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創業教育概念

創業教育概念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04 09:34: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創業教育概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創業教育概念

篇(1)

【摘要】項目訓練法。課堂上理論的講解、案例分析畢竟與真實的環境和對象還有差距,我們可以通過項目法加強訓練,也就是通過立項并進行實踐,讓學生接觸市場、接觸企業。比如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撰寫企業運營調研報告、幫助企業做市場調查、制定創業方案,還可舉辦“周末市場”,采取“練攤”的形式進行創業嘗試。在這一過程中,大學生把自己的創業想法付諸實踐,能夠把理論知識與現實進行對比、整合與運用,從而提高創業的實戰能力。

作為教育術語的“課程”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課程是指被列入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及其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開設順序的總和。廣義的“課程”則是指學校有計劃地為引導學生獲得預期學習結果而付出的綜合性的一切努力的總和。創業教育是開發受教育者創業基本素質,提高受教育者創業能力的教育活動,因此,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任務不是狹義上的“課程”所能承載的。高校設置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必須運用廣義的“課程”概念,樹立科學的設計理念,遵循符合大學生成長規律的創業教育設計原則,明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找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課程內容,運用適應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科學合理地設置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從而實現利于創業、利于就業、利于高等教育改革、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的理念與原則

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設計必須關注大學生的主體因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同時,也要關注時代的要求與社會需要。在課程設計上應樹立四種理念。一是主體性。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事物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課程設計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創業規律和特點,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終達到把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動主體。二是高標性。高校的創業教育不能僅僅讓學生掌握一些創業的基本知識,而應高標準、高要求,大膽地承擔起發展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開拓創新品質的重要使命。三是人本性。大學生創業教育最終要落實在學生個性品質和能力素質上,沒有健全的人格,創造性就會偏離方向。所以,課程設計時一定要尊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特點,重視健全人格的塑造。四是超越性。創業不僅指創造新企業,也包含開拓新領域。在課程設置上要有培養超越前人、敢為人先的理念,使大學生能以與時俱進的創造能力積極主動地發展、創造和豐富人類社會的文明成果。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目標的設定

“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和要求,是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及其評價的基本依據,是創業教育選擇教育內容、明確教育方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設計創業教育目標的實質是確定這種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的基本價值取向。”[1]在創業教育基本價值取向上大致有兩種。一是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通過創業教育讓學生掌握一些職業技能或專業技能,讓其能在畢業后開辦一個企業,養活自己,同時也可為其他人員提供就業崗位;二是遵循創業的一般規律,傳授學生進行創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心理品質和創業能力,使他們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者。由此可見,后者是更高層次的創業教育,實質上更像是一種綜合素質教育。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不僅必須具備創造力和創新精神,而且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等。因此,培養學生創業的綜合素質,即創業素質,才是大學創業教育課程設計的真正目標。我們認為培養創業素質至少應該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樹立創業意識。創業意識包括創業的自我意識和創業的社會意識。傳統的就業觀念認為,就業就是找工作。因此,大學畢業生往往是被動擇業,處于被選擇的位置。大學生創業教育則是要讓大學生認識到畢業后除了進行雙向選擇就業外,還可以選擇自主創業,可以通過創建自己喜歡的企業實現自我價值。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甚至能形成新的行業,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因此,通過大學生創業教育應使當代大學生變被動的就業為主動創業,以創造的方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二是形成創業知識結構。創業知識是大學生在創業實踐活動中應該具備的基礎性的知識結構,主要包括專業知識(創建企業相關技術領域的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管理企業的基本理論)和綜合知識(與企業有關的其他理論知識)。在創業知識的傳授中,主要是引導學生合理構建知識結構,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提高創業能力。創業能力是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順利進行的主觀條件,是影響創業實踐活動方式、效率和結果的直接因素,主要包括專業技能、創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危機駕馭能力等等。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的核心內容和重點。四是培養創業心理品質。創業心理品質指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具備的、對行為產生調節作用的個性特征。五是形成創業道德品質。創業道德品質是創業必須具有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以上五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只有確保上述內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實現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基本目標。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內容體系的建構

高校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是教育教學活動的載體,由兩大類(隱性課程和顯性課程)、四大模塊課程(環境課程、創業學科課程、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構成。(一)以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創業激情為目標的隱性課程建設隱性課程是存在于學校和班級學習生活中的由學校所傳遞的區別于顯性課程的規范、價值觀和信念等的滲透性教育內容,是學生在無意之中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途徑,其物質載體是人、事、物。教師新穎獨特的教學風格、開放靈活的思維方式、時尚個性的形象魅力和民主平等雙向溝通的師生關系等都可以成為無聲的隱性教學資源。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創業教育課程的目標、任務、要求,以環境建設為依托,構建一個隱性的創業課程體系。比如:高校要把校園的合理布局和美化及周邊環境的治理與創業教育結合起來,通過校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人格特質中勇于創新的人文精神的建構。還可以通過舉辦創業計劃大賽、小發明比賽、設計比賽、制作比賽等創意比賽,以及組織創業協會,舉辦創業論壇和創業沙龍,聘請社會上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家來開設創業專題講座等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組織、策劃以及觀看表演的過程活躍思維,激發各種奇思妙想,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思維。高校還可以依托校園廣播、校報和校園網絡等宣傳陣地,及時地宣傳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報道創業中涌現的先進人物,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的創業動態,增強大學生對創業活動的認知與體驗,激發創業熱情。其它學科的教師也要主動地在教學內容中滲透創業教育,將課堂提問、作業布置、課程考試與創新思維培養、創造發明、創業成功事例介紹聯系起來,對學生進行創新理念教育。(二)以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為目標的顯性課程建設創業教育是一種目標明確、指向清晰的綜合性教育,必須構建著眼于傳授創業理論知識,培養創業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顯性課程。這一課程體系包括創業理論知識、創業實踐能力、綜合能力三個方面,涵蓋創業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各學科的內容。1.培養創業理論知識的學科課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學科課程是根據培養創業型以及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必修課、選修課和學科滲透、微型課程等形式,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傳授創業知識,培養創業技能的課程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大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系統地學習創業知識和技能。學科課程可以開設創業意識課、創業社會常識課、創業技能課、職業指導課、經營管理課、公共關系課、市場營銷課、創業者素質課、經濟法課、創業心理課及各類專題講座等。2.提高創業實踐能力的實踐應用課程。實踐應用課程是創業教育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學科課程的基礎上,以活動形式開設的最能體現創業教育特點和性質的課程。它對促進創業基本素質的個性特征的形成、促進創業基本素質的應用系統和擴大大學生的創業知識領域等具有重要作用。創業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和內化不可能依靠純粹的書本知識,而需要創業實踐的體驗啟發和支持。只有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創業型活動過程中去感悟和體驗,將來大學生在面對新的情景和新的問題時,才能更好地把已有知識和現實實際結合起來,成功創業。因此,可以開設《創業實務》、《團隊訓練》、《創業市場調查》、《創業計劃書寫作》等課程,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創業實務》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創業的初始條件分析;創業流程設計;企業經營流程設計;企業績效評價;企業開創期、成長期、穩定期、挫折期的典型案例分析等。《團隊訓練》課主要內容是團隊的組建與團隊合作;團隊對創業成功的重要性;如何培養團隊精神;如何領導團隊;團隊成員間如何協調與溝通等等。《創業市場調查》課要讓學生掌握對目標企業所在行業進行系統調查、分析等基本知識與技能。《創業計劃書寫作》課程讓學生掌握計劃書的主要內容和撰寫要求,為準確把握市場機會的行動布局和資金籌集與運作打下堅實基礎。3.培養綜合素質能力的活動課程。創業型活動課程是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優勢和需要,以指導大學生獲得直接創業教育經驗和創業信息為目的,以素質技能模擬訓練活動和綜合模擬活動形式出現的,利于學生感知創業規律,把握創業活動的程序和方法,培養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一種課程形態。其內容開發可以是學科知識的鞏固、運用與驗證,也可以是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或者是社會問題、家庭生活等形式多樣的項目活動。如參觀企業、訪問消費者、商業調查、“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以及舉辦創業專題講座等。高校還可以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或到企業實習,使大學生通過真實情景體驗獲得創業的感性認識,從中體會到創業的樂趣與艱辛,體會成功的喜悅。

