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茶文化基本知識

茶文化基本知識精品(七篇)

時間:2023-09-18 17:05: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茶文化基本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茶文化基本知識

篇(1)

茶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科學、茶文化學、食品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茶樹栽培與育種、茶葉加工與品質檢驗、茶葉經營管理與貿易、茶道及茶藝表演、食品工程、工藝的基本訓練;培養茶樹栽培育種、茶葉與茶用植物加工生產極其綜合利用、營銷、茶藝表演、食品及飲料加工的基本能力。茶學專業的學科體系,由以傳統種植業為主體的栽培、制茶兩個學科組成,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現已超出了原有的范疇,不僅包括原有的兩個傳統學科,還增加了許多結合現代科學發展的學科。專業主要課程包括茶葉生物化學、茶樹栽培學、茶樹育種學、茶樹病蟲防治學、制茶學、茶葉審評與檢驗、茶葉機械、茶葉經營管理、茶文化學。文章所涉及的主要茶學課程包括:茶文化、茶葉機械加工、茶葉科學、茶葉審評、茶業經濟學(茶葉貿易學、茶葉商品學、茶葉市場學)、茶葉育種創新、茶葉病蟲害以及茶藝、茶道等,文章對茶學專業課程的開設及合理化建議的提出均以這些課程分析為基礎。

二、茶學專業相關邊緣學科

茶學相關的邊緣學科課程較多,將課程劃分相應的模塊討論,分為茶葉生產模塊、茶葉加工模塊、茶文化與銷售模塊。其中茶葉生產模塊包括土壤肥料學、茶園管理、農業氣象學等課程;茶葉加工模塊包括手工制茶技藝、茶葉機械使用與維護、茶葉包裝與儲運等課程;茶文化與營銷模塊包括茶文化、茶藝、茶館經營與管理茶產品電子商務等課程。

對于茶學這門學科,一些基礎學科的開設還是很完善的,比如土壤肥料學、植物學、遺傳學等基礎課程在各校都是作為基礎課開設,有利于為茶學專業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茶葉生產模塊,像茶園管理等學科開設較少,某些高校作為專業任選課開設,理論知識較多,實踐關于到一個茶園的建設管理,實踐機會不多,作為專業任選課學習理論知識對以后茶園方向有意向的同學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課程。

茶葉加工模塊,對于制茶這門學科,是茶學的必修學科,系統介紹了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等茶類的加工技術,是每個茶學專業學生應該且必須掌握的技能,作為必修課程在此不多做介紹。對于茶葉機械方面的課程,按照機械的使用方法不同又分為采摘機械,加工機械等,由于學生對此興趣不一,作為選修課程按照學生個人意愿選擇較好。關于茶葉包裝與儲運,這是一門與生產聯系緊密的課程,對于以后在茶廠工作的同學來說是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密切關系到一個茶廠的經濟效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茶文化與營銷模塊,這一模塊包含的課程主要針對茶葉的營銷,涉及到茶葉的消費。茶文化、茶藝兩門學科主要是研究茶的歷史,是茶學理論知識的一個很重要的分支,應用于茶藝表演等方面,對從事茶藝這一方面的同學是一門必修的課程,可根據學生個人意愿選擇。茶館的經營與管理,這門學科也是理論知識偏多,很難應用于實踐,我國的茶館數目不是很多,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館的逐漸開設,茶館的經營將會是一個重要的方向。茶產品電子商務,在互聯網的時代,茶葉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是一種很好的營銷方式,是茶葉的一個重要的銷售渠道,在電子商務普及的今天,十分有利于茶葉的普及。

三、對茶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建議

茶學專業的課程豐富、開設的相關學科很多,本科生四年內不能夠全部的學習,所以要有輕重的開設課程。

關于必修學科,茶葉生物化學、茶葉加工、茶藝、茶葉審評與檢驗、茶樹栽培等應該作為必修學科來開設。茶葉生物化學是茶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茶學科中發展很快的一個領域,茶葉加工系統介紹了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等茶類的加工技術,以及茶葉中多功能成分的提取。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葉審評與檢驗對茶葉產品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及葉底等品質因子進行審評,從而達到鑒定茶葉品質的目的。茶樹栽培學概括為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茶樹的繁殖與栽培兩大項,繁殖的話可以細分為培育良種,育苗以及幼年管理等等,管理主要為茶園的管理,成年茶樹的采收以及茶樹的后期管理等。相比于其他學科,這些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實際生產中也必不可少,因此建議作為必修課程開設。

再者為選修學科的開設。茶文化、茶葉經濟貿易等課程可以作為選修課程。茶文化是一門茶學與文化相互交叉滲透的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以科學的態度和歷史眼光翔實地介紹茶的起源及其分布,飲茶方式的發展與變遷,中國茶葉對外傳布及世界茶區分布,中國各民族茶俗及地方茶文化,茶與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社會經濟與政治的關系等內容。茶業經濟學是研究茶葉經濟管理的應用科學,有理論,又有實踐。既是茶學體系的創新,又豐富和完善了茶學體系。這些學科理論知識過多,可以作為選修課程學習,對必修課程起到輔佐的作用,有助于必修課程的理解記憶。

結合各校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培養計劃,有利于各校茶學專業本科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有利于拓寬學校辦學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篇(2)

中國的茶葉產量位居世界首位,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的積累與沉淀,賦予了茶葉獨特的文化價值與文化內涵。如今,茶文化已經升華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與信念,許多大學課程都融入了茶文化的德育功能教育,以此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

關鍵詞:

大學;思政教育;茶文化;德育功能

當今社會,茶葉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飲品,而是代表了某種精神與修養,人們視“茶”為人格力量,視“品茶”為精神享受,在品茶中深化思想、感悟生命,完善自我修養。品茶這種生活方式已經步入了人們的精神領域,“德育功能”也成為茶文化最高層次的核心內涵,具備了哲學性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講,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其實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與進步的必然結果。

1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價值體現

1.1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人文情懷

人文情懷是以人文本,關心、關愛、尊重人的生命價值,是在漫長的成長歲月中,在生活閱歷的積累中逐漸形成的綜合品質,而茶文化本身所蘊藏的德育功能具有鮮明的自由、豁達情懷,這與大學生的人文情懷不謀而合。物質條件的提高讓眼下很多大學生過分追求金錢與利益,年紀輕輕便喪失了本真,整日沉迷生活的享樂中,缺乏拼搏奮進的精神,更談不上人文情懷。茶文化的寧靜清雅之氣,定會滌蕩象牙塔里的奢侈之風,為培養大學生的人文情懷創造良好的客觀環境。茶文化的純真質樸之韻,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使他們逐漸養成積極、健康的生活習慣。

