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稅收風險管理的概念

稅收風險管理的概念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14 16:28: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稅收風險管理的概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稅收風險管理的概念

篇(1)

上世紀90年代風險管理理論開始進入稅收管理領域。在我國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的擴大,跨區域經營、連鎖經營、網上交易等方式逐步擴展,稅源分布的領域越來越廣,稅源的流動性和隱蔽性越來越強。稅收逐漸成為各種利益、矛盾交織的焦點,涉稅違法案件也出現許多新的形式和特點,稅收征管中的不確定因素也越來越多,導致稅收征管面臨的風險也在加大。因此樹立稅收風險管理理念,健全稅源管理體系,加快信息化建設,提升隊伍素質,提高征管質效,逐步實現稅收征管現代化。

一、稅收風險管理在稅收征管中的重要地位

稅收風險管理,是指納稅遵從風險管理,也就是稅務機關以納稅遵從最大化為目標,利用征管資源,以有效方式進行風險目標規劃、識別排序、應對處理和績效評價,根據風險等級高低合理配置征管資源,以不斷降低納稅遵從風險、減少稅收流失的過程。其中:風險目標規劃是管理層對一定時期稅收風險管理的工作目標、階段重點、主要措施等做出的決策安排;風險分析識別是借助風險特征指標、數據模型等工具,尋找發現存在的稅法遵從風險;風險估算排序是對存在稅法遵從風險的納稅人進行歸類分析,對其風險度高低做出判斷形成風險等級;風險應對實施是根據風險等級,合理配置征管資源,采取納稅輔導、跟蹤監控、納稅評估、反避稅、稅務稽查等不同的服務管理措施;風險管理績效評價主要從稅法遵從度和征管成本效益兩方面對稅收風險管理質量和效率做出評判,促進風險管理持續改進。

二、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在稅收風險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從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概念來看,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要尋找稅收風險存在的領域,即發現并確定風險發生的主要范圍,歸納并能準確描述稅收風險的共性特征;二是要分析識別稅收風險發生的具體目標,即利用歸納的風險特征進行全面掃描,鎖定符合風險特征的風險納稅人。從稅收風險管理的各環節來看,是一個有機的不可分離的整體,哪個環節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針對層出不窮的偷騙稅手法來講,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將是最重要的一環!在稅收風險管理中,既使依照風險管理的要求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征管體制機制,同時無論風險應對人員業務怎樣嫻熟精通,但是如果稅收風險分析識別不到位,所有一切只能成為泡影,不僅僅通過風險管理實現稅收遵從最大化的目標難以實現,也會造成基層稅務人員極大的不滿和對整個風險管理的不信任,讓整個風險管理的體制形同虛設。所以,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是風險管理中最能體現“信息管稅”應用和防范風險的環節,其在整個風險管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三、稅收風險分析識別的重要作用

一是具體實現稅收風險目標規劃相關內容的主要途徑。每階段風險管理的目標規劃都會基于當前或今后一段時間的內外部環境的判斷,明確一定時期內稅收風險管理的工作目標、階段重點等內容。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從宏觀上分析相關的稅收風險的動向,提出防范的要求和目標。而風險分析識別就是這些風險管理目標和重點落實的具體體現,是聯系目標規劃和其他環節的紐帶,分析識別的準確與否關系到目標和重點是否能夠實現。

二是風險排序評定、風險應對等環節實施的基礎。如果我們考慮稅收風險管理與信息系統的結合,那在系統中的第一個環節就是風險分析識別。這是后續各環節的基礎,風險分析識別為排序提供了具體的風險信息,為風險應對提供的按戶歸集的豐富全面信息,不僅為風險應對全面客觀的分析風險度的大小和指向性提供了充分的依據,也從分析識別的方法上為風險應對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是風險管理技術含量和不斷提升發展趨勢的最主要的體現。風險分析識別的工作過程,實際上就是稅收業務水平和現代科學技術融合并產生效益的過程,它必須對稅收法律法規和稅收程序的各個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才尋找出稅收風險所在的環節和領域。當然這些風險存在于哪些納稅人,必須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才能實現。因此在風險分析識別這個環節一定是風險管理中最能體現技術含量的部分。同時,借助于信息技術,我們才可能對風險應對過程中,各個風險特征的有效性和指向性進行統計分析,并不斷地改善和調整在風險分析識別方面的思路,使之更趨向于合理、準確,邁入循環提升的良性步調。

四是最能讓基層稅務人員接受和認可風險管理理念并激發他們參與風險管理熱情的環節。在我們看來,通過分析風險管理的各環節的實施,充分發揮風險管理的理念,會給現代稅收體制機制帶來深刻且富有積極意義的變化。要貫徹落實好稅收風險管理,除了我們在完善相關制度建設和大力宣傳風險管理理念的同時,基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接受與否是其成敗的關鍵。而讓基層感受是否有效、能否接受,最主要的就是要讓其能夠在工作中感受到風險管理對稅收征管的巨大的推動作用,相比以前無論工作的方式、壓力、成效都有積極的變化,從而才能認可,使風險管理真正落實到位。同時,基層人員的對風險分析識別的方面的認可度,通過風險應對積累的經驗,也會激發其在風險分析識別方面新的思路和理念,促進整個風險管理的向前邁進。

四、加強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建設的可行性方法

一是要以現有信息數據為基礎開展風險分析識別。要做好風險分析識別,首先要有信息,沒有基礎信息,風險分析識別就無從談起。只有積極努力拓寬數據源,特別是內部及第三方信息的取得將會給我們風險分析識別帶來更大空間。同時,信息數據的范圍、要求是永無止境的,風險分析識別要立足以現有的信息數據為基礎來開展。

二是要以與納稅遵從有關的風險作為主要分析識別對象。在風險分析識別方面,首先要進行定位,風險分析識別應該識別什么。在稅收風險管理中,有把征管基礎類指標、發票監控類指標、稅務機關工作差錯類指標、質量考核類指標統統列入了風險分析識別范圍內,這是不可取的。這些指標也是有風險指向的,但并不是符合納稅遵從風險。所以風險識別的目標一定要與納稅遵從有關的,其他類別的指標也可以作為補充,組合運用的效果更佳。

三是要通過科學的方法來進行風險分析識別。要開展并實施好風險分析識別工作,就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要善于從紛亂復雜的稅收經濟業務中發現風險;要善于要實踐中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要善于從眾多繁瑣的指標中選擇最能衡量和甄別風險的指標;要善于把復雜的風險模型以簡單的方式進行展示和描述。

四是要建立機制,從實踐出發不斷完善和優化風險分析識別。風險分析識別是稅收風險管理成敗的關鍵,尤其表現在風險分析識別能不能適應整個經濟稅收的發展。這就需要建立機制,來保證風險分析識別的有效性,且能根據應對結果不斷地調整完善和優化整合。這應該是一種保證持續研究分析、尋找識別稅收管理中的風險的協調機制。

五、依托稅收風險管理平臺加強稅收風險識別建設

1.樹立稅收風險管理的理念,加強稅收風險分析識別建設

“信息管稅”已經成為稅務部門一個時期稅收征管和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落實信息管稅就必須樹立稅收風險管理理念。做好稅收風險的分析識別工作也已經成為貫徹稅收風險管理理念和落實信息管稅的關鍵環節。因此,只有始終堅持風險分析識別是稅收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的認識,在風險分析識別中抓住主要矛盾,從風險管理的整體運行考慮;明確風險分析識別的職能分工,配備高素質專業人員,建立風險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稅收風險管理特別是風險分析識別方面的培訓,開展稅收風險分析識別方面的交流和探討,建立面、線、點有機聯系的風險分析識別的立體框架。

