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微電影論文

微電影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2-05-01 21:54: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微電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微電影論文

篇(1)

美學家黑格爾于1817年提出“藝術終結”的觀點。美國藝術評論家丹托對這一觀點深信不疑,并于1984年發表了《藝術的終結》。丹托還在1993年發表名為《藝術終結之后》的專著。從藝術發展的歷程來看,本文作者并不完全贊同“藝術終結”的看法。藝術還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前進。人是藝術發展的不竭動力,藝術并沒有終結。筆者認為“藝術終結”終結的不是藝術本身,而是傳統的藝術觀念。隨著人們欣賞水平的提升,適應新時代的藝術涵蓋多種層面。作者認為藝術終結體現在以微電影為代表的“后現代美學”有別于“傳統美學”。微電影是長片電影的進化,電影藝術并未終結,而是走在不斷創新的道路上。如今,電影影視界沒有對微電影給出明確定義,本文作者認為微電影是有電影屬性在媒體平臺上播放的影視短片。

二、微電影的類型

由于制作團體的不同,賦予微電影的屬性也不同。人們對于傳統電影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這些方法都可以對微電影進行分類。像按照題材分類、拍攝方式分類、行業特點分類等。本文主要依據行業特點,把微電影分為藝術微電影、商業微電影、商業藝術微電影。藝術微電影有較強的原創色彩,主要體現拍攝者的情感,沒有商業性質。例如,《天堂午餐》《紅領巾》《李獻計歷險記》等都是優秀的藝術微電影作品。商業微電影具有營銷性、廣告性。它主要用于商品促銷,和企業品牌理念的塑造,帶動消費者消費。例如,《把樂帶回家2013》《66號公路》《18歲的勇氣》等都是典型的商業微電影。商業藝術微電影,它以表現藝術為主,在電影中適當引入商業元素。在原創的前提下,少量展現商業訴求。如《老男孩》《父親》《指甲刀人魔》等微電影,在故事情節設計上并沒有加入商業元素,充分展現原創性,只是在片頭或片尾引入贊助商或冠名者。

三、新媒體環境下微電影的美學特征

(一)審美主體

在新媒體環境下,觀眾既是微電影的審美主體,也是微電影的消費主體。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觀眾的審美心理與訴求直接影響著微電影的創作內容,這使得觀眾在審美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使得微電影傳播的途徑較多,尤其是網絡傳播方式被觀眾廣泛采用。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環境下的微電影使觀眾擺脫了傳統熒幕觀看作品的被動狀態。在互聯網上,觀眾擁有觀看時間和空間的選擇權,主體能動性被充分體現。新媒體平臺突破了傳統的觀影模式,觀眾可以自主選片、自主定時、自主排序,甚至觀眾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通過自己拍攝微電影并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傳播。

(二)鏡像美學

新媒體環境下,微電影的自由性和平民化特征明顯。當前,許多微電影的主要內容是針對某個名導電影或者主流新聞媒體的調侃和搞怪。創作者通過用詼諧、幽默、直觀的表現方式來反映社會現實和國民思想。通常來說,微電影的創作者往往用微電影來表明自己某個立場或者觀點,且該立場和觀點能和大眾產生共鳴,否則其將淹沒在新媒體的豐富內容中。譬如,《畫皮》惡搞版微電影,故事情節改為對毒奶粉兇手的抓捕,惡搞內容風趣幽默,在舒緩觀眾時候壓力的同時,也反映當前社會食品安全堪憂的現實。如上所述,在新媒體環境下,微電影已經被當作反映社會現狀的鏡子,且其站在大眾的視角評論時事,因而能與大眾共鳴,使大眾能接受微電影、認同微電影、發展微電影。

(三)夢幻美學

微電影較之傳統電影播放時間短,很多微電影只是創作者的靈感片段。創作者在微電影中加入數字技術,會帶給觀眾夢幻感,使觀眾產生錯覺印象。例如,郭思文導演的動畫微電影《溶》,全片采用噴墨式的方法,結合音樂進行構建畫面,體現水墨畫的中國氣質,全片短而精,夢幻色彩濃郁。再如《裂變》采用多重復手法,闡釋人與世界的裂變,視角單一,但畫面內容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變化。便攜式高科技產品進入大眾生活,使觀眾從微電影的接受者變為參與者、創作者。與此同時,網絡平臺也給觀眾提供了便利條件,觀眾在看完微電影后還可以進行直接評論或用轉發等形式和他人交流,進而也為微電影的創新和發展創造機遇。

四、結語

篇(2)

