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海綿城市建設原理

海綿城市建設原理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7: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海綿城市建設原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海綿城市建設原理

篇(1)

海綿城市,是城市降水管理一種新型模式,它是指城市在遭受氣候變化和降雨等自然災害時,能夠表現出很強的自我修復能力,抵御一些突發的自然災害。2013年,在就城鎮化建設中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這就要求我們順應自然,建設自然,加強對城市成天環境的保護與利用,創造合適生態空間。通過合理地運用雨洪原理,創新新形勢下的城市給排水工作,讓我們合理去利用水資源,把其轉化成有利方面,解決城市缺水問題和環境惡化,促進城市健康有序發展,實現發展綠色城市,營造環保人文的新環境。

二、建設海綿城市對于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

1.海綿城市建設有利于緩解城市缺水問題。海綿城市,就像海綿一樣,可以對于涵養水源、保護環境起到關鍵作用。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很多城市出現了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這極大影響了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對于建設現代化城市有極大的阻礙作用。在全國城市當中,多數一線城市開始出現了缺水的現狀,尤其在北京、天津、河北地區,城市缺水問題已經上升為一個關鍵問題。有關資料顯示,在降水中,將近一多半的雨水可以被土壤吸收,一小部分水作為徑流水流失走。但是由于城市為公共交通讓步,很多地方都地面硬化,造成大多數水白白流失,極少部分被土壤吸收。故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可以緩解城市缺水這一問題,即通過把水涵養起來轉化為地下水供給人們利用,以減少缺水對人們生活的影響。2.海綿城市建設有利于減少城市洪澇災害。2016年是近10年來降水最多的一年,連續幾天的特大降雨造成許多城市成為“威尼斯小鎮”。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城市排水設施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需要。這種情況下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將“排水、滲漏、儲存、滯留”等處理降水的設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城市降水不單單通過排水這單一手段來解決,通過綜合手段來治理,極大地增強城市防洪排澇的能力,很大程度的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3.海綿城市建設有利于提高城市人文和自然環境。由于地面硬化導致城市地下水位降低,城市缺少自然資源對氣候的凈化和吸附,造成空氣質量降低和城市溫度的顯著提高,產生熱島效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居民的安全生活。海綿城市的建設必然需要對城市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分析,創造出適合城市發展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這些不僅可以提高城市抵御降水的能力,同時可以提高城市的自然環境,促進城市發展成自然美麗宜居的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使城市人民能夠享受到海綿城市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三、海綿城市是科研與教學密切融合的標志

1.我們利用給排水的知識和原理,解決城市洪澇和缺水的重大難題。通常的雨水系統通常是及時、快速的處理城市表面徑流,讓降水快速的流到出城市,減少降水對城市的危害,也就是說,擴大城市排水設施建設,增大下水管道的管徑,將雨水排放出去,但是這種指導思想忽略了對表面徑流雨水的利用,會進一步加劇城市缺水問題。地下水不能得到很好的補給,造成城市用水困難,需要從周邊縣調水來解決,這就造成水資源的緊張,增加國家公共設施開支。這就需要我們給排水工程的學生開動腦筋,充分利用現學的技術和知識,把城市降雨轉變為我們所需要的水資源。通過根據不同地區下墊面特征和土壤性狀,采用不同雨水收集方式和吸收方式,對中小型降雨實現就地入滲和利用,對大型降雨實現就地滯留,在滯留后進行延期排放,錯開城市排水設施使用的高峰期,緩解城市排水設施的壓力。這種模式在新加坡已經開始實現了。新加坡作為著名熱帶國家,降水量處于世界前列,每天都有數場“說來就來”的瓢潑大雨,但是它極少出現洪澇災害。因為他們國家設計了雨水收集與城市排水系統共同調節的設施,預先規劃城市排水系統。在遇到暴雨同時加強雨水疏導,建立大型雨水儲集設施,來應對特大降水。積極建立地面下滲,讓雨水能夠迅速被土壤吸收,增加城市地下水的需水量。2.遵循城市規劃和自然環境相統一的設計原理,增加城市抵抗風險能力。從20世紀開始,歐洲西方國家開始注重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盡管不同國家綠色基礎設計建設不盡相同,但是從整體理念上看,都是加強綠地、濕地、公園及雨水貯存滲透設施的建設。在城市開發和土地利用過程中,利用自然環境中植被防御自然災害和水質凈化這一特性,大力實施城市儲水滲透設施建設和人工濕地的建設。增加城市的植被覆蓋率,讓城市融入到自然環境當中。海綿城市是我們給排水工程的一種創新,它的實現正是對于給排水的專業知識的融合和發展,是一種新的模式下的城市管理和規劃。如何進行科教融合促進本科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提高本科生的教學,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認真考慮。

