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凹凸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鮮農產品供應鏈

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7 15:06: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鮮農產品供應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鮮農產品供應鏈

篇(1)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快速響應

1.引言

生鮮農產品作為一類特殊的易腐易損農產品,包括新鮮的果蔬、奶制品、蛋類、肉類,鮮活的水產品和畜禽等六類農產品。在自然常溫的環境中,由于生鮮農產品的含水量高、保鮮期短,其產品的屬性,包括新鮮度、營養價值、口感等隨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在采購、裝卸、物流、銷售等各環節中,容易造成數量損失和鮮活度降低。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生鮮農產品的價值和數量對時間的反應更加敏感,消費者需求波動性增強,時效性、保鮮性是吸引消費者的有效手段,因此對生鮮農產品的要求不斷提高。為了應對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供應鏈必須以柔性的生產和管理為前提,在保證速度快與成本低的基礎下,盡可能提高整個供應鏈周期中每個環節的快速響應能力,壓縮生鮮農產品從加工包裝到運輸儲存及最終配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及時地響應消費者需求以獲得競爭優勢。

TOC理論(The Theory of Constraint)是以色列物理學家、企業管理大師Dr?Eliyahum?Goldratt基于他早期的優化生產技術(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PT)上發展創立起來的。約束理論率先提出從企業全局的效率和利益角度出發,識別企業中的瓶頸環節,然后運用邏輯化、系統化的思維流程,使瓶頸產能最大化,從而使企業各環節同步、整體改善的生產運作管理方法[1]。目前,國內外對TOC理論以及TOC在生產運作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廣泛研究,但是對于約束理論在快速響應中的運用研究不多,本文將TOC理論引入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中,識別物流配送中的制約因素并加以突破,從而提高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競爭力。

2.基于TOC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快速響應總體思路

生鮮農產品物流系統快速響應可降低庫存量,加快庫存周轉率,保證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生鮮農產品流通的各個環節中,通常都會出現瓶頸,進而影響供應鏈整體的協調運作。運用TOC管理方法構建一個從快速響應出發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及時發現瓶頸,打破最薄弱環節,并對該環節進行充分利用,以平衡其他資源,最大化提高物流運作效率。

基于TOC理論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快速響應可歸納為:分析整個供應鏈各環節,找出影響快速響應的制約因素,即物流配送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然后消除這些制約因素,從而提高供應鏈效率。依照TOC聚焦五步法:第一步是識別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中存在的約束,根據瓶頸識別算法,找出系統中存在的最大約束; 第二步是最大限度地挖盡瓶頸和利用制約因素,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第三步是使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其他活動服務于第二步中提出的各種措施,只有其他活動的配合,才有供應鏈效率的提高;第四步是打破瓶頸,此時系統也發生了變化,原有的瓶頸已不再是企業的瓶頸;第五步是重返第一步,重新識別新的約束,持續改進。TOC理論最終就是要尋求顧客需求與企業能力的最佳配合, 對約束環節進行有效的控制, 其余的環節相繼地與這一環節同步。

3.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

生鮮農產品從田間采摘到運輸配送至消費者手中,耗費的時間越長,新鮮度越低,其新鮮度決定了生鮮農產品的質量好壞和價值高低。這里的新鮮度包含兩種:一是隨著流通時間的延長,缺失水分、活性降低,只是看起來不新鮮;二是隨著溫度、環境的變化,大范圍損壞,發生腐爛變質。綜上所述,為了描述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特點,本文定義一個隨著運輸配送時間變化的反映生鮮農產品質量的新鮮度因子θ, 0≤θ≤1。假設不考慮生產商田間采摘的過程,生產商打包裝車時的生鮮農產品新鮮度為1,在運輸配送途中隨時間的增加而遞減,直至生鮮農產品全部腐爛, 生命結束, 新鮮度降為0。生鮮農產品新鮮度函數為 ,其中T是生鮮農產品的有效生命周期,t為生鮮農產品從生產商到分銷商至零售商的流通時間,且 。對生鮮農產品新鮮度函數關于流通時間求偏導:

, ,由圖1看出,新鮮度因子θ是隨著流通時間的延長而加速遞減函數。

3.1找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中存在的瓶頸

在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中快速響應有利有弊,在成本投入較高后才能為企業帶來豐厚的收益。如圖2所示,當響應不足 ( deficiency in response) 時,則不能達到快速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水平,企業雖然只投入較少的成本卻失去了更多的機會和利潤;若響應過度 ( surplus in response),即響應能力超過恰當水平, 企業利潤增加的同時會帶來了成本激增的問題。因此,本文解決的就是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瓶頸問題――快速響應,探討有效的方法來提高響應能力,尋找最佳響應能力以避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中的響應不足和過度。

3.2最大限度利用瓶頸

生鮮農產品具有較強的易腐易損性,在生鮮農產品從生產地運輸到消費者的各環節中,會隨著時間的延長持續發生變質,信息共享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瓶頸。因此,提高各環節的快速響應能力壓縮流通時間,是增強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掌握市場變化趨勢、訂單詳情,提高供應鏈對消費者需求的響應速度、應變能力和服務水平,第一時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保持穩定的市場占有率。

3.3所有其他因素遷就上述決定

3.3.1 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需求預測

進入大數據時代以來,生鮮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模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產品的營養價值和口味,更加青睞鮮活程度高的生鮮農產品,對物流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響應能力必須以準確的需求預測為基礎,否則反應越快、品種越多,庫存積壓問題也就越嚴重。為了更好地適應和滿足消費者隨時變化的消費需求,提高對市場環境復雜變化的應對能力必須擺脫落后的管理方式,對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和運作模式做出創新性的變革,實現供應鏈上下游成員之間跨組織信息集成,使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整體運作達到同步性和一致性,提高供應鏈系統內部的運作效率。

消費者對于生鮮農產品的需求受到購買意愿和收入水平的影響,企業既要抓住宏觀經濟形勢,預測消費者的支付能力,積極采取措施拉動消費;同時加強農民的市場經濟觀念和現代物流意識,指導農民關注生鮮農產品的市場動態,拓展思維;還需設計開發體驗式APP,形成生產商、零應商、消費者等協同參與的交互式模式,當季時令蔬果、牲畜出欄率等數據;通過信息共享和大數據挖掘技術,并廣泛收集消費者偏好,快速準確地獲取消費者需求信息,及時采集、傳遞產品信息,使供需無縫對接。從現在的產銷環節逐漸向農民生產采摘環節集成,結合自身的經營管理戰略和利益目標,選擇合適的切入點,不斷提高對顧客需求的響應速度。

3.3.2加強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

為提高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快速響應能力,必須加強核心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建設,廣泛普及物流信息技術。我國生鮮農產品的發展以個體企業為主,信息化基礎和意識都非常薄弱,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核心企業應該從自身的戰略定位和功能角度考慮,選擇合適的信息化路徑,綜合運用條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RFID)、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等技術手段,實現物流標準化、信息化、集成化。

通過使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對生鮮農產品的各環節實施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全程質量跟蹤,消費者通過掃描射頻標簽可以對生鮮農產品進行產地追溯,將實時的物流信息反饋給物流企業和消費者,以便企業應對突發緊急情況快速做出響應。將時間―溫度指示器(TTI)安裝在生鮮農產品上,能夠實時反映出其所黏附農產品在運輸和儲存期間的溫度變化過程,對溫度進行實時監控,掌控農產品的新鮮程度。同時,結合全球定位系統(GPS)隨時跟蹤貨運車輛,來解決合理調度車輛、實時監控車輛在途狀況及生鮮農產品品質的問題,保障整個物流過程的快速運轉。提升農產品物流園區的信息化水平,促進物流信息自動采集、數字化倉儲、智能分揀、車輛調度優化、在途監控等關鍵信息技術的建設與普及,形成應變能力強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通過上述物流信息技術的綜合利用,構建物流企業的內部信息網絡,滿足農民針對種植準備、倉儲庫存、上市時間、市場價格等全方位的信息需求,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快速響應提供技術支持。

3.3.3構建供應鏈物流網絡

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將生產源頭、物流企業、零售商、消費者整合,統籌構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快速響應模式,組建成一個高效復雜、滿足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物流網絡。它使信息資源更加協調化,提升生鮮農產品物流主體組織化、專業化程度,對避免農民生產的風險、增加收入利潤、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都具有重大意義,從而實現物流效率最大化。

