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民俗文化基本特征

民俗文化基本特征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24 16:15: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民俗文化基本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民俗文化基本特征

篇(1)

摘要:承襲性是民俗的基本特征之一,這一概念是陳華文先生在《民俗文化學》這本書中提出的,承襲性的意思和傳承性大致相同,但更側重于民俗的延續發展。本文以貴池儺戲為例,分析其歷史傳承中的穩定與變異,以及當展的問題,并就其延續發展提出建議,從而來看民俗的承襲性。

關鍵詞:承襲性;貴池儺戲;延續

中國儺文化源于古代的巫儺,后經歷代承襲演變成了如今的儺戲,從最初的逐疫祈福儀式到如今以嗜宋主的儺戲表演,正是由于代代承襲,儺文化才會在當下繼續呈現,并引無數學者研究這一古老的文化現象。

一、民俗的承襲性

在《民俗文化學》這本書中,陳華文先生認為,民俗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 ,承襲性是這種特殊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民俗文化是一種歷史傳承的文化,除了部分屬于現實生活中形成的新的民俗文化內容之外,絕大多數都是從前人那兒承襲而來,因此,我們把這種從前人或歷史上傳承而來的特征,叫承襲性。許多人也把這種文化當中所共有的繼承性特征叫作傳承性,其意大致相同。我們之所以用‘承襲性’這個詞語,就在于它更側重于對傳統的繼承和延續,每一次承襲都不過是整個民俗文化存在鏈之中的一個。”

從陳先生對于承襲性的表述當中,可以看出,承襲性不僅是民俗的傳承,更側重民俗的延續發展。歷史上形成的民俗之所以仍在生活中大放異彩,不僅在于其被一代代人傳下來,更重要的是它能夠適時變化延續發展。

二、貴池儺戲簡介

我國學者將巫儺分為宮廷儺、軍儺、寺院儺和鄉儺。軍儺是古人出征前必須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后來屯軍的后人將軍儺保存下來,與地方民俗相結合,流變為鄉儺。鄉儺又分為師道儺、宗族儺、社火、走鄉串戶的行儺等,貴池儺戲則屬于鄉儺中的宗族儺。它依存于宗族而發展,由宗族的人代代承襲。

貴池儺戲主要在貴池一些封閉的山區里,當地劉街、姚街、梅街等十幾個大姓宗族里都有各自的儺戲表演。它以請神敬祖、逐疫祈福為目的,以佩戴面具為表演特征,以祭祀儀式和表演儺戲為主要內容的民間戲曲表演活動。貴池儺戲在正月初七到正月十五之間擇日演出,整個過程分為三段體。第一部分儺儀是開始時的復雜儀式,第二部分儺戲為主要部分,第三部分是吉祥詞,請求儺神納福。

長期以來,貴池儺戲沒有專業的班社,主要依靠宗族力量發展,且宗族之間交流不多,也很少受外來文化影響,因此貴池儺戲呈現出原始古樸之感,被學術界稱贊為“中國戲曲活化石”。

三、貴池儺戲的歷史承襲

貴池儺戲的歷史演變大致經歷了由祭祀儀式到儺舞,進而發展為儺戲的過程。一方面,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民間藝術的滋養,民眾在承襲中剝去難以融入社會現實的內容,吸收各種民間戲曲藝術的養分,儺俗適時變化承襲發展。另一方面,當貴池儺戲整個儀式過程發展較為完備時,它在封閉的宗族社會內穩定傳承,保持著原始古樸的特征。

(一)變異的承襲

《杏花村志》中記載了唐代對梁朝昭明太子神像的祭祀活動,“池故事,八月十五日為梁昭明千秋……是日,諸家扮會迎神者,所扮為關壯繆、為城隍、為七圣二郎、為玄壇。其扮也,則各騎乘,奉面具”,迎神、扮角、戴面具,這是關于貴池儺俗祭祀儀式的最早記錄。貴池儺戲在發展中,吸收各朝代的民間文藝,從儺祭、儺舞發展為含有戲曲內容的儺戲。明嘉靖時修纂的《池州府志?時序?逐疫》中記載“凡鄉落自十三至十六夜,同社者輪迎社神于家,或踹竹馬,或肖獅像,或滾球燈、妝神像,扮雜戲,震以鑼鼓,和以喧者。群飲畢,返社神于廟”,這是關于貴池儺戲表演的最早記載。從中可知儺戲演出的時間,儀式的大致程序以及表演的場面盛況。貴池儺戲在歷史傳承中吸收民間文藝,變異的承襲,以適應社會發展。

(二)穩定的傳承

根據明嘉靖時《池州府志》的記載,當時儺戲的表演時間、儀式程序、表演內容和當前的儺戲已無多大差異。由此可知,貴池儺戲最晚于明嘉靖時期已發展較為完備,并一直穩定的承襲至今。貴池儺戲屬于宗族儺,儺戲依賴宗族的力量發展。儺戲由本宗祖的人繼承,老一輩言傳身教給后代,儺戲的主持是宗族年首,演出人員皆是族內人員,演出經費也來自宗族內的財產或者是同村人每家每戶的籌資。正是由于在宗族這個較封閉的環境內傳承,且宗族之間各自演出,較少溝通,促使了貴池儺戲穩定的傳承,保存著原始樸素的特征。

四、貴池儺戲的當代延續

貴池儺戲在當代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學者們積極整理研究貴池儺戲資料,在其發展歷史、演出習俗、表演劇目等方面作了較為全面的介紹,也有對儺戲面具和劇本的專門研究。但儺戲作為一種特殊的生活文化,只有存活于當地民眾的生活中,與民俗主體不斷重復互動,才能在當代社會繼續承襲。

(一)當代延續中的問題

貴池儺戲是宗族儺,依靠宗族的人力、物力、財力維持演出,無專業班社和專業藝人。而宗族這一社會組織是在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土壤上生存發展,隨著經濟結構發生巨變,支撐儺戲發展的基礎也在動搖。另外迫于生活壓力,年輕力壯的村民們外出務工。每年正月儺戲演出的日子,但也是村民們背井離鄉的時刻,一些演員等不到儺戲演出就要離開,造成人員缺失。并且大多年輕人對儺戲不感興趣,儺戲傳承后繼乏人。民俗脫離主體則難以為繼,缺乏傳承人員這是貴池儺戲在當展的最大問題。2005年5月貴池儺戲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確立儺戲傳承人,這對貴池儺戲的承襲具有一定促進作用,但問題依然嚴峻。

(二)促進發展的建議

民俗的承襲性側重延續發展,每一時段上的延續都是對民俗傳承的負責,只有做好當下的承襲工作,民俗文化才能一直存續在民眾生活中。首先,要為儺戲創造生存土壤。當下出現宗族復興熱,池州市政府應引導宗族建設恢復,為儺戲發展創造條件。其次,貴池儺戲屬于宗族戲,但也應具有開放性。在承襲中,不僅僅局限于宗族圈,要用儺戲表演吸引有興趣的年輕人加入學習,解決后繼無人的局面。再次,貴池儺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的地方文化資源。政府應利用好當地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加強地方文化建設,促進旅游發展,解決村民就業問題,留住儺戲表演人員。

五、結語

承襲性是民俗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歷史的傳承與當下的延續。貴池儺戲從古時的儺祭、儺舞發展為儺戲,變異發展,也因在宗族內代代相繼,穩定傳承,正體現了民俗的承襲性。承襲性強調民俗的延續,目前貴池儺戲遇到最大的問題即民俗傳承主體缺失。貴池儺戲作為當地人們一種特殊的生活文化,離不開傳承主體,在承襲中,貴池儺戲必須解決好這一關鍵問題。

參考文獻:

[1]李陽,王小元. 基于文化故事背景下的旅游產品開發研究―以安徽池州儺戲為例[J]. 長沙大學學報,2017,(02).

