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3 14:46:3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海綿城市的內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引言
城市作為一個巨系統,與生態環境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由于城市化過多關注經濟功能、忽視城市的生態功能,造成下墊面硬化,濕地、湖泊被部分填埋,綠地減少。此外,現有的管網設計多偏重末端集中控制,造成城市地表徑流增大,既浪費了雨水資源又使城市埋下了內澇多發的隱患。實踐表明,采取單一的工程措施很難全面解決城市旱澇、水體污染、綠地減少等問題,城市建設與管理亟需樹立系統整合的理念,以此緩解城市化進程中帶來的生態環境壓力。在此背景下,海綿城市作為一種全新的建設理念,開始在我國推廣。那么,如何建設海綿城市、避免一哄而上導致決策失誤,首先要認知海綿城市的內涵及其建設的核心主旨。
二、海綿城市內涵及核心主旨
海綿城市的內涵可概括為通過保護河流、湖泊、濕地等“海綿體”,修復已被破壞的城市水生態系統,通過采取“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的排水方式,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保障城市水安全,解決水污染及生態退化等問題。海綿城市的本質在于解決城鎮化與資源環境的協調問題,構建可持續、健康的水循環系統,最終目的是使城市具備能夠“彈性”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正如有關專家所言:諸多水問題的本質是水生態系統整體功能失調,從生態系統服務的角度出發,跨尺度構建水生態基礎設施,并結合多類具體技術建設水生態基礎設施,是“海綿城市”建設的核心。因此,從海綿城市的內涵及建設的核心主旨出發不難發現,海綿城市項目具有不同于一般項目的自身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推進相比普通項目的推進,面臨的問題更為復雜和隱性。
三、海綿城市PPP項目特點
第一,多層次特征。從城市雨洪管理綠色海綿技術到城鎮海綿系統,再到綜合水安全系統與水生態基礎設施,每一項海綿城市的建設項目都要為實現微觀實效-中觀實效-宏觀實效服務。第二,集成性特征。海綿城市PPP項目是海綿城市系統的各微觀組成要素,面對的是動態的生態系統,與軌道交通、管線建設等不同,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固定性特征,其內部運行機制更為復雜,集成性和隱性程度也更高。第三,動態性特征。海綿城市PPP項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運行上的靈活性,為不斷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及項目間的協調配合留有一定的動態發展余量。第四,公用性特征。海綿城市承載的雨水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改善生態環境等職能使海綿城市PPP項目大多帶有公用事業性質。第五,成本相對性特征。短期上,由于很多城市在生態規劃、設計、建設等方面欠賬過多,因此建設海綿城市的投入比較高;長期上,從理論上講,綜合經濟收益高于運營成本,如果能在最初的規劃階段將這一理念融入建設過程中,其成本可大大降低,甚至比傳統的以灰色基礎為主體的城市建設設施更加節省成本,相對舊城區的改造成本也會更低。第六,不確定性特征。海綿城市項目生命周期較長,參與各方多且相互關系復雜,在立項、融資、建設、運營等環節會有很多不可測、不可控的因素出現。由于當事各方很難約定各種情形下的責權利,因此會呈現出資產專用性強、信息不對稱等特征,導致不完全契約狀態下風險和效率的不確定性且呈現動態化發展。
四、海綿城市建設面臨的潛在問題
由于我國在海綿城市的理論與實踐、技術與管理等方面處于起步階段,加之海綿城市項目自身的特點,所以必須充分認識到海綿城市建設將面臨項目選擇、規劃、設計、融資、運營、監管等方面的潛在問題。這些潛在的問題將會隨著海綿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浮出水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海綿城市的建設速度和實際成效。為了有效應對、妥善解決這些可能出現的潛在問題,應充分分析并探求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項目選擇
海綿城市PPP項目前期評價機制的不完善。2014年12月,國家發改委在《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物有所值”審查結果將作為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世界上很多國家運用資金價值(Value for Money,VFM)評價方法,對PPP項目進行評價,而我國PPP項目前期評價中VFM的評估體系尚不完善,對PPP項目本身所帶來的社會福利和外部性考慮不足,缺乏大量影子r格與行業數據等基礎數據。由于缺乏大量準確的基礎數據積累支撐,定量VFM不僅成本高而且缺乏準確性。
(二)規劃層面
第一,規劃過程中控制參數的選擇問題。雖然美國低影響開發、英國可持續排水系統管理、澳大利亞水敏感城市等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經驗,但是海綿城市建設具有因地制宜的特點。從我國提出建設海綿城市到具體實踐,目前還沒有成功的本土化案例可供研究。因此在規劃的過程中,調控參數標準的選擇成為瓶頸,亟需政府部門、研究機構進行全面論證。
第二,兩類系統的有機銜接問題。從系統銜接角度講,多年來,我國的城市建設已經建成了大量灰色基礎設施,如何在實際管理和操作層面實現海綿城市建設與現有灰色基礎設施的銜接,如何將綠色建筑(海綿建筑)有機納入海綿城市的發展戰略中亟需進行深入論證。
(三)設計層面
低影響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其在我國的具體實施需要大量詳細的海量數據支持。但是,我國很多部門和企業尚不具備低影響開發的設計能力。
(四)融資層面
社會資本對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普遍持謹慎態度。2014年7月,財政部第43號文件,提供了新一屆政府對城市融資和地方債務治理的框架,其中明確提出將逐步剝離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的政府融資職能,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雖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創新型項目投融資模式,但是社會資本對此卻普遍持謹慎態度,其中的原因之一即海綿城市PPP項目的融資環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具體表現在海綿城市建設項目融資主體的地位和權責不清晰,無法律層面界定。特別是隨著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的政府融資職能逐步剝離,需要與PPP模式下的特殊項目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實現市場機制下的分工合作,要求必須針對海綿城市各類項目的特點以及不同企業的自身條件和優勢,探索不同階段、面對不同主體下的運行模式,否則將很難形成持續的市場化推進力。