四、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體驗式教學方法探索

篇(2)

摘要:

國內創業教育模式研究已取得豐碩成果,已有研究主要涉及譯介國外實踐經驗、總結國內典型個案、研究模式構建的原則與依據、多角度探索新模式等方面,這些研究存在概念使用模糊、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需求、研究視角狹窄、研究方法單一和缺少國際理論研究等問題。今后的研究應把握好幾個方面:一是要在明晰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從多學科角度構建理論體系,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發展;二是要重視實際調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研究,力爭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創新;三是要轉變視角,拓寬思路,從發展的視角進行探索;四是要加強比較研究,并在充分考慮我國文化背景、教育體制和地區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借鑒經驗。

關鍵詞:

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現狀;反思;建議

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和高校的重視。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1],就是要通過加強全社會以創新為核心的創業教育,弘揚“敢為人先、追求創新、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厚植創新文化,不斷增強全民創業意識[2]。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以創業促進就業具有重要作用[3]。目前,許多高校正積極探索具有院校特色的創業教育模式,學者們也積極探討本土化的創業教育模式,并取得很多成果。本文以中國知網文獻庫中檢索到的有關創業教育模式的論文為研究材料,梳理國內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現狀,分析國內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的不足,總結經驗,反思問題,從而把握好今后研究的發展趨勢。

一、國內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的歷史背景

1988年3月,我國學者初提創業教育概念[4]52。1989年11月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中提出“enterpriseeducation”(創業教育)[5]1。1989—1998年,胡曉風、毛家瑞、彭鋼等學者較早開展創業教育研究,代表作有《關于更新教育思想進行創業教育的探討》《創業教育簡論》等,開啟了我國創業教育研究與發展的歷程。1998年,清華大學舉辦國內首屆創業大賽,成為我國實施創業教育的開端。1999年1月,《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為響應這一政策,高校積極響應創業教育的號召,創業教育由此大范圍開展,并在我國正式扎根。2002年,教育部以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9所高校為試點,積極開展創業教育探索,逐步形成3種創業教育模式雛形:一是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的側重提高學生整體能力和素質的模式;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的側重提高學生的創業知識、創業技能的模式;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的綜合模式[6]。很多學者據此認為,我國創業教育研究與實施自2002年進入多元發展階段[7]。這一時期,國內創業教育研究更強調在實踐探索中開拓前行,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逐漸成為一種浪潮。2003年,借鑒國際經驗,我國引進了KAB創業教育項目,并開始本土化實踐和研究。由此,國內創業教育從開展創業大賽拓展到建設創業課程,創業教育得到廣泛關注。2006年,《創業教育在中國:試點與實施》報告指出,在高等學校中開展創業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需要,是社會和經濟結構調整時期人才需求變化的需要[8],并強調了創業教育在我國轉型期的現實價值。這促進了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火熱開展,并得到快速發展。2010年,教育部成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出臺了第一個推進創業教育的全局性文件———《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9]29。2012年8月,教育部《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指出,要把創業教育教學納入學校改革發展規劃。2015年6月,《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出臺,創業教育受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取得很大發展,形成了點-線-面整體發展格局[9]1,呈現出范圍更廣、影響更大、內容豐富和深入系統等特點。隨著創業教育的發展,關于創業教育模式的課題研究和基金項目也取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成果,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國內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的現狀

我國關于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起步較晚,相關論文最早出現在2001年①。根據相關的時間和數量的分布情況,可以將研究大致分為3個階段:2001—2005年23篇,稱之為萌芽起步期;2006—2011年每年數量快速增長,稱之為快速發展期;2011—2015年數量逐年減少,稱之為發展瓶頸期。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創業教育模式研究進入了瓶頸期,理論研究缺乏,且滯后于實踐訴求。因此,未來一段時間,要大膽創新,打破瓶頸,實現研究與發展的雙重突破。以往研究主要內容涉及以下6個方面。

(一)國外創業教育模式的譯介

我國學者關于國外創業教育經驗的譯介主要涉及美國、日本、英國、丹麥、澳大利亞等國家。美國主要有3種創業教育模式: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聚焦模式、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代表的磁石模式、以康奈爾大學為代表的輻射模式[10]。這些高校具有師資力量雄厚,管理層重視并積極推動,開展實踐教學和構建系統的課程體系等特點[11]。日本構建了包含學生創業教育、大學校園內的指定空間、提供服務網絡、社會力量、數據庫資源與信息網絡五部分的創業教育模型[12]。英國高校的創業模式主要有植入模式、中介模式和外部支持模式3種[13]。丹麥大學的創業教育模式具有3個獨特性:具有匯集教育資源的開放式平臺;進行全程跟進式教學;實施促進共贏的校企合作[14]。澳大利亞主要采用專業模式、普及模式和培訓模式進行創業教育[15]。對國外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內容上主要涉及經驗介紹和中外對比研究,并提出改進和發展我國創業教育的建議,但缺少對國外經驗的本土適應性研究。從研究的數量上看,主要集中在對美國模式的研究,只有少數研究涉及對英國、日本、丹麥等國家創業教育模式的介紹。除此之外,這些研究普遍僅停留在經驗介紹的層面,缺少對國外創業教育模式構建的背景、原因、原則、方法等的分析。

