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管理學科論文

管理學科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5 10:51: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管理學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管理學科論文

篇(1)

關鍵詞:共管理;管理學;社會管理論

內涵是關于事物的本質屬性。揭示事物的內涵是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基礎和前提。然而,我國關于公共管理問題的討論與爭鳴雖早已開鑼,但對其內涵卻未有很深入的研究,已有的看法意見不一。有鑒于此,筆者不揣淺陋,將管見和盤托出,就教于行家、學者。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與類型辨析

(-)關于公共管理概念

公共管理研究與教育正在華夏大地興起,專家學者推出的教材、著作、論文頗為可觀。但是在什么是公共管理問題上,可謂見仁見智。不說中國,就是“先行者”的西方一些國家也有類似情形,以致于有些學者認為“公共管理”概念象“瞎子摸象”,難以確定。在此,本人擬作一次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嘗試,把公共管理的概念界定為:對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社會活動。具體說來,是公共管理主體為了解決公共問題,實現公共利益,運用公共權力對公共事務施加管理的社會活動。

作為管理,公共管理和其他管理(如工商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運作等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作為“公共”管理,它在研究對象及其特點上,又與其他管理有明顯區(qū)別。以公共管理與工商管理為例,公共管理的研究對象是國家、政府與社會公共組織的公共事務及其管理過程,而工商管理的研究對象是工商企業(yè)及其經營過程。兩者的具體差異在于:一是管理目的不同,公共管理的目的是謀求社會公共利益,工商管理的目的是謀求組織利潤;二是管理性質不同,傳統的公共管理具有壟斷性,工商管理則具有競爭性;三是管理手段不同,傳統公共管理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經濟手段;工商管理以經濟手段為主,輔之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我們既要把握二者的聯結點,更要著力找出二者的差異處,以求對公共管理有全面的認識。

(二)關于公共管理類型

為了加深對公共管理概念的認識,我們須進一步對其作外延分析。概念的外延是指該概念囊括的所有事物。公共管理的外延即指它所管理的一切公共事務。為了對“一切”有概括性認識,我們又要對它們作“類型”求解。筆者認為,就宏觀而論,世上所有的公共事務可分為三類:一是國家公共事務二是政府公共事務,三是社會公共事務。

1.國家公共事務。據英國《大眾百科全書》對國家作出如下定義:“由政治單位在其管轄的范圍內制定規(guī)則和進行資源分配的機構。政府的功能:①立法;②司法;③執(zhí)行、行政管理。”這是廣義的政府(國家)觀。應當指出,這里所指的國家是特指狹義的國家,即廣義國家中最重要的部分①立法以及②司法。這種國家公共事務主要包括維護國家統一和,制定法律、法規(guī),維護社會秩序等,側重于與國體、政體方面有關的,關乎整體職能把握的宏觀控制和影響類型的公共事務。

2.政府公共事務。《美國百科全書》指出:“政府一詞適應于管理團體和國家的機構及其活動。通常它指的是諸如英國或日本這些民族國家或其分支如省、市地方政府的組織機構及法定程序,就這一方面而言,政府對已經確認為某一民族國家中成員的事務進行管理。由此可見,政府就是一個國家或社會的治理機構。”應當指出,這是狹義的政府,它專指一個國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關。這種政府公共事務包括政治選舉、行政區(qū)劃與國家禮儀方面的政治性公共事務、國家安全公共事務、對外關系公共事務、人事行政公共事務、財務行政公共事務以及機關內部的公共事務。

3.社會公共事務。這里的“社會”并非“人類社會”的廣義“社會”涵義,而是專指“政府管理社會”中的中觀的“社會”,這里的“社會”,即將社會管理與政治、經濟管理職能并列的一個領域,它主要涉及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的社會公共事務。這種社會公共事務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藝術、醫(yī)藥衛(wèi)生、體育等公共事業(yè);社會服務、社會公用事業(yè)以及維持社會秩序的公共事務等。這種類型的公共事務與全體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同時這部分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是直接以全體社會成員為實施對象,因此,它所顯示的社會公共性也最強。

如前所述,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組織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由于紛繁復雜的公共事務可以歸納為國家公共事務、政府公共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三大類,因此,我們也應該把種種公共管理歸結為國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和社會公共管理。正是這“三足鼎立”共同構成了一個有機統一的龐大的公共管理體系。我們既要從個性去分清它們的差異,又要從共性去歸納它們的統一,用共性與個性相聯結的辯證法去把握公共管理的真諦。

二、社會性是公共管理的共同內涵

如上所述,公共管理是由國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會公共管理構成的,因此,“國家”、“政府”、“社會”都分別是公共管理的內涵之一,然而,比較而言,只有“社會”才是公共管理的共同內涵。對此,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闡述:

(一)公共管理主體的社會性內涵

公共管理的主體是國家、政府和社會公共組織。下面分別闡釋它們的社會職能特征。

1.國家的社會職能。正如恩格斯所言,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國家是社會在一定發(fā)展階段上的產物。只有到了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方面,這些經濟利益相互沖突的階級,不致于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相脫離的力量就是國家。因此,國家來自社會,國家的產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社會內部矛盾發(fā)展的結果。

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從天賦人權的自然法理論出發(fā),認為國家的產生是社會契約的結果。該學說認為,在國家產生之前,人類處于一種自然狀態(tài)之下。在這種狀態(tài)下,每個人都有運用上天賦予他自己的價值和趨利避害的權利。然而,每個人在運用上天給予的權利去實現自己的價值的時候,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沖突。為了不致于使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將自己和整個社會歸于毀滅,于是人們運用理性來解決沖突。即人們坐下來協商,將上天賦予他們實現自己價值的權利部分或全部地轉讓給“者”,權利讓渡的過程就是國家產生的過程,而這個“者”就是國家。這種以天賦人權的自然法理論為核。動的社會契約學說,把人們契約的原因歸結為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把國家說成是人們契約的結果,從而否認了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這固然不對,但是,它肯定了消除沖突,維護社會秩序的社會契約內容。因此,社會契約理論雖然否認了國家是社會矛盾運動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但表達了國家的產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國家來自于“社會契約”的觀點。國家的產生和存在表明國家和社會是不可分的。國家不是從外部強加給社會的力量,是社會矛盾運動的結果,社會是國家產生、存在的基礎。這清楚地表明了國家的社會性特征。還有,國家不僅不是從來就有的,而且也不會永遠存在下去。當社會發(fā)展到具備消滅階級的條件時,國家就隨著階級的消滅而自行消亡。這也是國家依賴社會的表現。此外,國家根據社會發(fā)展的不同,對社會也發(fā)生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說,國家對社會的作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就整體發(fā)展趨勢和規(guī)律而言,社會越向前發(fā)展,社會自我管理、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越強,國家對社會發(fā)生作用的領域就越小,作用的強度也越弱。由此,國家對社會的作用呈現出這樣一種發(fā)展趨勢:在政治統治職能不變的同時,國家的經濟職能、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和科技文化職能不斷擴展;政治性。統治性職能越來越依賴于管理性、服務性職能作用的發(fā)揮。總之,國家存在于社會之中,以社會的存在為基礎,我們不能離開社會來談國家的存在和作用。

