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區域旅游規劃管理

區域旅游規劃管理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15 16:53: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區域旅游規劃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區域旅游規劃管理

篇(1)

一、引言

旅游業在當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走向了繁榮階段,區域旅游規劃的重要作用就是在旅游資源的優化配置基礎上來促進地區旅游業能夠動態的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同時內化于社會經濟及生態環境的發展體系中。在這一發展背景下對區域旅游規劃進行理論研究就有著實質性意義。

二、區域旅游規劃的實質和發展現狀分析

(一)區域旅游規劃的實質分析

對于當前我國的區域旅游規劃最為主要的就是將區域資源以及區位和文化等諸多方面的文化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并要能夠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來提供試銷對路的產品,從而讓旅游者來獲取最大化的滿足。并要能夠能對旅游的產業結構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從而來增強旅游供給的有效性以及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在當前的旅游市場發生迅速變化的過程中,區域旅游規劃的演進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對區域旅游實施規劃最為根本的就是將地區的旅游資源的優勢得以發揮來促進地區的經濟持續發展。

(二)區域旅游規劃的發展現狀分析

從當前我國的區域旅游規劃的發展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對區域旅游規劃缺少本地元素。對區域旅游客源的市場分析層面,規劃者只是簡單的遵循旅游客源地衰減規律實施客源的市場定位以此來制定營銷的策劃,但在對客源的市場開發獨特性的視角方面卻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還有就是對區域旅游的資源認知層面一些有著特色資源和競爭優勢的總結上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這樣就不能對游客產生吸引力,對區域旅游的規劃發展也就有著一定的難度。

再者就是對區域旅游規劃沒有重視全程管理,在管理過程層面有著較嚴重的缺位現象,國家雖出臺了相關的旅游規劃通則,但在編制前以及規劃文本形成之后的執行管理層面比較缺乏,這些主要是體現在缺少實施監管的機構,在標準的選取上沒有達到一致。還有就是在區域旅游的規劃過程中遭遇到了執行困境,這一方面的內容主要是體現在當地居民的不配合以及相關部門的不協作,還有就是相關的企業沒有得到配合。

三、區域旅游規劃問題的創新思路

第一,對區域旅游規劃進行創新發展,要能對其問題的原因得以充分的分析,只有如此才能夠結合實際進行實施創新的措施。從實際的區域旅游規劃的發展來看,其問題的主要成因就是區域旅游規劃管理的體制沒有得到完善,政府在區域旅游規劃當中有著過多的行政干預,并且由于監管者在實際的監管力度上沒有得到加強,政府的作用沒有全面的得到發揮,從而就造成了區域旅游規劃的不合理,將這些問題的成因得到詳細分析就能夠對創新措施的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對區域旅游的規劃進行創新重要的是能夠對內容體系加強優化,也就是對旅游利益相關者和旅游對經濟貢獻的分析,從旅游對經濟貢獻的分析來看主要是能夠加強人們對旅游的認識,同時也能夠對和旅游相關的產業發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對相關部門的規劃策略的實施積極性得以充分激發。而對于旅游禮儀相關者進行分析則主要是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具體化的分析,在這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第三,對區域旅游規劃要能夠得以層次化有序化的進行,要能夠在土地規劃以及交通規劃等相互聯系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并要能對不同級別的規劃間的聯系得到加強,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能夠將編制工作開始前進行成立專門的規劃領導小組,從而來增強旅游規劃權威性。需要重視的是要能將編制得以規范化的進行實施,要依據著人員的構成以及設備的配置等,來針對各個旅游規劃機構實施資格等級的相關認證,采取統一化的發證和管理。

第四,要能將動態化的管理得以充分的體現,旅游系統是多要素的復雜系統,各個要素間有著高度關聯,所以要能對各個層面環節都要充分的重視。在這一發展背景下就要能夠將旅游系統作為是規劃的主要對象,樹立動態化的觀念并進行全程管理監控。不僅如此還要能夠在方法技術上進行加強創新,在這一方面主要是要構建旅游規劃信息數據庫,然后在多方面的考察調查等基礎上,將相關的資料進行匯總分析,通過高新技術的應用例如遙感技術以及全球定位系統等進行對區域旅游規劃的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四、結語

篇(2)

關鍵詞:三峽區域;旅游規劃;城鎮定位;城鎮營銷;物流鏈管理

中圖分類號:F306.6 文獻標識碼:B

一、目標管理是對庫區進行科學規劃、開發的保證

城鎮體系是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規模、不同職能、相互聯系的城鎮所組成的有機整體。關于三峽庫區的城鎮定位、規劃,我們認為:相關城市、城鎮要以旅游為中心,因地制宜地進行定位,實行目標管理,分層將目標細化,并以各自“圈”為二級目標進行管理。少搞一些科技節、旅游節、柑橘節、茶葉節的應景之作,多想辦法,將發展各地經濟作為一項日常工作。“圈”的層級管理是從該區域的產業特點以及布局來規劃、管理的,在這方面,可以將其視作企業來管理,而傳統的行政區劃則起社會管理的作用。

該區域城鎮的定位,首先要確定的是以重慶還是以宜昌為中心。在這個問題確定以后,才能去探討庫區各城鎮的定位以及營銷策略。關于三峽庫區是否設置省級行政區劃的問題,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許多專家學者就在討論,許多機構也在調查研究,國家也一度正式籌備組建三峽省。這個問題是有著歷史的和現實的原因的。在歷史上,由于三峽特殊的地理條件,使得重慶至宜昌的沿江的農業、民情民俗都有著很大的相似性。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又把這一區域連接了起來。問題是:三峽庫區的大部分屬于重慶直轄市,而大壩的壩址卻在湖北省的宜昌市。行政區劃的不同,把這樣一個因三峽大壩修建而相對統一的區域人為地割裂成兩大塊。根據三峽庫區現在特有的地理地貌,目前,從政府到專家、庫區民眾,大家都在發展庫區旅游上達成了共識。然而,在重慶、湖北大力發展三峽旅游、大打“三峽牌”的同時,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合理經營,客觀上忽略了對庫區廣大城鎮的規劃、營銷。因此,我們認為,新的形勢決定了這一區域必須真正地綁定在一個行政區劃,只有這樣,庫區原有的旅游資源、新形成的庫中島嶼、半島等資源才能得到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營銷。

2009年三峽工程竣工后,三峽區域的經濟發展戰略是旅游,其旅游的新特色是“湖光山水休閑游”。在國家以及重慶市、湖北省規劃這一區域的旅游產業特別是重點扶持重慶、宜昌市區的旅游產業時,尤其不能忽視對庫區眾多城鎮的旅游產業。這是客觀、科學、統籌發展三峽庫區旅游產業的重要的一方面。

在對該區域的旅游產業進行規劃、營銷的時候,首先必須對相關城鎮進行定位。城鎮定位的基礎是其產業發展與景點特色,換句話說,也就是要緊緊圍繞自己的實際來工作。另外,根據近年已經出現的問題,要堅決杜絕化工、建材加工、有色金屬等重工業、污染產業在該區域生根。特別應該提請各級主管部門注意的是,各旅游資源所在地的民眾應該享有對相關旅游資源有開發、建設的優先權。

在該區域城鎮定位的同時,就要兼顧物流管理。三峽區域山多,人員居住分散,歷史上,物資的輸入輸出相當困難,航空運輸幾乎空白,鐵路運輸發展相對遲緩,隨著三峽大壩的建設,公路網比較發達了。然而,目前三峽庫區物流供應鏈的管理比較混亂。由于該區域產品單一,流動渠道不太暢通,所以,主要是外地產品的輸入。在促銷策略上,本地客商、外地企業、經銷商各自為陣,缺乏協調。一方面,某種物資缺乏時,大家都去經營,一俟物資到位,極易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于是,各商家競相降價,最后出現虧損,不得不撤出市場;另一方面,就是大多數商家怕風險大而不去經營所需商品,進而造成該區域某些商品因短缺而漲價,漲價后,顧客的購買力下降,還是造成經銷商實質上的虧損,撤出市場又是唯一的出路。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進出三峽庫區的企業、商家很多,但目前還留在這一區域發展的則微乎其微,尤其是許多大企業已經不見了蹤影。在對該區域城鎮進行定位的時候,就要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予以對策,逐步建立合理客觀的物流供應鏈。在這個問題上,政府與企業的合作與協調是首當其要的。

