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幼兒藝術感受的特點

幼兒藝術感受的特點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09 17:17: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藝術感受的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幼兒藝術感受的特點

篇(1)

幼兒的舞蹈欣賞活動包括了幼兒欣賞舞蹈藝術作品、欣賞現實生活中社會事物和自然現象呈現的動態美。藝術作品中的美,是藝術家按照一定的審美目標、審美實踐要求和審美理想的指引,根據美的規律所創造的一種綜合美。生活美是一種經驗現象,是人們經常能夠欣賞和感受的。不同年齡段幼兒舞蹈欣賞活動的內容要根據幼兒能力發展情況進行選擇。

第一,3~4歲幼兒舞蹈欣賞活動的內容可以選擇藝術美中貼近幼兒生活的舞蹈內容和形式,帶有模仿性很強的動物形象、姿態的舞蹈作品;選擇欣賞自然環境、生活環境中的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舞蹈動態,例如:小貓伸懶腰、玩耍時的動作,蝴蝶翩翩起舞的姿態等都可以給幼兒開展舞蹈欣賞活動。

第二,4~5歲幼兒舞蹈欣賞活動的內容可以選擇描繪兒童生活的舞蹈作品、幼兒感興趣熟悉的童話劇等。例如:舞蹈《十一點半》、幼兒童話舞劇《丑小鴨》等;適當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蹈;幼兒熟悉的事物、舞蹈形象以外,還可以欣賞幼兒生活中不常見的舞蹈形象,欣賞日常生活中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例如:企鵝笨拙的走路樣子等。

第三,5~6歲幼兒舞蹈欣賞的內容則可以選擇不同風格的作品,在欣賞的同時注意活動的可延伸性。例如,欣賞完芭蕾舞蹈以后可以嘗試自己墊著腳尖跳舞等。還可以選擇欣賞在日常生活中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欣賞自然環境中有代表性舞蹈動態,并能夠分析其特點

2 幼兒舞蹈欣賞活動內容選擇的原則

2.1 幼兒舞蹈欣賞活動內容要有思想性和藝術性

舞蹈是美育手段之一,傳情是舞蹈藝術的特點。舞蹈的思想性必須通過藝術性來體現,所以幼兒舞蹈欣賞內容選擇時既要考慮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例如,欣賞幼兒舞蹈《我不上你得當》,通過對舞蹈內容的欣賞,讓幼兒懂得我們不能隨便地跟陌生人離開,面對好吃的、好玩的等等誘惑,要堅決抵制。這就是舞蹈作品對幼兒的教育意義,體現了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2.2 幼兒舞蹈欣賞活動教材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我們為幼兒選擇的舞蹈欣賞活動內容應該是生動、活潑、有模仿性和趣味性,能夠反映幼兒日常生活,是幼兒能都理解和接受的。動作簡單、形象、健康、活潑、大方,確切地表達所反映的思想內容。

例如,我們要選擇《天鵝湖》的片段作為幼兒舞蹈欣賞活動的內容,作為成人或許更喜歡欣賞黑天鵝32圈的旋轉技巧、天鵝之死的凄美動人,但是對于幼兒來說,他們會更喜歡四小天鵝的音樂節奏和動作特點,他們會對小天鵝的腳上動作更加關注。所以我們選擇的欣賞內容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才能更好地完成我們活動的目標,提升幼兒的審美素養。

2.3 幼兒舞蹈欣賞活動教材要形象化、具體化

由于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形象和具體的,因此舞蹈教材要形象化、具體化,抽象的內容和動作是幼兒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例如:舞蹈《罌粟花的眼淚》這個舞蹈作品,舞蹈通過服裝和道具的配合,表現了吸毒者血與淚的控訴,對于成人來說非常具有教育意義。但是這樣的作品對于幼兒來說,題材過于沉重,表現形式太過抽象,服裝和燈光也以陰暗為主,不適合作為幼兒舞蹈欣賞活動的內容。

2.4 幼兒舞蹈欣賞活動教材要社會化、多元化

教材的內容除了有幼兒生活、社交生活內容外,還要有自然界方面的內容。不僅可以使幼兒從不同角度受到教育,還可以使教育內容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同時選用優秀的國內外的舞蹈作品,還能夠使幼兒獲得多種多樣的情緒情感體驗和美的感受。例如:給幼兒開展以小魚游為主題的舞蹈欣賞活動。我們可以選擇魚缸里小魚游的動作讓幼兒欣賞,感受小魚吐泡泡、喂食等場景里歡快的情感體驗;同時也可以欣賞舞蹈《小金魚》,通過舞蹈動作來感受小金魚和同伴之間游戲的動態,能更大程度使幼兒獲得多種情感體驗,是欣賞內容多元化的體現。

3 舞蹈欣賞活動指導

每個幼兒都有熱愛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學習藝術的潛能。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具有情感性、愉悅性、形象性、想象性、活動性等特點,符合幼兒的思維水平和認知特點。3~6歲的幼兒對鮮明而有特點的音樂和舞蹈動作有著濃厚的興趣。這一階段正是培養幼兒的舞蹈感受力、審美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關鍵時期。人在認識一個具體事物的過程中,開放的感知覺通道越多,對于該事物的認識就會越全面、越豐富、越深刻。教師在進行舞蹈欣賞活動時,不僅要讓幼兒的視覺感官參與,也要讓幼兒有聽覺、運動覺、觸覺的多感官參與。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表演舞蹈,進行最直接的感知體驗。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舞蹈欣賞能力的差異性,幼兒舞蹈欣賞活動的指導也要分年齡段開展。

3.1 3~4歲幼兒舞蹈欣賞活動指導

該年齡段的幼兒喜歡觀看運動中的物象,這為開展舞蹈__欣賞活動奠定了基礎。幼兒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認識也是該階段幼兒的一個重要特征,這樣的表現方式為后繼的舞蹈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條件。

(1)以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為主開展活動。3~4歲幼兒舞蹈欣賞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喜歡欣賞舞蹈動作,對欣賞對象中各種形象,動作感興趣。所以這個年齡段我們不管是舞蹈欣賞內容的選擇也好,欣賞活動的組織也好,都要以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為主開展活動。幼兒對舞蹈產生興趣,才能更好地開展以后的舞蹈活動。幼兒興趣的激發可以根據幼兒對這個舞蹈題材的以往經驗來引導,也可以通過幼兒沒有見過的事物,增加他的好奇心來引導等方式靈活處理。例如,幼兒欣賞幼兒舞劇《丑小鴨》,就可以結合幼兒認知的小鴨子的形象和走路的動態來引起幼兒的關注,進而聯系自己在幼兒園和小伙伴的相處情景展開欣賞活動。

(2)挖掘豐富的舞蹈審美資源,拓展幼兒的舞蹈欣賞體驗。舞蹈欣賞活動絕不僅僅是欣賞藝術作品,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作舞蹈欣賞活動的素材,這個年齡段的幼兒來說,貼近幼兒生活的舞蹈元素是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這就要求我們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善于觀察和發現可利用的教育資源,并好好的引導幼兒來激發對舞蹈的興趣。一定不能局限于日常教學活動。例如,教師組織幼兒在戶外散步,看到大雁飛過,候老師可以引導幼兒對大雁飛過的隊形,飛翔的姿態進行欣賞和表演,把生活中的現象和幼兒的身體動作、姿態結合在一起,豐富、提高幼兒的欣賞體驗。

(3)合理控制舞蹈欣賞活動的時間。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要在有效的時間段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就要選擇舞蹈欣賞內容的時間,知道什么時間做什么能引起幼兒興趣。欣賞活動時間不宜過長,可以根據活動目標制定欣賞內容,更好地開展舞蹈欣賞活動。

