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4: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物理教師師德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頂崗實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方略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413X(2016)01-0104-05 DOI:10.13763/j.cnki.jhebnu.ese.2016.01.019
教師職業道德(師德)是指從事教育職業的人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和必備品德的總和,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1]。師德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師的教學心態和行為,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校的教育質量。然而,單靠說教難以提升,必須依托相關課程和實踐活動來內化和發展,頂崗實習就是重要途徑之一。探析頂崗實習教師(以下簡稱頂崗生)職業道德現狀,構建教育方略,有助于提升其師德水準,優化教育教學效果。
一、頂崗生教師職業道德現狀探析
頂崗實習是頂崗生頂替原有教師崗位在基礎教育學校進行為期半年的全職鍛煉,因此,頂崗生應嚴格踐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完全以一名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但在實踐中,頂崗生往往由于師德知識相對匱乏、教師職業情愫不足而導致師德失范現象時有發生。
(一)師德知識相對匱乏
師德知識主要包括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職業相關法律、社會公德方面的知識,是一位合格教師不可或缺的知識。頂崗生作為準教師在實習中掌握并運用師德知識,以身作則,是促進實習學校學生健康、和諧、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亦是提高自我修養的有效渠道,更是促進自身今后職業發展的有力保障。在實際工作中發現,頂崗生師德知識相對匱乏,情況不容樂觀,思想上重視不夠。究其原因,一方面,師范院校提高師德教育效果的方法不夠,實際師德教育效果欠佳。另一方面,頂崗實習評價體系欠完善。在頂崗實習學生評優量化標準中,“職業道德與個人修養”一欄,沒有具體評價指標且往往只由駐縣管理教師一人判定分數,易使其產生“跟他人關系好就是師德好”的錯誤認知。可見,缺乏科學規范的師德評價體系是導致影響頂崗生師德學習效果的又一主要因素。
(二)教師職業情愫不足
教師職業情愫是指個體在教師職業情境中流露出的真實情感,是出于對此職業的喜歡而達到的職業境界。它是助推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渴望取得成功、獲得成就的動力,更是達到既定目標,實現教師職業理想的必經征途。教師唯有對教育事業有情才會甘愿為之奮斗,樂此不疲去努力做好點滴工作并實現自我價值。頂崗實習教師職業情愫是頂崗生從學生的角色順利轉換到教師角色的保障,是實習教師快速成長的內部力量,他們的職業情愫的程度將影響到實習期間的教學質量,以及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實踐中,初任教師的頂崗生更易出現職業情愫不足狀況。原因在于,頂崗生在實習之前普遍認為教師職業相對輕松,可以從容應對。但當其真正走上教師崗位后才發現,教師除了上好課之外,還有備課、判作業以及教研等工作,冗繁的頂崗生活使得一些意志薄弱的頂崗生出現倦怠傾向,消極對待教育教學工作。另外,在一段時間后,有些頂崗生會覺得自己不適合教師行業,不愿為此付出,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混日子”,有時甚至不能完成基本的教學工作。這不僅使其錯失了鍛煉機會,降低實習效果,而且還會給頂崗實習支教工作帶來負面影響,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二、頂崗生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方略