二、三峽庫區城市、城鎮營銷中的層級管理

庫區島嶼等的開發,物流鏈的建立與發展,都必須統籌安排,應該由一個部門牽頭,統一規劃,統一開發,實行層級管理。

因此,我們建議:

1.一級城市重慶圈。統籌全局。

重慶是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抗戰期間,作為陪都,它有了第一次的大發展;改革開放中,中央又將其升為直轄市,使得它又有了更大的發展。在未來的三峽區域的經濟發展中,重慶市必然是龍頭老大。如果三峽區域能夠成為國家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特定區域,那么,首府肯定是設立在重慶市區。由重慶來統籌全局,并重點管理非庫區轄區和協調奉節至重慶。

重慶統籌全局,除了發展轄區的工業、農業、林副產業等以外,在開發三峽區域旅游資源的問題上,首要的就是要協調好三峽區域尤其是庫區各地的利益。前些時,一些知名學者上書國務院,呼吁打破三峽旅游壟斷。學者們反映的是三峽大壩違規收費的問題,看似是個案,其實,類似的問題早已不是個別現象。比如,葛洲壩從建成至今,就一直在向游客收費;以前,游客游覽大寧河小三峽,一般也只是到了雙龍鎮,相當多的游客并不知道雙龍的上游還有個大昌鎮,更不清楚到大昌鎮只需要花費到雙龍的1/5的價錢。當初,三峽工程開工在即,壩址附近村民只要攔一根繩子,就要向游客收取10元、20元的“過路費”。這些現象如果由一個省級的部門來牽頭管理,合理安排庫區旅游資源,就能盡可能地避免。

由重慶來統籌三峽區域的旅游,還能避免各地在“愛家鄉”的心態下盲目發展旅游點,從而科學、節約地使這一區域的旅游產業得到良性發展。

為保證旅游產業的良性發展,就要配備合理科學的物流系統。這樣,不僅解決了庫區民眾的衣食住行等問題,也保證了旅游產業渠道的暢通、旅游產業的質量。作為龍頭城市重慶,主要是做好協調工作,組織專家學者擬訂庫區產業的分布規劃,積極配合企業做好物流系統的建立,建設庫區的公路、水路運輸等硬件設施,協調基層政府與企業的關系。

2.二級城市宜昌圈。以水電、庫區自然、人文景觀為特色的景點管理,并發揮副省域城市的作用,重點協調奉節至宜昌。

宜昌的水電資源很豐富,市域內除長江、清江外,還有99條中小河流。計有三峽、葛洲壩、清江隔河巖、清江高壩洲等大型電站,還有300多座中小型水電站。其裝機總容量幾乎占了全國裝機容量的一半。傳統的以及修建三峽大壩之前就有的自然、人文景觀多處,計有大老嶺、柴埠溪等國家森林公園,三游洞、屈原祠、昭君祠、車溪、關陵以及大量的三國遺存。因為宜昌是個新興的中等城市,這些旅游景點與重慶等地比起來,在知名度上是相當有差距的,但它們也曾經給宜昌市帶來了不菲的收入。這些景點如今仍在發揮著效益,當在保持傳統格局的基礎上,合理利用,使之繼續發揮作用。

在宜昌市聲譽日益崛起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理智地看到:全國以至世界對宜昌的了解,不是因為宜昌的自身的歷史和建設,而是因為葛洲壩、三峽大壩的修建。這些超級水電工程確實宏偉壯觀,但卻不是每一個來三峽旅游的游客愿意參觀的,我們不能把水電旅游強行搭配給游客。旅游,事實上就是一種休閑,既是休閑,就不一定帶著政治的、歷史責任感的、愛國的情感專門來看這超級的鋼筋混凝土建筑。如果必要,我們可以把它作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免費開放,讓游客自由參觀。

我們并不反對將水電大都市作為宜昌市的城市定位。但是,葛洲壩、三峽大壩等電站發電的收入基本是國家的,大壩確實是世界頂級的。然而,大壩發電的功用不能等同于旅游的功用;也不能認為大壩是世界級的,進而認為城市也是“國際”的。

宜昌的旅游資源是很豐富,這種豐富是相對的,至少從目前的情況分析,短期內,宜昌的市區旅游資源與“國際大都市”距離還遠,所以,定位是否可以低調點,一方面,可以把以前老宜昌江邊的景點恢復重建,如吊腳樓;另一方面,可以將整個區域的一些與旅游相關的工業、手工業產品的生產放在這里。

3.三級城市萬州、涪陵圈。發揮傳統的商貿中心的作用,就近解決各城鎮的問題。

萬州、涪陵搞商貿城市定位顯然不妥。因為,即使那里曾經是商業集散地,但那是因為歷史上主要的交通是川江。在現代,航空、鐵路、公路都很發達,各地都以省會城市為中心,建立起了商業運行通道。大壩的修建,更使人們選擇了別的交通渠道而放棄了水路。這兩個城市的定位,最好是在附近城鎮群中起一個“圈”的作用,負責協調圈內的旅游,配合一些大中型企業建立倉儲基地,開辦地區性的工廠,以及管理其它社會事務。

4.縣城以及其它城鎮以“圈”為中心,結合自身資源、產業情況進行定位。目標明確,操作效率高。

這些細分后的目標,在結合對所屬城鎮進行科學的定位后,就要去發展自己的小品牌。在品牌發展的初期,為了避免以后資源與資金浪費,要完全依照庫區旅游發展總體布局的要求,結合自己的人力物力財力情況,參照對未來幾年內客流量的統計,客觀地進行地方城市營銷。等待該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再進行相關調整,千萬不能一開始就求“大而全”,盲目為品牌投資。對外的招商引資重點,是要進行科學論證,把本區域確實需要的產品以及小規模的產品生產引進,協調本區域內的企業與公眾的關系,為企業的物流鏈的建立與完善做好服務工作,以徹底改善公眾的生活、生產條件。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2009年三峽大壩竣工后,庫區蓄水高程175米,“高峽出平湖”的新景象使得三峽區域的旅游特性是“湖光山色休閑游”。由于這一區域山高地少,其發展經濟的支柱產業只能是旅游。要發展這一區域的旅游,首先必須對這一區域進行行政上的合并,由重慶市牽頭,實行庫區旅游資源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宜昌市作為副省域城市協助重慶管理庫區旅游,重點協調奉節至宜昌段。縣城及以下城鎮的定位,不能大而全,而應該根據本地的產業特色、旅游景點特性進行規劃。在該區域行政、旅游營銷充分協調的基礎上,建立良性的物流供應鏈,完善物流管理,以推動該區域的經濟發展。

作者單位:易煒三峽大學公共管理系

譚婧 雀巢(中國)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三峽是否依然美麗.travel.省略/16/74/column210187416.shtml.2003.

[2]馮愛華,程芙蓉.147億打造景區 長江三峽將崛起5A景區集群[N].長江日報,2007-5-14.

