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城鄉規劃體系的構成

城鄉規劃體系的構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5-25 16:53: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城鄉規劃體系的構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城鄉規劃體系的構成

篇(1)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國家教育部1999年頒布的專業目錄中新設專業,屬地理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旨在培養具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能力的綜合性人才,以實現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1]。該專業涵蓋地理科學,環境科學,資源環境區域與管理,城鄉區域規劃等多個專業領域。雖然專業開辦時間短,但發展速度快,截止到目前已有162所院校開辦此專業,涵蓋院校主要涉及綜合性大學、師范類院校、農林類院校、地質礦產類院校和建筑工程類院校等[2]。雖然開設資源環境與城鄉管理專業的院校多,但是關于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確比較少,尤其對農林高等院校課程體系的比較與分析研究還未見報道。為此,拙文對我國主要農林高等院校資源環境與城鄉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成和特點作了比較和分析,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以期對農林高等院校該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論參考。

一、研究方法

目前,我國有17所農林高等院校開辦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從地域分布上看,華北、東北、華南、華中、西北、西南都有分布[3]。由于院校分布地域廣,故采用典型調查與網絡查詢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北京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農林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8所農林高等院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學科背景、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及課程安排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比較農林院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上的共性、特點和差異,分析主干課程的設置內容和主要特色,探討其存在問題和改進的途徑等。

二、研究結果

(一)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成我國高校普通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總學分為145~180學分左右,其中普通教育的學分和專業教育的學分基本接近,綜合素質教育學時少些。重點大學課內學時比例較低,而一般院校課內學時比例較高。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同一層次不同區域的學校結合自己的專業方向可以對學時設置做相應的選擇,因此,各學校在統一的專業規范下,教學計劃呈現出多樣性[3]。我國農林高等院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成主要由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技能課三個模塊組成(見表1)。8所農林院校該專業總學分平均值為171.63學分,其中內蒙古農業大學總學分最高(188學分),河北農業大學總學分最低(156.5學分),二者相差31.5學分。從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課的比例構成看,8所農林院校該專業必修課學分占總學分的57.14%,選修課學分占總學分的24.82%,而實踐課學分占總學分的18.04%,基本符合我國普通高等院校課程設置的要求。但有些院校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河北農業大學,必修課學分34.5,占總學分22.04%,選修課學分100,占總學分63.90%,必修課程設置學分過低,而選修課程設置過多。這雖然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但也會造成該專業學生專業基礎和特色不突出。另外,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本身是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實踐學分設置得高一些,有利于學生技能的培養,但目前一些高校實踐學分設置相對過低。

(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主干課程分析與比較農林院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在農學和林學專業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主要突出農林資源利用和環境科學,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城鄉規劃與設計,土地利用規劃設計等。在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上,依據課程性質,可以分為三大類,即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和專業方向課(見表2)。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為地學基礎類和資源環境類課程,如“:自然地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地質地貌”、“自然資源學”“、環境學原理”“、生態學”“、資源學導論”等,旨在培養學生學習本專業所具有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專業技能課程主要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而設置,是本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主要根據各學校的學科背景和專業發展方向開設[4-5]。比較農林高等院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和專業方向課可以看出(表2),8所大學該專業基礎課基本都以地理學和環境科學課程為主,主要課程有“自然地理學”、“地圖學”、“測量學”、“經濟地理學”、“環境學導論”、“生態學”等。這表明農林高等院校專業基礎課的設置與該專業的主干學科相一致,符合專業要求。然而,在專業技能課和專業方向課設置上各校差異較大,各具特色。如:北京林業大學專業技能課程為“資源環境數據庫技術”、“可視化編程語言”、“地理系統基礎”、“計算機繪圖”、“地理系統設計”和“遙感技術基礎”;東北農業大學則以“土地利用規劃學”、“環境管理與規劃”、“區域發展規劃”、“城市規劃原理”、“小區規劃”、“人居環境評價”和“環境質量評價”為主;河北農業大學以“土地經濟學”、“電子制圖”、“國土規劃”、“生態環境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管理科學”、“土地評價”、“土地管理學”、“區域規劃”、“地圖學”、“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題”為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則以“城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村鎮規劃”和“旅游規劃”為主。比較主要農林高等院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技能課和專業方向課的組成可以看出,農業院校該專業正在向多元化格局發展,這些與學校自身的專業背景和專業發展方向關系密切。

(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實踐課程分析與比較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屬于應用地理學專業,其實踐技能培養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從8所農林高等院校專業技能實踐課程的比較可以看出(表3),實踐課程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其一為公共實踐訓練課程,如“軍訓”、“公益勞動”、“社會實踐”、“生產實踐”等,各農林院校間差異不大。其二為專業技能實踐課程,分為課程實習、綜合實習和畢業實習等,主要包括“測量學實習”、“自然地理實習”、“地質學實習”、“遙感實習”、“土地評價實習”或“土地規劃實習”等,但在各個院校間實踐課程設置存在較大的差異,特別是個別院校實踐課程重點明確,能夠較好地達到讓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目的。

(四)農林院校專業特色分析高等院校專業特色主要由其設置的課程特色來體現的。從農林高等院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辦學特色上可以看出,8所大學在辦學特色上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以資源環境評價與管理為主,另一個是以城鄉規劃與管理為(見表2),這些與其依托的原有學科發展方向有緊密聯系。雖然8所農林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能夠體現各自的專業特色,但仍存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課程設置多為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管理科學類課程的簡單疊加,過分追求細而全,專業特色不突出;地區優勢不明顯,與我國快速發展的城鄉一體化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有些院校實踐技能課程不能很好地體現其專業培養意圖,實踐技能特色不突出,這樣也不能體現該專業的辦學特色,更不能體現該專業的創新之處(見表3)。

篇(2)

