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28 16:50: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教育教學敘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中教育教學敘事

篇(1)

1.人文性和校本化

教師做研究的熱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過度的形式規范和理論崇拜而冷卻的。太計較研究的規范,夸大理論的價值,將貶損教育實踐研究的真正意義。教師研究不是為了追求理論的建樹,而是基于校本實踐的改進和教師專業的發展。因此不能固守研究規范,一定要符合教師的能力實際,考慮教師的心理感受。為此,我們在研究方向不變、研究目標不變的情況下適度地超越規范,不以研究的程式和框框束縛教師。其目的是為教師的研究松綁,讓教師心甘情愿地走進教育科研,心情舒暢地經歷教育科研,心滿意足地享受教育科研。讓教師意識到教學中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只有通過真實的研究才能解決;讓教師意識到只有通過研究改進實踐,才能增強專業的底氣和職業的自信。如,在研究的過程中,將行為前移,理論后置,研究目的是看帶給教育教學實踐的變化,而不是看形成多少研究的資料和理論成果。在研究成果的表達上先說再寫,只要寫出真情實感,有一定的理性認識和歸納即可,不必套用高深理論。這樣,教師就會在一種自然狀態下進入研究,做好自己愿意做的事。當教師對研究有了真實體驗與收獲之后,再向理性的高度提升,就會底氣十足。如,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如何讓學生學會傾聽”“如何讓學生快樂復習”“為什么傳銷能吸引那么多的人,而我們的教學卻不能吸引住學生”“如何有效布置作業”“寄宿生高效管理”“新高考模式下語數外與選修課教學”等問題。由于習慣了提問,問題就越來越多。這些問題先是寫在自己的備課本上,后來就出在口上,因為我們忍不住相互討論、研究。由于研究的問題是自己最需要的,所以研究討論不再走過場。這樣的研究,教師當然愿意參與。

2.針對性和適應性

每一位教師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教育教學經驗,但未必都能被自身敏銳地感知和他人關注。如果這樣,這些經驗可能沉睡,或因被忽略而流失。在課堂教學、年級教導會、班級教導會、學科組會議、備課組會議交流中捕捉那些隱隱約約或轉瞬即逝的有價值的做法,即“經驗”,這些教師的經驗交流令其他教師欣賞、羨慕,并引發“我有經驗嗎”“我有怎樣的經驗”的情不自禁的內心叩問。那些沉睡或潛存的經驗因此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激活。教師無論是朦朧或者是清晰地感知經驗的存在,都會使他們興奮或激動,其實,我們人人都擁有經驗。

“經驗習得”源于對教育教學實踐效果的細心揣摩。通過學習與研究,并結合對身邊教育、教學案例的分析,我們發現教師個體經驗的有意識習得還是有規律可循的,那就是經驗源于多維立體的感知通道,具體說來,就是經歷“聽———講———行———悟”的過程。

“聽”,隨時感受其他教師言傳的亮點子、新方法。尤其是通過聽課感受課堂的精彩細節,在他人經驗的啟迪下反觀和審視自己的經驗;傾聽組內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建議,聽他們介紹有效教學的點子與方法,從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

“講”,在與專家或同行的交流中積極發言,嘗試講出自己教學中的想法與困惑,以求得到他們的幫助與指點。只有多講,才能得到有意義的回應,促進教育教學經驗的產生。

“行”,實踐新理念,借鑒新方法,創造新經驗。以具體的行動詮釋新理念,以理性的思維對他人的經驗進行選擇與改造,以創造的精神生成新經驗。

“悟”,悟教學實踐的“術”中之“道”。多思考自身有效教育教學實踐的“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形成對經驗合理的價值判斷和中肯的命名。

不少教師對經驗的感知往往處于低迷的沉睡狀態,有時甚至是“零感知”。教師對自身的教學經驗無意識或不自信導致對經驗的視而不見。而研究人員看課,就能慧眼識珠,既可以提煉出教師教學行為實踐中有價值的經驗,又能揭示出經驗的“術”后之“道”。在市北高中把經驗的習得滲透在日常教育教學和研究活動中,利用多種平臺(主題教導會、示范課、研討課等),通過言語交流、文本再現、視頻回放等方式亮相教師、學生經驗,引導教師從聽其他教師的經驗中體認自身的經驗,從講自己的經驗中豐富自身的經驗,從行動實踐中生成自身的經驗,從思考與自評中感悟自身的經驗。通過經驗的捕捉、追問和訪談,促進教師、學生對經驗的體認、歸納、提煉和表達,使經驗有骨有肉、輪廓分明。使經驗從封閉、獨立的個體感知和占有走向開放,使經驗由自然的淡忘、散失轉向有意識的收藏。可以說,市北高中的很多教師的經驗都是在這種習得中產生的。事實上,以自身的體驗看他人的教學,才能真正地做到旁觀者清。捕捉他人經驗的影子同時是在激活自身的經驗。盡管這種經驗有著差異,但正因為差異才顯示個性,才形成多種經驗互生共長的自然生態。所以,捕捉他人經驗的影子是一個雙贏的過程,教師、學生愿意參與的。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面臨著種種新的困惑與問題,因此,要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使自己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教育敘事研究就是伴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進入市北高中教育科研的反思方式,它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對教師自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所涌現的各種各樣的困惑與問題進行反思,并從中尋找新的理解和追求。通過教育敘事研究不僅能夠時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適時的總結,同時還可以對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學提供豐富的經驗,而且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自我敘述來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且能夠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解答面臨的教育教學困惑,從而重建自己教育生活。

我們看到,當教師發現自己所遇到的某個教育問題或教育事件時,考慮如何去解決這些教育問題時,尋找教育問題或事件的解決的方式方法時……這一切均需要認真的思考與反思。因此,思考和反思是教育敘事研究的靈魂,教師通過敘事研究中的思考和反思,不僅可以深刻地領會到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而且可以從根本上改進教育教學工作。這意味著教師開始不再依賴別人的思想而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領會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這種教育敘事能使發生的教育教學事件不再隨記憶淡忘而成為無意義的東西,它以記述下來的形式保留了“歷史”,給看似平凡、普通、單調、重復的教育教學活動賦予了獨特的韻味,它比傳統的教育論文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更能體現作品的研究價值。

3.主動性和互動性

市北高中教育科研,在于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生求真、務實、進取的教研文化,使市北高中教師的研究始終處于一種主動的姿態、合作的狀態。在市北高中無論哪位教師在教學中出現問題,同學科組的教師就會跟著著急,幫他找原因,給他出主意;哪位教師要上研究課或參加賽課,大家就幫助反復磨課,當成自己的事來做,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圍和做法已成為常態,這也可以說是市北高中教育科研的優勢。