[2]劉興祿. 20世紀以來中國儺文化研究述評[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

篇(2)

關鍵詞:鄉村民俗文化旅游;優勢;問題;對策;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F592.7.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3-0135-02

1 貴州省鄉村民俗文化旅游背景介紹

20世紀80年代開始,貴州省內安順布依石頭寨、黔東南上朗德、南花、青曼、西江苗寨等8個民族村寨被選中成為旅游扶貧試點。目前,貴州已有1600多個民族村寨開展了特色村寨游且以民族文化為主要體驗項目。形成了農業觀光、城郊“農家樂”、歌舞表演、民族節慶、民俗尋蹤、古鎮探秘等形式多樣的旅游產品,推動了鄉村旅游的多元化發展。另外,貴州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之一當屬鄉村旅游。據初步統計,到目前為止,貴州鄉村旅游的年收入已逾550億元,解決就業人數多達230萬人。按照計劃目標,至2017年,貴州省將建成100個以上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示范村寨、1000個左右重點村寨,突出示范和重點經營戶建設,實現農民旅游收入占20%以上的農民的人均純收入[1]。

貴州鄉村民俗文化是以鄉村文化和自然環境為依托的,是具有唯一性的特色旅游產品,在國內和國際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產品體系中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無論是對境內游客還是境外游客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發展鄉村民俗文化旅游對于貴州旅游產品的建設、旅游發展模式的創新、加強貴州旅游核心競爭力和調整貴州省旅游業結構都具有重大意義。

2 相關概念

2.1 鄉村旅游的概念

鄉村旅游,是以鄉村山野風光、農業生產活動、農民生活狀態以及農村特有的生態環境和生態景觀為吸引物,把鄉村文化作為內涵,目標市場針對都市居民,為了滿足旅游者娛樂、學習和回歸自然等方面需求從而開展的融觀賞、考學、實踐、體驗、購物、娛樂、休閑、度假于一體的一種旅游活動[2]。

2.2 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

我國多數地區的民族村寨的發展都離不開鄉村民俗文化,原因在于鄉村民俗文化旅游具有使都市旅游者體驗到淳樸鄉情以及民俗文化的魅力,帶領旅游者了解不同地方民眾特有的民風民俗和生活常態。因此可以定義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的概念為建立在一定的旅游設施和異域、異族獨具個性的民俗文化的獨特吸引力基礎之上,充分發揮民俗文化的內涵,吸引都市居民并滿足其購物觀光、娛樂休閑、考學體驗和回歸自然等方面需求,前往旅游地(某個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區域),消費體驗民俗文化的一種旅游活動[3]。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的核心內容是鄉村民俗風情,其獨特的創造性與民族異域性是吸引旅游者的真正魅力所在。

3 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基本特征

3.1 旅游目的地的鄉村民俗文化性

鄉村民俗文化旅游活動的發生地是在鄉村地區,鄉村的山野風光、生活和生產活動、鄉村文化習俗、民族節日等是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所在[4]。

3.2 旅游資源的原生性

鄉村地區無論是生態環境生活方式抑或文化模式都保持相對自然原始狀態。

3.3 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豐富性

農村生態系統,具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雙重屬性,景觀資源豐富(如農村的民俗文化、婚喪嫁娶習俗、種植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生產生活工具、鄉村工藝品等)[5]。

4 貴州省發展鄉村民俗文化的意義

4.1 促進居民脫貧致富

如表1所示,貴州鄉村旅游的接待游客數量從2011年4458.35萬人次發展到2015年的9800萬人次,鄉村旅游總收入從147億元上升到430億元,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的發展也有助于創造就業機會,擴寬純收入渠道,拉長和延伸產業鏈條。

4.2 調整貴州農村產業結構

F州省傳統農村產業主要以種植業為主,相對單一,而鄉村民俗旅游的發展促進了當地服務業(食宿等)、物流業、特色制造業的發展壯大,有效的擴展和延伸了產業鏈條[6]。

4.3 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

貴州原有經濟條件的落后,對于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缺乏物質支持,而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的發展能夠有效解決該問題。同時旅游資源的經濟價值的實現也相應提高了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使得許多瀕危的傳統文化在旅游大潮的沖擊下得到復蘇,并整合融入到旅游市場中重構,得以更新重生。

5 貴州發展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優勢

5.1 資源多樣,內涵豐富,分布集中

貴州鄉村民俗文化兼收并蓄、內涵豐富,涵蓋巴蜀文化、粵桂文化、楚文化、滇文化,其核心是少數民族文化。貴州全省分布著49個少數民族,其中苗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訖佬族等人口超過10萬人,故而素有“文化千島”的美譽。省域內各式各樣的民族節慶、民族藝術、民族風俗、飲食習慣、神話傳說等文化景觀“多元共存,共生共榮”,形成了“好歌村村有,好酒家家有,好節天天有”的多彩貴州民俗風情[7]。

貴州各少數民族分布相對集中于貴州省東南部和西部地區。形成鄉村民俗文化生態旅游資源集中連片的特點,尤以黔東南州、安順地區和黔西南州最為集中。這有利于民俗文化生態旅游的重點布局和重點突破。

5.2 原始性和神秘性

“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由于特殊的地貌背景,貴州省在工業化開發上不具備其他省份的自然優勢,工業化程度的落后也使其傳統的鄉村民俗文化原始風貌保存較好,神秘感強,受到現代工業文明的滲透較輕。地理環境的相對閉塞導致的人群溝通困難反而促使形成了不同地區形成了形形的民俗文化,造就了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民俗文化的多樣性、原生性、稀缺性、獨特性和完整性。

5.3 區位優勢突出,旅游市場廣,開發潛力大

當前國際國內鄉村旅游風生水起,旅游業也從傳統的觀光階段向體驗休閑階段過度,獨具魅力的鄉村民俗更是受到青睞。

從文化的角度看貴州是個大省,是一塊高地,是不可多得的瑰寶,對旅游潛在市場的新引力極大。同時伴隨著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尤其是交通運輸行業的快速崛起,入黔旅游的便利性大大提升,總之,今天的貴州鄉村民俗文化旅游處在一個極佳的歷史際遇上。

5.4 政府支持力度強

貴州省政府在支持鄉村旅游扶貧項目建設和基礎旅游設施的改造提升等方面不論資金投入還是心血的傾注力度都較大,2016年起,貴州省旅游局每年鄉村旅游扶貧項目的專項資金多達5000萬元,同時為貧困戶提供貸款貼息,并探索建立旅游投融資平臺、擔保貸款平臺。為了全方面的保護和開發鄉村民俗文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以促進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繁榮發展[8]。

6 貴州鄉村民俗文化旅游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6.1 可持續發展,開發保護并舉

固本培元,堅持以保護和傳承文化為第一要務,涸澤而漁的旅游發展模式必不長遠。開發與保護并舉,實現鄉村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持續利用,對于一些具有唯一性特點的民俗文化(民族建筑工藝、懸棺喪葬文化等)要重點研究保護。民俗文化的保護和開發中,堅持完善政策管理和加強技術支撐二者并舉,實現鄉村民俗文化生態旅游資源的持續利用。

6.2 提高認識,摸清家底,搞好鄉村民俗旅游規劃

制定科學的全省鄉村民俗旅游開發規劃,在整體規劃指導下,對全省鄉村民俗文化旅游資源的類別特征和地域分布進行調研考察、登記造冊,對重點文化資源做好完善的開發、發展與保護的旅游規劃,同時,各鄉村民俗景區景點根據自身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具w的實施計劃[9]。