五、海綿城市項目在我國實行存量資產證券化的實踐操作層面缺乏可行性論證和實證研究
(一)建設運營模式
1.政府購買服務型,項目公司進行設計、建設、資金籌措和運營。這一類型的項目有可能出現項目資產所有權所屬對運營服務價格管理的有效性問題,如果處理不當會加大財政支出以及公私部門之間風險分配的糾紛,有悖于海綿城市PPP模式實現政府建設與管理成本的最小化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而關于所有權的配置問題,即使是PPP模式做得比較成熟的發達國家對所有權配置的部分影響因素進行了理論研究,但是在實證研究方面還很欠缺。
2.消費者付費型。政府部門僅參與項目計劃和許可,項目公司獨立進行設計,資金籌措和運營通過收費收回投資和實現利潤。需要注意的是,海綿城市涉及的生態水基礎設施服務如何與消費者的間接付費合理聯系是難點之一。宏觀上講,這是一個在分稅制基礎上跨區域的水生態系統治理問題,決定了社會資本進入海綿城市建設的方式、數量和質量。而方式、數量和質量將會直接影響海綿城市的進度和成效。
(二)監管層面
海綿城市建設涉及的水生態質量信息問題需要智慧城市系統大數據支撐和物聯網技術下的智能監測與信息傳導,以提高政府內部監督和社會外部監督的質量和效率。從我國目前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進程看,很多城市還不具備提供大數據支撐和物聯網技術的能力,由此必將為海綿城市項目的整體啟動和運行帶來影響。此外,從項目后評價層面的角度講,PPP項目績效指標多以問卷調查、模型計算歸納得出,很難動態糾正項目過程中的錯漏,并且PPP的績效指標體系也不盡完善。
六、對策
解決海綿城市建設面臨的諸多潛在問題是多方參與的一個系統方案,涉及法律體系、公共政策、技術體系、管理機制、公眾參與等多個層面,最終這些層面的問題都將歸結于城市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改革的問題,因此明確分類管理是重要前提。
第一,推進PPP項目VFM評價體系建設,建立適用于我國水生態基礎設施的計算條件和指標參數,為VFM執行制定統一的量化范圍和標準,科學計算以往管理體制下政府為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支出總量和采取PPP模式政府的支出總量。第二,每個城市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氣象水文條件都有其各自的特點,要因地制宜科學論證具體項目立項的可行性,以分區目標、用地分類目標、用地控制指標為基礎,綜合考慮現有的灰色基礎設施的運行能力與擬建的綠色基礎設施的運行能力,在此基礎上統籌考慮海綿城市所涵蓋的灰色基礎設施與綠色基礎設施有機融合的問題。因此要設立協調機構,協調住建、水利、財政、環保、交通、農林、氣象、規劃等部門,建立區域協調管理機制,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第三,加快開展LID技術應用研究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工作,提高海綿城市建設本土化的設計能力。第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分類管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很多城市組建了投資建設公司,對基礎設施企業的資產進行重組上市,但是這些舉措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基礎設施有效管理的問題,對社會資本進入公共項目的作用很有限。海綿城市建設同樣面臨這一問題,其所涉及的水生態基礎設施系統不僅是城市基礎設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海綿城市建設的一部分項目屬于非盈利性質,有些又屬于盈利性質,因此必須區分海綿城市的項目組成并實行分類管理。比如,以非盈利性質項目為主的政府投資建設管理與以盈利性質項目為主的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必須分離管理,即以城司為代表的地方融資平臺和SPV共生的局面,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各主體權責,保障海綿城市PPP模式的政府一方、項目一方和社會資本一方等各主體的利益。同時,要建立和完善產權交易和經營權有償轉讓機制,促使政府投資從經營性水生態基礎設施領域穩妥、有序地部分退出。此外還應完善金融市場,特別是要與發展銀行、保險、信托、證券交易所等金融機構加強合作,開展海綿城市項目在我國實行存量資產證券化的實證研究工作。第五,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制定了征收雨水排放費的法律法規。我國對于海綿城市項目的服務定價研究需要與監管環節相聯系,結合實際數據研究并制定雨水排放標準,并對現有的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加以改進和完善,確保政府對海綿城市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合理。第六,加快推進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轉變的進度,特別是要加快城市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海綿城市建設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庫的信息應達到實時網上公開化,讓公眾能夠分享海綿城市項目的規劃、設計、融資、建設及運營信息,這對于推進社會資本投入、加快混合制經濟發展將會產生明顯的推動作用。第七,加強對海綿城市PPP項目的后評價實證研究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海綿城市PPP項目后評價指標體系,為進一步推廣海綿城市建設積累理論與實踐經驗。
綜上,在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政府、規劃部門、項目公司、業界和社會資本必須針對本地實際,在建設模式、技術體系、城市管理體制等方面積極創新實踐,這是推M海綿城市建設的先決條件。
參考文獻
[1]仇保興.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J].建設科技,2015(1):11-18.
[2]葉曉東.海綿城市實施途徑及規劃應對策略研究――以寧波市為例[J].上海城市規劃,2016(2):51-57.
[3]俞孔堅,李迪華,袁弘等. “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J].城市規劃,2015(6):26-36.
[4]胡振.公私合作項目范式選擇研究――以日本案例為研究對象[J].公共管理學報,2010(3):13-121.
[5]何常清.以控制指標的分區分類落實引導海綿城市建設[J].江蘇城市規劃,2016(2):38-39.