3.2 4~5歲幼兒舞蹈欣賞活動指導

該年齡段的幼兒有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和自己偏愛的情節,比如小女孩喜歡宮廷舞蹈,小男孩更喜歡軍旅題材的舞蹈作品。以此為基礎組織相應的舞蹈欣賞活動,教師應該在滿足幼兒舞蹈欣賞需求的同時,拓展幼兒的藝術視野,在指導該階段幼兒的舞蹈欣賞活動時就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對欣賞的舞蹈作品的自我感受。敢于表達是樹立幼兒審美自信心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該給每個幼兒表達自己審美傾向的機會。在幼兒完成對舞蹈作品的欣賞過程后,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和引導,讓幼兒對剛才欣賞的舞蹈作品的內容進行描述,并且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加深對幼兒舞蹈作品的印象,提高幼兒的舞蹈感受力。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強調作品中希望幼兒能夠理解的舞蹈動作和舞蹈的主題,使幼兒的舞蹈審美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對培養每一個幼兒的藝術感受非常有意義。幼兒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他可以通過語言來描述,可以借助肢體語言來表達,但不是說欣賞完舞蹈內容后必須要表演相應的舞蹈動作,才表示他完成了舞蹈欣賞活動。

(2)舞蹈欣賞活動組織形式的多樣化。這個階段的幼兒舞蹈欣賞能力比3~4歲有所提高,能逐漸理解舞蹈作品中簡單的動作含義,對不同的舞蹈種類分辨能力有一定的發展。幼兒舞蹈欣賞活動的方式可以多樣化,我們可以先對欣賞的內容對幼兒加以引導,然后再欣賞,也可以讓幼兒先欣賞以后表達自己的意見,老師再引導幼兒有針對性的欣賞;同樣的,可以選擇反映同一或接近主題的舞蹈作品讓幼兒欣賞,使得幼兒較好的感受該類作品的藝術特征。還選擇風格差異性較大的舞蹈作品讓幼兒對比,以感受不同風格作品帶來的藝術感受,加深對作品的印象。對比欣賞選擇的作品雖然要求有差異,但是彼此間應該是有聯系的。這樣就能更好地在欣賞過程中的增加幼兒創造性表現能力

(3)幫助幼兒學會欣賞舞蹈作品的方法。幼兒在開始欣賞舞蹈作品時,往往是聽聲音、看畫面的過程,只知道用很漂亮、很美麗等語言表述自己對舞蹈作品的認識。隨著幼兒認識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從舞蹈作品的構成元素上欣賞并評價。從細節入手引導幼兒欣賞是進入舞蹈欣賞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幼兒發現美的重要方法,為下一步藝術表現奠定基礎。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同時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舞蹈欣賞理論知識,能夠較嚴謹的分析舞蹈作品。例如:我們欣賞傣族舞蹈,就可以從手的細節動作和變化等方面引導幼兒進行欣賞,還可以通過幼兒對舞蹈服裝、舞蹈背景等內容的關注程度等方面來拓展組織開展專題性的舞蹈服裝欣賞等活動。

3.3 5~6歲幼兒舞蹈欣賞活動指導

該年齡段的幼兒,由于觀察力的發展,能夠關注到更加豐富、細膩的肢體語言,對舞蹈的服裝、道具、燈光等元素的欣賞能力也有所增強。所以在幼兒舞蹈欣賞活動中我們應該注意:

(1)對舞蹈作品的欣賞要逐漸傾向于對舞蹈情感的欣賞。舞蹈藝術由于綜合了聽覺藝術、視覺藝術等其他門類的藝術特征,其情感表達與其他門類藝術相比更容易被幼兒感受到。該年齡段的幼兒雖然對舞蹈作品欣賞經驗的積累,感受力和理解能力有了更大的進步,他們能對舞蹈作品中的動作、隊形變化產生更大的興趣,并能基本理解到這些動作和隊形在舞蹈中的魅力。但是,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更加關注舞蹈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內涵以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欣賞幼兒舞蹈《寶寶會走了》時,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幼兒關注幼兒學步過程中的可愛與滑稽的動作,更應該讓他們體驗到堅韌的精神和成長的快樂。

篇(2)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 音樂潛能 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071-02

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使人們獲得高尚的情感。幼兒園音樂就是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能被幼兒接受的歌曲、律動、音樂欣賞等,音樂讓幼兒有感受力,性格穩定,從小接觸音樂,更能提升幼兒智能的學習。音樂教學實踐中,我深感發揮音樂教育特點,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幼兒音樂教育成敗的關鍵問題。為此,我們在音樂活動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幼兒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特別是在激活幼兒潛能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勒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英文簡稱MI)來看,每個幼兒天生都應該是個音樂家,每個幼兒都喜歡在音樂中暢游。

根據MI的論述,所謂音樂智能,是指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它允許人們能對聲音的意義加以創造、溝通與理解,主要包括了對節奏、音調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要成為幼兒對音樂的認識與實踐相融合、相統一的過程;結合德國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所提出的"元素性音樂活動"的有關理念,多元的音樂活動,為幼兒創設廣闊的音樂學習與音樂表現空間,提高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二、創設多元音樂氛圍,促進幼兒園音樂的潛能延伸

奧爾夫認為"音樂來自于生活", 優美的音樂環境能陶冶幼兒愛音樂的情操,促進幼兒優秀品質、高尚情操的形成。因此我們在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時,我們注意創造一種美好的音樂氛圍,使幼兒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接受音樂的洗禮,培養幼兒"音樂的耳朵"。要給孩子好的音樂環境,讓孩子自然,快樂的接觸音樂,通過使用各種無律節奏樂器、旋律樂器鋼琴、電子琴等器樂,配合音樂游戲、律動肢體創作、語言創作、節奏應用等,激發孩子思考想象、創造等能力,讓孩子感到音樂的奧妙及樂趣。讓音樂回歸自然,回歸生活。

為使幼兒音樂教育真正達到了增智、養性、陶性、悅美之目的,使音樂潛能延伸到五大領域,促進了幼兒身體、情感、智能、社會性等素質的全面發展,幼兒年齡小,思維具體形象,生活經驗和知識范圍有限,我們要用音樂藝術的語言和富有感情的動作、表情讓幼兒從聽、想、說、唱、動等方面去感受音樂,領悟音樂。例如在欣賞歌曲《不上你的當》時,幼兒一聽到這段音樂,就隨著鮮明的節奏前后左右擺動身體,配合雙手動作。這說明幼兒能根據樂曲的性質而表現相應的情緒。在老師布置的場景中,小朋友爭著扮演角色上臺去表現,整個活動幼兒性質濃厚,在音樂的感染下,情緒高漲,因此,音樂能使人產生美感,受到美德教育、愛的教育,因而感到生活的樂趣。

幼兒音樂藝術,能使幼兒感受到強烈的審美享樂。活動室墻壁上掛著高雅、優美的音樂旋律圖譜,意境圖譜,并設立了音樂角,在里面放置木琴、各類節奏樂器和一些簡單的樂器等,讓它們成為幼兒感受音樂美的園地。因此,我們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就要善于利用一些圖畫、可視得畫面來誘導幼兒。例如在教授《搖籃曲》這首歌曲的時,我讓小朋友們把自己想象成爸爸媽媽,懷里拍著寶寶,靜靜地聆聽,放飛夢想的翅膀,角色互換。顯然,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感受音樂的過程。這樣,幼兒就成為一個感受音樂的主題,在教師的誘發下充分感受音樂的美,音樂的審美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當孩子產生了一種主動去感受音樂美的積極心態后,可見,音樂教育對幼兒智能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發展了幼兒的智能。

