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6: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軟件工程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面對高等教育發展戰略和要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全國將有6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展。大多地方高校已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對于要不要轉,如何轉這些問題把握不準,一些學校沒有對自己的辦學層次明確定位或者是定位不準,長期處于一種摸索狀態,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是年年改,年年變,沒有固定的模式。專業規劃設置如此,必然會影響課程的教學安排,一門課程什么時候開設,課程教學要達到什么目標是模糊的。這種情況下,任課教師如何科學地規劃教學內容成為一個難題。軟件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學科。專業性質的要求對相應課程的總體規范與安排要求極高。特別是軟件工程基礎這門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內容的安排對軟件工程及相關專業的學生培養起著重要作用。在這種環境下,如何構建一套適合地方高校軟件工程教育改革的標準模式和培育體系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基于此,筆者以近幾年從事軟件工程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為出發點,以銅仁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為落腳點,從軟件工程課程的教學內容著手,提出以項目驅動為主線的教學融合模式和兩段兩維的綜合評價機制。
2.軟件工程基礎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2.1.學校尋求發展戰略的要求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突出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的人才。培養方向以社會需求為依據,以學生就業為目的,圍繞實際崗位應用能力要求而確定的。培養實踐能力為主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根本目標,實踐教學體系則是實現這個最終目標的保障。以銅仁學院為例,其是2006年教育部批準新辦的地方本科院校,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已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改提高階段。在銅仁學院深化改革的方案中,明確提出將實施以推進“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促進“質量提升”為核心,以實現“轉型發展”為目標的教育教學領域綜合改革,把提升人才質量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的重要任務來抓。
2.2.軟件工程專業發展及社會需求的要求
軟件工程專業是培養適應計算機應用學科的發展,特別是軟件產業的發展,具備計算機軟件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軟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術來分析、設計和實現計算機軟件系統的能力,畢業后能在IT行業、科研機構、企事業中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系統的開發和研制的高級軟件工程技術人才。當前,大多高校軟件類學生實踐能力和企業需求存在嚴重脫節的現象,理論知識的講解較多,很多實際操作實踐課程以理論知識的講解為主,這就導致了對軟件類專業學生的軟件開發實踐和創造能力培養的忽略。這些問題已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在這種情況下于軟件人才培養中將項目實訓納入到高校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通過軟件工程理論學習與軟件項目實訓實踐相結合,把軟件項目實訓引入到教學中,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斷接受企業化項目開發的實踐和鍛煉。目前,雖然高校改革已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視,就軟件工程課程來講,盡管軟件類專業的教學大綱都增設了軟件實訓課程,但是在師資、硬件和課時等方面沒有配套,軟件項目實訓教學體系還處于較低層面,沒有明確的實訓目標、規范的實訓大綱以及科學的實訓體系,故而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3.軟件工程基礎課程的改革措施
3.1.總體規范、項目推進的課堂教學
軟件工程基礎課程的教學形式,總體來講是采用項目推進模式,基于此,論文提出教學內容體系改革引入項目管理模式。根據近幾年來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實際,制定6個項目分別實施,具體介紹如下:
3.1.1.教學內容改革及學時分配方案
3.1.2.教學形式的具體體現
教學過程中,首先是打破定制唯一教材的做法,選擇多本教材進行授課。通過對多部教材各專業知識點的有效融合,把知識點統籌為相應的專題項目,初步按照軟件——軟件工程——軟件開發的前導知識——軟件開發(可行性分析、需求工程、設計工程、測試工程、軟件開發管理工程)思路進行教學。在介紹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求學生結合知識結構并且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系統開發。
3.2.兩段兩維的考核評價方式
3.2.1.考試成績認定辦法
整個教學評價中注重兩點:一是注重兩段兩維的管理形式,兩段是指平時學習階段與期末總結階段,兩維是指平時階段性的總結與考評;二是注重期末綜合實踐評價。具體的做法:打破傳統以期末成績定成效的模式,注重過程管理,明確階段性總結,分階段進行驗收,平時加強課堂練習的檢查力度,確保課程達到效果;階段性成果評價分值記入本人成績核算,最后進行綜合評估項目,得出本人成績。總評成績組成:總評成績=平時成績+期末大作業完成情況+期末理論評價情況。具體來講,考核體系從平時綜合及期末綜合兩個方面來進行。平時綜合的組成:考勤+課堂表現+小組階段性成果評審+練習作業;期末綜合的組成:大作業以及綜合答辯。
3.2.2.期末綜合考核內容及達標標準學期結束后,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
4.總結
1.軟件人才需求現狀
近10年來,我國各類高等院校雖然培養了約50多萬計算機軟件人才,仍不能滿足社會對軟件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與此同時,軟件人才的質量存在很多問題,由于與實踐嚴重脫節,導致大量擁有較高知識體系的大學生不能很好地勝任軟件開發工作,他們往往需要用人單位進行3-6個月的崗前培訓才能上崗,從而造成軟件企業用人成本的增加,嚴重制約了應屆畢業生軟件人才的就業。究其原因,軟件工程課程的學習與實踐脫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2.傳統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軟件工程作為計算機科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軟件工程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畢業后從事軟件開發和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1]。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要,很多高校都在探索推進軟件工程課程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和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現在的軟件工程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方法陳舊,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教學過程古板、沒有感召力,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2)教學內容落伍,沒有及時增加軟件工程發展的新知識、新方向,禁錮了學生視野的拓展。(3)缺乏完整的項目訓練,與實踐嚴重脫節,無法滿足軟件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教改思想
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軟件人才的培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軟件工程課程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改革,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按照“激發興趣、傳授新知、案例教學、完整項目實訓”的設計思想,課堂上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有選擇地介紹軟件工程學科發展的新動向,拓展學生的視野;通過案例教學,把現實中的例子穿插到課堂中,使知識與實踐很好的融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加入討論環節,使他們主動掌握所學知識及其在實際案例中的應用;放棄分散的項目開發,以完整的項目作為實訓題目,使學生能更好的將所學的知識進行串聯和匯總。項目實訓時模擬軟件企業先進的軟件項目管理和開發過程,培養學生軟件開發的實戰能力。