團隊合作進取,優化市北高中研究氛圍,為順利開展學校科研奠定了基礎。合作愿景不是自然生成的,是培養出來的。多年前,市北高中就實施了以教研組、年級組、備課組為單位的整合式評價策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捆綁式”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促進了團隊合作。而在開始時,大家感到有些強制性意味,后來嘗到相互關注、相互幫助和共同進步的甜頭,不僅從內心接納這種評價,而且教師之間的互助逐漸成為習慣。在日常交流和規范的教研活動中,大家沒有狹隘的戒備心理,都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好的做法和點子亮出來。感到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提升別人就是提升自己。互助協作發揮集體的力量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專業發展。市北高中年級組、學科教研組、備課組、課題組因此而成為具有凝聚力的學習、研究團隊。如,我校地理學科組評為無錫市首批先進教研組,歷史學科組評為無錫市學校管理中心先進教研組。總之,相互能做到敞開心扉,以誠相待。

二、充滿智慧的研究實踐

1.高定位和低落腳

教育科研的目標因對教師人生價值實現的追求而顯高遠。但在操作時并非高不可攀。如,對經驗的形成不苛求教師標新立異或人無我有,一切經驗皆源于自身的探索與實踐。循著高遠的精神指向而在實踐的地平線“低落腳”,是為了教師研究的堅實起步和奮力前行。

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就在于他們能有意識地主動地對經驗進行自我觀照和追問,并融入理性對經驗進行改造、充實、驗證,才有了經驗的完型、完善和完美,才有了實踐的飛躍和著書立說的學術底氣。

市北高中的教育科研不是理論先行,是介于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準學術化、準理性化的研究,不以高深莫測的理論嚇唬教師,不搞思想育苗的“大棚”,不施思想生長的“無機肥”,而是讓思想在自然的生態中萌芽和生長。還教師以自由的心態,給教師以思想的空間與表達的機會。無論這種表達是粗淺的,還是普通的,都值得珍視。因為,它們有著實踐者生命的體溫。

“由大到小,由淺入深;由小到大,深入淺出”是實現市北高中教育科研活動微型化的基本過程。在這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認識與實踐借助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變化,最終實現螺旋上升。其標志是課題研究從一個“大問題”變為多個相互聯系的“小問題”,直至教師能夠把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路轉化為具體的實踐行為。通過對每個“小問題”的解決,積少成多,積小為大,變量為質,逐步實現對“大問題”的解決。近年來,我校以江蘇省“十一五”立項課題“高中生應激源、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為核心,從一個“大問題”變為多個相互聯系的“小問題”,如,家庭壓力及應對方式相關性研究,教師壓力及應對方式相關性研究、學習壓力及應對方式相關性研究,網絡游戲的應對方式研究等,通過調查研究,對現階段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特別是應激源、應對方式的特點有了全面認識,促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依據學生心理特點實施科學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措施。針對地理學科的核心內容———地圖,完成了國家教育技術重點課題子課題“信息技術與地理課程整合,提高學生分析地圖能力的研究”研究成果得到全國教育技術專家的高度評價。

市北高中很重視教師個人課題研究。選題本著“實”“小”“快”的原則進行,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會在許多情況下產生困惑、困難,你要想辦法解決,這就是市北高中教師研究的課題。還有一些在教育、教學中會發現你感興趣的問題,這也是你可以研究的課題。這些課題都很小,研究所取的樣本不大,都是取小樣本,有的課題研究對象是幾人最多不過幾十人。課題研究所用的時間也很短,有的課題一天就可完成,最多也不過數十天,研究結果應用到實踐過程中的時間也短。由于是實踐中來的問題,是為解決實際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其研究是有問題指向性的,所以研究會很快在實踐中應用。

2.寬欣賞和窄聚焦

市北高中教育科研全面關注、認可與欣賞每一位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但在“寬欣賞”中不求大求全,而是聚焦主陣地———課堂教學中某些改進和突出變化,將優勢做亮、做精、做大、做強。如此“寬欣賞、窄聚焦”帶來教學經驗提升的高效應和快節奏,以及教師教學個性風格的真實形成。

長期以來,圍繞課堂教學所進行的日常的聽課、評課存在表面化的、形式主義的走過場,教育科研的含金量很低等不足。近年來,我校以江蘇省“十一五”立項課題“普通高中教師行動研究范式及促進機制研究”為核心,在立足學科特點的基礎上,我校開展了新課程背景下的“效率的課堂多元的課堂智慧的課堂詩意的課堂”的系列教學探究活動。對日常聽課、評課進行改造、改進和改善的基礎上,開展了課堂診斷的實踐探索與研究。課堂診斷是從多角度、多側面去觀察和思考問題。克服不良思維定勢或思維從眾的現象,從平凡中看出奇崛,從看似沒有問題中發現和找出問題。課堂診斷的過程,是教師歷練自己的教學思維和提升自己教學判斷和教學分析能力的過程。

課堂診斷來源于教學現場、面向教學現場、為了改造教學現場。只有以現實教學情境為場域,其診斷才可能是客觀的、真實的,課堂診斷進入現場,不只是一般的“身入”,而是要切實做到“心入”,也要以教育研究的科學態度和要求認真地進入。唯有如此,現實的情境才能真正成為我們診斷和研究的對象,成為教師自身成長和發展的平臺。

課堂診斷是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細節的關注和留意。只有關注和留意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從教師對教學環節的處理到教師教學語言的運用。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到教師教學方法或手段的使用。從教師表情或情緒的變化到由此在學生中所引起的細微的變化等。課堂診斷才是真正進入了深處,也才能真正收到實效。教學中的那些經驗與特色抑或成功之處,那些問題與不足抑或失敗所在,往往就存在或隱匿于某些細節之中,因此,我們抓住了細節,也就抓住了提升課堂診斷實效的關鍵和核心。

課堂診斷促進教師教學智慧的增長和提升。市北高中教師在進行課堂診斷時,在發現了某些經驗、特色或問題、不足后,要做進一步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將其原有的經驗、特色或問題、不足,再進行深一層的提煉和把握,上升到智性的層面予以觀照和洞悉。唯此,自身教學智慧的增長和提升才能伴隨其中。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關鍵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抓有效教學,其根本在于抓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教育科研的引領和支撐,市北高中由日常的聽課、評課,走向具有教育科研實質意義的課堂診斷,看起來只是校本教育科研范式和方法的轉變,其實,它更是校本教育科研立場和屬性的根本提升和轉變,是校本教育科研新愿景。

3.長安排和短收獲

當今,教師工作的負擔和精神的壓力,極易導致教師的精神疲軟、情緒低迷。從長計劃和安排教師的教育科研活動,又注重當下一個又一個“短收獲”,能使教師在漫長而艱辛的職業生涯中永葆專業進取的精神和研究的激情。

讓教師過一種“研究的生活”,能增強其專業能力,使其收獲實踐成果,歷練教育思想,從而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抗倦怠、抗疲勞,達到精神的挺拔與愉悅,最終帶來的是實踐的優化,思想的生長,精神的強健。搞課題研究,我們不贊成理論的強行介入,而是追求思想的自然生長。我們通過研究優化教育教學的行動,為思想營造植根的土壤。只有行動實踐,才能生成經驗、思想,才能“在經驗處生長”。這是我們的切身感受。教師在談經驗時,雖然沒有理性表述經驗的“是什么”和“為什么”,但這并不等于他們沒有認識與思考。由于他們真正行動了,有感受了,他們就能夠在“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上說得頭頭是道,這就是思想的表達。

篇(2)