頂崗生的師德教育是一種“前職業道德”教育,即接受師范專業學習和訓練的頂崗生在其特定的專業學習或實習實踐中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或叫隱形職業道德)[2]。探索頂崗生師德教育方略目的是建構其合理師德體系、規范其教育行為,在“知”與“行”的統一中提升其師德水平,進而真正達到師德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之目的。現依據頂崗生師德現狀及自身實習、駐縣管理切身體驗,設置如下針對性培養方略。
(一)明德:強化師德崗前培訓
1.建立多元校本師德課程體系開發獨立師德課程,建立多元校本課程體系:基礎型課程、案例型課程、共享型課程(見圖1)。彌補高師院校課程缺陷,為頂崗生師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師德基礎型課程包括一般公民道德、師德規范與原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等知識在內的以夯實教師師德發展基礎為目標的全體學生必修課程。在本課程中,首先應對頂崗生進行一般社會道德和師德知識的滲透,為其教師生涯乃至整個人生打下良好基礎。其次,講解師德規范與原則,使“準教師”們明晰其將來職業的特殊要求,提升其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理性認知,從而從根源上預防師德失范現象的發生。最后,須將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納入課程內容中,使頂崗生知法、懂法,預防其師德失范甚至觸犯法律。一方面,法律與道德歷來相輔相成、互相補充,而教育法律法規就是強制執行的教育倫理規范。另一方面,預防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出現違反《教師法》等相關法律的道德失范行為,如對學生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偷看學生信件等。師德案例型課程主要是聽優秀教師講述師德相關案例、看情境再現視頻。聽:聘請優秀教師從愛心、責任、奉獻等多個角度講述自己的真實故事,使頂崗生在崗前對教師生活初具認識,并能在案例中感受教師偉大、師德之重要,并能在其中汲取經驗,為日后教育教學工作中傳揚師德做好鋪墊。須注意的是,為保證講座的連續性、完整性與實用性,每個類別的講座應穿行。看:組織頂崗生觀看情境再現視頻。搜集并組織頂崗生觀看能夠彰顯高尚師德或突出敗壞師德的情境再現視頻,使其在強烈的對比中感受高尚師德的重要性,以此陶冶其師德情操。師德共享型課程是指已經參加完頂崗實習的學生分享自己師德感受及印象深刻經歷的課程。實習后,頂崗生對教師生活感受頗多,朋輩之間相互教育不僅能夠使“新手”更易接受,還可以增進朋輩聯系,在頂崗實習實踐中互相幫助。首先,應打破專業限制,以實習縣市為單位,組織該縣市區域內的上一期頂崗生為下一期頂崗生進行獨具地方特色的師德共享。其次,秉承優中擇優原則,在頂崗實習中搜集頂崗生的師德故事,并由頂崗支教指導中心匯編完成《朋輩師德共享,攜創美好頂崗》書籍,為后續頂崗實習師德教育工作做好鋪墊工作。2.舉辦具有地方特色師德崗前培訓頂崗生抵達實習縣市后,需進行具有地方特色的師德崗前培訓,一方面有利于頂崗生了解當地風土人情,進一步加強其對師德的理解。另一方面則有利于加快頂崗生轉變角色步伐,使其快速融入師生集體。當地教育局師德培訓是承接高師院校培訓及鋪墊實習學校培訓的中間環節,起到承上啟下之作用。此培訓重點在于滲透當地文化內涵,提升師德情愫。首先應對頂崗生滲透當地文化內涵,使之明晰當地師德建設情況,了解學生、家長乃至社會對于教師的潛在要求和師德高尚的認知,以避免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無意行為造成的師德“被失范”現象的發生。其次,邀請當地師德高尚優秀教師為頂崗生講述自己的教育案例,在提升其師德情愫的同時,再次對當地文化內涵進行滲透。當地實習學校培訓是整個培訓的最后環節,同時也是頂崗生的培養終端。經過高師院校及教育局的系統培訓后,頂崗生已對師德初具認識,但由于沒有從教體驗,無法快速轉變角色。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大多數師德失范情況并非頂崗生主觀故意,而是因為其易以學生的角度來處理問題。因此,此培訓重點應在于轉變頂崗生角色,在使頂崗生融入教師集體的基礎上再次提升師德水準。首先,實習學校應對全體教師進行師德培訓,讓頂崗生融入其中,一方面對頂崗生師德知識與情愫再強化,另一方面可以讓頂崗生盡可能多的接觸本校教師,快速融入教師集體。其次,實習學校應將家訪作為頂崗生師德培訓的重要部分,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讓其以教師身份接觸家長、了解學生,以利于其快速轉變教師角色。通過師德課程與崗前培訓,使頂崗生明晰師德基本知識與教師神圣職責,以達到“明德”的狀態。
(二)享德:搭建師德網絡平臺