(二)對國內典型模式的總結

國內學者對高校特色典型創業教育模式有如下總結。一是四類論。高校有4種代表性的創業教育模式:清華大學的融入職業指導體系模式、中央財經大學的依托創業先鋒班改革模式、黑龍江大學的“融入式”模式、溫州大學以崗位創業為導向的模式[16]。職業類院校有4種典型模式:以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的“三段式十百千”模式、以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的“三段對接式”、以浙江商業技術學院為代表的“全真模式”、以大連東軟信息技術職業學院為代表的SOVO模式[17]。二是三類論。不同的學者取不同視角將國內創業教育模式概括為3類:有學者將典型模式總結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結合的模式、專職創業教育機構負責創業教育課程的模式和以創新為核心的綜合模式[18];有學者依據創業教育過程的特點,將創業教育模式總結為綜合模式、課堂主導模式、培訓模式[19];還有學者認為,學術型高校有3種創業教育模式:以清華大學為代表的磁石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的輻射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的混合模式。三是二類論。當前高校創業教育模式有兩種,一是“專業模式”或是“聚焦模式”,二是“普及模式”或是“全校性模式”[20]。綜上,這些研究對特色典型經驗的總結為其他院校探索新模式樹立了典范,但存在只關注典型模式構建結果而忽視模式構建過程,缺少對各模式的特點、優缺點以及構建過程的分析,且沒有基于分析提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校在構建創業教育模式中的原則、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問題。

(三)關于國內模式的分類總結

學者們依據不同分類標準,將國內創業教育模式進行了分類總結。一是大體上分為滲透式、結合式、復合式、融合式、輻射式5種模式[5]253-266。二是按照實施創業教育過程中的目標傾向劃分為5種模式:側重提高學生整體能力和素質的創業教育模式;側重培養創業意識的創業教育模式;側重培養創業技能的創業教育模式;側重培養創業創新能力的創業教育模式;側重培養創業基本素質的創業教育模式[21]。三是從兩個層面總結我國創業教育模式:從總體上看,主要有學習創業教育模式、嘗試創業教育模式、自主創業教育模式、營造創業教育氛圍模式和借鑒國外高校創業教育模式;從類別上看,主要有創業教育實踐模式、創業教育教學模式、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和溫州模式[22]。四是按照促進創業教育的主體不同,分為教育部舉辦、多家組織聯合舉辦、團中央和全國青聯舉辦、地方政府舉辦以及高校自主創辦5種基本模式[23]。五是按開展方式歸納為管理為主模式、商業運作模式和科技促進創業模式3類[24]。上述研究從創業教育的主體、理念、目標、方法、范圍、形式等方面歸納總結了國內現有創業教育模式,方法、內容比較單一。未來研究可采用比較分析、實證調查等多樣化的方法,研究現有模式的差異、優劣和實施效果等,以更好地為實踐服務。

(四)基于不同教育類型的模式探索

基于不同的教育領域和專業特色,一些學者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探索。第一,基于不同教育階段嘗試分層次開展創業教育:基礎教育領域的滲透模式、職業教育領域的結合模式、高等教育領域的貫穿模式、成人教育領域的輻射模式[25];針對高等農業院校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了“三步走”創業教育模式[26]。第二,基于各高校不同的專業、資源和條件基礎,不同的發展定位,嘗試“理論+案例”“仿真+平臺”“創業+專業”“指導+實踐”4種新模式[27]。第三,依據地方微環境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創業教育模式,重視宏觀和微觀創業教育模式的兼容并蓄[28]。綜上,學者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不同教育階段和類型、院校資源與條件、專業特色與發展,探索與之相適應的創業教育模式,具有實踐指導意義。但上述研究基本都是基于文獻的描述性研究,停留于理論階段,缺乏實際調查,其研究結果的可行性與科學性有待檢驗。

(五)關于模式建構原則與依據的研究

關于構建創業教育模式要遵循哪些原則和依據的問題,學者們進行了如下研究。一方面,高校構建創業教育模式應遵循主體教育原則、創造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和挫折教育原則[29],堅持全面性、全程化、個性化、實踐性和互理念[30]。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從學校類型特點、區域經濟特征、教育發展階段這三方面考慮,構建多元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漸進式的創業教育模式[31]。除此之外,有學者運用D.Teece動態能力概念,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創業影響因素—創業動態能力—創業績效”之作用路徑進行了定量研究,發現動態能力是影響大學生創業績效的內在核心要素,這項研究對高校構建具有特色的創業教育模式具有積極意義[32]。上述研究進行了創業教育模式的理論探索,提出了構建原則和依據,豐富了本土化理論,對構建符合院校特色的創業教育新理論和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但內容比較單一,理論上沒有涉及相關概念、構建路徑等基本問題。

(六)基于特色理念的模式探索

有些學者從特色理念出發,為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開辟了新思路:基于面向全體學生、結合專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理念的廣譜式創業教育模式[4]6-24;基于學習型宿舍理念的以宿舍為單位的創業教育模式[33];基于終身教育理念的“全程、全員、全面、全場”創業教育模式[34];基于類型學視野下的分層分級分類創業教育模式[35]。上述研究的特點是以特色理念為指導,探索了創業教育新模式,為研究和實踐提供了新思路,為構建本土化創業教育理論與模式做出了重要貢獻,對高校構建具有自身理念特色的創業教育模式有所啟示。

三、對國內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的理性審思

從上述文獻分析看,已有研究從6個方面研究了創業教育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的內容、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還存在概念使用模糊、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需求、研究方法單一、研究視角狹窄和缺少國際理論研究等問題,有待于深化和優化。

(一)明晰基本問題,加強理論研究

第一,澄清基本概念。“概念是對事物本質屬性的概括,是思維的工具,是判斷、推理和進行論證的基石,也是學術探索的結果。”[36]9已有研究混用創業教育、創新教育以及創新創業教育等說法,關于“模式”“教育模式”“創業教育模式”等基本概念沒有明晰,今后的研究要澄清基本概念,確保相關研究處于同一平臺對話。第二,明確基本問題。構建創業教育模式,應澄清創業教育模式的內涵、外延、本質和特征,闡明創業教育與個人、學校、社會的關系,研究創業教育中的主體與客體,明確模式構建的目標與原則等,使實踐探索建立在基礎理論之上。而已有研究多停留在實踐研究層面,理論研究少之又少,導致理論滯后于實踐。伽達默爾說:“一切實踐的最終含義就是超越實踐本身。”[37]因此,今后的研究要在實踐總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概括,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澄清基本理論問題,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發展。同時,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可從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角度構建理論體系。