【關鍵詞】生態;城市;鄉村

自工業革命以來,經濟、技術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迅速改變著地球上的生態系統,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困擾著人類社會,我國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是與工業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環境污染的中心是城市,但是如今也蔓延到鄉村中來。2007年末國家出臺了以“城鄉統籌規劃”為特色的《城鄉規劃法》,政府也注重治理城鄉發展的生態環境。城鄉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是未來區域規劃建設發展的方向。現代城鄉規劃要以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為中心,從規劃、設計以及建設過程和使用過程中進行合理的配置和控制。堅持城市和鄉鎮是相互依賴的統一整體進行規劃,構成一個經濟復合生態系統。

1 什么是生態型城鄉規劃

城鄉規劃是按照城鄉的性質、規模和條件,確定各個功能區的布局和各要素的布置,為城鄉建設的各方面制定措施。統籌城鄉的和諧發展,就要將鄉村地區的建設活動盡可能納入到規劃管理的范圍內,加強編制相關規劃或建設指引,引導合理建設布局,抑制城市污染向農村污染轉移,另外要加強城市和城市邊緣的規劃和改造。生態城鄉發展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依據、以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為著眼點,以自然系統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為基礎的自然生態良性循環、經濟高效、社會和諧的人類居住區。

2 如何進行生態型城鄉規劃

2.1 樹立生態城鄉規劃的理念

合理的城鄉規劃對保護生態環境問題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要樹立生態理念,在生態的視角下進行城鄉規劃。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形成良好的人地關系。我們從整個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注重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節約和高效利用能源資源、治理城鄉污染。這樣以建設“生態城市”、發展“低碳經濟”作為目標,規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平衡發展模式。

2.2 建設政治文明

科學合理的城鄉規劃,必須以政治文明為前提。沒有政治文明,就不可能有體現生態文明的城鄉規劃。如今我國的城鄉規劃還是在行政的主導下進行的,社會各階層利益和意愿往往并沒有在規劃中得到充分體現,我們要在實施《城鄉規劃法》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的編制、審批、實施程序,并合理、有效地協調社會各階層的意愿和利益,使其能更加透明,為公眾參與創造良好的條件。首先,城市政府要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例如改變以GDP為核心的考核體系,引入資源、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指標,為地方政府執政提供更明晰的指導方針,逐步建立有利于營造城市良性合理發展的行政管理體制,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城市公共治理模式,豐富對地方政府的監管和激勵手段,為促進低碳生態城市發展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變發展型政府為監管型政府,變管制型政府為服務型政府。其次,社會公眾要參與到城鄉規劃中來,探索實現城市公共治理主體多元化的途徑,推行信息公開,使得城鄉規劃更能體現公眾參與的性質,反映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最后,各個部門要加強聯系,在城鄉規劃中加強部門協作,發揮和增強人大與政協對行政職能部門的監督作用,并聘請相關專家進行咨詢,實現科學決策。可以實施環境效益評價體系,對于規劃過程中出現的影響生態的問題要進行相關的對策和措施研究,并進行全過程的動態控制。

2.3 合理規劃城市空間

城市是大多數人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是創造生態文明的集中地。既然城市污染是影響生態環境的中心,那么生態型的城鄉規劃也必然以城市為中心來規劃。

2.3.1 樹立生態意識

城市空間結構應與區域生態環境支持系統有較高的協調程度,首先加強對“生態城市”、“綠色城市”、“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等課題的研究,引導企業及市民培養“生態文明”意識。然后在這種生態意識下對區域環境狀況調查及評價,分析影響環境的因素,規劃區域資源承載能力,在規劃過程中要注意控制污染環境的因素存在,特別是在注重城市規劃的過程中,人們總是忽視鄉村的環境污染,因此要特別進行控制。

2.3.2 以低污染、低能耗為目標,保證城鄉的生態規劃

第一,我們要進行綠地發展規劃,科學決策綠地面積并監控綠地實施面積。加強綠化建設,是城鄉生態環境規劃的基礎性工作。因為綠地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好的綠地設計、營建及管理,在提高其觀賞價值的同時也提高了其經濟效益。在生態規劃中要因地制宜的種植綠色植物,提高城鄉的綠化建設,形成喬、灌、花、草相結合,點、線、面、環相銜接的綠地系統。還要完善景觀結構,改善城鄉的風貌,并盡一切可能引進和保護自然的林地斑塊、水體斑塊、濕地斑塊和其他具有復雜群落結構的自然和半自然植被斑塊。同時結合農業生態學、景觀生態學,借鑒國內外濕地修復技術的成功經驗,規劃好綠地的修復治理工作;第二,處理好設施布局集中與分散的關系,注重污水處理的安全性和生態效應,構建水健康循環體系、建立污水資源化利用體系、建立海水開發利用體系、建立生態水系建設體系,努力建設節水防污型城市;第三,在城市發規劃設計中要以節能減排為目的以適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城鄉規劃要采用主動式太陽能設計,優化建筑能源利用體系,建設綠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要促進建筑節能技術的普及推廣,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結構,減少和控制城市大氣污染;

2.3.3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具有生態功能

一個城市的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不能離開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基礎設施不僅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必要前提條件,也是城市形象的直接體現之一。在城市基礎設施規劃中,應自覺增加其生態功能,走節約型、循環型的經濟發展道路,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和現代服務業,如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優化交通方式和構成。實現以步行、非機動車為主導,并與公共交通有效銜接的綠色交通方式結構。構建“高密度、窄街道”的城市道路網絡和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間,創造宜人的交通環境。以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經濟增長模式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資源,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和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循環經濟的自主發展。

3 結束語

目前我國的生態環境形式嚴峻,因此城市、鄉村規劃要與生態文明緊緊聯系在一起,加強土地的利用與管理,自然、人與社會有機融合、整體協調、共同發展的共生結構,抓住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合理開發利用自然的主軸,以生態的要求推動生活中生態、經濟、社會的和諧長效發展發展,形成良好的人地關系,創建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城鄉,保證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沈池明. 淺談城鄉規劃管理的探索思考[J]. 科技資訊 2009