道德教育最佳途徑是“縈繞”,即道德教育時刻環繞于學習者身邊,而頂崗實習恰恰為其創設了最適合的場景。為頂崗生搭建師德網絡平臺(見圖2),令其隨時分享和享受師德的成果,不僅有利于優化教師情愫、預防師德失范、激發教師共鳴,還可使高師院校及時了解頂崗生師德動向以便對其及時、有效地干預。1.QQ群建立師德專用QQ群,以區域為單位,將河北師范大學指導教師、實習縣市特聘名師以及實習學校指導教師納入其中,一方面便于頂崗生在遇到“麻煩事”時隨時交流提問,從本源上遏止師德失范現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醒和感化教師職業情愫不足的頂崗生,引領其思想。另外,利用QQ群進行定期討論交流。負責人將近期QQ群上關注度較高、爭議最大或者出現頻率較多的師德問題歸納整理,確定特色主題進行討論,如“當私事與教學沖突時”、“該不該體罰學生”、“該不該放棄學困生”等。邀請一線優秀教師一起交流,使大家充分交換意見,一線優秀教師再根據大家的意見發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使頂崗生在交流討論中真正獲益。2.博客建立師德博客,并安排專人負責,一方面,負責人收集頂崗生的師德感悟和事例并在歸類、整理后發給優秀教師進行評析。而后將感悟和事例的評析一并發表到師德博客上,并依據博文的點擊率和評論情況遴選優秀博文予以獎勵。另一方面,廣泛搜集并發表最新的能夠反映師德品質的并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反響的“好師好事”,使頂崗生感受到教師職業的偉大與魅力,以此提升其職業認同感,激發思想共鳴。3.微信建立“師德精悍心得公眾賬號”,定期推送精悍短文。由專人負責將QQ群中談論的問題及博客中發表的“好師好事”分門別類,再由優秀教師及河北師范大學指導教師對其進行升華,定期可以優化頂崗生教師職業情愫的精悍短文。從而使頂崗生明確自己的職業理想,預防師德師范現象的發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優化其教育教學質量。4.APP在當前“頂崗實習支教指導軟件”平臺基礎上,開發師德評價功能,使實習學校學生、指導教師以及一切能與頂崗生接觸到的相關人員都可隨時對頂崗生的師德進行匿名評價并提出相應建議(具體評價內容只有駐縣管理教師以及頂崗支教指導中心相關工作人員有權限查看),實現頂崗生師德評價的動態反饋。不僅有利于頂崗生隨時查看評價結果及建議,以便其及時修正行為,更有利于頂崗支教指導中心收集相關數據,不斷優化頂崗生師德教育方略并使其更具科學性、將數據納入評價體系以突顯公平性。建立如此之多的網絡平臺看似冗贅,但其可使頂崗生快速分享自己的師德問題及感想,并快速找到自己所需,及時對號入座,以達到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之目的,還可使院校隨時了解頂崗生師德狀態,構建更加適時適度的師德培養方略和師德評價體系。
(三)浸德:創新師德陶染手段
實習中,部分頂崗生往往忙于教學工作而忽視師德知識的積累和職業情愫的培養,開展多元實踐活動并進行適時適度的干預,有助于師德的陶冶與浸染。1.多元師德活動打破專業局限,以區縣或支隊為單位開展可以陶染頂崗生師德的豐富多彩的實習活動。首先,定期舉辦以當下時事熱點如“帶病上課好不好”、“家長送禮之我見”等為主題的師德征文活動,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獎懲制度,最后擇優在頂崗實習簡報上刊登。一方面能夠使頂崗生能在評論當下熱點事件時反觀自己的師德行為現狀,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其師德意識,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刻銘記師德規范并及時修正自己的行為。其次,舉辦以“樹教師形象,揚師德風采”、“立師德,鑄師魂”等為主題,以情景模擬、小品話劇等為主要形式的現場競演活動,頂崗生或組團,或以個人形式參加活動,邀請優秀教師擔當評委并依據教育實情進行精彩點評。一方面可以使頂崗生的師德在活動中得到浸染,使其更加重視師德自我培養,另一方面則可使頂崗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聯絡感情。2.多維師德引領在實習中還需對頂崗生進行多維師德引領,預防師德失范。首先,與頂崗生接觸最多的實習學校指導教師應積極關注其動態,若發現師德失范隱患或行為,應及時進行良性引領。其次,駐縣管理教師應隨時查看“頂崗實習支教指導軟件”的反饋結果,關注其他網絡平臺中出現的各種師德問題,積極向實習學校指導教師了解實習生動態,并進行適時適度師德干預。再次,邀請當地特聘名師在為頂崗生進行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樹立正確職業理想,培養師教師情愫。最后,河北師范大學巡回指導教師在抵達實習地前,向駐縣教師了解頂崗生實際情況,并對個別表現欠佳者進行重點師德教育。通過崗中師德陶染,強化頂崗生的師德意識,提升其教師職業情愫,真正使師德浸入頂崗生的內心。