三、加強幼兒園音樂的教學,培養幼兒靈敏的音樂感受

音樂活動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象及創造能力,創設多元音樂氛圍,培養靈敏的音樂感受。這種氛圍是多方位的,可聽、可見、可感、可想,它對幼兒的身心起到一種熏陶、感染的作用。從而把興趣延展到對新的藝術活動的需要和期待。

首先,引導幼兒在愉快的教育中學東西,影響產生于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中,從音樂的教育滲透到創造力、表現力、思維能力的開發,使幼兒成長為一個陽光、快樂的小精靈,做美的使者, 在音樂活動區內為幼兒提供多種打擊樂器。孩子們在反復的敲敲打打,唱唱聽聽中,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和節奏,并把音樂巧妙地融入到生活之中,使他們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審美、體驗成就。如:教師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節奏感,活動《盆、碗、碟、杯在唱歌》、《到音符家做客》等活動比較生動。在教育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能讓幼兒對音樂產生興趣,利用音樂的娛樂性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樂中學,把音樂教育寓于愉快的音樂表現之中。

其次,音樂啟蒙教育有利于陶冶幼兒的情操。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在幼兒欣賞音樂時,會對節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別能力,這就使幼兒在聽覺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強。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不單單是要靠聽,幼兒在學習歌曲和律動練習時必須在記住歌詞和動作的前提下才能夠進行,這又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記憶力的發展。幼兒通過感知,將自己所聽到的音樂傳入大腦,會產生一種特殊的不同凡響的情感體驗,增添幼兒的興奮情緒和積極動力。

再次,唱歌是幼兒園進行的一種藝術活動,也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內容,幼兒通過唱歌可以陶冶情操,活潑身心,抒發感情,發展語言,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豐富他們的音樂表現力,圖譜教學在唱歌活動中的運用是一種視覺參與,有了圖譜,活動內容的表述會更生動、形象。故事、兒歌的滲透。對幼兒來說,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我們可以利用幼兒對故事和兒歌的興趣,將一些具有較強的情節性的歌詞內容,編成小故事講給幼兒聽,以增強幼兒對歌詞的記憶與理解。游戲是幼兒在幼兒園的主要活動,也是幼兒最樂意接受的形式,同樣在歌唱活動中也可以將游戲滲入其中。教師把歌曲的內容設計成一個游戲,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熟悉歌詞,旋律。如歌曲《找朋友》,我先讓幼兒一起玩游戲,我邊玩邊有節奏地演唱歌曲,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很快掌握了節奏,學會了歌曲。

音樂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歌唱教學是傳授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地實踐總結,抓住音樂教育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的藝術特點,豐富幼兒健康的感情世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在音樂中,使各種潛能不斷延伸,并不斷地去探索、去創新,探索最佳的教育策略,從而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幼兒音樂教育的理論基礎與科學特點》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篇(3)

從事幼兒線畫教學工作以來,我一直讓幼兒在生動活潑的線畫游戲中,以自己喜歡的,身邊的事物為素材,自由發揮想象力,靈活地創造對象,表達感情,愉悅身心,提高能力和諧發展,表現出一個嶄新的別開生面的藝術世界,開辟幼兒繪畫的新領域。

一、在游戲中感受線

《綱要》強調:“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在游戲中成長的,應讓幼兒在寬松、愉悅、游戲的氛圍中感受線帶給他們的快樂。如在活動《舞動的曲線》時,教師和幼兒在《喜洋洋》樂曲聲中,每人選一根長綢,跟著音樂歡快地舞起來,自由地說一說長綢舞起來像什么。幼兒表達,像天空中的彩虹、騰空的長龍、小河里泛起的波浪、滾動的車輪……在游戲中,幼兒感受、體驗隨動作的變化帶來了不同的曲線(弧線、波浪線、螺旋形線等)。

又如在《會畫畫的玻璃球》中,教師用故事的形式示范玻璃球滾畫的方法:“玻璃球不小心掉到顏料盒里,全身沾滿了顏料,還要請小勺子幫他回到紙上。沾滿顏料的玻璃球又開始在紙上跑,這次他跑過的地方留下了一串腳印。最后他還請了不同顏色的玻璃球一起玩,你追我趕,玩得可高興了。”孩子們大膽地用不同顏色的珠子在紙上滾畫,并留意玻璃球在紙上走過的痕跡。幼兒看到自己在游戲中產生了許多自由蜿蜒的多彩線條,感受到了活動帶來的成就感與快樂。

二、在生活中認識線

藝術源于生活,“線”其實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要注意尋找就能發現。生活中、自然界中有著無數的線狀物體,如路人的頭發、冒險、電線、蜘蛛網、梳妝、面條、彈簧等;也有著依附具體形狀的線,如門框、葉子的邊緣、城墻、磚縫、欄桿、衣服的花紋等。幼兒通過觀察,會認識、體會線條的多樣性。活動《生活中的線條》就是讓幼兒在觀察、觸摸中感知周圍環境中不同的線條,學習區分認識直線、曲線。先讓幼兒自由探索、玩各種物品。“橋,老師這兒有各種各樣的有趣東西,現在每個小朋友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用眼睛仔細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好朋友。”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在黑板上分別畫出直線。“這種摸上去是直直的、平平的線給他起個好聽的名字叫直線。”“在我們這兒你還看到了哪些直線?”“這種摸上去彎彎的,有點弧度的……叫曲線。”“你還看到了哪些是曲線?”最后引導幼兒在四周尋找哪些是直線哪些是曲線。

三、在學習中掌握線

1.豐富有趣的學習內容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的內容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因此,我們要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下功夫,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特征、興趣、愛好及繪畫特點,來選擇幼兒生活中熟悉的、感興趣的、具有吸引力的題材,提高幼兒運用線條的能力。如:幼兒喜歡的小動物《小刺猬》《大力士螞蟻》,和幼兒生活有關的《美麗的地球》《各種各樣的房子》,發展幼兒想象力的《尖牙齒怪物》《畫個奇奇怪》《巨人的故事》,等等。運用觀察實物、圖片、學說兒歌、講故事等吸引幼兒的興趣與注意,在《五彩的烏龜》活動中邊說兒歌,邊學習小烏龜是怎樣畫出來的:“一只花彩蛋,伸出四只腳,圓圓腦袋尖尖尾,變個小烏龜”。幼兒在邊說邊畫的氛圍下輕松地強化了圓形線,學會畫小烏龜,自然地充實了畫面的內容,增加了畫面的情節性。在教學內容、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上,我們注重多樣化,引導幼兒在看看、想想、畫畫、玩玩的過程中,調動各項感官與積極性,用鼓勵的口吻,引導幼兒提高作畫興趣,敢于嘗試表現各種各樣的線,花不同組合裝飾的線,讓幼兒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很自然地學習線畫的技能。

2.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

幼兒所有的學習活動都需要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他們所感受的事物用其特有的天真表現出來。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線畫環境,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我班在幼兒活動室、走廊、樓梯墻壁上懸掛了名畫家的作品供幼兒欣賞,在天花板上懸吊幼兒的繪畫作品,激發幼兒創作作品的成就感,為幼兒提供隨時欣賞的機會。濃厚的線畫氛圍,激發了幼兒的創造積極性,使幼兒的形象思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啟發。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我們在活動室里專門成立了“線畫美工”區域,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激發幼兒線畫興趣。根據作畫內容變化紙的形狀,嘗試多種作畫工具,如:油水分離、刮畫、油墨版畫、線描裝飾、寫生等滿足不同年齡幼兒的操作水平和能力,并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作畫材料、工具。每一次嘗試新的作畫材料,都會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滿足好奇心。每一種的嘗試都會帶來不同畫法的效果,當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教師用啟發的方式、提問題等形式給予他們以線索啟迪,引導他們觀察、體驗、想象,體驗成功的喜悅。活動區這種寬松的氣氛,使孩子們有自由發揮表達的空間,時常會創作出有特色有新意的作品。

