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12: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利率市場化原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存款;存款類型;關鍵工作;金融衍生品
中圖分類號:F832
利率作為資本的價格,是市場經濟中調節資本資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利率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資源的配置,其弊端在中國市場逐漸顯現,因此,利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符合經濟學規律和中國經濟實踐需要。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下限,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自此,央行全面放開了貸款利率的管控,下一步將要開展的是存款利率的市場化。本文認為,存款利率市場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驟和程序逐步放開。
一、存款利率市場化不能一蹴而就的原因分析
存款利率市場化不能一蹴而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存款利率市場化會對商業銀行產生沖擊
首先,銀行需要具備較強的存款定價能力,這需要綜合考慮銀行的信用和綜合服務能力,存款定價低或者高都對銀行的發展不利,風險和收益相匹配成為存款定價的重要原則;其次,銀行需要更加強大的內部治理能力,規范的內部治理機制是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利率市場化將加劇存款資源的爭奪,將加劇銀行之間的競爭;再次,利率市場化后,利率將成為銀行又一大風險因子,利率的波動會將帶來市場風險,如何識別、檢測、控制利率市場風險將成為一大挑戰;最后,根據各國利率市場化的經驗,在利率市場化的初期,利差會較大幅度縮小,必將大大降低銀行的盈利能力,對盈利過度依靠利差的銀行將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向銀行的綜合服務能力發起挑戰。
(二)存款利率市場化會對金融市場產生沖擊
根據其他國家利率市場化的經驗,在利率市場化的初期,存款利率會上升,這將導致資金在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國際資本和國內資本之間的大量流動,對社會融資結構和監管產生沖擊,也會對非正規金融產生影響,導致一部分在非正規金融體系的資金會重新流入銀行。資金流動性必然帶來金融市場之間的相互聯系更加緊密,金融市場的波動將會進一步被放大。資金流動不僅對各個金融市場產生影響,也會給金融監管造成一定的難度。
(三)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配套制度建設需要循序漸進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要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并完善銀行的退出機制。從各個國家利率市場化的經驗來看,在利率市場化后,銀行會面對更大的競爭和風險,會有大批銀行倒閉和退出。從各國利率市場化的實踐看,存款保險制度已經成為推進利率市場化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利率市場化必然加劇各種金融產品價格的波動性,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必然加劇,依靠必然的金融工具規避不必要的風險,必然是保證各個市場主體有序運行的基礎。因此,利率市場化需要推出各種利率期貨和期權等金融衍生品,建立管理利率市場風險的金融工具。
(四)央行、金融機構和居民都需要有一個調整和適應的過程
對于央行來講,價格型工具將取代數量型工具成為調節貨幣市場的重要工具,貨幣市場調節手段將發生變化,貨幣政策調控的傳導機制和調控時滯等都將發生變化,央行需要逐步評估貨幣政策的傳導途徑和傳動時滯等。利率市場化初期,存款利率會大幅度上升,資本的大量涌動會對央行的調控能力形成巨大挑戰;對于金融機構來講,利率市場化將帶來更大的市場風險和更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不僅包括同業競爭,而且還包括不同金融行業的競爭,必然需要逐步完善利率市場化的過程;對于居民來講,存款不再是沒有風險的事情,同樣面臨選擇,風險和收益并存,高風險的銀行必須付出更高的存款利率。這些都使得央行、金融結構和居民面臨調整和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時間。
(五)國際經驗表明,應該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以阿根廷為代表的拉美國家選擇了“激進式”的利率市場化過程。實踐證明,采取“激進式”利率市場化過程的國家無一取得成功,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利率管制的結果是官定利率與市場實際利率存在利差, 利率一旦放開就會引發資金大量涌動進行套利,而作為負債經營的商業銀行一旦遭遇支付危機,往往引發連鎖反應, 最普遍的就是擠兌風潮,尤其是在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導型的發展中國家, 更難以經受大量資金的過度流動沖擊。
二、存款利率市場化路徑選擇的基本原則
根據上述分析,中國應該按照一定的步驟,分階段分次序循序漸進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為了避免利率市場化產生的沖擊和不良影響,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應遵循以下原則,即“先易,后難;先局部、后全部;先易控制,后難控制;先沖擊小,后沖擊大”。這樣做的好處是央行、金融機構和居民對于利率市場化的影響有足夠的適應和應對時間,把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分散化。此外,還要考慮存款銀行和主體對于利率風險的忍受程度,應該優先忍受程度高的機構利率市場化。存款可以按照產品類別、金額、期限、存款主體類型、地區、銀行類型、本外幣進行劃分,本文給出了每一種劃分類型情況下逐步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先后順序:
(一)根據產品的類別不同
按照產品類別不同,個人存款可以劃分為儲蓄存款(定期和活期)、保證金存款和結構性存款等;單位存款可以劃分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協定存款、通知存款、保證金存款等。在個人存款中,儲蓄存款占比達到96.4% ①(440194.81億元),結構性存款占3.5%(15877.89億元),保證金存款占0.2%(751.91億元);在單位存款中,通知存款占3.4%(17887.38億元),保證金存款占11.3%(59506.95億元),企業活期存款占40.6%(213008.72億元),企業定期存款占29.3%(153805.11億元)。首先,由于存款占比越小,產生的負面沖擊會越小,應首先推進占比小的存款產品利率市場化;其次,由于銀行對于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比其他類型存款的可控制程度更高,因此,首先推進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更具有可操作性。綜上所述,在個人存款中,應該按照保證金存款、結構性存款、儲蓄存款的順序推進利率市場化;在單位存款中,應該按照通知存款、協定存款、保證金存款、定期、活期的順序推進利率市場化。
