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7: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物理模擬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目前,微生物采油技術引起了微生物學界、石油工業界、石油地質界和地球化學界等相關學科的廣泛興趣和關注。詳細介紹微生物采油技術概況,明確分析微生物采油技術概況機理,并探討其發展方向。
微生物原油采收率技術(microbialenhanancedoilrecovery,MEOR)
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有益活動,微生物代謝作用及代謝產物作用于油藏殘余油,并對原油/巖石/水界面性質的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動性,增加低滲透帶的滲透率,提高采收率的一項高新生物技術。該項技術的關鍵是注入的微生物菌種能否在地層條件下生長繁殖和代謝產物能否有效地改善原油的流動性質及液固界面性質。與其它提高采收率技術相比,該技術具有適用范圍廣、操作簡便、投資少、見效快、無污染地層和環境等優點。
一、微生物采油技術概況
1926年,美國科學家Mr.Beckman提出了細菌采油的設想。1946年Zobeu研究了厭氧的硫酸鹽還原菌從砂體中釋放原油的機理,獲得微生物采油第一專利。I.D.shtum(前蘇聯)及其它國家等學者也分別作了大量的創新性工作,奠定了微生物采油的基礎。美國的Coty等人首次進行了微生物采油的礦物試驗。馬來西亞應用微生物采油技術在Bokor油田做先導性礦物試驗,采油量增加了47%。2002年至2003年,我國張衛艷等在文明寨油田進行了微生物礦場應用,累計增產原油1695t,累計少產水1943t,有效期達10個月。
美國和俄羅斯在微生物驅油研究和應用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美國有1000多口井正在利用微生物采油技術增加油田產量,微生物采油項目在降低產水量和增加采油量方面取得了成功。1985年至1994年,俄羅斯在韃靼、西西伯利亞、阿塞拜疆油田激活本源微生物,共增產原油13.49x10t,產量增加了10~46%。1988年至1996年,俄羅斯在11個油田44
個注水井組應用本源微生物驅油技術,共增產21x10t。
20世紀60年代我國開始對微生物采油技術進行研究,但發展緩慢。80年代末,大慶油田率先進行了兩口井的微生物地下發酵試驗(30℃)。大港、勝利、長慶、遼河、新疆等油田與美國Micro~Bac公司合作,分別進行了單井吞吐試驗。1994年開始,大港油田與南開大學合作,成功培育了一系列采油微生物,該微生物以原油和無機鹽為營養,具有降低蠟質和膠質含量功能,并在菌種選育與評價、菌劑產品的生產、礦場應用設計施工與檢測等諸方面取得了成績。1996年以來,吉林油田與13本石油公司合作,探究了微生物采油技術在扶余油田東189站的29口井進行的吞吐試驗,21口井見效,見效率達70%。2000年底,大慶油田采油廠引進了美國NPC公司的耐高溫菌種,在Y一16井組進行了耐高溫微生物驅油提高采收率研究和現場試驗,結果表明,采收率達43.41%,增加可采儲量1.81×10t,施工后當年增油615.5t。勝利油田羅801區塊外源微生物驅油技術現場試驗提高采收率2.66%。
二、微生物采油技術機理
(一)微生物采油技術與油田化學劑
在大慶油田開發的各個階段都會使用不同性質的化學劑,現以大慶油田為例。當大量化學劑進入油藏后,將發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對微生物采油過程可能產生不同的影響。化學劑既可引起微生物生存環境(滲透壓、氧化還原電位、pH值)的改變,又可直接改變生物的生理(呼吸作用、蛋白質、核酸及影響微生物生長的大分子物質的合成)以及影響微生物細胞壁的功能,從而影響微生物的生長,降低采收率。
(二)微生物驅油機理
因為,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作用涉及到復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過程,除了具有化學驅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機理外,微生物生命活動本身也具有提高采收率機理。雖然目前的研究不斷深入,但仍然無法對微生物采油技術各個細節進行量化描述,據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原油乳化機理。微生物的代謝產物表面活性劑、有機酸及其它有機溶劑,能降低巖石一油一水系統的界面張力,形成油一水乳狀液(水包油),并可以改變巖石表面潤濕性、降低原油相對滲透率和粘度,使不可動原油隨注入水一起流動[1引。有機酸能溶解巖石基質,提高孔隙度和滲透率,增加原油的流動性,并與鈣質巖石產生二氧化碳,提高滲透率。其它溶劑能溶解孔隙中的原油,降低原油粘度。
2.微生物調剖增油機理。微生物代謝生成的生物聚合物與菌體一起形成微生物堵塞,堵塞高滲透層,調整吸水剖面,增大水驅掃油效率,降低水油比,起到宏觀和微觀的調剖作用,可以有選擇地進行封堵,改變水的流向,達到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在較大多孔隙中,微生物易增殖,生長繁殖的菌體和代謝物與重金屬形成沉淀物,具有高效堵塞作用。
3.生物氣增油機理。代謝產生的CO、CO2、Nz、H、CH和C3H等氣體,可以提高地層壓力,并有效地融入原油中,形成氣泡膜,降低原油粘度,并使原油膨脹,帶動原油流動,還可以溶解巖石,擠出原油,提高滲透率。
4.中間代謝產物的作用。微生物及中間代謝產物如酶等,可以將石油中長鏈飽和烴分解為短鏈烴,降低原油的粘度,并可裂解石蠟,減少石蠟沉積,增加原油的流動性。脫硫脫氮細菌使原油中的硫、氮脫出,降低油水界面張力,改善原油的流動性。
5.界面效應。微生物粘附到巖石表面上而生成沉積膜,改善巖石孔隙壁面的表面性質,使巖石表面附著的油膜更容易脫落,并有利于細菌在孔隙中成活與延伸,擴大驅油面積,提高采收率。
(三)理論研究
1.國內外的數學模型。20世界80年代末,國外的Islam、Zhang和Chang等建立了微生物采油的數學模型并開展了相應的數值模擬研究。Zhang模型優于Islam模型在于可描述微生物在地層中的活動,卻難于現場模擬。Chang模型是三維三相五組分,能描述微生物在地層中的行為,不能描述在油藏中的增產機理。
2.物理模擬。物理模擬研究基本上是應用化學驅的物理模型試驗裝置及試驗過程。微生物驅油模型的核心是巖心管部分,其長度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應建立大型巖心模型,使微生物充分繁殖,便于分析研究微生物的驅油效果。通過物理模擬研究微生物驅油法,可獲得微生物在巖心中的推進速度及濃度變化,對巖心滲透率的影響等信息。
(四)源微生物的采油工藝