[關鍵詞] 學校教研

新課程

教研文化

教研生活

課程改革特別是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對原有的學校教研制度和教研方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學校教研如何面對新課程?這是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現實問題,對推動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校教研面臨的新挑戰

學校是課程改革和實施的基本單位,學校教研的重心在學校,圍繞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展開研究,尋找改進策略,促進師生和學校的發展,是學校教研的基本任務和特征。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學校教研主要采取的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教研機制,學校的教研活動主要圍繞上級教研部門(各級教研室)的工作安排而展開,根據上級的要求來完成教研任務,學校教研的重心偏離了學校,研究的許多問題不是學校自身的實際問題,不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真實具體的問題。在這種教研機制的影響下,學校和教師逐漸缺失了教學研究的自主性、自覺性和現實性,要么依賴或等待上級教研機構布置教研任務,要么脫離自身的教育教學實際申報教改課題,為教改而教改(因為評職評優或晉級的需要等);或扯虎皮作大旗,盲目引進或參與校外所謂的省級甚至國家級的科研課題研究,搞形式擺花架,徒有虛名。這種教研風氣很不利于學校教研文化的健康發展。

新課程要求學校教研以校為本,從學校實際出發,從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的自主性、創造性,解決學校、教師和學生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教師專業進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學校持續發展。學校教研如何面對新課程的新要求?我們認為,構建新的學校教研文化、創造新的教師教研生活,是學校教研主動迎接新課程的挑戰和把握新的發展機遇的必然選擇。

二、構建新的學校教研文化

學校文化建設是實現教育培養目標的關鍵,課程改革的成功最終需要學校文化建設的依托。教研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新的學校教研文化既是課程改革深化的要求,也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需要,對課程改革和實施具有根本性的保障作用。

1.適應發展要求,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指出:“學校應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鼓勵教師針對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開展教學研究。”可以說,校本教研制度建設是高中課程改革和實施的亮麗風景線,是構建新的學校教研文化的前提和基礎。

(1)建立自我反思機制。

高中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的實踐研究者,實踐證明,教學與研究相結合,教學與反思相結合,不僅是學者型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學校新的教研文化的價值體現,它能夠幫助教師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愉悅,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質,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活方式。同時,自我反思也是學校持續發展的內在機制,學校只有經常自覺地反思自己的辦學思想、發展戰略、管理制度、師生發展以及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出解決辦法,不斷調整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策略,才能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

(2)形成同伴互助制度。

同伴互助是指教師之間的交往與互動,旨在形成學校教研合作文化,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的靈魂。學校作為民主、開放的學習化組織,十分需要教師集體內部的專業爭論和合作研究,只有教師集體參與研究,才能建立一個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共同體,形成教師通力合作的研究氛圍和教師之間積極合作的伙伴關系,才能構建一種新的促進教師合作和發展的研究文化,形成一種共同的教師生活方式。當前尤其要加強教師在創造性實施新課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互動、交流、對話、協作等,通過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師各自為政和孤立無援的現象,加強彼此之間的專業切磋和協調合作,共享經驗,共同成長。

(3)構建專業引領網絡。

校本教研強調“以校為本”開展研究,并不意味著學校教研的自我封閉,相反,新課程的實施更需要學校建立一種開放性的教研網絡。《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明確指出:“學校應與教研部門、高等學校等建立聯系,形成有力推動課程發展的專業咨詢、指導和教師進修網絡”。校本教研是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研究,專業人員的介入是校本教研縱深化和持續化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為離開了專業人員的引領,只有學校同事間的互助和橫向交流,校本教研常常會自囿于較低水平的反復,甚至出現停滯不前的局面。因此,學校應積極主動爭取校外的專業支持,與當地教研部門及高等學校建立長期的教研合作關系,通過校外的專業引領不斷擴大理論視野,提高研究能力。

2.立足校本研訓,建設學習型學校教研組織。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學校教研立足于校本,服務于師生,自下而上,開展研究,這對學校教研組織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設學習型學校教研組織勢在必行。

(1)回歸校本教研功能,充分發揮學校教研組織的校本研究作用。

學校教研組織是學校開展教研活動的基本載體,其主要組織機構有學校教研(科)室和學科教研組。從傳統的學校教研組織功能來看,學校教研(科)室主要是管理學校教研工作,學科教研組則主要是組織教師集體備課、聽課,共同研討教學問題,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自上而下的教研方式主導學校教研工作,學校教研重心時常脫離學校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因而影響了教師專業的快速成長和學校教研文化的健康發展。新課程要求學校教研組織立足學校自身的教育教學問題展開研究,把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首要任務,這就要求學校教研組織回歸校本研究功能,學校教研(科)室要做好校本教研的總體規劃和管理工作,加強指導力度,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和校本課題研究;學科教研組要從教師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研究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真實問題,充分發揮教師校本研究的主動作用,形成濃郁的校本教研文化氛圍,使學校教研組織真正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搖籃。

(2)大力開展校本培訓,進一步增強學校教研組織的凝聚力。

校本培訓以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培訓目標直指學校改革和教師發展的具體要求,培訓結果可直接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持續發展的內在激勵機制。學習化的學校教研組織應將校本培訓作為開展校本研究的重要內容,精心制定符合學校和教師發展實際的培訓計劃,采取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培訓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校本教研能力,增強教師對學校教研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凝聚教師集體智慧,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踐證明,校本培訓是提高教師實踐工作能力最有效的培訓方式,是學習型學校教研組織建設的重要途徑。

三、創造新的教師教研生活

教研生活是教師生活特別是教師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師教研生活質量直接影響甚至決定教師的現實生活狀況,對學生的課堂生活質量和學校的教研文化建設也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認為,新課程的實施為提高教師的教研生活質量,創造新的教師教研生活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能不能把握機遇,主動適應課程改革和發展的要求。

1.要樹立教研新理念。

新課程十分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強調通過校本教研來改善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重建教師的教研生活,給人以高度的人文關懷。因此,廣大教師應樹立新的教研理念,要自覺地將教學研究作為自己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將提高教研質量視為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價值來對待,徹底摒棄過去那種消極被動的教研心理,以對生命的熱愛和追求去擁抱教研,展示人生。

2.要賦予教研新內容。

傳統的學校教研由于冷漠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生活價值,教研內容顯得狹窄,局限于教材、教法和考試等領域,關注的只是學生的學業成績,教研成為絕大多數教師的工作負擔,更談不上帶給教師生活以幸福和快樂。新課程極大地拓展了學校教研內容,完全確立了教師在課程改革與實施中的主體地位,只要教師具有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幾乎所有有關教育教學的資源和問題都可以成為教師研究的素材或對象,為教師教研活動提供了寬闊的平臺,并且教研內容的豐富多彩,更加充實了教師的教研生活和精神世界,使教研活動成為教師享受愉快生活的精神園地,最終提升教師的生命質量,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3.要探索教研新方式。