[2]鐘煉亮. 加強城鄉規劃管理的措施探討[J]. 科技資訊 2009

[3]王愛蘭. 借鑒國際模式 建設生態城市[J]. 新視野 2009

篇(3)

關鍵詞: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實踐教學 優化

一、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設置

伴隨經濟的發展,全球性的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城鎮化問題日益突出,在此大背景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應運而生。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新設立的專業,將原來的資源環境規劃與管理、經濟地理學與城鄉區域規劃兩個專業合并為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將原來以學科分化為特征的自然資源、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農業資源利用等專業,調整為以學科層次為基礎、學科綜合為特征的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三大專業。合并后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具有厚基礎、寬口徑的特點。

改革開放的中國伴隨經濟高速發展出現的一系列人口問題、資源問題、能源問題、生態環境破壞等都與該專業的研究內容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資環專業自設立始全國高校爭相開設此專業,尤其是很多有著深厚經濟學、管理學研究背景的財經類大學都開設了此專業,至2009年財經類高校開設此專業的比例占所有高校的近9%。

從專業設立背景也不難看出,資環專業屬于典型的通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涵蓋面廣但缺乏針對性技能訓練,因此從開設這些專業的院校的畢業生就業來看,情況并不樂觀。如何提高資環專業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資環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設置中最亟待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只能是針對就業市場的需求,提高學生技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在專業設置和教學過程中,發揮專業特色,構建有自己特色并符合社會相關部門對專業技能的要求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實踐帶動理論學習。最終使學生掌握資源、環境、城市規劃、土地規劃、環境評估、區域經濟規劃等專業領域的一技之長。

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開展實踐教學的意義

實踐教學是指相對理論教學的各種教學活動的總稱,包括實驗課、實習課、實訓課、模擬實習、野外實習、社會調查、實習等多種形式。而“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實踐性教學目標、實踐性教學方式、實踐性教學內容、實踐性教學管理和實踐教學考評五大要素構成,同時還包括制定專業技能規范與實踐教學大綱,規范實踐教學方案;建設實訓指導教師隊伍,加強實驗室和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重視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等。實踐課程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職業素質的綜合課程。資環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包括室內與野外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此外還可增設第二課堂。

(一)資環專業特點決定了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

資環專業課程跨度大,涉及范圍廣,因此教學難度也較大,特別是需要培養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工程型人才,則需要以扎實的實踐教學為依托。因此處理好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相互關系,將實踐教學與社會生產相銜接對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滿足社會專業人才的需求有重要意義。國內開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院校都根據自己的學科優勢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教學,以財經類院校為背景開設的資環類專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有著自己先天的優勢如經濟社會學科實踐教學的基礎,也有著自己的劣勢如地理類基礎實驗開展條件較差。針對財經類院校的具體情況,如何開展資環類專業的特色教學,如何揚長避短,最終使得學生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并具有就業市場的競爭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實踐教學是該專業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完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改革實踐內容、更新實踐手段、改善實踐條件、強化技術訓練是實踐教學的必然手段。資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及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研究,對促進該專業建設和發展有重要作用。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創新人才,是21世紀高校所面臨的共同課題,在教學型大學中,本科生教育是“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是以體現“能力”為主的活動,所以本科實踐教學更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二)以往與實踐教學的開展略顯不足

對于該專業的實踐教學已有不少學者進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理論層面上,可行性不強,對促進實踐教學的建設作用不明顯,另外也缺少特色。目前的研究多為對課程體系建設的討論為主,郭文炯、王玉明提出應遵循“加強基礎、重視應用、分流培養”的原則,建設三維立體結構的課程體系。鄒家紅等分析了課程體系設置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的對策。吳云清、張莉提出了立體化辦學模式。宋戈、袁兆華分析了學生應具備的能力,提出培養專業優秀人才的思路,鄭拴寧認為數字城市建設是本專業學生就業和發展的最佳方向。對于財經類院校資環專業的相關研究目前只有陳世斌探討了財經類院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一些問題。不難看出,資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就業等方向是目前學者們研究的側重點。資環專業實踐教學研究中,有對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如趙承美、錢宏勝、謝獻春等的文章,有針對具體課程實踐教學開展的探索如齊艷紅對自然地理實踐教學的分析及千慶蘭等對區域與城市規劃模擬實驗課程改革構想等。另外,結合資環專業開設的背景開展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是另一個研究的角度,如何東進等對農林院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但是資環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中,對于財經類院校的有特色的實踐教學研究還是一個空白。

三、財經類大學資環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研究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及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首先了解資環專業的現狀,明確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從而分析該專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具體而言,財經類大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開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專業定位模糊,對實踐技能重視不夠

實踐教學的水平與學生實踐能力是關系到資環專業辦學成敗及學生就業前景的重要環節。但是很多就讀該專業的學生,對專業理解不夠,缺乏就業前景的規劃,存在重視理論知識輕視實踐技能的思想。這使得在就業的過程中,該專業的學生缺乏核心競爭優勢,往往就業狀況不盡如人意。

(二)與財經類大學其他管理學科實踐教學融合不夠

財經類院校創建資環學院在實踐教學中有其獨特的優勢,例如管理類實踐教學環節,特別是社會學的社會實踐調查方法。資環專業畢業生以資源、環境、城市規劃、土地規劃、環境評估、區域經濟規劃等專業領域為重要能力培養方向,必須開展廣泛的社會實踐特別是社會調查,通過這方面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會以后工作的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三)理科實踐教學基礎薄弱

資環專業的實踐教學往往欠缺開展地理類基本實驗的條件,尤其是文科為主的財經類院校更是如此,因此要格外重視提高這方面的辦學能力。有針對性地補充自然地理、環境科學相關的一系列實習儀器、設備,加強相關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團隊力量,使得學生的專業基礎扎實,厚積薄發。

