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常規教育

常規教育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04 15:56: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常規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常規教育

篇(1)

關鍵詞:紀律 幼兒的教育 常規

隨著教育的發展和現代化,家長和國家對于教育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也對教育方式的科學性和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所以強調幼兒教育要常化是因為當下的教育比較苛刻,因此在兒童進入義務教育小學和中學的階段之前,應該讓幼兒園的學生相對的更多的自由。常規教育不僅順應時代要求,也是由幼兒這個群體的特殊性決定的,幼兒很多方面還處在開發階段,多高的教育目標對于幼兒是無法實現的。在幼兒的常規教育實施過程中證明,兒童生活常規的確立確實極大地提高了兒童的生活質量,但教師卻時常感覺到矛盾和迷茫。因為關于“常規”二字的尺度是難以把握的,如果過分常規,可能無法達到教育對于幼兒的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相反的,如果沒有做到常規的話,對于剛剛進入學校的幼兒來說未免泰國苛刻。這讓我們不得不對常規教育的價值合理性進行重新審思, 讓我們去尋找幼兒園常規教育細微處的標記及含義。本篇文章就幼兒的常規教育做了詳細的研究,為幼兒教師在進行常規教育時能夠更好地把握“常規”二字的尺度,更好的發揮常規教育的優勢,為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做貢獻。

一、注意班級規則的合理性和尺度

很多幼兒的教師為了方便管理,在班級里制定了許多多余的規則,并且還制定了相應的懲罰措施,學生們是不敢違背教師制定的規則的。在教室里學生們謹言慎行,但是,其實一些多余的和不必要的規則是沒有必要制定,這樣的規則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幼兒學生的天性和自由。比如說一些義務教育階段班級規則“不能在教室里講話”“不能在教室里吃東西”等等,對于還沒有進入義務教育的幼兒學生來說這些規則太過于苛刻,因此,教師在制定班級規則時一定要注意合理性和尺度,制定的規則能夠對學生起到最基本的約束作用就可以了,不能用規則去壓抑學生的天性和自由。

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

人是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的,并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良好的氛圍和良好的習慣是有利于幼兒的。教師在班級物品放置的設計上要充分體現其教育性。如在美術活動時, 教師可在每張桌子上放一只空的小簍子, 讓幼兒把廢紙放在蔞中,這樣亂丟廢紙的現象就會大大減少。幼兒在進行自主游戲或其他活動時, 也會自覺地把垃圾放入一旁的廢紙簍中。在每個活動區的入口處貼上各自的標記( 如腳印、 頭像等) , 可以有效地控制各活動區的人數, 避免活動區人數過多而引起種種糾紛。每天放學前, 教師和幼兒一起整理教室, 把無用的東西統統丟掉, 把有用的東西分門別類地放在固定位置上, 以便第二天能夠順利開展活動。物品有明確的、 標準的位置, 這樣對教師和幼兒來說存取各種物品就是一件輕松的事, 遵守班級規則自然也就成了大家的一種習慣。幼兒的很多行為和習慣品質都尚在形成的過程中,因此這個過程中教師樂意帶領著學生們養成一些有利于幼兒以后發展的良好的習慣。

三、榜樣在幼兒常規教育中的作用

孩子感受著周圍所發生的一切, 他們不僅看在眼里、 記在心里, 還會像鏡子一樣在行動上一板一眼地表現出來。因此,教師在幼兒的教育中必須要找出生活中可以學習到的榜樣。例如,教師可以和幼兒家長進行溝通,讓幼兒家長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讓幼兒在家也能夠受到父母作為榜樣的帶領和熏陶。教師還可以尋找幼兒身邊的榜樣,比如說,在班級里建立一個優秀幼兒學生的展覽板,“道德之星”“勞動之星”等等,讓幼兒受到同齡小伙伴的鼓勵,向他們的行為學習,向他們靠攏,成為一個具有優良品質的學生。最重要的是教師自身的作用,教師在幼兒的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因此,幼兒學生模仿教師平時言行舉止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要求教師自己要注意自己在幼兒學生心中的形象和榜樣作用。

四、幫助學生樹立自律的意識

雖然教師不應該制定一系列苛刻的規則壓抑幼兒天性,但是班級還是需要管理的。教師就可以采用讓學生自律的方式加強管理。幼兒的自律性是比較差的,他們的自控能力比較低,因此,因此教師要多加幫助。例如給學生平時就灌輸一些自律的知識。要注意,這些對于紀律的遵守是學生由內心自發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就耐心的教導學生,當一個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時,教師最應該做的不是懲罰而是講道理,要告訴為什么不能這么做,這么做會產生什么不好的影響。例如,一個學生欺負了另外一個學生,你就可以告訴他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換位思考,如果是他自己被欺負了他會不會覺得委屈,告訴他以后不能再這么做了。在長期的習慣之后,學生會明白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會開始自律。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總之,幼兒的常規教育研究路漫漫兮,還需要更多的探究。

參考文獻:

[1]張淑敏.關于幼兒一日生活安排的建議[J].山東教育,2011,(10).