四、科教融合促進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需要培養正確的科研態度

本科教學是本科生走入社會的一個重要學習階段,這就需要我們創新本科教學思路,增加科研促進本科教學的影響力。科研工作是一個自我實現發展的重要手段??蒲泄ぷ饕笪覀儤淞⒄_的科研態度,不能存在一絲一毫的偏差。要求我們統籌兼顧,具備縝密思想,充分考慮需要面臨的問題和潛在困難,提前做好打算,在實施當中避免重新設計,減少資源和人力物力的浪費,實現設計項目又好又快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將科研態度融入到本科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創新能力,積極去統籌考慮實驗設計的原理,保證實驗項目能夠順利的開展。1.科教融合促進本科教學,需要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突出強調了實踐在驗證自己觀點和設計是否合理的重要性。我們本科教學對于社會實踐這一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夠,學生只能在書本上面學習有關給排水的知識,通過自己假想來設計城市規劃,這種模式很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為書本和實踐是有一定誤差的,需要學生充分考慮一些實際的情況,積極的把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只有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他們才會真正體會到課本知識的重要性,這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促進學習積極性具有很大作用。2.科研融合促進本科教學,需要創新教師傳授知識方法和思路。本科教學一般都是教師課堂上講解,學生在下面聽講的模式。由于大學上課人數增多,教室面積過大,使學生在課堂上聽課效率顯著降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去創新傳授知識的方法和思路,通過豐富有趣的課堂知識,通過視頻和PPT向學生展示本課程需要掌握的內容。同時要注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和提問,以便于教師及時發現學生不懂的知識和問題。同時要鼓勵學生上臺講解課程和知識,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當中,增加學生自信心和學習的熱情。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場重要的城市革命,它需要給排水工程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應該積極去發現目前建設海綿城市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創新城市排水的方法和策略,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來盡快實現海綿城市建設目標,同時海綿城市建設是需要多學科、多技術、多部門、多人才來參與的革命,需要多方面的協調配合,需要統籌各個平臺的工作,使其相互滲透和交融,這一工作也符合現代城市管理的發展方向。

作者:仇付國 單位:北京建筑大學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城市建設;海綿城市;研究;探索

一、引言

顧名思義,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二、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途徑

海綿城市的建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對城市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流、湖泊、濕地、坑塘、溝渠等水生態敏感區,留有足夠涵養水源、應對較大強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維持城市開發前的自然水文特征,這是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

二是生態恢復和修復。對傳統粗放式城市建設模式下,已經受到破壞的水體和其他自然環境,運用生態的手段進行恢復和修復,并維持一定比例的生態空間。

三是低影響開發。按照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最低的開發建設理念,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夠的生態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積比例,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根據需求適當開挖河湖溝渠、增加水域面積,促進雨水的積存、滲透和凈化。

海綿城市建設應統籌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及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可以通過對雨水的滲透、儲存、調節、轉輸與截污凈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徑流總量、徑流峰值和徑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即傳統排水系統,應與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共同組織徑流雨水的收集、轉輸與排放。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用來應對超過雨水管渠系統設計標準的雨水徑流,一般通過綜合選擇自然水體、多功能調蓄水體、行泄通道、調蓄池、深層隧道等自然途徑或人工設施構建。以上三個系統并不是孤立的,也沒有嚴格的界限,三者相互補充、相互依存,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元素。

三、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

所謂低影響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指的是在場地開發過程中采用源頭、分散式措施維持場地開發前的水文特征,也稱為低影響設計(Low Impact Design,LID)或低影響城市設計和開發(Low Impact Urban Design and Development,LIUDD)。其核心是維持場地開發前后水文特征不變,包括徑流總量、峰值流量、峰現時間等(見圖1)。從水文循環角度,要維持徑流總量不變,就要采取滲透、儲存等方式,實現開發后一定量的徑流量不外排;要維持峰值流量不變,就要采取滲透、儲存、調節等措施削減峰值、延緩峰值時間。發達國家人口少,一般土地開發強度較低,綠化率較高,在場地源頭有充足空間來消納場地開發后徑流的增量(總量和峰值)。我國大多數城市土地開發強度普遍較大,僅在場地采用分散式源頭削減措施,難以實現開發前后徑流總量和峰值流量等維持基本不變,所以還必須借助于中途、末端等綜合措施,來實現開發后水文特征接近于開發前的目標。

圖1 低影響開發水文原理示意圖

從上述分析可知,低影響開發理念的提出,最初是強調從源頭控制徑流,但隨著低影響開發理念及其技術的不斷發展,加之我國城市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城市內澇、徑流污染、水資源短缺、用地緊張等突出問題的復雜性,在我國,低影響開發的含義已延伸至源頭、中途和末端不同尺度的控制措施。城市建設過程應在城市規劃、設計、實施等各環節納入低影響開發內容,并統籌協調城市規劃、排水、園林、道路交通、建筑、水文等專業,共同落實低影響開發控制目標。因此,廣義來講,低影響開發指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采用源頭削減、中途轉輸、末端調蓄等多種手段,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技術,實現城市良性水文循環,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凈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維持或恢復城市的“海綿”功能。

四、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途徑

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需統籌協調城市開發建設各個環節。在城市各層級、各相關規劃中均應遵循低影響開發理念,明確低影響開發控制目標,結合城市開發區域或項目特點確定相應的規劃控制指標,落實低影響開發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設計階段應對不同低影響開發設施及其組合進行科學合理的平面與豎向設計,在建筑與小區、城市道路、綠地與廣場、水系等規劃建設中,應統籌考慮景觀水體、濱水帶等開放空間,建設低影響開發設施,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的構建與所在區域的規劃控制目標、水文、氣象、土地利用條件等關系密切,因此,選擇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的流程、單項設施或其組合系統時,需要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比較,優化設計方案。低影響開發設施建成后應明確維護管理責任單位,落實設施管理人員,細化日常維護管理內容,確保低影響開發設施運行正常。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途徑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思路示意圖

五、城市道路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注意事項

(1)城市道路低影響開發設施進水口(如路緣石豁口)處應局部下凹以提高設施進水條件,進水口的開口寬度、設置間距應根據道路豎向坡度調整;進水口處應設置防沖刷設施。

(2)城市道路低影響開發設施應建設有效的溢流排放設施并與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和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有效銜接。

(3)城市道路低影響開發設施應采取相應的防滲措施,防止徑流雨水下滲對道路路面及路基造成損壞,并滿足《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CJJ194)中相關要求。

