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土地治理論文

土地治理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3 15:16: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地治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土地治理論文

篇(1)

會議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土地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中國地理學會農業地理與鄉村發展專業委員會主辦,貴州師范大學中國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和貴州省地理學會承辦。會議在快速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下,對我國農村土地整治與城鄉協調發展的熱點、焦點和關鍵問題,展開了廣泛的交流和討論。

會議設置了大會主題報告和分會場交流。佘之祥、蔡運龍、劉彥隨、熊康寧等4位知名專家分別作了題為《城市化與農村土地問題》、《農業與農村的多功能性》、《統籌城鄉發展與土地整治方略》、《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綜合治理模式與技術集成》的大會主題報告。

大會設立了兩個分會場,共有近40位專家、學者作了大會或分會場學術報告。與會專家、學者采用了“報告+提問+辯論+評述”的方式進行學術報告,強化了學術交流的靈活性與互動性。

為了激勵土地資源青年科技人才,本次大會設立了“全國土地資源研究優秀論文獎”。由河南大學喬家君提交的論文《河南省農田利用集約度時空變化及其影響環境》等20篇論文榮獲一等獎,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李婷婷提交的論文《山東省農民人均純收入時空演變格局研究》等22篇論文榮獲二等獎。

本次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農村土地整治與城鄉協調發展研究》將于2012年8月由貴州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論文集收錄了經嚴格篩選的學術論文75篇,計120余萬字,涉及農村土地整治理論與方法、農村土地整治規劃及案例、農村非農化及其土地流轉、統籌城鄉土地利用及政策、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現代農業、城鄉協調發展與土地資源戰略、喀斯特地區的新農村建設模式、民族地區文化保護與鄉村發展等前沿領域,展示了當前我國土地資源與鄉村發展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新進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玉林為論文集出版作序。

篇(2)

本文結合陜西省實際,在對陜西省“空心村”的現狀進行簡要介紹的基礎上,從制度、經濟和觀念方面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空心村”整治的對策與建議,以期能為“空心村”改造工作提供理論指導和科學依據。

【關鍵詞】

空心村;成因分析;治理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富民政策引導下,農村經濟蓬勃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富裕起來的農民興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建房熱。然而,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村莊建設規劃滯后、宅基地管理薄弱等原因,近幾年來在我國各地農村出現了一種普遍的現象,也是一個觸目驚心的現象:村莊和道路兩旁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攤大餅”式地不斷向外擴展,而位于村莊中心的老村則保留了大量的破舊房屋,且大多已經無人居住,有的還留下了大片的廢置土地、斷墻殘壁、臭溝破路,這就是所謂的“村外新房林立、村內破爛閑置”的“空心村”現象?!罢f村不是村,有院沒有人。說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就是“空心村”的真實寫照?!翱招拇濉辈粌H影響了村容村貌,影響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也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成為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絆腳石”。因此,“空心村”改造勢在必行。

1 陜西省“空心村”問題的現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陜西省廣大農村地區的村莊中心建設用地(主要是宅基地) 出現廢棄和閑置,形成空心村。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特殊社會體制塑造的獨特農村聚落空間形態。據陜西省國土資源廳統計,截至2008年底,陜西省建設用地總面積為80.55萬公頃,其中農村宅基地占地面積52萬公頃,占全省建設用地總面積的64.6%。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條件的改善,許多村民將新居遷建到交通沿線或新村規劃區,原有舊宅基地被廢棄或閑置,有的村莊整村搬遷,遺留個別困難戶在原地居住,形成了“空心村”,這使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不斷增加,造成大量耕地閑置浪費,阻礙了新農村建設進程,影響了農村和諧發展。據省委a政研室有關資料,陜西全省村內空閑土地1.8萬公頃,其中閑置宅基地0.31萬公頃,,占17.22%。廢棄舊宅多年來無人問、無人管,雜草叢生,倒塌嚴重?!翱招拇濉眴栴}已成為目前陜西農村的一種普遍現象,成為多占和浪費耕地、阻礙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的判斷:陜西省農村宅基地需求基本飽和,總體發展呈平穩下滑態勢;空閑宅基地數量增加,主要集中在經濟相對落后的村莊。

2 “空心村”問題成因分析

“空心村”的形成原因比較復雜,處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期形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本文從制度、經濟、觀念三個方面分析陜西省“空心村”的形成原因。

從制度因素來看,首先,村鎮規劃管理不完善。我國農村現在的住房基本上建筑年限都已超過十年,甚至有三十年以上的建筑,這些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且多為自發建設,缺乏整體規劃,也不利于道路修建和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善。一些地方領導的規劃觀念滯后, 宅基地審批缺乏依據, 造成農民建房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西安市3161個村莊中,無建設規劃的村莊有1561個,占了近一半。其次,人口制度不健全,大量住宅閑散。建國50多年來,我國的人口制度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出現過大的偏差,幾輪生育高峰導致農村人口急劇膨脹,而人口的增加,就意味著數年后農戶數量的急劇上升,使村莊規模迅速擴張。其次,人口的大量流動,導致農村住宅閑置率升高。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鄉二元差異的拉大,大量農村人口―――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入城市,造成了土地拋荒,農業資源浪費嚴重。

從經濟因素來看,首先,從全球產業結構高度化演進的歷程來看,“ 空心村”現象是伴隨著產業結構高度化的進程而產生發展的。目前,中國農村經濟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其價值取向出現分化,從某種程度上看,不同的價值取向導致了農民內部的貧富分化,一方面,富有的農村居民大量遷出村集體,造成原有宅基地閑置;另一方面,居住在“空心村”的農戶大多是社會弱勢群體,生活拮據,經濟基礎薄弱,沒有能力投入資金改善居住條件。與之相應的是,由于戶籍制度的制約以及傳統觀念的束縛,再加上出于對城鎮就業風險的考慮,即使在城市中有了居所,農村的老房子依然被保留了下來。長此以往,這些長期空置的老房子就成為了“空心村”景觀的構成元素。其次,土地邊際生產力低。單位耕地上的產出收益是農民在耕地上建房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當前農民辛苦種地一年的凈收益微乎其微,耕地的邊際生產力非常低,降低了在耕地上建房的成本,進而促使人們在耕地上建房。