(四)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

包括實踐性教學目標不明確,實踐教學方式與社會需求不能達到無縫銜接;實踐教學大綱不完善,實踐教學方案不規范。在構建有特色的財經類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后,結合該體系的不同層次的實踐教學內容,需要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層次的具體實踐內容進行具體的規劃分析。

四、財經類大學資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

資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可以從學科專業厚基礎、寬口徑的特點入手,充分利用和借鑒財經類學校經濟、管理學相關實踐基地和社會學優秀的實驗方法,發揮財經類大學的優勢,再結合本專業畢業生以往就業情況、就業方向及企業人才需求,針對性的制定具有財經大學特色的資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具體見圖一。

參考文獻:

[1]宋戈,袁兆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探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81-82

[2]郭文炯,王玉明.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構想[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0.2:77-80

[3]袁春,錢銘杰.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中國地質教育,2007.1:13-16

[4]鄒家紅,袁開國,劉艷.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優化[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8(1):110-113

篇(4)

【關鍵詞】城鄉規劃專業 實踐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053-02

2014年2月2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措施。其中一點就是建立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促進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激發年輕人學習職業技能的積極性。地方高校能否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確立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目標;其次要有相應的人才培養措施和戰略。就理工科的城鄉規劃專業而言,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至關重要。

一 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1.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國家政策導向,應主要面向社會培養技術應用、生產、服務、組織管理的各類應用技術型人才。

根據現實社會人才市場需求情況,理工類應用技術型人才較為短缺,因此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大有可為。

城鄉規劃專業應該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教學型本科專業。那么,實踐教學就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極其重要的環節,是不容忽視和不可替代的。

2.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思想上輕視實踐教學。思想觀念陳舊,辦學者不能順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把實踐教學視為旁門左道,不落到實處。

第二,實踐教學體系尚未建立或不完善。長期以來,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課堂、輕課外的傾向。

第三,實踐教學的方法和手段較為落后。缺少案例分析創造性的環節,經費不足。

第四,實踐教學水平不高。教師較年輕,經驗不足,從事實踐的教師與理論教學的教師待遇存在差異。

第五,實踐教學的考核指標體系不科學。考核制度以教學成績為主,缺乏獨立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和競爭機制。

第六,實踐教學設施和基地不健全。企校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重視不夠,實驗室開放程度不夠。

3.加強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第一,實踐教學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是實踐性強的城鄉規劃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面對并盡快解決的課題。應糾正各種不良傾向,解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矛盾,為社會培養基礎寬、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更好地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而服務。

第二,實踐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僅靠“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傳統教學方法遠不能滿足理工科培養人才的需要,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創業精神,就要進一步認識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做到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

第三,實踐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城鄉規劃專業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這就要依靠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就是“生命線”。

第四,實踐教學是學生的內在需求。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存在文化基礎較差、綜合素質較低、思想負擔較重、發展潛力較小、自制能力和協調能力較差等特點。加強實踐教學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4.實施實踐教學的策略

策略有:(1)建立完整和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和模式,調整實踐教學的比例達30%~50%;(2)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不斷更新實踐教學內容;(3)采用項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4)大力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走出去、請進來”,提高實踐教學效果;(5)建立新型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以使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客觀、更全面、更切合實際;(6)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加大經費投入,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利用多種形式聯合辦學;(7)構建開放的實踐教學內容,做到文理交融,專業性、綜合型實踐設計并重;(8)改革課程設置,規范配套教材,目前獨立學院基本上是采用普通本科的課程設置與教材,沒有獨特性;(9)開辟第二個課堂,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和社會活動。

為了解決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完善實踐教學,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理應建立合理、可行、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 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

在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其構成要素應滿足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培養方案;其模式要有單項實踐課、綜合設計實踐課、階段性實習,使應用型人才獲得必備的專業知識、完善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良好的專業素質。同時應遵循全面性、系統性、重要性和動態性的原則以及多元化、以人為本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做到適合社會需求的動態培養、重點培養技術應用能力、課程體系設置完整優化。

1.實踐教學體系的內涵

第一,在實踐教學體系的總體結構中,將課程體系的普通基礎課,整合到各個專業,加強學生的專業素質、職業道德教育;拓寬專業方向,提高學生就業能力;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優化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

第二,對于理工科的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內容,要打好扎實的專業實踐基礎,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基本技能,主動適應社會需要和科技發展。

第三,實踐教學的模式要有層次性,由底層到頂層依次為專業基礎實踐課、專業實踐課、專業綜合實踐課。

2.確定實踐教學的構成要素(A)

第一,實踐教學內容(A1)。包括平時作業、課程實踐、專業實踐三個環節以及各類競賽。

第二,實踐教學形式(A2)。包括教學方式(群體性學習、小組協作學習、個別化學習、多樣化學習四種形式);教學媒體(紙筆媒體、道具媒體、視聽媒體、網絡媒體、綜合媒體、現場實踐等六種媒體形);教學方法(示范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創意教學、自由學習等五種基本方法)。

第三,實踐教學過程(A3)。包括教學環境(封閉教學環境、網絡虛擬環境、社會實踐環境三種);教學管理(教學設計、組織實施、質量控制三個管理鏈條);學習反饋。

第四,實踐教學效果(A4)。包括專家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社會對學生和院校的評價。

3.建立實踐教學模式(B)

第一,課程教學模式(B1)。包括課程作業(平時作業)模式(集中輔導式和小組討論式兩種教學模式);課程實驗教學模式(演示式、隨課式和階段式);課程設計教學模式(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形式);專業實習教學模式(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包括集中現場式和分散臨摹式);畢業實習教學模式(綜合性、總結性、擴展性的實習包括集中現場式和分散臨摹式);畢業設計(畢業論文)。

