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職業教育研究課題

職業教育研究課題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04 15:56: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業教育研究課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職業教育研究課題

篇(1)

職業教育在德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向來是德國民族引以為豪的教育財富,每年所有青年人中約有三分之二的在就業前接受過正規的職業培訓,以學校和企業雙向結合的培訓造就了德國出色的技術水平,使德國的工業及工藝技術一直處于世界經濟發展前沿。就是在如此良好社會背景及發展水平之上形成的體制,由于在本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其地位發生了動搖,出現了職業教育與培訓位置間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需要培訓人員的增加與企業提供培訓位置的減少。這種矛盾的出現是由于當時企業的經濟結構與勞動組織的相應調整與變化,使得一直以和諧發展的職業培訓市場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危機,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間的關系出現矛盾與不協調。當時德國尚缺少對培訓位置的數據統計,國家在職業教育發展問題上缺乏足夠的規劃與預測。對此,德國的教育科學部部長HelmutROHDE認為,職業教育政策的最重要任務就是提供良好的培訓,為我們的青年一代能夠在職業培訓市場上找到一個合適的、高質量的培訓位置。如何解決此問題,德國政府將目光對準了職業教育的研究,希望通過對職業培訓市場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對所存在的問題與矛盾能夠防患于未然,實現對職業教育的科學規劃與管理。事實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可行之路。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法律的健全與完善,保證了此報告的順利實施與完成。1976年,鑒于對培訓位置供求數據的統計與對培訓位置的規劃和預測的需要,《培訓崗位促進法》生效。其中第一次明確聯邦政府將職業教育報告作為每年對職業教育現狀和發展的綜述性報告,包含關于職業教育的統計數據和職業教育計劃的制定。1977年,形成了第一本職業教育報告。其后,1981年頒布的《職業教育促進法》又將職業教育的研究與職業教育的管理與規劃相聯系,明確了職業教育研究在國家職教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及任務,并就為完成報告所應有的研究組織與機構、相應承擔的責任及義務作了明確的法律規定。

二、德國《職業教育報告》的地位及作用

1.《職業教育報告》是聯邦教育與科學部每年出版的職教政策性報告它是聯邦政府在制定職業教育政策時所依據的綱領性文件。是所有職業教育政策制定、規劃和實施人員制定工作計劃的基礎,稱之為德國政府職業教育發展政策白皮書。

2.《職業教育報告》由聯邦教育與科學部聯邦職教所研究、起草它對整個聯邦職業培訓的質和量統計基礎數據進行研究以及對各地區、各行業的培訓情況進行總結。完成此報告的宗旨是將全社會的職業教育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協助聯邦政府解決職業教育事業發展上帶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問題。

3.《職業教育報告》自1977年開始研究,已有20余年了它對教育政策及社會產生的作用主要體現為:一是此報告所形成的歷年對培訓市場供需關系的分析與研究,一直是德國政府職業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據;二是它對社會、企業培訓崗位的設立,家庭、個人職業崗位的選擇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三、德國《職業教育報告》的結構與內容

德國職業教育報告內容大致由兩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職業教育發展政策報告。以1997年內容為例,主要有以下方面:對過去職業教育發展形勢的總結與評價;現實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的挑戰與要求;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政府對出現的問題采取的政策與措施及前景展望。

這一部分內容主要體現出了德國政府對過去職業教育發展所持的態度與意見,國家對整個職業教育發展的宏觀性的預測,代表了國家的教育意志與思想;但同時不排除社會各界不同的看法,也反映工業界、社會少數派代表的意見。

第二部分為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狀況及數據統計。以1997年為例,主要有:職業培訓的量的發展;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與趨勢;職業教育的內容形式及其結構問題;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職業繼續教育;職業教育的國際比較等。

兩部分的內容特點:

第二部分側重于研究方面,通過對大量的統計數據的分析及前沿性的課題研究,體現出教育決策所具有的科學性及可行性”。同時,對職業教育發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進行了論述。其中包含有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職業教育與個人發展、職業教育與企業發展、職業教育的內部發展、職業教育師資、職業咨詢與指導、促進與支持婦女及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新的職業及對職業教育的改革要求、不同領域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地區職業教育的發展差異及教育政策諸方面的內容,其全面與詳實是任何一類研究報告所不能比擬和涵蓋的。

四、德國《職業教育報告》的內容特點分析

德國職業教育年度報告,之所以能在德國教育界與經濟界發揮重要作用,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報告將職業教育研究與國家的教育及就業政策和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在《職業教育促進法》中指出,職業教育規劃是協調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通過教育規劃使職業教育的發展盡可能符合技術、經濟和社會的需要,這種職業教育規劃的目的在于通過對職業培訓單位提供的從性質、數量、規模和地域的培訓名額的統計與分析,預測并提供職業培訓位置。因此,要求聯邦主部門對職業培訓名額在地域和行業方面的供求發展進行經常的觀察,具體的內容即為年度報告,報告中須說明下一個年度可能提供的職業培訓名額的情況,若應提供的培訓名額不能得到保證,則必須在報告中提出克服困難的建議。

鑒于此,對職業培訓位置的分析與預測構成了整個報告的主體,是整個報告的主要任務之一。這種研究內容與時展需要相結合的思路,使職業教育研究一開始就納入緊密聯系實際開展綜合研究,為社會發展服務的軌道。通過以分析職業培訓市場供求關系入手,實現了職業教育研究與教育實踐的統一,這也從某種方面體現出了德國民族務實、求真的民族個性。

這種對職業培訓位置的分析預測,所具有的深遠意義還在于,明確了國家的職業教育發展政策。通過系統的對職業教育數據的定量分析,為企業界、行業組織、工會團體、公開的社會組織開展培訓提供了廣泛的信息,從而實現了研究為社會服務的目的;同時,一個最有意義的特征是,這份報告為廣大青年及適合培訓者所利用,成為其選擇培訓位置,確定將來的就業機會與可能的重要工具。

2.國家對職業教育研究的重視,將教育決策、規劃與管理緊密與教育研究相連突出的特征就是聯邦職教所的建立,同時賦予它的法律地位及任務。根據《職業教育促進法》,聯邦職教所是一個法人團體,主要任務有:①協助準備國家的培訓條例和其他法則、職業教育報告及進行職業教育統計;②促進模式試驗;③就職業教育問題向聯邦政府提供咨詢,進行并促進職業教育研究;④編制獲承認的培訓職業目錄;⑤審核、批準并贊助職業培訓函授課程。聯邦職教所屬于聯邦教育科學部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與決策機構,同時,在法律基礎上建立了主管委員會、專業委員會,監督保證了各項研究工作的完成及研究內容的專業水平。