傳統廣告之所以惹人生厭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它過于直白地表達營銷的目的,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許多廣告是以一種毫無藝術性的方式,裸地來推銷其產品與理念。而影視劇植入廣告與微電影廣告都是借助于影視的拍攝技法和表現手段來展現,將產品信息、品牌理念與影視劇這個大眾喜愛的娛樂形式結合起來,使觀眾在欣賞精彩劇情之時,來接受廣告信息。這種隱蔽的展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觀眾的抵觸情緒,更易于企業產品的推銷和品牌理念的傳播。二者的差異在于:影視劇植入廣告是將產品信息與品牌理念隱性地融入到劇情之中,而微電影廣告則是圍繞著準備宣傳的產品與理念而創作電影劇情。因此,影視劇植入廣告就其本體而言是影視劇,而微電影廣告的本體是廣告,二者的創作立足點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的存在使其成為兩種不同的廣告形式。優秀的影視劇植入廣告能將廣告信息策略性地融入影視劇劇情之中,使受眾在欣賞精彩劇情時,不知不覺地接受廣告信息。同時,由于它與影視劇的不可分離性,使其具有強制性接收、到達率高的優勢。這一優勢在電影植入廣告中尤其明顯。如果植入的廣告信息又能與劇情巧妙融合的話,既不會引起受眾反感,又能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力。而微電影廣告很多時候是需要受眾自己主動觀看,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喪失了一部分主動性不強的受眾,而這部分受眾也有可能是產品的潛在用戶。因此,就受眾數量而言,其到達率遠沒有植入廣告高。但微電影廣告由于其立足于廣告本身,電影中的劇情、場景、人物,甚至是對白、音樂都是圍繞著廣告目標精心構思的。因此,相比影視劇植入廣告,它的產品信息與品牌理念與劇情具有更高的契合度,使產品信息成為了電影中的主角,能夠更全面地展現產品的性能,更深入地闡釋品牌理念,也更能夠與消費者進行深度溝通。這一點是植入廣告難以做到的。可見,立足點的差異使影視劇植入廣告具有廣度優勢,而微電影廣告具有深度優勢。無論是宣傳廣度還是深度都是廣告發揮其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二、創作目標的異同

影視劇植入廣告與微電影廣告都是借助于影視劇這一媒介來傳達產品信息的,二者的創作目標有一個共同點,即:產品信息及品牌理念必須與影視劇劇情相契合。就影視劇植入廣告而言,只有在植入的過程中使產品信息與劇情恰當地融合才有可能將受眾的排異反應降到最低,產生正面的宣傳效果,最終才有可能達到營銷目的。而對微電影廣告來說,雖然整部電影都是圍繞著所要宣傳的產品及理念來創作的,但是如果二者契合度不夠,不但不能創作出優秀的微電影作品,而且很難達到應有的廣告效果。因此,只有二者完美地結合,才能算是成功的微電影廣告作品。然而,二者的創作目標雖具有一致性,但其實現途徑卻存在著諸多不同。影視劇植入廣告是將所要宣傳的產品信息植入到已經創作好的影視劇本或影視作品之中。因此,植入哪些信息、選擇何種方式植入、植入多少可以說是植入廣告的主要創作任務。其中的每一步都需要經過謹慎的設計和論證。植入不當不但會影響廣告效果,而且會傷害到影視劇本身的藝術質量。

首先,植入信息的選擇。產品信息在植入一部影視劇之前,應該對這部影視劇的劇情有充分的了解,選擇適合的影視劇本或影視故事,甚至在編劇階段就要進行策劃設計,要充分考慮產品信息如何與影視劇進行有機的結合。選擇好劇本之后,要對產品信息的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評估,尋找產品信息與劇情之間的結合點。

其次,植入方式的選擇。廣告植入影視劇的方式多種多樣,每種植入方式都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如:臺詞植入是一種較為敏感的植入方式。運用得好會產生較為明顯的效果,而運用不當,會產生負效果。因此,植入方式本身無好壞之分,其運用得成功與否關鍵是看它是否與廣告信息及影視劇情相契合,只有三者完美結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廣告效果。

第三,植入數量的選擇。影視劇中植入廣告的數量同樣要考慮劇情發展的需要,不能為了展示產品信息而使廣告凌駕于影視劇之上,否則便會產生過度商品化的傾向,使受眾產生強烈的反感,甚至可能會導致影視作品本身也遭受唾棄,影響影視劇的整體藝術性。如:電影《非常完美》、電視劇《丑女無敵》等都因植入廣告過多而引起了受眾非議。可見,影視劇植入廣告不是簡單地將所要宣傳的產品信息置于影視劇中,而需要進行精心策劃,并融入獨到的創意。而微電影廣告與植入廣告不同,微電影廣告是圍繞準備宣傳的產品和品牌去創作電影作品。因此,它不需要像植入廣告那樣,努力去迎合影視劇劇情,避免了植入廣告本身所存在的諸多不足。但這并不意味著微電影廣告的創作就易于植入廣告。它同樣有著自己的創作重點和難點。

首先,選材問題。目前,微電影廣告存在著題材重復的現象,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應使其與普通電影一樣,實現選材多樣化。既可以取材于與百姓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家長里短、情感糾葛,拉近與受眾的距離;也可以選擇與百姓生活較遠的神話、科幻等題材,描述受眾內心所渴望的理想的生活狀態和情感。微電影廣告只有廣泛取材,才能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同時,由于微電影廣告是需要受眾主動觀看的。因此,所選題材還應考慮到是否與該產品的多數目標受眾的興趣與關注點相契合。只有所選題材是目標受眾所喜歡的,才會具有較高的點擊率與收視率,從而具有較高的到達率。

其次,故事情節的設置問題。由于微電影廣告的片長較短,一般只有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為了在短時間內吸引受眾的注意,它應具有緊湊完整、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如:美加凈投拍的《回憶愛情》就采用了渲染情感的方式。整部廣告以美加凈護手霜作為紐帶,展現了婚后夫妻普遍存在的情感危機。而護手霜被賦予了幸福與愛的光環。它雖然沒有多華貴,但卻飽含著丈夫對妻子濃濃的愛,易于引起受眾的共鳴。