2.加強職能部門明確分工、緊密合作的風險分析識別機制

篇(2)

當前,我國稅收體系不斷完善,但稅務風險依然是企業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風險,若要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加強內部控制,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有效控制與防范稅務風險。本文首先分析了企業內部控制不當對稅收造成的不利影響,即納稅人缺乏風險意識、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稅收法律法規不健全。又在此基礎上從重視稅收風險評估、加強信息溝通、提高對稅收風險管理的認識、強化稅務風險監督等方面,探究了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策略。

【關鍵詞】

企業;內部控制;稅收

稅收風險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納稅負擔,有時也會導致企業存在非主觀意愿的少繳納稅款,這就會使企業面臨稅收處罰。可見,企業的稅收風險會對嚴重制約企業的順利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繁榮,企業面臨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都更加復雜,稅收管理的難度也日益增大。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若要降低企業的稅收風險,就必須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近年來,我國從制度層面加強了企業內部控制,但許多企業仍舊沒有設置專門的內部控制管理機構,導致企業稅收風險體系不健全,這無疑對企業的整體發展極為不利。

一、企業內部控制不當對稅收造成的不利影響

(一)納稅人缺乏風險意識

調查顯示,許多人將納稅視為一種負擔,未能完全理解國家的稅收政策,沒有意識到納稅是公民應承擔的責任。此外,一些人對企業的稅收風險也未形成正確理解,甚至將納稅風險看作稅收處罰,認為企業如果沒有受到稅務處理,就沒有稅收風險。這些錯誤意識導致許多企業管理者在工作中缺乏稅收風險意識,不重視企業的稅收風險防范。此外,一些企業的稅收管理也不夠規范,將稅收管理依托于社會關系、企業資源。許多企業在出現稅收風險時,傾向于通過“找關系”解決問題,忽視了自身風險防范能力的提升。這就導致企業的稅收問題日益增多,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稅收風險,導致企業發展困難重重。

(二)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對企業稅收風險控制水平具有直接應香港。就人員層面來看,目前許多企業的稅務管理都由內部財務部門復雜,但財務部門甚少設置專門的稅務會計。這無疑不利于提升企業的納稅管理水平。因此,企業要著力提升納稅人員的業務能力,加強對他們的培訓,或聘請稅務專家統籌規劃企業的納稅問題。就制度層面來看,許多企業沒有形成健全的內部控制建設,眾所周知,企業的財務工作與納稅工作聯系密切,不健全的內部控制會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出現各種問題,進而增加企業的納稅風險。

(三)稅收法律法規不健全

企業的經營成果需要通過稅收法律進行調節,因此,國家出臺的稅收法律法規對企業的稅收風險有直接影響。稅收法律法規的改變也會影響企業的稅收,引起企業稅收風險的變化。所以,如果相關的稅收法律法規模糊不清,就會導致納稅概念難以界定,稅法的執行力度也會大打折扣,導致企業出現多納稅或少納稅的問題,增加企業的稅收風險。此外,若稅收法律對相關程序規定的過于復雜,也會導致企業在非主觀意愿下產生違法行為,這同樣會提升企業的納稅風險。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我國稅收法律法規逐漸得以完善,但總體而言,稅法制度依然較為復雜,導致企業難以把握稅法動態。同時,目前,我國的稅法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許多企業的稅收控制都依靠企業的規章制度,國家則很少正式出臺法律法規。這就導致企業內部控制過程中出現無法可依的現象。除此之外,稅收法律解釋權的規定和稅法機構的自由裁量權,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執行力度。一旦自由裁量權使用不當就會對企業造成極大危害,增加企業的稅收風險。

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降低稅收風險

(一)重視稅收風險評估

首先,要識別稅務風險。企業要切實考慮自身的經營情況,有效識別稅務風險因素,掌握和實施稅務風險控制措施、控制框架,及時了解稅務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情況,以及稅收業務的操作流程。合理運用稅務風險流程圖法、清單法、財務報表分析法等識別稅務風險。其次,應當分析稅務風險。在識別稅務風險的前提下,企業應當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措施,分析企業稅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對企業內部控制可能產生的影響。明確重點控制、優先控制的稅務風險。再次,企業應當應對稅務風險。企業要根據分析結果,充分考慮自身的稅務風險承受能力,在此基礎上合理選擇承擔、規避、轉移和控制等應對措施。當前,我國企業面臨的稅收風險時常比較復雜,若用單一的應對措施,很難降低稅收風險,所以,企業應當制定切實可行的系統性應對方案,綜合運用多種應對措施。

(二)加強信息溝通

加強企業的信息溝通可以有效防范、規避企業稅收風險的發生,總體而言,企業的信息溝通包括外部溝通和內部溝通兩種方式,其中,企業內部溝通是指要全面了解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評估與識別企業的稅務風險。企業應當依據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明確企業稅務風險的控制程度、控制范圍。比如,要加強和人力資源部的聯系,積極組織稅收管理人員定期參加培訓,促使企業的各個部門以及崗位人員更加深入的了解企業的風險管理,且形成整體認知。同時,企業還要注意溝通交流的方式,積極構建企業內部信息溝通平臺,增強企業內部溝通的及時性和便捷性。鼓勵各個部門積極聯系,在相互溝通中獲取更加全面的企業稅收信息,進而有效控制企業的稅收風險。企業作為社會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外界環境,因此,企業的外部溝通對企業的稅收風險控制也具有重要影響。外部溝通主要是指和相關稅務部門的交流,這也是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合理的外部溝通可以增強稅收機關對企業的肯定。當企業出現納稅困難的請款時,稅收機關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推遲納稅時間,進而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此外,與稅收部門溝通交流還可以及時了解最新的稅收法律法規,進而正確規劃企業稅收管理,降低企業稅收風險。需要強調的是,企業和相關稅收人員溝通交流時,應當如實匯報企業稅收情況,以便稅收人員可以更加客觀、全面的了解企業情況,并在此基礎上給出合理建議,進而加強稅收風險控制。

(三)提高對稅收風險管理的認識

企業若違反稅收風險管理制度,就會面臨法律風險,因此,必須提升企業對稅收風險管理的認識,稅收風險管理制度體現在企業的各個層面中,不管是企業的普通員工,還是企業的管理層都要遵守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實現控制過程,進而降低稅收風險。企業在稅收風險管理中,應當合理設置業務流程,以促使各個崗位與環節相互制約、相互監督。此外,在設置崗位時,應當依據節約人力資源的原則,優化處理內部控制各監督崗位,提升各個崗位的工作效率。同時,還應當增強崗位之間的獨立性,在崗位制度建設中落實內部控制條例,并增強內部控制監督的公平性,避免有違反內部控制的特權現象出現,促使各個崗位的企業人員在制度約束下各司其職。除此之外,在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還應當增強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促使各個環節與部門之間相互協調,避免因各個部門溝通不暢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只有增強企業內部各個環節與部門崗位的協調,才能夠增強企業經營活動的有效性、連續性,為稅收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協調配合則需要各個部門設計清晰的控制活動,崗位設置模糊,就會導致各部門之間出現職責不清、落實不到位的現象,內部控制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四)強化稅務風險監督

企業要健全審計制度和機構,制定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目標,且據此監督稅務風險管理,并客觀評價稅務風險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及時了解管理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革策略,提升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此外,企業也應當聯合外部審計機構,合理評價企業稅務風險的內部控制情況,明確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狀況,進而提出完善稅務風險管理的舉措。

(五)組建稅務風險管理部門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規模大小,合理組建內部稅務風險管理部門,對企業的稅收風險進行統籌管理。合理設置稅務風險管理部門,有助于歸集管理企業的納稅事宜及稅收制度,有效協調企業和外部稅務機關的關系,及時處理企業稅務管理中的各種問題。通常情況下,企業的稅務管理部門可以針對企業的具體稅收風險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風險防范方案,并有效評估企業運營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加強對企業納稅管理的監督。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形勢的日益復雜,我國企業面臨的稅收風險也越來越多,企業若要提升自身的稅收管理水平,就必須及時調整企業的稅收風險管理機制,加強內外部溝通,并適時了解相關的稅收信息,增強內部控制與外部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夠降低企業的稅收壓力,有效防范稅收風險,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進而增強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顧愛紅.淺談企業稅收籌劃風險及其管理與控制[J].中國城市經濟,2012(2):186-187.

