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多元文化的價值

多元文化的價值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25 16:03: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多元文化的價值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多元文化的價值

篇(1)

【關鍵詞】 多元文化教育;價值訴求

1.多元文化教育的定義

關于何謂“多元文化教育”,歷來就有爭議。

美國著名的民族教育家詹姆斯•A•班克斯認為:多元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對學校工作必須做出重大改革,使多種群體的每個學生獲得在學業上成功的平等機會,提高不同性別、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群體的學生以及一些特殊學生的教育素質。這些改革涉及全部學校或教育環境的體制改革過程,而不僅僅局限于課程的改革,班克斯把這一過程 稱為“多元文化教育”。他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個意義廣泛的概念,它包括民族研究、多民族教育、反種族教育、婦女教育、殘疾人教育等。〔1〕沃特森在《多元文化主義》中指出多元文化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是:“認為傳統教育對非主流文化的排斥必須得到修正,學校必須幫助學生消除對其他文化的誤解和歧視以及對文化沖突的恐懼,學會了解、尊重和欣賞其他文化。”〔2〕

2.多元文化教育的價值訴求

2.1 追求教育的平等。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的價值訴求之一即是改變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機會,追求全社會的教育權利和機會的平等。

在具體教育實踐中,考慮到教育結果會因學習者原來的生活際遇、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各級學校中人文課程的改革也朝著教育平等的方向發展。在課程內容和比例上除考慮主流文化外,同時也顧及了非主流文化的需求。這種為不同的個體提供有選擇性教育內容的做法,充分體現了差別性對待原則,保證處于弱勢地位的人獲得最大的利益,使非主流文化的學習者能自信地、有尊嚴地、從容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多元文化主義的價值觀指導下的多元的評價方法則充分考慮到學習者起點和學習方式的差別,保證了學習者最終平等地會的成功的可能性。

另外,多元文化教育所倡導的反偏見和歧視的思想,除了幫助學生走出自身文化的局限性,形成平等、寬容、接納而非歧視的態度對待處境不利的弱勢群體價值觀外,還致力于培養學生解決偏見的行動能力,使他們也能成為消除教育差異,維護社會公正的力量。對教師而言,多元文化教育不只是向學生傳授有關多元文化的知識和價值觀,它對教師本身的教育行為也提出了要求――在教育過程對每一個學習者有相同的期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把對學生的主觀偏見和好惡懸置起來,不因學習者的民族、信仰、語言、家庭和經濟條件、外貿、性別等的差異而區別對待,從而保證了每個學習者在教育過程中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2.2 強調對學習者主體性和自主性的尊重。以往的教育在處理文化傳承與學習者發展的關系上,傾向于從社會的需要出發選擇“有文化價值的文化”,而這種社會需要的文化反映的往往是居于統治地位的政治、經濟利益。從這個角度看,教育是被看作用精心選擇的、反映社會需要的文化去塑造人性,忽視了學習者自主選擇文化的權利,忽視了文化本身也是人的本性的外化特制。而多元文化教育不剝奪非主流文化的存在價值,尊重學習者的文化選擇和認同,這也就是把學習者看作是由選擇權力和批判能力的個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指出:“應該使每個人有其截住青年時代所受的教育,能夠形成一種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他認為應該做的事。”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習者在面對不同文化時的抉擇能力、批判能力和反思能力,這正是這一教育理想的體現。

有些批評者認為,雖然多元文化教育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學校采取的創新僅僅是象征性的或者說形式上的,而且無論他們的意圖是多么美好,他們都不可能認真地處理現行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結構變革中存在的一些實質性的問題。對于這些批評家來說,雖然多元文化主義提升了人們對少數民族的認識, 但在實際過程中,不少教育機構和人員還是把少數民族視為異類。因此,就事實而言,文化分歧以及少數群體的自卑還將長期存在。這些批評家認為,這些在學校里不能夠捕捉到的、看得見的、摸得著的現象被作為文化認同的標記,但是因為將其文化瑣碎化了,因而無法探索少數民族校園經歷的更為深刻的現實,致使少數民族文化引起人們的注意只是停留在膚淺的表面。針對此種批評,有些多元文化主義思想家回應道,在學校里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僅僅是拒斥無知,而且還要真正幫助一些少數民族群體擺脫劣勢狀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并使更多的家長投身到教育當中去;同時,還要通過更多的教師理解少數民族的經歷,這不僅僅是象征性的,而是需要通過實實在在的行為去完成,如通過語言傳媒給家庭提供一些教育,在更為廣泛的范圍內加強對當前教育體系的運作系統的嚴格審查和深刻反思。

參考文獻

[1] 哈經雄,騰星.民族教育學通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2001.

篇(2)

>> 社會學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社會價值與文化選擇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構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互動研究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軟實力解讀 奧林匹克全球化視野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 文化認同語境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超越 基于高校民族團結教育視角的新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研究 社會學視閾下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模塑透視 現代文化語境下民族傳統體育的生存模式探微 嶺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 論現代化背景下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我國民族傳統體育課程開發的文化價值取向研究 民族傳統體育與廣場文化的建設研究 文化軟實力背景下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中的活態傳承 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現代價值體現 “文化強國”視野下民族傳統體育公共服務職能強化與現展 多元推進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思考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整合及多元生態路徑探究 民間社會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保護的基本理論問題 論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競技體育文化的比較研究 河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特征與價值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田祖國.國家文化軟實力與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發展[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1.

[3]許正林.后奧運時代體育價值取向與體育可持續發展[J].體育科研,2009,1.

