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9: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常用的語文教學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特點;原則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時所運用一系列的措施和辦法。教學方法是教師向學生講授知識、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手段。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過程,教學方法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方式,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接受和反饋信息的主要方法,沒有有效的教學方法就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學生的能力培養更會成為一句空話。
一、教學方法的特點
一是相對性。不論是哪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常采用的教學方法也不例外,其中不存在絕對好的方法。就唯物主義的觀點而言,不管是何種教學方法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只是教師在運用這些教學方法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用這種方法解決什么問題,要做好利與弊之間的平衡。
二是針對性。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針對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為了使教學過程更為順暢自然,教師一般會采用自己比較熟悉和擅長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和研究各種教學方法,并將這些教學方法靈活運用,針對各種綜合因素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
三是綜合性。教學方法應該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來綜合選擇,才能提高教學有效性。所以,教師既要重視示范、引導和點撥,又要培養學生觀察、運用和創造的能力。只有有助于發揮兩方面作用的教學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是多樣性。語文教材當中的內容豐富多彩,教學目標也不盡相同,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比如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觀察法、多媒體教學法等。
二、使用教學方法的原則
一是堅持啟發性。新課程改革理念中明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要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激發學生探索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是本質上都應該對學生具有啟發性。教師既要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又不能放任學生自流,需通過正確引導和啟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二是堅持培養三維目標。現代教育思想認為教學工作應該實現對學生三個方面的培養目標:學習基本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目標對于教師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語文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具體的教學目標,合理優化教學方法,使它們更具啟發性和針對性,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是堅持因材施教。學生和學生之間是存在著差異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從不同學生的特點出發,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語文課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進步。因材施教就是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夠快樂、主動地獲得知識。
三、常用的語文教學方法
長期以來,語文教師們通過不斷的摸索和實踐,創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果把這些教學方法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話,可以從以教為主、以學為主、教學結合三個方面進行歸納和總結。
(一)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以教師的語言講解為主,傳遞語文知識信息,使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講授法。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向學生講授本堂課的語文知識,包括課堂導入、課程引導、介紹背景分析課文、課堂小結、布置作業等各個環節。這種教學方法使語文知識更加系統化,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地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目前講授法還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被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一堂語文課,教師適當的講解和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不能為了避免“滿堂灌”的嫌疑而不敢開口講,該講則講,而且還要講透徹講到位。
2.串講法。串講法一般是指教師把文章中的內容從字、詞、句、段、篇章全部連貫起來進行系統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文章進行概括,鞏固和深化知識的理解。串講法的運用更加突出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課堂教學由教師單一的講解轉變為師生的雙邊互動,幫助學生抓住學習重點,使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二)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討論法。討論法主要是指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通過自己的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集體討論交流的方式來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信息交流的過程中實現思想的碰撞,提高語文教學效益。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習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的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整個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要求。
2.研究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形式,根據已經掌握的語文知識探索新知識、提高語文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改變了傳統教法中重視教師的教、輕視學生的學的局限性,充分體現了現代教學思想。
(三)常見教學結合的教學方法
1.問答法。這是現代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一些與之相關的問題,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回答問題,或者學生提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或者疑問,在小組內或者班內互動交流、共同解決。這樣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境教學法。這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創設適當的情境來講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美感染人、以情感動人,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不斷提高,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不管是哪種教學方法,只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具體情況等因素,合理選擇并妥善實施,都會對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提高綜合素質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努力探索,創新更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毛森梅.初中語文教學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21):125-126.
[2]蘇敏.探索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6):76.