從觀念因素來看,農村封建迷信思想嚴重。老村莊因無統一規劃,宅基布局亂,以前由于不富裕,無力重建新房,只能囚居于老屋。一旦富裕起來后,為求“風水”,就舍棄老宅破屋,在村外或公路邊修建新房,以滿足自己占風水、高人一等的狹隘心理,紛紛在村莊道路出口旁修房,導致村中空閑一大片的現象。另外,舊宅基地糾紛多。因采光、通風、排水、出路等實際問題,很容易與左鄰右舍發生矛盾,造成人際關系難以相處。翻建新房倒不如棄舊圖新,在村外找處新宅基地建房,省心省事。

3 “空心村”整治的對策與建議

解決“空心村”問題是建設西部強省的必經之路、戰略的需要。盡管目前陜西省的經濟增長速度是比較快,但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仍然不小,要實現2020年與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小康社會,尚有較長的路要走。因此,必須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而伴隨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進程的加快,就意味著要占去更多的耕地。出于保護耕地的需要,國家每年下達的建設用地指標越來越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大量事實表明,在陜西省開展“空心村”治理,是解決這一矛盾,保障建設用地需要的有效途徑之一。

3.1 建立嚴格的宅基地審批程序,加強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協調配合

對村民建房進行嚴格的審查,嚴格控制新建房用地,確需用房者在村莊內部予以解決。建立完善群眾監督,嚴格用地指標審批條件和結果三公開制度,是貫徹落實《土地法》、做好宅基地審批工作的有力舉措?!翱招拇濉备脑焓且豁楅L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的問題多且面很廣,工作難度較大,往往需要進行跨部門調配資源和組織協調,各地要成立以宣傳、國土、建設、公安、財政和民政等部門通力配合的“空心村”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空心村”治理工作的領導,扎實推進“空心村”的治理進程。

3.2 加強對農民群眾的宣傳教育調動農民積極性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欄等各種媒體和渠道,開展土地法律法規教育活動,提高農村干部和群眾的法律觀念和節約土地資源的思想意識,大力宣傳“空心村”整治的目的和意義,使群眾明白“空心村”整治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廣泛開展《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等有關農村土地、住房政策法規的宣傳教育,逐步破除農民宅基地私有、宅基地傳后、宅基地是風水等傳統觀念,推動“空心村”改造工作的順利展開。

3.3 加快農村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現在的農村問題,在城市;現在的農業問題,在農業以外。“空心村”問題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因缺乏規劃引導所造成的特定經濟發展的產物。只有將農村自身發展與城鄉有機互動結合起來,“空心村”問題才可能有根本性改觀??山档统鞘虚T檻,營造城鄉有機互動的良好氛圍;加大耕地、農田保護的宣傳力度,妥善安置有能力脫離土地能居住于城鎮的農民等等,以利于城鄉一體化和區域整體發展。

解決好“空心村”問題,將對緩解我國用地矛盾,保護耕地資源,保證糧食安全,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及糧食安全的情況下,積極有效地挖掘農村土地潛力,充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整治村莊不合理用地布局,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必須嚴格落實和執行。只有這樣,才可以徹底解決“空心村”問題, 真正讓“空心村”變廢為寶,讓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使農民的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楊永芳、劉玉振、艾少偉,“空心村”問題成因分析及解決對策[期刊論文]-安徽農業科學 2007(35)。

[3] 秦振霞,“空心村”問題及其解決對策[期刊論文]-農村經濟 2009(3)。

[4] 王娟娥、方金,“空心村”問題研究述評[期刊論文]-農業科技管理 2012(1)

[5] 薛力,城市化背景下的“空心村”現象及其對策探討――以江蘇省為例[期刊論文]-城市規劃 2001(6)

[6] 馮薇、楊叢山,“空心村”治理措施研究[期刊論文]-河北農業科學 2010(14)

篇(3)

論文要:本文闡述了生態工程的定義及原理,重點介紹了污水處理技術的要點和意義。

1生態工程介紹

1.1生態工程

生態工程以復雜的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為對象,遵循應用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物質再生循環及結構與功能協調等原則,以整體調控為手段,以人與自然的協調關系為基礎,以高效和諧為方向,為人類社會及自然環境雙受益和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設計的具有物質多層分級利用、良性循環的生產工藝體系。以期同步取得生態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

1.2生態工程原理

生態工程涉及生態學、生物學、工程學、環境科學、經濟和社會等領域,原理眾多。我國學者(馬世駿1986、顏京松1986、Ma&Yan1989,Yanetal1992)在系統生態學理論的基礎上,對生態工程的原理作了精辟論述和提煉。把生態工程原理總結為整體、協調、自生、再生循環等基本原理。孫鐵珩,周啟星等[2]提出污水生態工程是指運用生態學原理,采用工程學手段,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復合系統的物理、化學等特征對污水中的水、肥資源加以回收利用,對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進行凈化的工藝技術,是污水治理與水資源利用相結合的方法。

2主要生態工程污水處理技術

2.1污水土地處理系統

污水土地處理系統是一種污水處理的生態工程技術,其原理是通過農田、林地、葦地等土壤--植物系統的生物、化學、物理等固定與降解,對污水中的污染物實現凈化并對污水及氮、磷等資源加以利用[3]。根據處理目標、處理對象的不同,將污水土地處理系統分為慢速滲濾(SR)、快速滲濾(RI)、地表漫流(OF)、濕地處理(WL)和地下滲濾(UG)五種主要工藝類型[4]。

土地處理系統造價低,處理效果佳,其工程造價及運行費用僅為傳統工藝的10%~50%。其中污水濕地生態處理系統又稱人工濕地,目前研究最為深入、應用最廣泛。通過人工濕地生態工程進行水污染控制不僅可以使污水中的水得以再生利用,還能使污水中的有機物、N、P、K等營養物得到利用。整個系統呈自然式良性循環,構成了具有自適應、自凈化能力的水陸生態系統。該系統管理簡單,穩定后幾乎不需要人的參與,物耗、能耗低,效率高。生態系統中的植物群體不需要另行施肥與灌溉,還兼有美化環境的功能,這種生態凈化方法實現了水環境可持續發展[5]。

以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為例,土地生態處理系統對污水的凈化機理如下:系統中的填料(介質)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易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經顆粒表面時,其中的污染物質通過沉淀、過濾、吸附作用被截留[6]。