四、在情境中欣賞線

篇(4)

【關鍵詞】幼兒教育音樂教育

在學前教育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幼兒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

1、幼兒音樂教育必須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科學規律

幼兒音樂教育必須以幼兒發展的生理、心理特點,幼兒教育的原則、方法等基本理論為指導進行教育工作,違反這些帶有規律性的問題,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給幼兒帶來心理、生理上的損傷。譬如:同樣一首歌曲,一位音樂技能技巧純熟,熟悉幼兒年齡特點,按照正確的教育原則、方法對幼兒實施教育的老師,會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備上述條件的老師,就教不到點子上,自己干著急,幼兒學不會。

2、通過對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向幼兒進行教育是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

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是通過音樂作品給人以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這樣一條音樂藝術途徑,來完成它的教育。

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包括旋律美、節奏美、和聲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兒童音樂作品以反映兒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積極向上的、健康活潑的思想情緒為主,同時表現出這些思想情緒背后所隱藏的稱頌、贊揚、關心、同情、鼓舞、幫助等鮮明的態度。音樂藝術不是靠直接的說理,而是以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激勵人的感情,給人以啟示,發揮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領悟其教育內涵。譬如:教兒童學唱《一分錢》,歌曲的教育意義是進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沒有直接說出拾金不昧的詞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純樸的兒童語氣、音調的旋律、愉快的情緒,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著錢對他點頭贊揚的具體情節,塑造了這樣一個生動感人的節術形象,給兒童以啟示,使他們領悟到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東西,即使是最少的錢--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是對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這樣的激勵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說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樂教育中,無論是進行思想意識、情緒體驗、品德行為等方面的教育,還是進行知識技能、認識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過審美感受的途徑來進行。

3、寓教于樂是幼兒音樂藝術教育的又一特點

音樂藝術有娛樂性特點,這是吸引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的重要特點之一。利用音樂的娛樂性特點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樂中學,把音樂教育寓于愉快的音樂感受和音樂表現之中,學得愉快,學有所得。引導幼兒在愉快活潑的、富有藝術特點的教育活動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歡樂的音樂活動之中,以“樂”作為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進幼兒性格活潑開朗,身心健康,精神滿足,德、智、體、美等方面同時受到教育。

4、音樂教育的影響產生于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中

音樂教育是在兒童愉快的音樂活動中進行的,它的教育影響往往不像語言說教表述得那樣直截了當,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而音樂藝術教育作用于人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比說教更有說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二、在實踐中使用音樂教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1、激勵幼兒主動、自信地參與活動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中,總有一部分幼兒老當演員,一部分幼兒老當觀眾。那些天賦好的幼兒經常有機會表現,而那些條件較差的幼兒卻因自卑而不敢表現。如果我們任其自然,這部分幼兒不僅失卻了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的機會,還可能導致一定的心理缺損。我們應將音樂活動作為手段,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需要。基于這一思考,我設計了小步遞進的“階梯”,提出合適的要求,盡可能使教育個別化,使每個幼兒都能按各自的步調發展。如我設計了起步較低、由易到難的系列節奏游戲:聽著小鈴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鈴節奏拍手)。大鼓和小鈴(即以跺腳方式模仿大鼓節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鈴節奏)。機器人(即聽辨鋼琴的低音區和高音區,并分別用跺腳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腳(即根據圖譜上的小手、小腳標志,隨音樂用小手、小腳表現相應的節奏)。這組游戲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讓幼兒輕松自然地走進音樂活動,在難度不高的藝術表現中體驗成功。

另外,在音樂活動中,我盡可能給每個幼兒當領頭人的機會,如讓幼兒擔任指揮、領唱、領奏等,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滿足自我表現的需要,樹立自信心。

2、注重幼兒的探索發展

布魯納認為發現法能激發智慧潛力,培養內在動機,有利于學會發現的技巧以及記憶的保持。由于幼兒年齡小,堅持性與忍耐性較差,不能長時間在看不到進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們應有目的創設環境,以激發其探究內驅力。如在幼兒認識切分節奏(|XXX|XXX|)的過程中,我引導幼兒按以下步驟積極探索:組織幼兒做“拉繩”及“劃龍船”游戲,尋找|XXX|的感覺,表現“加油呀”處的語言節奏。引導幼兒尋找周圍是否有這樣的節奏。如媽媽牙疼時邊捂著臉,邊說“|喔唷哇|喔唷哇|”老爺爺拔蘿卜時“|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此外,我還讓幼兒敲擊裝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聲音是有高低區別的;讓幼兒在“小動物找家”游戲中聽辨MI、SOL、LA的音高,獲得良好的音準感。

3、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

在音樂活動中,不能只強調技能技巧的訓練,還應引導幼兒去表現美、創造美。如用作畫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時,有的幼兒畫了一臺電視機,其中天線是LA,開關是SOL,機腳是MI;有的幼兒畫了一條吐泡泡的小金魚,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們唱著356356|356356|的歌……面對這些稚拙的創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勵,并引導他們當眾表現。

篇(5)

關鍵詞:幼兒舞蹈教學 傾聽環節 優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b)-0199-03

“聽”就是幼兒舞蹈活動中的輸入,舞蹈教學從“聽”開始,傾聽環節也就是舞蹈教學的首要環節,用聽音樂的過程激起幼兒內心的情緒情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為舞蹈做準備。沒有聽的舞蹈,不能說是舞蹈,偏離了舞蹈的本意,只能是動作模仿學習、任務式的情感顯露及標準式的音樂詮釋。傾聽環節就是舞蹈教學的首要環節,音樂可通過“聽”這一方式能幫助幼兒更好理解作品內容,為舞作準備。

1 幼兒舞蹈教學現狀

現象一:“表演”現象――動作和感受的錯位

迎新活動上,孩子們登上舞臺,音樂還未開始,臺下老師說:“笑,注意臉上要笑”。于是整個表演中,孩子們一直用一種神態(茫然的笑臉)加上統一化的動作,演示整個舞蹈。結束后我隨機問一孩子:“你喜歡這個音樂這個舞蹈嗎?”孩子搖搖頭,“那你為什么一直笑?”“老師說要笑。”孩子回答道。聽了回答,我再細分析音樂,里面有悲傷有高興,有故事,有內容,可是孩子們都不理解,他們只是完成老師的任務―― 統一化的動作和統一的“笑”,甚至有時看到孩子們做的是表現悲傷的動作,而臉上的表情依舊是“笑”。或許這就是孩子對舞蹈的理解:學習或者是機械模仿成人統一的動作。

舞蹈是表達對音樂感受的再表現過程。動作是對音樂感受的表現形式,來源于對音樂的理解。所以對舞蹈教學而言,感受和理解音樂的內涵是核心,傾聽音樂成為基礎。在案例中,沒有傾聽,孩子只是跟隨教師的要求――“笑”,不該笑的時候也笑,那是“表演”,只是停留在技能表層,缺少表演者對舞蹈的真正意義的理解,是沒有靈動的。

現象二:“配樂”現象――動作和音樂的顛倒

帶著好奇,我走進舞蹈教室,一幕情境映入眼簾:老師說道:“首先第一個動作,我們頭朝窗戶,小手這樣轉動,來,跟著老師做!”于是孩子們一個個開始模仿老師“標準式、一刀切”的動作。接下來幾個動作要領在老師同樣的指導下,孩子機械模仿。隨之產生的步驟更讓我吃驚,只聽到老師說:“好,我們跟音樂來一遍!”此時孩子們耳中根本沒有音樂的聽覺感應,從孩子的眼中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對動作的模仿,音樂只是動作的“配角”罷了。

