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0 20:45: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學培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總結提升階段小結
根據區進修校的安排,國培計劃(2018)--送教下鄉“總結提升”階段的培訓活動于2018年12月24日在長壽區晏家實驗小學校召開。在這個環節中,13名學員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現將這階段小結如下:
一、領取任務,準備充分
我組的舒良成、陳靜、樊凌艷三位老師在分別領取微講座、微故事、微課的任務后,很早就確定課題,自己查閱資料,做好PPT,幾位老師做好后把文稿早早地交給我,要我修改。我把自己的想法說給他們聽后,他們又拿回去進行修改,這樣反反復復幾次,直至定稿。定稿后,幾位教師在學校多次試講,陳靜、樊凌艷兩位老師還到我辦公室試講,請教管中心的領導指點。
二、共同學習,相互提高
三位老師在領取任務后,13名學員教師就三位教師的主題集中研討、教師們暢所欲言,這些問題也得到指導專家和領課老師的高度重視,對于我們13名學員今后的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12月24日的展示活動中,我組的舒良成老師的微講座《相互合作齊參與,輕松愉悅曉算理》、陳靜老師展示的微故事《學習與收獲--我的國培故事》樊凌艷老師的微課《多位數乘以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乘法》,焦洪兵主任的項目總結《國培,讓我們一起成長》,得到進修校領導、指導專家和其他國培學員的一致好評。這充分展示了我們小組的集體力量。
三、國培之后,任重道遠
回顧我們的學習歷程,每次國培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為我們每次都是名師引領、學員試講,反復研磨、反復試講。教案幾易其稿,教法不斷錘煉。每一次的國培都能讓我們感受到思想的洗禮和火花的碰撞,國培,讓教師們相互交流,共同成長。
一、一年來工作回顧
(一)繼續做好新教師培訓工作。近幾年來,分配到我鎮工作的新教師相對較多,為了使這些青年教師盡快成熟于講臺,我們對這些青年教師進行了“教材與教法”及“教學常規工作”等方面的培訓,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駱駝山小學鄒新麗老師走上講臺一年的時間,參加今年縣青年教師數學課堂大賽榮獲三等獎。
(二)舉行教學設計、論文專題講座。為了進一步提高我鎮數學教師撰寫教學設計、論文的水平,4月12日,在中心小學舉行了“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及教學論文專題講座”活動,我鎮各所學校的數學科組長和各校青年教師共50多人參加了本次活動。本次講座,重點對我鎮近兩年獲得市、縣一、二等獎的優秀教學設計、論文進行案例剖析,從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論文所應具備的基本要素入手,使我鎮數學老師對教學設計和論文的基本思路有了清晰的認識,并進一步明確了今后撰寫教學設計和論文的格式以及基本要求。
(三)加強教師對數學課標的理解,提高教學理論水平。針對當前教師隊伍對《數學課程標準》并沒有真正深入理解的狀況,小學數學科在上年度要求每一位數學教師要精讀《數學課程標準》。通過強化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深入領會《標準》的精神,提高數學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能力和數學教學的專業理論水平。為檢查這次閱讀活動的效果,在本年度初我們開展了《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測試活動,從測試成績的反饋情況分析,絕大部分教師對《課標》的掌握情況良好,并能熟練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四)組織數學科組長及教師開展專題研究活動。3月1日組織全鎮小學數學教師觀看了山東省第小學數學研究專業委員會第十五屆年會的錄像課,大大提升了全鎮小學數學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數學素養。9月27日,為提高各校數學科組長的評課水平,在中心小學舉行了一次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專題研討活動”。活動先由中心小學的杜界飛和駱駝山小學的李艷玲兩位老師分別展示了“乘除法(一)”和“運用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兩節研討課,接著在會議室進行了數學科組長評課的活動,活動中先后有7位數學科組長對這兩節課進行了點評和提出了寶貴的建議。會后,我們對“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范疇進行了專題總結,對促進全鎮的小學數學技能水平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成績與反思
(一)本年度取得的成績
1.李艷玲老師榮獲縣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能手。
2、鄒新麗老師參加縣青年教師教學課堂大賽榮獲三等獎。
3.李義堂、李艷玲老師榮獲縣小學數學技能比賽優秀輔導教師。
4.李明軍等四位老師的教學論文、教學設計分獲縣一、二等獎。
(二)不足與反思
1、我鎮青年教師相對較多,經驗不足,下年度要加強對新教師培訓工作。
1.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素養的現狀
1.1 不能完全接受小學數學教育新觀念。自實施新課程以來,小學數學教師對《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關于數學本質、數學教學與學習方式等新理念的理解發生了很大改變,但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仍有一些小學數學教師不能完全接受新的數學教育理念。如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地方,還沿用傳統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教學,一堂課下來基本上仍是教師牽著學生走,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探索學習等新理念。這里指的教育新觀念更是廣義上的大觀念。如教育的價值觀、學生觀、學校教育活動等。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把小學數學教育看成是傳授知識的過程,又如何會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所以,倡導大教育觀念是保證轉變數學教學觀念的先決條件。