[3]萬云.做好高初中語文教學銜接――積極探索高中語文教學新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2,(28):132.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 現狀 發展趨勢
人們普遍認為語文就是閱讀、寫作和字詞的組合體,新課程的語文教學目標更注重學生優良品質的形成、綜合素養的培養、立足于人的長遠發展[1]。為了落實新課改要求,需要對高中語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采用相應的整改措施。
一、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1.單一的灌輸式教學。
灌輸式的語文教學雖然被人們口頭上拍拆在合理的教學法的行列,可是在實際語文教學中這種被拍拆在外的教學法反而是應用最廣泛的教學方法。即便是在新課改要求下應用的教學方法,只是停留在讓學生能夠表達感情和思維的充當工具的狀態,也就是語文的工具性上。語文課堂氣氛顯得壓抑,機械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原本應該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語文課堂變成了書本知識的復讀機。
2.與實際生活相去甚遠,形式主義嚴重。
語文是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語文脫離了實際,就失去了滋養的源泉。可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語文與實際生活相去甚遠。比如,在寫作上,由于時間限制,學生寫的作文往往不切實際,開頭結尾很美好,中間亂寫一團,或者是借鑒一些古語,顯示豪邁的氣勢,實則內容空洞,缺乏真情實感。
3.知識的系統性不強。
這是與高考的關系分不開的,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是對于高考中冷點的知識可以忽略不學,比如,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幾乎不對高三語文課進行講解,要講也是走馬觀花式的。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根據高考的題型分類強化記憶瑣碎的字詞音、錯別字、文言文或詩歌中著名的語句等,高中語文課堂是為了高考而服務的[2],導致學生高分低能,語文素養低。
二、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
1.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高中語文課堂應上升到具有人文性的高度,這順應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教學目標[3]。要提高語文素養,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就要根據具體的課文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創設情境,具體的有表演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或幾種情境綜合等方式開拓學生的思維,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可以采用幾種情境綜合的教學方法。
2.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藝術來源于對生活的積累,語文亦是如此。因此,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文中出現的與實際生活有關的章節進行分析說明,并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留下深刻的影響[4]。比如,寫作時,不要寫得大和空,而是要有真情實感,一件小小的事情也會有感觸;養成記錄自己點滴生活的好習慣,這樣不僅能鍛煉寫作能力,還能為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來源于生活就是從此處開始。閱讀課文時,要聯系當時的寫作背景,從為什么要這樣寫的問題中設身處地地感受作者的意圖,以便建立讀者與作者之間情感的橋梁。
3.建立系統性的知識。
知識沒有多余的,即便有些章節是教師不講的,學生也不能放棄對學習的嚴格要求,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對瑣碎的知識進行整合。其實,對知識的整合過程也是對知識的二次認識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假如不顧知識的系統性,而機械式地灌輸,學生就失去了對問題考量的權利,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成了學習的奴隸。這無疑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會產生消極影響。
三、結語
由于受高考的影響,高中語文教學在一定時間內是很難改變的,但是學生不能放棄自主學習。因為自主學習是高中生必備的學習方法,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還能查缺補漏,及時完善知識體系。總之,不管高中語文教學現狀如何,高中生都應該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大的環境改變不了,就先從自身做起,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王隨仁.世紀之交語文教育大討論的發展歷程評述(四)[J].科技信息,2012(05).
[2]李猛.高考背景下中學語文教育的困境與突圍[J].教育教學論壇,2012(01).
