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

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26 16:07: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

篇(1)

(1)導致瑤族音樂文化變形失真,加速消亡。將民族音樂大量改編,使其失去原來的面目,某些為了自身經濟效益,將地方民族原生音樂加入大量現代元素,迎合流行趨勢。要知道任何借用現代手段去打造的民族音樂都是不合適的,科學的傳承應該建立在原有的風格上,美化其旋律、音色,提高演唱技巧,保持原有土生土長的風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承發展。(2)導致瑤族音樂文化歪曲,走向庸俗。社會文化,民族風俗、民俗禮儀都離不開民族音樂,它可以讓人們去認識、了解瑤族同胞的民風民情,發展歷史??墒窃谝恍虡I性的瑤族風情旅游中,則偏重一些特殊“樂”趣的需要,如一些與游客互動游戲“摸新娘”,由一群新娘裝扮的姑娘在音樂伴奏中表演民族歌舞,爾后請游客上去認準某個“新娘”,繼而將燈光全部熄滅,在黑暗的音樂聲中要摸到剛才認準的“新娘”,摸不對的則要罰酒、給紅包等等,使得民俗活動走向庸俗化。(3)導致瑤族音樂文化藝術價值降低。許多地方的民族風情旅游,更多的是考慮到旅游者的消遣娛樂情趣與景點票房價值,它沒有真正從藝術審美角度上的挖掘,只是作為一個廣告、招牌的作用吸引游客而已,試想在這些娛樂消費場所,能真正起到傳承的作用嗎?能存在真正有藝術價值的“原生態”民族音樂文化嗎?(4)導致瑤族音樂文化人才萎縮。文化傳承,人是第一要素,試想,民間歌手都去跑場了,那里還有田間小道的對唱,山頭嶺尾的對歌,庭院屋邊的對答呢。有道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瑤族音樂也需要它的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商業往來,文化交流,旅游觀光等活動頻繁,人口流動越來越大,現代流行音樂文化的影響,年輕的一代瑤族同胞,在樂于接受國內外現代音樂文化的同時,也淡化了自己本民族的音樂文化意識,逐漸脫離本土音樂走向流行音樂的行列,使得瑤族音樂文化失去了其特有的存活環境和傳承客體。

2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促瑤族音樂的良性發展

地方高校音樂教育本身就具有培養音樂文化的傳承者任務,學校音樂教育也是社會傳承、家庭傳承、民族傳承的基礎,因為“一方面,音樂文化的啟后者需要學校音樂教育來培養,另一方面,學校本身就是一個音樂創造的場所。也就是說,學校音樂教育不僅承擔著繼承傳統音樂文化的責任,而且也肩負著創新音樂文化的責任?!保?]在提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今天,地方高校音樂教育更是民族音樂傳承的重要途徑。他能使我們少數民族地區的青少年兒童更好地了解本民族主要音樂文化和對民族音樂的繼承。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必須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擔任起民族音樂傳承發展的重任,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使得我們民族音樂瑰寶能得到真正的保護和鮮活的傳承。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在瑤族音樂文化發展與傳承中的作用是符合現代音樂發展傳承規律的,因為學校音樂教育是有組織、規范化、系統性的活動,最主要的是他能引導音樂發展的方向,把民族音樂賦予審美的、凈化心靈的美育功能,使得瑤族音樂的審美價值得到極大提升,這是其他傳承途徑無法相比的。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在桂東瑤族音樂文化傳承具有現實意義,我們必須加強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作用,充分發揮他的優勢,確保這些珍貴的民族音樂得以弘揚,因為當前“雖然還有社會音樂環境、家庭音樂教育等多種傳承途徑,但是不可否認,學校音樂教育與音樂課程應該成為傳承音樂文化的絕對主要途徑?!保?](1)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促瑤族音樂良性發展。民族音樂的各種傳承都離不開教學,像“云南民族文化傳習館”一類的民族音樂傳承方法都離不開音樂教育,而地方高校音樂教育擁有諸多的音樂教育資源和多樣的教學手段,有系統的理論指導,能極大地提升地方民歌的藝術質量。在進行主要音樂文化教育的基礎上,將音樂教育內容延伸、拓展至少數民族的源生態音樂文化上,把多種音樂文化的相互融合,這樣使地方民族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有立足之點,用專業的音樂理論與發展規律引導地方民族音樂的發展。如賀州學院藝術系2013屆音樂學專業畢業生,在富川實習期間,通過向民間歌手的短期討教,繼而將《蝴蝶歌》傳到賀州市各地,以點帶面促進地方民族音樂文化爭相吐艷,健康發展。(2)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促瑤族音樂有效傳承。地方高校音樂教育是用藝術審美的眼光審視瑤族音樂,可以將桂東地區民族音樂的實用性,提升到一定的藝術性,從而使得該地區的瑤族民歌更具可聽性,這樣自然會擴大他自身的生存力和社會影響力?,幾逡魳肺幕乾幾迦嗣袢粘I钪幸粋€極為重要的內容,可能有些音樂本身缺乏美感,并不具有太多的審美價值,它只是作為民間活動的需要存在,是一種實用性音樂,如婚喪嫁娶,民間祭祀中的音樂,其作用無非是烘托氣氛而已。而學校音樂教育可取之精華,去其糟粕,將瑤族音樂的實用功能提升至藝術審美的境界,使瑤族音樂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的得以優化傳承,讓人們充分感受瑤山的自然美、文化美、生活美、人性美,使之得到優化傳承。(3)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促瑤族音樂擴大影響。千百年來,瑤族音樂文化傳承都是在一定的地域內、種族內,或者家族內,實行傳內不傳外的保守性師徒傳承。在過去信息封閉,文化單一的環境下,它作為娛樂、教育、宗教、民俗活動的需要得以生生不息的繁衍,這就不可避免存在一點點的局限性。而電視、網絡、廣播的傳播媒體的普及,多樣性音樂文化活動對師徒傳承這一傳統的傳承方式帶來到極大的挑戰,導致許多民間絕技后繼無人。而地方高校音樂教育是相對廣泛的傳知授藝平臺,它也可以吸取“廣西少數民族歌手班”,“田豐傳習所”,“陳哲土風計劃”等一些嘗試性的經驗,將桂東瑤族音樂文化進一步弘揚。如賀州學院藝術學院近年來,特別聘請八步著名的瑤族音樂研究人士莫紀靈先生,到課堂給大學生介紹、教唱本地瑤族民歌,使得新一代的年輕人可以認識瑤族《飛留飛》,《連啰啦咧》的音樂的藝術魅力。地方高校音樂教育改變過去口傳心授,師徒傳承的局限性,對地方民族音樂文化普及有較大的促進,同時也擴大了它的影響力。