3.職業報告除大量的統計數據外,還反映出大量的研究課題、典型試驗,代表著較高的專業和學術水平,其觀點與內容在德國職教界具有廣泛的影響作為國家最高的職業教育研究機構,聯邦職教所除完成歷年的政府報告外,還承擔有大量的研究與試驗任務,至今進行了約125個專項典型試驗課題,它以不同的時間周期來運作,在每年的報告中將不同的研究成果反映于其中。目前包含在此報告中的研究共有以下四類,即重點研究課題、一般性研究課題、超前研究課題及國際資金資助課題。其中超前研究課題具有特別的意義,這是自1995年起為適應職業教育出現的新形勢與新情況而設立的,迄今為止進行了三方面內容的專項研究,即職業資格和能力與職業的升遷;新的職業與新的就業領域;通過教育改革體現職業教育課程的個性化與差異性。

典型試驗及其成果反映出德國職教研究的特色及價值取向。1978年以來,聯邦職教所利用聯邦教育與科學部的資金資助校外職業教育典型實驗,以開發和實驗職教實踐的新舉措。這類試驗內容與問題來自于職業教育實踐,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試驗的結果同時也能夠在相應的領域推廣與應用,從而實現了研究的社會價值。如“學習島”的研究,新職業與就業領域的研究。這種兼顧了職業教育制度與就業制度雙重需要的研究,在德國職教界具有廣泛的影響,研究的內容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將來的職業教育發展;同時,所形成的職業教育思想與職業教育概念豐富了職業教育理論。

4.研究數據的全面與可靠,保證了報告內容的科學性與教育決策服務的價值根據《職業教育促進法》的規定,報告所涉及的數據主要有兩部分組成:①上一年度截止到9月30日登記入冊的培訓合同簽訂數及由聯邦勞動局介紹但未被利用的培訓位置數和在聯邦勞動局登記尋找培訓位置的人數;②預測該年度的尋找培訓位置的人數和可提供的培訓位置數額。歷年報告就上一年職業教育形勢與培訓位置的供給進行總結與評價,盡可能對勞動力市場的供需進行客觀分析,在此基礎上對今后的供需進行有針對性的預測與展望。

為了保障此數據統計的收集與整理,相應制定了一系列數據統計歸口及管理制度。其中聯邦統計局主要管理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的基本統計數據,保證此數據的共同利用價值;具體有關職業教育數據內容的調查設計、數據的登記整理及培訓合同簽訂數由聯邦職教所管理進行。此數據與各級地方勞動部門登記的需培訓人數構成培訓位置分析與預測的基本數據。各州統計局負責本州職業學校的有關數據的管理;勞動就業人口數和參加職業咨詢與職業指導數則來自聯邦勞動部。

5.報告中反映出研究者的科學的務實精神與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貫穿此報告體現出的是研究計劃的周密性,準備工作的充分性、研究人員的高水平、研究方法的科學性、研究內容的實用性。每年的4~5月份將下一年的報告在研討的基礎上進行人員及內容分工,這種分工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作為年度報告的任務承擔者,必須在所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所要求的內容。從事此報告的研究及工作人員約有80余人,相當于全所人員的五分之一,從而保證了此報告的質量與水平;此外,這種分工表現為內容的細化與具體,作為研究人員能夠深入了解此方面的內容,達到報告內容的準確與實用。

五、中國職業教育報告情況及其發展思考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教育研究領域為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一直將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科學的研究方法與本國的具體研究需求相結合作為努力方向,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們的研究報告,還僅僅停留在作為一份數據匯總與資料整理基礎上的研究報告,與德國職業教育報告相比,存在著幾個不夠明確的問題。第一,報告的屬性問題,即此報告屬于研究性的課題還是同時具有為教育行政部門決策服務的功能,這決定著報告的寫作方向與具體內容的制定,正因為對此問題界定不夠明確,不可避免地出現對此報告內容與結構問題的反復爭論。第二,報告的特色問題,即什么是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報告。從內容上講,我們的報告在目前不可能對勞動力培訓市場進行調查與預測的前提下,其主要內容僅僅停留在對歷年職業教育發展基本狀況的數據統計,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但由于對構成中國職教報告的基本框架、具體內容、形式諸方面的認識與理解存在著不一致,從而使報告成了年復一年的統計資料,長此以往,將逐漸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第三,報告的結構問題,即在對我國職業教育進行全面描述的基礎上,就數據分析與宏觀決策研究的結合,整體描述與地方特色的兼顧問題。根據我國國情及因地制宜的發展原則,在報告中如何體現此類問題也是一個難點。第四,對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學改革的宣傳與推廣問題,作為報告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應加以考慮。

德國職業教育報告經歷了20余年的發展與完善,為我們的報告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范例,在總結我們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的具體研究情況,為完成我們的報告,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1.完成報告所應有的組織、管理制度建設如果歷年的職教報告是我們今后的一項常規工作,且作為政府決策的參考與咨詢工具,而我國現行的法律還沒有對教育科研做出具體化的規定時,我們的報告迫切需要進行管理部門的參與支持。對完成研究所應有的組織機構、管理職責、人員經費、時間進度等方面,應做出一系列的規定,通過制度化的管理完成報告的任務。

2.對現行報告進行認真研究,確定其基本框架及主要內容,就其形式、結構、篇幅等具體事項做出原則規定,使報告的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特別是就報告所涉及的數據統計、文獻資料,應建立一套穩定、可靠的信息源。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及我國的地域差距大的特點,作為一份政策性的參考資料,發揮地方研究部門的積極性,擴大地方的研究內容,充分利用地方的研究特色,使報告成為各地經驗利用與推廣的工具,將是一個發展方向。

3.科學研究方法的應用,提高了報告的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特別是報告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決定了它是以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主導,除需要對現實的問題進行理論探討外,就問題本身需要進行大量的分析與研究,并能夠提出可操作的具體措施。為此提高從事研究報告人員的科研水平,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篇(2)

一、科研工作在高職院校中的地位與作用

高職院校科研工作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提升辦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踐行高職教育職能之需要

高等職業院校的四大社會職能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在四大職能中,教學服務、人才培養是首要職能,發揮著主要的基礎作用;科研服務是次要職能,發揮著重要的動力作用;社會服務是教學、科學研究的延伸,發揮著聯系社會和學校的作用[1];文化傳承是實現前三項職能活動過程中對優秀的歷史文化和現代科技文明的繼承與發展;四項社會職能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良好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必須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做基礎,強大的科研實力為高質量、高水平教學提供智力支撐,良好教學質量與較強的科研實力是提供優質社會服務的前提和基礎,社會服務職能的發揮能夠為教學和科研補充新的內容,提供新的資源,激發新的思路[2]、增加新的活力。因此,科研工作是踐行高等職業教育四大社會職能的需要。