“海綿城市”與“防洪排澇”
《中國經濟周刊》:本刊刊發海綿城市試點的文章后,有人開始質疑海綿城市在防治內澇方面的成效,甚至認為海綿城市試點失敗了。之所以會產生這一想法,是沒有厘清“海綿城市”和“防洪排澇”之間的關系。我們該如何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
住建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入汛以來,南方發生20多次強降雨過程,太湖發生流域性特大洪水,長江中下游干流全線超警,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根據我們的統計,第一批16個城市當中今年出現內澇的有9個,但在試點區域內發生內澇的僅有4個。第二批試點由于今年4月剛剛獲批,還在建設中。應該看到,海綿城市試點工作剛剛開始,試點區域也不是整個城市區域,而且試點城市正在將內澇防治作為重要任務在實施。因此,在試點項目還沒有實施完的前提下,不宜蓋棺論定。
人們對海綿有直觀認識,建設海綿城市就是恢復城市的海綿體功能,使其像海綿一樣吸水、蓄水,從而起到對降雨削峰、錯峰、滯峰的作用,有效緩解內澇的作用。但海綿也有飽和的時候,因此,海綿城市在建設工程設施時是有標準的,在標準內可確保有效。海綿城市的本質是恢復城市生態本底,即使在原有生態本底下,也不可能不出現洪澇現象,所以我們不能將是否發生內澇作為海綿城市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對于極端強降雨帶來的內澇,我們必須冷靜分析,絕不能就此對海綿城市建設橫加指責,甚至是簡單地否定。
《中國經濟周刊》:海綿城市的建設周期是多長時間?
住建部相關部門負責人:海綿城市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方式,全面實現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根據《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目標要求。在試點過程中,新城區堅持目標導向,按照雨水徑流控制的要求,將雨水就地消納利用,解決好城市建設與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的協調關系;老城區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城鎮棚戶區改造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有機更新等,以緩解城市內澇積水、黑臭水體治理、城市熱島為突破口,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目前海綿城市建設正在加快推進,通過試點城市創新建設模式,探索成功經驗,并將這些成熟的做法、模式推廣落地。
準確把握海綿城市建設內涵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大家對海綿城市的了解不是很多,以為單純的管道擴容、鋪滲透地磚或置放蓄水罐就是在建設海綿城市。如何準確把握海綿城市建設的內涵?
住建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建設海綿城市是2013年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來的。在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等,多次強調城市規劃建設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體現“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系統理念,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去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海綿城市建設內涵和定位,確立了我國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基本原則、工作任務和支持政策。為了以點帶面,及時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經驗和機制,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組織開展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2015年3月,河北遷安成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唯一的縣級城市,也是今年夏天沒有發生內澇的海綿城市之一。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恢復自然海綿體,將70%的雨水就地消納和利用,有利于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作為城市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海綿城市建設轉變傳統的粗放建設模式,充分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推行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方面。
《中國經濟周刊》:2015年和2016年,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分兩批確定了30個試點城市。選擇這30個試點城市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
住建部相關部門負責人:選擇試點城市時,既考慮了我國東、中、西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也考慮了南北方的氣候不同,涵蓋了大、中、小不同規模的城市。要求每個試點城市確定不小于15平方公里的試點區域,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和水文狀況不同,試點內容各有側重。在試點過程中,新城區堅持目標導向,按照雨水徑流控制的要求,將雨水就地消納利用,解決好城市建設與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的協調關系;老城區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城鎮棚戶區改造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有機更新等,以緩解城市內澇積水、黑臭水體治理、城市熱島為突破口,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試點穩步推進 成效初顯
《中國經濟周刊》:首批試點的16個海綿城市取得了哪些成效?
住建部相關部門負責人:試點城市在規劃的統籌引領下,針對存在的問題開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老百姓廣泛好評。
有效緩解城市內澇災害。北京市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對環路下凹式立交橋區進行改造,綜合采取滲、滯、蓄、排等措施,提升橋區的排水防澇能力,今年7月20日的大暴雨情況下,城市內經過改造的立交橋區無內澇積水。遂寧市對阜豐巷老舊小區進行“海綿化”改造,小區內澇積水點得到了有效控制。
城市黑臭水體得到整治。常德市市區的穿紫河原來是一條黑臭河道,沿岸居民對此意見極大。海綿城市試點工作開展后,綜合采取調蓄、生態凈化等海綿化措施,消滅了水體黑臭,大大改善了河道生態環境,同時,帶來周邊土地的升值。
實現雨水資源化利用。北京市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將周邊道路及廣場雨水收集凈化后,用于綠地澆灌和道路澆灑,替代原來的自來水。北京市還探索在居民小區內將雨水收集凈化后用于沖廁,既有效利用雨水資源,又使老百姓節約使用自來水的花銷。
大幅改善人居環境。鎮江、濟南等市將老舊小區內海綿改造與燃氣、熱力、水電改造及停車位增建等同時實施,獲得老百姓普遍支持,主動請求政府優先對自己的小區進行改造。
促進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通過試點工作,海綿城市相關新材料、新設備、新施工工藝也實現了產業化發展。南寧市建設了海綿城市產業園,吸引國內海綿城市相關生產企業入園,構建新的經濟增長點。萍鄉市在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推動本土生產企業升級轉型,透水性建材市場擴展到整個江西省及鄰近省份。
《中國經濟周刊》:海綿城市試點的示范作用是突出的,但是在建設中一定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和難題。在您看來,目前存在的問題和難題是什么?
住建部相關部門負責人:目前進入試點范圍的30個城市,城市的建設已具規模,后期的海綿城市建設大多是在已建成的基礎進行改進,對已經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治理,所以這種建設成效并不能一蹴而就。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我們既要看到成績,也要看到差距。看到成績,是為了總結經驗,更好、更快地推進建設;看到差距,是為了找到問題,從源頭上推進海綿城市的建設,加強生態城市的維系建設,提高人類對城市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修復、維持和發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互惠共生。
破解PPP模式難題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試點的海綿城市PPP模式進展情況怎樣?
住建部相關部門負責人:目前河北遷安和江蘇鎮江都在推PPP模式。他們在選擇社會資本的時候,非常慎重,是在多輪論證、多輪篩選之后來挑選合作伙伴。其實,PPP就像是一場婚姻,兩個人在選對象的時候選得非常認真,但是結婚后在一起長期生活難免會有磕磕絆絆。大家在一起其實是想把事情做好,有了分歧可以不斷地去調整和總結。但是,我們要認識到,運作PPP項目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它是一個長期的經營項目和合作機制,并非一蹴而就。
《中國經濟周刊》:PPP模式用在海綿城市,怎么計算公共服務是一大難題。目前這方面有沒有突破?