第二,社會實踐模式(B2)。包括打工模式――在假期或畢業實習階段;創業模式――在假期或不同的實習階段;服務模式――在假期或不同的實習階段;合作模式――與社會或與同學合作;知識模式――在專業實習階段進行開發;科研模式――參加或參與科研項目進行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發明創造。

4.建立實踐教學的模型

第一,實踐教學的構成要素A=[A1 A2 A3 A4],實踐教學內容A1=[a11 a12 a13……a1n],實踐教學形式A2=[a21 a22 a23……a2n],實踐教學過程A3=[a31 a32 a33……a3n],實踐教學效果A4=[a41 a12 a43……a4n],其中aij≤1.0。

第二,實踐教學模式B=[B1 B2],課程教學模式B1=[b11 b12 b13……b1n],社會實踐模式B2=[b21 b22 b23……b2n],其中bij≤1.0。

第三,實踐教學評判結果E=[A B],E值越接近1.0,說明采用上述實踐教學體系適合性越好;否則應反饋到實踐教學的各個構成要素以及各個實踐教學模式中,查找原因,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改進,以使實踐教學體系得到完善、可行、實用,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實現理工科城鄉規劃專業的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黃智慧.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學實踐探析[J].科技創業月刊,2006(3):167~168

[2]伍一.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建設的探討[J].高等理科教育,2006(1):118~121

[3]陳海寧.當前就業形勢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江蘇高教,2005(5):57~59

篇(5)

200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城鄉規劃法》更是明確將改善人居環境列為立法目標之一,首次在法律層面確立了人居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理念。這意味著我國的人居環境建設已經邁出了標志性的一步。展望未來,從傳統的實體空間規劃提升到以人為本的居住環境建設層面,將是未來城鎮人居環境建設中一項重要命題。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城鄉規劃龍頭抓起,在抓好城鎮規劃設計的同時,還應將人居環境建設等理念和要素作為規劃要素加以重點考慮,以加強城鄉規劃對經濟、社會、文化和空間發展的綜合引導。加強統籌性還包括加強區域協調和代際間的公平。

城市化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城市化也是復雜的社會問題,核心是居住和就業。每個城市都面臨著巨大的社會變遷,以及其所帶來的社會和諧與經濟發展、保護環境的壓力。這要求城市規劃更加具有綜合和統籌的思想,要與經濟、社會、環境等協調發展融合在一起。

建設美好人居環境是一種社會利益,而社會利益的主體是公眾,但公眾又是虛擬、抽象的主體,因此,城市規劃要做的是促進抽象主體的具體化。當前而言,就是要將建設過程中的規劃住區演變為運行中的社區。“住區”是城市規劃和房地產開發概念,屬于物質空間范疇,有形實體和空間布局是其研究主體;“社區”是社會學范疇,由地域、人口、區位、機構和社會心理五要素構成。從住區向社區發展,要求規劃師和建筑師不斷借助社區理論彌補城市規劃學科自身的缺憾,從城市問題的本質出發來理解城市空間布局。

近年來,基于對現有城鎮規劃體系的反思和完善,概念規劃、戰略規劃、城市設計等新的規劃理念和手段逐漸興起。在《城鎮人居環境評估指標體系研究》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人居環境委員會嘗試提出了“人居環境規劃”的創新實踐,并在全國首家人居環境示范城鎮――內蒙古烏審旗的建設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所謂人居環境規劃,就是以城鄉總體規劃為基礎,以人居環境的視角對城鎮區域生態環境、資源、產業、社會、科技創新以及公共政策等方面在空間布局所做的整體安排,是融入城鄉規劃各法定階段的融貫性規劃。人居環境規劃并不等同于居住區規劃,而是在現有規劃體系基礎上的一個拓展和創新。就其本質而言,人居環境規劃是對城鄉人居環境發展的一種預期和統籌安排,最終的目標是為了加強城鄉規劃對經濟、社會、文化和空間發展的綜合引導。其所具有的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生態、經濟、社會發展并重,社會發展目標與物質空間相結合,靈活提出針對性措施解決綜合問題等特點,無疑是未來城鄉規劃編制和實施過程中需要重點加強和彌補的。

未來城鎮規劃

城鄉統籌與社會發展:重視小城鎮發展質量。

資源利用與產業發展:引導就業與提升城市活力。

自然生態與環境保護:發展綠色建筑與生態城鎮。

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倡導運度超前,集中緊湊。

居住環境與社區服務:融入城市與社會。

城市防災與公共安全:加強協調預測與應急保障。

建筑科技與節能減排:強調創新和實際效用。

篇(6)

在就業難的大背景下,地方院校城鄉規劃專業因缺乏競爭優勢,存在就業地域范圍小、就業面窄、畢業生不受用人單位重視等問題。為了實現高質量就業,保證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地方院校必須把握城鄉規劃專業人才需求的新形勢,分析自身專業發展的優缺點,合理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努力完善師資設施的建設。惟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條有地域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

市場需求;地方院校;城鄉規劃專業;本科教學

隨著快速城市化逐漸趨向平穩發展,城市土地大規模開發的熱潮正漸漸退去,城市發展正由增量發展逐漸轉為存量發展。在這種背景之下,一度熱門的城鄉規劃專業就業壓力也逐年加大,尤其是一些地方院校面臨著更大的就業困難,影響專業的生存和發展[1]。新的歷史階段,社會對城鄉規劃人才的需求和現代城鄉規劃內涵的更新演變,對高校城鄉規劃本科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高校必須時刻將市場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導向,只有立足于就業市場的需求分析、適時更新與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使城鄉規劃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銜接才能保障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新形勢下城鄉規劃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分析