國內油田(大慶等)已進人高含水開發期,是采用內源微生物驅油還是采用外源微生物驅油,要根據具體油藏內的微生物群落進行分析。若具體油藏中內存在有益微生物驅油的微生物群落,宜采用內源微生物驅油工藝,這是目前國內致力于運用最新微生物采油技術。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油田中,特別是大慶油田,在微生物采油技術具有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對大多數的油藏都能充分發揮微生物采油的優勢。制約微生物采油技術的主要因素在于油藏中微生物群落結構、現場試驗工藝及物理模擬實驗的局限性。外源菌種的選育和評價指標、特性,微生物的研究、菌液的生產和礦場試驗等方面還需深化。
參考文獻:
2005年,教育部下發文件,提出在物理、化學、生物、力學、電子等學科中,建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各高校高度重視,積極申報,加強實驗中心建設,總結了大量經驗,值得參考和借鑒445。
依據學校人才培養定位,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以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轉變為先導,強化“工程-理論-實踐-工程”的教育教學理念,積極推進實驗實踐教學改革;建設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為核心的實驗實踐教學新體系;建立優質資源共享和現代化高效運行的管理體制;建設理論教學、實驗實踐教學與科學研究緊密結合的高素質實驗教學隊伍;建立了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平臺,將課程設計貫穿課程理論教學過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培養活動,使其成為培養電氣工程領域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1.實驗教學中心改革思路
1.1 突出一個目標
以“一實兩創”特色人才培養為目標,著力培養具有突出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的培養和訓練,以適應21世紀電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電工技術領域、尤其是電力工程領域的人才需求。實踐能力是主體,是基礎;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是兩翼,是升華。通過實施突出實兩創”特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能干事的知能基礎、敢干事的無謂膽識和干成事的堅韌品格。
1.2 建設一支隊伍
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專兼職相結合的高水平實驗教學隊伍是“中心”持續穩步發展的關鍵“中心”采用課程負責人制和實驗助理制,打通學科建設與實驗實踐教學的人才通道。
(1)課程負責人制。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一人負責,有助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深入結合。
(2)實驗助理制。從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中遴選實驗助理,兼職參與實驗實踐教學、實驗室建設和管理。
1.3 構建兩個平臺
(1)物理模擬、數字仿真和工程實訓三位一體。①物理模擬:“中心”開設電工、電子、電機、電磁場、單片機、自動控制、電力系統綜合、繼電保護、高電壓、自動遠動、電力系統動態模擬等物理模擬實驗。②數字仿真“中心”開設電路仿真EWB、電子設計、多級電網數字仿真、電力系統高級應用、電力設備仿真系統等數字仿真實驗。③工程實訓:“中心”建有電工電子實習基地、輸變電工程實訓基地和多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工程實訓提供了平臺。
通過物理模擬、數字仿真和工程實訓三位一體的培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如對于電力系統運行操作,首先在電力系統動態模擬實驗室進行實驗,使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電力系統運行操作中的物理現象,強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然后針對相同內容通過以實際電網為背景的多級電網仿真培訓系統進行數字仿真,使學生掌握大規模電網操作中的現場實際問題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在實驗變電所進行實際操作訓練。
(2)基于網絡技術的現代化實驗實踐教學管理與監督保障平臺。
1.4 面向二維服務
根據“中心”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面向“橫向覆蓋,縱向貫通”的實踐教學。
(1)橫向覆蓋。“中心”面向全校34個電氣信息類、工科非電類和文經管類本、專科專業5000余名學生,承擔了電力生產工程認知教育,相關課程的實驗教學、工程訓練、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大學生科技創新任務,以及電氣工程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培養工作,具有很大的橫向覆蓋面。
(2)縱向貫通。“中心”對電氣信息類的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在實驗實踐教學環節上貫通。
1.5 覆蓋五個層次
(1)工程認知層。針對文、經、管類學生了解電氣工程領域的相關知識,主要以模型演示、觀看多媒體教程等方式進行。
(2)基礎實驗層。針對電氣工程領域基礎課程,強調學生熟悉儀器設備、軟硬件工具的使用方法、驗證實驗內容,掌握基礎理論與基本方法。
(3)工程實訓層。針對電氣工程領域專業,強調學生了解電力生產的實際過程、具體操作方法和步驟,交互推動理論課程的學習,培養電氣工程專業素養。
(4)綜合設計層。針對某一系統,綜合應用相關知識,具體完成實驗方案、測試和論文,培養工程素質。
(5)研究創新層。針對某一系統,強調實施過程中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手段的應用、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實現自主選題、自主設計、自主完成實驗,獨立撰寫項目驗收報告。