第三,如何凸顯產品信息的問題。微電影廣告最終的目的是營銷。無論其劇情有多么跌宕起伏、感人肺腑,其最終的目的不是讓受眾關注劇情本身,而是記住產品信息。因此,所要宣傳的產品是微電影廣告的核心。如何凸顯產品信息可以說是微電影廣告創作的重要任務之一。然而,凸顯產品信息并不意味產品信息的上鏡率有多高,產品的鏡頭過多反而容易引起受眾的反感,因為每一次的產品鏡頭都在提示受眾所看的是廣告,而不是電影。這對于最終的廣告效果是有害無益的。

三、創作團隊的異同

篇(3)

2016年歲末,張藝謀新片《長城》上映期間,微博上一位名為“褻瀆電影”的評論人說“張藝謀已死”,該片出品方樂視影業CEO張昭隨后表示不滿,樂視影業還發了一封律師函給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為《人民日報》客戶端發文指摘豆瓣電影和貓眼電影的評論傾向問題,而引起大量影評人的回擊。

《人民日報》客戶端文章援引自《中國電影報》,文章認為大量影評聲音有失公允,為吐槽而吐槽,并以列舉的方式論述了豆瓣電影打分的“水分”問題。豆瓣創始人阿北隨即逐一回應“水分”問題,前述文章的許多論據材料開始經不住推敲。稍晚時候,人民日報評論部發出文章,認為中國電影應該經得住批評。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隨后在微信朋友圈回應,并未約談豆瓣和貓眼,主張正常的電影評論工作。此事,算是告一段落。

風波之后,我認為影評人的自省更為重要,既不能淪為電影資本的“”,也不能一味地簡單吐槽。

在此次電影評論事件之前,電影資本和電影評論之間,常常是“和諧共處”的關系。維護口碑是電影宣發的工作之一,電影資本其實一直在尋求控制電影評論的方法,就如同商業賣家需要掌控自己的商品口碑輿情一樣。十年前,電影宣發工作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通過“紅包”、贈票等方式,獲得電影上映期間城市報紙的正面評論文章,這通常由地面人員去執行。

以往的宣發工作,通常會找影評人來看“點映”,然后以所謂“車馬費”,求取一個好評。前幾年有個玩笑說,影評人靠評論工作月入6萬元――當然,這是建立在每天都有電影點映的基礎上的。

最近幾年來,隨著新媒體的多樣化發展,文章、音頻、視頻等各類自媒體如雨后春筍,依靠已經形成叫好慣性的一二百位影評人的點映好評,電影資本已經無法掀起波浪――因為慣常的叫好,這些影評已經喪失了讀者群,或者說,網友們已經對其自覺免疫了。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有文字能力的影迷都成為了電影評論人。出品方對電影的輿情控制,當年面對的可能只是幾百人,如今面對的是幾萬人,甚至是幾十萬人。電影資本再強大,也無法完全掌控電影評論工作了。2016年年底的矛盾爆發,正是反映了電影資本對無法控制電影評論的焦灼。

電影資本當然要首先反思自身對口碑評論的控制行為是否可取,是否應該保持在一個基本的度值范圍內;而從目前網上影評人憤怒的回擊文章來看,我們更應該呼吁電影評論人保持自省的能力。

現在,影評人群體已經從以往的娛樂報紙記者、電影學院師生和電影從業人員范圍擴展到廣大的自媒體人群體。評論人群的擴大,應該被提倡,但評論人更應該重拾自省能力。吐槽性惡評確實更能吸引讀者眼球,但這種趨勢,實際上會對電影評論生態造成傷害。

電影局局長張宏森的朋友圈提到一句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相信,絕大多數影評人都是“無則加勉”的。這種自我反思,是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身段象征。電影評論的神圣感,需要我們評論人自己塑造出來。因此,我提倡電影評論的兩個倫理問題。

第一個倫理,是邏輯學論證的倫理。電影評論,更像是提出觀點并進行論證的議論文。作為負責任的電影評論人,我們應該自覺拒絕吐槽,并采用邏輯論證的寫作方法。影評不僅是告訴讀者電影是好是壞,更是用自己扎實的邏輯學、哲學和文藝理論的能力,去論證自己的觀點。而一味的簡單吐槽,不僅傷害中國電影,也傷害自己和讀者。

篇(4)

明星制度源自20世紀初的好萊塢電影工業,是好萊塢片場的產物。那是一整套完整的電影制

>> 讀書應求效應 央視廣告應更注重民生效應 美元貶值的內外因素、目的及衍生效應 網絡涉腐輿情的發生模式、衍生效應與治理創新 衍生效應下新產品推廣微博話題的傳播研究 論國內開發區的發展路徑及衍生效應 關于高中心理輔導活動課與人生規劃課共生效應的探索與思考 淺談愛生效應 植入式廣告與電影的相生效應探析 他的保單應生效 大眾傳媒與“陽光體育運動”的共生效應 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 乳品企業內控與市場營銷策略共生效應分析及構建 供電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 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探討 論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 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 淺談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 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共生效應 試析國有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7]沈浩卿.未來中國電影的三大主流趨勢[EB/OL].(2013-12-12)[2015-09-01].

[8]李啟軍.影視明星是象征性的偶像符號――影視明星符號學研究系列論文之三[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10):222.