(二)根據金額的不同
按照金額不同,存款可以劃分為不同金額存款。由于缺乏統計數據,不能得到各種金額存款的分布數據,本文給出一個原則性的建議。綜合考慮各種金額存款的分布數據和各種金額存款戶數的多寡,存款占比越小,沖擊越小;存款戶數越少,越易操作。根據國際經驗,一般首先推進大額可轉讓存單,然后推進小額存款。
(三)根據期限的不同
按照期限不同,存款可以劃分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又可以根據不同年份劃分為很多類型。由于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體量都比較大,首先推進誰都不易操作,帶來的沖擊較大。由于定期存款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劃分,而且具有明確的界限,因此,可以根據定期存款年限的分布,首先推進占比較小的定期存款利率市場化,然后推進占比較大的定期存款利率市場化。 此外,存款期限越長,銀行越能較好控制存款資源,首先推進期限長的存款利率市場具有更強的操作性。
(四)根據存款主體類型不同
按照存款主體類型不同,可以劃分為個人和單位存款,單位存款又可以劃分為財政、機關團體、企業、同業等。住戶存款占比42.8%(451,414.32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占比34.9%(367,448.04億元),機關團體存款占比14.8%(156,448.35億元),財政存款占比4.3%(45,173.89億元)。由于不同的存款主體有著不同的市場化程度、內控機制和風險防范意識,應該首先推進市場化程度高、內控機制規范、風險防范意識強的存款主體利率市場化。
(五)按照銀行所在地區不同
按照銀行所在地區不同,可以劃分為不同區域的銀行機構。相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發達地區市場化程度高,市場主體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快,風險管理意識和體系較為完善,能較快適應存款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影響,應該首先推進發達地區的利率市場化。具體路徑可以是先選擇一個或者幾個中心城市試點,然后推廣到一線城市,進而推廣到全國。
(六)按照銀行類型不同
按照銀行類型劃分,可以劃分為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外資銀行等。不同類型的銀行具備不同的風險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按照風險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排列可以依次是外資銀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因此,利率市場化可以按照這個次序推進。不過,由于利率市場化的順序不同,對于銀行的負債業務和競爭力有很大的沖擊,因此,這種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順序安排對后進行利率市場化的銀行較為不利,市場主體地位不再公平,這種利率市場化的順序不為推崇。
(七)按照本外幣劃分
按照本外幣劃分,可以劃分為人民幣存款和外幣存款。由于外幣存款占比非常小,影響小,應該首先推進外幣存款的利率市場化。
三、我國存款利率市場化的路徑選擇
根據以上分析,我國存款利率市場化應遵循以下路徑,即“先外幣,后本幣;先非儲蓄存款(通知存款、協議存款、保證存款等),后儲蓄存款;先大額,后小額;先長期(定期),后短期(活期);先機構,后個人;先發達地區,后欠發達地區;先大銀行,后小銀行;先城市,后農村”。具體落實步驟可以是:先選擇一個經濟發達城市進行試點,按照非儲蓄存款(通知存款、協定存款、保證金存款等)、大額定期(大額可轉讓存單等)、機構存款、小額定期、活期利率的順序推進利率市場化,然后全面推廣到大中城市,然后是小城市和農村。
四、我國存款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關鍵工作
我國存款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關鍵工作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進一步發揮Shibor在利率定價中的基礎作用
Shibor在金融市場產品定價、央行貨幣政策傳導以及商業銀行內外部定價中的影響力和實際作用仍待強化,其與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歐洲主要再融資操作固定利率等真正意義上的基準利率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二)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利率市場化將使得銀行面臨更大的市場風險,其他國家利率市場化經驗表明,利率完全市場化后,會有大量銀行的倒閉退出。美國僅1987年到1991年每年平均就有200 多家倒閉,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劇烈波動。銀行存款沒有風險將成為歷史。銀行的倒閉會給金融系統造成很大的沖擊,也會給居民的資產帶來很大的損失,因此,存款利率市場化必須以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為前提。
(三)推出利率風險管理金融工具
利率風險將成為中國經濟市場主體的重要風險,管理利率風險需要有利率遠期、互換、期貨、期權等金融產品來進行轉移、緩釋或者對沖風險,但是,目前,我國只是推出了國債期貨,大多數的利率衍生產品還沒有推出,利率市場風險將嚴重缺乏管理工具,推出利率風險管理金融工具勢在必行。
(四)完善銀行進入和退出機制
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倒閉將成為常態,銀行如何退出而且如何解決銀行退出產生的經濟社會問題,這是監管當局應該考慮的問題,建立一個完善的退出機制對于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銀行業保持一個良性競爭的態勢,要解決銀行進入機制,尤其要完善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準入制度。
注釋:
①數據時間節點是2013年10月。
參考文獻:
[1]孫軍,孔令學,王洪剛,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制度思考[J]. 金融發展研究,2010(12).
[2]李冰.八位專家解析利率市場化路徑:只待“最驚險的一跳[N].證券日報,2013-7-26.
[3]馬珍.基于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問題的研究[J].中國房地產金融,2013(7).