(二)重視實際調查,創新研究方法

綜觀已有研究,主要是基于文獻的描述性研究,缺少定量的實證研究,方法較單一。例如對國內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沒有進行實際調查和比較分析,探明已有模式的差異、優劣及實施效果;探索創業教育新模式時,沒有在調查學生、教師、學校和社會環境的現實情況和需要的基礎上進行模式構建。這種缺少實證的設想是否科學可行,是否符合學生、教師和學校的發展需要,值得深入思考。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可以極大地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36]89,重視實際調查,研究結果才更有說服力和可行性。因此,今后的研究,要在研究方法上進行創新,一改過去單一的研究方法,注重定量研究方法、比較研究方法的使用,通過調查、訪談、比較等多種方法了解現行創業教育模式的特點、優缺點及實施效果,客觀、科學地把握我國創業教育的現實條件,在此基礎上構建更切實可行的創業教育模式,科學指導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

(三)改變研究思路,拓寬研究視角

以往研究在研究思路上存在以下3個問題:其一,新模式的探索主要基于學校特色和地區經濟發展的視角,忽視了學生的發展特點和主觀需要;其二,以往研究就教育談教育,沒有將創業教育與個人、經濟、社會問題等結合起來,忽視了創業教育模式構建的長期性、系統性和開放性;其三,研究切入點主要在總結過去、分析現狀和借鑒國外經驗等方面,沒有從發展的視角進行探索。因此,未來研究要轉變視角、拓寬思路:注重探索考慮個別學生需要的創業教育模式,關注學生特點,滿足學生終身發展需要;著眼于學生、學校和社會發展前景,構建能適應發展并促進發展的創業教育模式;研究者要從教育系統內部走出來,開闊視野,發散思維,結合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等研究創業教育模式,從新理論或交叉理論角度進行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

(四)加強比較研究,合理借鑒經驗

目前,國內學者對國外創業教育模式的研究比較少,且主要是實踐經驗的介紹,缺少適用性研究和理論層面的研究。未來,既要廣泛研究國外實踐經驗,又要著眼于國外學者的相關理論研究,加強本土化的適應性研究和理論構建,促進我國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雙重發展。但研究一定要避免照抄照搬他國經驗、他國模式[36]139,要充分考慮我國文化背景、教育體制和地區特點等。除此之外,要注重分析國外創業教育模式構建的背景、過程和方法,研究國外模式構建的思路和原則,為我國特色模式的構建提供國際經驗。

參考文獻:

[1]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核心位置[EB/OL].(2015-10-31)[2015-12-01].

[2]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EB/OL].(2015-06-16)[2016-04-06].

[3]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EB/OL].(2010-05-04)[2016-04-06].

[4]王占仁.“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彭鋼.創業教育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6]柴徑.以點帶面推動創業教育:“創業教育”試點工作座談會綜述[J].中國高等教育,2002(10):38-39.

[7]李春琴.中國創業教育十年研究回顧與展望[J].社會科學戰線,2010(9):199-203.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創業教育在中國:試點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18.

[9]侯慧君,林光彬.中國大學創業教育藍皮書———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10]梅偉惠.美國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8(5):52-56.

[11]房國忠,劉宏妍.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6(12):41-44.

[12]李志永.日本大學創業教育的發展與特點[J].比較教育研究,2009(3):40-44.

[13]袁盎.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3.

[14]沈雁.丹麥大學創業教育模式研究———以哥本哈根商學院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61-165.

[15]李文英,王景坤.澳大利亞高校創業教育模式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0(10):76-79.

[16]施永川.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發展歷程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4):69-73.

[17]鄧曉斌.國內外關于創業教育模式構建的研究綜述[J].現代企業教育,2014(11):231-232.

[18]蔡慧.高校創業教育三種模式[N].文匯報,2003-06-26(2).

[19]楊濤,柳艷鴻.中美大學創業教育模式比較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9):23-24.

[20]王占仁.“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設論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2(3):54-58.

[21]黎江.對高等教育領域創業教育模式的認識[J].高等農業教育,2004(12):14-17.

[22]吳婕.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述評[J].現代教育科學,2009(9):135-142.

[23]王轉轉.有效創業教育模式及其效果評估的探索———基于企業家成長理論的視角[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2:20-22.

[24]宋超.中美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比較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18-19.

[25]王樹生.創業教育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3:79-85.

[26]吳衍濤,韓同吉,何婧.高等農業院校“三步走”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698-700.

[27]李偉銘,黎春燕,杜曉華.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演進、問題與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3(6):42-51.

[28]孫萍.地方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評論,2014(3):12-14.

[29]朱興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索[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19-20.

[30]石加友.“六位一體”大學生創業教育新模式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10(4):54-55.

[31]張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觀念辨析與戰略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0(23):45-46.

[32]徐萍平,葉偉巍.基于動態能力的創業教育模式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67-72.

[33]劉平,廖康禮.以宿舍單元為單位的創業教育模式研究———基于“學習型宿舍”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6):8-9.

[34]王平.高職院校“四全”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2):92-96.

[35]游敏惠,朱方彬,鄧安平.類型學視野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分層分級分類模式探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139-143.

[36]劉獻君.教育研究方法高級講座[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篇(3)

【關鍵詞】 意識 能力 環境 行業特色型大學 創業教育 探索實踐

本文系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攻關項目。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近年來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加。從1999年起全國高校擴招,大學生人數猛增,擴招導致畢業人數增多,就業壓力持續上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高校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

“授之以魚,僅飽其一餐;授之以漁,可安其一生”,實施創業教育轉變學生擇業觀、培養學生創業能力,是暢通高校“出口”,解決教育事業發展和畢業生就業難這一矛盾的重要舉措,提倡和發展創業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選擇。行業特色型大學具有明顯的行業背景,其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更貼近實際問題,具備將科研實踐成果向商業轉化的條件,因而在行業特色型大學實施創業教育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創業”內涵

創業教育是與創業緊密相關的教育體系,研究創業教育,必須首先明確什么是創業。創業嚴格講包括創業者及其創業活動,創業的涵義一直以來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國內外學者對創業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

1. 國內外對“創業”內涵的理解

國外研究者對創業概念的定義很多,有的定義是基于創建新組織和開展新業務活動;有的定義基于識別和捕捉創業機會;有的定義基于創業家個性與心理特質。[1]Low和Macmillan(1988)提出的創業定義簡單明了,認為創業就是創辦新企業。Garner(1990)[2]通過使用德爾菲法對創業的概念進行了探究,結論認為創業的含義包括創業家的個人特性和創業行為結果兩方面。創業家個人特性包括人格特征、創新性、獨特性、開拓新事業和謀求發展;創業行為結果則被理解為價值創造、追求利潤、成為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以及創建組織。