>> 青年世界的熱鬧事 微博里的熱鬧事 海綿城市與海綿城市債 海綿城市怎么建? 淺談“海綿城市”建設 未來的海綿城市 從海綿城市說起 海綿城市研究綜述 海綿城市示范區 淺談海綿城市建設 城市海綿化成效幾何? 通州率先建設“海綿城市” 熱鬧 論生態治水:“海綿城市”與“海綿國土” 海綿城市,讓城市“深呼吸” 讓城市像海綿一樣 雨水利用與海綿型城市 構建海綿城市 強化源頭認識 行業分析:造紙、海綿城市、物流 “海綿城市”美好藍圖正在繪就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藝術 > 海綿城市“熱鬧事” 海綿城市“熱鬧事”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楊卓琦 楊天")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南京地區降暴雨,雨水滲入歷史悠久的明城墻墻體內,經由其排水系統噴吐而出,形成了獨特的“龍吐水”景觀
海綿城市并非新鮮事。
按照北京建筑大學雨水系統與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車伍的說法,海綿城市是中國特色的稱呼,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LID)。
而早在2015年4月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出臺之前,深圳、北京、上海、常德、鎮江等城市已自行開展了試點,經過多年實踐,有的已較為成熟。
比如,深圳的光明新區2011年10月就被住建部列為國家低沖擊開發雨水綜合利用示范區。再比如,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建造了一整套雨水控制利用工程,使得該區域成為吸水、凈水能力很強的“海綿體”。
然而,海綿城市卻成為“熱鬧事”。
2015年4月,財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聯合了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名單。目前,16個試點的海綿城市建設均在推進之中。南寧、鶴壁、鎮江、濟南、常德、重慶、廈門、嘉興等地已有項目開工建設。 四川省內江市新城區,謝家河濕地公園。該市依托新城區不斷加快“海綿城市”建設,讓城市具備內澇防治的“海綿”功能
非試點城市的腳步也未停歇。上海正在抓緊編制一套上海建設“海綿城市”的綜合指標體系。這一指標體系涉及建筑小區、綠化、道路和水務等多個系統,包括正在土地出讓階段即對開發商提出排水設計方面的要求。
安徽更是提出,到2020年,所有大中城市及60%以上的縣城基本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要求,城市建成區年徑流控制率達80%。
此次海綿城市的建設“很急切”
據悉,此次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評選競爭激烈,全國130多個城市參與競爭,34個城市進入初選名單,最終僅16個城市列入海綿城市試點名單。
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補助,連補三年,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
據本刊記者了解,此次參評的城市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人民政府需要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城市發展對排水防澇基礎設施建設、調蓄雨洪和應急管理能力需求強烈;試點區域面積原則上不少于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不低于400毫米;已編制或修編城市水系統、園林綠地系統、道路交通等專項規劃,并與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
在滿足硬性條件的基礎上,再通過對各城市的競爭性指標進行考核打分,按分數高低評出前16名城市。據評委透露,在競爭性審核中,除了考慮各個城市在海綿城市建設上總體思路是否清晰、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項目可行性等指標之外,還看重其在投融資模式上的創新性。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工程規劃院副院長謝映霞認為,這次評選出來的16個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囊括了東西部各個地區。
對于海綿城市試點以二、三線城市為主,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主要是因為這些城市行動較早,有的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建設,多個海綿城市項目已經先行,而一線城市體量過大,盡管有試點但比例小。
海綿城市試點期為三年,也就是說,到2017年國家需要對試點城市建設情況進行驗收。
2015年7月,住建部了《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辦法(試行)》,各地將依據試行辦法中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水安全等6個方面的指標,對“海綿城市”建設效果進行績效評價與考核。
接受本刊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認為,此次海綿城市的建設“很急切”。試點城市從申報到評選,只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而在試點城市數量上,最初的名額只有六七個,但最后結果為16個;財務補助數額也從當初的50多億元增加到了200億元左右。
“三年的試點期顯得有些短,每個試點城市都涉及到上百個項目,怎么讓這些項目有序的安排和落地,是非常緊迫和困難的。”車伍告訴《t望東方周刊》。
給城市重新裝修
“我對海綿城市有一個比喻,相當于用生態的方法給城市重新裝修。通過控制城市開發強度,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中國水工業互聯網站CEO張穎泉告訴《t望東方周刊》。
屋頂經過綠化,雨水先澆灌屋頂上的植物再排走;道路采用滲透鋪裝,雨水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道路、屋頂、廣場上的雨水,先排入下沉式的綠地、濕地或者新建蓄水池,使雨水先蓄存起來,日后再利用,用來澆灌、洗車、沖廁所等,這都屬于“生態裝修”。
深圳大學建設工程生態技術研究所教授佘年認為,海綿城市建設實質上是對過去粗放經濟模式的補救和修正。“海綿城市建設的難點之一就是人們理念上的轉變。”他對《t望東方周刊》說。