篇(2)

[關鍵詞]幼兒園常規教育;紀律;秩序;自由;社會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8)05-0024-03

幼兒園常規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規則。大致包含三方面內容:各類活動和休息的時間安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制度,幼兒基本的行為規范。幼兒園常規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在了解幼兒園常規的基礎上學會自我控制。

對于剛入園的幼兒來說,班級是其人生中加入的第一個正式的社會組織。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它有要求其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組織秩序。幼兒一旦進入班級生活。就從自然式的家庭生活中走出來,開始接受群體生活規范的約束。我們知道,幼兒期是個體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幫助幼兒在這個個體社會化的初級階段逐步認識、理解和掌握常規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它能夠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環境和集體生活,使班級形成良好的秩序。

一、幼兒園常規教育的某些現狀及分析

常規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但是在實踐中,常規教育卻常常被異化,這一現象已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筆者擬從常規教育的目的、實施常規教育的手段以及途徑三個方面對幼兒園常規教育的某些現狀進行分析。

(一)常規教育的目的

就幼兒園常規而言,衛生常規、行為習慣常規和學習活動常規較受關注。衛生常規可以細化為進餐常規、喝水常規、盥洗常規、衛生常識等;行為習慣常規可以細化為入園常規、禮貌常規、坐姿常規、午睡常規、上下樓梯常規、散步常規等:學習活動常規可以細化為教學活動常規、晨運及早操常規、游樂場常規、沙池常規、體能游戲常規等。常規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學習在集體中生活,發展幼兒的自理和自律能力。

然而。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卻異化了常規教育的目的。例如,幼兒園規定幼兒在進餐時要保持安靜,不挑食、不剩飯,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但有的教師片面地理解常規的內容,為了不使幼兒剩飯菜,他們會強制要求幼兒吃下所有飯菜。由此,有的幼兒不得不合淚吞下所有飯菜。雖然從表面上看幼兒確實吃完了飯。但幼兒是在不愉快的情緒下吃完的,這對幼兒的身心健康很難說是有益處的,也很難說能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又如,幼兒園午睡常規的出發點是保障幼兒的睡眠時間。但幼兒之間個體差異很大,有的幼兒很難入睡,午睡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煎熬。但是,許多教師為了方便管理,要求所有幼兒必須午睡,即使睡不著也必須躺在床上,不能進行其他活動。再如,有的教師為了讓幼兒達到常規的要求。給幼兒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常規要求幼兒在活動室里活動時要輕聲說話,不要亂扔玩具,于是,有教師為了營造一種“安靜有序”的教學環境,強制要求幼兒遵守他制定的補充“規則”――禁止操作部件細小、不易收拾或容易發出響聲的玩具。

上述現象表明,教師把常規視作一種強制性的標準了,為了達到這一標準而對幼兒進行嚴格的“管理”。于是常規教育便成了教師對幼兒進行嚴格控制的過程。

(二)實施常規教育的手段

幼兒一入園就進入了常規教育的“視野”。教師常常需要借助各種管理技術來規范幼兒的行為,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保證幼兒園正常的保教秩序。

念兒歌是幼兒園常規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其基本方法是讓幼兒反復誦讀有關兒歌,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通常都很喜歡誦讀具有音樂韻律的兒歌,因此教師經常借助兒歌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如:“卷起兩個小袖口,輕輕擰開水龍頭,我把小手伸出來,洗洗我的一雙手……”又如:“小手拍拍放枕邊。身體轉向右側臥。風不吹,樹不搖,幼兒園里靜悄悄。我是一個乖寶寶。規規矩矩睡午覺。”簡單的規則,合轍的韻律,再加上朗朗上口的詞句,能有效代替教師苦口婆心的說教,增加常規教育的趣味性。幼兒也會因為常規教育過程中良好的情緒而抑制了行為受限制引起的不快,在不知不覺中理解和接受常規。

雖然念兒歌是實施常規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些教師不恰當地運用這種教育手段,使得兒歌也成了對幼兒的一種約束。例如,有些教師常常把常規教育當作一個獨立的教育內容來傳授,在集體教學活動時專門抽出時間來教這些兒歌,讓幼兒機械地反復誦記。希望幼兒能夠通過誦記的方法記住這些常規,并在一日生活中遵守這些常規。而當幼兒違反了某些常規時。教師又會要求幼兒重新誦記這類兒歌。甚至對幼兒進行反復的訓誡和說教。事實上。常規教育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無論是洗手歌還是午睡歌都應該在幼兒的活動到達這一環節時自然地進行,使幼兒能在當前的活動中貫徹實施,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三)實施常規教育的途徑

正如福柯所講:“紀律的第一個重大運作就是制定活動表,把無益和有益的烏合之眾變成有秩序的群體。”制定生活制度就是對幼兒一日生活中各主要環節的時間和順序作出安排,將幼兒在園生活細致地劃分為不同的時間段,并依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勞逸結合等原則,作出合適的安排。幼兒一日生活中所有的環節及其時間都應該是經過精心安排的,這種安排使得常規教育也有效地“進駐”到幼兒生活的各個環節,因此,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實施常規教育的有效途徑。