3結語

篇(2)

中職學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能夠引領學生對世界音樂及音樂的創作持批判性的態度,以使學生形成全球性的視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涵蓋著各民族音樂文化的音樂。總體而言,現代音樂教育定會朝向全球視野方向發展,而面對音樂教育觀及音樂價值觀的爭議,中職學校應首先培養學生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然后再以此為基礎,理解各民族的音樂文化。目前,中職學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作用及中職學生看待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價值觀已成為衡量中職學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價值的新坐標。為此,本章節注重探討中職學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作用。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已成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

音樂文化源自社會生活方面,因此無意識的音樂教育行為是傳承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但與無意識的音樂教育行為相比,有意識的音樂教育行為則是傳承音樂文化核心內容的主要途徑,即短時間內便是受教育者獲取到系統的知識,且隨著中職教育行業的發展,中職學校多元文化教育已成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但音樂教育多以對音樂文化的選擇、整理及傳遞來對音樂文化進行保存及維持。音樂教育選擇及整理音樂文化的同時,必須考慮到受教育者的年齡特征及心理發展水平、社會的需求,因此中職學校音樂教育過程,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特征及學生未來服務人群的基本需求。音樂教育的重要職能是重組音樂文化,即采用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方式傳遞音樂,亦或說使受教育者以最短的時間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從而習得音樂文化的主體內容,并最終實現對音樂文化體系的完整傳承。

(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以借鑒及傳播外來音樂文化的形式

來發展本民族的音樂文化人類音樂文化的傳承及創造過程,促成新音樂文化因素的產生,因此音樂文化具有變遷性。傳播對音樂文化的變遷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音樂文化的傳播要求具備合理的傳播媒介、傳播方法及傳播途徑。就音樂文化的傳播,音樂教育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即音樂教育對傳播內容具有選擇與整理的功能,以實現對核心音樂文化的傳播;音樂教育過程對反饋信息的接受、對傳播渠道及傳播內容的修正均能維持音樂文化的純正性;采取特定教學手段,以使音樂文化的傳播范圍更大;采用最優化的教學手段,以使傳授者與受傳者間建立起穩定且和諧的關系。總體而言,音樂文化的傳承及變遷過程,音樂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即促進各民族音樂文化的相互借鑒及相互融合;培養極具創造性的音樂人才,以推進音樂文化的變遷;匯聚各民族音樂文化的技術、規范及精神,以推動本民族音樂文化的進步;傳播及擴散新音樂文化因素,以實現對全體國民進行大眾音樂教育。需要強調的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應重視借鑒與傳播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以免產生負面影響,此乃中職學校音樂教育必須重視的方面。

(三)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對本民族音樂文化凝聚力的增強具有促進作用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教育,而音樂教育必須與社會相互融合,方才能促進音樂文化的發展,即發展成為與經濟、社會政治相協調及具有民族內涵、民族凝聚力的音樂文化。因此,中職學校開展音樂教育的過程,必須建立起正確的音樂價值觀,從而實現對各民族音樂文化的共享,由此獲得對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感。世界各民族的語言音調具有差異性,因此各民族音樂所用的音樂基本技法、基本手段及基本素材也具有差異性,由此產生各民族多樣性的音樂風格。可見,中職學校音樂教育過程,民俗文化環境的影響及口傳心授教學法依然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產生著重要的作用。