6.3 整合資源,挖掘內涵

系統整合資源,積極開展區域聯合,把貴州鄉村民俗旅游區與省內頗具特色的喀斯特自然風景區和鄰省一些著名景區聯合起來,形成旅游網絡。如貴陽-榕江-從江-黎平-錦屏-隆里-鎮遠-凱里-西江-廣西桂林的黔東南旅游線;建設以喀斯特自然風貌、歷史文化遺址與布依族、苗族、漢族等多民族風情相結合的貴陽(花溪高坡苗寨、天河潭鎮山布依文化村、紅楓湖景區)-安順(龍宮、黃果樹、屯堡文化)-安龍、興義(苗繡、臘染、貴州鄉村龍、馬嶺河風景區)-云南昆明的黔西南旅游線等。同時,對民俗旅游的文化內涵進行概括、發掘、升華以致凝聚區域特有的個性化精神,將民族文化中別具特色的民間節日、生活風俗、飲食習慣、神話傳說、民族信仰等文化挖掘出來,設計和創造出多元化的產品,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游吸引力。

6.4 改善設施,提高檔次,創建品牌

多渠道融資集資引資,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實施全方位綜合開發,確保鄉村民俗旅游過程中的食、住、行、游、購、娛等六要素的服務完善、合理銜接,特別是要加強鄉村民俗旅游區的環衛設施、給排水設施、垃圾處理、旅游公共廁所、交通道路、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建設,完善鄉村民俗旅游服務設施,優化鄉村民俗旅游區的大環境,使游客能夠進得來、留得住、游得好,提高鄉村民俗旅游業的層次和綜合效益,進而實現品牌效應[10]。

6.5 培養人才,提升管理,完善服務

宏觀上引導旅游業人力資源的發展如與地方高校合作,定向定點培養專業旅游人才,提高接待能力、接待檔次和接待質量,管理體制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協同管理制度。

6.6 加大宣傳,提高知名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貴州由于受自然、社會、經濟、歷史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知名度不夠響亮,故而應重點利用港澳及沿海發達地區的中心城市作為促銷窗口,充分利用各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如電視、報刊、展覽、互聯網等進行宣傳介紹,提高鄉村民俗景源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增大吸引力[11]。

參考文獻:

[1]張遵東,章立峰.貴州民族地區鄉村旅游扶貧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研究――以雷山縣西江苗寨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1(6):66~71.

[2]駱 誠.淺析貴州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與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0(11):60.

[3]白 娜.參與型鄉村民俗旅游產品開發思路[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14~17.

[4]查愛歡.鄉村旅游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模式及影響機制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5.

[5]鄧 位.貴州省民俗文化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烏蒙論壇,2013(4):49~53.

[6]劉 瑞,蘇維詞.貴州鄉村民俗文化生態旅游資源類型特征及其開發模式[J].生態經濟(學術版),2006(2):167~170.

[7]王麗芳.淺析鄉村民俗旅游的深度開發[J].安徽農學通報,2007(11):205,152.

[8]黃欣偉.興義鄉村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3.

[9]李 云,殷志華,韓 笑,等.鄉村民俗文化資源的保護與旅游開發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區“茉莉花”文化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4(17):42~44.

篇(3)

【關鍵詞】陜北方言;民俗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2-132-02

陜北方言與民俗,首先想到的是語言與民俗之間存在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關于這點,民俗學家馬學良先生認為雖然語言學是一門后起的學科,但由于它利用比較方法研究語言,因而它走到其他社會學科前面,成為當代領先的社會科學,而在其他社會學科中比較先進、比較有成績的幾乎都是應用語言比較法來研究的,因此,他強調語言研究與民俗學的密切聯系及其用的價值。民俗學家鐘敬文先生在談及民俗文化學與其他社會學科的關系時舉例說明二者的親緣關系:“《說文解字》之中,記述了大量有關我國古代動、植物字源以及民俗信仰的資料,它們反映了我們的祖先當時對動、植物形態、性質的認識和‘萬物有靈’等的崇拜心理。許慎收錄并解釋了這些文字就為后人留下了解讀古人思維的鑰匙,一位語言學者如果運用民俗文化等的知識來研究《說文解字》,就會對許慎的工作成績有新的認識。從另一方面講,民俗文化學也需要借助上述相關學科的知識。”另一位民族學者陶立瑤提出各民族的民俗事像都是靠口頭和行為傳承的,所以它始終離不開語言。即民俗傳承靠語言,民俗調查整理也靠語言。在民俗調查中得到的語言現象對民俗學和語言學是同等重要的。另外,語言現象本身也是民俗現象,某一地區、某一民族操某種方言和民族語言,它本身就體現了這一地區和民族的民俗特點,民俗和語言的關系如此緊密,在研究民俗學時,不能拋開語言學的幫助。此外,著名歷史一比較語言學者L.R.帕默爾在其論著《語言學概論》中提出“語言忠實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全部歷史、文化,忠實反映了它的種種游戲和娛樂、各種信仰和偏見,這一點現在是十分清楚的了。”以文化視野研究語言的文化語言學代表人物申小龍在其論著《文化語言學》一書中專用一個章節,從1.語言是民俗的基本視野;2.語言是民俗的靈魂;3.語言是民俗歷史的索引;4.語言是民俗心理的鏡像;5.口承語言民俗對社會事象的廣泛參與;6.語言與民間文學;7.文化樣式的民族性與人類普同性。七個方面闡述了語言與民俗的密切關系。

可見,語言學與民俗學有著密切的關系。那么,方言與民俗之間也必定存在著一種密切的關系。“方言”,簡單來講就是“地方語言”,或“一方之言”,是一區域存在的一種語言形態。在所有的符號工具中,最重要的是語言,民俗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符號性,但是沒有語言,民俗將無法運用。語言和民俗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而文化作為人類的創造活動、知識的積累,最重要的特征是習得性,是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可以學習的。語言是習得的,是在人的認識活動中形成和完善的,是必須經過學習才能掌握的,所以它具有文化的基本特征。民俗也是習得的,通過學習模仿的,一切文化活動、文化創造都離不開語言的作用,并且所有民俗都保存在語言的信息系統中。因此,民俗的研究離不開語言的研究。語言是一個民族存在的DNA,而語言是民俗的一面鏡子,所以語言是民俗存在的前提。即語言是民俗的依附。在我國,存在不同的民族,而各個民族又有著自己的方言,方言是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如今許多人感慨,現在的年味兒越來越淡,民俗文化正在備受消失的威脅。地方方言節目可以將這些鮮明的文化遺產進行了繼承,更助推了民俗文化的弘揚和傳播。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各種民俗事項造成了豐富多彩的民俗稱謂,如婚禮、喪葬、時令等各種風俗稱謂;還有各種行業用語。雖然說各種行話都是一種約定俗成,但是都是以語言作為最基本的媒介。從各民族的民俗信仰角度看,語言直接折射著民俗心理,比如各種禁忌語、吉利語等語言的民俗表現反應了歷代傳承的原始的信仰。無論是天象信仰還是大地信仰、山石信仰、動植物信仰、圖騰信仰等最終都會通過語言的信仰來實現。美國學者阿蘭.鄧迪斯從所展示的民俗學范圍來看,民俗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笑話、諺語、謎語、贊美、符咒、祝詞、詛咒語、誓言、辱罵、反駁頂嘴、嬉笑漫罵、祝酒、繞口令、問候與送別的慣用語,還有其他的一些包羅萬象的民俗事項中,語言顯然起著核心的作用。所以,語言作為各民族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語言現象即是文化現象,又是民俗事項。語言作為民俗的傳承工具,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