合理的生活制度為幼兒園教師保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依據,保證了幼兒良好的作息規律,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時間感、秩序感。然而,教師在執行生活制度的過程中卻存在一些誤區,使得常規教育無法產生應有的作用。

例如,幼兒常常被教師牽著鼻子走,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么,只是盲目跟著教師轉。只知道“老師要我這樣做。大家都是這樣做的”。

又如,一日生活中的環節太多,環節之間過渡太快、太突然。有些教師對過渡環節的組織不太重視,形式較為生硬、死板,當幼兒達不到教師的要求時。個別教師還采取強制或恐嚇的方法。午睡起床時間,有的幼兒沒有睡醒,還想繼續睡,教師就板起面孔說:“快點起床了。再不起床下午就不準回家了。”于是,幼兒只好被迫進入教師要求的活動狀態。

再如,一日生活中存在過多的限制和統一的管理。集體活動時間遠遠多于個體自由活動時間。教師總是要求全體幼兒在同一時間做同一件事,在午睡時間所有幼兒必須午睡,即使睡不著也要躺在床上;先拿到食物的幼兒必須等到教師統一號令才可以開始吃飯,等等。其實類似上述的做法并非常規教育的本意,也不利于幼兒從道德的他律階段過渡到自律階段,從而形成積極主動的紀律意識。

二、常規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幼兒內在的自由

常規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社會化。使他們更加健康快樂地生活。然而在異化了的常規教育中。教師采取的是“防范式”的教育手段,以“高控制”求得表面上的井然有序。因此,常規教育常常陷入這樣的怪圈:高控制形成幼兒對教師的高依賴。這種高依賴反過來影響幼兒的自主性和規則意識的形成。最終導致幼兒缺乏對行為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而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教師對幼兒的控制。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反而限制了幼兒的發展。為此,我們應該正本清源,還常規教育以應有的作用。

(一)避免給幼兒強加不必要的規則

蒙臺梭利指出:“我們應該尊重兒童早期的個性表現,避免抑制孩子們的自發活動,避免蠻橫無理地強加各種任務,加重孩子們的負擔。”

真正有利于促進幼兒自由發展的常規教育是在教師的民主而不是強制的方式下實現的。教師不能為了求得表面上的安靜,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給幼兒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規則。不必要的規則對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限制。它不利于提高幼兒的自制能力,也不利于幼兒由他律向自律的發展。我們要促使幼兒形成內在的紀律意識。而不是屈從于外在的控制。因此,教師在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時應減少不必要的常規,避免過多的限制和統一的管理,提供“有準備的環境”,讓幼兒體會規則帶來的和諧和自由。

(二)形成積極主動的紀律意識

早在20世紀初,蒙臺梭利就闡明了“以兒童自由為基礎”的紀律觀,即紀律是通過自由獲得的。她指出,“當一個人稱他為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從某些生活準則時,他能夠節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就可稱他是守紀律的人”;“這種紀律蘊含著與舊時代那種絕對的、不容討論的、高壓下的‘不許動’截然不同的教育原則”;“教師的任務在于使孩子不要混淆好與不動,也不要混淆壞與活動”:“我們的目的是建立積極的紀律而不是建立靜止不動的紀律、被動的紀律、屈從的紀律”。

篇(3)

【關鍵詞】幼兒;培養

身為幼兒教師,特別是作為小班級組的教師深知小班幼兒常規教育培養的重要性。萬丈高樓從地起,小班幼兒常規教育培養的質量將影響到他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涯中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一個幼兒園班級來說,是否有良好的常規,還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就不易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會因總要花費精力來維持秩序而覺得十分勞累,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像主席說的一樣,不忘初心,繼續前行,靜下心來教學,潛下心來邊教邊學習探究。多學習,多和同事交流,向書本學,向身邊能學的人學。學會感恩,記住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所有可學之人都是我的老師。我都要給予他們老師的尊敬和感激,學以致用,讓他們看到,我的改變和提高。特別是結合幼兒實際,多看看一些研究幼兒教育的文獻著作。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這不僅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能對自己的生活、行為負責。小班階段是幼兒園的開始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對一切事物感到新奇。

而剛入園的幼兒由于環境、年齡小的問題,從未接受過正規性教育,從未過過集體生活,往往缺乏一定的紀律性和組織性。在小班,教師應更加注重幼兒的全面性與個別性,采用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這更有利于幼兒各項常規的培養及形成。