1.2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

茶文化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囊括的內容博大精深,寓意深遠,它是在上百年的茶事活動中積累而成的文化現象,凝結了太多的哲學思想與人生智慧。茶詩、茶道、茶藝、茶學、茶德等諸多茶文化元素構建起人們推崇的精神理念,這無疑對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起到了積極作用。茶文化道德功能的基本要求是“重德”,它關注的是人與自我的關系,必定會影響到大學生的行為習慣與道德準則;“崇儉”極為崇尚節儉,培養大學生“以儉育德”的思想觀念;“尚和”強調的是“我”與他人之間的融洽關系,有助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逐漸形成價值尺度標準;“貴真”則從人與自然的關系出發,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1.3有助于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有資料顯示,近幾年,各大高校的學生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指數都在持續下降,大學生的抗壓能力、面對困境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大學生內心敏感脆弱已經是普遍現狀。而茶文化德育功能的中心思想就是“和諧”,它包含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世間萬物的和諧關系,吸收了茶文化“和諧”思想,原本脆弱又自我的大學生一定會逐漸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融入社會、適應社會,以及如何與自然相處,從而保證了身心的健康成長。

2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大學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茶文化課程的內容設計寬泛淺薄

茶文化原本就是一門近幾年才建設起來的課程,目前仍在探索階段,要在課程的設計中體現出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理工專業、文史專業、藝術專業的茶文化課程沒有進行細分,各專業學生學的是一樣的課程,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存在很大差異。再者,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規劃課程內容,以至于許多大學生對茶文化知識接受、理解起來相對困難。如今很多大學都在積極相應教育部的號召———發揮茶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作用,但是落實到實際課程內容上,卻忽略了大學生的知識面,沒能做到因材施教,只是籠統地將茶文化、德育知識進行整合。

2.2茶文化德育功能的教育效果無法充分發揮

蘊藏于茶文化當中的崇儉、尚和、重德、貴真等精神理念都擁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也是人們修身養性,無比向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這些精神理念在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中卻幾乎沒有發揮出它的價值,也就是說,“德育功能”至今為止仍是流于形式的一種口號,并沒有在大學生群體中體現出它的實際意義。究其原因,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第一,對茶文化德育功能的詮釋有待完善,高校缺少具備茶文化專業知識的老師,授課老師本身對茶文化的了解就不夠深,那么到了學生身上,他們對茶文化的理解就會更加淺薄,只能停留在表層意義上。第二,茶文化所涉獵的知識內容非常豐富,這是一項龐大且復雜的知識體系,而且很多內容相對抽象枯燥,囊括了許多深奧的哲理,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以大學生的年齡也很難對這些產生興趣,基本上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在學習壓力下也無法細細品味茶文化的精神。

2.3茶文化教學方法缺少新意

作為一門近年來最新興起的課程,茶文化初次步入大學校園,無論是課程設計還是教學方法都處在嘗試、摸索階段,授課老師也相對保守地采用了傳統教學方法,仍然以老師單方面的講解為主,課堂上幾乎沒有師生互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比較低落,以至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對學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由于茶文化的知識體系非常龐大,這也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很多老師還沒有找到通過多媒體呈現茶文化知識的切入點,也沒有深入研究和創新茶文化教學手段,導致學生對茶文化課程喪失興趣,對其中的德育功能并沒有想要了解的想法。

3大學思政教育中茶文化德育功能的應用途徑

3.1深挖茶文化的精神內涵

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茶文化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了許多為人處事的智慧,也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90后大學生正處于懵懂迷茫的成長階段,蘊含于茶文化當中的精神與哲學,無疑會對大學生的思想、品格的完善產生積極作用。3.1.1高校老師應從自身做起,豐富茶文化知識儲備量,在全面了解茶文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精神內涵,積極主動地與從事茶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交流探討,再用深入淺出的教學語言把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和精神內涵傳遞給學生。3.1.2教學中,老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茶文化德育功能的態度,對茶文化的理解不能僅限于表面意義,應該結合課本知識與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結構,在現實生活中踐行茶文化的德育功能。

3.2開設茶文化課程

許多大學采用茶文化德育功能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沒有考慮到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深度,部分學生學習茶文化只是為了拿到學分。所以,高校應全面了解大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程度,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出發,結合他們對茶文化德育知識的儲備量、學習能力來設計不同層次的課程,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不能讓茶文化課程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失去了德育功能的教育意義。結合高校各個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為各專業學生設計相應的茶文化課程,比如理工科學生最好從茶文化的基礎知識學起;藝術專業的學生可以直接學中級茶文化課程;文史專業的學生則學習高級茶文化課程。將課程分化設計,因材施教,讓不同專業、各個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對茶文化產生興趣。

3.3創新茶文化課程的教學方式

當今時代,陳舊老套的教學方法早已被淘汰,新媒體等信息科技才是高校教育教學的主流。茶文化課程的教學更應該與時俱進,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從學生視角出發,創新茶文化教學模式,老師必須敢于嘗試新型的教學手段,在嘗試中不斷調整與完善,熟練掌握常用的計算機技術,利用多媒體整合音樂、視頻、動畫和圖片,為學生呈現耳目一新、生動有趣的茶文化知識,直觀地闡述德育功能,豐富大學生的茶文化知識儲備量。與此同時,老師還應不斷創新茶文化教學內容,除了向學生講述茶文化的基本知識之外,還要在教學中有意無意地滲透茶文化的德育功能。

3.4營造良好的茶文化校園氛圍

如今,很多開設了茶文化課程的大學,一定程度地實現了其德育功能對學生的思政教育,但是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卻沒有充分體現出茶文化的影響力。大學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更重要的是社會實踐活動的支持,以及校園氛圍的影響。因此,各所高校有必要積極開展能夠發揮茶文化德育功能的時間活動,比如:茶文化德育演講比賽、茶文化德育知識競賽、茶文化德育講壇等,讓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汲取茶文化的精神力量。在開展校園活動的同時,還應積極聯系社會各領域的茶文化活動,比如茶文化慶典、茶文化博覽會、茶文化交流會等,組織學生共同參與,讓他們對茶文化的精神有更深層的認知。

4結束語

茶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傳統歷史文化之精髓,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它本身所擁有的強大的德育功能,通過高校老師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無疑會給當今大學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完善人格,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道德觀。這對于社會、國家、民族而言,無疑是極其珍貴的教育財富,更為“中國夢”的實現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胡雅娟,夏達.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影響研究[J].福建茶葉,2016,06:211-212.

[2]蔣懷柳.論高校德育校本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4.

[3]徐麗屏.高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發揮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4]李松林,蔣曉俠.論通識教育的德育功能[J].思想理論教育,2013,01:36-40.

[5]楊超.“思政課”考試的“德育”功能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06:24-26.

[6]唐琳,許琛,徐昕.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德育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2,04:86-88.