中學教師的教研不同于教研員或大學教師的研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即“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是一種典型的行動研究,自我反思貫穿于整個教研過程,或者說反思是教師校本教研最基本的要求和最普遍的形式。因此,我們要大力倡導教師開展反思型教學研究,通過反思不斷形成教師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特思考和創造性見解,最終脫離“教書匠”而成為“學者型”、“研究型”教師。反思型教研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們過去經常采用的“問題研究”即是其中的一種。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敘事研究”越來越受到歡迎,成為開展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徑。簡單說,“敘事研究”就是教師講述自我的教育教學“故事”,敘述自己的教育生活,通過自我敘述來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使自己進入“研究性教學”境界,從而不斷改進教學實踐,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生活質量。義務教育的課改實踐表明,“敘述研究”特別適合教師開展校本教學研究,很值得借鑒。

篇(3)

關鍵詞:高中 語文 文言文 教學

前言

語文教科書是語文教育內容的載體,是借以實現語文教學目標,發揮語文教育功能的物質基礎。合理地使用好教科書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文言文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往往習慣于脫離教科書而去自選教學材料,從而偏離了教科書的編排目的,致使文言文教學達不到課標的目的要求。

一、讀寫結合,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科書中文言文部分每個單元導語都有簡單的寫作提示。必修一第二單元導語指出要注意欣賞和借鑒敘事的藝術,會注意體會文言敘事的簡潔之美。必修二第三單元對山水游記的特點作了簡要說明,提示學生山水游記一般不只是對自然風物的客觀描繪,往往包含著抒情和說理的成分。在景物的描述中傾注了作者個人的情感和志趣。必修三第三單元提示學生在閱讀時要多琢磨文章立論的方法,注意選文嚴密周到的論證邏輯,以及由此產生的說服力量。學會清晰有力地表達思想和見解。必修四第四單元提示學生要注意這些傳記作品多樣的敘事寫人手法,體味文章的風格與韻味。必修五第二單元提示學生要注意領味不同文體的不同語言風格。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科書的文言文是根據主題按板塊來編排的。每個主題單元后都有對應的作文話題,如獲得教養的途徑單元中“求學之道”板塊收錄了《勸學(節選)》以及《師說》兩篇古代議論性散文。該單元的寫作指導便是“鮮明的觀點是議論文的靈魂”。寫作實踐中作文題目便是《讀書的快樂之境》,并且明確要求寫議論文。這樣的編寫體例符合學生模仿的心理需要。閱讀單元中的課文能示范性地把結構格式,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方法直觀地顯現在學生面前,形象地告訴學生怎樣寫作。學生除了從課文中學習語言和表達方式外,還可以學習課文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規律,再通過寫作實踐訓練,把知識轉化為寫作能力,實現從閱讀到寫作的遷移。

二、轉變教師角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而文言文教學的無序低效一直為人所詬病。因此,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轉變教師角色,新課改的背景下需要綜合型教師。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綜合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言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因此,作為語文老師,不但要精通本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而且也要拓寬知識領域,廣泛涉獵歷史、地理、政治及相關學科的知識,從而更好把握文言文的歷史背景等,提高自身素養,樹立語文教育新理念。其次,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多是采用教師使勁教,學生死勁背的這種模式,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是主角,把知識不斷地向學生灌輸,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疲于聽講,忙于筆記,自主學習性差。因此,也要轉變角色,由授課者轉為引導者,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加強教學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中來,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好的效果。通過在文言文教學中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通過“讀”與“悟”,使學生能夠充分體會語法和修辭的含義,不斷豐富和積累文言文知識,增強文言文語感,提高文言文朗讀水平。最后,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在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教學具有聲情并茂、形象直觀的特點,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通過多媒體設備帶來的視覺和聽覺的享受,教師能夠給學生提供直觀的語言和生動的情景,讓學生們產生身臨奇境的感覺,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情感,把學生引入到文言文的意境中去,充分去想象和感悟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渲染等。

三、加強文言文教學中的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過程中所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和好經驗。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首先有助于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主旨與內容,使學生獲得感性經驗;其次,學生通過把握誦讀時語調的舒緩與緊促,明快與凝重,以及把握語氣輕重與節奏快慢,可以嘗試揣摩虛詞所傳達的語氣以讀出文句中包蘊的情感態度;最后,通過誦讀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領悟,培養了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因此對于文言文的教學來說,老師要正確引導和教授學生誦讀的方法,引領學生進入誦讀的氛圍。通過采用學生大聲自由誦讀一遍(自我熟悉和感受時間),齊讀一遍(校正錯誤讀音時間),欣賞誦讀一遍(借鑒誦讀技巧和淺層的體悟時間),交流誦讀一遍(互相借鑒和校正時間),學生自主誦讀時間(提供默讀、吟誦、品味但不強求整體劃一)等多種誦讀方法使學生熟悉文言文的具體內容,領悟文言文的內涵,并且能夠理解其內在的情韻,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文言文語感的作用。

四、注重積累歸納,提高文言文積累能力

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來說,平時的積累歸納是十分重要的。在每堂文言文的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言文中相關的詞語、詞法、句法及時進行歸納整理。歸納整理可以側重于特殊句式、常見的文言文詞法、名言名句等,并采用多種識記方法進行掌握。但應該注意的是,積累歸納應該是在記憶、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不能只是單純的死記硬背和知識疊加,而是通過把握文章的具體內容之間的聯系,才能進行有效積累。

結語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各科目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文言文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尤其重要,積極尋求突破改革必定會促進提高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王紅.文言文教學淺談[J].文學教育(上).2011(05)

[2]章長根.文言文教學現狀淺析[J].文學教育(上).2007(02)

篇(4)

論文摘要: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不僅需要外力的支持與幫助,更需要教師主體本身的覺醒和堅持。采用教育敘事的質性研究方式,從幼兒教師個人生活史的度展現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歷程,探析影響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因素。對教育的熱愛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動力,自主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關健,教師的專業生活和教育實踐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拙和源泉。

一、前言

影響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其中主體因素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并賦予教師在一定條件下自塑專業人生的可能。本文采用典型質性個案研究方法,從幼兒教師個人生活史的角度進人,走進教師的生活世界,傾聽教師的聲音,通過教育敘事方式展現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探析影響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因素。

二、研究過程

(一)研憲對象

本文采用目的性強度抽樣方式,即抽取具有較高信息密度和強度的個案,目的是了解在這樣一個具有密集、豐富信息的案例中,所研究的問題會呈現什么狀況。Glcwz)研究者按照自己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解,有意識地在周圍找尋專業成長歷程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對象:高雅(化名),女,33歲,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教科院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幼兒師范學校,在一所高校附屬幼兒園工作十年,期間進修專科、本科,后考取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二)研憲方法

本文采用質的研究方法,通過教育敘事、深度訪談和成果分析等方式獲取資料。敘事法是以講述故事的方式描述人們的目的、思想、行動和生活方式,通過所敘述的故事來探究經驗、行為的意義及其蘊涵的思想和哲理。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進行了多次深度訪談,每次訪談在經得受訪者同意的情況下做了錄音,研究對象向研究者提供了自己的基本情況、研究成果、工作記錄及教育隨筆等第一手資料。本文敘事部分為研究對象自述,以訪談錄音文稿和研究對象的工作記錄、教育隨筆為基礎,經研究者整理后按時間流程以第一人稱方式講述,評析部分為研究者的反思和分析。