一、穩住幼兒情緒

眾所周知,新生剛入園,怎樣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幼兒迅速適應班集體生活、穩住情緒呢?這對于許多幼教工作者來說也許是個大難題。怎么辦呢?在這個問題上,我采取了全面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方法,根據各個幼兒的性格特點來“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本班的小璇小朋友,她年齡偏小,性格又有點怪,每天早上家長送來都是又哭又鬧,不肯進教室,一天哭幾次(“馬拉松”式的、哭累了就停、想想后又哭、又停……)。針對這種情況,就只能作個別教育,研究一種屬于她的教育方式了。經過我們的耐心教育,多跟她講講話,讓她感到老師也像親人一樣可信賴,吃早點、早飯時,告訴她認真吃好早點、早飯,才會長得漂亮高大。這位小朋友現已有很大進步、大有改觀了,早上和媽媽手拉手來幼兒園,并主動跟老師打招呼,后積極到操場參加晨間w育鍛練活動,吃飯、睡覺、上課都能正常化了,自理能力也明顯增強。談到她的變化時,她爸爸媽媽都豎起大拇指,臉上笑瞇瞇的,一副滿意、開心、知足的樣子。

二、重視個別指導

由于受各種原因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智商是不可能比的。同樣,小孩也是一樣,有些聰明點,就學得快、容易接受;反之,則反應緩慢、遲鈍些。在這一點上,我深有體會。如教幼兒學區域活動,對于小小班的幼兒,是第一次接觸區域,從區域常規到區域操作,是挺有難度的。為此,我絞盡腦汁,煞費苦心。除了在區域時間讓孩子操作,其他多余時間我也讓孩子操作(如課間休息時間、離園接送時間),盡可能讓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學習,幼兒也學得輕松、愉快,容易接受,自然而然地學到了知識。這方法確實不錯,一段時間下來,孩子的區域活動水平可真是大有改進,有些比小班的小朋友還厲害呢!

三、榜樣教育與暗示教育相結合

面對一張張天真活潑的笑臉,一群群天真無邪的幼兒,這個時候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可塑性也極強。為此,在幼兒面前,作為教師的我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行舉止應顯得自然大方,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具有正面的、榜樣的教育意義。同時,我要擅于用眼神、雙手來表達情感,批評、指責時顯得嚴厲點,表揚、贊許時面帶微笑、輕輕撫摸等,給幼兒一個暗示,這樣既讓幼兒容易接受,又不傷害到他們幼小的心靈,真是棒極了。特別是小班幼兒,對這方面的需求也許更為強烈,做為教師應適時地給幼兒這種需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直觀地告訴幼兒是與否、對與錯、美與丑、善與惡,真正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幼兒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這對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十分重要的。教師的教育方法得當,對本班幼兒常規的培養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關鍵詞】幼兒園 常規教育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64

幼兒階段的孩子身心都處于啟蒙時期,因此幼兒園常規教育通常包含生活和學習兩個方面,即以孩子在幼兒園一天的生活和學習為例,幼兒園常規教育一般包括一天生活制度的安排,以及幼兒各項行為能力以及思維模式的啟發和培養,讓幼兒在思維模式形成之初就開始建立社會性思維,從而為將來一步步接觸社會、融入群體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智力啟發、心理培養以及身體塑造三管齊下,從而為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人才做好根源上的準備。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現階段的幼兒園教育還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班級常規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行為方面的教育,而缺少思維意識的培養;習慣于批評、斥責而忽略鼓勵和溝通等等,這些都容易導致幼兒思維以及行為方面出現偏差,因此在本文中,我將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來談談如何在幼兒園常規教學過程中做好幼兒思維、行為等方面的塑造工作。

一、教師加強自我修養

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論是社會人還是幼兒園教師本身對于幼兒教師的職業重要性認識都存在偏差。確實幼兒園階段由于孩子們的身心發育非常不成熟,所以相對于知識傳輸來說,更傾向于思維的培育和行為模式的養成。但在社會大眾的認知中一般教師的作用就是理論知識的傳輸,所以大部分社會人甚至是幼兒園教師自己都容易陷入“幼兒教育很簡單”的認知誤區,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教學方法的探究,進而導致教學模式墨守成規,教學效果慘不忍睹。所以要想做好幼兒常規教學,教師要從自身入手,不斷提高自己,這樣才能為幼兒思維和智力方面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

首先,從道德培育方面來說,幼兒園教師不論是在思維還是日常行為方面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并且不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日常生活中都要做到一以貫之。因為人的很多行為都是無意識的產物,這些在言行間也會不知不覺的散發出來,而幼兒園時期相對于小學、初中等具備一定社會意識和思維的學生來說,幼兒在智力和思維方面等同于一張白紙,并且因為沒有既有經驗的限制,反而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和認知吸收能力要更強,所以教師的行為直接決定了學生思維這張紙上的色彩和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必須具備過硬的素養和積極向上的思維,這樣才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要求,從而在和孩子們的交往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

其次,從智力激發和知識傳輸方面來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雖然幼兒園時期不需要孩子們學習太多的專業性知識,但對于常識性的知識內容有較高的要求,因為這關系到孩子們未來進入系統性教育階段時知識的學習能力基礎牢固與否。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兩方面的努力:第一要不斷研究提高知識的傳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尤其是實現讓學生在日常玩樂中進行知識潛移默化的吸收;第二是要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自我知識素養的提高,從而在日常教學、游戲甚至是師生交流過程中通過言語、動作將部分內容在不知不覺中灌輸給幼兒,從而幫助幼兒建立較為豐富的知識儲備,為進入小學階段打好基礎。