根據“激發興趣、傳授新知、案例教學、完整項目實訓”的設計思想,我們制定了具體方法來進行落實,下面做詳細的闡述。
三、教改方法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和傳統教學相比,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已發生很大變化。上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來,可以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高低,對于教學效果的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軟件工程是一門知識龐雜、抽象的課程,如果在學習過程中又死記硬背的話,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學習興趣當然不會高。
采用情景教學的模式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解項目管理這部分時,給學生設置更多的環境,提供足夠多的案例,讓他們作為項目負責人來根據這些情況分析使用什么管理模式和周期模型,這樣可以增強他們的參與性,讓他們有更多的興趣來深入學習。
在上課過程中,針對每一部分不同的知識內容,讓每位同學選擇不同的角色,根據這些角色完成相應的任務,在任務完成后可根據需要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們能最大限度地感受軟件企業的開發氛圍和管理過程,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所學的知識與實踐充分結合。
2.傳授新知識拓展學生視野
上課過程中,除了講授課本上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外,要重點介紹軟件企業目前所使用的主流開發技術、管理技術以及相關的CASE工具,使學生的知識結構與社會需求一致。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軟件工程出現了很多新知識、新動向,在上課過程中,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軟件工程最新的發展,鼓勵學生開展探索式學習,從而拓展他們的視野,這對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是大有益處的。
3.案例教學和完整項目實訓結合
學習知識是為了應用,案例教學法能夠使學生通過實際案例將教學內容更好地與實踐相結合。采用案例教學,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軟件開發過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學生通過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可以充分地討論案例中涉及的實際問題,為以后項目實訓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采用案例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擇也很重要,我們注重選擇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的題目進行分析。另外,為了保持案例的與時俱進,我們及時對案例進行不斷充實、完善和更新,努力保持案例的“新鮮”。
案例教學很好地解決了理論知識點的應用,若希望學生對軟件開發有完整的實踐經驗的話,須和完整項目實訓相結合。
在軟件工程的教學過程中,雖然現在有很多高校采用了項目驅動法,但是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比如項目的選擇上與實踐脫離嚴重;實踐環節中采用的是孤立的項目,不能很好地把所學的軟件工程知識串聯起來。每個知識點或者單獨的幾個知識點是一個項目,其他知識點又是別的項目,這樣帶來的弊端就是學生不能整體地理解軟件工程,不能解決軟件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我們采取的完整項目實訓法教學,采用一個完整的項目貫穿軟件工程實訓的整個過程,使學生更好地完整地理解軟件工程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各個階段的作用。完整項目實訓不僅能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軟件工程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需求分析、編程與程序調試等技能上受到嚴格的實戰訓練。通過完整項目實訓環節,將學生所學的軟件工程的知識有機結合,使他們所學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這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實際項目的開發能力。
四、加強完整項目實訓環節
軟件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項目實訓環節是對教學質量的檢驗和提高,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能力,它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協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據完整項目實訓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加強項目實訓:
1.選擇實踐性強的項目
采用軟件工程的方法進行項目開發,項目的選擇非常重要,不宜選擇過大的項目,應該選擇實踐性強的、學生熟悉的項目,這樣才能達到實戰鍛煉的目的。在完整項目實訓中,我們鼓勵學生選擇這些題目:(1)圖書借閱管理系統。(2)學生信息管理系統。(3)寢室用電管理系統。(4)學生選課系統。這些項目與學生結合緊密,實踐性強,學生能夠很好地對這些項目進行需求分析,能真正達到實戰的目的。
2.明確實訓任務加強監督
在項目實訓過程中,應對于每個階段所應完成的工作任務予以明確,對于應提交的成果做出詳細的要求,規范項目實訓報告,按照軟件工程的要求[3],從問題定義、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調試分析、用戶使用說明、測試結果等幾個方面組織材料。把各個階段的任務進行細化,羅列出每個階段所需提交的材料和每個階段需完成的任務,讓學生有清晰的項目實訓輪廓,從而提高完整項目實訓的效果。
在項目實訓過程中,嚴格加強監督。畢竟完整項目實訓的內容是環環相扣的,前一個階段任務的完成情況直接影響后續工作的進行,如果前一階段的工作沒有完成,后一階段的工作也就無法進行。所以在實驗的各個階段要加強指導和監督,監督的形式可以多樣化,除了日常的指導和督促外,可以通過項目小組內部和項目小組之間的點評和評比,使學生加強交流和溝通,互相學習。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樣的督促方式效果更好。
五、成績考核
軟件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考查的重點不單是理論知識,更需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軟件開發的能力。成績考核分為兩個部分,實訓考核和理論知識考核。
完整項目實訓環節的考核采取指導教師檢查和現場答辯的方式。指導教師檢查環節要求教師認真檢查各個項目實訓小組所完成的任務情況,并做好記錄。現場答辯要求學生陳述自己在項目實訓小組中所完成的任務、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路,答辯老師根據項目檢查的情況和學生答辯情況,對學生所完成的任務進行點評,表揚學生的優點,對于學生的不足提出改進性的意見和建議。在答辯過程中,加入現場提問環節,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使他們能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理論知識考核主要體現在期末考試中,在期末試卷中,除了加強軟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考核外,重點考核學生的軟件分析與設計能力,提高綜合設計題目所占的分值。目的就是以考核手段為導向,促進學生對軟件工程知識的學習和軟件開發能力的提升。
六、總結
根據“激發興趣、傳授新知、案例教學、完整項目實訓”的設計思想,我們采用的教學方法,極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案例教學、完整項目實訓方式,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從業能力,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從畢業生反饋的信息看,經過我們系統地訓練,他們的綜合軟件開發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使他們能很快融入軟件企業開發的節奏,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齊治昌,等.軟件工程教育:迎接網絡時代超大系統的挑戰[J].中國大學教學,2009(3):23-25.