[4]彭友.融資指數創新低 中小企業扶持政策頻出[N].經濟觀察報,2013-8-5.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影響;應對策略
美國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R.J.Mekinnon)和愛德華?肖(E.S.Show)認為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場不完全、資本市場嚴重扭曲和政府對金融市場的過度干預,將導致“金融壓抑”,從而影響經濟的良性發展;管制利率將降低資金的有效配置,導致金融機構和企業行為的扭曲,國家經濟的穩定性受到威脅。鑒于此,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我國從1996年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至今,利率市場化改革在不斷的摸索創新中循序漸進。對商業銀行而言,實現人民幣利率市場化不僅會給其業務經營帶來重大影響,同時也會帶來各種發展機遇。2012年年初,央行行長周小川《關于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一文中,讓市場感受到了利率市場化“攻堅戰”漸行漸近的腳步。2012年6月8日,央行在此前已二次擴大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基礎上,再次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即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銀行將迎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白刃戰。為有效應對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商業銀行應提早制定應對措施,才能決勝千里。
一、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進程
利率體現的是金融商品的價格,本質上通常反映的是貨幣資金的供求關系,在1992年,我國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后,利率作為調節資金流向配置的重要手段,應該在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中發揮基礎性的調節作用。為優化貨幣資金的資源配置,反映金融機構的定價權和客戶的選擇權,我國從1996年開始了利率市場化改革,2003年2月,央行提出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三先三后”路線,即“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后大額;先短期,后小額”的總體思路,基本上遵循了小步邁進,謹小慎微的漸進式路徑。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大致經歷了以下階段:第一,銀行間市場利率,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發行利率市場化。第二,貼現利率的市場化。第三,針對外幣貸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第四,上限放開、下限浮動的市場化試點。第五,穩步推進發展階段。溫州的金融改革試點,2012年6月8日的央行降息調整存貸上下限的浮動區間,都是國家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信號。
現階段,由于我國尚未實現完全的利率市場化,導致資金的有效配置能力降低,不能按需分配,銀行更傾向于向有地方政府政策性支持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提供資金,獲得政策紅利的保障,而對于經營風險相對較高,資金需求較大的中小企業緊閉大門,且大中型企業普遍以基準利率獲得銀行信貸資金,而中小企業獲得的信貸資金價格普遍上浮30%以上,這有違市場公平原則,導致現階段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饑渴”的現象,利率市場化的呼聲愈加強烈。
二、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能提高資金的供需平衡和需求的利率彈性,總體上消除利率的部門、行業和政策歧視,理順被扭曲的資金配置關系,從根本上改變當前中國依靠利差獲取利潤的經營模式,完善中國的金融體系,但在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的同時,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傳統經營模式的沖擊將進一步加大。
(一)傳統業務受到沖擊,存貸利差縮小。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經營能力和對風險的定價能力受到嚴峻的挑戰。根據央行的分析報告,各銀行利息收入占比基本都在80%以上。利率市場化后,一方面競爭激烈的存款市場會使存款利率上升,加大商業銀行運行的資金成本;另一方面貸款市場上的激烈競爭,使得貸款利率的總體上升幅度有限,為爭奪優質大客戶,商業銀行還會下調對優質客戶的貸款利率。兩重因素的疊加,會使商業銀利差縮小。
(二)競爭加劇,中小銀行生存狀況面臨嚴峻挑戰。利率市場化以后,銀行將迎來全新的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銀行將根據目標客戶的資產價值,經營風險,與自身的金融產品特點,資金成本,風險控制能力等方面自主進行定價,而中小銀行由于在技術網絡、機構網點、產品創新等方面處于劣勢,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經營管理水平,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三)資本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加大。隨著商業銀行的資本成本上升,為了追求高收益,銀行傾向于把貸款投放給愿意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而在高風險高收益的經濟原則驅動下,貸款者將更偏好風險較高的投資領域,排擠了正常領域的投資,引發逆向選擇的風險,同時也加大了還款風險的增加,銀行的貸款質量將下降,不良貸款比重將上升。
三、商業銀行應對策略
(一)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拓展中間業務。在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商業銀行應該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經營結構和收益結構的多元化,在發達經濟體國家,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普遍在40%以上,有些甚至高達70%,而我國中間銀行業務不到15%,這將成為銀行業利潤的重大增長點。
關鍵詞:利率管制 利率市場化 改革
一、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
1.理論依據。我國沒有完善成熟的利率市場化理論,只能學習和借鑒西方利率理論和西方國家利率自由化和市場化經驗。利率市場化的依據是“金融自由化”理論演變和發展而來。美國經濟學家羅納德麥金農(R.J.Mckinnon)和愛德華肖(E.S.Show)在70年代,針對當時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場不完全、資本市場嚴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對金融的“干預綜合癥”,影響經濟發展的狀況首次提出金融自由化。該理論嚴密地論證了金融深化與儲蓄、就業與經濟增長的正向關系,深刻地指出“金融壓抑”(financial repression)的危害,認為發展中國家經濟欠發達是因為存在著金融壓抑現象,因此主張發展中國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實現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促進經濟增長。金融自由化就是針對金融抑制這種現象,減少政府干預,確立市場機制的基礎作用。
2.現實意義。利率市場化是針對利率管制的改革。在利率管制的情況下,管制利率通常小于均衡利率,因而會出現超額資金需求,在無法提高利率的情況下,必然出現銀行業的信貸配給、尋租行為、資金黑市等扭曲資源配置的機制,結果是資金分配到效率低的部門,從而加劇了資本供給的短缺和增加了銀行業的不良資產,最終可能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所以,貨幣當局決定實行利率市場化,將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由市場主體自主決定利率,貨幣當局則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間接影響和決定市場利率水平,以達到貨幣政策目標。