就拿民俗來說,民俗是一種悠久的傳統文化,是一種相沿成習、積淀為俗的生活規范。而一個民族總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生產方式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并有其獨特的社會生活方式,有著不同的習俗風尚和。而民俗的幾點和傳承又得依靠語言,所以語言在這里稱謂了民俗與心理之間的中介,即心理信仰、心理定向都必須稱謂一種民俗事像,而任何一種民俗事項的形成、發展和傳承都是在語言的幫助下進行的,拿方言和民俗的關系來舉例:用小麥磨成的粉,陜北方言叫“面”,廣西柳州方言叫“面粉”或“灰面”;用麥面粉制成的條狀食品,陜北方言叫“面條”,柳州方言只叫“面”。稻米和栗在陜北方言中分別叫“大米”、“米”,柳州方言則分別叫“米”、“小米”;用稻米煮成的干飯,陜北方言叫“米飯”,柳州方言只叫“飯”。這些名稱的不同反映了陜北人以麥面為主食,柳州人以稻米為主食的不同飲食習慣。如果不了解方言之間的差異,那么很可能在他鄉就會造成笑話。陜北人日常吃飯主要是吃以麥面制成的食物,所以吃用稻米煮成的飯時要說“米飯”,以示與日常的“飯”區別開來;而柳州人吃飯向來就是吃米飯,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必用其他詞,只有偶爾吃面當飯時,才說“面”以示與日常的“飯”相區別。柳州地處華南——珠江流域,素來以產稻米為主,所以說“米”即指大米不會產生誤會,但指稱粟米時要冠以“小”,以示區別;而陜北是出產粟米的地方,說“米”即指粟米,但指稱稻米時則冠“大”。這是由于不同飲食民俗文化結構造成的差異,從這種各地方言中同物異名或同名異物的現象,我們已經體會到方言上的不同所反映出來的各地民俗文化風貌的差異。

篇(4)

關 鍵 詞 :中國民間舞 學科體系 教學內容

隨著民族文化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中國民間舞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也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而近年來,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舞蹈藝術成了基礎教育的熱點,與之相伴的巨大的舞蹈師資缺口促使全國各高等師范院校紛紛創造條件開設舞蹈教育專業,中國民間舞也理所當然地成為高等師范舞蹈教育的重要內容。顯然,同樣是中國民間舞,高等師范的教學內容設置與專業舞蹈學院是有差異的。因為從培養目標上看,前者是培養舞蹈基礎教育師資的,而后者是培養舞蹈專業演員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等師范中國民間舞教學的內容構成必須有它的特殊性。

一、影響高等師范中國民間舞教學內容構成的因素

(一)培養舞蹈藝術基礎教育師資的目的要求

專業表演一定是根據自身條件的可能,所以,以培養舞蹈專業演員為目的的舞蹈專業教育是一個不斷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挖掘自身潛能、尋找適合自己的表演方式的過程。所以基訓和風格確立兩大主要課程。而以培養舞蹈藝術基礎教育師資為目的的教育則完全不同,除了基訓,最主要的是要全面把握整個民間舞的學科體系特點,熟悉民間舞的基本動作和普通規則,了解各民族民間舞之間的差異。如果前者要求是“深”,后者則要求“廣”;前者要求“專”,后者則要求“博”。

(二)中國民間舞學科體系特點

中國民間舞是一種深深植根于廣大民眾的社會生活中,反映廣大民眾的精神生活、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的藝術表現形式,它是生命律動的呈現、群體活動的形象。是由人民群眾集體創造、集體娛樂、集體傳承的文化形式,是由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民間舞蹈文化內容共同構成,是由各個民族具有的不同特點、不同性質、不同風格的舞蹈所組成的,體現各個民族不同地域地方風貌、人文景觀、生活習慣、民俗文化,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所共同構成的。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

1.歷史性:中國民間舞蹈保存著許多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征,積淀著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因素,它和人民的傳統觀念、民俗活動緊密結合。

2.群眾性:它是人民群眾集體表演、集體傳承、集體創作的成果,來源于群眾,服務于群眾。

3.自娛性:每當人群聚集最眾多、最激動、最活躍的集體場合,大都是以舞蹈的形式來表達、抒發“他們”內心的思想情感的。它是人民群眾自娛自樂的藝術表現形式,來自人民心中最真摯的情感流露。

4.即興性:沒有嚴格的程式規范化要求——舞姿造型因人而異,隨情而發。

5.適應性:它是以歷史時代為背景,適應著時代的潮流與發展,有著與時俱進的特點。

6.地域民族性:它受地域、民族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特點和地域文化色彩。

(三)繼承中國傳統民族文化遺產的需要

作為舞蹈藝術基礎教育的老師,不能僅僅滿足于教授幾段舞蹈,排演幾出節目,還應該意識到身上所肩負的民間舞蹈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在現代工業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原生態的民族民間舞蹈所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正在迅速消失,搶救、挖掘、整理中國傳統民族民間舞蹈文化遺產是每一個舞蹈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而教育是使這些民族民間傳統得以傳承的關鍵環節。

二、高等師范中國民間舞教學的內容構成

(一)中國民間舞的基本動作訓練

民間舞的技巧技能是為了舞蹈所要表達的特定情緒而創造出來的。院校舞蹈教學的技能訓練方式大都是“言傳身授”,從形入手。民間舞蹈也是一種人體語言表達形式的文化藝術,它不僅是一種藝術技能技巧的具體體現,還包含著許多深邃的意境。學生在舞蹈的訓練過程中,必須將自己的心態融入舞蹈訓練中,親身去體驗、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刻苦鍛煉自己的舞蹈基本功,鍛煉自己的身體協調性,最大限度地開發肢體的表現力,掌控舞蹈的技術技巧和舞蹈的風格韻律,增強舞蹈藝術的表現力,培養正確抒發感情、完整刻畫舞蹈形象的藝術水準。

教師在教某個地域、民族的民間舞蹈時,可以首先在課堂上概括地介紹本民族本地域的生活習慣、社會背景、風土人情和文化特性,然后選放幾段有該地域、該民族舞蹈文化特色的音樂,讓學生們靜靜地隨著音樂的旋律示范幾個代表該民族、該地域舞蹈特點的體態或動律,使學生在音樂的感受和動作的直觀體會中,感受地域或該民族民間舞的動態形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一步地教授、深化其舞蹈的動作風格。這樣的感性教化,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想象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學生只注重動作表層的模仿而不能更深刻地感悟該舞蹈內在的氣韻和個性特征。

轉貼于

(二)中國民間舞的體系構成

這一部分內容大致應該包括中國民間舞的內涵及其基本特征;中國民間舞的起源、發展;中國民間舞的種類及各自特點;中國民間舞的基本動作及其基本訓練;中國民間舞蹈的教學規范;中國民間舞的采集、整理;中國民間舞的編創等等。

高等院校就是很好地有組織、有系統、有規范地繼承、研究、融合、創新知識的教學基地。民間舞蹈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具有系統的民間舞蹈理論知識;掌握基本的舞蹈動作訓練的技巧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和舞蹈作品創作能力。同時,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提高素質、凈化心靈、高尚志趣、陶冶情操、完善品格、啟迪智慧,成為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的具有綜合舞蹈知識和舞蹈教育理論方法的舞蹈教育工作者。