1.2 對新課改的教材理解不夠透徹。這次新課程的教材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為達到某一教學目標,教材安排與之相對應的內容,同時給教師們較大和較靈活的發揮空間。本人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了教師們在理解教材方面存在如下一些問題。一是對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的理解較為膚淺。如“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三角形高的認識”、“長方體棱的認識”、“分數意義的認識及表述”、“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等,有些知識是可能在某個教學階段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但有些教師有時僅僅保留在小學數學教材所闡述的水平,沒有真正理解內容上闡述。二是對一些新的小學數學課程的內容缺乏必要的了解。例如概率進入小學數學課程,對于這些內容有的教師從來沒有接觸過,有的雖然以前接觸,但時間過了很久,教學時往往靠自己閱讀小學數學教材,現買現賣,比較吃力。三是對一些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缺乏了解。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等過程,這些猜測往往沒有既有的數學事實為依據,得到的結論也不是數學上“猜想”,與歸納的思想方法相距甚遠。
1.3 課堂教學設計的“學科本位”。很多教師對課堂教學設計仍停留在傳統意義上“學科本位”的教“課本知識”的設計層面,缺乏對學習主體經驗和需要,學習者建構的過程。缺乏對課程資源、學習情境、學習方式、教師角色、學習群體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考慮,因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三維教學目標難以整合,教學質量和效率難以提高,課程資源不能有效利用,學生學習主體性未能有效激發。如:教師的設計,不受學生歡迎;學生的突然發問,而教師沒有準備;新課導入、課堂問答、范例演講、課堂反饋、歸納小結等沒能順利有效進行。
2.小學數學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
有專家指出,一個優秀教師除了有良好的師德和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外,還必須得有比較完好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要實施有效教學,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
2.1 要具備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專業知識是教師學科素養的基礎。新課改后,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比舊教材知識面更廣,與高一層次的數學知識銜接更為緊密,如統計、數學廣角和實踐活動等,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數學專業素養和數學文化底蘊。要明了小學數學知識的背景、地位與作用,精通小學數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小學數學內容的系統結構。要對數學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思想方法、人文觀點、辨正規律、美學內涵有自己的體會。要有學為人師的數學科學與數學文化素質,具備與小學數學知識有關的高一級的數學知識。要不斷豐富個人數學實踐知識,能以獨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敏銳捕捉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2.2 要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絕不是解決幾個數學問題;數學教學,也不是僅僅教學生學會解題。數學教學的價值體現在對人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上,也即體現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教師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學生“教活”,使學生的學習觸類旁通。當然,對小學生而言,更多的是探索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受到常用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
2.3 要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一是對教師的把握能力,主要是對教材的理解和設計;二是對學生的研究程度,主要包括對學生的學習風格和成長背景等的了解;三是對教學策略的運用水平,主要包括運用各種恰當的方法使教學內容得到最好的呈現和理解;四是對教學環境的創設水平,主要包括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整合與運用;五是教學評價能力,主要包括對教學過程和結果的認識與評價。
2.4 要熱愛所教學科。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各方面知識,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現代化上,在探尋最科學、最有效的讓學生獲取知識、能力與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徑上,在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主導與主體,知識與能力,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為了勝任所教學科,教師還要自覺地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教育測量、教育評價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并在教學實踐中刻苦鉆研,勤于思考,虛心求教,博采眾長,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和成果,不斷充實并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到精益求精,永不滿足。
3.提升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素養的途徑和辦法
3.1 要清晰了解數學教材呈現的知識結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至少要對小學六年所有的數學知識以及每一年級學生要達到怎樣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如果能夠了解初中和高中的數學知識,當然更好)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不僅僅局限在自己經常任教的那一個或幾個年級,而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學,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而且,只有對所教的學科知識體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設身處地地用學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學真正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