二、我國利率市場化現存問題與對策
1.我國現階段利率市場化進程存在的問題
(1)國有商業銀行應對挑戰的心理準備。由于體制的特殊性,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可能會遇到一些頗具“中國特色”的體制約束。而問題的嚴重性則在于,國有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結構并未達到完善,其行為更多傾向于非市場化,且其在資金使用方面的風險約束機制和利益推動機制尚不健全。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結構不合理、資源配置效率低、管理層級多、流程不夠合理、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不夠健全、創新與營銷機制不夠完善、激勵不足與約束不力并存。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于仍以利率收入為主要利潤、逐步同政府脫鉤的國有商業銀行來說,也實在難以承受。利率市場化將引起金融機構在爭奪客戶方面展開激烈價格競爭,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貸款利率下浮存款利率上浮,這就意味著銀行存貸款的息差大大收窄,大大壓縮我國銀行業的利潤空間。
(2)外資銀行帶來的巨大挑戰。外資銀行帶來的巨大挑戰。2001年11月,中國加入了WTO,承諾在5年內全部取消對外資銀行的地域限制,從這時起外資銀行挑戰的萌芽就開始成長。外資銀行的競爭優勢體現在它所經營的業務的國際化特征。外資銀行有豐富的在市場經濟中歷練的經驗,面對各種問題,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同時,在外資銀行的收入來源中,中間業務占了比較大的比例,應對利率變化風險的能力強于我國的商業銀行。
(3)利率市場化改革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問題。目前,在我國利率管制條件下,利率政策承擔著財政分配職能。國家可以通過規定利率水平實現區域經濟平衡協調發展的目的。但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后,利率將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資金將隨著利率流動。國家將無法通過制定利率水平對資金在不同區域、行業和產業予以分配。
2.應對利率市場化道路上存在問題的對策
(1)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要繼續完善,解決我國國有銀行長期所有者虛置的現象,實現國有銀行所有者和經營者激勵兼容的市場化運作。按照現代企業的組織原則,重組國有銀行的內部組織和機構體系。再次,建立規范透明的財會制度,強化股東、外部監管機構對會計信息的監督和。繼續完善利率定價機制,強化內部利率管理部門的職能,明確管理的原則、決策程序、授權管理辦法等內部規章制度,建立法人集中統一的利率管理機制。
(2)增加市場利率的透明度,有效降低利率風險。放開利率管制后,各家金融機構提供的存貸款利率都是不同的,如何判斷各自不同的利率水平,公眾需要金融機構真實的信息披露。要建立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證金融機構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加強利率調控和監管,規范金融機構利率行為,增加市場利率的透明度,正確引導金融機構和其他社會公眾對市場利率的理性判斷。出臺利率風險指引,強化金融機構利率風險意識,提高利率風險管理水平。
(3)進一步拓展貨幣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競爭有序、品種豐富、統一高效的貨幣市場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基礎。為此,在未來幾年要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強貨幣市場建設,充分發揮貨幣市場功能,建立起我國以場外市場為主體、場內市場為補充的統一、高效、開放的貨幣市場,并以此提高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水平和市場化方式籌資能力。一是要繼續擴大市場主體,提高市場成員的廣泛性,促進社會資金廣泛、高效、充分的流動。二是要增加市場交易品種和交易工具,滿足不同層次投資者的需求,豐富市場內涵,特別是要研究并適時推出利率期權、利率掉期和利率遠期協議等衍生交易品種,為投資者提供規避利率風險的工具。三是加強市場中介制度建設,推動市場經濟業務發展,提高市場流動性。
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改革的重點任務是實現存款利率市場化。我認為,需要重視以下三個重點問題:一是整體改革的協同性,即,利率市場化改革同要素市場改革以及與其他金融改革的戰略協同問題。二是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成本分攤問題,即,對中小銀行和小微企業的引導和保護。三是根據存款利率市場化完成后經濟金融新特征和新格局,建立經濟金融新機制。為此建議如下:
一、加強省級層面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工作聯席互動、重大改革協同機制建設工作。在各省市設立聯動協調機構,與國家有關部委緊密銜接溝通,搞好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工作。各省市聯動協調機構要深入調研和及時掌握區域相關問題和情況并上報反映、表達訴求,推進改革工作。應深入研究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所涉及的與其他改革的協同問題。加強國有企業改革和利率市場化改革同步協調推進工作。以建立混合所有制為方向實施有關類型的國有企業產權改革、以建立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為目標實施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改革、以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為重點內容實施國有企業人力資本和激勵約束機制改革。通過上述改革,強化國有企業財務硬約束,提高利率市場化融資主體及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化程度。同時,逐步減弱存貸比指標對商業銀行的制約,逐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盡快實施存款保險金制度,完善商業銀行危機管理和破產機制。
二、按照“成本分攤、分類施策、保護中小”的原則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成本分攤機制。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成本主要包括:中小商業銀行市場化改革轉型不足、風險定價能力不能匹配存款利率市場化要求的風險成本;貨幣政策新規則傳導機制不順暢的風險成本;相關財政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改革的風險成本;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融資成本等。應按照商業銀行、融資企業、中央和地方政府、監管機構等主體分類,明確改革責任、實施改革舉措,分擔改革成本。建議:在自貿區實施存款利率市場化先行先試,并擴大自貿區中小商業銀行機構準人數量,更好地帶動中小商業銀行經營轉型;支持中小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逐步允許中小商業銀行控股或參股其他金融機構以及跨業投資經營,保護中小商業銀行漸進適應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影響;加強中小企業發債、上市、財政專項扶持基金等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便利,減弱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的沖擊。