2.2污水生態塘處理系統

生態塘系統是以太陽能為初始能源,通過在塘中種植水生作物,進行水產和水禽養殖,建立人工生態系統,,通過天然的生化自凈作用,在自然條件下完成污水的生物處理[7]。有機物質在生態塘處理系統中得到降解,釋放出的營養物進入了復雜的食物鏈中,產生的水生作物、水產都可以被收獲。生態塘處理系統能夠有效地處理生活污水及一些有機工業廢水,對有機物和病原體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具有投資少、運行費用低、運行管理簡單的優點。但該系統占地面積大、易出現短流、溫度較高時易散發臭氣和孳生蚊蟲、對氮磷的去除效果不穩定。近年來,我國生態塘污水處理工藝研究側重在兩個方面[8]:篩選、培育高效水生凈化植物;組合曝氣、水生植物、水產養殖多個生物處理單元的綜合功能,營建生化一體化水生動植物復合生態體系,是污水處理與資源利用的完美結合,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和良好的內部良性循環系統。

2.3蚯蚓微生物濾池系統

蚯蚓生態濾池是濾床中建立的人工生態系統,由濾床填料、蚯蚓及布水系統等組成。系統利用蚯蚓和微生物的協同作用對污水中含有的各種形態污染物質進行處理和轉化。蚯蚓可對污水和污泥進行吸收和分解,清掃濾床,防止堵塞[9]。蚯蚓糞便可以濾除污染物,提高處理效率。蚯蚓的存在可作為家禽飼料。污水中的生物膜污泥微生物通過食物鏈最終被有效地轉化為蚯蚓的增長及其排泄物,而蚯蚓的機體及其排泄物又可成為他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對象,從而進行新一輪的生態循環。3生態污水新型處理技術

如利用土壤毛細管浸潤擴散原理,研制成功的地下毛細滲濾系統(theundergroundcapillaryseepagesystem,UCSS)[11]。地下毛細滲濾系統(UCSS)的中心部分是地下毛細滲濾槽,它通過土壤過濾和微生物降解來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常規土地凈化污水處理系統占地面積和運行費用問題,還可回收污水和營養物質(包括氮、磷和鉀)用于植物生長。

活機器(livingmachine)系統是加拿大出生的海洋生物學家約翰·托德(JohnTodd)發明的,是利用太陽能以及利用由多種多樣直接或間接從太陽獲得能量的生物組成生態系統,將水產養殖與人工濕地結合起來并封閉在溫室里,以創造一個高效的污水處理過程[12],包含了沉淀、過濾、凈化、吸收、揮發、硝化和反硝化、厭氧和好氧分解過程,在獲得高標準水質的同時避免了自然處理系統占地大、滯留期長、寒冷氣候處理效果欠佳等弊端。

結語

污水生態處理技術基本上不涉及化學能的投入和化學品的消耗。根據國情,我國的污水治理必須走生態處理技術的道路[13]。

參考文獻

[1]欽佩,安樹青,顏京松.生態工程學.南京大學出版社[M],1997.

[2]孫鐵珩,周啟星,張凱松.污水生態處理技術體系及應用[J].水資源保護,2002,3:6-9.

[3]錢文敏,陸軼峰,普紅平,張斌.分散生活污水的土地處理綜析[J].云南環境科學.2005,24(4):40-43.

[4]楊文濤,劉春平,文紅艷.淺談污水土地處理系統[J].土壤通報,2007,38(2):394-397.

[5]程璞,李多松,張雁秋.城市小區分散式生態污水處理[J].能源環境保護.2004,18(6):4-10.

[6]鄭潔敏,牛天新,宋亮.污水生態處理技術概述[J].杭州農業科技,2008(2):26-28.

[7]黃梅,李小兵.我國生態塘污水處理工藝的研究與應用[J].企業技術開發.2004,23(12):19-21.

[8]種云霄,胡洪營,錢易.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3,(4):36-40.

[9]朱繼紅,宋碧玉,王啟中,鄒鵬,劉琳.新型污水生態工程處理技術[J].污染防治技術.2003,16(4):107-110.

[10]楊鍵,楊健,婁山杰.一種新型環境友好污水處理工藝--蚯蚓生態濾池[J].國資源綜合利用.2008,26(1):16-19.

[11]SUNTieheng,HEYaowu,OUZiqing,etal.TreatmentofDomisticWastewaterbyanUndergrouderCapillarySeepageSystem[J].EcologicalEngineering,1998,11:111-119.

篇(4)

關鍵詞: 洞庭湖區 生態經濟區劃 生態經濟建設

洞庭湖位于長江中游荊江河段南岸,地處湖南省北部和湖北省南部間,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本文中的洞庭湖區僅指的是洞庭湖湖南省部分(未包括湖北省的公安、石首、松滋等),范圍包括岳陽市、常德市、益陽市三個市,共24個縣(市、區),土地面積為45363 km ,占到湖南省土地總面積的21.4%(具體見圖1)。在經濟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洞庭湖區的生態環境卻令人擔憂,湖區生態經濟建設更顯得刻不容緩。

1.湖區區劃指標的建立

由于生態經濟區劃的復雜性、綜合性,強調自然和人文的有機耦合,因此在指標的選取上就必須做到全面,指標必須包含生態、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在參照前人指標體系選擇的基礎上,結合湖南洞庭湖區的實際情況,分別從社會、經濟和生態方面選取了24個指標來構建本文生態經濟區劃的指標體系①。(見表1)

2.SPSS指標數據分析處理

2.1主成分分析

2.1.1將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本文選取了20個行政單位,選取2004年的指標24個,這樣就組成一個20×24的原始數據矩陣。其中對原始數據矩陣X用以下公式進行標準化處理。公式如下:

2.1.2計算所有變量的相關矩陣R,得到相關系數矩陣:

2.1.3因子提取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相關系數矩陣R進行因子提取。在SPSS中可以得到所有指標的特征值。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提取原則,并且公共因子的在變量總方差中所占的累計百分數達到84.661%,所以得到了能夠綜合反映洞庭湖區的生態經濟狀況的5個公因子。(見表2)

2.1.4因子旋轉

為便于對主因子進行解釋,知道每個主因子的意義,本文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了旋轉。本文用的是最常用的最大方差旋轉法(Varimax)。(旋轉后的主成分特征值、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見表3)