其實這樣的場景在我們舞蹈教學中很多,孩子們在表演前對音樂非常陌生,甚至一遍都沒有聽過,他們舞的只是效仿老師的動作,根本沒有空間沒有能力去把動作與音樂結合在一起,放棄了對音樂的傾聽與理解。

現象三:“配角”現象――教師和孩子的倒置

孩子們跟隨老師在音樂的伴奏下舞動一遍后,萱萱突然提出了不一樣的想法:“老師我覺得這個音樂講得不是鳥媽媽和鳥寶寶做游戲,我覺得是蝸牛背著重重的殼,在雨中漫步,他們有的躲在殼里,有的和朋友在一起玩……。”孩子的想象與老師的預設出了岔,也許是老師的習慣語言,也許老師不知如何面對孩子的思考,老師回答道:“我說什么就是什么,大家一起來看我是怎么做的!”于是孩子們只能用老師標準式舞蹈動作來詮釋對音樂的理解,此時他們只是活動的配角而已。

在舞蹈教學中我們往往看到幼兒的發展價值被漠視,教師往往只關注具體知識和技能傳授,幼兒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者,在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幼兒都很漠然,老師做什么就是什么,自己主動思考和探索,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更是不可能的。雖然在集體舞蹈的表演中我們需要有統一的動作,但也要注重個性學習,要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孩子,要是這樣動作的起始是來源于孩子聽音樂后對音樂的自我詮釋,今天呈現大家面前的就是屬于孩子內心真正的情感與動作相結合的表演。

2 原因分析

在幼兒園舞蹈教學中出現上述較為常見的誤區,究其原因,問題主要出在作為舞蹈施教者的教師身上。細化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2.1 對幼兒心理特點和發展水平把握不準

幼兒的思維特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思維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發展。在整個學齡前階段,形象生動的事物最易于被幼兒接受和理解。《指南》中也提出如下發展目標:3~6歲幼兒“能感受藝術的基本特征”和“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可見,雖然幼兒舞蹈活動中包含舞蹈技術技巧的成分,幼兒的情緒情感體驗仍然應放在第一位。如果對幼兒的基本年齡特點把握不準,就容易在幼兒舞蹈教學實踐中走進“本末倒置”,即過分重技巧忽視藝術感受的誤區,或者以先教純粹的動作然后讓音樂配上機械練習的方式剝奪了幼兒舞蹈活動本該有的趣味性。

2.2 對兒童舞蹈的特征把握不當

根據學前幼兒的心理特征,兒童舞蹈應具備幾個基本特點:直觀性、模仿性、童趣性、童幻性、純真性等。在兒童舞蹈中,舞蹈是表現形式,音樂才是靈魂,舞蹈是為音樂服務。幼兒感受和理解音樂在先,然后再用舞蹈動作來表現內心的感受。在日常的舞蹈活動中,幼兒往往喜歡邊唱邊跳、表情動作夸張,呈現出活潑、天真、有趣的特點。在音樂活動中,要讓幼兒先聽先熟悉然后再創編簡單的動作來進行輔助。同樣,兒童舞蹈活動,要在幼兒已經熟悉音樂的基礎上進行。如果偏離了這一準則,就會導致音樂舞蹈被剝離開來,幼兒對純粹的動作感到枯燥而降低活動興趣。

2.3 對素材的選取和舞蹈的動作編排上存在誤區

在兒童舞蹈的選材上,教師們應該把目光聚焦在能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節奏感鮮明并體現幼兒生活情趣的優秀作品上。舞蹈和音樂有著最為密切的關系。一個舞蹈作品的成功與否,音樂因為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沒有好的音樂很難產生優秀的舞蹈作品。好的音樂作品為基礎的舞蹈活動能以其蘊含的審美力量來提高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極大地愉悅幼兒的身心。一個好的幼兒舞蹈作品是音樂和舞蹈的完美統一,高度和諧,是在音樂中表現內容和感情,讓舞蹈充滿著音樂的激情和音樂的性格,用舞姿和造型編織視覺的音樂。

但是在當前的幼兒舞蹈教學中,出現了“成人化”的傾向:一是內容成人化,即以時下流行的五花八門的歌曲作為素材,不去追求其深層的教育意義和審美意義;二是形式成人化,動作和變化比較復雜的舞蹈呈現在幼兒身上被認為是成功的出彩的表演。

音樂作品的內容若脫離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則無法理解;舞蹈動作若過難過于復雜,則會讓幼兒產生倦怠情緒,從而降低他們活動中的自信心和專注力。

幼兒教師應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才能在幼兒舞蹈活動中發揮出應有的引導作用。針對幼兒舞蹈活動中音樂被忽略,傾聽環節缺失的情況,筆者在長期的實踐中觀察和研究,總結出了幾點較為有效的應對策略。

3 尋找有效傾聽的優化策略

“優化”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更加優秀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也就是指使某物變得更優秀的方法等。“傾聽環節”的優化即能夠采用多種方式和方法引導幼兒有意注意音樂,通過分段式傾聽、故事式描述等方式,尋找以孩子為主體的“聽”方式,使孩子真正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為表現音樂服務。

同時低齡兒童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點。幼兒還難以用言語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和體驗,當音樂中強烈的情緒對比,鮮明的感情描寫正表達了幼兒的內心感受,幼兒發自內心地喜歡音樂時,以致常常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手舞足蹈,教師可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導幼兒有意注意音樂,以提高幼兒理解音樂的能力。幼兒的表現離不開“聽”。同時幼兒通過聽不同的音樂作品,開闊了幼兒的音樂眼界,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從而會更喜歡音樂,并使他們初步發展起感知、理解、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舞蹈教學要真正實現教學的目標,回歸到舞蹈教學的本來意義,就需要我們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孩子,從舞蹈教學的首要環節傾聽入手,通過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總結法等逐步優化傾聽環節的指導策略,讓孩子在對音樂理解的基礎上再用肢體語言等進行表達,從而提高舞蹈教學的有效性,推動幼兒成長。

策略一:情景帶動,吸引傾聽

即通過情景引導幼兒參與到“傾聽”環節中來,愿意傾聽。利用一定的情景引發幼兒的興趣和關注,愿意傾聽音樂,參與到傾聽的環節中來。此刻教師的身份就是一個引領者,結合自身的動作神態使孩子自然進入所創設情境中,去傾聽音樂、理解音樂,從而有感而發地去表現音樂。

3.1 創設情景來導入傾聽

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正是通過各種游戲進行學習和獲得發展的,舞蹈教學也如此。教師用形象生動的情景來聯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引起他們的興趣,并由此激發更豐富的想象,進而更加“入戲”,增強藝術體驗。

如大班舞蹈《數雞》,音樂呈現之前,老師講述道:你有去過農場喂小雞嗎?這個問題一出,馬上引起孩子的關注,因為前期他們剛去農場,有這個生活經驗的鋪墊,于是老師繼續講述道:有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一清早起來放雞出窩,她開始“數雞”,數完后她端起雞食開始“喂雞”,喂完雞她就開始“趕雞”和雞一起做游戲,太陽就要落山了,小姑娘忙著趕小雞“回窩”,快樂的一天結束了!借助著教師所描繪的虛擬情景孩子對音樂有了初淺的認識。當孩子進入傾聽音樂表現音樂時,就顯得更加自然。