2.政府的社會服務作用。作為國家伴生物的政府,與國家一樣,僅僅同社會發(fā)展的一定階段相聯系,既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要永遠存在下去。政府作為國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其產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而且其對社會作用所形成的政府職能,也是以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為基礎的。當代政府與近代政府、古代政府的差異,都是因為社會的發(fā)展在政府的各個特性中,注入和融入了不同時代社會的具體發(fā)展要求和時代特征所使然。還有,歷史上政府行使權力的方式和對社會發(fā)生作用的范圍不同,并不取決于統治者個人的意志,而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體現了社會對統治者的要求。如果一個政府不能有效地吸納、代表和反映社會對它的要求,如果一個政府對社會的要求沒有任何回應能力,那么,這個政府就是一個沒有能力的政府。因此,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完全可以說,政府的生命力來自于它的社會服務作用。西方新公共管理運動強調以社會公眾的需求為其行為導向,而不以政府自身規(guī)定的規(guī)則為行為導向,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政府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而不是要削弱它,是把政府從低效率和高成本中解放出來的有效舉措。

3.社會公共組織的社會性特征。至于社會事務的管理者——各種社會性組織,它們本身就是社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組織。只不過在階級社會,各種社會組織是依附于國家和政府組織的,是作為國家和政府組織的附屬物而存在的,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打上階級的烙印,有著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自我管理、自我調節(jié)、自我服務能力的增強,這些社會組織必然要逐漸擺脫這種依附的地位而成為獨立主體。在國家、政府消亡了的情況下,整個社會就將依靠這些社會性組織來進行自我管理,規(guī)劃和實現社會發(fā)展。只不過到那時它們已經完全喪失掉了階級性、政治性。因為,在對人的統治與管理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所代替的時候,這些組織就變成了純粹的管理性的組織。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各種社會組織還不能真正成為獨立的組織,社會仍然將處于國家組織、政府組織與這些社會組織同時管理、雙軌運行的局面。但我們并不能因此而抹煞它們的社會性。隨著我國政府公共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與完善,隨著政府職能的進一步轉變,政府承擔的大量社會職能將更多地由社會組織去承擔。我們應當順應社會歷史潮流,不斷擴大社會組織的社會自主性,擴大這些組織的社會性成分,向著它們成為真正的社會組織遠大目標邁進。

(二)公共管理對象的社會性公共管理的對象,即公共管理客體,就是社會(這是廣義的“社會”)公共事務。根據各自性質的不同,社會公共事務又可分為國家公共事務、政府公共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在這里,可以說,公共事務的公共性和社會性是同義語。因而,我們研究公共管理對象的社會性,也就轉換到研究以公共管理為對象的公共特性上來。

“公共”的對立面是“贏利的”、“私人的”和“企業(yè)的”。公共事務的公共性,可以大略從以下幾個側面去分析。

1.公共事務的公共性體現于公共事務的管理者是公共部門或公共服務機構,而不是私人或私人組織。這正如文章的前一部分所論述的,公共事務的管理者,即公共管理的主體,就是國家、政府以及社會各種公共組織。

2.公共事務的公共性體現了公共管理活動的性質和目的,在于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務。

正如所揭示的,國家的本質特征“是和人民大眾分離的公共權力”,是統治階級用來進行政治統治的工具。但即使這樣,在有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的社會之中,運用公共權力所進行的政治統治,也必須是以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為基礎,以執(zhí)行社會性職能為基礎。因為這是國家、政府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前提。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一切政治權力起先總是以某種經濟的社會職能為基礎的”、“政治統治只有在它執(zhí)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xù)下去。”他還指出,不管在波斯和印度興起和衰落的專制政府有多少,它們首先都是“河谷灌溉的總經營者。”這些論斷表明,理論作為有鮮明階級性的革命的理論,也從來沒有忽視政治統治的社會性基礎。相反,而是把社會性提到了政治統治得以維持的基礎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

馬克思、恩格斯在對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進行了深刻批判的基礎上,揭示資產階級國家的本質,指出:“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這一著名論斷不僅揭示了資產階級國家的本質,而且說明了管理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是資產階級國家的主要特征。只不過,它的管理方式不同于個別資本家或工廠主管理工廠、企業(yè)的方式,它主要是通過立法形式進行管理并具有強制的性質。因此,國家、政府的公共性(社會性)特征,主要的表現在于,它是整個社會的正式代表,是社會在一個有形的組織中的集中表現。它體現的正是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因而它總是集中反映和代表一定社會的利益和意志。

此外,還要認識到,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性質和目的,也在于為了維護和實現公共利益,有時甚至實現個人利益本身就是公共任務,如向貧窮者提供社會救濟等。當代西方國家的政府改革運動,主張以社會公眾的偏向和需要作為政府行為導向,強調顧客意識,樹立服務對象為上帝的觀念,正是在這種公共事務的社會性要求壓力下,采用新的統治手段與方法,從而也使西方國家政治統治進一步鞏固,實現其自身的利益。

應當指出,這里講的“公共”、“社會”是抽象的范疇,現實的“公共”、“社會”卻是十分具體的,是依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的,因此,資產階級要做到真正凌駕于社會、代表整個“社會”是不現實的,馬克思、恩格斯用“表面上”三字來表述,是很確切的。但其社會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不能因此而抹煞它的存在。

(三)公共管理活動和過程的社會性

1.公共事務的公共性體現了公共管理活動的社會責任和績效要求。在公共管理活動的績效方面,公共性要求對績效決不能簡單地用利潤或效率標準來進行衡量,而是必須用服務效果、質量和公眾滿意的程度等多種尺度作標準。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新公共行政學理論,基于對傳統行政學以經濟和效率為基本目標,忽視了公共行政所應肩負的廣泛的社會責任,其結果是在前所未有的經濟發(fā)展時代,長期存在著普遍失業(yè)、貧窮、疾病、無知和絕望,構成對現有政治制度的根本威脅的批判,從而提出了公共行政改革應將“效率至上”轉為“公平至上”,建立民主行政模型。為此,提出了公共行政組織設計方案應遵循的兩個基本目標:其一是顧客導向的行政組織形態(tài),即以公眾——公共行政服務的顧客的需求作為行政組織存在和發(fā)展的前提;其二是應變靈活的組織形態(tài),即加大組織結構的彈性,以便能夠對外界的刺激作出迅速的反應。將社會公平和廣泛的社會責任提高到作為公共行政追求的首要價值目標,倡導民主行政,是新公共行政學理論的主要貢獻。為此,這一理論也成為了西方國家政府改革運動所依據的一項重要理論。這種強調政府以社會公眾的需求為行為導向,納稅人以政府實際的工作結果而不是以其工作及過程為納稅尺度的理論,有效地推動了政府提高為社會公眾服務的質量和效果。