篇(3)

其一,注重規劃的質量管理。《區域旅游規劃原理與實證研究》是六位多年深入實地進行調查研究,潛心思維、用心血凝成的學術成果。從系統論的角度,用典型的規范研究和定性分析方法,全面審視和思考區域旅游產業發展和管理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問題,試圖得出對區域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和管理的科學認識。本書立意在“新”,在選材上盡量采用最新的資料,尤其是規劃質量管理制度建設方面的資料,本書也是2010湖南省軟科學課題《湖南省旅游規劃質量管理的實踐研究》(編號2010ZK3085)研究成果有集中表現,在立論上以我為主,避免難砌、羅列他人觀點,力爭有所創新和發展。本書作為旅游產業規劃的基礎理論和旅游景區管理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既有相當的理論深度,對旅游規劃理論研究者是很好的研究素材和參考資料,又有具體的操作辦法,對旅游景區發展和管理建設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其二,研究的起點高,現實意義鮮明。中國旅游業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發展,旅游資源開發與自然環境破壞、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旅游發展對旅游地傳統文化和道德的影響、旅游景區經營權與旅游利益分配、旅游企業信用、旅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賭博旅游、性旅游等問題日益突出。本書針對當前旅游規劃的種種問題,既結合當前旅游規劃最新成果和國際旅游研究新趨勢,又緊扣中國旅游資源開發與研究的實際,注重實務性和可操作性,可以直接服務于旅游業的不同部門。顯然,把旅游規劃作為推動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抓手,將旅游產業作為區域重要的戰略產業加以發展是完全必要的。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研究湘南旅游景區規劃的專著,匯集了作者大量扎實的研究成果和對問題的深刻認識,因而能夠準確地抓關鍵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同時作者還充分吸收了國內外旅游規劃的先進經驗和方法,提出區域產業發展政策、戰略、行動計劃和對策措施,打破了國內傳統的思維模式和規劃模式,啟迪了思路,促進了旅游規劃和旅游策劃的創新研究。

其三,系統而全面地論述了湘南旅游景區經營和發展機制中各個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頗為新鮮的見解。區域旅游產業發展戰略歷來是旅游理論工作者和旅游經營實踐者所關注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們黨和政府決策中的一個重大問題。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是繼安徽皖江城市帶、廣西桂東、重慶沿江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后第四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這是中央著眼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湘南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擴大開放、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歷史機遇,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湘南如何在中部崛起中科學發展旅游產業?是當前研究旅游產業發展戰略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其四,使用最新資料和例證,能反映旅游學的最新動態。作者多年從事旅游規劃的研究工作,不僅有著豐厚的知識和資料積累,而且十分關注旅游規劃的發展的最新趨勢,頗有研究心得,因此本書在吸收當前國內外旅游規劃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旅游規劃學科理論體系進行設計,強化了旅游規劃學的理論研究及發展趨勢,同時本書融學術性與知識性為一體,在布局謀篇中能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既有翔實的背景資料,又有最新的研究成果;既有對歷史的簡要回顧,又有對現實的深入追蹤。在寫法上力求深入淺出、簡潔明快,并注意用比較說明問題,盡量避免空泛的論述。可以說既有學術著作的規范與厚重,又有普及讀物的通俗易懂,資料性和可讀性均較明顯。全書全面研究旅游規劃中的種種理論問題,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在旅游規劃學中都有重要意義。

其五,十分注重數量分析和圖表結合。書中許多基礎數據的分析、整理和預測皆立足于作者多年潛心研究的成果,保證了其準確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全書30萬字,圖表眾多,文筆流暢,文字洗煉,避免了許多冗繁的文字敘述,使該書論述更加精煉,具有可讀性。這種數理分析和圖表結合的研究方法,無疑代表著中國旅游規劃走向科學化的方向。

篇(4)

揚州城內水休閑產業的發展對策

(一)發揮市場資源配置優勢,構建“水文化”休閑格局

積極做好水文化休閑設施及經營場合的系統整合工作,讓水休閑營業場所和旅游景點形成良性的互動機制,在揚州城區水域沿岸的商業設施建設上突出旅游休閑功能,招商模式充分考慮游客的其他旅游消費需求,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的消費模式。城區游覽水域的休閑設施布局除突出質量意識外,還要注重揚州當地的水文化特色。因而,水休閑產業與“水文化”旅游的充分融合既要按照常規的發展模式,搞好城市休閑廣場、水文化特色商貿中心、體育健身場館等文化、保健、娛樂設施的建設和休閑社區的建設規劃,更要發揮濱水居民生活設施在旅游產業中的效應。此外,要更好地促進城市“水文化”旅游與水休閑產業間的有機協調,如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放開水文化休閑市場的準入條件,鼓勵多種經濟成分投資水文化休閑產業,開發水休閑資源,興辦水文化休閑企業,充分利用揚州人居大環境和民間資本活躍的優勢,大力吸引民資進入水休閑領域,擴大休閑產業的對外開放,同時通過引進投資和發揮知名品牌的示范效應,提升揚州休閑產業的檔次。

(二)完善水休閑產業體系,延長休閑產業鏈

集合城區水域的要素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文化旅游、休閑旅游,以拓展旅游領域,增強旅游吸引力,這樣也有利于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傳統產業優勢的發揮。除旅游和餐飲消費外,文化、商務、娛樂休閑等相關旅游享受的需求會大大增加,這也要求旅游接待地適時建設相關場所、完善旅游服務形式。因此,集中力量保護性開發高知名度的景區景點,完善旅游服務設施,增強核心競爭力;開發一批具有揚州地方特色和水文化價值的旅游紀念品和商品,完善一批有地方特色、適應當代人消費觀念與潮流的娛樂休閑設施和產品;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業務能力強的旅游從業人員,是今后水休閑旅游業發展的重點。此外,旅游產業內部的行業結構應該保持一定比例才能協調發展,揚州城區水域的關聯產業間要實現良性互動,除了在數量結構上要協調,更要在層次結構上協調,還要加強旅游景點同旅行社、飯店、餐飲、交通等行業的銜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

(三)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提高“水文化”旅游核心競爭力

完善交通站點與水域景點的互通聯系工程,規劃開設區域旅游專線;在交通樞紐及旅游景區景點協調好停車場所,根據淡旺季變換更替停車場地的規模及費用;設定區域級旅游集散網絡自駕旅游租賃服務網絡,提倡快捷型聯網售票模式;建議加強游客信息服務中心、停車場、道路標識系統、通訊、休閑娛樂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并不斷完善水域景區景點的服務設施,比如建立雙語指示標志體系等。樹立大旅游的產業集群意識,擯棄旅游收入等同于景點門票收入的錯誤觀念;著眼于地區經濟發展的整體利益,加強城區濱水地帶各種休閑設施的建設,促進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提高居民居住、游客旅游的滿意度,增強城區水域在周邊乃至全國旅游市場的競爭力,從而形成錯位競爭優勢,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揚州體驗水上休閑旅游。

寧鎮揚聯動發展的優勢及缺失性分析

(一)聯動發展優勢分析

寧鎮揚三市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融合南京“博愛之都”的滄桑、鎮江“城市山林”的雄奇、揚州“淮左名郡”的秀雅,寧鎮揚具備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優越條件。可在借鑒長江三峽、環太湖、環渤海等地區旅游合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打破地域限制、突破體制障礙,以長江、運河、大橋為紐帶,推動建立三地旅游協調機構,成立寧鎮揚旅游行業協會,聯合編制區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聯手強化合作營銷、聯手推出主題線路、聯手打造旅游交易會、聯手共建信息平臺、聯手推出服務承諾、聯手統一旅游交通標識,建立要素配置、旅游信息、旅游交通、市場營銷、行業管理一體化,實現區域內的無障礙旅游和無縫隙服務,共同放大寧鎮揚名城效應。同時,主動開放揚州對寧鎮兩地居民的旅游年票,促進寧鎮揚三地早日實現旅游年票同城待遇。

(二)聯動發展缺失性分析

政府間的合作相對較少;區域內尚未考慮到中長期規劃,而且缺少產業的融合性;區域旅游合作缺乏鮮明的整體形象設計,尚未形成板塊內旅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旅游資源特色各異,但規劃缺乏整體性,開發缺乏合理,不僅產品不夠豐富,而且資源旅游特色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品牌形象不夠鮮明,旅游產品開發不到位。因此,在未來的寧鎮揚經濟板塊水休閑旅游產業整合中,寧鎮揚區域要充分利用空間上的整體性、文化上的同源性和資源上的互補性,盡快利用現有的水文化旅游資源設計出更全面的水休閑旅游產品,創新水休閑旅游產品組合,規劃精品旅游路線,營造鮮明城市水文化旅游形象。