[2]唐洋,王秋林,陳慧敏.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對內部會計監督的影響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3(6):107-111.

[3]蔣震.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思路和基本框架[J].稅收經濟研究,2011(6):25-30.

[4]張鳳霞.中國大企業稅務管理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經濟研究導刊,2012(4):11-14.

[5]程慧麗.淺論內部控制、稅收籌劃和現金流量對企業財務目標的影響[J].中國總會計師,2012(4):62-63.

篇(3)

1研究緣起:稅務風險的概念

作為企業經營風險的一種,我國當前無論是學術界還是實務界,對于稅務風險的概念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概括起來,目前對于稅務風險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認識:一方面,有的學者認為稅務風險就是沒有遵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在納稅過程中出現少納稅或為納稅的現象,從而受到稅收征管機關的各種處罰,因此導致的經濟和信譽損失等風險。另一方面,有的學者從稅負的角度指出,稅務風險在本質上就是由于對稅法的適用不當,從而導致企業增加的各種稅收負擔。事實上,稅務風險的產生不僅僅與稅收法律有關,與國家稅收政策也密切相關,特別是在我國實行中央與地方雙層稅收體制的背景之下,稅收政策對于企業的影響不亞于稅收法律。不僅如此,企業稅務風險的內涵不應僅僅是包含當前可能遭受的經濟損失,還應包括企業在聲譽方面可能面臨的損失,使得企業在未來某一段時間內可能遭受的損失。

2現狀反思: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機制建立的現實困境

(一)宏觀環境困境

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機制建立的宏觀環境困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稅收法律的健全程度。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態勢來看,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稅收法律變化較多,從而加大了企業對于稅收法律了解和掌握的難度。除此之外,我國現行的稅收法律體系中,立法層次偏低,正式頒行的法律少,多是以法規、規章、政策的形式頒行,每年財政部、稅務機關頒布的稅收法規和規章都達到千條之多,而各省頒布的稅收政策更多,如此多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企業跨地區經營之時,對于當地稅收相關制度的把握也較為困難,在涉稅過程中,形成稅收風險的概率高。二是我國稅收征管過程中存在著博弈的力量。當前各類稅收中介機構在向企業提供涉稅服務的過程之中,存在著利用虛假發票、虛假賬本逃避稅收的行為,以在與國家稅收征管機關博弈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這使得有些企業敢于進行違法操作,進而產生相應的稅務風險。

(二)企業自身困境

稅務風險管理機制建立的企業自身困境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當前我國企業管理層對于稅務風險的認知有偏差,認為稅務風險就是財務風險,將稅務風險控制完全交給財務部門負責。因此,不難發現,在我國大多數企業基本沒有專門負責稅務風險管理的部門,只是由財務部門代為管理。

3路徑選擇:加強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機制建設的對策

(一)加強稅務風險管理機制的組織建設

針對當前我國企業缺乏專門的稅務管理機構的現狀,加強稅務風險管理組織建設是當務之急。企業可以立足于其從事的行業性質以及經營的規模,設置相應的組織機構,但需要打破傳統稅務風險管理機構設置缺失的狀況,將稅務風險管理部門作為一個常設機構進行設置,避免由財務管理人員兼職稅務風險管理工作的情形。一般而言,可以在企業經理層下面設置獨立的風險管理機構,直接對經理負責,并定期向企業董事會報告。而稅務風險管理機構就是企業風險管理機構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主要在管理層的指導下,負責各項稅務風險管理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加強稅務風險識別,編制稅務風險報告,將企業稅務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二)加強稅務機關涉稅服務機制建設

雖然我國稅收法律、法規、政策眾多,使得企業掌握相關的規定有難度,但如果能夠充分發揮政府稅收征管機關的涉稅服務作用,那無疑可以避免企業因為不懂相關的規定而產生稅務風險。建議在我國稅務機關在納稅大廳為企業專門設置相應的涉稅服務窗口,為企業提供稅收信息咨詢服務,以讓企業對當前稅收制度有一個充分的了解。與此同時,稅務機關還可以及時在相應的窗口公布稅收政策與信息,或在網絡上建立與企業的信息溝通機制,讓企業及時把握稅收政策動向。

(三)加強稅務風險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篇(4)

(一)大數據的定義。

理論界對“大數據”概念有兩種比較權威的說法:一是旅美學者涂子沛在其所著的《大數據》一書中將其定義為:“大數據是指那些大小已經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尺度,一般的軟件工具難以捕捉、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而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則在其《大數據時代》一書中提出“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認知、創造新價值的源泉,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大數據被譽為“21世紀的新石油”,現在全球每年產生的數據信息量年增40%,數據信息總量每兩年就可以翻一番,而且有90%的數據信息內容屬于非結構化內容(視頻、圖片等)。根據國際互聯網數據中心預測,至2020年全球以電子形式存儲的數據量將達到32ZB。

“大數據”之“大”,不僅僅在于其“容量之大”,更多意義在于人類通過對大容量數據的交換、整合、分析,可以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從而帶來“大科學”、“大知識”和“大發展”。大數據時代最大的轉變就是人們放棄對因果關系的探求,取而代之注重數據之間的相關性,不需要知道“為什么”,而只需要知道“是什么”。也就是說,所謂大數據就是要在海量、無序的數據中洞察規律、發現價值。數據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逐漸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而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運用將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已經認識到了大數據所蘊含的重要戰略意義,紛紛開始在國家層面進行戰略部署,以迎接大數據技術革命正在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二)大數據時代的特點。

大數據技術的核心是大數據存儲和處理技術、數據倉庫技術等,其戰略意義在于掌握和處理龐大的數據信息。大數據應用的核心是實時數據處理、實時決策支持,其戰略意義在于快速分析出數據的價值,讓價值發生作用,通過內嵌到業務流程中實現的數據價值的體現。

與傳統數據時代相比,大數據時代具有更為明顯的特征。一是數據體量巨大。從江西省核心征管系統數據情況來看,僅為TB級,是典型計算機硬盤的容量,而一些大企業的數據量已經達到EB量級。二是數據類型繁多。從稅務部門來看,大數據時代,不僅應包含征納信息、第三方信息等結構化信息,還應包括網絡、圖片等非結構化信息,不斷滿足稅收征管的需要。三是數據要求較低。稅務機關通過大數據平臺,對全體數據的分析,可以進行納稅人行為跟蹤、分析,進而獲取納稅人的納稅習慣、風險偏好等。因此,大數據時代數據量巨大,不完全依賴單一數據的利用價值,通過分析,既可以解決宏觀、中觀層面數據分析問題,還可以解決隨機抽樣解決不了的細節問題。四是數據處理速度很快。