篇(3)

所謂價值取向是指一定的主體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是指“在內容與形式等各個層面上對社會需求的滿足及與其發展的適合、接近和一致。”(曾鴻、王靜:《國產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淺談》,載《當代電視》2005年2期)一部電視劇取得高收視率,一方面是因為制作精良或者內容出奇制勝,更重要的是因為其表現了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在故事的講述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升華了觀眾的精神世界,完成了應有的大眾傳播的導向性責任。

當代多元的文化發展,導致中國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呈現多元性。北京大學彭吉象教授提出:“在當今中國社會里,主流文化、大眾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外來文化、民間文化、地域文化、后現代文化等等多元并存,使我國當代文化真正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的態勢,”(《機遇與挑戰——電視專業化頻道的營銷策略》,彭吉象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版)因此將當代中國電視文化分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外來文化、地域文化、民間文化和后現代文化,這種分類方法同樣適用于電視劇文化分類,以下按照不同電視劇文化分別探討多元的中國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問題。

一、主流文化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

現代的主流電視劇,即主旋律電視劇。主旋律電視劇的立意大都是從當前的國策、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人生導向的重大主題上繁衍出來的,起到指導人生的作用。主旋律電視劇要求體現出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潮流,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基調昂揚,能夠激發人們追求理想的意志和催人奮進的力量。例如建國六十周年之際,大量的獻禮題材電視劇是此類電視劇的代表,《解放》、《開國前夜》、《蒼天》、《監察局長》等。作為主流文化的代表,這類電視劇在90年代創作出了許多優秀作品,后來由于在形式上灌輸說教,一度被大眾冷落,通過中國社會文化的轉型,使主旋律電視劇也盡量大眾化,向大眾接受心理靠攏。主旋律電視劇的發展策略是采取藝術地表現主題的方式,既有嚴肅的思考,又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以期完成傳播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價值,對受眾進行意識形態塑造的功能。

二、精英文化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

精英文化的電視劇,在數量眾多的中國電視劇中,是極少見的。在電視劇藝術的探索中,一度也有這樣的作品,但是很快電視作為大眾媒體的特性凸現出來,這樣的電視劇雖然可以成為研究電視劇的典型教材,但是卻不符合大眾和電視的收視習慣。《我的團長我的團》是近年精英文化的代表,觀眾評論其“企圖承載教化色彩”、“感覺像坐在小劇場看實驗話劇”,過于先鋒派的敘事方式令大多觀眾表示無法接受。相反專家學者卻對其給予高度評價。對于《我的團長我的團》的評價兩極分化明顯,正說明了精英文化在大眾化、泛娛樂時代的尷尬。電視劇創作應該追求精英文化,追求對社會的深刻反思與道德批判,但不是用極端的藝術手段去表現精英文化才是正確的。理解和繼承精英文化的評判精神對電視劇創作精品是有幫助的,尤其是精英文化的精品意識,應當成為電視劇創作者的創作準則。

三、大眾文化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

大眾文化在今天被理解為娛樂文化,所以大眾文化電視劇即是以娛樂觀眾為主要目的電視劇,大部分電視劇都是大眾文化電視劇,它們填充了觀眾的休閑娛樂空間,放松觀眾身心。從某種程度來說,這種娛樂型的電視劇是市場經濟規律運作的必然結果。對于主流文化價值取向而言,大眾文化電視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大眾施以最迅速、最廣泛的價值觀影響,但是另一方面其娛樂化傾向過于嚴重,向市場妥協而喪失了藝術品格。當一種題材無意間火了之后,一窩蜂地跟拍效應,就是大眾文化傾向最明顯的負面影響。這種電視劇將是電視劇產業發展的重點目標,不論題材也好,手法也罷,對于此類電視劇的研究應該深入到文化價值的最深層面——精神內核。因其在創作上最靈活、最靠近市場需求,所以應該將對市場需求的導向問題也納入到電視劇創作者的思考范疇中。中國電視文化不斷向大眾通俗文化轉型,在這時代更應該注重一種道德理性精神的回歸,培養大眾的責任心和道德感。

四、外來文化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

這里的外來文化電視劇指的是深受國外文化影響,模仿國外電視劇拍攝的電視劇。很顯然,在拍攝此類電視劇時,其文化價值取向從開始就不是中國的,但是礙于表現內容是中國的,于是在原作基礎上做出中國式的修改。這幾年中國電視劇深受美劇、韓劇影響,跟風之作數量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太成功的嫁接,不中不洋,例如《丑女無敵》、《回家的誘惑》等。這類電視劇往往只將國外的故事挪到了中國,人物塑造、故事情節非中國化,缺乏真實性基礎,其價值取向并不真正是中國的,以至于其傳揚的是外國文化而非中國文化。

經濟的全球化、大眾媒體的強大力量,促進了文化的全球化,又帶來世界文化同質化的重大機遇和挑戰。一部分電視劇創作者迷失在外來文化中,誤以為電視劇創作可以將外國電視劇從形式到內容全盤接受,所以拍攝了上面提到了外來文化電視劇。這種電視劇通過炒作等手段,在一段時間內能夠吸引部分受眾,但是其文化價值取向的水土不服,只會對受眾產生不良影響。電視劇創作者要正確面對全球化,深入思考中國電視劇所應秉持的文化立場,以創作表現有利于中國社會主義和諧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故事內容,緊隨時代精神,把握優良傳統文化,用優質的電視劇回饋觀眾對電視劇的喜愛。

五、地域文化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

地域文化電視劇是指按照具有鮮明特色地域文化的地區進行分類,甚至一個市或者縣也可以發掘自己的地方文化。這主要是指電視劇的本土化,以地域文化為受眾認知基礎的文化策略,包含了當地獨具特色的人文習俗、語言乃至思維方式。如上海方言電視劇《孽債》、《老娘舅》等,四川方言電視劇《山城棒棒軍》、《傻兒師長》等。很多地區都將創作地方文化電視劇作為一種有效的文化宣傳手段。然而電視劇本土化不等于文化復古,也不能過于傳統化。如何對這類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進行引導,這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如何做到細致而不狹隘,吐故納新,在反映地方真實文化的基礎上,宣揚全局觀、科學觀,將地方文化價值取向導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應是此類電視劇首要思考的。

六、民間文化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

民間文化“是相對官方文化、精英文化而言,由眾多普通百姓自發形成的一種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文化形態。它往往更多地釋放出下層民眾的情緒,與民風、習俗、生活方式緊密相連。”(王玉瑋:《當代中國電視文化民間化傾向探析》,載《寧夏社會科學》2007年4期)民間文化電視劇的代表是農村題材電視劇,中國傳統的民間文化仍然保留在農村中,例如電視劇《劉老根》,描寫了東北農村的文化習俗,既在新舊思想的沖突中推進改革思想,又宣揚了東北的二人轉藝術。民間文化電視劇,其價值在于一方面保留了優良的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間的碰撞、融合過程。然而民間文化同樣也有藏污納垢的一面,不乏存有封建思想的殘余,因此在真實反映民間生活的同時,要用主流的文化價值取向對其加以引導,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七、后現代文化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