二、結束語

篇(3)

一、前的普通高校音樂教育

1.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發展開端始于19世紀末美國傳教士狄考文偕夫人于1878年創辦的“登州文會館”(登州即今山東蓬萊),相當于大學程度,設有以唱歌、識譜、編寫歌曲為主的“樂法”課 。2.我國普通高校早期的美育思想1903年,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國維將美育列入普通學校教育宗旨。1908年建立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校長經亨頤重人格的培養,提出“德、智、體、美、群”五育教育,設有音樂課程。1912年,先生擔任教育總長的就職演講《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中,將美育列為國民教育宗旨之一,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說》①的著名主張,強調通過美感教育來陶冶人的品質。3.我國普通高校最早頒布的藝術教育法律法規1913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在其頒布的《高等師范學校規程》中規定預科開設課程共8門,樂歌被列為必修科目之一,每周2課時,教學內容主要為聲樂練習及音樂理論。本科將樂歌列為隨意科。1927年,成立藝術教育委員會,出席第一次會議的有、林風眠、楊杏佛、王代之、高魯、周俊、李金發、呂彥直,提出“整理全國藝術教育”等主張。4.我國早期的藝術教育機構1912年,先生在他擔任教育總長期間成立了藝術教育委員會,并聘請魯迅先生主管藝術教育委員會工作。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機構的建立是1931年,清華大學成立西樂部。有通過唱片聽賞音樂的教學和演奏西洋名曲等實踐活動。5.中華民國教育部頒布關于學校藝術實踐的第一個文件1940年,教育部頒發《學校課外音樂活動辦法》。主要內容有全國??埔陨蠈W校應由專門音樂教師負責學校音樂活動,要求各校要在學生中組織多種藝術團體,經常舉辦音樂比賽或演出活動。每位學生要至少應參加一項與藝術有關的活動,各校應從學校經費中酌撥音樂事業費等②。6.我國普通高校較早開設的音樂課程:⑴ 音樂選修課 1897年浙江大學(前身為“求是書院”)由日籍教師武橋敦義主講音樂選修課,后來由豐子愷先生兼授音樂課程。⑵ 音樂必修課 1912年,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在預科課程中設置“樂歌”為必修課,共開設3個學期,每周2課時。7.我國普通高校較早譯著的音樂教科書1904年,美國亞克斯福大學的音樂理論教科書被曾志胍脛,定名《樂典教科書》,以供當時中國師范學堂及中學堂、女子學堂之用。8.我國普通高校較早成立的音樂社團1913年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組織課外練習軍樂的活動,由學生自愿參加,每周3課時。9.我國普通高校較早創作的歌曲1897年,南洋公學師范院(現上海交通大學)由學生張惕銘、姚立人和沈心工作曲的校歌《警醒歌》(張煥綸詞)。10.我國普通高校早期培養的音樂人才僅以清華大學為例,有趙元任、黃自、張肖虎等。11.之前的普通高校師資隊伍:李叔同、蕭友梅、劉天華、趙元任、豐子愷、姚錦新、柯政和等。外籍教師有范天祥(美)、嘉祉(俄)、托諾夫(俄)、庫普克(德)、武橋敦義(日)等。

二、后的普通高校音樂教育

后至今,從總體發展看,高等學校的音樂教育大致分為四個時期:1.1949年建國至1965年,在全國只有極少數普通高校開展音樂教育。2.1966年至1976年 “”時期,我國高等學校各方面遭到嚴重破壞。不少樂器、唱片被毀掉,音樂社團停止了活動,音樂機構解散。3.1976年至1985年,1976年至1978年是一個徘徊期。從1978年至1985年,呼喚健康藝術、提倡高雅文化、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成為藝術教育的工作重點,在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產生了積極的、重要的影響。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從培養人才出發,受到各級領導普遍重視。4.1986年至今是發展的良好時期,藝術教育逐步走向正軌,藝術教育機構逐步健全,藝術課程的改革深化更加符合普通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藝術對人的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及藝術與相關學科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普通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學科的稱謂是在1986年確立的。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等院校在1986年8月發起并成立了普通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學會。瞿維、方業熱問捉旎岢?、副会长?98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現教育部)下達了《在普通高等學校中普及藝術教育的意見》(教辦[1988]025文件);1989年至1998年,國家教委頒發了關于印發《全國學校藝術家教育總體規劃》的通知([89]教社科字003號),在《規劃》中首次提出要在普通高校開設藝術選修課;后頒發《關于加強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的通知(教體[1996]5號)、《李嵐清同志與部分音樂家座談在高等院校提倡交響音樂問題的講話》的通知(教辦1997]32號)和《高等學?!唇豁懸魳焚p析〉教學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教體藝廳[1999]7號)等文件,表明了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教學工作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注。③