1.6 堅持六個結合
堅持: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結合;設計型實驗與工程實訓相結合;研究創新型實驗與課外科技活動、競賽、科研課題相結合;實驗實踐教學與電力行業實際相結合;實際物理實驗與虛擬仿真實驗相結合;研究生培養與實驗實踐教學相結合。
2.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改革方案
“中心”設有學術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要負責“中心”的發展規劃、建設項目立項審批,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中心”的具體軟硬件建設的具體實施。
2.1 建設高水平的實驗教學隊伍
學校優勢學科-電氣工程學科的高水平教師是“中心”教師隊伍的組成部分,同時聘任電氣工程相關學科的優秀教師為中心的兼職教師,確實保證實驗實踐教師隊伍的高質量。為了提高實驗教學的指導和管理力度“中心”建立了實驗助理制度,即從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中遴選實驗助理,兼職參與實驗實踐教學、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工作。
2.2 扎實開展實踐平臺建設
近幾年“中心”新增DSP、ARM/EDA、數字仿真實驗室、電工電子實訓基地、電力運行仿真中心、電力生產動態模型演示實驗室、真實的66~220kV變電站的輸變電實訓中心等。同時為了跟蹤電氣工程領域的新技術“中心”又新增加了風力發電系統、太陽能發電系統、蓄能系統等一系列實驗平臺。自行研制了電工實驗臺、數字和模擬電子實驗箱、單片機實驗箱、PLC、DSP實驗平臺、便攜式電子實驗包、電工電子實訓實驗臺、繼電保護實驗臺等800余臺套。
2.3 建立基于網絡技術的實驗管理體系
建立了網上預約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了實驗室網上預習系統,可實現學生網上學習儀器設備使用、基礎實驗預習演示;建立了網上實驗實踐答疑系統,及時與學生實現交互。
中心在完成計劃內本科實驗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還為本科生畢業設計、研究生科研提供了實驗場所。本著為全校師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宗旨,中心建立了開放運行機制,并建立了實驗室開放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
2.4 構建較為完善的學生課外培養體系
“中心”通過設立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學分、“電氣工程實踐教學中心大學生創新基金”、科研課題組招聘,各類競賽等方式激發學生參與課外創新性研究的熱情。
2.5 探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新模式
在高水平軟硬件平臺的支撐上,探索“全程設計”的教學新模式,即將某一系統的設計貫穿于某門課程的全程,或貫穿于多門課程的全程。
(1)電子信息類課程的“全程設計”。在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授課之初就將智能交通燈、電子時鐘等綜合設計性題目布置給學生,隨著教學內容的逐步展開,要求學生進行階段性設計,學習結束后完成項目的整體研制,并撰寫實踐報告。在單片機、DSP和EDA等課程中繼續沿用相同的題目進行設計,要求學生注意比較不同方法的優劣。這種模式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多方位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新技術的優勢。
(2)電力工程類課程的“全程設計”。在電力系統分析之初,將一電網的規劃設計布置給學生,在課程學習的不同階段完成網絡參數計算、潮流計算、短路計算、調壓計算、穩定性分析計算等內容的設計。在后續的繼電保護課程、發電廠電氣部分和高電壓技術等課程中,仍針對該系統進行相應子模塊的設計。這種模式采用遞進式工程訓練,將分散的課程通過某一電網設計的實踐環節貫穿起來,使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之初就樹立大工程概念,明確所學課程在電力系統中的任務和地位,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2.6 探索與企業聯合開展實踐教學的新模式
近年來,與廣東核電集團、中國大唐集團等企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利用企業的實訓基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3.電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未來建設規劃
中心堅持與時俱進的科學發展觀,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繼續按照“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標準進行建設的奮斗目標,中心可持續發展的建設規劃為:
(1)瞄準社會和電力行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不斷探索實驗實踐教學改革,進一步充實、完善和落實教學建設方案。
(2)不斷探索和實踐實驗室管理和隊伍建設方面的改革措施,為實驗室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和持續發展的動力。
(3)加強數字化、網絡化實驗平臺建設,加強實際物理實驗與虛擬仿真實驗的結合,有效地促進學生課內、課外實驗教學活動的開展。
(4)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定位,對實驗教學五層次進行更為深入的改革研究,使各層次內容有機聯系,加強對工程實訓和創新層的教改研究與實踐,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
(5)進一步探索“中心”的管理模式,對相對獨立的人、財、物等管理權限和機構設置進行探索,進一步改進和落實中心的管理職責,建立一套高效合理、資源優化、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模式。
(6)加強學科建設與實驗室建設的緊密結合,在實驗助理的基礎上,將開展實驗研究助理工作,將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學生的創新實驗內容。