與美國等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創業教育研究較晚還處在起步階段。各高校對創業的認識定義也不盡相同,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宋克勤教授認為:創業是創業者通過發現和識別商業機會,組織各種資源,提品或服務,以創造價值的過程。創業包括創業者、商業機會、組織和資源等要素。[3]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雷家骕[4]認為,創業是“發現、創造和利用商業機會,組合生產要素,創立自己的事業,以獲得商業成功的過程或活動”,他強調創業的目的在于“取得商業成功,獲得商業利潤”。

近年來高校擴招、社會改革等原因帶來的就業難題,使社會大部分人認為創業即學生畢業后沒有進入到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等單位就職,采用個人或群體方式開展的以創造財富為目標的社會活動,這種創業活動固然可以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但是它往往具有盲目性,首次創業成功率較低。

2. 行業特色型大學“創業”內涵解析

行業特色型大學有著自己的辦學特色,是本行業重要的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行業特色型大學對“創業”的詮釋應更為廣義,不僅包括上述社會所認為的創業,更重要的是學生對自身職業生涯的“創業”,其重點是就業實踐后的創業,即有目標、有規劃的創業,目標與規劃應該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就業實踐直至自主創業,是一個系統的規劃與“創造”,更像是經歷過一次創業的“二次創業”而非簡單的低端創業、學無所用。行業特色型大學有著自身的專業優勢,能為這樣的“創業”提供良好的環境。

行業特色型大學創業教育指導思想

創業教育這一概念是在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正式提出的。會議報告指出,21世紀的青年除了接受傳統意義上的學術教育和職業教育外,還應當擁有第三本教育護照,即創業教育。[5]

我國早在1991年就在基礎教育階段試點進行創業教育,但效果并不明顯。行業特色型大學大部分學生畢業后直接到國內外行業公司工作,學生缺少創業主動性;另一方面有個別學生畢業后進行開網店、經營實體店鋪等類型的盲目“創業”,成長空間有限。

通過對行業特色型大學“創業”內涵的分析,我們得出行業特色型大學的“創業”應包括在校學習、就業實踐、自主創業三個階段。行業特色型大學的創業教育主要針對學生在校學習階段的教育。我們以“意識、能力、環境”作為行業特色型大學創業教育的指導思想,其內容包括:樹立學生的創業意識,使學生對就業實踐、自主創業有更清晰的認識和規劃;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為學生就業實踐、自主創業奠定基礎;搭建創業環境提高學生創業積極性。

篇(4)

[關鍵詞] 創業教育;素質教育;政治素質;基本思路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2)04?0036?03

一、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是黨和國家對高校創業教育工作的一貫要求

1989 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北京召開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首次正式提出了“創業教育”的概念和“三本護照”的理念,賦予創業教育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當時,國際教育界曾預測,就世界范圍而言,二十一世紀將有50%的中專、大學畢業生要走自主創業之路。

1997 年,清華大學將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模式引入中國。次年5月,清華大學舉辦我國首屆創業計劃大賽,被認為是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開端。1999 年我國教育部頒布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推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創新能力”,“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

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我國部分高校對創業教育的探索,2002 年 4 月,教育部召開了“普通高校創業教育試點工作座談會”,提出應當把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作為高校的重要任務,并確定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九所高校作為創業教育試點單位。在隨后開展的創業教育實踐中,出現了“綜合式”“課堂式”和“實踐式”等創業教育模式。2003年教育部舉辦了首期全國創業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此后,創業教學開始被納入高校專業培養方案和日常教學體系。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2010年初,國家教育部教辦[2010]3號文《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業教育要“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

通過對我國創業教育概念提出和創業教育工作開展進程的簡單梳理與考察,不難看出黨和國家對創業教育的要求是明確和一致的,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開展創業教育是當今社會發展必然要求,是培養建設創新型國家人才的需要,是緩解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需要。創業教育本質是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時代體現。因此,高校創業教育工作要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加強創新精神、創業意識教育、提升創業能力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主要內容,以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創新型建設人才、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為主要目標,以造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型人才為根本要求。

二、把大學生政治素質教育放在高校創業教育工作的突出地位

高等教育肩負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合格建設者的重任。在當前社會上思想、價值觀多元化的環境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然要求把培養大學生政治素質放在創業教育工作的突出地位。

政治素質是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的核心素質。大學生政治素質的概念十分寬泛。就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范疇而言,政治素質的內涵至少涵蓋如下內容:

一是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才無德,其行不遠”。愛因斯坦有句名言:“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在這里,愛因斯坦并非忽視或貶低專業知識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強調不能以此為終極目的。從提升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角度而言,政治素質比專業知識、創業技能更重要。高校創業教育一定要突出“育人”的特征,解決“做什么人”等重大問題,培養學生具備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社會責任意識是一種道德情感。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源自對祖國的熱愛,是公民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的動力之源。大學生只有樹立強烈社會責任意識,才能志存高遠,做到以國家需要為根本,自覺轉變就業觀念,將自己職業目標的選擇與國家和社會需要相結合,將自己職業目標的確立與當今社會發展主導價值趨向相結合,積極相應黨和國家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在為國家、社會服務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

三是不畏艱難、勇于開拓的創業精神。“創業艱難百戰多”。眾所周知,創業環境的改善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需要包括高校在內的全社會共同長期努力。惟其如此,大學生創業者不應該一味抱怨社會公眾對創業者的不理解、不支持,一味等待社會創業環境的徹底改善,而是要從我做起,以自己創業實踐推動社會創業環境的改善。用這樣的標準要求大學生,可能會給人一種不現實之感,畢竟他們創業資金短缺,社會經歷和人生閱歷不足。但是,大學生是一代青年的精華,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應該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改變創業環境的責任,勇敢地投身創業實踐。大學生創業者應該在創業中走向成熟,在創業中學會創業,在創業中實現人生價值。這種不畏艱難、勇于開拓的創業精神源自大學生強烈社會責任感,是良好政治素質在創業實踐中的綜合體現。

三、基于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業素質的高校創業教育基本思路

篇(5)

關鍵詞 大學生 創業教育 理性思考

近幾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現實問題,引起了各級政府、各高等院校有關人士的重視。面對這樣的局面,作為高知群體的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僅是求職者,更應該積極地去創造工作崗位。因此,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把創業教育引入高校,無疑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目前,在國家的不斷號召和鼓勵下,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逐步開展與創業有關的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不過,在傳統觀念、社會現實、教育制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施并不是十分完善的,有待于進行理性思考,力爭探索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1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涵義與特征