寧鎮揚水休閑旅游的開發戰略與模式

(一)優化寧鎮揚區域水環境整治工程

編制與實施區域供水水源保護規劃,科學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嚴格控制水源地有機毒物等污染物排放,集中整治威脅飲用水源安全的污染,維護生態平衡,確保城鄉飲用水安全,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共同提升區域河流環境質量,加強區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堅持廠網并舉、管網先行,加快區域規模化、集約型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創新環境保護政策與制度。推進環保協同執法,建立健全保障寧鎮揚經濟板塊生態安全的監管體系;按照建設沿江生態風光帶的要求,積極推進寧鎮揚三市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一體化;通過在區域共同政策實施中采取稅收、統計轉移、項目投資等形式對可能帶來的地方利益損失進行補償。

(二)合理化開發國內外水文化休閑旅游客源市場

1.針對性的對國內外客源市場進行調研,同時根據國內外客源的差異性心理特征細分客源市場。寧鎮揚沿江地區的旅游城市可進行聯動開發,對國內外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和三級市場三個層次的入境旅游目標市場進行有針對性地調研,同時明確并選擇合理的旅游宣傳促銷方式和推廣相應的旅游產品,在穩定一級客源目標市場的同時,努力開發二級和三級市場,做到“主次性開發”、“前后性到位”和“同步性完善”。

2.豐富旅游產品,最大程度的滿足國內外客源市場的多元化心理需求。首先,從整個寧鎮揚地區的入境旅游市場來看,觀光休閑和會議商務在寧鎮揚入境旅游目的中占有主導地位,其中觀光型休閑旅游已發展得相當成熟,由此應著重開發其多元化參與性休閑旅游活動。此外,要不斷開發豐富多彩的旅游項目來滿足不同客源地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如灘涂觀光、宗教文化游、美食旅游、考古旅游、度假旅游、商務旅游、工業旅游等。要根據不同級別市場中客源的心理需求,不斷推陳出新,開發能滿足國內外不同客源需求的特色水域休閑旅游產品。

3.友好聯絡國外客源地的旅行商和媒介人士,鼓勵全員促銷和內部促銷以拓寬銷售渠道。寧鎮揚地區的旅游部門應同國外旅行商及媒體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邀請其做考察旅游并認真做好海外記者和旅行商的接待服務工作,借助媒體和旅行商的力量來開發市場,從而不斷拓展寧鎮揚地區水休閑旅游產品的銷售渠道。此外,開創區域聯合促銷,并鼓勵全員促銷和內部促銷——旅游相關部門應重視對寧鎮揚地區的旅游從業人員和居民進行旅游宣傳教育,做好“內部營銷”和旅游企業內推銷工作,使廣大旅游從業人員和當地居民能樹立起宣傳促銷的意識和觀念,掌握相應知識和技巧,并形成隨時隨地進行品牌宣傳促銷的行為習慣。

4.重視寧鎮揚地區對國內外客源的接待工作,完善旅游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寧鎮揚地區水休閑旅游要在國內外客源市場中樹立形象與品牌,除了積極主動地向外拓展外,另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完善自己的旅游軟硬件建設——做好一條線的“流程服務”,要求直接提供旅游服務的單位、設施與以間接方式參與旅游服務過程的單位、設施總體平衡;建立健全寧鎮揚地區的規章制度和服務規范標準,提高區域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力求為國外游客提供盡善盡美的服務;旅游者產生旅游動機的保證是配套齊全的旅游設施,這要求我們在注重軟環境的同時,完善設施以更好地開拓國內外客源市場。

(三)創新開發水文化休閑旅游的戰略模式

1.創新“網絡”戰略模式。完善“交通網絡”建設——京杭大運河和長江汽渡溝通著寧鎮揚地區,潤揚大橋的通車更使兩地區間的交通變得更為便利。滬寧高速公路、滬寧鐵路、312國道、寧啟鐵路、寧通高速公路、寧通一級公路等不僅溝通了寧鎮和寧揚,而且使寧鎮揚三地區融合成了一個整體化的交通網絡。此外,南京祿口機場是寧鎮揚共同的航空港、常州機場成為鎮江與揚州的后備機場、滬寧高速鐵路的籌建等更將寧鎮揚三市緊緊聯系在一起,為發展區域旅游創造了極為優越的交通條件。優化“互聯網絡”建設——首先,完善旅游網站關于“寧鎮揚區域水休閑旅游”專欄,提高信息更新速度,開辟區域論壇及俱樂部專欄,用“多語言模式”組織國內外旅游愛好者參與討論,同時也應設立反饋欄目以讓旅游部門直觀地了解寧鎮揚地區水文化旅游品牌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相應的修補及改進措施;其次,應邀國內外知名旅游網站的合作,制定適當的旅游網站合作推廣計劃,統籌安排寧鎮揚地區水文化旅游的宣傳促銷信息的傳播,“寧鎮揚區域水休閑旅游”旅游形象的塑造、網上口碑、網上輿論的控制等方面的問題,從而全方位提高寧鎮揚區域水休閑旅游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享譽度。最后,要吸納國內外著名區域規劃理念,使寧鎮揚區域的水休閑旅游規劃與整個區域中的城市空間發展、項目建設、行業發展、產業動向等緊密結合,同時規劃要有前瞻性與可操作性,要符合市場動態深度分析寧鎮揚沿江區域旅游的走向和增長空間。

2.創新“多元化融資”戰略模式。寧鎮揚區域水休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保障,投資體系應實行多元化進程。首先,樹立運營區域的宏觀理念,結合市場機制及財政手段盤活存量土地,深化水休閑旅游資源的建設工作;其次,依靠民主決策,引導區域居民通過專題事項討論來增加投入;再次,通過有效開發區域水休閑旅游資源籌集建設資金,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區域旅游事業建設,包括水域空間資源的有償開發、堤岸綠化經營權的拍賣、廣告經營權的出讓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另外,利用諸如南京國際梅花節、鎮江金山文化旅游節、揚州“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等節慶活動推廣,發揮寧鎮揚水文化休閑品牌效應,同時改革區域投融資體制,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體系,吸引更多的國內外資本投入到寧鎮揚水文化休閑旅游資源開發項目中來;最后,鼓勵個人和組織通過海內外良好的商業聯系,積極介紹和宣傳寧鎮揚地區水文化旅游投資的市場機會和前景,區域政府或協會組織對于積極招商引資的人士和組織根據資金到位的比例予以重獎。

3.創新“營銷管理”戰略模式。區域營銷管理中政府始終處于指導地位。現階段,政府合作仍停留在表面階段,需要我們做更深入的工作。比如,涉及不同行政區域的寧鎮揚水休閑旅游聯合營銷,其城市旅游聯合營銷的模式、組織結構、實現機制等的構建。寧鎮揚水文化休閑旅游聯合營銷政策的制定、聯合營銷策略的組織與協調等方面都與寧鎮揚相關政府推動分不開。政府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勢在必行,它也是整個寧鎮揚旅游圈發展的前提所在。此外,作為權威的政府機構,宏觀的戰略眼光必不可少:首先,應從戰略的角度認清聯合營銷的重要性,并能逐步建立寧鎮揚地區水文化休閑旅游聯合營銷機制;其次,以寧鎮揚水文化休閑旅游品牌為契機,促進旅游聯合營銷與各相關利益群體的發展并建立相互信任機制,以便今后更廣義、更深入的合作;再次,抓住機遇,利用2008奧運、2010世博會加強國際營銷,在重要的國外客源市場上樹立區域國際形象;最后,應注重寧鎮揚地區聯合營銷人才的培養,加強區域內旅游企業人力資源的管理。