2.公共管理事務和活動的公共性。這種公共性體現了社會公眾對公共管理活動和公共產品供給的廣泛參與,以及公共管理活動的公開性。社會公眾對公共管理活動的廣泛參與,主要表現在社會公眾對政府決策的影響,通過立法、司法機構對政府行為的約束,以及通過各種渠道對政府活動的輿論監(jiān)督等,從自身利益的關。心和實現角度,影響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在部分公共產品的供給方面,由政府的壟斷供給轉變?yōu)橥ㄟ^合同出租和非國有化手段,把原先由政府包攬?zhí)峁┕伯a品的單一化轉變?yōu)槊駹I化,將其投放市場,由各個競爭主體和社會公眾自己來提供;對那些不便或不能推向社會的公共產品的提供,也改用合同的形式,以競爭招標手段,交給社會公眾承擔。在實現公共管理活動的公開性方面,也由原來的“黑箱”操作,變?yōu)椤敖痿~缸里生活”,讓社會公眾知曉,讓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新聞媒介和公眾了解活動內容,隨時可以進行檢查、調查和監(jiān)督。電子政務的推行,使得公共管理活動的公開性進一步增強。上述種種公開性、參與性及其非國有化等關于公共管理過程的環(huán)節(jié)和變化,實際上都是公共管理社會性的體現。

總之,無論是國家公共事務、政府公共事務,還是社會公共事務,都是公共事務的有機組成部分;無論是國家公共事務、政府公共事務,還是社會公共事務,社會性都是它們的共同性內涵、基礎性內涵。我們應從最普遍、最基本的意義上去準確把握這種社會性特征的內涵,并以其為一個重要依據,搞好公共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建設,包括構建嚴謹的公共管理學學科體系。

三、應當注意的兩個問題上面集中闡述了公共管理的社會性特征,但是不能由此掩蓋公共管理的政治性內涵。國家是階級壓迫的工具,一定階級的國家機器(包括政府)是實現該階級政治統治的政治組織。因此,歷來國家、政府都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政治性,這已是常識性的問題了。一般而言,就是前述意義上的社會公共管理組織,也或多或少具有階級性、政治性的特征,其中不少本身就是社會政治團體,不可能沒有政治性。一言以蔽之,講公共管理是不能不“講政治”的。因此,這里就有一個正確把握社會性與政治性的關系問題。

(一)公共管理的社會性與政治性是相輔相成的

1.公共管理的社會性是政治性的基礎,政治性寓于社會性之中,沒有社會性就沒有政治性。我們研究公共管理政治性時,一定要明確社會性的這種基礎地位與作用,堅持以是否推動社會進步,是否符合社會發(fā)展方向作為先進的與落后的政治的最后標準。

2.政治性是社會性的保證,社會性以政治性為指導。在階級社會和存在著階級與階級斗爭的社會里,沒有政治性也就很難或者無法體現社會性,實際上,沒有全面地體現社會性,在階級社會里,不靠國家、政府把社會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內,社會難以存在,更不用說進步與發(fā)展了。因此,需要把一定的政治灌注于公共管理之中,堅持用先進的、科學的政治去保護和發(fā)展社會。

(二)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向最高(終)目標邁進

公共管理的社會性與政治性的關系是相互依存、對立統一的關系,從徹底的唯物辯證的宇宙觀來看,從時間論,社會性比政治性更長久。因為國家、政府產生之前就有人類社會了,國家、政府還將隨著階級的消滅而自行消亡,而社會將長期(不是永遠)存在著。再者,從空間論,廣義的“社會”是指人類社會,包括國家、政府以及社會上的一切存在,而國家、政府則是人類社會系統中的一個或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簡言之,社會性要比政治性寬泛的多。從時間論,政治性存在于社會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漫長的階段,社會性的存在比政治性的存在長久得多。作為一個徹底的辯證唯物論者,“路就在腳下”,應該著眼長遠,著手當前,正確地做好當前所承擔的每一項公共管理工作,為實現無階級、無國家、無政府的,我們的先賢所謂的“世界大同”的目標而奉獻有限人生的一份又一份熱和光。公共管理的社會化改革也稱得上是朝著這個遠大方向努力的一個工程!

四、根據公共管理的客觀屬性構建公共管理的學科體系

學科體系問題是學科建設的基礎和重點。公共管理研究在這方面雖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不能說已經完全解決問題了。事實上,尚有不少問題需要深入地研討。其中,一個帶有根本意義的問題,就是公共管理學科體系的構建問題。

公共管理學科體系的構建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是“界域”問題。即這里講的學科體系是“門類”學科體系,還是一級學科體系,或者是一門公共管理課程的體系。就“公共管理”而言,還有一個綜合“三界”(國家、政府、社會)的公共管理與分門別類的公共管理的關系問題。筆者這里擬按“公共管理概論”的范圍定位提出一個研討意見。

篇(2)

2、B類期刊主要依據ISIwebofscience收錄的SCI期刊按其分類取各類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前50%的期刊;文科、管理學科按不超過2002年已經列入學校權威期刊總數的一半且每個二級學科最多1種的原則認定,由ISIwebofscience中SSCI、AHCI收錄的期刊亦視為B類期刊。

3、C類期刊(文科不設此類,如發(fā)表在此類刊物一律視作D類)ISIwebofscience收錄的其它SCI期刊;被SCI收錄的其他論文,視作C類期刊論文;EI收錄的論文,視作C類期刊論文。

4、D類期刊原則上按2002年確定的權威期刊為依據進行調整,但總數不得突破(含作為C類以上期刊的數量)。被ISTP、ISHP等收錄的論文可視作在D類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

5、E類期刊主要由北京大學圖書館收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組成。

6、F類期刊指具有正式期刊號的刊物。

篇(3)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經濟學;工商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6)10-145 -03

一、引言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學科(一級學科)① 與工商管理學科(二級學科)各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基礎課,計量經濟學在兩個學科的課程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目前,計量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一起成為我國高校經管類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必修課程。有效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后續(xù)進入研究生領域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本科期間的科研活動以及畢業(yè)論文的撰寫需求。但計量經濟學發(fā)展至今,形成了諸多的理論,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根據不同專業(yè)特點確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也成為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計量經濟學的框架體系

根據計量經濟學的學科特點以及研究數據的特點,一般計量經濟學學科主要分為經典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以及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各部分涉及的主要內容有:

(一)經典計量經濟學板塊

經典計量經濟學主要包括:A1計量經濟學概述、A2計量經濟學發(fā)展歷史、A3一元線性回歸模型、A4多元線性回歸模型、A5線性回歸模型基本假定放寬帶來的問題以及處理(異方差性、序列相關性、多重共線性)、A6聯立方程計量經濟模型、A7虛擬變量模型、A8滯后變量模型。

(二)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板塊

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板塊包括:B1時間序列的平穩(wěn)性檢驗、B2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B3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B4向量自回歸模型。

(三)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板塊

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板塊包括:C1混合回歸模型、C2 變截距模型、C3變系數模型。

三、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探討

(一)培養(yǎng)目標的比較

在我國按學科門類分,經管理專業(yè)主要分為管理學一級學科以及經濟學一級學科,工商管理學科是管理學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199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討論并確定了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yè)的共同核心課程,包括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統計學、會計學和國際經濟學共8門課程。而對于工商管理類學科,并沒有文件或會議把計量經濟學作為其核心課程,但多數高校都把計量經濟學作為工商管理類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但經濟學與工商管理學科在培養(yǎng)目標中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目標也存在較大差異。

(二)學生培養(yǎng)能力的差異

一般來說,經濟學學科側重培養(yǎng)學生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事業(yè)單位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guī)劃以及經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工商管理學科的重點在于研究贏利性組織的經營活動規(guī)律以及相關的企業(yè)管理的理論、方法以及技術的管理類學科。在我國,工商管理類學科下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會計學(審計)等專業(yè)。