二、大數據時代下,稅收征管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大數據時代稅收征管面臨的挑戰。

1.難以有效整合利用海量涉稅信息。

在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近年來,稅收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與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相比,與蓬勃發展的信息化浪潮相比,稅務機關面對海量涉稅信息常常顯得思路不寬、辦法不多、成效不大,甚至守著金山銀山般的信息也未能充分開發利用,運用信息管理稅收的能力明顯不足。

一是稅務系統內部各種信息整合不足。各種信息分散在核心征管業務系統、兩業管理系統、個人所得稅管理系統、行政辦公系統等各種系統中,缺乏有效整合。且各省之間、國地稅之間的系統都不相同,目前已在全國部分省市試點運行的金稅三期系統,將逐步實現全國稅收數據大集中,構建覆蓋各級國地稅、所有稅種、所有工作環節的全國性信息系統。該系統將于2016年3月在我省雙軌運行,要真正發揮大數據的作用尚需時日。

二是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日益凸顯。20世紀,美國三位經濟學家通過論證“檸檬模型”,得出了信息不對稱理論。按照這一學說,涉稅信息是征管的基礎和出發點,稅收征管中的信息不完整和信息不對稱會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發生,進而導致稅款流失。由于相關制度的不完善及某些私人信息存在的必然性,稅務機關不可能掌握納稅人的所有真實涉稅信息。納稅人隱瞞收入甚至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情況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稅務機關即使知道納稅人的申報不真實,但缺乏相關的舉證資料而陷入困境。

三是海量的第三方涉稅信息利用不夠。一方面,部門與部門之間數據和信息相互分割,形成信息孤島,財政、發改委、工商、房產管理、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各類涉稅數據不能有效共享互換;另一方面,對于互聯網上各類披露信息、媒體報道等缺乏系統的搜集、整合和分析,面對公開渠道的涉稅線索反應遲鈍。

2.傳統的征管方式不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變化。

現行稅收制度和傳統征管模式難以應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發展變化。一方面,工業經濟時代制定的稅收法律法規難以適應如今的數字經濟時代,跨國企業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問題日益嚴重。如目前多數高科技公司的主要收入已非實體產品銷售,更多的是專利授權等無形資產銷售。國內知名的互聯網BAT三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其大量利潤并不是來自于實體商品,而是來自互聯網增值服務、知識產權特許權使用費等。這些公司的產品本身就是數字化的。與實體經濟相比,高科技公司更容易將利潤轉移到低稅率國家或地區。在美國,屬于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的71家高科技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繳納稅收的比例平均比非高科技公司低1/3;另一方面,現有的管理手段與現代化、電子化、數字化時代特征不相適應。當前,由于社會信息化程度不統一,信息口徑不完整,既有結構性數據,又有非結構性數據,而稅務機關較為重視結構性數據,忽視非結構性數據,增大了稅收管理的難度。比如,網絡、微信、支付寶等電商信息還游離于稅務部門征管信息之外,稅務部門發票管理還難以包含項目、品名、規格、單價等字段,納稅評估、稅務稽查還更多的是依賴納稅人的紙質賬簿,許多地方納稅評估主要依靠經驗開展、流于形式。納稅服務還停留在較淺的層次,對納稅人的宣傳、咨詢、輔導,還處于單獨的、零散的狀態。但同時,由于信息來源、信息口徑不同,設備和信息的利用率極低,對信息只錄入、忽視分析整理和利用,造成信息嚴重堆積,共享性、開放性不足,管理效率較低,無法增值,成為死信息。

(二)大數據時代稅收征管面臨的機遇。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稅收征管面臨的機遇在于:隨著整個社會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稅務部門的信息化水平和納稅人的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納稅人網上申報與電子化申報的覆蓋率在逐步擴大,這為稅務機關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采集與利用納稅人數據提供了基礎,也為稅務機關信息管稅與征管模式創新提供了支撐。

1.運用大數據技術形成更為豐富的涉稅情報。

如果說信息欠發達是征管信息不完整和不對稱的主要原因,那么大數據有助于稅務機關全面掌握各類涉稅信息,進行稅源監控,實現稅收征管的目標。在大數據條件下,如果存在完備的涉稅信息獲取法律保障體系,稅務機關就可以對交易雙方、涉稅第三方乃至第四方的信息進行全面掌握分析,徹底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全社會房產、信用等基礎數據統一平臺,推進部門信息共享,這也為稅務部門獲取第三方數據提供了有利條件。

2.大數據幫助稅務機關實現管理的轉型升級。

數據價值在于它的使用,而不是占有本身。數據的價值也并非單純源于它的基本用途,而更多源于它的二次利用,其價值需要通過創新性的分析來釋放。稅務部門傳統數據模式下,由于數據處理速度慢,稅收數據分析具有滯后性和被動性,稅源監控和風險管理無法在事先和預前解決,往往事后進行懲處和補救,難以適應社會和納稅人的變化。而大數據時代,數據處理速度快,能夠較好地解決及時性問題,并且可以提前發現問題,及時向納稅人預警,防范稅收風險。稅收遵從度的高低,既與納稅人自身的稅收認知度有關,也與涉稅信息透明程度、稅收法治水平、社會氛圍等一系列問題密切相關。運用大數據構建的現代稅收征管體系應當是一個涉稅信息、數據沒有“死角”的征管體系。稅務機關可以對涉稅信息進行深度分析、對比、挖掘,從而有效提示風險、糾正偏差,使征納雙方間合作互信關系的建立成為可能。

三、大數據時代強化稅收風險管理的思考

大數據能夠為稅收風險管理提供詳盡的數據和技術支持,稅務機關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涉稅信息進行過濾、分析、對比、甄別,避免稅款流失。此外,基于大數據應用實現風險管理智能化,通過納稅人“行為指紋”,可以對納稅人遵從行為進行預測,對納稅人遵從風險進行專業的分析識別,并提出及時的應對策略建議。因此,稅務機關要把握大數據時代的特點和機遇,推動稅收風險管理向縱深發展。

(一)將大數據理念融入稅收征管體系之中。

大數據不僅是信息技術的革新,更預示著稅收工作理念的轉變,必將對稅收征管工作產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為構建新的稅收征管體系,我們亟需樹立大數據的理念,將大數據理念貫穿于稅收征管改革和體系建設中。目前,各級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對大數據在稅收征管中意義的認知仍然有限,總體認識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需加強宣傳和引導,提升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對大數據戰略與相關技術的重視程度,從更深層次認知大數據。

大數據的應用能夠使稅務機關透過繁雜的征納現象甄別出深層次的稅收風險,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稅收征管質效。現代化的稅收風險管理必須以豐富的數據情報和先進的信息技術作支撐。龐大的涉稅數據是風險管理的基礎,涉稅信息越豐富,風險識別和風險評估的準確度就越高;功能強大、安全性高、操作性強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是便捷化、智能化稅收風險管理的重要保障。從這一角度而言,稅收風險管理就是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系統從龐大的涉稅數據庫中找出存有疑點和風險的數據進行排除和應對,以防止稅收流失,提高納稅遵從度的過程。