4.創新“區域政府管理”戰略模式。通過近年來召開的寧鎮揚區域旅游合作年會,寧鎮揚地區開始籌謀在政府主導下成立一個專門的區域旅游管理機構,主要承擔區域內資源開發整合、景區規劃設計、產品市場營銷等工作。區域管理機構的組建將會推動寧鎮揚城際旅游直通車的開通,同時保證寧鎮揚地區旅游景點的年票互惠。此外,寧鎮揚區域城市聯手進行境內外旅游宣傳促銷,其中境內主攻武漢、重慶、成都、安徽市場,境外主攻日韓、東盟五國市場,依托省旅游局完善歐美市場等等。寧鎮揚區域城市達成共識,將共同強勢推進區域旅游市場一體化、資源開發一體化、旅游配套服務一體化和組織架構一體化,實現無障礙旅游和無間隙服務,以此來推動寧鎮揚地區水休閑旅游產業的系統規劃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卞顯紅,王蘇潔.長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框架一體化分析及其聯合發展戰略[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篇(5)

關鍵詞:南太行;資源整合;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04-0275-02

學者習慣將位于河南省境內的部分稱為南太行,將位于河北省境內的部分稱為北太行;河南安陽、新鄉、焦作、濟源、鶴壁等地境內的大部分南太行山脈之間,則因為擁有珍貴而充沛的水源,具有獨特風景。本文從景區間資源整合的大旅游的角度[1],探討了南太行旅游資源在開發過程中存在的顯性問題,從大景區、大旅游、大管理的角度出發,把南太行建設成為集山水觀光、休閑健身為一體的旅游度假區。

一、南太行旅游資源特點及開發現狀

“南太行旅游區”是隨著南太行山及其邊緣區域旅游資源開發、旅游業發展,由此而逐漸形成的新的旅游區域。區域內旅游資源經過多年的開發,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其資源特點和開發現狀如下:

(一) 資源豐富,知名度高

由于南太行在河南境內蜿蜒曲折,擁有復雜的地質結構,其中東西或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脈有斷裂之處經黃河水系和其他支流的長期沖刷和自然刨蝕,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自然奇觀,如衛輝市跑馬嶺景區、八里溝、濟源市小溝背、被譽為“太行明珠”的萬仙山等,在各個景區之間犬牙交錯地分布著極其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生態旅游資源;當《舉起手來》、《走出地平線》等影視作品在全國放映后,大大提高了萬仙山景區的知名度。

(二) 歷史厚重,傳承性強

當年周武王率八百諸侯會同盟的牧野大戰,古跡依存;孔子在今長垣縣講學“杏壇”猶在,此外還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素有“中原石頭城”之稱的潞簡王陵、中華姓氏“林”姓祖庭比干廟、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館”的四大古瀆之一的濟瀆北海廟等人文景觀散布于新鄉南太行地區。眾多的人文旅游資源為新鄉南太行發展旅游業提供了重要條件。

(三) 紅色旅游,代表性強

南太行地區自1990年以來,著力鍛造現代紅色精神系列旅游產品,該地區擁有社會主義農村典型代表劉莊、唐莊、回龍、等多處紅色教育基地,在新鄉市“十二五”規劃中將京華、劉莊、唐莊、回龍、郭亮洞等富有時代氣息的紅色旅游資源與各自特色資源有機結合,推進劉莊史來賀創業游覽園、唐莊西山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重新打造新鄉獨具特色的紅色旅游。

(四) 重點配置,服務性強

多年來,以新鄉為代表的各地區政府十分重視整體旅游業發展,在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時重點向旅游業傾斜,初步形成了服務設施逐漸完善的現代旅游城市雛形。截止2013年底,全市有20家景區,其中4A級景區3家,3A級景區5家;全市旅行社80家,其中國際社3家;星級飯店25家;全市設有旅游院系的大專院校4所,旅游中專8所,職高10所,是全省旅游教育實力較強的地市[2]。2013年全年旅游項目建設共投入4.5億元,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景點改造。此外,南太行各市縣擁有中高級的旅行社120多家,星級酒店47個,各類旅游服務從業人員大5萬多人[3]。

二、新鄉南太行旅游資源在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全國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河南省旅游開發重點轉移, 各個景區之間的激烈競爭而引發的旅游區的整體吸引力的弱化問題也日益凸顯,南太行地區旅游資源開發面臨的問題有以幾個方面:

(一)體制不順,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旅游業是一個涉及面廣的行業,城建、文化、宣傳、公安等部門與旅游關系密切。從南太行整個區域旅游發展情況來看,各景區如新鄉南太行管理層面沒有形成統一的領導管理機構部門,景區開發、建設、管理較大難度,嚴重制約了南太行區域內旅游業的發展。

(二)重視不夠,缺乏整體規劃布局

南太行中新鄉、輝縣的各景區之間、景區與主要交通干線之間通達性較差,致使南太行整個旅游區難以形成多日游發展態勢,旅游業規模整體效益難以發揮[4]。南太行旅游區整體上還處于半分散狀態,還沒有形成空間結構合理、組織管理高效的旅游地域綜合體。此外,旅游宣傳力度不夠,旅游產業的潛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這影響著它在中原地區乃至全國旅游體系中的地位。

(三)缺少旅游精品,產品特色不突出

南太行地區各地市雖然已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但是其中大部分景區的旅游資源深度開發不夠,精品名牌不多。如回龍景區的紅色旅游只是單純的一個景區的設計,不能巧妙地和萬仙山景區聯系在一起,旅游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產品的雷同化、同質化程度很高[5]。同時,由于景區周邊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旅游企業“小、散、弱、差”狀況依然存在。

(四)缺乏人才,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雖然目前在南太行各市縣旅游行業從業人員近5萬人,但是真正旅游、酒店等行業出身的人員較少,尤其是缺少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規劃開發人才。導游人員隊伍力量薄弱,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少專業培訓,旅游從業人員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如何全面提升南太行旅游區的整體吸引力,從而最終探索出一條區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不僅是南太行區域旅游發展需要解決的一個焦點問題,亦是全國區域旅游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

三、新鄉南太行旅游資源的整合優勢

隨著當今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各個景區間在同一管理之下的競爭與合作是南太行旅游發展的必然選擇和趨勢,也是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6]。南太行各景區之間的整和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旅游交通通達性好

八里溝、九蓮山等新鄉市內各景區之間距離近,此外,由新鄉市到鶴壁云夢山、輝縣跑馬嶺地質公園等景點相互之間也已有縣級公路相連,交通通達性較好。萬仙山景區和回龍景區距離較近,可在一條線路上進行多個景點的參觀。另外,景區間有多功能環保電車,可以方便快捷地到達景區的每一個角落。

(二)合作基礎堅實

南太行地區新鄉、焦作景區之間已經具備合作的基礎,在行銷、組織、接待等方面都有統一的安排。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和開發,南太行各地區的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新型的多功能度假酒店相繼建成,2012年11月,新鄉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新鄉南太行旅游度假區,統一對新鄉南太行的景區進行規劃管理,有政府牽頭進行統一的部署,會大大加強景區整合的力度。

(三)特色突出,主題明顯

新鄉南太行地區地質結構復雜,境內斷裂的山脈如跑馬嶺、九蓮山、萬仙山等雄、奇、險、秀等特點明顯;黃河水系在境內綿延,溝、谷、泉、瀑眾多,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自然奇觀,為打造北方山水休閑度假旅游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回龍景區的宗教旅游、以劉莊、唐莊為代表的紅色旅游、以秋溝景區為代表的四季游等,這些都為南太行各景區進行資源整合,構建統一的旅游區提供了可能。

四、新鄉南太行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策略

結合南太行各景區的實際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為新鄉南太行區域內同質型景區進行整合提供參考。

(一)理順體制,統一管理

創新管理體制,從大景區、大旅游、大管理的角度出發,把南太行建設成為集山水觀光、休閑健身為一體的旅游度假區。要從整體開發的角度研究區域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各部分旅游資源開發的競爭和合作狀況,重新進行旅游資源區的劃分;建立南太行地區風景旅游管理機構,具體可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為市級以上區域級的協調機構,主要工作是統籌南太行區域內新鄉、濟源、焦作等市的旅游規劃協調;另一個層次為區域內地縣級協調機構,可以選擇在景區景點比較集中的市縣建立統一的協調機構,協調同周邊及本地區的旅游活動,促進地區間合作。