1.1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涵義

“創業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一個新的教育概念,它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世紀80年代末在“面向21世紀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提出來的。創業教育這一概念,從本質上來說,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以及創業人格。要將該教育理念貫穿于整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和課外活動中,主要是通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及創業能力,以便滿足快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對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滿足社會和經濟結構調整時期人才規格變化的新需求。實際上,在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學生就業技能,拓寬學生就業渠道,以及適應我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創新戰略轉變的長遠之計,也是高等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功能的一種拓展。

1.2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特征

1.2.1 創業教育目標的多樣化

一方面能夠以創業促進就業,實現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目標;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大學生具有誠信、勇敢、自信等意志品質,而這些品質對他們的綜合發展有積極意義,從而實現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業型人才的目標。與此同時,注重創業技能培養的創業教育也可以幫助大學生或熱衷創業的人能夠獲得謀生的手段或開拓自己的新事業。

1.2.2 創業教育內容的綜合性

創業教育內容要與專業教育的內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互相滲透,創業教育一般包括兩個模塊,分別是創業教育基本理論模塊和創業教育基本素質模塊。創業教育基本理論模塊課程以傳授創業知識、創業技能等工商管理課程為主要內容;創業教育基本素質模塊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為主,旨在培養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誠信意識、合作意識、風險意識和實干意識等諸多創業理念與精神。

1.2.3 創業教育方式的實踐性

為了達到最佳創業教育成效,只有正確的創業教育目標的指引是不夠的,還要選擇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以此滿足創業知識的傳授和創業技能的訓練。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創業實踐能力,讓學生樂創業、會創業、能創業。因此,在創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實踐性尤為重要。要變被動為主動,積極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大學生的主體性,使創業教育實施過程變成培養、鍛煉學生創業實踐能力的有效場所。

2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

2.1 相關各群體對創業教育的認識有偏差

2.1.1 創業教育主體對創業教育的認識有偏差

目前,作為創業教育主體的大學生,對創業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偏差:一是對“創業”概念的理解比較狹隘,認為創業就是創辦企業,當大老板;二是認為資金是創業的最大瓶頸,只要有資金創業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而忽視了知識、能力對大學生創業的重要性;三是對創業教育重視不夠,認為高校所開展的創業教育可有可無,并沒有認識到創業教育對今后實際創業的重要性。創業不僅僅是創辦企業、開創事業,更重要的是孕育著創新的理念、創造的觀念、創新的能力和潛質。

高校作為創業教育的實施者,在一定程度上看,對創業教育的認識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既沒有把創業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也沒有充分認識到創業教育在大學生自身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現實的問題是,高校的創業教育只停留在理論傳授的層面,而忽視了對大學生真正創業的實踐訓練,高校創業教育實施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嚴重挫傷了大學生創業的熱情。

2.2 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有待改革

現階段,我國高校實施的創業教育比較側重于形式,即較多地熱衷于舉辦一些與創業有關的活動階段。例如舉辦大學生科技節、創業計劃書大賽、模擬營銷比賽等,這些活動固然對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有一些幫助,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系統的創業教育或創業實訓就顯得非常重要。

從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創業教育教材不統一;二是創業教育課程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需要處理好創業教育課程同其它專業課程之間,以及創業教育課程內部之間的關系;三是創業教育沒有明確的目標,學科內容也沒有形成體系。由此看來,設置科學合理的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對于增強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2.3 創業教育的實施規程還不完善

我國高校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始于創業計劃大賽,由于賽事時間、場地等多種條件的限制,每所高校往往都是在賽前組織幾支隊伍參賽,能參加比賽的學生數量占不到學生總數的10%,鮮有學生能真正參與其中。如此看出,創業教育在我國各高校中還沒有普及,創業教育在實際上并沒有納入到學校正式的教學課程體系中,還只是存在于“正規教育”之外的“業余教育”,缺乏與學科專業教育之間的有機結合,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創業教育的實施效果。

實際上,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通過實施創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理念、市場經濟知識和創業的基本技能等綜合素質,這些素質會對他將來就業或創業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是其重要的意義所在。所以,各高校必須考慮如何能將其納入高校整體教育體系中。

2.4 創業教育的師資建設亟待加強

目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面臨的一個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我國現階段的創業教學團隊力量相當薄弱,多是由具有一些相關理論知識的教師,經過短暫培訓上崗,基本上缺乏創業經歷。然而,創業教育卻要求從教人員要具有豐富的實際操作和實踐經歷,因而創業教育授課團隊的力量和整體創業教育教學質量都有待于提高。

3 實現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3.1 加快轉變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創業教育不只是“創業教育授課教師的事情,而是全體教師的事情”。要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這是首要的問題。要將創業教育的思想全面滲透到教育教學中,貫穿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整體過程中。除此之外,還要切實轉變學生的創業理念,使大學生樹立“大創業觀”。創業其實不只是開公司、辦企業、做老板,在工作崗位上建功立業也是創業。同時,作為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引導大學生要樹立到農村,到基層,特別是到落后地區和偏遠地區去開創事業的思想。如此,培養學生樹立一種能夠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現代的社會發展狀況相符合的積極的“大創業觀”。

3.2 構建有效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涵蓋以下內容:一是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對商品交易的興趣;二是培養創業所需要的基本素質,主要包括創業能力、創業品質、挫折承受能力等;三是有關創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如融資、注冊、企劃書撰寫、商品營銷策略等。通過開展系統的創業教育,啟發、喚醒、挖掘大學生的創業潛質,鼓勵大學生思想活躍,培養其創新能力、執行能力等,把學生培養成擁有視野開闊,勇于實踐、敢于實踐、能于實踐的創新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3.3 不斷豐富創業教育形式

篇(6)

管理類專業與管理類課程與創業教育之間具有內在關聯性,創業教育本身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利用管理類課程與創業教育的銜接,兩者具有相似的應用條件和基礎。根據布迪厄場域論理論,管理類課程的“場域”范疇涵蓋創業教育的內容,兩者在理論上具有整合必要性。

(一)在培養理念及培養目標上具有整合一致性

創業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創新精神的創業型人才,而管理類課程是現代知識經濟時代下的學科載體,在專業理念上具有創新性、通用性和實踐性,兩者具有融合的現實條件。一方面管理類課程具有“寬口徑、厚基礎”特色,主要從適應經營管理崗位需要來融人相關管理知識,生產知識、人力管理知識、市場營銷知識等。這些管理類知識對于促進人才的創新精神具有益處;同時,管理類課程強調經營管理知識與經驗的積累,更注重對知識與經驗的活學活用,特別是在現代管理環境下,面對不同現實條件下的管理問題,迫切需要從創新素質上來勝任崗位。再者,管理類課程實踐性強,對于管理活動本身,既屬于職業范疇,又屬于學術領域。以市場營銷為例,在知識能力上既需要具備相關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實踐能力。創業教育恰好從管理活動中來發揮人的自主性,增強人在創業活動中的動手實踐能力。