(四)評德:健全評價體系
現行頂崗實習評價中,對頂崗生專業知識和技能評價較為細致,但對師德評價較為粗放,專業性不強且人為干擾因素較多,致使師德評價無法充分發揮其督促和發展作用。健全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促進頂崗生師德評價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有助于引導頂崗生的師德行為,優化實習效果。1.評價方式多樣化建立評價方式多樣、評價主體多元的評價體系,以彰顯師德評價的公平性。現行頂崗生師德評價,基本只有駐縣管理教師一級進行,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工作中,部分駐縣教師往往由于無法對頂崗生進行細致、深入以及全面的了解,在評價時就會有失客觀、公正,因此,需要將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以弱化個人主觀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首先,頂崗生是頂崗實習中師德修養的主體,因此,在師德評價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和發揮其自我評價的主觀能動性,使頂崗生自評與他評有機結合以有效激發其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其次,學生是教育教學過程的主要參與者且與頂崗生接觸較多,他們參與頂崗生師德評價可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公正。再次,崗友①和實習學校教師是除學生以外與其接觸最多的人群,發揮同行互評功能可以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合理。最后,駐縣管理教師也對頂崗生師德進行公平公正評價并承擔組織、協調和總結各種評價的職責。通過對以上評價結果賦予不同權重來實現頂崗生師德評價的客觀、公正和系統性,有助于頂崗生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反思并將師德評價意義最大化。2.評價標準科學化基于系統性、獨立性、可度量性、可比較性及可操作性原則,依據國家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并在研讀大量師德評價體系構建權威文獻和參照現有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將頂崗生師德評價分為4個一級指標:政治思想、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而后組建專家團隊②,利用專家咨詢法(Delphi)[3](P74-75)建立二級指標,并運用層次分析法(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4]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得到《頂崗生師德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最后,再次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評價主體的權重為頂崗生自身:0.272;崗友:0.105;實習學校教師:0.157;實習學校學生:0.204;駐縣教師:0.262。建立科學、系統的師德評價體系有利于提升頂崗生師德意識,但是,評價工作是一項具有綜合效應的活動,評價對象的心態和行為方式會因被測量而發生變化,所以,評價時應注重全面考察,在注重結果的基礎上觀察其動機和結果,才能真正實現評價的客觀、公正與全面。三、結語依據頂崗實習教師職業道德現狀構建以明德、享德、浸德、評德為主題的師德教育方略,旨在提升頂崗生師德水平,優化頂崗實習效果。誠然,頂崗生師德教育方略的構建是一個由諸多因素互相疊加,彼此影響的復雜過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完善。我們期寄,經過若干年的實踐與改良,能夠探索出更加契合頂崗實習實情且能夠最大限度提升頂崗生師德水平的教育方略。
注釋:
①崗友:同組的頂崗生。
②專家團隊組成人員包括:特聘名師、實習學校指導教師、巡回指導教師、駐縣管理教師。
參考文獻:
[1]申繼亮,趙景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現實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48-55.
[2]王賢國.淺談師范生的前職業道德教育[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4):33-34.