目前中國大部分城市排水方式是采用快排模式,依靠管渠、泵站等設施,追求“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而海綿城市則以“慢排緩釋”、“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
“過去我們的理念是重地下,把管道加粗加密,忽視了其實自然界具有天然的調節功能,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增大自然界的調節能力,減少人類的支出。”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院長車生泉告訴《t望東方周刊》。
專家們同時也認為,現在很多城市摩拳擦掌開展建設,然而海綿城市并不簡單,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將城鄉作為一個有生命的整體來看待,要求對水系統、園林綠地系統、道路系統、建筑小區系統進行整體規劃、建設與管理。
比如,在佘年看來,不少城市對海綿城市的內涵還缺少理解,“運動式的速度”令人擔憂,“海綿城市不是簡單地建幾個透水鋪裝,修幾個下凹式綠地,做幾個雨水花園那么簡單。”
據車生泉介紹,海綿城市建設前,首先需要對城市的水文、土壤、地面徑流、雨水下滲速度等進行精細測量,并構建數據模型。但遺憾的是,目前有些城市還沒有搞清楚現狀,就已經開工了。
邊摸索邊進行
海綿城市建設已經啟動,可無論是從人才、經驗儲備,還是法律法規的完善方面,都略顯不足。 南寧市大力推進“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力爭兩年之內還市民“水清岸綠”。圖為航拍的老口水利樞紐工程。該工程通過給南寧內河補水,提升內河水質
“設計工作是打造海綿城市中最高端的工作,涉及氣象水文計算、建模等諸多工作。但是,我國的市政設計院和建筑設計院基本上都沒有接觸過海綿城市的設計工作,對此缺乏了解和實踐,因此在這方面的設計只能邊摸索邊進行。”張穎夏說。
施工單位也需要慢慢適應。“海綿城市在施工過程中很注重細節,精工細作,可以說是對原先施工方法的顛覆。”佘年說。比如,做透水鋪裝時,為避免泥沙堵塞透水鋪裝,其中使用的鵝卵石需要全部清洗干凈;鋪設碎石前要先將地塊邊緣固定,防止泥土進入。對于施工隊來說,這些要求很“奇怪”。
而摸著石頭過河,可以說是很多城市的現狀。
重慶兩江新區建設管理局局長楊治洪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國外的海綿城市建設沒有大型山地海綿城市建設的范例,重慶作為典型山地城市,建設的最大難點,就是大到相關政策和規劃管控,小到透水路面下排水管網的面積和口徑大小,都沒有經驗可循。
住建部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雖然明確了城市規劃、工程設計、建設、維護及管理過程中海綿城市構建的內容、要求和方法,但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工程規劃院副院長謝映霞承認,由于中國國土面積大,各個區域的情況不同,指南只是一個宏觀的指導,不一定完全適合每個城市。
此外,目前一些相關政策法規沒有跟上海綿城市建設的步伐。比如,海綿城市的一個主要目標是控制面源污染,但最近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城市區域而言,重點還是控制點源污染,也就是控制工業污染和生活污水。針對雨水徑流污染(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現形式),計劃只提到:“有條件的地區要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全國不少城市的綠地追求大場面,耗水又耗能,這與海綿城市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馳,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之一是相關規范標準的編制和修編落后于時展。例如,《城市綠地設計規范》(GB50420-2007)中規定“綠地外部的地表排水不應引入綠地內”。這就使得設計人員不考慮綠地在城市中應承擔的削峰減流、控制徑流污染的重要作用,從而對雨水僅采取“重排輕蓄”的簡單處理方式。
沒有資金保障,都是紙上談兵
海綿城市建設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資金。
本刊記者對各地海綿城市投資情況進行了梳理后發現:16個試點城市中,鎮江投資80億元,池州投入211.62億元,濟南投入148.75億元,嘉興投資44億元,廈門投資99.72億元。而整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央財政的專項資金補助在200億元左右。所以,從各地的預計投入可以看出,僅靠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
“海綿城市既要建設,又要運營、維護,各個階段都需要花錢,如果沒有統籌的規劃,長期的資金保障,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濟邦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燎告訴《t望東方周刊》。
為了拉動社會資本進入,此次試點城市評選中鼓勵各地創新投融資模式。按照規定,國家對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城市,將按補助基數獎勵10%。
作為試點的貴州省貴安新區總投資將達46.7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專項補助資金12億元,貴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出資5億元,剩余29.7億元擬通過PPP模式籌措及通過財政獎補方式撬動。
據鎮江市給排水管理處行業監督科科長曹德圣向《t望東方周刊》介紹,鎮江的海綿城市的投資渠道分三塊,一塊是政府出資,比如城司這樣的政府投資平臺;第二塊是由各個社會主體實施的項目,比如開發商;還有一塊就是采用PPP模式,大概占到30%左右。
張燎認為,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難點在于,錢花得分散又缺少贏利點。規劃、水利、園林、路政等各個部門都在花錢,而海綿城市建設又屬于公用事業性質,在這種情況下,采用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對于決策者來說是個挑戰。
實際上,對于PPP模式是否適用于海綿城市建設,各方觀點不一。張燎認為,PPP模式在客觀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一些問題需要特別注意。比如,項目如何進行打包設計、效果評價機制怎么制定,這都需要考慮清楚。
而在張穎泉看來,中國不像歐美一些國家已征收暴雨管理費,國內海綿城市并沒有一個持續的資金回報途徑,現階段要慎重推進。
新區老城的不同路徑
什么樣的城市適合建設海綿城市?