(三)教學內容的差異

從培養(yǎng)目標上看,經濟學培養(yǎng)較為宏觀,特別是要求學生具有分析、預測經濟的能力。而工商管理學的培養(yǎng)目標較為微觀,學生側重于企業(yè)管理相關理論的學習,因此培養(yǎng)目標側重于微觀個體。在此背景之下,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來說,經濟學科的研究數據都為宏觀數據,大都是時間序列數據或面板數據,而工商管理學科一般的研究對象為企業(yè)或者消費者等個體,側重于截面數據。特別是工商管理學科中的某些學科如市場營銷,側重于問卷調查,會廣泛運用到啞變量,因此兩者的教學內容必須有所差異。

四、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設置的策略選擇

(一)學時設置

一般來說,工商管理學科對計量經濟學的要求相對較低,而經濟學類由于預測等方面的需要,對計量經濟學要求相對較高,因此經濟學科計量經濟學一般設置為3學分,按16個教學周,合計48學時;工商管理學科一般設置為2學分,按16個教學周,合計32學時。

(二)數學基礎

計量經濟學是對數學知識要求非常高的學科,計量經濟學一般在學生學習完高等數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后開設,因此一般大都在大二下學期或大三上學期開設,而此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遺忘都較為嚴重。一般需要設置4學時的數學基礎課程。數學基礎一般圍繞:概率論基礎、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分布、統計量及其概率分布、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這些數學知識伴隨計量經濟學學習的始終,因此務必加強學生對這些基礎數學知識的復習。

(三)經典計量經濟學

經典計量經濟學主要涉及計量經濟學的課程導論、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異方差性、多重共線性等教學內容。該部分教學內容多,難點、重點也多,也是學習其他計量經濟學板塊的核心和基礎。因此是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學科學生必須學習的重點。但在A7的子版塊中,由于工商管理學科學生在科研活動中一般的研究對象都是個體,因此他們對啞變量數據的處理要求非常高,該板塊對經濟學板塊做介紹處理,而對工商管理學科的學生必須重點來講,如LOGIT、PROBIT檢驗等。這個板塊大約占教學內容50%。

(四)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

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包括:平穩(wěn)性檢驗、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向量自回歸模型等。該板塊是計量經濟學的高級階段,也是經濟學科進行預測、時間序列數據檢驗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經濟學學科必須重點介紹。在工商管理學科,一般只做基本介紹。

(五)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

面板統計是計量經濟學中比較難的板塊,對本科生來說屬于較為復雜的板塊,但經濟學學科的學生在畢業(yè)論文涉及中往往會用到該板塊的知識。因此該板塊在經濟學科中做較為詳細的講授,而在工商管理學科中只以介紹為主。

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如表1:

五、計量經濟學上機實驗內容設置

(一)課時安排

計量經濟學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特別是計量經濟學涉及到上機操作,因此必須安排好實驗學時。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經濟學學科適合安排8學時的上機實驗,而工商管理學科安排6學時的上機實驗。

(二)教學內容安排

上機實驗的教學內容有:

D1:包括計量經濟軟件的基本操作(如數據錄入、編輯等)、一元線性回歸的基本操作、多元線性回歸的基本操作等;

D2:數據異方差性、序列相關性、多重共線性的檢驗以及處理

D3:時間序列數據平穩(wěn)性檢驗(ADF)檢驗、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格蘭杰因果檢驗

D4:面板數據的基本檢驗與操作。

(三)具體實驗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具體實驗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見表2:

六、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其他建議

(一)重視計量經濟學的課下實驗

計量經濟學是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學完了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以后,學生通過上機操作來實現對數據的各種處理練習。每個計量經濟理論都需要通過上機實驗來進行鞏固。但從現有的教學時間來看,不可能都對計量經濟學的實驗都進行統一的上機安排。因此必須重視對學生課下上機實驗的要求。教師應該將需要學生掌握的上機操作編制成講義,供學生課下練習,并安排好答疑工作。

(二)重視對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性的考核

計量經濟學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教師在對計量經濟學的考核中,除了重視對基本理論、基本原理的考核以外,應重視對計量經濟學實踐能力的考核。在考核過程中,上機操作、課后作業(yè)、計量經濟學應用論文等都應該成為考核的重要方式,這樣才能摒棄學習該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死記硬背的現象。對于本科生來說,甚至可以用上機操作考核取代傳統的閉卷考核。

(三)重視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對經濟思想的灌輸

計量經濟學是理論經濟學的重要分支,但計量經濟學絕對不是單純的“數字課”。教師在對基本理論介紹完畢后,要用真實的案例數據進行相關的演示,演示前必須交代好數據以及相關模型的經濟學背景,檢驗結束后,必須對該案例反映的經濟思想和經濟理論進行總結。這樣能夠讓學生明白計量經濟學的學習目的,不能讓學生單純地把計量經濟學理解為數學課。

(四)重視教材的選用

計量經濟學在我國引進比較晚,在師資、教材方面都存在諸多不足。在我國,計量經濟學的教材分原版教材、翻譯教材以及國內原創(chuàng)教材。原版教材由于價格昂貴,對英語水平要求高,一般都被選用研究生教材。翻譯教材一般篇幅過多,也不適合作為本科生教材。因此一般本科教學大都選用國內原創(chuàng)教材。國內教材的案例數據一般都來源于中國經濟問題,方便教學,也能更好地反映中國的經濟問題。但國內原創(chuàng)教材大都存在篇幅過短、錯誤較多等問題,因此教師在選用教材的同時,應考慮編制相關的學習講義,供學生系統學習和掌握。

(五)重視計量經濟學的規(guī)范性教學

計量經濟學應用型比較強,在學生今后的畢業(yè)論文、科研活動中會頻繁用到計量經濟學工具。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中,要重視規(guī)范性方面的教學。如許多學生會出現如下錯誤:撰寫回歸方程時不寫∧符號;撰寫回歸模型時沒有誤差項ε;有的學生混淆顯著性水平和置信度兩個概念等等。這些規(guī)范方面的錯誤雖然不會引起誤解,但卻導致讀者對論文形象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計量經濟學的規(guī)范性方面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洪永淼.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經濟研究,2007,(05):139-153.

[2]李子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決定將《計量經濟學》列入經濟學門類核心課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8,(09):78.

[3]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01):18-22.