(三)中國民間舞的采集與整理

我們挖掘、搜集、整理民間舞蹈素材,主要的目的不僅僅是用來表現現實生活、從生活出發去提煉舞蹈動作、創作生動的藝術形象,更重要的是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統文化的需要。所以,要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掌握民間舞田野調查的基本方法,并進行實地考查;要帶領學生整理原生態民間舞,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熟悉整理原生態民間舞蹈的方法。

同時,作為一個專業性的舞蹈工作者,不僅需要錘煉自己的舞蹈技能,更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發掘整理民間舞蹈,通過選材—提煉—剖析—規范—升華的過程,才能編創出適應時代特征和現實生活的民間舞蹈,做到民間文化與現代意識的相互融合,從而不斷提高中國民間舞蹈的藝術品位。

(四)中國民間舞的編創與導演

教學的舞蹈創作是學生的基礎性課程,學生應全部參與到創作中去,這不是少數人的,高、精、尖舞蹈人才的事情,應是作為普及美育需要的——由全部學生參加的舞蹈文化活動。既要學習舞蹈的理論知識,也要掌握舞蹈的技巧技能,更要編排創造出真正屬于自己的舞蹈節目。學生的普及性水準不能是高難度的、艱深的舞蹈標準,而應該是著重進行最基礎的、最簡單的、最常識性的舞蹈文化的創作培養。因此,基于采集、整理基礎上的中國民間舞的編創與導演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五)中國地域文化及民間民俗文化構成

民間舞蹈是民俗的創造者、表演者和傳承者。如果從民俗和藝術的關系這個角度來研究民間舞的特征和發展規律,就會發現民間舞和民俗事象有著密切的聯系,二者互為依托、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共同發展。正如民俗學家鐘敬文教授所說:“民俗現象,主要是廣大人民在長期的社會歷程中,為了滿足生活中的各種需要而創造出來,并不斷加以修繕、豐富和發展過來的民族文化總體的一部分,它深印著廣大人民的足跡,凝聚著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它是普通文獻所缺少的歷史珍貴資料。”例如,歲時民俗活動中的“歡度春節”“正月十五鬧元宵”,人生禮儀民俗中的“婚禮舞”“宴席舞”“慶典舞”“喪葬舞”;生產民俗中的“慶豐收舞”“農家樂舞”,信仰民俗中的“宗教祭祀舞”等都屬于民間舞的范疇。

在諸多民俗活動中,舞蹈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以其生動的形象和高超的技藝吸引著眾多的觀眾,使民俗事象有了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民間舞蹈也正因為有了固定的日期,有了固定的地點舉行的民俗活動,也就充分保證了舞蹈形式的世展和傳承,再現其藝術精華。

而現在院校課堂教學上進行訓練的民間舞蹈素材,即使聲稱是原生態民間舞,也大都已經改變了原生態故有的社會環境,學生學習起來就不能很直接、很快速、很真實地感受到各民族民間舞的風格特點。而我國又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一個人不可能掌握全部的民間舞蹈素材,即使是在全國影響性、適用性較強的民族的民間舞,其形象特征、動作體態、精神氣質、地域風格、韻律節奏也都有各自的區別。但是無論我們學習民間舞還是繼承民間舞傳統,關鍵不在于確切地掌握了幾個動作,而在于是否真正領悟到民間舞最核心、最本質的東西——民間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繼承發揚我國優秀的民間舞蹈傳統。

參考文獻 :

[1]隆萌培,徐爾充,歐建平.舞蹈知識手冊.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年4月版.

[2]葉寧.舞論集.中國戲劇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3]袁禾.中國劇場民間舞的“非民間”文化屬性.舞蹈雜志.2004年11月(總第279期).

[4]孫美蘭.藝術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版.

[5]王克芳.中國古代舞蹈史話.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年1月版.

[6]裘都欽.中國民間舞蹈音樂概論.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年6月版.

[7]劉建.無聲的言說——舞蹈身體語言解讀.民族出版社,2001年8月版.

篇(5)

關鍵詞:民間美術;現代藝術設計;關系

民間美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位置,產生于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不同歷史時期民眾的審美標準和審美情趣。現代藝術設計則是產生于現代時期的一種藝術形式,與民間美術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在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民間美術和現代藝術設計的有效融合,不僅能夠彌補現代藝術設計存在的缺陷,同時也能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民間美術

(一)民間美術的概念

民間美術源于人民群眾,是一門生產者的藝術,是勞動者自己創造、自己欣賞、自己使用的藝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系,不僅是一種審美的藝術,更是一種生活的藝術,是廣大勞動人民在生活和生產中美化生活、表達思想的一種重要手段。

(二)民間美術的基本特征

從本質上看,民間美術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實用性民間美術與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關系,滲透在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因此,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特點。2.審美性民間美術在創作過程中是根據勞動人民的審美尺度和相關審美規律進行的,不僅是原始美術的一種延續,更是創作者在日常審美和不斷改進中所獲得的一種結果,因此,大多數民間美術作品都具有明顯的審美性特點。3.民俗性民間美術和日常民間民俗活動具有密切關系,二者之間相互對應,和其他元素相組合,形成了最終的民俗文化,因此,民俗性是民間美術的重要特點。日常生活中很多常見的民間美術作品,都體現出了各種各樣的民俗習慣和民俗觀念,比如在民間青花瓷罐上繪制麒麟送子圖便十分常見,表達了人們追求多子多福的民俗心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俗活動對民間美術創作的重要性,不僅為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民間美術作品創作的理念和思路,使得民間美術作品呈現出了濃厚的民俗性特點。4.本源性原始藝術為民間美術的創作提供了原動力,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在原始藝術中找出民間美術客觀存在的雛形。無論多么高雅的藝術文化,都是在原始藝術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民間美術作為群眾文化也是如此,也脫離不了母型文化的本源性特點。

二、現代藝術設計

(一)現代藝術設計的概念

現代藝術設計這個概念比較籠統,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相較于普通的藝術創作來說存在一定不同,藝術創作所獲得的作品是建立在藝術家審美理想化基礎上的,體現的是個人審美情趣,對物質功利性并不過分追求。而藝術設計則不同,藝術設計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實用性,且相較于藝術性來說實用性更加強烈,凸顯出了藝術設計的本質,這一特點與民間美術趨近,但是二者之間也存在些許差異。現代藝術設計不能完全避免對物質功利性的考慮,需要為人們提供一些物質財富,更需要考慮到整體的經濟效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現出了現代藝術設計的競技性特點。

(二)現代藝術設計的基本特征

從本質上來講,現代藝術設計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經濟性現代藝術設計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促進一個國家建設和進步的有力手段,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現代藝術設計的創新與應用已經成為被社會高度關注的重要內容。2.高科技性科學技術是一種資源,而藝術設計則是物化科學技術的重要載體,更是促進科學技術實現商品化的一個途徑。3.文化性藝術設計具有一定的文化性特點,指的是藝術設計的文化創造功能。從某種角度來說,文化影響著藝術設計,藝術設計也反過來影響著文化,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藝術設計的誕生是建立在社會歷史文化不斷進步基礎上的,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人類文化創新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綜上所述,藝術設計具有一定的文化性特點。

三、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關系

(一)民間美術是現代藝術設計的根基

站在藝術形式的角度來分析,民間美術強調對造型、色彩的應用和處理,關注作品表面肌理、點、線、面在多維空間的秩序化處理,通過組合零散的文化元素創造出和諧統一且別具一格的物芻議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陳樺象。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應用和借鑒這種優秀的形式美感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會激發創作者的靈感,也會為以后的設計和創造帶來一定的啟示。當前現代藝術設計中以“圖形的象征意義”的理念正是對我國民間美術中“將抽象化為具體藝術”的學習和借鑒,二者有著相似的思路。由此可見,民間美術是現代藝術設計的根基和源頭。