三、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音樂學副修專業

1. 前的音樂學副修專業教育(1920―1949)1920年北京女子高等??茖W校增設音樂體育專修科,蕭友梅為科主任,經與趙元任商議,定為以體育為主科的學生必須以音樂為副科,學習成績按學分計算。2.之后的音樂學副修專業教育(1949―2006)(1)音樂學副修專業的教育 始于1978年的音樂學副修專業的教育是指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兼學音樂專業的學習。1978年,出于對人才培養的重視,北京外國語學院分院(現名為首都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實施音樂學副修專業的教育,目的在于培養我國高級外交人才良好的藝術修養。它的教學目的、辦學模式是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育的契合點,有相對獨立的、系統的音樂課程與藝術實踐的各種活動,并以音樂為載體,注重音樂對創造思維與智力的開發,培養具有藝術思維的綜合性的創新型人才。設有符合高校音樂教育特點的綜合的藝術課程,如音樂鑒賞類、音樂常識類、音樂史學類、音樂文化修養類課程,并有第二課堂專家學術講座的課程。為提高大學生的文化修養與跨學科研究,音樂學副修專業還成立了“音樂與多學科交叉研究”小組。(2)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副修專業的專科和本科學歷教育 音樂學副修專科學歷的教育是培養具有藝術思維的創新型科學家和開拓音樂學新的研究領域的辦學模式,為我國培養音樂與科技、音樂與人文等跨學科的專門人才開辟了新的道路。1995年,首都師范大學音樂系④在全國首創音樂學副修??茖W歷教育。除延用北京外國語學院分院所開設的課程和教師外,還增加了“音樂美學與評論”、“音樂與多學科交叉研究”等研究性的課程。音樂學副修專業的學生還有的考入音樂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成果受到有關專家的高度評價。2002年,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又在全國率先建立起音樂學副修專業本科學歷教育。除開設上述??茖W歷課程外,增設有“音樂構成”、“音樂與文化”、“音樂商業管理”、“音樂工程”等課程。除本校教師外,受聘為音樂學副修專業開辦講座的音樂學者和專家有嚴寶瑜、姚思源、嚴良搖⒄徘?、汪刭復、周海狠z⑼醢補、李西安、朱漢城、修海林、謝嘉幸、金湘、儲望華、陳其鋼等,還有劉新成(歷史學家)、陶東風(文藝理論家)、傅溪鵬(文學家)等。

四、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學科現狀

2000年以來,普通高校音樂教育進一步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李嵐清同志與部分音樂家座談在高等院校提倡交響音樂問題的講話》的通知精神,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托北京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全國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學會于2000年在北京大學舉辦首屆高等學校“交響音樂課教師培訓班”,此次大會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育。2000年《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和《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頒布并實施,我國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2003年,教育部與國務院學位辦為加強對普通高校公共藝術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將培訓普通高校在職攻讀公共藝術教師音樂學碩士學位的任務委托給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同年招收首屆研究生。2005年,全國第一個音樂學專業――“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方向統招碩士研究生的學位點在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建立,標志著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學科的建立。至今已有3屆共6名碩士研究生專門從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學習與研究。

五、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學科的理論闡述

1. 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學科的定位 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是音樂學與哲學、美學等學交叉的一門復雜的學科。它的宗旨是以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研究藝術與人、藝術與科學之間的關系,培養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2.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目的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學生理解音樂的本質,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傳承優秀的文化與科學創新精神。進一步開拓音樂學專業中音樂與科技、音樂與人文等音樂與多交叉學科的研究領域。3.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研究對象及主要課題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是音樂學的一個分支,屬普通音樂教育學范疇。它的研究對象是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主要是通過音樂的創作、表演、欣賞、藝術實踐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和揭示人與音樂的關系。4.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研究方法(1)音樂本體的研究方法 是實施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重要方法。旨在對優秀的作曲家與代表作品進行科學、客觀、深入的學習研究,通過作曲家運用音樂的基本組織手段與表達情感之間的聯系,使大學生體驗、感受音樂的美和精神內涵。(2)音樂文化的研究方法 立足于音樂的本體,向相關文化拓展,使大學生認識音樂藝術形式在歷史進程中的演變、沿革和發展過程,音樂對時代和社會所產生出的深刻影響,理解音樂中廣闊的精神內涵。(3)音樂美學與音樂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關于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本質和特性的研究,須深入到藝術實踐領域,從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視角,研究音樂對大學生的情感、意志、理想、知識、審美價值取向等諸方面所產生的影響。(4)哲學和史學的研究方法 音樂作為人類的精神產品,由于哲學觀點、立場的不同,對音樂的本質視角也不相同。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應將音樂置于歷史和文化的背景下審視,使大學生學會正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去認識、理解事物,從哲學、歷史的高度認識音樂對社會進步所產生的重要價值。(5)音樂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藝術始終折射時代與社會,音樂與社會有緊密的聯系。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應培養大學生思辨、評價和批判各種文藝思潮的能力。傳承先進的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并保護傳統文化,使大學生的審美價值取向對社會文化起到引領的作用,并對推動社會的進步產生重要的影響。