后現代文化本身并不符合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所以即使有所表現,也往往是隱藏在電視劇中,一閃而過。若是電視劇打算通篇以后現代文化為核心,則會選擇荒誕的藝術形式。例如《武林外傳》,其打破時空及傳統的表演方式,采用情景喜劇的篇幅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告訴觀眾故事是荒誕的。但是后現代文化并不代表就是違背道德、扭曲的文化,相反,后現代只是一種表現形式,人物的道德理想和行為準則仍是真善美。這種后現代的電視劇形式很符合當代青年人的審美情趣,除了《武林外傳》一炮而紅外,《魔幻手機》這部后現代魔幻電視劇,在2008年中央八套的收視率排名第一,足見此類電視劇的魅力。

近年來火爆的穿越題材電視劇,與網絡劇(包括改編源自網絡小說、網絡游戲的電視劇)天生帶有后現代的特點,“它所構建的必然是一個超現實的虛構社會,它并不是創新型的產物而是一種文化的再循環,不可避免帶有媚俗的特性。”(劉菁:《論穿越題材作品的后現代性》,載《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6期)

在電視劇產業大發展的時刻,重視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必要的立足點,并且要將對文化價值導向性的重視擴展到每一種電視劇類型中。“媒介承擔著傳遞人類文化的責任,媒介的價值體系和倫理觀念會對大眾產生深刻的影響。”(《數字時代的中國電視》,彭吉象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310頁)今天,單集制作費用超過一百萬的大制作電視劇越來越多,可以說電視劇創作者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有了更好的創作精品的物質保證。在這個時候,需要創作者保持清醒的認識,認清電視劇文化價值取向問題,自覺擔負起文化傳播的社會責任。

篇(4)

關鍵詞: 學校德育 多元文化 困境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社會已進入多元文化時代。多元文化對我國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正反兩方面的影響,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多元文化對學校道德教育各方面的發展提出了挑戰,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多元文化帶來的機遇,重新審視并規劃學校道德教育,以適應多元文化時代的需要。

一、多元文化內涵

多元文化是指在一定時空下共存的、密切聯系、相互作用又具有相對獨立特征的文化;也指國家、社會或民族之間多種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的現象[1]。多元文化產生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作為對“同化論”、“熔爐論”的反駁而被提出。在當時主要指兩種文化現象,一是指殖民地和后殖民地社會的文化,在這種社會中,既存在殖民國家的統治文化特別是歐洲文化,又存在原居民的種族或民族文化;二是指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同社會和文化來源的民族雖共同生存著,但各民族之間及各民族群體之間的文化特性有較大差異[2]。

我國的多元化現象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漢族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并存。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國,各民族文化各有千秋,相處融洽、共存共榮、相互尊重。二是中國民族文化與外來的西方文化交匯碰撞。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信息技術的發展,西方文化蜂擁而至,與我國的傳統文化觀念與價值體系產生摩擦。不可否認,西方有許多先進思想,可以開闊國人的眼界,但是相對的也存在一些糟粕。必然會導致原有本土的、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發生變化。

二、多元文化給學校道德教育帶來的困惑

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應具有明確的道德教育目標、內容,并配有專門的德育工作者。但是在多元文化時代,學校道德教育面臨一些困惑。

(一)多元文化使得學校德育內容無從選擇。

在一元文化時代,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非常明確,宣傳當時受到社會認可的價值觀和道德理念,這樣可以捍衛當時所倡導的主流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但是多元文化時代,有紛繁的文化與價值觀,每種文化和價值觀都有其合理之處,這就使得學校道德教育不知要選擇教哪種文化,舍棄哪種價值觀。例如,當學校德育教給學生“集體觀念”、“團結”時,“追求自由和個人權利”的呼聲高漲。因此在這個多元文化時代,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趨向模糊,內容趨向復雜,不知要選擇何種文化與價值觀。

(二)多元價值觀使得學校德育標準復雜化。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特質,這種情況很容易產生文化相對主義、道德相對主義。文化相對主義認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道德規范,不存在普遍的的道德真理,同時不存在客觀的標準判斷一個行為的對與錯。在傳統的一元文化社會中,道德教育的標準是單一而明確的。隨著社改革的深化,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理念都發生重大變化,社會價值觀的變化直接會影響到社會個體的價值觀,多元價值觀使得學校道德標準復雜化,不知應該選擇何種文化、選擇何種價值。學校德育標準的復雜化,帶來的就是德育目標、內容、方法的脫節。

(三)道德相對主義導致青少年的價值迷失。

多元文化使得各種不同的思想和價值觀相碰撞交融,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價值觀念、信仰、生活態度等方面的形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風土人情、思維習慣等,會開闊青少年的視野,給他們更多選擇與思考。但是,多元文化容易產生道德相對主義,對于相對性、差異性的過度強調則會給青少年帶來價值觀上的迷失,讓他們陷入迷惘之中。由于多元文化的興起,人們的價值觀也經歷了從一元到多元的歷程,這種價值觀的變革的后果是引發人們的道德沖突與困惑。道德相對主義強調的是個人是道德評判的標準,這就很容易導致道德評價與道德選擇的主觀化,更加注重個人利益,從而滋生出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主義,這很容易促使學校道德教育處于低效困境。

(四)多元文化使得傳統德育方式失效。

在傳統的一元文化時代,學校道德教育的內容都是單一而明確的,并與社會中的主流文化相一致,所以學校德育主要是傳授被社會認可的價值觀念和道德理念,采用的道德教育方式是傳統的傳授法,直接告訴學生什么道德行為是對的,什么道德行為是錯的。在多元文化時代,社會上存在不同的價值觀,每個學生有不同的文化特點、價值觀,如果還按照傳統的知識傳授方式,則會忽視學生的道德需求和文化意愿,這與多元文化這一大的教育環境相背馳。從而造成學校道德教育無法完成學生道德的內化,學生的道德選擇判斷能力得不到鍛煉,致使學生步入多元化社會后無法應對多元文化的沖擊。