3.2 要廣泛地閱讀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書刊。讀書是提高人素養的一個重要方法,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多搜集和閱讀有關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刊。如“課程論”、“小學數學教學論”、“小學教育論”、“小學數學教育”、“小學數學教師”等廣大教師會有很大幫助的。也許我們會覺得有的專業知識離我們太遠,看不懂或聽不懂。其實,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所以,教師也應該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識。
3.3 要研究一些“教學案例”。案例是一種理論與實踐,培養研究者反思案例是和團隊合作能力的研究方法,普通性重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具體意義。通過對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這方面,對年青教師的幫助尤其有效。所以請教師們要留意教學案例,研究教學案例。
3.4 學會組織數學課外活動的能力。開展課外活動,對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意識,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施展學生的數學才能與創造力,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都是極為有益的,它也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數學課外活動的內容應該豐富多彩,可以結合數學課本的某些內容適當地加深拓寬,可以結合某些數學知識,介紹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可以結合有關內容,介紹數學史料和數學家的故事,可以結合教學要求,進行實際操作,開展社會調查,收集數據和統計資料,分析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與事實,也可以解答數學趣味題,做數學游戲,猜數學謎語,唱數學歌謠,走數學迷宮,舉行數學文藝會等,形式可以是組織數學興趣小組、開展數學競賽、建立數學園地等,規模可以是個別的、小組的、班級的、年級的,也可以是全校性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指導地將學生組織起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與愛好,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和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3-0025-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教學設計能力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核心因素。因此,加強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已成為中小學數學教師在進修培訓或繼續教育中的重點內容。中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進一步提高其教學設計能力?帶著這兩個問題,本文作者以參加廣東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賽的160位中小學數學教師為例開展了調查研究。現將調查結果總結如下:
一、研究內容、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內容
從中小學數學教師對教學設計的認識程度以及對教學設計一般方法的把握程度研究其教學設計能力的現狀尤其是存在問題,并從提高其教學設計的理論水平以及實操技能等方面提出培養對策。
(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參加廣東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賽的中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文本。因為教學設計文本能夠反映出這些選手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三)研究方法
按照內容分析法,客觀、系統地量化分析160名參加本次大賽的中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文本。并與評委老師、選手進行有目的的訪談,從中掌握這些選手課堂教學設計能力的現狀尤其是突出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路徑,為中小學數學教師提高教學設計能力提供借鑒。
二、中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選手對教學設計的認識極其膚淺
調查結果表明,在25%選手的教學設計文本中,沒有教材、學情與教學目標的分析等方面內容,沒有教學策略選擇、過程分析與教學評價等方面元素,沒有闡明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的教育理論依據。這表明了這些選手對教學設計的認識極其膚淺。另外,在37.5%選手的教學設計文本中,只是簡單地包含了部分教學設計必備元素,這表明了這些選手對教學設計認識不夠全面、深刻。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這些選手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學設計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沒有弄清按新課標要求而進行的教學設計文本與傳統的備課教案之間的區別。
(二)部分選手未能客觀、系統地分析學情
相對于傳統的備課而言,教學設計更加關注學習主體。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學對象的分析是必備要素。調查數據表明,38.5%的選手未能客觀、系統地表述教學對象的諸如個性特點、原有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特征,導致他們的教學設計文本未能顯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策略和因材施教的措施。
(三)部分選手未能分析教學內容
在參賽選手中,81.5%選手都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設計,但有18.5%選手沒有教學內容的分析,全部選手都確定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但160名選手都未能從整體上準確把握教材。調查數據顯示,另有34.5%選手未能準確分析自身所進行的教學設計的內容在整個教材或課程標準中的地位及其與前后章節之間的聯系。另外,還有62.2%選手未能提出解決難點、重點問題的依據或措施。