篇(5)

2012年初,陸川確認擔任國家體育館“大型駐場視聽盛宴”《鳥巢-吸引》的總導演,成為繼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等人后又一“跨行”操刀實景演出的電影名導,他需要面對的,是“實景秀”日益雷同乏味的行業現狀,以及鳥巢那能容納八萬人的巨大體量。2012年5月,電影《南京!南京!》的紀錄片《地獄之旅》首次公開放映,這部拍攝、制作時間比《南京!南京》還長的紀錄片,終于在“正片”上映3年后面世,登錄視頻網站首日,就迎來了過百萬的播映次數,再度引發了對《南京!南京!》的討論。

2012年6月18日,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產業論壇上傳出“陸川哽咽流淚”的消息,此前一周,他備受矚目的新片《王的盛宴》推遲上映,這部云集了吳彥祖、劉燁、張震三大男星的古裝大片,號稱要“展現給觀眾一些他們可以相信的東西”、“表現真實的歷史,過去真正發生過的那些事情”。在原定上映的7月5日,陸川在微博上這樣寫道:“……電影的上映期,‘大約會是在冬季’,歌詞是這么寫的,我想,大約會是在深秋吧……”

7月12日,帶著關于以上諸多事件的許多疑問,我們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圖片產業基地“競園”的“川制作”里等待陸川。這座三層小樓的入口處橫掛一幅巨大的《王的盛宴》海報:開闊的草丘上,僅有孤木聳立,一位孤獨英雄,披甲佇立一旁。一樓的接待區放置著幾尊現代雕塑,靠樓梯的墻上,依階懸掛著《尋槍》、《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的海報,二樓是錯落有致的辦公區,三樓除了陸川的辦公室,還有一間舒適的小型放映廳。

我們被引進三樓的聊天室,書架塞得很滿,其中1/3都是和有關的歷史資料和出版物,長臺的一角放著《王的盛宴》中某個場景的模型,門側立著包起來的兩把道具刀,一尊佛像安放在聊天室的一角。

離約定的時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陸川才從糟糕的北京交通中掙扎出來,趕回了屬于自己的小天地。剛開始采訪,看得出陸川多事纏身,狀態疲憊,但一深聊,他便又興奮起來。連同后來與《地獄之旅》導演李北北的三人談,這次花去了陸川近四個小時。離開時已是深夜,道別后,陸川轉身回了辦公室,據說還有未完成的工作。那個瘦瘦高高的逐漸掩藏在夜色中的背影,我們在《地獄之旅》中也曾見過。

電影是人性的展現

了解陸川的記者,都會談到他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讀研究生時的畢業論文,名為《體制中的作者:新好萊塢背景下的科波拉研究》,在1998年底和1999年初分三期刊登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上。研究生陸川寫道:“所謂‘體制中的作者’就是那些在創作過程中保持對體制的尊重,在充分利用體制內提供的資源(類型和電影機制)的同時將對體制的尊重轉化為作者的自覺,并且能執著地在表達中始終關注文化命題的作者。”陸川有時會提到這篇論文,只不過人們很容易將其忽略。如果以陸川已經面世的三部作品的創作歷程和最終呈現為索引,人們會發現,這份寫于15年前的論文,恰是陸川執著踐行至今的理念。

“我在電影學院讀書的時候,大家都去拍地下電影,那時我就有不同的觀點,我覺得中國電影體制內還是有路可走的。如果你的選擇就是對電影節說話,接受電影節的扶植,那坦率地說電影節的政治傾向也很重。我覺得電影是人性的展現,不是政治的展現。如果展現了一部分政治,目的只是展現政治體制下的人性變化。我的選擇是為人服務,記錄人性。這種創作方向只有和大眾進行對話,跟他們溝通才能產生最大效益。”

基于這種定位,陸川需要做的是去了解體制,與體制對話。“我在任何場合都這么說,趙實(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前副局長,現任文聯黨組書記)、童剛(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等一批我所接觸的電影局領導都是特別扶持中國電影、千方百計為中國電影想辦法的人,中國電影這10年的輝煌跟他們是有關系的。說白了,《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這種片子能保持基本核心上映,就是他們的努力。不是我溝通技巧有多高明,這只證明電影局愿意讓這樣的電影出來。”

《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都是幸運兒,特別是后者。在紀錄片《地獄之旅》中可以看到,在未立項就開機的情況下,陸川成功“說服”了電影局的領導們,“他們認為這是中國電影往前走了一步”,最終《南京!南京!》以核心幾乎未作調整的狀態登上了大銀幕。

“那幾年中國電影其實在爬坡,銀幕數在增加,政策也在放寬,反而是中國電影相對比較好的日子。現在投資人變得更膽小了,因為美國電影的進入,大家的趨利心態變得更明確了。如果說之前大家還有藝術抱負的話,那么現在有良心先把電影做好然后再考慮盈利的制作人變得稀少了”,陸川說自己在上海電影節上并沒有痛哭:“沒有媒體說得那么夸張。”

《南京!南京!》讓我了解中國

篇(6)

關鍵詞:微課;計算機基礎;教學資源;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4-0203-02

Abstract:Microlecture a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Microlecture and emerging background,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pplied in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and in the form of case Microlecture make concrete steps is give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practice shows that Microle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Microlectur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resources;application research

1 微課概述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便捷移動式學習日益成為學習者新的需求,微課在此背景下產生,同時“互聯網+”時代以開放、共享為理念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所帶來的顛覆性沖擊,使得“微”教學模式在全球范圍內逐漸蓬勃發展。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它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在10~20分鐘的時間內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技能點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微課有別于傳統的教學資源主要體現在,微課教學過程不僅僅包含知識導入、講授,鞏固練習等教學環節更重視運用多媒體技術,融合PPT、音頻為一體,內容精煉、主題突出,形象生動再現知識點。微課學習內容的短小精悍和富有針對性也能很好的解決學習者的認知負荷問題,微課視頻及輔助學習資源總容量有限也有利于網絡傳播,特別是通過移動設備觀看。