三、應對多元文化沖擊的道德教育策略

多元文化給學校德育帶來德育內容無從選擇、德育標準復雜化、價值迷失、傳統德育方式失效等困惑,這些都相應地對學校德育提出了新要求。這就要求學校德育在客觀評估多元文化給青少年道德成長帶來的利與弊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當前的國情,重新思考和規劃學校道德教育。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多元文化,培養核心價值觀。

在一元文化背景中,價值觀是一元的,道德也是一元的,所以學校可以通過教師傳授,使學生的知情意行得到發展,直接灌輸當時的價值觀念與道德觀念。但是在多元文化這一新時代背景下,學校德育的重點應該轉向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并理解包括本民族文化在內的世界文化。隨著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西方國家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多種傳媒途徑宣揚自己的價值觀念,對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造成沖擊,學生面臨著更多的價值選擇,遭遇更多道德困惑,因此在日常的學校道德教育中,應該引導學生用批判的態度看對不同文化,培養學生道德主體人格,對于不同的價值觀、道德觀念做出判斷與選擇。此外,學校應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明確核心價值觀內容。葉瀾教授曾提出四大核心價值觀:誠實守信、責任心、愛國和自我完善[5]。明確核心價值觀后就應該宣傳并引導學生們在生活實踐中踐行核心價值觀,從而上升為學生的個人品質。

(二)轉變教師角色,做好學生道德引領。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教師是教學中影響學生發展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學校德育教師要轉變角色,由文化的傳遞者轉變成為各個文化的理解者、研究者教師。打破傳統上“師道尊嚴”、“尊師重道”的教育理念,而是要適時進行反思、吸收新思想,不斷學習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學習相關知識,平等對待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不僅要加強自身的文化反思,尊重價值的多元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正確的價值觀傳播給學生,而且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使得本土文化更加豐富充實。德育教師的作用是引領而不是訓導,是對話而不是灌輸[7]。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傾聽學生的內心真實想法,尊重學生主體性,引導而不是代替學生做出道德判斷、價值選擇。

(三)改變德育方式,增強學校德育的實效性。

傳統的灌輸式學校德育方式已不能適應當今的多元文化時代背景,而是要倡導民主、開放的教育方式。平等看待不同文化,尊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秉持開放、寬容的態度向學生介紹各種文化,幫助學生分析各種文化、價值觀,引領他們做價值判斷。學校道德教育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到真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進行獨立體驗,應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判斷社會中的善惡,激發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從而將所學道德知識內化,形成道德行為,增強學校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7]馮建軍,傅淳華.多元文化時代道德教育的困境與抉擇[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35-40.

[2][英]沃特森,著.葉興藝,譯.多元文化主義[C].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3]馮增俊.教育人類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238.

[4]李純.多元文化視域中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2009.

篇(5)

關鍵詞:多元文化;;大學生;道德教育;思考

在經濟、信息、文化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多種文化價值觀念逐漸集中在一起,使得我國成為了一個多元文化發展的國家。我國的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因此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必然會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對當地的高等教育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地區多元文化的發展給高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價值觀念、思想道德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因此如何在多元文化下加強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就成為了當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課題。

1多元文化概述

多元文化的涵義: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內,由不同的種族、語言、信仰、行為等組成的文化,其關系是平等存在,并且互相支持。在這個地區中各個民族共同享有文化認同權、經濟發展權和社會公平權。多元文化具有以下特點:其一是文化的多樣性,這也是多元文化的一個關鍵特點,其包括多樣性的民族文化、多樣化的價值觀念和多元化的行為方式;其二是多元文化之間的平等性,各個文化均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存在方式,各個文化之間沒有貴賤之分,都要得到應有的尊重,有平等的生存、發展權利;其三是多種文化的交流性,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各文化之間的交流增加,各個國家、民族和地區之間的交流形成了多元文化,這也是多元文化形成的必要條件;其四是多種文化的共同性,為了多種文化的共同發展,需要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差異和價值,在多元文化中,不能將各民族文化同質化發展,而是尊重其政治信仰和文化特點,達到多種文化共同繁榮發展的目的。

2多元文化的背景特點

2.1多民族聚居

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經歷過多民族的融合,早在公元前高原上的藏族就與中原的漢族有著密切聯系,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草原上各個分散的民族逐漸統一成藏族。根據歷史文獻的相關記載,藏族在發展中融入的民族主要有漢族、納西族、蒙古族、滿族和羌族等,并且也有少部分的藏族人民加入到其他民族中。在拉薩的寺廟中,有藏傳的佛教文化、漢地文化和伊斯蘭教文化等,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也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地區的多元文化發展過程中,需要各個民族互相融合,,互相促進,因此地區的高校學生也呈現出多民族性,即地區高校道德教育的對象是具有多樣性的。

2.2多民族文化互相融合

在的長期發展過程中,各個民族均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人民具有淳樸、勇敢、勤勞的性格,用自己的勞動開發出舉世聞名的藏族文化。拉薩是的省會,存在著藏族、漢族、回族等多個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共同推進了地區的文化發展,拉薩成為了多民族文化溝通交流的中心,也是藏族文化發展的中心,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在發展中都有吸取來自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結合本民族文化進行發展。在文化的長期發展中,多元文化使得地區的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并且對于地區的高校大學生而言,也有機會吸收多種文化。

3多元文化下大學生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地區的高校中,生源來自多個民族,并且大部分學生屬于少數民族,所以在高校的教育對象帶有很強的民族性,各個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等互相交流融合,對地區高校的道德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首先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學生在面對其他民族的文化教育時會感到新奇,在傳統思想和個性文化的發展中,學生會在接受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出現迷茫狀態,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需要準確判斷各個文化的精髓和糟粕。其次是不同文化信息對學生的影響。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影響學生思想變化的信息來源增多,學生在不同民族文化教育和道德評價中會感到迷茫,這時就需要學校加強道德教育,注重養成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地區的高校道德教育,要營造出一個民主、開放的環境,讓學生在多元文化中自由討論,理性思考,。