篇(3)

關鍵詞:茶文化;大學體育;教育作用

茶在中國歷經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象征,被冠以“國飲”的美稱,對于華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精神寄托。中國茶道文化思想所蘊含的精神已經相當完善、成熟并富有極高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在近現代國外文化入侵嚴重的時代背景下,弘揚茶道文化思想,將其與各種類型的教育結合在一起已經成為必然發展趨勢。在大學體育教育中融合茶文化思想,對提升學生運動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學生不驕不躁的運動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1茶文化思想與大學體育教育

1.1茶文化思想

“茶”幾乎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之一,善于從自然風物中尋求精神支持的中華民族,將茶的地位追捧的很高,這就決定了茶文化勢必會成為華夏兒女的一種精神寄托。茶文化思想實際上是一種禪意的哲學思想,其中最為講究的內涵當屬“怡、清、和、真”四個方面,“怡”即“怡然自得”,形容的是飲茶時的輕松愉悅的心態,“清”即“水潔冰清”,形容的是茶葉本身和茶水的品質,“和”即“心平氣和”,形容的是飲茶時的一種和諧氛圍,“真”即“真心誠意”,形容的是飲茶人的一種誠摯的心態,飲茶人真心體會飲茶之道,茶文化思想的內涵才能被完全揭示。從上述四面可以看出,茶道文化思想分別從飲茶心態、所飲之茶、飲茶氛圍以及飲茶之人提出相應要求,而這幾點恰恰能夠與大學體育教育緊密聯系起來。

1.2茶文化思想與體育教育目標

在大學體育教育活動中,首先確定的教育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實現身心健康,將之拆分開來就是“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并存,這正如茶文化思想所追求那種健康之道相近,常飲茶有利于強身健體,這就是人們飲用茶的最初目的。如果飲茶對身體有害,那么是不會倡導人們常飲茶的,這就正如體育鍛煉能夠增強體魄是一個道理,體育活動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激發每個鍛煉者對運動的興趣,從而達到增強個體體能的目的。茶有多種類型,紅茶、綠茶等,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飲用所有的茶,那么個人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正確的選擇,以利于自身發展,體育項目也一樣,不是每一種體育項目都適合每個人,有些人體能較差,可能適合對體能要求較低的項目,如健美操等,有些人就喜歡激烈對抗的項目,如籃球等,所以體育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引導鍛煉者形成一種輕松與平和的心境,正面對待自身的實際條件,進而達到身心健康的鍛煉目標。在大學體育教育活動中,對學生人格發展的培養也同樣重要,雖然處于大學階段的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成年,但人格發展在大學階段依然不可忽視,因此在體育教育活動中就是要通過集體性活動開展,在相對熱烈的氛圍中幫助每個學生塑造具有差異性的社會人格。茶文化思想的內涵顯示出一個人就應該像一杯茶一樣,爽快直接、不做作,公平公正、不摻假,尤其是在體育項目開展中,要秉持平和、冷靜、公平公正的態度,這與國際上很多體育組織所堅持的原則是一致的,堅決杜絕一切作弊行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鍛煉者的人格發展形成良性影響。中國人一向樂于以茶會友,茶文化也是最能體現包容以及和諧之意,古語有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即使是在世界性的體育比賽中,“以和為貴”、“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也是被極力推崇的,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學生在體育鍛煉活動中可以保持更加平和的心態,也擺脫了傳統教育中將體育視為“副科”的誤區,為學生體育技能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能夠指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學習目標。茶文化思想中對飲茶之人的要求是最能夠體現出大學體育教育目標的,這種要求不僅是對茶道的尊重與敬畏,更說明只有真誠之人才能體會出茶文化的思想真諦。同樣的道理應用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就是要求學習者在體育項目的學習與開展中要保持真摯的初心,不弄虛作假、不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只有用心做好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才能進一步領會體育精神。

2茶文化思想在體育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2.1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養成運動心理

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茶文化思想與大學體育教育目標之間的密切聯系,這是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運動心理養成的基礎。在面對學業等多重壓力時,學生要面臨的競爭壓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發揮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運動心理是很有必要的,這對提升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弘揚體育精神都有著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在茶文化思想的指導下,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養成“靜心”的品質,即保持自身內心的平靜,在這個繁雜煩擾的社會中要保持一顆靜謐之心實屬不易,但也并不是不可能,在茶文化思想的熏陶下,學生在喧鬧的活動中歸于平靜,保持一顆平常心,將自身體育水平完全發揮出來,不受外界干擾、得到屬于自己的成績。近年來,很多運動比賽活動中都能夠聽到作假、作弊的新聞,一時之間對體育競技精神的質疑層出不窮,甚至有些人對體育競技失去信心,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消極,相信新一代青年在正確的指導下必定能夠保持初心、堅持底線。所以在大學體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避免過于重視成績而忽略人文教育和道德培養,正確利用傳統茶文化思想內涵,將茶的清正、廉潔、純粹、質樸等品質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對培養出具有高尚人格、健康運動心理的大學生而言非常重要。茶文化思想中一直強調在制茶、泡茶、倒茶、品茶、鑒茶的過程中,要從善如流、穩穩當當,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品鑒出茶水中的獨特滋味,領悟心靈純澈的美好。體育項目開展過程中也是如此,學生要不急不燥的將每個動作展示出來,行云流水的動作流暢輸出,既能體會體育運動的美感,也能體現出運動者平心靜氣的氣質。

2.2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體育項目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體育活動還是相當豐富多彩的,可供學生選擇的體育項目之多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對于學生而言,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就顯得尤為重要,此處將運用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體育項目。如茶之種類,有綠茶、黃茶、黑茶、青茶、白茶和紅茶之分,每個人體質不同所選擇的茶種類也就有所差異,綠茶、新白茶、輕發酵的烏龍茶屬涼性茶,重發酵的烏龍茶、一定年份的生普和白茶屬于中性茶,紅茶、熟普屬于溫性茶。那么學生在選擇體育項目時,首先要對自身能力以及興趣愛好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如體育基礎差、身體素質弱的學生可以從較為簡單的運動項目著手,選擇一些運動強度不大的項目,包括健美操、太極拳、交際舞等,而對于熱愛高強度運動的學生而言,可以選擇足球、籃球、排球等。

2.3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開展體育鍛煉

眾所周知,在品茶過程中重要的就是心境,擁有一個良好的心境能夠品鑒出茶文化中的內涵真諦,進而將這種思想延伸到人生哲學中來,那么在體育鍛煉中也是如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利用茶文化思想開展體育鍛煉。在日常體育鍛煉中,學生要講求運動的真心,不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去運動,是從自身能力發展與體能訓練出發,將體育鍛煉這項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不僅僅是每周的固定課堂學習;日常鍛煉還要求學生保持一顆平常心,不盲目與其他同學攀比,不要因為其他人的選擇而改變自己的初心,在平淡之中予以日復一日的堅守,最終將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日常鍛煉過程中還需要創造一種和諧的運動氛圍,良性的體育鍛煉應該是最大程度促進每位學生在活動中建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而不是被功利化,因此秉持茶文化思想中的“怡、清、和、真”四大內涵,對開展健康常態化的體育鍛煉是非常重要的。