篇(4)

“計算機和現代通信為圖書館提供了技術支撐,電子資源脫穎而出,帶來革命性變化。科學引導著知識管理系統,為管理、傳遞和使用知識提供路徑和方法。”Yadagiri,S.強調,在迅速出現的數字紀元和知識社會,知識管理能夠加速知識的傳播,改善圖書信息中心的業(yè)務程序,增強其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提升其業(yè)界地位。美國學者Baker,ShirleyK.認為,在高校,在一些學科,高等教育和圖書館在巨大的機遇面前,要肩負起數字信息和知識管理的重任。盛小平教授基于文獻計量法論證了知識管理不是一種管理時尚,利用庫恩的學科定義標準驗證知識管理是一門新興學科。KarlWiig在《知識管理:一門淵源久遠的新興學科》等文中強調,知識管理成為一門新興學科,需要包括管理科學、認知科學、經濟學、教育方法、人工智能、信息管理與技術科學在內的支撐性學科。伊朗學者Hazeri和澳大利亞學者Mar-tin及Sarrafzadeh認為,知識管理作為一門學科,隸屬于圖書館學和信息科學,并強調其多維度,即涉及組織、企業(yè)、管理和實踐等多個領域。據調查,全球排名前500強的企業(yè)都不同程度實施了知識管理項目,政府部門和其他組織機構也在積極引入知識管理,促進自身發(fā)展,提高競爭力,知識管理實踐活動已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展開。圖書情報界參與知識管理的研究是大勢所趨,吳慰慈教授指出:“開展知識管理問題的研究,將推動圖書館學研究超越傳統圖書館機構的局限,去面向更廣闊的實踐基礎。”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管理和知識產權保護是當前圖書情報學的研究熱點和發(fā)展方向。在知識管理的研究方面,圖書情報學具有先天優(yōu)勢,如果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圖書情報學的學科地位、應用范圍和社會影響都將產生大的飛躍。學科的理論體系對于任何一門學科的存在與發(fā)展都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處于起步階段的知識管理學。經過半個世紀的發(fā)展,知識管理不斷從相關學科吸收營養(yǎng),在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和信息技術方面頗有起色,逐漸確立了一定的學科地位,形成了獨有的理論體系。但實踐超前、理論滯后是目前知識管理學研究的基本現狀。

2知識管理的概念及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柯平教授認為,知識管理學是關于知識管理理論與應用的一門科學,其主要內容有:①理論知識管理學(包括知識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發(fā)展研究和知識管理學科體系);②應用知識管理學(包括知識管理方法論、技術和系統研究);③專門知識管理學(包括企業(yè)、政府和公共知識管理學等)。人類邁入21世紀,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圖書情報學的知識化加速發(fā)展,圖書情報學終于從以文獻、信息為中心走向以知識為中心,呈現圖書情報學研究的知識化趨勢。知識管理的誕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圖書情報學的理論基礎,它需要憑借一定的信息技術以實現其功能,信息技術是知識管理最重要的工具。現代信息技術為知識管理奠定了技術基礎,使大規(guī)模的知識存儲、快速的知識傳輸成為可能。圖書館正是在技術取得突破進展的基礎上,建立起支撐知識管理的技術設施,才使文獻信息知識資源的建設過程與知識生產、傳播、擴散、應用的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提高了圖書館資源的網絡化和數字化建設水平,也為圖書館實施有效的知識管理提供了保證。

3知識管理學科來源研究

3.1哲學上關于知識的認知

在西方哲學中,對知識的追求充滿了懷疑主義,這使得很多哲學家尋求有助于他們建立不容懷疑知識的終極真理方法。柏拉圖把知識定義為經過實證的正確的知識。從德國的康德和黑格爾開始,認為知識的來源和認識包括主觀感受和理性推導兩個方面,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和適應的過程。哲學認為,知識的本質在于它從社會實踐中來,正確可靠的知識能科學地反映客觀事物,是經過實踐檢驗的。

3.2經濟學關于知識和知識管理的討論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指出,每個經濟主體都擁有獨特的知識并強調組合顯性知識的重要性,比如新出現的產品、生產方法、材料、市場和組織等都是源于知識新的“組合”,他關注的是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變化過程。20世紀70~80年代,隨著科技迅猛發(fā)展,傳統的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和資本退到第二位,信息作為經濟資源滲透到各種經濟活動中,信息就是財富的觀念深入人心。人們發(fā)現,世界經濟的競爭、經濟全球化越來越依賴于科技進步,“知識就是力量”這一理念重放光芒;在后工業(yè)社會,技術創(chuàng)新和知識創(chuàng)新極大提高了生產力,知識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內在核心因素,美國經濟學家羅默提出新經濟增長理論,“在計算經濟增長時,必須把知識直接放到生產體系中考慮”。1995年,美國許多企業(yè)的無形資產比例已經高達50%~60%,體現于人力資源和科學技術中的知識已成為經濟發(fā)展的核心,知識已不是經濟增長的“外生力量”,知識積累導致技術變革,構成經濟增長的原動力。20世紀90年代,現代企業(yè)出于競爭的需要,將知識視為組織生存和發(fā)展的一種重要資源,知識管理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3.3經濟管理學的知識解釋

管理是人類社會中必不可少的活動,自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20世紀20~60年代的行為科學理論、20世紀40~80年代的“管理叢林”,到20世紀80年代的企業(yè)文化階段,在一百年的時間里,管理革命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統治力量,這凝結了無數管理實踐者與理論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恩格斯指出,“科學的產生和發(fā)展一開始是由生產決定的”,社會需求是推動學科發(fā)展的強大動力。20世紀60年代,美國管理學大師PeterF.Drucker首次提出知識管理這一重大概念,80年代以后陸續(xù)發(fā)表大量相關論文,對知識管理做出了開拓性工作。1988年,他發(fā)表《新型組織的出現》,認為知識是一種能夠改變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1999年,波士頓大學信息管理學家T.H.Davenport出版《營運知識》,標志著知識管理正式登上歷史舞臺。20世紀末,現代經濟學、管理學和知識經濟理論日益成熟,并滲透到企業(yè)管理中,使企業(yè)管理思想發(fā)生了根本性變革,出現了第五代管理思想,即知識管理。因此,知識管理是時代的產物,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知識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從思想角度看,當代知識管理有許多淵源,比如抽象性的哲學思考,以及特定工作場所對專業(yè)知識的需求所引發(fā)的某些具體思考。總之,人們在試圖揭示社會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20世紀管理界種種提高效率的努力,都構成了知識管理的重要淵源。

4知識管理學的學科定位

4.1學科定位

筆者通過萬方數據庫,以“知識管理學”為題名,“概念”為關鍵詞,共檢索到1987~2011年學術論文140篇,外文文獻48篇;通過EBSCO數據庫,以“knowledgemanagementscience”為題名,“concept”為關鍵詞,共檢索到1987~2011年國外研究文獻39篇。這些論文涉及圖書情報、管理、制造業(yè)、工程、醫(yī)學、數學、計算機等眾多領域。可見,知識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調查發(fā)現,大量的知識管理教育研究項目首先源于圖書情報學或信息管理,其次是計算機或工程,商業(yè)和管理。集合的課程、寬泛的知識管理技巧和資產清楚地表明了知識管理教育的多學科性。這也與邱均平教授的研究結論相一致,即知識管理是一種跨學科、綜合性的研究領域,它對信息管理及其學科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在今后一段時期,信息與知識管理的研究將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繼續(xù)以圖書館和企業(yè)為主要研究對象。

4.2研究對象

從一門獨立學科的視角來看待知識管理,整合各個學科優(yōu)秀學者各有特色的理論和技術,柯平教授提出知識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知識管理學是一門研究組織、個人和社會的知識過程的學科,在此,知識過程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知識的產生、組織、傳播、共享、創(chuàng)新以及知識戰(zhàn)略的制定與實施、知識管理績效評估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技術、文化、制度等手段同樣重要;同時他還提出了由知識治理、戰(zhàn)略知識管理和一般知識管理組成的三層次知識管理學學科體系框架。