(三)敘事

1.陰差陽錯,考人幼師

我生長在一個教師家庭,父母忙于自己的教育事業,對孩子要求很嚴厲,粗放式管理,那個年代的父母大都這樣。小時候很少和父母親近,性格孤獨又倔草,還有些逆反。巧歲初中畢業時,我最要好的女同學的理想是做一名幼兒教師,我就陪著她參加了幼師的面試,去面試的人很多,那個年代中專挺火的,不像現在。面試要求唱歌、跳舞、期誦、講故亨等,我不太精通,也沒做什么準備就去了。我初中時的學習成績不錯但也不總是名列前茅,我不清楚自己的理想,沒有什么想法。很快面試結果出來了,我們學校整個初三年級參加面試的三十多個女孩子只有我一人通過,在筆試中我又考了全市第二名。當父親知道這一消息時,他非常反對,認為幼師是會被人輕視的職業;而母親則認為女孩子作幼師有個穩定工作就可以了。那時的我完全陶醉在突如其來的成功的喜悅中,付即將到來的人生變化沒有任何理性的思考。我不會想到不久之后我就為自己的選擇后悔,就這樣陰差陽錯地走進了幼兒師范學校的大門,我那位溫柔、美麗的好朋友最終與自己的理想失之交臂。

幼師的學習緊張又忙碌,對于缺乏藝術基礎的我來說,學習上沒有任何優勢,雖然文化課基礎好,但幼師學校對文化課要求不高。剛開學沒幾天,我就開始苦惱,懷疑自己的選擇,尤其是第一次鋼琴課后,看到其他同學枉松愉快地完成了作業,而我卻茫然不知所措,我當時就后悔了,想到了退學。在一個周末,我跟著同學去高中聽了一天課,我想看看現在退學上高中是否能跟上。可是現實很殘酷,才剛剛開學一個月,我就已經聽不懂英語(幼師不學英語),讀不懂古文,更不要說數學了。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只能硬著頭皮回到學校繼續學習唱歌跳舞講故事、繪畫彈琴說兒歌了。萬事開頭難,我暗下決心,只要努力,沒有做不好的事情。一年級時我的技能技巧只能勉強及格,二年級時鋼琴和舞蹈已經在班級名列前茅,到三年級時,不管是技能技巧還是文化基礎課我都已經比較優秀了。那時候經常在晚上熄燈后翻窗進入琴房,摸黑練指法,在水房洗衣服的時候把腳搭在水池邊上練舞蹈基本功。

2.畢業分配,成為幼兒教師

18歲那年,我畢業分配到一所高校附屬幼兒園工作,成為一名年輕的幼兒教師,我充滿工作熱情,非常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一開始擔任大班教師,我經常帶領孩子們爬山、郊游、放風箏,其他的一些老教師會善意地提醒我,幼兒園的老師只要把孩子看好,把課上好就可以了。而那時的我卻不以為然,我喜歡帶領孩子們瘋玩。那時候,“初生牛犢不怕虎”,雖然自己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并不豐富,但在家長會上我用自己的理解闡述著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在幼兒園教學中,憑著嫻熟的技能技巧和認真的教學態度,在幼兒園的教學觀摩和一些競賽活動中,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成為一名骨干教師。

3.脫穎而出,走上管理崗位

由于教學工作出色,很快我被任命為園長助理,負責幼兒園教學管理。教育教學是幼兒園工作的重頭戲,那時我的理論水平很差,我經常把園里訂的《學前教育研究》作為業務學習的資料,可那上面刊登的文章我都不太看得懂。幼兒園那時正準備中請一級園,我天天加班加點、廢寢忘食的工作,可我發現僅有努力是不夠的,我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之前沒有任何教學資料的積累,自己又太年輕,沒有教學管理經驗,剛一接手就面臨一個大的挑戰,我感到迷茫、想退縮、對自己沒信心,擔心自己不能勝任。還好,園長和老師們非常信任我,我感受到了來自于所在團體成員的鼓勵和支持,我產生了一種能面對這個挑戰和困難的力量。我想,既然把這個重要的工作交給我、又這么信任我,我不應該讓大家失望。我鼓起勇氣,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著手建立健全教學檔案,抓好常規教學管理,認真批閱教師的教案和教學筆記,發現教師教學中的閃光點,用熱情誠懇的語言鼓勵教師不斷提高,同時對我自己也是一個學習與提高的過程。“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幼兒園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臉收,評審組專家對教育教學工作給予了肯定和表揚。

4.不斷進取,成為碩士研究生

隨著寶寶的降生,我對自己從事的幼教工作有了深層次的、理性的認識與思考,更深刻地了解并意識到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教育對于兒童成長的重大意義。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真誠地愛護兒童,走進兒童,研究并發現兒童,引導和啟發兒童,采用適當的教育內容和恰當的教育方法、手段,引發兒童的興趣,促進兒童的發展。我的興趣轉向了教育研究,作為幼兒園的課題負責人參與教育部的一項子課題研究,還獲得了一等獎,和大師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也發表了一些小文章,我品嘗到了教育研究的樂趣,一發不可收拾,我又想給自己一次機會,挑戰自我,去實現自已的夢想:考研。當時我想如果我努力了,拼搏了,就算失敗也雖敗擾榮;如果放棄,不敢參與,從此我將會與自己的人生理想失之交臂,被劉纏于紛繁復雜的事務中,隨波逐流、焦慮不安。我鼓足勇氣參加了研究生入學考試,第一年因為英語沒過國家線失敗了,但我已經看見了希望,分數就在邊緣線上,大哭一場,擦干眼淚,重新再來,我終于成功了,成為了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我不知道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言來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我心懷感恩,感激我的家人、老師、朋友、同事,是他們鼓勵、支持和幫助我,我才堅持下來;我也肯定自己,不服輸,樂觀地面對自己的人生理想,做好了自己該做的和想做的事情。我很愛這樣的生活,我會努力向前走,繼續成長。

(四)評析

個體的發展是一個生命力不斷涌動、消長,與外界環境不斷相互作用,人生不斷建構、不斷推陳出新,顯現出無比豐富并斑斕變幻的過程。這一過程呈現出的規律性,用直線或圓形等簡單線條是無法表示其全部復雜性的。當然,從一個個案去探討影響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似乎難以令人信服,然而研究者希望這一個案的呈現能引發研究者、被研究者以及讀者對于自身專業成長的反思,畢竟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影響因素是一個值得人們去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1.對教育工作的熱愛

縱觀高雅的成長歷程,從“陰差陽錯”進入幼教這一職業領域,對于幼兒教育沒有什么認識,還曾經后悔,想要放棄,到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愛上幼兒教師這個職業,但還僅限于“喜歡和孩子在一起”,“喜歡帶著孩子們瘋玩”,覺得這個工作很“好玩”;從骨干教師、管理者到一名教育研究者,逐漸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和專業方向。高雅認為,尤其是在成為母親后,對教育的理解發生了質的變化,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深地熱愛教育,喜歡教育工作。只有當一個人用心熱愛這個職業,他才會全身心投人其中,只有建立在對教育的熱愛之上,專業成長的動力才會源源不斷地從幼兒教師心底萌發并涌出。