通過信息共享、資源協同,將大量分散的資源和單個企業的物流網絡整合,有效解決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和供應鏈響應速度過慢的瓶頸。搭建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從價格、渠道、品質與服務等方面入手,結合市場趨勢制定營銷策略,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響應消費者需求。重點培養與壯大生鮮農產品核心企業、專業養殖農戶,朝著“合作社+農戶”、“農超對接”和“公司+基地”等模式轉變,建立多種模式的物流配送體系,更加靈活快速地響應消費者的需求,如VMI、田間超市直配、自提等補貨策略。通過O2O模式實現聯動發展,協調線上線下合作機制,增強供應鏈應對市場變化和不確定性的應變能力。建立少數量、多批次的快速補貨機制,縮短補貨周期,從而降低庫存、流通實體損耗和價值流失。

3.4提升瓶頸的效率

快速響應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獲利能力和服務質量帶來了明顯的改善,如:銷售額增加、庫存降低、損耗減少、消費者滿意度提高。設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響應收益函數為R=f(QRC),響應成本函數為C=f(QRC),凈利潤函數為P(QRC)=R-C。根據微觀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益遞減法則,若不斷加大對快速響應能力的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邊際響應成本隨著響應能力的遞增而遞增,邊際響應收益隨著響應能力的遞增而遞減,所帶來的利潤就會下降。如圖3所示,當邊際響應成本等于邊際響應收益時,即為最佳響應能力。

3.5 重返第一步, 別讓惰性成了瓶頸, 即持續改善

約束理論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通過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分析,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應盡可能的縮短物流時間,保持生鮮農產品的新鮮度,提高快速響應能力,根據TOC五步法,總結出以上基于TOC理論的快速響應機制,如圖4所示。

4.總結

本文從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入手,分析系統中存在的最大瓶頸,運用TOC理論對其快速響應能力提出有效解決措施,加大信息化建設,加強信息共享程度,尋求最佳響應能力,減少物流在途時間,將物流成本降到最低,增強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本文只是就TOC對快速響應問題進行了一些分析,還有很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如快速響應能力的因素構成及評價指標;如何協調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中的利益分配;怎樣合理布局網點,優化資源配置,使物流企業集散功能強大,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柔性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Goldratt E M, Cox J. The Goal: A Process of Ongoing Improvement[J]. 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 1992, 56(5):351-355.

[2]李季芳. 我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思考[J]. 中國流通經濟, 2007, 21(01):17-19.

[3]徐良培, 李淑華, 陶建平. 基于時間競爭的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運營模式研究[J]. 湖北農業科學, 2010, 09期(9):2320-2324.

[4]崔南方, 易林華. 基于TOC理論的分銷系統庫存控制模型[J]. 工業工程, 2008, 第2期(2):133-137.

篇(2)

[關鍵詞] 生鮮農產品 供應鏈 分析 策略

一、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及我國的消費特征變化

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是以生鮮農產品(包括蔬菜、水果、禽、蛋、肉、奶制品、水產品等)為對象,圍繞生鮮農產品這一經營核心,通過對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協調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商、農戶、農產品經營者、消費者之間利益訴求,從農資采購開始,完成生鮮農產品的生產作業、收購運輸、市場分銷的一系列過程(見圖所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不僅是一條連接供應商、生產者到消費者的產品鏈,而且還是一條生鮮農產品通過加工、包裝、運輸等環節的增值鏈。

圖 我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結構示意

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的生鮮農產品生產、購銷模式正面臨兩方面的轉變:一方面,隨著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消費者在消費生鮮農產品的過程中形成著全新的消費觀念,他們不但關注基本效用,如口味、成分、制作方法等,而且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另一方面,超市正在取代傳統的農貿市場,成為農產品銷售終端的主流模式。例如,在歐美發達國家,60%~80%的農產品進入超市銷售;在我國沿海地區,農貿市場正在逐步退出農產品零售環節。

在國際市場上,近年來我國的農產品貿易總量排名一直位居世界前幾位,水產品、家禽、水果、蔬菜、花卉等勞動密集型的生鮮農產品出口額占據其中較大比例。我們能夠依托供應鏈來進一步提升生鮮農產品的競爭能力,其原因在于:對供應鏈的全程監控可以確保質量與安全,使其順利地跨越“綠色壁壘”;通過供應鏈管理可以降低總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及附加價值。目前在國際市場中,具備強大競爭力的生鮮農產品出口國家都擁有完整的供應鏈,構建和發展我國的供應鏈體系非常緊迫。

二、我國構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SWOT分析

1.優勢分析(Strengths)

(1)我國生鮮農產品的生產資源非常豐富,具有廣泛的種植區域。居民消費需求一直非常旺盛,糧食消費量下降明顯,動物性食品像牛羊肉、水產品、禽肉和蛋奶的消費量明顯提高,食品結構變得更富營養、更為合理。

(2)新型的生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正在生成,這種模式相對于傳統的市場交易型農業是一個巨大進步。特別是近幾年,在生鮮農產品產業化經營模式在實踐中形成了一些較好的企農利益分配方式,并主要以合同形式確定下來。

(3)大型核心企業已在供應鏈中起主導作用,而且會促進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結構的優化,例如北京的匯源、四川的通威、河南的雙匯、上海的光明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供應鏈的實踐表現。目前在城鄉進行的產業格局調整,給龍頭企業發展生鮮農產品物流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2.劣勢分析(Weaknesses)

(1)缺乏統一的物流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涉及農、工、商三大產業,各節點在產業環境、戰略起點、信息傳遞、物流系統等諸多方面所涉及的標準、原則存在著廣泛的不一致性,不利于合作伙伴聯盟的形成和農產品的安全質量監控。這會使得我國部分省區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即使局部子鏈最優,卻會在協調與集成時困難重重。

(2)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在農村普遍缺乏具有獨立產權的能夠代表農民利益的經濟組織,生產者是無組織、分散狀態進入市場,無法充分掌握農產品流通中的全部信息,更不能根據這些信息安排生產,只能被動聽從經銷商或中間商的安排,無法完全介入供應鏈。

(3)供應鏈各主體之間信息流通不暢。從全國范圍來看,生鮮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程度還很低,供應鏈各節點組織之間缺乏經過統一規劃設計的信息平臺進行信息交流,彼此之間缺乏必要的了解。

(4)生鮮農產品產銷脫節和物流成本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農產品供應鏈中產銷脫節;二是農產品物流處于無序狀態,農資和農產品物流的流向具有盲目性;三是缺乏市場營銷概念,不重視向外信息,不重視商品包裝,不重視品牌開發;四是信息不能快速傳遞,導致生鮮農產品在途損耗嚴重。

3.機會分析(Opportunities)

(1)加入WTO為我國農產品市場帶來了巨大商機。加入WTO有效地改善了我國生鮮農產品國際貿易環境,我們一樣可以享受多邊的最惠國待遇,可以減少其他國家的非關稅限制,我國生鮮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市場將更為廣闊。部分國外資本的直接進入,也為我國市場的發育和完善增加后勁。

(2)國內外生鮮農產品市場需求穩步增長。開放的國際市場拓展了我國生鮮農產品市場的需求空間。近幾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出口均成雙增長的態勢,說明國際、國內市場對我們農產品的需求在不斷擴大。

4.威脅分析(Threats)

(1)我國生產經營自身存在的問題更為突出。長期以來,我們對農業物流基礎設施投資滯后,使得生鮮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損耗巨大。生鮮農產品的運銷成本過高,失去了價格的相對比較優勢。

(2)國內外農業保護程度差異性過大。發達國家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給予農業很高的國內支持。按照《農產品協議》規定,美國國內支持總量(AMS)可達191億美元,日本可達283億美元,歐盟可達769億美元,這些無疑會對我國的出口增加巨大壓力。

(3)外貿面臨綠色壁壘的嚴峻挑戰。我們的環保意識不強,環保技術發展和農產品質量標準認證滯后。近年來在國際貿易中因質量問題而被退貨和索賠事件屢屢發生,已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聲譽及國際市場的開拓。

(4)生鮮農產品市場體系發育不完全。批發市場物流設施、設備落后,儲藏保鮮設施保鮮水平較低;由于保鮮設施跟不上,交易方式落后,農產品非標準化,只能即時現貨交易;電子商務不足,信息化程度低;農貿市場作為現階段主要的零售終端無法保證農產品安全,規模小、經營不規范,產品缺乏可追溯性。

三、我國構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對策矩陣

根據上述的SWOT分析,可以建立戰略選擇矩陣分析對策表(如表1所示)。依據戰略指導思想,借鑒國內外發展的先進經驗,我們的生鮮農產品產業應定位于可持續的中心多元化發展戰略,具體概括為:

一是保持并發展主業優勢,穩步發展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充分利用豐富的品種資源、耕地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和市場資源,達到整體穩步發展的目的;

二是積極發展相關產業。充分發揮大型龍頭企業綜合實力強、聯動能力強的作用,克服國內市場中的低端生鮮農產品供大于求、惡性競爭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避免和減少市場波動的沖擊和風險,積極開拓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農產品;

表 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SWOT矩陣分析的主要對策

三是積極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供應鏈。轉變和提升傳統生鮮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方式,實現現代化的生產與管理,解決資源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達到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凌寧波朱風榮: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農產品供應鏈運作模式研究[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3月

[2]蔣侃: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分析及其優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年第1期

[3]蘭萍:全球化背景下農產品供應鏈的發展及對策研究[J].北方經貿,2005年第12期

[4]李 莉:SWOT分析法在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戰略選擇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06年5月

[5]湖南工程學院經管系. 我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物流系統模式探析[J].學術研究,2006年第4期

篇(3)

關鍵詞:生鮮宅配;生鮮農產品;生鮮電商企業;物流服務商;契約協調

中圖分類號:F22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17)02-0151-09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由量的增加向質的提升轉化,更加安全、環保、綠色、有機農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鮮宅配模式的發展。由于生鮮農產品具有保存時間短、極易腐敗的特點,且消費者對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有著個性化的需求,則生鮮電商對于生鮮農產品的質量控制以及消費者配送需求的滿足顯得尤為重要。考慮到自建冷鏈物流系統的高昂成本,多數生鮮電商企業通常選擇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服丈掏瓿上費者網購訂單的配送;而物流服務商的在途保鮮投入會影響到生鮮農產品新鮮度,訂單配送及時性、配送末端服務態度會影響消費者網購體驗及滿意度,并進一步影響其二次購買意愿,間接影響到生鮮電商企業的利潤。由此,生鮮電商企業如何有效地促進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投入更多相應努力則凸顯其重要性。同時,作為生鮮電商企業與消費者銜接的橋梁,物流服務商希望從生鮮電商企業那里獲取更多的生鮮農產品訂單配送量以增加其利潤,那么如何給予生鮮電商企業適當的激勵也值得探討。鑒于此,本文研究生鮮宅配模式下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協調問題。

目前,關于生鮮宅配模式下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協調問題的研究較為少見。多數文獻主要從生鮮農產品配送路徑優化、供應鏈整體優化、冷鏈物流、庫存控制策略等方面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進行研究。而有關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的相關文獻中,較多文獻關注于生鮮農產品供應商、零售商或生產商、分銷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協調問題,如文獻[1-5]分別從考慮生鮮農產品實體及價值損耗、消費者效用、零售商保鮮能力有限或供應商保鮮動力不足、分銷商保鮮努力水平影響生鮮農產品的質量與數量、供應中斷以及公平關切等角度,通過構建數學模型或設計相關契約與激勵機制,研究了供應商與零售商或分銷商與生產商組成的二級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問題。也有部分文獻研究了生鮮農產品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組成的三級供應鏈協調問題,如文獻[6-7]分別考慮隨機需求下長時間運輸影響農產品新鮮度及損耗率、在途控制成本、物聯網環境,提出改進收益共享契約或利益共享與成本分擔契約能夠協調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解決多邊效益問題,使各供應鏈主體達到共贏。

對于物流服務商參與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問題文獻較少。文獻[8]考慮市場需求為隨機且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對生鮮農產品供應商、分銷商決策有顯著影響,給出了包括批發市場出清合同、批發價格折扣分享合同的激勵機制,實現三級供應鏈協調;文獻[9]通過構建生鮮農產品供應商、第三方物流服務商(TPL服務商)以及零售商三方競合博弈模型,對其三級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機制進行了探討。而有關生鮮農產品零售商與物流服務商之間的供應鏈協調問題研究也相對較少。文獻[10]主要考慮保鮮努力水平對零售商利潤或系統整體利潤的影響,并以成本分擔與收入共享合同或兩部定價契約激勵物流服務商提高保鮮水平,實現生鮮農產品零售商或系統利潤最大化;文獻[11]研究了渠道權力結構下考慮第三方物流風險偏好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激勵機制。并且,多數研究零售商與物流服務商供應鏈協調問題的文獻主要針對普通商品,如文獻[12-13]分別通過設計成本共擔合同、收入共享與成本共擔合同或基于博弈論及委托理論建立第三方物流合同激勵機制,以協調TPL服務提供商的物流服務水平、額外配送能力成本信息以及客戶企業的產品庫存,使供應鏈整體利潤最優。

與以往研究不同,本文考慮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生鮮農產品銷售價格、新鮮度以及物流服務商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同時影響生鮮農產品市場需求的情形,應用契約理論、博弈論等研究生鮮宅配模式下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之間相互激勵與協調問題,以期找出雙方協調機制以改善雙方利潤,實現系統整體利潤最大化,促進雙方長期密切合作。

二、問題描述:模式流程、模型變量、模型假設

(一)生鮮宅配模式流程

本文考慮生鮮電商、物流服務商、終端消費者組成的一個環形網絡,生鮮電商企業通過線上平臺生鮮農產品信息、展示商品,消費者線上瀏覽生鮮農產品商品信息、選擇欲購買生鮮農產品、線上下單訂購商品,在線支付貨款;訂單信息、貨款支付信息傳遞至生鮮電商;生鮮電商通過物流服務商將生鮮農產品配送至消費者家中。參見圖1。

圖1 生鮮宅配模式流程圖

(二)模型變量

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作為一個利潤系統,各自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消費者為網絡生鮮農產品的需求者,其對生鮮農產品的訂購量受生鮮農產品銷售價格與新鮮度、物流服務商配送及時性與配送末端服務態度幾個因素影響。因此,設模型變量及定義如下:

p1:生鮮電商企業單位生鮮農產品銷售價格;

c1:生鮮電商企業單位生鮮農產品成本;

p2:無數量折扣時物流服務商單位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價格;

c2:物流服務商單位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成本;

Q:消費者生鮮農產品訂購量;

e1:物流服務商對生鮮農產品的保鮮努力水平;

e2:物流服務商對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

ε:物流服務商對生鮮電商企業單位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價格的數量折扣因子;

p3:有數量折扣時物流服務商單位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價格;

ω:生鮮電商企業的收益分享比例,0

μ:物流服務商分擔物流服務成本比例,0

La:生鮮電商企業利潤;

Lb:物流服務商利潤;

Lm: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總利潤。

(三)模型假設

假設1:生鮮電商企業、物流服務商均為理性,且風險偏好均為中性,合作過程中信息對稱;物流服務商的保鮮努力水平及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可以提高,并且可以被度量。

假設2: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的訂購量Q=e2(a-bp1)+δθ,即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的訂購量受生鮮農產品銷售價格p1、新鮮度θ以及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水平e2的影響。a為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潛在訂購量,b為生鮮農產品銷售價格對訂購量Q的影響系數,δ為生鮮農產品新鮮度對訂購量Q的影響系數;生鮮農產品新鮮度受保鮮努力水平的影響,θ=e1θ0,θ0為消費者所能接受的生鮮農產品最低新鮮度。Q(p,e2=1,e1)=(a-bp1)+δθ表示物流服務商對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不變時消費者對于生鮮農產品的訂購量,此時只受到生鮮農產品銷售價格與新鮮度的影響;Q(p,e2>1,e1)=e2(a-bp1)+δθ表示物流服丈潭耘淥圖笆斃浴⒎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提高時消費者對于生鮮農產品的訂購量,此時受到生鮮農產品銷售價格、新鮮度以及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的影響,其中,e1>0,e21,a、b、δ、θ0均大于0且為常數。

假設3:保鮮成本與保鮮努力水平的函數關系式為C(e1)=[SX(]λe21[]2[SX)],e1>0,λ>0,且為常數,表示物流服務商保鮮努力水平的提高會導致保鮮成本的上升;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成本與物流服務努力水平的函數關系式為C(e2)=σ(e2-1)2,e21,σ>0且為常數,表示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的提高會導致其物流服務成本的增加;C(e1)、C(e2)均為凹函數,且邊際成本遞增。

假設4:參數滿足以下關系p1>c1+p2,表示生鮮電商企業生鮮農產品銷售價格大于其自身成本與物流配送價格之和。p2>p3>c2,表示物流服務商不提供配送價格數量折扣時,單位生鮮農產品的配送價格大于提供配送價格數量折扣時的配送價格,且大于其配送成本。