(4)當道路縱向坡度影響低影響開發設施有效調蓄容積時,應建設有效的擋水設施。

(5)城市徑流雨水行泄通道及易發生內澇的道路、下沉式立交橋區等區域的低影響開發雨水調蓄設施,應配建警示標志及必要的預警系統,避免對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6)城市道路低影響開發設施的竣工驗收應由建設單位組織市政、園林綠化等部門驗收,確保滿足《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相關要求,并對設施規模、豎向、進水口、溢流排水口、綠化種植等關鍵環節進行重點驗收,驗收合格后方能交付使用。

(7)面層出現破損時應及時進行修補或更換;

(8)出現不均勻沉降時應進行局部整修找平;

(9)當滲透能力大幅下降時應采用沖洗、負壓抽吸等方法及時進行清理。

六、綜述

維持和恢復城市綠地與水體的吸水、滲水、凈水能力,是建設海綿城市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保證城市道路、綠地原有功能的同時,還要合理規劃用地布局與豎向設計,使低影響開發雨水設施與城市雨水管渠系統、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有效銜接,充分發揮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與“灰色”基礎設施協同作戰的能力。

海綿城市建設,要以城市建筑與小區、城市道路、綠地與廣場、水系等建設為載體,城市規劃、設計、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部門、各專業要統籌配合,突破傳統的“以排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生態化技術,構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

參考文獻:

【1】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S】.北京:住房與城鄉建設部,2014.10:87~88

篇(3)

關鍵詞:紅河州;生態文明規劃;建設;優化途徑

引言

當前,為了緩解經濟、環境的發展壓力,政府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作為當代社會的產物,其規劃發展重點強調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關系。從我國環境發展現狀來看,其水污染、霧霾天氣等人與自然不和諧的景象隨處可見,所以,政府致力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為文明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生態文明規劃概述

在生態文明社會構建過程中,將生態文明規劃建設理念與“多規合一”及“海綿城市”結合觀念進行整合,有利于更好地實現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下面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生態文明規劃、多規合一、海綿城市:

1.1生態文明規劃

生態文明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

第一,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發展。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保證人類生態環境的關鍵,只有充分認識到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才能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提供可能。

第二,生態文明與現代化社會文明之間的和諧關系。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生態文明本身是人類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其也是建設政治、經濟文明的前提。

第三,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做好生態文明的規劃與建設工作,能夠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從而為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必要的資源與能源??梢哉f經濟發展離不開生態文明的概述,同時,其也是促進生態文明改善的動力。

以生態原理的相關理論為基礎,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融為根本,在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合理地規劃、保護自然,是實現生態文明的一個重要途徑。

1.2多規合一

從我國城鄉規劃體系的編制、審批和實施看,推進“多規合一”還應溯源而上,從規劃體系結構出發,建立一套縱向銜接、橫向協調的規劃體系,并由此牽動相應規劃內容的調整,聯動相關規劃協調機制的建立,督促規劃編審機制改革,從而逐步推進各類規劃的有機協調。

1.3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概念的提出,為城市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調配提供了保障。通過建立城市海綿體系,能夠有效緩解城市洪澇壓力,削弱污染給發展帶來的阻礙,實現水資源的可循環利用。同時,城市海綿體系的構建,也能夠有效調節城市氣候,改善各類景觀設計,最終實現循環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目標。如,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海綿城市應對災害的能力更高,當干旱與洪澇災害侵襲時,通過水系統循環能夠有效發揮收縮韌性解決問題;隨著海綿城市的開發建設,海綿城市體現可持續發展思想,其能通過調整存蓄水,保障水資源高效應用,從根本上保護生態發展。

2紅河州生態文明規劃建設研究

2.1紅河州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

在當前的紅河州綠化造林之中,速度不斷加快,森林資源也在不斷的增加。利用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護等方式,該地區的生態環境逐漸得到改善。紅河州森林面積年均增加近80萬畝,活立木蓄積每年凈生長約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5%;活立木總蓄積量達8600萬立方米。

2.2優化紅河州生態文明規劃建設的途徑

2.2.1轉變發展理念

在“多規合一”的全過程中將生態文明理念充分融入,大力突進循環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對水、土地一級能源等資源加強集約節約,對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不斷強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對自然的損害與干擾,從而形成一個綠色低碳的城市建設運營模式與生產生活方式。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創新規劃理念,將規劃空間結構逐漸從擴張性轉向限定城市邊界,對城市的生態形態與功能定位進行科學地確定,管制城市的開發利用空間,對城市的開發邊界、城市規模以及保護空間等進行合理的確定。與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要求結合,對城市建設中的各項綠化指標與要求嚴格執行,以達到下雨時能夠滲水、吸水、蓄水等目標,并且將蓄水合理的釋放出來,加以利用。

2.2.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在紅河州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依據當代社會及環境發展現狀,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新常態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理念以及途徑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僅強調經濟的增長效益,同時,還強調了經濟增長、環境與資源之間的協調發展關系。因此,紅河州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應不斷鼓勵發展第一、第三產業,放緩淡化第二產業。

以紅河縣庫博公司為例,該公司探索實行的“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市場”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使流轉土地集中經營,變廢為寶,能夠有效治理荒山地,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帶動集體經濟發展,使群眾持續增收、共同脫貧致富。

以瀘西高原足球訓練基地為例,該基地是集體育教學、足球訓練比賽、體能訓練、康復療養、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訓練基地,項目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并重,在保護環境中求發展。以瀘西縣黃草洲生態濕地恢復建設項目為例,該建設項目是集城市旅游核心區、城市綜合功能區、康體休閑度假區、城市居住區為主的片區,項目建設追求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以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核心,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合理進行功能區劃分,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追求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