車生泉告訴本刊記者,海綿城市適用于任何土壤和氣候條件,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大城市還是小城市,老城區還是新城區都可以建設。只不過,針對每個城市的不同需求和特點,側重點各有不同。
比如,東部水資源豐富地區更注重徑流污染及徑流峰值控制,而西部水資源缺乏的城市或地區,應以雨水資源的回收與利用為主。但即便同一個城市,在不同區域也需要對癥下藥。以北京為例,在亦莊經濟開發區大片低洼區域可以以內澇控制為主,舊城區則應以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和排水能力提高為主。
張穎泉認為,如果城區的建設在規劃階段就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大力發展綠色基礎設施,其建設成本可大大降低。“在新城區以綠色基礎設施為主,要比傳統管網建設節省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投入。”
相較于新城區,在老城區進行海綿城市的改造難度要稍大一些。
濟南近日確定將舜玉花園小區作為海綿城市試點,據媒體報道,其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既有建筑小區存在時間很長,很多基礎資料都不健全,情況比較復雜。
接受本刊采訪的多位專家也提醒:海綿城市是要改變原有的高強度土地開發模式,所以決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對現有問題進行生態修復。
此外,專家們也認為,海綿城市可以解決城市內澇問題,這種說法有夸大之嫌。“雨水來臨時,首先是一個個海綿體發揮作用,等到海綿體已經飽和,那么再下雨就需要傳統的管渠系統。”謝映霞認為,海綿城市對大排水系統不是取代,而是一種補充。
想單依靠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就解決“看海”問題是不現實的。綠色雨水基礎設施在減少徑流總量、減少徑流污染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是無可爭議的,但是遇到大暴雨,雨水根本來不及下滲,若沒有管渠系統的快速排放,城市還是會面臨內澇的問題。
關鍵詞:城市交通景觀;和諧發展;景觀策略
1 設計原則
1.1 以人為本原則
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是景觀設計中不變的通則。在城市交通景觀中,結合場所特征,車行和人行的空間關系充分滿足人的行為和心理的不同需求,反映各種不同意識形態,進而吸引人,并給人以深刻的城市交通景觀印象。
1.2 文脈傳承原則
城市交通景觀通過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具有歷史、人文屬性的場所空間常給人較為深刻的印象,也是城市個性的展示點。遵循延續歷史文脈的原則,通過景觀手段及措施,保護、凸顯極具地方特色的景觀,使之成為城市交通特色的載體和反映城市面貌的窗口。
1.3 可持續發展原則
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4大支柱之一,城市交通景觀的發展也應遵循這一基本原則。結合綠色交通,將綠色、生態理念植入城市交通景觀中,倡導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4 可實施性原則
城市交通景觀的設計和實施需要綜合考慮功能、景觀、經濟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滿足設計尋求的前提下,從項目的實際情況出發,切合實際地提出可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從而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
2 景觀策略
2.1 文化策略
2.1.1 城市雕塑――文化地標。城市雕塑打破城市的呆板和擁擠,使城市文化環境得以升華、延伸。立足城市文化,設立不同屬性的城市文化主題雕塑,突出表現城市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
2.1.2 城市街道――文化界面。城市街道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街道建筑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界面。城市景觀與交通的和諧發展不僅局限綠化,還應注重街道建筑界面與附屬設施的文化表達,更能顯出城市的文化底蘊。
2.1.3 設施小品――文化要素。市政設施小品是現代城市交通設施的重要元素。它服務于城市交通,又影響著交通的機能和形象。1張椅子、1個電話亭、1個公交站這些景觀細節都是城市文化的載體,作為城市名片反映著城市獨特的精神面貌和城市文化氛圍。
2.2 形象策略
2.2.1 城區入口――形象展示窗口。城區入口作為形象窗口帶給人城市的第一印象,通過提亮景觀綠化、景觀構筑物等的形式,打破疲勞,喚醒感官,給人耳目一新的景觀感受,是城市形象重點打造的關鍵點。
2.2.2 景觀大道――形象展示界面。景觀大道是成為展示城市文化的主要界面之一,是挖掘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形象、反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景觀大道結合城市自然、歷史和文化等要素,規劃設計城市景觀。
2.2.3 旅游路線――形象展示路線。旅游路線景觀是城市形象展示帶給人的最直觀的感受,直接影響城市旅游經濟的發展。因此不能單純注重單個景點的保護和建設,同時應該提升沿線游覽感受,打造精品集美旅游路線,從而提升旅游品質,促進集美旅游消費。
2.3 生態策略
2.3.1 道路綠地――城市生態廊道。結合城市交通設計的帶狀綠地,不但能提供舒適的交通環境,同時形成城市生態廊道,起到串聯生態斑塊、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作用。
2.3.2 道路海綿――城市雨洪管理。通過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等景觀手段,與市政雨水、污水等系統相結合,完善城市道路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海綿城市。
未來景觀設計實踐的維度
CITYIF規劃云平臺
人性化的城市雨水景觀設計對策
關于中國“風景園林學”的5個問題
Coyoacan企業園區景觀設計
重要卻被低估的景觀功能——提升專注力
健康的城市生態與健康的人
對城市邊緣地區景觀管理的反思
氛圍:景觀設計中的質量、感知與時間概念
中國特色的建筑節能之路
從能效城市到能效者——5A規劃途徑
低碳生態城市規劃方法
當低碳與生態技術遇見景觀建造
最佳實踐:中國南方地區首個被動式住宅
為提升雨水質量而設計的綠色基礎設施
權力、文化與審美:當代城市景觀中的三重“幻象”
中國華南地區低影響開發設施典型案例分析
在新數據環境下探索城市秩序的可持續內涵
為城市體檢——大數據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
建筑師的元符號:建筑制圖如何借鑒大數據可視化
《為未來而設計——80人眼中的可持續世界》節選
海綿城市和低影響開發技術——愿景與傳統
“公共政策的力量:‘海綿城市’與行業趨勢”沙龍紀實
與地方政府的對話:鎮江市的海綿城市建設經驗
化腐朽為神奇——城市水生態環境治理的探索
綠色等于健康?建立高密度健康城市研究的實證基礎