三、基本數學模型

(一)集中決策模型

集中決策模式下,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作為一個系統進行統一決策。此時,系統整體利潤函數為:

(二)分散決策模型

分散決策模式下,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作為獨立利益體并以自身利潤最優進行決策。雙方博弈過程:首先,物流服務商根據生鮮電商企業市場狀況的了解向生鮮電商企業報出單位生鮮農產品配送價格p2,保鮮努力水平e1,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e2;然后,生鮮電商企業結合自身利潤和行業水平對其所報單位生鮮農產品配送價格p2,保鮮努力水平e1,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e2進行分析,以判斷所報單位生鮮農產品配送價格p2是否合理,保鮮努力水平e1以及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e2是否能滿足自身要求;若接受,則雙方達成協議,若拒絕,則物流服務商重新調整單位生鮮農產品配送價格p2報價,保鮮努力水平e1,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e2,直到雙方協議達成或終止。

生鮮電商企業和物流服務商的利潤函數分別為:

命題3表明分散決策模式下物流服務商保鮮努力水平、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最優物流服務努力水平以及系統最大利潤均小于集中決策模式下的保鮮努力水平、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最優物流服務努力水平以及系統最大利潤。

四、契約協調模型

由命題1、命題2、命題3可知:由于隨著物流服務商的保鮮努力水平以及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的提升,生鮮電商企業的利潤也增加。因此,生鮮電商企業希望物流服務商提升上述努力水平以增加自身利潤;然而,物流服務商上述努力水平提升則相應的物流成本會增加,會影響到其自身利潤,如果生鮮電商企業不對其進行有效的激勵,物流服務商則缺乏提升保鮮努力水平以及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的意愿。因此,引入成本共擔契約與收益共享契約,生鮮電商企業分擔部分保鮮成本以及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成本,比例為1-μ;并分享部分收入給物流服務商予以激勵,比例為1-ω;同時,作為生鮮電商企業的合作者,物流服務商希望從生鮮電商企業那里獲得更多的生鮮農產品配送量并與其長期合作持續盈利,因此引入物流配送價格的數量折扣契約,即物流服務商對生鮮電商企業的配送價格與配送量Q滿足一定的線性關系,Q相對越大,配送價格p2相對越小,并滿足:p3=p2-εQ,ε>0,給生鮮電商企業予以一定的激勵補償。用此契約優化系統利潤,以使系統利潤最優,同時又有利于雙方的緊密長期合作。

在成本共擔、利益共享、配送價格的數量折扣契約下,生鮮電商企業、物流服務商利潤函數分別為:

五、算例分析

假設消費者對生鮮電商企業生鮮農產品的訂購量Q中,參數a=100,b=10,θ0-1,δ=10;生鮮電商企業單位生鮮農產品成本c1=2;無數量折扣時物流服務商單位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價格p2=2;物流服務商單位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成本c2=1;保鮮成本函數中參數λ=20、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成本函數中參數σ=10。

由表4知,在契約協調下,隨著ω值的增大,ε值變小,表明生鮮電商企業分享給物流服務商的收入越少,則從物流服務商那里獲得的單位生鮮農產品配送成本數量折扣量越少;隨著ω值的增大,μ值變小,表明生鮮電商分享給物流服務商的收入越少,則需分享物流服務商更多的投入成本;當ω取值低于0.8311時,生鮮電商企業的利潤小于無契約協調時的利潤;當ω取值高于0.9834時,μ值小于0,不滿足假設條件;當ω的取值在(0.8311,0.9834)內變化時,生鮮電商企業、物流服務的系統總利潤最優,同時,生鮮電商企業、物流服務商的各自利潤均分別大于無契約協調時各自利潤,驗證命題4,命題5,且隨著契約參數ω的增大,生鮮電商企業的利潤增加,物流服務商的利潤減少,契約參數ω的取值取決于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的談判能力。若生鮮電商企業談判能力較強,且想更大化自身利潤,則ω的值會偏向0.9834,若物流服務商談判能力較強,且想更大化自身利潤,則ω的值會偏向0.8311。若雙方想擁有更深度的合作,則雙方會適度做出讓步,均衡契約協調所帶來的利潤。

六、結論

本文運用博弈論、契約理論探討了生鮮宅配模式下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的二級供應鏈協調問題,建立了無契約模式下的集中決策與分散決策模式模型,通過比較發現分散決策模式下生鮮農產品價格高于集中決策模式,物流服務商的保鮮努力水平、配送及時性、服務態度的物流服務努力水平均、消費者訂購量、系統利潤均低于集中決策模式。通過設計物流配送成本數量折扣契約、成本共擔以及收入共享的組合契約協調供應鏈,得出在契約參數ω、ε、μ滿足一定條件下,該組合契約能夠有效協調供應鏈,實現系統的帕累托改進,最后通過算例分析,驗證了該組合契約的有效性。

本文研究對于生鮮宅配模式下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的激勵與利益協調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有助于提高生鮮農產品新鮮度、提高物流服務商配送及時性與服務態度,提高消費者訂購量,同時有助于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的長期密切深度合作與最大化盈利。

本文主要針對消費者的確定性需求及消費者及時取貨的情形,今后將進一步研究生鮮宅配模式下同時存在隨機需求、消費者退貨、未及時取貨導致的逆向物流與二次配送情況下的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的契約協調問題,此外,本文研究的為生鮮電商企業與物流服務商組成的二級供應鏈協調問題,今后將進一步探討生鮮宅配模式下生鮮電商企業、物流服務商以及消費者三者之間的契約協調問題。

參考文獻:

[1] 馮穎,吳茜,余云龍.考慮實體損耗和價值損耗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機制研究[J].物流技術,2014,33(6):282-286.

[2] 王磊,但斌.考慮零售商保鮮和消費者效用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協調\[J\].運籌與管理,2015,24(5):44-51.

[3] 王磊,但斌.考慮消費者效用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保鮮激勵機制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5,29(1):200-205.

[4] Guohua Sun,Xiang Li.Research on the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with Supply Disruptions[J].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2013, Vol.2013,Article ID 416790,9 pages.

[5] Lei Yang,Kebing Chen,Guimei Ma.Optimal Decisions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for a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 & E-Service, Science & Technology,2014,7(5):63-78.

[6] 波,葉兵,張永旺.物聯網環境下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J].系統工程,2014,32(1):48-52.

[7] 侯玉梅,林夢楠.需求受服務努力影響的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性研究[J].系統工程,2014,32(1):48-52.

[8] Xiaoqiang Cai,JianChen,YongboXiao,XiaolinXu,GangYu.Fresh-produ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ith logistics outsourcing [J].Omega-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2013,41(4):752-765.

[9] 馮穎,余云龍,張炎治,等.TPL 服務商參與決策的生鮮農產品三級供應鏈協調機制[J].管理工程學報,2015,29(4):213-221.

[10]王禹.基于兩部定價契約的生鮮農產品在線零售商與物流商協同博弈[J].物流技術,2015,34(1):136-138.

[11]Qing Wu,Yinping Mu,Yi Feng.Coordinating contracts for fresh product outsourcing logistics channels with power structur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5,160:99-105.

[12]Lin Jiang,Yong Wang.Logistics cost sharing in supply chains involving a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J].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16,24(1):1-24.

[13]丁斌,左琪,羅秋慧.信息共享下的在線零售商與物流提供商額外配送能力[J].系統工程,2014,32(4):1-6.