二、行為教育和意識培養兩手抓

學校建立的作用就是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培養人才,而何為人才,俗話說“先成人,后成才”,只有先具備健全的人格、完善的思維體系,才能在后期知識灌輸過程中做到學以致用,造福社會,而幼兒園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達到讓幼兒“先成人”。上文中提到幼兒時期的孩子的思維和行為都處于懵懂時期,任何行為、思維方式都未建立,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行為教育和意識培養兩手抓,讓幼兒成長為人格和道德素養合格的人,然后為以后小學到大學乃至進入社會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打好基礎。

首先,在意識培養方面,教師要做到溝通交流為主。對于幼兒來說愛玩、淘氣是天性,這就導致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了規范幼兒,會習慣于采用命令的方式來規范幼兒的行為,例如對于班級制定的規范和紀律僅僅是采取告知的方式傳達給孩子們,而不是將其中緣由解釋給孩子們聽,這就容易導致孩子們意識上的不知其所以然,思維上分不清允許和不允許之間的界限,進而在行為上出現很多教師所說的“頑劣”現象。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給孩子們制定的規矩,更要讓孩子們從思維上理解紀律、形成規則意識,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從思維根本上具備明白是非的能力,了解可為與不可為的界限所在,從而更好地指導自身行為。

其次,在行為教育方面,教師要做好榜樣的力量。一方面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例子直接進行講解,通過課堂小情境的演繹以及行為示范,以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直觀的了解行為方面的部分對錯是非;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教師在日常教W中的一言一行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上文中提到幼兒階段的孩子具備很強的模仿能力,而幼兒主要模仿對象就是教師,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規范自身的行為,從而給幼兒樹立良好的行為標桿。

三、鼓勵誘導作為主要教學手段

對于幼兒來說,由于缺乏相應的社會經驗并且心智發展不足,日常行為容易受到直覺的支配,這就導致幼兒不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更容易犯錯,但此時期的孩子幾乎不具備抗壓、抗打擊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采取鼓勵和誘導為主的教學模式。

首先,在日常思維塑造和行為指引過程中要及時給予幼兒鼓勵,因為幼兒教育階段的孩子對教師依賴性大,也就更加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教師的鼓勵也就成為幼兒學習和進步的最大動力,所以我們要關注幼兒行為方面表現出的點滴進步,并給予及時的表揚,從而激發幼兒不斷努力、上進的動力。

篇(5)

關鍵詞:數學;素質教育;常規教學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社會變革不斷深入,以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育改革(素質教育)成為一種共識。素質教育已提出近10年,大家做出了多方面的嘗試,在我國現有條件下,基本教育的模式仍將難以擺脫學校班級授課制的現狀,如何在常規教學中發揮傳統教育的優勢,實施可操作性的素質教育,我總結了五句話:備課環節備素質、講課環節抓素質、作業環節練素質、測驗環節考素質、活動課堂促素質。

一、備課環節備素質

備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一堂課的好壞,與教師課前準備的程度有很大關系,所以,素質教育中的備課即所謂“備素質”,就是說在不違背教育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因時施教,準確把握學生實際,合理處理教材,選擇最佳教法。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幾十年如一日,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并且依靠這些來指導以后的課堂教學實踐,這雖然有它有利的一面,但形成了教育者個人的“思維定式”。在應試教育中,基于豐富的應試經驗,也許可以使學生取得優良的成績,但是成績并不能說明我們的教育質量就高,否則何談“高分低能”。所以,教師備課要“常備常新”,活到老,學到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

從備學生的角度來講,教師首先應做到“心中有學生”。學生是教師授課的對象,是知識的接受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在每節課前,教師應該清楚地了解本班學生現有的綜合素質水平,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哪些要以講授為主,哪些要以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為主,哪些問題(知識)可以通過教師啟發、學生獨立解決;哪些學生要提高要求,以期達到課堂教學過程的“心理共振、情感共鳴、思維同步”的目的。

其次,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教材”,簡單地說,就是教師上課前必須熟悉教材內容、重點、難點。要清楚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否合理利用形成學習上的正遷移。

另外,在備課中,教師還應對教學過程有清楚的預見性,對一節課除預見到要完成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外,還要預見到教學過程中會出現什么樣的突況以及如何處理。

二、講課環節抓素質

課堂是教師工作的主陣地,教學雙邊活動的實施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體現出課堂教學的成敗。因此,素質教育的成功與否就看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應試教育的思想影響下,為了應付考試,學生掌握了種種“示范化(例化)”的解題套路,教學目的發生了根本性錯位,升學率成為教育評價的主要指標。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徹底轉變觀念,要以過程帶結果,通過教學過程來發展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結論的發現過程中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學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做到以所學不變的知識去應付變化多端的題目。

實施素質教育,重在教學雙邊活動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導”帶“學”,以“導”幫“學”,以“導”誘“學”,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素質。