以上建設項目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理念,應大力倡導,并在今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過程值得借鑒。

2.2.3處理好經濟、社會與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

在生態經濟發展過程中,處理好經濟、社會與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環境的支持,同時,經濟結構的平衡也離不開社會環境的構建。政府在生態文明構建過程中,只有將資源支撐力、人口承載力以及生態環境承受力進行充分的考慮,處理好社會、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統籌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目標,才能做好文明建設工作,推動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走出一條生態發展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文明發展道路。

2.2.4發展循環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

核心是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重點是發展清潔能源、綜合利用資源、節約資源,措施是促進技術進步、調整結構以及加強管理,從而大大的降低廢物拍房、資源消耗,大大的提高勞動生產率。按照改造更新與保護修復并重的要求,健全城市機制,引進海綿城市規劃建設新思路,優化城市生態景觀功能,全面改善人居環境。

結束語

在新常態經濟下,為了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的制定,致力于循環經濟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發展,處理好社會、經濟與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發展理念,抓住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契機,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全市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楊天走.推進紅河縣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J].今日民族,2015(11):55-57. 

[2]李晶燕,馬勛.對加強紅河州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考[J].紅河探索,2015(5):50-54. 

篇(4)

關鍵詞:雨水資源;節能;海綿城市;環保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0017802

1 引言

近幾十年來,我國水利事業高速發展,全國各地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水庫電站。然而這些水庫電站只能對在空間上已經相對集中的水資源進行利用,而相對不集中的城市降水卻沒有很好地給人們帶來方便,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形成危害。以2016年為例,南方地區先后出現20多次強降雨過程,全國降水量比往年同期多23%,最大點日雨量達493 mm。雖然我國具有豐富的雨水資源,年均總量超過6萬億m3。然而,我國大部分城市大量雨水資源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竟不到1%。甚至,我有4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區,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8座嚴重缺水,1.6億人的城市居民受影響。任何活動都離不開水的參與,水資源不能好好控制并加以利用,已是一個關系到未來國家命脈的問題。

事實上,我國尤其是南方有著豐富的降水,平均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而浙江、福建、海南、廣東等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甚至超過1600 mm。如果能將這些豐富的雨水資源充分利用,將是一筆不菲的經濟收入。同時,這種直接利用自然資源的方式,基本不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對我國的能源結構優化也起著一定的作用。針對這種雨水資源泛濫,卻不能有效利用的現象,提出了一種有效利用雨水資源的方案,實現了雨水的多層次利用。

2 城市雨水綜合利用方案

2.1 方案原理

2.1.1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在地球與雨水組成的封閉系統中,當雨水從高處下落時,引起系統勢能的減少,根據能量守恒定律,雨水勢能的減少必然會引起其他能量的增加。

2.1.2 發電設備工作原理

水輪機是一種水力機械,也就是在液體和固體之間進行機械能的轉換。水輪機以水作為工作介質,主要將水的動能和勢能轉變為水輪機的旋轉機械能,這種機械能再通過主軸傳遞出去[1]。

2.1.3 海綿城市

建海綿城市首先要有“海綿體”。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

2.2 方案詳細說明

該方案采用的主要載體由集水裝置、照明系統、燈柱、發電設備、儲電設備、集水系統六大部分組成(圖1)。在燈柱頂端設集水裝置,并將燈桿設置為空心圓柱,在空心圓柱底端設置有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及儲電設備,并且在柱底設置集水管道,將雨水二次利用于灌溉等。集水裝置收集到的雨水從上端下泄時具有足夠的機械能,當其到達底端時,使發電裝置產生一定的電能,將這部分電能存儲在蓄電池中供路燈照明(圖2)。

2.2.1 集水裝置

集水裝置整體為漏斗狀,有一定的集水體積,為了具有一定的美觀性并改善照明情況,可以將漏斗四周設計為荷葉片狀。漏斗下端設有出水口,相當于沖擊式水輪機的噴嘴。出水口處有開合裝置,該裝置受感應裝置控制,當集水達到一定的高度,壓力達到設定值時,出水口開放,水流高速下泄,沖擊水輪機葉片,帶動發電。

2.2.2 燈柱改進

與傳統燈柱比較,在空心圓柱內部設有細長圓管,用與引導雨水下泄,空心燈柱的管徑厚度需滿足強度要求。為方便發電設備和儲電設備的安放并且增大路燈的穩定性,可適當增大燈柱下部直徑,對于燈柱高度,同一街道燈具安裝高度必須一致(發光中心到地面高度)[2]。

2.2.3 發電設備

發電設備為微型水力發電機,安裝在燈柱底部。集水漏斗至燈柱底部有一定的水頭落差,從引水管道出來的射流沿轉輪圓周切線方向沖擊輪葉,驅動轉輪旋轉,將動能轉換為旋轉機械能。針對不同水頭水源,從10 m左右到100 m的水頭都可以,水量相對要求不大。根據水頭落差并且配合對應的水管要求,可以達到多種功率。使用蓄電池將降雨時產生的電能儲存起來,在需要時供路燈照明。

2.2.4 集水系統

在每個燈柱底部設有出水管道,將發電后的雨水收集,統一進入儲水設備。下降的雨水通過集水系統匯集進入蓄水池,或者與“海綿城市”工程地下管道系統相通。收集的雨水用于日常綠化帶的灌溉、公共廁所沖水、灑水車取水等,當降雨量超過蓄水池容量時,通過感應開關打開池底閥門,將多余的雨水排入城市排水系統。