2.1.5主成分的確定

計算5個主成分的得分。由20個區域5個主成分的因子得分組成一個新的數據矩陣S;由這個數據矩陣S組成下一步聚類分析的原始數據,根據主成分得分及方差貢獻確定權重(見表4),根據權重值,算出各區域綜合因子得分,并進行排序(見表5)。

2.2聚類分析

本文采用了系統聚類法(Hierarchical Cluster),定義各樣本點之間距離采用的是平方歐氏距離(Euclidean distance),接著計算出每2個樣本間的歐氏距離系數D ,其公式為:

式中:D ―i,j兩點的距離系數;X ―第i點第k因子的值;X ―第j點第k因子的值;m―因子的個數;q―指數。(公式:3)

然后根據距離系數,按照最短距離法,從矩陣表中選擇距離系數相似的樣本歸并為一類,將其組成新的序列,繼續計算新類同其它樣本之間的距離,如此反復,每進行一次縮小一類,直到得到所需的結果為止。通過系統聚類,可以得到樹狀譜系圖(圖2所示)。

從以上的聚類結果來看,在取歐氏距離為2.3時,可以將湖區分為7類,從綜合聚類結果來看,由于生態經濟區劃的劃分首先強調的連片性和相似性,故為了綜合考慮起見,本文又對三類指標分別進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得到了各自的主成分綜合得分表,在初步聚類結果的基礎上,結合生態和經濟、社會單類指標主成分綜合得分,并參照湖區的實際情況,最終可得中心城市生態經濟區、北部沿湖平原生態經濟區、中部丘崗綜合生態經濟區、環湖山地丘陵生態經濟區四個區域(區劃圖見圖3,分區結果和特點見表6和表7)。

注釋:

①本文數據來源主要是2005―2006年湖南省統計年鑒;2005年湖南省年鑒;2004年湖南省國土資源廳統計的湖南省各個縣區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湖南省國土委員會辦公室和湖南省經濟研究中心1985年編寫的洞庭湖區整治開發綜合考察研究專題報告等。

參考文獻:

[1]張麗珍,孟令堯等.平泉縣生態經濟特征及其分區開發整治模式[J].1999.16,(2):12-16.

[2]胡月明,馮艷芬,江華,徐劍波,李強,陳飛香.中山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生態經濟評價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2001.22,(3):13-15.

[3]左長清.關于建設江西生態經濟區的思考[J].2002,(11):13-14.

[4]李紅巖.洞庭湖區生態經濟區劃與建設初步研究:[碩士學位論文].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5]王克英.洞庭湖治理與開發[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3-4.

[6]金相燦等.中國湖泊富營養化[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1990:234.

[7]張小紅.生態經濟區區劃模型與建設研究――以華容縣為例.[碩士學位論文].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8]王麗.生態經濟區劃理論與實踐初步研究――以黃山市為例.[碩士學位論文].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05.

篇(5)

論文關鍵詞:農村城鎮化,政府角色,政府定位,三區聯動

從2006年開始,隨著《關于規范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試點工作的意見》的出臺,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輪農村城鎮化建設的浪潮,各地政府采用各種形式介入到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如“遷村并點”、“兩分兩換”、“宅基地換房”、“村改社”、“新民居工程”等。政府的積極介入破除了各種制度障礙,使得農村城鎮化的進程能夠順利進行,但是也造成諸如農民“被上樓”、土地糾紛等問題,正如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中國發展報告2010》所言,農地轉為城市建設用地的巨大收益,對于缺乏城市建設資金的城市政府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但這種土地城鎮化的負面效果也很明顯。因此,政府在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的角色和定位就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

一、政府介入農村城鎮化的意義

自從斯密提出“市場機制會促使人們在追求個人利益時使整個社會獲得最大利益,而國家應該作為“守夜人”的角色行政管理畢業論文,維護市場秩序”的觀點后,市場機制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機制。伴隨經濟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一系列諸如失業、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新古典經濟學家庇古將這些問題歸納為市場機制失靈和市場機制的外部不經濟現象,通過外部性論證了政府干預的必要性,強調通過政府干預實現收入均等化。制度主義者則不認同新古典經濟學家關于政府的最小干預產生最大社會福利,認為為了實現更加公平的收入和財富分配,政府應該在經濟和社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從理論上論證了有效需求不足、失業和危機的不可避免,并提出國家干預經濟的必要性和措施,形成主張政府干預的凱恩斯主義。伴隨政府對市場干預增強,國家干預經濟引發的各種弊病日益顯現。公共選擇學派的保羅·薩繆爾森和威廉·諾德豪斯指出當國家干預不能提高經濟效率或收入分配不公平時就產生政府失靈現象。綜上可見,雖然國家干預也存在政府失靈現象,但政府干預是解決市場失靈和外部性的必要手段。在農村城鎮化過程中,涉及大量的公共品供給問題,因此,需要政府與市場同時發揮作用,互相補充,以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介入的首要意義在于彌補市場失靈。從西方市場經濟的理論與實踐來看,市場的缺陷及市場的失靈被認為是政府干預的基本理由 [1]免費論文。用公共選擇學派的奠基者布坎南 (J. Buchanan) 的話來說: “市場可能失敗的論調廣泛地被認為是為政治和政府干預作辯護的證據”[2]。城鎮化的社會總收益大于社會總成本,因此無論城市或鄉村居民都可以從城市發展中獲得收益。但是,由于城鎮化收益的外部性和非排他性,由私人部門推進城鎮化動力不足,這就是城鎮化進程中的“市場失靈”。 農村土地流轉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地交易市場,而土地交易市場建立的基礎是明晰的土地產權的確立,僅僅依靠市場機制無法解決土地產權問題,政府的介入可以克服市場外部性,提權保障機制 [3]。因此,農村城鎮化進程的推動,需要政府發揮積極的作用。

其次,政府的介入可以保障公共物品的供給 [4]。城鎮化進程本身具有一種明顯的公共物品特征。城鎮化中的許多公共物品都具有規模經濟特征,只有人口在空間上實現一定程度的聚集,這些公共產品才有可能被有效地提供。只有積極地推動城鎮化進程,使城鎮化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充分提供,才能夠實現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就業以及提高社會福利總體水平的公共目標。

第三,政府介入可以為農村城鎮化提供制度保障。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創新行政管理畢業論文,尤其是農村集體用地的制度創新和農村戶籍制度的創新。地方政府作為一定地域內的權威組織,可以利用政治力量主動地追求本地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相對于微觀主體有更強的組織集體行動和制度創新能力,從而節約了制度創新成本 [5]。

