習自動”,可見,他把學生的自學與學生人格的健全聯系起來,為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他勉勵學生要“自動學習隨時注意發現求學的門徑和學問的興趣”,并認為:“我們教書最重要的是引起學生讀書的興味,做教員的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的思想和我國古代教育思想有一脈相承的關系,他的這種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把自主學習與學生人格的健全相聯系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借鑒。合作、探究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的感受體悟。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需要和他人合作交流,從別人那兒得到啟發幫助,恰恰在這一點上,先生有所忽視,這是他的不足之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主張中。陶行知在美國留學期間就學于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家杜威,他的教育思想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響,但是他又不僅僅是杜威教育思想的翻版,而是結合我國的社會實際,做了大膽的探索和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他認為,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來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果上來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生力量。這種生活化教育就是要結合生活實際,教育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同時,他十分重視小學教育,他還提出了“創造的兒童教育”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說教育要啟發和解放兒童的創造力。為此,他提出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解放孩子的雙手,解放孩子的小嘴,解放孩子的空間和時間。由此可見,陶行知十分重視孩子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培養,重視孩子民主平等思想的傳授,注重把時間、空間還給孩子,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使孩子的創造潛能得到釋放,天性得到展現。可以說,陶行知的這些教育思想,對我們合作探究教學啟發很大。因為合作探究教學就是要解放孩子的手腦、解放孩子的時間和空間,還他們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在自由的合作學習中,挖掘出他們的潛力,釋放他們的能量。

在現代教育家中,葉圣陶先生無疑是最突出的一位。他不僅僅是從教育教學理論上思考語文教育,更主要的是他從自己的教學實踐出發,在總結自己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于文教育的諸多問題做出了精辟的論述。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教育說穿了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教學就是為了掌握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言是思維的外衣,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同時,他還十分重視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體驗感悟,他說:“我認為學生既然要一輩子看書作文,語文教學就應著眼在這一點上,為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的著眼點在于讓學生養成能夠獨立看書學習的習慣。他說:“口耳相受本來是人與人交際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師教學生也是人與人交際,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是怎么看待講和怎么講。”,“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怎么叫用不著講,用不著教?學生入了門了,上了路了,他們能在復雜的事事物物自己探索,獨立事件,解決問題豈不是就用不著給講給教了。”,“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練成熟練的技能,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技能。”為此,他提出精講,要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教是為了不教”,對于合作探究教學來說,讓學生合作探究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培養起學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從而為他們自主學習奠定基礎,我們的教就是為了將來的不教而奠定基礎。因此,合作探究教學中,教師就是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巧妙發揮自己在合作探究教學中的作用,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放和收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我們教學預期的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成 人 a v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丁字裤少妇露黑毛| 同性男男黄gay片| 又长又大又粗又硬3p免费视频|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好男人社区影院www| 国产乱码精品一品二品| 国产在线精品欧美日韩电影| 伴郎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观看| 人妻互换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人成网站视频在线观看国内| 亚洲av图片|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丰满熟妇人妻av无码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河北炮打泻火老熟女|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欧洲精品饰品推荐有限公司| 肌肉男同巨大超爽gay网站| 久久久精品一区aaa片| 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最新| 丰满岳妇乱一区二区三区|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老熟女富婆激情刺激对白|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用舌头去添高潮无码视频|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麻豆 | 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