(四)部分選手無法緊扣教學目標而選擇教學策略
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正確選擇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方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的設計是關鍵性環節。調查數據表明,35%的選手由于未能形成新課程的理念,所以,仍從思想、能力、知識等方面簡單、抽象或模棱兩可地表述教學目標,教學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過于簡單且不具體明確,導致了他們所選擇的教學策略與其在教學目標中的表述自相矛盾,無法緊扣教學目標而選擇教學策略。例如,一位選手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提出“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但在教學策略的選擇上卻未能體現出來。
(五)在教學過程與評價的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調查數據表明,在35.5%選手的教學設計文本中,只顯示出教師活動的教學環節,而沒有顯示出學生活動的教學環節,說明他們仍把教師視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另外,全部選手都未能正確使用圖例來表示教學流程,甚至,有28.5%選手全部以文字描述代替教學流程圖,導致篇幅過長,無法做到一目了然。究其原因:第一,未學會運用常規教學流程圖的圖形符號,第二,未系統地研究教學對象、大綱和內容,因此,無法運用流程圖來展示教學過程。另一方面,調查數據表明,87.5%選手的教學設計文本都具備了教學評價設計方面的內容。但是,他們當中,大部分選手只設計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此外,還有38.5%選手把教學反思看作教學評價設計。
三、提高中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對策
(一)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提高教學設計的理論素養和實操技能
一方面,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依據學習、傳播、系統理論的原理而建構的。要想科學、合理、有效地設計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首先要學習教學設計相關理論。例如,只有熟練掌握、深刻領會中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發展規律及其特點的理論,在教學設計中,才能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準確地分析學情,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等。目前,中小學數學教師在進修培訓與繼續教育中有關教學設計能力的課程仍然以“數學教學法、心理學、教育學”為主。但是,除了數學教學法涉及到中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內容外,其他課程都尚未談到。顯然,這是無法滿足中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發展需要的。為提高中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的理論水平,在進修培訓與繼續教育中,必須揚棄傳統的課程體系,建立新的課程體系,增設教育技術學、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新課程標準解讀等課程。在分析案例過程中,給參加進修培訓與繼續教育的中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教學設計的正面案例、反面案例,并指導他們思考,組織他們對案例中學情與教材的分析,教學目標、任務與策略的制定,教學方法、媒體與評價方式的選擇等方面的教學設計相關內容展開充分討論,評議出案例的優點和缺點,從中體會到中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技巧。
另一方面,在學習教學設計相關課程時,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堅持以教學設計的理論來指導實踐活動,在學中練,在練中學,把在“學與練”中取得的成果應用到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在中小學數學教師進修培訓與繼續教育中,主辦方應運用說課訓練法,拓寬中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技能訓練的渠道。本文所指的說課訓練,就是教師進修培訓與繼續教育的主辦方提供訓練項目,創設逼真的訓練情境,讓參加進修培訓與繼續教育的中小學數學教師獨立完成教學設計任務,并在限定時間內把自己對學情與教材的分析,教學目標、任務與策略的制定,教學方法、媒體與評價方式的選擇等方面的教學設計相關內容進行闡述的一種教研活動。說課實際上就是教學設計分析與反思的過程,是提高中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不可替代的訓練環節。經過循環往復的對教學設計的評議、反思與改進,參加進修培訓與繼續教育的中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便可日漸提高。參加本次教育技能大賽的相當部分選手的教學設計能力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尚未參加過類似的說課訓練,其教學設計仍按傳統備課進行。因此,這種教學設計技能訓練應“全程推進”,不僅要在教育技能比賽、教師進修培訓與繼續教育中開展,而且,中小學數學教師要自覺地依據先進的教學設計理念和方法,依據真實的課堂為背景,對于每一堂課,都能滿腔熱情地精心設計教學的整個過程。經反復修改完善教學設計文本,方能走上講臺。筆者相信,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學習與訓練,中小學數學教師必定能夠練就過硬的教學設計這項業務技能。
(二)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
當前,相當部分中小學數學教師都錯誤地認為,“教學設計其實就是設計教師教學活動步驟的過程,即是備課”。受這種錯誤認識的束縛,很多人都未能在教學設計中擺正教師在數學課堂上的地位,仍然把教師當作教學主體來開展教學活動。因此,中小學數學教師只有擺脫這種錯誤認識的束縛,形成“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以及“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等方面的正確理念,在真正重視并認真學習、深刻理解教學設計理論、掌握教學設計技能的基礎上,在分析學情、教學內容、重點、難點,設計教學目標、任務、策略,選擇教學方法、媒體以及教學評價方式時,都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發揚“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輕松而快樂地學習新課程。例如:一位選手以二年級數學《認識角》這節內容作為參賽課例。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他運用了實際操作、游戲、直觀演示、自主探究等方法,讓學生開展“畫一畫”、“比一比”、“練一練”、“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等活動,使學生有更多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中認識角。