(二)為大數據時代的稅收征管提供制度保障。

要發揮大數據優勢還需要完善征管法與相關針對涉稅信息的法律制度,為稅務機關獲取第三方信息提供法律支撐。《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條對稅務機關獲取相關信息做了原則性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和其他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如實向稅務機關提供與納稅和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的信息。但實際工作中,一些職能部門往往以保密為由,不給稅務部門及時提供第三方信息。當前必須以《稅收征管法》修訂為契機,在《稅收征管法》中對政府及社會職能部門向稅務機關提供的信息名錄進行細化,明確其范圍、內容、程序、方式、標準和時限,明確他們向稅務機關及時準確提供涉稅信息的法律義務和責任,為稅務部門獲取第三方信息提供法律保障,以便稅務機關充分地掌握納稅人生產經營情況,消除信息的不對稱,加強數據分析,強化稅收管理。

此外,為將電子商務有效納入大數據時代的稅收管理體系,還應適當補充電子商務方面的條款,明確電子商務模式中的稅制構成要素,厘清電子商務活動中征納各方的權責關系。

(三)大數據涉稅情報的實踐運用。

由于政府部門在占有數據上具有天然優勢,大數據技術受到各國政府的普遍重視和積極研究。不少發達國家已經在運用大數據,通過多渠道的數據采集和快速綜合的數據處理,增強治理社會的能力,實現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在美國,奧巴馬在入主白宮第一天就簽署了《透明和開放的政府》法案,之后又《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成立大數據高級指導小組,將大數據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投入超過2億美元資金用于研發“從海量數據信息中獲取知識所必需的工具和技能”。通過對各國政府部門大數據實踐的研究表明,大數據應用可以從5個方面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一是實現信息透明和共享,產生積極的經濟社會綜合效益;二是通過評估公共部門的績效,增強內部競爭、激勵工作表現,提升行政服務質量;三是增強公共服務針對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公眾滿意度,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四是用政務智能替代或輔助人工決策,提高行政決策效率,降低出錯成本;五是引導公共部門內外部創新,創造新的公共管理和服務價值。目前,絕大多數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均將大數據的手段和方法引入稅收管理領域,作為其實現稅收管理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在美國,超過80%的聯邦稅收收入通過計算機系統實現電子申報和繳納。美國國內收入局(IRS)的分析師運用數據分析系統(DAS),可以同時選取并分析數百萬甚至上億個申報數據。通過觀察數據走勢、模擬環境和優化數據模型等方式選取審計案例,以往需要幾周或幾個月時間的審計選案工作,現在只需幾小時即可確定。在英國,皇家稅務與海關總署(HMRC)的分析師使用高端軟件程序Connect來識別和顯示風險。該軟件使用23個資源系統和81種文件格式,存儲著8億多個記錄。其數據收集和分析功能能夠排除地方差異的影響,揭示出全國性的趨勢和規律,使分析師輕松進行風險識別和排序,極大提高了選案成功率和單個案件產出率。澳大利亞國家稅務局(ATO)的稅源監控平臺與銀行、保險、海關等部門可自動進行信息交換、實現交叉稽核,并自動使用風險過濾器對所有大企業進行一年兩次的篩選。一旦風險過濾器篩選出風險目標,這些潛在高風險納稅人就會進入選案程序,由高級技術專家進行分析,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來預測潛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產生的后果。

2013年全國稅務機關利用外部涉稅信息通過評估查補等手段增加的稅收收入為1 048.12億元。其中,利用房地產業信息獲取稅收收入356.46億元,占34.01%;利用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信息獲取稅收收入352.71億元,占33.65%;利用金融業信息獲取稅收收入96.86億元,占9.24%;利用建筑業信息獲取稅收收入52.84億元,占5.04%;利用采礦業信息獲取稅收收入51.91億元,占4.95%。

(四)構建大數據平臺,實現對各類數據的綜合管理和應用。

數據分析界古老的“拇指法則”指出,數據分析工作至少有70%~80%的工作量花在搜集和準備數據上,僅有20%~30%的工作量花在分析本身上。因此要花大力氣加強基礎信息資源庫建設,全面搜集并整合納稅人基礎信息財務核算數據、生產經營數據、納稅申報數據、稅務管理數據和第三方涉稅數據,建立基于Hadoop等分布式基礎架構的數據倉庫,發展云計算技術等高速數據處理技術。具體包括以下工作:

1.非稅務部門、非傳統渠道(主要是網絡分布數據)的數據收集、清洗。大數據時代稅收管理與政策分析的需求不僅僅限于稅務管理部門已有的信息系統獲得的征管和財務數據,而是需要整合更多來源的信息,包括其他政府部門等第三方提供的結構化數據和其他來源的數據,尤其是動態發展中的來自于信息網絡互動中的涉稅信息,以實現大數據時代所謂“數據”互聯的要求。

2.非結構化數據的結構化轉換。根據稅收政策和稅收管理的需要,按照工作中不同的數據粒度要求,對非結構化數據進行結構化轉換。

3.不同來源納稅人數據的匹配。不同來源的數據,必然存在著不匹配問題。數據匹配問題類似于經濟研究中數據的彌補和插值問題,以解釋不同來源數據的拼接,形成相對完整的數據信息全圖,并將最終形成大數據模式下的微觀納稅人稅收信息數據庫。

大數據時代需要對不同來源渠道的數據信息進行有效的采集、存儲、分析和應用,如果僅依靠手工導入和人工比對,勢必費時費力,而且對數據的采集、存儲、處理、分析和應用能力也存在不足,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數據的作用。因此,需要搭建強大的信息處理平臺,對數據進行批量導入、集中存儲、自動關聯和分類應用,這樣可以實現第三方涉稅信息與稅收風險管理系統的有機融合,大大提高第三方信息的應用效率。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納稅人賬戶數據引擎的做法,充分運用大數據的理念和思維,在金稅三期工程中搭建一個功能強大的數據處理平臺,實現全國稅收征管數據大集中。

(五)創新數據挖掘分析方法,打造智能稅務。

對海量涉稅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揭示數據當中隱藏的歷史規律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為稅收管理和決策提供參考。一般而言,常用統計分析方法分為關聯分析、序列模式分析、分類分析和聚類分析4種,這4種分析方法在稅收管理中都能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可通過關聯分析將財務核算系統與物流管理等生產經營系統進行群體比對,發現人為調節財務數據的問題;通過序列模式分析對納稅人歷年納稅數據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預測下一年度的稅收收入,及時發現納稅人年度稅收收入異常情況;通過分類分析建立納稅人稅法遵從評價系統,結合納稅情況、生產經營狀況等信息對納稅人遵從度進行建模和識別,針對納稅人不同遵從狀況采取不同的風險應對策略;通過聚類分析將納稅人根據業務或者板塊設置分類型的數據參數進行數據分析,對稅收風險點進行分類管理。

篇(5)

【關鍵詞】稅務風險;風險成因;規避

1 企業稅務風險的概念

所謂稅務風險,是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的遵守稅法規定,而可能導致的未來經濟利益的損失,具體表現為企業涉稅行為影響納稅準確性的不確定因素,其結果會導致企業多繳稅造成損失,或者少繳稅遭到稅務機關的處罰。

2 企業稅務風險的成因

在這樣瞬息萬變的經濟背景下,企業的稅務風險主要源自于稅收政策的變化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種不確定性。具體來說,表現為內外兩方面的因素,即內在原因和外部誘因。