4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途徑

4.1多種道德教育方法相結合

隨著網絡化進程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地區的高校學生除了學習教材上的道德教育內容,還有多種途徑接受道德教育,并且受到不同國家、地區、民族文化的影響,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對這些信息進行篩選,理解從不同途徑獲取的信息的價值,從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原則。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在進行道德教育時要采取多種教育方法,從而讓多元文化更好地加強大學生道德素質培養。首先是正確認知多元文化,地區高校的道德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且通過多途徑開展道德教育,比如校風校紀、班級活動等。大學生要正確地認識和了解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特點和民族文化,體會到不同民族文化的背景特點,讓各個民族文化的特點都得到尊重和欣賞,加強各個民族學生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班級的團結,讓學生在道德教育中形成積極的民族態度,從而讓高校的道德教育呈現和諧的景象。其次是澄清多元文化的價值,高校的道德教育要引導學生在多民族文化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社會發展的趨向中正確認識多元文化的價值。加強學生的道德批判能力,強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面對文化差異時用客觀的態度去分析民族的價值,并進行正確的判斷。學校要避免各個民族文化的沖突,尊重多元文化的價值,從而讓多元文化共同發展。其三是加強多元文化的實踐體驗,高校在進行道德教育時,要注重多民族文化的體驗活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學生的民族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民族文化的體驗中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加強師生之間、各民族學生之間的互動,創建民族文化的教學氛圍,自由討論,互相理解和尊重。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各個民族的特點來創建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在對民族文化理解的基礎上來分析生活中的道德問題,從而提升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高校要強調學生體驗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對不同民族文化的欣賞能力。比如高校可以舉辦一些民族文化活動,鼓勵學生創辦民族社團,加強實踐的引導,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覺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

4.2遵循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在地區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在開展道德教育時,首先要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教學環境中的復雜性和特殊性,構建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特點的高校道德教育體系。雖然多元文化帶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其核心的價值觀是統一的,那就是社會發展所形成的基本價值觀念,這種核心思想被普遍地認同和傳承,是各民族文化共同發展的重要價值觀念。這些核心的價值觀念主要有勤勞、正直、勇敢、尊重、公平等,這些價值觀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核心道德觀念,因此高校在開展道德教育時也要確定這些價值觀念的主體地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會價值觀念包含了不同民族的差異,尊重這些差異,在各個文化的差異中形成互相尊重的和諧發展體系,因此要讓學生以社會價值觀念為主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強化學生的信念教育,從而讓道德教育得以更好的開展。

4.3正確對待民族道德的多樣性

學校在強調了主導價值觀念的地位后,還要向學生介紹其他民族文化中所包含的價值觀念,將各個民族所特有的價值觀呈現出來,讓學生正確對待。教師要鼓勵學生欣賞其他民族文化的閃光點,并且讓學生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打交道,比如多參加多民族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展現自己民族的特色。學生之間互相分享,互相交流,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各民族學生之間更加團結。

5結語

地區高校在進行道德教育時,要結合多元文化的發展形式來開展教育活動,尊重各個民族文化的差異,加強民族團結,讓學生正確認識其他民族文化、道德觀的價值,從而使多元文化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道德素質養成。學校要加強各個民族學生之間的交流,在學校中營造出和諧的氛圍,從而讓高校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得以更好的開展。

作者:強巴央珍 單位:大學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侯銀亮.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學生道德教育之思考[J].文教資料,2013(21).

[2]全春花.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國大學生道德觀教育研究[D].延邊大學,2013.

[3]萬暉.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戰和對策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4(12).

[4]成亞偉,張杰談大學生道德素質現狀及教育措施[J].河北省石家莊學院文學教育,2014(11).

篇(6)

[關鍵詞]好萊塢電影;勵志影片;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價值觀

課題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藝術科學2012年度規劃項目 “多元文化意識形態下的好萊塢勵志影片價值觀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B120)。

作為一種票房為王的消費藝術,好萊塢電影的創作風格與營銷策略始終以市場為核心。同時,美國民族與文化的多元性、多樣化,決定了電影要想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培養并開拓其穩定的受眾群體,就必須重視和強調建立一種文化理解。一方面,電影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的反映,應該迎合與滿足觀眾的多元文化取向。另一方面,電影也同時憑借著其獨特的傳播優勢與話語力量在引導、設置與培養著觀眾的多元文化審美。

勵志電影歷來是備受觀眾青睞的一種好萊塢類型電影,集中地體現了美國的多元文化價值觀。無論是展現歷史偉人的成長經歷,如《勇敢的心》《甘地傳》《巴頓將軍》《肯尼迪風云歲月》等,還是平凡小人物的奮斗歷程,如,《阿甘正傳》《風雨哈佛路》《肖申克的救贖》等,主人公不向生活妥協,克服萬難,勇于攀登人生高峰的精神,總能迎來無數的喝彩與掌聲,其票房號召力也無疑擁有巨大潛力。

勵志電影更容易建立一種文化理解。一方面,其價值觀具有極其明顯的普適性。無論觀眾的民族、出身階層與文化背景有怎樣的差別,他們在勵志電影中,總能聽到一種共同的聲音,獲得相通的情感共鳴,發現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的人生。勵志電影相當于一部通俗易懂,又情趣盎然的成功學教科書,大銀幕上的那些形形的榜樣人物,及其所經歷的曲折離奇的人生,總能給人以一種精神力量,給平凡的生活注入進許多新鮮的元素,激活人們平淡的心靈。另一方面,近些年來,好萊塢勵志電影在取材和主題方面,都鮮明地體現出其多元文化價值觀導向,而不僅局限于通過普適性價值觀來建立文化理解,消弭文化隔閡。這既是其順應時代,開拓市場的需要,也同時體現了美國多元文化意識形態在今天的發展與備受重視。本文從多元化的電影取材與平民視角下的多元價值觀兩方面出發,探討了好萊塢勵志電影中所體現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首先,好萊塢勵志電影取材的多元化與美國本身是一個移民國家有很大關系。題材上的不拘一格與角度上的廣泛體現了美國移民文化背景下,多種價值觀相互碰撞與交流的“熔爐”文化。好萊塢的許多著名的電影藝術家都是美國移民。如,法國的讓·雷諾、有著意大利血統的羅伯特·德尼羅、加拿大的詹姆斯·卡梅隆、臺灣的李安等。電影作者不可能脫離他所置身其中的歷史環境而遺世獨立,因而,電影作者的審美觀點和藝術企圖的存在決不可能是孤立的,民族、階級以及時代的特點都在其中得到曲折的響應。[1]他們獨特的文化底蘊與文化價值觀均在電影創作中有所體現,進而也塑造了好萊塢電影的多元文化屬性。