在執行新課程標準的新形勢下,教學設計技能是一項中小學數學教師從教的必備業務技能。熟練地掌握這項業務技能,中小學數學教師無法回避。因此,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創新學習與訓練方式,將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培養、增強自身教學設計技能,以適應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措施
小學是學生接觸數學的初始階段,數學課程是學生學習科目的必修課程,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對數學的掌握情況不理想,那么在將來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會變得更加吃力。因此,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
一、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約束,許多從事數學教學的工作者對數學教學方法沒有進行有效改進,導致許多學生學習數學時很古板,只會按照老師的思想進行下去。長期下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就失去了興趣,數學成績不能得到提高,成為家長和老師最難解決的問題。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方法的創新手段
傳統的數學教學存在很大弊端,對數學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是我們必然的選擇,如何對數學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是數學教學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總結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結合小學生愛玩的天性,開展趣味性數學課堂
小學生普遍都有愛玩的天性,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就要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進行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擔當課堂的主體,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就會投入很多的精力與時間去準備課堂內容。這對數學課堂效果的提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加大對老師的培訓力度,提高老師的專業技能
學生學習的主要對象就是老師。目前,部分老師的專業技能值得有效提高,只要老師的專業水平得到一定提升,那么數學課堂的效果必然會大大改善。
小學是學生步入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數學對學生將來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巨大影響,我們必須正確樹立自己的職業形象,將很多時間投入到數學教學當中,為數學教育事業做貢獻。
一、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建構的內涵要素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在新課改理念教育環境中,有學校課堂教學模式、課外活動模式、家庭教育模式、遠程協作學習模式。其中,基于小學數學項目活動的教學模式能較好解決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學習競爭與協作的結合問題,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認知素質,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學校新課改理念教育模式,即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值得推廣。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至少包含以下三個要素,即: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教學效果。教師層面,指在單位教學時間內,在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最大教學任務量。學生層面,即教學在單位時間里對所有學生的一切積極影響的總和。教學效果,是“人的發展”而非工業產品,而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師生雙向互動,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悅共享”。
二、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問題分析
目前,在互聯網上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有關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軟件、課件、圖片和視頻。這為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方便,為新課改理念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提供了物質基礎,通過運用新課改理念使自己的課堂更豐富、更有吸引力。但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不當的做法、想法,使新課改理念應用和小學數學教學不匹配,導致小學數學高效教學質量和效率下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重資源下載,輕后期加工。互聯網上資源眾多,有許多現成的教學軟件和視頻。有教師將下載的課件直接使用,沒有考慮班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知識能力以及學習的現狀,也沒有考慮教學資源和自己教學風格的匹配情況進行加工和處理。
(二)重課件內容,輕教學設計。有的教師幾乎整節課都在播放動態的畫面,教師成了“放映員”,學生成了“觀眾”。教師只注重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而忽視這多媒體課件與教學目標的匹配程度。學生整節課面對視屏上不時變幻出的五顏六色的各種各樣的圖片和其他材料,從而導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降低。