Coordinating Contract between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E-business Enterprise

and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An Analysis based on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Home Delivery Mode

XU Guang-shu, SONG Zi-long

(School of Logistics,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Beijing 101149, China)

篇(4)

【關鍵詞】 生鮮電商 供應鏈模式 優劣勢

一、引言

隨著電子商務和物流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足以電商平臺為主體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模式。B2C生鮮電商作為電子商務領域的新興事物,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可借鑒的成功經驗較少,也缺乏業內公認的成功模式。就當前的發展現狀來看,B2C生鮮電商的供應鏈模式已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勢,但其在生產、供給和銷售等環節仍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鮮電商的進一步發展。本文旨在區分各類生鮮電商的供應鏈模式,分析其優劣勢,并對B2C生鮮電商的經營與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二、B2C生鮮電商的發展現狀

生鮮電商的概念來自于從事生鮮農產品銷售的電子商務企業界,生鮮即生鮮農產品,電商即電子商務企業,生鮮電商指代的就是從事生鮮農產品銷售的電子商務企業或其進行生鮮農產品銷售的網站平臺。廣義的生鮮電商包括B2B、B2C以及生鮮農產品企業、協會擁有的等僅供信息單向傳遞的網站。

目前,B2C生鮮電商在我國的發展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起步階段、探索階段、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為起步階段,時間在2009年之前,該階段的生鮮電商大多是從傳統農產品流通渠道中衍生出來的,如多利農莊、易果網和任我在線,主要集中于北京和上海這兩個一線城市,實行會員制高端有機農產品的小范圍配送。第二階段為快速擴張階段,時間從2009―2011年,這個階段的生鮮電商數量激增,如莆田網、中糧我買網、依谷網、正大天地、鮮直達、51摘菜網、武漢家事易等都是在這個階段出現,并且采用了多樣化的經營模式如生產外包、縱向一體化等。范圍從原來的北京、上海擴大到武漢、廣州、深圳、江蘇等地。品種由原來的高端有機擴充了一般的農產品和進口農產品。第三階段為穩步發展階段,時間從2012年至今,在該階段從事生鮮網購的電商已有幾十家,在經過上一階段的快速擴張之后,該階段整個市場的增速開始放緩。在位企業開始將重心放在供應鏈的優化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同時還有一些頗具實力的大型綜合電商企業和快遞企業也開始進入該領域,如順豐優選、亞馬遜、淘寶、京東、1號店等,并且經營的范圍和品種進一步擴大。

三、B2C生鮮電商供應鏈模式特點對比分析

本文根據B2C生鮮電商在生產、物流配送以及銷售等環節的策略選擇,將現有的B2C生鮮電商企業供應鏈模式分為以下四類。

1、生產外包模式

該模式的特點在于生產環節外包,物流、電商平臺等環節均自營。這類企業一般從生鮮農產品基地、私人農場等生產商處采購生鮮農產品,然后送到自營的物流配送基地對產品進行加工、包裝等,再由自有的配送車隊、配送人員送貨上門。

例如北京的鮮直達,在接到訂單后鮮直達每天下午都會派冷鮮車從北方八個蔬菜基地采購新鮮蔬果,在夜晚將其運送到庫房后經過分揀、包裝和裝載,再于第二天清晨通過專用三輪車將蔬果派送到消費者手中。產品從下單時到送貨上門一般不超過24小時。

2、單一平臺模式

該模式的特點在于生產和物流環節均采取外包形式,企業僅進行電商平臺的運營和維護。這類企業從生鮮農產品基地、私人農場、生鮮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生產商處采購生鮮農產品,通過第三方物流進行配送,將產品送達到消費者手中。

例如淘寶網,淘寶通過搭建淘寶生態農業頻道電商平臺,吸引農場主和商入駐,生產環節由農場和商負責。為了保障產品質量,淘寶網引入了具有有機認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對產品進行審核與實地監督,同時還對農場生鮮產品進行信息管理,根據銷售量與評價對生鮮產品進行排名,擇優在平臺上進行推薦,生產商在接到訂單后包裝加工再由第三方物流進行配送,將產品送達到消費者手中。

3、縱向一體化模式

該模式的特點在于企業經營范圍包括了產供銷等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這類企業通常擁有一支專業化的隊伍負責農產品從種植、采摘、檢驗、加工、包裝、到配送的全套工作,形成集農產品種植與采摘、分揀和加工、倉儲和配送為一體的供應鏈,最后以電子菜箱的方式配送,節約配送時間,保障生鮮農產品的鮮度。

例如51摘菜網,51摘菜網目前擁有自有加工車間5330平米、生產基地30畝、無公害農副產品基地2500畝,并自建了運輸配送隊伍,訂單中的生鮮產品在采摘后經過檢驗、加工、包裝后經專人配送到每戶專屬的電子菜箱中。

4、橫向多元化模式

該模式的特點在于既從事生鮮產品的線上交易,同時也擁有自己的實體店鋪。產品一般從生鮮農產品基地、私人農場等生產商處采購,然后送到自營的物流配送基地進行加工、包裝等,再由自有的配送車隊、配送人員進行配送,但不是送貨上門,而是先送往實體店,再由消費者自取。

例如任我在線,接到訂單后,任我在線首先從生產商處采購農產品并將其配送到自營的物流配送基地,然后對農產品進行簡單的加工、包裝,再經由配送車隊配送至任我在線在小區內開設的體驗超市進行暫時保存,最后由消費者自提。同時任我在線的小區體驗超市也進行生鮮產品的零售業務。此外,除了線上網站下單和線下實體店購買,任我在線還提供電話訂購的方式,以最大限度的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的購買習慣。

四、生鮮電商供應鏈模式優劣勢對比分析

1、生產外包模式優劣勢

優勢:(1)無生產成本,產品品類多樣化。企業無需在產品生產方面投入過多精力和財力,這樣可以避免增加生產成本。同時通過和供應商建立合作,企業可以根據需要拓展自己的產品品類,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2)有利于控制物流環節,提升供應鏈效率。電商企業可以通過電商平臺及時掌握消費者的需求情況,這樣有助于提高供應鏈對市場的響應速度,縮短交貨期,保障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3)直接面對消費者,有利于形成品牌忠誠。電商企業自營的物流運作模式可以通過差異化、高效的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提高服務的附加值,提升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

劣勢:(1)生產商的選擇和管理難度較大。該模式的電商首先要面臨的是對生產商的選擇問題,是選擇生鮮農產品基地,還是私人農場。另外,如何管理數量龐大的農戶,做好農戶與消費者的對接等也是生鮮電商面臨的難題。(2)生鮮產品品質不穩定,對產品質量控制難度較大。產品采購主要是靠采購人員根據經驗決策,沒有需求預測管理、需求計劃管理,致使采購比較粗糙和隨意;欠缺差異化的經營和促銷手段,會不時出現同行惡性競爭現象。(3)物流設施投入較大,冷鏈物流技術與成本門檻較高。生鮮物流對保鮮、冷藏、通風等技術措施要求較高,電商企業必須進行較大投入才能將上述技術應用到配送車輛上,否則很容易導致生鮮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品質的下降和產品的損耗。此外,由于生鮮物流存在較高的資金壁壘,在企業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其配送的區域范圍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2、單一平臺模式優劣勢

優勢:(1)充分發揮電商平臺的專業化和規模化優勢。電商企業可以有效發揮自身專業化特長和規模優勢,為生鮮產品供求雙方提供信息對接平臺,是商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樞紐。在此模式下,電商平臺在整個生鮮產品供應鏈中承擔著核心企業的角色。(2)降低生產和物流成本。由于采取生產和物流外包模式,電商企業無需在生產和物流環節投入,這對于剛進入生鮮市場的電商企業而言,可以有效降低經營風險。一旦經營出現問題,可以及時撤離,不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劣勢:(1)生產商管理難度較大,生鮮產品質量不穩定,難以有效控制。(2)物流服務水平有差異,生鮮產品損耗大、退貨風險高。由于物流采取外包模式,企業對物流環節難以進行有效控制,容易導致物流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布局不夠合理,規模普遍偏小,貨品倉儲和交易設施不夠齊全,衛生環境差、服務水平達不到要求等諸多問題。在生鮮物流對保鮮、冷藏、通風等技術措施要求較高的情況下,極易造成生鮮農產品品質下降,從而增加客戶退貨風險。

3、縱向一體化模式優劣勢

優勢:(1)產供銷一體化,生鮮產品標準得以保障。電商企業參與生產產品生產、加工可以有效保障貨源的質量穩定、數量充足和標準化,提高農生鮮產品的附加值和檔次,延長產品銷售期,達到增值、增效目的。(2)有利于控制物流環節,提升供應鏈效率。(3)直接面對消費者,有利于形成品牌忠誠

劣勢:(1)生產環節投入大、產品品類有限。企業需在生產環節投入較多精力和財力,導致企業優質資源的分散,同時如果電商企業的規模有限,加工和銷售的能力有限,一旦產品銷售不出去,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此外,由于受到資金等的限制,這類電商企業供應的產品比較單一,不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也難以發貨范圍經濟優勢。(2)物流設施投入較大,冷鏈物流技術與成本門檻較高。

4、橫向多元化模式優劣勢

優勢:(1)無生產成本,產品品類多樣化。(2)有利于控制物流環節,提升供應鏈效率。(3)充分發揮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規模經濟優勢,降低配送成本。