3.2 設用問題來推動傾聽

好奇好問是孩子的特點,喜歡思考是孩子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在舞蹈首要環節傾聽時,教師就是用通過層層推進式的問題來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傾聽環節中,讓他們帶著跟主題有關的任務去聽,更好地去理解音樂,并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出幼兒自己的思想,同時根據自己的理解而自發做出舞蹈動作。

如:中班舞蹈《調皮的小黃鴨》中,老師一開始就從孩子生活經驗入手,提問:你知道小鴨子是怎么走路的嗎?就這一話題,孩子們馬上熱開了,嘟嘟還站起來,搖搖擺擺開始用蹣跚的學走鴨子走路,而此時教室里根本就沒有鴨子,孩子們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老師的提問進行加工處理,并用身體表現出來,雖然還是一些稚嫩的動作,老師及時提煉孩子動作,并用夸張的姿態帶動所有孩子一起參與。于是老師馬上追問到:小鴨子搖搖擺擺出去,它會去干什么呢?“游泳”“洗澡”“找食物“等等,小小的提問馬上激起了孩子的興趣,音樂也隨之給予了孩子聽覺的刺激。借助著孩子的回答,在舞蹈教學之前,教師帶領著孩子開始音樂欣賞,第一遍自由欣賞,第二遍教師用語言把孩子剛才粗淺的認識與音樂緊密連接,游戲就在音樂中展開,多次傾聽后孩子對音樂節奏、速度及所表達的情景有了一定的理解,當然舞蹈動作也在老師的指導之上產生。

策略二:多樣呈現,注意傾聽

即兒童舞蹈音樂有整體表述一個情境,也有表現復雜多段情境,對于較易理解基調為單一的音樂,教師可引導孩子整體傾聽,反復傾聽,積累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對于有快慢變化、情緒變化的音樂,教師可選擇分段傾聽、對比傾聽,在熟悉音樂本質后再進入表現。

3.3 整體傾聽

即引導幼兒通過完整傾聽舞蹈音樂來初步感知音樂的節奏特點和情感基調。如大班舞蹈《波斯貓》因舞蹈音樂整體基調單一,所要展示的都是一只波斯貓生活中各種姿態。當舞蹈動作開始模仿前,老師帶領著孩子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音樂的情緒和節奏特點,在此基礎上再來表現一只可愛、妖嬈的波斯貓。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整體傾聽要求幼兒在平常的一日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和專注的傾聽品質,從而能在需要安靜氛圍的活動尤其是藝術活動中達成有效傾聽。

3.4 分段傾聽

即根據音樂的外在特征或內在情緒變化來進行分段,按照傾聽-理解-傾聽-繼續理解的形式對音樂進行緩沖式解讀。

(1)有的幼兒舞蹈音樂是幾個段落式小歌曲組成,它的情緒表達較為單一。如中班舞蹈《快樂兒歌》就是由幾段幼兒熟悉的兒歌合成,歌曲內容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從《我在馬路邊》到《門前大橋下》再到《哪吒》,教師可采用分段傾聽方式來引導幼兒傾聽音樂。通過分段式傾聽,一下子引起孩子參與表現的激情。

(2)不過有的音樂它所表達的情緒節奏難度遞增,這一類也可采用分段式傾聽的方式。如大班男孩舞蹈《嘿!我的夢》這個舞蹈音樂它與《快樂兒歌》舞蹈音樂不同點在于后者都是平行歌謠所組成,而前者在音樂難度及表現上有難度遞增,因此更需要分段傾聽。《嘿!我的夢音樂三段體,中間一段帶有獨白,對孩子的表演指導有更高層次要求,教師引導幼兒一段段傾聽,熟悉音樂后再進行動作的模仿與表現。

3.5 對比傾聽

即為了幫助幼兒理解舞蹈音樂的某個部分,而選取與之風格迥異的音樂作品或者在同一個音樂作品內具備相反特質的部分讓幼兒進行對比傾聽。

(1)同一素材基礎上進行旋律和節奏改編的作品,可用對比傾聽。如大班舞蹈《我愛我的家》,家是孩子熟悉的地方,家是讓孩子最溫暖的港灣。整個舞蹈音樂融入了許多歌曲《我愛我家》的原旋律,當然舞蹈音樂有了更多的快慢、情緒變化。為了更好幫助孩子理解音樂,教師把音樂做了切分,首先挑選了孩子最為熟悉的緩慢的原歌曲旋律讓孩子進行傾聽,當音樂旋律一出現,孩子們就開始哼唱,有個別孩子還隨著音樂做起各種動作。舒緩柔緩的音樂讓孩子體會了家的味道。在家可以快樂游戲,這些就與舞蹈音樂第二部分非常符合,但與主旋律快慢有了明顯對比,因為有對主旋律的認識,當傾聽第二部分時,孩子有了更多的認識:“老師這個音樂好快啊!”“老師原來的有歌詞,這段怎么沒有了啊?只有伴奏啊!”“第二段音樂我覺得在跑來跑去,好快啊!”孩子對舞蹈里最主要的段落有了一定的認識,這對于后面的音樂表現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

(2)同一音樂背景下用節奏或速度的明顯變化來表現情緒或者主題轉變的作品,可用對比傾聽。如大班舞蹈《狐假虎威》,借助故事狐假虎威改變而成,音樂一起森林里動物都在狂歡,中間轉折時音樂起了明顯的變化,因為狐貍出現了,教師要引領幼兒將這部分音樂與前面對比著來傾聽。從來更好地來表現音樂所需情緒。

小結:當然有些幼兒舞蹈的音樂因其體裁不一,所表達的情景多樣性,那么在整個舞蹈音樂傾聽時,教師可以用多種方法來幫助孩子傾聽,可整體傾聽后再對比性的傾聽,也可采用整體、分段、對比結合的方式,用感官去感受,用肢體、動作、情緒去表達。

策略三 多元輔助,清晰傾聽

即教師結合音樂,可選擇性地給孩子一定身體動作、語言、神態或者圖片、故事等幫助孩子理解傾聽內容。

(1)用身體動作、神態助傾聽,主要是適度地在傾聽中教師加入一些身體動作元素,一般在第二次傾聽的時候運用會更多一些等。如中班舞蹈活動《母鴨帶小鴨》中,在幼兒進行第一遍整體傾聽后,教師通過幼兒對相關提問的回應中發現,幼兒對第一段的音樂情緒把握比較模糊,于是在第二次音樂播放的同時,教師用與音樂情緒對應的身體動作和表情神態來進行提示,有個別幼兒在此時馬上做出了對第一次提問的再度回應。

(2)用圖片、符號助傾聽,如中班舞蹈活動《快樂的小雞》,教師借助動態的圖片觀看小雞各種動作,各種活動場境:破殼而出、找食、和同伴嬉戲等,讓幼兒學小雞,在此基礎上來傾聽音樂,了解音樂,在音樂輔助下學跳小雞舞,以開放、寬容的思維方式引導幼兒大膽、不拘一格的進行個性化表現,體驗藝術創造與游戲的快樂。(如圖1)

又如大班舞蹈《小蝸牛》,活動前老師在黑板上用筆畫出了一個簡單蝸牛形象,在這段舞蹈音樂播放時,隨著音樂情節的變化,按音樂段落分割,老師用線條把蝸牛在表情動作上做出相應的變化進行描繪,不同符號詮釋了音樂內容,使孩子非常清晰地了解舞蹈所呈現的內容,以及音樂段落切換重點,幫助孩子加深對音樂的認知。(如圖2)