李安作為一名華裔導演,能夠在美國好萊塢電影界,甚至世界影壇廣受贊譽的原因之一,便在于其對多元文化的良好駕馭能力。在他的影片中,不但能夠體現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也體現出這兩種文化的互通性與彼此的彌合。他導演的電影《綠巨人》《與魔鬼共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都可視為相對典型的勵志電影。在《與魔鬼共騎》中,李安選取美國南北戰爭歷史為敘事背景,這是許多導演都選用過的,也是美國人所熟知的歷史事件。雖然在影片中不乏大的戰爭場面,但導演的意圖卻并非向人們再次講述南北戰爭,而是展現了在這樣一個特殊環境下,幾個平凡青年的心靈成長歷程。李安以西方人熟知的歷史題材為切入點,結合其穩健、從容、細膩的東方風格,展現出這些平凡人追尋生命價值,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同時,李安在影片中,繼續了他電影創作的一貫視角,即從東方倫理觀念出發,對人與人之間關系、性別關系、家庭倫理關系進行刻畫與探討,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從其影片中看到某些新東西,獲得新感悟。

其次,從題材上看,在好萊塢勵志電影中,越來越多的出現異國元素,既體現在對不同風情的自然人文景觀的展示,也體現在對不同文化內涵的利用與闡釋。在《遺愿清單》里,兩個身患絕癥,不久于人世的老人,樂觀面對即將到來的 “死刑”,開啟了快樂的生命終極之旅。觀眾追隨著主人公的腳步,幾乎游歷了整個世界,英國的巨石陣、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以及非洲維多利亞瀑布等,見到了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的自然風情與文化傳統,簡直可以媲美國家地理的風光片。兩人過世后,被葬在了珠穆朗瑪峰的山頂,終于實現了“欣賞最壯麗的風景”這最后一個愿望。親情、夢想、生死等人生的恒久話題,與這些情景交融于一起,令人震撼和反思。只有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人才會發現生命中有許多值得嘗試的事物。因此,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大膽地將理想付諸于行動,才不會給生命留下太多的遺憾。

詹妮弗·余執導的電影《功夫熊貓2》中,創作者在視聽語言中出現諸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營造出濃郁的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感。如,各路中國的功夫文化、江湖俠客文化、尊師重道的觀念以及各種視覺元素符號等。在主題的詮釋上,電影更是涉及了中國的傳統哲學觀:心境如水,無欲則剛。熊貓阿寶正是憑借著對這一思想的領悟,撫平了痛失親人的傷痛與憤怒,戰勝了強大的敵人——孔雀王爺。可見,好萊塢勵志電影的多樣化取材,鮮明的體現出其多元文化價值觀。

最后,好萊塢電影題材的多元化是美國大眾文化多元發展的一個映射。美國移民文化背景所形成的多元大眾文化曾經是一種既定的社會文化狀態。但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社會得到廣泛重視,并活躍起來的多元文化主義思潮,表明人們正有意識、自覺地將多元文化價值觀推動成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與從前相比,文化多元主義更加強調,文化的多樣性與平等性,而反對傳統的文化“熔爐”概念,即用美國文化狹隘地把美國人歸結為盎格魯——撒克遜人, 并按此同化外來移民, 抹煞、剝奪其他族裔文化的存在和價值。[2]恰在20世紀的60年代左右,傳統好萊塢電影發展模式走入了瓶頸。這給許多新人導演提供了發展的契機。他們不但接受過系統的電影理論教育,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同時對社會文化發展走向具有高度的敏感意識。這些新銳導演取材廣泛,大膽創新。不但為好萊塢電影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對于推動社會多元文化價值觀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這一時期開始,好萊塢勵志電影也更傾向于生活化的平民的視角,對不同族裔、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階層的普通人給予廣泛的關注。電影作為傳播媒介本身也推動和參與了多元文化的塑造。

多元化的平民視角是近年來好萊塢勵志電影的又一個顯著特色。無論何種題材,何種表現形式的美國電影都重視人的故事性和人情味,都能撥動大多數人的感情之弦,表現人性的普遍認同和對生命的關注與熱愛。[3]

首先,在許多勵志電影中,導演會將時代更迭與個體奮斗歷程聯系在一起。從中可以看到美國社會的文化變遷和多元文化之間的對抗、交融與并行發展。如,《阿甘正傳》中,導演用一個小人物帶領著觀眾回顧了美國幾十年的歷史變換。阿甘奔跑著走過美國戰后的60年代,搖滾樂、性解放、民權運動、女權運動、越南戰爭等,展現了個體生命與時代環境的休戚相關,展現了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與和解,也展現了個體在動蕩社會中的頑強生命力與精神力。人們能從這些畫面中看到時代與生活的變遷,看到自己的生命狀態,看到自己的希望與失望、奮斗與妥協、成功與失敗。大時代與小人物所構成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影片強大的藝術張力,使電影獲得了非一般的審美價值。

其次,平民視角的好萊塢勵志電影對其他族裔文化的關注,也體現出其多元文化價值觀。李安于2012年執導的勵志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是屬于這一創作傾向的典型。影片向人們講述了一個普通的印度少年在一片之中的227天傳奇歷險生活,卻并未單純地去描述和刻畫一個少年在海上的艱難求生之路及其戰勝困難的智慧與強大的精神意志。導演在影片開始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談論的問題。純真的派不但信仰自己民族的印度教,也同時信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幾種宗教事實上都具有絕對的排外性。但在派的身上,它們不但地位均等,還能夠共存共融。正如李安所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則規模很大的、信仰的寓言”。