5案例分析

眾多企業(yè)認為,知識管理是一個綜合的管理問題而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涉及企業(yè)的各個層面,如組織方式、管理方式、信息系統、業(yè)務流程等,它的實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開展知識管理項目必須取得企業(yè)高層領導的支持,甚至由他們直接主持推進。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較為成功地實施了知識管理,其主要措施如下。(1)選拔人員。中國海油以年輕化、知識化為宗旨規(guī)范干部選拔標準,1999年以來,共提拔近100名較年輕、本科以上學歷干部,并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干部交流,每年選拔5~10名中高級管理人員到國外攻讀MBA。(2)學習型文化。長期以來,企業(yè)內部形成了學習型文化,正是這種文化,使其敢于承擔風險又善于駕馭風險,始終保持創(chuàng)新的熱情,勇于超越現狀。(3)科學管理。在管理上,制度成為企業(yè)運行的根本法則,高度集中的資金管理制度、科學嚴格的決策制度、經濟有效的用工制度成為企業(yè)管理的基點。2001年,在財政部對中直系統資產總額超百億的62家企業(yè)的績效評價中,中國海油凈資產收益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均為第一,被亞洲權威金融及投資管理雜志Asiamoney評為“2001年度亞洲最佳管理公司”。可見,知識管理項目實施的決定因素在于:以知識為核心,以人為本;根據企業(yè)的具體情況提出知識管理具體解決方案;與特定業(yè)務流程有機結合。目前,我國圖書館知識管理處于理論研究向實踐應用的過渡階段,實際案例不多。

6知識管理學的研究趨勢和現實覆蓋力

篇(5)

    論文摘 要:旅游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主要研究了其概念、研究對象、性質、研究方法等等。通過對旅游管理的幾個角度來詮釋旅游管理的內容。

    旅游業(yè)是在19世紀40年代后開始走上規(guī)模經營、產業(yè)化發(fā)展道路的。從那時開始,旅游經營者一直都在積極地尋求如何借鑒、吸取管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業(yè)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來改進旅游服務質量,提高旅游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水平。但在學術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沒能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70年代以來,這種現象有了比較大的改變,旅游管理研究領域公開發(fā)表的論文、刊物、專著已日漸增多。旅游管理學學科建設問題也引起了許多學者的興趣。有些學者還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設想與建議。但人們對學科建設的一些基本問題的認識,如對學科研究對象,學科原理命題,學科的性質與理論框架,學科的前沿問題,學科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方法的確定等問題的認識,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為發(fā)展旅游事業(yè)而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調節(jié)和監(jiān)督的活動。旅游管理活動,具有多層次、多結構、多方面的內容,它貫徹于旅行游覽管理事業(yè)的全過程之中,從旅游管理的過程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確立旅游管理目標的活動,建立旅游事業(yè)信息系統的活動,進行旅游事業(yè)開展預測和決策的活動,制定旅行游覽事業(yè)發(fā)展計劃的活動,以及對旅游事業(yè)發(fā)展的監(jiān)督活動,等等。

    從旅游管理的內容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旅游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旅游物質資源管理活動,旅游財力資源管理活動,旅游科學技術管理活動,等等。

    從旅游管理的業(yè)務經營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旅游資源管理活動,旅游設施管理活動,旅游服務管理活動等。旅游資源管理,又可以分為旅游風景名勝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設成就管理活動,旅游設施管理又可以分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鐵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賓館、飯店、餐廳、游樂場所管理活動旅游服務管理,又可以分為旅游客房服務、餐飲服務、導游服務、司機服務、引導購物服務管理活動,等等。

    從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動包括用行政辦法管理旅游事業(yè)的活動,用經濟辦法管理旅游事業(yè)的活動,用法律辦法管理旅游事業(yè)的活動,用思想政治辦法管理旅游事業(yè)的活動,用科學技術辦法管理旅游事業(yè)的活動,等等。

    二、旅游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為了定居與就業(yè)的人,離開其常住地外出旅行與逗留而引起的各種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旅游資源、旅游者與旅游業(yè)是旅游活動產生與發(fā)展的三個基本組成要素。所以,廣義上的旅游管理學研究對象應包括對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動機激勵、活動導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組織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業(yè)單位的影響與制約,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與保護工作主要也由當地的旅游企事業(yè)單位負責。因此,狹義上的旅游管理學研究對象主要指的是對旅游業(yè)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學的學科性質

    旅游管理學究竟是一門科學,還是一種學科?或者只不過是管理學底下的一個研究領域?學術界曾為此爭論不休。一門科學,它必須要有明顯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從實踐、大量的研究成果中總結出來、并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科學原理。旅游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盡管與其他科學或學科的研究對象有明顯的不同,但考察國內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們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絕大多數是其他一些科學或學科,如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管理學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獨立、清晰的理論體系架構也尚未建立起來。如果把它定位為管理學或是其屬下某個分支的一個研究領域,又明顯地讓人感到忽視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現代管理科學中的地位與重要性。事實上,如果人們認真思考一下它的學科原理基本命題,回顧旅游管理研究所走過的漫長歷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學的根基在管理科學中,管理學的理論與基本原理對旅游管理實踐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旅游管理學是管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應用學科。

    與其他部門、行業(yè)的研究或者說管理對象相比,旅游管理學研究對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一)旅游活動的異地性:旅游活動的產生與發(fā)展總與旅游者的外出旅行與逗留分不開;接待同一對象通常必須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業(yè)、旅游從業(yè)人員共同協作來完成。(二)旅游產品的文化性:旅游產品表現為直接的或間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費品上、有針對性的旅游服務。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旅游產品它都必須蘊涵著較強的文化性,這是因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的同時,他們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滿足。(三)旅游消費的綜合性:旅游者的消費需求通常是綜合性的,雖然他們絕大多數都有比較單一的旅游動機,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娛、購六個方面的消費一般都會有。而且,近年來旅游消費需求還在向其他服務領域內延伸。(四)旅游服務的社會性:旅游服務離不開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直接接觸,供需雙方的溝通與情感、思想交流,不僅有可能影響到彼此原有的意識傾向與價值觀念,而且還可能從中締造出一種新的公共或人際關系。(五)旅游經濟活動的普遍性:在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發(fā)展旅游業(yè),首先是為了創(chuàng)匯、創(chuàng)收。旅游業(yè)在許多國家里已成為當地國民經濟的重點產業(yè)甚至支柱產業(yè)。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以就業(yè)人數比例、所創(chuàng)造的利稅等社會經濟指標來衡量,旅游業(yè)已超過汽車、石油和化工等行業(yè),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業(yè)。(六)旅游資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對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構成旅游資源。旅游資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歷史的,也可以是現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有些在空間上是不可以移動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修復,如名勝古跡;另有一些則是可以移動的,而且是可以不斷地充實與更新的,如體育賽事、文娛節(jié)目表演、節(jié)日喜慶活動等等。

    四、旅游管理學的研究方向與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是一種錯綜復雜的社會、經濟、文化現象,旅游管理學的研究方法也應視具體研究問題的不同,分別采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問題。

    從定性分析描述問題到定量分析描述問題,這是一門學科日漸成熟的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標志。在信息時代,旅游管理研究人員要能熟練地掌握、使用計算機,并在可能的情況下,用統計學、經濟數學、管理數學的定量分析方法來分析描述旅游管理研究所碰到的問題,以推動旅游管理學向更高的層次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顏醒華 .旅游管理學學科建設若干基本問題的研究(J).桂林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10):39-42 .