三、構建適應存款利率市場化完成時期的經濟金融新機制。存款利率市場化后利率變化趨勢總體呈現先高后低的態勢。在間接融資占比依然高企的階段,存款供需關系依然緊張,存款利率上升并中高位運行;在直接融資比重顯著提升、間接融資比重不斷下降的階段,存款供需關系逐步均衡,存款利率下降并中低位運行。同時,存款利率市場化后“倒逼效應”明顯,利率市場化促使商業銀行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在這種協同推進、進而倒逼推進效應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使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作用。此外,存款利率市場化后貨幣政策傳導機構不同:貨幣政策工具由價格和數量并重轉化為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錨定短期貨幣市場利率;貨幣政策傳導路徑由價格和數量工具直接作用于銀行存貸業務轉化為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傳導至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因此,建議: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構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結構合理、相互支撐的融資體系;在適當扶持和保護中小商業銀行基礎上,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倒逼效應,促使中小商業銀行實現綜合化、集約化、差異化、特色化轉型發展;區分間接融資比重較高階段和融資結構均衡階段等兩個不同階段存款利率運行的不同特點,做好貨幣政策工具選擇和利率調控管理工作。可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聯邦基金利率機制”和以歐洲央行為代表的“利率走廊機制”研究基礎上設立我國利率調控機制。在存款利率市場化后的初期,利率調控可實施“分段錨定”,既錨定隔夜市場利率,又關注其他短期利率。同時,加快建立從機構監管轉化為功能監管的金融監管新機制,適應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趨勢。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集團財務公司 影響 對策
利率是借貸資金的價格。根據利率是否由資金市場供求狀況自由決定來劃分,可以將利率分為官定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場利率。官定利率是指是政府金融機構或者中央銀行規定的利率,市場利率是指由資金市場上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受資金市場上的供求變化而經常波動。利率市場化是指通過市場和價值規律機制,在某一時點上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運行機制,它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是利率由官定利率向市場利率過渡的一個過程,其實質就是解決資金的金融機構定價權問題,是一國金融市場化過程中的關鍵一步。
一、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開始于1996年,本著“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大額,后小額”的原則,采取了漸進的方式進行,總的原則就是影響小、牽涉面窄的先放開,影響大、牽涉面廣的后放開,以減少對經濟的沖擊。到目前為止,只有人民幣存款利率沒有完全放開,利率市場化接近尾聲。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如下:
(一)銀行間利率的放開
1996年6月1日,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放開,標志著利率市場化邁出了開創性的一步。1997年6月放開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1998年8月,國開行在銀行間市場首次進行市場化發債,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的市場化,有力地推動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為金融機構產品定價提供了重要參照標準,是長期利率和市場收益率曲線逐步形成的良好開端。
(二)1998年,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區間
人民銀行連續三次擴大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并要求各金融機構建立貸款內部定價和授權制度。同年,人民銀行改革了貼現利率生成機制。
(三)1999年,嘗試大額長期存款利率市場化
央行批準中資商業銀行法人對中資保險公司法人試辦由雙方協商確定利率的大額定期存款(最低起存金額3000萬元),進行存款利率改革初步嘗試。
(四)2000年,推進境內外幣利率市場化
2000年,放開外幣貸款利率和300萬美元以上的大額外幣存款利率;300萬美元以下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銀行統一管理。
(五)2004年,再次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區間
將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到基準利率的0.9-1.7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到基準利率的0.9-2倍。
(六)2012年,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正式放開
2012年6月8日起,央行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2012年7月6日,又進一步將貸款浮動利率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7倍。
(七)2013年7月20日,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
2013年7月20日是可以載入中國金融史的一天,從這天開始,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
二、利率市場化對集團財務公司的影響
在以往不斷推進的改革中,隨著利率的逐步市場化,集團財務公司也越來越感受到壓力,必須揚長避短、與時俱進,積極應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推動集團財務公司的深遠發展。利率市場化對財務公司的影響如下:
(一)利差縮小
財務公司原來最大的優勢是享受金融機構同業利率,該利率高于一般存款利率,財務公司通過較高息差獲取穩定利潤,而在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這種模式將不復存在,財務公司利差縮小,企業集團擁有了可能比財務公司更大的議價能力,直接影響到財務公司的生存環境。
(二)競爭加劇
從已經完成利率市場化的各主要國家的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在改變資金定價方式、優化資金配置效率的同時,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過度競爭,財務公司也不可避免。財務公司資金來源主要是企業的留存收益,相對單一,無法與商業銀行多渠道資金來源競爭,結算系統也受制于銀行,效率低下。與商業銀行、尤其是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相比,從規模實力、人員素質、業務功能等方面來看都有一定的差距,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降低貸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的能力有待提高,多元化的產品服務、多方位的信息服務、更多市場的交易服務等方面也缺乏理論和實踐經驗。
(三)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集團財務公司大多屬于央企或者大中型國有企業,人員配備主要來源于集團或者成員單位的財務部門,多數人員沒有從事金融業務的經驗和相關知識,與其它金融企業相比,專業性較差。利率市場化之后,由于之前的很多優勢喪失,又面臨外部商業銀行的激烈競爭,因此,會對財務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經營能力提出極大的挑戰,如成本管理能力、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能力、投資管理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客戶關系管理能力、績效管理能力、金融創新能力等方面。
三、集團財務公司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對策
雖然利率市場化會對集團財務公司帶來極大的沖擊,但是挑戰也是機遇。集團財務公司的優勢如下:存款準備金的要求比傳統商業銀行更低、資金沉沒成本低;服務對象是本企業集團,非常熟悉,信息對稱,風險較低;財務公司規模小,層次少,可以較快靈活地做出規定;管理人員相對較少,經營管理成本低。集團財務公司應該揚長避短,勇于創新,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來發展自己,與商業銀行進行差異化競爭,并不斷進行金融創新。
(一)做好發展定位