2.自主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當人的發展水平達到具有較清晰的自我意識和達到自我控制的水平時,人才能有目的地、自覺地影響自己的發展。從高雅的求學、工作、進修、讀研等歷程可以看出,她做事認真、堅持、有韌勁,遇到困難不服輸,不甘于因循守舊,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追求更高的目標。一方面,她能不斷為自己的發展創造條件,而非消極地期待客觀條件成熟。比如高雅積極地進修專科、本科,在觀摩教學和日常工作中表現突出,善于抓住各種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另一方面,她又能勾勒自己未來的專業前景,從一名幼師生成為骨干教師、教育管理者、研究者,不斷設計自己的發展規劃,實施自己的專業發展目標。具有自主意識的人在對未來的追求中,包括著鮮明的對自身專業發展的追求,并根據自己的專業追求決定自己的行為策略,一步一步地為實現自己的專業理想、人格、才能和價值目標而奮斗,這種自覺的發展意識和自主發展能力,是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重要的、高度的體現。她把教師專業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意識地連接起來,未來的專業發展目標支配著今日的專業發展行為,已有的專業發展水平和能力也影響著今后的專業發展方向和程度。從幼師生到專科生到本科生到碩士生,她有意識、理智地籌劃未來,實施自己的專業發展計一劃,這種獨立的自主意識和良好的自主發展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3.教育實踐的磨煉和體驗

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發展,教育實踐為其專業發展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高雅從一名惜惜懂懂的幼師生成為一名骨干教師,再成長為一名教育研究者;從最初覺得幼兒園教師這個工作很好玩,到逐漸體會到幼兒園教師的責任,到產生自豪感,到越來越覺得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隨便什么人都能干的事情;從一開始連《學前教育研究》里的文章都不太看得懂到承擔教育研究課題,成為一名教育研究者。這些說明了教育實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沃土和基礎,是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直接與現實力量。在教育實踐中,教師逐步獲得了自我發展和提升的經驗和體驗。一方面,需要外部環境給教師提供一種健康、和諧的專業學習和發展環境,使他們有時間、有空間、有機會去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另一方面,教師要擁有自我發展的愿望、需要以及教育追求和實踐,教師自己要多讀書、多思考,通過在實際的教學實踐經驗中尋找作為教師的意義,通過內心的感受和外在的信息來評定自己的專業價值,從而獲得良好的專業成長。

篇(5)

年以來,我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市中小學有效教學基本要求》文件精神,創新工作方法,細化管理措施,及時推廣經驗,不斷反思提高,有效教學在全區中小學校呈現出健康有序、穩步推進的良好態勢,為全區加強教學管理和提升教育質量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也有部分學校和老師對有效教學理解認識不深,工作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工作作風不實,有效教學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利于全區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年被市局確定為有效教學深化年,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我區有效教學工作取得的成果,推進有效教學在各中小學校的縱深開展,豐富教育發展內涵,使追求教育教學工作的優質、高效真正成為全區中小學校的自覺行動,成為提高全區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增長點,區教育局決定年下半年在全區中小學校開展有效教學成果展評活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的目的

通過對有效教學實施三年來課堂教學、校本研修、校本教研、校本管理制度建設、常規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進行集中總結、交流、評價和展示,推出一批有效教學的新模式、新經驗,樹立一批有效教學的名教師、名學校,逐步形成推動有效教學不斷深化的長效機制。

二、活動的原則

全面動員,全員參與;以校為主,集中展評;培訓先行,研究提升;講求實效,推進教學。

三、展評內容

(一)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研究成果展評

(1)學校有效教學工作總結;(2)實施有效教學過程中形成的新模式、新經驗單行材料;(3)課題研究報告;(4)科研論文;(5)教育研究專著;(6)學科教學設計和課例(優秀教案);(7)教育敘事和教學案例;(8)優秀教學反思;(9)調查報告;(10)有效教學特色活動;(11)校本課程教材。

(二)優質課展評

能充分體現有效教學理念,具有個性化教學特點的各學科優秀課例。課堂教學結束后要進行說課和教學反思。

(三)有效教學環境下學校教育教學有效管理制度成果展評

主要包括有效教學實施過程中,學校創建的制度及實施情況等。

(四)個人先進事跡展評

主要指在有效教學實施過程中,總結出新方法、新經驗,做出優異成績的教師的先進事跡。

四、工作步驟

展評活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具體時間為11月份),以校為主進行展評。鎮(辦)學校分為兩個層面,初級中學為一個層面,小學為一個層面,小學集中在中心小學進行展評。展評期間(11月15日后),區教育局將組織有關人員對各校展評活動進行檢查視導。第一階段結束后,各鎮(辦)教育組、城區各小學、各初級中學在認真評選的基礎上,向教育局推薦上報研究成果2-3件,優質課1節,制度研究成果1冊,先進個人1名。第二階段(具體時間為12月份),區教育局在各校展評的基礎上,在全區小學、初中兩個學段各評選出一至二個典型學校,進行示范展評觀摩活動。并對全區有效教學成果進行評比、總結、表彰,對涌現出的好做法、新模式、新經驗進行理論提煉和升華,進一步推進全區有效教學向縱深的發展,為提高全區教育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高中階段有效教學成果展評活動,由各學校按照區局文件時段安排,自己負責組織實施。

五、具體要求

(一)克服懈怠思想,加強組織領導

有效教學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區抓管理、抓質量的重要抓手。全區舉辦這次有效教學成果展評活動,是深化有效教學的重要舉措。各鎮(辦)教育組、各學校領導要充分認識這次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成立專門機構,專人負責,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扎實搞好展評活動。11月10前各鎮(辦)教育組、學校將活動安排與有效教學工作總結交區教研室同志處。

(二)突出工作重點,形成各自特色

今年,區局將分步組織開展系列深化有效教學活動。各校要按照區局的安排部署,結合實際。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緊密圍繞教學管理方式轉變和教學方法改革這兩條主線,打造特色校園,培養特色教師,形成特色課堂,不斷豐富有效教學的內涵。

篇(6)

關鍵詞:問卷調查;化學教師;教學研究;解決策略

文章編號:1005C6629(2014)7C0023C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課程實施中[1]。中學教師的教學研究以自己的教育教學為研究對象,力圖使自己的工作更加符合教育規律、符合學生的要求,運用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好的發展[2]。

實踐證明,一個教師能不能以科學研究的態度來從事教育工作,教育的面貌和結果是大相徑庭的[3]。我國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即研究者”的理念在我國逐漸得到認同,中學教師的教學研究與教學研究能力受到廣大研究者的關注,眾多研究者對中學教師如何進行教學研究進行了討論[4],特級教師張乃達提出中學教師的“教學研究從問題開始”,王林哲對中學教師教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與方法進行了論述,吳非指出中學教師的教學研究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選題不要脫離中學學科教學。劉海燕,張麗萍[5]對哈爾濱市中學教師教學研究的個人能力及外部分條件進行了調查研究,指出中學教師對教學研究在認識層面、能力水平和主動性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與差距。了解中學教師的教學研究現狀是有針對性培養中學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的前提,從已有研究中我們看到,很少有研究者關注中學教師教學研究的現狀。為了了解中學化學教師教學研究現狀,為提升中學化學教師教學研究能力提供依據,我們以湖北省高中化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在湖北省兩個地級市不同層次的高中選擇了150位教師為研究樣本,對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研究現狀開展了調查研究,以探尋化學教師在教學研究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 調查概況