2.4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學習

在大學體育教育中,不僅注重學生體育技能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在這種輕松學習氛圍中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開展綜合學習才是體育教育的最終訴求;綜合學習所包括的內容十分豐富,在此文中我們將重點針對“禮儀”與“審美”兩個方面進行解析。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形成相應的飲茶禮儀,比如請客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并用雙手奉上,茶杯應該放在客人右手前方,在談話過程中要及時為客人添加茶水。正是因為飲茶過程如此的講究,才能使得人們在對待茶時產生一種敬畏之心,而茶文化中的禮儀應用到體育運動項目中也顯得更加珍貴。體育雖然是一種激情澎湃的運動,但基本的體育禮儀也是必不可少的,禮儀的重視將促使體育活動變得更加制度化與和諧化,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得到禮儀培養。比如茶文化中宣揚的“長幼有序”,在體育鍛煉中學生就應該充分尊重授課老師,尊重同學,做到謙讓有禮。茶文化中的藝術之美也是非常具有欣賞力的,茶藝最明顯的體現就是烹茶過程中的藝術性,茶與藝的結合向世人展現的是一種飲茶人的日常習慣與生活藝術氣息。茶藝當中包含的內容有很多,對茶藝的習得要求也非常嚴格,首先需要對茶葉的基本知識進行了解,然后是對茶品質的追求,這種品質不僅體現在茶葉的本身,也體現在泡茶葉所用的水源,甚至于現在有專門提供泡制茶葉的供水組織。茶藝的藝術欣賞需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同樣,體育項目的美感也是需要學生在接觸、了解與熟悉中不斷發現、探索出來的,每個體育項目都有其在動作、韻律、節奏上的美,例如舉重、鉛球等項目所展現出來的就是力量之美,高低桿、吊環、健美操等項目所展現出來的就是動作靈活之美,輪滑、游泳等項目所展現出來的就是形體和諧之美。對于大學生而言,在課業壓力下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好好欣賞體育項目當中蘊含的美感,這對學生開展運動項目時的心態要求也比較高,但卻能夠讓學生在繁雜塵世中靜下心來、放慢腳步,欣賞周邊事物所散發出來的美,對培養大學生藝術追求領悟力、人文素養水平提升都有著重要意義。

篇(4)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薄拜薄?,即茶的古字。從我國古人開始飲茶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上至宮廷下至民間都有飲茶的習慣,不同的時期又有不同的飲茶方式,可謂豐富多彩,紛繁復雜。一般認為,唐代是茶文化正式形成時期,此后的各個時期進一步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到了清代,中國茶文化發展更加深入,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例如清末民間,城市茶館興起,并發展成為適合社會各階層所需的活動場所,它把茶與曲藝、詩會、戲劇和燈謎等民間文化活動融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茶館文化”。更為重要的是,飲茶的儀式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與儒、禪、道哲學思想緊密結合,在精神領域有了較完美的體現,形成了具有形而上內涵的“茶道”。正因為“茶道”體現了儒、禪、道哲學思想的交融,稱其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精華,亦不為過。

在廣府文化中,歷來就有“喝早茶”的文化習俗。在日益注重提升生活品質的今天,邀三五好友,尋一幽靜處,煮茗而談,已成為普通人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可以說,喝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鼓勵各地各學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A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開設專題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鄙锨甑姆e淀讓我們擁有了一個巨大的茶文化寶庫,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將我國茶文化傳承下去。在中學課堂開設茶道校本課程,不僅可以讓青少年了解茶文化、茶道基本知識,豐富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對于培養學生篤定、精細、雅致的精神品質與文化素養亦大有裨益。

本課程為通識教育,課程目標在于鍛煉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與同學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準備活動資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收集、分析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生活品味與審美能力養成耐心細致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健康地成長。本課程共分為六個部分,涉及茶葉種類、茶具、茶藝、茶道、茶詩、茶文化歷史演變等,重點則在于茶道、茶詩、茶文化歷史幾個部分?,F將課程安排列表如下(表一):

二、課例展示

自第一節課開始,筆者就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與飲茶相關的典故,由班委組織學生輪流講述,以此作為進入“茶道”課程的切入點。筆者的目的是從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白,茶道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或一套飲茶禮儀,其背后有著深厚的精神文化象征。

從學生的講述來看,他們大多能從茶的特點,飲茶的習俗、禮儀出發,切入茶文化的內核,了解飲茶背后的精神文化象征。例如,陸羽《茶經》有“茶性儉”“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之說,這表明在唐朝茶就與儒家思想融合,“茶”象征那些品行堅卓、追求“至道”的賢德之士,符合儒家關于君子的想象。又如“達摩禪定”,講的就是達摩祖師坐禪時借助茶葉驅除困意,養助清思,最終修成正果的傳說。實際上,古代佛教徒經常利用茶葉能提神的功效,在久坐冥思時用以驅除睡意、攝心入定、精進修行;而茶也由此被賦予深邃的精神內涵,發展出了“茶禪一味”的理念。

當前,人們對于茶道存在不少誤解,例如,認為“茶道”來源于日本。應該說,這是當前普遍存在的誤解。“茶道”的確在日本得到過長足的發展,也是通過日本而具有了世界聲譽,不過,日本茶道的來源卻在中國。對此,日本著名美術家、文化學者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就曾詳細論及。飲茶習俗在西漢就已經盛行,西漢王褒所著《僮約》曾敘述當時茶文化的發展狀況。到了唐代,飲茶成了上流社會普遍熱衷的社交禮儀,而陸羽更是在飲茶的儀式中發現了“貫穿世界萬物的和諧秩序”,在其著名的茶之“圣書”――《茶經》中創立了茶道。兩宋時期則是中國茶道發展的高峰,其時的茶道與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水融,真正成為一種主人和賓客協力創造宇宙間至福的瞬間的神圣儀式,一種天人合一、自我實現的方式,一種生活的藝術。南宋曾V《高齋漫錄》有這樣的記載:“司馬溫公與蘇子瞻論茶墨俱香,云:‘茶與墨者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新,墨欲陳。’蘇曰:‘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堅,是其操同也。譬如賢人君子,黔皙美惡之不同,其德操一也。’公笑以為然?!边@是著名的司馬光與蘇軾間“茗戰”的故事,名儒大家風范躍然紙上?!败鴳稹保址Q“斗茶”,是古代評茶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也是文人墨客間流行的雅集活動。

南宋時期,日本僧人明庵榮西到中國學習禪宗,公元1191年回日本時把禪宗和中國茶一起引入了日本。而中國茶道的發展卻因蒙古人入侵而中斷。后來,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反對,茶道更逐漸走向衰落。當時的茶道是一套貴族化的精致儀式,作為高雅、純潔的象征,其耗費往往奢靡,這讓底層出身的朱元璋非常反感,下詔要求全國上下都學農民的泡茶方法。從此,中國茶道開始走向低谷,但流傳至日本的余脈卻得到發揚光大,使“茶的理想達到最高境界”。這一段歷史,如今的學生恐怕少有人知,因而筆者在這一部分重點詳解。這也是本課程開設的目的之一:豐富學生關于傳統文化的認知,促進傳統文化繼承與發揚。