在使用這種方法時,教師應盡量選取主題突出的圖片和簡單形象且容易快速呈現的符號來輔助幼兒傾聽。

策略四 變式重點,強化傾聽

即對重點需要理解的音樂,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呈現,在反復傾聽中強化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如大班舞蹈《陽光下》樂曲中所呈現三段體,一開始描述的是種子沉睡,第二部分是種子發芽,第三部分也就是整個舞蹈即將要呈現的最主要的部分,即種子發芽后,在陽光照耀下隨風擺動、茁壯成長等等,為了讓孩子感受音樂帶來的歡快情緒情感,教師可引領孩子重點傾聽,第一次傾聽時可讓孩子通過影片來欣賞種子隨風飄動的自然狀態,第二次傾聽時教師可虛擬故事情節,用種子的身份講述自己在陽光照耀下的快樂心情,引起孩子對重點段落再次關注,為了使孩子再次感受音樂,在第三次傾聽時教師給予一定的身體動作、神情神態輔助等,重復性傾聽,鼓勵孩子舒展自己的動作來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通過多次的變式聆聽和動作的練習,音樂和舞蹈熟悉到好像成為兒童自己的“東西”,使孩子們藝術表演才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4 成效分析

在此次關于如何優化舞蹈活動中傾聽環節的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師和幼兒都受益匪淺。首先,幼兒在舞蹈活動中提高了對藝術的感受力以及藝術表現力和創造能力。通過強化傾聽環節的實踐后,幼兒逐漸將舞蹈活動中的傾聽內化成一種習慣,能在認真傾聽中較為準確地把握音樂的情感基調和外在特點,并樂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礎上,由幼兒有感而發創編出來的舞蹈動作變得更為豐富和具有感染力。

其次,教師在舞蹈活動中的角色轉變了,舞蹈教學步伐從容了。幼兒在舞蹈活動中的角色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相應地,教師的角色由“教”轉變為“引”。引領著幼兒從傾聽音樂到感悟音樂到詮釋音樂,以幼兒為中心,始終追隨幼兒的興趣開展舞蹈教學,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進行創造與表現。

在本文中,筆者針對舞蹈活動中幾種優化傾聽的策略都給出了實際的案例,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筆者并未按照小中大不同年齡的特點或者不同幼兒舞蹈風格細化來研究。在后續的實踐中,筆者將繼續推行文中所述策略,并作進一步的跟蹤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 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

[3] 陳康榮.幼兒舞蹈訓練與幼兒舞蹈創編[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4] 賈任蘭.幼兒歌舞創編實用教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篇(6)

實現幼兒園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是領域課程發展的趨勢,也是領域課程發展的高級階段。正確實施幼兒園的滲透式藝術教育是學前教育發展的要求,更是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發展的必然需要。本文從實現藝術領域與各領域之間自然、實質的融合;分清主次,把握好滲透的“度”;遵循藝術“審美”與“愉悅”兩大原則;保持藝術領域自身的獨立性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幼兒園滲透式藝術教育的正確實施。

[關鍵詞]

幼兒園 滲透 藝術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性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這意味著幼兒園課程不僅要關注領域,還要關注不同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領域與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是領域課程發展的趨勢,也是領域課程發展的高級階段。藝術教育作為五大領域之一,如何正確地實施其與各領域以及其他活動之間相滲透的幼兒園滲透式藝術教育是藝術這一領域無法回避的話題。

筆者認為,幼兒園的滲透式藝術教育主要是指滲透于其他領域以及幼兒園其他活動之中的藝術教育。幼兒園滲透式藝術教育應主要包括四種類型:一是滲透于其他各領域活動中的藝術教育;二是滲透于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教育;三是滲透于游戲活動中的藝術教育;四是滲透于節日活動中的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作為五大領域之一有其獨特的作用,同時由于藝術教育自身的某些特點使其在不同領域交叉和融合過程中發揮著中介作用,這種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領域所不能比擬的,這樣的中介作用也使得藝術教育與其他各領域之間存在著更多的滲透。本文試結合幼兒園在實施滲透式藝術教育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來探討我們應如何正確實施幼兒園滲透式藝術教育。

一、實現藝術領域與各領域之間自然、實質的融合

要實現藝術領域與各領域之間自然、實質的融合,首先是要理解滲透不是指無關內容的簡單堆砌,而是把相關聯的內容融合在一起,彼此之間沒有一定關聯的內容是不能實現滲透的。因此,滲透到各領域活動中的藝術教育在內容上應與各領域活動的內容相關聯。

其次,我們要理解相關聯的內容的融合并不是指相關聯內容的簡單相加,而是要通過某些恰當的方式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語言活動《春姑娘》(散文詩)中,我們可以融入畫“春姑娘”、唱或欣賞春天的歌等藝術領域的內容。但如果在欣賞完散文詩后,先讓幼兒畫“春姑娘”,然后唱或欣賞春天的歌,這使活動看起來像個大拼盤,顯得生硬、不自然,且由于內容過多,很容易導致目標變得不明確,無法很好地完成預設的活動目標。如果在教師朗誦散文詩《春姑娘》時以春天的歌作為背景音樂,在活動最后讓幼兒演唱背景音樂中的春天的歌來結束活動;或是在欣賞完散文詩后,讓幼兒在畫“春姑娘”時以春天的歌作為背景音樂,都會使活動看起來顯得流暢、自然且目標明確。

再次,是要避免藝術領域內容與其他領域內容表面融合、實質分離的現象存在。仍以上述語言活動《春姑娘》為例,欣賞散文詩《春姑娘》與畫“春姑娘”在內容上是關聯的,但如果教師在引導幼兒畫“春姑娘”時沒有對幼兒提出具體要求,即“繪畫的內容應對散文詩的內容有一定的反映”,那么也許幼兒是在畫與春天相關的內容,但與散文詩所描繪的“春姑娘”的內容幾乎不相關聯,這在一定意義上說不是可以把這個活動看成兩個相對獨立的活動嗎?在這個活動中的畫“春姑娘”是為了能讓幼兒通過繪畫的形式更好地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和意境,同時也是讓幼兒通過繪畫感受到“春姑娘”的美,在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基礎上得到審美的體驗,如果繪畫內容與散文詩不相關聯,是很難實現這個目標的。因此,在實施滲透式藝術教育時,我們應重視教師的正確引導,應對幼兒提出適當的要求與指導,努力使藝術領域與其他領域實現實質上的滲透與融合。

二、分清主次,把握好滲透的“度”

滲透領域課程雖然強調領域間的相互滲透,但各領域仍然有相對獨立的體系與目標,這是為了保障知識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保障幼兒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學習。因此,在實施滲透式藝術教育時,一定要注意分清主次,把握好滲透的“度”。在藝術活動滲透到其他領域的活動中時,首先要弄清楚活動的類型和目標。藝術活動內容的滲透能更好地實現其他領域活動目標,與此同時,也能實現自身的某些日標,但這應以實現其他領域活動日標作為前提和基礎,否則,很容易把活動變成綜合活動,仍不利于幼兒知識的系統學習,甚至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藝術活動上,而忽視了其他領域活動的目標和內容。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一定要把握好這一點,切不可“喧賓奪主”。以《神奇的電線》為例,這個活動可以滲透兩個領域的目標和內容,一個是“科學”,一個是“藝術”。作為科學活動,活動目標就應該強調幼兒的大膽探究,鼓勵幼兒做出各種不同形狀,不同類型的作品。當然在實現此目標的同時可以滲透藝術領域的目標與內容,在對幼兒的作品進行欣賞與評價時,與幼兒共同探討什么樣的造型更具美感,但這應是在實現科學活動目標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一定要分清主次,把握好滲透的“度”。