以湖北省兩個地級市部分高中化學教師作為調查對象。考慮到研究的代表性,選擇了普通高中、市重點高中和省重點高中作了較全面的問卷調查。

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并結合個別電話訪談。通過不記名調查問卷的形式對高中化學教師對教學研究的認識、作用及動機,教學研究的基礎,教學研究問題的來源,教學研究的方式,教學研究的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設計了21道選擇題,其中15道為單項選擇,6道為多項選題。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1份,回收率94.0%。

2 問卷設計

研究本質上是一個過程,麥克米倫和舒馬赫將“研究”定義為“為某一目的而收集、分析信息的系統過程”。教師的教學研究也應該遵循研究的一般過程:確定問題、查閱文獻提出假設、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用一定的方式表達研究結果。教師對教學研究方法的認識及教師基本研究能力是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保證。

教師對教學研究的認識、對其作用及動機的認識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基礎,有認識才會有行動,如果教師自己不能認識到教學能力的意義,那么教師的教學研究行為只會是被動的、消極的。能否有相應的外界條件的支持,是教師教學研究能否推動的條件。

基于此,我們認為教師對教學研究的認識、自身的教學研究能力及外部的條件三個方面是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重要條件,在此基礎上將之細化為6小類并設計問卷。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 化學教師對教學研究及其作用、動機的認識

化學教學研究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認識實踐活動,開展化學教學研究,有利于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化學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調查表明,認為“教學研究非常有必要或比較有必要”的教師比例達到82.3%,認為“教學研究對于提高教學水平非常有幫助或比較有幫助”的教師比例達到80.2%。

由表1可知,為評優、評先以及晉級而參與教學研究的教師比例超過50%。可見,教師雖然認為教學研究很有必要,對提高自己的水平也很有幫助,但在現實中卻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功利性研究傾向。

3.2 化學教師教學研究的基礎

當傳統的教學法無法維持學生學習興趣時,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教師必須進行教學創新。當今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即是教學創新,因教學創新不僅能夠激發學習的動機與興趣,更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及創造能力,教學創新就需要一定的教學研究的理論基礎和方法基礎。

由表2可知,教師對于教學研究知識與理論的掌握基本上處于概念理解層面,他們多數能夠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含義(60.2%),但對于教學研究的基本過程與研究方法的熟悉程度很低(13.5%),這勢必會影響教學研究的質量,進而影響他們參與教學研究的熱情。

3.3 化學教師教學研究的來源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新課程的理念只有通過教師創造性的教學實踐,才能落實。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是影響新課程有效實施的關鍵。提高教師理解新課程、駕馭新課程、實現新課程的能力,是當前教師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由表3可知,教師主要通過查閱資料并與同行探討的方式解決問題(45.7%),有時會經過認真思考并寫心得體會(27.6%)。而在面對教學中的問題時,約有29.1%的教師總是進行自覺研究,有53.8%的教師有時會進行自覺研究。可見,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問題多數有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不過仍以查閱資料、研討為主要的問題解決方式,通過自覺研究探尋問題解決方案有效性的比例不高。

3.4 化學教師教學研究的方式

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方式多種多樣,既可以從研究實踐經驗入手,也可以從研究理論成果入手;既可以采取行動研究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純科研的課題研究方式。由表4可知,學校的教學研究尚處于粗放的狀態,以教師自主探討及互相學習為主(共占65.9%),學校會組織一些學習,但優秀教師的指導相對較少,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研究的質量。

3.5 化學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主要困難

本次對化學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主要困難的調查設計了如下幾個選項(多項選擇):(1)自身的理論水平不足。(2)教學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和精力。(3)缺乏思考和研究。(4)怕改革,影響升學率。(5)經費緊張。(6)文獻資料不足。(7)缺乏整體協作。(8)其他。由圖1可知,教師進行教學研究遇到的困難是整天忙于上課、任務繁重、缺少時間、沒有時間去學習新的理論知識,沒有精力去進行教學研究。

3.6 化學教師教學研究的成果轉化

教學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形式有: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學術論文、撰寫專著等形式。目前高中化學教師教學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形式是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占64.5%,撰寫專著占9.2%,總結材料和其他占26.3%。

4 化學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高中化學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的整體狀況還不是十分理想。高中化學教師多數認可教學研究對于提高教學水平的作用以及進行教學研究的必要性,但在實踐中參與研究的功利性比較明顯,這與教師非常沉重的工作負擔、較為薄弱的研究意識以及明顯欠缺研究方法密切相關。若要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研究的質量,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4.1 進一步提高對教學研究的認識

針對化學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為了促進他們對教學研究的認識,學校要開展教學反思活動,倡導教師對自己工作中的創新點和不足及時總結,充分發揮教師的自我評價作用;教育本身及教育情境的復雜性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研究,即要求教師成為研究者,教師面對的永遠是不同年齡、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會不斷遇到新的問題、新的情境,教師應該改變長期以來消極被動的“教書匠”形象,教師應該成為“研究者”;堅持開展“說課――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再聽課――再評課”的教學活動,尤其要強化授課教師自評這一環節,強調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隨機事件的處理,提高他們對教學研究的認識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4.2 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研究指導

針對化學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研究方法問題,面對新課程目標全面啟動,教師自己要能有選擇地學習一些新的教學理論,把它們作為研究的理論指導,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學習,切實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反思自己在化學教育教學中的角色,從而不斷地調整、鞏固、充實和提高,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不能期待教育行政部門的輪訓,應該立足于自己的崗位,通過教學創新、同行聽課、教研專題活動、系統的教育理論學習、教育教學雜志的閱讀和論文撰寫等方面的實踐,扎實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學校可利用本校或校際優質教師資源,建立化學名師共同體,充分發揮名師共同體作用,釋放名師自主成長的活力。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和研究方法,一方面可以減少盲目性、少走彎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和指導,盡快找到教研的生長點和落腳點。

4.3 將教學與教學研究緊密聯系起來

教學研究應該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教學研究尤其是中學教師所從事的教學研究,只有從自己最熟悉的教學實踐出發才更具有意義。脫離了教學實踐的所謂教學研究那是沒有前途的,所以中學化學教師要從教學實踐中獲取研究的素材。

針對化學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時將教學與教學研究分離的問題,學校要建立多元化的教師評價體系,將教學與研究有機結合,設計《校內研討課評價表》、《教師教學工作評價表》、《課堂教學評價表》、《課外教學研究評價表》等,采取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形式,設計體驗式教學聽課筆記;同時建立學生對教師教學情況反饋制度。并以此及時調整教師工作思路,做到教師評價多元化,以解決教學與研究分離問題。

4.4 教學研究成果表達形式多樣化

在調查者中,有64.5%的化學教師認為教學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形式是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認為形成了論文,就是有了研究成果,就是搞教研。這種認識使真正的教研遠離了教師。做課題、寫論文雖然是教師教研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正如專業研究者的研究主要是借助于論文表達出來一樣,中學教師的研究也有獨特的表達方式。日志、敘事、案例、反思記錄等,都是教師研究成果的重要表達形式。中學教師自始至終是生活在教育教學的現實場景之中的,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論文可以承載的,論文語言方式的抽象、敘述結構的刻板、論點論據的嚴整,是教師所不熟悉的,同時也不見得是教師表達自身研究成果所必需的[6]。所以教師呈現教學研究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樣化。

5 結束語

面對新的課程改革,每個教師都面臨著大量的新問題、新困難、新矛盾,單靠原有的辦法和經驗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新課程改革,需要每一位教師通過研究找到新的途徑和方法,要求教師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新課程的實施當中。教師只有把自己定位為研究者,才能成為課程改革的積極參與者和主動的適應者。

參考文獻:

[1]劉永和.“教師教科研”亟待“草根化”改革――南京市教師教育科研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1):34~35.