劣勢:(1)生產商管理難度較大,生鮮產品質量不穩定,難以控制。(2)要進行實體店選址、設計與管理,經營成本較高,且直接參與與蔬果店和超市的競爭。

五、提升B2C生鮮電商供應鏈管理效率的對策建議

1、產品方面: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對產品品類進行有效差異化

產品品質是生鮮電商的生命線。無論是向農產品基地等生產商采購還是自己經營農場,最重要的是制定出生鮮農產品的標準和各個環節的檢驗工作,消費者對于電商本身就存在信任度不夠的問題,尤其在如今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時期,這對于走高端路線的有機農產品電商是一個機遇,但同時也考驗著生鮮電商的對于貨源嚴格管理的能力,尤其在生鮮的種植、采摘、檢驗、加工等環節上一定要做到公開透明,保證貨源質量的穩定,比如可以采用RFID技術將每一批次甚至單件產品追根溯源,讓消費者放心,這樣才能贏得市場。

2、物流與配送方面:進行合理的物流管理與配送設計

無論對于地域配送或者全國配送的生鮮電商,除了貨源要保障之外,中間的配送時間和配送質量也十分關鍵。生鮮農產品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新鮮,若沒有高效的物流系統,即時保證即時采摘,經過物流配送之后也很難實現其價值。幸而冷鏈物流技術再不斷創新,各地也在積極搭建物流配送中心和中轉基地,為將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打好基礎。因此選擇外包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生鮮電商要合理評價其物流服務的水平,對其物流配送活動實施監督,而選擇自營物流的生鮮電商則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投入足夠多的資金和人力進行經營。

另外,因為生鮮電商決不止于蔬菜、水果,還有海產品、肉禽蛋等,不同的農產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如保鮮期、保鮮溫度,加工的方式等等,因此在配送的方式上、配送包裝、配送時間的選擇和配送路線的安排上均需要進行詳細的設計與實際的檢驗,如可以分產品大類設計配送區域,蔬菜水果等對保鮮水平要求較高的產品可以選擇就近配送,對保鮮水平要求較低的產品可以對各產地的生產量進行調配,對供應鏈進行靈活的管理。

3、增值服務方面:靈活的銷售方式與差異化服務相結合

在銷售環節,農產品的銷售應與農產品的生產和有效銜接。生鮮電商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首先,銷售方式的選擇。生鮮電商雖然通過縮短供應鏈節約了一定的成本,但因為冷鏈物流的成本和服務成本居高不下,因而農產品的成本相對較高,通過低價促銷的方式進行銷售難以為繼。因此生鮮電商企業采取規模生產與規模銷售的方式更有競爭力。目前比較好的方式包括會員制定期宅配(周卡、月卡、年卡等)、社區支持農業(CSA)、預售、團購等。

其次,提供差異化的服務。生鮮電商企業對于用戶的吸引力很大程度在于服務的差異化,可對不同的目標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這樣有利于樹立電商企業的信譽度和美譽度,從而提升品牌忠誠度。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面向電子商務企業的大數據導入模式與企業價值增值研究”,編號:31541310825。)

【參考文獻】

[1] 胡天石: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5.

[2] 趙潔、馮華:供應鏈管理下的我國農產品流通模式探析[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9(8).

[3] 侯玉梅、劉力卓、李明芳:河北省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及其分析[J].燕山大學學報,2012(3).

[4] 慧菲:農產品“觸網”尚需邁過四道坎兒[N].中國稅務報,2013-02-27.

[5] 李小飛: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組織模式研究[D].浙江:浙江大學,2007.

[6] 邢江波:電子商務環境下生鮮農產品物流同城配送網絡優化[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2.

篇(5)

關鍵詞: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

中圖分類號:F203.9文獻標識碼:A

隨著農產品經營模式的變化,農產品已經成為超市和大賣場中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各年《超市食品安全調查報告》,消費者在大賣場和超市兩個主要的渠道中,選購了他們日常生活中大約70%的生鮮食品。同時,消費者一直都認為超市是最安全的購買場所,2009年通過對5,000名消費者的調查,消費者對超市的放心度、滿意度都是最高的。但是,仍然有20.2%的城市消費者認為當前食品安全形勢“問題太多,令人失望”。超市農產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有重要意義。

一、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的構成

根據對北京市超市的走訪調查,一般超市的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分為供應鏈的選擇、采購環節的控制、加工、配送環節的控制、內部控制幾個環節。

(一)超市農產品供應鏈模式的選擇。超市的農產品質量控制是以供應鏈模式的選擇為開端的。為提高進入超市的農產品整體質量水平,超市目前在選擇供應商時,會借助一套考核標準體系和程序來對不同農產品供應商的質量保障水平進行評價。

以家樂福超市為例,在選擇供應商時,家樂福設有三道關卡:“證照檢查”、“現場審核”和“產品檢測”。在雙方談判之前,供應商必須提供其有效的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組織機構代碼證。所有的供應商都必須提供合格證件后才能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談判環節。家樂福在中國始終堅持供應商審核制度,在正式合作前都需要接受家樂福的第二方審核,由家樂福區域食品安全經理和相關產品的采購負責人共同完成審核。通過第二方審核的供應商還將面臨家樂福邀請的專業第三方審核公司的審核。進入家樂福之前,供應商的產品還將接受抽樣驗貨,家樂福分布于全國的10個專業實驗室將對產品做出科學的檢測,檢驗結果將直接影響到雙方的合作。

(二)采購環節的質量控制。采購環節決定著超市農產品的質量水平,收、驗貨環節的嚴格把關更是成為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的核心。各超市在收貨環節都有一整套的流程,一般包括收驗貨程序、收貨標準,包括衛生質量要求、分類分級要求、修剪要求、包裝要求、保存要求,另外還包括不同種類的農產品的具體驗貨要求。

家樂福向中國區的供貨商采購農產品時,也嚴格遵守了其全球統一的農產品采購標準和程序要求:一是定期調研,研究競爭對手所售農產品的價格與質量,以作為采購談判的依據;二是收貨檢驗。根據家樂福嚴格的驗收貨制度,農產品在進入超市前就要接受全面的質量檢驗,并必須符合其統一的農產品收貨標準。

(三)加工配送環節的質量控制。在農產品物流中,配送環節是保證農產品安全的關鍵一環,連鎖超市銷售的食品中,生鮮農產品是最復雜和最容易在物流過程中引起質量問題的產品。

家樂福超市要求對于采購的符合質量標準的農產品,配送中心必須遵照相關規章和流程在規定的期限內配送到超市的各個門店中,生鮮農產品還應迅速送入冷凍、冷藏庫內保存。由于家樂福沒有自己的物流系統,對于冷凍冷藏農產品等高危食品,只能走供應商渠道。為保障供貨不出問題,家樂福除了做好冷凍農產品的門店快速接收外,還會對產品進行抽樣檢測,檢測其中心溫度,對達不到溫度要求的產品,家樂福將拒收,并作為不良信息進行記錄,反饋給供應商。對于采用第三方物流機構的供應商,家樂福也有相關的嚴格要求和進行相應的檢測,并把檢測結果反饋給供應商,從而為供應商選擇第三方物流機構提供參考。此外,每隔兩個月,家樂福中國區總部會派出專門的質檢人員,對全國各分店包括采購環節在內的農產品質量控制進行全面檢查并評分。

(四)內部控制。農產品配送到門店,在出售前有一定的儲存時間,需要嚴格的內部控制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包括內部質量檢測和庫存控制。

1、內部質量控制。這一過程由6個環節組成:收貨區質量控制(溫度、新鮮度、產品證件)、冷鏈(溫度控制)、清潔和消毒(專業清潔和消毒設備產品)、個人衛生(清潔的制服、干凈的手、口罩和手套、健康證),標識(供應商信息、保存條件、保質期)、產品保質期(定期檢查、及時將過期產品下架)。家樂福由接受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在農產品質量和衛生方面做嚴格的控制和管理。同時,家樂福還通過外部的第三方公司加強農產品安全的監控和抽查。外部第三方公司會以“神秘顧客”等身份到各家店鋪監測農產品安全,定期反饋給家樂福進行修正。

2、庫存控制及缺貨管理。庫存控制和缺貨管理均是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兩個環節的目標是保證超市的一次訂貨量、訂貨頻率適當,以確保農產品的新鮮度,并減少在超市的損耗。為實現庫存控制及缺貨管理的目標,家樂福的做法是要求配送中心在市場調節的基礎上,結合歷史銷售量,確定不同類別農產品的庫存量。其中,肉類食品的庫存量控制在能保證l~2天的銷售量之內;水果為保證2天;蔬菜保證l天;魚科則要求做到無庫存,即當天賣不出去的就必須扔掉。對于各個門店,則要求依據電腦反映的銷量來定貨,盡可能做到零庫存;對門店當天沒有銷售完的生鮮農產品,只有達到家樂福存貨標準的才可以在第二天繼續銷售,否則必須當天扔掉。