0 引言
教育部制定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從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該計劃以“培養造就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國際化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為國家走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
軟件工程課程是軟件工程專業的核心課,是一門研究應用計算機科學、數學、邏輯學、管理科學等原理,構建和維護有效、實用和高質量軟件的學科,旨在培養學生分析與設計軟件系統的能力,熟練使用各類流行軟件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控制軟件質量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嚴格落實實踐教學實施方案,還要構建能夠滿足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要求的軟件工程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學環節中如何貫徹落實“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這一培養目標。
1 能力導向培養的重要性
隨著知識經濟及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其中的軟件產業年均增長率達38%,對信息產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我國軟件業面臨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但是,我國社科院的中國信息化形勢分析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還不是軟件大國,制約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的首要問題是人才問題。目前,在我國從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人員大約400萬,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軟件人才在數量和結構上仍存在重大缺口。據信息產業部預測,軟件人才需求的增長率將保持在每年l0%以上,人才的結構比例呈現為“橄欖型”,即“高端人才”(系統分析師、項目經理等)和“低端人才”(軟件編程人員)嚴重短缺,具有較強綜合能力、應用能力的軟件工程師嚴重不足。
根據中國軟件產業人才培養戰略研討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軟件開發人員缺口在50-60萬左右,未來5-10年中將缺少更大數量的軟件開發人才。與此同時,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每年有大批畢業生就業難。核心問題在于,高校培養的計算機軟件人才不能適應社會需要,不能滿足行業需求,人才與崗位需求不對接。國家“卓越計劃”也是針對上述問題提出,旨在鼓勵高校通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工程師后備人才。
2 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實踐環節比較薄弱,建設難度大
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延伸和深化,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理論教學相互依托、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為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提高實踐技能、培養創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學習平臺。
第三方機構對畢業生就業情況數據分析顯示,學生工作后發現在校期間學習的軟件工程課程是對職業發展影響最大的專業課程之一,但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對此卻認識不足。其實,問題的關鍵就是在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理論和實踐脫節。
在軟件工程專業開設之前,軟件工程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基礎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大多偏重于基礎理論介紹,主要介紹有關軟件開發的基本原理,不開設課內實驗課程,強化軟件工程實踐能力的其他輔助課程也很少,實踐教學建設起步晚,發展比較薄弱。在軟件工程專業開設之后,為了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我們在專業課程設置中已經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有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但在具體實施時,由于任課教師沒有在企業任職經歷,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導致實踐教學變成為了實驗而實驗的教學環節。
雖然學校目前在企業實訓方面已經取得,一些成果,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遭遇校企合作難度大、合作水平較低、合作機制不靈活等情況,大部分校企合作僅局限于“學生短期實習”等淺層次水平,在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方面作用有限。
2.2 課程群意識薄弱,課程建設孤立
現代軟件工程實踐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多學科乃至國際化的團隊協作,有效的團隊協作已經成為現代軟件工程的重要標志。軟件工程課程體系分為兩大部分: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前者包括課程設置中軟件工程概論、軟件設計等側重基礎理論的課程,后者包括軟件測試、軟件開發案例分析等側重工程實踐的課程。理淪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兩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的課程微觀生態環境——課程群。
軟件工程課程群中的課程從理論課程之間的知識模塊劃分和銜接到配套實踐課程驗證理論,每一部分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但在實際課程建設時,任課教師往往只關注于自己負責的課程建設,缺乏課程群意識,每門課程各自的實踐課程只從與本課程相關的方面進行設計,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概念,導致課程間交叉內容重復過多、基礎內容薄弱、課程間銜接不力等問題。
3 課程建設方案
3.1 建立行之有效的課程建設管理機制
針對課程建設過程中容易出現孤立、重復等問題,我們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加強了宏觀調控
(1)依據課程間的關聯度,劃分課程群。按照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度,將課程劃分為若干課程群。根據課程知識模塊,課程群一般包括兩門以上課程。例如軟件工程課程群包括軟件工程概論、軟件設計、軟件測試、軟件開發案例分析等;Java課程群包括Java編程基礎、Java Web應用程序開發、Java企業級應用開發。
(2)對應課程群,成立課程組。每一個課程組由一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負責人,課程組負責人承擔課程群的建設、課程組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各門課程教學資料(教學大綱、教材選報、試卷材料等)的審核、組內各門課程的授課任務分配等工作。
(3)執行“課程一課程組一系”三級負責機制,實施“課程一課程群一專業”分層次建設機制。在已建立課程組和課程負責人的基礎上,強化責任機制,任課教師負責課程建設,課程組負責課程群建設,系部負責專業建設。
課程組和課程負責人機制的實施,一方面使課程能夠持續深入建設,另一方面使“課程一課程群一專業”成為一個有機的建設整體,避免了重復建設、孤立建設等問題,最終能夠有效地通過課程建設促進專業建設。
3.2 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合理確定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能力培養的基礎,以軟件產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為導向,在滿足能力培養需要的前提下,學校以“必需、夠用”為度,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優化軟件工程的課程體系結構,根據課程群中各課程的相關性、課程知識的互補性進一步整合課程,重新拼裝知識模塊,構建整個課程體系,避免課程分散、泛而雜等現象,從而達到重點突出、效果顯著的目的。
(1)優化課程內容,修訂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教學的基本依據,包括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內容提要及教學深度、廣度、學時分配、教學進度、實習、實驗、作業安排等。軟件工程課程組以提升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為培養目標,結合學生特點,規劃軟件工程課程群的設置,按知識模塊整合課程,修訂教學大綱,使各門課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加強課程間聯系,實現從理論內容到實踐教學的無縫銜接,按培養目標強化課程構建,深化課程體系建設。
(2)建立健全課程教學文件,規范教學秩序。課程教學文件包括:有關本課程的歷史和現狀及發展趨勢的資料、教學大綱、教材、優秀教案、電子課件、試題庫、試卷分析、教學檢查情況、教學總結及改革計劃等。通過健全教學文件,分類保管,發揮教學文件在教學研究和改革中的作用。
3.3 以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構建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
無論是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還是卓越工程師計劃,無一不在強調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因此構建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是課程建設的重中之重。
(l)構建分階段、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實施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通過構建“實驗一案例一項目”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學校實施“課堂實踐教學一課程實訓一學期實訓”的多元化全方位訓練式實踐教學模式;加大實踐教學學時,強調案例式、項目驅動式教學方法,案例與項目貫穿課程始終,有效銜接其他課程。
(2)引入校企合作,實現畢業生的高層次就業。對于二本院校,校企合作的推行難度要大很多,因此,合作方法要靈活多樣。學校要加大與知名企業的聯合力度,創造合作機會,例如和惠普合作的項目中,動員學生走出去,到惠普的基地進行長期實訓。同時,聘請與學校合作的短訓公司高級工程人才參與教學過程,指導學生實踐,將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真正結合起來,把握高層次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與發展情況,提高學生就業綜合競爭力,實現畢業生的高層次高質量就業。
3.4 實施“全方位訓練式”教學模式
結合軟件工程專業的特點,以卓越工程師的實施為契機,我們在教學中引入“全方位訓練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實際案例、項目的協作,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1)加大實踐教學學時,強化實踐。首先保證相應課程的課內實驗學時,以便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其次為重點課程增加課程實訓,使學生對整個課程有一個綜合的理解和把握;最后展開學期實訓,使學生對課程群中的多門課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2)利用“課堂實踐教學一課程實訓一學期實訓一崗前實訓”,全方位強化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課堂實踐教學以知識點的實驗為主,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理解,要求學生獨立完成。課程實訓對一門課程的所有知識進行總結,要求學生小組配合,共同完成。學期實訓一般安排在學期期末,跟學校小學期結合,對課程群相關課程進行總結和驗收,要求學生團隊協作。全方位訓練的模式旨在為學生將來從事課題研究、工程項目研發打下良好的基礎。