4.結語
中心根據學校人才培養定位,確立了“突出一個目標、建設一支隊伍、構建兩個平臺、面向二維服務、覆蓋五個層次、堅持六個結合”的建設思路,構建了模塊化、遞進式、重銜接、強結合的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了“全程設計、平臺支撐”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新模式,強化了學生對理論教學的理解和掌握,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程素質得到提高。“中心”的實驗儀器和設備先進,管理規范、實驗環境和條件良好。
一、社科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論證方法
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寫作的論證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以說理的方式,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對研究問題進行層層梳理,提出明確的論點,并逐一予以闡釋、 論證的研究方式。運用論證方法撰寫的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屬于論證型論文。論證型論文通常由論點、論據、論證三個部分組成。常見的論證方法有歸納法、演繹法、類比法、因果法、反證法、引申法等。
(二)評述方法
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寫作的評述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對其研究領域的某一成果或具體觀點進行褒貶不一的綜合性評述的研究方法。根據評述對象的不同,評述通常分為文獻評述和會議評述兩種不同類別。運用評述研究方法所撰寫的。論文通常具有較強的思辨性,并钚- -味對已有觀點或成果進行正面論證或反面駁斥,而是綜合各方面觀點以客觀的態度對其進行評述。評述型論文通常包括前言、主題和總結三個部分,與運用論證方法撰寫的論證型論文相比有明顯區別。在評述型論文的撰寫中應特別注意對評述對象資料的搜集要盡完整,使用的文獻資源也應忠于事實,最大程度保證評述的客觀性。
(三)調研方法
調研方法是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特別是社會科學類論文研究方法中較為重要的研究方法。運用調研方法撰寫的論文就是通常所說的"調研報告".根據調研報告撰寫的論文就是"調研型論文".調研方法是基于真實的社會實踐調研,對搜集的信息進行綜合整理后,再開展客觀分析的一種綜合性學術研究方法。調研方法最常用于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管理學等社會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也是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開展實證研究的基礎性方法。調研型論文通常包括調查和研究兩個階段,通過調查去研究某些社會現象,得出有關數據,歸納相關規律,為解決某些存在的問題提供依據或參考。
(四)考證方法
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寫作的考證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對學科領域或社會實踐中的某- -問題 ,以直接或間接的材料為基礎進行深入研究、辨明是非的研究方法。通常意義上的"考證"多指對古籍、古證的考察或修訂。現在的考證含義已有所延伸,不再僅局限于對古籍的考察,而是指對事實的考核和例證。
考證方法常用于歷史學、語言學、文學等學科。考證型論文-般包括引論、本論和結論三部分。與其他研究方式不同的是,考證型論文的研究方式需提出新的考證觀點,否則只是延續前人的考證結論,考證的意義就大大削弱了。
二、適用社科論文的研究方法介紹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 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 并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 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 問卷調查法 ,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制成表式, 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 請示填寫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 研究提綱或觀察表, 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 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 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 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干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 發現其中的問題。 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 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于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 借助各種方法技術, 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 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3、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 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 從而全面地、 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于各種學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 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于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 有助于觀察和訪問。 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 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 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 在自然條件下, 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 根據觀察、 記錄、 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 主要目的在于說明各種自變量與某一個因變量的關系。