因此,教師的“導”是促進學生能力提高的外部動力。我們強調“導”的重要,就是要在“興趣導入”“思維導向”“認知導出”以及“導的藝術”上下些功夫,珍視學生的興趣,保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感到思考的樂趣。

三、作業環節練素質

作業是常規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的教學是以學生作業來進行信息反饋的,學生通過做課堂練習和課外作業,可以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培養應用基礎知識的技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因此,布置作業,也是對素質教育進行檢查落實的重要步驟。科學地布置作業,既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布置作業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注意作業的提高性。(2)要注意作業的科學性。(3)要注意作業的針對性。(4)要注意作業的訓練性。總之,從素質教育的目的出發,布置家庭作業應以精而少,以訓練性、科學性、針對性、提高性為主導思想。

四、測驗環節考素質

課堂測驗是常規教學中實施目標教育的必要手段。素質教育并不否定考試,只是它不再把考試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這里就涉及考試手段科學性和目的性的認識問題。

測驗是考查學習效果的手段,測驗試題要有科學性和針對性。測試題應以教學要求為基點,以基礎知識為重點,考查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否同等達標,檢查學生的各方面相關素質。《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規定,中學數學應當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要求“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而不是“解題”,尤其不是解難題。所以,應理論聯系實際,出一些應用問題,是檢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數學興趣的一個好方法。要反對拔高知識點,以偏題、難題或超出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題目。在這兩年的中考高考試題中,我們看到單純推理求證的題目在逐漸減少,而解決實際問題、考查綜合能力的題目比重開始加大。說明指揮棒的方向開始轉變,這對提倡素質教育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五、活動課堂促素質

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它提出學生基本素質和全面發展的問題,也把個體發展和獨特性放在了重要位置。在傳統授課方式下,教師只能面向大多數,無暇顧及個體的要求,而在活動課上既“活”又“動”,參加者受興趣的引導,教學雙方中“學”的動力性大大加強,學習動機活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被激發。我認為,數學教育的精髓就是方法論,一種解決問題的思想。在活動課中,應著重向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等滲透教育練習,向學生介紹一些常規思想方法,幫助他們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素質教育與數學教育之間的關系,簡而言之,是一種互動關系。數學教學是實現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良好手段,同時素質教育也推動了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數學教育。從人的思維品質上來講,良好的思維品質具有嚴謹性、邏輯性、精確性的特點,數學教育也正是把這一點作為它的最終目標,因此,得當的數學教法在素質教育中就十分重要,同時也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下去。

參考文獻:

[1]汪國祥.對當前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的思考.教書育人,2010(05).

篇(6)

【關 鍵 詞】 常規教育;幼兒;班級

皮亞杰曾用他獨特的臨床研究法觀察和分析了3歲~6歲幼兒對規則的理解和認識,得出的結論是:該年齡段的孩子可能理解一些規則,但實際上是根據自己的規則系統行事,并且常常根據自己的需要隨便改變規則。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學會遵守的大多數規則是從成人那里接受來的,規則是成人教給的,屬他律性的。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常規要求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因此,如何讓幼兒習得規則是值得幼兒教師思考的問題。

一、避免過多的限制

雖然整齊劃一的組織管理方式已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否定,但在常規教育中,還是會經常出現類似的情況。如吃飯時不準講話,先拿到食物的幼兒也必須等到教師下令后才可以開始吃;教室內不允許亂跑,要輕聲說話;上廁所排隊等。也有些教師為了有一個安靜有序的教學環境,強制性地要求幼兒遵守教師規定的“規則”。在活動中,有意識地限制幼兒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材料、活動形式以及合作伙伴。我認為有序的環境固然重要,但創設一個豐富多彩的、有吸引力的、能刺激幼兒各方面發展又相對有序的環境,才是我們設置教育常規的最終目標。因此,教師平時向幼兒提出要求之前,必須先思考這種規則是真正需要,還是為了自己的方便,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是否站在幼兒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二、尊重幼兒個性發展,讓幼兒參與規則的建立

按照皮亞杰的發展理論,孩子對日常規則執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階段是單純的個人運動規則階段,孩子此時按個人的意愿和行為行事。因此,常規要求的建立應是科學的、符合幼兒心理的生活特點。每一個常規的指定,教師都要反復思考,用最合適的方法引導孩子共同討論共同提出,并做到合情合理。所以,在常規教育制定上應著重體現幼兒的參與。你如果希望孩子在離開座位時把椅子靠近桌子,那你就要讓孩子了解到,如果椅子不靠近桌子,很可能別人走路時會被撞倒而受傷,并且教室的空間會變得很小等。如此,除了讓孩子有參與感外,教師最好能做出積極回應及時根據孩子的興趣調整教育計劃,與孩子一起分享各自的觀點和看法,順著孩子的關注點培養他們的探索興趣,把孩子的熱情巧妙地引向更有意義和價值的學習。你會發現與孩子一起討論非常有趣,而且還能借此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也能讓孩子真正了解常規的意義。促使幼兒“從知到行、從不自覺到自覺、從被動到主動、從形成到精神、從認知到心理。”