利率市場化的推行標志著金融市場更加趨于完整,也意味著競爭更加激烈,我國財務公司未來的發展定位必須清晰,才能更好地適應面臨的新形勢。利率市場化之后,仍然要繼續發揮集團內部融資、投資和中介功能。除了上述傳統功能之外,財務公司未來的發展應該圍繞著多元化和國際化展開。多元化要求財務公司的業務范圍要拓寬、要創新,積極探究新型存貸款方式,廣泛參與企業上下游產業鏈相關的金融業務;國際化要求財務公司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業務,廣泛參與到集團公司的跨國收購等資本運作和國際金融市場業務,幫助集團公司實現跨國化經營的基本戰略。
(二)提高業務創新能力
隨著利率市場化帶來的金融機構競爭日益加劇,財務公司必須有更高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斷加強業務和管理創新。首先要對傳統業務進行開拓創新,依托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充分挖掘集團產業蘊含的金融需求,創新服務、創新產品。例如通過發展以財務公司牽頭的銀團貸款業務,整合集團信用,降低項目融資成本。其次要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中間業務不占用資金,通過提供一系列的服務就可以獲得較高的回報,大大降低了財務公司對傳統存貸業務的依賴。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利用資產證券化等手段來盤活資金,分散風險。
(三)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長期以來因為“金融行政壟斷”的制度性因素而使得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依賴利差即可獲取一定規模的盈利,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行和我國金融業改革的深入,這一優勢正被逐漸打破,由此帶來的風險將會逐漸凸顯。財務公司需要提高風險意識,主動梳理新形勢帶來的風險,積極探索創新風險管理手段和方法,完善風險防控體系,建立風險預警制度,對風險進行科學識別和衡量。
(四)提升服務水平
利率市場化使得集團財務公司的議價能力受到挑戰,集團內部企業很有可能在外部商業銀行的強大誘惑下,將存款轉移到外部銀行,這將會破壞資金集中管理的模式,威脅財務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充分利用與集團其他成員單位的“親如兄弟”關系,提升服務水平,做到日常關心、細心、貼心,加強宣傳力度,積極溝通與內部協調,盡量按照或者超過銀行的標準來為內部企業服務,創造“量體裁衣”式的金融服務。
利率市場化對集團財務公司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只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條件,揚長避短,提升業務和管理水平,創新服務水平,財務公司的未來之路才會走得更加平穩、長遠。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金融改革;對策
一、利率市場化概述
(一)利率市場化內涵
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利率市場化就成為經濟學界的熱點問題。通常以有關的英文de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s(利率管制的放松或解除)出現,即政府或貨幣當局逐步放松或放棄對利率的直接控制或限制,讓金融市場資金供求關系決定利率水平,所形成的多樣化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利率市場化主要指存款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和政權發行利率的市場化,其核心則是銀行和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并不等于完全取消貨幣當局對利率的干預,只是其干預方式由直接逐步轉向間接而己。
利率市場化不僅能夠實現對資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斷優化,同時可以成為其他諸多金融產品定價的參照基準;他能體現金融機構市場自主定價權,提高金融創新能力,而且利率市場化有利于金融企業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的判斷,我國當前企業面臨著企業融資難、民間資金投資難、銀行存貸款難這三難問題,溫州則成為這些問題所在的典型區域,要解決好這“三難”問題,除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市場外,更需以利率市場化為突破口,作為健全現代金融市場基礎和關鍵。
二、中國利率市場化現狀分析
(一)從溫州改革看中國的利率市場化現狀
這次的金融改革并非溫州所涉及的第一次嘗試。2002年的第一次全國金融改革試時任央行行長戴相龍批準溫州成為當時中國惟一的金融改革綜合試驗區,改革的思路相比本次金改更為激進,當時的改革框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進行利率市場化化改革,設計思路為:一些農村金融機構存款利率可以相應提高30%,結果導致存款傾斜性流向了農信社系統,引發其它金融機構反對,最終被撤銷試點。由于當時允許溫州提高存款利率,就意味著利率的全盤放開,這遭遇各金融機構強烈反對。
對比世界各國的利率化改革,在各國實踐中反復出現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利率市場化的次序。不過,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基本走完。然而,最后一步—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仍在推進中。
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順序是,先放開銀行間利率,后放開客戶利率;先放開外幣利率,后放開本幣利率;在存貸款利率上,先放開貸款利率,后放開存款利率;在存款利率方面,先放開大額存款利率,后放開小額存款利率。就當前而言,人民銀行的策略是“各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貸款利率管制下限,放開上限;存款利率管制上限,放開下限”,不僅在中國尚不發達成熟的金融市場的框架下穩定推進了國內利率的市場化,而且也展現了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未來趨勢。
(二)溫州金融改革不提利率市場化的根源
金融改革的核心包括兩個層面的問題:匯率自由化與利率市場化。本次溫州金融改革并沒有把利率市場化提上日程,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是中央政府迫切解決的問題是高利貸危機倒逼的溫州民間資金危機
本次金融體制改革的第一步是更多地建立以民營資本為主體的中小銀行,如村鎮銀行,它既有利于解決民間資本的出路同時有利于微小企業貸款問題。毫無疑問,溫州是利率市場的先鋒,民營銀行將成為利率市場化的試金石,否則民營銀行將無法參與市場競爭獲取超額利益。
2.杜絕非法集資的合法化的現象
溫州的市場利率已經很高,為了杜絕許多打著利率市場化的旗號非法集資,讓高利貸市場合法化的現象。為了有效地打擊在非法集資和高利貸的行為,溫州不提利率市場化,防止“吳英事件(打著利率市場化的旗號非法集資)”的合法化。
3.中國的利率化改革現狀不利于利率市場化大范圍進行。
中國無法實行利率市場化的根本原因是混合經濟中的民營成分太低,經濟體制包括金融體制中國家壟斷、“計劃經濟”成分太重,民營經濟難以生存,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應該是降低利率。而當前強調利率市場化只會變相地抬高利率,民營企業生存將面臨更大的困難。要想實現利率市場化的前提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完善。
(三)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必然性
當前國內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對我國金融業尤其是商業銀行以及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利率市場化已經成為了金融體制改革的關鍵。中國要實現對外開放,參與經濟和金融的全球化,必須將人民幣利率自由化,這必然要求人民幣利率市場化,而利率是金融市場適應當前形勢的核心要素。
1.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已完成利率市場化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上利率市場化改革已成趨勢,美國于1986年3月成功地實現了利率市場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業成功地實現了利率市場化。通過對國際利率市場化的經驗進行比較和分析,可以證明利率市場化能夠有效的促進經濟增長、促進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實現內外均衡,已在世界范圍內被認可。