2.1 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內在根源

2.1.1 企業內部稅務控制制度不健全會導致稅務風險

企業內部稅務控制制度是指企業為了確保其戰略發展目標,提高稅法的遵從度,制定的預防、審查、發現和糾正錯誤及舞弊的一系列制度和規程。然而,現在許多企業并不重視這方面的建設,稅務風險意識不強,缺乏必要的專業稅務機構的設置。一方面,一些企業的財務部門會兼負會計和稅務兩種職責,那么當財務部門發現企業存在某些稅務問題時,就會試圖通過一些賬面調整來規避稅收風險,這樣會致使稅務機關認定其產生了偷稅等違法行為。另一方面,還有些企業雖然設置了專門的稅務部門,但是也只是程序性的履行某些納稅義務,缺乏良好的稅務規劃,沒有將稅務理念較好的貫穿到企業各部門的建設當中,當然也就不能充分的考慮到節稅等有利于規避稅務風險的各項行為。同時,稅務人員的能力和個人責任心也會影響到企業的稅務風險的大小。

2.1.2 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會導致稅務風險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內控管理制度包括財務管理制度、組織及崗位責任制、內部審計制度、合同管理規定、倉庫管理制度等等。而企業內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科學,從根本上制約著企業防范稅務風險的程度。如果一個企業的內控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很多問題,如企業防范稅務風險的技術不高,管理秩序混亂,對稅法精神缺乏一個良好的認識。在實務操作中,一些財務或稅務人員,由于專業知識的局限性,或明知有風險而又不主動作為,在稅務上不作為或亂作為,表現出的職業道德素質的缺乏。

2.1.3 缺乏完備的內部稅務審計制度會導致稅務風險

很多企業并沒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稅務審計制度,由于大多數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缺乏相關的稅務知識而不能很好的對企業的涉稅事務進行定期檢查和有效的評估,而只是根據相關稅務機關的硬性要求被動地對企業涉稅活動進行自查,或者是委托外部的稅務中介進行檢查,進而產生了外包風險。然而,有些稅務中介并不能如想象中那樣很好的完成這些工作,往往是由于外聘的稅務機關并沒有完全的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涉稅狀況,甚至由于一些利益原因隨隨便便就給企業出具審計報告。

2.1.4 稅務風險預警機制尚未建立會導致稅務風險

企業的稅務風險具有一定的規律,它的發生絕非偶然,可以通過建立完備的稅務風險預警機制有效的避免。目前,我國不管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很少能夠建立完備的風險預警機制。

2.1.5 企業稅務籌劃不當會導致稅務風險

目前,很多企業并沒有進行稅務籌劃,而進行稅務籌劃的企業卻沒有通過有效的合理的稅務籌劃來減輕稅負。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往往會由于過于主觀,對政策理解有誤或出現偏差,同時,由于稅務的一些政策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制定的,并不具有通用性,由此便會造成政策適用錯誤而產生稅務風險。

2.2 導致企業稅務風險的外部因素

2.2.1 稅務行政執法不規范

現階段,由于我國稅務行政管理體系復雜,企業的涉稅行為可能會涉及多個稅務執法主體,不同的稅法主體對同一涉稅行為的理解和處理可能會有所不同。其次,稅制的公平性欠缺,我國的現行稅制是以間接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增值稅的非中性設置,營業稅的大量重復課稅,不同規模的和所有制形式以及內外資企業的稅收差異等必定增加企業的避稅和逃稅動機,進而產生稅務風險。同時,由于一些稅務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有高有低,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在稅務機關享有自由裁量權和稅收法規的行政解釋權的情況下,就會大大增加企業的稅務風險。

2.2.2 我國稅法體系復雜

由于我國稅法體系龐雜,現行稅制設置共19種稅,比較復雜,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規定模糊、籠統,也會造成征納雙方理解上的偏差,不同層次的稅收法規存在一定的差異或沖突,均影響了企業的涉稅行為,增加了稅務風險。同時,由于我國稅法屬于成文法,對法律責任的判定主要基于執法者對法律條文的理解,而在我國稅收法定主義觀念淡薄,立法層次較低,行政解釋居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必定使納稅人處于不利地位,從而加大了稅務風險。而且,我國稅制改革和政策變更頻繁,2008年“兩法”合并后,實行了新的《企業所得稅法》,2009年實現了增值稅完全轉型,尤其是我國“打補丁”似的立法程序和部門規章制度鋪天蓋地而來,使企業無所適從,加大了企業的稅務風險。

2.2.3 稽查力度不足與懲罰力度不強

我國現行稅收征管實踐中,稽查面不廣,基差頻率不高,一般只是舉報個案點差或者隨機調查,存在企業納稅戶多,稅務機關的稽查力量嚴重不足的情況,一些小的企業就會偷逃稅款,這樣如果被稅務機關發現必定遭受嚴厲的處罰。

2.2.4 信息不對稱

由于稅務中介并不能完全掌握納稅人的實際收入和納稅行為方面的相關信息,那么,在納稅人提供的信息不夠準確充分的情況下,就會產生稅務籌劃和財務會計等方面的風險。其次,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稅務中介作為人,也會在過程中出現問題。

3 企業稅務風險防控與規避

稅務風險是不可避免的,但卻是可以化解和規避的,因此要努力將稅務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3.1 依托信息系統開展稅務風險管理

所謂的稅務風險管理,就是將識別和應對遵從風險的一般原理運用到稅收管理中,以加強對納稅人登記、申報、報告和繳納稅款等行為的管理,目的是對納稅人的稅務風險進行識別和處理,進而不斷的提高納稅遵從度。它是伴隨著西方風險管理理論的運用而興起的。同時,目前我國很多地方的稅務機關都已經意識到稅收風險管理是提高納稅人遵從稅法的有效手段,將稅務風險管理理念大膽創新的運用到稅收征管實踐中,進行了科學化、專業化的稅收管理。

為了使企業有效的規避“稅務門”事件,建立有效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2009年5月5日,正式了《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指引》中提示了四大防控重點,一是設立稅務風險管理機構,二是風險識別與評估,三是風險應對策略和內部控制,四是信息與溝通。《指引》在企業集團中得到了實踐應用。首先,它要求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經營狀況,內部的風險管理控制體系,稅務風險特征,來建立相應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其次,還要求稅務風險管理應由企業的董事會來負責監督并參與決策。同時要求,企業應該稅務管理人員的角色,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將稅務風險管理的工作成效與相關人員的業績考核相結合。

3.2 建立健全稅務風險內部控制

控制稅務風險的第一步就是識別評估稅務風險。稅務風險識別是為了識別與評估企業涉稅方面的重大風險。稅務風險識別過程包括風險識別準備,相關資料的收集,實地調查分析以及落實查證問題。稅務風險評估應遵循的原則是合規合法、方法科學、人員獨立和成本效益原則。稅務風險評估方法是定性與定量技術的結合。定量是對稅務風險在數量上的分析,定性是對稅務風險在質量上的分析。其中就稅務風險評估而言,定性是絕對的,而定量是相對的。評估程序大概分為,詢問本單位管理層與內部相關人員、分析程序、觀察與檢查。一般公司的稅務風險控制包括三個層面,治理層風險控制、管理層風險控制、和執行層風險控制。同時,稅務風險評估應該掌握重要性,可能性和時間因素這幾個關鍵點。

3.3 完善稅收法律制度及稅務制度

在這個時代的要求下,在稅收征管法中,國家已經通過立法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納稅人應當充分利用國家賦予的權利,防范稅務風險。要完善稅收法律制度,依照法律程序充分表達自己合法的法律意見,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建立稅務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稅務是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加強稅收征管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蔡昌.稅務風險揭秘[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篇(6)