(二)在理論動因上具備場域和慣習的整合需要

布迪厄從物理學磁場概念提出場域理論,將社會里不同分工下的個體與整個社會之間的關系空間納人到邏輯性與必然性的客觀現實中,同時,個人主體所特有的邏輯與必然性也成為支配其他場域內不同個體邏輯與必然性的理論動因。從場域概念及關系來看,場域中的個體是客觀存在的,猶如磁場中的物質粒子一樣,每個場域內的個體都有屬于自我的“性情傾向系統”即慣習,并按照自我的感知、感覺、行動和思考來支配自我行為。也就是說,對于場域與慣習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同樣道理,對于管理學課程中與創業教育來說,創業教育就是管理學專業的慣習,兩者具有天然的整合基礎。特別是對于管理學課程,其本身就在于培養創業型人才,而創業教育本質上也是培養創業精神的人才,兩者在培養目標上具有關聯度。另外,對于慣習本身,在管理學課程中的滲透,更能夠將創業意識、創業心理慣習滲透到管理學課程中,幫助學生從中改善自我觀察力、行動力,增強崗位適應力。

篇(7)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高校

近年來,國內大學生自主創業盡管有國家倡導、政府支持和社會關注的優勢,但在具體實踐中仍然面臨著許多現實的困境和難題。可以說國內大學生自主創業仍然處在一個舉步維艱的時期。近年來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比例僅為2%,相比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大學生20%~30%的自主創業比例,仍有非常大的差距。此外,創業成功率低,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僅有4%。同時,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技術含量不高,與黨的十七大提出來的通過創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相去甚遠。破解這一難題,需要通過構建高效、成熟的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來實現。在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中,高校無疑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以“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為關鍵詞搜索中國知網,共有11967篇相關論述,專家和學者通常把高校作為創業扶持體系中的一個單極因素加以分析探討,但對高校在這一體系中的準確定位和作用還鮮見論述。本文將從創業扶持體系構建的視角下,對高校的定位和功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一、關于“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的概念辨析

1.“大學生創業”的概念辨析

國內外理論界對“創業”的概念多有論述,究其本質,創業是一種創新并通過“創建企業”的形式來實現創新成果商業化和產業化的過程。而“大學生創業”,則是指大學生這一具有一定知識技能水平的特殊群體,在強烈的創業精神的感召下,在正確的創業動機引導下,以獨特的創業眼光捕捉商業機遇,創辦和運營新企業,用市場的方法提供社會所需要的高新技術產品和服務,并由此實現更高的創業者人生價值的過程。基于這樣的概念,本文認為大學生創業應該體現這樣的特征:①機會拉動型創業應該取代財富推動型創業成為大學生創業動機的主流。大學生應該有意識地把創業視作一種社會責任,從而樹立大學生群體作為現代社會中不同于其他創業群體的優勢群體的主動創業意識。陳洪源(2014)對廣州六所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調查結果顯示,獲取經濟利益(73.89%)、挑戰自我(16.07%)和尋求職業自由(10.04%)仍是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動機。[1]217鄧漢慧、童麗珍(2013)的實證研究也認為“增加個人收入、享受挑戰、實現個人價值”是大學生創業的三大主要動機。[2]上述的調查數據表明,當前大學生創業的內在驅動力仍然以追求經濟利益為主要目標,對創業的社會價值缺少思考,同時缺少對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導致的創業機會的警覺、把握和實踐性。這種缺失恰恰應當通過大學創業教育來加以彌補的。②智力成果轉化型創業應該取代人力密集型創業成為大學生創業的主要方向。當前大學生的創業選擇傾向于資金需求不高、競爭激烈但準入門檻較低的傳統人力密集型行業。麥可思《中國2011屆大學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調查》報告列舉了創業比例較高的行業依次為“中小學教育機構和教輔行業、其他個人業務、其他娛樂和休閑、服裝零售”等,作為高科技產業代表的“互聯網和軟件開發”等,則比例大大低于前者[3]。這組數據表明大學生在選擇創業方向上還沒有充分發揮作為知識精英群體的優勢,也說明大學生在科技成果轉化意識上的薄弱,和對智力轉化型創業高風險的承擔力的不足。同時也說明,高校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一平臺,對大學生創業這一特殊事業的支持力度的不足。③精英人才型創業應該取代就業補充型創業成為大學生創業的新趨勢。精英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和自我價值實現動機,擁有良好的學習技能和知識結構背景,社會適應能力強并且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大學生群體。受傳統社會觀念和家庭的影響,這些精英人才仍然把考研深造、考取公務員、去企事業單位工作作為擇業的主要方向,而把自主創業放在一個補充就業機會不足的地位上。這必然造成了創業者常常以一種被動的心態的來面對創業的挑戰,缺少創業的自覺行為,抵御創業困難和風險的意志也大大降低。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仍然離不開高校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對創業的正確教育和引導。

2.“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的概念辨析

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是能夠改善大學生創業環境,支持、激勵大學生從事創業活動的各種有利因素的組合。關于這一概念,國內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比較科學合理的論述。潘光林(2001)認為創業支持系統按照范圍大小可分為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子系統,宏觀以文化和制度建設為主,中觀以創業教育和行業政策為主,微觀則由家庭和個人角色體驗等構成[4]。按照創業扶持體系構建的主體劃分,分別有何云景等(2010)提出的“五位一體”(政府、媒體、社會、親友和家庭)創業支持系統觀點[5]70、陸地(2011)提出的“四位一體”(政府、高校、企業、社會及家庭)創業支持體系觀點[6]、陳洪源(2014)的“三位一體”(政府、高校、大學生群體)自主創業扶持體系觀點等[1]219;朱慧新(2011)提出要“強化高校在創業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加強政府在創業制度建設中的主導作用、發揮企業在創業實踐中的引領作用、倡導社會大學生的創業助推作用”[7]則是對創業體系構建主體的準確定位。按照創業扶持體系構建的主要內容,徐玥等(2009)認為應當構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教育體系、促進體系和保障體系[8];宋之帥(2010)等則認為構建大學生創業支持系統應當包括知識支持系統、政策支持系統和資金支持系統[9];崔萬珍(2007)在政府政策支持系統、創業技術支持系統、創業資金支持系統的基礎上,加上了創業組織緯度擴展系統的構建[10]。西鳳茹(2012)還提出除完善創業教育體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拓寬資金支持渠道外,還應當對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開展多層面的專項服務和提供全程的人文關懷[11]。另外,從大學生創業的政策供給角度出發,曹潤林(2011)指出了當前大學生創業扶持系統中財稅政策乏力和融資政策不足及政策統籌體系的不完善。[12]何云景等(2010)則分析了創業政策、創業支持和創業環境三者的關系,指出創業政策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創業支持[5]72。