2.我國利率市場化已具備較好的微觀基礎
美、日利率市場化的成功經驗表明,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時機的兩個重要因素是:一是國內外金融環境的內在推動力;二是國內是否具備利率市場化的基礎條件。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業的健康運行是利率市場化的基礎。2004年,中央政府以450億美元注資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啟動國有銀行改革,至2010年7月農業銀行成功上市,我國銀行業改革已基本完成。目前,我國銀行系統不僅成功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而且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3.利率管制弊端凸顯利率市場化緊迫性
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下利率管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凸顯了利率市場化的緊迫性,利率市場化具有內在驅動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商業銀行需通過利率市場化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發展方式創造條件. 改變過去依靠擴大規模和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
(2)市場化改革將成為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高科技企業發展與創新的助推器。
(3)人民幣的國際化、資本移動自由化以及外匯管制的成本也要求利率的市場化進程加速。
三、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建議及對策
美國最先實行利率的市場化改革。美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從1970年到1986年持續了16年,遵循著從大額到小額,從長期到短期的原則。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是個長期的過程,漸進方式應該是中國利率市場化道路較為恰當的選擇,金融體制改革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推進。拉美國家實行的是激進改革的方式,而拉美國家存在與我國相符的金融環境,最終拉美國家利率產生大幅度上升,劇烈波動幅度,出現利率“超調”現象。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要在總結國外利率市場化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符合中國國情通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戰略。
(一)金融環境的健全程度制約著改革的實踐速度
從全球利率市場化來看,利率市場化改革成功者都是基于健全的金融市場的基礎上實施的,相比于美國,日本,韓國和香港的成功例子,拉美各國的利率市場化的宏觀環境尚不成熟的基礎上,實行激進的改革方式,必然會導致失敗。因此,完善的宏觀經濟環境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改革時機的選擇也是改革成敗的重要影響因素。在不具備實行利率市場化的宏觀經濟條件的情況下,利率市場化必然會產生經濟隱患,如利率大幅上升、利率波動加劇等現象。只有具備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才能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金融機構的公平競爭是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條件
利率市場化目的是要取消利率的行政管制,而是利率由市場來確定,所有金融機構在同種環境中競爭。我國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因此存在不平等的金融競爭,金融市場化程度不高。如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及國家信用、城市商業銀行的地方保護、農村信用社的政策性負擔、外資銀行的超“國民待遇”等等。這都將嚴重的阻礙我做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行,因此必須從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設上解決不平等的金融競爭,完善實行利率市場化的基礎。
(三)培育利率的市場形成機制是利率市場化的主要目標
借鑒美國利率市場化的成功經驗:從自由競爭到管制,再從管制到自由化的階段,但是,前后的自由競爭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是基于盲目的競爭,而后者基于完善的金融監管制度,因此,我國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過程,放開利率管制后,要防止大銀行利用其在金融市場的絕對壟斷地位而聯合控制市場利率。
(四)正確的金融監管是利率市場化成敗的關鍵
金融監管的落后成為銀行危機產生的重要因素。放利率管制的放松將會導致市場競爭的加劇。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完善,金融機構體系不健全,銀行監管體系不完善,因此金融監管的相關法律法規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不具備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必要的政治、法律、經濟、金融環境和客觀基礎。
(五)減少政府行政干預、放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場化的宏觀環境條件
我國的利率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規定:中央銀行根據國務院的決定或授權,確定、調整存款、貸款、同業拆借和各種債券的利率及浮動幅度;確定、調整利率的種類和檔次。而我國現行利率變動權集中于國務院,中央銀行只享有20%的利率浮動權,商業銀行在名義上也有一定的利率浮動權,但實際上只有執行的義務。這種利率管制和以行政手段為主的利率傳導機制,使得人民銀行主觀確定的利率水平難以真正體現市場均衡,也很難準確對利率調整的效果進行評價,從而使利率失去了靈活性以致降低了利率的宏觀調控能力。
參考文獻:
[1]秦詩立.利率市場化試點是金融改革的關鍵[J].經濟觀察,2011(20).
[2]吳璟桉.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路徑選擇邏輯[N].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3]張震.金融系統的趨同性研究.兼論中國金融系統的發展和變革[N].復旦大學經濟學院.2011(8).
[4]邱泰如.利率決定論的發展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J].經濟與管理,2011(6).
[5]泰翰·菲茲羅豐南斯·頗特艾得·泰科斯.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比較與借鑒[J].2010經濟研究總第260期.
[6]朱焱.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內外環境透析[J].金融探索, 2011.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國有商業銀行;金融體制
[中圖分類號]F8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2426(2007)10-0035-02
一、我國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趨勢
所謂利率市場化,是指政府逐步放松對利率的直接管制并取消間接影響利率水平的調控方式,讓市場供求在利率水平決定中發揮主導作用,市場主體自主決定利率,形成一個以國家間接調節為指導、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參照、市場利率為主體的多元化利率體系。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諸多因素推動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入世”也使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成為必然趨勢。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隨著過渡期的結束,銀行業將全面開放。這就意味著中國銀行將與外資銀行共處于中國的經濟舞臺,銀行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是與國際接軌的要求。