關鍵詞:大企業 稅務風險管理 研究

根據稅務機關的調查研究,我們認識到當前企業稅務風險的嚴重性,對此企業必須加強稅務風險管理。盡管大企業也在不同程度的、以不同方式地落實“指引”,但從執行稅收政策的實際情況看,由于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尚不成熟,企業管理人員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管理工作的存在問題,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建設的緊迫性已經凸顯,對此,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對中石油、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華能集團、中國冶金科工集團、華為、五礦集團和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8戶企業集團,由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和稽查部門合作開展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

一、概述大企業稅務風險

(一)大企業稅務風險的基本概念

稅務風險指的是,企業在經濟活動相關涉稅活動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稅務機構以及企業單位對這一不確定的認識和判斷。因為大企業自身的涉稅行為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比如自身行為不當,稅務制度的改變等,導致相關部門無法及時、準確的根據國家稅務制度要求最終自身財產遭受損失、企業名譽受損、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等的風險。大企業是我國稅收重要來源,在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方便進行稅務管理,我國稅務部門通過列名的方式對大企業進行確定。現階段,國內的定點聯系大企業已經確定了45家,每年國家稅收的兩成來自這些企業。

(二)大企業稅務風險的主要特征

國內對于大企業的劃分標準為:同時滿足銷售額3億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億元及以上,從業人員2000人及以上。而國際上通常使用下面五項標準進行衡量:創業核心技術;規模經濟;供應鏈管理能力;品牌價值;資源壟斷。大企業自身的組織結構龐雜,經營內容復雜,多元化企業甚至會存在跨行業、跨區域的情況,涉稅事務繁重,稅務管理工作非常困難。同時也因為大企業業務重大,所以一旦被查出違法稅務行,相應的稅務金額處罰也是非常沉重的。更為嚴重的會挫傷企業的信譽,同時極易給企業引起各種經濟危機。對企業的發展形成嚴重的影響,對于其宏觀經濟的運行造成重大的影響。

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為內控制度中一項關鍵性內容,是大企業進行稅務防范工作而制定的一套稅務風險管理規范制度。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實施高效的稅務管理工作,也是企業稅務防范當中采取一項非常有效的手段。具體體現在,大企業董事會等機構及其成員一同參與實施,主要是為了合理的保障企業在有效的防范自身稅務風險的前提下,創造更高的稅務價值,進而制定完善的流程和規范。

二、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制度不夠完善

在國內,稅務管理進步相對較晚,相關理論尚不健全,實踐經驗較為缺乏,直至今天,依然沒有制定一套相對完善的稅務法律對大企業稅務內控工作進行合理的指導。現階段,我國的征管法等相關稅務法律制度在大企業稅務風險控制等方面設立相應的要求和規定,同時也缺乏較為詳細的稅務控制鼓勵措施。我國稅務總局頒發的稅務風險管理規范性文件,主要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引導作用,不具有相應的強制性。

(二)缺乏系統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組織結構

大企業自身的部門機構設置相對混亂,崗位職責不明確。比如部分單位在稅務風險內控方面設置了專門機構,部分企業設立了風險控制機構,一些企業則同時設立了兩個部門。此外,有關稅務風險防控責任,部分企業落實在自身的風險內控部門,而一些企業則分配到自身的財務部門中,有的企業稅務風險是內審部門在負責,和其他單位的聯系不足,全局統籌不到位,使得大企業的稅務風險防范效能下降。

(三)大企業稅務風險評估工作不到位

企業沒有建立較為高效的風險評估機制,稅務風險評估工作較為形式化。同時稅務單位通過風險評估信息反饋可以對企業的稅務防范工作進行一定的指導。稅務機關的工作能力受到稅務人員、稅務信息化程度、涉稅信息等多項因素的影響,如果稅務人員素質較差,稅務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等情況下,稅務機關難以對大企業自身的涉稅風險進行系統、有效的識別,所制定的風險評估報告的指導性不高,此外風險評估反饋不及時,對于大企業的風險防范進行合理的指導。

(四)稅務風險管理的執行力不足

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建立不到位,具體的管理工作較為混亂,加之部分人員素質不高,導致工作執行力度嚴重欠缺。同時大企業組織結構復雜,相關的經營項目繁多,信息化程度較高,技術組織管理能力均較強,基層稅務人員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在整理資料、稅額催繳、日常巡檢等工作上,無法抽出充足的時間組織納稅評估、稅務風險分析等風險排查工作,使得精細化管理無法得到落實。

(五)缺乏有效的監督及風險管控效果評價工作機制

很多大企業對于自身的稅務風險沒有正確的認識,稅務風險管理不到位,更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導致風險管理工作較為混亂,風險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對于風險管理和控制效果沒有進行較為科學、合理的評價,缺乏相應的評價工作機制,風險管控不到位企業難以認識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項問題,無法及時的優化和完善自身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

三、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應對措施

(一)完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基本制度

大企業要想建立健全自身的稅務風險內控機制以及制度,需要根據我國的法律法規。雖然在大企業稅務風險機制方面,國家法律依然處于空白狀態,國家稅務總局目前已經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和《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稅收服務和管理規程(試行)》,各個方面應當努力學習相關指導合規程,可以結合相關指導和規程制定符合本企業具體的情況的稅務管理基本制度。同時稅務部門也必須加快大企業稅務風險法律建設工作,需要盡快針對稅務風險內控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將其劃入我國法律法規中。由此大企業在組織自身的稅務風險可以嚴格按照法律進行,稅務部門在進行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也有明確的執法依據。

(二)構建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確定管理職責權限

應當率先從人員方面著手做起,提升領導層的稅務風險觀念,同時將這一風險意識融入企業的運營當中,企業各個分支結構設置相應的部門,聘請素質過硬的人才負責稅務工作,參與稅務決策分析、外部信息稅務影響分析、稅務核算等工作,切實遵循崗位分離原則,防止出現稅務人員兼任的情況。此外應當確定完善的稅務風險管控機制,和企業其他內控制度有機融合,確保在稅務政策落實、外部經濟環境變動充分分析稅務風險問題,確定完備的工作流程,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向稅務機關報告,同時通過研究制定科學的建議,一旦發生稅務風險可以快速進行應對,減少為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

(三)制定科學的風險預估辦法

大企業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當中,采取科學的合理風險預估方法。對企業涉稅活動中面臨的稅務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同時將評估結果及時的反饋給企業的管理層、決策部門以及相關工作人員,企業相關部門以及人員可以結合相關可以根據反饋信息制定科學的風險防范措施以及制定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有效的控制風險,降低企業稅負壓力。

(四)強化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執行的監督與效果評價機制

對于企業自身的稅務風險管理進行有效的監督,保障風險管理的全面落實。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安排專門的人員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對管理工作中,工作態度不佳,執行力度不足等問題及時予以提醒或警告,促使其及時修改和整頓。同時建立較為合理的效果評價機制,對自身的風險管理效果進行合理的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進行改正和優化。

(五)構建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激勵機制

為了促進稅務風險管理加強,應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針對稅務風險控制效果良好的部門,予以一定的獎勵,對于風險管理工作混亂,態度不端正等進行相應的懲罰。由此對企業相關人員進行鼓勵,由此實現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在國民經濟中,大企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由于大企業經營范圍龐大,經營業務復雜,涉稅事務繁重,稅務風險管理工作負擔較大,企業必須重視對自身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視。深入的研究稅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探究相應的解決措施,提高稅務風險管理效率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天燈.構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

[2]牟信勇,寇偉斌,王謙英,王雪絨.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探索[J].稅務研究,2014