三、注重常規教育的作用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一般根據規則的性質和孩子的實際情況,面對集體頒布規則和要求。這種集體性的要求,可有效預防事故發生,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我覺得統一的規則往往會扼殺幼兒的個性,不利于教師的因材施教,并且每個孩子原有的常規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樣。對不同年齡、不同基礎的幼兒應有不同的常規標準,根據實際情況分層次進行指導,將目標落到實處。通過個別教育指導幼兒,這種與孩子更親近、更尊重孩子個性的方式,更有助于幼兒將常規要求轉化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如在教幼兒如何使用剪刀一課時,我在指導女孩子時,(下轉12頁)(上接10頁)著重體現剪的技巧,而在指導男孩時,特別那些隨意舞動而不知道剪刀危險和用法的孩子時,我就得先教育幼兒要安全操作,然后才教授使用剪刀的技巧,再根據個別幼兒的能力高低增減學習內容。在常規的遵守上,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指導方法。如年齡相同的幼兒在個性和能力上存在著明顯的個別差異;同樣是剪刀的使用問題,女孩子天性膽小容易服從老師的規定,而男孩子則會通過親自嘗試來驗證老師所灌輸的經驗,甚至還可能發現新的方法。雖然每個幼兒所面對的常規是相同的,但是在規則的遵守上每個幼兒所需要的指導是不一致的。所以,教師必須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指導方法,以幫助幼兒將常規轉化為自身愿望的一部分。

四、家長是常規教育的重要資源

很多孩子能在幼兒園老師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習慣,但在家中卻是另外一副樣子。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孩子的習慣具有不穩定的特點外,主要還在于家長在家沒有規定嚴格的規范。即使制定了一些規定,也由于父母嬌寵慣養,規定往往難以執行,而這些規定一旦破例,便會前功盡棄,良好的習慣也就再難形成了。常規教育的效果和家長的配合有很大關系,因此,幼兒園的常規教育要延伸到家庭中去。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能配合幼兒園的教育進行輔導、鞏固。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有著教師無法替代的作用。作為教師要了解幼兒家庭不同的文化背景,指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常有教師抱怨:幼兒在園養成的習慣一過假日就得重來。這里面固然有家長的因素,但主要問題還是教師和家長缺乏溝通。教師可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或利用電話,把孩子在園的表現以及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及時和他們溝通,及時提醒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采取的態度、方法。家園共同配合,做到目標一致,讓幼兒好習慣的養成得到持續發展。

影響常規教育的因素還有班級人數太多,易造成混亂;游戲材料不足,易發生沖突;標記設置不周全,易造成無序;評估標準不科學,易誤導教師等,但規則只是一種手段并不是目的,在幼兒園常規教育中,教師應站在尊重幼兒,有利于幼兒長遠發展的角度,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以達到促使幼兒全面發展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朱家雄,張亞軍.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篇(7)

【關鍵詞】小班幼兒 常規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8-0000-00

一、問題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幼兒期是人一生中身心發展,尤其是大腦結構和機能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更是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要讓幼兒“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幫助幼兒了解基本行為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減少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幼兒常規教育不僅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還有助于幼兒園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環境,保障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順利開展。小班是幼兒常規教育的初始階段,小班幼兒剛入園、年齡小,同時父母及長輩的溺愛嬌慣、包辦代替,又養成了小班幼兒強烈的依賴性、缺乏常規意識及相應能力。因此,怎樣在小班開展有效的常規教育,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的全面、健康、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幼兒常規教育”的概念界定:

討論、界定“幼兒常規教育”,必然離不開對“常規”一詞的界定。《現代漢語詞典》將“常規”解釋為“沿襲下來經常實行的規矩”。1

我國學前教育界不同的學者對“幼兒常規”有著不同的理解:劉焱認為幼兒“常規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則。”2羅志芳認為幼兒常規就是“紀律”,幼兒常規就是幼兒紀律,是“關于紀律與秩序的規則”。3王玉認為“常規就是限制兒童的不良行為,常規教育就是管”。4

綜上所述,幼兒常規教育就是對幼兒進行的常規教育,是幼兒教師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需要,對幼兒在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行為規范的教育。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主要是指: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學習活動、交往活動等,從時間順序上來劃分,可以分為:入園、晨檢、早操、集體教學活動、戶外活動、區角活動、午餐、午睡、午點、游戲活動、離園等環節。

三、開展小班幼兒常規教育的有效策略:

1、創設“會說話”的幼兒常規教育環境,營造良好常規教育氛圍。

環境支持和影響著幼兒在園的一切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開展有效的幼兒常規教育,首先應為幼兒創設適宜的常規教育環境,而小班幼兒又剛入園、年齡小、缺乏常規意識,為此,我們在為幼兒創設相應的常規教育環境時,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年齡特點,讓環境“會說話”,積極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常規教育環境。例如:洗手池前與水龍頭相對應的地面,我們貼上了可愛的“小腳印”,它告訴孩子們,每個“小腳印”上只能站一個人,其余的人可以排到“小腳印”的后面稍作等待;活動室地面的“半圓形”標志線,幫助孩子們迅速有序地將小椅子擺在活動時需要的位置;樓梯臺階上的“腳印”標志以及樓道墻面的“毛毛蟲”標志,提醒孩子們,上下樓梯靠右行、一個跟著一個排好隊。