(一)人才需求的新形勢人才需求與社會經濟發展態勢密切相關,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多年來城市規劃行業的人才需求一直處于旺盛狀態。但隨著近幾年城市發展建設方式由外延式向內涵式的不斷轉變,傳統的以“物質空間形態”規劃為本體,以增量土地開發為主的城市規劃,逐漸轉向以存量土地利用為主,更強調利用相關新技術、新方法對傳統的“物質空間形態”規劃進行改良,越來越關注城市的社會、經濟、環境、政策等相關領域,城鄉規劃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趨于多元化。2011年,城市規劃專業轉型升級為城鄉規劃一級學科,也進一步反映了市場原來過分倚重工程類“設計型”人才的局面開始發生轉變,具有經濟地理、測量與環境、農林等學科背景和技術特點的城鄉規劃人才逐步成為很多單位人才引進的熱點,并開始在城鄉規劃行業中承擔更加重要的作用[3]。

(二)人才需求的新特點1.地域之間仍存在差距,但差距有所減小一直以來城鄉規劃的市場均存在發達地區以及大城市的人才集聚密度較高、競爭激烈,而欠發達地區和中小城市、城鎮地區人才匱乏,城鄉規劃人才的地域分布失調。隨著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尤其是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的日趨平穩和一些大規模高檔次開發的逐漸降溫,發達地區規劃建設市場的人才需求量逐漸飽和,而欠發達地區和中小城市、城鎮地區由于正處于起步上升發展階段,對規劃人才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加大,這將成為城鄉規劃就業市場進一步拓展的潛在條件。2.供求矛盾越來越大,地方院校更難實現高質量就業2008年,我國有151所院校開設城市規劃專業,至2015年全國已有近200所院校開設城鄉規劃專業,不到10年的時間新增了近50所。不斷增長的人才供應規模和逐漸緊縮的規劃建設市場之間形成越來越大的矛盾。從供給市場來看,我國的城市規劃教育總體可分為工學類、理學類和林學類等三種類型,其中以工學類城市規劃(物質空間規劃)為主,約占總辦學院校的80%,以建筑學、測量學、環境學等工程學科為背景,強調的是應對物質空間規劃的工程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截至2014年5月,全國僅有36所院校的城鄉規劃本科專業通過了住建部高等教育城鄉規劃專業評估委員會的評估,所占比例不足20%。從需求市場看,發達地區和大城市以及其他地區一些甲級的規劃設計院所一般優先選擇通過專業評估院校的本科學生,有些單位甚至直接不考慮未通過專業評估的本科生。隨著現在研究生數量的逐年擴大,越來越多的單位將錄用門檻提高至研究生學歷以上。普通地方院校的學生要想獲得高質量的就業存在較大壓力。3.對人才需求的能力結構已由側重空間物質規劃逐漸轉向對城鄉規劃外延知識的重視隨著城鄉規劃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展,學科知識體系外延不斷擴大。不同類型的用人單位以及不同的工作類型對人才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需要規劃人才應具備一定的知識與能力特長。從用人單位的運行效率和經濟性角度來看,知識與能力全面的復合型人才,更受用人單位的青睞。除城市規劃核心知識外,對“外延知識”需求加大;在規劃設計、表達能力(圖紙、文字、語言)等專業能力需求的基礎上,對研究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拓展能力要求加強。

二、地方院校城鄉規劃專業就業情況分析

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地方院校必須深入分析就業市場,針對市場需求制定適合自身院校的教學計劃。文章以桂林理工大學近5年的就業情況為例,分析地方院校城鄉規劃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一)就業地區分析由于地方院校的生源以本省為主,畢業生的就業地區也以省內就業為主(圖1),主要就業城市多為院校所在城市及省內綜合發展實力較強的前2-3名城市,其余城市每年的就業也多為生源地就業。外省就業主要是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但受到老八校和已過評估院校畢業生的沖擊,發達地區歷年接納地方高校的就業人數并不多;還有少部分外省區的就業主要也是回生源地(圖2)。盡管就業存在一定壓力,但由于學生對自身的期望值較高,絕大多數選擇在城市級的單位里就業,極少選擇在縣級、鎮級的單位就業。

(二)就業單位性質分析地方院校畢業生就業單位的層次不高,以中小型設計公司為主,主要從事規劃設計,少量從事建筑、園林、景觀、市政等相關設計。也有小部分畢業生進入規劃管理單位和咨詢單位,還有少數畢業生轉行從事其他性質的工作(圖3)。由于全國設計單位效益的整體下滑,從2014年開始,一些縣級的規劃管理單位逐漸成為學生就業比較熱門的選擇。隨著研究生數量的增多,用人單位的門檻越來越高,本科就業壓力更是逐年增大。在這種情況下,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多[4]。

三、地方院校城鄉規劃專業本科教學的優化調整

面對地方院校就業市場的需求特征,城鄉規劃專業教學一定要把握地方市場,進一步明確專業定位,強化有地域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合理設置專業課程體系;積極探索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真正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一)立足省域,服務地區,合理定位人才培養新目標地方院校應以培養服務于所在地區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以省內和鄰近省區作為主要的人才輸送地,以培養面向所在省區中小型設計單位需求為主的規劃設計人才,多注重學生的應用型專業技能。要加強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廣度、彈性和專業化技能的綜合培養。要讓學生既具備全方位、跨領域的適應能力,又有對本專業有認同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充分調研地方縣市對城鄉規劃專業行業的需求度并做出分析;充分比較同類專業的辦學思路、辦學實力、地域條件,形成與地區其他院校的錯位發展;進一步明確專業定位,強化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培養,適應城市、縣城、鄉鎮、公司、事務所對城鄉規劃人才的需求,提升自身的社會知名度與認可度。