教學方法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多樣性。正因為語文教學內容、目的呈現出多樣性,所以,決定了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諸如: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法、研究法、觀察法、練習法、復習法、獨立作業法、電化教學法、欣賞教學法、愉快教學法、成功教學法等。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是語文教育科學化、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單一的教學方法只能遏制學生語文的積極性,使語文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目的。
首先,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系統。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語育為媒體。傳遞知識信息,靠教師的講述和講解,使學生掌握語文知識。
l、講授法。它主要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地傳授語文知識的一種基本教法。主要用導語、指示語、結束語、介紹作家作品和時代背景,敘述教材基本事實,分析課,提示重點,闡明事物和事理,評述寫作范文和習作例文等。
講授法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也是目前學校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運用講授法能使知識系統化,在較短的時間內交給學生以全面而準確的知識。在具體教學中,我們鼓勵教師根據教學實際,該講則講,而且要講到位。教師的講解和示范目的是為了傳授知識,并讓學生了解方法,不要因為擔心背上”滿堂灌”的嫌疑而忽視對知識的系統傳授。
2、串講法。這是文言文教學中有“講”有“串”的傳統教學方法。“講”即講解,“串”即串連。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來,實質是“講”,講的特征是“串”,即把詞、句、段、篇連貫起來的系統講解。
串講法應用有利于發揮教師“講”的主導作用,保持講的整體性和系統性,變單方面的教師講為師生雙邊活動,避免繁瑣,興之所至,信口開河,而有利于提高講的藝術性,抓住重點,以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要防止教師唱獨角戲,主觀注入,平鋪直敘。
其次,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系統。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努力培養學生樂于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
1、討論法。這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集體對話和互學形式,進行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的一種常用教法。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民主教學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學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一種有效教法。它突破了傳統教法重教輕學的局限,體現了現代教學思想的轉變。
再次,教學兼重的教學方法系統。
1、問答法。這是在語文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常教法。主要通過教師提問,學生答問,或學生質穎問難,教師引導學生解釋疑辯難的對話形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在現代教育培養全面型人才理論指導下的創新的教學方法。強調要進行情感教育,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充分發掘語文課的教育功能。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滲于作品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之中,形成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相統一的審美境界,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培養其高尚的審美情操,進而使學生思維水平不斷提高。
【論文關鍵詞】語文課程教學 中小學銜接 有效措施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大多是以字、詞為教學重點,而在初中教學中,教師則傾向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中小學生在學習方法、學習重點上的不同,要實現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初中教師就要盡可能地借鑒與學習小學教師通過唱歌、游戲、模仿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改善自身的教學策略,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本文旨在引導語文教師提高銜接意識,因為其銜接意識的強弱、銜接教學策略的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初中語文教學能否順利地完成與小學教學的銜接,也直接關系到小升初的學生能否順利渡過銜接期,更直接關系到中學語文教學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 語文知識教學的銜接策略
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銜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學化手段。知識教學應穿插在閱讀教學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要和文本教學緊密結合,要和學生的語言應用實際相結合。把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內容滲透到課文當中,并結合語言的實際運用來理解語文知識。例如:進行修辭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學時,可結合理解文意進行,既對修辭及作用有準確的認識,又有針對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以委派“漢字監督員”的形式,監督易錯字和易混淆字的書寫;結合作文評改對容易出錯的語法現象進行糾正,引導學生自覺掌握語言規律,提高正確運用語法的能力。知識教學與知識訓練相結合堅持知識與訓練統一的原則,以知識為先導,以訓練為主線。在授課過程中,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為使學生理解新知識,練習也相應地發揮作用,成為應用新知識解題的針對性練習。一般來說知識的學習應該進行單項練習,當積累了一定程度后,就應當安排綜合練習,提高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在中學語文基礎知識教學中應采用練習鞏固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能使學生把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使學生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 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銜接的策略