    [2] 田里 .旅游管理學(M).云南大學出版社.1997.

    [3] 姚行正 .對現代旅游管理學科建設的淺層分析(J).企業(yè)導報.2009(07):153 .

    [4] 顏醒華 .互動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理論思考(J).廣東社會科學造.2007(01):21-24 .

    [5] 顏醒華 .淺談旅游管理專業(yè)選修課教學改革總體思路(J).旅游專刊.1999(09):42-46 .

篇(6)

【關鍵詞】管理學 教學 問題 對策

一、引言

上個世紀初誕生的管理學隨著理論研究者和實踐者的努力,理論與實踐均呈現出空前的繁榮,流派迭出,新理論新思想不斷產生,人才輩出。哈羅德·孔茨曾寫過兩篇著名的論文《論管理理論的叢林》(1961年)和《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1980年),對1980年前的管理學領域內精彩紛呈的理論、主張等作過一個精辟的歸納與分析。他認為到1980年為止,管理學至少已發(fā)展有十幾個學派,典型的有:古典學派、行為學派、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管理學派、經驗主義學派、權變理論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組織行為學派、社會技術系統學派、經理角色學派、經營管理學派等等。管理學發(fā)展至今已經成為一門相當成熟的學科,特別對不斷深化改革和發(fā)展中的中國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當下國內管理學教學方面普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教學方法和理念方面存在的問題尤為突出,從而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管理學學習興趣和理論體系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我們必須對管理學的教學方法和理念進行變革與創(chuàng)新。

二、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與實際相脫節(jié),案例教學環(huán)節(jié)薄弱

管理學的學科特點和性質決定了其教學與現實中企業(yè)管理實踐是緊密結合的,只有結合企業(yè)管理經典案例才能真正講透管理學,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有助于經濟管理專業(yè)學生掌握和理解管理學理論體系。近幾年國內高職高院校管理學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實際脫節(jié)的現象比較普遍。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對我國企業(yè)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嗅覺和深入研究,對管理學界形成的新觀點、新思想把握不透,基本上按教材講授,在講基本原理時舉一些案例也不具典型性和說服力,而對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敏感問題往往輕輕帶過或避而不談,理論教育和社會現實、學生實際相脫節(jié),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創(chuàng)造性。講書本、背書本、考書本的現象在管理學教學中依然嚴重存在,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二)學科前沿知識結合不夠

管理學從其學術史來看還是一門新興學科,其發(fā)展勢頭迅猛,新理論、新觀點層出不窮,現實企業(yè)管理實踐中的新問題也日益增多,尤其是發(fā)展中的中國。因此,緊跟學科前沿對于管理學教學尤為重要。有的教師平時不注重學科前沿知識的學習,自認為自己的知識儲備是充足的,知識結構是合理的,于是不免故步自封。信息時代知識更新換代之快超出想象,老師搞不懂的問題,學生“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因此,在當下管理學教學中結合學科前沿知識這一點存在的問題不少,一定要予以重視。

(三)新式“照本宣科”普遍存在

在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非常普及,管理學教學也不例外。多媒體教學具有諸多優(yōu)點,將文字、圖表、視頻等高度集成于教學中,其主要載體多媒體課件能夠將大量的理論、案例、資料直觀生動地表現出來,大大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的運用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但是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廣泛使用,相當一部分老師在教學中拋棄了課本和教案,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新式的“照本宣科”應運而生,老師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課件的使用上,學生的注意力也始終放在屏幕上,師生之間交流和互動少了,學生的思考空間受到相當程度的擠壓。有的教師由于過分依賴課件,一旦停電出現了上不了課的情況。有些內容單純利用多媒體課件是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消化的,特別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管理學教學就是一個典型,很難想象沒有任何案例分析的管理學課堂教學,但是在高職高專院校中這一問題還比較普遍。

三、解決的對策

(一)堅持案例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在管理學教學中只有堅持案例教學,才能調動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自覺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雖然管理學是新興學科,但它仍不失為一個相對完整、系統和邏輯結構嚴謹的科學體系。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管理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幫助學生系統掌握該理論體系,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使學生真正理解理論,學會運用理論。這就要求我們管理學教師必須認真?zhèn)湔n,努力吃透教材,熟讀本學科經典著作,掌握本學科經典案例,并且要把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與中國企業(yè)管理實踐相結合,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在教學中要做到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熟練掌握案例教學方法。一是教師在授課中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恰當、典型、精練,應力求做到事實與理論相統一、材料與觀點相統一,從聯系的實際中去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二是聯系社會實踐。這里要結合中國企業(yè)管理實際來談,要上好管理學的課,就必須科學把握時代特征,堅持歷史和邏輯的統一。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當緊密聯系中國改革開放的發(fā)展歷程,講清管理學對我國經濟發(fā)展和企業(yè)管理的指導意義,引導學生運用理論分析現實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增強他們分析現實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要積極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是否聯系實際,能否有說服力地回答學生中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是管理學教學成敗的關鍵。為做到理論貼近學生,在教學開始前和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課堂討論等多種形式,與學生拉近距離,經常性地了解學生的想法,使理論的講授盡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引起學生對管理學學習的興趣。

(二)緊跟學科前沿

上面已提到過,管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還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之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緊跟學科前沿,將管理學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課堂教學。第一,熟練掌握英語,提高自身英語閱讀能力,養(yǎng)成每天閱讀外文文獻的習慣。盡可能的收集本學科的外文圖書資料,包括網絡資源,有條件的可與該領域國外專家取得聯系,建立常規(guī)的學術交流,緊跟國際學術前沿。第二,對國內管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十分熟悉,與國內該領域一流專家保持聯系,建立經常性學術交流機制,定時參加國際國內管理學學術交流會,鉆研學科前沿知識,提出自己的見解。第三,關注相近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動態(tài),時常進行比較研究。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方法和手段都很重要。教學方法是教學的靈魂,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針對不同的學科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各種教學方法的自身優(yōu)勢和特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運用傳統講授法,可以講授豐富的教學內容,展現教師人格魅力,有利于將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前沿知識系統地講授給學生;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可以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長處,增強授課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加大課堂上傳授的知識量和信息量,同時亦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維,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增強教學的預期效果;運用討論式教學法,把學習過程看成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不僅可以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在分析、解決實際經濟問題中深化對管理學基本原理的理解。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就當前管理學熱點問題展開討論,撰寫課程論文,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的研究,更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深入企業(yè)進行調研,從實踐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管理學的教學方法關鍵不是去尋求一種最佳的教學方法,而是要研究各種教學方法如何有機地結合,以形成一個教學方法體系,從而不斷提高管理學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管理學 研究范式 反思 新導向 分析

一、范式的內涵及其對于管理學研究的意義

范式指的是長久所形成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規(guī)范等,這些是被社會研究全體公認的,關于價值、信仰以及技術三者的總和。它對于管理學研究起到一定作用,這種作用是制約式的,體現在研究者所選擇的范式立場會對研究方法的選擇產生影響,也會影響研究的價值和可信度。因此,在管理學研究中采用范式,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并對研究成果的應用產生積極的影響。缺乏范式,其研究的合理性或受到一定的質疑。