(二)提高認識,合理規劃

對目前景區旅游產品中存在的“小、散、亂”等現象進行整合,打造本地區具有競爭力的品牌旅游活動。政府需制定南太行區域統一的游客管理計劃,對各景區實行統一的目的地管理,并依據旅游資源類型等級整合,重新確定優勢資源類型,篩選出區域開發的重點旅游資源;從區域協同發展的角度,根據各地旅游資源的重要性,研究確定各部分旅游資源的開發時序和開發規模。同時要協調好各景區整體旅游發展的相關問題,如餐飲、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和盲目競爭問題。還要特別注意在發展旅游過程中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確保整個區域的環境質量。

(三)打造精品,突出特色

最大限度的挖掘南太行各個景區的旅游發展潛力,實現真正的競合模式,應當實行旅游產品的差別戰略,針對各景區的不同特色,現有產品特點和當前開發現狀,對各個景區制定不同的發展戰略。一是打造太行山水精品旅游。整合區內太行山水資源,按照5A級景區的標準,完善游客中心、生態停車場、旅游標識牌等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將太行山水特色做足,打造中國著名的北方山水休閑度假旅游精品。二是開發沿黃生態休閑旅游。將區域內民俗風情、農家生活、黃河風光資源統一規劃,培育集種養、觀賞、住宿、餐飲、寫生、拓展、娛樂、休閑、保健等內容于一體的休閑旅游。三是推進牧野文化旅游。做好潞王陵、比干廟、百泉等重點文化景區建設,開發關帝廟、衛輝古城、小店河民居等文化景點,提高產品內涵,推進文化景區轉型升級,建設成有競爭力的旅游產品。四是大力推進鄉村旅游。依托新鄉高效農業旅游資源,做好龍泉水果采摘園、史莊萬畝花卉、長遠生態園建設,打造集生態、農家樂、鄉村休假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產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同時,在特色旅游產品的打造中,應注意科學規劃,踐行以高質量求發展的旅游營銷差異戰略。

(四)廣納人才,增強力量

為了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需要,要把人才培養放在重要地位。首先,進行知識培訓,要結合南太行旅游開發的實際編寫培訓教材,讓參與培訓的人員對南太行及本省的旅游資源狀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其次,進行禮儀培訓,通過邀請專家舉辦培訓,對現有的旅游服務人員進行禮儀培訓,樹立一個景區和區域旅游整體形象。再次,要進行實踐培訓,景區內部舉辦實際操作技能的培訓班,切實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專業技能、服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為本區域旅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 張凌云.旅游地空間競爭的交叉彈性分析與國土研究狀況[J].地理與國土研究,1999(5).

[2] 新鄉市“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http://, 2013-07-19.

[3] 新鄉市旅游局2006年工作總結[R].http://,2007-09-21.

[4] 王衍用.區域旅游開發占率研究的理論與實踐[J].經濟地理,1999,19(2).

篇(6)

[關鍵詞]區域合作;資源整合;旅游開發

[中圖分類號]F5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3115(2009)16-0021-02

一、絲綢之路區域旅游合作應與區域經濟合作協調發展

在一些情況下,旅游業區域合作可以在旅游領域中獨立進行。但是,就絲綢之路旅游發展而言,旅游區域合作應該置于區域經濟發展合作的框架內處理。

第一,絲綢之路是世界級文化遺產,是優質的品牌文化資源。絲綢之路橫貫亞洲,連接北非和歐洲,是舉世聞名的陸上商貿通道,它將沿途的各個國家聯系起來,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它是人類的遺產,雖源自中國,卻影響了整個世界。經河西走廊至西域的這段被認為是絲綢之路的主道,跨越了陜西、甘肅、新疆等省區。

1996年,國際道路聯盟提出了復興絲綢之路的倡議。200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西安舉辦了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年10月,全長4395公里的新絲綢之路中國段建成。2005年12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了絲綢之路區域項目計劃。2007年4月,國家旅游局啟動了《絲綢之路旅游區總體規劃》。這些事件說明我們的國家乃至國際組織都在關注著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作為一個博大的資源受到旅游業界的高度重視是必然的,但以其為資源的旅游發展與區域合作一定要有大格局、大戰略,合作的內容很多可能已經遠遠地超出了旅游業的范圍。因此,有必要在區域經濟合作的概念下,總體估價絲綢之路旅游的發展及其區域合作。

第二,中國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絲綢之路旅游與區域合作是推動西北地區經濟發展與合作的平臺。要按照較大的戰略構想做整體的布局,合理地進行資源再配置,以旅游為紐帶,帶動區域之間相關產業的發展,帶活整個合作區域經濟。從把旅游業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角度來說,政府主導(推動)模式是區域合作的主流模式。

第三,怎樣使西部地區經濟較快地發展起來是個整體問題,決不是個別產業發展的簡單疊加。當討論絲綢之路旅游發展以及絲綢之路旅游合作時,潛在的因素是消費供給、旅游環境、基礎設施、服務水平等。這些并不都是旅游業能夠獨立解決的問題,需要更高層面的決策平臺。如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實施將有力推動西北地區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世界遺產的保護,有利于西北地區調整產業結構。

第四,產業結構問題。要把旅游業在現在、未來區域經濟結構中的位置確定下來,從整個經濟發展態勢上來把握。這是一個旅游業發展的前提問題。

第五,不從跨地市乃至跨省區的區域經濟整合發展總體上來安排絲綢之路旅游的區域合作,只能是淺層次的合作,很難保證從根本上提升本地的綜合經濟實力。要想有效控制旅游收益的漏損,切實實現集中財政投入、綜合平衡協調發展,單憑旅游業,包括旅游行業管理力量,很難辦到。

所以,絲綢之路旅游合作應置于區域經濟發展合作的框架內,應研究要通過怎樣的途徑,以怎樣的方式使絲綢之路旅游與區域合作同區域經濟合作協調起來。

二、絲綢之路旅游與區域合作是一項系統工程

交通環境建設、旅游環境建設、配套設施建設、市場開拓、供給與需求的平衡、旅游產品開發、旅游管理體制、資源利用效率與資源保護、區域合作競爭與成本控制,這些硬環境和軟環境建設的解決比沒有整體規劃和沒有總體戰略指導,效率要高得多,效果也好。

要搞系統工程,是因為旅游業與其他產業和行業關聯性較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建筑行業的投入產出,進而帶來服務隊伍的膨脹;旅游業依賴于物質生活資料供給,促進旅游必需品和旅游商品的供給;旅游業需要信息平臺、金融體系的支撐、交通保障、安全的旅游環境、醫療方面的基本條件支持。旅游活動導致的是社會系統的協同,這是構成規模的旅游活動必然的社會、經濟運動結果。

所以,有目的地組織區域性旅游產業活動就有必要通盤考慮區域內資源的配置情況,解決商業性運作中社會相關方面的協同問題,并使當地居民獲得實際利益。

在系統工程實施過程中,處理好各種關系至關重要,包括資本積累與社會物質財富分配的關系,合作各地、各方利益的平衡關系,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關系,各個產業之間的結構關系。

絲綢之路旅游與區域合作應當而且能夠成為區域經濟合作的組成部分,把旅游業作為區域合作的鏈條和紐帶,將符合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目的。同時,決策者應當使之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規律。

三、絲綢之路旅游與區域合作的落腳點

概括地說,絲綢之路旅游與區域合作的落腳點應當是解決地區經濟綜合實力的提升問題,解決當地居民普遍受益的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絲綢之路旅游與區域合作面臨的問題

如果按照區域經濟合作的思路,進行系統工程運作,可能要遇到不少問題。

第一,資金的投入與收益的合理分配問題。財政撥款往往是有限的,不一定能夠滿足資金需求。因此,投資主體可能是多元化的、跨地區的,甚至是跨行業的、跨所有制的。除了籌集直接投資外,公共設施建設,如交通設施,可以發行債券募集資金。投向要明確,資金使用要嚴格管控。