普通高校音樂教育這個新的學科的崛起經歷了百余年幾代人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它必將對我國教育的發展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①1917年《北京神州學會講演詞》,刊載《新青年》第3卷第6號(1917年8月出版),《美學文選》,北京大學出版1983年4月出版。

②《藝術教育重要法令》第12頁。

③馮蘭芳《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回顧與展望1978―1998》,《人民音樂》1999年第12期。

篇(4)

【關鍵詞】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傳承;民族音樂

前言

多元文化的興起起源于20世紀初,隨著全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多元文化成為目前世界的新潮流,高校的音樂教育也逐漸引進多元化的文化,但是在目前的高校音樂教育事業上的情況來看,我國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發展速度還是比較慢的,民族音樂的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還不能很好的表現出來。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下,加強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教育的教學,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和傳承。

一、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融入民族音樂的價值

(一)情感體驗價值

音樂是除了文字之外另外一種表情達意的方式,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在社會發展的每一個時期,人們都會用民族音樂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在當今的高等學校的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不能被忽視,學校應重視對學生民族情感的培養,將民族音樂引入到音樂教育中來,讓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體會到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了解民族音樂要表達的情感,由此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得中國民族音樂得到傳承和發展。

(二)文化傳承價值

文化是一個國家歷史的積淀和濃縮,民族音樂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國家每個時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文化被流傳下來。我國的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凝聚和積累,它結合了各個民族的音樂特色,并且融合到了傳統文化中去。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符號,它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將民族音樂引入到高等學校的音樂教育中,是一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掌握,而且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三)社會交往價值

每個民族的音樂都有自己獨有的特色,高校的音樂教育引入民族音樂教育之后,有利于各個民族音樂文化的交流。每個民族的音樂都有自己的傳統和文化底蘊,在民族音樂互相交流的同時,各個民族可以對彼此的音樂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彼此借鑒,互補完善,同時這也有利于各個民族傳統文化的交流和了解。在這種交流和了解之下,更加促進我國各個民族的團結,和平共處,彼此友愛,從而整個國家得到共同發展。

二、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展

(一)更新教學理念

為了使民族音樂得到更好的發展,在高等學校的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在以往的民族音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主次分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主觀地位,這種教學方式并不有利于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融入。在多元文化的社會背景下,教學方式應該改變為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在繼承民族音樂文化之后,不是一層不變的接納,而是要在一定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開拓,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墨守成規,在確保傳統文化的內涵的情況下,要鼓勵學生勇于創新,使得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和繼承。

(二)明確教學目標

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利于促進民族音樂更好的進入到當前高校的音樂教育中。首先,我國的教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經過民族音樂的教育,學生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美,體會到中國民族音樂的價值和要表達的情感,其次,音樂是一種表達內心思想的途徑,學生通過對民族音樂的欣賞和學習,有利于學生情感的表達和對一切美的事物的欣賞,有利于學生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作風,有利于學生綜合私自的提高。最后,民族音樂是我國的歷史產物,繼承并且發展是新時代人們的責任和義務。把傳承民族音樂作為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對民族音樂有更一步的了解,有利于民族音樂的繼承。

(三)有效地統一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

在目前的多元文化的國際環境下,高校音樂教育旨在培養學生了解和繼承傳統文化和民族音樂,從而讓我國的傳統文化事業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展。在當前形勢下,多元文化要求人們全方位的考慮到如何進行民族音樂的教育,讓學生可以用綜合性思維對民族音樂做出評價,建立正確的音樂價值觀。如果民族音樂可以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民族音樂就得以極大的發展,結合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共同發展,人們對民族音樂的欣賞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加強對外來音樂的鑒賞

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與音樂教育是離不開的。在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民族音樂得以更廣闊的傳播,對于外來音樂文化,在鑒賞的同時要注意民族音樂的繼承。除此之外,傳承和發展民族音樂最重要的手段是勇于創新,因此,外來音樂就使很好的創新來源。要加強對外來音樂的鑒賞的理解能力,利用其中的某些元素讓民族音樂得到創新,從而使民族音樂有新的文化內涵,為民族的發展提供新的文化支撐。

(五)構建多元化音樂課程體系

在音樂教育教學時,要確保民族音樂的教課有足夠的課時,除此之外,還要兼顧外來音樂的課程教學,做到多元化的音樂課程體系。根據不同地區安排不同的音樂教學課程,根據學生所要具備的音樂能力,安排音樂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進而培養音樂專業知識能力強、音樂應用能力強的人才。經過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的培訓,使學生構建有關音樂方面的知識結構。在開設的課程中,要加入外來音樂、戲曲、民族音樂等多元化的授課內容,將多元化的音樂課程體系建立到音樂教育中。

三、總結

在世界多元文化的環境下,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學應該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弘揚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使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到傳承和發展,這樣不僅能創新高校音樂教育,還能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勒茅珠瑪,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傳承發展[J],音樂大觀,2014,(07):16.