[3]徐維祥.信息系統項目評價理論與方法[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 衛生職業院校 中職 高職 教師轉型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近年來,我國更加重視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并通過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將大量基礎條件較好的中職、中專學校升格成為高職院校。高職院校的教育發展需要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次轉型對中職教育的教師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并對其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處于轉型期的中職院校教師面臨著更加巨大的職業壓力,再加上其教育對象具有特殊性、工作性質以及職業規劃不明確等問題,他們必須要樹立正確的高職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促進自身教師角色的轉型。
衛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醫學一線急需技術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之后面對的是患者,所從事的是服務行業,因此在德育教育中需要更加注重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同時還要使他們形成奉獻自我的觀念,使他們能夠在工作中切身為患者考慮,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另外,衛校的學生還需要有良好的人格,這對于避免以后踏入工作后的腐敗行為有積極意義。
1現階段中職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師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缺乏認識
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雖然屬性相同,但是其理念、內涵、規律之間的差異卻很大,對高職教育內涵認識不足是中職教師向高職教師轉型過程中最先遇到的困難,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對高職教育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辦學方針、辦學方向等缺乏了解;二是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理念沒有充分的認識;三是對高職教師知識結構認識比較模糊,也不明確高職教師對能力結構的要求;四是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定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等把握不準確。在這種情況下,定位不準、目標不明就會成為中職教師在向高職教師轉型的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有的教師只是單純的將中職教育方式套用在高職教育中,難以滿足高職院校學生以及教育目標的需求。
1.2教學理念過于陳舊,教學方法不當
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長期受中職教育模式的影響而局限在原有的思維定勢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都與新時期市場的觀念相悖,忽視了對教育教學改革的關心,并且也對高職教育和中職教育之間的區別了解積極性不高,給高職教育發展帶來了消極和負面的影響。雖然為了促進中職升高職轉型教師師資隊伍素質的提升,高校不僅制定了繼續教育工程、名師工程、師德工程,同時還制定了一系列師資隊伍補充渠道改革、教師工作考核辦法以及教師職務動態管理等,這些都為教師轉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由于部分中職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后,在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上難跟上轉型教育的需求。在教學方式上仍然按照以往的做法,將知識的系統化以及學科體系的完整性作為教學的全部內容,對學生灌輸理論知識、思想政治觀念、規律以及事實的學習作為教學的重點,教師講的很辛苦,學生也聽的很迷糊,在教學局面上出現了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不能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去,并且沒有將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與高職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難以實現因材施教。
1.3中職教師學歷不高
中職院校的學歷結構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本科學歷,只有少數人是研究生學歷,而根據我國教育部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要有35%以上的任教教師學歷達到研究生或碩士以上,由此可見,中職院校的教師在學歷結構上與教育部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在這種情況下,中職教師的職稱自然也遠遠低于高職教師的要求。
1.4中職教師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不足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端技能人才,再加上高等職業教育所面對的學生是高中生,他們與初中生相比有了更深的知識積累和更高的學習能力,因此就需要教師能夠具備各個社會需求崗位相關學科實際工作能力的知識和技能,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有高超的專業操作技能、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較強的教學能力。然而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初中級操作型技能人才,再加上中職學生專業理論學習接受能力所限,因此在教學中對中職教師的要求就沒有高職教師那么高,導致中職教師在平時不重視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不關注專業理論發展趨勢,不了解專業前沿知識,存在知識結構老化、專業知識更新滯后等問題,因此在中職教師向高職教師轉型中會感到力不從心。再加上近年來高職學校的不斷擴招,這就給轉型教師帶來了繁重的教學任務壓力,限制了其自身能力的完善和提高。
2中職升高職院校后思想政治教師轉型對策分析
2.1樹立高職教育理念
高職院校與中職院校雖然都是以就業為指導的教育理念,但是兩者在辦學方向、辦學方針、辦學定位、辦學宗旨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并且在學生的特點、教學特點以及培養特色上也有一定的不同。面對時代的挑戰,職業學院教師應該明確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辦學理念、培養目標等方面的異同以及高職教育對教師能力結構、知識結構以及教學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中職思想政治教師應該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由重“教”向重“學”發展,由重結果向重過程發展,由教育者向促學者轉變,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角色轉換,教學方式應該更加具有激勵性和創新性,進而實現師生交往和共同發展。