事實上,不但這幾種宗教具有強烈的排他性,美國主流文化中,崇尚自由的個人主義是與傳統的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兩相對立的。但李安卻巧妙地實現了這些元素的融合。因為很顯然,電影中派的信仰已經超越了傳統宗教上的概念。在派的眼里,不同民族的是沒有差別的,只是其外在表現形式的不同。這些信仰都具有摧人向善的力量,能夠幫助人們堅定意志,走出困境,走向正途。因此,精神的信仰與物質的生存之間的沖突與融合,是人理解世界、追尋自我、建構良性的人與社會關系的過程。也正是因此,派才能夠在潛伏著種種險境的大海之上超越自我,戰勝厄運,為自己贏得生存機會的。因此,派的生命與那些傳統美國影片中的孤膽英雄,那些有著雄壯身軀和濃厚個人英雄主義情結的主人公相比,顯然更加厚重、豐富與耐人尋味。

最后,好萊塢勵志電影對社會非主流群體給予關注,并展現他們的價值觀與美國主流文化之間的沖突、磨合與交融,也體現出其多元文化價值觀。如由杰茜·尼爾森影片《我是山姆》向人們展現的是一個智障父親為了爭取女兒的撫養權而付出的艱辛。電影并未著力去表現山姆作為社會弱勢群體一員的生活困境,也沒有以憐憫與同情去渲染影片氛圍,而是充滿了溫暖的力量。山姆雖然智商還不及自己7歲的女兒,但內心卻有著執著的愛和對生活的堅持。他不但在工作上認真、出色,能夠自食其力,還有著一些與他同樣生命有缺陷的好朋友。山姆對女兒的愛與對目標的執著,甚至感動和教育了精明強干的女律師麗塔,令其一改自私自利的品性,轉向對家庭和親情的重新審視之中。山姆用自己的行動向主流社會發起挑戰,爭取到了自己愛的權利,也向人們證明了其愛的能力。

綜上所述,好萊塢電影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產業,同時具有商業性、大眾性與意識形態等多重屬性。勵志影片作為其重要的類型電影之一,集中體現了美國大眾文化的具體內容與變化傾向。它不但傳播,也參與了美國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塑造。

[參考文獻]

[1] 徐婷.李安電影美學風格的確立與表現[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10(07).

[2] 余志,森包秋.淺論美國多元文化主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6).

篇(7)

關鍵詞:價值觀;多元化;西方德育變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2-0232-02

.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為了應對價值多元對德育造成的沖擊,先后產生了各種道德教育理論,如價值澄清學派、價值分析學派、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社會行動模式等,這些理論及實踐為結束價值多元化而導致的道德沖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本文從價值多元背景下對西方德育教育進行研究,以期為我國學校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西方社會價值觀念的變遷

(一)20世紀60年代西方社會價值觀的變遷

在西方的價值觀念中,長期以來都有一元化的特征,從中世紀到近代,西方國家一直是以基督精神為道德支撐,中間雖然存在不同教派的斗爭,但是以宗教精神為核心的價值觀念一直沒有發生改變。自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的一元化道德信仰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在西方,“60年代”是一個十分特殊的詞匯,它代表著一個特定的歷史時代。20世紀50年代末,新左派運動興起,至20世紀70年代初,黃金年代終結,在這10年內,西方國家出現了很多邏輯相通且表現各異的事情,如新左派運動、黑人民權運動、學生運動、女權運動等,這不僅給20世紀60年代留下了社會變革、文化變革的印記,還有一種獨特的精神特征,隨著歷史的變遷,對西方現代社會生活產生影響。

在20世紀60年代,多元文化主義的興起,給西方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多元文化主義不僅成為西方國家的一種社會思潮,還成了一種社會現實,成為西方國家制定教育的重要策略。在美國,多元文化主義是民權運動的結果,多元文化對黑人民權運動有著強烈的支撐,使得美國人逐漸認識到,美國所有公民都擁有機會去構建一個屬于他們自己文化的傳統是有多么重要。而在英國,存在著大量的世界移民,這些移民大多遵守自己的法律和風俗,他們沒有摒棄自己的語言、風俗、,同化不再是移民融入當地社會的方式,整合成為一種更加寬容的方式,這也使得西方文化從一元到多元產生變遷。

(二)價值觀多元化社會中人的道德生存境遇

對于人,本質上是一種道德存在物,人可以自己選擇生活,從而將生活的好壞程度呈現出來,人類不僅要好好的生活,還需要有尊嚴的生活,人的理性讓人選擇了道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道德也讓人享受到了獨特的價值尊嚴。對于人的道德,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經過后期的道德教育而形成的,在以往的道德教育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社會共同體所認可的社會規范、習俗,將其看作是道德,而道德教育就是將這些社會規范和習俗傳授給下一代;第二種是上帝、圣人、佛陀等存在著先知先覺的完美道德,這些神圣的存在為了更好地普羅大眾,就需要遵守其道德規范,道德教育就是將圣人規定的道德傳授給下一代。

在價值多元時代,這種道德價值觀受到了質疑,因為人們逐漸發現,沒有哪種權威規定人們應該擁有怎樣的道德生活,人們需要自己依靠智慧去思考、探索,人們要在多種價值觀中選擇能指導自己生活的道德價值觀念。在價值多元化的背景下,人們不再生活在基督教這種神圣的結構體系中,與此相關的道德學說也無法對人們進行約束,可以說人們獲得了自由,與此同時,人們也失去了道德視野中的自我認同,道德的無所適從意味著道德陷入困境,讓人難以更好地進行道德選擇和評價。

二、價值多元背景下的西方德育應對路徑

(一)“去道德化”的應對策略

在西方價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最先采用的策略是“去道德化”,也就是在文化和價值多元的背景下,西方國家的一些公立學校,只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教學,不對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的道德教育。對于學校的這種做法,價值澄清學派曾經做出這樣的描述:“學校剛開始因為提出了單一的宗教價值,但是受到了人們的批評,認為學校不應該只代表一種宗教,而將其他宗教排斥,對此學校改變了慶祝宗教日的慣例,為了避免各種爭議的出現,學校開始對任何價值觀念不支持,只承擔知識技能傳授的任務。”公立學校的這種“去道德化”行為,在當今的一些西方國家中,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對價值觀多元化的背景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公立學校在教育中,避免任何形式的道德教育對策與西方社會的政治文化背景有不可分割的聯系。在西方民主國家的憲法中,明確規定了政教分離,在西方國家的品德教育中,宗教長期擔任著重要的角色,面對政教分離的要求,公立學校開展道德教育很容易被卷進宗教的爭議中,對此,公立學校不得不采取“去道德化”的應對策略。