第四,政府介入可以減少交易成本。政府介入可以降低集體建設用地流轉過程和農產品交易過程中產生的交易成本。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過程會產生很大的交易成本,不僅包括信息搜集成本、談判和決策成本,還包括土地政策的創新和實施成本。政府作為人的角色介入能夠有效的減少土地流轉過程中的交易成本。

二、天津市三區聯動的模式中政府的角色分析

自2005年以來,天津市在不減少耕地的前提下,探索了一條大城市“以宅基地換房”建設示范小城鎮,統籌城鄉發展的新思路。“以宅基地換房”建設示范小城鎮是指農民以宅基地按照規?ǖ謀曜賈沒恍〕欽蛑械淖≌?,迁入小硽J蚓幼。ㄉ枋視ε寰煤蛻緇岱⒄埂⑹視誆導酆蛻司擁男〕欽頡T謖鼗環康幕∩?,天津市?uuml;痙緞〕欽虻慕ㄉ韙納婆┟窬幼√跫蛻罨肪?;?uuml;┟裨械惱贗騁蛔櫓錘固錚糜詵⒄瓜執枋┡┮擔Vじ孛婊患?、质量矄緳n停煌ü謎卣硭眉褰ㄉ櫨玫刂副杲ㄉ璧南執翟扒┟裉峁┚鴕蹈諼?,澡幙经济时I涂沙中⒄鼓芰Φ耐?,实霞埁蓹久地总量草x黽櫻傭剿鞒魴〕欽蚺┟窬幼∩縝?、农覔斛业园区和石d豆ひ翟扒叭蓖吵锪母窬鄭叢斐鼉哂刑旖蛺厴摹叭背欽蚧⒄拐鉸浴T諶J街姓鬧饕饔糜幸韻錄傅恪?

2.1制定合理的區域規劃

政府作為“三區”聯動的推動者,在拆舊建新的同時,在各個項目區內均規劃建設了工業示范園區和農業產業園區,不僅實現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順利轉移,并且實現了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

工業示范園區的建設實現了鄉村工業的轉型,并解決了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在園區化的過程中,在政府的主導下,主動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企業,實現了鄉村工業的轉型。

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加快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步伐,通過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首先解決了部分年齡偏大,就業能力較差的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其次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為傳統農業的發展起到示范作用和科技推廣作用。

2.2土地制度創新

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框架下,集體建設用地不允許進入市場流轉。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必須通過國家征用的形式,把集體建設用地變性為國有建設用地,才允許在市場上流轉。這就造成我國建設用地供給的困境,一方面因為工業化和城鎮化的不斷加速,對建設用地的需求不斷增加,導致城市建設用地供給量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在農村有大量的集體建設用地行政管理畢業論文,但礙于政策和法律的約束,這些建設用地卻不能夠進入市場流轉。“三區聯動”模式通過“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方式,實現了集體建設用地的合法流轉,通過增減掛鉤解決建設用地的供需矛盾,實現了集體建設用地與城市建設用地同地同價免費論文。

2.3建立完善社會保障和醫療服務體系

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任務,是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在“三區聯動”模式中,政府通過各種方式保障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使當地居民成為“四金”(即股金、薪金、租金和保障金)農民。三區聯動模式發展中政府主要通過三個方面改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首先,通過財政補貼、集體補助、個人繳納相結合的方式,建立農村新型養老保險制度。其次,為使農村生活困難人員逐步享受到與城鎮同樣的低保待遇,做到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與城鎮低保接軌。最后,進一步發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通過在社區建設社區衛生所等手段不斷整合城鄉衛生資源,向農民提供安全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

三區聯動模式中,通過政府的介入促進鄉村工業的轉型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了土地制度創新并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然而這并不表明政府介入的越多越好。政府介入應該有一定的邊界,政府應該與市場機制共同發揮作用,充分發揮其順應性助推之手的作用。在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產業支撐確實達到農村城鎮化的必備條件的時候,政府應該積極地介入,推動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并能夠承擔社會“兜底”的功能。如果政府的介入程度不能合理的把握,也會產生相應的負面影響。

三、“三區聯動”中政府介入存在的問題

通過政府的積極干預,“三區聯動”模式實現了農村快速城鎮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當地居民的認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通過在已經建成的示范小城鎮中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的方式,發現這一發展模式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3.1農民就業與收入問題

城鎮化后部分進城農民的就業成為問題。離開土地進入城鎮,進城農民基本上脫離了農業勞動,處于重新尋找工作的摩擦性失業狀態。在處于失業狀態的進城農民中,比較年輕的人員希望在正規部門實現就業,但因為其文化水平的限制,第一很難進入中心城區實現就業,第二也很難在開發區、保稅區和高新區找到正式職業。而對于政府提供的一些低收入就業崗位行政管理畢業論文,特別是保潔員等在一些人眼中地位很低的崗位,年輕人又很難接受。由此造成部分進城農民的就業困難。在處于失業狀態的進城農民中,還有一部分人基于年齡和能力的限制,只能繼續從事農業勞動。但由于中低成本的提高,包括耕種農田的空間距離,以及承包設施農業的費用等問題,影響了他們繼續從事農業的可能性。城鎮化后進城農民收入水平的下降問題。離開土地進入城鎮,進城農民不僅將中斷原來自產蔬菜、養殖等農產品出售所得,還會中斷原有住房的出租收益和庭院經濟收入,導致部分進城農民收入水平的下降。

3.2土地置換中的問題

在宅基地換房過程中,雖然制定了“堅持承包責任制不變、可耕種土地不減、尊重農民自愿和以宅基地換房”的方針,但是由于置換工作的復雜性,從征地補償、拆遷安置補償到土地復墾承包等環節,仍然出現各種土地糾紛與矛盾。通過走訪調查華明鎮居民對土地置換的意見,政府在土地置換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幾個方面。首先,征地補償中沒有考慮到農地的非生產性收益,土地補償的確定僅僅考慮到了農地的生產性收益,而對于農地的非生產性收益,即農民對于農地的發展權收益和社會保障收益沒有得到考慮,政府在此過程中并沒有把農民的未來發展問題和社會保障問題作為成本來分析。其次,置換標準的確定存在一定異議,主要體現在以住房面積替代宅基地面積換房。第三,土地復墾后,由政府投資進行設施農業的建設,再進行發包,但整合之后的租金有一定程度升高,致使進行農業生產的成本提高,而且存在“尋租”的機會免費論文。