4、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 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 理清關系, 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 的方面的分析。 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 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 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 從而能去粗取精、 去偽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達到認識事物本質、 揭示內在規律。
5、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 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 2000 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 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 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6、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 加以調查分析, 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
(1) 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
(2) 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
(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7、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 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借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8、模擬法 (模型方法 )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 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 然后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 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 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9、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 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10、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并應用于實踐, 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 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 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11、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 使之系統化、 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12、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 它將已有的現象、 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 給予敘述并解釋出來。 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 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 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 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13、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 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 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 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 ,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 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 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 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 以便更準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
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 模糊數學 分析方法。
14、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準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象、分析綜合等,它對于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5、 系統科學方法
關鍵詞:袋式除塵器;濾袋破損;磨損;燒損;腐蝕
中圖分類號:TQ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2)03-0116-03
隨著《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版的頒布實施,火力發電廠煙塵排放標準逐步提高到30mg/m3(標方),重點地區甚至提高到20mg/m3(標方),因此、袋式除塵器將被廣泛的應用。濾袋作為袋式除塵器的關鍵部件,對袋式除塵器的使用效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濾袋在整個袋式除塵器中所占的價值比重較大,防止濾袋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破損或失效,對提高整個設備的穩定運行,減少設備的運行成本,滿足環保排放要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濾袋破損類型
濾袋破損失效的主要表現為:磨損、燒損、腐蝕、阻塞。
(一)磨損
1.氣流分布不均。氣流分布不均造成含塵煙氣高速沖刷濾袋的局部,使濾袋局部磨損、壽命降低。預防措施:提高設備的氣流分布均勻性,每項工程要對氣流分布分別做計算機數值模擬或做物理模擬試驗,驗證進氣方式、分室方式、排列方式等方面的合理性。
2.煙氣過濾速度偏高。過高的煙氣過濾速度會造成清灰頻繁,濾袋的織物纖維特別是玻纖容易受到損傷。預防措施:選擇合適的煙氣過濾速度,盡量避免過濾風速偏高。根據國外和我國運行經驗,使用PPS或基布采用PTFE加其它復合面料的濾袋,袋式除塵器過濾風速一般選擇≤1.0m/min,電除塵器+袋式除塵器可以選用1.2~1.3m/min,對粉塵濃度高、粘性、濕度大的袋式除塵器以選用0.8~1.0m/min為宜。
3.濾袋間隔過小。濾袋下部外側磨損現象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磨損多在一側,下部最為嚴重,向上逐步減輕,局部縫紉線會被磨斷見圖1。預防措施:(1)保證花板的平面度在合理的范圍內;(2)選擇合適的孔間距與具有自動調心功能的籠骨,避免相鄰濾袋之間下部和互相碰撞與摩擦見圖2。
4.膜脫落。由于覆膜的質量問題或氣流的高速沖刷,導致覆膜濾料表面的膜產生磨損甚至膜脫落現象見圖3。對于燃煤電廠,采用針刺氈濾料已完全能夠滿足排放要求,建議覆膜濾料不用于燃煤鍋爐煙塵的處理。
(二)燒損
高溫燒灼的主要原因是煙氣溫度超過濾袋允許的最大極限溫度甚至煙氣中帶有明火。直觀的表現為濾袋融化結焦見圖4。或產生破洞見圖5。預防措施:可以采用煙氣預處理和調質方法。例如:在袋式除塵器前設置一級電除塵器、旋風除塵器或自然沉降室,起到去除火星及緩沖的作用。也可同時采用噴水降溫,摻冷風降溫等手段。另外還應該在除塵器前的進口煙道上設置溫度檢測儀及相關儀表,自動監控煙氣溫度是否超限,以及時對進口煙氣進行降溫處理,或采取降鍋爐負荷及煙氣旁路保護等措施。
(三)腐蝕
腐蝕損壞最明顯的特征為濾袋的強度整體大幅度下降,在燃煤電廠的煙氣除塵中主要表現為酸腐蝕,氧化腐蝕等導致濾袋失去可以承受的負荷,從而失去過濾性能而失效。
1.酸腐蝕。在燃煤電廠的煙氣除塵中,當采用含硫量≥3%的高硫煤時,煙氣中硫氧化物含量高,酸露點溫度也高。特別是在鍋爐低負荷運行時煙溫降低,同時由于燃燒過剩空氣系數大,煙氣中SO3含量會增加,酸露點還會增高。一旦煙溫低于酸露點,產生的酸結露對濾袋有極強的腐蝕作用。預防措施:(1)在除塵器初始開機前向濾袋表面進行預噴涂;(2)控制煙氣運行溫度在酸露點以上;(3)選擇基布為PTFE,面料為PTFE和PPS以一定比例混合的復合材料;(4)做好除塵器進口煙道、外殼保溫。
2.氧化腐蝕。氧化腐蝕指的是煙氣中的氮氧化物、氧氣、臭氧等氧化物對濾料造成的損壞。外觀表現為PPS纖維變為深色且變脆,外觀完好無損,但是強度急劇下降,甚至只有200~300N,接近濾料使用壽命的末期見圖6:
電鏡分析表明,在發生強的氧化腐蝕時,PPS濾料纖維受損嚴重,纖維表面出現裂痕,甚至斷裂見圖7。預防措施:(1)根據實際工況選擇抗氧化好的濾料,例PTFE或P84;(2)盡可能的降低氧含量,避免和減少PPS濾料與臭氧等氧化物接觸;(3)做好除塵器殼體密封設計,盡量減少漏風率;(4)對已經建成的電袋除塵器,可以降低電壓和電場強度,減少電火花次數。
(四)堵塞
堵塞失效主要包括粉塵堵塞、油霧堵塞、結露糊袋三種類型。
1.粉塵堵塞。在過濾過程中微細的粉塵可進入到濾袋的纖維夾層中,但清灰時不可能將這些侵入濾袋內部的粉塵全部反吹出濾袋外部,所以經過長年累月的運行,濾袋的殘余阻力會不斷增加。另外,鍋爐低負荷時除塵器長時間不清灰也會導致這一問題的出現。
2.油霧堵塞。油霧堵塞主要是鍋爐啟動或低負荷運行投油助燃時,未對濾袋采取保護措施或保護措施不到位引起的,這也會導致濾袋的殘余阻力增加,即便采用強力清灰難以解決這一問題。
3.結露糊袋。結露,是指含濕氣體在一定的氣壓和溫度下,析出飽和水分的現象。析出水分的溫度點稱為露點。
飽和狀態下氣體壓力越高,則露點越低。空氣中含濕量越高,則露點溫度越高。當空氣中的含濕量一定時,含濕氣體低于該露點溫度時,過飽和空氣中就會析出水分,即產生結露現象。當煙氣中如含有SO3成分,此時表現為酸結露,SO3含量越多,煙氣的酸露點越高。
結露糊袋主要是除塵器低于酸露點運行,凝結的酸附著在濾袋外表面,這種現象主要由于鍋爐啟動或運行時煙溫過低造成。當鍋爐出現大面積爆管時,也會發生結露糊袋。不管是酸結露或通常的結露,都會導致濾袋的固有阻力增加。
預防濾袋堵塞現象的措施:(1)選擇合理的清灰系統結構型式,設置合理的清灰壓力、清灰周期和清灰控制方式,以保證清灰相對徹底,避免粉塵堵塞現象發生,特別注意的是,過度清灰也不可取,這是因為過度清灰會影響濾袋的使用壽命和過濾性能;(2)除塵器投運前應對濾袋進行預涂灰,事先在濾袋表面形成粉塵層,可以實現粉塵層對油霧、酸的包裹阻攔,避免油霧、酸與濾袋表面的直接接觸,避免油霧堵塞、結露糊袋現象的發生;(3)當鍋爐低負荷運行需投油助燃時,應調低清灰壓力和清灰頻次,使濾袋表面一直留有一定厚度的粉塵層,實現對濾袋的保護;(4)當鍋爐出現大面積爆管時,通過濕度監測儀判斷濕度已經大于15%時,應考慮停爐或開啟除塵器旁路。
二、結語
袋式除塵器的濾袋使用壽命是除塵器設計、濾料選型、合理使用的綜合體現,濾袋在實際應用中除了單一因素導致濾袋損壞之外,往往還有綜合因素造成的。本文介紹的濾袋破損形式和預防措施可以幫助電廠在實際使用中減少濾袋破損。
參考文獻
[1] 江得厚,郝黨強,王勤.燃煤電廠袋式除塵器發展趨勢及其運行壽命的影響因素[J].中國電力,2008,41(5).