論城市綠色景觀對大眾健康的影響機制及重要研究問題
親自然的景觀設計對改善健康與福祉的作用
以兒科醫生的視角診斷城市環境:訪談理查德
彈性樂清:氣候變化、公共健康和景觀基礎設施
以國際視角審視中國鄉村景觀與可持續城鎮化
西安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規劃回顧
應對中國經濟模式轉型的城市建設:適度與留白
古代水利基礎設施比較研究對新興城市的意義
春秋冬夏——北京百子甲壹宋莊工作室的景與觀
景觀設計行業水平的提升有賴于市場化改革的推進
理性教育:香港大學景觀設計學碩士設計論文教學體系
尋找定位的挪威設計——挪威2013奧斯陸建筑三年展參觀感悟
合金:通過熔入制造能夠相容的新材料
中外無異——關于中國設計市場的新思考
土壤:水系統中被忽視的向度
基于自然過程的人工干預下的水系統生態設計
淺析現代企業園區中的植物景觀營造形式
讓城市更綠——綠色屋頂和綠色立面
新加坡碧山宏茂橋公園與加冷河修復
兩位創新型設計師對城市的深刻思索
規劃師應該去了解的另一門語言——地質遺跡與古生物研究
關鍵詞:海綿城市;綠化改建;園林綠化;城市建設;生態
在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的過程中,改善生態環境已成為人類社會迫在眉睫的首要問題。海綿城市可以使城市生態系統自然、良性、可持續性循環,建設新型生態文明城市。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城市園林綠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連接、貫穿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始終,而園林綠化的改建提升在整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在園林綠化改建提升中因地制宜地應用海綿城市建設理論則成為其中的重點、難點。
1 海綿城市理論的提出與內涵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中,首次提出了“海綿城市”的概念;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提出: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2014年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用)》(以下簡稱《指南》),文中指出海綿城市是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為各地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海綿城市的建設提供了指導。
2 園林綠化改建提升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功能及應用內涵
園林綠化改建提升是現代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需要對多專業進行統籌規劃,而園林綠化由于對各專業的紐帶連接作用,貫穿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始終。海綿城市的建設中,不可避免地要對原有綠化進行改建提升,使其更加符合現代生態文明城市發展的方向。城市園林綠化改建提升作為城市城市園林綠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建設海綿城市具有重要的作用。
隨著城市土地資源的日趨緊張,城區新建綠地的建設空間逐漸緊縮,海綿城市建設會更多地與城市園林G化改建提升相結合,在原有綠地的基礎上加強排水、調蓄等設施建設,結合不同綠地的特點與周邊環境協調一致,努力消除因給排水、調蓄等設施不足而造成的一雨就澇、水資源流失等問題,增加地下水資源以及雨水的二次利用,加快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等問題,增強小區綠化、公園綠地、道路綠化帶等的雨水消納利用功能。
3 海綿城市建設在園林綠化改建提升中的建設應用
在已建城市園林綠化改建提升中,引入海綿城市建設的理論與技術,使其自然地融入周邊的生態環境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形成“景觀安全格局”,以盡可能少的用地、最佳的格局、最有效地維護景觀中各種生態過程的健康和安全,從而構建成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
在城市園林綠化改建中,建設海綿城市不是對原有綠化的全盤否定,而是在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綠地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利用原有綠地的不同構成形式與特點,對受到破壞的水體、林地等自然環境采用生態的手段進行恢復和修復。在具體實施中,通過具體的園林景觀施工方法,讓水系統的生態功能發揮出來,將海綿城市建設理論落實到具體的“海綿體”建設上,包括公園、小區、道路等區域和局域集水單元的建設。按照新區標準進行規劃,通過改造地塊的建設提升周邊老區對徑流的控制能力。
海綿城市建設的技術方法具有多種,且每種往往具有補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減峰值流量及凈化雨水等多個功能,可實現徑流總量、徑流峰值和徑流污染等多個控制目標。因此實際建設過程中,應根據城市總規、專項規劃及詳規明確的控制目標,結合匯水區特征和設施的主要功能、經濟性、適用性、景觀效果等因素靈活選用各種技術及其組合系統。
4 在園林綠化改建提升中應用海綿城市建設理論的具體措施
4.1 控制不透水鋪裝面積
透水鋪裝被譽為“會呼吸的”地面鋪裝,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研究表明,透水鋪裝徑流削減能力為40%~90%,比無收集措施時提高約10%,洪峰削減能力在20%~80%,可以大大緩解城市排水壓力,控制城市水體污染,維持城市水資源平衡。
在園林綠化改建提升中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夠的生態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積比例,規劃硬化鋪裝時,選用透水材料,采用透水式的鋪裝設計,減少地表徑流,增加雨水下滲,建立綠色可持續的雨水排放模式,充分利用水資源。建設透水鋪裝時,由于車行道污染相對較重、荷載較高,采用透水路面應結合道路、交通、水利及其功能等現場實際綜合考慮,選用透水材料應慎重考慮。但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廣場、停車場等荷載輕、強度低的鋪裝改建中,大力推廣透水鋪裝,使雨水通過透水鋪裝系統有組織地匯流與傳輸后引入城市低影響開發設施,從而維持城市生態平衡,體現了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4.2 因地制宜,設計下沉式地形
下沉式地形可匯集周圍硬化地表產生的降雨徑流,再利用其上的植被、土壤、微生物等的作用,截流和凈化小流量雨水徑流。在園林綠化改建提升中,利用原有綠地的地形設計,在綠地低洼處,設置下沉式綠地,可以有效收集下沉雨水,減少地表徑流。在實際施工中,利用原有地形高低起伏變化,順著地勢走向,在高程較低處因地制宜的采用下沉式設計,并可結合水景、亭臺等設計形式,營造良好的下沉式設計的景觀效果與實用性。因此,城市綠化改建中要特別注意保護和利用現有城市生態系統中的洼地、池塘、湖泊等“海綿體”,結合城市綠地進行綜合設計,在不增加用地面積、少量建設成本的條件下,能夠實現綠地多功能化、就地消納雨水徑流、減少外排雨水量、雨水資源化利用、改善生態環境等多種目標。