(二)現代藝術設計繼承民間美術文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經濟進步明顯,人文背景也有所改變,而且各國間的文化沖突日益激烈,外來文化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標準,對我國傳統民間美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這種環境下,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滲透民間美術,通過二者的有機融合不僅能實現藝術的創新與改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藝術的意義和內涵,促進民間美術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四、民間美術帶給現代藝術設計的相關啟示

(一)現代藝術設計要凸顯民族化現代藝術設計

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朝著民族化方向發展,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發展都需要建立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如果沒有民族文化的支持和民族精神的影響,現代藝術作品的設計必然就會失去歸屬感,難以激發人們的情感共鳴。在進行現代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凸顯民族化”的原則。

(二)現代藝術設計要凸顯人性化

民間美術具有明顯的人性化特點,也正因如此,大多數民間美術作品都具有深厚的情感內涵,創作者在設計過程中經常不惜舍棄人類的審美外形來強化作品的情感表達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彰顯了民間美術作品的人性化特點。對此,在現代藝術設計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融入這一人性化特質,這樣才能有效拉近欣賞者與作品之間的距離,為人們帶來更好的情感體驗。如果設計師可以牢記這一點,并在創作過程中嚴格遵循這一原則,那么,必然會有效強化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從而在真正意義上使作品具有的真實情感,讓藝術作品更具張力。

五、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融合

我國民間美術作品向來都具有對稱、深刻、淳樸、真誠的特點,其中蘊藏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寄托著人們的美好希冀。要想在促進現代藝術設計發展的基礎上傳承傳統民間美術,就必須注意二者的有效融合。

(一)造型的應用

1.以動畫設計為例:動畫設計的產物是動畫片,目的是對兒童進行教育,在我國現在動畫設計過程中融入了很多民間美術元素,讓動畫作品更具鮮明的風格以及顯著的民族特征。比如在動畫設計中應用剪紙藝術,誕生了剪紙動畫片《人參娃娃》《豬八戒吃西瓜》等;在動畫設計中應用泥塑藝術,創作了《阿凡提》等作品。2.以企業標志設計為例:在設計企業標志的過程中,也有很多設計師用到了民間美術元素來豐富標志的意義和內涵,同時營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比如中國聯通運用了我國的傳統美術元素中國結,讓企業形象更加高大立體。3.以建筑設計為例:民間美術元素在建筑設計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上海世博會的波蘭館,同時融入了現代藝術元素和中國剪紙元素,白天的時候太陽光線可以從剪紙鏤空的縫隙進入場館,夜晚內部的燈光也可以通過鏤空的縫隙對展廳照明,營造出良好的藝術形象和審美效果。

(二)色彩的應用

紅色是我國的傳統顏色,適用于一些重大節日,或者一些重要場合。一些西方國家在針對中國消費者設計商品時也會運用到紅色,為的是更好地吸引消費者。

(三)民間美術與現代藝術設計融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主動學習民間美術民間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涉及的內容豐富多樣,充分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藝術精神與審美情趣。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民間美術的重要性,也開始在現代藝術設計領域應用一些民間美術元素,創作出了很多新穎獨特、極具藝術魅力的作品。但需要注意的是,新時期的藝術創作者在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不能盲目地應用民間美術元素,而是要懂得去粗取精,準確判斷,結合現代人們的審美特點來進行創新設計,積極改變自己的創作理念,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民間美術和現代藝術設計的有效融合。2.兼收并蓄,靈活運用藝術設計的靈感不能局限于某一個方面,設計人員一定要懂得兼收并蓄,靈活應用不同的設計理念,端正對民間美術的看法和理解,認識到民間美術的地位,然后結合現代社會的文化背景和群眾的具體需要來創新藝術設計手法和設計理念,充分做到尊重和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出現代藝術作品的民族風格。

篇(6)

論文關鍵詞:節日習俗民俗文化廣告傳播

節日習俗,是長期相沿積久成俗的社會風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類物質和文化成果的總和,它既是人類自身活動在一定社會層面上的文化反映,也反映著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重大的風俗習慣和傳播活動。同時,從文化形態的構成方面來說,節日習俗的種種廣告行為和傳播方式也有著宗教和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思想基礎和文化基礎。正是由于民俗的基礎性地位和巨大的包容性內涵,這也使得它在基礎文化形態領域中的地位被大大地提升了。因此,從傳播學角度研究民間習俗,得出其中潛在的社會心理和文脈關系無疑是相當重要而且具有現實意義的。

近年來,隨著傳播學學科的進一步發展,以此為基礎手段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領域也被拓展開來,并在許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雖然傳播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但傳播活動卻是由來已久的,并且始終伴隨著漫長的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也正是在這個層面上,“人們在長期的傳播活動中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傾向和習慣—傳播習俗形成了。”從傳播學的意義上來說,傳播習俗也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習慣性、風尚性特征的傳播現象。也可以說,在整個社會傳播活動中,傳播習俗是具有著基因性意義的。

節日習俗及其傳播活動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將采用學科式、定性的研究方法來對節日習俗進行傳播學意義上的解讀和闡釋,從而也對蘊含其中的文化概念和民族心理進行重新評價與定位。事實上,節日習俗的產生和發展始終是伴隨著節日廣告的形式出現的,因為節日習俗乃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其具體形式的確立和內容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具體的傳播手段和傳播方式來實現的,也就是說,其整個的操作過程和民俗內容都是在節日廣告的運作范疇中實現的。

節日廣告其實就是指在各種節日期間(包括傳統節日和其他由官方確定的慶典日、紀念日等)針對某一節日特有的習俗而的有針對性的各類廣告。在這個過程中,廣告主利用消費者在節日特殊氛圍中的消費心理大做廣告,就會有眾多的受眾被打動,其所取得的傳播效果當然也是驚人的。并且,眾多的節日廣告業主還根據這一商機的特點專門設計廣告訴求的具體內容。

我們將通過諸多節日期間特殊的廣告現象來對這一傳播習俗進行分析,同時運用傳播學理論從傳者和受眾兩個方面進行類型化解析,以期獲得更為明顯的結論。

在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中,若干的民間民俗文化元素便被積淀在了節日的傳統風俗中,同時也使得這些節日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可以不夸張地說,這些眾多的傳統節日也已經成為一種民俗文化,并不時召喚起人們的民族文化身份和地域文化心理。因為從一種集體無意識的角度來說,文化心理是隱藏于人們內心深處的最隱秘的情感,甚至連深處于其中的本人都是無法察覺的。精神分析學家榮格早就指出“這是人的心理結構中最深層的部·分,是任何個體都無法意識到的。并且它不是通過生物性的遺傳而繼承下來的,而是以社會遺傳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在一個巨大的文化模式中對被指定的文化符號不斷接受、置換和變形而形成的。并且,一個民族和生活在相同地域中的人們是有著相同的審美心理結構的,這也正是節日習俗中的文化內涵。從遠古先民時期的圖騰崇拜到鐵犁牛耕時代的祖先祭祀活動,以及“惡月”“惡日”的禁忌和眾多的神鬼崇信等,這些富含中華文明的古老民間民俗文化活動都是形成傳統節日的源頭。

從遠古時期起,先民的各個氏族就會把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為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神靈來崇拜,如對蛇、牛、魚、樹木等的崇拜。其中對中華民族影響最為深遠的當是對龍的崇拜,這也最終演變成了全民族共同信仰的圖式,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事實上,龍圖騰不僅僅在許多社會文化領域中起著重要的精神引導作用,它還是一系列傳統民俗民間節日形成的來源。例如民間農歷五月初五的“龍舟競渡”活動,以及二月初二的龍抬頭節日也是與此有重要關系的。