(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

對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其綜合實力主要觀測內容為人才培養質量、科研水平、社會服務能力等,高職院校也不例外。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3],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是知識傳授者,也是學生行為的影響者,其業務素質直接體現出教師的教學質量與水平,而科研工作又是教師業務素質的具體體現,強大的科研實力為教師高質量高水平教學提供智力支撐,對教學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學院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引導教師參與科研工作;教師要提升教學水平,必須積極主動參與教科研工作,過好教學關、科研關、社會服務關。這是職業院校教師所應該基本具備的素質與能力,也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要求。

(三)促進校企合作產學結合需要

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質就是就業教育。高職院校的任務是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還要承擔與地方經濟社會、科技創新與發展相適應的科研任務,尤其是要承擔地方中小企業的項目研發、技術革新、工藝設計的研究任務,為地方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以更好地彰顯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職能,通過產學研結合,把高職院校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工作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緊密聯系起來,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實際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服務好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四)實現教師職業發展的需要

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發展的內涵主要包括學術水平、職業知識與技能、師德師風等三個方面,教師要在職業領域得到長足有效的發展,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學術水平,強化學習職業知識、提高職業技能,而且還要在長期工作與實踐中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而提升學術水平、提高職業技能必須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并且通過科學研究等相關工作來實現。同時科學研究也是促進教師職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開展科研工作,有助于及時更新和豐富專業理論知識,了解職業發展的動態,掌握行業最新的研究進展;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不斷更新和完善知識體系,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將科學研究運用在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與科學研究相互促進的目標。

二、高職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不足

根據國家教育部、財政部骨干校三年建設目標要求,多數高職院校立項建設時期,強力推進學院建設的科研工作,為了完成立項建設規定的科研工作基本建設任務,達到驗收通過的基本標準,在三年建設期間,為了追趕建設進度,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重科研數量、輕科研質量,重完成任務、輕過程管理”的問題,骨干校驗收通過后,大有“松口氣、歇歇腳”之意,對骨干校立項建設中科研工作及管理存在的問題尚未進行認真反思,對科研工作缺乏系統的科學的規劃,其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對科研工作的認識滯后且有偏差。高職院校中部分教師、少數中層管理干部甚至院校領導認識上存在偏差,認為教師設計好、組織好課堂教學就行了,在教學的過程中重點抓好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就夠了。對于開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夠,對開展科研工作對實踐教學的推動和促進作用認識模糊,對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技術服務、科技創新工作對行業企業以及經濟社會的促進作用的認識不足。

(二)立項規定致使申報項目的積極性不高。因為學院屬省市共管、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地方高職院校,在教科研立項上,一是經費支持多以省屬高校為主,地方高職院校以指導性項目(只立項,不配備相關經費)為主,即便是個別項目立項也只有少量的經費支持,學院沒有配套經費。二是因為是地方職業院校,在立項的數量上也有項目類別與指標限制,地方院校與省教育廳管理的院校之間在立項的數量上也有一定的差別。

(三)教師隊伍原因致立項不多且成果少。一是專業師資隊伍中缺乏一批在省內或地方行業企業中具有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即便是緊密結合地方產業發展建設的專業也是如此。少數在省內有一定影響的教師有的無心于科研工作,因為各種原因其專業領軍人物的作用發揮極其有限;有的靠單打獨斗,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各專業沒有形成適度規模、技能互補、資源共享的科研工作團隊。二是整體上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有欠缺,科研的能力與水平亟待提高。由于上述原因導致高職院校科研立項級別不高,省教育廳、科技廳、社科院的項目立項不多,國家級項目更是鮮有突破。

(四)科研經費不足且獎勵支持有限。地方政府在落實國家財政部、教育部對高職教育經費投入上打折扣,對高職院校的經費投入十分有限,致使高職院校科研經費投入捉襟見肘。以本院為例,與省內的其他四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比,不僅學院科研經費總量低于省內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的平均水平,而且人均經費也低于同類院校的人均水平,即便是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的省內職業院校其科研經費的投入也略高于本院的經費投入,由于經費有限,學院對科研工作的獎勵力度小,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不高。

(五)對教職工科研工作績效考核不到位。按照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分類、分級考核的意見,高職院校均制定了關于教職工績效考核的具體實施辦法,以本院為例,考核實施辦法中對各類各級崗位的教職工明確了教科研工作量考核的質量、數量要求,但在考核中由于所占比重較小、對教師考核結果影響不大,致使此項內容的考核流于形式,績效考核激勵與約束作用沒有充分發揮體現,由于對教職工實際利益影響不大,教職工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大大降低了。

(六)科研成果轉化少且科研效益低。一是多數高職院校只注重對教科研課題申報、評審、立項、結題等過程進行管理,而對科學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尚無明確的獎勵支持辦法,對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二是與企業聯合開展的實用新型技術類科研項目少且與企業實際需要關聯度不高,導致科研項目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低。這既不利于研究成果及時轉化成生產力,轉化成經濟和社會效益,發揮高職院校在地方經濟建設過程中應有的作用,也不利于提升高職院校在地方政府以及社會公眾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而且還造成學院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浪費。

三、強化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對策

(一)轉變觀念,提高對科技工作認識

高職院校各級領導要樹立“特色興校、人才立校、科技強校”的新觀念,摒棄科學研究“可有可無”的觀念,把科學研究工作當做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提高對科學研究工作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教學科研觀,充分認識教科研工作對提高學院辦學質量、擴大學院影響力、提高學院知名度、增強社會滿意度、提升整體辦學實力的重要性,正確認識和把握教科研工作在學院工作中的地位,充分認識科研工作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社會服務能力重要作用,充分認識科研工作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以及學院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肩負的重要責任,制訂學院科技工作與社會服務規劃,加強對科研工作的領導與管理,積極主動參與地方經濟建設,使學院科學研究成為地方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智力資源,成為推動產業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

(二)培育隊伍,提升教師科學研究能力

學院科研部門要有計劃地在專任教師中開展科研工作的專題培訓、知識講座以及學術交流活動,使教師了解和掌握研究課題申報的基本知識、方法與技巧,了解和掌握研究課題申報材料的準備和撰寫、課題論證和研究方法、開題結題的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各教學系企業教師工作站平臺,建立起以平臺負責人、項目負責人、項目組成員共同參與、相對穩定的科技創新和服務團隊,實現校企互融,產學研結合,形成有專業技術知識背景支撐、技能互補、規模適度、資源共享的科學研究團隊,開創學院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工作新格局。加強與企業聯系,聘請省市企業行業有影響的專家舉辦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講座,通過講座,了解職業發展最新動態與研究成果,不斷更新和完善知識體系,分析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的需求現狀,解剖中小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工藝改造、產品研發的成功案例,探索與企業開展科技服務的新思路,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升教師科學研究能力。