(二)結合院校專業特點,優化課程體系設置1.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確定了城鄉規劃專業的10門核心課程[5],以最小容量保證核心知識外,留出足夠空間和時間,鼓勵學校辦出專業特色。因此,地方院校在課程體系設置上首先要保證10門核心課程的開設。從10門核心課程的學時確定入手,進行眾多課程的選定,通過自主的組合,形成重點突出、富有特色的課程體系。2.由于地方院校城鄉規劃專業競爭力較弱,教師往往很難承接到大型的規劃項目,較多的規劃項目可能是城鎮的總體規劃、城鎮和片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及其他各類相關規劃。因此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的設置可重點突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城鎮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的課程設計,適當開設各項案例專題,并結合教師的實際項目進行詳細的現場調研。通過案例專題課程的開設,掌握項目開展的全過程,學會對專項問題進行分析,并能獨立編制各項目的整套成果。3.當前自治區內的許多鎮、縣、區的規劃管理部門均比較缺少專業管理人才,因此可在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中重點講述鎮、縣、區范圍內所能遇到的各類規劃項目的組織編制和審批所需的報送材料、審核重點及審批流程等內容。4.課程設置要緊跟時展的背景,不斷調整培養方案。在大數據日益發展的今天,要積極開設Arcgis、spss等軟件應用課程,加強培養學生利用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的能力,為科學制定城市規劃提供技術支持。在整個課程體系設置中要遵循從低年級到高年級課程內容逐步加深的規律,構成連貫、漸進的教學內容環節鏈。認真研究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并重點對課程之間的內容關聯性進行梳理:(1)根據不同課程的內容特點,將課程之間的交叉內容進行整合,集中到一門課程中講授;(2)將專業培養目標和各項課程設計目標進行細化,確定每門理論課程需要在專業培養和各課程設計中重點承擔的任務。既要避免課程內容之間的簡單重復,也要保持課程的相對獨立完整,同時又能保證各門課程的內容均圍繞共同的培養目標展開,彼此之間形成有機互補。

(三)綜合考慮學生和專業課程特點,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是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這里的“材”既指學生,又指不同的專業課程,要將學生特點和專業課程特點結合進行考慮,綜合選取最佳教學方法[6]。1.從基礎抓起,避免拔苗助長針對地方院校學生專業素養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情況,低年級的專業基礎課程要以引導學生建立對專業所需能力的認識為主。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與其他優秀院校學生的差距,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教師在授課時一定要把知識點講清楚,授課時要把詳細的作業標準講給學生,讓他們確實明白如何操作。由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所以要用嚴格的標準進行過程考核,督促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加強自主學習,但對最終成果不要太過苛求,作業批改點評要恰當,要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同學,不要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要通過一門門課程、一次次作業不斷提高專業綜合能力,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只會讓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從而失去對專業的熱情。2.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城鄉規劃專業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決定了課程具有內容廣泛,綜合性強的特點。若單純將課程的知識點講給學生,他們很難直觀地認識到課本知識在實際項目中的運用,也很容易遺忘。所以,提倡運用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通過對案例的逐層分析,告訴學生課程中的內容具體會在實際項目中的哪個環節進行運用,如何進行運用,會存在什么問題。在對案例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課程的相關知識點,同時還能學會對現狀資料進行分析,逐漸養成用規劃的思維來分析、解決問題,掌握了規劃的思維和方法,就能做到觸類旁通,靈活的應對各種規劃項目。3.通過各種專業競賽渠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擁有競賽獲獎的經歷會對學生就業起到強有力的促進作用,尤其是獲得國家和地區級的專業競賽,對學生的專業能力是一種強有力的證明。桂林理工大學近幾年在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課程作業評優競賽、西部之光全國大學生暑期規劃設計競賽等國家級競賽中多次取得好成績,其中,在第一、二、三屆西部之光全國大學生暑期規劃設計競賽中,兩次獲得二等獎、一次獲得三等獎;在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社會調研學生作業評優中,獲得三等獎1項,佳作獎1項。獲獎的同學最終都因為該獎項順利通過研究生面試或單位招考的面試,并且學生反映碩士招考或單位招考的人員在面試中都普遍關注獲獎事情,針對獲獎會詢問許多問題。有了上述獲獎經歷后,目前各年級的同學都十分踴躍地參加各專業競賽,除上述兩項競賽外,也逐漸開始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等活動。參加各類專業競賽是一種促進專業發展,提升學校知名度的良好契機,學校和專業教師應大力支持、積極引導、精心指導,良好成績的不斷積累,也能成為將來順利通過城鄉規劃專業評估的有力砝碼。4.嘗試專業導師制,分類培養,各有所長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目標定位,可實行專業導師制,在按培養方案統一進行課程學習的同時,從大三開始可由導師按照自己的專業特長選擇學生進行重點培養。選擇的大類可分以工作為目標和以考研為目標兩大類。以工作為目標的學生就業時需要有很好的方案設計及表現能力,尤其要有既快又好的電腦繪圖能力,這部分同學可以由導師帶領以參與橫向項目為主,進一步鍛煉設計和繪圖能力,通過參與實際項目的調研、編制、評審等全過程,提前適應從學校到單位的轉變,有這種經歷的畢業生將更受用人單位青睞。以考研為目標的學生在考試時需要較好的方案設計、手繪表現和對理論問題的研究分析及文字表達能力,這部分同學可以由導師帶領以參與縱向科研項目為主,參與部分論文寫作,在這個過程中對最新的規劃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通過寫作提高文字表達能力,同時對這部分同學加強對快速設計表達及表現的訓練,以提高他們的快速設計能力。

(四)努力完善師資設施的建設要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優秀的畢業生,必須要有良好的師資和教學設施作為基礎保障。許多地方院校由于所在城市在省內的發展相對較為落后,在高質量教學人才引進方面存在較大困難,尤其是對與城市開發建設密切相關的城鄉規劃專業的人才吸引力度更是不夠。因此,要爭取通過學校的支持,提高對城鄉規劃專業引進人才的待遇,以吸引較好的專業教師。同時還要配套建設良好的教學設施,要給各年級學生安排足夠的專業教室,要有專業圖書資料室、實驗室等專業用房,還要有一些調研和資料分析所需的設備儀器。