三、遵循藝術“審美”與“愉悅”兩大原則

藝術能給人以審美與愉悅的感受,這是藝術最本質、最典型的特征。藝術教育應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藝術教育思想,變革輕審美的藝術教育模式。幼兒園藝術教育應讓幼兒在獲得愉悅感受的同時發現美、體驗美、感受美、創造美,滲透式藝術教育同樣應該遵循這一點。然而在實踐中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在滲透于幼兒園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活動中,把藝術活動作為常規訓練的手段在幼兒園可以說是隨處可見的。有些教師似乎覺得音樂、歌曲、兒歌、童謠等藝術形式能成為有效訓練常規的一種手段。如在要求幼兒保持安靜的過渡環節教師經常念著兒歌(森林里,靜悄悄,小動物,要睡覺。貓頭鷹,去放哨,大灰狼,四處瞧)邊訓練幼兒安靜下來不出聲;或是在排隊早操時用歌曲《學做解放軍》來訓練幼兒快速排好隊等等。試想:音樂、兒歌、童謠等本來是能給幼兒帶來愉悅和美的感受的,卻被教師作為了常規訓練的手段,在這樣的情景下,這些還能帶給幼兒愉悅與美的感受嗎?節日活動中的藝術活動本應能給幼兒帶來極大的審美與愉悅的感受,但在很多幼兒園,節日活動中的藝術活動卻被很多功利性的目的(如:把節日活動中的藝術類節目的效果作為評價班級藝術教育好壞的標準;把藝術類節目作為向家長展示的成果等)所掩蓋,失去了其應有的美與樂趣,這難道不發人深省嗎?應該說,把藝術活動滲透到幼兒日常生活以及節日活動中,正是我們所提倡的一種滲透式藝術教育,但如果忽視藝術活動“審美”與“愉悅”的原則,僅僅把其當作一種常規訓練的手段或是附上功利的色彩,則是大大違背了藝術教育的真諦的。又如,有些教師會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環節(如入園時、早操前、進餐前后、午睡前后等等)穿插一些藝術活動,如聽音樂、唱歌、律動、念兒歌等,這本來是一種很好的形式,但如果教師僅僅把這些活動當作一種過渡,不作為藝術活動來看待,就不會關注幼兒是否有美的體驗和感受。這樣的藝術活動滲透不僅對幼兒無益,還會導致幼兒對藝術產生不好的體驗和感受。因此,在滲透式藝術教育中.教師一定要遵循“審美”與“愉悅”兩大原則,絕不能忽視幼兒審美與愉悅的體驗和感受。

四、保持藝術領域自身的獨立性

篇(7)

關鍵詞:音樂活動;幼兒教育;素質教育一、幼兒音樂教育的現狀

在以往的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我們比較強調音樂的認知功能,重視基本知識傳播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卻忽視了對藝術美的感受力、表現力的培訓。在我國,有不少教師習慣于采用“示范—模仿”為主的教育模式,重在灌輸、示范,搞機械訓練;教師唱,幼兒聽;教師做,幼兒看;教師教,幼兒學。在進行音樂教育中,往往先由教師示范唱、示范跳,給幼兒提供模仿對象,教師干預、指責或要求幼兒模仿太多,有的教師甚至手把手地教幼兒跳舞,結果束縛了幼兒的思想和情感,使幼兒難以自己去體驗,自己去領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對藝術目標的規定是: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音樂是幼兒游戲、學習不可缺少的內容,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不僅讓幼兒學到音樂方面的知識,還應注重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對幼兒的成長同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音樂教育對幼兒素質教育的影響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通過有組織的聲音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所以音樂又叫做情感藝術。因此,用音樂教育幼兒,能陶冶性格、凈化心靈、升華情感、啟迪智慧,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誠實的良好品德

眾所周知,撒謊會腐蝕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滋長不信任,損壞互相信任的關系。因此,教育幼兒作一個誠實的好孩子顯得尤為重要。在歌曲《好孩子要誠實》的音樂活動中,幼兒通過欣賞歌曲、演唱歌曲、角色表演等音樂表現形式,激勵了幼兒的感情,觸及了他們的心靈,使他們獲得了審美感受,從而受到了“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的教育。

(二)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樂觀的性格,樹立自信心

樂觀是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結果。性格樂觀的人在學習和工作中更容易成功,而且身體比悲觀者更健康。由此看來,培養幼兒樂觀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班上有的幼兒靦腆內向不愛講話,他們表演總是扭扭捏捏。如果老師耐心不夠,不注重尊重幼兒,會更加損傷他們的自尊心,再也不敢當眾表演了。久而久之,使這些幼兒的表演能力得不到較好的鍛煉,而且形成一種有礙學習的自卑心理。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帶班老師特別注意對這類幼兒給予鼓勵,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并對他們的點滴進步以充分肯定,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三)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審美感

音樂藝術不是靠直接說理,而是以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激勵人的感情,給人以啟示,發揮其感染教育作用及領悟教育內涵。如在欣賞活動《牧童短笛》時,我讓幼兒先觀賞一組幻燈片:出現碧綠的田野一位牧童坐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著笛子。伴隨著畫面的交換,聽著優美動聽的音樂,幼兒不僅能體驗到牧童的愉悅心情,而且對音樂的豐富內涵有了一定理解。在音樂教育中,不管是進行思想意識、情緒體驗、品德教育,還是進行知識技能和認識理解力一面的教育,都需要通過審美感受的途徑來進行。

(四)結合個性特點,培養幼兒音樂創造能力

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教與學的內容還包括音樂舞蹈作品,有關的表演形式、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以及有關的活動規則。教學內容是使兒童音樂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使兒童獲得發展的媒介。在音樂活動中,不能只強調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該去表現美,更應該去創造美。因為音樂活動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創造等思維階段,它對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

(五)音樂教育能培養幼兒交往合作

在許多的音樂活動中,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如合唱、集體舞、小樂隊、游戲等,所以我們必須把個體的創作和集體的合作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既需要個體發展,又要注重群體的交往合作。又如在音樂游戲《找朋友》的活動中,既要展示幼兒大膽、主動的個性,又培養了幼兒與同伴交往、合作的精神。

三 、音樂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

①把握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既要遵循音樂學習規律及兒童音樂心理發展特點進行音樂基礎知識、技能的教育和熏陶,要以全面發展教育為中心,通過音樂的手段、音樂教育的途徑以促進兒童在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等方面的整體、和諧發展。

②明確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學科的特性。既充分地讓兒童享受、體驗音樂活動過程的快樂,又顧及到音樂技能技巧的學習和訓練;既尊重兒童對音樂的自發探索和創造,又要把兒童的音樂表現活動逐漸納入到符合音樂審美創作原理和規律的軌道上;做到既不淡化、忽視音樂的意識和特點,突出以音樂感受、理解、表現和初步鑒賞為基本任務,又要貫徹和體現以音樂審美教育為切入口,促進兒童整體素質和完善人格的發展。

③在選擇教材上,既要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又要考慮教材的具體操作性和可行性。

1、教材應該從孩子的生活經驗中來,教師要善干控掘、積累教材。

2、教材應該從孩子的興趣中來,教師要善于利用孩子的興趣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 浪货趴办公桌~h揉秘书电影|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www| 国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的使用体验| 国产免费观看黄av片|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 中国亚洲女人69内射少妇| 欧美又大粗又爽又黄大片视频|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www| 又大又黄又粗高潮免费|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男人天堂网2017|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韩国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7777精品伊久久久大香线蕉| 新婚人妻扶着粗大强行坐下| 国产免费内射又粗又爽密桃视频|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大桥久未无码吹潮在线观看| 欧美人与动性xxxxx杂性|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欧美阿v高清资源在线| 国产a国产片国产|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美女视频性感网站黄色在线观看| 男女啪动最猛动态图| 男受被做哭激烈娇喘gv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日本波多野结衣| 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