篇(7)

【關鍵詞】 企業 納稅籌劃 風險 防范

1. 企業納稅風險的概念

企業納稅風險是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遵守稅收法規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具體表現為企業涉稅行為影響納稅準確性的不確定性因素。

2. 企業納稅風險的成因分析

2.1稅收政策經常調整

我國經濟處于上升發展的時期,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稅收政策經常會進行調整,稅收政策不穩定,還由于信息傳輸渠道不暢通,因此納稅人不能及時準確掌握。如果企業涉稅業務不根據調整的稅收政策進行及時調整,企業的涉稅行為就會與調整后的稅收政策不符,就會給企業帶來納稅風險。

2.2稅收行政執法主體多元化

我國目前稅務行政執法主要包括海關、財政、國稅、地稅等多個政府部門,各部門之間在稅務行政執法上會有重疊現象,不同執法部門、不同執法人員對稅收法律法規、稅收政策理解不同,自由裁量權行使約束條件不同,就會使納稅人的納稅風險增加。

2.3企業重程度不夠,涉稅人員素質不高

企業的納稅自覺程度低,與稅收法律、法規偏離程度就越大,相應地企業納稅風險就越高。由于企業辦稅人員的自身業務素質限制,對稅法的全面認識與運用及對有關稅收政策法規把握不準,雖然在主觀上沒有違反稅法及相關稅收政策的意愿,但是在納稅行為上卻沒有按照有關稅收規定去操作,造成事實上的偷、逃稅,給企業帶來納稅風險。

2.4企業運用稅收優惠政策不當

稅收優惠政策是國家根據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涉稅發展的需要,通過稅收政策規定,對某些特定的課稅對象、納稅人或地區給予相應的照顧而制定的政策。因此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和資格,在一定的時效內,按照一定的程序申報和批準,才能享受。如果企業對稅收優惠政策運用失誤,不但會錯過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機會,而且還容易造成納稅風險。

2.5企業稅收籌劃避稅失誤

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存在因為方案的選擇、組織實施等方面不依法納稅納稅的可能,存在著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和執行不到位的可能,存在著對稅收政策的整體性把握不夠全面的可能,從而給企業帶來納稅風險。

2.6企業內容體系不完善

內部控制制度是為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財務的完整性而設置的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防范納稅風險的基礎。目前我國多數企業中的內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無法有效地在源頭上防范納稅風險發生。稅務工作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而企業內部審計人員不一定精通稅務知識,無法對企業納稅活動進行有效監管。

3. 企業防范納稅風險的對策

3.1樹立依法納稅理念,強化風險控制意識

企業納稅風險更多地表現為企業利益受損的可能性,因此企業納稅風險是企業的常態風險,是客觀存在。由于納稅風險的發生會給企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企業應站在發展戰略的高度上來看待稅務風險防范與控制。一是牢固樹立依法納稅的理念。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時應提高對納稅風險的正確認識,協調好財務管理、會計管理與稅務風險管理之間的關系,樹立依法納稅的理念,做到依法誠信納稅,根據企業具體業務對稅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核,從根本上杜絕企業納稅風險的產生。二是企業應該提高納稅風險的意識。企業可通過規范化的工作程序履行納稅人的職責,或者尋求稅務機構幫助,正確地履行納稅義務。同時,企業在與客戶交易時應保持警覺,慎重選擇交易對象,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在遇到經營、投資方面的重大交易時,要積極咨詢稅務專家或者請專家適時參與,從而減低納稅風險。

3.2規范涉稅業務體系,提高涉稅人員素質

企業要對具有經營行為涉及的納稅風險進行識別并明確責任人,這是企業納稅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要理清自己有哪些具體經營行為,那些經營行為涉及納稅問題,相關責任人是誰,誰將對控制措施的實施負責等。企業要制定詳細的涉稅業務規范,如辦稅流程、職責分工、質量控制、考評獎懲等來約束企業辦稅機構和辦稅人員的行為,減少誘發納稅風險的因素。企業的辦稅制度和風險防范機制越完備,其納稅風險就相對越小。企業應從各方面為涉稅人員提供學習稅務知識的機會和條件,例如定期邀請稅收專家為涉稅人員進行稅法知識講座、政策解讀,幫助涉稅人員加強對稅收法律法規、各項稅收政策的學習和了解,及時更新其稅務知識體系,提高運用稅法武器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規避企業納稅風險的能力,為防范和控制企業納稅風險奠定良好的基礎。

3.3合理運用納稅籌劃

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在合法或者不違法的前提下,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自覺運用稅法、財務、會計等綜合知識,對企業涉稅活動進行合理安排。納稅籌劃在主觀上必須做到以法律為準繩,嚴格按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辦事。納稅籌劃的成功,更多的是納稅人對稅收優惠政策的準確把握和對可選擇性會計政策的靈活運用。合理地開展納稅籌劃,還可以增強企業負責人的法制觀念,促進財務人員學習、掌握最新稅收政策的熱情。

3.4定期開展涉稅自查

近年來,稅務部門在開展稅收專項檢查前,都要求企業進行自查。企業對自身的經營情況熟悉,通過納稅自查,容易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整改,會收效較快。因此,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自查在避免納稅風險中的重要性,了解最新的稅收政策,對照稅收政策規定進行檢查。通過自查將涉稅業務查深、查透,以避免在稅務機關稽查后,被追究行政和經濟責任,甚至被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風險。同時,企業還能通過自查,發現自己的合法權益是否受到了損害,是否多繳納了稅款等。

3.5完善企業稅務內控體系

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防范和控制風險的重要內容,企業應建立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企業的稅務控制體系是有效控制納稅風險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稅務會計核算、稅款計算、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發票管理等工作的規范化、程序化。在建立健全企業稅務內控體現的過程中,要把握好關鍵工作,建立科學合理的審批程序、資金調度程序、交接手續等。

3.6建立與稅務機關溝通渠道

企業應建立與稅務機關溝通的渠道。企業通過溝通渠道了解稅務機關的工作程序,了解最新的稅收政策法規,避免產生誤解,防范稅收風險,同時要維護其暢通無阻。特別是愛企業發生重大經濟業務時,如對外投資、涉足新行業、資產處置、采用新的會計政策等都要主動向稅務機關咨詢相關的稅收政策,聽取稅務機關的意見和建議,防范納稅風險。另一方面,企業的稅收籌劃方案只有獲得主管稅務機關的認可,才能保證籌劃的有效性,所以企業要加強與稅務執法部門的聯系,建立暢通的渠道。

參考文獻:

[1] 吳金昱 企業納稅風險分析與防范措施. 會計之友2011年第6期.

[2]司洪義 淺析企業納稅風險管理.民營科技2011年第10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h揉捏娇喘乳叫床np调教视频| 国内最真实的xxxx人伦|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两个美女大乳喷奶水| 女人与公拘交酡全过女免费| av综合网男人的天堂| 亚洲的天堂av无码| 无码人妻出轨黑人中文字幕| 麻豆亚洲一区| 久久 国产 尿 小便 嘘嘘| 天天澡天天添天天摸97影院|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99|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欧美午夜福利1000集2019年| 美女脱18以下禁止看尿口| 亚洲亚洲熟妇色l图片20p| 在线观看av片|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成人做爰www免费看视频韩国|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精品多人p群无码| 在线观看a级片| 台湾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乱人伦中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日日天日日夜日日摸|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啪啪东北老熟女45分钟|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下载|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下载|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老汉色av影院| 性人久久久久|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人狍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