閱讀教學是現在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形式。認知性閱讀以認識漢字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為起點,以提取文本意義為初級階段目標,在這個層次上的思維主要是記憶。認知性閱讀主要是對閱讀材料的客觀梳理。
表現為:(1)能夠認字、釋詞、通讀課文;(2)能夠復述課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夠理清課文段落、情節結構;(4)能夠依照課文注釋回答問題。這種記憶力強化訓練雖然是表層思維但是必不可少。(5)對閱讀有濃厚興趣,閱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的一些方法,注意積累語言材料。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邊讀邊思考。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學習瀏覽,能根據需要收集有關材料。……根據大綱,小學語文主要是一門基礎學科,而且受小學生形象思維的限制,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認知性閱讀教學方法。認知性閱讀是閱讀的初級階段,超越這個階段,一開始就要求缺乏閱讀積累的少年兒童去發現、去探究、去創造,是違背教學規律的。
小升初的學生習慣了小學教師的這種認知性閱讀教法,若初中教師不了解這點,不用適合他們實際的學法指導他們,不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習心理需要適當調整自己教學的方式方法,不加強教法上的銜接,而是一開始就采用中學中常用的質疑、探究、合作和自學等教學方法,學生肯定一時無法適應,所以筆者在給小升初的新生授課時第一個月仍主要沿用認知性閱讀教學方法,只稍微滲入一些理解性閱讀的教學方法。理解性閱讀就是學生通過認讀,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礎上,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想象、聯想、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活動,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質,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認知基礎上對課文思想內容與寫法的領會和把握,是認知的發展和深入,是閱讀的關鍵環節。理解過程即思維過程,如果只認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閱讀教學的意義。由此可見,閱讀教學絕不能僅僅著眼于書面文字,而是要通過作品的語言,全面地審視和把握作品的顯性意義和直觀圖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內在意蘊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 作文教學銜接的策略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進一步了解中小學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研究中小學生作文銜接教學的對策,對于提高中小學作文教學的質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
中學語文教師更重視作文寫作的知識、技巧和理性思維的培養,而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幾乎不涉及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理論性的知識,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是學生一進中學就得面對這些學習內容。面對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不是僅憑教師一講就會明白的,沒有一定的生活積累,沒有一定的寫作知識,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專門訓練,學生很難達到這個要求。事實上,剛剛進入中學的7年級學生與小學5、6年級的學生相比,在這些方面沒有絲毫優勢,要他們立即適應中學的作文學習,是不現實的。中小學作文要求的這種差異就要求教師高度關注中小學作文教學的銜接問題,積極探究作文銜接時的教學方法,了解中小學作文“銜接”教學中具有的共性,進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異并在教學實踐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級學生進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縮短或消除“銜接”教學中的“滯留期”,使小升初的學生盡快適應初中的作文寫作。
四、 結論
筆者通過對銜接策略的研究給其他面臨同樣困惑的教師提供一些銜接的對策,這樣既對小學語文教學有借鑒、指導作用,又對中學語文教學有預警、提醒作用,同時緩解小升初學生的各種不適應障礙,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銜接期,更快地適應任務繁重而節奏快速的初中語文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為他們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成語教學 中學語文 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一.成語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與價值