(三)爭取政策,加大科學研究經費投入

爭取院校領導的支持,加大經費投入。以本院為例,根據省內其他四所骨干校科研經費投入標準,按每年科研經費實現10%的增速標準預算,三年內達到省內骨干校科技經費投入的平均水平,確保科學研究經費足額預算到位。高職院校要爭取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經費支持,建立學院科研成果應用與轉化平臺,與生產性企業、科技公司(科技咨詢、科技開發與應用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修(制)訂學院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獎勵辦法,推廣科研成果,做好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工作,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作出更大貢獻。加強與省市職能部門聯系,落實好三區人才、科技特派員、科技成果大轉化等工作,爭取科技資金的支持。通過爭取項目獲得各級政府部門、基金會、協會的資金支持,組織精干力量,組建高效團隊,積極申報省市教育部門、科技部門、社科聯、行業協會的項目,爭取獲得更多立項及資金支持,以解決學院科學研究經費不足的困難。

(四)完善制度,強化科學研究績效考核

一是完善科研評價制度,改變教師科研評價方式,將對教師科研成果定量評價方式調整為定量與定性、量化與質化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既要考核科研數量,也要對科研論文質量、研究課題的理論價值及社會效益、技術服務的經濟效益等進行綜合評價,確保科研工作評價制度的科學性。二是完善科研監管制度,嚴格研究課題立項論證工作,改革立項論證方式,聘請校外專家對研究課題的學術價值、經濟與社會效益以及研究課題實施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嚴把課題立項論證關;實施第三方評價制度,對結題的科研課題實行匿名評價,嚴把結題評審關;加強立項研究課題的管理,及時準確掌握研究課題的進度與資金使用情況,強化對研究課題的動態管理。三是完善科研激勵與約束制度,嚴格按照事業單位人員分類分級聘任要求與崗位工作標準實施考核,實施科研工作績效考核一票否決制;健全與完善學院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等技術服務的獎勵政策,利用激勵政策引導廣大教師投身科研工作。

結語:面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要充分認識科研工作對于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創造性地開展科研工作;要針對科研工作中工作存在的問題,采取得力措施,加強高職院校科研平臺、團隊和制度建設,穩步推進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以期取得明顯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張.論加強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社會服務職能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1(13):13.

篇(3)

【關鍵詞】高職教師 教育科研 選題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3-0090-01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各大高等職業院校不僅對教師在教學上要求越來越嚴,同時對其教育科研要求也越來越高,許多高職教師也感覺到進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因為無論是對自身發展、對學生培養還是對社會的服務,教育科研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現實的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很多高職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找不到方向,無從下手。

要讓高職教師走上正確的教育科研之路,最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教科研題目。選題是高職教師教科研的起點,決定了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一般來說,提出一個有價值的教科研題目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困難。有創見的研究課題的確定是教科研課題成功的一半。

一 高職教師的教科研選題來源

普通高等院校教科研課題研究的范圍一般較大,通常是針對整個學科領域或某個省市甚至國家的教學狀況。而高職院校教師理論水平相對薄弱,但是更多地接觸學生,更多地進行實訓教學,也因此更適合進行草根研究。“所謂草根研究,是校本化教育研究的形象化比喻,它研究的不是高深的學問,不是單純的理論,它是一種扎根于實踐、扎根于學校、扎根于教師的研究,是一線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對某種教育現象的困惑或疑難問題而引發的、設法解決現實問題而從事的相關研究。”

1.研究從課堂開始

作為一個理論水平和知識儲備并不充足的一線高職教師,其研究如果脫離了課堂教學,那就成了空中樓閣,無源之水。相反,只有立足于課堂開展研究,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研究才可能具有針對性、時效性。例如高職院校學生相對來說課堂紀律不太好,那么可以以“如何提高課堂紀律”作為研究課題,同時在課堂上積極探索并積累素材。教學是教師的主要工作,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不僅是實踐經驗的積累,也要進行教學實踐的反思和理論上的總結,這就是研究對教學的反哺。教學和研究應是相輔相成、合二為一的過程,否則教科研就會成為教師在教學之后的額外負擔,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

2.研究從實訓基地開始

實訓實習基地是高職師生的重要課堂,是教師服務社會、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大舞臺。在實訓實習基地,高職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和指導能力得到強化和提升。

扎根實訓基地的教育科研,就是要求高職教師虛心向實踐學習、向一線專家學習,實現向“雙師型”教師的轉變;就是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深入進行市場調研,準確把握職場對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要求,客觀分析高職教育教學的缺陷,尋找、研究提高高職學生職場競爭力、教師服務社會能力、學校市場占有率的有效策略。

二 高職教師的教科研選題原則

1.實效性原則

做教科研工作不是作秀,不是為了裝點門面,而是為了解決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獲得師生與學校、教書與育人的“多贏”發展效應。教師教科研重在有效,教師教科研“贏”在實效,提高教師教科研的實效性,應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現在很多教師都是為了評職稱而寫論文、搞課題,功利性太強,因而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數量不重質量。這一方面需要教師轉變思想觀念,將教科研作為提升自己專業水平的途徑貫穿于日常工作中;另一方面也需要學校層面改變考核方式,比如降低課題結題數的硬指標,轉向對質量提要求,并加強過程性考察,這個過程性考察不僅是跟蹤到結題為止,還要看課題完成后對學校的教學是否能真正起到指導作用,而不是一結題就壓箱底了。

2.新穎性原則

新穎性原則是指研究的課題、題目和內容新穎、視角獨特,是他人尚未研究過的,且讓人耳目一新的課題。堅持新穎性原則,一要注重對傳統的職教課題進行繼承和創新,繼承其科學、合理的成分,加入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內容;二要能進行原創,緊緊跟隨教科研的最新進展,在潮流之中能洞悉有價值的并且尚未有人涉及的問題;三要依靠現代教育技術,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運用到課題研究之中。

3.特色性原則

特色性原則是指研究人員依據自身的行業教育特色,以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目標來選擇研究課題。高職教科研有其自身的特色,比如高職教育既要求理論教育又要有實踐教育;高職的學生既要懂理論又能動手;高職教師既是教師同時又是工程師。又如高職的教學項目很多都來源于實際,也因此會有很多跨學科的內容,這就涉及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的問題。這些都需要高職院校的教師去研究、解決。

三 總結

高職教師進行教科研要想取得滿意的結果,最重要的就是要選好題。選題是教師們進行科研活動的開始,一個好的開始對整個課題的研究實施和最終成果產生重要的影響。面對選題的難點,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科研選題的重要性,遵循科研選題的基本原則,努力掌握科研選題的方法,做好充分準備,選擇恰當的、適合自己的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孫國春.草根研究:高職高專教師的理性選擇[J].職教論壇,2010(4)

篇(4)

【關鍵詞】職業教育,室內設計,培養體系

中國藝術類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的潮起潮落,如今正穩步的向前發展,時間證明思維方式和動手能力綜合訓練能培養出能力型較強的人才,而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最受到社會的歡迎,職校生就業高于本科生的局面。