為了利率市場化的順利進行,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很多成效。1996年國家在上海建立了銀行同業拆借市場,放開了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與此同時,國債發行也引入了市場機制,由承銷商競價來確定發行價格,交易利率由市場決定。1999年3月,央行將金融機構對人民幣的貸款利率在基本利率的基礎上自主浮動擴大為最低下浮10%、最高上浮30%。1997年7月,央行放開外資銀行人民幣借款利率,隨后又開放了保險公司大額長期人民幣存款利率。2000年9月21日央行決定改革我國外幣利率管理體制,放開外幣貸款利率,大額外幣存款利率由金融機構和客戶協商制定,小額存款利率水平由中國銀行行業協會制定,經中國人民銀行核準后對外公布。中國人民銀行在2003年2月20日的《2002年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公布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2006年11月15日,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并于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至此,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一直在積極而謹慎地持續進行。
二、我國現階段利率市場化進程存在的問題
1.國有商業銀行應對挑戰的心理準備。自2003年以來,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的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先后在香港成功發行上市。作為應對外資銀行挑戰的一項重大舉措,實施股份制改造對于國有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和國家金融穩定而言,都是輸不起的改革。正如總理所言,這是背水一戰。(1)由于體制的特殊性,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可能會遇到一些頗具“中國特色”的體制約束。國有企業迄今為止仍為我國銀行信貸資金的主要使用者,它們占用全部銀行資金的70%左右。而問題的嚴重性則在于,國有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結構并未達到完善,其行為更多傾向于非市場化,且其在資金使用方面的風險約束機制和利益推動機制尚不健全,大多數企業只負盈不負虧,基于此,這些企業的經濟行為仍然是缺少利率彈性的。同樣,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依然是不可忽視的信貸資金需求者。然而,盡管身份不同,結果卻相同:只要政府介入資金配置過程,它們的行為就如同國企,首先關注資金的可得性,而對于資金的成本則考慮甚少。(2)一位金融學家打了個形象的比喻:銀行過去與政府是一個家庭,經營得好壞銀行本身的責任沒有多少,反正都是一家人最后推給政府。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結構不合理、資源配置效率低、管理層級多、流程不夠合理、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體系不夠健全、創新與營銷機制不夠完善、激勵不足與約束不力并存。(3)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于仍以利率收入為主要利潤、逐步同政府脫鉤的國有商業銀行來說,也實在難以承受。利率市場化將引起金融機構在爭奪客戶方面展開激烈價格競爭,最有可能出現的局面是貸款利率下浮存款利率上浮,這就意味著銀行存貸款的息差大大收窄,大大壓縮我國銀行業的利潤空間。(4)迄今為止,我國的銀行業還沒有做好準備去應付真正的利率風險。此外,如何留住國有商業銀行優秀的人才和核心人才,也是商業銀行面臨的巨大挑戰。
2.我國宏觀經濟環境的缺陷。利率市場化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沒有好的機制和市場環境,則可能欲速而不達。(1)我國的市場經濟的發育程度還不高,許多方面都與成熟市場經濟的要求有很大差距。(2)我國的金融監管因不能擺脫行政干預而缺乏超脫性和真實性。另外,監管標準、手段和技術也不能確保監管的信息質量和使金融機構采取穩健和審慎的經營原則。(3)我國的準備金制度也存在問題。為了解決準備金業已提取但卻不能發揮準備金功能的矛盾,各商業銀行分支行便有了保留一定超額準備金的需要。較高的超額準備金率,客觀上發揮了緩沖貨幣政策沖擊的作用,致使大量的貨幣政策操作只能對商業銀行發生輕微的影響。(4)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的缺陷。迄今為止,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依然是貨幣供應量。這種貨幣政策框架也會對利率市場化的進展形成約束。(5)基準利率的缺失。市場化的基準利率的缺失,是制約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又一個因素。
3.中央銀行的制度缺陷。目前,我國中央銀行的宏觀金融調控目標并未擺脫對國家計劃和經濟增長目標的依附,中央銀行甚至還承擔著大量的財政職能。在這種央行與政府關系難以理順的條件下開放利率,很難保證中央銀行能夠按照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來調節利率。
4.外資銀行帶來的巨大挑戰。2001年11月,中國加入了WTO,承諾在5年內全部取消對外資銀行的地域限制,從這時起外資銀行挑戰的萌芽就開始成長。總的說來,外資銀行的競爭優勢體現在它所經營的業務的國際化特征。外資銀行有豐富的在市場經濟中歷練的經驗,面對各種問題,可以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同時,在外資銀行的收入來源中,中間業務占了比較大的比例,應對利率變化風險的能力強于我國的商業銀行。雖然目前外資銀行的許多市場份額還不占優勢,但其業務基本是盈利業務。伴隨中資銀行市場份額的減少和優質客戶的流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將喪失很大一部分盈利業務和盈利的區域,極有可能進入虧損狀態。國有商業銀行不僅歷史包袱沉重,而且開展新的業務必須顧及國家利益,因此不盈利業務的比重也無法避免。與此同時,不可否認外資銀行的服務也較中國的銀行更為全面、更加人性化,對人才的培養和重視程度也是中國銀行無法企及的。
5.利率市場化改革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問題。目前,在我國利率管制條件下,利率政策承擔著財政分配職能。國家可以通過規定利率水平實現區域經濟平衡協調發展的目的。但利率市場化改革以后,利率將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資金將隨著利率流動。國家將無法通過制定利率水平對資金在不同區域、行業和產業予以分配。
三、應對利率市場化道路上存在問題的對策
1.構建真正的商業銀行。在市場化利率制度中,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充當央行貨幣政策中介,另一方面又要根據貨幣政策的意圖調控企業和居民的行為。商業銀行的這一中介地位,要求它必須是自負盈虧和以追逐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實體,否則無法起到中介傳導作用。對此,我們只有加快國有銀行向商業銀行轉化的步伐,才有可能實現商業銀行的市場化運作。首先,我們認為所有制決定體制,體制決定機制,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要繼續完善,解決我國國有銀行長期所有者虛置的現象,實現國有銀行所有者和經營者激勵兼容的市場化運作。其次,按照現代企業的組織原則,重組國有銀行的內部組織和機構體系。再次,建立規范透明的財會制度,強化股東、外部監管機構對會計信息的監督和。繼續完善利率定價機制,強化內部利率管理部門的職能,明確管理的原則、決策程序、授權管理辦法等內部規章制度,建立法人集中統一的利率管理機制。最后,建立科學的成本定價、內部授權、利率風險預警等先進的管理制度。此外,我們還應放寬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組建一批新的商業銀行,為利率市場化引入競爭機制。
2.完善金融監管制度。利率開放之后,要保持資金市場秩序,不能像過去那樣靠行政命令來實現,而必須依賴靈活有效的金融監管。首先,金融監管要擺脫行政干預,獨立自主地進行;其次,要落實金融監管責任制,實行層層負責;最后,要盡早制定科學的監管標準,引入先進的監管技術和監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