3 海綿城市系統

“海綿城市”是以“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為特征,字里行間反映出與傳統的工程思維下“水適應人”的治水思路截然不同。城市應該是一種“人適應水”的景觀,即“水適應性景觀”。 “海綿”即是以景觀為載體的水生態基礎設施完整的土地生命系統,自身具備復雜而豐富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這是“生態系統服務”理論的核心思想,聚焦到“水問題”上,這一理論表明,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具備一定的雨洪調蓄、水源涵養、雨污凈化等功能,這也是“海綿城市”構建的基礎。它提供給人類最基本的生態系統服務,是城市發展的剛性骨架。從水安全格局到水生態基礎設施,它不僅僅維護了城市雨澇調蓄、水源保護和涵養、地下水回補、雨污凈化、棲息地修復、土壤凈化等重要的水生態過程,而且它是可以在空間上被科學辨識并落地操作的。所以,“海綿”不是一個虛的概念,它對應著的是實實在在的景觀格局[3]。城市雨水綜合利用方案與海綿城市系統巧妙結合,解決了城市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帶來的不利影響。

4 雨水利用綜合效益分析

首先,該方案將發電設備和日常公共設施相結合,將雨水的能量充分利用,轉化為電能,并且雨水這一天然資源,有著無盡的供應來源,天然環保零成本,且收集方便,無需處理即刻利用;其次,發電后的雨水通過收集二次利用,增加了廢水的利用價值,實現了水源的可循環利用;再者,結合“海綿城市”系統,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這樣既產生了一部分電能,又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實現了雨水資源的多次利用,符合當前我國提倡的經濟、環保、綠色的發展理念[4]。

參考文獻:

[1]

李方方. 水輪發電機組智能控制研究[J].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2007(4).

[2]周 暉,王建鋒,聶引飛.公路路燈設計探討[J].中國西部科技,2009(8).

篇(5)

Abstract: China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promoting urbanization. Green buildings can solve many problems caused by high-speed urbanization,like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green building in China,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building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ities are discussed.

關鍵詞: 綠色建筑;中小型城市;全壽命周期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full life cycle

中圖分類號:TU2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3-0035-02

0 引言

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中小型城市建設成為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實行工業反哺農業,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基礎。由于經濟推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于住房要求也隨之提高,從過去的“安居”物質理念逐步開始追求“綠色”精神理念,這促使建筑業走向“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1]。

1 中小型城市建筑發展現狀

1.1 粗放開發模式

1978-2012我國中小型城市建筑從17.9%提高到52.6%,年均提高1.02個百分點[2],這種迅速的背后是以資源環境為代價,不可持續的粗放式發展。我們用幾十年走完了西方國家一二百年的工業化道路,在推進工業化進程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建設也面臨嚴峻挑戰。建筑粗放式開發不但吞噬了大量農業和生態用地,還出現許多監管不嚴,建筑垃圾過多不能有效處理,房地產規劃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等多因素問題。

1.2 既有建筑能耗

建筑運行對水、電、燃氣等能源和資源的依賴十分明顯。2000年以前城市建設開發中多數為非綠色節能建筑,其比例占城市建筑面積80%。大量非綠色節能的既有建筑不但加劇了資源和能源消耗,還造成不可逆的環境污染。據統計,城市中來源于建筑的改擴建及維持其功能正常運行的碳排放量占60%,來源于汽車尾氣的僅占30%。我國建筑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40%以上,遠遠超過其他行業能耗需求[2]。

1.3 中小型城市環境資源

綠色建筑本身是從建設開發的源頭解決建筑對于環境的污染問題,在以往“先建設后綠化”的二次投入中解脫出來,依托中小型城市環境基礎,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措施,使得區域開發后的水文、地質、地貌與開發前保持一致。以呼倫貝爾市為例,林地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0%,水資源總量286.6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1萬立方米,是全國人均占有量的4.66倍[3]。對比已經被霧霾、水污染影響的大城市,顯然小中型城市建設必須選擇綠色建筑開發理念,促使我們從源頭保護為數不多的自然遺產。

2 中小型城市應用綠色建筑的必要性

2.1 人的自身需求

由于人們不斷搬遷,中小型城市的城市化范圍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建筑開發如雨后春筍。人口的密集,建筑用地價格的上漲,以及不斷提高的大眾物質需求,迫使城市不得不繼續向外擴張。正如協同理論中的自組織原理一樣,城市的擴大化并不是政府的導向,而是大眾選擇的必然結果,這也是發展中國家建設必然經歷的一個過程。

2.2 生態環境需求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智能建筑行業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建筑能耗總量逐年上升,占能源總消耗量的27.45%。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所占比例還將上升至35%左右。以此速度計算到2020年,建筑能耗可能達到1089億噸標煤,夏季空調負荷相當于10個三峽電站滿負荷工作[4]。

伴隨著重發展中小型城市,拆舊建新蔚然成風,拆除帶來許多無法轉化的建筑垃圾。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交織的環境生態問題不斷擴大,我們必須正視這些發展中的問題。

3 綠色建筑在中小型城市應用中的問題

3.1 認知問題

低能耗帶來使用成本的降低、綠色建筑的長期環境效益,這些優勢并不能直接轉化為市場動力和消費需求,也無法鼓勵建筑商、消費者主動投身到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過程中。綠色建筑技術環境效益的不確定性,效益顯現的長期性,政府的推行力度以及建筑商對利益追逐的短期性等問題,都影響著綠色建筑技術的推廣。

3.2 技術問題

當前中小型城市發展綠色建筑的最大阻礙并不是綠色建筑的技術落后,而是相關企業缺少技術培訓,無法與時俱進了解當下先進綠色技術。這會影響企業在綠色建造上的積極性,減慢綠色建筑推廣速度。中小型城市大學建設不完善,沒有形成高校科研與企業技術應用接軌,中小型城市建筑開發只能被動接受“綠色建筑”這種“新興技術”,并沒有能力開發研究與本土環境、經濟、文化相融合的綠色建筑體系,導致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推廣受到嚴重制約。