四、結語

篇(7)

關鍵詞:課程微信號;城鄉規劃;地理類課程;教學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6-0174-03

在國家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背景下,城鄉治理模式轉變對城鄉地區發展空間的布局優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區域綜合分析與宏觀規劃布局把握方面的能力要求向新時期規劃從業者提出了新的挑戰,并為城鄉規劃專業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1 地理類課程微信號的構思溯源

目前城鄉規劃專業在多數高校的開設類型大體為兩種:一是“城鄉規劃學”一級學科背景下的城鄉規劃專業,多由建筑學專業發展裂變而來,修學年限為四年或五年,屬工學學位;一是“地理學”一級學科背景下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過去稱“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傳承于地理學專業的教學傳統,修學年限為四年,屬理學學位。前者因其沿襲了建筑學專業培養傳統,因而更加注重城市物質形態空間的規劃設計,強于設計;后者因其衍生于地理學,因而更加注重規劃對象的綜合分析及地表事物的空間感知培養,更加傾向高層次專門化人才的定制式培養和區域宏觀空間結構和社會經濟分析為主的政策咨詢,強于分析[1,2]。鑒于規劃專業高等教育肇始于土木及建筑高校的歷史淵源,導致工科學歷背景在當前規劃從業人員中相較于理科學歷背景占據絕對優勢,因其地理基礎知識背景欠缺所導致的對規劃區所依托的本底要素缺乏理性認識,深刻影響著規劃從業中的業務質量,并且難以適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鄉規劃需求。

盡管已有部分高校在工科城鄉規劃專業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地理類課程的教學安排,然而,受制于教師專業背景、學生的思維習慣等因素,導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地理類課程教學具有很高的開放性,與時俱進的信息攝取是學習地理類課程的關鍵,也是找準最新問題導向并形成良好規劃素養的關鍵,傳統課堂教學無法做到課內知識講解和課外知識拓展的兼顧并重,尤其是課外內容拓新因其時效性強、信息海量,依賴單一的課堂教學進行知識拓新收效甚微。因此,探索如何將其快速、及時、精準地傳遞給學生,進行課堂知識課外延展成為地理類課程教學中值得深思的重要問題。

根據騰訊公司的2015年業績報告,微信目前已有超過6億注冊用戶。從年齡分組看,18~25歲的微信用戶占45.4%;從職業構成看,學生占19.7%;從使用頻率看,61%的用戶每天登陸微信超過10次。由此可見,微信已成為信息時代人們溝通交流的主要通信平臺之一。并且,微信號服務模式已在商業、政務、公共服務、學術期刊等領域已有較為廣泛應用,同時,在英語、醫學等學科也開始不斷嘗試將微信引入課程教學,通過微信平臺,每周推送典型案例、典型圖片、練習題以及咨詢討論等課外延伸學習內容來進行應用型實踐教學[3-6]。而地理類課程教學中,此類現代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教學平臺應用卻鮮有涉獵。微信號的出現,恰好為地理類課程教學的質量提升提供可能的途徑,因此,在當前高校校園網絡化覆蓋日益擴大的背景下,通過課程微信號教學平臺的構建與使用,來幫助學生鞏固課內知識、拓展課外知識、提升專業素養,提升城鄉規劃專業地理類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2 核心概念解析

1)城鄉規劃專業中的地理類課程

地理類課程包括《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城市地理學》、《區域分析與規劃》和《GIS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5門課程。上述課程對于理科性質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來說,是專業核心課程,而對于工科性質的城鄉規劃專業來說,多數學校僅選擇其中幾門定位為專業方向課予以開設,對其重程度遠遠不夠。鑒于工科學歷背景的城鄉規劃專業畢業生存在理論思維與宏觀視角滯后于專業技能的普遍共性,而地理類課程分別講授人地關系作用機制、農工商業選址、城市發展及其空間結構、區域要素分析與規劃方法以及城市規劃中的科學方法與前沿技術等內容,提供了城鄉規劃專業教學中由微觀到宏觀,由理論到實踐,由普通推及個案的完整脈絡體系,尤其貫穿其中的GIS技術更是當前城市規劃領域輔助決策的關鍵前沿技術,因此認為工科城鄉規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提升地理類課程的滲透程度。

2)微信號

微信號是指可以通過手機網絡免費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可單聊及群聊的手機通信軟件,通常簡稱微信。本文所述微信號包括公眾號、微信群和個人號3類。地理類課程存在圖形知識信息豐富多元、地理差異性與過程動態性等特點,而微信號所具備的傳播速度快、操作便捷、信息傳輸精準且內容豐富,以及大眾普及度高等特點,可以彌補課堂教學中時間、空間和師生精力限制帶來的知識內容有限、教學內容延展性差,以及師生、生生交流互動行差等缺點,為該類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提供了可能。

基于上述考慮,立足于當前微信號在大眾日常生活中的高度普及和城鄉規劃專業地理類課程重要性的基礎上,考慮引入課程微信號教學平臺進行輔助教學,作為創新城鄉規劃專業地理類課程教學手段的新嘗試。

3 基于微信號教學平臺的地理類課程教學設計要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直播|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无下载| 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18岁污榴莲丝瓜草莓秋2023|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 久久高清内射无套|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麻豆人妻无码性色av专区| 欧美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自慰| 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入口| 亚洲av综合色区| 美女扒开屁股让男人桶| 免费观看羞羞视频网站|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丁香五月缴情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女主播精品大秀系列| 亚洲av无码1区2区久久| 欧美丰满熟妇乱xxxxx图片| 一个添下面两个吃奶把腿扒开| 国产伦精品免编号公布| 亚洲性无码av在线欣赏网|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天天综合网 | 人人人妻人人人妻人人人|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成全世界免费高清观看|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三级av在线播放| 自拍 另类 综合 欧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