資金分配與使用問題是區域經濟合作中可能引起爭議的一個問題。因此,預先的測算、規劃、可行性評估十分重要。資金投向、分配和資金的管控需要按照共同決策,由共同指任的專門機構來行使管理職能。或者可以整體規劃,采取任務分解包干的方式來落實、完成規劃目標,實現規劃要求指標。

關于收益的分配,通常誰投資誰受益。但是文化遺產、旅游資源是屬于社會的,它的利用必須是有償的。

第二,權力體系的構建及旅游與區域合作中形成的組織架構與各自為政的行政區劃權力體系關系問題。政府在區域合作中扮演什么角色的問題會很突出。政府的責任主要是創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相互關聯的重大問題,逐步構筑區域發展的品牌,增強區域整體的影響力、競爭力,最終讓各方都從合作中得到好處。一旦市場形成了良性循環,政府就需要重新定位,以服務為主。

絲綢之路旅游與區域合作應放大到區域經濟合作層面,并創造出因地制宜的模式。

“飛地經濟”是一個滲透型的跨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具體是指在推進工業化和招商引資過程中,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把甲地招入的資金和項目放到行政上隸屬乙地的工業園區,通過建立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從而實現互利共贏的經濟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可否用于絲綢之路旅游與區域合作,值得關注。理由是在資金不充足的時候,通過外部資金的異地直接投資是一條解決的途徑。而此模式成敗的關鍵是要利益平衡,實現經濟互補和資源整合。

第三,絲綢之路旅游規劃問題。大區域概念下,絲綢之路旅游規劃應當全盤考慮,涉及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旅游服務(包括對旅游市場的監督管理)、市場戰略、經濟目標及考核體系等多個方面。原有的規劃應按照區域經濟合作目標進行修訂,采取區域經濟合作形式,而不是局限于跨區旅游業的協作。

篇(7)

關鍵詞:成都經濟區;政府管理;創新

經濟區是以一定的區域為依托,在分工基礎上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地域經濟單元。通常主要以一個中心城市為核心依托,形成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商品流通為依賴、以信息流通和交通運輸為脈絡,在一定的區域或全國中擁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一個綜合區域體系。成都經濟區就是以成都為中心,形成以樂山、簡陽、眉山、遂寧、雅安等城市為輻射圈半徑以100公里左右的區域節點,在這些區域中積極構建多元、開放的新格局,結合各個市區的特色,最大化的形成規模經濟。成都經濟圈的形成,旨在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提高區域競爭力,其范圍為7市47縣,7市面積8.1萬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6.7%;總人口3379萬人,占41.6%;GDP為5993.5億元,占57.05%;財政收入400.72億元,占47.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82.15億元,占59.60%;人均GDP為17735.4元,是四川省平均的1.38倍;經濟密度739.94萬元/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平均的3.42倍①。在成都經濟區中,成都要利用區位優勢,匯集省內優勢資源,充分發揮極核的輻射帶動作用。

政府管理創新是近幾年來政府倡導的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國家也從多方面提出了政府創新管理的標準,但最核心的標準依然是服務,政府創新管理就是通過創新不斷提高政府各方面的服務水平,讓服務成為政府工作人員的行為習慣,行為意識,最終建成高效的服務型政府②。在成都經濟區建設中政府管理發揮了巨大的創新作用,如在產業、交通和信息建設上都給予了人力、物力,財力極大的扶持,促使成都經濟區建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效,但事實告訴我們在成都經濟區建設中政府管理創新面臨諸多阻力,以成都為中心形成的經濟區中的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具體困難,很多問題都是天然的地理缺陷,面對這樣的問題就要求政府出面,在管理中突破現狀,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強大的合力,克服障礙。政府管理創新的目的,就是在于順應成都經濟區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更好地服務于成都經濟區建設。

一、當前成都經濟區建設取得的初步性成果

(一)初步形成對接區域

從2013年開始,成都市與德陽、綿陽、資陽、眉山、樂山、雅安、遂寧7市主動對接區域規劃合作。區域一體化的城市群發展是當今世界大都市地區發展的主流趨勢,我過就形成了長三角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以及珠三角經濟區,這些經濟區的形成都很好的帶動了周邊市區經濟社區的發展。成都經濟區作為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區,不僅促使成都與其周邊城市(樂山、簡陽、眉山、遂寧、雅安等)連城一片,形成按照“一極一軸一區塊”的區域發展戰略,成都經濟區按照“由近到遠、分片推進”的原則,分別從總體規劃、一體規劃、戰略規劃的不同層次進行研究,使每個規劃各具特色,更有針對性。成都經濟區區域對接中不僅形成交通的對接,更形成產業、服務和信息的對接,整個經濟區共同發展,共享發展成果,各個市區在對接中發展,在發展中不斷促使對接更和諧,更有效。成都經濟區展開的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對不僅帶動著四川周邊省份的發展,也促進整個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

(二)初步形成互通服務區

成都經濟區內開展合作,意味著將跳出成都市的范圍來進行服務布局。在新體制下,明確各經濟區的職責分工。政府管理創新體制下,互通服務區緊緊圍繞成都經濟區加快推進依法行政、政務公開等項改革,把政府部門的制度規范,辦事程序以及時限都對各個經濟區的其他市區公開,接受公眾的監督,形成嚴格的內部管理和全方位的有效外部監督約束機制,經濟區形成的好德監督制度,就是最好的教育,也只有通過好制度的嚴格執行,才能強化好意識,鼓勵好行為,養成好習慣,最后形成經濟區互通服務區良好的整體氛圍。互通服務區有其工作的特殊性,因為經濟區內各市區需求的多樣化,要求工作有更多的靈活性;因為工作性質的模糊性較高,不能簡單地把職責分開就了事;因為日常工作地相互關聯性特別強,不能簡單地以誰為主誰為輔來解釋兩者之間的定位。互通服務區如何與經濟區內各市區相關工作對接,怎樣的工作模式才能保證代辦職能的有效履行。所有的這些都影響著整個經濟區建設的效果,成都經濟區在政府管理創新理念的指導下,形成的以信息和服務支柱產業的發展模式下,積極促使形成互通服務區,有效的解決了經濟區內各市區的銜接服務工作。

(三)初步形成交通對接

區域合作給老百姓帶來最明顯的就是通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對接,建成一個以成都為綜合樞紐的“一小時”通勤圈。交通對接首先是物理上與成都實現無縫對接,第二是觀念上的對接。物理上即交通硬件設施。目前,對接成都的三條大道,分別是工業大道、濱江大道和岷東大道。建成后,三條大道形如“三箭齊發”,從交通上與成都實現無縫對接。成綿樂客運專線也將通車,彭山到成都坐高鐵僅一刻鐘左右的車程。觀念上無縫對接是以開明、開放的態度來推進發展,既要算眼前的賬更要算長遠的賬。引進企業,觀念轉變到“雙贏”上來,能吸引到真正的好項目、大項目、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項目。現在已經有效果了,比如電子商務要發展百億產業,僅蘇寧云商一家電商企業在彭山的發展定位就是百億級。強化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區域路網的對接,打通與機場、車站、碼頭等區域性設施聯系的快速通道,連同城際軌道、銜接城市軌道,形成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而成德綿區域內的交通將更加快捷,將實現“半小時通行”,也許將來人們可能住在德陽、綿陽,而在成都工作,每天通過公共交通往返其間。

二、深入推進成都經濟區建設的主要問題

(一)政府統籌支持力度不夠,導致區域內實力分散

成都經濟區目前尚未形成一體化區域經濟,還是在四川省管轄下的市、縣經濟體單元的地理概念。四川省人口多、地域廣,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區域協調發展任務繁重。同時,中央政府支出規模相對較小,大部分支出在地方實現,這也就形成了中央、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不清晰、轉移支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成都經濟區7市47縣的地方政府都是在其轄域內具有很強資源配置能力的經濟主體,7市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產業同構、資源虛耗、地方保護主義、市場無序競爭、環境污染等問題,在工業化過程中暴露出很多矛盾,如抑制農業和服務業發展、孤立發展工業化、區域內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和公益服務事業建設嚴重滯后、區域資源難以為縣域所用且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等諸多矛盾,這些矛盾表現在區域經濟利益沖突上,導致區域內各市(縣)實力分散、區域沖突日益嚴重。