[2]胡世紅,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09):120-121.

[3]蔡思穎,客家音樂在贛州高校音樂教育中傳承的可行性[J].科教新報(教育研),2010,(39):130-131.

篇(5)

任何形式的教育目的,其內容結構都包括兩個基本方面,即對人的身心素質發展作出的規定和對人發展的社會方向作出的規定。前者體現的是教育目的的個人價值,后者體現的是教育目的的社會價值。教育目的的實現,即是這兩種價值通過人們的教育活動同時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訓練和培養,并以受教育者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實際表現作為評價的標準。

人類有史以來的教育活動,都是圍繞著追求和實現這兩種價值展開的,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總體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演化延續至今??梢哉f,教育目的理論的歷史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這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誰占主導地位的歷史。

在中國,學校音樂教育目標大體經歷了下列轉變:1、維新及民國初期,重視道德教育以及涵養美感的作用,強調美育;2、抗戰時期,重視團結及民族精神;3、建國后,重視陶冶兒童的身心,培養建設社會主義的人才;4、現今重視兒童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表現在1992年在七五規劃的重點項目中,“音樂教育與青少年成長”的課題開始成為研究的重要內容。2001年因為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才正式完成轉變,音樂課標解讀中提到:“過去的音樂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在編寫的指導思想上,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當然也有不同領域的教學內容和相應的教學要求,但這些內容和要求,只是作為學生獲得某種素質和培養某方面能力的載體和過程。”

日本學校音樂教育目標變化如下:1、明治初期,學校音樂教育思想基本上受西方和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重視身心健康與道德的教育;2、昭和時期,受國家主義思想影響,教育目標偏離美育范疇,強調極端的民族主義和國民醇化;3、二戰后,受美國的影響,開展民主主義改革,注重音樂教育的藝術性,道德性不直接作為教育目的,而提出了以培養美的情操和豐富的人性的教育目標;1946年就接受了美國進步主義教育思想,開始了向學生個性價值的轉變過程,這次轉變的特點是尊重兒童的自主性、創造性、學習的興趣和欲望。4、當代,從培養美的情操和豐富的人性到培養具有豐富的情操的人的最終教育目標。上世紀80年代,最終審議會上又再次提出了“重視個性的原則”,“面向二十一世紀,培養具有能夠主體性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和情感豐富的人”。因此,從40年代末起已經開始了轉變的過渡階段,整體上早于中國。

從近現代的發展來看,兩國都是逐漸由以社會價值為目標轉向以學生個性價值為目標,所不同的是轉變的時間。中國從1992年才開始有轉變傾向,主要表現在:七五規劃的重點項目中,“音樂教育與青少年成長”的課題開始成為研究的重要內容;1998年8月第七屆國民音樂教育研討會的大會主題為“跨世紀的音樂教育―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等等。但嚴格意義上講,中國在2001年因為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才正式完成轉變,音樂課標解讀中提到:“過去的音樂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在編寫的指導思想上,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當然也有不同領域的教學內容和相應的教學要求,但這些內容和要求,只是作為學生獲得某種素質和培養某方面能力的載體和過程?!?/p>

仔細研究我國的音樂教育目標,嚴格來說都是以集體利益為前提的,道德是社會公認的規范,培養出來的也是符合社會規范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比如:1950年、1956年、1979年、1988年、1992年都強調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下的人,需要為社會主義的建設作貢獻。追根朔源,這種集體高于個人的思想主要由于儒家的影響,強調把個人作為社會的人、家庭和整個社會的成員加以培養?;仡櫸覈▏?0多年的發展,這種社會價值至上的教育雖然起過積極的作用,但在今天,這種壓抑個性發展的教育已不能滿足現代化的需要。因此,1999年素質教育的提出,特別是音樂教育中“培養創造力、豐富情操和陶冶高尚情操”的目標的提出,從而改變了以往一味強調培養符合社會主義規范的人的思想,這種轉變也就預示著向個人價值取向邁進了一大步!也才與世界上旨在實現“全世界的人的潛力都得到充分發揮”的教育和文化的最終目標的理念相一致。

對比日本的教育目標,日本也是個高度集權化,并且十分注重民族主義的國家,在明治維新時期,也強調集體一致性,伊澤修二在明治11年4月遞交的有關音樂調查研究的報告中說:“音樂對學校的教育有直接的作用,為社會帶來善良的娛樂,自然近善遠惡,使社會發展成禮文之域。國民頌揚王國功德,能樂其太平的音樂,對社會有間接的作用。”(張楚廷. 教育思想改革的重要進展――素質教育論[J].清華大學教育學報.97(3))尤其是二戰時期,更是具有極端民族主義傾向,它將國民教育納入皇國之道的軍國主義的軌道,以推行法西斯主義教育。在目標上所規定的“醇化國民的情操”,“應該培養其敬虔的意念、昂揚其愛國精神”都把學校音樂教育目標引向了狹隘的“國家主義”的學校教育目的的方向。昭和22年(1945),由于戰敗,日本接受了美國占領下的民主化改革,學校音樂教育目的也從強調服從國家需要轉為以社會中的人的教育為重點,比如說培養“美的情操和豐富的人性”,“發展音樂的興趣”等等。這樣,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天平才基本得以平衡。