[2] 嵇敬文,陳安琪.鍋爐煙氣袋式除塵器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3] 黎在時.電除塵器的選型安裝與運行管理[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4] 杜宇江,趙永水,劉美玲.PPS濾袋在NID半干法脫硫后的應用分析[C].2011年全國袋式除塵技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
【關鍵詞】跨江大橋;行洪;物理模擬;流向
1、工程概況
在大江大河上修建碼頭、橋梁、船廠等涉水建筑物時,需考慮其修建對行洪的影響。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修建涉水建筑物需要進行相應的防洪影響評價[1-2]。長江,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水道,也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泄洪通道,因此在長江上修建涉水建筑物需要進行嚴格的防洪影響評價[3]。
某擬建碼頭位置位于長江南岸的華容縣東山一帶,該處水深優良,河勢穩定。距調關鎮約40km,距華容縣約40km,距岳陽市約70km。碼頭結構采用斜坡式,由躉船、活動鋼棧橋和架空棧橋組成。鋼質躉船尺度65×11m;鋼棧橋采用鋼桁架結構,主尺度30×4.5×3.5m(長×寬×高)。架空棧橋由斜坡段和水平段組成。架空斜坡道坡頂高程37.4m,坡底高程25.07m,斜坡道水平投影長111.67m,寬7.6m,坡比1:9。水平段長84.63m,寬7.6m。斜坡道上設置鋼帶作為鋼棧橋滑移軌道。鋼棧橋平面尺度為30×4.5m(長×寬)。架空棧橋排架間距20.0m,每個排架布置2根φ800鉆孔灌注樁,上部結構從上而下依次為100mm砼面層、1200mm“T”梁、橫梁和墩臺。
由于擬建碼頭工程部分建筑物位于河道內,將占用一定的行洪斷面面積,可能對河道行洪和堤防運行管理等產生影響。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需對河道管理范圍內的項目建設進行防洪影響評價。本文以該擬建某碼頭為例,對長江上典型涉水建筑物的防洪影響評價進行了詳述。
2、河床演變分析
2.1工程河段近期河床演變分析
擬建碼頭附近局部河段主流走烏龜洲右汊,并貼烏龜洲右緣中下部流出后沿河道左岸下行。分析2002年—2007年深泓線平面位置可知,2002年—2007年河段深泓線平面擺幅較小,最大擺幅不超過250m。擬建碼頭位于右岸,本次套繪了1980~2008年共9個測次的25m,套繪結果表明工程河段25m岸線平面變化較小,擺幅均在60m以內。
2.2工程河段演變趨勢預估
三峽工程蓄水后2003年7月~2006年10月,姚圻腦—陳家馬口河段總體有所沖刷,河床累積沖刷量約為1490萬m3,其中烏龜洲頭部和右緣略有沖刷,左緣略有淤積。2002年~2006年,烏龜洲洲體形態比較穩定,平面位置向左略有所移動,洲尾右緣最大左移約300m。三峽建壩后本河段河床將沖刷粗化,但兩岸邊界條件仍與三峽建壩前基本相同。預計本河段經過未來幾年護岸工程的加固和新護,總體河勢將更為穩定。
3、防洪評價計算
3.1數學模型及其驗證
采用水深平均二維模型來描述河道水流運動,其直角坐標系下的控制方程為[4]:
(1)水流連續方程
(2)水流運動方程
式中:z為水位;h為水深;u,v分別為水深平均流速在x,y方向的分量;g為重力加速度;n為糙率系數;νT為水深平均渦粘系數。
對于計算邊界,上游邊界給定流量,下游邊界給定水位,對于岸邊界則采用水流無滑移條件。
選取工程附近長約26km的河段作為二維數學模型的計算區域,采用正交曲線網格對計算區域進行剖分,并在工程位置附近進行了網格加密。具體計算方法見文獻[5]。
采用計算河段2008年4月的實測水文地形資料進行驗證計算。經驗證計算表明,實測水位與計算水位以及實測流速與計算流速的誤差均較小,水位、流速的模擬值與實測值的差值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可見,本文所采用的平面二維數學模型能較好地模擬本河段的水流運動特性。
3.2計算工況與計算結果
本報告對防洪設計洪水、98洪水和平灘流量三種條件下工程修建前后河道水位和流速的變化進行了分析計算。參考相關規劃,本報告以54洪水作為防洪設計洪水。