4.3 充分利用原有綠地的邊坡、邊溝
在城市綠地的中部、邊緣或廣場、停車場、道路的邊緣,常常地勢較低,形成自然的排水通道,因此在園林綠化改建提升中,利用原有綠地的邊坡、邊溝設計,在溝底及溝壁采用植物措施和其他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設計方式,設置生態草溝,收集綠地、廣場和道路上的降雨徑流,對污染徑流進行過濾、滲透、吸附及生物降解等一系列作用,以達到就地凈化處理、控制徑流污染、促進雨水下滲、延緩瞬間徑流系數的目的,同時,還能降低工程造價,提高了生態草溝景觀效果與生態效益。
4.4 建設地下集水管網,增強雨水收集利用
在園林綠化改建提升中,要結合城市中長期綜合規劃,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在改建綠地地下改造、建設地下雨水收集管網,將雨水進行下滲和收集,最大程度地把雨水保留下來,減少了城市對市政管網的依賴,從而能減少管道鋪裝投入,減少對雨水進行綜合利用。
4.5 選用適宜的園林植物
關鍵詞:海綿城市;SWMM;徑流總量控制率;下墊面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156
1 引言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硬化面積持續加大,雨水徑流隨之增加,排水管網的壓力因此越來越大,城市內澇問題給社會帶來較大影響。從國外的引入的低影響開發理念后,各種LID技術在城市建設中應用,也取得了相應的效果。為了應對城市內澇災害,政府提出了“海綿城市”的理念 [1],本文運用SWMM軟件模型對江西省鷹潭市城區下墊面進行模擬,驗證運用LID技術后的開發建設滿足“海綿城市”的要求。
2 “海綿城市”內涵
所謂海綿城市,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海綿一樣的城市。海綿具有良好的“吸水、持水、釋水”的特性,在城市中則具體表現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通過自然途徑和人工措施的結合,在保證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達到雨水的積存、滲透和凈化,實現雨水資源的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 [2][3] 。
海綿城市核心的技術內容是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以雨水綜合管控為出發點的,是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等問題的重要手段措施。相較于國外提出的可持續排水系統(SUDS)、最佳管理措施(BMP)、水敏感城市(water sensitive urbandesign, WSUD)等雨水管理方式,海綿城市不僅關注雨水管控,而且注重對原有城市生態系統的維持和修復,使其在應對自然災害與適應環境變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4] 。
3 SWMM模型介紹
EPASWMM是一個動態的降水-徑流模擬模型,可用于模擬城市某一單一降水事件或長期的水質和水量和徑流峰值模擬。其徑流模塊部分可用于處理城市各子流域所發生的降水,徑流和污染負荷。匯流模塊部分則通過管渠、泵站、蓄水池、處理設施、閘壩等進行水量傳輸。此模型可以跟蹤模擬不同時間步長所有時刻每個子流域所產生徑流的水質和水量,以及每個河道及管道中水的流量、水深及水質等情況。
SWMM自1971年問世以來,已經經歷過多次升級。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于城市地區的雨洪管理、污水及合流制管網設計、河道計算模擬以及其它排水系統的規劃、分析和設計,在其它非城市區域也有廣泛的應用。本次規劃采用SWMM5.1模型,相較于以前版本增加了LID模塊,更適合在海綿城市相關規劃中進行模擬。
常用的LID技術主要包括綠色屋頂、雨水花園、生物滯留帶、透水路面、植草溝和雨水收集。結合鷹潭市中心城區總體規劃,針對鷹潭市不滲透面積比例較高的工業用地、居民區、道路和停車場等幾類用地設置LID設施,以期降低該類用地上的徑流量。
4 徑流控制模型構建
利用ArcGis空間地理數據分析技術,對中心城區所在匯水域形和下墊面進行分析,根據下墊面及排水分區情況,將鷹潭市中心城區分別基于現狀用地(2015年)、規劃用地(2030年)劃分海綿控制單元,其中現狀用地共劃分198個單元,規劃用地共劃分235個單元。對不同管控分區內的地塊綜合計算并確定相關產匯流參數,包括匯水區面積、坡度、寬度、不透水比例、洼蓄量、曼寧系數等。
模型參數包含了水文參數、水動力參數及水質參數三類。水文、水動力參數有19個,利用軟件批量賦參功能將子匯水區和用地布局規劃圖疊加分析,其中匯流區洼蓄深度、曼寧系數、下滲參數根據文獻資料確定出取值范圍,并根據鷹潭市實際情況選擇本研究區域的參考特征值,其余參數可以通過資料直接獲得;水質參數中的污染物累積函數中的最大累積量、累積速率常數和沖刷模型中的沖刷系數、沖刷指數參考相關城市降雨徑流監測數據進行選擇確定,其余參數根據文獻參數或經驗取值。
模型建立完畢后需要輸入降雨事件,選取接近多年平均降雨量的1959年日降雨數據作為典型代表,代入模型進行計算。
5 計算結果
根據典型年降雨情境下的模擬結果,鷹潭市中心城區現狀徑流總量控制率僅為56.9%,未達到70%控制率的考核要求。
由于鷹潭市中心城區至2030年建設用地增長幅度較大,本規劃對中心城區按傳統模式開發下至2030年徑流控制效果進行了評估。模擬結果顯示,至2030年中心城區徑流總量控制率為52.0%,相比現狀控制率進一步下降。
模擬結果說明在傳統開發模式下,隨著大量硬化地面的增加,徑流產生量已經相對開發前的自然系統明顯增加,隨之將帶來內澇風險的提升和徑流污染的加劇,因此需要在未建設區域確定管控目標,改進規劃思路,減少城市開發對城市水系統的影響,同時需要對已建區提出指標要求,將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改造過程同步進行,進一步增加城市的徑流控制效果。
6 總結
本文通過對鷹潭市中心城區現狀用地和規劃用地分別進行模擬分析,對比城市開發建設前后對降雨徑流的控制效果,為其他城市計算及評估城市徑流總量控制率提供參考。結果表明,在伴隨著大量硬化地面增加的傳統開發模式下,城市徑流量明顯增加,徑流控制效果明顯下降。除此之外,在地勘資料完淶奶跫下,可以充分考慮不同地塊的下墊面差異,進一步提高分析結果的精確度; 還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入水質的模擬,為低影響開發模式提供全面的參考 [5]。
參考文獻:
[1]寇殿良,盧陽陽,王紅梅,劉啟嵐.基于SWMM模型下的海綿城市開發應用[J].廣西城鎮建設,2015(12):130-132.
[2]熊S,李子富,胡愛兵,任心欣.某低影響開發公共建筑雨洪效應的SWMM模擬與評估[J].給水排水,2015(S1):282-285.
[3]任心欣,湯偉真.海綿城市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指標應用初探[J]. 中國給水排水,2015(13):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