2 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用的可行性

作為高校公共基礎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核心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由于授課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原有知識積累各不相同,教師比較難兼顧個體的差異。而以短小視頻為特征的微課在兼顧個體差異上有技術方面的優勢,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視頻,無論學生的接受能力如何,都可以提供滿足學生所需要的學習時間,也都有充分的學習時間。這對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提高學生整體計算機水平,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工作環境都是極具意義的。

計算機基礎課程應用操作性強,課時有限但技能點多,可以先將復雜的技能點進行科學的拆分,拆分出來小的知識技能結合具體教學活動進行系統化的組織與建設,制作成微課,眾多講解小知識技能的微課進而形成微課程。短小的微課視頻有利于學習者保持注意力,也有利于使用者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有選擇有重點地碎片化學習。

通過微課在課程的應用可以滿足學生的差異化、自主化學習的需求,體現了“掌握學習”的教學理念,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使用微課是可行的。

3 微課在計算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作為一種碎片化的學習資源,在設計時要遵循認知負荷理論,以聯通主義為指導設計有效的框架,以使用者設計理論為依據設置學習路徑,引導學習者有效利用微課資源進行學習。微課教學資源是半結構化的,在設計時應該依據拆分重構的策略,以構建主義為指導,伴隨著教學需求的變化、資源應用的開展、學生學習的反饋而不斷的修改完善。

3.1 教學設計

微課的教學關鍵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我進行有深度的學習才是教學的核心。在這里我們選擇“使用word進行小論文的編輯”作為此次應用的選題,一方面論文的編輯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另一方面通過這個選題能夠很好地鞏固字體格式、段落格式的設置等技能點及掌握對論文格式規范的熟悉。在教學設計上,根據此次教W任務,設計論文編輯的微課程情境。接下來帶領學生熟悉小論文的結構構成及格式要求,針對具體的格式要求分析使用Word的那些功能才能達成效果,然后操作演示整個小論文的排版過程,最后進行簡短總結。

3.2 微課視頻資源的制作

本文中微課程的學習資源的主要呈現形式是微視頻,微視頻要按照教學設計和學習者的思維類型進行組織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建構,以問題引領學習路徑,以問題來推動內容講解,有助于學生引發對所學內容的思考進而激發學習興趣,在視頻畫面上要美觀大方,符合學生的審美,結構設計上有創意最好,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于此次選題的講解涉及微情景引入、PPT播放及技能點講解、軟件操作演示,故采用“微電影+錄屏”的方式比較合適。微視頻的開頭采用微電影的引入方式時間控制在3分鐘,小張同學面臨畢業苦于論文格式的編排遂到辦公室向老師求助,老師拿出規范的已出版論文帶著小張一起分析格式要求。接下來展示PPT授課課件介紹此次微課涉及的技能點并打開論文原稿進行排版演示,在PPT播放和操作演示環節采用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進行錄制,其中技能點介紹控制在2至3分鐘,操作演示控制在10分鐘左右,整個微課視頻不超過20分鐘。在整個錄制的過程中有幾點需要注意,微電影環節采用手機錄像的方式,主要拍攝時畫面的穩定性及鏡頭的組接。錄屏環節要調整好話筒的位置及音量,打開PPT講課界面準備開講后再點擊“錄制”按鈕,錄完后在使用軟件對教學視頻進行必要的剪輯和美化。

3.3 反饋與輔助資源的完善

微課視頻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采用“反轉課堂”的模式,課前通過課程的微信教學平臺微課視頻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學反饋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課堂上教師應注意與學習者的交流,了解學習者的疑問和需求。教師應該明確微課視頻僅僅是一種教學資源,并不是一個完整的教學,必須配套學習指導方案、練習題目、學習測試,并伴隨著學習者的需求而不斷完善。學習者通過指導方案更加有效地學習,通過練習題目進一步鞏固知識點,通過學習測試了解自己的不足,進行針對性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復習已學的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從而營造一個正循環的“微教學資源環境”。

4 結束語

通過實際課堂教學和學生技能水平測試的反饋并綜合調查問卷情況的分析,都表明微課有助于學習者理解和深化知識,提高其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大多數學習者經過反復學習能完全掌握技能點,進而驗證了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用的可行性及實用性。微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改進教學方式,在后期繼續對微課及輔助資源的設計開發并進行及時的跟進和修改,不斷的實踐和創新,滿足教學的需求。將微課的引入教學符合“互聯網+”時代碎片化學習的需求,給傳統的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微課的學習方式下學生也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非常可貴的。

參考文獻:

[1] 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 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 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 鐘琦,武志勇.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 現代教育術,2014(2):26-33.

[3] 余毅. 基于微課程模式的資源共享課建設探討[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5):34-35.

[4] 董黎明,焦寶聰.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應用模型研究[J]. 電化教育究,2014(7):108-113+120.