一是成語是漢語詞匯體系里的特殊類型。中學階段,隨著中學語文教學進入中級階段,成語的數量和難度也在逐漸加大,因此,我們不能不正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語言的詞匯由詞匯單位組成,詞匯單位分為詞和熟語兩大類;成語是熟語的主體”。成語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歷史形成的,在漢民族語言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它和普通詞語共同構成漢語詞匯的有機體。成語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高級詞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成語教學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具有較大幫助。一個學生表達能力的高低與他所掌握的詞匯量、語匯量的數量與質量關系十分密切。在中學語文教學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學生的語言輸入與輸出都受到詞匯的影響。詞匯對于學生的交流溝通以及日常表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成語非常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常常碰到學生對成語的一些誤解,對一些成語往往只從字面意思進行理解,很難掌握成語的真正意思,如“葉公好龍”、“刻舟求劍”等,這也使得學生對成語精華的掌握不足,整體而言,中學生學習成語需要經歷一個逐漸積累、由易到難、具有連續性和層次性的過程。成語教學,能夠幫助留學生了解古今不同的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縮短學生的文化休克期,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到學習和生活環境中。
三是成語教學有利于中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教學實踐需要理論研究的指導作用,同時也能檢驗前者的不足,也能為其挖掘新的研究課題。就成語本體研究而言,其歷史已經很長,但是關于成語教學的研究和實踐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關于成語分類研究已經比較透徹,成語首先可以按照音節分類,一般是四字格和非四字格,其中四字格為主要形式;成語也可以按照來源分類,分為來源于神話傳說的、歷史事件的、詩文詞句的、民間傳說的等;也可以按照成語內部結構分類,分為聯合式、偏正式、動補式、動賓式、主謂式、連動式等;根據成語所用的修辭格,也能對成語進行分類,如比喻、借代、夸張、對偶等;根據成語的意義和常用搭配,還可以將成語分為文學藝術、宗教用語、軍事戰爭等多種類別。這些研究,非常有利于中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二.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成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教學大綱以及采用教材收錄的成語缺乏規范性。在目前的中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等級大綱》收錄了很多成語詞匯,該大綱作為基礎、初級、中級以及考試及教學設計、教材編寫等方面的基本依據。在《等級大綱》里的8822條詞語當中成語有146條,這個比例只占到整個詞匯的1.6%。事實上,這些大綱收錄的成語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及閱讀的期刊雜志中使用頻率不盡相同,成語的編排順序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語義、語頻及歷史因素,任意性比較大,缺乏規范性。
二是中學語文成語教學模式缺乏實用性。初中學生在成語語義理解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偏誤,不僅和人的認識方式、漢語成語的自身特點、語境等因素有關,也同當前的教學方法有關。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成語教學受到語法體系研究中“本位論”思想的影響,包括詞本位、句本位、詞組本位以及字本位等等。在教學法中也存在以“詞”為中心、以“句”為中心、以“詞組”為中心、以“字”中心或以“語素”為中心的幾種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都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而對特定對象的差異考慮不足,教學效果都不是很明顯。
三是在具體教學中對語義特征把握不準。在具體教學中對語義特征把握不準,僅僅提取了成語的大概語義。如“興致勃勃”適用對象是人,指向人的精神狀態,而不是電影。這屬于對成語適用對象把握不準。“一錘定音”中,此“音”非彼“音”。“音”的本義是和音樂有一點關系的,指鑼的音色,但是現在多用比喻義,指最后的決定。這個偏誤是因為學生按照成語內部單個語素的字面意義來理解整體義。現行的語文教材大都仍只關注詞、詞組和句子,語素還尚未作為一個正式的層級單位被納入對外漢語語法教學體系中。
三.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改進策略分析
一是要對成語教材、大綱中的數量與順序進行合理安排。我們知道,語匯與詞匯都具有系統性,語匯教學事實上包含對外漢語成語教學,這就需要我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借鑒語匯教學的系統性、計劃性、目的性。這三個特性要與初中語文教學中成語教學的內容、方法以及目的相融合。
二是針對不同學生靈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目前在中學語文成語教學中主要以下幾種流派,直接法(是以目的語進行目的語教學的一種方法)、聽說法、視聽法(是將視覺感受和聽覺感受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的方法)、認知法、功能法(以語言功能和意念項目為綱,培養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各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特性,在進行實際教育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心理特質及特定的文化環境,選擇某一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成語與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審美情趣乃至價值觀念都緊密相連。不同文化成長環境的差異常常會造成對成語意義的理解偏差。
三是要加強教學中對成語的語義分析。對成語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對成語語素意義掌握和理解的基礎之上的,甚至可以說語義是詞義的基礎。為了能夠準確理解成語的語義,在對中學語文成語教學中需要把握以下幾個問題。其一,漢語教師對成語的類型要有準確的把握。其二,對于漢語成語的高頻語素和生僻的低頻語素要注意區分。其三,對古今詞義不同的成語要注意區分。
參考文獻:
[1]馬宇環.中學語文教學中成語教學高效性策略淺探[J].考試周刊,2011,(58):58-59.
[2]杜娟.淺議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J].現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2011,(12):40-41.
[3]田啟群.論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成語教學[D].四川師范大學,2007.
[4]嚴義文.巧用成語導入[J].中學語文教學,2005,(9):23.