職業教育改革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詞句——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也是職業教育的關鍵因數。現代職業教育室內設計教學就應該根據設計專業的學科性質,對教學做相應的要求。這種局面的突出點在于職教越來越重視實踐能力,課程的設置也就形成了這樣的體系,課堂—藝術工作室—社會實踐。

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生要敢于提出構想,能把設計思想與創新理念變成成品,抽象的東西變為現實的物質形式。這里要經過一段有些漫長的過程,簡單說教師讓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室內設計學生的職業教育。而這種教育就需要與實際的流程相結合,了解設計過程、設計工藝等,能熟悉地運用設計方法和設計手段(從草圖到樣稿到成品)表達設計意圖,除此之外還應參與理論的實踐活動,這點也是當代對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要求。

1、包豪斯的教育啟示

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傳承了德國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的理論體系,從德國包豪斯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對今天的設計教育有啟發性意義的東西。這就是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現代設計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教學為研究和實踐服務;研究為教學和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實踐為教學和研究提供驗證,同時也為現代設計教育提供可能的經濟支持。這種良性循環的教育體系,自包豪斯開始,幾乎無一例外地被西方國家的現代設計教育所采納。近些年,我們學習國外的先進教育經驗,提倡素質教育,開始認識到這種教育體系對于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面對我們今天的學生群體,實行三位一體的模式,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養出社會和市場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而且可以具有相當深厚的理論素養,還可以掌握比較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他們在社會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

現在已經步入了信息時代,大量高新技術的出現,也可以使我們直接采取高新技術進行實踐教學活動。我們在教育改革中,以適應時代需要為方向,逐步建立起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這既符合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又充分體現了包豪斯藝術設計教育原理。

2.工作室的模式

包豪斯作坊的形式其實就是我們今天的工作室形式的雛型,它完全是一種完全開放式的,具備企業的某種特征和設計公司的基本特征,在硬件設備和環境與符合產生需求,不同的是它又是一個教育的場所,肩負著人才培養的責任,從經濟角度上關心,直接與服務于大眾和工業界,接觸外部世界,防止它變成一座象牙塔,而且還能讓學生們充分做好準備去面對現實生活。

工作室的設置是以室內設計專業為依據,建立相應的專業學科組群,在學科組(主要是以二級學科為組)的基礎上根據研究的方向,建立各個工作室。工作室的開設必須具備研究的基礎,包括師資的能力、水平和明確的研究方向及比較充足的項目支持,經過申請學術委員會專家的討論和考核方能開設。專業的教學完全由工作室自行組織,如課程的開設時間、課程內容、考核方式方法、課題案例可直接從實際的課題研究中來,可聘請企業的專家、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作為教師或實踐指導教師,可根據企業的需求,把企業的實際課題引入課堂教學。

實行雙向選擇的形式,學生進入工作室要求達到一定的條件,如專業基礎、文化水平、學習、工作態度等(具體條件由工作室根據自身的教學發展提出)。學生進入工作室后,從專業課的教學到畢業設計都是在工作室的導師指導中完成。工作室在學生進入前應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課題向學生宣傳和公布,引起學生的興趣。根據目前室內設計職業教育形式和未來發展趨勢可以設置下列工作室模式:1)燈光水電布置工作室 ;2)裝飾建材工作室;3)模擬施工工作室。

包豪斯的作坊大師必須是天才的工匠、優秀的教師。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人士都出任過包豪斯的"作坊大師",如畫家約翰·伊頓,出任形式大師,印刷作坊形式大師里昴耐爾·費爾格,格哈特·馬克斯出任陶藝作坊大師。

室內設計教育的成敗及水平的高低關鍵是由師資的配置水平決定的,合理的師資配置能使教育、教學正常健康發展。學科需求的知識結構會直接決定了師資的配置,作為藝術、技術、經濟融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工作室的師資來源必須是以這三方面為主。如果按一定的比例去配置就會體現有具體的知識結構上的比例,目前有不少院校在專業辦學上實行文理科兼招的辦學形式,因而師資的配置及知識結構亦會存在差異。室內設計專業是跨界專業,主要是建筑專業與藝術設計專業的交叉結合體,適用于建筑類師資加藝術設計類師資結合。如果根據專業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師資的配置,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偏差。組織工作室的學科教師群主要是由責任教師根據學科的研究方向來組織,對工作室助手的學識、能力、素質的提出要求。

3.教學管理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現代教學勢必與經濟掛鉤,因而也會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如何擺正社會實踐、創收、教學、研究等的關系,既重要又相當棘手。有不少院校成立了以教學、實踐、營利為一體的研究所,事務所以及公司等,教學成果很快通過這些渠道服務于社會,與此同時也把教學的實踐融合到實際的操作中。把產、學、研融為一體的辦學模式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如何處理好工作室的社會實踐與教學的關系是室內設計教育管理中新的課題,要注重其實質及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系。

開放型的教學是工作室的教學模式,是提高室內設計教育水平和重要環節,教學通過與社會實踐聯系,使學生直接深入了解現實中的企業發展規模、生產狀況、產品生產決策過程、生產工藝流程、經營理念以及市場營銷、消費心理、購買力、區域文化、風土人情、國策、國情、新觀念、直至復雜的人際關系。增強學生尋社會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特別是解決實際工作能力。但是這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亂原有的教學秩序,如:削弱了基礎教育,因迎合市場需求而降低創意層次,設計缺乏超前意識,深度不夠,更嚴重的會影響到教學大綱的規范。因此,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到:其一,基礎教學時數要保障充分;其二,課題選擇要合符教學要求;其三,在教學大綱制定時,擬定目標方向的提下對課程內容、時數規范等盡可能寬松。

寬松的教學環境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外部條件,從課堂到學術上都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較為寬松的環境氣氛,減少指令性的課程,縮短學習時數,不使學生整天忙于應付,使他們擁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支配權,在課堂上組織討論,開設專題設計討論課,由教師擬定和編導討論的要點和提綱,針對一些熱點問題如生存環境、生活方式、未來空間等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學術上各抒己見,教師不作裁判,只作引導和評價。通過討論、評價、評估,對熱點問題各自提出解決的方式、方法,把所學的知識融到實際解決問題中,形成創新的概念,為進一步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環境的好與壞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工作室的教學環境中包括了軟、硬二環境,軟環境指:教學管理、師資水平、學風建設;硬環境指:教學需求的一切設施如:專業圖書室、展示櫥窗、電化教學設施、實驗設備等等。教學環境的完善要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及經濟基礎。利用好實踐環境去輔助完善教學環境的完善,促使教學環境的多元化,彌補經濟上的缺陷,加強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擴大知名度,立足社會,促進設計教育的發展。