3.5 加大基礎教學資源建設,提供學生自學平臺
高等教育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單向傳授,更應該是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豐富的教學資源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但資源建設不是簡單的素材堆砌,而是通過建立界面友好宜用的課程網站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校還應建設互動式教學平臺,打破教學時空限制,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環境;建立課程教學資源網,開發課程網上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案例分析、習題作業、實驗指導、相關學習網站鏈接等豐富的網上教學資源;同時提供在線測試、網上答疑等,擴充課堂教學區域,使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進行互動學習。
4 結語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實施,對高等院校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和學生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依據市場以及信息產業對人才規格的需求,結合本專業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提出了能力導向型軟件工程課程群建設方案。該方案現已在軟件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中試運行。接下來,我們將根據該方案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以便進行合理改進,更好地滿足社會對軟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培養出理論知識豐富、工程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軟件工程人才。
關鍵詞:教學改革;實踐教學;支撐平臺;實訓課程
一段時間以來,高校培養的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什么都知道,卻什么系統都做不出”的尷尬局面。“眼高手低”、“動手實踐能力不強”這些語句是軟件企業對高校畢業生最多的評價和抱怨。形成這種情況的根源是我們在計算機傳統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對軟件工程實踐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雖然目前不少學校已意識到這個問題,并開始重視實踐教學,著手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但由于實踐教學的特點,我們在實踐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存在不少的實際問題,特別是過程指導與資源建設的問題,需要構建高質量的實訓教學支撐平臺,以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滿意度。
1、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的特點
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特別是實踐課程的設置問題,要么局限于比較簡單的實踐活動,如大作業或課程設計。也有一些學校進行的是2~3周的專門實訓課程,這類實踐過程偏短,學生不能真正完成軟件工程全階段的工作;要么是項目過于龐大,如全真模仿商業產品的開發,開發周期可能長達一個學期,教師因為精力、時間分配不足等原因參與度有限,不能有效地全程指導學生實踐,變成學生們“孤軍奮戰”,最后“掉落在泥潭里”,最終項目失敗,匆匆結束,學生們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再從實踐教學的特點來看,軟件工程實踐教學不同于傳統的理論教學,它牽涉的知識面廣,對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要求較高,涉及的事務性和管理性工作較多,需要教師與學生一起“摸爬滾打”,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不同的教師對其重視程度不同,取得的教學效果差異很大,但對教師工作成績考核卻沒有有效的橫向比較指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
2、實踐教學支撐平臺建設
針對上述問題,從2007年開始,我們著手進行教學計劃改革,加大、加強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的力度,并特別重視實踐教學支撐平臺的建設。平臺建設之初,國內尚無可借鑒的經驗。在這種情況下,華南理工大學軟件學院與國際著名軟件公司IBM進行合作,在建設好硬件平臺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完成了一整套軟件開發全過程中各個過程所需要的系統靜態原型、指導手冊l、各種技術文檔模板、各種關鍵技術課件、分別對應于教師與學生的管理制度及考評指標等資源,形成完整的實踐教學支撐平臺。在此平臺的支撐下,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為期8周的項目開發實訓,模擬軟件企業的管理模式,遵循軟件工程的原理與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軟件開發的全過程,并在最后拿出一個符合業界標準的軟件系統。經過4年多的不斷總結和完善,實踐教學支撐平臺已經基本成型,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它的支撐下,全面的實訓課程體系與指南也逐步改進成型。
實踐教學主要是通過項目實訓的方式,使學生采用工程化的方式開發和設計軟件系統,熟練掌握軟件工程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具有能勝任研究、分析、開發、設計、測試、管理等多種角色的專業能力。為有效地開展實踐教學,我們需要支撐平臺的支持,要構建支撐平臺,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解決一些關鍵問題。
2.1 實訓課程項目時間及內容的選定
過短或過長的實訓課程項目時間都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時間過短,學生在軟件開發各階段的深入度不夠,感受不深,所受的訓練強度也不夠,自然獲益不多;時間過長,項目規模過大,學生浸沒在繁瑣的技術細節中,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專注度不能持續,也不利于把握軟件過程各階段的主要技術和目標。綜合考慮,6~8周的時間比較合適,除掉最初階段的可行性調查和需求調研外,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在6~8周的時間內完成需求分析、建模、設計、編碼及測試這幾個主要軟件工程過程的工作,最后開發出一個接近于實用的軟件系統。
實訓課程項目內容的選定是實踐課程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實訓課程建設的難點和重點。實訓項目內容的設計既要考慮想要學生掌握的技術,還要考慮項目的規模。我們通過與IBM公司的合作,將該公司的一個實際商業項目經過裁剪后作為實訓項目的題目,以滿足課程需求。
2.2 協作開發支撐平臺的建設
我們充分利用IBM公司在業界領先的RSA(Rational Software Architect)和KAD(RationalApplication Developer)等軟件系統,配合項目管理軟件、Bug管理跟蹤系統,基于計算機網絡和服務器,架設起FTP、SVN、數據庫及應用服務器,建立了團隊協作開發支撐平臺。這個平臺不但可以進行Java EE實訓,還可支持其他各種項目的開發實訓。
2.3 “學習工廠”開發方式
在實訓中我們采取了“學習工廠”的教學方式。“學習工廠”是國際工程教育界對于工程學科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教學方式。它以校內的工程實踐學習環境為基礎,通過工業界提供的設計項目,在企業教師和學校教師的雙重指導下,使學生能夠親自動手完成這一工程實踐項目。在實訓課程中,教師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由6~8個學生組成一個團隊,選出項目經理、技術經理、測試經理、配置管理員等角色,并保證每人都有一定的編碼工作量。教師擔任團隊項目總監,持續跟蹤團隊的狀態,了解進展,對明顯偏差進行建議和指導。
2.4 基于項目驅動,基于問題學習
學生的工作和學習都是基于項目開發進行的。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包括溝通、技術等各方面的問題,指導教師一般不直接給出解決的具體辦法,而是指導學生自行調研、查閱和學習,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
2.5 完善的多指標考核體系
完善的多指標考核體系包含幾個層面的問題。一是怎樣全面、客觀地考核實訓課程的效果,表現在大部分學生經過實訓后有多大的提高;二是怎樣考核每個團隊做出來的作品;三是考核學生作為個體對團隊項目的貢獻;四是考核教師的表現與所起的作用。從這幾個問題出發,我們建立了實訓的考核指標庫。從實訓課程最開始的各個時段,就按指標進行過程式考核。這樣就避免了學生由于前期太松懈導致后期項目不能完成或完成質量太差的現象。
3、平臺特點
3.1 軟件工程思想貫穿實訓全過程
通過實訓,學生充分認識到軟件開發是件龐大而繁雜的事情,如果不應用軟件工程的思想,項目會不可避免地失敗。我們應該加強軟件工程過程能力的訓練,把一個開發周期分成若干個具有里程碑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輸入和輸出,輸出必須通過文檔的形式進行完整描述,而且其輸出是可驗證的。在開發活動的全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統一軟件開發過程RUP”“迭代式開發”等重要概念的深刻理解。
3.2 以“CDIO”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CDIO為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與運行(Opemte)的縮寫,是以產品從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過程為載體,使學生通過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相應于這一方式,讓學生在實訓項目開發中調研、實踐,建立起對問題的感性認識,促使其回憶、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經過綜合分析與思考,再回到實際中解決問題,最終運行、維護所開發的系統。這樣一種“實踐—理論—再實踐”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強的運用能力。
3.3 “因材施教”原則的有機應用
開發團隊內不同的角色由不同性格特質、技術能力和知識水平的學生承擔,主要任務也各不相同。如項目經理的主要工作是“上通下達”,制訂、監督、保證項目順利完成,適合有一定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的學生擔任,不一定承擔大量的編碼工作;技術經理則是團隊中的技術中堅力量,不但承擔主要的技術工作,還要負責其他組員的技術培訓;測試人員則要保證軟件系統的質量等。通過這樣的安排,使得各類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專長,積極地參與到項目實訓中去。
關鍵詞:軟件工程;特色專業;分類培養;“3+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2-0209-03
一、引言
軟件工程專業具有實踐性強,技術知識更新快,與社會需求接軌緊密等特點,當前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要求。而大多數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由于缺少實踐的磨煉和檢驗,并不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哪些更有用,也難以理解理論的實際意義,因而很難進一步把握知識,從而失去了對軟件工程專業的就業信心和興趣。這不僅造成了知識資源的浪費,也延長了人才培養的過程。如果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未能及時跟進,必然會導致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的素質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因此,要將學生培養成為能力強、素質高的軟件工程人才,就應當轉變重理論而輕實踐的思想,全面考慮軟件工程教育的功能構成,加強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的比重,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培養高質量的軟件工程技術人才。