(三)重實驗模擬,輕學生動手。有的教師不做演示實驗,而更熱衷使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實驗,認為多媒體實驗點點鼠標就能得出結果,不會失敗。這些不可能失敗的實驗缺乏真實感,久而久之,學生的動手能力下降,對小學數學本質的理解也將更淡漠。
基于以上問題的出現,筆者進行了分析,結合新課改的理念下,應該轉變教學方式注重媒體加工,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加強整合設計,應該采用模擬實驗優化實驗教學等形式,消除高效課堂上出現的弊端,以促進高效課堂的良好構建。
三、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
隨著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展開,新課改理念下顯露的眾多問題中,筆者進行了長期的課題研究,并總結了一些營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如下。
(一)以學生為主體,先自學后教授,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用到各種圖片和圖形,尤其是《比高矮》一章中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許多抽象的概念,學生應該主動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課堂預習中解決這樣的問題,便于能夠更生動、更形象的直觀理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以學情為基礎,依據學生情況,合理設置課堂環節。學校應該培養教師們抓學情分析的能力,而教師應該自主以學情為基礎,在合理運用多媒體操作技術情況下,將自己精心的教學設計融會到小學數學課件中,從而能真正的駕馭課件有利于課堂的發揮,促進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提升。
(三)以小組為平臺,注重評價方式多樣性,多元化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改進。教師應該要重視傳統教學評價與現代多元化教學評價的結合,在多媒體課堂,可以輔以小黑板、模型等工具,配合教學,起到加深、總結的效果和鞏固教學成果的作用。在傳統教學中,需要舉一反三、反復講解和練習的內容上及情境教學的生成中,小組之間,多元化、多樣性的評價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效率,調動學生積極性,實現對知識要點與難點的突破。
一、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本體性知識缺失的原因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呈現出教師本體性知識缺失的現象。產生這一現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只有對原因分析,才能對癥下藥,解決這一問題。
(1)師范教育中缺乏數學素質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師本體性知識欠缺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接受過數學素養的培養。也有可能已經忘記了所學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教師在學校主要學習數學知識,但是數學能力的提升需要真正走入課堂后的大量實踐。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提升的能力包括空間想象能力,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很多教師邏輯思維能力不強,無法有效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再加上教師入職后對數學素養缺乏系統的培訓,導致本土性知識的缺失。
(2)教師思維“童化”現象嚴重。教師本體性知識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思維的“童化”。很多教師在入職的初期,用專業術語講課,學生很難接受。為了讓學生解數學知識,教師轉變了教學方法。根據小學生的思維和心理特點講課。經過長期實踐,導致教師的思維受到小學生思維的影響,出現了嚴重的“童化”現象,最終導致自己掌握的本體性知識逐漸淡忘。
(3)教師在師范教育中接受的數學課程局限性較強。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接收到的是全日制中等師范院校的數學課程,入職后才進修大專或本科學歷。教師在中等師范學校接受的教育,并沒有涉及系統的幾何學內容。教師掌握的數學專業知識還不如高中畢業生掌握的數學知識。此外,很多教師在中師學習期間為了通過畢業考試,都是機械的背誦知識,并沒有真正理解知識,造成這些教師入職后按照照本宣科的方式給學生講述知識,教學效果不佳。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本體性知識缺失的應對策略
以上主要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師本體性知識欠缺的原因,對此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策略,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1)激發教師自覺完善數學專業知識。教師主體性知識的欠缺,外界的幫助只是一方面,真正發揮作用是教師自身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學校領導要激發教師的自覺性,促使教師發現自己本體知識的缺失,根據自己教學中產生的疑惑,有針對性的尋找答案,具體可以通過相關書籍的查閱以及教師之間的交流,彌補自己的知識漏洞,促使自己的本體知識得到補充。
(2)就職前補充教師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要給學生傳授知識,要有豐富的知識。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也有所變化,教師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也應該相應的變化。教師不能遺忘以前的舊知識,同時也要繼續學習和掌握新知識,要始終有系統、新穎的數學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將最新數學知識傳達給學生。這就需要學校領導對就職前的教師進行培訓,對教師在師范學院學習的知識體系進行調整和補充,增加新課改中小學數學需要學習的內容,保證教師知識儲備的完整性。
(3)就職前改進教師的數學教學方法。教師有較強的本體知識體系,還需要良好的教學方法作為支撐。教師在師范學院學習的數學專業知識偏向于理論化的知識,卻忽視了教學的實踐性。師范院校的學生只掌握學科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數學教學方法。學校對此應該引起重視,教師在入職前,學校可以安排其接受教學方法的培訓和練習,保證走向工作崗位后以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