從傳統上說,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和最基本特征就在于重視倫理觀念和禮教作用。人們每年在年節、清明、中秋、臘八等節日舉行的祭祖活動即是重倫理的具體體現,同時,這些祭拜活動傳沿下來,就演變成了節日期間要對長者和親友進行拜訪和饋贈禮品的活動,這無疑對當今的節日風俗也有著巨大的現實影響。

從一種文化心理上來判斷,中國人很早就對現實中的數字表現出了自己的禁忌和喜好,這表現為人們對于雙數的喜愛對于單數的嫌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是講究雙日雙月、成雙成對的,人們普遍認為雙數吉利會帶來好的運氣并且厭惡懼怕單數的日月,將單月單日認為是“惡月”“惡日”。人們在一些“惡月”“惡日”就要有所禁忌,并且要舉行一些儀式來達到沖淡和抵御的作用。如:元旦日要燃放爆竹驅鬼,五月五日要用具有特殊香味的篙草除蟲驅邪,九月初九則要登高望遠,以避災病等。

按照現代心理學的結論,出于“心理補償”的緣由,人浦門對于一些人力不能克服和難以解釋的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因此要通過一些儀式或活動來達到驅除鬼怪的目的,從而也在主觀上起到了抵御的心理補償作用。遠古時期的這些儀式和活動雖然有著迷信的成分,但其中一部分卻在民間節日的流傳中逐漸演變成為后來的節日習俗,如人們在辭舊迎新的年節掛桃符(今天已經演變成貼春聯)、張貼門神以防惡鬼糾纏等。

新的時代,隨著一部分傳統節日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人們關注的重點也不再是其核心的內容,而是一些比附于這些形式之中的民俗文化,以及以此作載體所折射出來的民間文化價值。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相當多的傳統民俗節日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沿革后流傳下來,但已經蛻去了其原有的不科學的成分,而具有了更多的新時代風貌。并且在新型的社會歷史時期中,傳統節日也成為了人們寄托美好愿望,孝敬長輩,走訪親友,溝通信息,協調關系的重要載體,是人們歡聚團圓的重要習俗。而過去的許多民俗節日內容也并沒有完全消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轉移和改變,特別是其中一些標志性的元素,如過去傳統節日里用以驅鬼辟邪的活動和物品則轉變成了今天人們經常使用的春聯、門神、爆竹等物品,而且這些物品更多地已經演變成人們營造歡樂祥和氣氛的工具,成為節日文化的特殊符號。

另外,一些具有重大意義的慶典日、紀念日也被規定為法定節日,如“五一勞動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這些節日雖然沒有傳統節日那樣深厚的文化底蘊,但由于它們所具有的重要性質和特別意義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節日,并逐漸具備了其特有的節日文化和習俗。

廣告是一個被廣泛應用于傳播領域中的產物,而它在現實形態的描述上也充滿著文化的意味。事實上,在每一則廣告的背后均指出了這樣的事實,就是其背后悄然隱藏著的社會文化心理和文化形態。自古至今節日習俗的運行軌跡也是這樣的,就是在以廣告傳播為其具體征象的前提下,實際上是大量具有民間傳統的文化元素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并也以現實的內容反映著人類社會中存在的不同內容和重大事件,以及人們對這些事件進行認識的各種心態。隨著時代的變遷,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這樣一些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今天已經成為人們團圓歡慶,休閑放松并借以建立良好社會關系的契機。每逢這些節日,人們必然要互相致電送去祝福,拜訪長輩和親友,當然更少不了相互饋贈禮物。而節日期間互贈禮品的行為,往往使那些適合作為禮物的商品的銷售量大增,這種情況不論在國內國外都是普遍存在的。美國學者邁克爾·舒德森(MichaelSchudson)在調查中就了解到:圣誕節期間送禮拉動年零售量的百分之二以上。

正是在這樣的契機和條件下,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和社會的轉型,今天各種節日習俗的廣告傳播活動也發生了根本性地轉變。它慢慢地在不知不覺中從原先純粹的民間節日風俗轉變成為今天大規模的廣告策劃和廣告營銷活動,其傳播形式和傳播內容也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直至今日,眾多的廣告業主也已發現了節日銷售這一商機,在節日到來之前就制定詳細的廣告宣傳戰略,展開強大的廣告攻勢,以期利用歡愉的節日氣氛取得優勢的商品營銷。同時廣告主也發現“商品被作為禮品饋贈時,其質量并不很重要,倒是部分由廣告塑造起來的有關該產品地位的文化意蘊更為重要”。因此廣告業主在利用民俗節日商品廣告時,大都充分利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形象、色彩、意象等符號元素,在營造出節日里歡樂祥和的氣氛的同時也營造出產品中包含的文化韻味。這從而使得自己的營銷策略在眾多的廣告市場中脫穎而出,能夠搭上文化的“便車”實現商品的銷售,獲得更多的經濟價值。

通過對近幾年我國的節日習俗中出現的大量廣告進行傳播學意義上的分析與研究,我們初步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一是眾多的廣告形式采取了對我國傳統節日符號的重新加工和利用。如人們大都習慣于過年要貼春聯、剪紙窗花、貼門神、燃放爆竹、扭秧歌;元宵節就得鬧花燈、耍龍燈、吃元宵;端午節還要懸掛艾草、戴香囊、吃粽子;中秋如果不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就不像節,如此等等。這種節日文化一經形成,它的約定俗成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一方面它演變成為一種集體的氛圍,對身處其中的人們有著現實的制約和引導作用;另一方面,節日習俗也與其他文化樣式一樣,對人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起著規范和約束的作用,使人們對節日的認識觀念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形態,這也從客觀上形成了人們對節日廣告的特定接受心理。

在充分利用節日習俗進行廣告傳播的眾多案例中,可口可樂公司的行為是其中的典型一例。可口可樂公司抓住了我國人民重視節日習俗的心理,積極融合中國本土文化,將可口可樂的春節廣告與中國傳統春節習俗結合起來,在2001年春節期間推出“春聯篇”電視廣告,2002年推出“剪紙篇”宣傳廣告,都起到了不錯的廣告效應。2004年是我國的農歷雞年,該公司就應時性地推出了“金雞舞新春”的廣告,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無獨有偶,中國移動公司也在2004年春節期間推出了具有濃郁民族文化特色的節日廠告,運用獨創剪紙形式的門神形象,營造出了濃厚的節日氣氛,也達到了很好的廣告宣傳效果。

在非傳統節日的節日廣告中,上述的節日民俗符號也被大量運用,以此來渲染出節日的熱烈氛圍。如在“五一黃金周”和“十一黃金周”期間,一些商場就會在店內的招貼畫上大量使用中國結、對聯、財神、福字等具有明確代表性的傳統節日符號,契合喜慶而有文化韻味的節日氣氛,從而迎合了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特點,也達到了廣告促銷的宣傳目的。

二是在利用傳統節日符號的基礎上,配合使用我國傳統上喜好的色彩元素,如紅色、黃色(金色)、綠色等等。這些色彩元素與形象符號的完美結合,使得節日的氣氛更加濃厚,文化韻味也從中更好地體現出來。以紅色為例,中華民族對紅色的崇拜可以追溯到遠古先民對日神的崇拜,先秦周代都有崇尚赤的習俗。按照大致的劃分,后來凡是遵從周禮崇赤的人們也都被稱為“華人”,這些“華人”也大體上發展成為今天中華民族的主體,“中國紅”的文化情結也由此流傳下來。直到今天,無論在電子媒體還是紙質媒體的節日廣告中我們仍然可以見到這種色彩元素。從春節的紅春聯到剪紙窗花,從大紅燈籠到爆竹,從紅色的“中國結”到壓歲錢的紅包,從舞龍燈的紅繡球到扭秧歌的紅綢子,無不洋溢著富有中國民俗傳統的節日氣氛。而這些民俗廣告中對于紅色的使用則更是對中國傳統色彩觀念的巧妙延伸和利用,并且使得廣告本身也具有了更為深厚的文化底蘊。