二、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中的定位

結合上述分析,本文認為在構建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過程中,高校的定位應該是:在中觀的體系構建范圍內,以全新高效的創業教育為核心已任,以創業意識培養和創業思維引導為目標,配合政府與企業做好大學生創業的前期政策宣講和能力塑造,并提供適當的科技成果轉化及社會資源溝通平臺,成為大學生成功創業的起跑助推器和創業伴跑員。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構建過程中,要防止這樣一些錯誤的傾向。一是越位。當前,教育部和不少高校紛紛制定出臺各種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措施或規定,包括放寬市場準入,實行財稅優惠政策,提供創業培訓等。但高等教育機構并非政府職能部門,由它們出臺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公共政策。特別是一些涉及到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配合落實的政策,往往缺乏法律上的權威效力,有些政策措施還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法律法規等相矛盾,比如教育部規定大學生創業可以使用“家庭住房”作為注冊企業經營地點,這與一些地方的工商管理條例和公司注冊法規相沖突,因此在實際操作層面難以執行。另外,由于高校管理者自身不具備創業的實踐經驗,因此制定出的創業扶持政策缺乏針對性,大多流于形式或與創業環境不相符,間接阻礙了大學生創業的發展。高校這種“越”政府之“位”的行為,還是對創業扶持體系中自身定位不準造成的。二是錯位。當下見諸報道的不少資料中提到國內的一些高校,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在校內設立創業基金,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設立的300萬元創業基金、復旦大學投入的370萬元的科技創業基金等。筆者認為這種由高校向大學生直接提供創業基金的作法,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在當前教育投入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拿出錢來支持創業,初衷是好的,但也僅限于國內部分資金實力比較雄厚的985或211高校,難以推廣到其他的普通高校;二是投入資金有限,不可能覆蓋所有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對少數創業項目的支持,又有可能帶來項目推薦、評介、資助等方面的不公正和低效率問題,增加學校相關管理部門的負擔。因此,大學生創業資金的籌措仍然要以“銀行貸款、風險投資、家庭資助和自籌”為主渠道,高校不宜錯位去做應該交給市場和社會去做的工作。三是缺位。高校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應當把發展高新科技和開拓新興產業作為辦學的宗旨之一,并能夠充分協調和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利用學校在科研、人力方面的優質,構建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個信息、知識共享與增值的服務平臺。當前,高校普遍在一方面的認識還不足,高校的產、學、研工作還沒有和大學生創業緊密地聯系起來,造成了高校在創新創業管理服務方面的缺位。

三、高校在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中的功能

高校通過對自身的準確定位,確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創業扶持思路,以創業教育為核心,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為手段,以創業服務為補充,切實履行好高校在創業扶持體系中的功能。

1.創業教育是高校的核心功能

創業課程進入大學課堂已經非常普遍,但創業教育的指導思想、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等仍不完善。高校的創業教育首先是對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育和強化,特別是對創業精神的積極倡導,通過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自主創新意識、銳意競爭意識、風險承擔意識等,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在課程體系設計上,不搞一刀切和大而全,注重優選教育,通過課程選修和課程定制,把有限的教育資源投放到那些具有強烈創業意愿和良好創業潛質的學生身上。在教學方法中改變以純粹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增加校外企業家合作、創業案例探究研討、模擬創業實驗室等現代教學方式的應用,在完善學生創業理論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創業技能訓練,幫助學生形成完備的創業知識和技能體系。在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方面,突出學生的“四力”評價,即創業動力、創新活力、專業運用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并圍繞這四力的評價不斷完善和改進高校的創業教育質量。

2.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是高校的必要功能

要改變前文提及的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和創業層次雙低的局面,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的科技創新的引導,鼓勵大學生參與科技成果的商業轉化,是解決問題的優良途徑。科大訊飛、北京慧點等一大批大學生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成功,給未來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良好典范。因此,作為高校,應當積極探索這樣的道路:鼓勵學生參與專業導師的科研或自主創新,創新成果通過創業大賽或校企合作的初步檢驗,進入科技創新區或產業孵化園進行商業轉化,運作成熟后實現完全的公司化和社會化。高校自身的科技優勢和社會資源優勢使它在實現這一功能方面責無旁貸。

3.創業后續服務是高校的補充功能

大學生創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大學生離開校園進入創業初期的2~3年,恰恰也是創業失敗率最高的時期。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資金管理不善、企業內部管理和人力組織不力、市場信息不靈、產品缺少市場競爭力等幾個方面。作為高校,盡管已經和學生脫離了行政關系,但仍有必要在學生的創業過程中提供必要的幫助,包括提供管理咨詢、成果鑒定、信息、財稅方案設計等方面,高校都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這一補充功能以往是被高校所忽略的,但同時也是構建大學生創業保障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高校在這一功能的發揮上仍有巨大的潛力。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安徽省高校大學生成功創業扶持體系研究(2011SK225)。

作者:馮一綱 單位:淮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陳洪源.大學生創業扶持體系的國外經驗借鑒及國內現實構建[J].廣西社會科學,2014(11):215-220.

[2]鄧漢慧,童麗珍.大學生創業觀三維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3(2):113-115.

[3]麥可思研究院.大學生自主創業分析[EB/OL]..cn/Detail/ArticleDetailarticleID10528=,2011.

[4]潘光林.創業及其支持系統[J].統計教育,2001(06):18-20.

[5]何云景,劉瑛,李哲.創業政策與創業支持:基于系統優化的視角[J].科學決策,2010(04):65-72.

[6]陸地.構建“四位一體”的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J].教育理論研究,2011(12):133-134.

[7]朱慧新.大學生創業支持系統構建芻議[J].當代青年研究,2011(05):72-74.

[8]徐玥,宋麗貞,丁怡,張克兢.構建多角度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扶持體系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09(15):84-86.

[9]宋之帥,瞿浩,孔潔.基于大學生創業現狀的大學生創業扶支持系統[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10月第20卷第5期:25-27.

[10]崔萬珍.大學生創業支持系統的構建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5):64-6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www|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 9九色桋品熟女内射|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bbbb人妻|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日本九九热在线观看官网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丰满少妇三级全黄|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 免费看片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白浆一区二小说| 亚洲小说乱欧美另类|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在线| 国产av无码国产av毛片|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av永久免费|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不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免费网站 |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不卡| 黑人大战欲求不满人妻|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最新四色米奇影视777在线看| 少妇太爽了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专区| 美女粉嫩饱满的一线天mp4| 大地资源在线观看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