四、政府角色和定位分析

通過對“三區聯動”中政府介入的作用以及介入所產生的問題的分析,可以得出政府在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角色和定位。

首先,政府通過合理的規劃和公共物品供給,使區域內的土地實現二次升值,提高社會總福利。政府在介入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必須對區域內資源配置進行合理規劃,實現區域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要通過規劃形成對區域未來發展的良好預期。政府還要承擔區域內公共物品的提供,不斷提高區域內基礎設施完善程度。也就是,政府不能只依靠土地用途的轉換提高土地價格,還要通過區域規劃增加土地的級差地租Ⅰ行政管理畢業論文,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增加土地的級差地租Ⅱ,從而實現土地的二次升值,從而實現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社會總福利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政府介入時,農民和企業所獲得的福利不少于只有兩方的狀態。

其次,政府介入必須能夠減少農村城鎮化過程的成本。政府能夠以農村集體人的角色參與農村城鎮化過程。在集體與每個農民進行談判時,要以農民滿意為前提,尊重農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在集體與企業之間進行交易時,政府應該以實現委托人——農村集體的收益最大化為目的,盡量減少土地交易過程中的各種成本。首先要通過土地法律體系的完善,減少土地流轉過程中的政策成本;其次政府機制和市場機制充分結合,通過建立集體建設用地招拍掛市場的方式,減少信息搜尋以及談判成本,在農村城鎮化總福利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減少成本,以增加總收益。

第三,政府必須以“經濟人”的角色進行成本收益核算。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為政府介入的收益。政府介入必須能夠保證福利水平必須不低于只有農民和企業兩方時的狀態。即政府介入必須保證能夠改善其它兩個主體的福利水平,福利的改善不要求是帕累托福利改善,但必須是卡爾多福利改善——在所有受損的人都得到了充分的補償,社會上其他的人的狀況仍然比以前變得更好了。政府在進行成本核算中不應該只考慮到政府的投入,還應該考慮到社會成本,即農村居民的就業問題和社會保障問題,承擔起社會“兜底”的角色。政府的介入必須基于這樣一種認識——只有政府承擔起為社會成員提供社會福利的責任,才能最終建立一種能夠使人民的生活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更有保障的利益共享機制 [6]。

參考文獻:

[1]陳振明.非市場缺陷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公共選擇和政策分析學者的政府失敗論[J]中國社會科學,1998(6):89-105

[2]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場和國家》.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8,13

[3]譚榮,曲福田.市場與政府的邊界:土地非農化治理結構的選擇[J].管理世界,2009(12):39-47

[4]陳池波.論經濟發展中的政府農業投資職能[J].農業經濟問題,2003(9):42-44

[5]陳天寶,許惠淵,龐守林.農村土地制度變革中的地方政府行為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5(1):44-49

篇(6)

關鍵詞:土地非農化,影響因素,經濟發展

 

1.1國外學者對土地非農化影響因素的研究

1.1.1人口增加、城市因素對土地非農化的影響

Muth是最早提出農地流轉模型的經濟學家,他構建了一個理論模型來分析農地的城市流轉,他的模型假設在一個類似屠能區位論模型的平原中有兩個產業(農業和住宅業)進行用地競爭,在這個平原中,城市圍繞著一個同心圓擴張或縮小。Muth模型表明農產品需求的價格彈性對決定土地在農地和城市用地間的轉移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Kuminoff基于Muth的假設,構建了一個線性計量模型來研究土地非農化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城市的因素,如農地與城市邊緣接壤長度的大小,城市人口的增長等是土地非農化的主要推動力,而農業收入低的原因并不是土地非農化的主要推動力量,政府的規劃管制對于土地非農化的影響在統計上不顯著。

Tweeten使用1949—1992年的美國州級人口普查數據來模擬農地數量的變化,農地數量的變化是農戶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農業人口密度以及城市人口密度的函數。實證結果表明美國土地非農化74%的原因是農業因素導致的(農業人口和人均農戶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農業經濟缺乏活力是農地流失的主要原因,而城市的擴張倒是其次。

1.1.2土地產權、政府管制對土地非農化的影響

Skolow研究了美國加州首府薩克拉曼多地區城市化、農地流轉以及農業發展的關系,研究認為土地非農化的數量與農地保護政策緊密相關,大城市的擴張更能集約地利用土地,而各個地方政府在財政政策、土地利用政策、稅收政策等方面的競爭使得從全州的角度來合理調控土地非農化的措施復雜化。

Diane Hite認為財產稅的提高雖然減少了農地轉用的總量,但卻提高了高質量農地非農轉用的概率。經濟轉型中土地產權以及地方政府自治權利擴大對于土地非農化具有重要的影響。Wasilewski 和Krukowski以波蘭華沙和奧爾什丁周邊地區土地轉為住宅用地的情況為例研究了土地非農化的影響因素。

Kline和Alig構建了一個probit模型研究人口增長、收入水平變化、農用地價格、農用地所有權結構、土地利用法、農用地保護區、城市增長界限等因素對土地非農化的影響,研究發現設置城市增長界限對于土地非農化有明顯的限制作用;建立農用地保護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土地非農化;土地利用法和農用地保護區的交互效應對土地非農化有抑制作用,但統計上不顯著;土地利用法和城市增長界限的交互效應對于土地非農化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農用地的價格對土地非農化影響很小。

1.2國內學者對土地非農化影響因素研究

由于處于經濟轉型期,中國土地非農化的驅動因素顯得更為復雜。學者們認為土地非農化的基本驅動因素是人口增加、城市化、經濟發展、農業用地的比較利益低等,但政府行為對于土地非農化規模和速度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2.1人口增加、城市因素對土地非農化的影響

我國耕地非農化與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高度相關,隨著大量勞動力的非農化,對城市容量、交通運輸及各種生產服務設施帶來了巨大壓力。魯明中的計量研究表明每增加1億元的國民生產總值,需占用耕地29.33公頃,每吸納1萬人的非農勞力需占用耕地74.27公頃。

葉嘉安利用遙感數據對東莞市城鎮用地的實證研究表明,城鎮用地的擴張與人口及工業產值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其中人口的因素對用地量需求所起的作用比工業產值的作用大。