一般來說,學生在課堂及社會實踐的時間應有一定的比例,如一、二年級以課堂實踐為主,三年級則傾向于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和教學實踐中,師生的關系會出現變化,教師既是導師又是合作伙伴、或是老板。學生的地位不可能因為牽涉到經濟的問題與教師平起平坐,如:在某項工程競標中,學生設計的方案中標,那么,師生就可能成為合作伙伴。在實際的設計活動中,經驗與資歷不等于成功,有時候學生的作品因迎合了市場的某種需求而獲認可,但并不等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已達到很高的境界而無需再繼續接受教育,因此,在管理上應盡可能明確師生的地位屬性,要求教師從中起到主導作用。

4.結語

包豪斯時代的作坊解決了學生的實踐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也解決了在當時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經濟問題,更注重的是學生的技能訓練,顯然與現代室內設計教育的目標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立足解決好培養設計藝術人才的實踐教學環境,通過培養體系這個特定教學窗口與社會接軌,了解社會的需求,使教學、研究、實踐一體化,創造一個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實踐環境,培養社會需求的室內設計藝術人才,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是要起到重要的作用。

課題項目:2013年度江西省教育廳職業學校省級立項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成果

參考文獻:

[1](美)諾曼(Norman,D.A.)著,付秋芳等譯,《情感化設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年5月

[2]沈祝華著, 《設計策劃》,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年10月

[3]荊雷編著,《設計概論》,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1997年12 月

[4]王紹強編著,《創意空間》,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

篇(5)

關鍵詞:教育科研素質,教育科研意識

Abstract: this article which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analysi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training and improv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necessity, and given how to develop and improve specific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some advices for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Keywords: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ciousness

中圖分類號:D523.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作為一名合格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究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一般認為職業學校教師應當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完整的知識結構與專業技能以及實際的教育能力等素質。那么具備了這些素質是否就足夠了呢?或者說,他們的素質結構就臻于完善和合理了呢?我認為,在塑造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整體素質時,除上述方面,還應考慮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教育科研素質。

職業技術學校人才培養方向主要是以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培養具有中等專業技能的適用性人才為目標,這就要求職業學校教師一方面要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另一方面還要結合專業特點,廣泛開展教育科研與實踐活動,以滿足學科教學知識與技術的先進性、適用性。這不僅是教育教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要求,也是職業教育改革和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隨著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素質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中青年教師在不同的教學領域廣泛開展教改實驗,構建新的教育教學與人材培養模式。而在這些實踐工作當中,教科研課題的提出,教科研活動的豐富開展,成績和效果的取得是相當顯著的。廣大教師渴望通過參與教科研活動,解決教育實踐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徹底改變過去的知識更新緩慢、專業技術跟不上市場發展、苦教死學的教育現狀,逐步走向科學化的教改之路。

實踐表明,培養職業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素質不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職業學校教師具備教育科研素質,是促進教育科學理論發展的需要。教育科學理論體系的創建和發展與教育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一,教育科學理論發展的直接動力和源泉來自教育實踐。其二,教育理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又必須依賴教育實踐的檢驗。職業教育這一廣闊領域是研究和構建教育科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只有深入從事職業教育實踐的人,才是教育實踐的真正主體,最有條件發現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更具有條件促進教育科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益于教育科學的整體繁榮。

第二,職業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素質,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質量。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各行各業的技術革新有了更高的要求,職業學校培養目標也隨著各行業對中等技術人材需求標準的提升而不斷調整變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所有職業學校面臨的共性問題。而提高教師教育科研素質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保障。因為它能使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具創造性,使教師不斷地超越現有水平,向更高的層次邁進。能辯證地、選擇性地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論,迅速將其應用于自身的教育活動中,并能避免簡單模仿性或模式化的操作。還能夠利用教育科研能力的遷移效應,提高教學能力,從而有效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所以,加強教師教育科研素質的培養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然保障。

第三,當前我國的教育科學理論和職業教育改革實踐所面臨的問題,要求必須大力提高與培養教師的教育科研素質。近些年來,我國和世界許多國家的教育科學理論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程度,在職業教育中涌現了大量的新理論、新方法。可是真正被教育實踐所采用、并能發揮指導效能的教育理論、方法卻很少。尤其是在職業教育中,理論越來越多,體系越來越來復雜,而在實踐中卻依然我行我素,理論陷入了不能被實踐所認可的困境。盡管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還有一個隱藏在背后的更重要的因素:教師缺乏教育科研素質。由于教師缺乏教育科研素質,因而無法正確評價、選擇理論,不能創造性地將已有理論應用于自己的實踐中。相對于職業學校教師來說,具有較深教育科研素質的聊聊無幾。絕大多數的職業學校教師還仍然被動地或自愿地延襲著傳統、陳舊的教育模式。因此,職業學校教育模式的改革要求我們必須增強教育實踐主體者的自身素質,從目前和長遠來看,就是要加強職業學校教師教育科研素質的培養。

那么如何來提高與培養教師的科研素質呢?

要培養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

提高教師科研素質首先要培養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因為教育科研意識是教師的一種心理素質,是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知識素質、能力個性的綜合體現。它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教育活動的有意識的追求和探索,是運用教育科學理論指導教育行為的實踐活動。只有教師教育科研意識的提高才能促進教育科研活動的廣泛開展,因此教育科研意識的培養是提高教師科研素質的先決條件。

二、要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創新精神與能力。

教師從事教科研活動是以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作為基礎的。但要進行有價值的研究,還必須具有創新精神與能力。創新精神能夠確保在浩翰的教學研究課題中發現最有價值的、切合自身水平的研究課題,保證研究內容的先進性,不屬于重復損耗的研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教師能夠把教育教學過程中探索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融匯到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去。他們在行為表現上顯示出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敢冒風險,充滿自信心,能夠打破人們固守的教條和傳統的研究領域,對解決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主張,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表現出超常的勇氣和毅力。

三、要提高教師的從事科學研究的知識與方法。

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活動,首先要求教師要掌握開展科研活動的一般性知識,如科學實驗的相關概念、實驗的操作常識和實驗的測量統計知識等;還要了解科研活動的一般方法、步驟與要求,如觀察的方法、總結的方法、比較的方法、文獻資料方法等等。教育科研活動往往因知識、方法不當而造成項目難于區別常態、結論偏差或是課題難以深化等問題。具備豐富的科研知識與方法,就會使科學實驗向較好的態式發展,有利于科研活動的進行。

四、要加強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

培養教育科研素質要注重加強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教師欲求得對教育活動的完整而清晰的認識,僅有感性的、實在的、具體的教育活動體驗是不夠的,還必須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才可以獲得關于教育現實的復雜的完整的有意識的印象,豐富和完善個人經驗。因為任何一種教育方法、手段的更新必須以教育理論為先導。無論是科研方案的設計,還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缺乏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是不能科學有效地揭示規律的。所以要注重資料的采集和處理,注重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論素養。除應具備豐厚的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技術學等方面的理論外,還要較好地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善于把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從而取得較好的教育科研效果。