我們職業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市場導向性。這種市場導向使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對社會直接有用的人,以適應現實社會的選擇。我們大量地投入中等職業語文教材和教法研究工作,在這過程中卻往往忽視滿足教學對象專業需求(崗位需求),我們無論是會計專業、汽修專業還是計算機專業,語文教師都使用一式的教案,一致的進度,一樣的語文試題,甚至教學計劃、教學目標要求都是相同。教師基本上用類似普教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也同普教一樣地應付著“學”,這是與職業教育目的背馳的。因此造成了學生厭學,學生語文基礎薄弱,這就是我校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困境,也是中職語文學科危機的現狀。所以我們職業教育者必須清楚目前的教學狀況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方法不斷地探索大膽改革。
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不僅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培養學生良好職業素養,培養實用性人才的需要,而且可為部分學生升學(如高職)提供良好的語文基礎。但是,中職學生在語言知識積累、理解水平方面普遍低于一般高中學生,如果仍照搬中學語文常規的教學方式,不但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且還耗時低效。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應有別于高中語文教學。為了貫徹《大綱》所強調的“注意基礎,強化能力,突出重點,學以致用”的原則,我認為中職語文教學應注重以下方面:
第一、優化教學內容,突出實用性。
1、把口語交際訓練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必備的。但現實是中職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大多數來自農村,見識不廣,膽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職語文教學忽視了對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口語訓練的第一步是要讓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建立一種樂觀向上、主動好學、富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愛思考、不肯主動回答老師提問的現象。學生擁有了自信,課堂教學的路就暢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從朗讀入手,循序漸進,先讓學生開口講話,然后通過自我介紹、講故事、詩歌朗誦等活動讓學生正確流利地使用普通話,比較完整地講述和朗讀,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暢。
2、要加強應用文的寫作訓練。在寫作上要遵循實用性原則,會寫常用的應用文是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所必需必備的基本技能。請假條、計劃、總結、合同、通知、啟事、廣告、自我介紹、求職信等這些常用的應用文能為中職生走向社會后,處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直接服務。利用課堂教學,講解應用文寫作的基本常識,加強寫作訓練。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引導他們進行日常應用文和公文的寫作。
3、應培養快速閱讀能力。閱讀能力也是現代人必備的一項能力,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制定學生的閱讀計劃,有計劃地指導他們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如中職語文教材外的經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優秀名著,輔以一些必要的說話技巧方面的書籍。并要求他們在閱讀時做好讀書筆記。同學之間相互交流,這樣就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美化他們的自我形象。
第二、改變教學方法,突出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
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是教學過程中的三個基本要素。在這三者當中,教學內容雖不具有唯一性,但總從體上來看卻是固定的。而教師和學生,無論從角色還是地位來看,教師都是處于主動地位的。因此,教師必須在把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基礎情況和行為動向,才能在教學中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由于中職學生語文能力水平參差,在一堂課的教學中,如果你的教學內容傾向于低水平的同學,就會挫傷高水平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同樣,如果傾向于高水平的同學,低水平的同學又會由于聽不懂而喪失學習興趣。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應該在每堂課中真正實踐“因材施教”的主張,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和實際水平實施分層教學:教學目標分層,教學要求分層,教學內容分層。
1、轉變教師角色,營造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這種角色的變換,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以平等、民主的態度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尊重學生的意見、見解,即使學生的見解不完滿甚至錯誤,也要用心呵護學生的思想火花,允許不同觀點的討論爭辯,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2、進行參與式教學,把課堂交給學生。讓課堂生動起來,就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鼓勵學生積極沉思、認真反思、大膽質疑,在質疑中引導學生從“知其然”進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質疑中啟發學生從“浮光掠影”的淺層理解進入到“靜影沉璧”的深層破譯里;在質疑中培養學生從線型思維、單向思維進入到立體思維和創造思維中。在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則充當“導演”,發揮主導作用。為此,教學中,我們可采用討論式,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去分析課文,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語文教學。
教師不是課本執行者,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師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使學生能主動、愉快、扎實地學習,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同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強調職業環境的真實性,創設特定情境,提供體驗途徑,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專業情感,以利于形成個體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的能力和習慣。為此,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定位也要從崗位分析出發,改變“學科本位”“學科中心”的傾向,改變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傳統做法。語文教材中絕大多數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而文學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形象性和情感性。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只能憑借自己的語言、動作來誘發學生與課文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但效果卻經常不好。因為很多課文歷史悠久,學生受年齡、時代、生活閱歷的局限,憑已有文學修養很難深刻理解歷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課堂中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這一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建立靈活評價機制,淡化分數量化。