龍花樓根據GTR模型研究了長江沿線樣帶的土地利用結構變化,研究認為該地區的耕地和建設用地都有增加的趨勢,模型結果表明建設用地的擴張與最近的中心城市人口、當地的城市化水平、人均農業總產值呈正相關關系,與坡度和海拔呈負相關關系。

1.2.2土地產權、政府管制對土地非農化的影響

土地產權主體缺位、土地征用權濫用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以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土地資源配置上的非合作博弈為特征的政府治理缺陷是土地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成因。

由于農地產權不明晰已經各利益主體的政治地位不同造成土地收益分配關系不盡合理(市、鎮獲得35%--45%的土地收益,農村集體獲得20%--25%的土地收益),即市(鎮)各級政府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剝奪了農民的收益權利,總體的利益分配格局對于地方政府有利,使地方政府具有通過土地非農化的手段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激勵,從而促進了農地的過度非農化。科技論文。分權化改革后,地方政府具有追求本地工業化、城市化的強烈愿望。求這個目標首先必須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

賈生華、張宏斌的研究認為土地非農化過程中的利益分配主體主要有地方政府、村干部和農民。目前孤傲及征用農地價格過低,在同等區位情況下,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的價格相差平均10倍以上,地方政府在土地非農化過程中有比較可觀的財政收入。農用地非農化過程中收入分配不透明,村干部在其中可能有灰色收入,成為推動土地征用、促進土地非農化的重要力量。農業比較利益低,在土地非農化過程中農民有一筆可觀的收入。因此,地方政府、村干部和農民都有動力促進土地非農化進程。

曲福田等的研究認為,由于農地征用價格、出讓價格以及市場價格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1:10:50),各級政府可以通過低價征用、高價出讓而獲取巨額收益。蔡運龍認為由于耕地非農化采用的是國家征用制度,耕地征用價格、出讓價格之間的差異形成了耕地非農化中的巨大經濟利益,政府憑借對土地市場的壟斷獲得了耕地非農化中的耕地收益的大部分,是耕地非農化供給的經濟驅動;在發展地方經濟名義下,以耕地換項目,通過積累政績,進而獲得“行政升級”,是耕地非農化供給的權力驅動。

1.2.3經濟發展與土地非農化

楊國良認為,農業發展是土地非農化的前提,農業發展為非農產業提供了農業剩余。土地非農化實際上是農業實物剩余的一種轉移,經濟的增長速度決定了土地非農化的速度。魯明中的研究表明經濟發展水平與城鎮建設用地和交通用地之間存在較為密切且都正相關的關系,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鎮建設和交通建設占地也越多。

1992—1995年,以省級數據計算的固定資產投資與非農建設占用耕地之間的相關關系數高達0.85.在區域尺度上,Zhou依據Konagaya的GTR模型研究了中國東部地區的土地利用結構變化,他認為城市化水平、農村經濟的發展、自然地理條件對于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特別是耕地數量的變化有重要影響;在東部地區社會經濟的影響更大,東部地區的耕地數量將會持續快速地減少,到2025年東部地區的人均耕地數量為0.0727公頃,2025年以后東部地區的耕地減少速率將會降低??萍颊撐?。

王萬茂從理論上提出了一個解決糧食安全與經濟建設所需用的土地資源最優利用方案,即MRSAXY=MRTXY=MRSXYB,其中MRS是邊際替代率,MRT是邊際轉換率。陳奉瑤認為,在土地數量有限的情況下,不同用途的編輯收益相等時,土地資源達到了最佳配置??萍颊撐摹?/p>

諸培新、曲福田根據可耗竭性資源理論,構建了耕地資源在農業部門和非農業部門配置的最優決策模型,并通過模型的分析,提出更多資源在農業和非農業部門之間最優配置的兩個條件,即1、只有當耕地非農化的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時,才能確定社會最優耕地非農化的量;2、耕地資源保有量的編輯福利等于邊際成本時,才能確定相應的最優耕地資源保有量。

在實證研究方面,尚啟軍提出若以耕地面積減少遲于農業勞動力減少作為判斷標準,那么我國耕地面積減少嚴重超前,土地非農化嚴重過度。以城市用地增長彈性系數為判斷標準,既有的研究認為我國的城市用地擴張具有過速的傾向。

篇(7)

關鍵詞:開發區 土地利用 評價體系

1. 引言

錫林郭勒市和呼倫貝爾市位于內蒙古高原北部的草原腹地,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畜牧業生產優勢明顯,煤炭等多重礦產經濟潛力巨大、風力發電等新能源工業前景廣闊,綠色旅游業享譽國內外,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引起人地矛盾日益凸顯,人口不斷增長的社會壓力和長期不合理開發土地的粗放型利用方式,導致自然環境破壞嚴重,土地生產力明顯降低,草原生態屏障功能嚴重減弱,城鎮化建設進程放緩,進而威脅到該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研究區概況

本文選取的4個開發區分別是位于錫林郭勒市區西的錫林郭勒經濟技術開發區、鄂溫克族自治旗的伊敏工業園區、海拉爾市東北的呼倫貝爾經濟開發區、扎蘭屯市東南的嶺東工業園區。除第一個錫林郭勒經濟開發區外,其他3個都屬于呼倫貝爾市。

本文選取的4個開發區均位于大興安嶺腳下,以蒙古族、鄂溫克族等多種少數民族為主體,天然草原遼闊,地勢平坦,具有濃郁的北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冬季寒冷而漫長,冷空氣活動頻繁,夏季涼爽而短暫,降水量較集中,春秋兩季氣候變化劇烈,降水少,大風多,溫差較大。無霜期短,光照充足。

開發區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均已建成交通運輸十分便利、基礎設施齊備的配套環境,主要以木材深加工、農畜產品深加工和草業深加工、煤電能源為主導產業,以生物制藥、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制造業為發展方向。

3. 指標體系

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的主要目標是:提高規劃執行效力以改善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約程度以協調經濟效益與土地資源利用的關系。由于目標的多樣性和宏觀性,難以從單一指標上進行評價,為此,需要將反映開發區土地利用的多項指標信息加以匯集,得到一個綜合指標體系。

本文以現有的遙感調查和統計數據為基礎,依據指標選擇的綜合性、代表性、合理性和可得性原則,從土地利用狀況、用地效益和管理績效三個方面,建立了由總目標、子目標、指標三個層次組成的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表2)。