五、要提高教師信息化處理能力。

教師是否具有信息處理能力,是檢驗教師科研素質的一個重要標準。信息時代的到來,決定了教師不可能再停留于關門辦學、埋頭教書的現狀。教育實踐及其改革,需要教育理論的指導,更需要探索新的途徑。教師應視野開闊,思維敏銳,眼光獨到,對各種有用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并具有能對這些信息辨別識鑒、簡化、歸類、存檔、聯系發揮的能力。隨著計算機及網絡的發展、國家教育資源的逐步整合,教師應能夠及時或適時地把這些信息轉化成自己的東西,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合為一體,并行成把這種經過加工的信息連同自己的認識評價運用到教學實踐與科研活動中去的能力。

篇(6)

關鍵詞: 日本高等職業教育 充實方向 具體策略

一、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的情況概述

日本是實施教育立國戰略方針的典范,其高等職業教育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創建了別具特色的高等專門學校、專修學校及科學技術大學,使日本的高等職業教育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多層次、開放性、適應日本經濟發展的教育體系。日本臨時教育審議會提出,面向21世紀的日本教育改革的總目標是通過改革傳統的正規學校的教育觀和教育體制,建立新型的終身學習體系。具體而言,課程設置突出體現實踐人才培養特點;2.尊重學生個性,重視人格和文化教育;3.提倡終身教育;4.緊跟時代變化的發展步伐,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的許多做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戰后日本高等職業教育始終在應對兩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產業對于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高中畢業生升學的需求。這兩種需求左右著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使之成為高中教育普及基礎上的作為其延長的“中等后教育”。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日本高等職業教育形成了多樣化與市場化的外部特征,以及在教育教學上重實踐、重現場的內在特征。

1.以培養實踐性、創造性的技術人員為教育目的,實行初中畢業后的五年一貫制的專門教育。學生不受大學升學考試的壓力影響,從處于頭腦較為靈活的15歲開始,接受以理論為基礎的實驗、實習、實際操作等重視體驗性的專門教育。

2.在教育課程上將專業教育與一般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另外在成績評定方面實行以系統的教育課程為基礎的嚴格評審。

3.入學的學生因為大部分是從初中開始就對理科學習及手工制作非常感興趣,入學后由于旺盛的好奇心,對于理工、技術和手工制作的欲望更大。

4.畢業生可以繼續升學到專科、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領域學習,在各個階段作為創造性豐富的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受到好評。

5.通過充實的課外活動指導和學生宿舍生活指導,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

二、通過借鑒日本職業教育發展的先進經驗,確定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今后的方向

(一)充實教學方法和內容。

在國際競爭日益激化的環境下,為了維持并提高我國經濟活力和經濟實力,必須培養知識高度化、專業化和能夠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實踐性創造型人才。因此,要充實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學方法內容。

(二)充實高等職業學校基礎。

為了充實高等職業學校基礎,在保證基礎經費的同時必須確保適時更新設施設備,引進優秀教師。

(三)促進高等職業學校的高度化、多樣化。

為應對社會和學生需求的多樣化,產業結構的變化及科學技術的高度化,高等職業學校應進行學科重組,集合教育研究資源,促進學校之間的協作,教育領域重點化,擴大范圍招生,跨領域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教育研究的質量。同時,以創辦完備的新機能的高等職業學校為首要條件,探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的高度化和多樣化措施。

(四)廣泛促進社會機關團體的協作、促進對高等職業學校活動的理解。

1.促進地區產業界和教育研究機關的合作

在技術開發和人才培養方面,期待高等職業學校和地區產業的進一步合作的呼聲高昂,據此強化地區產業振興的政策,實施職業教育與產業界、教育研究機關的有機合作,依據地區需求充分充實教育研究活動。另外,還以在高等職業學校設置地區技術管理中心等為核心,培養中小企業年輕技術人員充實支持地區產業的機能。

2.促進對于充實的高等職業學校活動的理解

對于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優秀資質和在高等職業學校中舉辦的多種多樣的教育研究活動,要廣泛地提高社會認知度。為進一步促進社會對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評價,積極進行面向社會的宣傳等活動。

三、完善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完善教育內容和方法。

1.促進與地區產業界等廣泛合作

(1)充實產學結合和校外實習

高等職業學校通過與地區產業界等合作課程的開發、教材的編寫、向企業長期輸送教師研修、從企業派遣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等方式開展具有職業技能特色的共同教育。經過長期的實習,對于小型的企業學生可以自主研發課題并自主策劃方案解決等。通過這一系列多種多樣形態的共同教育可以有效地謀求實踐性專業教育的開展。為了有組織地推進此類共同教育,必須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及實施體制。

(2)推進實習實訓教育

通過與企業合作向企業派的實習生至少保證有3個月的實習期,不單純是長時間的給予學生就職體驗生活,教師還應指導有研究課題的學生到企業實地把握理解企業的實際生產和開發現場,通過在企業現場積累解決課題的方法經驗,靈活運用在學校以及實驗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技術,培養發掘及應對課題的能力。

2.通識教育的充實

通識教育可以對一個人的人格、品質、氣質產生重要影響,可以造就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和優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層的文明教育和完備的人性教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促使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從相互獨立向融合的方向發展。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先進經驗既為我們提供了參考,又讓我們看到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存在的新問題。跨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前沿課題型課程的開設無不在提示我們,通識教育之“通”決不是“泛”,在“通”的基礎上要有“專”的元素。通識教育不僅應偏重于知識的傳授,更應偏重視察、體驗。體現學生德智體的教育平衡應按照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和教育理念整合、設計通識課程教育以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積極組建通識教育課程教師隊伍,加強通識教育課程教師的培訓工作,建設素質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二)教育基礎的強化。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是影響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高質量、多渠道地培養職業教育師資,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培訓職業教育師資是日本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顯著特點。教育的質量是靠一批熱情洋溢的優秀教師支撐的。今后為了維持并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確保擁有優秀教師隊伍極其重要,另外,為推進實踐性專業教育具有企業實踐經驗的教師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國職業教育中應采取切實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保證優秀教師的存在來培養優秀的符合社會需求的畢業生,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打響學校知名度,再吸收高素質的學生,以形成良性循環,使高職院校立于不敗之地。

2.謀求高職教育經費來源多元化

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經費來源多元化與投入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并指出:政府財政撥款是高等職業教育賴以生存的根本,經費來源多元化是高等職業教育賴以發展的關鍵,投資效益最大化是高等職業教育賴以繁榮的保障。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費來源中政府的資金投入比例逐年減少,由于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生均經費嚴重不足。高等職業教育經費除了通過國家財政經費和學生學費兩種途徑獲取之外,必須多方開拓教育經費的來源。

(1)采用訂單式培養模式按照企業工作崗位要求制定培養計劃并由企業支付培養費用,學生畢業后定向到企業工作;實施項目教育模式把企業資金引進學校,學校提供培訓場地,組織學生培訓。這些教育模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學校教育經費。