當然,即使在明清時期作為一種精細儀式、尋求抵達超越世界、臻于天人合一境界的茶道不再流行,并不意味著茶道自此在中國消失,蕩然無存了。這里筆者要提到對于茶道的另一層誤解,即以為茶道只是一種貴族化的雅集儀式,遠離了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實際上,茶道既是士大夫閑雅生活之極致,同樣體現于普通百姓的日用之間,不能過于強調茶道的超越維度,忽視了其背后的人倫禮儀及其在尋常日用之間的應用,忽略了其生活味??蛠砭床?,是中華民族延續至今的傳統禮儀。古人強調以茶修身,以茶雅志,以茶表敬意、樹禮仁,以茶協調人際關系。修身、雅志、表敬意、樹禮仁、協調人際關系,都是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中的體現。所以,有人指出,中國茶道的精神是儉、清、和、敬、靜,即廉儉樸實,心地純潔,和睦相處,和誠處世,敬愛為人。這一提法不無道理,可以說,兩千年來儒家思想始終貫串于茶文化之中。

不管是把茶道視為一種雅致的存在方式、生活的藝術,或是體現于尋常日用之中的樸質的人倫禮儀,都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對此,我們不應厚此薄彼,而應在課程逐一詳細講授。

與茶道緊密相關的,還有“茶詩”。央視綜藝節目《中華詩詞大會》讓古典詩詞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成為普通大眾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談資。茶與詩,自古以來就存在緊密的關聯,有鑒于此,筆者在茶道課程中以當下的“詩詞熱”為契機,為學生介紹、講解歷代著名的“茶詩”,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基礎。

兩晉南北朝時期,飲茶開始進入文學領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晉杜育所作的以茶為主題的《F賦》。中唐詩人盧仝曾邀請韓愈、賈島等人在桃花泉煮飲,并創作了著名的《七碗茶歌》。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 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盧仝《七碗茶歌》節選)

盧仝此詩神思敏捷,洋洋灑灑,把飲茶的審美體驗寫得淋漓盡致,借飲茶而抵達一片廣闊的、超凡脫俗的精神世界,難怪被后人稱為“茶仙”,與“茶圣”陸羽相提并論。此外,據文化史家揚之水先生《兩宋茶詩與茶事》一文,兩宋關于烹茶、斗茶、點茶等,都有不少詩詞作品,如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蘇軾《行香子?茶詞》、劉過《臨江仙?茶詞》、呂本中《西江月?熟水詞》等皆為其中代表。此類作品描寫古時飲茶風俗,從日常生活而來,表達士人的高尚情趣,“有情,有境,有性靈”,“每每顯示著飲者的氣度和風神”,是我們古典詩詞教育的極佳材料,也是茶道課程應有的重要部分。

篇(5)

國際無我茶會創始人。臺北陸羽茶藝中心創辦總經理(1980~2008),陸羽茶學研究所所長(1985~2008)。

現任福建漳浦天福茶學院教授與茶文化系系主任。從1980年起主編《茶藝》月刊并執筆社論至2008年。

為什么要談這個似乎沒有什么意義的問題,好像只是在字面上咬文嚼字?但是我們要藉此深入探討對茶湯的欣賞境界,因為茶湯是茶道的核心,必須把它的茶文化地位顯現出來。

賞茶、評茶、品茶的語義界定可以很模糊,可以互相串通。但為了說明喝茶的不同境界,我們只好暫時將它們各自定義在一個范圍內。“賞茶”是泛泛地享用,不求甚解;“評茶”是分析得很仔細,追根究底;“品茶”是在評茶的能力之下,清楚地與茶為友。

欣賞一幅畫也好,享用一杯茶也好,能夠在對該幅畫及繪畫藝術。能夠在對該杯茶及制茶、識茶方面有所了解后再為之,是最佳的賞畫與喝茶狀況。但如何才能在很清楚的情況之下享用一杯茶呢?首先要知道這樣的湯色與香型是如何個發酵程度造成的,這樣的茶性是怎樣的原料成熟度、怎樣的揉捻程度、怎樣的生長環境、怎樣的施肥情形、怎樣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的,這樣的涼暖感是在怎樣的焙火與陳放之下產生的?接下來還要知道這泡茶是如何泡得,它用了什么質地的沖泡器,用了怎樣的水質與水溫,濃度是偏濃還是偏淡?第三部分還要理解這泡茶在同一茶群中、在全部茶的國度里,居于怎樣的品質地位。這些基本知識在平時就必須不斷累積,喝茶的時候才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茶湯的各種來龍去脈。如果是買賣的需要,還可以判斷出市場的價位。

上述這么清楚地了解一杯茶然后飲用它,是屬于相當理性的一種喝茶方式,如果單就這方面而言,是屬于“評茶”的境界。一位科研人員、一位品管人員、一位負責茶葉拼配的人員、一位負責訂價的市場經理人員,是需要這樣的喝茶心態。但是一般喝茶的人,如果時時抱著這樣的心情。不就成了時時要當茶的醫師、時時要當茶的法官了?對茶有如此深刻的認知,如果放淡批判的心。懷著一顆與茶為友的心情,那就會變得每杯茶都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同胞。不論質量如何,都可以欣賞它們。這樣的喝茶方式我們稱之為“品茶”(或品茗)。

篇(6)

茶學專業:淡淡青茗,悠悠我心 樓碧冰

很小的時候,小到上街時母親還牽著我的手。那個晚上,我聽見父親對母親說,今天節日,有一件禮物送你。我悄悄地看去,是一聽茶葉。我不關心那茶葉,卻急切地盼著那茶快快被母親喝完,好將那漂亮的茶盒送我??傻任议L大到了早已不稀罕那盒子的年齡,空了的茶盒卻依舊藏在母親身邊,伴她度過了許多艱難的歲月。我感慨千萬,一直想找個機緣真正品那茶的味道。

高考結束后填志愿時,我填報了云南農業大學的茶學專業。填完志愿回到家里,我沒有許多同學那種等待中的焦慮和不安。我的心情有種莫名的溫馨和恬淡。我的家在江南,四邊茶樹成林,朦朧的霧靄和微燃的朝霞中,那些新鮮的葉片被大顆大顆的露珠沖洗一新,你能想象那種景色有多美!