3.3 成本問題

成本問題一直是阻礙開發商不能推廣綠色建筑的主要原因,綠色建筑不僅選材造價略高于普通建筑,為實現真正的節水節地節能在建筑周圍附屬設施上更要花費高成本。近年來政府不斷出臺針對綠色建筑的優惠政策,但對于開發商的經濟利益來說都是杯水車薪。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院對2014年148項綠色建筑增量成本統計[2],住宅建筑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增量成本為23.9元/m2、70.9元/m2、131.8元/m2,公共建筑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增量成本為29.9元/m2、87.3元/m2、216.4元/m2,由此證明綠色并不意味著高價、高成本。

4 中小型城市綠色建筑實施策略

4.1 既有建筑的綠色改造

既有建筑的綠色改造主要集中于建筑的采暖和生活能耗,這也是建筑能耗的70%。我國氣候條件、建筑形式、經濟發展千差萬別,所以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措施要因地制宜。

嚴寒地區既有建筑改造主要取決于建筑外墻保溫。提高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改善門窗、屋頂及地面的傳熱系數, 嚴格執行窗墻比規定,提高門窗的氣密性,這些簡單措施都能降低建筑能耗。

可再生能源應用。中小型城市一般人口少,資源豐富,公共建筑和住宅的輔助設施可以利用風力、太陽能等技術實現簡單的自給自足。如太陽能照明、雨水再利用、廣場上小型風力、水力發電景觀等。中水循環利用不單單減少了能源的消耗,這些簡單舉措也為減少城市內澇災害,建造海綿生態城市添磚加瓦。

4.2 被動式建筑設計

被動式設計是指通過最大限度提高建筑物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和氣密性,充分利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太陽輻射等被動式技術手段,將供暖和空調需求降到最低,在達到舒適的室內環境基礎上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體系。

①以高效自然通風代替中央空調制冷系統。在開發或原有建筑改造上應用風壓和熱壓原理[5],風經過建筑物由于阻擋出現壓力差,促使空氣從迎風面孔隙流入室內,室內空氣則從背風面孔口排出,形成了有效換氣的風壓自然通風。如果室內溫度高于室外,建筑空間上部將形成較高壓力,而下部壓力較低,當這些位置存在孔隙時,空氣通過下開口進入上孔隙流出。

②以自然采光代替照明及取暖。大型公共建筑采用被動式設計理念考慮建筑的朝向與太陽之間的夾角問題,自然光線穿過玻璃屋面進入室內,達到自然采光和提高室內溫度的效果。屋面上附有自動開合的百葉,避免夏日陽光過于猛烈直射,降低室內溫度。

4.3 合理定位規劃成本

綠色建筑的應用成本主要是前期的技術研究,如圖1所示,成本投入大部分在研發和材料的生產過程中,設計和施工可以在多個項目中借鑒重復使用,后期運營則是項目贏利的關鍵。對于建筑商和消費者而言,在項目中不是直接承擔高昂的綠色建材研發和生產,而是參與材料選取、設計、施工及后期維護使用階段。就整個價值鏈而言建筑商和消費者參與的是全壽命周期成本的增值和盈利部分。

在綠色建筑成本中我們主要分析的并不是建筑本身的單一造價,而應分析其增量成本能否帶來后期效益。引用孫大明等人對21個綠色建筑項目的調查與統計見圖2、圖3[6]。一般項目的定位越高或選取的星級越高,則相應增量成本越大。建筑商和消費者對于綠色建筑的合理定位和節能等級選取是影響增量成本的關鍵。

5 結束語

中小型城市綠色建筑的應用首先要實現綠色建筑技術、城市規劃、景觀規劃與市政設施銜接;其次政府在綠色建筑推行上要獎懲并用,實現從單一綠色建筑向綠色城區發展;最后提升消費者、建筑商對于中小型城市綠色建筑開發的定位,把綠色建筑開發技術理念以可行方案落實到中小型城市的開發建設前。真正實現環境保護實施在城市開發利用前,這將成為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GB/T50378―2015,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2]牛鳳瑞,白津夫,楊中川,李學峰.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中國中小城市生態文明發展之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摘要[R].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

[4]2016-2021年中國智能建筑行業分析報告[R].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

篇(6)

關鍵詞:生態理念;園林設計;園林施工;措施

1引言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城市的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成分,園林的規劃和設計逐漸被人們所關注。在居民人均收入不斷增加的大背景下,園林綠化的消費日益突出,為城市經濟的發展貢獻了力量。近年來政府對園林事業的投入以及社會對園林綠地建設的關注都在不斷地加大,城市的生態環境不斷得到改善,形成了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宜居生態城市的建設規模。

2概述

2.1生態理念概述

生態園林是傳統園林的繼承和發展,包含多層次、多功能、多結構的植物群落并遵循生態學的原理,建立人類及動植物相聯系的新秩序,逐步實現生態美、科學美和藝術美。以此緩解生態環境建設與城市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之間的緊張形勢。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和高速增長的城市人口,城市中出現了各種社會及環境問題,如污染、能源短缺、基礎設施落后等,導致城市居民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如何緩解這些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就在于能否建立一個將各環境要素有機結合的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城市,能否做到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發展[1]。