篇(7)

宋瑜,女,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2004年上海大學傳播學碩士畢業,2007年獲上海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畢業后,一直堅持跨學科研究,主要研究專長為媒介與文化、受眾分析、媒介素養教育等。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后現代語境下的傳媒研究),參與編寫教材2部,主持省部級課題1項(全球化視野下中國影院動畫長片敘事模式的創新研究-2013EYS016),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哲社課題2項、國家教育部課題1項。此外,宋瑜還具有多年傳媒行業從業經歷,曾在國內多家新聞傳媒機構擔任節目制作人、編導和主持人等。本期學者專欄特刊出作者關于微電影的流行以及營銷策略的研究成果三篇,以期與同行交流、探討。

摘 要:微電影的流行與青年群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由于文化特征和傳播特點與當代青年的社會性格和文化行為模式相契合微電影在與青年文化的良性互動中取得了強勁的發展動力,使得傳統電影藝術借助青年文化的力量獲得現代化的“重生”。本文試圖從對當代青年文化性格的分析入手,將微電影作為一種青年流行文化現象展開探討,分析青年群體對這一文化形式產生消費需求的內在原因,全面了解微電影與青年群體之間的互動機制,進而更深入理解當代青年文化的內涵與能動力。

關鍵詞:微電影;青年亞文化;文化性格

中圖分類號:J9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7-0168-03

自2008年底開始,微電影迅速躥紅于網絡,在藝術作品、商業廣告、碎片閱讀的交織中逐漸發展為一種突出的文化現象。微電影是指在網絡、手機等多媒體平臺播放,適合在移動狀態或短時下觀看的幾分鐘到幾十分鐘規格的敘事類影視作品,用電影的拍攝技法、畫面質量、鏡頭語言,以及宣傳模式等娛樂手段為觀眾營造出觀賞電影的氛圍體驗,并借助社會化媒體傳播機制實現病毒式傳播。應該說,微電影從制作、播放到觀看;從傳播主體到傳播方式再到傳播受眾,每個環節都與青年群體和青年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今,文化研究已進入心理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時代[1],因此本文試圖從分析當代青年的文化性格入手,將微電影作為一種青年流行文化現象展開探討,分析青年群體對這一文化形式產生消費需求的內在原因,全面把握微電影與青年群體之間的互動機制,進而更深入理解當代青年文化的內涵與能動力。

一、當代青年社會性格與文化行為特征

主文化和亞文化是社會學領域建立的一對分析范疇,強調文化結構是一個動態的階梯,文化結構本身可能是一個相對矛盾體。一般看來,主文化是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亞文化是對主文化的一種補充,是一種相對獨立的文化現象。在每一個社會中都包含著各種各樣的亞文化,社會成員常常同時身處多個亞文化中并發揮作用,而每個社會成員在一生中都會經歷多種亞文化。社會性格是一個社會或群體多數成員所具有的共同的性格結構。社會性格的形成是個人與社會文化環境互動協調的結果,既包括個人對環境的適應歷程,也包括環境對個人的塑造過程。在任何一種復雜的文化中,都有著一些普遍構成的社會性格與文化特征。亞文化性格,主要界定于它代表著不同于正式的主文化要求的那種行為模式特征[2]。

應該說是大眾文化間接塑造了我們這個時代青年的亞文化性格,使之成為打上這個時代烙印的一種文化特質。在我們所處的信息時代,青年亞文化性格不斷被塑造和強化,主要是因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城市化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普及、信息技術的進步、消費時代特征的出現,使青年群體從一個人口學上的群體變成一個重要的文化群體。大眾傳媒提供的開放與多元的信息空間所引發的社會變遷跨越了數代人的經驗。年輕一代不再只是從書本上接受社會化的知識,前輩的經驗也不足以幫助人們應付未來的不確定性。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曾用“時間上的移民”來描述當今青年人如何在復雜的文化環境與現實狀況中成長起來,反映出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青年亞文化、亞文化性格被塑造、被認同成為這個時代年輕人思想生存和社會生存的另一種需要[3]。

在當代,青年亞文化性格首先表現為由大眾文化培養出來的一種逆向化思維和行為方式。這種亞文化性格創造出的“社會距離”使青年人單薄的個性不會在過分沉重的社會壓力下崩潰垮塌。青年需要這個“距離感”來保持他們的個人化空間,保持不同于主文化的生活方式,保持自我獨特的個性。正是這種與主流文化的距離感,與自我及標準社會性的距離感創造出了這個時代青年的另一社會性格特質――前衛型品格,表現為一種廣義的理念與個性,一種生活信念的追求,它的特點就是保持個性與時代同步狀態,并渴望超越時代。前衛品格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打破傳統行為定勢,成為開發行為潛能和創造力的力量,另一方面它又帶來行為的非標準化、對秩序的排斥與心理反抗。

總體看來,青年亞文化性格的發展改變了青年社會化既有邏輯,青年文化開始成為社會文化變遷的前導。它一方面打破單項平衡,改變個人被動接受文化的狀態,使青年擁有自己的文化語言、行為方式和價值理念,并由此影響青年一生的心理及性格;另一方面,它強化了逆向型自選的價值認同與心理滿足。瑪格麗特?米德曾給了青年文化現象一個漂亮的名詞――后喻文化,即從晚輩向長輩傳遞的文化[3]。網絡文化、手機文化、拇指文化都可以稱為典型的后喻文化。微電影的流行也不例外。

二、從當代青年文化性格看微電影的流行

有學者將我國青年流行文化特點概括為:新型傳播技術與高科技文化產品的應用是其技術特點,社會分層所形成的多重亞文化圈是其階層特點,右手拼命工作,左手拼命刷卡的生活方式是其消費特點,游戲、嘲笑與躲避崇高是其價值觀特點。[4]由此我們完全可以將微電影的興起與流行視為青年流行文化的一道新景觀,因為其從制作、播放到觀看,無論是社會功能、技術特點、文化特征還是消費特點或價值觀取向,都與當代青年群體的社會文化性格相當契合,也因此才能在同青年文化的良性互動中取得強勁的發展動力,使得電影藝術借助青年文化的力量獲得一次現代化的“重生”。