九月,我走進了位于昆明市黑龍潭的云南農業大學,開始了我人生真正意義上的“品茶”時光。茶學作為農學類專業的一個小分支,好像沒什么學問。但是隨著對茶學的逐步了解,我才發現很多知識都需要我去學習和探索。

一般高校開設與茶有關的專業主要是茶學和茶藝學兩個,二者的區別在于一個在種一個在品:前者培養的是“種茶小伙”和“采茶姑娘”,授予的大多是農學學士學位:后者培養的是能傳播中國茶文化的茶藝師,授予的是文學學士學位,而我的茶學專業則是農學學位專業。

我們的課程幾乎涵益了茶葉從種植到銷售的所有環節。比如茶葉的育種、栽培、加工評審、營銷與管理,還有茶藝,茶文化等。在學習農業生物科學、食品科學的同時,我主要學習茶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學習茶樹栽培育種和茶葉生產、營銷等方面的基本理論。我每天的時光歡樂而充實。

有一次,我隨幾位老師和同學去湖北黃石采風,和他們去了一次西塞山。一位博學的老師站在江邊徐徐吟唱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币馀d闌珊的他告訴我們,公元722年,大書法家顏真卿任湖洲刺史時,常邀陸羽、張志和等友人品茗吟詩。這首詩據說就是在他們品茗吟詩的時候寫的。多么和平美麗的景象,仿佛彌散著清茶溫潤的水氣和令人心醉的友情。

窮困潦倒的杜甫在鄉間草堂“檢書燒燭短,煎茗引杯長”,表達的是生活本來之樂:蘇軾的“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人夜瓶”,寫于流放海南,遠離中原之時,卻豪氣不減。這都是心智何等健全之人!他們愛茶煎茶飲茶,不過是借茶明心凈性,滋潤精神。我常常想:我們之所以還能在茶的淡淡清香中感動不已,是因為它連接著土地的血脈,代表著清白高尚的生存狀態,彰顯著高貴無言的大地意愿,而我如此鐘情茶文藝學,如詩歌、楹聯、茶歌舞、茶迷、繪畫、甚至塑像剪紙,大約也是這個原因罷。

院校推薦

茶學作為國家控制布點專業,開設該專業的高等院校多在產茶大省,其茶區生態環境優美,自然風光怡人。目前開設茶學專業的本科高校有浙江大學、安徽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西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信陽師范學院、云南農業大學、長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

不同高校的茶學學科設置不同。在浙江大學,茶學屬于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它是全國高等院校茶學學科唯一的國家級重點學科:在西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屬食品系;在湖南農業大學、西南大學,茶學專業作為園林類專業的一個方向劃分出來;在安徽農業大學,它是茶與食品科學學院下設的專業,含茶學和機械制茶兩個方向:華南農業大學的茶葉專業,屬農學系。

煙草學:吸煙有害,煙草無價 朱丹

煙草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吸煙是億萬煙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國家和地方財稅的重要經濟來源。根據2012年的數據,煙草行業是為國家實現稅收最多的行業之一,因此,“煙草”因為成熟的顏色和它巨大的經濟價值被人們稱為“金色”產業。

盡管每個人都知道煙草行業,但卻未必了解“煙草專業”。我高中時代的同學一聽到我就讀“煙草專業”就大惑不解,問我煙草專業是學來干什么呢?還有人甚至問我“你們學吸煙么”“你們天天都在吸煙么”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事實上,我們煙草學專業的學生每天都在學習和“煙草”有關的知識,但不一定會吸煙,相反的,我們的同學和老師和吸煙比例比普通人低。

既然煙草危害大,那為什么不完全廢止煙草呢?其實不是那么簡單。我們煙草學的一個研究方向就是降低煙草的危害,在人類社會還不能完全消除吸煙習慣的情況下,用科技來降低煙草的壞處,是很有意義的。

在學習中我知道,煙草不僅僅有害,作用也非常廣大。煙葉富含蛋白質,煙葉提取的蛋白可制作多種食品,有廣泛用途,煙葉殘余物仍可用作卷煙的原料。從煙葉中提取的煙堿制成醫藥可防治人們的病患。瑞典科學家將人體基因注入煙草植株,從收獲的煙葉中提出血液蛋白質活化劑,可醫治心臟病等。由此看出,煙草有益于健康的潛在作用也十分出色。此外,煙草還可制成農藥用于防治農作物害蟲,特別的,從煙葉中還能提取香精油,用作食品香料,其前景同樣可觀。

作為一所農業大學里的專業學科,煙草學的老師們除了要求我們掌握基礎的農業生物科學知識之外,還要講授煙草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對農業生產科學和工業生產科學的影響。老師們都是煙草行業的專家,聽他們的課是一種享受:他們從來不會照本宣科,從來不機械照搬理論。我總是能聽到他們將那些復雜高深的理論同形象可感的教學實例聯系起來,用自己妙趣橫生的語言將那些高深的理論闡釋得通曉易懂,讓我們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

煙草種植作為一門生產應用型學科,除了課堂中的學習,我們還要參加多次田間實習。老師會為我們選好課題,我們帶著課題到達農村的煙草站,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我們參觀煙葉合作社、烤房、煙水煙路的建設現場,了解煙草怎么耕地、播種、田間管理、何時收獲等等。我們的實習期很長,通常都是好幾個月,在幾個月的實習中,我們要完成煙葉田間生長發育過程的觀察與管理,從而對煙葉的生長發育規律以及煙葉的采收與烘烤工藝與流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鞏固了所學的書本理論知識。

我們煙草學專業的學子的就業有自己的特點。因為大學四年僅針對于煙草這一作物進行研究,學習范圍窄,相應的就業領域也偏窄。除各省、市、縣的煙草商業系統和煙草工業系統錄用煙草學專業的人才外,其他就業領域要求的專業能掛上鉤的,只有農學專業。從我這屆的畢業生來看,差不多40%應聘在煙草系統內,剩下40%攻讀研究生:煙草學研究生的就業去向比較一致,基本上都可以進入煙草系統。

院校推薦

煙草學專業是農學專業的一類,農學專業分類龐雜,但是研究某特定作物的農學專業,除了茶學專業,就是煙草學專業了。在我國,具有煙草學專業的高等院校屈指可數,其中,培養本科和碩士生的院校,按照創立專業的時間順序,分別為河南農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和湖南農業大學;只培養碩士生的科研機構為鄭州煙草研究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這5所院校,每年培養的煙草本科生僅300-400人,培養的研究生不足200人。煙草學屬于農學的分支之一,不像農學的其他專業研究的作物種類多,涉及的領域范圍大,而是僅針對煙草這一種作物進行相關研究,相比之下專一性強。

草學專業:小草大事業 趙凱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是人人都會背的詩句。但草學專業本身作為一門科學起步比較晚,真正第一本關于草的比較完整的著作發表在上世紀20到30年代:進入改革開放以后,科學家錢學森提出“以立草為業”,因此從上世紀80年代以后,草業進入迅速發展階段,全國陸陸續續也有30余所大學開設了草學相關專業。

草學屬于大農學中的一門應用性學科,在教育部本科生教育體系中屬于一級學科。這門學科在我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開設這門學科較早的大學是農業、林業、畜牧類的大學,還有綜合類大學的植物、動物等相關學科也接觸草業的知識。