二、軟件工程特色專業建設的目標及主要內容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第三條提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這也是我院軟件工程特色專業的建設目標。專業建設以培養就業能力為主線構建課程體系,強化課程的實踐性和系統性,以工作崗位實際為導向的創新教學模式,加強“教、學、做”一體化,主動適應國家產業發展戰略的要求,努力實現教育與產業深度對接,完善人才全面、系統的培養體系,開啟學生繼續學習的通道。在我院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做到整體與特色兼顧,即做好“一點一面”的工作。“面”指做好學科專業建設規劃,向專業要質量;“點”指突出專業優勢特色,向特色要質量。特色專業是形成學校特色的基本要素之一,各專業必須辦出特色、優化結構、注重創新才能提高就業率,從而吸引生源,避免與其他學校的“同質化”競爭。必須走以突出特色、提升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軟件工程特色專業建設,要考慮兩個主要因素:立足校情――學校有什么?特點是什么?面向社會――社會缺什么?社會要什么?我校是少數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學生較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照搬某些理論或模式,不一定適合我校學生的情況,可能會多走彎路。因此,我院在軟件工程專業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依據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針對我校的特點,借鑒某些經驗和理論,進行改革和創新,探索人才分類培養模式,制定“3+1”教學計劃,調整課程結構,優化的課程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求學生在畢業之前就在企業“真刀真槍”地實習,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過程,造就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
三、人才分類培養及“3+1”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1.人才分類培養及“3+1”教學模式五要素。軟件工程特色專業建設圍繞著人才分類培養及“3+1”教學模式五要素展開,即理論依據及指導思想、教學目標及模式框架、實現條件、操作程序、教學評價。教學模式是一定的教學理論或教學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行為規范。不同的教育觀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學模式。人才分類培養及“3+1”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計劃”具有三個特點: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一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的框架中教學目標處于核心地位,并對構成教學模式的其他因素起著制約作用,它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組合關系,也是教學評價的標準和尺度。正是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的這種極強的內在統一性,決定了不同教學模式的個性。人才分類培養及“3+1”教學模式框架如圖1所示。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它規定了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驟應當完成的任務。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分類培養及“3+1”教學模式中,大學前三年為通用培養階段,主要在學校集中學習軟件工程專業所需的基礎理論課程。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在保證打實理論基礎的同時,注重從課程實驗、綜合技能實踐、專業實訓、各類實習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并且聘請企業工程師開設實踐選修課和就業指導課程,使學校的課程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在大四這一年針對學生的入學基礎、學習能力、就業方向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分類培養。參加考研、考公務員或其他原因不在企業就業的學生稱為“A類學生”,預備在企業就業或創業的學生稱為“B、C類學生”。對于“A類學生”實行寬口徑、厚基礎的教學方式,該類學生可以參加校內實習項目,以獲取實踐學分,并且可以選修學院開設的針對考研的選修課程;對于“B、C類學生”實行加強、提升企業就業能力的教學模式,參加企業實訓,并在企業頂崗實習,畢業后可實現與企業的無縫銜接。實現條件是指能使教學模式發揮效力的各種條件因素,如教學師資、實驗環境、教學手段等。在師資隊伍方面,我院的軟件工程專業形成完整的梯隊和合理的教師結構,軟件工程的特點決定了其基本理論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從業經驗,所以中青年教師常常具備這方面的優勢,而程序設計和軟件開發工具往往是年輕人的強項,因此相關課程的教學都由有項目經歷的年輕教師擔任,并且堅持專職和企業兼職相結合,保證知識的更新與時俱進。目前軟件工程專業擁有專任教師8人,其中具有豐富軟件工程經歷的教師6人,有3位獲博士學位,其余為碩士學歷;在實踐條件方面,我院目前已建立了軟件工程實驗室,擁有270余臺計算機及服務器,購買了IBM 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Visual 、Project、JBuilder、Oracle等工程化的軟件開發工具,總投資284萬元。今后還要逐步進行專業實驗室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在實習基地方面,學校重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現已建有近10個校內外實習實訓教學基地,包括了四川華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加拿大達內西安培訓中心、用友銀川分公司、寧夏電通公司、西部CA公司等,現有實習基地的數量能滿足學生實習實訓的需要。教學評價是指各種教學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評價方法和標準等。由于不同教學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和達到的教學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條件不同,當然其評價的方法和標準也有所不同。軟件工程專業課程大都采用了多種形式結合的考核方式,強調“做中學、做中教、做中考”,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2.理論教學改革。軟件工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如果教師的知識不快速更新,就會使學生學的內容和現實應用脫節,如果教學方法不得當,就會使教與學陷入效率低下的境地。因此,在理論教學方面,很多專業課更新很快,包括軟件版本的提高、新知識的補充等。軟件工程專業課程都做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上,教師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采用項目案例教學、任務驅動教學作為學生的行動向導,學生采用合作學習、情境學習等方式。教師提問、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保證教學內容和質量。充分發揮企業兼職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積極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教學互動的參與度。軟件開發課程中,教師們總結出“讀、改、仿、寫”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實踐教學改革。實踐教學包括以下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課程實驗。包括課內實驗和課程獨立實驗。在該實踐環節要求教師以項目為驅動設計實驗內容,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學以致用。第二個階段:專業實訓1。該實訓安排在第五學期期末,歷時4周,是多門課程的綜合專業實訓,如《系統分析與設計》、《數據庫系統原理》、《網絡程序設計》等,由校內老師指導完成。該實訓以實際或模擬的軟件項目為驅動,增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第三階段:專業實訓2。該實訓與校外企業合作,由企業完成對學生的實訓。安排在第六學期期末、暑假和第七學期期初,“A類學生”歷時8周,“B、C類學生”歷時16周。該實訓環節旨在增強學生的企業就業能力,力爭縮小學生和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第四個階段:畢業實習。“A類學生”參加學院教師的科研或教研項目,在校內完成;“B、C類學生”學生進入IT企業(學生自己聯系,或學院聯系)實習,在校外完成。該實習的時間安排是第七學期,歷時至少4周。第五個階段:畢業設計。安排在第八學期,“A類學生”可以在校內參加學院老師的畢業設計項目,“B、C類學生”可以結合前一學期的畢業實習內容,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實現畢業后就能就業。
4.教學評價改革。教學評價(考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考核有診斷、檢驗、激勵三大功能,雖然考試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但如何有效的組織與實施考核,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率。軟件工程專業的多數專業課程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采用專業知識考核與能力測試相結合,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結合課程特色,選用筆試、機試、項目考核、以證代考、能力測試等多種考評方式,降低筆試所占比例,提高過程性考核的比例。教學評價的對象包括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實踐操作能力、學習態度和基本職業素質等方面,注意對職業能力的考核和綜合素質的評價,除了教師評分以外,還引入項目小組評分、實習企業評分等多元化地考核評價機制。多樣的考核方式避免了學生“一卷定終生”的情況,而且在上課之前就向學生宣布考核方式,使學生學習之初就建立學習目標。
四、實踐效果、不足與改進措施
軟件工程特色專業建設中的教學成果已在我院2008級、2009級、2010級本科生中得到了顯現,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來看,學生對培養模式的改革比較認可,認為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培養是很有必要的;從參加試點班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學生的就業數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本項目對培養創新型、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有重要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價值。
當然,在教改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需要改進,如“專業實訓2”的時間設置不太合理,根據教師和學生反饋意見還要逐步做出調整。我院實驗室建設的條件日趨完善,學生實訓正在逐步由校外向校內過渡。我院已經和相關軟件企業合作,開設由企業工程師主講的專業選修課,如《JAVA開發實戰》、《軟件項目實戰》等,并且引進了多名雙師型教師,正在完善我院的項目實訓體系。
參考文獻:
[1]張昌凡.教育質量評估與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討[J].湖南工業大學,2013,(8).