二、當前我國在管理學的研究范式上存在的不足之處

第一,在選題上,我國管理學研究存在著嚴重的文本主義、關門主義和縱向主義。文本主義體現在不注重對問題的實際思考,而是一味延伸西方言論,提出的數據和理論缺乏信服度,影響力不強,語言拖沓,但是實際提煉的科學問題很少。關門主義主要是我國的管理學研究涉及的圈子窄,研究者幾乎都是在確定研究題目之后閉門研究,導致研究成果具有主觀性和不全面性,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力不大。縱向主義則是我國的企業(yè)界與學術界之間互動少,因此,其研究缺乏一定的方向,沒有企業(yè)的支撐和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其研究領域不寬。

第二,在選擇文獻的時候,沒有全面了解,因為很多文獻具有重復性,交叉現象普遍。年代久遠的文獻也采用,造成和社會發(fā)展脫節(jié)的現象。在研究中沒有可信的分析,很多成果都呈現出重復性和倒退性。研究者之間沒有互相分享和交流成果,一般不引用同行研究者的資料。在評價成果的問題上,沒有一定的標準,因此不利于規(guī)范管理成果。

第三,管理學研究缺乏創(chuàng)新性。管理學研究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因此在研究領域中對于學科設置和專業(yè)劃分等,其基調都基本一致。高校中所設置的課程和專業(yè)雷同現象常見。因此缺乏一種差異化培養(yǎng)管理專業(yè)人才的模式,導致了人才缺乏應有的專業(yè)思想和能力,不能滿足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緊迫需求。在進行實踐指導時,管理界往往給出共同的基礎理論、思想或者基本的語言詞匯等來解決不同的問題,因此,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質量低下,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和生命力,不利于促進企業(yè)管理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第四,管理學研究中邏輯性不強。主要體現在:研究的成果中沒有體現邏輯性。目前我國在管理學研究工作中雖然加強了假設和實證方法的確立,但是在撰寫理論從建立到成果的過程中卻存在著嚴重的邏輯缺失。在研究過程中缺乏科學的技術方法,合理技術方法的應用是確保研究成果科學和強邏輯性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國的管理學研究中,不注重提出假設和問題、分析文獻和理論等的技術方法的應用,只是局限在表面描述和自我主張的境況下,本末倒置前期的簡單分析和后期的具體實證,因此,研究的成果不科學。邏輯性不強還體現在注重輕視研究、思考和批判,重視寫作、引用和閱讀上,沒有進行充分的研究和討論,其評論的成果存在著明顯的缺陷。

第五,很多管理學研究虛置哲學基礎。因為參與管理學研究涉及到很龐大的研究隊伍,其中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碩士生以及博士后,還有比例最大的專業(yè)研究人員等,由于在這龐雜的人員隊伍中,其基礎不一致,且沒有受過系統的訓練,尤其是哲學基礎嚴重缺失,在這方面基本上是不合格的,因此,在管理學研究成果中,很多研究都是證明真實性,而缺乏證實偽造性的研究,但是在西方國家,很多研究學者都將精力投放在哲學基礎的建立上,學校中的教師也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意識和進行哲學訓練,因此,歸根到底,我國在管理學研究上哲學基礎的缺失,實際上也是教育的缺失。

第六,我國的管理學研究在應用上也存在著較多問題。首先,其分析數據的方法的是否科學合理,缺乏一定的檢討。尤其是一些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往往不注重對研究者所研究項目特點和其技術專長進行考究,而是一味采用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實證,這種問卷調查方式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之處,如其代表性就值得質疑,而問卷設計的科學性,最終研究成果的真實性等也存在著較多的缺陷,從而使得研究成果在應用時專業(yè)性嚴重缺失。其次,在研究中,沒有創(chuàng)建良好的基礎數據,或者是數據收集不足,沒有對數據進行一定的處理,并且沒有將事實的思路梳理清楚,導致其應用的不可靠性。最后,在采用不同方法進行研究時,其集成度不高,對案例和經驗的應用不注重。

三、對我國管理學研究的思考

為了確保我國在管理學研究上不斷前進,應該在反思的基礎下,采取積極的措施改變現狀。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探討:

首先,研究的主體是研究者,因此,應該首先從研究者入手,研究者需加強對民族利益的關注,從中國實際出發(fā),作為研究的出發(fā)點。深入調查研究課題,尤其是注重其研究現狀和展望,在研究時注重創(chuàng)新。我國的現代化管理是建立在文化及制度差異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在引入西方的言論之前,應該加強對中國社會實際的探討。在進行研究時,應該緊密聯系中國管理實際,得出規(guī)律,并對理論進行升華。中國的管理學研究學者應該嘗試去解決存在的理論或者技術難題,在選題的時候不應一味滿足外國企業(yè)或者期刊的要求,應該從我國國情出發(fā),扎扎實實做好研究工作。

其次,在研究時應該注重學科之間的交叉應用。管理科學和自然、社會等更具系統性和復雜性的科學實際上都具有一樣的性質,是在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的趨勢下進行的,是對當展規(guī)律的一種體現。由于學科之間具有較高的共通性,因此,在管理學研究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科的交叉應用,以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綜合性。例如,在研究區(qū)域生態(tài)過程中,雖然大部分設計到的是生態(tài)學和生命科學等的問題,但是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加強對區(qū)域生態(tài)的管理是必要的,因此,這就涉及到和管理學之間的交叉和接軌。總的來說,管理學研究應該建立在多學科交叉基礎上,集多種思想,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最后,應該注重研究的創(chuàng)新,應該注意到,管理學研究和自然科學研究、人文社會學研究是不一樣的,管理學研究應注重定性定量研究的結合和先后順序的科學調整,總的來說,工程學的管理科學研究需加強定量分析,注重總結,并更多地注重數學語言的應用;而工商學的管理科學則應該注重在時間的基礎上,加強對案例的研究和對試驗的觀察,并總結出規(guī)律。總之,應該用數據來證實事實,以增強其信服度。

四、我國在管理學研究中的新導向

首先需掌握科學方法,優(yōu)化研究成果。把握管理學發(fā)展的方向和策略,更好地創(chuàng)造研究價值。從各種反思來看,我國目前管理學研究存在著各方面的缺失,其研究是多維的、曲折的,具有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因此,作為研究者,應該掌握以下研究動向,扎實做好研究工作。從優(yōu)化研究的選題,把握研究前沿,加強學科之間的交叉應用,創(chuàng)新研究路徑,注重邏輯性的建立和優(yōu)化成果的應用等方面,來促進我國的管理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Burton.I.Confounding Methodology and Method〔J〕.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2001,22(1):171.

[2]張夏青.我國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義取向問題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21.

[3]成思危.管理科學的現狀與展望[J].管理科學學報,2005,(1).

[4]徐警武.教育管理學的學科建設:問題與范式轉換〔J〕.學術論壇.2005,(12):201- 2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污18禁污色黄网站免费| 黑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又长又大又粗又硬3p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狠狠爱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老妇小说| 性欧美xxxx|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香|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久久| av蓝导航精品导航|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视频|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内射后入|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w777 |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一本大道加勒比久久|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 色偷偷88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