隨著科技進步與生存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趨突出,人們開始注重綠地建設和環境保護,因而草業知識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寬泛。以草業為核心的產業也遠遠不是畜牧和飼料了,于是,這門大農學中的應用性學科隨著社會的需求,不斷地細化派生出新的專業。例如:草坪與花卉學、草地生態與環境學、草地資源與保護學、草產品加工學、草業經營與管理學等。目前,草業經濟結構已形成三元化格局,草地畜牧、環境保護、草坪綠化??傊輼I學科的發展和應用非常快的。

草業科學的本科生課程除公共基礎課外,專業課也必不可少。除了植物學的基本課程,草地管理學、牧草栽培學、牧草與草坪草育種學、草地資源調查與規劃、牧草與草坪草種子學等學科也需廣泛涉獵。當然,草學專業和其他任何農業專業一樣,野外實習也是必不可少的。

草和其他作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具有雙重功能。草一方面可以作為家畜的粗飼料,同時它還具有生態作用。草的功能,比如城市的園林綠化、草坪建設,我們的生態屏障的建設,現在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也主要是以牧草覆蓋地面。減少沙塵為主,當然它更主要的功能是作為畜牧業的物質基礎,這就是“小草大事業”。

草學專業大有可為。中國草資源豐富,但問題也多,超采過牧,非法開墾等等,我們國家90%的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鹽漬化,自然災害日益增多,北方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基本上每年都會來搗亂一次的沙塵暴。沙塵暴的沙產生的原因就是因為地面上沒有覆蓋植被。而草和樹的區別是,草的覆蓋是完全而不留空隙的,草的根系密集地分布在草原的淺表層,所以它能夠鞏固住沙子,不讓它變成沙塵揚到空中。當草地植被覆蓋到30%以上的時候。一定意義上沙塵就不有了,到60%基本上就不起揚塵了。

草業科學人才還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本學科的本科畢業生,有一部分讀研、讀博繼續深造:有一部進入科研單位從事研究工作:有一部分被一些外資公司、草業集團、農產品企業、高薪聘請:許多畢業生到草原站、牧場、草業與農業技術推廣單位從事草地與牧草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工作;也有很大一部分到城市城建部門、園林部門及草坪公司從事草坪綠地的規劃、建植、養護等工作。從整體上看,草業科學人才就業情況非常良好。

篇(7)

一、教學改革的緣起和迫切要求

本著科學發展觀的指導,高校教學改革工作持續進行,文化產業管理作為一門新興的專業和學科,無論是從自身的專業特點、課程特點,還是面對對象的年輕化特點來看,其對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要求更加嚴格。

(一)專業特點

文化產業的發展催生了文化產業學科的發展,同時也對文化產業課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國傳媒大學范周教授認為,雖然全國大大小小有文化產業專業的學校超過700所,但是我們目前的人才培養也很落后,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要求我們必須進行一場學科建設的革命,不能用傳統學科的思維來面對文化產業。信陽師范學院關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正是結合當前實際情況而不斷完善的。以信陽師范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目標來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能夠在文化產業管理機構、文化事業單位、文化產業經營企業以及文化市場,從事文化管理、文化創意、文化產品營銷、文化經紀、文化活動策劃等工作的應用復合型人才。此外,在培養規格里,提到該專業為應用較強的專業,要求學生掌握文化產業管理、文化市場營銷、會展策劃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國家文化產業政策法規,了解國際國內文化市場的歷史與現狀及文化產業發展規律,有較強的文化市場公關、調研、開拓、決策能力,科學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具備一定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素養,有較強的創新能力。無論是培養目標還是培養規格,作為新興的專業,文化產業管理不僅強調學生要掌握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而且還要在了解行業前沿的前提下,具有調查研究、開拓、決策、整合、創新和寫作等較強的應用能力。

(二)課程特點

我校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結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必修課占總學分的68%,選修課占總學分的32%。其中,選修課又分為專業拓展平臺課和素質拓展平臺課。《河南文化產業研究》這門課,屬于素質拓展平臺課,于第二學年秋季開設。共18周36個課時,課外學時兩周。本門課程是對河南文化產業的全面研究,主要從文化資源、行業分類、地區分布等方面,綜合講述河南文化產業的發生和發展,旨在讓學生了解河南文化產業,具體包括文化政策法規、歷史和現代文化資源、文化產品與服務、文化市場供求與交易,熟悉行業整體概況和代表;分析比較(不)同行業和地區的產業發展現狀,評估預測其發展走勢;結合調查實踐、組織考察、調查,引導創意,具體形成自己的創意或決策。對學生在收集整合資料、調查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較高。不同于通識教育和學科基礎及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在通過三個學期的通識、專業和學科基礎平臺課程的學習和訓練之后,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團隊協同學習和研究的素質與能力,該模式的創新開展,更加有利于學生專業素質的拓展提高。

(三)學生的特點

文化產業管理近三年的新生基本都是“90后”一族,“90后”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主體,了解他們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和保證。從大二到大三的學生,是大學生活全面發展和深化的時期,這一階段他們思想活躍,興趣愛好廣泛,獨立能力和自我意識能力增強。和之前的學生相比,他們一方面對新生事物具有更大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喜歡尋求刺激、追求新鮮感,另一方面,他們也更容易產生對落后事物的厭倦和傳統的質疑。他們又是在網絡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普遍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思維活躍、創造性強。經常求新、求變,不能安于現狀。并且善于從網絡上接受新信息、學習新東西。此外,90后大學生又是伴隨著我國教學改革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大學生,她們不喜歡傳統的一對多的教學形式和滿堂灌的課堂教學,但是,對于完全獨立自主的學習又有普遍的惰性。針對以上情況,結合專業、課程和學生三方面的特點,依據國家相關精神和教育政策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是本門課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在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中,高等教學改革始終是主要內容之一。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依據專業培養方案的要求,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是本次教學改革的主要指導思想。

(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對于高校教學來說,教學方法應該隨著時代和現實條件的發展而不斷創新和提高?!逗幽衔幕a業研究》課程屬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這一新興事物,它以河南文化產業十幾年來的發生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文化產業本身涉及到傳媒、出版、影視、廣告、網絡、動漫、旅游、會展等眾多領域,學科交叉性非常強,對河南文化產業的研究其實就是對整個文化產業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對學生收集、整合資料、提煉主題、創新觀點、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較高。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的開展能夠從以上幾個方面充分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

(二)確保以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

早在20世紀80年代,國內便有一些學者提出教育“以人為本”的先進理念。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體會學習的樂趣,而老師則發揮啟智導學的作用。從世界教學改革成果來看,無論是國外的發展教學法、發現教學法、范例教學法、自治教學法、快樂教學法、參與交學法,還是國內的研究型教學、滲透教學法、三主原則、異步教學論、自學輔導法等都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習主人翁的主動作用。從這點來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改革與世界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是一致的。