2.2生態理念融入園林的重要性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進程不斷推進,城市園林事業逐漸發展,有利于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但是,園林建設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污染問題,例如: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人們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中越來越體會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在進行園林設計與施工的過程中,融入生態理念,展開城市園林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將生態理念融入園林設計與施工中還有助于改變城市風貌,擴大城市綠化面積,營造大自然的和諧氛圍。

3施工與設計中的問題

3.1園林施工中人文美的缺失

在園林工程建設的初期,目前大部分施工圖紙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以及施工人員之間沒有進行良好溝通與交流,大部分的施工人員無法全面地理解設計師的意圖,導致其間有出入和爭議,最終使得施工效果及理念與當初的設計意圖不符,缺少人文和藝術元素。

3.2園林養護工作中生態意識缺乏

在園林工程最后完工的環節,要整理相關的驗收資料,另外還需要依據施工技術來進行及時地維護。但是目前在園林施工的過程中,大部分企業對于成本管理控制和資料維護保養十分的缺乏,無法很好的完成相應的管理工作,在具體進行養護管理的過程之中,又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的協助,那最終就會導致出現生態循環方而的問題[2]。

3.3施工隊伍的素質亟待強化

園林工程的施工是一項較繁雜的工作,不僅要求施工人員要熟悉當地氣候、植物生長的特征以及發展趨勢,另外還需要依照相應的設計人員來進行因地制宜的設計與施工,大部分施工人員基本都是臨時工,對于園林工程方而的專業知識相對缺乏,所以最終無法滿足生態價值的各項需求

4生態理念在園林設計與施工的融入措施

在園林設計與施工中,融人生態理念,為人們營造出良好的生活環境,城市園林的建造是精神文明和社會發展的體現,將生態理念作為基礎進行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以生態理念為前提的城市園林設計與施工的具體措施如下:

4.1堅持可持續發展觀

在園林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該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念,以環境保護為前提,有效應用生態物料。園林施工會耗費大量的建設材料,為改善地區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將生態理念融入園林設計和施工環節中,落實節約原則。如使用可再生資源和綠色材料,加大對節能燈、木塑材料及復合肥等可循環使用材料的使用力度,盡量避免大規模使用大理石、花崗巖、假樹假花等材料,全面提高園林工程的施工質量,節約園林工程成本,發揮出生態理念的價值。由于園林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養分,為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長,在園林土壤中加入有機物質,通過施肥等措施提升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為園林植物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3]。園林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應用科學的工藝和環保的施工材料,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資源,利用其具有的可再生特性,全面的降低能耗,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有效避免資源浪費問題,科學地開展園林設計與施工工作。

4.2應因地制宜地選擇植物

因地制宜選擇植物,并進行有效的搭配,增加園林景觀的視覺效果。應本著資源節約的理念,以加強植物選育為原則,廣泛種植當地植物。在植物的選取上,應盡力豐富樹種,營造生物多樣化的環境。施工中廣泛引用本土植物,保證在低成本的運營下獲得高質量的園林建設效果,植物的土壤中施加有機肥料,保證土壤的養分,發揮出生態理念的價值。

4.3合理協調樹種比例

在園林工程建設的過程之中,適量引入一些外來樹種,這對于推動園林植物多樣化非常有利,使得可以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在園林施工建設的過程中,應當選擇適宜當地區域的氣候條件的樹種,但是也應當將本地樹種與外來樹種之間的比例控制在一個科學可控的范圍內,營造多元化的環境的同時也保護當地的生態平衡。

4.4充分利用太陽能

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它綠色無污染、資源總量豐富、應用廣泛。在園林的設計和施工中應用太陽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園林建筑、景觀照明等方面。在設計園林建筑時將太陽能聚熱管(板)與建筑自然結合,以作為園林建筑能源的供應來源,如利用太陽能熱水器供水;照明是園林綠地主要的能耗環節,故應當提倡使用太陽能照明,如太陽能草坪燈、太陽能景觀燈和太陽能路燈等,減少對傳統能源電力能源的依賴。大力倡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對生態環境的尊重,也契合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園林建設理念。

4.5節約使用資源

考慮到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在園林建設時應廣泛應用節約能源的補償性生態建設,同時盡量避免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資源,如石材、樹木、珍稀瀕危植物、古樹名木等。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資源、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如何節約使用資源是當前以及未來長期的研究難題。只有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才能有效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資源與環境難題。利用海綿城市建設理論做好雨水收集回用工作,提倡中水應用。減少天然石材、樹木、珍稀瀕危植物、古樹名木在園林中的應用。注重植物培育的同時堅持貫徹以中小規格園林植物和鄉土植物為主的應用理念[4]。

5結語

園林建設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在園林設計和規劃施工中融入生態理念,是精神意識和經濟能力共同進步的產物。城市園林建設是一項偉大且艱巨的工程和事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就是將生態理念有機地融入到園林設計、施工與建設中,通過使用可再生綠色材料,做好植物的比例搭配和樹種的選擇,科學進行植物培育,貫徹開源節流等工作,不斷將園林設計和施工投入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大環境下,將園林景觀的經濟價值和人文價值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付朋.生態理念融入園林設計與施工的措施探討[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10):136.

[2]段龍飛,申海飛.生態理念融入園林設計與施工的措施探討[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12):125.

[3]高雅娜.生態理念融入園林設計與施工的措施探討[J].中國林業產業,2016(11).