(2)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和個人共同投入的教育經費來源體系。推出相應的鼓勵措施,鼓勵企業和社會將資金和設備投向高職學校,使得企業、個人和社會的捐贈投入成為高職教育經費的一個重要來源。

(三)高等職業教育要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等變化。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首先要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適應社會信息化、國際化、高齡化和服務經濟化的要求,改革教育內容,靈活設置復合型教育內容,推進課題解決型學習,開設能夠適應社會變化和技術發展變化的學科。因此高等職業教育一方面要根據社會經濟及產業結構的發展不斷改編、充實現有的學科,不細分專業,重視學科的基礎和基本內容。另一方面要根據技術發展的需要不斷導入新的學科,使其適應甚至超前于產業發展的需要,發展學生多方面的社會適應性,為地方產業經濟服務。

四、結語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還需不斷改革創新,萬不能照搬照抄他國模式,生吞活剝地加以吸收,一定要辦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出特色,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與扶持及國民的積極參與下,相信我國的高等高職教育定會有百花齊放的一天。

參考文獻:

[1]韓民.現代日本的專門學校[M].玉川大學出版社,1999.

[2]施雨丹.日本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J].教育與職業,2004,(4).

篇(7)

關健詞:校企合作 產學研 服務能力 教學改革

一、前言

1、問題的提出

2013年建立了廣告公司,正式掛牌對外營業,同時作為校內“前校后店”式的生產性實訓基地。雖然已有許多成功的實訓基地實例,但廣告公司與其它校內實訓基地又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首先面臨規模小,人員少,如何發揮優勢,不僅使公司正常運作、產生效益,同時還要使校企合作的作用發揮出來,這是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其次,公司場地小,不能安放許多的設備,更重要的是購置的O備如何讓學生受益,也是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

2、研究背景

縱觀國內外研究的現狀,“校企合作”是國際上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國外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辦學發展職業教育的典型模式,大致有以下幾種:德國“雙元制”模式,美國“合作教育”模式,英國“工讀交替”模式等。概括起來主要呈現為三種不同的模式,①以企業為主的模式,②以學校為主的模式,③以行業為主導的模式。在國內,職業院校要想與地方經濟發展、與社會需求、與企業需求實現零距離對接,校企合作是最實際的可行之路。目前在我國已通過“校企共建、校校聯建、引資援建、產業化輻射、訂單培養”等校企合作方式,在許多成人高校和職業院校建立了校內和校外的實訓基地。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實訓基地的優勢日益凸顯,已形成當今我國成人高校和職業院校應用型專業的特色和靈魂,也是應用型專業賴以生存的根基。

雖然我國近年來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設施建設與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與推進,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尚處于起步階段,實訓基地的建設還相對滯后。因此,“校企合作”已成為當下職業教育界關注的熱點,相關論文及課題研究也為數不少。但目前對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大多僅限于對校企合作模式的探求和校企合作實踐經驗的歸納,對于在圖形圖像制作專業及平面設計類教學管理中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從管理制度層面導向、規范、推進校企合作,最終構建起適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學管理體制的相關研究課題尚未見諸報端。

3、研究需解決的問題

梳理專業和公司的關系,本研究需要解決的困境主要有以下:

①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與管理機制需要建立。由于學校注重辦學的社會效益,但企業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如何實現學院、專業、企業等多方聯動、校企“雙贏”的合作辦學長效機制,建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機制,實現“訂單”培養的目標。

②建立“系企一體”的專業建設模式。雖然近年來學院通過建立生產性校內實訓基地,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進行了探索,但校內生產性實習基地的管理體制、以產業帶動專業、以專業促產業的良性循環模式需要建立。

③建立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學生主體的課程體系開發與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理念還需進一步加強。

④師資結構有待優化,提升教師的職業教育能力。“雙師”結構教學團隊中來自生產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數量幾乎沒有,部分教師的職業教育能力和“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開發與教學資源建設能力還沒有建立,主動服務企業的意識沒有。

⑤實驗實訓條件沒有達到生產性實訓的要求,設備、場地,實訓基地的運行管理機制有待建立。

二、研究內容

(1)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與管理機制;建立“系企一體”的專業建設模式。

(2)建立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學生主體的課程體系開發與工學結合課程體系。

(3)優化師資結構,提升教師的職業教育能力。

(4)實驗實訓條件達到生產性實訓的要求,建立設備、場地,實訓基地的運行管理機制。

(5)在“系企一體”的專業建設模式下,公司的各項業務發展良好。

三、課題研究成果及價值分析

(1)“能力進階 項目引領 工作室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目前適合于圖形圖像制作專業學生的一種有效的培養模式;可在學習過程中,分階段培養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是高職院校培養合格人才的一種有效模式。根據圖形圖像制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針對本專業就業崗位能力構成要求,以“項目”引領,工作過程為導向,把課程體系按企業的實際項目和工作任務流程進行重構,建立項目制課程體系,并有效地運行“專業技能學習――企業任務實訓――企業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

(2)工作室化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可操作性較強,讓學生在工作中能夠協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對他人公正寬容,鍛煉和提高準確裁定事物的判斷力和自律能力等,可以促進學生的職業能力訓練,培養企業所需的綜合職業能力。基于工作過程,將企業實踐與職業能力訓練相結合,以企業的真實項目任務來進行綜合的訓練,結合以賽促學的實戰演練,加強職業核心技能訓練,提升專業技能;最終完成由學生到設計師的角色轉換,使企業頂崗實習和就業能順利對接。

(3)基于工作任務的學生職業能力訓練,能促進學院對高職生的培養目標的實現,也能提前讓學生感受企業的用人需求,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有效方法。能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企業工作任務,了解企業需求,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同時,企業指導教師的評價,從第三方的角度,客觀反映了學生在職業能力方面的優勢和欠缺之處,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改進和提高。

課題研究中,各項公司任務是由老師指導、學生參與共同完成的,有部分工作還與其他公司企業一起進行研究、設計,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實施方案,不斷調整、完善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使公司的能力、學生的技能和教師的水平,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產學研合作科技創新模式的拓展――科技創新供需網模式.科技進步與對策.第26卷第14期.2009年7月

[2]姜大源. 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J]. 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1)

[3]翟勝增. 項目化課程體系系統化構建的若干思考.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16(3)

[4]秦彩寧.基于圖形圖像制作專業的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方案.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年第05期

作者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av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娇妻被打开双腿灌满白浆一区|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播视频播放网站 |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高清播放|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国产无遮挡无码视频免费软件|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日本猛少妇色xxxxx猛交| 免费欧三a大片|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东北女人毛多水多牲交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 熟妇熟女乱妇乱女网站|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国产字幕高潮|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 五十路亲子中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精华液网站|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国产午夜伦鲁鲁|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