(三)具體改革形式以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為依據

本次教改活動各個環節的具體細節以本院制定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為指導。方案強調該專業應用性較強,要求畢業生應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如掌握文化學、管理科學、經濟學、社會科學等現代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熟悉相關法律和政策;有初步的科研和質量評價能力;有從事調研、寫作、文化管理、文化創意、文化產品經營和文化上傳運籌的實際工作能力。從教材的選擇和征訂、教學形式及考試方式的創新,整個教學過程都參照培養方案而來,較為全面地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教學改革的內容

本次教學改革面向我院2011級文化產業管理班全體學生,共計128人。他們正處于大二下學期,學習積極性較高。同時作為90后,他們對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有效的學習方法追求也較高。此次教改工作從教材入手,改變傳統教學中的老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師生任務有不同分工。

(一)教材

文化產業今年新興專業,而河南文化產業開始興起至今也不過近10年之事,所以,2011級之前,河南文化產業研究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征訂教材。教學內容主要依靠教師大量收集相關資料整理而成,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在課堂展示和講授。這種情況下,每周兩節課的時間安排對教學任務的完成來說明顯過于緊湊,所以,不可避免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滿堂灌的情況。鑒于對這種情況的改善,我為2011級學生征訂《河南文化解讀》作為參考教材,督促他們以此教材所介紹的內容為基礎,展開對河南文化資源及其相關產業的學習。為課堂互動和討論爭取時間。

(二)師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門課程以往的教學,由于受課堂內容的制約,沒有逃出全程、單純“一對多”的課堂形式。這種形式之下很難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不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全部18周的課程中,教師用時不超過10周,學生用時不少于8周。在時間上充分保證改革的需要。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于引導地位,其引導作用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主要任務首先是負責鋪面,鋪河南文化產業之面,包括河南的文化資源、文化產業政策、行業發展情況等。其次是介紹學習和研究文化產業的方法,然后是明確學生需要完成的內容,并負責制定匯報環節的評分標準,并監督評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較好的發揮,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學生自我分組,可以根據興趣愛好、研究專長等自由組建研究團隊。避免了老師按照宿舍或者學號順序硬性分組帶來的弊端,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興趣、施展自己的專長。其次,各研究團隊研究內容的選擇不受老師的影響,只要是在河南文化產業的范圍內,無論是資源、政策、融資、行業、區域對比、正反面案例等,什么都可以選。再次,在研究報告形成之后,每組派出一到兩個學生在課堂上向全體師生研究成果,可以采用多媒體互動的形式進行,并接受臺下師生的提問,形成有效互動。最后,每個團隊派出一名組員,組成研究成果展示效果評議小組,依據老師制定的評分標準,對每個團隊的展示效果進行打分,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相加取平均分為本環節最終成績。

(三)師生在課程中的主要任務

教師方面,如上文所言,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主要任務為鋪面、介紹研究方法和相關理論,組織研究成果的課堂匯報,制定評分標準,監督評分工作等。在不超過10周的時間內,全方面多角度的向學生展示河南文化產業的發生和發展,介紹與學科、行業相關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前沿信息,引導學生對其中的點進行深入的團隊研究。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匯報研究成果,并制定評分標準,監督評分過程。學生方面,其主要任務包括分組、選擇研究內容、用研究報告和課堂展示兩種形式研究成果、成立評議小組對匯報效果打分評價。以上諸多任務都要求學生團隊自主完成,充分發揮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此外,在學期結束階段,老師負責組織卷面考試,學生以個體為單位各自獨立完成試題。以上具體措施,把傳統的“一對多”的課堂教學模式,無形中演化成了“多對多”,其實質則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我學習和提高。

四、改革效果

本次教學改革,以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等先進理念為指導思想,一切過程以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為出發點,得到了全體學生的認可。無論是在學生積極性提高方面,還是最終的學習成績以及師生關系方面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選題的主動性和對課堂匯報的積極性都出乎預期。學生對研究內容的選擇充分體現了年輕一代的開放視角,他們不僅對古都、民俗、鈞瓷等傳統文化資源相關產業內容感興趣,而且對演藝行業中的魔術、茶文化產業中的茶藝、及飲食文化中的老字號等也較為關注。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有的學生以清明上河園主題公園和文化產業科技園區為研究內容,能夠抓住旅游及科技與文化產業的結合,思考文化產業升級轉型等較為前沿的學科問題。在課堂匯報階段,同學們更是盡情施展團隊創意,研究茶文化產業的同學會身穿旗袍,把茶藝表演帶進課堂;研究趙莊魔術的組會現場給同學們表演一場魔術;還有的組自己制作一小段視頻輔助課堂內容。聽他們的課真的讓臺下的我們體會到“課堂有限,創意無限”。

(二)學生期末總成績普遍較好

《河南文化產業研究》為考試課,滿分100分。課堂匯報環節占20分,研究報告10分,期末考試試卷70分。三種形式的賦分,不惟試卷論,也不惟表達論,較好地考察出學生的能力和特長。課堂匯報成績總分20分,由學生評議小組自主打分,從結果來看,最低11分,最高18分,分數區別較大。較好的考察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研究和表達能力。研究報告部分,學生成績區別不大,一般7-9分不等,反映出學生在資料搜集、論文整合、文字表達等方面差距不大。試卷部分,本次考試圍繞《河南文化產業研究》教學大綱和專業實際出題,突出重點,檢驗了學生識記并運用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設計科學規范,題型多樣,能較好體現對學生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及創新能力的考察。從卷面成績來看,60-69分14人,70-78分29人,79分以上85人占總人數的66%,90分以上26人,經學校試卷分析系統分析,符合各項指標范圍。三項成績匯合總分結果是90分以上有5人,80-89分有73人,70-79分40人,60-69分有10人。對比各項變化數據可以得出,此種教學和考試分值改革方式不僅能考察出學生傳統的識記和書面表達能力,還能更好的考察出他們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成績也比以往的單純卷面成績定乾坤的局面更有說服力,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

(三)師生關系進入新境界

幾年來的教學經驗讓我體會到,在一定程度上,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程度影響著師生關系的良性發展。由于之前的課程中沒有征訂教材,課堂上教師一般都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盡可能多的傳達給學生河南文化產業的信息。課堂上,學生主要在消化老師所講,對課堂內容的參與程度較小。由于沒有教材,不能事先預習,師生之間的互動環節也不甚理想。有限的課下交流也不能彌補課堂上現場互動和參與的不足。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一切自主,全程參與,不僅時刻走在課堂的前面,在匯報環節還能引領課堂。課下交流時間增多,交流的深度和多樣性大大超出之前,師生關系在交流的火花中更加良性。特別是學生在搜集資料和課堂匯報的環節,因為角色的暫時互換,更能體會到老師在平時克服的困難和付出的努力。

五、教改啟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亲近乱子伦免费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人人爽爽人人爽人人片av| 少妇人妻真实偷人精品视频 | 又色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国色天香 |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服务器|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18禁成人网站www | 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日产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色就色综合| 好大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视频|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69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国产精品办公室沙发| 青草草在线视频永久免费 | 日本a级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精品无人区无码乱码毛片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交换|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