(二)價值澄清的應對策略

在價值多元化的背景下,雖然公立學校教育采用的“去道德化”應對策略,避免了道德紛爭,但是這種完全取消價值觀念的教育,很難解決西方社會的道德危機。面對西方社會道德的日益混亂,美國一些學者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對價值和道德教育進行重新考量,在個人主義盛行,價值多元成為人們現實意識,同時民族與權利運動沒有完全平息的背景下,如何在公立學校開展道德教育而不會引起爭議呢?對此,西方一些學者采取了避開在公立學校開展道德教育活動的應對策略。一方面在道德哲學中,選擇相應的立場,承認社會價值多元的事實,隨著不同文化、不同歷史,人們的道德觀念各異。這些不同的道德觀念,對于所處的文化群體而言,都是合理的,應該值得尊重,也就是不存在評價個人行為對錯的客觀標準。另一方面,在價值多元化的背景下,人們存在價值觀混亂的現象,從而引起了很多社會問題。對此,學校教育要幫助青少年澄清,并選擇自己的價值觀念,最終形成滿足自身發展需求的價值觀體系。對于這種應對路徑,在西方道德教育理論中,最典型的就是價值澄清學派。

(三)共享美德的追尋

對于美德,在西方倫理學和西方道德教育的歷史中,出現了不同的美德觀,以亞里士多德的美德倫理學為理論基礎的品格教育運動,特別注重美德與個人品格的緊密結合,從客觀上講,美德就是好的,并不是對音樂、服飾那種主觀上的偏好,對于美德,必須滿足以下道德標準:(1)美德表明了一個人的行為意味著什么,當個人的行為是善良的,做到誠實、正義、公正,那么個人就是更加完善的人;(2)美德促進了個體的幸福、快樂;(3)美德為公眾服務,讓團隊生活、工作從不可能變成了可能;(4)美德能承受的住道德測試,也符合普遍性原則。

在西方價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在公立學校實現美德教育,并證明它的合法性。對此,美德教育的提倡者通過論證普遍共享的道德價值觀念來實現美德教育。美德教育是以確信人類普遍共享的道德真理為前提,在價值多元化的背景下,應該明確哪些是超越了宗教文化差異的是人類所擁有的美德,學校應該將這些當作學生道德教育的核心價值觀。

三、價值觀多元背景下西方德育應對路徑評析

(一)價值多元時代道德共識的可能

對于西方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現狀,如何開展道德教育,西方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應對路徑,如“去道德化”、價值澄清、共享美德等,面對這幾種道德教育應對策略,應該分析價值多元時代是否存在某種道德共識。所謂的道德共識是指在某個范圍內對道德的共同認可,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有些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相互沖突的,甚至說是互不相容的,這種相互不容在于內在價值的沖突,如奢侈生活和禁欲主義是互補相容的。而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是否存在道德共識的可能,答案是肯定的。在當代社會,人們自身的共同道德需求會促進道德共識。西方民主社會中的人們接受的道德觀念和伊斯蘭教社會中人們接受的道德觀念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對于這種差別,只是道德上的差異性、特殊性,并不代表道德價值上不存在共性。道德作為調節人們關系的重要存在,如果沒有價值上的共同性,那么對于不同的文化群體,其交往就會無法進行,道德的規則與具體的日常生活、工作有密切的關聯,人們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找到共通之處,這就為道德共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走出道德生存困境

不可否認,生活在一元社會中的人和生活在價值多元社會中的人,在道德生存境遇上有很大的差異,在這種道德境遇中,個體該具備哪些道德能力,該如何通過道德教育應對這種道德生存境遇呢?事實上,無論是道德價值觀的沖突還是困惑,都是個體與社會和諧生存的問題。在文化價值多元的社會背景中,影響人和諧生存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個體自身的和諧生存,另一個是社會的和諧生存。在西方,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就提出,智者主張的道德相對主義,對希臘人存在著巨大的危害。他通過研究人自身、普遍性的知識整合了個體生活,希望利用一種普遍的道德價值觀念解決道德困惑中的問題。

在傳統的一元化價值體系中,道德沖突主要是因為邊緣價值和主流價值之間的沖突,不同的價值等級之間存在沖突,對于這種道德沖突,可以通過排斥邊緣價值、判別不同價值等級之間的重要性進行解決,但是在價值多元的背景下,通過一種價值觀去消滅另一種價值觀的方法顯然是難以解決的。因此,只能通過道德共識解決道德生存的困境。

(三)當前西方道德教育理論的融合趨勢

隨著人們對價值多元化理解的深入,人們對道德研究也不斷深入,在西方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中,逐步出現了不同道德教育模式的相互借鑒現象,并呈現進一步地融合。在道德教育理論的相互批評中,各種道德教育理論逐漸意識到了自身理論的不足,為了進一步完善自身,各種道德教育理論開始學習其他理論的長處,例如價值澄清學派提出“提高對行為后果的策略”就借鑒了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在價值多元化的社會中,出現各種道德教育應對策略。隨著價值多元化的發展,西方道德教育理論開始逐步融合,以此來滿足人的發展需求。在道德教育方法上,針對不同的道德教育應對路徑,西方學者提出了理論討論法、問題中心法、對話法等,通過這些方法來獲得道德價值。

人是一種道德存在物。和傳統的一元化價值觀相比較,在價值多元化的背景下,西方出現了道德生存困境,各種道德教育理論也被人們提出。通過對價值多元背景下西方德育的變革進行分析,以期對我國學校德育教育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美]路易斯?拉思斯.價值與教學[M].譚松賢,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

[3]余維武.沖突與和諧――價值觀多元背景下西方德育應對路徑評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欧美|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成人a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亚洲 小说 欧美 激情 另类| 免费看无码毛视频成片|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内射合集对白在线|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电影在线| 尤物爆乳av导航| 色妺妺视频网| 亚洲av无码码潮喷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午夜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在线app|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琪琪| 欧美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二区交换配乱婬|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