[2]周英,等.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9.
[3]王虹,王濤,崔洪芳,等.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2):65-66.
關鍵詞 軟件專業;實踐教學;課外實訓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03-0044-02
Software Professional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Contents and Methods Exploration//Pan Li
Abstra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oftware, but practice in the 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good or bad, thinking the softwa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mmer vacation time for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way,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several students training effect testing, greatly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e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 softwa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Author’s address Nanya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Software College, Nanyang, Henan, China 473000
1 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家對應用型人才培養越來越重視,使得我國的職業教育有了迅速的發展。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培養出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實踐為中心的課程體系改革是關鍵。好多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改革和嘗試,提出一些技能培養方案:突出面向市場、崗位需求,以能力為本位、就業為導向。這些方案在具體組織與實施過程中有著許多條件的限制,最終效果并不理想。
隨著軟件類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就業過程中出現極大的矛盾:一方面,軟件企業需要的大量軟件開發人才難以招到;另一方面,軟件類畢業生抱怨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這種矛盾出現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模式難以與IT產業的高速發展同步。尤其是學生動手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
2 軟件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的軟件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傳統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匱乏、枯燥無味,學生難以掌握需要的職業技能;二是類似培訓機構采用完全案例教學,結果證明不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效果也不理想。
2.1 理論和實踐脫節
實踐和理論安排間隔過長導致知識的脫鉤,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內容和操作得不到及時的訓練。
2.2 實踐教學方式單一
實踐教學采用傳統的課堂實驗方法,缺乏其他有效方法的結合,過于單一。
2.3 創新能力培養被忽略
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整塊時間和綜合項目來實現,軟件專業學生學習年限短,課時比較緊,不能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訓練,沒辦法做到就業的“零適應時間”,缺乏創新能力。
2.4 教學中忽略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軟件職業教育的關鍵內容,尤其是軟件工程素質。由于各種原因,院校在教學中忽略或不重視軟件工程等素質教育,導致學生素質教育的缺失。
3 課外實訓內容與方法
針對軟件類專業綜合動手能力和素質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南陽理工學院軟件學院組織教師和學生利用暑假進行綜合實訓,對軟件專業學生綜合動手能力和工程素質進行培養。
3.1 課外實訓目標
課外實訓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文檔書寫等工程意識。具體對學生的要求是:參與軟件開發整個流程,按照軟件工程基本思想,進行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軟件及數據庫設計、編碼實現及最終的軟件測試,并且能夠熟練使用、撰寫軟件開發過程中各主要階段相關文檔;掌握軟件開發的每個階段使用的主要工具,并能夠熟練使用至少一種相關工具,了解代碼審核方法;建立規范化編碼的概念,學會書寫注釋,并能夠熟練使用至少一種開發工具,理解軟件構建方法和構建過程。
3.2 課外實訓內容、方式和時間分配
課外實訓的主要內容是以實際應用開發項目為背景,模擬軟件公司的開發過程,按照軟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學生分飾不同的角色以,團隊的形式進行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數據庫設計以及編碼、測試和實施,以及文檔的書寫。由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指導和評價學生的分析、溝通、演示的能力和代碼及文檔的質量。同時,教師對學生在職場中實際應變能力進行培養、強化,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
實訓方式采用學生實現和教師指導結合,每次教師先點評具體任務,然后由學生實現,過程中教師不斷指導、監督,每兩天檢查進度一次,所有分組必須按時按量完成任務,不能完成的小組取消下一個階段實訓資格,并且保證小組每個成員都會做,如果小組完成但小組中有人不會的,取消下一個階段實訓資格。
課外實訓時間要相對集中,所以選擇暑假進行,實訓時間5周,下面是具體階段和時間劃分。
1)需求分析階段(1周):串講軟件工程基本知識,對要實現的軟件項目進行介紹,自由結合選定題目,劃分小組;分小組進行項目需求調研及分析,了解詳細的項目需求;串講項目計劃書和需求文檔的書寫;學生根據需求調研情況,列出項目計劃書和需求分析文檔;教師組織階段評審,評出優、良、一般和差幾個等級,適當獎勵;學生根據教師點評和指導進一步修改項目計劃書和需求分析文檔。
2)設計階段(1周):串講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及數據庫設計知識(1小時);學生根據需求分析結果,進行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案例方式演示說明相關設計文檔格式(1小時);學生參照設計文檔格式及需求分析文檔,形成初步的設計文檔;補充數據庫設計工具的使用,利用設計工具進行數據庫設計(1小時);階段評審,評出優、良、一般和差幾個等級,適當獎勵;學生在初步設計文檔基礎上,根據教師指導,進一步細化完善,形成最終設計文檔。
3)編碼和測試(2.5周):串講編碼和測試的基本知識(一些規范,1小時);根據學生情況,適當補充開發工具的知識;學生分模塊進行編碼,并進行單元測試;組裝代碼,進行系統測試,形成初步的軟件;階段評審,評出優、良、一般和差幾個等級,適當獎勵;根據評審結果和教師指導,學生進一步完善代碼,進行測試,形成最終的可運行軟件。
4)項目實施及總結(0.5周):串講項目實施相關知識和軟件打包工具的使用(1小時);分小組實現程序打包封裝,配置安裝環境,形成安裝程序;串講軟件使用說明書和總結的基本內容和格式說明(0.5小時);學生書寫軟件使用說明和項目總結;分小組對各個階段的內容進行匯總;項目評比,評價出優、良、一般和差幾個等級;學生根據點評最終完成軟件的封裝、部署、軟件使用說明書和相應的總結等內容。
3.3 實訓基本要求
為保證實訓質量,對實訓實行考勤、簽到等制度,并組織及時溝通,及時組織小組會議。
1)對學生具體要求:嚴格考勤,實行簽到制,每天上午3小時,下午3小時,有事履行請假手續,不能無故缺席;學生過來后先簽到(每班一個簽到本,由負責任的學生掌管),不能代簽,一旦發現,嚴格處理;無故缺課3次以上取消實訓資格,經常遲到、早退的學生取消資格。
2)及時交流溝通:遇到技術難題和不懂的問題及時和其他學生或教師溝通,并做好記錄;每兩天組織一次小組間的溝通交流。
3)小組會議制度(每兩天至少一次或兩次,視進度和工期而定):每個人報告上段時間完成哪些工作,遇到哪些問題,有什么解決辦法,如何進行解決的,下一步準備怎么做;項目組長要詳細記錄,形成文檔。
4)總結和成果分享:做完自己工作后,可以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和經驗體會跟小組其他成員溝通,以便于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其他內容,實現資源共享。
5)進度檢查:每兩天至少檢查一次,沒按要求完成的小組責成其盡快完成,并推遲下一階段的任務。
6)遵守相應的規范:方案設計、代碼編寫、測試、文檔書寫等遵循相應的規范。
3.4 驗收考核