[2]張孔義.語文教師科研能力的現狀調查及其分析[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5):71~76.

[3]肖建民.新課程改革與教師的教育科研素養[J].江西教育科研,2003,(10):10~11.

[4]威廉?維爾馬斯,斯蒂芬?G?于爾斯著.袁振國譯.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篇(7)

【關 鍵 詞】民辦學校;高中教師;課題研究;調查;問題;原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2)02-0117-02

“沒有教師生命質量的提升,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新,很難有學校的創新發展。”培養并擁有一支研究型教師隊伍將是切實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一大法寶,面臨激烈競爭的民辦學校尤其如此。為有效提高教師的課題研究實效提供依據,我們對民辦學校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輔以座談、口頭訪問、網絡聊天等方法,調研對象為諸暨市某民辦學校高中教師。有效的研究對象共129人,其中男教師73人,占57%;女教師56人,43%。

一、民辦學校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

1. 課題研究參與率較高,但高級別的參與率較低。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有75%的教師參與過課題研究,其中參與縣級及以上課題的占25%,校級課題研究的占50%,未參與過課題研究的比率為25%。

2. 熟悉或使用的研究方法多樣,但停留于低層次的水平。教師熟悉或者經常使用的科研方法,比例最大的前三位依次為文獻研究法26%、經驗總結法21%、調查法16%,合計占63%;教育觀察法15%,教育實驗法12%,不熟悉的占5%,其他方法占5%。數據表明,教師使用的研究方法多樣。但另一方面,民辦學校教師對更適合基層學校教師使用的,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方法如敘事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卻不熟悉或不經常使用。這表明教師采用的研究方法停留于低層次的水平。

3. 沒空搞研究、不會研究占較大比重。調查顯示,三成多教師“難以抽出時間”,近三成教師“不知道如何開展研究”,四成的教師認為“研究與教、學工作分離,幫助不大”。可見,沒空搞研究、不會研究占相當大的比重。

4. 研究式偏重于觀摩交流,撰寫教育反思的比率偏低。對教師發展的作用最大的活動方式,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觀摩同事或其他人員的課堂教學27%,與同事(同伴)交流、商討24%,參與課題研究15%,三者相加占66%。這表明在開展校本研究和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三種基本力量中,教師們更偏重于相互交流與溝通。調查顯示,教學(教育)反思撰寫指向上,半數教師(55%)是圍繞問題解決情況撰寫的,近三成教師(26%)是“圍繞教學目標撰寫的”。表明,教師們撰寫的教育(教學)反思實踐應用性較強。但比率偏低,教育反思在教研方式中的比例僅占14%。

二、民辦學校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原因分析

1. 動機偏差:教師參與課題研究較濃的功利色彩。“您參加課題研究的主要原因”,比例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評職稱(50%),提高教學成績(15%),提高自己(14%)。“通過與同事交流,您認為同事承擔或參與課題研究的主要原因”,比例由高到低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評職稱(61%)、提高自己(23%)、提高教學成績(6%)。教師對自身和同事參與課題研究的主要原因,各類別的比例雖然略有不同,但總體上趨于一致,即均集中于這三項,而且排第一位的評職稱的比例遠遠高于第二、三者。這表明研究的功利色彩較濃,動機有偏差。

2. 教育教學及其他任務的繁重是缺少研究時間的主要原因。在“您認為缺少研究時間的原因是什么”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個人承擔的教育教學任務較重”、“學校的其他任務太多”的比例各為38%,合計共占76%,將近八成。

3. 學校培訓指導不力與教師自身不學習進修是造成教師不會研究的兩大原因。調查顯示,學校方面的原因,“沒能組織專項的培訓”占34%,“缺乏學校或上級部門跟蹤指導”占19%;教師自身原因,“沒有學習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占32%,“沒有讀書不了解當前的教育現狀”占12%。

4. 教師方面是課題研究難落實的主要原因。“選題不當或不知道如何進行研究”占34%,“為了結題證書”占23%,“教師的惰性”占17%,“缺乏必要的信仰”占4%,四者相加占81%,可見教師方面是主要原因,包括教師的科研意識不強,科研知識與技能薄弱,研究動機不端正,教師個性上的不足。制約研究質量的原因上,“不知道如何進行研究”占32%,“研究與教育教學工作分離”占26%,“難以選擇恰當的課題”占14%,“寫作和總結能力不高”占11%,“過程根本沒有落實”占9%,進一步印證了教師科研能力方面的薄弱。

三、促進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的措施

充分考慮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訴求是學校能否制訂并有效落實措施的重要依據。為此,以教師對課題研究的訴求與希望為分析視角,提出促進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措施。

1. 營造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包括領導帶頭,率先垂范;引導教師轉變教育科研觀念,破除教師心中的教育科研“無用論”、“神秘論”、“負擔論”、“無條件論”等等偏面的或不正確的認識,增強教育科研意識,想方設法留給教師較多的教育科研時間。

2. 宏觀引導,微觀自主。關于“你認為學校或教師如何真正做好課題研究”,教師們認為“學校確立重點課題、各學科組承擔相關子課題”占41%;“教科所確定重點課題、各學校研究相關子課題”占35%;“主要領導參與、有面有點的進行”占16%。“如果今后您需要參與課題研究,您希望課題的來源”,近一半的教師選擇由教科所或學校提供選題(教科所編制課題規劃指南,按照指南選題占25%,學校提供選題占23%)。可見,學校對課題研究進行通盤考慮,設立重點課題、龍頭課題,統領全局,同時又進行細化,編制子課題,分工到各處室、各教研組承擔研究。也有35%的教師選擇“自選課題論證”,提示教師要在學校和教研組的指導下發揮主動性、能動性,有效選題,扎實開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啦啦啦www日本高清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v网站|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洪 | 夜夜嗨av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丁香综合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 女m羞辱调教视频网站| 人妻仑乱a级毛片免费看|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app|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欧美精品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免费ā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人妻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japanese内射×××|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国产精品三级一区二区| 国外b2b网站毛片| 啪啪东北老熟女45分钟| 无遮挡亲胸捏胸免费视频| 中国美女牲交视频|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成全高清在线播放电影| 男女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4hu四虎永久免费地址ww416|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久久久|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 日本a级视频在线播放|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中国老太卖婬hd播放|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