當然,某些非傳統節日的節日廣告也并不一定采用上述傳統形象符號,但對傳統色彩元素的喜歡仍然可以從人們的具體運用中體現出來,如紅色宣傳版、紅標語、紅黃相間的圖文表現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們也可以肯定地說,傳統色彩元素仍然是節日廣告中最為重要的文化元素之一。

三是節日廣告對我國傳統文化中一些特定意象的借鑒和利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意象蘊含著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元素,是族群集體智慧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它們在歷代為人們傳承使用的過程中,已經逐漸成為民族文化傳統的組成部分。其中許多還與傳統節日結合起來,具有了另一重的文化內涵,如月亮、倒“福”字、龍的形象、中國結等。從古到今月亮負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也具有著深刻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獨特審美品味的具體表現,所以每當中秋節到來時的月餅廣告中,就自然少不了一輪明月。有些廣告業主更是獨出心裁,將月亮團圓的意象運用在廣告中:圓圓的月餅象征中國,而從月餅上切下的一角則代表臺灣島,一塊月餅一輪圓月,將祖國統一的情思表現無遺。

篇(7)

關鍵詞:《詩經·國風》;水薪復合意象;婚戀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5-0247-01

意象作為中國詩歌藝術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中國古典文論和傳統美學的核心范疇,歷來受到研究者的重視。近年來有關古典詩歌意象的研究正逐漸增多。對于《詩經·國風》來說,從意象角度進行闡釋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一、意象與水意象

創作主體在表情達意時,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審美取向,營造出具有一定審美意味的表達載體,即為意象。意象是在心理上引起某種體驗或者傳達某種意蘊的藝術形象,既不同于“表象”,也不同于“意境”,它是“意”與“象”渾然融合后的一種藝術存在。

根據物象的表意方式,我們可以把《詩經·國風》中的水意象分為兩大類型,即單純水意象和復合水意象。在《詩經·國風》中,水除了作為一個獨立的感興象征意象外,更多的是和其它事物組合在一起,構成復合水意象。復合水意象比單純水意象在表象上更加復雜,因而它在表意上就更加豐富。

二、采薪的象征意義

薪即薪草,古人采之以燭照或飼喂牲畜。由于古時人們往往要燒柴祭神,所以柴薪往往與神事巫術相關聯,采薪自然也成為《詩經》中一些詩篇歌詠的習俗。《大雅·旱麓》曰:

“瑟彼柞棫,民所燎兮。豈第君子,神所勞矣。莫莫葛藟,施于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燃燒柞樹棫木,祭祀神靈,以求賜福。

因為采薪常與神事相關聯,后人將其祝福意義與采薪符號化,發展成用以表達婚姻祝福的符號意義。王巍在解釋這一民俗時說:“采薪作為對婚姻的祝頌,運用于詩歌的聯想中,來源于采薪具有預祝意義的神事行為。”[1]《周南·漢廣》在描述迎娶新娘時寫到: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方玉潤云:“此詩即為刈楚刈萎而作,所謂樵唱是也。近世楚、粵、滇、黔間,樵子入山多唱山謳,響應林谷。蓋勞者善歌,所以忘勞耳。其詞大抵男女相贈答,私心愛慕之情,有近乎者,亦有以禮自持者。”[2]魏源說:“《三百篇》言娶妻者,皆以析薪取興。蓋古者必以燎炬為燭,故《南山》之析薪,《車舝》之析柞,《綢繆》之束薪,《豳風》之伐柯,皆與此錯薪、刈楚同興。秣馬、秣駒,即婚禮親迎御輪之禮。”[3]聞一多也認為本詩中刈楚刈萎乃當時婚禮中實有之儀式,與婚戀相關。《齊風·南山》也用析薪比喻娶妻,尾章曰: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豳風·伐柯》前兩句幾乎與此相同: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

析薪伐柯,無斧不行;能否娶妻,全在媒人。采薪析薪已成為占卜婚姻、表達祈愿的形式符號。

伐薪與婚事有關,束薪也不例外。由《唐風·綢繆》即可知之: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夕子夕,見此良人何?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夕子夕,如此邂逅何?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夕子夕,如此粲者何?

束薪束楚,“是男子迎娶時為女方所準備的禮物,以供喂馬之用。”[4]對此,王巍稱“束薪、束楚,都是婚禮時照明之用,如后世的花燭。”[5]不管用途如何,束薪都與婚姻有關,這一點是肯定的。

三、水薪復合意象舉隅

既然束薪、束楚與婚姻戀愛相關,析薪伐薪用以占卜婚姻吉兇,那么將束薪投入水中,自然也就有了預測婚戀是否順利的意蘊:如果束薪順水流去,那么就意味著心想事成;如果束薪沒有漂走,那就暗示兇多吉少。水薪復合意象儼然成了詩經時代類若蓍草龜甲般的神靈之物,承載著當事人的心事情感。

《國風》中有兩首詩歌涉及水薪復合意象,一首是《王風·揚之水》,其詩云: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懷哉懷哉!葛月予還歸哉?

《詩經全譯》稱本詩乃周平王母家申國鄰楚,數被侵伐,因譴戍守申,使人民家室離散,國人作詩諷之。王巍說這是一首戍卒思歸的詩,表達了對意中人的思念之情。不管主題作何解釋,詩中束薪、束楚、束蒲皆代指婚姻家庭是相通的。戍卒將束薪投入揚之水中,束薪沒有順水流去,預示著他很難與家室團聚,沮喪之情,可想而知。

另一首水薪復合意象的詩是《鄭風·揚之水》。全詩共兩章:

揚之水,不流束楚。終鮮兄弟,唯予與女。無信人之言,人實迋女。

揚之水,不流束薪。終鮮兄弟,唯予二人。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

朱子《辯說》謂此男女要結之詞。束楚、束薪都是男女結婚征兆。詩中主人公以束薪投于揚之水占卜婚姻吉兇,結果束薪不前,“不流束薪”、“不流束楚”都為不祥之占。主人公以此占卜結果,苦勸對方切莫輕信讒言,上當受騙。

外在物象的疊加,致使復合意象的表意更加復雜,把握住了物象之間的關系,也就疏通了復合意象的內涵。

參考文獻:

\[1\]王巍.詩經民俗文化闡釋\[M\].商務印書館,2004:199.

\[2\]方玉潤.詩經原始(卷一)[M].叢書集成續編(第108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91.

\[3\]魏源.詩古微\[M\].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2:14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学生妹高清av|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新|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电影 | 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中国老熟妇506070|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久久这里精品国产99丫e6|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 中国少妇被黑人xxxxx|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 国产另类ts人妖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户露av在线户外直播|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乱人伦| 精品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欧美乱大交xxxxx疯狂俱乐部|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蜜芽忘忧草三区老狼大豆|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x8x8拨牐拨牐x8免费视频8文字| 麻豆亚洲一区|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亚欧色一区w666天堂| 天堂а√在线最新版中文在线|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华液| 狠狠干狠狠爱| 青青草97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无码区a∨视频体验区30秒|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老师黑色丝袜被躁翻了av|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