二、目前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超市農產品供應鏈監控薄弱。2009年的超市食品安全調查顯示,可能給超市食品帶來危害的各項因素中,供應商和產品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據調查,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食品變質、有雜物異物、過期食品銷售(包括贈品過期)、添加劑超標等,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連鎖超市在食品安全供應鏈控制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如上提到的農藥超標、食品添加劑超標的農副產品和生鮮食品,之所以會流入超市,實質上是對供應商的監控不力。有的超市為了不降低自己的毛利率,往往一味壓低供貨商的進價,而忽視對供貨商所提供食品的質量控制和安全檢測,從而導致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而對于農超對接,大規模企業能夠從源頭進行監控,但是很多中小超市企業沒有足夠資金,也沒有相應的人員配備,根本無法實現對小規模農戶生產過程的監控,也很難控制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問題。

(二)超市聯營和租賃經營的農產品質量管理存在明顯漏洞。加盟店對農產品安全監管的力度不夠。按照慣例,加盟店30%的貨物由超市配送中心統一配送,另外70%可以自行采購。對于自購部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超市很難進行有效的監管,甚至可以說基本處下失控狀態。聯營和租賃部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對于這部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超市也有待加強管理。其中,超市對承租者的貨物銷售一般會進行統一結算,但對其進貨渠道卻不可能進行有效控制。失去了對進貨渠道的控制,也就失去了對農產品質量的控制權,從而難以保障消費者的利益。

(三)冷鏈體系不完整。目前在我國,完整獨立的農產品冷鏈體系尚未形成。調查顯示,29.67%的超市擁有自己的冷藏車,36.26%的超市是由供貨商自己的冷藏車為超市配送生鮮食品,而13.19%的超市由生鮮供貨商自己尋找第三方物流,而5.395%的超市自己尋找第三方物流。食品冷鏈的第三方物流發展十分滯后,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大大影響了農產品物流的在途質量、準確性和及時性,同時農產品冷鏈的成本和商品損耗很高。

三、完善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體系的思路

(一)強化供應鏈管理。在現階段,超市要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控制、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必須強化供應鏈管理思想,構建符合現代物流思想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

農戶是我國農產品生產的主體,個體商販又是我國農產品流通的主體,以點多面廣、分散經營為特征的小農戶生產、小商販經營,如果缺乏必要的約束制度和激勵機制,就難以滿足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的需要,因而要通過合理的契約設計來加強生產、流通環節的質量控制。近幾年江蘇蘇果、福建永輝等超市農產品經營的成功經驗證明,“超市+龍頭企業+生產基地+農戶”、“超市+專業合作組織+農戶”、“超市+行業協會+生產基地+農戶”等供應鏈模式,可以實現生產、流通、零售環節的有效連接,通過合理的契約設計可以使生產者、經營者等供應鏈主體的行為符合超市要求,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目標的實現,利用契約加強生產、流通環節的質量控制。

(二)加強農產品安全檢測體系建設。根據農產品種類不同,可將其分為儲存型、中轉型、直送型和加工型四種商品類型。針對不同的商品類型、不同的加工工藝和保存要求,對農產品的安全檢測流程不同。(圖1)

(三)構建生鮮農產品流通冷凍、冷藏保鮮鏈。超市要提高生鮮農產品經營的競爭力,必須著力建設生鮮農產品冷凍、冷藏保鮮供應鏈,使易腐、生鮮農產品從產地收購、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直到消費,即從田頭到餐桌各個環節都處于低溫環境之中,以保證生鮮農產品的自然屬性不受損害,減少損耗,防止流通過程中變質和被污染。(圖2)

生鮮農產品冷藏鏈由冷凍加工、冷凍貯藏、冷凍運輸和冷凍銷售四個方面構成,在相關設備的支持下構成了生鮮農產品的安全保障體系。冷鏈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僅靠超市企業很難完成,需要物流企業支持和政府的補貼。

總之,超市農產品質量控制需要社會各部門的協力。農產品質量控制是關聯整個供應鏈的系統問題,涉及眾多行業、主體和區域,并受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水平、農業生產力水平、農業生態環境等,以及消費者的購買能力、消費觀念等條件制約,因此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南陽理工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超市食品安全調查報告[R].2009.

[2]商務部.我國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報告[R].2008.

篇(6)

[關鍵詞]生鮮農產品;農產品供應鏈;供應鏈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45.032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產品生產和流通至關重要,然而我國農產品小生產面對大市場的狀況給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帶來相當大的困難,影響到了我國農產品的快速流通、農業現代化、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加強農產品供應鏈管理,規范和凈化農產品采購市場,保證市場上農產品質量和數量的正常供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 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現狀

隨著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的加快,農產品從生產到最終用戶的管理行為日趨復雜,對農產品安全與質量的要求日益嚴格。為滿足日益變化的個性化需求、降低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很多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積極地實施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注重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1 先進供應鏈庫存管理方法得到了廣泛應用

2014年,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企業管理已經從企業內部的成本管理、生產管理等轉向了企業外部的供應鏈管理,競爭也由低層次的價格戰轉向了高層次的戰略選擇和實施的競爭。一些先進供應鏈庫存管理方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像VMI、JMI、CPFR等,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1.2 供應鏈節點企業合作機制逐步加強

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的合作機制逐步增強。其重要原因是不存在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此外,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水平和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在連接機制上,逐步形成按一個產業、一個規劃、一個實施辦法,貿工商一條鏈管到底,以銷促產的機制。

1.3 物流管理逐步完善

物流環節是生鮮農產品增值的重要環節,我國的生鮮農產品的銷費特征,強調新鮮和及時,其生鮮農產品的采購特點是數量少頻率高,使得相應的物流技術特別是保鮮技術要求先進,而且管理精細化,近年來,先進的物流技術、管理逐步被引進并加以實施。

1.4 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建立

2014年,隨著我國對農產品中的供應鏈管理觀念的增強,相應的信息支撐體系得到逐步的建立。信息支撐體系最重要的特點是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中心和信息平臺。不僅企業內部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而且可實行對外Web 站點,客戶通過瀏覽器能與服務器進行通信,提供動態的信息交互和信息服務。

2 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些農產品質量問題,屢見于媒體網絡,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顯示出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的不完善性。目前,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農產品供應鏈信息流通不暢,信息支撐技術應用不足

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中的信息化平臺建設比較緩慢,造成供應鏈成員之間信息不對稱,使得采購成本、運輸成本、生產加工成本等無形中被加大。一是信息化硬件建設落后,致使市場信息情報功能未能充分發揮。二是信息資源不能共享,缺乏一個把政府、市場、客戶和生產者聯系起來的網絡,生產者不了解消費者需求,產品質量難以提高。

2.2 農產品供應鏈質量控制漏洞較多,安全體系不夠完善

農產品供應鏈鏈條長,參與者多,不可控因素多,每個環節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影響農產品的最終質量。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不夠完善健全,參與者也只是考慮自身的利益,從而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突出。我國農產品供應鏈在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等環節存在嚴重脫節,沒有建立完善的安全體系和規范的產品質量認證標準。

2.3 農產品物流專業化程度較低,物流過程中損耗嚴重

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主要采用自營方式,第三方物流組織還不多;常溫物流和自然物流是主要的物流形式,沒有形成連貫成型的冷鏈物流。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物流是以常溫物流或自然形態物流為主,農產品在運輸、儲存過程中保鮮技術缺乏,農產品損耗大。很多企業因缺乏專業化運作意識,加上物流技術和物流設備落后、管理水平低,使得農產品流通中損耗量大,造成社會資源大量浪費。

2.4 農產品核心加工企業實力弱,供應鏈組織困難

我國農業核心企業數量較少且規模不大,因此還沒有足夠的能力重新構建供應鏈。雖然中國農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與世界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相比在市場的影響力、產品質量以及客戶服務上尚有較大差距。且加工企業對最終消費者的需求與價格接受能力的信息了解不夠,使得產品不能適應消費者的需求,造成產品積壓、庫存周轉率低、庫存占用資金量大。

3 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發展對策

3.1 大力發展核心企業,促進供應鏈主體間的互相協作

我國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培育農產品核心企業,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給予扶持資金和優惠政策。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辦法,重點培育一批有競爭力和管理組織能力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配送企業,圍繞核心企業來建立農產品供應鏈,充分發揮核心企業的龍頭作用,有效銜接農產品供應鏈節點的各組織,進行策略的制定、推行和協調工作。