1.從社會功能上看――用后現代的外觀提供感性內容,幫助釋放現代性焦慮。從社會學意義上來看,大眾文化得以風行并在本世紀初成為近乎帶有全球意義的生活方式,與現代性的焦慮不無關系。所謂現代性,即現代人的社會性,以及現代人的生存狀態。現代性與市場時代競爭秩序緊密相關。市場競爭帶來了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但也帶來了作為追求社會效率最大化的社會分化、收入與社會地位分化以及個人生存狀態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等結果。現代性雖然意味著無所不能的夢想、奮斗與成功的可能,但是當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建立自己的自致性社會關系,追求事業成功時,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的殘酷、失敗、淘汰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不得不面對心理上很脆弱的自己,以及由社會競爭、失意帶來的無法抑制的焦慮。現代性引發的焦慮產生的直接后果就是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2007年英國研究機構針對城市居民的步行速度作了調查,把人們行走60英尺所花費的時間作為一個重要的依據,得出排名前四位的是新加坡、哥本哈根、馬德里和中國廣州。英國的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英國青年群體迫于工作壓力,一日三餐花費時間總共不到40分鐘,還有45%的調查對象吃飯完全以感覺饑餓為標準,常常等到處理完手里的事物才吃飯。在這個生活壓力過于沉重的時代,講究效率成為人們行事的唯一準則。同樣是休閑方式,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就能看到起承轉合的情節、生動有趣的故事、達到調節情緒效果的微電影顯然比2小時左右的電影更符合“快餐文化消費時代”人們的消遣需求。

現代性帶來的心理負荷有多大,大眾文化市場的潛力就有多大。因為在大眾文化產品的娛樂消費中,現代性的焦慮可以得到有效的宣泄和轉移。當代青年的現代性精神需求為微電影的興起與發展提供了適合的土壤。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青年人每天面對繁忙的學習生活、沉重的就業壓力,理想迷失的工作狀態渴望得到情緒的釋放,微電影出現填補了生活中的那些碎片時間,并幫助他們緩解、轉移、釋放現代性壓力所帶來的焦慮感。微電影給青年群體提供了一個現代性與人織的舞臺,用后現代碎片化外觀提供一個個人性化的故事,通過高科技數碼工具帶給青年人輕松愉快、休閑刺激的感官體驗,這是以往任何時代都不曾有的。

2.從制作主體上看――打破專業壟斷與模式化創作,重新詮釋藝術內涵。微電影的低門檻、普及性和互動性催生了許多草根導演,其中絕大多數是有志于電影創作的青年。信息時代的青年強調的已不再是社會與長輩們曾經說過什么,而是一種“我行我秀”的思維方式和膽量氣魄。微電影為他們提供了絕佳的契機――打破傳統電影由專業制作團隊角色分工共同完成創作過程的模式,強調個人只要有興趣和技能,就可以寫劇本、做演員、做導演、做攝影――這使得電影從過去曲高和寡的藝術向民主與草根靠攏。同時在線視頻技術的成熟更為這些草根作品提供了豐富的播出渠道,進一步使影像藝術走下神壇、擺脫專業人士把控。在這個充滿青春氣息的“草根秀”時代,人人都有機會用電影的形式去展現自己眼中的世界。從這一角度而言,電影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內涵已然發生了改變。

同時,微電影創作的高度自由性和無模式化作業流程,也是吸引青年群體參與創作的重要因素。當代青年文化的特點是,不破壞和顛覆主文化的制度與秩序,但卻通過自身特有的文化行為表達著對正統權威的逆向思維、不順從、不恭敬、不在意、崇尚偏離行為傾向。正因為此,我們看到青年導演們吸收著不同的靈感元素,探討各種人文主題,剖析出人生的不同側面,時常以另類表達重新詮釋“年輕”的涵義,由此形成當前審美取向五彩斑斕、表現形式千姿百態的微電影格局。

3.從內容生產上看――體現消解崇高的生活態度,滿足顛覆傳統的體驗。在關于當代中國青年文化現象的各種討論中,人們敏銳地注意到青年一代“游戲”、“嘲笑”與躲避崇高的性格特征及其與他們的文化之間的關系。同中國近代當代歷史上激進青年的“反抗”文化不同,“游戲一代”的文化是以“拒斥”為其性格特征的,這樣的拒斥在他們與社會的關系中是以自我邊緣化的姿態去對抗來自社會的角色期待、角色要求的,是以對成年人社會的支配價值以及政治社會化、道德社會化的擔當團體的激烈否定為背景的。當代青年似乎對一切無法呈現于傳統媒體的新鮮事物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因為他們可以從中得到一種顛覆傳統的。21世紀的互聯網科技無限擴展了青年人的媒介觸角和窺視欲望。微電影常常以一種“去中心化”的碎片敘事模式和驚悚、、無厘頭搞笑等元素的運用吸引青年受眾,體現出消解崇高、游戲一切的生活態度和全方位的感官體驗需求,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青年群體的好奇心和意念幻想的欲望。