篇(7)

關鍵詞:環境系統分析;教學改革;教學探討

環境系統分析主要依據系統科學,以模型化為手段描述環境系統的特征,模擬和揭示環境系統的發展與變化規律及其與經濟系統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并通過最優化與科學決策方法對環境系統的結構與運行、對環境-經濟的協調發展做出最佳的選擇[1]。該課程涉及自然、經濟、技術和社會多個方面,涵蓋大氣、水、土壤等多個環境要素,覆蓋運籌學、控制學、管理學、經濟學、工程學、數學、信息學等多個學科,要求學生既要有寬泛的知識面,又要有扎實的數學、工程學、決策學理論基礎。作為安慶市唯一一所省屬本科院校,安慶師范大學以“全力推進應用性突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類大學建設”為辦學目標,應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培養更多高素質專業人才。作為環境系統分析的任課教師,通過對該課程教學過程的不斷思考和總結,從以下幾方面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進行探討。

1強化案例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2]。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或者對于某個老師的講課風格感興趣,就會持續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和質量。環境系統分析課程設置34課時,課時少,內容多而抽象,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學好這樣一門綜合性和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再加上學生本身不夠重視,不少學生一開始就有畏難甚至厭學情緒。要在課時有限的條件下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授課教師必須在增強課堂教學吸引力上多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熱情。案例教學是高效利用課堂學時、激發學習熱情、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其優勢在于緊密聯系實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3]。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將案例教學貫穿其中,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剖析。例如,在介紹第一章中的系統分析方法論時列舉了兩個案例。一是生活中的經典案例——一個人如何利用最少的時間準備一頓飯菜。在這一案例中,通過對做飯步驟的分解、分析以及對各步驟間聯系和制約的綜合分析,最終確定了耗用時間最少的做飯程序,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分解+綜合”的系統分析基本方法和總體過程。第二個案例設計是針對環境系統,如何從兩個城市的不同可選方案中選擇固廢處置系統,以使得區域處理的總費用最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系統”、“分解”、“綜合”等概念的理解。環境系統分析課程內容還涉及很多的應用技術,如第三~七章包括各類水體的水質模型、大氣質量模型、環境質量評價模型等等,對于這些內容可以分別列舉2~3道例題來講解這些模型的實際應用。此外,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相關論壇和時事的補充、更新,注重課程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先進性,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比如,在講解城市非點源污染的控制途徑時,結合當前城市建設的熱點概念“海綿城市”加以介紹,使學生認識到城市中的水系、綠地、可滲透路面等等都是重要的海綿體,通過它們的下滲、滯留、蓄水、凈化等機制,可以對城市雨洪引起的非點源污染進行有效的控制。

2把握教學重點,加強課程聯系

環境系統分析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交叉學科,與其他課程的聯系十分緊密,有學生反映某些知識點總是似曾相識。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程聲通主編的《環境系統分析教程》,其中的水環境質量模型、大氣環境質量模型、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等章節內容與《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學》《環境信息系統》等課程的相關內容有較大比例的重復。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對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后對環境系統分析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優化,突出本課程的特點和重點,不能照本宣科,從而避免簡單、枯燥的重復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環境系統分析課程強調數學模型在環境規劃與管理中的應用,從這一角度出發,將《水力學》《環境水力學》《環境水文學》《環境影響評價》及《環境規劃學》等教材均作為本門課程的主要教學參考書,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補充、優化,對在其他課程中有所涉及、本課程又必須掌握的內容講深、講透,同時注重與其他課程的聯系。比如,在第二章介紹環境介質在水體中的紊動擴散特征時,可以利用水力學課程中的“雷諾實驗”來講解水體的紊流流態是如何產生的。再比如,對于污染物在有邊界的水體中進行遷移、擴散的二維水質模型解析解時,《環境系統分析教程》及《環境影響評價》教材只是簡單提到“通過假設虛源來模擬邊界的反射作用”,那么怎樣假設教材中并沒有進一步解釋,學生也很難理解。對于這一問題,結合《環境水力學》中相關內容對“像源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關注社會需求,提升就業能力

作為安慶市唯一的省屬高等院校,安慶師范大學對本市乃至全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應該起到提供專業人才的作用[4]。環境系統分析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其中各類環境質量數學模型的應用可為環境影響預測、環境規劃與管理、污染控制系統的選址與設計、污染現狀分析與治理研究等提供有力的、定量的科學依據。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學生可以掌握數學模型建立的原理、方法及應用,對于其成為能夠從事環境保護規劃、管理、設計、研究和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進行環境系統分析基本理論及應用技術教學的同時,也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比如,如何建立零維水質模型確定某一小型湖泊或水庫的水環境容量,如何將一維穩態水質模型與最優化模型相結合對某一河段的污水處理系統進行最優化設計,這些訓練將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學生在相關領域的就業競爭力。除此之外,積極鼓勵學生走出去,參與當地社會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明確環境系統分析課程的重要性,使學生了解未來可能的就業方向,以此作為促進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

4結束語

通過對環境系統分析課程教學的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學生對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學習熱情及對知識的掌握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希望通過對該課程教學的不斷摸索,能夠使學生將學習期間學到的知識轉化為真正適應社會的實用技能,能夠學有所用,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作者:計紅 單位:安慶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程聲通.環境系統分析教程[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8-10.

[2]張寒冰,唐艷葵,閤明勇.環境化學教學改革探討[J].廣州化工,2011,39(17):118-1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久久| 国产a级三级三级三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а天堂8中文最新版在线官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国产丰满老熟女重口对白| 美女裸体十八禁免费网站|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强制高潮18xxxxhd日韩| 性生大片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成人无码区免费a∨直播| 男女猛烈xx00免费视频试看 |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动漫|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97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欧美 变态 另类 人妖| 野花香社区在线视频观看播放|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男人用嘴添女人私密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 樱桃视频 大全免费观看| 麻豆传煤入口免费进入2023|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国产精品高清网站| 公与秀婷厨房猛烈进出视频| 色综合久久中文娱乐网| 推油少妇久久99久久99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一区|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