實訓指導教師根據實訓題目的要求、實訓計劃及學生在實訓中的表現等給出學生的實訓成績。實訓成績按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個等級評定。具體評價標準綜合考慮軟件界面、結構、功能、操作是否方便、文檔質量、格式、創新性、實訓綜合表現等方面。最終依據評價標準和實訓的總體完成情況和最后的實訓報告進行評分,優秀的小組給予物質獎勵,在以后工作中項目推薦、工作推薦優先考慮這些學生。為切實避免有些人做有些人不做,在每次驗收過程中要求每組每個學生都要進行陳述,或者隨機指定陳述的學生,必要時還可以讓學生現場實現。
4 結束語
在我國大力發展IT產業的新形勢下,面對每年100多萬軟件人才的缺口,培養全新型的軟件專業人才,提高、加強軟件專業學生的綜合動手能力和素質勢在必行。課外實訓形式不僅適用于軟件相關專業,對其他相關專業的實踐教學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緊跟時代步伐,結合學生的變化,不斷探索課外實訓形式,才能提高實訓的水平,達到專業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孟憲寧.軟件技術專業實訓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軟件工程師,2009(10):58-60.
[2]范林.高職教學方法改革淺見[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7,9(3):59-61.
[3]葉文盛.淺談實踐教學改革[J].科技創新導報,2007(35).
[4]余勇.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實訓教學體系構建的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7):277-278.
關鍵詞:服務外包;培養模式;軟件;校企合作
目前,服務外包在全球發展迅猛,市場空間巨大。根據IDC的預測,到2010年底,信息技術外包(ITO)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 800億美元,業務流程外包(BPO)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 100億美元。我國已將服務外包產業作為擴大服務貿易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點。
為踐行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宗旨,結合我國當前蓬勃發展的服務外包產業的大好形勢,大力培養服務外包人才已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新的課題和使命,本文以筆者所在的青島理工大學與青島軟件園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軟件工程專業為依據,對高校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加以闡述。
1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背景
全面抓住全球服務外包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實現服務外包產業超常規快速發展,對我國保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提升產業結構、提高綜合競爭力、實現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服務外包人才短缺和結構不合理、缺乏龍頭企業嚴重制約了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方面,高端人才缺乏;基礎人才總量不足;高校畢業生實際工作技能和項目實戰經驗缺乏;特別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最需要的兼具語言、技術、管理,能與發包商實現良好溝通的實用性、國際性、復合性人才緊缺,已經成為制約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的最大瓶頸。為解決這些問題, 高校應切實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本著為學生負責的態度、努力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在教育教學方面革新辦學思想、創新辦學模式。
1.1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的磅礴發展急需大量合格人才
“十一五”期間,我國軟件與軟件服務業國內市場銷售額以30%左右的速度持續增長,2010年銷售額將突破10 000億元大關,軟件產業出口將超過100億美元。同時我國還將形成若干個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骨干企業,在未來5年內從業人員將達到230萬人左右。
就區域的情況來看,依據《山東省政府關于加快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意見》描繪的發展愿景,“十一五”期間,在全省建設10個各具特色的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引進50個以上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將其離岸服務外包業務轉移到我省。
到2010年,全省服務外包出口額在2006年的基礎上實現翻兩番,服務外包從業人員達到15萬人,引進、培育年營業額超過10億元的大型骨干企業10家、超億元的企業30家,人才缺口巨大。
1.2國家積極鼓勵校企合辦開展服務外包人才培養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作為要加快推進的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六大任務之首,其中指出要“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2001年12月,國家計委與教育部《關于試辦示范性軟件學院的通知(教高[2001]6號)》[1]文件中提出:面向軟件產業,改革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快速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多層次軟件人才,建立完善的軟件人才培育體系,滿足軟件產業發展的需求,刻不容緩,勢在必行。2001年以來,國家先后設立了37所國家級示范性軟件學院和40余所省級示范性軟件學院,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又相繼建設了百余所軟件學院[2]。山東省人民政府也高度重視軟件人才培養問題,指出要把駐魯高校辦成軟件人才培養基地,并將有計劃地建立省級示范性軟件學院培養更多的高層次軟件人才。2009年4月,教育部、商務部下發了《關于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工作目標:“高校要根據服務外包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調整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結構,擴大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規模,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各類高校要在相關專業開展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工作,在高職高專、本科、研究生等層次培養高質量的服務外包人才,力爭在5年內培養和培訓120萬服務外包人才,新增10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現2013年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300億美元[3]。所以校企合作共建軟件工程專業將有效提高服務外包人培養的實效,為產業發展培養大批學以致用的服務外包人才并有效促進大學生就業。
1.3傳統計算機專業與服務外包企業需求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缺口
與傳統行業不同,IT行業知識翻新速度很快,甚至兩三年就一變,造成軟件人才很難跟上行業發展。在IT行業,新技術首先運用在企業,基本上是“企業拉動高校”,高校在專業的設置、技術的傳授等方面的發展落后于企業,因此,這一因素也決定了學校傳統計算機專業培養的軟件人才與產業需求有一定差距,普通高校培養的畢業生要到企業里再進行一年時間的培訓,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給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造成了額外的成本。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區域內軟件及相關產業人才供求關系將嚴重失衡,形勢非常嚴峻。
2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
據《中國服務外包發展報告2007》介紹,我國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模式。
1) 學歷教育。
高等院校軟件及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大幅度增加進一步確立了“學歷培訓”在我國軟件人才培訓中份額絕對領先的地位,院校培訓仍然是我國軟件人才的最主要來源,目前我國軟件人才總計有將近80%來自于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的軟件相關專業。這部分人員是我國軟件行業從業人員的主體,學歷以本科為主,處于軟件人才的中間層次。
2) 實訓模式。
目前國內對于軟件人才的培養體系按培訓主體劃分,主要有社會培訓機構辦實訓、軟件企業辦實訓、校企合辦實訓三種模式。