【關鍵詞】高校語文;教學;類比遷移
素質教育提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需要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而類比遷移是近年來教育學中研究的比較透徹的方法,在多個教學領域中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為了促進教學的發展,筆者對大學語文教學中類比遷移的方法進行了分析,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一、類比遷移教學法的理論意義
現代的教學理論認為,有效的學習是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合理的鏈接,并且各種知識點之間有效的分類的過程。因此,在現代的教學過程中,衍生出一種類比遷移的教學方法。此種方法是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之上,進行知識的類比,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有效的知識體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在類比和遷移的過程中,以學生的角度進行問題的設置,能夠減少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學習興趣被有效的激發,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問題的思考能力,進而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在大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類比遷移教學的現實價值
首先,對于大學語文教學來說,不僅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和寫作能力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類遷遷移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夠更好的學習新的知識點,而且思維得到了訓練,能夠從某種事物聯系到另外的事物上,學到了一種思考的方法。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面對問題能夠從容不迫,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其次,類比遷移法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對于一些生澀的文章,隱含的情感,通過此種方法的講解,學生內心形成更為生動形象的畫面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最后,通過在語文教學中進行類比遷移法的展開,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認識。在類比遷移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內容可以實現橫向、縱向的延伸和比較,學生還可以將所學知識的一些特性轉移到其他知識上,有利于新舊知識之間的鏈接,并且使舊的知識得到升華。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系統化,教學效率得到質的提高。
三、大學語文中進行類比遷移教學的建議
為了培養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很多教師應該對類比遷移教學法都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筆者從理論上進行分類,分別分析常用的橫向比較、縱向聯想等類比遷移的方法,現總結如下:
1.橫向比較與拓展
教育專家曾經明確的指出,比較學習是進行閱讀學習的有效方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面對新的知識,學生往往覺得生澀沒有意思,提不起來學習興趣,最多也就是讀讀課文,很少進行獨立的思考。而教師通過類比的方法,可以舉一反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愿意思考和分析問題。通過在閱讀中進行比較,我們可以存在類似的表達、主題和思想,同時也可以在同一類型的文章中尋找不同的寫作技巧和描繪方法。在同中見異,并在異中求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我們通常會遇到許多的文章,有古文古詩到小說詩歌,涉及的題材十分豐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把握學習的重點。而教師可以通過進行教材的分析,尋找教材之間的相似點,進行橫向的比較,引導學生運用類比的方法,進行合理的想象和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識。橫向比較的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舊的的知識進行復習回顧,而且可以通過聯想生動的進行新的知識的解釋,開拓學生的新視野,訓練學生的思維。
2.縱向聯想與溝通
相關的理論指出,在任何學科知識中,各個知識點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形成特有的知識結構的。對于大學語文來說,各種文體、語言、表達寫作方面的知識,縱橫交錯十分復雜。作為教師,應該將所有的教學進行合理的歸納,在一個較高的角度對知識進行梳理,使知識更加的清晰明了。而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新知識是由舊知識發展和延伸形成的,合理的借助類比遷移的方法,梳理新舊知識發生的關系,提出知識的不同,在原有的知識上進行新的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知識,并且鞏固舊的知識。
因此,縱向的進行知識的類比,就是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系,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信息的重新組合和延伸,以形成的知識。通過類比的方法,使得舊知識和新知識之間建立清晰的知識脈絡,以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識。并且,在此種教學方法下,學生可以進行合理的聯想,進行掌握學習的方法,拓展知識視野和提高文學欣賞品味。
3.縱橫交織,整合學習
為了促進語文教學的效率,使學生的思維更好的訓練,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知識進行綜合分析,進行橫向和縱向類比方法的整合。相關教育專家指出,為了提高知識的學習效率,應該尋找相同的例子,加深學習的遷移效果。而孤立的知識點容易被遺忘,為了深化記憶,應該將知識進行系統的整合,幫助個體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知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知識進行縱橫組合。首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對于具體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引導學生橫向的聯想和縱向的溝通,更好地將知識鏈接成網,幫助學生融會貫通的進行語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類比遷移的方法不僅為教師提供了高效的教學方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思維的鍛煉。
參考文獻:
[1]吳曉旭. 談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類比遷移法[J]. 教育與職業,2010(35):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