2、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開展形式多樣、適宜的幼兒常規教育活動。

幼兒的常規教育活動必須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發展規律,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從中獲益,獲得自身應有的發展。不同的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水平及特點不同,常規教育的內容、要求及形式也應該有所不同。

“模仿是3――4歲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往往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在這個年齡,良好的行為習慣常常是通過模仿學習并鞏固下來的。”5因此,在對小班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時,我們特別注意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幼兒在模仿中習得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早晨入園時,老師會主動熱情地與幼兒及家長打招呼,幼兒漸漸地也知道在入園時主動與老師打招呼;活動時為了端正幼兒的坐姿,老師會為幼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看,XX小朋友坐得多直!”孩子們頓時就挺起腰來。

“3――4歲兒童的認識活動往往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幼兒的注意也和行動緊密聯系。”6同時,對這個年齡段的幼兒來說,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在進行常規教育時,我們有意識地為幼兒創設相應的情境,引導幼兒多動手實際操作感知。例如:為引導幼兒離開座位時送椅子,我們創設了“小椅子回家”的情境;在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時,我們在區角游戲中為幼兒創設了“生活服務區”,讓幼兒在實際操作(扣紐扣、系鞋帶等)中習得基本的生活技能。

3、關注幼兒一日生活,隨機生成常規教育活動。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它是一個長期滲透、循序漸進的過程。教育源于生活,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離不開幼兒的一日生活,而幼兒園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隨機教育”,因此,幼兒的常規教育應該是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中,滲透在幼兒各種游戲和活動中的。例如,幼兒進行桌面游戲活動時,我們發現許多玩具掉在地上了卻沒人撿、幼兒之間相互爭搶玩具等現象,據此,我們隨機生成了“玩具玩具我愛你”、“玩具大家玩”、“玩具回家”等相關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建立、理解并遵守活動規則;在發現幼兒常在教室里追逐瘋跑這一情況時,我們隨機生成了“小花貓走路靜悄悄”、“我叫輕輕”等相關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幼兒明確相關規則。

4、加強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鞏固常規教育成效。

“家庭和幼兒園是對兒童進行保育和教育的不同場所和環境,同時也是兒童生活中兩個最重要的環境”。7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認為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在兒童良好習慣的養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常規教育應由幼兒園延伸到家庭,利用好家長這一重要的教育資源。常規教育的效果和家長的密切配合有著很重要的關系,幼兒園的常規教育要延伸到家庭,形成教育合力”。8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充分利用多種途徑開展和加強家園合作,實現家園同步教育,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常規的養成。例如,通過班級家園欄、QQ群及召開家長會、開展家長講座等,定期向家長宣傳、介紹幼兒常規教育方面的知識;利用家園聯系冊,每月與家長互通幼兒在園及在家情況,及時溝通、反饋信息,協調一致、同步教育;借助家長委員會,充分發動家長積極參與班級常規教育,為班級常規教育出謀劃策;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親子體驗活動等,讓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活動,親身體驗。

好的習慣讓孩子終身受益,有效的幼兒常規教育不僅有助于幼兒園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環境,保障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順利開展,更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幼兒常規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價值,進一步挖掘幼兒常規教育的有效途徑,才能讓幼兒常規教育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其作用,為幼兒的全面、健康、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釋: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142頁。

2 劉焱,幼兒教育概論〔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頁。

3 羅志芳,對常規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4 王玉,走出常規教育的誤區zJ{,幼兒教育導讀,2002

5 陳幗眉,學前心理學z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頁。

6 陳幗眉,學前心理學z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3――44頁。

7 曹丹丹,家園合作問題分析zJ{,學前教育研究,2003

8 石偉峰,幼兒園常規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zJ{,赤峰學院學報,2008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2。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第142頁。

[4]劉焱,幼兒教育概論〔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頁。

[5]羅志芳,對常規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6]王玉,走出常規教育的誤區zJ{,幼兒教育導讀,2002

[7]陳幗眉,學前心理學z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頁、第43――44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司机午夜福利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动漫| 欧美老妇大p毛茸茸|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高清国产一区在线| 豆国产97在线 | 亚洲|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85麻豆|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麻豆|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欧美 日韩 国产 亚洲 色| 水蜜桃av无码|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 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性猛交╳xxx乱大交|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亚洲成av人网站在线播放|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少妇人妻av|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日本成aⅴ人片日本伦| 毛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14美女爱做视频免费| 欧洲黑大粗无码免费| 国产成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爽a毛片免费视频| 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av综合a色av中文| 欲色欲色天天天www|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美女大量吞精在线观看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