4. 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模型

依據上述指標體系,可以對各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進行單項指標的評價比較。要對開發區進行綜合評估,還需要借助一定的評價模型,把各方面量綱不同的指標值轉化為無量綱的相對評價值,并將其進行綜合得到對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情況的整體評價。這涉及到指標標準值的確定,指標權重的確定, 指標的無量綱化處理,綜合方法的選擇等問題,本文采用目標值法和專家咨詢法確定理想值,特爾斐法確定指標權重值,理想值比例推算法進行指標標準化。

4.1 確定指標理想值

要綜合評價開發區土地利用的合理性,首先必須使各個指標間具有可比性,為此需要先根據各項指標的現實意義,確定其理想值,據此對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消除量綱的影響。

理想值理論上是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各評價指標在評價時點應達到的理想水平,原則上不應小于現狀值,本次評價理想值的確定采用的是目標值法和專家咨詢法,目標值法,是結合國家現有標準,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等相關規劃,以及有關用地標準、行業政策等,對開發區的現狀作趨勢外推,確定指標理想值;專家咨詢法,是選擇一定數量熟悉城市、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和土地利用狀況的專家,提供相關材料,咨詢確定指標理想值。土地供應率理想值確定是由于開發區總存在零星用地不能供應出去,故取90%。

4.2確定指標權重

指標權重是每個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中相對重要性的數量表示,權重確定合理與否對綜合評價結果和評價質量將產生決定性影響。

確定權數的方法很多,大體上分為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兩大類。前者由專家根據經驗進行主觀判斷得到,主要有專家分析法,層次分析法(AHP)等;后者根據指標之間的相關關系和各項指標的變異系數來確定,如主成份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關法、熵值法等等。本文采用前者中的特爾斐法,步驟如下:共選擇15名專家,進行兩輪打分,通過分析分值與均值等相關數據后,按公式計算每一項指標的權重值。

4.3 指標無量綱化

無量綱化是對數據的標準化,它通過數學變換將不同單位表示的指標值轉化為無量綱的相對評價值, 以便于比較和綜合。

常用的方法有:統計標準化、極值標準化、定基和環比標準化, 指數變換法等。本文指標標準化采用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以指標實現度分值進行度量,將指標實際值與指標理想值進行對比,計算出單項評價指標分值。評價指標實現度分值應該在0~100%之間,當大于100%時,該項指標的實現度分值記為100%。具體計算公式按以下公式計

4.5 結論

對比分析四個開發區的土地集約利用程度分值,我們看到四者的集約利用水平都比較高,橫向差距不大。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這要歸功于它在評價體系中6個子目標的綜合推動,尤其是土地利用程度和工業用地投入產出效益的高分勝出,說明呼倫貝爾經濟技術開發區現狀用地開發程度高,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不存在到期項目用地和閑置土地,在供應土地以后的跟蹤管理工作同樣毫不松懈,土地利用監管工作到位。而得分最低的是錫林郭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由于開發區增加了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兩種用地類型,工礦倉儲用地、交通運輸較規劃用地面積有所降低,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面積增加,導致用地機構狀況和推動利用強度2個子目標得分落后。另外錫林郭勒經濟技術開發區應當招拍掛的土地面積為74.84公頃,實際通過招拍掛的方式出讓的土地總面積67.78公頃,土地的招拍掛實現率為90.57%,導致土地供應市場化程度沒有達到100%。

5. 建議

作為開發區管理決策的重要內容,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要求一套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評價指標體系,這是實現開發區科學監測和評價的具體技術措施。

對于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評價標準和指標,我們不能再像過去根據人的利益和需求來選擇評價標準與指標,而是要從實踐出發,在專業系統理論的指導下,遵循統計指標生成的一般過程來建立評價指標并將其納入一個框架,通過演繹的途徑,去解析開發區土地利用的整體特征,最終對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進行科學的、完備的描述。

本文從不同方面對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狀況進行定量化評價, 并構建了科學易行的綜合評價模型。該評價模型具有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在以后的工作中, 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進一步研究。

(1) 考慮開發區土地利用的社會和環境生態效益。增加社會影響指標類,納入地均從業人員、工業項目的污染程度、廢水處理能力、固體廢物治理能力等要素, 進一步考慮開發區的土地可持續利用問題。

(2) 可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開發區土地利用結構的研究,尋找開發區各種用地合理結構,對商服用地比例、道路覆蓋率等子目標進行量化研究。同時對開發區用地規模做更進一步研究,分析其規模對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影響。

(3) 考慮開發區土地開發利用的動態性。開發區土地開發利用是一個不斷推進的過程,可以引進反映開發區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和速率的指標。由于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開發區在土地利用方面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充分考慮時態要素,可以增加指標體系的科學性。

(4) 在指標權重的確定上,考慮將客觀分析法與專家經驗法等主觀賦值法相結合,以減輕現有的特爾斐法對評價樣本的依賴,增加權重的穩定性。另將GIS技術運用到土地利用評價工作中,利用GIS 強大靈活的空間分析功能,對開發區土地利用結構方面進行更加細致完整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戴竹勁.開發區土地利用水平評價研究.華中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2] 姚秋.重慶市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和潛力研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 樓江,聶鑫眾.開發區土地利用基礎管理研究.上海房地,2005,(10):37-39

[4] 高洪篙,鄧頌,劉海濱.我國開發區用地及其經營策略.國土資源,2002,(11):24-27.

[5] 宮蕾.大連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8.

[6] 潘錫輝,雷涯鄰.開發區土地資源集約利用評價的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4(10):35-37.

[7] 吳旭芬,孫軍.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的問題探討[J].中國土地科學,2000(2):17-21.

[8] 許佩倩.土地集約利用與開發區的可持續發展[J].現代經濟探討,2004,11:25-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暖暖 免费 高清 日本 在线| 日本不卡高字幕在线2019|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女女女女女女bbbbbb毛|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五月婷|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国产99久9在线视频 | 传媒| 午夜色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片在线| 三年片在线观看大全国语 | 欧美最骚最疯日b视频观看| 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免费麻豆| 国外b2b网站毛片| 最美女人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真实国产乱啪福利露脸| 人妻换人妻仑乱|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免费超爽大片黄|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vr|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东北老女人高潮大喊舒服死了|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小说 |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抽搐|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国产日产欧产综合| 三年片在线观看大全|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国产熟女乱子视频正在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