從音樂教化論來講,這又與儒家的思想相關,儒家十分強調教育與政治合一性,通過以道德化的政治為手段推行以仁義禮樂為核心的道德教化,實現政治的道德化。

音樂教化又是實現其統治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音樂達到政治的目的。這樣的音樂教育在實現、培養人性的過程中容易使個體走向單向度的“自我限制”,從而壓抑了個體主體性的張揚,培養出統一模式的人。

篇(6)

【關鍵詞】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音樂教育;學校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0-0023-01

項目名稱:省級課題《社會音樂教育與學校音樂教育的互動對接課例研究》項目編號:CXLX13_397;主持人:陸秀秀。

在高速發展的教育信息化時代,我們可以發現,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影響著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一個人從接受學校教育開始到走上工作崗位,人生大于1/6左右的實踐是在學校度過的。 由此可以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學校教育已經成為了個體發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是其他教學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社會教育是基于一定的社會生活環境下的,作為一種多樣化的教育形式,竟然有著“未成年人的教育與社會關系不大”的觀念。 以下我會依據前人的觀點進行陳述構想的緣起。

一、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關系

學校教育的重要性無可厚非,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教育與學校教育兩者之間可能有著層層遞進的關聯,但絕不是兼容并進的,教育的宗旨和理想層面主要的是關注個體的整體發展,學校教育的功能卻不在于此,學校教育需要調和好分配、監管、學術-職業功能,學校教育的宗旨與普及成就有關,這是根本上的差別,既然教育與學校教育有著普遍的差別,又有著分屬的關聯,那么如何能夠將他們做到兼容并進呢?此時,我們應該看到社會教育對個體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社會教育可以彌補學校教育在知識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可以擴展和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興趣、才能和特長”,社會發展多元文化的介入,社會教育模式多樣豐富,滲入到了生活中每個角落,如若將社會教育的龐大催化劑加入到教育與學校教育中,那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短期或長期的問題,就能在兼容并進的基礎上得到緩解。從宏觀來看,赫曼•哈肯認為“協同系統就是需要將兩個看起來完全不同的系統內部的子系統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合作,形成協同效應,這樣兩個系統工程的干擾功能就能夠慢慢削弱,優勢功能能夠卓有成效” 這對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協同與合作有著決定性的啟示,美國心理學家尤里•布朗芬布倫納在《人類發展生態學》中提出,人類發展的幾個關鍵性因素有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提出“四系統觀”,認為三者的關系是相互依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美國學前教育學家艾斯薩提出了兒童發展的同心圓理論,也論證了學校與社區與家庭教育三者必須密切協同運作,才能有助于兒童積極地成長與發展。不管是協同論,生態系統觀或是同心圓理論,都給予了教育合作論新的啟示,必須在個體學習成長過程中將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結合運用,才能促進全面的發展。

二、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教育的互動對接理論緣起

對于學校與社會音樂教育互動對接的構想,緣起于筆者對以上教育合作論,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兼容并進的思考,由此又延伸思考了分屬于學校與社會教育當下的,學校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產生了具體去分析兩者存在著何種關系、其合作又能帶來怎樣的價值與意義的動力。關于學校中音樂課程的創新構想,筆者認為要將社會音樂教育與學校音樂教育進行互動對接與合作,就需要將音樂作為一門專業,以專業性的教學進入學校音樂課堂,這樣才能做到互相融合互相補充。安托爾茨關于公立學校新型音樂教學法就有著這樣的新構想,他覺得理應將“課程中的音樂”理解成“音樂中的課程”;由于社會時代的不斷變遷,歐洲教育界曾形成了一個公開透明的發展傾向:“各種教學樣式和發展趨勢迅速交替,不同的教學構想相互競爭”,無論國內外,學校與社會的藝術教學形式大相徑庭,這也引起了學者的思考與深入研究,探究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如何在一種合理的匹配和調和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和進步;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歐洲音樂教育的教學形式進入一個反傳統的挑戰時代,艾格布萊希特在《把音樂從科學種解放出來》一文中提出了“學校教材使思維愚笨化”的觀念,讓教育界學者們有的大跌眼鏡有的據理力爭,豐富的理論構想、多樣化教育思潮的綻放總能收獲芬芳,人們再一次發現了學校音樂教學中的弊病和改革方向,并在此時代,艾倫福特要求的“學校音樂的非學?;焙鸵寥f•伊里希提出的“社會的非學?;?,都充斥著傳統教育教學的觀點,并形成了相悖論的理論觀點,問題的出現和矛盾的日漸突出,最終形成了各類相關于學校音樂教學與社會性音樂教學的理論研究文獻與著作,使得筆者興趣頗高想要深入了解和研究。