3.2 改善物流基礎設施,提升農產品供應鏈物流能力

新鮮是生鮮農產品的價值所在,但由于鮮活農產品保鮮期短、極易腐爛變質等,對運輸效率和流通保鮮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要加強物流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構建基礎設施設備標準化體系,進一步規劃包括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倉儲設施等在內的基礎設施。此外,應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鼓勵和支持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使用自己的物流服務設施設備為買賣雙方企業提供現代物流社會化服務的模式,充分發揮第三方物流的優勢。

3.3 構建農產品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

構建農產品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信息在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消費者之間的有效傳遞,提高供應鏈管理信息的準確性,保證各環節的便捷溝通。同時,農產品生產監管機構、檢疫機構、市場監管機構也可以通過門戶網站等信息平臺,對農產品加工過程、市場準入、質量安全進行全程監控,并可以從信息平臺上農產品最新的國際、國內標準來指導生產。

3.4 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要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建立一個完善的農產品供應鏈安全體系。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的監管,從源頭杜絕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統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體系、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和質量認證體系;同時,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通過問題的追溯強化農產品供應鏈上各企業的責任,以保障農產品具有良好的質量水平。

3.5 協調農產品供應鏈各方利益,為市場注入新鮮活力

供應鏈運作成功的關鍵是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機制。首先,市場要為農戶的農產品進入市場提供便捷的程序,提供本土化的生產意見,逐步引導其供應鏈思想的形成;其次,要為加工廠家提供市場信息,聯系供應商,加強加工廠家與供應商的進一步聯系。此外,我國應借鑒國外優秀的物流管理經驗,培養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物流人才,提高整體物流人員的綜合素質,特別要注重對新技術的投入使用。

參考文獻:

[1]王耀燕.中小企業在供應鏈管理的現狀和建議[J].企業導報,2013(9):31-32.

[2]劉聘,謝鐵軍.隨機產出與需求下的農產品供應鏈協調[J].物流技術,2013(7):281-284.

[3]陸長松.農產品供應鏈淺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5):32-35.

篇(7)

1農產品供應鏈的主體

農產品供應鏈涉及以下主體[3]:農戶和農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經銷商、農產品連鎖超市、消費者。此外,政府在農產品供應鏈的形成和優化中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有必要對其作用機理和影響進行分析,故將其作為一類主體。幾類主體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即為社會大眾提供優質、安全和價廉的農產品,來滿足社會大眾(包括幾類主體自身)對農產品的需求。但由于各個主體有著各自的利益訴求,使得農產品供應鏈上各環節并不連貫,各上下游主體之間并未形成為了各自增值而良性互動的協作式供應鏈體系,從而造成農產品供應鏈各個主體的利益未得到最大化實現。

1.1農戶和農業合作社

鏈條的源頭是農戶,其利益訴求是實現農產品價值最大化和收入最大化,但由于其體量微小,使得其無法以對等的地位參與到農產品交易對手(農產品加工企業、經銷商和農產品連鎖超市等)的價格談判中,其博弈的結果經銷商和農產品連鎖超市通過壓低價格而造成該主體整體利益被壓縮。正由于個體農戶這個“先天不足”的特點,農業合作社組織應運而生,農業合作社是把一定地域內農戶按自愿的方式組織起來,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原則,實現合作社內生產互助、技能學習交流、產品交易和市場開拓規模效益共享等,來發揮農產品生產者的合作優勢和規模優勢,加大其參與農產品定價權談判的籌碼。

1.2農產品加工企業和經銷商

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產品經銷商都是農產品進入連鎖超市前的中間環節,其主要是通過提供適合農產品消費的半成品或制成品(農產品加工企業)和交易服務(農產品經銷商)來獲得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一般來說,它們在與農產品連鎖超市進行農產品交易活動中往往是以多對一的關系而存在,為避免不利的談判地位或找尋更有利的交易機會,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產品經銷商們可能會選擇背棄合約精神、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等背信棄義方式來求得短期利益最大化,這必然影響到供應鏈后端的農產品連鎖超市及整個鏈條的正常發展。

1.3農產品超市

農產品連鎖超市可實現農產品集和散的功能,通過統一采購配送、統一包裝設計、統一經營方式和服務理念等來實現標準化和規范化,從而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連鎖超市由于市場占有率大,對農產品的需求交易(集合功能)和供應交易(銷散功能)的作用都會不同程度影響農產品的供應形態、特點和體量,從而可能造成對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壟斷性作用。

1.4消費者

鏈條的末端是消費者,消費者在農產品連鎖超市購買農產品時,由于消費者的收入、年齡、文化層次和在超市消費農產品的頻次和數量的差異,使得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層次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上是為了獲得幾類主體的共同利益訴求,即獲得優質、安全和價廉的農產品。

1.5政府

政府的利益訴求主要在于維護正常的農產品市場秩序和保障安全衛生和合理價格的農產品的供應。此外,政府還承擔著實現農產品無公害生產及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重要職責。

2發展建議

2.1增強農業合作社、加工企業和經銷商實力,培養各類社區小型超市

增強農業合作社、加工企業和經銷商實力和培養各類社區小型超市,使其更好地參與到大型連鎖超市的博弈中,驅使大型連鎖超市在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控制農產品價格處在合理區間內。鼓勵農戶加入農業合作社,以維護自身權益。鼓勵農戶、農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產品經銷商間進行信息共享,通過建立各種產供銷的網上信息平臺和消息渠道,幫助各方做好挑選談判和交易工作。鼓勵小型社區農產品超市的發展,使其展開與大型連鎖超市的競爭。小型社區農產品超市體小,能夠迅速隨著市場變化調整自身經營策略。由于超市選址滿足消費者就近消費的原則,小型社區農產品超市增加農產品經營的靈活性,可以起到抗衡大型連鎖超市對農產品價格的壟斷性影響,從而保障消費者和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利益[4-5]。

2.2政府應為農戶、農業合作社和社區農產品超市提供優惠政策

政府應該給予農戶和農業合作社參與農產品運輸配送、倉儲包裝與加工和在大中小城市社區農產品連鎖超市布點經營的各種便利舉措和優惠政策。農戶和農業合作社涉足農產品連鎖超市和農產品運輸配送倉儲等環節,是實現農戶增收的重要舉措,由于農業相對于第二、三產業生產率偏低,農戶和農業合作社單靠農產品種植和養殖等生產活動無法達到平均收入水準,因此政府應該給予農戶和農業合作社參與農產品運輸配送、倉儲包裝與加工和在大中小城市社區農產品連鎖超市布點經營的各種便利舉措和優惠政策,實現農產品帶給農戶和農業合作社以整個供應價值鏈的增值收益。農業合作社直接進入大中小城市社區布點農產品連鎖超市,能夠實現農戶、農業合作社和農產品連鎖超市利益相統一[6-7]。此外,以地域為組織單位的農業合作社所布點的農產品連鎖超市彼此間展開競爭,由于對農產品的產地、品質規格成色等的標示,農產品連鎖超市為了維護自身形象和利益,會形成農業合作社和農戶內部關于農產品質量和衛生安全的監督管控機制,從而能更好地做好農產品服務工作。

3參考文獻

[1] 袁玉坤,孫嚴育,李崇光.農產品渠道終端選擇的影響因素及選擇群體的特征分析——以武漢居民生鮮農產品消費調查為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1):46-52.

[2] 賓慕容,周發明.農產品超市連鎖經營的問題及對策[J].作物研究,2006,20(2):174-177.

[3] 張靜,傅新紅,楊錦秀.蔬菜超市化經營及供應鏈參與者行為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為例[J].農村經濟,2006(1):103-105.

[4] 李慧娟,趙婷婷,張茂.基于農超對接模式下農產品供應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8):394-395.

[5] 沈正舜.品牌塑造下農產品品牌推廣策略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8(31):13880-1388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 国产精品国产对白熟妇| 国产丰满麻豆videossexhd|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天天射寡妇射| 欧美黑人巨大xxxxx| 黑人操亚洲女人| 又大又粗又爽a级毛片免费看| 日本h番全彩无遮挡h工口|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内射后入|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男人扒开女人双腿猛进视频| 浪荡艳妇爆乳jufd汗だく肉感| 亚洲色无码播放|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韩av|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区| 两个人看的www高清视频中文| 野外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白丝美女被狂躁免费视频网站|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不卡| 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社区3|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 国产9色在线 | 日韩| 中文有码人妻字幕在线| 亚洲精华液一二三产区| 成 年 人 黄 色 大 片大 全|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无码| 97精品人人妻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