另一方面,當代青年文化性格的社會距離感需求,使得他們崇尚個性張揚,喜歡與眾不同,強調自身個性的獨特性。微電影以或娛樂休閑或刺激新奇或簡潔感人的故事情節滿足了青年受眾的心理需求,并借助視頻分享網站一鍵轉載的便捷性、微博的鏈式傳播及SNS網站的龐大社群關系,觸動青年的“分享”神經,達到病毒式傳播效果。根據使用與滿足理論,在心理機制的作用下,青年群體會根據個性化需求選用不同的媒介、選擇不同的信息去滿足不同的心理需要。比如在觀看如《四夜怪譚》《酒店星座愛情故事》等游走于敏感禁忌話題邊緣的微電影時,就滿足了自我身份認同的心理需求,同時釋放了心中壓抑的情感,達到了自我宣泄的目的。

4.從營銷模式上看――改變生硬灌輸的廣而告之,訴求情感共鳴的信息傳達。與傳統電影植入式廣告常常受到猛烈抨擊不同,大多數青年觀眾對微電影廣告卻持寬容態度,認為與品牌傳播相結合是微電影藝術創作的一個有機環節,是無法避免卻可以接受的。這是因為微電影改變了將產品或品牌信息生硬直白地添加到廣告中向消費者“硬”性推銷的傳統營銷方式,通過講述一個個情節完整且生動有趣的故事,吸引廣大網民主動關注、有趣性觀看,樂于自發自愿的轉載和傳播,以實現產品及品牌信息迅速廣泛的傳播。雖然在情節設計上難免帶有商業色彩,但只要劇情設置合理、情感打動人心,觀眾的抵觸情緒比對傳統廣告要小得多。

Web2.0時代的互聯網受眾以青年為主體,微電影能否與他們產生情感共鳴是微電影能否成功的關鍵。情感共鳴分為深淺不同的兩種,淺層共鳴由文化符號構成,如特定時代的音樂、當下熱點新聞事件、有代表性的符號表征等,這類共鳴發生速度快但要持續影響力卻不太容易;深層共鳴以受眾群體共同的心理經驗、精神情感、人生經歷為基礎,這類共鳴的持續時間更長,影響力更為顯著。全球知名的蘇格蘭威士忌品牌尊尼獲加2011年投資拍攝的微電影《語路》講述了l2位具有新青年標桿性先鋒人物的奮斗故事,通過分享這些過來人走出困境的智慧和勇氣,激勵當代青年“永遠向前”,使他們對品牌產生了切身體會,有效地實現了拉近和青年群體距離的營銷目標。

5.從傳播方式上看――滿足身份認同與社會互動需求,獲得自我實現的價值感。作為“后喻文化”形式的微電影符合當代青年逆向型行為方式的特點,它不僅是一種被同輩人認可的行為方式選擇,更能通過參與其間而獲得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感。它的傳播方式有著極強的互動性、參與性和自主性,迎合了當代青年渴望得到自我身份認同和參與社會互動的心理特征,滿足了青年受眾張揚個性、表達自我的社會交往要求。

首先,影片的播放在時間空間上是自主的,甚至包括播放的內容,完全由受眾自主選擇;其次,在微電影的傳播過程中,青年觀眾可自由選擇轉發、參加投票或參與評論,同樣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他們可以將自己的影片評價在論壇、博客以及各大網站,可以在電影公司甚至演出明星的官方或個人網絡空間留下自己對于影片的看法和建議。在此,匿名性評論給予了青年群體自我的無限釋放,在發表影片評論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的意見與觀點毫無保留地表達出來,而不必存有太多顧忌,這種行為方式可以使觀眾得到情緒的徹底宣泄和自我釋放。當然最值得關注的是,微電影的傳播方式為草根青年提供了參與傳播的經驗,這被學界認為是培養大眾參與能力的最有價值的途徑,使得草根階層意識到自己并不只是社會傳播活動的簡單陪襯,由此獲得一種參與的,進而把網絡原生態文化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5]。

三、總 結

可以說,是青年群體和網絡文化成就了微電影的興起與流行,其迅猛的發展勢頭和廣泛的影響力正是得益于網絡文化和青年文化特點相結合、網絡虛擬社區和人際傳播形式相結合,然后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文化工業充分利用了青年群體的潛在力量,推動微電影發展成為一種青年流行文化現象,并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逐漸演變成重要的話語力量,進入更廣泛的社會生活領域。以上探討進一步說明,微電影的興起與流行是由社會后代精神所催生,是一種“后喻文化”,而傳播媒介變革以及文化工業則在微電影的流行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青年需要激揚個性、海量信息、娛樂體驗,需要快速便捷、互動共享、追逐新奇,所以微電影應運而生;隨著電影藝術思維與技術的日新月異,隨著多媒體和移動視頻技術的不斷發展,隨著青年群體對視覺藝術的豐富多彩和時尚快捷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微電影必將加速發展。

參考文獻:

扈海鸝.解讀大眾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美)戴維?波普諾.社會學(第十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美)瑪格麗特?米德.文化與承諾[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а√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地址| 国产精品办公室沙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久久| 熟妇与小伙子matur老熟妇e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双|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久9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韩国av片永久免费| 华人少妇被黑人粗大的猛烈进| 免费网站看av片|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 亚洲成人娱乐网|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 亚洲男人第一天堂|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无套| 欧美丰满大爆乳波霸奶水多| 中国老太婆xxxhd| 亚洲人交乣女bbw| 熟熟熟熟熟熟熟熟妇50岁| 亲近乱子伦免费视频|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看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