(二)“諸侯經濟”競爭激烈,導致區域合作進行緩慢

經濟發展規律表明,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精誠合作給各“諸侯”帶來的收益總體上會大大超過單干的總收益;只要有可信的體制、機制和模式保證增加的收益能均衡合理的分配給所有的合作參與方,每一“諸侯”的收益也會超過單干。但目前,《成都經濟區總體規劃綱要》尚未出臺,頂層設計的缺乏,致使成都經濟區各個區域對合作建設經濟區的前景不是很明朗,很多規劃都放在辦公室,鎖在抽屜里,導致很多規劃的引領作用就很難發揮。就經濟區的建設沒有專門統一的辦公領導小組,也沒有統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作為后勤的保障,自然就很難整合經濟區的資源,這都嚴重影響了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的進程。相比之下珠三角的區域合作已進入到同城化實踐階段,長三角的區域合作氣氛和機制也已初步形成,成都經濟區的建設就顯得緩慢了許多,當然這與成都經濟區建設起步晚也是有關系的,“十二五”規劃期內,在國家層面的推動下,區域合作將是的重頭戲。

三、未來推進成都經濟區建設的對策措施

(一)區域政府積極交流,做好頂層規劃

成都經濟區內各市區積極交流,從公共服務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入手,主動規劃推進成都經濟區7市合作,促使成都經濟區一體化(或同城化)健康有序進行。在頂層規劃時要制定時間表,加快編制《成都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并與7市的“十二五”規劃上下銜接、全面御接。在省政府的指導和強力支持下,不斷減少各項審批事項,減少多個部門并頭管理的局面,不斷的向市場、向社會放權,為成都經濟區建設打開新的局面。區域政府之間不能將交流合作的意向放在辦公室,放在抽屜里,而應該面向各個區域,面向社會把有關社會事業、公共服務、交通網絡方面的合作協議,如“成都經濟區重要基礎設施(如立體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合作項目協議”、“加強成都經濟區環境保護綜合協議”,“加強以成都為中心的城市規劃合作協議”、“成都經濟區旅游合作協議”等充分溝通合作。成都經濟區7市在環境保護、教育、文化、清潔生產等公共服務領域開展合作,幾乎無磨擦,而且結合點更多,政府也能更深地介入。先實現社會事業、公共服務、交通網絡三個方面的深度合作,充分站在雙方利益關系協調,以此保證政府主導的一體化進程健康發展,力爭在2020年實現公共服務一體化、區域經濟一體化。

(二)政府推動7市簽訂“緊密合作框架協議”

在成都經濟區建設時可以參考推進珠江口東岸地區深惠莞的相關協議,從規劃統籌、統一建筑市場、優化產業布局、互通市場信息、共享人力資源、發展綠色建筑、建設誠信體系、互相借鑒改革經驗等多方面,共同打造合作藍圖。簽訂成都經濟區7市的“緊密合作框架協議”,內容至少包括4方面:7市發展規劃的具體銜接;如何消除7市在跨區中形成的人才、資本、資源流動和市場準入的限制;相關工作的標準和程序如何統一有序;跨越邊界道路建設、網絡建設以及城市公交的一體化。特別是要簽訂“成都經濟區旅游緊密合作框架協議”,內容包括:定期召開旅游局長聯席會議;整合旅游資源,打造區域精品;推動旅游業強強聯合,設立分支機構;持證導游領隊無障礙帶團;區域旅游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等合作事宜。

(三)以成都為中心,加快建設成都經濟區交通環線

城市就像生命體,一個城市的交通就像人身體里的血液流通,成都經濟區交通環線應以成都為中心,連接成都與德陽、成都與資陽、成都與眉山等市的重要城際通道,由德陽至簡陽(東段)、簡陽至蒲江(南段)、蒲江至都江堰(西段)、G0511德陽至都江堰段(北段)構成的環狀高速公路。這一交通環線建設將進一步完善四川省高速公路網布局,增強成都與德陽、資陽、眉山之間的城際聯系,對于完善成都平原城市群的交通網絡,促進成渝地區經濟組團式一體化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實施“多點多極支撐,創新驅動,兩化互動、統籌城鄉”戰略具有重要作用。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德陽至簡陽段區位優勢明顯,對于成渝經濟圈相互聯系、合作、發展、輻射、產業結構調整都將起到重要作用;G0511線德陽至都江堰段項目串聯了成綿高速、成綿復線、都汶高速等三條高速公路,是成德綿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帶。兩大項目的建設不僅是構建四川“三環五廊”大交通格局的重要一環,更是加快成德同城化步伐,打造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堅實基礎之一;不但對于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短期內對于德陽經濟也有著極大的拉動效應。

(四)以區域政府為主導,著力打造品牌旅游發展戰略

在大旅游產業戰略思想指引下,大力整合區域旅游資源,深入挖掘品牌價值,整體打造熊貓之鄉、美食之都、休閑之都和會展名城旅游品牌形象,為實現把四川建設成為最生態的宜居城市、最陽光的創業城市、最浪漫的旅游城市的目標,省政府緊緊圍繞生態資源、綠色農業、歷史文化“三大戰略”,打造四川旅游發展新格局。在生態資源戰略方面,堅持“體現文化傳承、順應自然生態、尊重市民意愿”的理念,依托沿江生態資源,著力建設2000余公頃的相如湖國家級濕地公園,打造錦屏鎮漫灘濕地休閑公園和雁坪壩生態旅游區,開發太陽島、月亮島及油房溝百牛渡江生態景觀旅游。加快推進“嘉陵第一桑梓”二期工程建設,完善濱江休閑區、周子古鎮、龍角山等核心景區的功能,構建以嘉陵江為軸線、沿江兩岸為支撐的旅游發展格局。同時,在實施以新型特色為主業的現代農業戰略中,積極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以爭創現代農業示范田園區為抓手,加快55平方公里的碧溪-利溪-相如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劃和建設,打造融生態觀光、鄉村旅游、農耕體驗、特色種養殖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化村莊”,構建“城市田園化、田園生態化”的城鄉統籌新格局。同時,建設油房溝、碧溪、長梁等10個鄉村旅游示范區,發展果蔬采摘、垂釣休閑等農家樂旅游項目,培育麥倫、樂樂農業生態園及花好月圓農業觀光產業園等綠色旅游園區。此外,還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全力推進歷史文化戰略。近年來,先后投入資金10億元,保護開發相如故居、文武廟、城隍廟、玉環書院等1.25萬平方米古建筑群遺址,重建相如故城南北城門及部分城墻,打造“風雅頌”文化主題街區,啟動周子古鎮升級改造工程,全面開發船工號子、水龍、蚌舞、薅秧歌等文化旅游項目。

成都經濟區的建設,應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積極發揮經濟中心功能,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強公共服務對接共享,探索建立公共服務一體化機制。在不同程度上提升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推進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形成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以商品流通為依賴、以信息流通和交通運輸為脈絡的綜合體系,成為全省參與全國區域競爭的龍頭和主體。

注解:

①《成都經濟區區域合作框架協議》.2010年1月30日

②張坤.政府管理創新的動力與阻力因素[D].鄭州大學2012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色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特黄aaaaaa片|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雨珍浓密毛大尺度150p| h无码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性大毛片视频|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女人乱子对白av片| 荫蒂每天被三个男人添视频| 亚洲欧洲日本综合aⅴ在线|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视频| 国产白浆喷水在线视频|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av日韩av无码污污网站|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大| 亚洲av永久无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熟女乱妇乱女网站| 国产一三四2021不卡|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2○2o20女人另类2○20|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址| 乱子伦视频在线看|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资源|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 无限资源在线观看| 日本三级片在线观看| 免费的三片播放器|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 成全电影大全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