2.2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首先,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特點,中職思想政治教師在轉型過程中,要對自身的教育理論知識進行完善,這主要可以從三方面進行:一是掌握高等教育學知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和特點,掌握職業教育的特殊規律;二是職業思想政治教師應該對專業相關基本理論知識有全面的掌握,熟悉國內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學術前沿動態,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三是對于未達到教育部規定學歷的教師,應通過加強專業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的積累,更新知識,提高教學能力,在短時間內取得合格學歷;四是通過調查等方式對高職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進行全面的了解,并與時俱進,時刻關注社會、政治以及經濟的動態發展變化,并以此為依據開展教學。其次,要鼓勵中職教師將實踐與教學過程結合起來,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師要深入社會,對社會需要職業院校學生的企業崗位需求進行了解,及時調整學生的思想狀態,在具體工作中培養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將實踐教學、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進而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術人才。最后,職業思想政治教師還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識,鼓勵自主研修,在工作中要改變以往的認識,從高職角度來審視自己、正視差距,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積極主動地按照高職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通過不斷的研究、反思和總結,促進自我成長,不斷超越自己,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
2.3轉變教學方式
轉型教師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據轉型后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能力不高、心理狀態相對成熟等特點,在轉型后要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多數職業院校的學生都是想要考上更好的大學而沒有得償所愿的,他們學習能力有所欠缺,并且往往由于受挫而難以對學習提起興趣,尤其是對于邏輯性和概念性的內容比較多的思想政治課來說,就更覺得枯燥而不想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先進設備,采用靈活、直觀、形象、有趣的方式,通過情境設計的方式,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聯系起來,并積極營造良好氛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這對于促使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斷,形成觀點具有積極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對學生的自信心進行培養和建立,讓他們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使他們走出沒有考上更好大學的陰影,為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4完善激勵機制
中職教師向高職教師轉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過渡期和適應期。建立激勵機制應用于中職院校向高職院校轉型過程中,能引導和促進教師角色轉換,推動轉型的進展,并在其中起到激勵、引導、調節、規范和保障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將教師的教學成績和教學能力與工資、獎金掛鉤,通過建立和落實相關激勵機制,將教學成績作為職稱評聘的重要指標,將教學的“質”和“量”作為教師教學成績的評價標準,使中職教師能夠盡快地提高自身專業發展,并提高自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于此同時還需要建立退出機制,對于不能按時完成角色轉變,難以滿足高職教育教師需求的教師,應對其從職稱和待遇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壓力和傾斜。
3結語
職業院校要想提高辦學水平,實現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就必須要全面促進教師師資隊伍質量的提高。只有通過迅速提高中職教師素質,使中職院校教師從心理上形成高職教育的理念,并通過以高職教師標準要求自己,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以適應高職教學要求,保障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從而為我國中職院校升高職院校政策的實施提供高技能教師資源支撐。總的來說,中職學校升格或承擔高技能人才培養任務后,中職教師素質提高和轉型成為學校發展和教師個人發展都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從現階段中職教育教師存在的問題、學生的特點以及高職教育對于教師的素質要求來看,中職教師向高職教師的轉型需要從觀念的轉變、自身素質的提高以及教學方法的轉變等幾個方面來著手進行,最終實現教師角色的完美轉變。
參考文獻
[1] 凌鏡,郭航鳴.關于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職教體系的思考[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3(5):5-7.
[2] 張玉芳.關于中職教師向高職教師轉型問題的探討[J].學理論,2012(33):215-216.
[3] 吳曉偉,許鵬飛.中職體育教師向高職體育教師的轉變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32).
[4] 鐘萬里.淺談中職升格為高職后教師的可持續發展[J].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10(3):58-59.
[5] 呂龍凱.物理教師怎樣實現由中職到高職的角色轉換[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2):107-108.
[6] 張忠誠.淺談中職教師如何成功“升級”高職教師[J].職業,2013(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