(1) 社會培訓機構辦實訓模式:專業的培訓機構引進真實的軟件實訓項目,模擬真是的軟件企業環境和操作規則,強化培養人才。
(2) 軟件企業辦實訓模式:以軟件企業強大的技術背景為依托,以項目開發為主線,全程引入項目開發,完全按照軟件公司的過程管理和人才標準強化實訓。
(3) 校企合作辦實訓的模式:校企聯合在校內共建實訓基地,共同培養人才。企業不僅參與研究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而且負責實訓教學。
除此之外,我國目前還有定向培養等模式,在充分研究以上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學校辦學實際,我們采取與青島軟件園校企合作共建特色軟件工程專業。此種模式是對學歷教育和實訓模式的綜合和優化,充分發揮高校學歷教育優勢和軟件園產業及實訓優勢。
共建特色軟件工程專業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CDIO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培養高素質、國際化、工程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的精英型服務外包人才為目標,堅持軟件工程教育國際化,堅持開展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教育,創新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立面向市場的開放式辦學體系,努力成為培養精英型軟件工程師的搖籃[4]。
3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方案
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方案。以提升工程素質為根本、以培養軟件工程能力為核心、以掌握軟件工程學科知識要求為目標的“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覆蓋軟件工程學科知識的理論教學體系理論教學體系,具有“先進性、厚基礎、精方向、重能力、強外語”的特點,采用“三級平臺-五個模塊”式結構,三級平臺包括:公共基礎課平臺、大類專業基礎課平臺、專業基礎課平臺;五個專業方向模塊包括:項目經理、質量經理、系統分析師、軟件設計師、軟件開發工程師模塊。
1) 課程體系。
根據CDIO思想,構建了以實驗、實訓為兩條主線,含基本技能、綜合設計、企業應用、實踐創新四個層次的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通過不間斷的實踐教學,實現漸進的綜合能力培養。以軟件工程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驗體系創新地設置了課程實訓、學期實訓、企業實訓、企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等多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同時建立了和實踐教學體系緊密結合的大學生創新性實驗、校內外學科競賽及社會實踐等系列課外實踐活動。
在教學執行過程中,學院將人才培養過程(學程)分為3個時間段。
前兩學年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以校內專職教師為主;軟件園兼職專家為輔。
第3學年專業課教學,主要以企業專家授課為主,學校教師為輔。
第4學年企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采用專兼結合的雙導師制,即校內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共同指導,這種“專職-兼職-專兼結合”教學的新型“2+1+1”學程模式力求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銜接”。
實踐教學的實施采用“學習-實訓-再學習-再實訓”的螺旋式能力培養模式,即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及課程實訓后,在學期末進行學期實訓。每學期隨著專業知識的積累及專業理論水平的遞增,學期實訓的實際項目難度也隨之遞增。在完成企業實訓后,最后進入企業實習并完成畢業設計。從而循序漸進地實現了精英型軟件工程師應具有的交流與溝通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工程管理與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英語實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2) 師資隊伍。
本專業課程的教學實施充分結合及發揮學校及青島軟件園雙方的講師資源及優勢。
學校的講師將主要承擔公共課、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等必修課程的教學。
青島軟件園的講師均為軟件企業優秀的一線軟件開發經理、項目經理,他們參與到學院的教學過程中,制定并修改學院的教學大綱,動態實施教學任務;主要承擔專業限選課程、每學期的課程實訓、企業開發實戰實訓等課程的教學。
通過與青島軟件園合作,定期安排相關教師到軟件企業一線進行頂崗體驗鍛煉,提供教師的實驗指導水平。
3) 質量保障。
2008年1月,青島軟件園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獲得了由國際權威質量認證機構BSI(英國標準協會)頒發的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成為我國首家通過UKAS(英國認可服務組織)認可的具備ISO9001:2000國際標準的專業化IT實訓服務機構。
青島軟件園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按照ISO9001:2000國際標準要求對實訓需求管理、課件研發管理、教學管理、教務管理、就業服務和質量保障等工作進行規范和量化,為學員提供高質量的實訓服務,以保障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軟件人才。
青島軟件園在整個的專業合作教學過程中,和學校一起嚴格實施此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針對合作辦學的班級,青島軟件園會有專職的教學負責人、執行經理、質量保障人員跟蹤班級的教學活動的實施,并和學校的負責老師一起確保教學活動的實施符合教學質量體系的要求。
4) 軟技能及外語。
為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服務外包企業的有人需求。學校和軟件園特別加強了合作辦學軟件班的軟件能和外語教學學校與軟件園一起制定了軟技能培養計劃。并先后邀請加拿大ilogic Inc.創辦者、董事長鄭樹慶先生做了題為“世界軟件業發展趨勢”的專題講座且鄭先生受聘為青島理工大學客座教授;青島軟件園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QST)總經理劉全主講“打開思維,擁抱世界”的專題講座;拓展訓練專業訓練師嚴意凌老師為同學們做專業拓展訓練等。通過以上軟技能訓練有效提升了同學們的自學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軟技能。
在按照學校傳統教學計劃開設好英語的基礎上,青島軟件園派出專業老師為同學們開設了日語課程,并作為同學們的必修課程。采取多聽錄音、日語沙龍、外交交流等多種形式提升學生的日語水平。
5) 就業體系與預期。
校企共建軟件工程專業是統籌解決招生就業的有效形式。通過校企合辦軟件工程專業,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加強外語、軟技能和工程實踐及國際標準方面的教學,面向青島軟件園400多家軟件企業,以及國外、外企中國研發中心和國內一流軟件企業,形成多層次、高質量的就業體系;從而保障20%同學畢業后日語達到二級,直接赴海外就業,30%同學畢業后進入大型外資軟件企業工作,40%同學就業于國內企業或考研,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0%以上。
4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展望
服務外包產業在我國方興未艾,隨著服務外包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服務外包人才需求也將持續旺盛并呈現新的變化。為了優化我國服務外包人才供給結構、促進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對我國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也將不斷深化,在已有的培養模式基礎上持續改革,方能適應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從而實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 國家計委,教育部. 關于試辦示范性軟件學院的通知(教高[2001]6號)[S]. 2001.
[2] 董曉梅,何涇沙. 關于示范性軟件學院辦學的思考[J]. 計算機教育,2008(1):38-42.
[3] 教育部,商務部. 關于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S]. 2009.
[4] 商務部、信息產業部. 中國服務外包發展報告2007[R]. 2007.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Colleges’ Training Mode of the Talents for Service Outsourcing
WANG Bin1, LIU Quan2, REN Shi-gan2, ZHOU Shao-hui2
(1. College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033, China;
2. Qingdao Shinan Software Park, Qingdao 266071, China)