通過對三種工況進行計算可知:(1)在98洪水條件下,工程實施后水位的變化值及變化范圍最大;在防洪設計洪水條件下,水位壅高最大值為0.5cm,水位降低最大值為0.6cm,水位變化值大于0.1cm的最大影響范圍位于碼頭棧橋上游約120m和碼頭棧橋下游約140m的區域內。(2)在98洪水條件下,工程實施后流速的變化值及變化范圍最大。在防洪設計洪水條件下,工程附近局部區域水流流速增加的最大值為0.01m/s,碼頭上、下游流速減小的最大值為0.07m/s,流速減小在0.01m/s的影響范圍位于碼頭棧橋上游約140m及碼頭棧橋下游約170m的范圍內。(3)三種工況下,工程建設前后工程附近局部流場均變化不大,躉船布置方向與水流方向基本一致。
4、防洪綜合評價
4.1工程建設對河勢穩定影響分析
擬建工程河段河勢主要受上游來水來沙、地形地質等邊界條件控制,受護岸工程影響,工程所在河道右岸基本穩定,灘槽沖淤變化較小,河床形態以及河道平面位置相對穩定。
根據數模計算結果,工程興建后,碼頭上下游局部水域水位和流速略有變化,碼頭對計算河段的河道水位、流速影響值和影響范圍均較小。擬建碼頭的興建不會明顯改變工程河段的流態,對河床及岸坡不會造成大的沖淤變化,對河勢影響不大。
4.2工程建設對河道行洪的影響分析
數模計算結果表明,工程興建后,對河道洪水位的影響不大,水位的變化主要集中于擬建工程附近局部區域內,表現為擬建工程上游水位壅高,下游水位降低。
工程建設引起的局部水位最大壅高0.5cm,水位壅高值相對于該河段水位的自然變幅較小;從壅水范圍來看,水位壅高0.1cm的區域僅局限在碼頭棧橋上游120m范圍內。工程對流場的影響也僅限于工程附近局部區域。在防洪設計洪水條件下,工程實施后流速增加最大值為0.01m/s,流速減小最大值為0.07m/s;工程河段流態沒有明顯變化,主流位置穩定。工程的修建對河道水位流場影響不大,不會對河道行洪帶來明顯不利影響。
4.3工程建設對防汛搶險的影響分析
防洪大堤不僅防御洪水,而且是防汛期間防汛指揮和運送防汛物資的交通要道。擬建碼頭為浮式結構,碼頭棧橋與堤頂平順相交,進出碼頭均通過堤頂公路。因碼頭非貨運碼頭,極少用到堤頂公路,可以保證汛期防汛車輛的暢通。可見,碼頭建成后對汛期防汛搶險影響甚微。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本文以長江上擬建某碼頭為例,對其進行了防洪影響評價分析,主要認識如下:
(1)本文對擬建工程所在的河段進行了河床演變分析,分析表明,受河勢控制工程的作用,近年來擬建工程附近河段河勢總體上變化不大,工程所在右岸岸線擺動微弱,深泓擺幅有所減小,基本具備興建擬建工程的河勢條件。
(2)采用平面二維水流數學模型進行了擬建工程河段的模擬計算;計算成果及河床演變的綜合分析表明,擬建工程的修建不會對該河段的行洪和河勢條件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3)綜合分析認為擬建工程的修建對河道行洪安全影響小,不會導致現有河勢發生大的變化,不會影響防汛搶險工作。
5.2建議
(1)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落實施工期安全度汛預案。工程建設過程中,應妥善維護好堤防、護岸等防洪工程設施,確保防洪安全。
(2)擬建工程完成后,應注意監測工程附近水流結構及河床變化情況,了解其變化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參考文獻
[1]胡清玲,藺秋生等.河道范圍內修建碼頭工程的防洪影響評價[J].人民長江,2008,39(10):23-25.
[2]耿靈生,宗學才等.威乳高速辦路套河大橋防洪影響評價[J].山東水利,2007.10:41-44.
[3]陳暉.長江河口地區工程防洪影響研究——以太倉市第二水廠蓄淡避咸水庫為例[D].河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4]劉士和,梅軍亞等.漳河下游河道水沙運動數值模擬[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08,23(21):230-236.
[5]劉士和,趙世來,羅秋實.基于兩相流理論的低濃度挾沙水流運動數值模擬 Ⅱ-數學模型的求解及驗證[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4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