我國學校、社會音樂教育在學生的藝術修養培養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也不能避免兩者具有局限性,如何能夠讓兩者之間的局限和問題減少呢?那就是學校社會音樂教育的互動與對接,兩者建立起合作的關系,才能夠使優缺點互補,斷層搭接,盡量減少問題的存在,從而達到優勢最大化,教學全面化,合作規范化,全方位的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藝術素養與技能的提升。希望筆者的構想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并為音樂教育的研究領域奉獻自己微薄而不足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宋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教育與職業》.2008年第32期

[2]詳見中央文明辦.《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2011

[3]These Distinctions are original to Mark Holmes,”the secondary school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society,”p.16-25

[4]楊雄,劉程.《教育合作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P6

篇(7)

一、認知學習理論視角下普通高校音樂教學的發展現狀

(一)音樂素養與認知學習理論

在普通高校音樂教學中,音樂素養是音樂基礎課和必修課,是一門培養學生全面音樂素質的專業學科,主要包括音樂能力、音樂知識和音樂價值觀三個方面,通過對這三個方面知識的掌握,能夠起到調節人的心情、培養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味的作用。普通高校音樂教學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對外部事物更深層次的感悟能力,順應社會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認知學習理論發端于格式塔學派的認知主義學習論,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來探索學習規律的學習理論,應用于普通高校音樂教學中,主要體現為學生是音樂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感知、注意、記憶、理解是有選擇性的,通過個體的學習質量來提升整體的學習效果。認知學習理論是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產生的,因此,它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產物,其強調的主動性、自覺性要求,正是現代音樂教學的發展方向。

(二)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學的實踐現狀

從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實踐來看,當前普通高校都已將音樂教育納入到正規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中,教學現狀與教育體制改革前相比,已經得到了很大改觀。但是,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速度仍然遠遠落后于其他基礎學科以及高等教育整體發展的步伐,學生的音樂素養仍有待提高。在音樂教學目標定位模糊的情況下,我們不難發現我國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理論缺少必要的邏輯起點,教學活動帶有盲目性,嚴重削弱了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價值與功能,間接地將在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邊緣化,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宗旨。

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音樂素養與性別、年齡、專業等因素也是存在一定聯系的,主要體現為女生的音樂素養普遍高于男生,低年級學生的音樂素養普遍高于高年級學生,文史哲與藝術類學生的音樂素養普遍高于理工科的學生。從認知學習理論的視角來分析,普通高校音樂課程與實踐雖然具有選擇性,但并不意味著學校就可以忽視相關資源的供給,只是強調“學”的意義,卻推掉了“教”的責任。高校應該轉變現有的思想觀念,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音樂的良好教學環境,努力擺脫音樂教育的發展困境。

二、認知學習理論視角下普通高校音樂教學的發展對策

(一)轉變音樂教育的思想觀念

音樂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在音樂教育中,音樂是教育學生、培養人才的手段,教育學生、培養人才是音樂教育的最終歸宿。因此,普通高校必要對音樂教育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通過音樂教學來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轉變對音樂教育的思想觀念是開展高校普通教學的關鍵,這主要包括學校、教師和學生三者思想觀念的轉變,而這三者之間從上至下又都起著助推的作用,即學校應正確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以此來影響教師,教師應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綜合素質有一定的正確認識。

(二)完善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模式

公共音樂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隨著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的不斷發展,國家對高校素質教育中的公共藝術教育也提出了有針對性的發展要求和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目標定位。當前,普通高校開設的音樂課程主要集中在音樂欣賞和理論研究兩個方面,難以滿足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需求,因此,音樂教學的課程設置應呈現出多元化、多樣性的特點。多樣性的課程設置還要與開放性的教學體系相結合,融入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對公共課程進行合理的定位。

(三)健全音樂教育的管理體制

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教學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加強音樂教學的機構建設,提高音樂教育的整體管理水平。具體實施如下:其一,構建網絡性的組織管理體系,打破傳統的集中化管理模式,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確保音樂教學的完整統一,有序進行;其二,實施科學化的音樂教學管理,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音樂課堂學習氛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麻豆传|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印度妓女野外xxww|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中文高清版|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xxxxx高潮喷水| 内射毛片内射国产夫妻| 亚洲欧美牲交|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小视频|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欧洲女同同性videos|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 日韩精品内射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码|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av寂寞骚妇| 瑜伽裤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av不卡专区| 少女频道在线观看高清| 野外3pgay激情男同|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观看99水蜜桃|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亚洲和欧洲一码二码区别7777|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 欧美巨鞭大战丰满少妇|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vr综合|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